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ppt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欧洲经济区域一体化 1.欧共体的出现 (1)条件: ①战后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并成为美苏冷战主战 场。 ②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地理上 同处欧洲大陆。 ③各国联合与合作的要求日渐强烈。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2)过程: ①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 ②1957年六国首脑签署《罗马条约》。 ③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在布鲁塞尔成立。 ④1967年,三个共同体正式合并,欧共体正式形成。 2.欧共体经济一体化建设 (1)关税同盟(1968年):成员国间实现贸易自 由化,对外建立起共同的关税税率。 (2)共同农业政策(1968年):农产品自由流通 和统一农产品价格;共同体优先等。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3)统一大市场:实行人员、商品、资本、劳务 的自由流通。 3.欧盟初具规模 (1)背景: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和运作。 (2)建立:1992年,成员国签署《马斯特里赫特 条约》,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 (3)性质:由经济合作为主转化为具有经济、政 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4)发展:1995年,成员国增至15个;2002年, 欧盟成员国共有25个。 4.欧元的诞生:1995年,将欧洲统一货币定名为 欧元,2002年1月1日,正式启用。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5.影响: ①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里程碑,有利于欧洲经济稳 定发展。 ②改变了世界格局,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促 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东南亚国家联盟 1.背景: (1)区域辽阔,国家众多,民族宗教多样。 (2)只有走向联合,才能促进繁荣发展。 (3)欧洲一体化成功的影响。 2.进程: (1)1967年《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 (2)1976年巴厘岛会议,进入加强政治经济合 作的新阶段。 (3)1999年,东南亚10个国家全部加入。 (4)2002年,自由贸易区启动。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3.性质: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4.作用: (1)促进了东盟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区 的稳定。 (2)扩大了东盟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的影 响。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北美自由贸易区 1.背景: (1)欧共体日益成熟,亚洲经济区域化起步, 美国经济面临挑战。 (2)美、加、墨有发展各自经济的共同需要。 2.进程: (1)1992年,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2)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3.性质:单一的经济组织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4.影响: (1)三国间的经济交流大大加强,实现经济上 的互补,推动了经济发展。 (2)对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带来了一些负面 影响。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亚太经合组织 1.背景: (1)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2)经济区域化的推动。 2.过程: (1)1989年堪培拉会议,宣告亚太经合组织正式 成立。 (2)1991年,中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加入该 组织。 3.合作方式:是一种制度上的创新,称为APEC方 式。 4.性质:论坛性经济组织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5.特点: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各 国差异明显,经济互补性很强。 6.影响: (1)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 位与作用大大提高。 (2)开创了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发展的新模 式。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1.经济区域集团化概述 (1)原因: ①世界格局的变化: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日、西 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两极格 局的解体,加速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促进了世界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②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 程度进一步加深。 (2)主要表现:影响较大的有三个区域经济集团— —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3)影响: ①积极影响:促进了集团内部贸易的增长;促 进了集团内部的国际分工和生产专业化;推动了贸 易自由化,有利于形成多极化格局。 ②消极影响:各成员国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首 先关注的是本集团和本国的利益,往往置全球利益 于不顾,世界经济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国家主权 的概念将受到冲击,随着经济合作程度的加深,成 员国在主权上必须作出更多的让步。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2.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 (1)联系: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 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区域集团 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 则是经济集团化的最后归宿。 (2)区别: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而 产生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 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 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欧盟建立的背景 是( ) 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日 益加剧 B.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且相互间消除了贸易 障碍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使欧洲国家感受到 竞争压力 D.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使欧洲各国急欲联合自 保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解析】题眼:“欧盟建立的背景”。欧盟的建 立是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日 益加剧的结果。B项错在“消除了贸易障碍”;C 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 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于2001年,比欧盟建立的时 间要晚。 【答案】A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10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注:从1986年我国政府正式提出申请要求恢复中国 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起,至2001年加入世贸 组织,中国经历了15年的谈判,黑头发都谈成了白头 发。) 【材料二】 中国正面临一个新挑战,因为欧洲试图 采取措施限制进口亚洲廉价商品。意大利和德国实业 家要求欧盟对进口家具采取措施,他们声称这些廉价 家具构成不公平竞争。反家具倾销案可能使欧盟与中 国的贸易关系更加紧张,去年双方就欧盟限制中国纺 织品问题发生了漫长的纠纷。与此同时,贸易自由主 义者越来越担心,正在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会横 扫欧洲。 ——中国办公家具网,2006年3月9日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材料三】 中国被欧盟列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产品因而就受到不同于市 场经济国家的特殊待遇,中国的出口企业由此也 就不断被提起反倾销诉讼。从1979年提出第一个 反倾销诉讼到1996年,欧盟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 倾销调查达60多项。其中除糠醛和锤子等少数几 起案件因证实共同体相关产业的损害与中国进口 产品没有因果关系而撤诉外,大多数案件都以中 方败诉而结束。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二战后美国提倡建立关贸总协定的原因是什么 ?有何作用?(4分) (2)中国为何要积极申请加入世贸组织?(2分) (3)综合材料二、三,说明什么问题?(2分)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如何应对 欧美的反倾销行动。(2分)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掌握 程度。加入世贸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新阶段,是 为了适应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由材料二中 的新挑战,中国的产品不断被提起反倾销诉讼,可 见加入世贸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只有遵循世 贸的规则,才能应对各种挑战。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答案】(1)原因: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国际贸易的 发展,美国积极倡导以利于其商品输出。 作用:一直起着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确立了国际自由 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2)加入世贸组织符合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有利于 我国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所以我们要积极 加入。 (3)中国加入世贸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 (4)利用世贸的非歧视原则和多边贸易体制,避免双 边谈判的不利局面;利用争端解决机制,向世贸有关 机构提出投诉;切实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政府 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