附件1: 伊宁市人民政府关于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复查验收工作汇报.docx
伊宁市人民政府关于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复查验收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2017 年 10 月 23 日-10 月 25 日伊宁市义务教育基 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2019 年 10 月 24 日-26 日通过 了自治区义务教育均衡复验。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地(州、 市)人民政府每两年进行一次复查验收”的工作要求,伊宁市 对国家评估认定及自治区义务教育均衡复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进行了全面梳理整改,并对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域义务教 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进行了自查自评,切实形成了 全市各单位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全面巩固义务教育学校均衡 发展的良好氛围。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切实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一是强化党的理论武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 话精神, 广泛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 会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学习宣传教育,通过专 题党课、交流研讨等,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融入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 教学各环节。二是加强党组织建设。坚持政治家办教育的标准, 选优配齐学校领导班子,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 压紧压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常态化落实“三会一课” 、双重组 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制度;规范发展党员程序;不断加强社 会组织党组织建设,选派党建指导员参与指导民办学校、民办 培训机构、民办幼儿园的党建工作。三是丰富党组织活动。组 织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骨干教师 党员培训班,学校书记抓党建述职交流会,不断提升党务工作 者业务能力水平,使学校基层党组织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 战斗堡垒。 二、明确任务,科学规划,保障工作机制落实到位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后,伊宁市继续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认真做到“六个优先” ,进一步消 除农村薄弱学校,促进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趋于均衡,使 学校布局更加合理、教学设施设备逐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 和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显著提高。继续围绕评估认定指标细则, 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推动学校间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管理 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以市委、政府主要领 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义务教育学校优质 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以市委总揽,市政府具体实施, 人大、政协监督参与,教育部门主抓,其他部门协同,全社会 参与的教育优先发展大格局,确保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均衡 发展工作长效机制有效实施。 三、加大投入,保障资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2 (一)保障经费投入。近年来,随着伊宁市教育事业的快 速发展,伊宁市优先保障教育资金投入。2017 年—2020 年,伊 宁市财政从公共财政预算中对教育投入分别达到 122064 万元、 138501 万元、145654 万元、150438 万元;小学、初中生均教育 事业费 2018-2020 年逐年增长;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 费 2018-2020 年逐年增长。 (二)强化资金管理。2018 年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为小学 600 元/生/年,初中 800 元/生/年; 采暖费年生均 140 元。在此基础上,对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 年生均 200 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学 生每生每年 6000 元;2020 年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公用经费补助标 准提高至小学 650 元/生/年,初中 850 元/生/年。2018-2020 年 拨付保障机制公用经费 22407 万元。2018-2019 年城乡义务教育 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标准为小学 1250 元/生/年,初中 1500 元/生/年,特殊教育 1750 元/生/年;2020 年起,对家庭经济困 难学生给予生活费补助,标准为小学寄宿生 1250 元/生/年,初 中寄宿生 1500 元/生/年,小学非寄宿生 625 元/生/年,初中非 寄宿生 750 元/生/年,特教学生 1750 元/生/年。2018-2020 年 拨付资金 2140 万元。 伊宁市不断加强教育资金管理工作,各中小学按照“集中 记账,分校核算”的管理模式,严格按照财经法规制度执行经 费管理、审核制度,完善财务各项规章制度及收支流程。强化 3 学校预算管理,及时公开部门预、决算。加强财务监督指导力 度,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继续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伊宁市高度重视薄弱 学校改造工程,制定并有效实施了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在基础 设施建设项目上,优先对相对边远、薄弱的学校倾斜。不断改 善办学条件,使边远学校校舍建设、仪器设备配置及教师办公 条件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同时,根据教育部、国家发改 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 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教基一〔2013〕10 号),在已实施的 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基础上,着力改善义务教育薄 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基 本公共教育服务均衡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伊宁市全面改善贫 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规划分为四个阶梯实施, 实施年限为 2018 至 2021 年。总投资 49871.15 万元,改扩建面 积 106508 平方米。 伊宁市积极利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 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校舍改造工程、农 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援疆资金、市财政资金改造伊 宁市薄弱学校,2018-2021 年项目已竣工且投入使用面积 38887 平方米,占总规划 78%,开工面积 10984 平方米,计划 2022 年 投入使用。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 4 (一)落实教师编制。落实教师编制。2020 年 9 月教育事 业统计报表全市义务段中小学教职工 7090 人(含公办学校代课 教师 97 人)。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全市义务段中小学专任教师 6559 人(含公办学校代课教师 97 人),全面落实了人员机构编 制。2017 年以来,招录特岗教师 714 名、招聘教育部直属师范 大学公费师范生 96 名,分配自治区农村中小学定向培养公费师 范生 185 名,充实教学一线,缓解了师资短缺压力。目前我市 教育系统整体超编,但结构性教师短缺问题严重,为落实国家 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全覆盖,教师缺口巨大,特别短缺语文、数 学、英语教师。经核算:城镇小学生师比 16.0:1,城镇初中生 师比 14.2:1,农村小学班师比 1:2.7,农村初中班师比 1: 4.1。全市中小学专职教辅工勤人员 436 人,占教职工比例 6.1%,达到了新编委﹝2013﹞1 号规定的编制标准。 (二)加强交流轮岗。加强交流轮岗。制定《伊宁市中小 学书记(校长)及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伊市教发 [2021]11 号),并予以落实。交流范围为在本市域内义务教育阶 段公办学校之间进行,市直和乡镇场优质学校书记(校长)及 教师到联盟捆绑学校、农村学校任职、任教,薄弱学校或农村 学校书记(校长)及教师到市直和乡镇场优质学校任教、学习。 要求教师每次交流轮岗时间为 2 年。我市义务段公办学校专任 教师为 6559 人,已安排落实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 330 人,交流率为 5%。教师交流率达到了规定要求。通过交流轮岗 5 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教育人才资源,以城市带动 农村,以优质带动薄弱,促进全市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 展。 (三)盘活奖励机制。盘活奖励机制。为调动广大教师工 作积极性,伊宁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有 效激励的措施,自 2004 年起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发放绩效奖金, 对教职工工作量、工作职责、工作业绩进行考核,适当拉开分 配距离,建立重能力、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切实保障教师 收入水平,激发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书育人事业,吸引和鼓励 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四)强化师资管理。强化师资管理。伊宁市在推进义务 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程中,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严 格资质,提升素质多措并举,优化队伍,努力建设立场坚定、 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数量足够、充满活力的高素 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目前,教师的学历、教师资格均 100%达标, 按照教师资格证计算专业对口率达 84%,按照教师学历专业与任 教学科计算对口率达 81%,均达标。配备专职教辅工勤人员总共 436 人,因 2020 年招聘的市级聘用教师允许一年后取得教师资 格证,所以个别未取得教师资格的新聘教师担任学校教辅人员, 待相关部门组织培训后考取相应教辅人员证件 ,因此教辅人员 未能达到持证率 100%。 (五)加强教师培训。建立国家、自治区、州、市多级培 6 训体系,第五个五年管理周期专任教师全部完成继续教育培训, 培训率达 100%。第六个五年管理周期专任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 作将按照每年完成 25-30%的培训率推进。通过送教下校、结对 帮扶、校际联盟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村和薄弱学校的支持力 度,培训名额向农村及薄弱校倾斜。2019-2020 年已培训教师 8431 人次。 (六)发挥教研队伍作用。按照《关于加强和改进自治区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配备教研员 36 人,领导班子成 员 2 人,专职教研员 30 人。将教研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强化教 研员考核管理,制定《教研员考核实施方案及评估细则》 ,充分 发挥教研员学科引领和指导作用。通过组织市级教研活动,指 导校级教研活动,开展片区(联片)教研、送教下乡、专题讲 座培训等途径,帮助指导各中小学做好校本研训工作。 (七)完成普及程度目标。小学入学率达到 100%;初中巩 固率 99.71%。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100%。 五、完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质量进步一提升 (一)教育管理进一步规范。一是持续坚持阳光招生,实 现平等入学。伊宁市自 2014 年出台《伊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中 小学校阳光招生工作》以来,2020 年又修改制定了《伊宁市阳 光招生工作方案》,坚持实施阳光招生,坚决抵制“打招呼、递 条子”说情请托等不良行为,严禁违反规定擅自举行与入学挂 钩的选拔性考试、测试,不以学生竞赛、考试成绩及特长评级 7 作为录取依据。严厉查处以非正当经济利益诱惑以及违反学籍 管理规定等不正当手段招揽和挖掘生源的行为,坚持以《伊宁 市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规定的通知》和《伊宁市义务教 育阶段学生就学管理办法》为准绳,严格规范学籍管理,控制 学生有序流动。制定《关于规范伊宁市小学新生入学面试严禁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通知》,规范幼儿园办园与小学一年级招生行 为,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出台《伊宁市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 的实施意见》,对随迁子女,坚持“市民待遇,公办为主、平等 一致”原则,竭力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利,确保符合条件 的农民工子女 100%入学。二是关爱留守儿童,促进其健康成长。 成立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建 立留守儿童关爱方案,从做好摸底、制定成长记录袋、完善家 访、定期报告、开展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等方面着手,消除留 守儿童的孤独感、自卑感,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落 实到位,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三是高中招生。为促进义务教 育均衡发展,有效遏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根据自治区“优 质高中划出不低于 50%的招生指标直接分配到初中学校,并向相 对薄弱的初中学校倾斜”的要求,伊宁市教育局制定初中学业 水平考试与高中招生实施方案,普通高中招生实行定向招生政 策,将市区薄弱初中和乡镇场初中,按薄弱程度划分成不同学 区,在统招录取基础上,将优质高中一定比例招生计划定向分 8 配到各薄弱学区,适当降低优质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在学区 内依据考生中考成绩,结合考生填报志愿,择优录取。考生必 须具备所在学区七至九年级完整学籍。非本市户籍考生不享受 定向招生政策。2020 年伊宁市初中毕业生 8709 人(含内初班毕 业生),其中职业高中就读 3327 人,升入疆外及疆内州外职高 451 人;普通高中本市就读 4847 人,外地高中 86 人(含内高 班)。优质高中总招生人数 4255 人,优质高中面向薄弱初中招 生 2008 人,占总录取人数的 47.19%;除个别残疾、生病、参军 学生以外,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100%。 四是做好课程设置,开齐 开足课程。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伊宁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 案的通知》、《伊宁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 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教育局每学期对学校课程设置, 特别是体育、艺术等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义务教育学 校各学科课程均能够开齐开足。五是多措并举,切实减轻学生 课业负担。制定《伊宁市中小学绩效考核办法》、《伊宁市教师 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伊宁市教育系统治理中小学乱 收费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关于统一规定全市中小学作息时间 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学校领导班子、 教师管理,严格落实《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严 格按照“一教一辅”规范教辅教材征订,减少学生作业量,保 证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小学不超过 6 小时,初中不超过 7 小时;每天睡眠时间小学不少于 10 小时,初中不少于 9 小时。 9 六是平行编班,配置均衡。制定《伊宁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 学管理办法(试行) 》、《伊宁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编班工作 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按照学校容纳学生数划分学区,学 区分布图面向社会公布,学校对班级学生按照男女、民族比例 搭配分班,任课教师按照学历、教龄、年龄进行搭配,不分重 点班,做到均衡编班。并成立专项督导组随机入校督查,确保 班级学生、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七是收费管理。制定《伊宁市 教育系统教育收费公示制度》、《伊宁市收费社会监督制度》 《八条措施考核及问责制度》、《伊宁市教育系统治理教育乱收 费责任追究制度》,《中小学补课乱收费的治理制度》 ,规范教育 收费行为,完善监督管理措施,增加收费管理透明度。通过开 展收费问卷调查、自查、聘请不同单位、不同行业、具有广泛 代表性的人员作为教育系统社会监督员,监督教育行风建设及 收费情况等。伊宁市教育系统均无乱收费、以资代劳、强迫捐 资的情况,不存在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择校费、赞助费、捐资助 学款、变相收取借读费等情况。八是校园安全。制定印发《伊 宁市教育系统校园安全工作要点》、《伊宁市常态化督查检查安 全生产工作实施方案》、《伊宁市教育系统关于做好中小学生安 全教育工作的通知》以及各类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及责任书, 确保校园安全工作有章可循;通过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 教育活动,共开展国旗下讲话课前三分钟等活动 220 次,校园 周边综合治理摸排,对校园周边商店内三无食品进行清理,共 10 计摸排商铺及流动摊贩 195 家,治理 16 岁学生骑电动摩托 15 人,校外黑车 55 辆,家长及学生未佩戴口罩 208 人,校园周边 治安乱点 61 处;将安全教育纳入课堂教学,通过主题班队会、 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教育日等系列专题教育活动,普及各类安 全知识,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确保校园安全应急演练不放 松,共开展应急处置、消防、防震、防空袭、防疫等日常演练 活动 4272 余场次,参与演练师生达 10 万余人,开展防灾减灾 消防安全培训 174 场次,参与师生 19929 人;组织各全系统 276 人完成学校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人及危化品管理取证培训, 专业持证上岗率达到 100%;将校园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值 班室安装视频监控共计 2300 余路信号与公安系统联网,更换教 育系统移动 4G 对讲机 364 部,做到实时调度,发现问题第一时 间呼叫,要求立即整改,确保校园安全稳定;落实校方责任保 险,校方责任保险达标率 100%,2020 年投保率达到 97%。九是 始终坚持将依法治校、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落脚点, 制定《伊宁市教育系统“法治六进”工作实施方案》、《伊宁市 教育系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等多个文件和辅助措施,同 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专兼结合”、“集中培训”与“分 散培训”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强化法制教育。加强普法队伍建设, 从公检法部门抽调人员为我市中小学调整配齐了法治副校长, 配备率达到 100%;法治教育进课堂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 资“四落实” 。不断加大德育经费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坚 11 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德育 达标(示范)校三级连创工作目标,不断强化德育工作实效性。 市级德育达标校 85 所,创建率达到 95.5%,州级以上德育达标 (示范)校 36 所,创建率达到 40.45%,分别达到了均衡发展市 级、州级德育达标校创建的评估要求,为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 均衡化发展提供可靠保证。按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道德与法 制课程、课前德育“五分钟” ,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 (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以“一位五环十责任”长效机制 为抓手,以民族团结“十二同”、“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为主 要措施,让各族师生在活动中交往、在课堂中交流、在生活中 交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进“五个认同” 意识,坚定维护民族团结。 (二)教育质量提升。一是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扎实贯彻 新课程理念,狠抓教育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各 级各类研训活动,学习内地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思想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精神。发挥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开 展市级观摩课、评优课,及名教师送课下乡等活动,提高课堂 教学的有效性。二是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伊宁市 中小学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把国家通用语言教育 教学作为实现总目标的关键支撑,核心举措和长远之计,全力 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教学工作,根据自治区课程设置标准, 12 开足开齐各类课程,除语言类课程外,全面实行国家通用语言 文字教学,覆盖率 100%。继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做好教师业 务能力提升,积极组织国培、区培、州培、继续教育、自治区 远程网络培训、校本研修培训等各级各类师资培训,全面提高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把好“语言关”,做好教师国家 通用语言能力提升培训,确保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提高教学教 学质量。根据《关于做好自治区少数民族教师、农村教师国家 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训工作的通知》(新教厅〔2020〕2 号) 文件要求,伊宁市经过摸排统计,共有 1672 名教师普通话能力 不达标,其中 45 岁以下 1398 人,按照伊宁市培训方案,伊宁 市教研培训中心已与科大讯飞公司达成协议,通过购买服务形 式,对不达标教师进行强化培训,目前正在筹备中,计划 11 月 至 12 月中旬完成培训。做好培训监管,提高培训质量。达到预 期培训目标。进一步加大普通话推广力度,全力做好全国第 23 届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积极营造宣传氛围。伊宁市教育局为中 小学下发推普倡议书,向家长广泛宣传,不定期开展“大手拉 小手活动”,旨在通过学生带动家长及家庭成员主动学习和使用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鼓励学生帮助家长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水平。积极组织参加中华诵读写等活动,以丰富的活动形式, 推进普通话宣传工作。宣传周期间,市电视台录制系列节目 3 期,制作张贴宣传海报 935 份,通过各种新媒体发布宣传 95 条, 制作展板 55 块,悬挂横幅 27 条,召开主题班会 730 场,教师、 13 学生、制作古诗文铅笔、钢笔作品及手抄报 9400 余份,参与师 生 28000 余人,家长 19000 余人。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三 是切实提升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大力 推广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大课间。结合体育、艺术“2+1”工程 要求,进一步创新思路,坚持面向全体师生、因地制宜、开展 形式多样的体育、艺术活动。2016 年伊宁市被评为“国家级足 球特色试点市”。2017 年伊宁市被评为国家级足球改革实验区。 开展了“民族团结”杯中小学足球联赛,男子、女子篮球赛, 田径赛、冰雪运动、乒乓球赛、汉字听写大赛、才艺大赛、诗 歌朗诵大赛等系列活动。高标准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 准》。不断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努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保证 95%以上学生体质达到合格标准。 六、校际间达到均衡发展要求。 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差异系数小学 0.3636、初 中 0.0904 , 生 均 体 育 运 动 场 馆 面 积 ( ㎡ ) 差 异 系 数 小 学 1.2059,初中 0.1323,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差异系数为小学 0.5141、初中 0.1351,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差异系数为 小学 0.3542、初中 0.0808,生均图书册数差异系数为小学 0.0994、初中 0.1404,师生比小学 0.3860、 初中师生比为 0.0536, 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学 0.4083、初中 0.0532,生均中级 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小学 0.4718、初中 0.1870。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发展新的里程碑, 14 是实现教育强县的重要基础,是振兴教育、实现教育跨越式发 展的重要转折点。伊宁市一定本着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持续 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实现优质均衡及教育强市打下坚实 的基础。 伊宁市人民政府 2021 年 3 月 18 日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