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平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

Traveler^过客113 页 1.285 MB下载文档
平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平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平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平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平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平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
当前文档共113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平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

平政发〔2021〕7 号 平 陆 县 人 民 政 府 关于印发平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的 通 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平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 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查 批准,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平陆县人民政府 2021 年 5 月 28 日 目 第一章 录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启平陆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新征程…………………………………………………… 1 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2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9 第三节 指导思想…………………………………………13 第四节 战略定位…………………………………………14 第五节 主要目标…………………………………………16 第二章 实施特色农业行动,打造富裕平陆………………21 第一节 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22 第二节 构建具有平陆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24 第三节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26 第四节 深化农业农村重大改革…………………………27 第五节 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9 第三章 实施全域旅游行动,打造文旅平陆………………31 第一节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31 第二节 加强文化资源保护传承…………………………32 第三节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34 第四节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36 -1- 第四章 实施壮大工业行动,打造实力平陆………………37 第 一 节 … … … 破 … 统 筹 推 进 … … … … “ … 六 … 新 … ” 突 3 8 第二节 做大做强工业六大产业集群……………………40 第三节 做优做活五大现代服务业产业…………………43 第四节 加快推动开发区建设……………………………46 第五章 实施深化改革行动,打造开放平陆………………48 第一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48 第二节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49 第三节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51 第六章 实施城乡协同行动,打造宜居平陆………………52 第一节 构建“一城两带”发展格局……………………53 第二节 优化县域城镇体系………………………………56 第三节 深入实施大县城战略……………………………57 第四节 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59 第七章 实施科技创新行动,提升核心竞争能力…………61 第一节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61 第二节 全面推进人才强县………………………………64 第三节 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65 第八章 实施生态建设行动,推动黄河流域保护…………67 第一节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67 -2- 第二节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69 第三节 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71 第四节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72 第九章 实施民生改善行动,增强人民幸福指数…………74 第一节 促进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74 第二节 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76 第三节 提升全民健康服务水平…………………………79 第四节 筑牢织密社会保障网……………………………81 第五节 统筹人口均衡发展………………………………83 第十章 实施项目带动行动,夯实转型发展基础…………84 第一节 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85 第二节 提升区域消费能级………………………………87 第三节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89 第十一章 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县域治理能力现代化……92 第一节 一切以党建为统领………………………………92 第二节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94 第三节 健全县域综合治理体系…………………………95 第四节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平陆………………………97 第五节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100 -3- 平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 纲 要 《平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 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平陆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 制,主要明确平陆县转型出雏型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 举措,是指导平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政 府履行职责和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开启平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是我省“转型出雏型”的关键 期,也是我县实现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加压奋进后发赶超 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深刻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准确把握 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积极适应把握发展进入新阶段的 时代特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不断开创我县发展新格 -1- 局,努力蹚出一条具有平陆特色的转型发展新路。 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十三五”以来,面对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 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面对艰巨繁重的转型发展任务,县 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 “三篇光辉文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 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 总体思路和要求、市委“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围 绕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生殷实、生态优美的新平陆, 确立并实施了“一二三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着力构 建“一城两集群”发展格局,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 局和谐稳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三五”以来,全县经济保持中高速 增长,经济总量稳步扩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 稳步提升,由 2015 年的 36.6 亿元提高到 2020 年 53.4 亿元,年 均增长 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 2015 年的 8.6 亿元提高到 2020 年 11.9 亿元,年均增长 6.9%;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 大,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达到 214.5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持续扩大,由 2015 年的 25.7 亿元提高到 2020 年 27.3 亿元;财 政实力显著增强,财政总收入由 2015 年的 3.5 亿元提高到 2020 -2- 年 5.7 亿元,年均增长 9.8%;公共预算收入由 2015 年的 1.9 亿 元提高到 2020 年 3.4 亿元,年均增长 12.2%;城乡居民收入保持 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15 年的 19961 元提高 到 27498 元,年均增长 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15 年的 5782 元提高到 9650 元,年均增长 10.8%。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 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明确 责任,狠抓落实。先后发展玉露香梨 6.6 万亩,其中贫困户 2.1 万亩;发展干果经济林 6.4 万亩,其中贫困户 1.3 万亩;投资 3.42 亿元建设的 9 个安置点全部完工;整合各类扶贫资金 8.84 亿元,实施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农产品加工等项目 842 个。 全县 140 个贫困村有序退出,11927 户 34240 名建档立卡贫困人 口高质量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15 年的 2057 元增长到 2020 年的 10622 元,年均增长率超过 60%。2019 年 4 月 18 日,省政 府发布公告,正式宣布平陆退出贫困县序列。2020 年,高质量 通过了国家脱贫攻坚成效普查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第三方评 估。在全省产业扶贫“十百”典型选树评选活动中,我县被授 予产业扶贫示范县称号。 转型发展初见成效。聚焦重点项目建设,注重实体经济发 展,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动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效逐步显 现,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 2015 年的 26.5:33.5:40 转变为 2020 -3- 年的 19.7:30.2:50.1。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业总产值连续五 年稳定增长,粮食总产量稳定在 9 万吨以上,“菜篮子”产品供 应充足,果品质量大幅提高,1.6 万亩有机小麦旱作节水农业示 范园建成,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 10 家,省级以上 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 2 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体系初步 形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 企业达到 8 家,复晟铝业产值超过 20 亿元,2 家企业在山西“晋 兴版”挂牌上市,企业发展模式由“小而散”向“大而聚”转 变。文化旅游产业得到全面发展,文旅融合深入推进,周仓文 化园被评为 3A 级景区,黄河快旅慢游走廊建设加快推进。 城乡建设统筹推进。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群众重点 关注、现实所需为目标,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城乡 建设和协同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大县城”战略稳步推进,完成 一批重点街道新建和改造工程,城市框架不断拉大。环境整 治、污水处理、清洁取暖、垃圾治理、绿化亮化等工程稳步实 施,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建成区绿地率达到 38.9%,城市面貌 焕然一新。城市管理改革深入推进,创新环卫园林管理模式, 建设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极大地提 高。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户厕改造 5500 户,新修和改 造道路 432 公里,10 座乡(镇)垃圾中转站全部建成,“户分 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垃圾收运体系建成运 -4- 行,乡村建设发展打开新局面。黑窑至西祁道路建成通车,沿 黄扶贫旅游公路达到通车条件,全县所有行政村全部实现水泥 路(油路)、通客(公交)车,县域道路交通体系逐步完善。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坚持把抓改革促开放作为重大政治责 任,改革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严格落实市委关于加强黄河金三 角地区交流合作的部署要求,围绕平陆—三门峡同城发展进行 交流合作,加快推进一体化进程。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巩固 和扩大与泛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交流合作,吸引更多资金和项 目落地平陆。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大力推行“减事 项、减时限、减环节、减要件、减证明”等五减改革,企业开 办时间由 20 个工作日压缩至 1 个工作日。首推新生儿“四证联 办”(出生证、预防接种证、户口本、社保卡)跨省集成服务, 让“出生一件事、办证跑一次”成为现实。深入推进卫生一体 化改革,我县确定为全省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示范县。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定不移贯彻“两山”理论,扎实推 进蓝天、碧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连续三年冬季清洁 取暖年度目标任务超额完成,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持 续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开展工业炉窑及锅炉专项整治,重 点完成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城市集中供热覆盖面积 225 万平方 米,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始终保持在 300 天以上,蓝天保卫 战取得阶段性成果。严格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 -5- 发展国家战略,积极融入“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体 系中,以“五水同治”为抓手,全面消除劣 V 类水质,碧水保 卫战持续深入推进。完成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调查,积极开 展国土绿化、通道绿化、园林村绿化等任务,持续强化“河 (湖)长制”、 “林长制”,西祁、后窑、张家沟、三湾、下涧等 5 个村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定为“国家森林乡村”,万亩红叶 被省林业和草原局评定为“山西省特色花海基地”,山水林田湖 草系统治理工程已见成效。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民生优先的发展原则,努力补齐 民生建设短板,全面落实各项民生实事,人民群众幸福感、获 得感不断增强。财政支出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支出在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的占比超过 80%,居民养老、医疗、失业 等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县域幼儿园普惠 覆盖率达到 100%,中、小学安排就近就便入学,人民对优质教 育资源需求的满足感持续提升。就业形式总体稳定,开展大学 生就业创业“春雨行动”,统筹安排各类劳动力及时就业,新增 就业人数逐渐增加,失业人数逐渐下降。意识形态工作有力有 效,理论武装不断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文化事业和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始终着力强化党的建设,基层党组织 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高标准开展 -6- 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 教育,共开展各类培训 91 期 23787 人次。创新实施了“百名年 轻干部进军项目建设主战场”,选派 109 名优秀年轻科级干部进 军重点项目一线,206 名后备干部在“六个一线”墩苗历练, 192 名年轻干部到信访部门锻炼。推荐市级担当作为干部 29 人,全县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激情全面迸发。从严 管党治党,给予党纪政务处分 1103 人。 专栏 1:平陆县“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20 年规划目标 指 标 名 称 2015 年 2020 年完成情况 绝对量 年均增长 (%) 总 量 年均或累 计增长 (%) 366466 513988 7.0 左右 533505 5.9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31.84 36.5 0.932 -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16.7 23.4 1.34 21 4.3 3、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40 43 [3.0] 50.1 10.1 4、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6421 7800 4.0 4593 一、经济发展(7 项) 1、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2、城镇化率 5、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500] - 6、直接利用外资总额(万美元) [1000] - 7、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万美元) [500] - 二、创新驱动(4 项) 8、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 度(%) 9、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0.21 0.26 0.2 0.01 0.53 0.32 0.52 -7- 10、技术合同交易总额(亿元) [0.5] 0.56 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普及率(%) 70 70 3 移动互联网用户普及率(%) 80 65 3 11、互联网普及 三、民生福祉(8 项) 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961 27996 7.0 左右 27498 6.6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5782 9312 10.0 左右 9650 10.8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95 99 0.8 99.6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86.8 90 0.64 89.4 14、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人) 3945 [20000] [21085] 15、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 9989 [33961] [34240] 16、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套) 44 完成市下 任务 0 17、人均预期寿命(岁) 74.5 78 77.5 婴儿死亡率(‰) 5.05 ≤9 5.1 孕产妇死亡率(1/10 万) 10.15 ≤10 0 20 25 25 [0.5] 0.015 完成市下 任务 39.82 13、教育发展 18、卫生发展 19、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张) 四、生态文明(10 项) 20、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 21、耕地保有量(万亩) 47.04 2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立方米) 34.78 2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3 左右 24、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 (%) 2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8- 3 31.3 [-10.0] 27.91 完成市下 任务 - 5 - 完成市下 任务 - 26、森林发展 森林覆盖率(%) 29.02 31.52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197.38 199.88 199.88 65 完成市下 任务 76.4 完成市下 任务 5.5 劣 V 类水体比例(%) 完成市下 任务 0 达到Ⅱ或好于Ⅱ类水体比例(%) 完成市下 任务 55.0 [2.5] 31.52 2.5 27、空气质量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 28、地表水质量 29、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 二氧化硫 8.29 完成市下 任务 44.0 化学需氧量 13.03 完成市下 任务 51.0 氮氧化物 14.54 完成市下 任务 16 氨氮 18.58 完成市下 任务 88 烟尘 10.25 完成市下 任务 - 粉尘 2.78 完成市下 任务 - 30、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群众 满意度(%) 80.0 >90 - 3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 率(人/亿元) 0.03 完成市下 任务 0.03 32、煤矿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人/百万吨) 0 完成市下 任务 0 五、廉洁安全(3 项) 备注: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9-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美收官、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 实现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开启之际,国内外形势正在发 生巨大变化,我县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期,我国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全省发展处于深度转型期, 全市发展进入全面提速期,我县发展已进入提质加速期,正处 于转型发展、后发赶超的关键阶段,优势与短板同在,机遇与 挑战并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胸怀“两个大局”,增强机遇 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抢抓转型 机遇、坚定转型信心、强化转型担当,把转型作为发展的根本 出路、唯一出路,团结一致、同心同力、同向同行,乘着新时 代的东风,奋力蹚出一条具有平陆特色的高质量转型发展新 路。 认清优势与短板。从优势看:区位优势明显,与河南三门 峡市一河之隔、一桥相连,运三高速、209 国道、蒙华铁路横贯 南北,陇海铁路、郑西高铁三门峡站、同蒲铁路、大西高铁运 城站及关公机场近在咫尺,与郑州、西安形成一小时交通圈, 是山西面向中原的开放“窗口”。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轶事流芳 百世,历史典故脍炙人口,文物胜迹辉映史册,具有熠熠生辉 的文化优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农业生产 条件得天独厚,特色农业颇具盛名,红富士苹果多次获得全国 - 10 - 农业博览会金奖,被誉为“林的海洋、果的世界”,是发展种植 养殖的“农场”。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铝矾土、 石膏等 26 种,总储量 30 亿吨以上,其中煤远景储量 8.4 亿吨, 铝矿远景储量 1.16 亿吨,是投资兴业的“绿地”。从短板看:经 济总量偏小,“十三五”末,我县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仅为 3.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全省全市 还有不小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产业结构不 优,2020 年,我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 19.7:30.2:50.1,工业 产业增加值占比低于全市 3.9 个百分点,大抓工业依然是我们今 后工作的重中之重。转型任务艰巨,全社会科技投入占一般公 共预算收入比重偏低,创新生态体系尚未建立,传统产业比重 较大,新兴产业培育不足,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基础设施 滞后,农业基础设施短板突出,仍然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 局面,城镇化发展质量偏低,县城辐射带动力弱,城镇功能不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低。 把握机遇与挑战。在机遇方面:从全国看,党中央提出了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 发展格局,有利于我县发挥区位优势,主动适应、加力融入国 内循环,吸引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更好运用国内要素资 源,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率先在内需拉动上实现后 发赶超,为挖掘国内市场投资和激发消费潜力拓展了新空间。 - 11 - 从全省来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一轮中部崛 起、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 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为山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省 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聚焦“六新”突破 等,有利于平陆将产业、区位等方面基础优势转化为强大的发 展动能。从全市来看,全省“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空间布局 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发展战略为运城提供了一体化发展的 区位优势,市委提出了“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为 平陆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路径指引。从全县来看,县 委“一三三五”总体发展思路的提出,为全县高质量转型发展 明确了推进路径、注入了强大动力。在挑战方面:国际环境日 趋复杂,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带来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持续,国际市场低迷,对我县稳增长带来严 峻考验。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纵深推进倒逼转型发展提速,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 兴产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必须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县域 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周边各县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创新驱动 拼抢激烈、竞相发展的压力,我县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 新必退,实现争先进位、后发赶超任务艰巨。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平陆机遇大于挑战,优势多于 劣势,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准确把握住 - 12 - 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积极应对化解挑战,发挥优势,补齐 短板,趋利避害,奋力加压,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 局,为全运城转型出雏型作出平陆贡献、体现平陆担当,率先 在全省转型大势中奋力蹚出一条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新路。 第三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 路和要求以及省委十一届十次、十一次全会部署,紧紧围绕市 委“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深入实施县委“一三三 五”总体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 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巩固拓展疫情防 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抓好“六 稳”“六保”“六新”,确保“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努力实现高 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 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工作的主 动权,始终抓住转型发展这个根本,转观念、转结构、转路 径,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 - 13 - 为实现全县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 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 果由人民共享,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河门户城市建设, 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全县人民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 ——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平陆转 型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构建全县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 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 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聚焦重点领域,坚定不移推 进改革开放,全力破解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有效激发转 型发展的内生动力,创建“六最”营商环境,打造内陆地区对 外开放新高地,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 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以“一三三五” 总体发展思路为 统领,实现全县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 统一。 - 14 - 第四节 战略定位 按照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我县在全省、全市 战略布局中所处的发展方位,平陆发展的战略定位是: ——特色农业强县。围绕“果盘子”,改造提升水果经济 林,发展特色干果经济林,做足果文章。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 品供给保障能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效益,走好 特色化发展路子,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打造富裕平陆。 ——全域旅游强县。围绕“后花园”,深入实施全域旅游, 积极融入黄河旅游板块,深度挖掘传统文化、黄河文化,完善 相关配套设施,实施旅游公路建设,推动文旅融合、农旅融 专栏 2:“一三三五”总体发展思路 “一”即坚持一个统领:一切以党建为统领 “三”即紧盯三大任务: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实现新跨越,乡村振兴走出新路子,黄河 流域(平陆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 “三”即开展三整行动:开展干部作风整肃、营商环境整治、城乡秩序整顿。 “五”即突出五项重点:围绕“果盘子”,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打造富裕平陆;围绕“后 花园” ,深入实施全域旅游,打造文旅平陆;围绕“发动机”,培育壮大工业集群,打造实力 平陆;围绕“桥头堡”,全面加快改革步伐,打造开放平陆;围绕“幸福城” ,统筹推进城乡 发展,打造宜居平陆。 合,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线路,依托六张“国字号”名 片,构建文旅融合大格局,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 产业,积极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不断扩大知名度和影 - 15 - 响力,打造文旅平陆。 ——新兴工业强县。围绕“发动机”,树牢大抓工业理念,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做大做强 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工业集群,不断提升工业增加值在地 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打造实力平陆。 ——对外开放强县。围绕“桥头堡”,坚持“走出去”“引 进来”,加强各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全面加快改革步伐,提升经 济发展外向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承接产业转移,不断 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激活市场消费潜力,推动更多产品 和服务进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中高端,打造开放平陆。 ——城乡发展强县。围绕“幸福城”,坚持一体化城乡融合 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实施老区改造,加快新区建 设,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公 共服务水平趋于优质均衡,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形成,积极创 建国家文明县城,早日把我县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治 安良好、生活方便舒适、人际关系和谐、充满蓬勃朝气的现代 化文明城市,打造宜居平陆。 ——黄河流域(平陆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围绕“示范区”,加强黄河流域(平陆段)水土保持和污染防 治,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机制,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有序推进矿山资源的 - 16 - 开采和加工利用,形成产业链;做深农副产品深加工,延伸产 业链,增加附加值;发挥区位优势,发展壮大物流产业,保 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为黄河流域同类地区高质量发展提 供示范。 第五节 主要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基本实现社会主 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要求,按照省委“三个五年”转型发展战 略部署和市委打造“三个强市”、构建“三个高地”的战略目标 要求,我县到二○三五年的远景目标是: 按照党中央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两个阶段战略安排和省委 “三个五年”转型发展战略部署,到二○三五年,全县全面实现 转型,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的台 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市中上游水平,新型工业化、信 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县。产业结构全面优化,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围绕“果盘 子”、“后花园”、“发动机”,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深入实施全域 旅游,培育壮大工业集群,富裕平陆、文旅平陆、实力平陆全 面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黄河流域(平陆段)生态保 护和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 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山清水秀、河畅岸绿的美丽平陆全面 - 17 - 建成。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乡村振兴走出新路子, 开放平陆、宜居平陆基本建成,三晋门户节点城市地位进一步 凸显,城市功能和首位度大幅提升,新型城镇化格局进一步优 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法 治政府、法治社会和平安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历史文化、红色 文化影响更加广泛,全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全面建成文 化强县。民生事业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 实质性进展,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 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人民群众现代化的高品质 生活基本实现。 锚定 2035 年远景目标,围绕转型出雏型,结合我县发展状 况,综合考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 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地区 生产总值比 2019 年翻一番,年均增速 10%左右,人均地区生产 总值与全市平均水平差距明显缩小。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产业 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方式明显转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二 产占比达到 50%以上,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现代化经济体系基 本建立。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持续 - 18 - 增加,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幅提升,创新要素加速集聚,聚才用 才育才环境大为改善,“六新”发展实现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不断增加,重 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上实现突破,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 局初步形成。 ——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城乡空间格局更趋优化, 县城集聚度和综合承载能力持续提升,滨河宜居之城、三晋门 户节点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新 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小城镇建设和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城 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 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空 气污染指数下降、优良天数增加,森林覆盖率继续提高。清洁 能源发展取得突破,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初步形成,生态环境保 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提升。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关键突 破,转型综改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转型发展体制机 制保障更加坚实。招商引资的广度、宽度、质量提升,引才引 智的范围、成效显现。深度对接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 黄河金三角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 合作领域持续拓宽。 - 19 - ——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补齐民生建设短板,填平 社会发展弱项,促进人民共同富裕,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 展。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差距逐步缩 小、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医疗保障水平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 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县域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 设取得新成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市域社会治理水 平明显提高,“三零”单位创建目标任务全面完成。重大风险和 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安 全发展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共建 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到 2025 年,全县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大幅提升,地区生产 总值将达到 100 亿元以上,经济转型出现雏型,人民群众获得 感幸福感安全感普遍增强,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影响力、综合 实力稳步提升,在全市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基本形成。 专栏 3:平陆县“十四五”时期转型出雏型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2020 年 完成 2025 年 目标 年均 增长/累计 属性 一、经济发展(7 个) 1 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率(%) 5.5 10 预期性 2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5.6 18 预期性 3 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 50.1 - 20 - 42 预期性 4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45 预期性 5 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户) 22 55 预期性 6 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25.7 42 预期性 7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0.59 完成市下 任务 预期性 8 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0.53 0.73 0.2 预期性 9 国家实验室/省实验室(个) 0/0 -/1 - 预期性 (-/1)/ (-/1)/ (-/1) - 预期性 二、创新驱动(5 个) (0/0)/ 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国 (0/0)/ 10 家级/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省级)(个) (0/0) 11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 - - 18 预期性 12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 - - 12 预期性 13 5G 网络用户普及率(%)【新基建】 12 76 预期性 14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新技术】 0.52 1.0 预期性 新材料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新材 料】 - - 13 预期性 16 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新装备】 - - 18 预期性 17 新产品开发项目数量年均增速(%)【新产品】 - - 12 预期性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新 业态】 - 完成市下 任务 预期性 - 80 预期性 三、“六新”突破与产业升级(7 个) 15 18 19 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比重(%) 四、绿色生态(5 个) 20 县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76.4 21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Ⅱ类水体比例(%) 55 22 森林覆盖率(%) 31.52 23 单位 GDP 能源消耗降低(%) - 24 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完成市下 任务 完成市下 任务 34.02 约束性 约束性 2.5 完成市下 任务 完成市下 任务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五、人的全面发展(10 个) 25 从业人员持证率(%) 30 >50 - 预期性 26 全社会劳动力持证率(%) 20 >25 - 预期性 - 21 - 与 GDP 目 标增速保持 预期性 一致 高于城镇居 预期性 民增速 2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4.9 - 2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10.7 - 29 城镇登记失业率(%) 3.3 <4.5 30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5 11.5 31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39 2.8 - 预期性 32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8 95%以上 - 预期性 33 每千人口拥有 3 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 5 - 预期性 34 体育人口占比(%) 33 40 预期性 35 亿元 GD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人/亿元) 0.03 0.04 约束性 36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9.9 9.0 约束性 0.0043 0.006 约束性 - 预期性 约束性 六、安全保障(3 个) 37 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亿吨标准煤) 第二章 实施特色农业行动,打造富裕平陆 围绕“果盘子”,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 农”工作总抓手,以农业“特”“优”战略为牵引,加快发展特 色农业,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 足,打造富裕平陆。 第一节 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坚决贯彻落实“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 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 力和供给保障能力,坚守战略底线,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奠定坚 实基础。 - 22 - 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持续加强全县 永久基本农田整改补划和储备区划定工作,严格耕地保护责任目 标考核,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以守住耕地红线和永久基 本农田控制线为目标,保障完成全县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 面积任务。扎实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坚持控新 治旧,加强监管,严格审批,重点整治强占、多占、非法出售等 恶意占地建房行为,确保耕地保护区面积只增不减。严格保护永 久基本农田,持续加强全县永久基本农田整改补划和储备区划定 工作,扎实解决划定不实和违规占用问题,进一步强化基本农田 占用和补划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对耕地保护责任主体的补偿机 制,统筹安排设立耕地保护补偿资金,按照“谁保护、谁受益” 的原则,对承担耕地保护任务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给予奖 补。 确保粮食产量稳定。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 略,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农机服务等作用,确保主要粮食作物 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 95%以上,加快 12 万亩优质小麦高产示范 区建设,全县粮食面积要稳定在 41 万亩左右,总产要达到 8000 万公斤以上。培育壮大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推动粮食种植、经 营专业合作社参与粮食生产经营过程,提升经营主体服务水 平,支持粮食规模化经营生产,降低粮农生产成本,确保我县 粮食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粮食产量稳定增长。注重发挥政 - 23 - 府引导和市场拉动作用,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做好粮食种植各 级扶持政策的宣传工作,完善粮食收购及价格稳定机制,引导 农民继续种粮,保护和调动种粮积极性。强化农资市场监管。 加强对农资经营网点的监督检查,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 药、放心肥,保障不因非自然因素而导致粮食产量不稳定。加 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不断推动气象保障粮食安全能力建 设,提高气象为农服务水平。 保证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实施“数字晋粮”计 划,加快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和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充分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规范动态粮情数据采集分析体系,确 保粮库数据真实、存储安全,管理效能显著提高。保障百姓 “菜篮子”稳定供应,稳定生猪生产,抓好非洲猪瘟等动物疫 病防控,确保生猪供应充足,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保障重要农 产品市场供应稳定。完善应急供应和放心粮油供应网络,加强 冷链物流、仓储保鲜设施建设,完善重要农产品储备调节制 度,实现产销平衡、价格稳定。加大生活必需品明码标价工作 的监管力度,加强重大节日和特殊时期粮油市场价格监管,严 厉打击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价格违法行为,提升保供稳价水 平。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投入品使用档案制度,推 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 管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农资市场执法力度,全方位开展禁 - 24 - 限用农药、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活动,从生产源头保障农产品 质量安全。 第二节 构建具有平陆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 坚持发挥优势、创新驱动,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为核心,打造绿色现代农业,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构建形成特 色鲜明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做精做特农业产业基地。突出“粮、果、菜、畜”优势主 导产业,按照“优化结构、提升品质”的发展思路,在“强、 精、优”上下功夫,建设 12 万亩优质小麦高产示范区、12 万亩 水果出口标准化生产基地、10 万亩特色干果经济林示范区、2 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示范区、7 万头规模化畜牧养殖示范区,形 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精深化加工、全程化监管体系, 高质量打造优质粮食、绿色水果、绿色蔬菜、健康畜牧、特色 干果经济林农业产业基地。落实全省“南果”战略和全市建强 建优果业出口平台目标,加快推进平陆出口苹果基地建设,每 个产果乡镇至少建一个 1000 亩的连片示范区。 补齐农副产品深加工短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完 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着力打造粮食产业、林果产业、蔬菜产 业、畜牧产业四大产业集群,强化龙头带动、园区承载、品牌 塑造、项目支撑、市场拓展,打造农业转型发展新支柱。加快 培育加工型、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壮大钰海果业、 - 25 - 晴岚面粉、三丰果脯、田园蜂业等一批“专精特新”农产品深 加工龙头企业,引进建设粮油食品深加工、果品深加工及果品 配送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带动全县农业产业规模化、专 业化、集约化发展。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公园和农副产 品深加工园区建设,有效发挥各类园区对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 展的集聚辐射带动效应。 专栏 4:平陆县四大优势农业产业集群 1、粮食产业集群:以小麦为主兼顾功能农业发展,加大三门、张店及圣人涧沿山区域和 东部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当地区域优势,着重加强品种选育、加工基地建设,提高产 品附加值,推行全产业链开发,全县粮食产能保持稳定。 2、林果产业集群:统筹推进林果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积极打造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加 快以苹果、桃、玉露香梨等为重点,以花椒、菊花、核桃为特色的林果产业,实施林果良种苗 木繁育体系建设、高效果业示范园区建设、果品品牌创建,推进生产技术与产品标准化,加强 仓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发展精深加工,开发特色果品系列产品。 3、蔬菜产业集群: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发展以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继续 加大关键技术推广力度,打造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 4、畜牧产业集群: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要素集聚,依托畜牧龙头企业,开展标准 化示范场创建活动。加强品种改良创新,做大做强猪、鸡、牛、羊等畜牧产业。建立完善畜禽良种 繁育体系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推进畜禽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 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扎实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农 水集约增效、旱作良种攻关、农技集成创新、农机配套融合、 绿色循环发展、特优品牌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八大工 程”。充分发挥我县生态环境优异和山区小气候多样等特点,大 力发展具有绿色生态、健康保健等特点有机农产品,全方位、 大力度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推动平陆有机旱作农业成为全 市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把休 - 26 - 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农业新型产业的重要抓手,高起点、高 标准布局打造 6 个精品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度假区,加快发展 “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培育农业发展新业态。推进农业生 产标准化和品牌化,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积极开展“三品一 标”认定,加快“平陆小麦”“平陆面粉”等品牌认证,扩大 “平陆苹果”、“平陆玉露香梨”、“平陆鲜桃”影响力和知名 度,打造统一公共品牌、公共标识、公共平台,叫响“好吃平 陆”,以优势品牌发展战略实施推动优势农产品提档升级。 第三节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 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逐步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生 态现代化水平,走出具有平陆特色的新路子。 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推进往村覆 盖、往户延伸,补齐补强农村水电路气、交通物流、数字通信 等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推进城乡基础 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决策、投入、建 设、运行管护机制。完善建设标准和规范,提高农房设计水平 和建设质量,健全农房建设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3 年 内完成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 - 27 - 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公共 服务向乡村延伸。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优先发展 农村教育事业,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 设,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统 筹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和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进 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健全城乡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公共文化的设施布局、服务提供、队 伍建设,推动文化资源重点向农村倾斜,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和 适用性,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顿行动。积极有序推进“多规合一” 适用性村镇规划编制,对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尽快实现村庄 规划全覆盖,明确村庄布局分类,强化村庄规划设计和风貌管 控,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统筹推进污水治理、垃圾处 置、厕所改造、生活习惯“四大革命”,显著改善农村人居环 境。强化资金保障,探索农村环境整治资金筹措模式,有效整 合利用各级农村环境整治项目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第四节 深化农业农村重大改革 着力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开展 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等领域的探索创新,激发农业农村发 展活力。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 28 - 严格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组织实施 中央、省、市的延包政策和具体办法,做好宣传工作,确保政 策衔接平稳过渡。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健全土地流 转交易机制,搭建公开、公平、规范、有序的农村土地流转交 易平台,稳步推动农村土地向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 庭农场及龙头企业集中,积极推进农业托管服务,继续扩大农 业生产托管试点项目实施范围。 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 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积 极探索实施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 地认定机制,有序安排建设用地空间和开发时序,优化农村建 设用地布局,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大力推进农业园区化、园区 景区化、农旅一体化,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适时开展农村宅基地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 权分置实现形式,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持续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县、乡两级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全规范的市场管理制度和交易规 则,完善运行机制,实行公开交易,提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 务水平,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 代农村产权制度。探索建立集体经济运行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 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健全集体 - 29 - 产权改革运行模式,探索建立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吸引新职业 经理人、致富带头人等专门人才参与改革和管理。引导和支持 成立专业化组织,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管理集体资产、开 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等方面的功能作 用。 健全现代农业经营和服务体系。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 育工程,鼓励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发挥专业合作 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作用,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 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育新型服务主体,积极发展多元化 多层次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全面优化农业公益性服务机构,着 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技、农机、农经“三 支队伍”改革,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推进生产、供销、 信用“三位一体”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为新型农业经营 主体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切实为破解涉农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探索新路径。 第五节 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始终坚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 生工程来抓,健全体制机制,优化发展路径,激发内生动力,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保持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 “四个不摘”重大要求,坚持持续的医疗、教育等扶持政策和 - 30 - 扶贫体制机制,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帮扶政策的相对稳定,防止 政策“急刹车”出现新的致贫、返贫。关注脱贫后续巩固需 求,高度关注收入在贫困线边缘的非贫困人口,探索差异化支 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在政策框架内扩大农村低保、社会救助覆 盖面,及时有效化解返贫风险。在帮扶政策延续的基础上尽快 构建缓解相对贫困的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返贫预警机制。构建以扶贫信息员为主、乡村干 部和驻村干部为辅的扶贫监测体系,紧盯脱贫不稳户和边缘易 致贫户,研究制定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统筹落实建档立 卡贫困人口低保、医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残疾人帮扶等综 合性兜底保障措施,落实农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着力构建防 止返贫的体制机制保障。依托“一网三超”和“五进九销”大 数据平台,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工作,动员社会组织、扶贫志愿 者开展助学助教、医疗义诊、养老助老等服务,加大社会帮扶 力度。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巩固拓展产业扶 贫成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扶贫主导产业的培育和 支持,增强扶贫产业抗风险能力。聚焦技能就业、产业振兴, 开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大力推进公益性岗位开发,精准开展 贫困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工程,扩大居家就业和灵活就业。推 进文化减贫及文化振兴,引导乡村培育发展富有特色的乡村文 - 31 - 化,运用“文化+旅游” “文化+市场”“文化+产品”等手段,推 动乡村文化产业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好“阶段性贫 困与长期性增收”“输血与造血”“行政推动与市场配置”有效 衔接的问题,实现长久本质脱贫。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长效 脱贫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发挥驻村工作队在乡村的帮扶 引领作用,推动扶贫扶志相结合,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第三章 实施全域旅游行动,打造文旅平陆 围绕“后花园”,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充分挖掘和利用平陆 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坚持以文旅融合为路径,以文塑 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 融合,打造文旅平陆。 第一节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任务来 抓,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 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引深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贯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 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 入挖掘杜马战役纪念馆、西牛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资源,开展 - 32 - 爱国主义、理想信念、革命传统教育。加强载体建设,用好新 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等精神文明创建 基地,积极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领文化建设,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创建工 作。广泛开展平陆好人、“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的评选和 宣传,全面提升城乡居民整体素质和文化生活质量。抓好《新 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落实,通过道德模范评选、学 雷锋志愿服务站点评选、“我们的节日”民俗展等活动,持续培 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树立正面发展典型,多层 面选树典型,用典型的人和事激励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群众,营 造学有身边人可学、干有身边事可遵的良好氛围,弘扬全县正 能量。 提升社会文明建设的文化环境。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 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网络秩序。繁荣 文艺创作和公共文化,鼓励创作和传播群众喜闻乐见、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类文艺作品,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推动文化环境更加积极清朗。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 业体系,突出价值引领和社会凝聚作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 活。 第二节 加强文化资源保护传承 - 33 - 统筹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加强保护监管力度,坚持 优秀文化代代传承,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遗产 繁荣兴盛。 充分挖掘平陆历史文化资源。实施精品文艺创作工程,做 好平陆文化系列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打造《兄妹争娘》、《版 筑魂》等一批具有平陆地域特色的舞台剧目。实施乡土文化振 兴工程,加强戏剧、民乐、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 用,重点发现和培育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打造具有平陆特色的非遗项目。实施工艺 美术振兴工程,重点促进平陆天然石膏枕、石膏摆件、桃木 剑、民间剪纸等具有平陆特色的传统工艺的创新与发展。实施 本地文化普及工程,重点挖掘“中华第一圣人”贤相傅说、远 古高士许由与巢父、礼让闲田的虞国国君、虞国大夫宫之奇等 诞生在平陆的历史名人事迹,以及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虞 坂古盐道、黄河古栈道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讲好平陆故 事。 充分挖掘平陆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杜马战役纪念馆、西牛 烈士陵园的维修保护,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深入挖掘“六十一 个阶级弟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蕴含的文化资源,开展形式 多样的教育活动。抓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落 实,加强革命历史纪念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和 - 34 - 使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 育。 加强文物保护和开发工作。实施重点文物遗迹保护工程, 加大重要遗迹遗存、重大濒危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力度。抢救维 修因年久失修而损毁严重的流庆寺、中张关帝庙、前南吴真武 庙、靖家祠堂、上焦关帝庙等县级和未定级不可移动古建筑。 实施对朱总司令路居、冯家老宅等古建筑保护单位周边环境整 治。做好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黄河古栈道和虞坂古盐道的规划 编制和维修,进一步完善基本建设考古制度,助推土地储备考 古前置工作。落实山西省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指导意见, 推进古建筑和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工程,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文 物资源数据库,认真落实文物保护属地管理责任。深入推进 “文明守望工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夯实红色 文化遗址保护利用。积极参与山西文物巡展,提升博物馆的服 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文物资源研究成果转化利用。进一步 充实文物保护队伍,加强双“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建设。 第三节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围绕我省“三大旅游板块”布 局,发挥我县黄河板块区位优势,高标准谋划全域旅游空间格 局,唱响文化旅游品牌,开创文化旅游强县建设新局面。 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围绕历史文化、自然和农业三 - 35 - 大资源,依托中条山和黄河水,用好“中国大天鹅之乡”和 “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文化旅游目的地”等靓丽名片,推进 产品融合、服务融合、业态融合、市场融合、交流融合,把资 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坚持以文旅融合为路径,紧扣全省黄 河旅游板块,大力发展黄河文化游、条山自然风光游,推动茅 津古渡、金鸡堡、傅相祠、黄河古栈道、虞坂古盐道、大天鹅 景区、周仓文化园、张家沟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事件发生地、马 泉沟红叶、老龙潭等景区景点打造。紧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 充分挖掘乡土文化内涵,加强示范创建,打造乡村旅游样板, 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推动多业态要素集聚发展。加大国保和 省保文物古迹的开发保护力度,积多点建设开发到串线成行、 到全县全域大旅游的目标。 全面提升文化旅游服务水平。围绕“安顺诚特需愉”六字 要诀,全面推动景区景点软硬件配套服务提档升级。加快三湾 黄河湿地自然公园、周仓文化园、老龙潭等景区提档升级,积 极创建国家 3A 级景区,争创一批 4A 级景区。建设一批乡村旅 游示范村,鼓励周边群众发展农家客栈、农家乐、采摘园、露 营基地,设计精品线路、提供精致服务,不断提升旅游综合服 务能力。大力推进景区要素配套,完善旅游交通体系,打造精 品旅游公路风景道,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形成多层级的旅游集 散网络。 - 36 - 培育发展文旅新业态。促进传统文化业态转型升级,运用 高新科技和“互联网+ ”,推动新型文化业态线上线下融合发 展。延伸“旅游+”产业链,培育“+旅游”新业态,推动线 上线下融合,构建“快进慢游深体验”文旅生态,不断激发文 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实施工艺美术振兴计划,重点打造桃木等 工艺美术品牌,培育具有平陆特色的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加快 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加快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规 划建设一批文化创意产业、文创街区等文化创意孵化基地。加 快智慧旅游建设,制作 AR、VR 精品,展示平陆风采,讲好平 陆故事,增强游客吸引力。利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优 势,抢抓健康养生产业迅猛发展的重大机遇,形成业态丰富和 优势明显的“大健康”旅游产业体系。 第四节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围绕设施 建设、模式创新、服务提升,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覆 盖县乡村三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 设施建设,完善以县城总馆为龙头,以乡镇分馆为依托的总分 馆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标准化 建设,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促进县级文化设施 达标升级。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 - 37 - 改造提升和免费对外开放,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利用率。不断改 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完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功 能,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管理 与服务标准,推进城乡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 服务体制,鼓励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公共文 化体育基础设施管理与维护、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组织与实 施、群众科学技术普及推广等服务,逐步拓展政府购买公共文 化服务的领域和范围。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 采取专项经费补贴、培训指导等方式,支持和促进公共文化服 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逐步实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 位、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向社会免费或优惠开放各类文体设 施,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档案馆建 设,保护好档案资料。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建立 公共文化服务群众需求征集和评价反馈机制,不断提高公共文 化服务的“精准供给”。通过打造地方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培育本土文化队伍、挖掘本土文化能人艺人、培养本土文化辅 导员和志愿者,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更好保障群众基 本文化权益,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实效性,助力乡村 振兴。着力选拔文化能人参加专业培训,选派业务骨干深入基 - 38 - 层开展艺术辅导和培训,组织基层文艺人员参加省市比赛,扩 大我县文艺队伍知名度。 第四章 实施壮大工业行动,打造实力平陆 围绕“发动机”,坚持转型为纲,统筹推进“六新”突破, 加快推进经济增长动能“新老交替”,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 链现代化水平,全力构建具有平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 实力平陆。 第一节 统筹推进“六新”突破 以非均衡发展战略为统领,集中优势资源、集聚各方力 量,培育“六新”生态,实现“六新”突破。 加快布局新基建。抢占新基建布局先机,坚持全域谋划、 全域覆盖、全域推进,把新基建作为重中之重,加快 5G 基建、 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特高压、能源互联网、新能源汽车 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到 2025 年力争重点区域及重点景 区 5G 网络基本实现连续覆盖和商用。加快形成 5G 产业链,积 极推广 5G 和大数据在智慧旅游、远程医疗、智慧城市、基层 治理等重点领域广泛应用,更好发挥新基建对新经济、新动能 的先行引导作用。 研究攻克新技术。依托复晟铝业、新环公司等国家高新技 - 39 - 术企业,大力推进“111”“1331”“136”工程,围绕先进制造 技术、能源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集聚创新 主体,在赤泥综合利用、海绵砖等制造业上努力攻克新技术, 实现产品转型、管理转型、产业链延长、效益持续提升。加快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努力突破一批 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和“卡脖子”技 术。力争到 2025 年突破 10 项科研攻关项目,重点培育 10 户高 科技企业。 培育壮大新材料。把新材料产业摆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 产业的突出位置,立足我县资源、区位等固有优势,围绕“煤 电铝材、净水材料、耐火材料(磨具磨料)”三大材料领域,依 托复晟、峰都优势骨干企业,集中进行品种、工艺、技术和装 备攻关,重点推进曹川新材料园区基础设施、年产 100 万吨铝 酸钙粉、130 万吨净水材料、2×15 兆瓦热电联产等项目建设, 做好做足“新、特、专、高、精、尖”文章,加快形成占据价 值链中高端的新材料产业发展体系,打造国家级新材料产业集 聚区。 统筹谋划新装备。立足实际谋划布局,积极引导传统产业 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支持山西新环橡塑制品有 限公司延伸同下游供应商合作发展,促进形成“零配件一组件 一整件一主件”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推动新 - 40 - 装备向技术自动化、产品智能化、设备成套化、产业集群化发 展,逐步形成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致力打造新产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 品牌化为方向,以“四高”为标杆,提升影响力,增加附加 值,努力站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打出平陆品牌,叫响平 陆制造。在工业产品上加强新技术研发应用,实现产品迭代升 级,努力向高精尖迈进,让传统产业变为高附加值的朝阳产 业。在农产品上做好“特”“优”文章,围绕差异化、多样化、 小众化需求,将平陆百合开发打造成特色产品、功能食品。在 文旅产品上要突出创意创新,全力打造顺应市场需求的新产 品,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旅游消费需求。 大力发展新业态。抢抓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新机遇, 实行包容审慎的准入监管机制,强化跨界融合,大力发展互联 网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积极培育智能工厂、智能交 通、智慧物流、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慧旅游、远程医疗、 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直播带货、在线服务等新业态,促进文 化、旅游、农业、康养、商贸等产业跨越融合发展,为高质量 发展赋能、为高品质生活添彩。 第二节 做大做强工业六大产业集群 以工业集群化发展为方向,以工业项目和工业投资为抓 手,着力补齐实体经济这块短板,做大做强工业六大产业集 - 41 - 群,进一步强化工业对全县经济的支撑。 打造煤电铝材产业集群。以山西复晟、阳煤丰喜为龙头, 以“煤电铝材”循环产业为重点,着力延链条、补短板,积极 融入全市国家级铝镁合金产业基地发展战略,打造全市煤电铝 材一体化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集群。重点实施推进投资 45 亿元 的山西复晟二期年产 120 万吨氧化铝项目、投资 3.8 亿元的奇信 公司固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投资 8 亿元的山西复晟铝业 有限公司年产 100 万吨工业级高钙建设项目、投资 1.6 亿元的山 西复晟铝业有限公司低品位矿石脱硫项目建设。积极谋划推进 年产 50 万吨电解铝项目、年产 30 万吨聚合氯化铝项目、年产 40 万吨预焙极项目、2×66 万千瓦火电项目、投资 4000 万元的粉煤 灰、炉渣综合利用项目等“煤电铝材一体化”产业链上的重点 骨干项目落地建设。 打造化工产业集群。以阳煤丰喜为依托,大力推进投资 4 亿元的年产 12 万吨三胺生产装置配套尾气循环利用联产尿素项 目、投资 5600 万元的三聚氰胺泡沫项目、投资 2 亿元的合成胺 系统优化环保提升改造项目、投资 2500 万元的氨碳分离制氨水 项目、投资 30 亿元的年产 50 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等前期工作, 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铝土矿资源丰富优势,以 平陆峰都矿业有限公司和平陆昊宇净水材料有限公司为依托, - 42 - 延伸“铝矾土——净水材料”产业链,力争成为全国最大的净 水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推进投资 5 亿元的平陆县昊宇净水材料有限公司年产 100 万吨铝酸钙粉项 目、投资 9 亿元的山西峰都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 130 万吨净水材 料项目、投资 5.36 亿元的平陆县葛浩建材有限公司年加工 200 万吨砂石骨料建设项目、投资 6 亿元的平陆县虞凯废矿石综合 利用有限公司 60 万吨废渣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 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强化引入培育力度,通过强力推进 光伏、光热、风电以及配套储能等新能源项目建设,促进新能 源规模化开发和利用,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融合配套、错位分 工、优势互补、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推动新能源产业实现规 模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重点推进 以江苏天合 200 兆瓦光伏发电、浙江正泰 200 兆瓦竞价上网农光 互补发电等项目。 打造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以山西新环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山西浩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积极引导传统产业技术改 造,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形成“零配件—组件—整件—主 件”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先进制造产业集 群。积极推进新环橡塑公司与下游供应商合作发展,争取部件 产品引入平陆生产,积极谋划推进年产 10 万套新能源光伏跟踪 系统项目,重点推进投资 6500 万元的山西国兴电力充电桩及变 - 43 - 压器等建设项目。 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发展面粉、水果等农产品深 加工产业为重点,实现农产品功能化利用和高附加值加工,打 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我县生态环境优异和山区小 气候多样等特点,大力发展具有绿色生态、健康保健等特点的 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满足城乡居民不断提高的安全、生态、健 康、绿色食品需求。引导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参与绿色有 机农产品的认证,提高品牌效应,提升市场影响力。以农产品 加工流通转化增值为核心,重点培育壮大钰海果业、晴岚面 粉、三丰果脯、田园蜂业等一批“专、精、特、新”农产品加 工龙头企业,引进建设粮油食品深加工、果品深加工及果品配 送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开发系列精 优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产品增值。 第三节 做优做活五大现代服务业产业 发挥平陆在黄河金三角的中心区位优势,优化提升服务业 经济结构,充分发挥服务业服务生产生活、扩大有效需求的双 重作用,推动服务业高质量转型。 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产业。加快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以信息 化培育新动能,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推广复晟铝业智能化制 造、新环橡塑“两化融合”经验和做法,以信息化智能化转型 专项为抓手推动全县工业数字化转型。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 - 44 - 合示范项目,发展壮大惠晟农、新供销、古虞王、金童果业等 电子商务企业。实施数字政府工程,着力完善数据共享开放机 制,探索建设政务云平台,推动县级政府部门业务系统向政务 云平台迁移。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工程,积极建设新型智慧城 市,持续深化“一平台多应用”,推动智慧应用在政务、民生、 产业等领域不断深入。着力加快数字经济招商引资,创优数字 经济企业的发展环境,培育重点数字企业,实施重点示范项 目。着力完善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和创优发展环 境。 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 实体经济能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推动我县 金融业健康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增信融资服务,鼓励在每 个乡镇设立分支机构,构建产融结合新模式。积极推动金融开 放发展,大力引进银行、金融中介服务、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 机构。鼓励民营企业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支持 有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做好民营企业上市挂牌培育工 作,推动我县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大幅提升。 调整优化商贸物流产业。发挥平陆在黄河金三角的中心区 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打造黄河金三角商贸物流 新基地。深化拓展黄河金三角中心和山西南大门的区位交通优 势,以深度对接融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发展战略为引 - 45 - 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向东向北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雄 安新区建设机遇,向南向西接受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产业 升级带动,不断提升我县在黄河金三角区域乃至华北地区的交 通物流枢纽地位。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一批重大交通 建设项目,提高铁路公路等综合运输能力。打造商贸物流园 区,培育发展现代商贸物流龙头企业,重点建设大天鹅购物公 园,承接物流中转,集散商品贸易,提升服务现代化水平。扶 持建设智慧物流平台,在多元、畅通、衔接、高效、集约上发 力,加快智慧物流发展。合理布局商贸物流、制造业物流、农 产品物流、冷链物流等业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多方物 流,支持“物联网+高效物流”新业态发展。 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 展为指引,紧扣全省黄河旅游板块,重点推动文旅融合、农旅 融合,围绕发展黄河游、文化游、民宿游、花园游、红叶游, 打造精品线路,把沿黄河流域建设成为特色农业、观光旅游、 农旅融合、滨河宜居的黄河观光旅游走廊。发展“黄河+景 点”模式,依托沿黄河百公里丰富的资源,金鸡堡、三湾湿 地、茅津渡、小三亚、米汤沟、黄河大坝、马泉沟红叶等资源 禀赋,着力建设黄河大天鹅经济示范区、黄河谣民俗文化园、 老龙潭景区,辐射建设婚纱摄影基地、研学基地、康养基地等, “十四五”期间力争再创建 3—5 家 3A 以上景区。发展“黄河 - 46 - +文化”模式,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设置主题鲜明、体验性强 的旅游项目,紧抓黄河文化旅游机遇,以茅津古渡文化小镇为 龙头,以沿黄每个村落为单元打造景点,修复黄河生态环境, 弘扬黄河根亲文化,在充分挖掘文化主题的基础上围绕吃、 住、行、游、购、娱、体验等旅游要素,合力设计旅游业态, 形成复合型旅游业态集群,打造黄河文化氛围浓厚的旅游休闲 风情小镇,塑造鲜明的黄河古渡口文化名片。发展“黄河+产 业”模式,紧抓区位优势,发展大棚观光农业、采摘园和农家 乐。依托太阳渡村的滩涂自然资源开发夏季特色荷花园,形成 “赏荷花、采莲蓬、吃莲藕”农业发展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向 旅游产业化发展。 创新发展医疗康养产业。依托宜人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 候,大力发展医疗康养产业,叫响“康养平陆”品牌,打造文 化底蕴深厚、服务品质上乘、产业繁荣发展的精品文旅康养名 城。坚持推动文旅和康养融合发展,打造以张店风口村、三门 马泉沟村、张村三湾村、常乐张家沟村等为引领的康养旅游示 范村,加快推进全县养老旅游、养生旅游发展,建设运城地区 重要的健康旅游目的地。实施一批康养建设重点工程,推进平 陆县养老服务中心、风口度假养生社区等项目建设,壮大丹晖 产业规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四节 加快推动开发区建设 - 47 - 按照省委“一县一个省级开发区”要求,着力推进园区产 业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加快省级开发区申报和建设, 打造全县转型发展的主战场。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升级基础设施和优化功能服务为 重点,抢占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硬件先机,完善园区总体 规划,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大项目、好项目用地需求。加 快推进园区主干道路建设,密织路网微循环。充分运用市场化 手段,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区建设运营。高质量建设标准化 厂房,加快供水、供电、污水处理、供暖、供气、物流仓储等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步配套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 设施,着力为企业提供优质入驻条件。 持续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各类要素优化配置、重新组合, 引导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向开发区流动和集聚。用好开发 区存量用地和低效用地,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和“僵 尸企业”用地,深入推进“标准地”改革,对重大转型项目优 先予以保障。完善标准化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标 准地等项目”向“标准厂房等项目”延伸。积极融入省、市人 才引进战略,瞄准“高精尖缺”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不断壮大 开发区人才储备,为健康发展营造后续动力保障。破解资金制 约,财政引导资金重点向开发区倾斜,充分吸收社会资本,加 强政企银对接力度,着力破解项目融资困难。 - 48 - 深化“三化三制”改革。完善园区内部机构设置,深化园 区领导班子任期制、全员岗位聘任制、绩效工资制改革。推行 园区行政管理体制和市场化运营模式分离改革,大力推广“园 区+管理运营团队”模式,积极引进省内外优秀专业运营团队, 加快建设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管理团队。创新管理模 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探索多元化园区运营模式。 学习自贸区制度创新经验,理顺园区财政、土地、环评、人员 聘任及有关属地体制机制。建立有利于园区发展的财税支持机 制,支持园区实施财政体制单列,推进县与园区按照“基数留 存、增量分批”的原则进行收入划分。推进“标准地”改革, 强化投资强度、产出强度、税收强度考核,不断提升园区可持 续发展能力。 第五章 实施深化改革行动,打造开放平陆 围绕“桥头堡”,全面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以创新性举措深 化重点领域改革,致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困难和问题, 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以开放引领产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推 动全县发展环境实现新变化,打造开放平陆。 第一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 49 - 深入推进国企国资、事业单位、财税金融等重要领域和关 键环节改革,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加快取得更多实质性、突 破性、系统性成果,着力构建与高质量转型发展相适应的体制 机制。 深化县属国企国资改革。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健全现 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建立职责清晰、精简高效、 运行专业的管理机制,不断提升企业治理现代化水平。完善国 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强国有企业监管,坚持以管资本为主的监 管方向,探索建立“县国资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 企业”的监管模式。促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围绕我县战略需 求和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优势企业和主责主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吸引民营资本和 社会各类资本参与国企混改,推动民企和国企取长补短、互相 促进,实现“联姻共赢” 。 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项 目支出预算管理,确保财政资金高效利用,使有限的财力更好 地满足公共需要。逐步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不断提高 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对各类政府债务的有效监控,提高财 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继 续举办中小企业融资项目推介大会和政银企融资推介会,确保 国家关于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积极争取 - 50 - 地方政府债券,建立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持续补 充、风险分担、代偿补偿等机制。加快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 合,探索完善创新投资的风险分担机制,降低创新风险成本。 加快征信体系建设,强化征信和相关金融知识宣传,促进良好 社会信用环境的形成。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 离,准确把握改革方向和路径,精准摸清底数,全面优化布局 结构,强化公益属性,实现涉改事业单位从“改头换面”到 “脱胎换骨”的根本转变,真正改出事业、改变养人、改进治 理。 第二节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依托北上南下的山西南大门区位交通优势,主动适应开放 合作、共建共享新趋势,健全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积极融入共 建“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提升平陆对外开放能级,构建内陆 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我县的比较优势,利用 我省“四网”立体平台、开放功能平台、经贸合作平台、多元 主体平台等 4 大合作平台,有序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各领域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接,开展产业投资、经贸合 作、产业合作、人才交流等,力争在重点领域、重大项目上取 得新突破。支持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拓市 - 51 - 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培育一批自主出口品牌。 主动对接融入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抢抓京津冀、长三角、 粤港澳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机遇,积极引入装备制造、新材 料、节能环保、高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承接东部地 区产业梯度转移。主动服务和深度融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 合作发展大局,加强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城市分工协作,强化 与周边县市在水利、能源、道路、技术等方面的互联互通。以 文旅融合为途径,坚持中条山生态农旅融合示范带以及沿黄生 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发展, 积极融入全市“一极三带三区”的产业空间布局。 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体系。主动“走出去”“融进去”, 切实“引进来”“留得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实施 外贸主体培育工程,为出口企业提供政策培训、业务指导、市 场开拓等服务。强化出口品牌培育,利用外经贸扶持资金支持 企业开展国际品牌认证,做优做强新材料、新装备、平陆苹果 等出口产品。建设国际营销网络,支持“海外仓”等境外营销 网点,开展“千企百展”活动。培育外贸新业态,支持跨境电 商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 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施“非禁即入” 。 第三节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提升企业发展动力, - 52 - 释放企业发展活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 境,实现“筑巢引凤” “固巢养凤”。 开展营商环境整治行动。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大力 弘扬“店小二”精神,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进一步优 化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不断优 化、简化审批流程,提升开办企业便捷程度。打造公平竞争的 市场环境,加快推进全程“一网通办”,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 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真正解决办证多、办证难的问 题;落实“无事不扰”要求,提高监管效能,减少企业干扰, 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打造 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进一步规范政府权力运行,做到法无授 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依法严厉打击吃拿卡要、雁过拔 毛等行为,努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使平陆真正成为外来 客商投资兴业的福地和乐土。 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 度融合,初步建成整体联动、部门协同、一网办理的“互联网+ 政务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简化服务事项网上申请、受理、 审查、决定、送达等流程,缩短办理时限,降低办事成本。创 新网上服务模式,加快政务信息资源互认共享,依法有序开放 网上政务服务资源和数据,鼓励公众、企业和社会机构开发利 用,提供多样化、创新性的便民服务。推动基于互联网、自助 - 53 - 终端、移动终端的政务服务入口全面向基层延伸,打造基层 “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平台。 激活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持续 抓好省民营经济“30 条”的落实,探索建立实施无身份差异、 无地域差异、无行业差异的创新创业机制,清理妨碍统一市场 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给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深化 民营企业改革创新,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深化中小企业培育机制,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 升巨”,引导中小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着力构建 亲清政商关系,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制度,推动政企对 接常态化、制度化,形成亲商、安商、暖商的浓厚氛围。 第六章 实施城乡协同行动,打造宜居平陆 围绕“幸福城”,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以“打造滨河宜居之 城、彰显三晋门户之城”为统领,优化城镇布局,实施“大县 城”战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打造宜居平陆。 第一节 构建“一城两带”发展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对国土空间的开发、保护和整治进 行全面安排和总体布局,坚持因地施策,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和区域布局,构建“一城两带”的新发展格局。 - 54 - 建设大县城。加快县城中心城区和圣人涧镇、部官镇、张 店镇一体化发展,坚持规划先行,新区高标准建设,旧城有序 改造提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精品农业经济,做大周仓文 化园、风口凉都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布局合理、设施便捷、功 能完善、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生态优美、管理现代、韧性安 全的县城核心区,增强县城经济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建设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带。以常乐、张村、 杜马、圣人涧、三门、曹川等沿黄乡(镇)为重点,结合黄河 流域(平陆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实施沿黄 乡村振兴“1+5”工程(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为引领,打造“特 优农业、生态保护、文旅融合、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五大基 地),率先创建一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 效、生活富裕”示范村,与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及主干道串点成 线、连片成带,形成示范效应,打造一条彰显平陆特色的乡村 振兴示范带。 建设中条山生态农旅融合示范带。以中条山生态廊道为绿 脉,串联沿线洪池、常乐、张村、杜马、部官、张店、圣人 涧、三门、曹川等乡(镇)生态文化资源,深入探索“生态+文 旅”融合发展路径,做美生态,做活文化,加快发展生态观 光、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逐步建设成为生态天然“氧 吧”,打造成服务运城和三门峡的“后花园” 。 - 55 -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张店、部官、杜马、张村、常 乐、圣人涧等乡(镇)为依托,自西向东串联中条山农业要 素,按照“现代农业”的定位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 安全”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 桃、苹果、玉露香梨、葡萄、杜仲、柴胡等特色林果和中药材 产业,积极打造绿色农林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增强生态产品供 给能力,促进居民增收致富,实现现代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 展。 建设农副产品深加工园区。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 发展战略,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优势,加大投入,延伸加工转 化,开拓市场,创立品牌。以张店为基地,依托阳煤新科等龙 头企业,延伸农产品加工,建设平陆县农副产品加工园区,重 点发展面粉、果品、粮油、蔬菜等加工行业,重点培育一批 “专、精、特、新”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农产品功能化利用 和高附加值加工。突出驰名、著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的培 育,推行“互联网+”产地直销互动平台,促进农副产品加工水 平明显提高。 建设“煤电铝材一体化”产业园区。依托煤铝资源,高端 规划、顶层设计,着力打造横向配套、纵向延伸的“三纵一 横”产业链条,形成“煤电联产、铝电联营、产业配套”相互 衔接、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以复晟铝业等为载体,重点发展 - 56 - 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大力发展铝精深加工,基本实现产 业结构由初级原料向精深产品的转型。实施产能、园区、资源 等要素整合,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 术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链供应链信息化智能化 发展步伐,推进煤电铝材等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为提升工业增 加值比重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区。立足中小企业园区现状,坚持以 发展高科技及装备制造业为主的总体发展方向,提高入园门 槛,严禁发展高污染、高能耗项目,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 术、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 级,加快园区上档升级,尽快把园区发展壮大起来。 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区。以曹川镇为主战场,以实施净水材 料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为抓手,紧跟国际科技发展前沿,洞察全 球产业变革趋势,招项目、招产业、招人才,积极发展新材 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市场份额,打造全 国最大的净水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为全县高质量转型发展注 入新动能。 建设商贸物流园区。发挥平陆在黄河金三角的中心区位优 势,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商贸物流园区,培育发展现 代商贸物流龙头企业,承接物流中转、集散商品贸易,发展冷 链物流和智能仓储,提升服务现代化水平,打造黄河金三角商 - 57 - 贸物流新基地。 第二节 优化县域城镇体系 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县城为龙头、以乡镇为重点、以 新农村建设为支撑,统一规划、同步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 展,着力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格局。 优化城镇发展空间结构。统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推 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完善大县城、小城镇、新农 村三个等级的城镇化空间结构,对人口分布、产业发展、基础 设施、公共设施、资源利用、生态涵养、环境保护等进行科学 规划、合理配置,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构建分工合 理、层级清晰、有机衔接的城市体系,形成各具特色、相互补 充的多元城镇化载体。 构建“一主三副五支点”县域城镇体系。完善县域空间布 局,以中心城区和圣人涧镇为县域主要发展核心,作为县域综 合服务中心,辐射和引领整个平陆县的城乡发展,打造县域城 镇化发展的核心区。发挥张店镇、常乐镇、曹川镇交通优势、 资源条件、主导产业优势,将其打造为服务县域北部、西部、 东部副中心。以三门镇、张村镇、洪池镇、杜马乡、部官镇为 支点,服务各乡(镇)居民生产生活。发挥交通先导作用,加 强县乡村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主—副一支县域城镇体系联动 发展。 - 58 - 打造一批中心镇和特色小镇。按照控制数量、提高质量, 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的要求,高标准规划和实施中心镇和特色 小镇建设,完善小镇建设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结合区 位优势和地域特色,深度挖掘小镇历史故事、人文风俗等文化 特点,找准自身发展定位,重点打造以曹川和常乐为代表的产 业重镇、以部官和三门为代表的文旅强镇、以张店和杜马为代 表的避暑名镇,实现“镇镇有特色,看点各不同”。提升小镇品 质功能,立足小镇功能需要,完善小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及时开通公交线路,设计旅游专线,加快公共厕所、路标路牌 等设施建设,打造功能健全、要素完善、生活便捷的特色小 镇,提高小镇承载力,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和产业发展 提供支撑。打造特色产业,根据区域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搭 建县域城镇体系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新平台,培育发展小镇特 色产业,实现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 第三节 深入实施大县城战略 强化县城核心引领作用,坚持“干净、宜居、特色”的原 则,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县城 承载力和发展能级。 拓展县城发展空间。实施“东扩、西进、南移、北联、中 改”的城市扩容提质战略,在“一主三副五支点”县域城镇体 系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坚持老城提升、新城建设同步推进,加 - 59 - 快推进县城“五纵五横”外加一循环道路网络建设,拉大城市 框架,提升城市承载力。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供水系统建设,有效保 障城区扩容公共供水问题,“十四五”末力争实现城市公共供水 全覆盖。加强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排水系统, 推动污水收集和污水处理系统建设,促进城区水系统良性循 环,基本实现雨污分流和污水全处理。全面贯彻海绵城市建设 理念,依托新建道路实施一批试点和示范工程,以点带面积极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快热源项目和供热管网项目建设,构建 “多源一网”的总体供热格局,实现清洁供热全覆盖。加强城 镇燃气输配系统、高压管网及配套场站建设,增强季节性调峰 能力,“十四五”末天然气供应规模和城镇燃气普及率达到省市 目标任务要求。 开展县城人居环境整顿。以创建文明县城、卫生县城为契 机,深入开展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提档工程,显著提升市容 市貌。合理规划、均衡布局,开展公园、广场建设改造工程, 建设一批城市广场、游园公园及活动中心,进一步增加居民休 闲活动空间,提高县城生活品质,提升居民幸福感。稳步推进 城区各类棚户区改造,按照“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多元 化”要求,重点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和背街小巷综合治理,改善 人居环境,提升城市面貌形象。注重日常教育管理,加强市民 - 60 - 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扎实做好志愿服务制度化、公益广告刊播等工作,塑 造城市之魂,培育城市之德。大力“治脏”,对城区街道、重点 部位以及城中村、背街小巷等区域集中开展卫生清扫,坚决清 除卫生死角。强力“治乱”,加大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查处力 度,依法拆除违章建筑、残墙断壁、废弃建筑,依法治理占道 经营、乱停乱放、强闯红灯、噪音污染、电线私拉等现象。 着力提高县城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现代城市管理体制机 制,理顺城市管理职能,构建“大城管”格局,充分发挥数字 化城管平台作用,强化城市管理队伍建设,努力实现城市管理 数字化、智能化、专业化、人性化、现代化。加大城市管理硬 件投入,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城市管理队伍的待遇, 充分调动城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县城停车场的 布局规划,积极推动停车管理智能化。深化市场化运作机制, 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管理,推动城市管理市场 化,提高城市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第四节 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在 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协调发展, 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 分享现代化成果。 - 61 - 统筹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一体化,充分考虑乡村的差异性及发展需求,引导城乡基础设 施共建共享,推动城乡路、水、热、气、电一体化发展。健全 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建立基础设施投入保障机制,按 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形成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资金稳定增长的局面。统筹推进城乡新基建发展,合理布局 新能源充电桩(站)建设,优化乡村能源结构,实施宽带乡村 工程和数字乡村战略,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第五代移动通信网 络覆盖步伐,实现新型基础设施均衡发展。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城乡公共交通协调发展。 改善农村客运基础条件,对具备条件的农村客运线路实行公交 化改造,扩大城区公交覆盖面,加强便民候车亭建设,实现城 乡客运服务一体化,提升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服务水平。实现 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 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弥补农村就业、养老、教育、 医疗等公共服务短板。健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 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引入市场机制参与提供公 共服务,在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等行业实行竞争准入,对参 与农村公共服务提升与改善项目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市 场主体积极参与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 推进城市优质资源要素下乡。降低要素下乡成本,改善农 - 62 - 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创 建资源要素在农村有市场、留得住、能发展的良好环境。破除 体制机制障碍,深化农村经营制度、产权制度等各项改革,加 快构建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的载体和组织形式。加大政策支持 引导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健全项目扶持、创业奖补、人 才引进等政策体系,积极推动市民下乡、农业转移人口和能人 下乡、龙头企业和工商资本下乡、新理念新技术新产业下乡, 带活农民、激活农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第七章 实施科技创新行动,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坚持创新为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县战略,围绕 重点产业培育,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培育创新创业一流 生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第一节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做好创新生态建设的顶层设计,深入推进“1331”“136” “111”等创新工程在平陆的实施,培育一批科技型领军企业, 建成一批科技创新平台,转化一批科技成果,不断开创创新驱 动新局面。 推进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全覆盖。开展县级企业技术中心认 定工作,确保规上企业建立县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推进重 - 63 - 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全覆盖。支持现有企业技术中心提档升 级,建立企业技术中心考核评价制度,实施动态管理,使企业 技术中心真正发挥技术创新的核心作用。支持中小企业通过与 高校、科研机构、大企业携手合作或配套协作,组建小型研发 机构,开展研发活动。支持企业创新主体采用众创、众筹等创 新创业模式,参与重大技术装备研发。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引进一 批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单项冠军、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 业,实施高科技领军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引导大型 企业发挥创新骨干作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加大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强化科技赋能农业 发展,推进服务业融合创新。聚焦优势产业集群,建链、延 链、补链、强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产品提档升级,打造 一批综合竞争力强、特色优势明显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技 术领先、特色鲜明的民营科技企业。围绕先进制造技术、能源 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集聚创新主体,力争 到 2025 年实施突破 10 项科研攻关项目,重点培育 10 户高科技 企业。 - 64 - 专栏 5:平陆县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1、高新技术企业增长工程:通过专业化辅导,助力重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进入高新技 术企业行列,并通过税收支持、项目支持、科技金融服务等,用 5 年时间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大 幅增长。 2、“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大力培育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中小企业。 3、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程:以开发区为平台,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各类 创新创业载体,健全服务功能,发挥集聚互补作用,为大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融通服务。 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平陆骨干企业联合省内外高 等院校、科研院,在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煤电铝材等 主导产业领域,加快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 等创新载体和平台。探索在煤电铝材一体化产业集群中组建产 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我县建立博 士后科研工作站、专家大院等开展校地、院地、校企联合创 新。支持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我县开展 应用示范。坚持以实施科技项目为抓手,继续深化复晟铝业与 中北大学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新环橡塑与四川大学、中北大 学、全国轴承标准化委员会等合作的研发试验基地建设,不断 加强中农化生物与中国农科院微生物生物学会、西北农林科技 大学等建立的战略合作平台建设。 承接转化一批科技成果。支持中试基地建设,推动科研成 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煤电 铝材等产业集群中试基地全覆盖。围绕重点产业培育需求和发 - 65 - 展方向,建立创新驱动发展科技需求库,开启“订单式”创新 成果引进模式。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东部沿海产业 转移,着力引进精深加工、新型材料、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 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加快推进先进适用 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动军工科技成果落地。完善技术转移和产 业化服务体系,搭建科技成果应用场景,开展重大技术转移转 化示范,吸引更多外来科技成果到平陆转化。支持企业围绕重 点产业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示范项目,推 出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支持新产品进一步做强做 优。 第二节 全面推进人才强县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积极引进高端适用人才,大力培养本 土专业人才,制定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加力补齐人才短 板,以人才洼地助推创新高地建设。 积极引进高端适用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加快 “柔性人才、项目引才”,提升人才精细化服务水平。坚持平台 聚才、创优环境引才、深化改革育才,持续深化与国内外知名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吸引 一流人才和机构向平陆集聚。建立完善高层次人才联系服务制 度,强化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邀请专家人才参与重大事项 决策咨询。推行“候鸟式”聘任、“双休日”专家、互联网咨询 - 66 - 等灵活用才方式,构建高效用才机制。 大力培养本土专业人才。提高企业人才薪酬,提高国有企 业科研人员、高技能人才薪酬水平,鼓励采取股权、期权、分 红等对科技研发人员进行中长期激励,构建人才与企业“命运 共同体”。加大人才激励力度,强化结果导向,建立成果奖励、 项目奖励、特殊津贴相结合的优秀人才激励体系,对获得国家 及省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以及其他创新成果和应用 成果的给予奖励。强化工匠人才培养,支持各类职业中学深化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加强现代学徒 制、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育本土企业家,探 索建立二代企业家、公司法人培养机制,加强本土企业家人才 梯队建设。 实施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坚持党管人才,建立人才工 作专项述职制度,明确各级党委(党组)抓第一资源的政治责 任,持续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和配套措施落实落 地。建立与人才贡献相联系的工资制度、奖励制度,完善科技 人才分配激励政策,向科研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做到人 尽其才、用有所获。围绕全县重点领域、优势产业,优化整合 人才激励政策,落实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家属随迁等优惠政 策。组建人才服务机构,建立人才服务平台,为人才提供人事 档案托管、社会保险代办、沟通协调等服务,为人才创新创业 - 67 - 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 第三节 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全面构建创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搭建双创平台、营造 浓厚氛围、完善体制机制,有效激活各类创新要素。 提档升级“双创”平台。积极创建省级中小企业双创示范 基地,推动新建基地型、旧企业闲置厂房改造型、县城楼宇型 等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支持建设“互联网+”众创空间、科技 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进一步提升孵化机构和众创空间 服务水平,引导众创空间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采取政 府资金与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方式支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引导 各类社会资源向创新创业创造支撑平台集聚。围绕发展“六 新”经济引进项目,实施新湖创业园区扩容增效工程。围绕壮 大生物医药产业,以丹晖生物为龙头,实施科技孵化园创建项 目工程,打造生物医药科技孵化器。围绕培育中小微企业,实 施威武汽贸、古虞王果业和曹川峰都净水材料 3 个“双创”基 地提档升级工程。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做好创新生态建设的顶层设计, 围绕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制定一流创新生态行动计划和实施方 案,制定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深化科技、教育和科技投 融资等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111”“1331”“136”工程, 加大科技攻关支持力度。创新财税扶持制度,运用技改资金重 - 68 - 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集群的 技术改造,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首台(套)重大技术 装备、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等支持政策。加强知识 产权保护,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加大研发投入, 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 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坚持精神、事业、物质 激励并举,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业 的分配激励机制。 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大力培育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 加强科普工作,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 的良好氛围。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努力营造勇于创新、 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弘扬崇尚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切实 尊重自由探索和首创精神,促进个性发展、鼓励个人冒尖。培 育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观念,鼓励学术合作,弘扬团队精 神,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够战斗、善于团结的人才队伍,为加快 建设创新型县城建功立业。 第八章 实施生态建设行动,推动黄河流域保护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十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山水林 - 69 - 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重现山清水 秀、河畅岸绿的美丽风光。 第一节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 统保护修复,完善生态空间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 局。 强化黄河流域(平陆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沿 黄河“绿色走廊”建设,坚持“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 水”五策并举,进一步发挥好河长制作用,压实各级河长主体 责任,深入推进黄河中游综合治理、黄河沿线水土流失综合治 理和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涉及湿地相关 资源用途的管理制度,合理设立黄河湿地相关资源利用的强度 和时限,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 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加强对湿地取水、污染物排放、 动植物资源利用、挖沙、取土、开矿、引进外来物种等活动的 管理。抓好中条山绿色屏障建设,全面提升中条山水源涵养功 能和水土保持功能,坚持“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齐头并 进、协调发展,构筑绿色生态屏障。 大力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 的原则,加快荒山绿化进度,围绕中条山生态修复工作,强力 推进退耕还林、交通沿线荒山绿化、植被恢复、黄河流域生态 - 70 - 治理等重点工程。坚持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栽植侧柏、 刺槐、连翘、花椒等苗木,达到绿化、财化、彩化效果,推动 国土绿化由“增绿量”向“增颜值”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 “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 契机,大力发展义务植树造林,加快推进公益林建设项目。做 好天然林保护封育和退耕还林工作,按照“谁污染谁治理”、 “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认真开展矿山生态植被恢复工作。 到 2025 年,全县完成国土绿化任务 8.5 万亩。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加强森林管护队伍建设,加大管护设 备投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到巡护无死角、林区全覆盖。 积极推进集体公益林托管,充分发挥林场的优势,坚持群众自 愿、让利于民,生态优先、农民增收,政府主导、统筹推进的 原则,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加强未成林地造林地管护,坚 持“三分造,七分管”的理念,聘任未成林管护员,进行不间 断的巡护、管护,确保造林一片、管护一片、成林一片。 - 71 -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打造良 好的大天鹅等野生动物栖息地,在黄河岸边构筑一条生物保护 专栏 6:平陆县国土绿化重点项目 1、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绿化项目:拟在西沿河扶贫旅游路、国道 522(圣人涧— 曹川段)一千米可视范围内,实施荒山绿化项目 1.5 万亩,为黄河生态流域治理高质量发展提 供生态保障。 2、黄土高原综合治理项目:拟在坡耕地栽植以花椒为主的干果经济林,荒山荒坡上栽植 侧柏、连翘等绿化树种,达到绿化与财化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 3、通道两侧荒山绿化项目:拟在主要道路两侧的荒山荒坡上,实施通道两侧荒山绿化项 目 1 万亩,栽植侧柏、连翘等绿化树种。 4、园林村绿化项目:坚持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完成高标准园林村、美丽森林乡 村绿化建设 60 个,其中提档升级 40 个。 5、四旁义务植树造林:全县每年组织一次大型义务植树活动,全县 10 个乡镇每年建立 一个乡级义务植树基地,计划每年完成四旁义务植树 90 万株。 6、公益林建设项目:在全县公益林范围完成人工造林 0.5 万亩,在全县天然林保护区内 采取拉网、补植补造等方式实施封山育林项目 0.5 万亩。 7、矿区生态治理及历史遗留坡体断面修复:通过降坡、填坑、覆土、植苗造林等,完成 1000 亩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完成坡体断面修复 5000 平方米。 8、中幼林抚育项目:根据我县人工林分布,以生态疏伐、透光伐、卫生伐为主要方式, 完成 50000 亩中幼林抚育,有效提升森林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容量。 带。对全县范围内的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状况进行调查、监 测和评估,建立健全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档案,对重点分布 区域加强保护,减少人为干扰,对栖息地受到破坏的进行生态 修复,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第二节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 把全面改善县域环境质量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实行最严 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落实政府环保主体责任,持续深入推进大 气、水、土壤三大污染综合防治,确保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好 转。 - 72 - 持续改善大气环境治理。继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清理整顿, 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为平陆经济 发展提供环境容量。规范整治煤场、料场、渣场,严格落实 “三个全密闭”要求。有效开展清洁取暖行动,推进“增气减 煤”,严格落实煤质管控,加强劣质低阶煤、低品位矿产资源的 可替代资源的开发利用。严格控制扬尘污染,对中心城区道路 裸露地面进行硬化、绿化,对裸露土地进行苫盖,增加建成区 机械化清扫和洒水频次,杜绝二次扬尘,加强对施工工地的监 督检查,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要求。 强化水污染综合治理。统筹推进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 业废水、城镇污水、农村排水“五水同治”,坚持“以水定城、 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加强河道治理,全面消除劣 Ⅱ类水质,实现入黄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强化城镇生活污水治 理,编制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加快推进县 城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乡镇污水处理站及其配套管网 建设,进一步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收集能力和黑臭水体整治力 度。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全面提效改造现有工业废水治理设 施。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大力推进沿河农村生活污水治 理。加强水环境管理,改进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充分发挥第三 方运营专业化优势,全面改革城镇污水、农村污水管理体系。 持续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强化猪昌河一级饮用水源 - 73 - 地保护,确保全县饮用水安全。 有效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建立健全土壤污染监管体制,建 立协调联动机制和定期会晤沟通机制,完善工作流程与标准规 范。加强土壤污染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扎实开展土壤污染隐患 排查等重点工作,防范企业用地新增污染。逐步建立工业固体 废弃物管理体系,减少固废的产生量,大力推广固废综合利用 技术,促使企业源头削减,对复晟铝业、昌盛不锈钢等重点企 业固体废弃物处理进行严格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开采、外来固 废倾倒等行为。加大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实施工矿废弃地综合 整治和复垦利用,协同推进污染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修复三 大举措,加快实施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第三节 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基本路径,构建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 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 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积极创建节 水县城,依据水资源供给能力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 展,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节水技术,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 高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林业“三剩物”的利用水平,开 展“城市矿产”、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等回收和资源化利 - 74 - 用,统筹加快实施农业和农村节能、建筑及建筑业节能、绿色 照明推广等社会领域重大节能工程。树立低碳发展理念,加快 推动煤电铝材等重点领域节能技术改造,强化单位产品能耗标 准、绿色建筑标准约束,聚焦绿色主题,加快构建起以绿色为 特征的产业体系。加强项目建设的节能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 建立节能减排长效促进机制。 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充分发挥土地利用集聚效应,优 化土地利用空间和布局结构,完善和提高商贸、住宅用地标 准。严格执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引导工业向开发区集中,人 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合理控制城市公共设施用地 面积,在保障人防、城市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和满足消防要求的 同时,加强地上、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规划,做好 与地面功能的衔接。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用好未利用 地和废弃地,逐步清理历史遗留的一户多宅问题。 全面建设低碳社会。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在新产品的 构思、设计、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更加注重节约资源和 保护环境,不断增加绿色消费供给。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经济战 略,探索低碳旅游模式。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无害化处理体系,坚决落实“新版限塑令”。大力倡导绿色消 费,完善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数据、绿色家 电发展政策。 - 75 - 第四节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保护制度、责 任制度、市场化机制、产权制度、监管制度等,从参与主体、 工作部署等多方面推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 建立完善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制定出台《平陆县 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领 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 究制。推行“林长”制度,健全落实“河湖长”制度,确保 “一山一河”生态修复治理扎实推进。健全源头防治、过程控 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链条,实行环保信用 评价和联合惩戒制度。对煤电铝材等高耗能产业进行重点监 管,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坚决禁止落后产能落户我县,防止污 染转移和产业回归。引导环境监管部门树立法治意识,严格依 法监管、专业监管、透明执法,既要纠正环境监管中的“不作 为”,也要纠正“乱作为”。 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市场化机制。推动自然资源所有权与使 用权分离,推进自然资源产权确权登记。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 制,创新多元化生态补偿方式,加快探索市场补偿等方式。推 广绿色信贷,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完善对 节能低碳、生态环保项目的各类担保机制,加大风险补偿力 度。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支持生态环境领域政府和社会 - 76 - 资本合作(PPP)项目,增强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对生态环境保 护的投入信心。鼓励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生态旅游、生态农 业、特色小镇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支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金 融创新,支持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加快推进资源环境权益 交易市场建设。 建立完善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经济战 略,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探索低碳旅游模式,提高工业、 农业、建筑等废弃物回收利用水平,继续推动煤电铝材等重点 领域节能技术改造。积极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建立生态保 护补偿制度,探索“生态+”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创建“国家生 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 地。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 约利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积极创建全国能源革 命和碳中和示范县。 第九章 实施民生改善行动,增强人民幸福指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 取得新进展,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 - 77 - 第一节 促进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展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结 构,统筹推进重点群体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 程,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加快培养适应转型 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打造“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坚持分 类指导、精准施策原则,对全县劳动力建档立卡,增强培训的 针对性、有效性。继续落实“五免一补”政策,进一步加强产 教融合、供需对接,实行订单式、菜单式和项目制培训。加强 职业技能中高级培训,积极选拔优秀技能人才参加全国、省、 市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在以赛促训中提高培训质量。充分发 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在成功打造省级劳务品牌“古虞 电建工”的基础上,再打造一个“足部修护师”劳务品牌。稳 妥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扎实做 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组织各种类型职业技能大师在全国范 围内参加技能竞赛,提高我县培训技能知名度。引导企业建立 技能劳动者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的 激励机制。 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 做 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管理和精准就业服务,引导、 帮助高校毕业生到我县各类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进 - 78 - 一步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岗 位的开发,增强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做好易地搬 迁安置区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落实《山西省公益性岗位开发 管理暂行办法》,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充分发挥“古 虞电建工”等知名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利用在外人才工作站 和在外务工人员服务站牵线搭桥,积极与京津冀、长三角、珠 三角等开展劳务协作,着力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为 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提供优惠的政策扶持,引导有技术、有资 金、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 完善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完善创业培训、指导服务“一 条龙”、“一站式”服务机制,以创业促就业。大力发展知识密 集型、技能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新产业,拓宽就业渠 道,释放更多就业岗位。加快推进家庭服务业规范化、职业化 建设,推进家庭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支持新业态创业就业, 实施“互联网+就业”,大力发展微经济,鼓励“副业创新”,打 造兼职就业、副业创业等多种形式蓬勃发展的就业格局。 第二节 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做好“拓 面”、“提质”、“改革”三篇文章,努力建设更加公平、更高质 量、更有活力的平陆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 持。 - 79 - 完善学前教育发展体制。扩大学前教育规模,大力发展公 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完善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新 建 3 所县城幼儿园,保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100%,缓解幼儿 入园压力。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建立健全政府领导下的各相关 部门共同参与的学前教育综合治理机制,实行办园年检评估制 度、成本核算制度和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建立健全民办幼 儿园收费公示制度,控制学前教育高收费。提高学前教育质 量,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 训,建立公办幼儿园教师补充机制,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 质,鼓励支持“名园办新园、名园扶弱园、名园帮民园”的办 园模式,进一步完善幼儿教师教研管理制度。 均衡推进义务教育。改善学校办学水平,加大义务教育薄 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实施力度,确保教育设施建设与城 市扩容提质同步进行。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行 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缩小学校间办学水平差距,促进 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城乡、学校之间分布更加均衡,逐步缓 解择校矛盾。将农村学校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计划,补齐短板, 全面夯实学校办学实力。整合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推行品牌 学校带动战略,持续扩大优质学校的比例和总量,建立完善区 域内学校多元化合作交流共享和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 - 80 - 高水平发展高中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新时代推 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动高中育人方式 改进,坚持“五育”并举,探索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 革。建立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着力规划新高考模式下的课程建设,确 保全县高考达线率逐年提升,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减少和杜绝 生源流失,全面提高我县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 育,完成第一高级职业中学扩建或迁建,改善办学条件。 规范发展民办教育。落实民办教育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 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兴办教育,建设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民 办学校。建立县政府领导下的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民办培训 机构综合治理管理机制,落实各部门对民办培训机构综合治 专栏 7:平陆县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保障工程项目 1、新建寄宿制小学。计划新建城区寄宿制小学 1 所,规模为 8 轨制、48 个班,估算总投 资 14000 万元。 2、扩建或迁建第一高级职业中学。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综合教学楼、基础实验室、实 训楼、学生住宿楼、教职工办公住宿楼等。项目估算总投资 13000 万元。 3、新建公办幼儿园。在城南、城西、城北新建 3 所幼儿园,每个幼儿园估算投资 5000 万 元。新建洪池中心幼儿园,估算投资 2300 万元。 4.新建初中。计划新建城区寄宿制初中 1 所,10 轨制、30 个班,估算投资 11000 万元。 5.新建特殊教育学校。计划新建城区特殊教育学校 1 所,9 个班,估算投资 10000 万元。 6.实施智慧教育项目二期工程。投资总额 5291 万元,分三年实施。 理、清理非法办学等方面的责任。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的评 - 81 - 估、考核等机制,加强民办教育工作的交流和指导,积极引进 优质民办教育机构,实施民办培训机构帮扶制度,为民办教育 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大非法办学行为的整治力度,促进民办 培训机构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规模办学,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 大力实施智慧教育工程。以运城市“国家智慧教育示范 区”创建为契机,全面完成学校信息化教学设备提档升级,推 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互联网+”条件下的 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教师线上线下教学,学生随时随地学 习”的目标,着力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 引领教育现代化。 第三节 提升全民健康服务水平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统筹推进医疗 服务、医疗集团、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综合改革,积极推动健康 平陆建设,为全县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县医疗集团行政、人 员、资金、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管理,实现管办分 离,政事分开,构建责任、利益、管理、服务共同体。完善现 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院决策机制、全面预算管理、成 本管理、财务报告、信息公开以及内部和第三方审计机制,推 进管理科学化、精细化。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差异化的 - 82 - 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发展提供儿科、康复、老年护理等基 本医疗服务,投资发展相对薄弱且需求潜力大的专科机构。推 进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探索建立以中医药预防、保健、养 生、康复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体系,持续 创建国家级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县,全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培训 基地建设。 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 制,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统筹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公共卫生领域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不断增强县医院龙头带动 作用,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医学学科建设工作,加快推进 县医院内科大楼项目,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基层首诊、 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制度,加快推动优 质医疗资源流动,推进专家下乡、资源下沉。做好县医疗集团 与三甲医院、专科联盟、远程会诊医疗业务对接,逐步形成 “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新格局。加 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大力提 升基层门诊、急诊急救、住院、康复等医疗服务能力,为乡镇 卫生院配齐医疗设备,实施乡村医生素质提升计划,持续推进 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项目。继续完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HIS)、远程心电会诊、区域统一支付平台等公共卫生服务平 台,实施好“银医通”惠民工程,加快推进智慧平陆健康云平 - 83 - 台和县医疗集团县乡一体化信息化网络建设。 积极推进健康平陆建设。加强健康教育能力建设,创新健 康教育新方式,科学普及健康知识,做好健康信息发布,深入 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精准性 和实效性。广泛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大全民健身设施建 设力度,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 展。规划实施全民健身中心,建设“一场一馆一中心一公园”。 建立和完善包括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 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的服务体系,加快从“以治病为中心”向 “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开展老年健康 与医养结合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落实省《关于改革完善重大疫情 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意见》,优化完善疾 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强化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职 责,健全疾控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夯实联防联控基 层基础。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报告机制,建 立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报 告、预警、响应及应急处置能力,构建“战平结合、平战结 合、依法科学、统一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硬 件设施建设,加快平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大楼建设项目 和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强化疾控机构核心功 - 84 - 能建设。 专栏 8:平陆县卫生健康事业重点项目 1、平陆县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楼建设项目:总投资 8966.96 万元,建设一栋地下 1 层、地 上 12 层框架结构的住院楼及连廊。 2、平陆县人民医院净化负压病房建设项目:总投资 1540 万元,建设净化负压病房和传染 病诊治中心,配套建设医用气体工程和智能信息化系统。 3、平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大楼建设项目:总投资 2900 万元。 4、平陆县中医医院结核病防治与应急医疗救治综合楼项目:总投资约 5574.28 万元。 5、平陆县医疗集团乡镇卫生院公卫设施提标改造项目:总投资 5200 余万元。 6、平陆县中医癫痫脑病医院新建住院楼建设项目:总投资 3753.6 万元,共新建 1 幢 5 层 住院楼及配套设施。 7、智慧平陆健康云平台建设项目:总投资 4998 万元,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平 台、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医疗数据监管平台和慢病管理平台。 第四节 筑牢织密社会保障网 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落实 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着力构建全覆盖、均等 化、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 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完善城 乡统一的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商保险、失业保险 等制度。加强中小微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 参保工作,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 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促进各类医疗保障互补衔 接,提高重特大疾病和多元医疗需求保障水平。在现有全省统 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上,建立标准适度、能兜 - 85 - 住底、可承受、可持续的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提 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根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适时 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发放临时价格补贴。 探索社会保障基金运营和监督管理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基 金监管制度和预警监测机制,逐步健全行政监督、专门监督、 社会监督、内部控制相结合的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收支两条 线办法,实现规范运作和基金的保值增值。规范社会保险待遇 支付,严防基金流失,加大对骗领社会保险待遇欺诈行为的查 处力度,堵塞基金支付漏洞。 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畅通社会救助申请受理渠道,做到快 速核对、精准救助、应保尽保。明确乡镇申请受理主体责任, 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畅通社会救助服务热 线,方便困难群众申请救助。完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 机制,对新申请救助对象做到凡进必核,提高救助对象认定的 精准度。健全医疗救助制度,强化医保、民政、财政、退役军 人事务、残联、扶贫部门协同机制,逐步提高年度医疗救助限 额,合理控制贫困群众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比例,及时把符合 条件的因病致贫困难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健全残疾人权益 保障制度,提升残疾预防、康复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完 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解决城 - 86 - 镇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 系,进一步做好公租房保障工作,大力发展和培育住房租赁市 场,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推进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 和危房治理工作,加快进行城镇棚户区改造。解决好农村贫困 群众基本住房安全问题,在污水处理、住房节能保温等方面加 大财政投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第五节 统筹人口均衡发展 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 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完善人口生育政策。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 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加大对产科病房、医护人员、救助 中心、产前筛查诊断以及托幼和义务教育等方面的投入,推进 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健康素质、教育水平,优化人 口结构与分布。完善落实计划生育家庭扶助保障制度,健全计 划生育特殊家庭关怀扶助体系。加强人口动态监测,及时发布 人口预测、预警信息。 保障妇女儿童基本权益。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深入贯彻男 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扩大妇女儿童福利 范围。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关心孤儿成 长。推动青少年事业创新发展,加强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切 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 - 87 - 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大残疾人社会救助力度,完善残 疾人福利补贴制度,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重度残疾 人护理补贴制度。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丰富残疾人精神文 化生活。推进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 扶持助残社会组织发展。 第十章 实施项目带动行动,夯实转型发展基础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发挥政府投资和 社会投资“双引擎”作用,有效释放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升级 和产业升级互促共进,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 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转型发展拓展战略空间。 第一节 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 坚持以高质量投资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调整优化投资结 构,支持鼓励社会投资,努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好有效 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 加大重点领域有效投资。坚持扩大有效投资与落实重大决 策部署、优化产业结构、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相结合,以增量投 资优化和存量投资调整为手段,调整优化三次产业投资结构, 引导投资向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和 - 88 - 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围绕高质量转型,在“六新”发展等方面 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重大产业项 目。着眼提升基础支撑能力,在交通路网、新型城镇化、新型 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瞄准破解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瓶颈,在教育发展、促进就业、健 康养老、文化卫生等方面实施一批重大民生项目。优化国土空 间,提高土地投资强度,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和产能过 剩行业盲目投资扩张。 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鼓励引导民间 投资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加大对民间 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领域建设的支持力度。改变过去 注重直接投资和减税让利等传统发展模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 本合作(PPP)模式,推广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吸引社会资 本更多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完善促进投资工作机制,优化投资 审批流程,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抓好项目谋划库,确立以大项目建设 夯实平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理念,“十四五”期间,谋划库项目 动态总投资规模达到 3000 亿左右。做实项目储备库,主动对接 国家、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立足区位优势和“三区叠加”的 政策优势,围绕 5G 智能制造、光电产业、新型材料、数字经 济、商贸物流、高效农业等产业,谋划 100 个适合我县转型发 - 89 - 展的大项目、好项目,逐年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实行县级领导 包联。优化项目建设库,建立问题清单制度,实现项目建设闭 环操作、压茬推进,彻底打通项目建设的堵点、难点和痛点, 增强项目实施的能力,真正形成“引进一个、成功一个、带来 一批”的联动效应。完善项目达产达效库,建立项目考核激励 机制和项目评价制度,发挥达产达效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延 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提高附加值。 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发挥财政投资“四两拨千斤” 的杠杆作用,创新融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理 顺政府投资管理体制,规范政府融资平台管理,规范政府投资 行为,防范投资风险。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稽察制度,加强社会 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制定全县招商引资专项发展规 划,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完善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 度,加强招商引资工作顶层设计。开展以企招商,围绕复晟铝 业、峰都新材料等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与合作伙伴或上 下游企业的项目谋划包装,着力引进关联投资。开展以商招 商,以现有项目落地为契机,加强与央企、国企、外企联系, 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平陆。开展借势招商,发挥好平陆在外 商会和平陆籍在外工作人员联络服务站等平台作用,积极承接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开展第三方招商, - 90 - 强化与专业招商组织机构合作,聘用专业招商机构,用好招商 “外力”。 第二节 提升区域消费能级 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从优供给和扩需 求双向发力,顺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增加高品质产品和 服务供给。 构建新型消费生态体系。构建“互联网+本地生活”消费生 态,支持企业加强与全国性大型电商、新型社交电商等平台对 接,依托晴岚制粉、物华天宝糕点等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具有本 土特色的电商平台。加快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改造 提升全县物流配送网络基础设施,优化“最后一公里”快递配 送服务网络。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实施“快递+特色农产 品”工程,采取农超对接、农市对接、农校对接、社区直销等 多种形式打造农产品流通网络。优化城区商业布局,改造提升 步行街、特色商业街,推动圣人大街、傅岩路、春元街、黄河 大道、五一街、古虞路等街道改造提升,打造六条各具特色的 商业街道,建设平陆民族小吃一条街。强化乡村消费载体建 设,支持品牌连锁便利企业向乡村市场蔓延,鼓励商贸企业强 化农村销售服务配套。 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模式, 促进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养老服务、婴幼儿照护、文化娱乐 - 91 - 等领域的数字化改造力度,积极发展共享消费、定制消费、体 验消费和“智能+”服务消费。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培育一批布 局合理、业态丰富、辐射范围广、服务多层次消费需求的夜间 经济载体、街区和便民服务商圈。培育发展独具特色的老字 号、网红店、夫妻档等小微商业群体,保护好、发挥好“小店 经济”稳定就业、活跃经济的积极作用。发展节假日和会展经 济,持续活跃假日消费市场,继续办好各类节展会,大力引进 “互联网+”、“旅游+” 、“生态+”等模式,积极创新节展会形式 和内容,努力扩大节展会消费规模。坚持商旅文融合发展,做 优旅游商品批发市场,建设旅游购物广场,努力扩大旅游消 费。 提升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多措并举创造就业岗位,以就业 带动增收,以创业带动创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升 居民消费能力。开展职业教育提升工程,不断提升技术工人技 能水平,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分配政策。用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这把金钥匙,让集体经济强起来,推进乡村经济多元化,挖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收潜力,持续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社 会保障水平,构筑社会保障安全网,增强居民消费的信心和动 力。完善鼓励居民合理消费的财税、信贷等政策,落实国民休 闲计划和带薪休假制度,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 优化消费环境。支持消费金融创新,积极稳妥地推动消费 - 92 - 信贷、家庭理财等新兴消费金融发展。加强城乡消费市场监管 体系和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完善标准体系和信用体系,规范消 费市场秩序。强化企业责任意识和主体责任,健全消费者权益 保护机制,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营造高效便捷放心的消费环 境。 第三节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发挥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双引擎”作用,实施一批能够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大项目、好项目,以基础设施建设推进 补短板、稳内需、促转型。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先行引导作用,紧盯布局、 建设、应用“三个环节”,全面加强 5G 基站、大数据中心、数 据平台、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形 成 5G 产业链。加强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互联网、大数 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推动城市管 理、政务、交通、教育、医疗等传统设施智能化转型升级,全 面推进智慧平陆建设。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建设高效便民群众满意的现代 交通运输为目标,强力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 平安交通“四个交通”建设,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和先 行引导作用。配合做好运三客专铁路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加 快推进运三高速三门峡公铁黄河大桥连接线工程建设,便捷跨 - 93 - 省出行。优化升级农村公路网,实施干线公路提质升级,围绕 “建设东西三主干、南北连通山(中条山)黄(沿黄路)线” 总目标,继续推进交通道路等设施建设,在东西横向上,提升 沿黄线,巩固中垣线,开通沿山线,强力实施沿黄旅游公路、 曹风公路、条山旅游路东西三条主干道建设改造工程;在南北 纵向上,以中条山脉为起点,穿越中垣路,连接沿黄线,打通 瓶颈路段,加快建设运三高速平陆引线、出省口道路拓宽、县 乡道路改造等项目,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形成便捷畅通 的公路干线网,为建设山西南大门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保 障。 专栏 9:平陆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1、三门峡公铁黄河大桥连接线高速公路建设工程 2、平陆县国道 522 线三湾至常乐段改建工程 3、国道 209 线平陆段路面翻修改造工程 4、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项目 5、平陆-三门峡高速铁路建设项目 6、209 国道改线项目 7、山西省夏县至河南省淹池县高速公路平陆段建设项目 8、米汤沟大桥重建项目 9、黄河小浪底库区老鸦石至三门峡库区(山西段)78.4 公里航道和 17 个码头建设工程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 定人、以水定产,统筹推进“五水综改”,打破水瓶颈,强化水 支撑。按照河库连通、科学调度、优化配置水资源,以提黄工 程为龙头,以输水工程为通道,合理优化配置地表水及地下 - 94 - 水,以一河十库供水体系为骨架,构建“四提三引大连通,河 库泉井大联网”的平陆供水网络。 专栏 10:平陆县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1、常乐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在现有常乐垣扬水工程的基础上进行续建 配套与节水改造,提水到洪池、西侯、留史四条塬面,解决洪池、常乐两个乡镇 61 个行政村 的农业灌溉用水问题。 2、运城市部官扬水改扩建工程:规划在现有的部官提黄工程基础上进行改扩建,扩建后 的受益范围包括圣人涧、杜马、部官、张店四个乡镇六条塬面的 63 个行政村 15 万亩耕地。同 时,在四级站引水张村塬面,改善灌溉面积 3 万亩。 3、红旗灌区茅津电灌站提升改造工程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新建、改建提水泵站 9 处, 新建蓄水池 9 座,改造配套干、支输水管线 185.75km,布设干线计量设施 25 处。新增灌溉面 积 0.4 万亩,恢复灌溉面积 2.0 万亩。 4、大河庙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渠道改造 53.5km,建设大田喷灌工程 1000 亩, 微喷灌工程 500 亩,应急水源工程管道配套 4.5km,水库清淤及溢洪道闸门建设。新增灌溉面 积 0.15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2.36 万亩,解决三门、南村垣面的生产生活用水,同时可作为县 城发展的备用水源。 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力设施,以目标网架为导 向,以提升供电可靠性为目标,以“供电区域、供电网格、供 电单元”三级网络为抓手,优化电网主干网架结构,实施城市 配电网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完善 天然气基础设施,加快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实施城乡燃气管 道管网建设及升级改造工程,加快天然气加气站和“气化乡 村”建设,扩大天然气覆盖面,提升天然气稳定供给能力。积 极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加快光伏、风力等发电项目建设,稳步 推进煤改电工程。 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殡仪馆建设,并投入使 用。配套建设县、乡镇、村规模适度的骨灰堂(公墓),推行以 - 95 - 骨灰存放为主的节地生态葬式。坚持丧事简办和祭扫简约并 举,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到文明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统 筹推进。弘扬厚养薄葬、天人合一等思想文化,培育现代殡葬 新风尚。 第十一章 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县域治理能力现代化 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把党的领导贯彻到转型综改的各方面各环节,把党的领导优势 转化为治理效能,凝聚形成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伟力。 第一节 一切以党建为统领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落 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蹚出高质量转型之路提供根本保 证。 强化党对各项事业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 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党 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建立健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 话重要指示工作机制,坚持一切工作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 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 护”。 - 96 - 开展干部作风整肃。要接受群众意见,深入村镇、社区、 企业、项目一线,查找突出问题,让群众“吐槽”“找茬”,主 动听取、虚心接受意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坚持问 题导向,通过开展干部作风整肃行动,着力解决不敢担当、不 想作为、不愿作为等突出问题,教育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 践行初心使命,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发展大局。要推动作风转 变,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精神,将全部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中,将 主要精力投到工作落实中,做到讲政治、敢担当、严守纪律, 说实话、察实情、务求实效,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会,坚 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要形成长效机制,要巩固和 深化作风整肃成果,总结梳理好经验、好做法,完善固化为制 度,形成促进作风转变的长效机制。 扛紧抓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健 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强化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党委 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和纪检监察机关 监督责任,把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贯穿于管党治党 全过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有力推进 高质量政治巡察全覆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正 风肃纪反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加强政治监 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 化。持续深化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建设,不断完善纪检 - 97 - 监察权运行机制。开展常态化警示教育,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 制,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进一步深化纪检监察体制 改革,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有 效推进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全覆盖。持续深化纪检监察工作规 范化法治化建设,不断完善纪检监察权运行机制。紧紧围绕 “两个维护”加强政治监督,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好日 常监督,完善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统筹 衔接制度,全面提升监督质效,健全完善发现问题、纠正偏 差、精准问责有效机制和上下贯通、左右联动、执行有力的监 督体系,确保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完整贯彻、坚决 执行、有效落实。 第二节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 法治平陆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效激发全县各方面 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健全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制度。加强人大及其 常委会自身建设,更好服务大局和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好人大 代表作用,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增强人大监督功效。加强 和改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完善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健全发 - 98 - 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 程序机制。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听民声、解民 忧、聚民心。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 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 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和发展大团 结、大联合局面。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建设, 广泛凝聚社会各界推动全县高质量转型的强大合力。 加快推进法治平陆建设。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健全 党委领导全面依法治县的体制机制,完善法治平陆制度体系、 实施体系、监督体系、保障体系,坚持法治平陆、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严格 机构编制管理,完善政府权责清单,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全面 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动执法重心向基层下沉,深化司 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综合执法,切实推进执法司 法为民便民利民。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全面落实民主选 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务公开、党务公开、 财务公开制度,推进村务活动规范化、民主化、法治化。健全 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创新普法宣传方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第三节 健全县域综合治理体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创新完善县域综合治理体系,推 - 99 - 动县域综合治理能力有效提升,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各尽其 责,多方协力推进,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全面提升政府治理“四种能力”,建设 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 法定化,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效能政 府”。严格遵循行政决策程序,推行专家咨询和法律顾问制度, 加强行政决策责任追究,优化行政决策体制。创新行政管理和 服务方式,依法规范行政行为,提升依法行政效能和公信力。 按照省委、省政府“一朵云、一张网、一平台、一系统、一城 墙”的部署安排,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和应用,全面提升政府治 理现代化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 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营造共建共治共享 格局。创新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自治、法治、德治 “三治融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 会工作“三社联动”。深入推进“三零”单位创建,增强基层社 会矛盾化解能力,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改进信访调 解维稳工作,严防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强化社区网格化 治理,创新“网格+党建”“网格+警格”“网格化+矛盾调解”等 模式。探索在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依托社区居民委员会实行 自治管理。 - 100 - 推进社会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 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孵化培育机制、重点扶持政策和管理服务平 台。实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提升工程,推进社会组织规范 化建设,实行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真正把群众组 织起来。推动社会组织融入基层网格,动员各类社会组织协助 社区、网格长开展走访调研、及时掌握群众需求,并提供公益 培训、困难救助、矛盾调处、邻里互助等公益服务活动,形成 多种社会力量组团服务网格群众的工作合力。 提高城乡社区智慧化治理水平。实施“互联网+社区”行 动计划,加快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运用 社区论坛、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引导社区居民密切日 常交往、参与公共事务、开展协商活动、组织邻里互助,探索 网络化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加快智慧社区建设的人才培 养,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培养“一专多能”全科社 工,建设一支善服务、懂技术的社区工作人才队伍。 第四节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平陆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 努力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络,提升平陆人民安全 感。 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巩固和拓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 果,建立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强化黄赌毒违法犯罪和突出治 - 101 - 安问题打击整治,高度重视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盗抢骗、新 型网络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严密防范、依法惩治违法犯 罪行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完善点线面结合、网上 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 安防控体系。强化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省 界、县界、城区圈、城区核心四道安全防控防线。严格落实意 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常态化舆情监测研判。落实网络安全 工作责任制,强化网络空间综合治理,有效打击新型网络犯 罪。 统筹推进安全生产。建立重大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机 制,完善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 预防机制,健全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和论证机制,从源头上预防 和消除各种安全风险隐患。以煤矿、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 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消防等为重点,开展安全生 产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完善安 全生产责任体系,确保党委政府领导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监管 责任、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严格落实 重点行业领域分级分类安全监管办法,构建全方位、全过程、 全链条的安全监管责任网络。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打造平陆质量品牌,健全统一权 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实施好国家食品药品安全相关规 - 102 - 划,确保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分级覆盖率达到 100%,食品质量抽 检合格率达到 97%以上,基本药物抽检合格率达到 98%以上。 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召开部门联席会、 信息通报会、案件会商会等形式,搭建部门协作平台,加强食 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沟通联系,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社会公 众、中介机构、新闻媒体等对市场秩序的监督,发挥消费者对 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监督作用,健全激励和保护消费者制度, 构筑全方位市场监管新格局。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强化政府金融监管和服务能力,严厉 打击乱办金融、套路贷、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加强债务 风险和信用风险防控,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持续 开展网络经济风险防控和金融秩序整顿,严厉打击各类金融犯 罪和非法集资犯罪。加强金融知识普及,使投资者树立价值投 资、理性投资和风险防范意识,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 步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及时纠正误导消费者的各种违法违 规行为。 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深入推进县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加 快建设平陆县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应急大数据中心、移动应 急 APP、应急大数据可视化平台等,为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提供 协调一致的体系化解决方案与应用支持。以现有应急信息资源 为基础,积极筹建县应急指挥中心,建立起全县“统一调度、 - 103 - 分级响应、纵横联动”的响应运行机制和反应灵敏、运转高效 的综合应急救援指挥机制。加强蓝天救援队等民间应急队伍建 设,依托共青团、红十字会、基层社区等组织,组建各类应急 志愿者队伍。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扎实开展安全宣传进企 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五进”活动,普及安 全法规知识,增强全民安全意识,提升公众安全素质。 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 想,坚定落实党管武装、党管国防动员职责。推进智慧国防动 员建设,促进应急应战融合发展,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全面加 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发挥国防后备力量生力军作用。加强全民 国防教育,提升双拥共建水平。 第五节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推进规划实施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规划实施 机制,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执行力。 分解目标任务。将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 政策措施进行分解,明确牵头部门和工作责任,并将之作为综 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要深化细化落实措施,明确时 间表、任务书、路线图,用目标倒逼措施,以责任推动落实, 确保各项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加强规划衔接。要把本规划纲要作为制定专项规划、年度 计划以及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发挥本规划纲要对产业规划、 - 104 - 国土空间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的指导作用,形成定 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加强各级各类规划 与本规划纲要的衔接协调,确保在总体要求上指向一致、空间 配置上相互协调、时序安排上科学合理。年度计划要与本规划 纲要相衔接并滚动实施。 完善评估机制。加强对规划纲要的年度监测评估,建立健 全规划纲要指标体系的统计和评价制度,确保数据权威准确、 科学合理。创新评估方式,引入社会机构评估等第三方评估机 制,增强规划评估的准确性和广泛性。对规划纲要执行中出现 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建立规划中期 评估制度,根据经济运行状况及发展实际,按程序对规划进行 必要的调整。 强化实施监督。建立规划纲要实施督促检查机制,加强对 本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监督,自觉接受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 务委员会对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主动接受县政协的 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群众社团的桥梁和监督作用, 促进各级各类规划的有效实施。 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 现“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使命光荣、任务艰 巨。面对新使命,全县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 105 - 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广泛凝聚全县人民的 智慧和力量,自我加压,勇攀高峰,乘势而上,后发赶超,不 断加快实现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步伐,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书写平陆发展新篇章,为加快建设富 裕平陆、文旅平陆、实力平陆、开放平陆、宜居平陆做出新的 更大的贡献! - 106 - 抄报:市政府。 抄送:县委,人大,政协。 平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 年 5 月 28 日印发 - 107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