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doc
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 目 录 一、规划基础 .....................................4 (一)发展成效.................................................................4 (二)形势要求.................................................................6 二、总体要求 .............................................................................6 (一)指导思想..................................................................6 (二)基本原则.................................................................7 (三)发展目标..................................................................7 三、主要任务 ............................................................................9 (一)优化空间布局,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9 (二)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提升综合运输能效............11 (三)推广应用新能源,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13 (四)坚持标本兼治,推进交通污染深度治理...........15 (五)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绿色交通科技支撑........... 16 (六)健全推进机制,完善绿色交通监管体系............17 (七)完善合作机制,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18 四、保障措施 ...........................................................................18 (一)加强组织领导........................................................18 (二)创新支持政策........................................................19 (三)加大宣贯培训........................................................19 为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 标纲要》要求,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 交通网规划纲要》相关战略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基础 (一)发展成效。 “十三五”以来,交通运输行业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 思想,全面深入推进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加快推进节能降碳。持续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应 用,新能源城市公交、出租和城市物流配送汽车总数达到 100 余万辆,现有 LNG 动力船舶 290 余艘,全国港口岸电设施 覆盖泊位约 7500 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超过 1 万个。 与 2015 年相比,营运货车、营运船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 别下降 8.4%和 7.1%, 港口生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 10.2%。 ——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深入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 货物运输“公转铁” “公转水”,加快集疏港铁路和铁路专用 线建设,2020 年重点地区沿海主要港口矿石疏港采用铁路、 水运和皮带运输的比例比 2017 年提高约 20%,2017—2020 年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 25.8%。先后组织实 施三批共 70 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两批共 46 个城市绿色货 运配送示范工程,三批共 87 个城市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 范工程。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扩大船舶排放控制区范围并加 严排放控制要求,2020 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 - 3 - 船舶硫氧化物、颗粒物年排放总量比 2015 年分别下降 80% 和 75%。沿海和内河港口完成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任务, 并与城市公共转运、处置设施衔接。会同相关部门推动建立 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I/M)制度,在京津冀及周边和汾渭 平原地区逐步淘汰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建成了 20 条绿色公路主题性 试点工程,开展了 33 条绿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公路建设 与生态环境更加融合协调。建成了 11 个绿色港口主题性试 点工程、荆江生态航道和长江南京以下 12.5 米深水航道等一 批绿色航道工程,在泰州、岳阳等地开展了长江航道疏浚砂 综合利用工作。支持完善交通服务设施旅游服务功能,各地 建设了一批特色突出的旅游公路、旅游航道和旅游服务区。 ——完善支撑保障能力。出台《港口和船舶岸电管理办 法》等规章,在节能降碳、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等领域制定 了 62 项绿色交通相关标准规范。发布两批交通运输行业重 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其中 12 项被纳入国家重点节能 低碳技术目录,30 多项实现规模化应用。强化绿色交通国际 交流合作,发布《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积极参 与航运温室气体减排谈判。 虽然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发展已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 一些困难和问题,交通运输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行业污染 防治和碳减排面临一些瓶颈制约,绿色交通推进手段尚不完 善。 - 4 - (二)形势要求。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 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 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交通运输进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的新阶段,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 攻坚战,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污染 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 大幅提升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水平,不断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 度、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 把握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要求,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 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推动交通运输节能降碳为重 点,协同推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促进交通与自然和谐发展,为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 5 - (二)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 自然,把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行业发展更加突 出的位置,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动交通运输领域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交 通运输行业绿色发展,在重点区域、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发 力,以点带面实现突破性进展,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切实推动交通运输减污降碳。 创新驱动,优化结构。努力推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 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充分挖掘新模式、新技术的巨大减排 潜力。注重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着力 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和用能结构,促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多方参与,协同共治。强化企业节能环保主体责任,发 挥公众参与和监督作用,健全法规制度,推动形成政府、企 业、公众共治的绿色交通行动体系。推进交通运输能源消耗、 温室气体和常规污染物协同控制,提升绿色交通治理效果。 (三)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初步形成, 基本实现基础设施环境友好、运输装备清洁低碳、运输组织 集约高效,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绿色发展水平总体适 应交通强国建设阶段性要求。 ——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交通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生命周期资源消耗水平有效降 - 6 - 低; ——营运车辆及船舶能耗和碳排放强度进一步下降,新 能源和清洁能源应用比例显著提升; ——交通运输污染防治取得新成效,营运车船污染物排 放强度不断降低,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 ——客货运输结构更趋合理, 运输组织效率进一步提升, 绿色出行体系初步形成; ——绿色交通推进手段进一步丰富,行业绿色发展法规 制度标准体系逐步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绿色交 通监管能力明显提升。 “十四五”期具体发展目标如表 1。 表1 序 指标 指标名称 号 类型 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 1 2 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具体目标 (CO2)排放较 2020 年下降率(%) 减污 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 降碳 (CO2)排放较 2020 年下降率(%) 营运船舶氮氧化物(NOx)排放总量较 3 2020 年下降率(%) 全国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含网约 4 用能 结构 5 6 车)、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新能源汽车占 比(%) 国际集装箱枢纽海港 1 新能源清洁能源 集卡占比(%) 长江经济带港口和水上服务区当年使 - 7 - 2025 年 指标 目标值 属性 5 预期性 3.5 预期性 7 预期性 72、35、 20 预期性 60 预期性 100 预期性 用岸电电量较 2020 年增长率(%) 7 8 运输 结构 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率(%) 城区常住人口 100 万以上城市中绿色 出行 2 比例超过 70%的城市数量(个) 15 预期性 60 预期性 备注:1.国际集装箱枢纽海港指上海港、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连云港港、 宁波舟山港、厦门港、深圳港、广州港、北部湾港、洋浦港 11 个港口。2.绿色 出行包括城市公共交通以及自行车、步行等慢行交通。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空间布局,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 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交通 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指导约束作用,推动形成与生态保护红 线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综合立体交通网。进 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保障 规划实施与生态保护要求相统一。强化交通建设项目生态选 线选址,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 营和维护全过程,合理避让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国土空间。 建设集约化、一体化绿色综合交通枢纽。合理有序开发港口 岸线资源,发展集约化和专业化港区,促进区域航道、锚地 和引航等资源共享共用。 深化绿色公路建设。因地制宜推进新开工的高速公路全 面落实绿色公路建设要求,鼓励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按照绿色 公路要求建设,引导有条件的农村公路参照绿色公路要求协 同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强化公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 好原生植被保护和近自然生态恢复、动物通道建设、湿地水 - 8 - 系连通等工作,降低新改(扩)建项目对重要生态系统和保 护物种的影响。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标准化、智能化、工业化 建造,强化永临结合施工,推进建养一体化,降低全生命周 期资源消耗。完善生态环境敏感路段跨河桥梁排水设施建设 及养护。加强服务区污水、垃圾等污染治理,鼓励老旧服务 区开展节能环保升级改造,新建公路服务区推行节能建筑设 计和建设。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固碳能力,到 2025 年,湿润 地区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可绿化里程绿化率达到 95%以上,半湿润区达到 85%以上。推动交通与旅游融合发 展,完善客运场站等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因地制宜打造 一批旅游公路、旅游服务区。 深入推进绿色港口和绿色航道建设。全面提升港口污染 防治、节能低碳、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及绿色运输 组织水平,持续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工作,鼓励有条件的港区 或港口整体建设绿色港区(港口)。推动内河老旧码头升级 改造,积极推进散乱码头优化整合和有序退出,鼓励开展陆 域、水域生态修复。加大绿色航道建设新技术、新材料、新 工艺和新结构引进和研发力度,积极推动航道治理与生境修 复营造相结合,加快推广航道工程绿色建养技术,优先采用 生态影响较小的航道整治技术与施工工艺,推广生态友好型 新材料、新结构在航道工程中的应用,加强水生生态保护, 及时开展航道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探索建设集岸电、船用 充电、污染物接收、LNG 加注等服务于一体的内河水上绿色 航运综合服务区。开展旅游航道建设,打造一批具有特色功 - 9 - 能的旅游航道和水上旅游客运线路。 推进交通资源循环利用。推广交通基础设施废旧材料、 设施设备、施工材料等综合利用,鼓励废旧轮胎、工业固废、 建筑废弃物在交通建设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在西北、华北等 干旱缺水地区,鼓励高速公路服务区、枢纽场站等污水循环 利用和雨水收集利用。推进航道疏浚土综合利用。 专栏一 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动 绿色公路建设。以“十四五”新开工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 公路为重点,推进施工标准化和工业化建造,鼓励施工材料、工 艺和技术创新,推广钢结构桥梁和 BIM 技术应用,完善旅游服 务功能,鼓励历史文化传承设计创作,促进资源集约利用、清洁 能源利用、生态保护及污染防治,降低公路全生命周期成本,更 好地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协调。 公路路面材料循环利用。在全国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 路、农村公路改扩建和修复养护工程中,积极应用路面材料循环 再生技术,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 利用率分别达到 95%和 80%以上。 工业固废和隧道弃渣循环利用。推动山西、陕西、蒙西等地 区应用煤渣、粉煤灰等作为公路路基材料,推动河北、山东、江 苏等省份应用炼钢炉渣和城市建筑废弃物等作为公路路基材料。 推进隧道弃渣用于公路路基填筑和机制砂、水泥砖生产。 (二)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提升综合运输能效。 持续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加快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 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大宗货物及中 - 10 - 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进港口、大型工 矿企业大宗货物主要采用铁路、水运、封闭式皮带廊道、新 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等绿色运输方式。统筹江海直达和江海 联运发展,积极推进干散货、集装箱江海直达运输,提高水 水中转货运量。 提高运输组织效率。深入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推进综合 货运枢纽建设,推动铁水、公铁、公水、空陆等联运发展。 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 的多式联运龙头企业。探索推广应用集装箱模块化汽车列车 运输,提高多式联运占比。推动城市建筑材料及生活物资等 采用公铁水联运、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等运输方式。继续 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鼓励共同配送、集中 配送、分时配送等集约化配送模式发展。引导网络平台道路 货物运输规范发展,有效降低空驶率。 专栏二 优化调整运输结构行动 深入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晋陕蒙煤炭主产区运输绿色低 碳转型。进一步加快推进港口、大型工矿企业“公转铁”“公转 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沿海主要港口矿石、焦炭采用铁路、水 运和封闭式皮带廊道、新能源汽车运输比例达到 70%以上。晋陕 蒙煤炭主产区具有铁路专用线的大型工矿企业煤炭、矿石、焦炭 等绿色运输比例大幅提升,出省运距 500 公里以上的煤炭和焦炭 铁路运输比例力争达到 80%以上。 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铁水联运发展。加快水 水中转码头及疏港铁路建设,大幅提高集装箱水水中转和铁水联 - 11 - 运比例,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 15%以上。 加快构建绿色出行体系。因地制宜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 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出行体系, 强化“轨道+公交+慢行”网络融合发展。深化国家公交都市建 设,提升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公共交通出行体 验。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改善绿色出行环境,提高城市 绿色出行比例。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提升城市步行和非 机动车的出行品质,构建安全、连续和舒适的城市慢行交通 体系。 专栏三 绿色出行创建行动 以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现有国家公交都市创建 城市以及其他城区常住人口 100 万人以上的城市作为主要创建 对象,鼓励周边中小城市参与绿色出行创建行动。重点创建 100 个左右绿色出行城市,引导公众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步行和 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不断提高城市绿色出行水平。到 2025 年,力争 60%以上的创建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 70%。 (三)推广应用新能源,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推广应用。加快推进城 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国家 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的公交、 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 80%。鼓励 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试点应用。推进新增和更换港口作业机 械、港内车辆和拖轮、货运场站作业车辆等优先使用新能源 - 12 - 和清洁能源。推动公路服务区、客运枢纽等区域充(换)电 设施建设,为绿色运输和绿色出行提供便利。因地制宜推进 公路沿线、服务区等适宜区域合理布局光伏发电设施。深入 推进内河 LNG 动力船舶推广应用,支持沿海及远洋 LNG 动 力船舶发展,指导落实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 LNG 加注码头布局方案,推动加快内河船舶 LNG 加注站建 设,推动沿海船舶 LNG 加注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动纯电 动旅游客船应用。积极探索油电混合、氢燃料、氨燃料、甲 醇动力船舶应用。 促进岸电设施常态化使用。加快现有营运船舶受电设施 改造,不断提高受电设施安装比例。有序推进现有码头岸电 设施改造,主要港口的五类专业化泊位,以及长江干线、西 江航运干线 2000 吨级以上码头(油气化工码头除外)岸电 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加强低压岸电接插件国家标准宣贯和实 施,出台《港口岸电设施运行维护技术规范》,加强岸电设 施检测与运营维护。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 法》,修订《港口和船舶岸电管理办法》,加强岸电使用监 管,确保已具备受电设施的船舶在具备岸电供电能力的泊位 靠泊时按规定使用岸电。 专栏四 新能源推广应用行动 电动货车和氢燃料电池车辆推广行动。在北京、天津、石家 庄等城市推进中心城区应用纯电动物流配送车辆,在钢铁、煤炭 等工矿企业场内短途运输推广应用纯电动重卡。在张家口等城市 推进城际客运、重型货车、冷链物流车等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试 - 13 - 点应用。 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深入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 范工程创建工作,到 2025 年,有序建设 100 个左右城市绿色货 运配送示范工程。 岸电推广应用行动。深入推进重点区域(长江经济带、西江 航运干线、环渤海)、重点省市(上海、深圳、海南、天津 等)、重点航线(琼州海峡和渤海湾省际客运)岸电建设与使用, 着力提高岸电设施使用率。 近零碳枢纽场站建设行动。以重要港区、货运场站为主,推 进内部作业机械、供暖制冷设施设备等加快应用新能源和可再生 能源,实现近零碳排放,创建近零碳码头、近零碳货运场站。 (四)坚持标本兼治,推进交通污染深度治理。 持续加强船舶污染防治。严格落实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 控制区各项要求,会同相关部门保障船用低硫燃油供应,降 低船舶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排放, 适时评估排放控制区实施效果。推进船舶大气污染物监测监 管试验区建设,加强船舶污染设施设备配备及使用情况监督 检查。持续推进港口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设施有效运行,并确 保与城市公共转运处置设施顺畅衔接,积极推进船舶污染物 电子联单管理,提高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信息化水平。严 格执行长江经济带内河港口船舶生活垃圾免费接收政策。分 级分类分区开展 400 总吨以下内河船舶的防污染设施改造和 加装。严格执行船舶强制报废制度,鼓励提前淘汰高污染、 高耗能老旧运输船舶。 - 14 - 进一步提升港口污染治理水平。统筹加强既有码头自身 环保设施维护管理和新建码头环保设施建设使用,确保稳定 运行,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推进干散货码头堆场防风 抑尘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有序推进原油、成品油码头和船 舶油气回收设施建设、改造及使用,完善操作管理规定和配 套标准规范。提升水上化学品洗舱站运行效果,鼓励西江航 运干线布局建设水上洗舱站,提高化学品洗舱水处置能力。 深入推进在用车辆污染治理。推动全面实施汽车排放检 验与维护制度(I/M 制度) ,加快建立超标排放汽车闭环管理 联防联控机制,强化在用汽车排放检验与维修治理。研究完 善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准入制度。规范维修作业废 气、废液、固废和危险废物存储管理,推广先进维修工艺和 设备,推进汽车绿色维修。 (五)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绿色交通科技支撑。 推进绿色交通科技创新。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 体系,支持新能源运输装备和设施设备、氢燃料动力车辆及 船舶、LNG 和生物质燃料船舶等应用研究;加快新能源汽车 性能监控与保障技术、交通能源互联网技术、基础设施分布 式光伏发电设备及并网技术研究。深化交通污染综合防治等 关键技术研究,重点推进船舶大气污染和碳排放协同治理、 港口与船舶水污染深度治理、交通能耗与污染排放监测监管 等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研发。推进交通廊道与基础设施 生态优化、路域生态连通与生态重建、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 等领域研究。推进绿色交通与智能交通融合发展。推进交通 - 15 - 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等建设,积极培育国家级绿色交通科研 平台。鼓励行业各类绿色交通创新主体建立创新联盟,建立 绿色交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 加快节能环保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加大已发布的交通运 输行业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持续制定发布交通 运输行业重点节能低碳技术目录, 重点遴选一批减排潜力大、 适用范围广的节能低碳技术,强化技术宣传、交流、培训和 推广应用。依托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强化节能环保技术集 成应用示范与成果转化。 健全绿色交通标准规范体系。修订绿色交通标准体系, 加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标准的有效供 给。在资源节约利用方面,制修订新能源车辆蓄电池、沥青 路面材料和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等标准;在节能降碳方面,制 修订营运车船和港口机械装备能耗限值准入、新能源和燃料 电池营运车辆技术要求、城市轨道交通绿色运营等标准;在 污染防治方面,配合制修订港口、营运车船、服务区、汽车 维修等设施设备污水、废气排放限值等标准;在生态保护方 面,制修订公路、港口及航道等设施的生态保护等标准。 (六)健全推进机制,完善绿色交通监管体系。 完善绿色发展推进机制。健全完善交通运输部碳达峰碳 中和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制定交通运输 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统筹开展交通运输领域 碳减排和碳达峰路径、重大政策与关键技术研究。探索碳积 分、合同能源管理、碳排放核查等市场机制在行业的应用。 - 16 - 强化绿色交通评估和监管。完善绿色交通统计体系,推 进公路、水运、城市客运等能耗、碳排放及污染物排放数据 采集。鼓励统筹既有监测能力,利用在线监测系统及大数据 技术,建设监测评估系统。结合国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目 标“双控”考核、交通运输综合督查等,完善评估考核方案及 管理制度,重点针对碳达峰工作以及优化运输结构、船舶及 港口污染防治、新能源运输装备、绿色出行等重点任务推进 情况开展检查与评估。依托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强 化绿色交通监管能力。 (七)完善合作机制,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深度参与交通运输全球环境治理。深度参与国际海运温 室气体减排谈判,主动研提中国方案,加强船舶低碳技术国 际合作,引导国际规则与国内发展目标对接,推动形成公正、 合理的国际制度安排。 加强绿色交通国际交流与合作。 巩固现有国际合作网络, 继续发挥好中美、中德、中日韩等双边、区域合作机制作用, 引导相关国家积极参与绿色交通发展合作议题。依托联合国 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等,宣传中国绿色交通发展理念,推动 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绿色交通标准国际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把交通运输绿色发 展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明确本区域绿色交通发展目标、重 点任务和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加强与有关部 - 17 - 门沟通协调,推动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协同推进绿色交通 相关工作。鼓励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绿色交通评 估与监管机制,强化绿色交通监督检查。 (二)创新支持政策。 建立以国家和地方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资金为主体的 绿色交通发展建设投入机制。统筹利用中央现有财政资金渠 道,引导绿色交通发展,加大地方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积极争取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国家低碳转型基金等资金支持, 推动研究绿色金融支持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相关政策。优化公 路工程建设概预算编制、施工招投标管理等规定,促进各项 节能环保要求得到落实。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推行 合同能源、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管理模式。强化交通运输 企业节能环保主体责任,鼓励企业主动加大绿色发展资金投 入。 (三)加大宣贯培训。 持续开展绿色交通宣传教育,引导全行业提升生态文明 理念,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交通运输绿色发展 的合力。结合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科技活动周、绿色 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等开展绿色交通宣传。针对各 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从业人员,组织开展绿色交通相关培 训,提高绿色交通工作能力和水平。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