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中鸡铁路专用线(集装站)进场运煤道路及停车场地等附属工程.pdf
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 中鸡铁路专用线(集装站)进场运煤道 路及停车场地等附属工程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固废部分) 陕西源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19 年 8 月 食堂油烟净化 施工场地生态恢复治理 原取土场改建人工湖 高噪声设备基础减震 生活污水处理站 垃圾收集桶 前 言 为减少煤炭运输损耗,降低运输成本,煤炭长途运输铁路具备独 特优势,西包铁路中鸡车站作为煤炭运输的重要枢纽。神木市红杉铁 路集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中鸡站铁路专用线(集装站)项目,通过 铁路组织煤炭外运。 由于煤炭需从各煤矿通过汽车拉运至集装站后统一外运,需同步 建设道路、停车场等附属设施。为此,神木市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 投资 1.16 亿元在神木中鸡镇秦家圪垯村,西包铁路中鸡车站东侧建 设了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中鸡铁路专用线(集装站)进场运煤道路 及停车场地等附属工程。 2014 年 12 月,陕西庆通道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神木 县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运煤道路施工图设计》。河北奇正环境科技 有限公司编制了《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中鸡铁路专用线(集装站) 进场运煤道路及停车场地等附属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15 年 9 月,通过了榆林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的评审;2015 年 11 月,原神木 县环境保护局《关于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中鸡铁路专用线(集装站) 进场运煤道路及停车场地等附属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神环 发〔2015〕279 号)对项目予以批复。 截至目前,进场道路和相关附属设施各项工程建设顺利,厂区食 堂油烟净化装置、生活污水处理站均建设完成。运煤道路两侧完成绿 化,临时取土场由政府改建为人工湖,作为鱼塘使用。2019 年 6 月, 神木市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委托陕西源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同时依据批复的环评,制定监测计划, 委托陕西金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开展监测。 接受委托后,陕西源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立即开展工程资料收集 和现场调查等工作,在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人员配合下,对所批复 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中所提出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受工 程建设影响的环境敏感点环境现状,工程建设的生态影响及恢复状 况,工程污染源分布及防治措施落实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调查,同时进 行了公众意见调查。2019 年 7 月,陕西源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 完成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中鸡铁路专用线(集装站)进场运煤道路 及停车场地等附属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目 录 1.总则............................................................................................................................ 1 1.1 编制依据............................................................................................................. 1 1.1.1 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1 1.1.2 技术标准、规范........................................................................................................ 2 1.1.3 项目依据......................................................................................................................2 1.2 调查目的及原则................................................................................................. 2 1.2.1 调查目的......................................................................................................................2 1.2.2 调查原则......................................................................................................................3 1.3 调查方法............................................................................................................. 3 1.4 调查范围、调查因子和验收标准..................................................................... 4 1.4.1 调查范围......................................................................................................................4 1.4.2 调查因子......................................................................................................................4 1.4.3 验收标准......................................................................................................................5 1.5 环境敏感目标..................................................................................................... 8 1.6 调查重点............................................................................................................. 9 2、项目周围环境概况................................................................................................ 10 2.1 自然环境概况................................................................................................... 10 2.1.1 地形地貌....................................................................................................................10 2.1.2 地质............................................................................................................................. 10 2.1.3 地震............................................................................................................................. 11 2.1.4 气候............................................................................................................................. 11 2.1.5 河流与水文............................................................................................................... 12 2.1.6 生态环境...................................................................................................................13 2.2 社会环境概况................................................................................................... 14 2.2.1 神木市.........................................................................................................................14 2.2.2 中鸡镇.........................................................................................................................15 2.2.3 交通运输....................................................................................................................16 2.2.4 矿产资源...................................................................................................................16 3.工程调查.................................................................................................................. 17 3.1 工程建设历程................................................................................................... 17 3.2 工程建设概况................................................................................................... 18 3.2.1 工程地理位置...........................................................................................................18 3.2.2 项目建设内容...........................................................................................................20 3.3.3 环境保护投资情况................................................................................................ 25 3.3 工程主要变更情况...........................................................................................26 3.4 验收期间运行工况........................................................................................... 27 3.5 工程变更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变化情况分析................................................... 27 4.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文件回顾................................................................ 29 4.1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主要结论........................................................................... 29 4.2 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意见要点....................................................................... 29 4.3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31 4.4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文件有关要求落实情况....................................... 31 I 5.固废环境影响调查.................................................................................................. 32 5.1 施工期调查....................................................................................................... 32 5.1.1 生活垃圾....................................................................................................................32 5.1.2 建筑垃圾....................................................................................................................32 5.2 运行期调查....................................................................................................... 33 5.2.1 运煤道路....................................................................................................................33 5.2.2 生活垃圾...................................................................................................................33 5.3 结论................................................................................................................... 34 6 社会环境影响调查.................................................................................................. 35 6.1 社会经济环境现状调查................................................................................... 35 6.1.1 神木市.........................................................................................................................35 6.1.2 中鸡镇.........................................................................................................................35 6.2 搬迁、安置与补偿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36 6.2.1 搬迁范围....................................................................................................................36 6.2.2 搬迁协议签订情况................................................................................................. 37 6.3 文物古迹、历史遗迹等重要保护目标保护措施调查................................... 37 6.4 社会环境影响调查结论及整改建议............................................................... 37 7 公众意见调查.......................................................................................................... 38 7.1 调查目的、对象、范围及调查方法............................................................... 38 7.1.1 调查目的....................................................................................................................38 7.1.2 调查对象与范围...................................................................................................... 38 7.1.3 调查方法及调查内容.............................................................................................38 7.2 调查内容........................................................................................................... 38 7.3 调查结果与分析............................................................................................... 40 8 调查结论与建议...................................................................................................... 42 8.1 工程概况........................................................................................................... 42 8.2 环境影响调查结果........................................................................................... 42 8.2.1 施工期影响................................................................................................ 42 8.2.2 运行期影响................................................................................................ 43 8.2.3 环境管理状况调查.................................................................................... 43 8.2.4 公众意见调查............................................................................................ 43 8.3 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有效性调查结论................................................... 43 8.4 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结论................................................................... 43 II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1.总则 1.1 编制依据 1.1.1 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 实施;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 年 12 月 29 日;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 年 10 月 26 日;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1.1 实施;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 年 11 月 7 日;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 年 12 月 29 日;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29;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2011.7.1 实施;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 年 1 月 1 日实施; (10) 《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令第 592 号,2011.3.5 实施 (11)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 〔2015〕17 号,2015.4.2 (12) 《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 〔2016〕31 号,2016.5.28 (1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国环规环评 〔2017〕4 号),2017.11 1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1.1.2 技术标准、规范 (1)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 污染影响类》(20 18 年第 9 号); (2)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生态影响类》(HJ /T 394-2007);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公路》(HJ 552— 2010) 1.1.3 项目依据 (1) 《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中鸡铁路专用线(集装站)进场运 煤道路及停车场地等附属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河北奇正环境科技有 限公司,2015.9; (2) 《神木县环境保护局关于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中鸡铁路 专用线(集装站)进场运煤道路及停车场地等附属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 批复》,神环发〔2015〕279 号,2015.11.10; 1.2 调查目的及原则 1.2.1 调查目的 (1) 调查工程在设计、施工和试运行阶段对设计文件、环境影 响报告书及批复文件中所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2) 调查工程已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生态保护措施等,并根 据工程污染源监测结果及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各 项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针对该工程已产生的实际环境问题及可能存 2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在的潜在环境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和应急方案,对已实施的 尚不完善的环保措施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 通过公众意见调查,了解公众对工程施工期及试生产期环 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要求,针对居民工作和生活受影响的程度,提出合 理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4) 根据工程环境影响情况调查结果,客观、公正地论证该工 程是否符合相应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 1.2.2 调查原则 (1) 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2) 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 (3) 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实用的原则; (4) 坚持充分利用已有资料与现场调研、现状监测相结合的原 则; (5) 坚持对工程建设前期、施工期、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全过程 分析的原则,根据项目特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1.3 调查方法 (1) 原则上采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 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执行,并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的方 法; (2) 环境影响分析采用资料调研、现场调查和现状监测相结合 的方法; 3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3) 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分析采用改进已有的措施与提出补救 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1.4 调查范围、调查因子和验收标准 1.4.1 调查范围 本次竣工验收调查范围参照《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中鸡铁路专用 线(集装站)进场运煤道路及停车场地等附属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所确定 的评价范围,并根据工程实际的变化及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结合现场踏 勘情况对调查范围进行适当调整。调查范围见表 1.4-1。 表 1.4-1 项目竣工验收调查范围表 序号 环境要素 调查范围 1 大气 运煤道路中心线两侧各 200m 以内的范围 2 噪声 运煤道路中心线两侧各 200m 以内的范围 3 生态环境 4 社会环境 运煤道路中心线两侧各 500m 以内区域,办公生活区、停车场及受项目施 工活动影响的临时占地区域 项目直接影响区中鸡镇(区域社会环境)及公路沿线受影响的村庄等(沿线 社会环境) 1.4.2 调查因子 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调查因子按污染源和环境质量分类给出,见表 1.4-2。 表 1.4-2 验收调查因子表 分类 污染源 调查因 子 环境质 量调查 因子 要素 废气 废水 噪声 调查因子 食堂油烟 油烟 生活污水处理站 pH、氨氮、BOD5、溶解性总固体、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共 5 项 昼、夜等效连续 A 声级 Leq 厂界噪声 环境空气 TSP、SO2、NO2 秦家疙瘩村委会 昼、夜等效连续 A 声级 Leq 4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1.4.3 验收标准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 污染影响类》、《建设 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 384-2007)及《建 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公路》(HJ 552—2010),验收调查 标准原则上采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阶段经环境保护部门确认的环境 保护标准进行验收,本次验收调查标准采用原神木县环境保护局对该项 目的批复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地下水质量评价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地表 水质量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办公 生活区声环境执行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2 类标准; 运煤道路红线两侧 35m 内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4a 类标准,红线两侧 35m 外区域执行 2 类标准。环境质量标准见表 1.4-3。 表 1.4-3 环境要素 环境空气 地表水 环境质量标准汇总表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Ⅲ类标准 5 污染物 标准限值 SO2 日平均 0.15 mg/m3 SO2 小时平均 0.50 mg/m3 NO2 日平均 0.08 mg/m3 NO2 小时平均 0.20 mg/m3 TSP 0.30 mg/m3 pH 6-9 氨氮 ≤1.0 mg/L 溶解氧 ≥5mg/L 生化需氧量 ≤4 mg/L 化学需氧量 ≤20 mg/L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环境要素 地下水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Ⅲ类标准 污染物 标准限值 石油类 ≤0.05 mg/L 氟化物 ≤1.0mg/L 硫化物 ≤0.2 mg/L 砷 ≤0.05 mg/L 汞 ≤0.0001 mg/L 六价铬 ≤0.05 mg/L 挥发酚 ≤0.005 mg/L pH 6.5~8.5 氨氮 ≤0.2 mg/L 硝酸盐氮 ≤20 mg/L 亚硝酸盐氮 ≤0.02 mg/L 挥发酚 ≤0.0002 mg/L 砷 ≤0.05 mg/L 汞 ≤0.0005 mg/L 镉 ≤0.01 mg/L 六价铬 ≤0.05 mg/L 氟化物 ≤1.0 mg/L 总铁 ≤0.3 mg/L 总锰 ≤0.1 mg/L 溶解性总固体 ≤1000 mg/L 总硬度 ≤450 mg/L 高锰酸盐指数 ≤3.0 mg/L 总大肠菌群 ≤3.0 mg/L 氯化物 ≤250 mg/L 硫酸盐 ≤250 mg/L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 类标准 等效连续 A 声级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4a 类标准 等效连续 A 声级 声环境 昼间 60dB(A) 夜间 50dB(A) 昼间 70dB(A) 夜间 55dB(A) ⑵污染物排放标准 ①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施工粉尘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 2 中的二级标准;食堂油烟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 6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中型标准要求。见表 1.4-4 和表 1.4-5。 表 1.4-4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污染因子 排放浓度(mg/m3)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颗粒物(无组织排放) 1 表 1.4-5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污染因子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净化设施最低去除率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18483-2001)中型标准 油烟 2.0mg/m3 75% ②运营期污、废水综合利用,不外排。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用于周 边环境绿化用水,参照《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GB/T 18920—2002)中城市绿化标准。 表 1.4-6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GB/T 18920—2002《城市污水 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 准》城市绿化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污染因子 标准限值 pH 6~9 氨氮 20 BOD5 20 溶解性总固体 1000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0 ③噪声排放标准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相关规定,昼间 70dB(A)、夜间 55dB(A)。 表 1.4-7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类别 昼间(dB) 夜间(dB)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 标准》(GB12523-2011) 70 55 ④ 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及修改单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 7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008)中的相关规定。 1.5 环境敏感目标 评价区内无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无风景名胜区等敏感目标。 根据项目环评,道路两侧 200 范围内有敏感点 2 处,分别为为张家村 1 户居民和秦家圪垯村 1 户居民。其中,秦家圪垯村 1 户居民紧邻运煤道 路,无人居住。具体情况见表 1.5-1。见图 1-1。 表 1.5-1 道路两侧 200m 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 序号 敏感点名称 首排距路中心线/红线(m) 高差(m) 人数 1 张家村 34.25/30 0 1户4人 2 曹家村 124.25/120 0 4 户 16 人 3 秦家圪垯村 4.25/0 0 无人居住 北 曹家村敏感点 张家村敏感点 秦家圪垯村敏感点 图 1-1 项目及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8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1.6 调查重点 (1) 实际工程建设内容调查; (2) 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审批文件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 情况调查,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3) 工程试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运行情况及运行效果调查; (4) 建设单位环境管理状况调查。 9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2、项目周围环境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形地貌 项目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地南缘,评级区内位于黄土梁岗区, 相对高差为 50~100m。梁顶较宽,多被黄土层覆盖,沟底出露砂、泥岩, 河沟多呈″U″字形,暂时性水流冲刷强烈,水土流失严重。评价区地貌 以覆沙黄土丘陵为主要特征,上部为全新统风积沙,下部为中更新统离 石黄土,总体呈现流动沙覆沙黄土丘陵、半流动沙覆沙黄土丘陵地和固 定沙覆沙黄土丘陵地相间分布的特征。 项目线路所在地区以风积沙地貌为主,部分路段黄土梁峁出露,且覆 盖着薄层片沙。海拔高度在 1100-1300m 之间。 2.1.2 地质 评价区属鄂尔多斯地台向斜的东南部,区内地质构造位于祁、吕、贺 山字型构造脊柱东侧的伊陕盾地与新华夏第三沉降带的复全部位,构造 作用微弱,形变单一,属相对稳定板块,地层构造处于榆林坳陷与东胜 隆起的过渡地带,以整体间歇性抬升为本。 区内出露地层最早为中生低三迭系、保罗系贺白垩系砂岩,泥岩和页 岩及煤层;新生代第三系上新统红砾岩、砂质泥岩和砂页岩,易风化成 粗颗粒泥沙;第四系的更新统午域黄土、离石黄土、马兰黄土及新黄土。 黄土和黄土状粉砂土石分布较为广泛的地层,易受水蚀和风蚀。 10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2.1.3 地震 本区位处我国大陆地壳稳定板内地带,第四纪以来,以地块整体隆 起-沉降为特征,地壳运动相对较弱。设计带位于新构造运动极不活跃 地区,断裂、褶皱构造均不发育,地震活动不发育。根据国家地震局 1990 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GB18306-2001)显示,该地区地震烈度为 6 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05g。 属于地震活动不活跃区域。 2.1.4 气候 项目所处地区属于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严寒漫长, 春季风沙频繁,夏季炎热而短,秋季凉爽,四季冷热多变,昼夜温差悬 殊,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多年平均气温 8.4℃,极端最高气温 38.9℃, 极 端 最 低 气 温 -29.1℃ , 多 年 平 均 降 水 量 436.6mm , 枯 水 年 降 水 量 108.6mm,丰水年降水量 918.1mm,多年平均风速 2.55m/s,最多风向为 NW,年最大冻土深度 1460mm,全年降水量分配很不均匀,多以暴雨形 式集中在 7~9 月份,约占降水量的 68%。项目所在地多年主要气象要素 统计资料见表 2.1-1。 表 2.1-1 多年主要气象要素统计表 序号 项目 1 2 单位 极端最低 -29.1 ℃ 3 多年平均 8.4 4 多年平均 436.6 5 6 7 降雨 近年最大 日最大降雨 备注 38.9 极端最高 气温 参数值 553.1 mm 135.2 108.6 枯水年降雨量 11 降水主要集中在 7-9 月份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序号 项目 单位 参数值 8 多年平均蒸发量 mm 1774.1 9 多年平均绝对湿度 mbar 7.6 10 最大冻土深度 mm 1460 11 12 风 平均风速 极端最大风速 备注 2.55 m/s 25.0 2.1.5 河流与水文 (一)地表水 项目所在区域属黄河流域,项目西侧 7km 为陕西省最大的沙漠淡水 湖红碱淖,其位于神木县尔林兔镇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新街镇刀劳窑村 陕蒙交界处,总面积 90km2,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素有″ 大漠明珠″之称。 红碱淖 2003 年为原神木县湿地保护区,2005 年为榆林市湿地保护区, 2014 年提升至省级自然保护区。2017 年 5 月 27 日,省环保厅发布了《关 于陕西红碱淖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公示》。2018 年 2 月,获国务院批复,正式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项目位于神木中鸡镇秦家圪垯村,西北距红碱淖自然保护区 7km,不 在红碱淖自然保护区范围内。 (二)地下水文状况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本区在陕北干旱地区中地下水含量相对比 较丰富,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下列二类: 全新统冲积层孔隙潜水:主要沿河谷地分布,含水层主要为河床阶 地、河漫相细砂、粉细砂及亚砂土,含水层厚度一般在 5~25m,宽度 30~ 1300m,最宽可达 1500m(在窟野河和黄河河谷中),支流河谷一般在 12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30~300m。水源一般接受河谷上游地表水及两侧围岩孔隙裂隙水之补给, 水位埋深一般在 1~3m。在区内主要沿窟野河其支流等河谷分布;在次 级沟谷中也有少量分布。 基岩裂隙水:主要含水层位为石炭二迭及三迭侏罗系的页岩,可划 分二类,一是风化带基岩裂隙水,岩性松软,裂隙发育且张开性及连贯 性好,因而常为地下水富集带。本类型含水层中夹有泥页岩,为隔水层, 加之冲沟切割,在沟岸形成大量泉水泄出,该类泉水常对路基形成很大 威胁。二是基岩裂隙水,一般埋藏在当地侵蚀面下 40~50m,岩性为砂 一页泥,节理裂隙下发育,含水量相对较弱,具承压性。 2.1.6 生态环境 (一)生态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项目位于长城沿线风沙草原生态区,属 神榆横沙漠化控制生态亚区。具体生态功能区为榆神北部沙化控制区。 (二)生态环境概况 项目位于榆神北部沙化控制区,沙化控制区因受西北大陆性气候控 制,气流干燥、植物生长甚少,植被稀疏,主要生长沙生植物。沿线的 植被主要以草灌丛为主,以锦鸡儿群落、沙蒿、茭蒿为主。河谷阶地主 要为农田,农作物主要为玉米、谷子、豆子等,熟制大多为一年一熟制。 (三)土壤 项目沿线的土壤主要风沙土,风沙土是多风地区沙性母质上形成的 一种幼年土壤,在评价区范围内广泛分布。风沙土结构松散,土粒维持 13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性差,质地为中、细砂,肥力极低。风沙土在评价区又可分为流动风沙 土、半固定风沙土和固定风沙土 3 个亚类。 (四)水土流失 神木市属于极强度侵蚀区,水土流失的类型主要有水力侵蚀和风力 侵蚀。冬、春两季植被稀少,风力作用强烈表现为风力侵蚀,而夏季植 被覆盖度高,降雨集中又以水力侵蚀为主。据统计全县水土流失总面积 6700k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 87.5%,年侵蚀模数 4295-36718t/km2·a。 经多年的治理,评价区内的流动沙丘已基本固定或半固定,地表植被的 盖度达 50.3%,水土流失有所好转,平均侵蚀模数为 1080t/km2·a。 项目地处毛乌素沙地与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带、农牧交错带和风力侵 蚀与水力侵蚀过渡带,土壤侵蚀存在水力和风力侵蚀两大类型,在同一 地区,冬、春两季植被稀少,风力作用强烈表现为风力侵蚀,而夏季植 被覆盖度高,降雨集中又以水力侵蚀为主。 2.2 社会环境概况 2.2.1 神木市 神木市位于陕西省北端,地处黄河中游,长城沿线。北接内蒙古, 东跨黄河入山西,西越榆林、定边直通宁夏,是晋陕蒙三省交界地带的 中心,地理位置优越。 全市总面积 7635 平方公里,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市,辖 15 镇 326 个行政村。根据《2018 年神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 年全市常住人口 48.50 万人,户籍人口 175735 户,共 451545 人。2018 年 14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1298.03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9.87 亿元,增 长 3.0%; 第二产业增加值 934.21 亿元, 增长 7.4%; 第三产业增加值 343.95 亿元,增长 11.6%。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 438.31 亿元,占生产总值 的比重为 33.7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271498 元。 2.2.2 中鸡镇 中鸡镇位于神木县北部,陕蒙交界地带,距县城 65 公里。下辖 20 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 471.5 平方公里,西部为风沙草滩区,东部为丘陵 沟壑区,总人口 12670 人。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境内煤炭资源丰富, 滨临红碱淖海子。 中鸡镇以东工西农格局为经济发展方针,大力加强煤炭开发和畜牧 业发展。除神东公司活鸡兔煤矿外,还有乡镇煤矿 13 个,年产值 2.5 亿 元,镇属煤矿 2 个,年产值 1 千万元。建成大型肉、奶生产基地,成为 神木县畜牧强镇。中鸡镇围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组群众和 镇政府所在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采取向上争取、镇财政出资、动员 村组自筹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 670 多万元,实施利民便民的七项工程, 眼下工程已陆续动工。中鸡镇针对本镇农民多年来有种草养畜习惯的实 际,把引导农民饲养优质白绒山羊作为镇上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 入的一项主要工作,收到了明显效果。 项目区涉及的神木县中鸡镇秦家圪垯村,距中鸡镇 2 千米。该村及 周边地区属风沙滩地区,交通条件优越,S301 省道从该村通过,西包铁 路横贯全省,通村公路和运煤专线道路东西打通该村全境。全村共有 330 15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户,人口 1009 人,耕地面积 965 公顷,耕地多、人口密度小。农户居住 相对集中在东北部的秦家圪塔,农民收入以劳务收入为主,农业种植、 畜牧养殖业收入为辅,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约 1.5 万元,略高于全县平均水 平。 2.2.3 交通运输 (1)公路 随着神府煤田大规模开发建设,神木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 发展,新建和改建了榆林~神木、府谷~店塔~新街、杨家坡~店塔、 神木~盘塘、大柳店~中鸡~锦界等主要干线公路,初步形成了以神木、 店塔为中心干支线相连的公路运输网。 (2)铁路 神木铁路建设起步晚,从 80 年代末开始,为了配合神府煤矿的建设 开发,先后修建了包神、神朔、神延铁路,形成了 1.32 亿吨的年运输能 力,同时也标志着神木成为陕北的铁路交通枢纽。 2.2.4 矿产资源 神木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石英砂、天然气、铁矿、石灰石、 料礓石等,其中原煤储量最为丰富,主要分布在县境西北部,储煤面积 4500 多 km2,占行政区面积的 60%,探明储量 500 多亿吨,煤质优良, 是世界上少有的优质动力煤和气化煤;境内石英砂储量 1 亿多吨,其二 氧化硅含量高达 99.35%,是生产高透明玻璃、硅钙、碳化硅等系列产品 的最佳原料。 16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3.工程调查 3.1 工程建设历程 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中鸡铁路专用线(集装站)进场运煤道路及 停车场地等附属工程位于神木中鸡镇秦家圪垯村,西包铁路中鸡车站 东侧。为减少煤炭运输损耗,降低运输成本,神木市红杉铁路集运有 限公司投资建设了中鸡站铁路专用线(集装站)项目,计划通过铁路 组织煤炭外运。 由于煤炭需从各煤矿通过汽车拉运至集装站后统一外运,需同步 建设道路、停车场等附属设施。为此,神木市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 投资 1.16 亿元建设了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中鸡铁路专用线(集装站) 进场运煤道路及停车场地等附属工程。 2014 年 12 月,陕西庆通道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神木县 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运煤道路施工图设计》。河北奇正环境科技有 限公司编制了《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中鸡铁路专用线(集装站)进场运 煤道路及停车场地等附属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15 年 9 月,通过 了榆林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的评审;2015 年 11 月,原神木县环境保护 局《关于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中鸡铁路专用线(集装站)进场运煤道路 及停车场地等附属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神环发〔2015〕279 号)对项目予以批复。 运煤道路与 2018 年 8 月开工建设,11 月建设完成。办公区于 2018 年 3 月开始建设,10 月底竣工。截至目前,进场道路和相关附属设施 各项工程建设顺利,厂区食堂油烟净化装置、生活污水处理站均建设 17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完成。运煤道路两侧完成绿化,临时取土场由政府改建为人工湖,作 为鱼塘。 3.2 工程建设概况 3.2.1 工程地理位置 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中鸡铁路专用线(集装站)进场运煤道路 及停车场地等附属工程位于神木中鸡镇秦家圪垯村,西包铁路中鸡车 站东侧。进场运煤道路起点、终点,停车场中心,生活办公区等附属 工程中心地理坐标见表 3.2-1。 表 3.2-1 重点工程地理坐标 地理坐标 序号 工程 1 东经 北纬 进场运煤道路起点 110°2′58.33″ 39°5′15.28″ 2 进场运煤道路终点 110°0′12.19″ 39°7′20.24″ 3 生活办公区 110°0′49.23″ 39°6′54.64″ 项目办公生活区西北侧 1050m 处为陈家村;项目进场运煤道路北 侧 170m 处为曹家村,进场运煤道路南侧 280m 处为秦家圪垯村、270m 处为张家村。 项目地理位置及交通示意情况见图 3.2-2。办公场地平面布置见图 3.2-3。 18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北 图 3.2-1 运煤道路走向图 北 项目所在地 图 3.2-2 项目地理位置及交通示意图 19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图 3.2-3 办公场地平面布置图 3.2.2 项目建设内容 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中鸡铁路专用线(集装站)进场运煤道路 及停车场地等附属工程属神木市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中鸡铁路专用 线(集装站)配套附属设施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20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1)进场运煤道路:建设进场运煤道路一条,线路全长 5676m, 起点位于红店一级路,终点为集装站,其中新建道路长 2906m,旧路 拓宽长 2770m。设计标准为双向两车道三级公路,设计时速为 40 千米 /小时,路基宽度为 8.5m~9.5m,线路主线路基宽 8.5m,拐弯处加宽为 8.5m~9.5m。 (2)新建集装站停车场 1 个,采用砼硬化;新建生活办公区。 (3)绿化工程:对集装站、停车场及附属设施进行全面绿化,保 护项目区整体环境,增强防治沙尘效果。具体工程组成见表 3.2-2。 表 3.2-2 建设工程组成表 类别 主体 工程 辅助 工程 实际建设 情况 全线设计行车速度 40km/h,双向两车道三级公路,线 运煤道路 路基 路主线路基宽 8.5m,拐弯处加宽为 8.5m~9.5m,由双 起点为店 工况 向两车道(2×3.50m),硬路肩(2×0.5m),土路肩 红路,终点 (2×0.25m)组成 为红杉办 公区,总长 运煤道路 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外购成品水泥混凝土,设计弯拉 5676m。道 路面 强度 5.0MPa,自上而下依次采用 20cm 二灰土、20cm 路路基和 工况 二灰稳定碎石、24cm 水泥混凝土,路面总厚度 64cm,路面工况 符合环评 土路肩边缘采用 25cm 路边石,路面满铺 批复要求。 2 占地面积为 79154.4m ,主要建设办公楼一栋、公寓楼一栋及 办公生活区 配电室、井房、污水处理站等配套设施,同时建设篮球场、 相符 羽毛球场、大活动广场等娱乐设施。 环评批复 的大型车 辆停车场, 停车场 占地面积为 41333.5m2,共设置停车位 900 个 位于集装 站内,未建 设,作为预 留用地。 16 处平面交叉,其中与等级路交叉 2 处,通村路交叉 1 处, 建成,与环 运煤道路 农耕路交叉 13 处;电缆管线交叉 1 处,设置 1-2.0m 钢筋混 评相符 凝土盖板涵进行保护 位于办公生活区内,占地面积 475.9m2,设 500kVA 变压器一 未建,依托 配电室 台 贮煤场区 2 位于办公生活区内,占地面积 423.2 m ,主要用于员工日常 未建,依托 井房 用水 贮煤场区 食堂 位于办公生活区内,建筑面积 500m2,主要为工作人员就餐 相符 工程组成 工程内容 停车场 位于停车场内,占地面积 2698.6m2,主要用于车辆日常管理 21 未建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类别 工程组成 工程内容 实际建设 情况 管理区 建成15m3/d 污水处理站 生活污水处 位于办公生活区内,占地面积 2340.5m2,SEJ 型地埋式, 40m3/d 1 座,处理工 处理规模,污水处理工艺为地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 理站 艺:A3/O+M BBR 供 施工期 水 运营期 公用 工程 项目施工期供水由路线沿线村镇提供 运营期办公生活区及停车场供水由自备水井供给 供 施工期 电 运营期 项目运营期办公生活区用电由中鸡镇供电网供给 供暖 办公生活区冬季取暖采用空调,不设采暖锅炉 相符 项目施工期用电可与当地电力部门协商解决 依托厂区 燃气锅炉 道路汽车 公路沿线主要属于乡村地区,大气扩散条件相对较好,公路 尾气 通车运营后不会对沿线环境空气产生较明显的影响 废 停车场汽 停车场汽车尾气自然逸散,不会对沿线环境空气产生较明显 气 车尾气 的影响 相符 食堂油烟 食堂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净化后,经竖向烟道至屋顶排放 路面雨水 环保 工程 公路雨水通过排水沟、急流槽等排入线路沿线涵洞或天然沟 渠中 废 车辆冲洗 车辆冲洗废水经混凝沉淀池沉淀后循环利用,不外排 水 水 相符 依托贮煤 场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 不外排 相符 餐饮废水 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不外排 相符 运营期道 运煤道路设置绿化带 噪 路噪声 相符 声 办公生活 办公生活区水泵等产噪设备采取房间隔声、基础减振等措 区噪声 施 生活垃圾经统一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送垃圾填埋场填埋; 混凝沉淀池沉淀渣外售综合利用 项目绿化面积为 24000m2,场区范围内种旱柳、河北杨、 绿化 樟子松等 项目设 1 处取土场,占地面积共计 20 亩,占地类型为荒草 取土场 地 占地面积为 1000m2,占地类型为荒草地,主要用于堆放施 施工场地 工材料及施工机械,不设施工生活营地 固废 大临 工程 3.2.2.3 污染源分析 (一)建设期 (1)大气污染源 22 相符 相符 相符 相符 相符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源为挖、填土方、材料运输洒落和运输车辆 道路扬尘。施工期的主要环境空气污染物为粉尘。 运煤道路施工时,建筑材料运输车辆产生的粉尘和道路起尘。办 公生活区施工过程中地基的开挖、覆土回填,建筑材料堆放和运输转 运,汽车行驶排放的尾气等。 环评要求强化运输散体物质车辆管理,加盖蓬布或加水防护。加 强运输道路的路面洒水降尘,减少扬尘的产生。裸露地表和临时物料 堆场进行及时遮盖 (2)水污染源 施工过程中,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运煤道路建设中,施工废水主要包括因雨水对施工材料及工程废 渣的冲刷产生的废水及运输车辆冲洗废水,办公生活区施工废水主要 为施工设备清洗和水泥养护排水。 环评要求在施工区设简单平流式沉淀池,施工废水收集沉淀后, 废水全部回用于周围区域绿化及道路降尘用水,不外排。 (3)噪声源 建设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交通噪声。 环评要求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施工时间;尽量减少夜间施工且产 噪较大设备在夜间停止使用;加强车辆运输管理。 (4)生态环境 施工期征用土地,施工场地和取土场等临时用地,将对当地植被 产生直接破坏作用。施工期由于机械碾压、施工人员的践踏等,作业 23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周围植被遭破坏。 环评要求对施工场地和取土场等临时用地,在施工结束后及时覆 土绿化或复耕。 (二)运行期 (1)大气污染源 项目营运期主要空气污染源是各种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停车场 汽车尾气和食堂油烟。 项目所在区域地势空旷,空气流通性好,汽车尾气随空气流动扩 散快,食堂油烟在灶台上方设置抽风排气罩,收集到含油烟废气送油 烟净化器处理,净化后的食堂烟气从专用烟道排出,满足 GB 18483-2 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排放标准要求。 (2)水污染源 项目运营期废水主要为办公生活区污水和运煤道路路面径流。 ① 运煤道路路面径流 项目道路主要以运煤为主,雨水径流中煤、粉尘等悬浮物的浓度 比较高。路面两侧设置排水沟、急流槽等设施,收集初期雨水。 ② 办公生活区污水 办公生活区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食堂废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 处理,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一起排入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项 目区建成 15m3/d 的生活污水处理站一座,处理工艺为 A3/O+MBR。处 理后的水用于贮煤场抑尘洒水或周边绿化,不外排。 (3)噪声污染源 24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运行期,项目噪声污染源主要来自道路交通噪声和办公生活区噪 声。办公生活区的各类水泵等高噪声设备均位于室内,并进行了基础 减震等措施。道路交通噪声来自车辆行驶,煤炭运输,采取限制车速, 道路两侧绿化等措施,降低噪声。 (4) 生态环境影响 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沿线土地占用的影响、动植物 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水土流失问题。 道路在设计时,充分考虑环境、生态、土地(尤其是耕地)、社会影 响等因素,选用占用耕地少的路线,道路建设会破坏部分植被,及时 进行恢复。根据神木市涉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达神木 市 2018 年财政涉农项目计划的通知》(神涉农办发〔2018〕1 号), 原取土场由神木市政府改建为人工湖,用作鱼塘。 3.3.3 环境保护投资情况 根据河北奇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编制的《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 中鸡铁路专用线(集装站)进场运煤道路及停车场地等附属工程环境影 响报告书》,项目工程总投资 11608 万元,在运煤道路运营期间未提 出固废方面的投资,办公区及停车场方面提出固废投资 2 万元。项目 实际在固废方面的投资为 20.6 万元,占总投资的 0.18%。环保投资情 况见表 3.2-3。 25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表 3.2-3 类别 环保措施 项目环保投资表 投资 实际投资 (万元) (万元) 规模 0 第一部分: 运煤道路环保投资 固废防治 道路清扫,养护 定期开展道路清扫, 清扫方式为人工清 扫与机械清扫相结 合。生活垃圾依托办 公生活区出来处置。 第二部分: 办公生活区及停车场环保投资 11 / 11 2 9.6 生活垃圾 分类垃圾收集桶 2 1.6 沉淀渣 外售综合利用 / / 污水处理站污泥 协同生活垃圾一并 外运 固废 / 备注 8 环评当中未提 出相应的环保 投资 环评当中未提 出相应的环保 投资 由表 3.2-3 可知,项目在固废方面实际环保实际投资远大于环评环 保投资,主要是由于环评期间对运煤道路的保洁和养护,以及办公生 活区污水处理站污泥外运方面未作出相应的环评投资估算。 3.3 工程主要变更情况 根据现场调查,对照原神木县环保局《关于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 司中鸡铁路专用线(集装站)进场运煤道路及停车场地等附属工程环境 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神环发〔2015〕279 号)和项目环评报告。项目 主要变更情况如下: (1) 环评批复的大型车辆停车场,位于集装站内,未建设, 作为预留用地。 (2) 项目人员较少, 实际建成 15m3/d 的生活污水处理站一座, 处理工艺为 A3/O+MBBR 工艺。 (3) 项目供暖依托贮煤场燃气锅炉,冬季取暖未采用空调。 (4) 原环评批复中,取土场后期要进行植被恢复,平整复垦, 26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绿化造地。实际上,神木市政府将原取土场改建为人工湖,用作鱼塘。 3.4 验收期间运行工况 验收期间,红杉公司进出厂区道路的小型车流量为 73 辆/日,中型 车在 36—37 辆/日之间,大型车在 278—319 辆/日之间。环评预测车流 量为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流量分别为 3、1 和 8pcu/h,折算成车流 量分别为 96、48 和 360 辆/日。 验收期间,车流量在环评预测的车流量 75%以上。满足环评验收 工况要求。 3.5 工程变更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变化情况分析 工程变更后,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变化情况分析如下: (1)原环评批复中,建设占地面积为 41333.5m2 的停车场一处, 设置停车位 900 个,实际占地面积仅 500m2 左右,用于停放小型车辆, 非运煤卡车。运煤卡车车辆冲洗在贮煤场内进行,絮凝沉淀池在贮煤 场内建设。停车场规模的缩减,对环境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2)项目原计划设运营人员 500 人,由于自动化程度提高,实际 运维人员仅 80 人,按每人每天产生生活污水量 120L 计算,日排放废 水量为 9.6m3。实际建成 15m3/d 的生活污水处理站一座,处理工艺为 A3/O+MBBR,完全可接纳运营人员生活污水。另 A3/O+MBBR 工艺优 于 SEJ 型地埋式,出水水质高,技术上可行,有利于环境保护。 (3)项目供暖为依托贮煤场燃气锅炉,冬季取暖未采用空调。贮 煤场已通过环评验收,固废污染防治设施被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受理, 目前正在网上公示。 27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4)原取土场由神木市政府作为涉农项目,改造为鱼塘,技术上 可行。 (5)贮煤场环境影响评价由原榆林市环保局批复,现阶段各项工 程设施均建设完毕,运行良好,供暖、供热、车辆冲洗设施完全可依 托处置。 项目与环评批复情况相比,对环境影响的变化较小,不属于重大 变动,验收可行。 28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4.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文件回顾 4.1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主要结论 2015 年 9 月,河北奇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编制了《红杉铁路集运 有限公司中鸡铁路专用线(集装站)进场运煤道路及停车场地等附属 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结论见表 4.1-1。 表 4.1-1 项目环评主要结论 环境现状 环境 空气 中鸡镇污水处理厂的 NO2、SO2 小时平均浓度、日均浓度和 PM10 日均浓度标准均 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噪声 项目办公生活区原址四周声环境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 2 类标准,张家村、曹家村在火车通过时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 4a 类标准,无火车通过时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 2 类标准要求。 环境影响预测 运煤车辆加盖篷布,加强道路养护,保持良好的运营状态,减少塞车现象。根据 环境空气 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靠近公路两侧种植树木,加强绿化。 影响 食堂灶台上方设置抽风排气罩,送油烟净化器处理,后经食堂烟气专用烟道排出。 路面雨水径流收集后排入排水沟,经排水沟、急流槽等排入沿线沟渠。 水环境影 办公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自建污水处理站 响 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贮煤场抑尘或周边植被绿化。 声环境影 响 办公生活区高噪声设备入室,基础减振;道路交通噪声限制车速,两侧绿化。 生态环境 道路设计时,充分考虑环境、生态、土地(尤其是耕地)、社会影响等因素,选用占 影响 用耕地少的路线,及时恢复因道路建设破坏的植被。 4.2 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意见要点 2015 年 11 月,原神木县环境保护局《关于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 中鸡铁路专用线(集装站)进场运煤道路及停车场地等附属工程环境 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神环发〔2015〕279 号)对项目进行了批复,批 复具体内容如下: 一、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中鸡铁路专用线(集装站)进场运煤 道路机停车场地等附属工程位于神木县中鸡镇秦加圪垯村。建设内容 29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主要有:进场运煤道路、集装站停车场以及其他辅助设施。项目总投 资 11608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472 万元,占总投资的 4.07%。 二、在全面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 措施后,项目对环境不利影响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和控制。因此,我 局原则同意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所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工艺、地 点和拟采取的缓解保护措施。 三、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配套建设的缓解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认 真落实环评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恢复措施,保证达到环保要 求。 四、项目建设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 格控制施工扬尘、噪声、废水及垃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工程结束后 应尽快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对破坏的植被进行补偿。 (二)运煤车应采取篷布覆盖,食堂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经 专用烟道排出。 (三)项目运营期废水应全部回用,严禁外排。 (四)生活垃圾定点收集,统一送垃圾填埋场处理。 (五)项目应实施建设期环境监理。 五、该项目竣工后,须按规定城区申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经验 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行。 30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4.3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各项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见表 4.3-1。 表 4.3-1 项目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各项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表 环境影响报告书 实际落实情况 运煤车采取篷布覆盖。 已落实 加强道路养护,保持良好的运营状态,减少 塞车现象 已落实 食堂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经专用烟道 排出 已落实 路面雨水处理 公路雨水通过排水沟、急流槽等排入线路沿 线涵洞或天然沟渠中 已落实 生活污水处理 SEJ 型地埋式,处理规模 40m3/d,污水处理 站一座 实际建成处理工艺为 A3/O+MBBR,处理 能力为 15m3/d 的生活污水处理站一座。 噪声 运煤道路设置绿化带,办公生活区水泵等高 噪声设备入室,基础减振。 已落实 生态 取土场植被恢复,平整复垦,绿化造地 大气 地 表 水 政府将原取土场改建为人工湖 4.4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文件有关要求落实情况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文件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见表 4.4-1。 表 4.4-1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各项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表 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 实际落实情况 加强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采取切实有效 措施,严格控制施工扬尘、噪声、废水及垃圾对 周围环境的影响。工程结束后应尽快采取生态恢 复措施对破坏的植被进行补偿。 已落实 运煤车应采取篷布覆盖,食堂油烟经油烟净化器 处理后经专用烟道排出。 已落实 项目运营期废水应全部回用,严禁外排。 已落实 已落实,陕西凯瑞环境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对 项目实施监理,编制了监理报告。 项目应实施建设期环境监理。 31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5.固废环境影响调查 5.1 施工期调查 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 等。 5.1.1 生活垃圾 施工期总人数约 100 人,按每人每日产生固体废物 1kg 计算,施 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约 30t/a。 项目施工期设置垃圾桶,分类收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分类后可 再利用的,再利用。无法利用的,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理。 5.1.2 建筑垃圾 (1)公路建筑垃圾 公路施工场地建筑垃圾主要为破旧路面拆除物、路基清表换填过 程中产生的渣土等。 施工期,公司采取以下措施降低公路建筑垃圾的影响: 1) 源头减量,按工程计划和施工进度购置筑路材料,尽量减少剩 余的物料。 2) 剩余材料妥善保存,免费供周边地区修建乡村道路或建筑使用, 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3) 路基清表、换填过程中产的渣土送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存放 4) 破旧路面拆除物回用于路基工程。 (2)办公生活区建筑垃圾 办公生活区建筑垃圾主要来源于建筑施工中的废物(如水泥、砖瓦、 32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石灰、砂石等)和地基开挖产生的弃土。 施工期间,地基开挖产生的弃土大部分用于回填,剩余部分用于 垫高地基,无弃土外排。建筑垃圾运至当地环保部门指定地点存放, 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较小。 5.2 运行期调查 5.2.1 运煤道路 营运期间,公路由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进行养护,在公路的养 护和维修过程中将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筑路废料。 在日常养护过程中产生的零星筑路废料一般较少,采用就地回用 等方式加以处理。道路两侧车辆遗撒的生活垃圾由红杉铁路集运有限 公司拉运至生活办公区依托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5.2.2 生活垃圾 办公生活区生活垃圾经统一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置。办公生活 区设置生活垃圾桶,统一收集生活垃圾。垃圾桶见图 5-1。 图 5-1 办公楼内和办公区户外垃圾桶 生活污水处理站采用 A3/O+MBR 工艺,排泥量小,生活污泥晾干 后与生活垃圾一并交由环卫部门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33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5.3 结论 项目产生的固废为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无危险性废物。运营期, 运煤道路养护产生的废料就地回用,办公生活区产生的生活垃圾与污 水处理站污泥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置,并与中鸡镇政府达成了垃 圾处置协议。符合环评提出的要求。 34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6 社会环境影响调查 6.1 社会经济环境现状调查 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中鸡铁路专用线(集装站)进场运煤道路 及停车场地等附属工程位于神木中鸡镇秦家圪垯村,西包铁路中鸡车 站东侧。社会经济环境调查针对神木市、中鸡镇进行。 6.1.1 神木市 神木市位于陕西省北端,地处黄河中游,长城沿线。北接内蒙古, 东跨黄河入山西,西越榆林、定边直通宁夏,是晋陕蒙三省交界地带 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史称″南卫关中,北屏河套,左扼晋阳之险, 右持灵夏之冲″。 全市总面积 7635 平方公里,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市,辖 15 镇 326 个行政村。根据《2018 年神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 年全市常住人口 48.50 万人,户籍人口 175735 户,共 451545 人。 2018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1298.03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9.87 亿元,增长 3.0%;第二产业增加值 934.21 亿元,增长 7.4%;第三产 业增加值 343.95 亿元,增长 11.6%。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 438.31 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33.7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271498 元。 6.1.2 中鸡镇 中鸡镇位于神木县北部,陕蒙交界地带,距县城 65 公里。下辖 20 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 471.5 平方公里,西部为风沙草滩区,东部为丘 陵沟壑区,总人口 12670 人。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境内煤炭资源丰 富,滨临红碱淖海子。 35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中鸡镇以东工西农格局为经济发展方针,大力加强煤炭开发和畜 牧业发展。除神东公司活鸡兔煤矿外,还有乡镇煤矿 13 个,年产值 2.5 亿元,镇属煤矿 2 个,年产值 1 千万元。建成大型肉、奶生产基地, 成为神木县畜牧强镇。中鸡镇围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组 群众和镇政府所在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采取向上争取、镇财政出 资、动员村组自筹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 670 多万元,实施利民便民 的七项工程,眼下工程已陆续动工。中鸡镇针对本镇农民多年来有种 草养畜习惯的实际,把引导农民饲养优质白绒山羊作为镇上调整产业 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主要工作,收到了明显效果。 项目区涉及的神木县中鸡镇秦家圪垯村,距中鸡镇 2 千米。该村 及周边地区属风沙滩地区,交通条件优越,S301 省道从该村通过,西 包铁路横贯全省,通村公路和运煤专线道路东西打通该村全境。全村 共有 330 户,人口 1009 人,耕地面积 965 公顷,耕地多、人口密度小。 农户居住相对集中在东北部的秦家圪塔,农民收入以劳务收入为主, 农业种植、畜牧养殖业收入为辅,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约 1.5 万元,略高 于全县平均水平。 6.2 搬迁、安置与补偿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6.2.1 搬迁范围 根据河北奇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原神木县环境保护局批复 的《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中鸡铁路专用线(集装站)进场运煤道路 及停车场地等附属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无环保拆迁问题,均 为工程占地拆迁。 36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占地范围内共拆迁居民 6 户,办公生活区 5 户,运煤道路 1 户。 工程建设过程中,办公生活区的 5 户居民拆迁完毕,但同时调整了部 分工程占地区域,运煤道路的 1 户未进行拆迁。 6.2.2 搬迁协议签订情况 环评前,公司已同计划工程临时占地的居民签订了搬迁协议。 6.3 文物古迹、历史遗迹等重要保护目标保护措施调查 项目在申请环评期间,对周边环境进行了详尽的调查,不涉及文 物古迹、历史遗迹等重要保护目标。 6.4 社会环境影响调查结论及整改建议 项目社会环境负面影响较小,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 作用,符合环评要求。 37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7 公众意见调查 7.1 调查目的、对象、范围及调查方法 7.1.1 调查目的 为客观的反映工程建设对厂区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的 影响,了解受影响区域公众的意见和要求,并明确工程设计、建设过 程中遗留的环境问题,以便提出解决对策建议。本次调查在项目所在 地可能受到影响的居民进行了公众意见调查工作,并向当地环境保护 机关了解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和公众投诉情况,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 看法,起到公众监督的作用。 7.1.2 调查对象与范围 本次公众意见调查主要在项目的影响区域内进行,征求项目营销 区域民众意见。根据项目周围受影响公众的分布情况,对周围公众发 放调查表 40 份。 7.1.3 调查方法及调查内容 调查方式采用分发调查表和张贴公示的形式进行。为使调查更具 代表性,调查对象选择不同地域、不同年龄、职业的公众分别进行调 查。 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于验收监测期间,在项目所在地等地张贴 了公示,说明项目建设情况和竣工环保验收情况,说明向建设单位和 验收调查报告编制单位的联系方式,征求公众的意见。 7.2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具体见表 7.1-1。 38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沿线居民意见调查表 表 7.1-1 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中鸡铁路专用线(集装站)进场运煤道路及停车场地等附属工 程位于神木中鸡镇秦家圪垯村,西包铁路中鸡车站东侧。总投资 1.16 亿元,建设进场运 工程 煤道路一条,线路全长 5676m,起点位于红店一级路,终点为集装站,其中新建道路长 概况 2906m,旧路拓宽长 2770m。设计标准为双向两车道三级公路,现拟进行工程竣工环境保 护验收。 姓名 性别 年龄 基本 与本项目的关系 情况 拆迁户() 单位或住址 职务 民族 征地户() 文化程度 无直接关系() 职业 基本 修建该公路是否有利于本 态度 地区的经济发展 有利() 不利() 不知道() 施工期对您影响最大的方 面是什么 噪声() 灰尘() 灌溉泄洪() 其他() 居民区附近 150 m 内,是 否曾设有料场或搅拌站 有() 没有() 没注意() 偶尔有() 没有() 夜间 22: 00 至早晨 06: 00 时段内,是否有使用高 常有() 施工 噪声机械施工现象 期间 公路临时占地是否采取了 是() 复垦、恢复等措施 否() 占压农业水利设施时,是 否采取了临时应急措施 是() 否() 取土场、弃土场是否采取 了利用、恢复措施 是() 否() 公路建成后对您影响较大 的是 噪声() 灰尘() 公路建设后的通行是否满 满意() 试运 意 营期 附近通道内是否有积水现 经常有() 象 建议采取何种措施减轻影 响 绿化() 您对本公路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 总体评价 其他意见和建议: 39 灌溉泄洪() 其他()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偶尔有() 没有() 声屏障() 限速() 其他()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7.3 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 30 份,收回有效调查表 30 份,回收率 100%。被调查者男性占 80%,女性占 20%。年龄在 21-68 岁之间,21-40 岁之间占 56.7%,40 岁以上 43.3%。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占 90%,高中 及以上文化水平占 10%。调查结果见表 7.3-1。 表 7.3-1 公众意见调查结果 阶段 调查内容 观点/比例% 观点/比例% 观点/比例% 观点/比例% 噪声/33.33 灰尘/60 灌溉泄洪 6.67/ 居民区附近 150 m 内,是否曾设有料场 或搅拌站 有/0 没有/73.33 没注意 /26.67 夜间 22:00 至早晨 06:00 时段内,是 施工 否有使用高噪声机械施工现象 常有/0 偶尔有/13.33 没有/86.67 期间 公路临时占地是否采取了复垦、恢复等 措施 是/93.33 否/6.67 占压农业水利设施时,是否采取了临时 应急措施 是/90 否/10 取土场、弃土场是否采取了利用、恢复 措施 是/100 否/0 公路建成后对您影响较大的是 噪声/16.65 灰尘/0 灌溉泄洪/0 公路建设后的通行是否满意 满意/93.33 基本满意 /6.67 不满意/0 附近通道内是否有积水现象 经常有/0 偶尔有/0 没有/100 建议采取何种措施减轻影响 绿化/80 声屏障/ 限速/13.33 其他/6.67 满意/93.3 基本满意/6.7 不满意/0 —— 施工期对您影响最大的方面是什么 试运 营期 您对本公路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评价 其他/0 其他/83.33 对本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施工期 施工产生的扬尘、噪声和废水对周围影响不大,大多数人认为无 影响,86.67%的被调查公众未发现有夜间生产现象。 (2)运行期 40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施工间对公众影响较大的是扬尘对灰尘的影响。 (3)被调查者对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公 众希望建设单位加强公路两侧的绿化,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在验收监测期间,未收到有关红杉铁路集运公司中鸡铁路专用线 进场运煤道路及停车场等附属工程问题的投诉和信息反馈。 41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8 调查结论与建议 8.1 工程概况 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中鸡铁路专用线(集装站)进场运煤道路及 停车场地等附属工程总投资 1.16 亿元,位于神木中鸡镇秦家圪垯村, 西包铁路中鸡车站东侧。 2014 年 12 月,陕西庆通道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神木县 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运煤道路施工图设计》。河北奇正环境科技有 限公司编制了《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中鸡铁路专用线(集装站)进场运 煤道路及停车场地等附属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15 年 9 月,通过 了榆林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的评审;2015 年 11 月,原神木县环境保护 局《关于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中鸡铁路专用线(集装站)进场运煤道路 及停车场地等附属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神环发〔2015〕279 号)对项目予以批复。 运煤道路与 2018 年 8 月开工建设,11 月建设完成。办公区于 2018 年 3 月开始建设,10 月底竣工。截至目前,工程建设完成,进入运行 阶段。截至目前,进场道路和相关附属设施各项工程建设顺利,厂区 食堂油烟净化装置、生活污水处理站均建设完成。运煤道路两侧完成 绿化。2019 年 7 月,红杉铁路集运有限公司委托陕西源凯环保科技有 限公司编制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8.2 环境影响调查结果 8.2.1 施工期影响 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 42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等。生活垃圾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处置,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定点存放, 供周边地区再利用。 8.2.2 运行期影响 运行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站污泥,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 置。运煤道路养护产生的废料就地回用。 8.2.3 环境管理状况调查 通过翻阅相关资料和现场调查可以看出,项目在建设、运营阶段 对环境保护工作比较重视,建立了管理机构,环境管理职责明确,日 常环境监测工作已开展,符合环保管理要求。 8.2.4 公众意见调查 本次公众参与采用场地内公告和公众意见调查问卷形式。调查结 果表明,公众对该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无不满意态度,有 93%的公众 对其持满意态度,7%的公众持基本满意态度。在项目试生产期间,未 收到有关项目环保问题的投诉和信息反馈。 8.3 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有效性调查结论 红杉铁路集运公司基本落实了环评提出的各项措施,环境保护措 施可行,技术合理,措施有效。 8.4 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结论 红杉铁路集运公司在设计、施工和运行初期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 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保护主管部 门的批复中要求的生态保护和污染控制措施基本得到落实。公众调查 中,93%的公众持满意态度。项目试生产期间,未收到有关项目环保问 43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题的投诉和信息反馈。 项目符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同意通过竣工环境保 护验收。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