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165942___昌黎县旺沃源养殖场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Queen°(女王)137 页 3.865 MB下载文档
165942___昌黎县旺沃源养殖场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165942___昌黎县旺沃源养殖场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165942___昌黎县旺沃源养殖场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165942___昌黎县旺沃源养殖场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165942___昌黎县旺沃源养殖场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165942___昌黎县旺沃源养殖场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当前文档共137页 2.99
下载后继续阅读

165942___昌黎县旺沃源养殖场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目 录 概述................................................................................................................................ 1 0.1 项目由来........................................................................................................... 1 0.2 项目特点........................................................................................................... 1 0.3 环评过程简介................................................................................................... 2 0.4 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2 0.5 评价主要结论................................................................................................. 11 1 总则........................................................................................................................... 13 1.1 编制依据......................................................................................................... 13 1.2 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 16 1.3 评价等级和评价重点..................................................................................... 21 1.4 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 26 2 建设项目概况和工程分析.......................................................................................29 2.1 基本概况......................................................................................................... 29 2.2 项目组成......................................................................................................... 29 2.3 主要设备......................................................................................................... 30 2.4 生猪饲养工艺流程......................................................................................... 31 2.5 污染治理工艺流程......................................................................................... 32 2.6 水平衡分析..................................................................................................... 33 2.7 营运期主要污染源分析................................................................................. 35 3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3 3.1 地理位置......................................................................................................... 43 3.2 自然环境概况................................................................................................. 43 3.3 环境功能区划................................................................................................. 45 3.4 区域污染源调查............................................................................................. 45 3.5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6 4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57 4.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57 4.2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3 5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80 5.1 施工期环保措施............................................................................................. 80 6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86 6.1 环保投资比例分析......................................................................................... 86 6.2 环保投资效益分析......................................................................................... 87 7 选址合理性及平面布局合理性分析.......................................................................90 7.1 选址合理性分析............................................................................................. 90 7.2 平面布局合理性分析..................................................................................... 91 8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92 8.1 目的................................................................................................................. 92 8.2 环境管理要求................................................................................................. 92 8.3 环境监测计划................................................................................................. 95 8.4 环保实施方案及“三同时”验收..................................................................... 95 9 总量控制...................................................................................................................98 9.1 总量控制因子................................................................................................. 98 9.2 总量控制目标值的确定................................................................................. 98 10 结论和建议.............................................................................................................99 10.1 结论............................................................................................................... 99 10.2 建议............................................................................................................. 102 0 概述 0.1 项目由来 昌黎县旺沃源养殖场成立于 2020 年 4 月,现公司拟在昌黎县马坨店乡前马 坨村,建设昌黎县旺沃源养殖场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 49.99 亩,总建筑面积 13305m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活区、生产区、管理区和隔离区。 其中猪舍 11 栋 12705 平方米,配套用房 600 平方米;建设消毒池、上猪台、人 工授精房;建设围墙 895 米、厂区主干道 200 米、支干道 300 米;配套设施粪便 污水处理设施及供水供电绿化等。购置机械设备 600 台(套),年出栏商品生猪 20000 头。 昌黎县旺沃源养殖场已经取得马坨店乡人民政府出具的《设施做农肥地备案 表》(备案号:马乡设施[2020]003 号),备案土地用途为养殖,建设内容符合 要求。同时,项目已在昌黎县行政审批局备案(昌审批备字【2020】94 号文), 项目建设符合规划及产业政策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对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要求,畜禽 养殖场年出栏生猪 5000 头及以上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本项目年出栏生猪 2 万头,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昌黎县旺沃源养殖场委托我公司承担该项 目环评工作。 0.2 项目特点 项目为养殖项目,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恶臭气体、天然气燃烧废气、食堂油 烟;废水、尿粪、病死牲畜等。项目采用干清粪、圈舍清洗、喷洒除臭剂等方式 减少恶臭气体排放;天然气锅炉设置低氮燃烧器处理后经 8m 高排气筒排放;食 堂餐饮油烟设置油烟净化器处理后排放。项目餐饮废水经隔油处理后与生活污 水、猪尿、猪粪干湿分离的液体和粪便发酵渗滤液经黑膜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 产生的沼液和沼渣全部外运做农肥;锅炉软水制备排污水,泼洒抑尘;干湿分离 后的猪粪在储粪池无害化处理后外运做农肥;病死猪送有资质单位处理;废脱硫 剂、废离子交换树脂、防疫医疗废物均于危废间暂存后,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置。 恶臭气体经治理后厂界达标,并设置了合理的防护距离。项目猪舍、粪便收 集池、黑膜沼液储存池、沼液储存池及排污沟等做防腐防渗处理。项目建成后, 1 无废水外排,固废全部综合利用或合理处置,废气达标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小。 0.3 环评过程简介 2020 年 6 月,我公司受建设单位委托,承担昌黎县旺沃源养殖场生猪标准 化养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单位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 现场踏勘,对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状况和工程概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并委 托专业资质单位进行了环境质量现状检测。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踏勘、 类比调研,在细致了解项目的基本情况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建设过程中 和运营后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固废和环境风险等的分析预 测和评估,提出防治污染和减轻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可行措施,为建设项 目的工程设计和项目建成后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建设单位在环评期间对项 目建设情况及环境影响分析结论进行了公众参与调查。 0.4 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0.4.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 本项目属于畜禽标准化养殖,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 中“鼓励类”中第一类“农林业”中第 5 条“畜禽标准化养殖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2)《河北省新增限制和淘汰类产业目录(2015 年版)》、《秦皇岛市限制 和禁止投资的产业目录》 项目不属于《河北省新增限制和淘汰类产业目录(2015 年版)》中的限制和淘 汰类内容,不属于《秦皇岛市限制和禁止投资的产业目录》限制和禁止类,符合 河北省和秦皇岛市产业政策要求。 昌黎县旺沃源养殖场已经取得马坨店乡人民政府出具的《设施做农肥地备案 表》(备案号:马乡设施[2020]003 号),备案土地用途为“养殖”。本项目由昌 黎县行政审批局以昌审批备字【2020】94 号文予以备案,项目建设符合产业政 策要求。 (3)《秦皇岛市“净土行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方案中第(二十八)条“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中要求:开展饲料添加剂和 兽药使用专项整治,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生产、销售和使用,防止有害物质通 2 过畜禽废弃物进入农田。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根据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设 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2019 年底前,全市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 全部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逾期完不成的一律依法取缔。 项目采用符合农业及防疫部门要求的兽药及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添加剂使用 量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无有害物质通过畜禽废弃物进入农田。此外项目配套建设 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项目建设符合《秦皇岛市“净土行动”土壤污染防治 工作方案》要求。 0.4.2 规划符合性分析 昌黎县旺沃源养殖场已经取得昌黎县马坨店乡人民政府出具的《关于秦皇岛 市昌黎县旺沃源养殖场昌黎县旺沃源养殖场发展养殖项目适养区说明》,用途为 养殖业,建设内容符合要求。 0.4.3 选址可行性分析 (1)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要求: 1)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 ①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 ②城市和城镇居民区,包括文教科研区、医疗区、商业区、工业区、游览区 等人口集中地区; ③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 ④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它区域。 2)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畜禽养殖场选址应避开规定的禁建区域,在禁建区 域附近建设的,应设在 1)规定的禁建区域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场界与禁建区域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500 米。 3)养殖场粪便储存设施的位置必须远离各类功能地表水体(距离不得小于 400 米)。 本项目选址不属于地表水源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 地点为农村地区农业用地,距离最近乡村居民点距离大于 500m,不属于城市和 城镇居民区,距离最近地表水体大于 400m。 项目建设地点不属于昌黎县人民政府划定的禁限养区;建设地点无法律法规 规定需要保护的其它区域。综上,项目选址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3 (HJ/T81-2001)中相关要求。 (2)与《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有关选址规 定的符合性。规范中对选址的要求如下: 1)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应与养殖场生产区、居民区等建筑保持一定的 卫生防护距离,设置在畜禽养殖场的生产区、生活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 处。 2)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的位置应有利于排放、资源化利用和运输,并 留有扩建的余地,方便施工、运行和维护。 本项目选址所在地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污染治理设施拟设于厂址北侧, 处于生产区、生活区的侧风向;且与周边敏感点设置了 500m 的卫生防护距离; 同时项目在厂区内设置地下式粪污输送系统,汇集于污染治理设施处后,方便于 北门出口向外运输。同时项目周边均为空地,为项目今后扩建带来可能。 (3)与《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中选址要求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条例第十一条,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2)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 3)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养殖区域。 本项目选址不在上述区域,符合要求。 (4)与《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中选址要求的符合性分析 办法中第五条: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选址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 500 米以上;距离种畜禽场 1000 米以上;距离动物诊疗场所 200 米以上;动物饲养 场(养殖小区)之间距离不少于 500 米; 2)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 3000 米以上; 3)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 通干线 500 米以上。 项目与上述场所或地点的距离满足要求。 (5)与《秦皇岛市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的规定》的通知(2016 年 8 月 10) 根据规定要求符合性。 4 其中禁养区包括: 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饮用水源一级和二级保护区的陆地域范围; 2)风景名胜区:国务院及省政府批准公布的风景名称去的核心区缓冲区, 包括北戴河景区、山海关景区、南戴河景区、黄金海岸景区、碣石山景区和祖山 景区; 3)自然保护区:国务院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布的自然保护区的核心 区和缓冲区,包括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都山自然保护区、老岭自然保护区、柳 江盆地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及河北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青龙湖(桃林口库区) 湿地、滦河口湿地; 4)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包括海港区、山海 关区、北戴河区、抚宁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戴河新区、昌黎县、卢龙 县、青龙满族自治县主城区和其所辖乡镇政府所在地,以及其他城镇居民区、文 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 5)河流河道两侧陆域:主要河流河道两侧至少 200 米范围; 6)基本农田;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确需施行特殊保护的区域。 限养区包括: 1)饮用水水源一级和二级保护区,风景名称区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 冲区外 2000 米内; 2)城镇居民区外 500 米内; 3)主要河流河道两侧禁养区外 300 米内; 4)主要公路两侧边界 500 米内。 本项目选址处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陈镇居民、 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等人口集中区域,附近无河流,不在城镇居民区范围内,项目 距离最近的主要道路(团新线)1700m;项目设施农业用地类型为规模化养殖用 地,不属于基本农田,因此项目选址不属于文件规定的禁养区和限养区内,符合 文件规定要求。 0.4.4 环境功能区划符合性 环境空气:根据《秦皇岛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项目所在区域环 境空气功能区划为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适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5 (GB3095-2012)二级标准。 地下水环境:根据《秦皇岛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区域地下水质 量为Ⅲ类,地下水适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 声环境:根据《秦皇岛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项目所在区域适用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 类功能区标准。 项目建设与选址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0.4.5 基础设施可行性 项目所在地无市政自来水管网和排水管网,用水取自地下井水,无废水排放; 用电来自供电公司电网,冬季采用天然气锅炉取暖,基础设施满足项目建设要求。 0.4.6 与行业管理要求符合性分析 (1)与《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相符性分析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中“鼓励和支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以及畜禽 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国家鼓励和支持采取粪肥还田、制取天然气、制造肥料等 方法,对畜禽养殖废物进行综合利用”。“染疫畜禽以及染疫畜禽排泄物、染疫畜 禽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尸体等病害畜禽养殖废弃物,应当按照有关法 律、法规和国务院农牧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深埋、化制、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不得随意处置。” 本项目采用黑膜沼气池,沼气用作食堂做饭、发电,沼液用作液体肥料使用, 沼渣外售作为肥料使用,畜禽养殖废物实现综合利用,因此与《畜禽规模养殖污 染防治条例》中的规定相符。 (2)与《畜禽养殖产地环境评价规范》相符性分析 《畜禽养殖产地环境评价规范》(HJ568-2010)表 5 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标限值以及表 6,畜禽养殖场声环境质量评价指标限值的要 求,与本项目环境质量现状检测数据对比分析,见表 0.4-1。 表 0.4-1 序号 1 2 3 评价指标 氨气 硫化氢 昼间噪声值 夜间噪声值 与《畜禽养殖产地环境评价规范》相关要求比较情况 取值时间 1 日平均 1 日平均 / / 《畜禽养殖产地环境评价规范》 5mg/m³ 2mg/m³ 60dB(A) 50dB(A) 本项目检测结果 0.14 mg/m³ 0.008mg/m³ 50~52dB(A) 42~43dB(A) 根据上表,本项目环境空气和噪声检测结果符合《畜禽养殖产地环境评价规 范》(HJ568-2010)的要求。 6 (3)与《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相符性分析 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有关规定: 1)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应从源头控制,严格执行雨污分离,通过优化饲料 配方、提高饲养技术、管理水平、改善畜舍结构和通风供暖工艺、改进清粪工艺 等措施减少养殖场环境污染。 2)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应按照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以综合利 用为出发点,提高资源化利用率。 3)畜禽粪污资源化时应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还田利用,无害化处理应满足 下列要求: ①液态畜禽粪污宜采用厌氧工艺进行无害化处理;沼液、沼渣不得作为同等 动物的饲料,不得在动物之间进行循环。 ②固体畜禽粪便宜采用好氧堆肥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 4)经无害化处理后进行还田综合利用的,粪肥用量不能超过作物当年生长 所需的养分量。在确定粪肥的最佳施用量时,应对土壤肥力和粪肥肥效进行测试 评价,并符合当地环境容量的要求。同时应有一倍以上的土地用于轮作施肥,不 得长期施肥于同一土地。本项目采取治理措施如下: ①本项目严格执行雨污分离,采用合理的饲料配方和饲养技术,采用干法清 粪,减少养殖场环境污染。 ②本项目按照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以综合利用为出发点,粪便 等厌氧处理后用作农肥,以提高资源化利用率。 ③本项目产生的废水经黑膜沼气池厌氧处理后施用农田。 ④从土地消纳容量角度分析,项目运营产生的沼液、沼渣用于农田施肥,本 项目已与附近村民签订肥料消纳协议,可完全消纳本项目产生的沼液和沼渣,具 有土地消纳可行性。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 的要求。 (4)与《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相符性分析 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要求:(一)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 区)应加强恶臭气体净化处理并覆盖所有恶臭发生源,排放的气体应符合国家或 地方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大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针对畜禽养殖废弃物 7 处理与利用过程的关键环节,采取场所密闭、喷洒除臭剂等措施,减少恶臭气体 扩散,降低恶臭气体对厂区空气质量和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四)中小型规模 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宜通过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加强圈舍通风、建设绿化隔 离带、及时清理畜禽养殖废弃物等手段,减少恶臭气体的污染。 本项目采用喷洒除臭剂,集粪池加活动顶盖、全封闭黑膜沼气池,减少恶臭 气体扩散,降低恶臭气体对厂区空气质量和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本项目选址和 平面布局合理,并及时清理畜禽养殖废弃物等手段,减少恶臭气体的污染。符合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要求。 (5)与环发[2012]77 号文相符性分析 国家环保部以[2012]77 号文的形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 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本项目建设与之相对应的符合性分析,详见表 0.4-2。 表 0.4-2 项目建设与 77 号文符合性一览表 环发[2012]77 号文中的相关要求 一、充分认识防范环境风险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 二、充分 石化化工建设项目原则上应进入依法 发挥规划 合规设立、环保设施齐全的产业园区, 环境影响 并符合园区发展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 评价的指 评价要求。涉及港区、资源开采区和城 导作用, 市规划区的建设项目,应符合相关规划 源头防范 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环境风险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是相关项目环 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改、 扩建相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按 照相应技术导则要求,科学预测评价突 发性事件或事故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 提出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 三、严格 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 评价管 理,强化 环境风险 评价 改、扩建相关建设项目应按照现行环境 风险防范和管理要求,对现有工程的环 境风险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价,针对可能 存在的环境风险隐患,提出相应的补救 或完善措施,并纳入改、扩建项目“三同 时”验收内容 对存在较大环境风险的相关建设项目, 应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 行办法》(环发【2006】28 号)做好环 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项目信息公 示等内容中应包含项目实施可能产生 的环境风险及相应的环境风险防范和 应急措施 8 拟建工程情况 拟建项目制定《企业突发环 境事件应急预案》 符合性 符合 拟建项目不属于石化化工行 业 符合 拟建项目设置了环境风险评 价专章,按照《建设项目环 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18)要求对拟 建项目可能引起的环境风险 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 的风险防范措施 符合 拟建项目属于新建工程 符合 进行了公众参与,将风险评 价内容进行了公示 符合 环境风险评价结论应作为相关建设项 拟建项目设置了环境风险评 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结论的主要内容 价专章,按照《建设项目环 之一。无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相关建设 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予受理;经论 (HJ/T169-2018)要求进行 证,环境风险评价内容不完善的相关建 了预测评价,并提出了相应 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予审批 的风险防范措施 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防范设施和应急 措施是企业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 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制定和完善 环评要求拟建项目需要制定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基础。企业突 《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 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评估、备 拟建项目执行该预案 案和实施等,应按我部《突发环境事件 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 113 号)等相关规定执行。 本次评价已对“三同时”验收 四、加强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监管,严格落实环 内容作出要求,同时提出针 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 对环境风险编制突发环境应 急预案 企业应建设并完善日常和应急检测系 五、严格 统,配备大气、水环境特征污染物监控 落实企业 设备,编制日常和应急检测方案,提高 本次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完善 主体责 监控水平、应急响应速度和应急处理能 日常和应急检测系统,要求 任,不断 力;建立完备的环境信息平台,定期向 建设方配备齐全的急救援物 提高企业 社会公布企业环境信息,接受公众监 资,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环境风险 督。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演练 防控能力 和应急物资管理作为日常工作任务,不 断提升环境风险防范应急保障能力 符合 符合 符合 符合 由上表可见,拟建工程满足“环发[2012]77 号文”要求,同时要求企业在后续 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 的通知》(环发[2012]77 号)中的相关要求执行,落实好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 施,不断提高企业环境风险防控能力。 (6)与环发[2012]98 号文相符性分析 国家环保部以环发[2012]98 号文的形式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本项目建设与之相对应的符合性分析,详见表 0.4-3。 9 表 0.4-3 项目建设与环发[2012]98 号文符合性一览表 环发[2012]98 号文中的相关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对风险防范工作重要性的认 二、组织开展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排查,督促建设单位和 相关方进行整改落实 三、进一步加 大环境影响评 价公众参与和 政务信息公开 力度,切实保 障公众对环境 保护的参与 权、知情权和 监督权 四、进一步强 化环境影响评 价全过程监管 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建设单 位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应当 在当地报纸、网站和相关基层组织信息 公告栏中,向公众公告项目的环境影响 信息。环保部门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的受理和审批中,要将公众参与情况作 为审查重点,对公众参与的程序合法 性、形式有效性、对象代表性、结果真 实性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审查;对其中公 众提出的反对意见要高度关注,着重了 解建设单位对公众所持反对意见的处 理和落实情况。对存在公众参与范围过 小、代表性差、原始材料缺失、程序不 符合要求甚至弄虚作假等问题的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律不予受理和审批 化工石化、有色冶炼、制浆造纸等可能 引发环境风险的项目,在符合国家产业 政策和清洁生产水平要求、满足污染物 排放标准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 标的前提下,必须在依法设立、环境保 护基础设施齐全并经规划环评的产业 园区内布设 医院和学校附近、重要水源涵养生态功 能区等,以及因环境污染导致环境质量 不能稳定达标的区域内,禁止新建或扩 建可能引发环境风险的项目 对“未批先建”、建设过程中擅自作出重 大变更、“久拖不验”、“未验先投"等违 法行为,要严格依法查处。企业建设项 目环境违法问题严重的,对该企业及其 上级集团实行环评限批 拟建工程情况 符合性 要求建设单位编制《企业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符合 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可第 一时间进行应急响应 拟建项目设置了环境风 险评价专章,按照《建设 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 导则》(HJ/T169-2018) 符合 要求对拟建项目可能引 起的环境风险进行了预 测,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 防范措施 进行了公众参与工作,没 有反对意见 符合 拟建项目符合国家产业 政策,满足达标排放、总 量控制、清洁生产的要 求。拟建项目不违背昌黎 县的总体规划 符合 拟建项目不位于居民集 中区、医院和学校附近, 周围无重要水源涵养生 态功能区等 符合 拟建项目不存在“未批先 建”等问题 符合 0.4.7 环境可行性 项目投入运营后,废气、噪声排放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粪污经黑膜沼气池厌 氧处理以后,沼气用于发电、食堂,沼液用于农田作液体废料,沼渣作为肥料外 10 售,固体废物全部得到综合利用或合理处置。预测结果表明项目建设和运营,不 会改变区域环境功能区域,对环境影响不大。 同时,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厂界外 500m,现状该范围内无居民住宅、学校、 医院等敏感点,项目选址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0.5 评价主要结论 0.5.1 产业政策结论 本项目属于畜禽标准化养殖,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 中“鼓励类”中第一类“农林业”中第 5 条“畜禽标准化养殖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项目不属于《河北省新增限制和淘汰类产业目录(2015 年版)》中的限制和淘汰类内容,不属于《秦皇岛市限制和禁止投资的产业目录》 中限制和禁止类。项目建设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要求。 此外项目符合当前国家生猪产业发展政策要求。 0.5.2 选址结论 项目选址不在禁养区、限养区范围内,与禁养区距离大于 500m,不属于城 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满足卫生防护距 离要求及环境防护距离要求,满足相关养殖业规范、办法等要求,满足秦皇岛市 及昌黎县关于养殖区的相关要求,选址符合国家土地政策要求、相关规划要求。 同时项目建设已经备案,且项目实施后不会改变区域环境功能,对环境影响不大, 由此分析,项目选址是可行的。 0.5.3 环保措施及环境影响结论 (1)废水:项目采取雨污分流制,雨水经雨水沟排出厂区。项目采用干清 粪工艺,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猪尿、猪粪干湿分离的液体和粪便发 酵渗滤液,废水进黑膜沼气池处理,产生的沼液沼渣全部用作农田肥料;锅炉软 水制备排污水,泼洒抑尘,项目无废水外排。项目项目猪舍、粪便收集池、黑膜 沼液储存池、沼液储存池及排污沟等全部做防腐防渗处理,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 小。 (2)固废:项目无害化处理后的粪便、沼液及沼渣用作农肥,病死猪送无 害化处理公司处理,废脱硫剂、废离子交换树脂、防疫医疗废物均于危废间暂存 后,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置。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全部综合利用或合理处置,对 11 环境影响较小。 (3)废气:项目场内排水沟加盖密封;采用干清粪工艺,及时清理猪舍粪 便,至少每天清理两次;每天清洗圈舍,保持圈舍的清洁;储粪池、储尿池和沼 液储存池加盖密封,喷洒生物除臭剂。采取上述措施后,厂区恶臭气体浓度达标, 对周边环境空气影响较小。 项目黑膜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经脱水脱硫处理后作为燃料,用于发电;天然气 锅炉废气污染物达标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小。 (4)噪声:项目噪声主要为沼气发电、泵类等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源 强约 70~85dB(A),项目选用低噪声设备,建筑隔声,安装减振基础,采取上 述措施后,项目厂界噪声达标,对声环境影响较小。 0.5.4 总量控制结论 项目实施后,无废水排放,废气及噪声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对环境影响不 大。项目建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为二氧化硫:0.014t/a、氮氧化物:0.041t/a、 COD:0t/a、氨氮:0t/a。 0.5.5 公众参与结论 本项目于 2020 年 8 月 21 日~9 月 3 日,在秦皇岛市行政审批局官方网站(链 接: https://pan.baidu.com/s/1OAvG_QIogGdehvAUtYv88A 提取码: jtw8)进行第一 次环评公示,公示期间未收到反对意见。 0.5.6 总体结论 项目符合产业政策要求,选址可行,环保措施技术适用可行,废气、噪声排 放满足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要求,废水、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或合理处置, 项目实施后,不会改变区域环境和周边敏感点的环境功能区划。因此,在建设单 位认真落实报告中提出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前提下,加强建设和运营过程的环境管 理,项目建设可行。 12 1 总则 1.1 编制依据 1.1.1 相关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年 1 月 1 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 年 12 月 29 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 年 1 月 1 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 年 10 月 26 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20 年 9 月 1 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 年 12 月 29 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 年 10 月 26 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8 年修正);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 年 3 月 1 日);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015 年 4 月 24 日);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 年 8 月 1 日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务院令第 682 号《国务院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 修订,自 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12)《河北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2009 年 5 月 27 日河北省第十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1.1.2 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 (2)《河北省新增限制和淘汰类产业目录(2015 年版)》(2015 年 3 月 6 日); (3) 《关于河北省区域禁(限)批建设项目的实施意见(试行)》 (冀政[2009]89 号); (4)《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 号); (5)《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 号); (6)《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 号); (7)《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 号); (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 年 8 月 1 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13 国国务院令第 682 号《国务院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 修订,自 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 年修正)(中华人民 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令第 1 号,自 2018 年 4 月 28 日起施行); (10)《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 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 目录(2012 年本)>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98 号); (11)《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39 号,自 2016 年 8 月 1 日 起施行); (12)《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13 年版); (13)《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冀政 [2012]24 号); (14)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 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15)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的通知》(冀 环评[2013]232 号); (16)《关于进一步强化建设项目环评公众参与工作的通知》(冀环办发 [2010]238 号); (17)《河北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条例》(河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 次会议表决通过); (18)《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 号); (19)《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境保护部环发[2010]151 号); (2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国办发 〔2014〕47 号); (21)《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水体[2016]144 号); (22)《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 意见》(冀发[2017]7 号); (23)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关于《水泥包装袋》等 1077 项强制性国 家标准转化为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公告(2017 年第 7 号); (24)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 《河北省建筑施工扬尘防治强化 14 措施条》的通知(冀建安〔2016〕27 号); (25)《秦皇岛市“净土行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26)《中共秦皇岛市委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的实施意见》(秦发[2017]5 号); (27)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秦皇岛市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 的规定》的通知(2016 年 8 月 10 日); (28)《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643 号)。 1.1.3 相关规划 (1)《秦皇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年)》; (2)《秦皇岛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秦皇岛市环境保护局,2016 年 12 月); (3)《昌黎县城乡总体规划(2011~2030 年)》。 1.1.4 技术规范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2018); (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 (7)《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 (8)《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 (9)《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 1168-2006); (10)《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7959-2012); (11)《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3)34 号; 1.1.5 项目相关资料 (1)建设单位营业执照; (2)马坨店乡人民政府出具的《设施做农肥地备案表》(备案号:马乡设 施[2020]003 号); 15 (3)土地流转协议; (4)昌黎县审批局出具的备案证明(昌审批备字(2020)94 号); (5)关于秦皇岛市昌黎县旺沃源养殖场发展养殖项目适养区的说明; (6)河北省自然资源厅、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设施 农业用地管理的实施意见》(冀自然资规[2020]3 号); (7)《昌黎县旺沃源养殖场环境空气、环境噪声、地下水、土壤检测报告》。 1.2 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 1.2.1 评价因子 (1)环境影响要素识别 根据项目所在地周围环境现状和与周边环境关系,并结合项目建设对环境可 能带来的影响,项目不同时期的环境因素识别列于表 1.2-1 中。 表 1.2-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生态环境 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 土壤 开发活动 环境 施工期 ●1 ●1 ●1 / ●1 / ●2 / 运营期 ●1 ●1 ●1 / ●2 ●1 ●1 ●1 注:○有利影响;●不利影响;下标 1、2、3 分别为影响程度等级,1 级影响程度很小;2 级 地形地貌 土壤植被 景观生态 地表水 环境空气 地下水 声环境 有影响;3 级影响明显。 (2)评价因子筛选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结果见表 1.2-2。 表 1.2-2 环境要素 大气环境 评价类别 污染源评价 现状评价 影响预测及评价 污染源评价 地下水 声环境 土壤环境 现状评价 影响分析 污染源评价 现状评价 影响预测及评价 现状评价 评价因子一览表 评价因子 SO 2、NO x、硫化氢、氨、臭气浓度 SO2、NO2、PM10、PM2.5、O3、CO、硫化氢、氨 / 氨氮、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总大肠菌群、细菌 总数 pH、六价铬、耗氧量、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氨氮、 硝酸盐氮、挥发性酚类、氯化物、硫酸盐、砷、汞、铁、 铅、K+、Na+、Ca2+、Mg2+、CO32-、HCO3-、Cl-、SO42氨氮、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 A 声级 LA 等效连续 A 声级 Leq(A) 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四氯化碳、氯仿、 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 -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 16 固体废物 环境风险 影响预测及评价 污染源及影响分析 影响评价 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 氯乙烯、笨、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 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硝基苯、苯 胺、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 荧蒽、䓛、二苯并[a, h]蒽、茚并[1,2,3-cd]芘、萘 氨氮 猪粪便、病死猪、沼液、沼渣、接种防疫废物、废脱硫剂 天然气(甲烷) 1.2.2 评价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常规因子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 标准,氨、硫化氢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 D; 2)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1 类功能区标准; 3)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 4)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 5)土壤环境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做农肥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15618-2018)中的筛选值。 (2)污染物排放标准 1)施工期粉尘排放执行《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DB13/2934-2019)表 1 中扬尘排放浓度限值要求; 2)营运期颗粒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 2 颗粒物排放限值; 3)营运期恶臭气体氨、硫化氢排放标准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表 1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中二级新改扩建标准; 4)营运期臭气浓度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 表 7,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5)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相 关标准; 6)营运期项目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 类功能区标准; 7)运营期食堂油烟废气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小 17 型餐饮企业要求; 8)天然气锅炉燃烧废气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13/5161-2020) 和《关于开展燃气锅炉氮氧化物治理工作的通知》(冀气领办[2018] 177 号)中 的要求; (3)其他标准 1)经无害化处理后作农肥的粪便、沼渣、沼液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 放标准》(GB18596-2001)表 6 畜禽养殖业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及《粪便无害 化卫生要求》(GB7959-2012)标准要求; 2)病死猪处置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要求; 3)《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畜禽养殖业》(HJ1029-2019)。 具体标准限值见表 1.2-4、表 1.2-5。 表 1.2-3 环境要 素 标准名称 地下水 环境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2017) μg/m³ / 200 200 μg/m³ μg/m³ 1 小时平均 / 10 μg/m³ 昼间 夜间 / / / / 1类 55 45 6.5~8.5 0.5 20 250 dB(A) dB(A) 无量纲 / Ⅲ类 标准 氨 日平均 1 小时平均 日平均 日平均 1 小时平均 24 小时平均 24 小时平均 1 小时平均 日最大 8 小 时平均 1 小时平均 1 小时平均 硫化氢 等效声 级 pH 氨氮 硝酸盐 硫酸盐 亚硝酸 盐 总硬度 溶解性 总固体 耗氧量 氯化物 PM2.5 O3 声环境 160 SO2 CO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18)附录 D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单位 μg/m³ μg/m³ μg/m³ μg/m³ μg/m³ μg/m³ mg/m³ mg/m³ 取值时间 NO2 环境空 气 限值要求 浓度 150 500 150 80 200 75 4 10 污染物 PM 1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环境质量标准 / 18 级别 二级 1.00 450 / 1000 / / 3.0 250 mg/L 环境要 素 地表水 环境 标准名称 污染物 取值时间 总大肠 菌群 细菌总 数 pH 六价铬 CODcr BOD5 氨氮 总氮 总磷(以 p 计) 氟化物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GB/3838-2002) 氰化物 挥发酚 硫化物 砷 汞 铅 镉 粪大肠 菌群 级别 限值要求 浓度 单位 / 3.0 CFU/100mL / 100 CFU/mL / / / / / / 6~9 0.05 20 4.0 1.0 1.0 无量纲 mg/L mg/L mg/L mg/L mg/L / 0.05 mg/L 1.0 0.2 0.005 0.2 0.05 0.0001 0.05 0.005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10000 个/L / / / / / / / / / Ⅲ类 标准 表 1.2-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做农肥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15618-2018) 中的风险筛选值(基本项目) mg/kg 序号 污染物项目 1 镉 2 汞 3 砷 4 铅 5 铬 6 铜 7 8 水田 其他 水田 其他 水田 其他 水田 其他 水田 其他 水田 其他 镍 锌 pH≤5.5 0.3 0.3 0.5 1.3 30 40 80 70 250 150 150 50 60 200 19 风险筛选值 5.5< 6.5< pH≤6.5 pH≤7.5 0.4 0.6 0.3 0.3 0.5 0.6 1.8 2.4 30 25 40 30 100 140 90 120 250 300 150 200 150 200 50 100 70 100 200 250 pH>7.5 0.8 0.6 1.0 3.4 20 25 240 170 350 250 200 100 190 300 表 1.2-5 污染源 类别 废水 废气 标准名称 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 排放时 段 / 冬季 / 夏季 级别 集约化畜禽 养殖业干清 粪工艺最高 允许排水量 五日生化 需氧量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 化学需氧 量 排放标准》 (GB18596-2001) 悬浮物 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 氨氮 度 总磷(以 P 计) 粪大肠菌 群数 蛔虫卵数 五日生化 需氧量 化学需氧 量 悬浮物 阴离子表 面活性剂 水温 pH 《农田灌溉水质标 全盐量 灌溉取水点 准》(GB5084-2005) / 氯化物 水质 旱作 硫化物 总汞 镉 总砷 铬(六价) 铅 粪大肠菌 群数 蛔虫卵数 《施工场地扬尘排放 标准》 PM10 监测点浓度限值 (DB13/2934-2019) 表1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 氨 二级新改扩建厂界标 准》(GB14554-93) 准值 硫化氢 表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 排放标准》 臭气浓度 厂界浓度 (GB18596-2001)表 7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 油烟 浓度 小型规 20 排放限值 限值 单位 m3/百头▪ 1.2 天 m3/百头▪ 1.8 天 150 mg/L 400 mg/L 200 80 mg/L mg/L 8.0 mg/L 1000 个/100mL 2.0 个/L 100 mg/L 200 mg/L 100 mg/L 8 mg/L 35 5.5~8.5 1000 350 1 0.001 0.01 0.1 0.1 0.2 ℃ /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4000 个/100mL 2 个/L 80 μg/m³ 1.5 mg/m³ 0.06 mg/m³ 70 无量纲 2.0 mg/m³ 污染源 类别 噪声 固体废 物 标准名称 污染物 排放时 段 去除率 级别 排放限值 限值 单位 60 % 5 mg/m³ 10 mg/m³ 准》 (GB18483-2001) 模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 颗粒物 放标准》 二氧化硫 (DB13/5161-2020) 和《关于开展燃气锅 新建天然气锅炉 炉氮氧化物治理工作 氮氧化物 30 mg/m³ 的通知》(冀气领办 [2018] 177 号)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 昼间 60 噪声排放标准》 等效声级 2类 dB(A) 夜间 55 (GB12348-2008)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 昼间 70 噪声排放标准》 等效声级 / dB(A) 夜间 55 (GB12523-201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 排放标准》 (GB18596 蛔虫卵死亡率≥95%,粪大肠菌群数≤105 个/kg -2001)表 6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 常温厌氧消化:消化温度≥10℃,≥20d,蛔虫卵沉降率≥95%, 求》(GB7959-2012) 粪大肠菌值≥10-4,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表 2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贮存、处置场污染控 制标准》 防渗、防雨,渗透系数≤1×10-7cm/s (GB18599-2001)及 2013 年修改单要求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 防渗、防雨,渗透系数≤1×10-10cm/s 控制标准》 1.3 评价等级和评价重点 1.3.1 评价等级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及要素技术导则中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方法,根据本工程污染特征和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功能要求、敏感程度,确定 评价工作等级,并根据评价等级和工程特征确定评价范围。 (1)大气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大气环境影响 评价工作等级判定依据,根据污染源初步调查结果,选择项目污染源正常排放的 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分别计算项目排放主要污染物的最大地面空气质量浓度 占标率 Pi(第 i 个污染物,即“最大浓度占标率”)及第 i 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 标准限值 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 D10%。其中 Pi 定义为: 21 式中: Pi—第 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空气质量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 i 个污染物的最大 1h 地面空气质量浓度, µg/m3; C0i—第 i 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µg/m3。 Coi 一般选用 GB3095 中 1 小时平均质量浓度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 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所需标准、参数及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 1.3-1 评价因子 颗粒物(PM10)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NO2 计) NH3 H2S 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表 平均时段 24 小时平均 1 小时平均 1 小时平均 1 小时平均 1 小时平均 标准值(μg/m³) 150 500 200 200 10 表 1.3-2 标准来源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二 级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 境》HJ2.2-2018 附录 D 估算模型参数表 参数 取值 农村 / 39.2 -22.7 耕地 中等湿度 ☑是 □否 90 □是 否 / / 城市/农村 人口数(城市选项时) 最高环境温度/℃ 最低环境温度/℃ 土地利用类型 区域湿度条件 考虑地形 是否考虑地形 地形和数据分辨率/m 考虑岸线熏烟 是否考虑岸线熏烟 岸线距离/km 岸线方向/° 城市/农村选项 表 1.3-3 排气筒底部中 心坐标/m 编 号 名称 1 天然气 锅炉排 气筒 X Y 6658 04 44151 93 点源源强参数表 排 气 筒 底 部 海 拔 高 度 /m 排 气 筒 高 度 /m 排气 筒出 口内 径/m 烟 气 流 速/ (m /s) 烟 气 温 度 /℃ 年排 放小 时数 /h 排 放 工 况 颗粒 物 SO2 NOX 91 8 0.3 11.5 2 150 4800 正 常 0.003 0.002 0.017 污染物排放速率/(kg/h) 22 表 1.3-4 面源起点坐标/m 编 号 名 称 1 场 区 X Y 665597 4415267 面 源 海 拔 高 度 /m 面 源 长 度 /m 面 源 宽 度 /m 与 正 北 向 夹 角 /° 面 源 有 效 排 放 高 度 /m 96 350 300 0 1 表 1.3-5 污染源 天然气锅炉排气筒 场区 面源源强参数表 污染物排放速率/ (kg/h) 年排 放小 时数 /h 排 放 工 况 8760 正 常 颗 粒 物 NH3 H2S / 0.0353 0.025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 污染物 颗粒物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氨 硫化氢 最大落地浓度 0.562 2.451 3.111 1.661 0.054 Pmax(%) 0.125 0.49 1.56 0.831 0.54 D10%/m / / / / / 综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对评价工作级 别的确定原则,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确定为三级。 (2)地表水 项目废水处理后进入沼气池,不直接排入地表水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 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2018)要求,项目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三级 B。 (3)地下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地下水评价等 级依据项目类别和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进行划分。项目为养猪场,依据导则附录 A,确定本项目类别为Ⅲ类;根据导则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评价范围内 居民饮用水地下水井为分散居民饮用水源,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较敏感;因此 根据导则中表 2 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可知,本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原则见表 1.3-6。 表 1.3-6 敏感程度 敏感 较敏感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 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 水水源)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 水环境相关的其他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 水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热水、 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它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 感区 23 不敏感 上述地区之外的其它地区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见表 1.3-7。 表 1.3-7 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 Ⅰ类建设项目 一 一 二 项目类别 敏感 较敏感 不敏感 Ⅱ类建设项目 一 二 三 Ⅲ类建设项目 二 三 三 本项目为 III 类建设项目,环境敏感程度为较敏感。因此,可确定本项目地 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4)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根据《秦皇岛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项目位于农村,适用《声环 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 1 类功能区标准;项目建成运营后敏感目 标噪声增高量均低于 3dB(A),评价等级定为二级。 表 1-3-8 评价 等级 一级 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依据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 功能区类别 GB3096 规定的 0 类区,或对 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 区等敏感目标 二级 GB3096 规定的 1 类、2 类区 三级 GB3096 规定的 3 类、4 类区 划分依据 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 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 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 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 5dB(A)以上(不含 5dB(A)) 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 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 3 dB(A)-5dB(A)以上(含 5dB(A)) 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 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 3 dB(A)以下(不含 3dB(A)) 受建设项目影响人 口的数量 受噪声影响人口数 量显著增多 受噪声影响人口数 量增加较多 受噪声影响人口数 量变化不大 项目声环境评价等级确定见表 1.3-9。 表 1.3-9 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表 要素 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 受影响人口的数量 项目情况 项目所在地属 GB3096 规定 2 类区 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 噪声级增高量 3 dB(A)以下 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 评价等级 二级 因此,确定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 (5)生态环境评价等级 本项目占地面积 49.99 亩(33326.7m2),项目不在特殊及重要生态敏感区内。 因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规定,本项目属 于一般区域,并且其占地面积≤2km2,故生态评价等级定为三级。 表 1.3-10 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工程占地(水域)范围 24 特殊生态敏感区 重要生态敏感区 一般区域 面积 2km2-20km2 或 长度 50km-100km 一级 二级 三级 面积≥20km2 或长度 ≥100km 一级 一级 二级 面积≤2km2 或长度 ≤50km 一级 三级 三级 根据评价工作等级要求,考虑本项目所在区域的地形、地理特征,评价范围 为场址及周边 500m 区域内。 (6)环境风险评价等级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附录 C 计算 Q 值。当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计算物质总量与临界量的比值(Q)。 式中:q1,q2, …,qn ——每种危险物质的最大存在量,t; Q1,Q2, …,Qn ——每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t; 当 Q<1 时,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 当 Q≥1 时,将 Q 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 经计算,本项目危险物质 Q 值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 1.3-11 项目主要危险品贮存量及 Q 值计算结果表 涉及危险物质 甲烷 最大储存量 t 3.55 临界量 t 10 Q值 0.355 由上表可知,本项目危险物质 Q 值小于 1,风险潜势为Ⅰ。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确定环境风险评 价等级为简单分析。划分依据见表 1-3-12。 表 1.3-12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环境风险潜势 Ⅳ、Ⅳ+ Ⅲ Ⅱ Ⅰ 评价工作等级 一 二 三 简单分析 a a 是相对于详细评价工作内容而言,在描述危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风险 防范措施等方面给出定性的说明。见附录 A。 (7)土壤环境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土壤环境 影响评价等级划分原则,本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建设项目行业分类和土壤 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进行判定: 按照导则附录 A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本项目属于“农林牧渔业” 中的“年出栏生猪 5000 头及以上的畜禽养殖场或养殖小区”,属于Ⅲ类项目。 25 土壤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见表 1.3-13。 表 1.3-13 敏感程度 敏感 较敏感 不敏感 土壤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 判别依据 建设项目周边存在耕地、园地、牧草地、饮用水水源地或居民区、学校、 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等土壤环境敏感目标 建设项目周边存在其他土壤环境敏感目标的 其他情况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见表 1.3-14。 表 1.3-14 土壤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 Ⅰ类建设项目 大 中 小 一级 一级 一级 一级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二级 敏感程度 敏感 较敏感 不敏感 Ⅱ类建设项目 大 中 小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三级 二级 三级 三级 Ⅲ类建设项目 大 中 小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 三级 / / 项目占地为 3.33 公顷,属于小型(<5hm2),本项目周边为耕地,本项目 为Ⅲ类建设项目—小型—敏感,评价级别为三级。 综上分析,本项目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见表 1.3-15。 表 1.3-15 环境要素 环境空气 地表水 地下水 声环境 生态环境 环境风险 土壤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 划分依据 Pimax=0.831%,Pima<1% 废水不外排 III 类建设项目,环境敏感程度为较敏感 1 类声环境功能区,项目建成前后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较 低,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 小于 2km2,一般区域 Q 值小于 1,风险潜势为Ⅰ Ⅲ类建设项目—小型—敏感 评价等级 三级 三级 B 三级 二级 三级 简单分析 三级 1.3.2 评价重点 评价重点为政策符合性、选址可行性分析,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环境管理与监测,重点关 注恶臭、养殖场废水、固废的处置合理性及可行性分析。 1.4 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 1.4.1 评价范围 根据评价工作等级、项目排污特征及环境特征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1)环境空气 根据评价等级、主导风向及影响程度,评价范围为边长 5km 的矩形区域。 (2)地下水 26 根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评价等级为三级时,地下水调查评价范围不 大于 6km2,本项目评价范围为上游、两侧外扩 1km,下游外扩 2km,调查评价 区面积 6km2。 (3)声环境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厂界外 200m 范围。 (4)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评价范围场址及周边 500m 区域内。 (5)土壤环境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项目占地范围内及厂界周边 50m 的范围。 项目各环境要素评价等级和范围见表 1.4-1 所示。 表 1.4-1 环境要素 环境空气 地表水 评价等级 三级 三级 B 评价范围 边长 5km 矩形区域 / 1.4.2 环境保护目标 评价范围一览表 地下水环境 声环境 生态环境 环境风险 土壤环境 生态影响 三级 二级 简单分析 三级 分析 上 游 、两 侧 场址及 外 扩 1km , 厂界外 周边 厂界外 / 50m 下 游 外 扩 200m 范围 500m 区域内 2km 经调查,在评价范围内无重点保护文物、自然保护区,珍稀动、植物和风景 旅游区等环境敏感点。本次评价保护对象为环境空气、声环境、地下水和土壤环 境。各环境要素保护目标具体情况见表 1.4-2。 27 表 1.4-2 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坐标/m 名 称 X Y 保护对象 1 2 119.026688 119.017971 39.605586 39.602496 3 119.010766 39.589407 4 5 6 7 8 9 10 119.040042 119.043505 119.035922 119.025837 118.998071 119.001075 118.984510 39.591337 39.612236 39.615155 39.619377 39.618931 39.627857 39.614210 贾庄子村 前马坨村 西新庄子 村 围杆庄村 马坨店乡 杨驼村 后马坨村 武各庄村 张刘庄村 小林上村 11 666231 4414448 刘坨沟 保护 内容 环境功 能区 相对厂 址方位 居民 居民 二类 二类 E W 相对厂 界距离 /m 500 1045 居民 二类 S 1987 400 居民 居民 居民 居民 居民 居民 居民 地表 水体 二类 二类 二类 二类 二类 二类 二类 SE E NE N NW NW W 2416 2231 1873 1223 1237 2500 2497 450 800 900 250 350 220 550 Ⅲ类 N 510 / 900 300 5110 合计 表 1.4-3 人口数 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名称 保护对象 保护内容 环境功能区 相对厂址方 位 相对厂界距 离/m 1 区域地下水 区域地下水 GB/T14848-2017 中 Ⅲ类 厂区及下游 / 表 1.4-4 名称 保护对象 1 周边及厂区土壤 土壤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保护内容 项目占地范围及 周边土壤 28 环境功能区 GB15618-2018 位置 占地范围及厂界 外 50m 2 建设项目概况和工程分析 2.1 基本概况 (1)项目名称:昌黎县旺沃源养殖场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项目。 (2)建设单位:昌黎县旺沃源养殖场。 (3)选址及用地:项目位于昌黎县马坨店乡前马坨村西。项目中心地理位置坐标 为北纬 39°36′22.76″,东经 119°00′28.31″。项目西侧、东侧及北侧均为农田, 南侧为乡村道路。项目占地面积 49.99 亩,为租用前马坨村土地,用地类型为养殖用地。 (4)建设性质:新建。 (5)建设内容及规模: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活区、生产区、管理区和隔离区。其 中猪舍 11 栋 12705 平方米,配套用房 600 平方米;建设消毒池、上猪台、人工授精房; 建设围墙 895 米、厂区主干道 200 米、支干道 300 米;配套设施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及供 水供电绿化等。购置机械设备 600 台(套),年出栏商品生猪 20000 头。 (6)猪群结构:项目由昌黎县旺沃源养殖场引进半月龄仔猪(体重约 10kg),经 130 天左右育肥饲养(体重达到 100kg 以上),生猪出栏,最大存栏数为 4000 头生猪, 不同龄期生猪混养,滚动出栏,年出栏 2 万头生猪。 (7)工程投资:项目总投资 3 千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20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6.7%,环保投资主要用于施工期污染防治,营运期粪污无害化处理和其它固体废物处理 等。 (8)劳动定员与工作制度:项目劳动定员 20 人,24 小时制,年工作 365 天。 2.2 项目组成 项目组成情况见表 2.2-1。 29 表 2.2-1 工程 类别 主体 工程 辅助 工程 储运 工程 项目组成一览表 工程名称 建设内容 标准化猪舍 猪舍 11 栋,总建筑面积 12705m2,年出栏商品生猪 20000 头 办公室 沼气设备间 1 座,建筑面积 200m2,单层建筑,设有食堂 1 座,建筑面积 200m2,沼气净化发电等设备 3 座,设置 0.5t/h 天然气锅炉、0.35t/h 天然气锅炉及 0.1t/h 天然气锅 各 1 套,用于冬季取暖 设置 98 套夏季降温水帘 1 座,容积 7000m3,防渗,半地下布置 1 座,容积 500m3,防渗,地下布置 1 座,容积 1500m3,防渗,半地下布置 取自厂区水井,2 口井,一用一备 猪粪、猪尿、猪舍冲洗废水与经隔油处理后的食堂废水、生活污水 一并经沼气处理后,用作农肥;锅炉废水泼洒抑尘,不外排 天然气锅炉供暖 来自市政管网与自备沼气发电系统 ①恶臭:采用干清粪工艺,及时清理猪舍粪便,排污沟加盖,喷洒 除臭剂;②食堂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排放;③锅炉废气经低氮 燃烧+8m 高排气筒排放;④沼气经脱水脱硫处理后作为燃料,用于 发电 猪粪、猪尿、猪舍冲洗废水与经隔油处理后的食堂废水、生活污水 一并排入粪便收集池,经干湿分离+沼气厌氧发酵后,沼液外售作农 肥,不外排;锅炉废水、水帘降温废水泼洒抑尘,不外排 选用低噪声设备,建筑隔声,安装减振基础 粪便、沼液及沼渣外售作农肥;病死猪送无害化处理公司处理;废 脱硫剂、废离子交换树脂、防疫医疗废物均于危废间暂存后,定期 交有资质单位处置;生活垃圾环卫清运 锅炉房 降温水帘 沼气池 粪便收集池 沼液储存池 给水 排水 公用 工程 供热 供电 废气 环保 工程 废水 噪声 固废 2.3 主要设备 项目主要饲养设备见表 2.3-1,废水处理设备见表 2.3-2。 表 2.3-1 序号 1 2 3 4 5 6 主要饲养设备 设备名称 节水型饮水器 节水型冲洗装置 自动控温设备 猪舍通风风扇 除臭设备 水泵 30 数量 1240 套 5套 44 套 147 个 5套 3台 表 2.3-2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工艺节点 其他主要设备一览表 设备名称 干湿分离机 污水泵 黑膜沼气池 管道泵 增压系统 沼气脱水罐 干式脱硫罐 脱水罐 天然气流量计 天然气锅炉 沼气发电机 降温水帘 预处理系统 厌氧发酵系统 沼气净化系统 供热 其他 2.4 原辅材料及能耗 规格型号 / / 25*73*6m / / / / / / 0.35t/h、0.5t/h、0.1t/h 200kw / 数量 1台 2台 1座 3台 1套 1套 1套 1套 3台 3台 1台 98 套 项目原辅材料消耗情况见表 2.4-1。 表 2.4-1 项目原辅材料消耗一览表 序号 1 原辅料名称 猪饲料 消耗量(t/a) 29500 2 除臭液 5.76 3 4 5 猪疫苗 次氯酸钠 水 0.3 2.0 76693.5 2.5 生猪饲养工艺流程 主要成分 外购,主要包括玉米、麦麸、稻糠、豆粕等。 EM 益生菌生物除臭液主要成分:乳酸菌、水产芽 孢菌、水产酵母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有益 微生物;有机酸、氨基酸、消化酶、小分子生物 肽等活性成分。有效微生物含量 10 亿 CFU/ml。 塑料瓶包装。 用于猪舍消毒,浓度 0.02% / 项目由昌黎县旺沃源养殖场引进半月龄仔猪(体重约 10kg),经 130 天左 右育肥饲养(体重达到 100kg 以上),生猪出栏,因此本项目饲养工艺仅包括育 肥阶段。 项目年出栏 3 次,平均饲养期为 130 天,存栏猪群结构为仔猪三分之一左右, 育肥猪三分之二左右。 清粪方式:项目采用干清粪,粪便经刮粪机收集进入储粪池,粪便中水分经 干湿分离机处理后,液体随尿液及猪舍冲洗废水,采用排水暗沟进入黑膜沼气池。 消毒措施:项目猪舍在每批猪出栏或转舍后进行一次消毒,消毒剂采用次氯 酸钠溶液,采用喷雾器均匀喷洒消毒。次氯酸钠消毒液为环保消毒液,无有毒物 质残留。 防疫:项目每头猪出栏前需注射 3 次防疫针,防疫工作及病猪医疗诊治工作 31 均由专职技术员负责,由当地防疫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图 2.5-1 项目养殖周期图及产污节点图 2.6 污染治理工艺流程 外售,作农肥 猪粪、猪尿及 猪舍冲洗废水 干粪 餐饮废水 隔油 粪便收集池 粪液 沼气用于发电 生活污水 沼气池 沼液 沼液储存池 沼液、沼渣 外售,作农肥 图 2.6-1 项目污染治理流程 2.6.1 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工艺流程 猪粪、猪尿、猪舍冲洗废水与经隔油处理后的食堂废水、生活污水一并经沼 气处理后,用作农肥;锅炉废水泼洒抑尘,不外排。 黑膜沼气池为半地下布置,采用粘土夯实打底,上铺 1.5mm 厚高密度聚乙 烯膜,可充分利用地层自保温,不再单独设置保温系统。 该工序主要工艺技术参数: 发酵料液浓度:8%;水力滞留期:15~20d; 发酵温度:35℃;发酵物 pH 值:7~7.5;物料适宜碳氮比:15~25。 2.6.2 粪便处理及资源化工艺流程 32 猪粪、猪尿、猪舍冲洗废水与经隔油处理后的食堂废水、生活污水,一并排 入粪便收集池,经干湿分离后的粪便,外售做农肥;粪液排入沼气池发酵,沼气 用于发电,沼液进入沼液储存池,与沼渣一并外售做农肥。粪便不在厂区厌氧发 酵。 2.7 水平衡分析 项目采取雨污分流制,雨水经雨水沟排出厂区。 项目用水主要为养殖用水、生活用水。其中养殖用水包括猪饮用水和猪舍冲 洗水。 2.7.1 养殖用水及废水产排情况 养殖用水包括猪饮用水和猪舍冲洗水。 (1)猪饮用水和猪尿 1)饮用水量 根据项目单位提供资料及类比调查可知,猪只夏季和其他季节饮水量不同, 仔猪、保育猪和育肥猪的用水量也不同,因此项目按照夏季及其他季节分别计算 猪饮用水量。项目猪饮用水消耗情况见表 2.7-1。 表 2.7-1 类别 数量(头) 饮水量(L/头·天) 饮水量(m³/d) 猪饮用水消耗情况 夏季 育肥猪 10000 5.5 55 20000 98 其他季节 保育猪 育肥猪 10000 4.3 43 10000 4 40 饮水量(m³/a) 6710 5246 小计 11956 合计 29209 备注:夏季按照 122d,其他季节按照 243d 计算。 9720 保育猪 20000 71 10000 3.1 31 7533 17253 根据上表计算可知,项目夏季猪饮用水量为 98m3/d,其他季节猪饮用水量 为 71m3/d,项目全年猪饮用水量为 29209m3/a。 2)猪尿量 尿液产生量根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猪尿排泄量计算公式为: Yu=0.205+0.438W 式中:Yu—猪尿排泄量,kg; 33 W—猪的饮水量,kg。 项目年出栏生猪 2 万头,平均在栏量为猪尿产生量见表 2.7-2。 表 2.7-2 类别 数量(头) 产尿量(L/头·天) 产尿量(m³/d) 猪尿产生情况 夏季 育肥猪 10000 2.6 26 其他季节 保育猪 20000 47 10000 2.1 21 产尿量(m³/a) 3172 2562 小计(m³/a) 5734 合计(m³/a) 14482 备注:夏季按照 122d,其他季节按照 243d 计算。 育肥猪 10000 2 20 保育猪 20000 36 4860 10000 1.6 16 3888 8748 根据计算可知,项目夏季产生的猪尿量为 47m3/d,其他季节产生的猪尿量 为 36m3/d,项目全年产生的猪尿量为 14482m3/a。 (2)猪舍冲洗水 猪舍采用节水型冲洗设备,项目采用干清粪工艺,每天冲洗猪舍 1 次,猪舍 冲洗用水量为 1L/(m2•次),猪舍面积共 12705m2,猪舍冲洗水用量为 12.7m3/d (4637.3m3/a)。 2.7.2 生活及食堂用水产排情况 项目员工共 20 人,采用三班制。职工生活采用旱厕,生活用水主要为饮用 水与少量盥洗水,每人每天生活用水消耗量为 30L,总生活用水量为 0.6m3/d (219m3/a),生活污水产生量为 0.48m3/d(175.2m3/a)。 为方便职工生活,养殖场内建设食堂一座,每日用水量 1.0m3/d,废水产生 量按 80%计算,则废水产生量为 0.8m3/d,经隔油处理后与生活污水一并排入粪 便收集池。 2.7.3 降温用水产排情况 夏季猪舍降温水帘用水,水帘降温用水仅夏季使用(约 122 天),年消耗量 5.0m3/d(610m³/a)。 2.7.4 锅炉用水产排情况 项目设有 3 台天然气热水锅炉,冬季猪舍供暖使用,年工作 30 天,锅炉用 水量为 0.1m3/d(3m³/a)。锅炉废水水质简单,厂区泼洒抑尘。 2.7.5 总水资源消耗及水平衡分析 34 项目总用水量为 35041.5m3/a,废水产生总量 19102.7m3/a,其中包括排入粪 便收集池废水量 18489.7m3/a,水帘降温废水量 610m3/a,锅炉废水量 3m3/a,废 水冬季于沼液储存池暂存,其它季节直接由封闭罐车拉运喷施于农田。项目水资 源消耗及废水产生情况情况见表 2.7-3。 表 2.7-3 项目水资源消耗及废水产生情况表 (单位:m3/d) 新鲜水用量 损耗量 废水产生量 其他季 其他季 其他季 夏季 夏季 夏季 节 节 节 猪饮用 98 71 51 35 47 36 猪舍冲洗 12.7 12.7 3.0 3.0 9.7 9.7 食堂用水 1.0 1.0 0.2 0.2 0.8 0.8 生活用水 0.6 0.6 0.12 0.12 0.48 0.48 水帘降温用水 5.0 0 0 0 5.0 0 锅炉用水 0 0.1 0 0 0 0.1 合计 117.3 85.4 54.32 38.32 62.98 47.08 注:夏季 122 天,其他季节 243 天,锅炉年工作 30 天。 项目名称 废水排放去向 全年 排入粪便收集 池 泼洒抑尘 2.8 营运期主要污染源分析 2.8.1 废水 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经雨水沟排放至厂区外。 根据 2.7 章节水平衡分析可知,项目产生的废水包括生活污水、食堂废水、 养殖废水、水帘降温废水及锅炉废水,其中养殖废水包括猪尿、猪舍冲洗废水。 猪粪、猪尿、猪舍冲洗废水与经隔油处理后的食堂废水、生活污水一并排入 粪便收集池,经干湿分离+沼气厌氧发酵后,沼液外售作农肥,不外排;锅炉废 水、水帘降温废水泼洒抑尘,不外排。 项目产生的废水混合后进入沼气池进行厌氧消化反应,因此废水污染物浓度 较高,沼气池内废水污染物浓度及去除效率参考《运用黑膜沼气池处理高浓度养 殖废水的研究》(朱飞虹等,浙江省金华市农村能源办公室)及《黑膜沼气池与 活性污泥法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实验研究》 (林运通,华南农业大学) 及项目单位提供资料,项目废水污染物产生情况见表 2.8-1。 35 表 2.8-1 项目废水污染物产生情况一览表 清粪方式:干清粪;废水量:18489.7m3/a 项目 COD 产生浓度(mg/L) 8000 污染物产生量(t/a) 147.9 去除率 70% 沼气池出水浓度 2400 污染物排放量(t/a) 44.4 NH3-N 500 9.24 30% 350 6.47 项目废水经厌氧消化处理装置(黑膜沼气池)处理后,沼液和沼渣全部用作 农肥利用,无废水外排。 2.8.2 废气 项目产生恶臭的来源主要为猪舍、粪便等。项目恶臭污染物中主要成分为 H2S、NH3。 (1)猪舍恶臭 根据《养猪场恶臭影响量化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天津市环境影响评价中 心孙艳青、张潞、李万庆),一般情况下猪舍产生的 NH3 及 H2S 的产生情况详 见表 2.8-2。 表 2.8-2 猪舍 NH3 及 H2S 产生强度统计 猪舍 育肥猪 保育猪 NH3 排放强度[g/头·d] 3.0 0.97 H2S 排放强度[g/头·d] 0.35 0.17 根据《养猪场恶臭影响量化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天津市环境影响评价中 心孙艳青、张潞、李万庆)中养猪场恶臭污染防治对策研究,做好猪场管理,加 强猪舍通风,实行粪尿的干湿分离,及时清理产生的粪便,合理的粪便收集频率, 能够有效减少臭气的产生。因此,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做好猪场管理,加强圈舍通 风,尿液直接通过圈舍下排污沟排入粪便收集池,排污沟加盖密封;采用干清粪 工艺,及时清理猪舍粪便,至少每天清理一次;每天清洗圈舍,保持圈舍的清洁。 同时,定期喷洒除臭剂,减轻臭气影响。通过采取上述措施,类比《安化盛和竹 田农牧有限公司年出栏生猪 30000 头养殖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可知,采 取上述措施后项目恶臭产生量将降低 99%。 猪舍恶臭的产生量及排放量见表 2.8-3。 36 表 2.8-3 排放源 污染物 育肥猪 保育猪 存栏 产污系数 (头) (g/头·d) / NH3 H2 S 10000 3.0 0.35 10000 0.97 0.17 合计 猪舍恶臭排放情况一览表 产生量(kg/h) 去除效率(%) 排放量(kg/h) NH3 1.25 0.4 1.65 NH3 H2 S 99 99 - - NH3 0.0125 0.004 0.0165 H2 S 0.15 0.07 0.22 H2 S 0.0015 0.0007 0.0022 项目猪舍 NH3 排放速率为 0.0165kg/h(0.14t/a),H2S 的排放量为 0.0022kg/h (0.019t/a)。 (2)粪便收集池恶臭 粪便收集池恶臭气体引用《养猪场恶臭影响量化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天 津市环境影响评价中心孙艳青、张潞、李万庆)对堆粪场的 NH3 及 H2S 的排放 量统计情况进行污染物核算,在没有任何遮盖及猪粪没有结皮的情况下,NH3 的排放强度为 5.2g/(m2·d),H2S 排放强度 1.4g/(m2·d)。项目储粪池、储尿 池和干湿分离间均位于地下并加盖,类比《建水温氏畜牧有限公司青龙种猪场建 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可知,NH3 及 H2S 的产生量将降低 70%。项目拟采用 喷洒生物除臭剂去除恶臭,除臭剂对 NH3 和 H2S 的去除效率为 50%,粪便收集 池面积 150m2,其恶臭的产生量及排放量见表 2.8-4。 表 2.8-4 项目 污染物 粪便收集池 面积 (m2) / 150 粪便收集池恶臭排放情况一览表 无遮盖排放强 度(g/m2·d) NH3 H2S 5.2 1.4 产污系数 (kg/h) NH3 H2 S 0.033 0.009 去除效率 (%) NH3 H2S 50 50 排放量(kg/h) NH3 0.017 H2 S 0.005 项目粪便收集池 NH3 排放量为 0.017kg/h(0.15t/a),H2S 的排放量为 0.005kg/h (0.04t/a)。 (3)沼液储存池恶臭 废水经黑膜沼气池处理后存于沼液储存池,于春夏施肥季节施用农田。沼液 本身无气味,但因其内部含有一定杂质气体,使得沼液有一定蛋白质腐烂味道, 沼液储存池恶臭气体产生源强可按照污水处理厂生化处理工段源强计算,NH3 0.12mg/(h·m2)、H2S 1.19mg/(h·m2),则 NH3 产生量为 0.0018kg/h,H2S 0.0179kg/h。 (4)沼气利用 项目产生的沼气经常温 Fe2O3 干式脱硫法处理后,主要成分甲烷含量高于 69%,H2S 浓度小于 20mg/m3,符合使用要求。根据《规模化天然气工程设计规 37 范》,理论上每去除 1kg CODcr 可产生 0.35m3 CH4,项目对 COD 去除率为 70%, 共去除 CODcr103.5t/a,沼气中 CH4 含量为 69%,则产生的沼气量为 143.8m3/d (5.25 万 Nm3/a)。 (5)食堂油烟 项目食堂使用净化后的沼气。设灶眼 2 个,根据对居民及餐饮企业的类比调 查,目前居民人均日食用油用量约 20g/人·d 计,365 天计算,预计年耗油量 0.1095t/a。挥发量为总用油量的 2.8%,油烟年产生量为 3.066kg/a,按日进行烧 炸工况 6 小时计,风机风量为 500m3/h,产生浓度为 2.8mg/m3。项目产生的油烟 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处理效率 60%,处理后由专用烟道引至屋顶排放,油烟排 放量为 1.2264kg/a,油烟排放浓度 1.12mg/Nm3,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18483-2001)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2.0mg/Nm3,油烟去除率不低于 60%(小 型)标准要求。 (6)天然气锅炉燃烧废气 项目设置 0.5t/h、0.35t/h 及 0.1t/h 天然气锅炉各一台,用于猪舍冬季取暖, 年工作制度约 30 天,年消耗 4.6 万 m³。天然气锅炉废气经低氮燃烧+8m 高排气 筒排放。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及类比同类 型燃气锅炉产排污系数表来估算,项目天然气锅炉污染物产生情况如下: 表 2.8-5 污染物 系数(kg&m³/万 m³—原料) 污染物产生浓度(mg/m³) 污染物产生量(t/a) 污染物排放浓度(mg/m³) 污染物排放量(t/a) 执行排放标准(mg/m³) 2.8.3 噪声 天然气锅炉污染物排放一览表 氮氧化物 18.71 137.16 0.086 27.4 0.017 30 颗粒物 0.6 4.8 0.003 4.8 0.003 5 二氧化硫 0.02S 2.9 0.002 2.9 0.002 10 废气量 136259.17 62.7 万 m³/a - 项目噪声主要为风机、水泵等设备运行噪声等,源强约 70-85dB(A),项目 选用低噪声设备,设备安装减振基础,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厂界噪声达标。项 目主要噪声设备声级及降噪措施见下表。 38 表 2.8-6 主要噪声设备声级及降噪措施一览表 序号 噪声设备 数量(台) 1 2 3 4 风机 排渣泵 排水泵 刮粪机 1 1 3 14 2.8.4 固体废物 单台噪声值 dB(A) 70 85 75 70 治理措施 低噪声设备,设备安 装减振基础 单台降噪效 果 dB(A) 20 20 20 20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粪便、沼液及沼渣,病死猪,废脱硫剂,废离子 交换树脂,防疫医疗废物及生活垃圾。 (1)生活垃圾 项目员工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1.5t/a,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集中处理。 (2)一般固体废物 1)猪粪 猪粪便是猪只养殖场主要固体污染物之一,根据《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 染情况调查与防治》及企业提供的数据,猪粪中各种污染物的平均含量及本项目 猪粪便中各种污染物的产生量见表 2.8-7。 表 2.8-7 序号 1 2 名称 数量(头) 育肥猪 保育猪 合计 10000 10000 20000 猪粪便产生量计算表 每头猪粪产生量定 额(kg/天) 1.81 1.04 —— 猪粪产生量 猪粪日产生量 (kg/天) 18100 10400 28500 猪粪年产生量 (t/年) 10402.5 项目鲜猪粪产生量为 28.5t/d(10402.5t/a),排入粪便收集池,经干湿分离 后,干粪便外售做农肥。 2)病死猪 项目按 HJ/T 81-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及相关要求将病死猪 及时送昌黎县军强畜禽无害化处理厂处理,不在厂区贮存。 3)沼液、沼渣 沼渣是由进入沼气池的粪便产生,项目沼渣产生量约为 2496.6t/a,全部用作 农肥;项目沼液年产生量为 1294.8t/a。项目沼液存放于沼液储存池,沼液储存池 容积 1500m3,可满足沼液日常储存要求,并可容纳非追肥期沼液暂存要求,沼 液全部用作农肥。 39 (3)危险废物 1)废脱硫剂 项目废脱硫剂来源于沼气脱硫塔,脱硫塔采用活性氧化铁吸附柱脱硫除臭。 氧化铁法脱硫,是以氧化铁为基本的脱硫剂,脱去天然气中的硫化物。为增加脱 硫剂的孔隙率,脱硫剂以木屑为填充料,再喷洒适量的水和少量熟石灰,反复翻 晒制成,其 pH 值一般为 8-9 左右。脱硫剂脱硫的反应式为: Fe2O3·H2O + 3H2S= Fe2S3·H2O + 3H2O Fe2O3·H2O + 3H2S =2FeS + S + 4H2O 项 目 沼 气 产 生 量 为 52.5 万 m3/a , 根 据 相 关 资 料 , 沼 气 中 H2S 含 量 约 0.5~2.0g/m3,脱硫后含量 20mg/m3。根据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氧化铁脱硫剂的 理论需要量约为 0.23t/a。一般当脱硫剂有效成分减少 25%时,脱硫效果明显变差, 脱硫剂不能继续使用,需要更换。因此,项目废脱硫剂产生量为 0.92t/a。废脱硫 剂危废间暂存后,交资质单位处置。 2)废离子交换树脂 主要为锅炉软化水制备产生废离子交换树脂,产生量为 0.1t/a,于厂区危废 间暂存后,交有资质单位处置。 3)防疫医疗废物 防疫医疗废物年产生量为 0.1t/a,于厂区危废间暂存后,交有资质单位处置。 项目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 2.8-8。 40 表 2.8-8 类别 废水 污染源 污染物 食堂废水、生活污水、 pH、COD、氨氮、 养殖废水 SS、动植物油 COD:8000mg/L 氨氮:500 mg/L 干湿分离+厌氧沼气发酵 半地下布置+ 除臭剂 食堂油烟 油烟 2.8mg/m3,3.066kg/a 静电式油烟净化器 天然气锅炉 颗粒物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沼气发电机 风机 排渣泵 排水泵 刮粪机 等效连续 A 声级 4.8mg/m3,0.003t/a 2.9mg/m3,0.002t/a 137.16mg/m3,0.086t/a 75 dB(A) 70 dB(A) 85 dB(A) 75 dB(A) 70 dB(A) 沼液储存池 养殖 一般固废 沼气池 固废 处理措施 1.65kg/h 0.22kg/h 0.033 kg/h 0.009 kg/h 0.0018kg/h 0.0179kg/h 粪便收集池 噪声 源强 氨 硫化氢 氨 硫化氢 氨 硫化氢 猪舍 废气 项目污染物产排汇总情况一览表 员工生活 软水制备 危险废物 沼气脱硫 防疫 干清粪+除臭剂 半地下布置 低氮燃烧+8m 高排气筒 低噪声设备、基础减振、 建筑隔声 粪便 10402.5t/a 做农肥 病死猪 沼液 沼渣 生活垃圾 废离子交换树脂 废脱硫剂 防疫医疗废物 100 头/a 1294.8t/a 2496.6t/a 1.5t/a 0.1t/a 0.92t/a 0.1t/a 直接送有资质单位处理 41 做农肥 环卫部门处理 危废间暂存,交资质单位 处置 效率 COD70 %;氨氮 30% 99% 99% 50% 50% - 排放情况 COD:44.4t/a 氨氮:6.47t/a / / 80% / / / / / 0.0165kg/h 0.0022kg/h 0.017kg/h 0.005kg/h 0.0018kg/h 0.0179kg/h 1.12mg/m3, 1.2264kg/a 4.8mg/m3,0.003t/a 2.9mg/m3,0.002t/a 27.4mg/m3,0.017t/a 55 dB(A) 50 dB(A) 65 dB(A) 55 dB(A) 50 dB(A) 100% 合理处置,不外排 60% 2.8.5 非正常工况分析 项目设计采用的生产工艺属于国内较先进、成熟的生产工艺,在工艺流程设 计中为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的发生。根据本项目的情况,结合国内同类生产置的 运行情况,确定以下几种非正常状况: (1)停水、停电、设备检修 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停电、停水,或某一设备发生故障,可导致某一系统装 置临时停工。当发生上述情况时,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如果短时间不能修复正常, 可将物料或废水、废液等排入备用容器或收集池中暂存,待故障彻底排除后,再 恢复正常生产。 (2)沼气发酵系统 沼气发酵系统非正常工况主要为系统设备故障和池体出现渗漏导致系统单 元不能正常运行。设计、施工中严把质量关,以降低非正常工况出现的几率。黑 膜沼气池为本项目污水处理系统中最主要处理单元,其发生故障时,场内污水处 理系统将陷入瘫痪状态,产生的污水不能及时处理。本项目黑膜沼气池前储粪池 均预留污粪储存能力,在黑膜沼气池发生故障的时候,可以有效容纳 4 天以上 污粪量,待黑膜沼气池恢复正常工作后,将污粪泵入黑膜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处 理。黑膜沼气池安排专职人员,做好设备的日常巡查、维护工作。 42 3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1 地理位置 项目位于项目位于秦皇岛市昌黎县马坨店乡前马坨村西。项目中心地理位置 坐标为北纬 39°36′22.76″,东经 119°00′28.31″。项目四周均为农田。距 项目最近敏感点为东侧贾庄子村。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 1,周边环境见附图 2。 3.2 自然环境概况 3.2.1 地形地貌 昌黎县占据了秦皇岛市域内近 80%的平原区,仅北部少数区域为低山丘陵。 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燕山山脉的东南余脉延伸至境内,海拔 8~28 米, 平均坡降为 4.7‰。县内最高峰为碣石山主峰仙台顶,海拔 695.1 米。 县域内主要地貌构成为: ⑴低山丘陵:位于境内北部,约占全县总面积的 4.9%。主要分为碣石山地、 武山和龙山丘陵。山体多数为裸露岩石,植被稀少;在谷地为褐土及棕壤,植被 茂密。低山丘陵区富有花岗岩、石灰岩,也是林果的主要产区。 ⑵平原:县域内平原区约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83.6%,可分为山前平原和滨 海平原。山前平原分布在低山丘陵以南,滦河以东,具有丰富的潮土和褐土,是 本县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区。滨海平原分布在沿海岸线一带,地势低平,是 主要水稻种植区。 ⑶洼地:约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11.5%,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地势低洼, 以坑塘、滩涂为主,多为湿潮土、滨海盐土及风砂土,并有省内著名的泻湖―七 里海。 ⑷海岸沙丘:分布与海岸走向一致,属风积沙丘链地貌。蜿蜒起伏的新月型 砂丘,宽 1~3 公里,长约 35 公里,沙丘一般海拔 5~20 米,最高的沙丘海拔 40 余米,成为海陆的自然屏障。海岸沙丘周围已经营造大面积防风固沙林,黄 沙、绿林与大海相辉映,自然景观优美。 本项目所处区域为平原地貌。 3.2.2 水系 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主要有滦河、西沙河及人工建造的引滦灌渠。 滦河:冀东第二大河流,发源于河北省丰宁县巴彦图古尔山麓,经内蒙古、 43 坝上草原及燕山山地进入华北平原,于潘家口越长城进入唐山市,经迁安、滦县、 昌黎,于乐亭县兜网铺注入渤海,全长 888km,流域面积 44900km2,20 年一遇 洪峰流量为 3400m3/s,滦河在武山流入昌黎县境,沿县境南流后转向东南,境内 长 77km,河床宽 2000m~3000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3.61m3/s~49m3/s,年平均 水位 21.63m。由于上游引水过度,滦河下游近 10 年径流量呈快速减小趋势。 西沙河:又称沙河,源于卢龙县营山,流经卢龙石门镇,在洼里穿过京沈铁 路流入昌黎县,经坎上、胡家庄,在西庄汇入滦河。全长 31km,流域面积 100km2。 境内河长 14km。属于山溪型河流,水源来自大气降水,冬春无水,雨季有少量 径流,一般 1~2 天即断流。西沙河呈北南向穿过项目区域。西沙河水体主要接 纳沿途工业企业排放的生产废水和沿途村庄的生活污水。 引滦灌渠:昌黎县境内重要的人工水利工程,始建于 1978 年,渠首位于昌 黎县西北朱各庄乡小樊各庄,从滦河东岸自流引水,经武山隧洞进入干渠,向东 南延伸至七里海,主干渠长 31.2km,支渠长 89km。流量受人为控制,灌溉季节 设计流量为 10m3/s,设计灌溉面积 6 万亩,受益地区包括朱各庄、指挥、靖安共 14 个乡镇。 (1)地质 昌黎县地处华北地台的燕山沉降带与山海关古陆的边缘部位。震旦系沉积在 西部有很小范围的出露。新生代第四系形成了现代的海陆分布和山川形势。本县 大地构造属新华夏构造体系。二级构造,以宁河—昌黎断裂为界,北部属燕山沉 降带,东南部属华北坳陷区。 河北昌黎工业园位于燕山沉降带。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迁西群三屯营组、 单塔子群白庙子组,中上元古界、古生界及新生界第四系部分地层。第四系土层 覆盖率达 75%。 (2)水文地质 项目区域水文地质可分成低山丘陵水文地质区和滦河洪冲积平原水文地质 区。 低山丘陵水文地质区中的基岩裂隙水亚区分布于昌黎园北部丘陵地带,主要 岩性为太古界混合花岗岩,长城系石英砂岩,清白口系砂岩等。岩石风化裂隙发 育,含风化裂隙潜水,单井出水量一般小于 10m3/h,可供居民生活用水。地下 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除人工开采外,主要排泄于周围第四系含水层中;山间 44 河谷冲洪积孔隙潜水亚区分布于北部山间河谷两侧。岩性上部为粉土,下部为砾 卵石,含孔隙潜水,水位埋深一般 4m~13m,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基岩水补给, 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化大。主要排泄为人工开采和侧向径流。 滦河洪冲积平原水文地质区中的滦河Ⅰ级阶地洪冲积孔隙水富水亚区分布 于滦河东岸指挥~靖安一带,分两个含水组。上部为潜水,岩性主要为含砾中细 砂,厚度为 10m~12m,底板埋深 15m~30m。下部为承压水,岩性主要为砂、 砾卵石,呈扇状分布,厚度 20m~30m,底板埋深 50m~60m。由于当地农民灌 溉均同时使用两层水,现两层为同一水位。 滦河河漫滩洪冲积孔隙水强富水亚区分布于滦河两侧,主要岩性为砂砾卵 石,与滦河水力联系密切,互补关系明显。主要受大气降水及洪水季节滦河补给, 排泄方式为人工开采,植物蒸腾、侧向渗流和排泄于滦河。 3.2.3 气候 秦皇岛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因受海陆 风影响,风向多变,一年中以西南偏西风最多,东北风次之,其中 6-8 月份以东 北风最多,其它月份以西南偏西风最多。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为 2949.3 小 时;降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 575 毫米;年均气温 11.9℃;无霜期 196 天;最 大冻土深度 57 厘米。 3.3 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秦皇岛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区划 如下: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地 下水环境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项目所在区域 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 类功能区标准。 3.4 区域污染源调查 项目评价范围内以农田、住宅为主,内无大型工业污染源,无排放恶臭气体、 废水的企业。 45 3.5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5.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 3.5.1.1 达标区判定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数据引用秦皇岛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领导小组发布 的《关于 2018 年 12 月份环境空气质量情况的通报》(秦气防领办[2019]6 号) 附件 2“2018 年 1~12 月份秦皇岛市各县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及各项污染物指 标变化情况”表中昌黎县主要污染物浓度数据: 表 3.5-1 污染物 SO2 NO2 PM10 年评价指标 年平均质量浓度 年平均质量浓度 年平均质量浓度 PM2.5 CO 年平均质量浓度 第 95 百分位日平均值 第 90 百分位日最大 8 小时滑动平均值 O3 区域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表 现状浓度/(µg/m3)标准值/(µg/m3) 29 60 34 40 105 70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超标 63 3.2mg/m3 35 4.0mg/m3 超标 达标 193 160 超标 由上表可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中 SO2、NO2 和 CO 均满足《环境 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O3、PM2.5 和 PM10 超标,不满 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因此,项目所在区域 属于不达标区。 (2)改善措施 1)强力推进冬季清洁取暖。从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全链条严格管控, 整村整乡整县推进煤炭替代和清洁、高效、集约利用,加快建成全市清洁取暖体 系。 2)推进重点行业产能压减,推进城市工业退城搬迁工作,集中整治“散乱污” 企业,实施工业企业深度治理,推进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防治。 3)强力推进扬尘综合整治,开展建筑施工扬尘综合整治,加强道路扬尘综 合整治,强化工业料场扬尘控制。 3.5.1.2 区域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数据引用 2018 年 1~12 月份秦皇岛市各县区空气质量综合 指数排名及各项污染物指标变化情况表中昌黎县主要污染物浓度数据,具体数 值。 46 表 3.5-2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一览表 监测因子 浓度类别 监测值(mg/m3) 标准值(mg/m3) 达标情况 SO2 年平均 0.021 0.06 达标 NO2 年平均 0.033 0.04 达标 CO 日平均 2.9 4 达标 O3 日最大 8 小时平均 0.165 0.16 不达标 PM2.5 年平均 0.048 0.035 不达标 PM10 年平均 0.089 0.07 不达标 由上表可知,项目所在区域的 SO2、NO2 和 CO 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O3、PM2.5 和 PM10 超标,不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 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不达标区。 3.5.1.3 补充监测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要求,结合厂址所 在区域地形特点以及当地气象特征,本次评价设置 1 个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补充监 测点,监测时间为 2020 年 8 月 27 日~9 月 2 日。 表 3.5-3 检测点位 检测项目 后马坨村 硫化氢、氨 环境空气质量检测点位、项目及频次 监测频次 连续检测 7 天,每日监测 2:00、8:00、14:00、20:00 时间段浓 度值,非甲烷总烃在 1 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 4 个样品,测 定等比例混合样品。 监测方法: 各监测因子检测方法及检出限见下表: 表 3.5-4 检测项目 硫化氢 氨 环境空气检测项目分析方法及仪器 仪器名称/型号/编号 分析方法来源 检出限 ZR-3920 环境空气颗粒物综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合采样器(HBHF/YQ289) (第四版增补版)3.1.11.2 亚 0.001mg/m3 T6 新世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计(HBHF/YQ347) T6 新世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计(HBHF/YQ088) 0.01mg/m3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ZR-3920 环境空气颗粒物综 533-2009 合采样器(HBHF/YQ289) 3.4.1.4 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及评价 (1)补充监测因子:硫化氢、氨 (2)评价标准:硫化氢、氨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18)附录 D 中要求。 (3)评价方法 47 采用占标率进行评价,即浓度值占相应标准的百分比值: Pi=Ci/Coi×100 式中:Pi—占标率,%; Ci—实测污染物浓度值,mg/m3; Co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m3。 如果 Pi≤100%,则表明不超标,Pi>100%,表明超标。 (4)其他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根据补充监测数据,其他微软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见下表: 表 3.5-5 其他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表 单位 mg/m³ 点位名 称 后马坨 村 污染物 硫化氢 氨 平均指标 1 小时平均 浓度限值 一次最大 浓度 评价标 准 现状浓度 最大浓度占标 率% 超标 率 达标情 况 0.01 0.002~0.005 50% / 达标 0.2 0.06~0.13 65% / 达标 由上表可知,补充监测的污染物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 (5)评价结果及分析 根据补充监测结果,补充监测期间补充监测点氨和硫化氢 1 小时平均浓度满 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 D 中要求。 3.5.2 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3.5.2.1 现状监测 (1)监测布点及监测因子: 厂 界 东 、南 、西 、北 侧 各 设 一 个 监 测 点 ,共 4 个点位。监测因子为等 效 A 声级。 (2)监测时间频次:厂界噪声:监测时间为 2020 年 8 月 29 日,昼间、夜 间各监测一次。 (3)监测方法:厂界环境噪声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规定进行。 3.5.2.2 监测结果统计及评价 声环境质量监测及评价结果见下表。 48 表 3.5-6 点位 声环境监测及评价结果 现状值[dB(A)] 昼间 夜间 标准值[LeqdB(A)] 昼间 夜间 60 55 达标情况 昼间 夜间 达标 达标 48 40 南厂界 60 55 达标 达标 48 42 西厂界 60 55 达标 达标 49 41 北厂界 60 55 达标 达标 49 41 由表 3.5-6 监测结果与标准值比较可以看出,厂界声环境符合《声环境质量 东厂界 标准》(GB3096-2008)2 类功能区标准要求,声环境符合相应环境功能区划要 求。 3.5.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5.3.1 现状监测 (1)监测布点: 根据地下水流向,水质、水位监测布点:武各庄村、贾庄子村、前马坨村, 共计 3 个。水位监测点位:小林上村、后马坨村、张刘庄村,共计 3 个。 (2)监测因子: 水质:K+、Na+、Ca2+、Mg2+、CO3-、HCO3-、Cl-、SO42-、pH、氨氮、总硬 度、氯化物、硫酸盐、挥发酚、硝酸盐、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砷、汞、铬(六 价)、铁、铅; 水位:潜水含水层水位。 (3)监测时间与频率:2020 年 8 月 29 日,监测一天。 (4)监测分析方法:按《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的方法 进行分析。 3.5.3.2 监测结果统计及评价 (1)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 III 类标准。 (2)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公式如下: Pi  Pi——单因子污染指数; Ci——水质参数的监测浓度; 49 Ci C 0i Coi——水质参数 i 的评价标准值。 pH 值的评价公式如下: pH= 7.0  pHi 7.0  pHsd pH≤7 时; pH = pHi  7.0 pHsu  7.0 pH≥7 时; pH——pH 的污染指数; pH i——pH 的实测值; pH sd——评价标准中 pH 值的下限值; pH su——评价标准中 pH 值的上限值。 (3)评价结果分析 1)地下水水质环境现状分析 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见表 3.5-7。 50 表 3.5-7 采样点位 及日期 后马坨村 水井 2020.08.2 9 张刘庄水 井 2020.08.2 9 小林上村 水井 2020.08.2 9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表 检测项目 单位 标准值 检测结果 Pi 总大肠菌群 菌落总数 pH 值 氨氮 硝酸盐(以 N 计) 汞 砷 铬(六价) 总硬度(以 CaC03 计) 铅 挥发酚类 铁 溶解性总固体 耗氧量(CODMn 法, 以 O2 计) 硫酸盐 总大肠菌群 菌落总数 pH 值 氨氮 硝酸盐(以 N 计) 汞 砷 铬(六价) 总硬度(以 CaC03 计) 铅 挥发酚类 铁 溶解性总固体 耗氧量(CODMn 法, 以 O2 计) 硫酸盐 总大肠菌群 菌落总数 pH 值 氨氮 硝酸盐(以 N 计) 汞 砷 铬(六价) 总硬度(以 CaC03 计) 铅 挥发酚类 铁 溶解性总固体 MPN/100mL CFU/mL —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3.0 100 6.5-8.5 0.5 20 0.001 0.01 0.05 450 0.2 0.002 0.3 1000 ND 40 7.32 ND ND ND ND ND 251 ND ND ND 467 / 0.4 / / / / / / 0.56 / / / 0.47 mg/L 3.0 2.6 0.87 mg/L MPN/100mL CFU/mL —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250 3.0 100 6.5-8.5 0.5 20 0.001 0.01 0.05 450 0.2 0.002 0.3 1000 24 ND 38 7.66 ND ND ND ND ND 226 ND ND ND 298 0.096 / 0.38 / / / / / / 0.5 / / / 0.3 mg/L 3.0 2.8 0.93 mg/L MPN/100mL CFU/mL —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250 3.0 100 6.5-8.5 0.5 20 0.001 0.01 0.05 450 0.2 0.002 0.3 1000 30 ND 38 7.46 ND ND ND ND ND 305 ND ND ND 365 0.12 / 0.38 / / / / / / 0.68 / / / 0.36 51 耗氧量(CODMn 法, 以 O2 计) 硫酸盐 备注:“ND”表示未检出 mg/L 3.0 2.6 0.87 mg/L 250 41 0.16 由上表可知,评价区各监测因子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 中 III 类标准要求。 2)地下水化学分析 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是以离子状态存在的,本次评价选用离子当量表示 地下水各种离子间的数量关系和化学特征。 离子的当量=离子量(原子量)/离子价 1 升水中某种离子的毫克当量数=该离子的毫克数/该离子的当量。采用上述 公式进行计算,得到地下水化学成分分析见表 3.5-8。 表 3.5-8 离子样品编号 毫克浓度 后马坨 (mg/L) 村水井 毫克当量 化学类型 毫克浓度 (mg/L) 张刘庄 水井 毫克当量 化学类型 毫克浓度 (mg/L) 小林上 村水井 毫克当量 化学类型 地下水化学成分分析表 K+ Na+ Ca2+ Mg2+ (39) (24) (40) (24) CO32(60) HCO3ClSO42(61) (35.5) (96) 3.53 148.85 225.6 41.5 未检出 312.5 32.7 8 0.09 6.20 11.28 3.46 —— 5.12 0.92 0.17 / 4.32 154.65 527.7 47.05 未检出 312 35.2 8 0.11 6.44 26.39 3.92 0.00 5.11 0.99 0.17 / 1.92 146.85 613.65 50.35 未检出 312 37.25 9 0.05 6.12 30.68 4.20 0.00 5.11 1.05 0.19 / 由上表可以看出,区内地下水中各离子含量均<25%,没有明显的化学类型。 3.5.4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5.4.1 现状监测 (1)监测布点: 表层采样点布设:项目厂址内项设 3 个。 (2)监测项目: 北侧样点监测项目: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四氯化碳、氯 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反 -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 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 52 笨、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邻二甲苯、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 荧蒽、䓛、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萘,共计 45 项; 东侧和南侧样点监测项目: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 (3)监测时间与频率:2020 年 8 月 28 日。 (4)监测分析方法:土壤环境质量检测项目分析方法及分析仪器见下表。 表 3.5-9 土壤环境质量检测项目分析方法及分析仪器 检测项目 分析方法及标准代号 六价铬 EPA7196A:1992,EPA3060A:1996 六价 铬分光光度法,六价铬碱性萃取法 苯胺 气相色谱法/质谱分析法(气质联用仪)测 试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加压流体萃取法 EPA 8270E-2018&EPA 3545A-2007 仪器名称、编号 可见分光光度计 G-005 电子天平 T-00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仪 S-023 《土壤和沉积物 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 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834-2017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仪 S-007 2-氯酚 硝基苯 萘 苯并[a]蒽 䓛 苯并[b]荧 蒽 苯并[k]荧 蒽 苯并[a]芘 茚并 [1,2,3-cd] 芘 二苯并 [a,h]蒽 1,1-二氯乙 烯 二氯甲烷 反式-1,2二氯乙烯 1,1-二氯乙 烷 顺式-1,2二氯乙烯 氯仿 1,1,1-三氯 乙烷 四氯化碳 苯 1,2-二氯乙 烷 检出限 0.50 mg/kg 0.5mg/kg 0.06 mg/kg 0.09 mg/kg 0.09 mg/kg 0.1mg/kg 0.1mg/kg 0.2mg/kg 《土壤和沉积物 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 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834-2017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仪 S-007 0.1mg/kg 0.1mg/kg 0.1mg/kg 0.1mg/kg 1.0μg/kg 《土壤和沉积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 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05-2011 气相色谱质谱仪 S-007 1.5μg/kg 1.4μg/kg 1.2μg/kg 1.3μg/kg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吹 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05-2011 气相色谱质谱仪 S-007 1.1μg/kg 1.3μg/kg 1.3μg/kg 1.9μg/kg 1.3μg/kg 53 检测项目 三氯乙烯 1,2-二氯丙 烷 甲苯 1,1,2-三氯 乙烷 四氯乙烯 氯苯 1,1,1,2-四 氯乙烷 乙苯 间,对-二甲 苯 邻-二甲苯 苯乙烯 1,1,2,2-四 氯乙烷 1,2,3-三氯 丙烷 1,4-二氯苯 1,2-二氯苯 氯甲烷 氯乙烯 砷 汞 镉 铜 铅 镍 分析方法及标准代号 仪器名称、编号 检出限 1.2μg/kg 1.1μg/kg 1.3μg/kg 1.2μg/kg 1.4μg/kg 1.2μg/kg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 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05-2011 气相色谱质谱仪 S-007 1.2μg/kg 1.2μg/kg 1.2μg/kg 1.2μg/kg 1.1μg/kg 1.2μg/kg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 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05-2011 气相色谱质谱仪 S-007 《土壤质量 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 原 双道氢化物-原子荧 子荧光法 第 2 部分:土壤中总砷的测定》 光光度计 (GB/T22105.2-2008) AF-7500B/F-012 《土壤质量 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 原 双道氢化物-原子荧 子荧光法 第 2 部分:土壤中总砷的测定》 光光度计 (GB/T22105.2-2008) AF-7500B/F-01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 计 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1997) AA-7003/F-011-0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土壤质量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 计 分光光度法》(GB/T17138-1997) AA-7003/F-011-0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 计 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1997) AA-7003/F-011-0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土壤质量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 计 光光度法》(GB/T17139-1997) AA-7003/F-011-01 3.5.4.2 土壤现状评价 (1)评价方法 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计算公式为: 54 1.2μg/kg 1.5μg/kg 1.5μg/kg 1.0μg/kg 1.0μg/kg 0.01mg/kg 0.002mg/kg 0.01mg/kg 1mg/kg 0.1mg/kg 5mg/kg (2)评价标准 建设用地土壤执行《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36600-2018)筛选值。 (3)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见下表: 表 3.5-10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污染物项目 六价铬# (mg/kg) # 苯胺(mg/kg) 2-氯酚# (mg/kg) 硝基苯# (mg/kg) 萘#(mg/kg) 苯并[a]蒽# (mg/kg) 䓛#(mg/kg) 苯并[b]荧蒽# (mg/kg) 苯并[k]荧蒽# (mg/kg) 苯并[a]芘# (mg/kg) 茚并[1,2,3-cd] 芘#(mg/kg) 二苯并[a,h]蒽 # (mg/kg) 1,1-二氯乙烯# (μg/kg) 二氯甲烷# (μg/kg) 反式-1,2-二氯 乙烯#(μg/kg) 1,1-二氯乙烷# (μg/kg) 顺式-1,2-二氯 建设用地土壤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 mg/kg 厂区北 监测结果 厂区东 厂区南 5.7 ND - - 达标 260 ND - - 达标 2256 ND - - 达标 76 ND - - 达标 70 ND - - 达标 15 ND - - 达标 1293 ND - - 达标 15 ND - - 达标 151 ND - - 达标 15 ND - - 达标 15 ND - - 达标 1.5 ND - - 达标 66 ND - - 达标 616 ND - - 达标 54 ND - - 达标 9 ND - - 达标 596 ND - - 达标 第二类建设用 地筛选值 55 达标情况 序 号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污染物项目 乙烯#(μg/kg) 氯仿#(μg/kg) 1,1,1-三氯乙 烷#(μg/kg) 四氯化碳# (μg/kg) 苯(μg/kg) 1,2-二氯乙烷# (μg/kg) 三氯乙烯# (μg/kg) 1,2-二氯丙烷# (μg/kg) 甲苯#(μg/kg) 邻-二甲苯# (μg/kg) 间,对-二甲苯# (μg/kg) 苯乙烯# (μg/kg) 1,1,2,2-四氯 乙烷#(μg/kg) 1,2,3-三氯丙 烷#(μg/kg) 1,4-二氯苯# (μg/kg) 1,2-二氯苯# (μg/kg) 氯甲烷# (μg/kg) 氯乙烯# (μg/kg) 四氯乙烯# (μg/kg) 氯苯#(μg/kg) 1,1,1,2-四氯 乙烷#(μg/kg) 乙苯#(μg/kg) 1,1,2-三氯乙 烷#(μg/kg) 砷(mg/kg) 汞(mg/kg) 镉(mg/kg) 铜(mg/kg) 铅(mg/kg) 镍(mg/kg) 厂区北 监测结果 厂区东 厂区南 0.9 ND - - 达标 840 ND - - 达标 2.8 ND - - 达标 4 ND - - 达标 5 ND - - 达标 2.8 ND - - 达标 5 ND - - 达标 1200 ND - - 达标 640 ND - - 达标 570 ND - - 达标 1290 ND - - 达标 6.8 ND - - 达标 0.5 ND - - 达标 20 ND - - 达标 560 ND - - 达标 37 ND - - 达标 0.43 ND - - 达标 53 ND - - 达标 270 ND - - 达标 10 ND - - 达标 28 ND - - 达标 2.8 ND - - 达标 60 38 65 18000 800 900 7.22 0.035 0.06 41 0.5 54 7.31 0.033 0.08 25 0.4 65 6.35 0.039 0.07 14 0.4 28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第二类建设用 地筛选值 达标情况 由上表可知,厂区内监测点位全部监测因子均满足第二类建设用地筛选值。 56 4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4.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主要建筑为猪舍、办公室、粪污处理设施等。 4.1.1 声环境影响分析 4.1.1.1 施工期噪声源分析 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是施工现场的各类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和车辆运输噪声。主 要施工设备有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和搅拌机等。各类施工机械噪声源强见下: 表 4.1-1 机械设备名称 推土机 挖掘机 搅拌机 振捣机 装载机 汽车 4.1.1.2 施工期噪声影响预测 源强分析 测点距施工机械距离 5 5 5 5 5 5 最大声级/dB(A) 86 84 87 85 85 75 按能量叠加法预测施工期施工机械满负荷运行状态下噪声影响。 (1)预测模型: 施工期的各种施工机械噪声多为点源。点声源衰减模式为: 式中:LA(r)——距声源 r 处的 A 声级 LA(r0)——距声源 r0 处的 A 声级 △ L——其它衰减作用减小的噪声级 声级叠加模式为: 式中:Leq——预测点的总等效 A 声级 LAi——第 i 个噪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 A 声级 LAX——预测点的现状值 (2)距声源不同距离处噪声预测值 施工场地噪声在不同距离处的预测结果见表 4.1-2。 57 表 4.1-2 施工 阶段 土石 方 结构 施工 施工 机械 装载 机 挖掘 机 推土 机 汽车 叠加 振捣 机 搅拌 机 叠加 距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 20m 距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 dB(A) 40m 60m 80m 100m 150m 200m 250m 85 73.0 66.9 63.4 60.9 59.0 55.5 53.0 51.0 84 72.0 65.9 62.4 59.9 58.0 54.5 52.0 50.0 86 74.0 67.9 64.4 61.9 60.0 56.5 54.0 52.0 75 / 63.0 76.54 56.9 70.4 53.4 66.9 50.9 64.4 49.0 62.5 45.5 59.0 43.0 56.5 41.0 54.5 85 73.0 66.9 63.4 60.9 59.0 55.5 53.0 51.0 87 75.0 68.9 65.4 62.9 61.0 57.5 55.0 53.0 / 77.1 71.0 67.5 65.0 63.1 59.6 57.1 55.1 源强 《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50m 处能达到夜间标准要求。本项目 200m 范围内无敏感目标分布,施工期不会对其产生噪声影响。 (3)减缓措施 为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及敏感点的影响,评价要求采取如下减缓措施: 1)选用低噪声设备,注意保养和正确操作高噪声机械,使施工机械的噪声 维 持在最低声级水平; 2)建设期间应合理布置施工现场,高噪设备布置在距北厂界较远的地方; 3)尽量避免多台施工机械同时作业; 4)使用商品混凝土,现场不进行混凝土搅拌作业; 5)靠近敏感点的一侧厂界设置临时隔声屏障; 6)中午及夜间不施工; 7)施工单位做好车辆的维修保养工作,限制车速,使车辆的噪声级维持在 较低水平,并限制车辆在施工场地附近行驶时鸣笛。 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夜间不施工,夜间对声环境无影响;昼间项目在敏感 点居民住宅处噪声贡献值可削减 15dB(A)以上,施工阶段噪声在该敏感点处的昼 间贡献值为 47.5~48.1dB(A),满足 1 类区标准要求,对其影响较小。 4.1.2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产生的扬尘和施工机械废气。 (1)扬尘产生源分析 58 施工期扬尘产声源主要有:场地清理、土方挖掘扬尘及现场堆放扬尘;建筑 材料(土、水泥、砂子、砖等)的运输、现场装卸、搬运及堆放扬尘;车辆行驶 造成的道路扬尘。 1)输车辆扬尘分析 据有关调查显示,施工工地的扬尘主要是由运输车辆的行驶产生,约占扬尘 总量的 60%,在完全干燥情况下,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下表为一辆载重 5t 的卡车,通过一段长度为 500m的路面时,不同路面清洁 程度、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产生的扬尘量。由此可见,在同样路面清洁情况下, 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清洁度越差,则扬尘量越大。 表 4.1-3 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时的汽车扬尘 单位:kg/辆▪km 路面粉尘量 车速 km/h 5 10 15 20 0.1 0.2 0.3 0.4 0.5 1.0 0.0283 0.0566 0.0850 0.1133 0.0476 0.0953 0.1429 0.1905 0.0646 0.1291 0.1937 0.2583 0.0801 0.1602 0.2403 0.3204 0.0947 0.1894 0.2841 0.3788 0.1593 0.3186 0.4778 0.6371 如果在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进行洒水抑尘,每天洒水 4~5 次,即可 使扬尘减少 70%左右。表 4-4 为施工场地洒水抑尘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采取 每天洒水 4~5 次进行抑尘,可有效地控制施工扬尘,将 TSP 污染距离缩小到 20m~50m 范围。 表 4.1-4 距离 TSP 小时平均 浓度 mg/m³ 不洒水 洒水 施工场地洒水抑尘实验效果 5m 10.14 2.01 20m 2.89 1.40 50m 1.15 0.67 100m 0.86 0.60 综合以上分析,限速行驶及保持路面清洁,同时适当洒水是减少汽车扬尘的 有效手段。 2)施工扬尘和施工材料堆放扬尘分析 59 扬尘主要为建筑垃圾、施工材料堆放时产生,和施工扬尘的另一种情况—— 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一样,其扬尘量可按堆场起尘的经验公式计算: 由此可见,这类扬尘的主要特点是与风速和尘粒含水率有关。 因此,采取的环保措施是: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时清运,减少建材露天堆放的 时间以及和保证尘粒一定的含水率(>8%)。 (2)扬尘影响分析 尘粒在空气中的传播扩散情况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尘粒本身的沉降 速度有关。以沙尘土为例,其沉降速度随粒径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当粒径为 250μm 时,沉降速度为 1.005m/s,因此当尘粒大于 250μm 时,主要影响范围在扬尘点 下风向近距离范围内。施工现场的扬尘产生及扩散与施工现场条件、管理水平、 机械化程度及施工季节、土质及天气等诸多因素有关,较难定量。评价采用类比 法对施工场地扬尘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表 4.1-5 为北京环科院对 7 个建筑施工工地的扬尘情况进行的测定结果,测 定时风速为 2.4m/s。 表 4.1-5 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情况 单位:μg/m³ 328 325 311 50m 502 472 434 工地下风向 100m 367 356 376 150m 336 332 309 5#509 303 11#538 12#465 314 620.5 316.7 486.5 390 322 工程名称 工地内 工地上风向 50m 侨办工地 金属材料总公司工地 广播电视部工地 劲松小区 5#、11#、12# 楼工地 平均值 759 618 59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风速为 2.4m/s 时,工地内 TSP 浓度是上风向对照 点的 1.5~2.3 倍,平均 1.88 倍,污染浓度较高。建筑施工扬尘主要影响范围在 下风向 150m 之内,被影响地区的 TSP 浓度平均值为 491μg/m3,为上风向对照 点的 1.5 倍。在施工现场 150m 外,施工扬尘对环境影响已很小。 其它相关的施工现场类比调查资料也表明,小风静风天气作业时,距源 110m 60 左右处,TSP 日平均浓度为 0.04~0.26mg/m3,对远距离环境影响不大,主要影 响运输沿线、堆场及作业区周围环境。 对本工程而言,项目施工区距离居民敏感点大于 130m,施工期粉尘对其影 响较小,而施工期是暂时的,并且施工单位将采取相应的洒水抑尘、设置围挡等 措施,施工期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会随着建设施工进度完成而消失。 (3)扬尘影响的减缓措施 为控制上述无组织排放源对附近环境空气及敏感点的影响,建设单位要严格 按照《中共秦皇岛市委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实施 意见》(秦发[2017]5 号)要求,严格执行《河北省建筑施工扬尘防治强化措施 18 条》(冀建安〔2016〕27 号),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扬尘污染:必须在施工现 场出入口明显位置设置扬尘防治公示牌,内容包括建设、施工、监理及监管等单 位名称、扬尘防治负责人的名称、联系电话、举报电话等;施工现场必须连续设 置硬质围挡,围挡应坚固、美观,严禁围挡不严或敞开式施工,高度不低于 1.8 米;施工现场出入口和场内施工道路、材料加工堆放区、办公区、生活区必须采 用混凝土硬化或用硬质砌块铺设,硬化后的地面应清扫整洁无浮土、积土,严禁 使用其他软质材料铺设;施工现场出入口必须配备车辆冲洗设施,设置排水、泥 浆沉淀池等设施,建立冲洗制度并设专人管理,严禁车辆带泥上路,收集的冲洗 废水经沉淀后回用或用作道路喷洒用水;施工现场出入口、加工区和主作业区等 处必须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施工扬尘实时监控;施工现场集中堆放的土方和裸 露场地必须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防尘措施,严禁裸露;施工现场易飞扬的细 颗粒建筑材料必须密闭存放或严密覆盖,严禁露天放置,搬运时应有降尘措施, 余料及时回收;施工现场必须使用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严禁现场搅拌;施工 现场运送土方、渣土的车辆必须封闭或遮盖严密,严禁使用未办理相关手续的渣 土等运输车辆,严禁沿路遗撒和随意倾倒;建筑物内应保持干净整洁,清扫垃圾 时要洒水抑尘,严禁焚烧垃圾;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设置垃圾存放点,集中堆放 并严密覆盖,及时清运;生活垃圾应用封闭式容器存放,日产日清,严禁随意丢 弃,统一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施工现场建立洒水清扫抑尘制度,配备洒水设备, 非冰冻期每天洒水不少于 2 次,并有专人负责,重污染天气时相应增加洒水频次; 建筑工程主体外侧脚手架及临边防护栏杆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密目式安全网封 闭施工,并保持整洁、牢固、无破损;遇有 4 级以上大风或重污染天气预警时, 61 必须采取扬尘防治应急措施,严禁土方开挖、土方回填、材料切割、金属焊接、 喷涂或其他有可能产生扬尘的作业;建设单位必须组织相关单位做好绿化施工阶 段的扬尘防治工作。 项目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有效地抑制扬尘的产生,满足《施工场地扬尘排放 标准》(DB13/2934-2019)表 1 中扬尘排放浓度限值要求,对周边地区及敏感点 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4.1.3 废水影响 施工过程中有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产生。施工废水主要产生于施工机械设备 和车辆的冲洗。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 SS,经收集沉淀后用于喷洒施工场地和道 路,对环境影响较小。混凝土拌合和养护时消耗的水全部蒸发损耗掉,无废水排 出。 施工现场设旱厕,不设食堂,故施工时产生的污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盥洗水, 污水量不大,主要污染物为 SS,直接就地泼洒抑尘,对环境影响较小。 4.1.4 固体废物影响 施工现场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如废砂石 料、弃土、清理现场杂物等,建筑垃圾产生量 20t,属无毒无害垃圾,及时组织 人员清除,按政府指定路线运至政府指定地点处理,对环境影响较小。建筑垃圾 及时清运,运输时采用蓬布遮盖,避免沿途洒落,施工固废对环境影响较小。 施工期的生活垃圾量很小,但如不及时清理,在气温较高的条件下会滋生蚊 虫,产生恶臭,传播疾病。因此,对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要即产即清,及时清 运到指定地点交由环卫部门送至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则施工期的生活垃圾 对环境影响较小。 此外,评价要求项目施工期间进行施工期监理,施工期明确落实各分区防渗 措施及防渗效果。 62 4.2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2.1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2.1.1 地面气象资料分析 (1)污染气象特征 评价收集秦皇岛市气象站近 5 年的常规气象资料和近 30 年的气候资料,整 理统计地面风向、风速、稳定度,编制联合频率表,绘制风向、风速、污染系数 玫瑰图,并分析评价区污染气象特征。 风向、风速污染物在风的制约下向源的下风向输送并扩散,风向频率的大小 反映了下风区域污染时间的长短。市气象站近 3 年的常规气象资料统计表明,秦 皇岛常年盛行 SW 和 W 风,频率分别为 9.49%和 8.31%。SSE 风频最低,频率为 3.5%。年及各季代表月的风向频率见表 4-1 和图 4-1。 各季节的主导风向频率有所不同,冬季(代表月 1 月)主导风向为 W 风和 N 风,其风频分别为 10.84%和 9.39%,春季(代表月 4 月)主导风向为 SSW 风 和 SW 风,其频率分别为 13.83%和 12.17%,夏季(代表月 7 月)主导风向为 SW 和 S 风,频率分别为 12.26%和 11.45%,秋季(代表月 10 月)主导风向为 W 风 和 WSW 风,其频率分别为 12.32%和 10.7%。 63 NW N NE W NW E SW S W SE N S N W SE NE E SW S SE 十月,静风 4.21% N N 10. 05.0 NE W E SW S W E SE S 全年,静风 3.91% 图例(%) 图 4-1 风频玫瑰图 表 4.2-1 年 3.91 6.35 5.91 4.73 6.58 4.03 3.67 3.91 3.50 6.76 7.82 9.49 7.33 8.31 5.34 5.66 6.76 SE 七月,静风 7.10% NW 项目 C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NW E SW S 四月,静风 1.67% NE W NE E SW 一月,静风 2.59% NW N 各代表月风向频率统计结果表(%) 1月 2.59 9.39 6.96 6.80 8.25 4.85 3.40 3.72 4.05 3.72 4.85 4.85 6.80 10.84 5.83 6.15 6.96 4月 1.67 5.50 5.50 3.67 7.17 3.83 4.83 2.50 4.00 6.50 13.83 12.17 8.00 5.17 5.50 3.17 7.00 7月 7.10 3.87 4.03 5.65 7.42 5.48 5.16 6.94 4.03 11.45 8.39 12.26 3.87 4.84 2.26 3.87 3.39 10 月 4.21 6.48 7.13 2.76 3.40 1.94 1.31 2.43 1.94 5.35 4.38 8.75 10.70 12.32 7.78 9.4 9.72 (2)污染系数: 污染物浓度与风速呈负相关趋势,即随风速增加而降低。年和各季、四个时 刻的各方位风速的变化见下表、下图。 64 N NW N NE W NW E SW W SE E W SE S 七月,平均 2.20m/s N NW NE E SW SE S 四月,平均 3.10m/s N NW NE SW W E SW S 一月,平均 2.60m/s N NW NE W NE E SW SE S 十月,平均 2.60m/s N 3.0 2.0 1.0 W E SE S 全年,平均 2.60m/s S 图例(m/s) 图 4-2 风速玫瑰图 (3)稳定度是影响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按 GB/T13201-91《制定地方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所推荐的稳定度分类方法,对其地面常规气象 资料进行稳定度分类统计,各季稳定度频率见表 5.2-3。全年各季中均以稳定的 F 类为主,年出现频率为 33%。其次为中性天气 D 类稳定度,年出现频率为 25%。 表 4.2-2 项目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平均值 AB 0.01 0.06 0.01 0.00 0.02 B 0.14 0.08 0.11 0.05 0.09 B-C 0.04 0.08 0.04 0.00 0.04 各季稳定度频率一览表 C 0.09 0.07 0.10 0.12 0.09 C-D 0.04 0.02 0.01 0.00 0.02 D 0.27 0.28 0.23 0.23 0.25 E 0.14 0.10 0.14 0.22 0.15 F 0.27 0.31 0.37 0.38 0.33 综上所述,评价区环境空气多处于稳定及中性偏稳定状态,不利于大气污染 物的扩散;常年盛行 SSW-WSW 风,其次为 NNE-ENE 风,年平均风速 1.95m/s, 静风出现频率为 21%。 65 4.2.1.2 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筛选 (1)评价因子 根据工程分析结果,项目大气污染物评价因子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 化氢、氨和臭气浓度。 (2)评价标准 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及其修改单中二级标准。 H2S 和 NH3 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 附录 D 中 标准。臭气浓度因无现行国家及地方环境质量标准,本次评价仅对其进行核算, 不进行对标分析。 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情况见表 4.2-3。 表 4.2-3 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情况表 评价因子 颗粒物(PM10)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NH3 平均时段 24 小时平均 1 小时平均 1 小时平均 1 小时平均 标准值(μg/m3) 150 500 200 200 H2S 1 小时平均 10 4.2.1.3 估算模式 标准来源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及其修 改单中二级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 则 大气环境》 HJ2.2-2018 附录 D 估算模型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中推荐 的—AERSCREEN。 估算模型参数见下表。 表 4.2-4 估算模式参数表 参数 城市/农村 人口数(城市选项时) 最高环境温度/℃ 最低环境温度/℃ 土地利用类型 区域湿度条件 考虑地形 是否考虑地形 地形和数据分辨率/m 考虑岸线熏烟 是否考虑岸线熏烟 岸线距离/km 岸线方向/° 城市/农村选项 4.2.1.4 污染源调查 66 取值 农村 / 39.2 -22.7 耕地 中等湿度 √是 否 90 是 √否 / / 本项目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18)中要求“只调查本项目新增污染源和拟被替代的污染源”,结合本 项目实际,本次仅对新增污染源进行调查,具体内容见下表: 表 4.2-5 排气筒底 部中心坐 标/m 编 号 1 名称 天然 气锅 炉排 气筒 X Y 665 804 4415 193 排 气 筒 底 部 海 拔 高 度 /m 91 点源参数一览表 排 气 筒 高 度 /m 烟气 流速 / (m /s) 烟 气 温 度 /℃ 年排 放小 时数 /h 排 放 工 况 8 0.3 11.5 2 150 4800 正 常 表 4.2-6 面源起点坐标/m 编 号 名 称 1 恶 臭 产 生 区 域 X Y 665597 4415267 污染物排放速率 /(kg/h) 排 气 筒 出 口 内 径 /m 颗 粒 物 SO2 NOX 0.00 3 0.00 2 0.01 7 面源参数表 面 源 海 拔 高 度 /m 面 源 长 度 /m 面 源 宽 度 /m 与 正 北 向 夹 角 /° 面 源 有 效 排 放 高 度 /m 96 350 300 0 1 污染物排放速率/ (kg/h) 年排 放小 时数 /h 排 放 工 况 8760 正 常 颗 粒 物 NH3 H2S / 0.0353 0.0251 4.2.1.5 计算结果及评价 根据各排放源相关参数,利用估算模式可计算出各污染物再不同距离的农 夫、占标率。计算结果统计表见表 4.2-7。详细计算内容见附表。 表 4.2-7 污染源 天然气锅炉排气筒 恶臭产生区域 污染物 颗粒物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氨 硫化氢 计算结果统计表 最大落地浓度μg/m3 0.562 2.451 3.111 1.661 0.054 67 Pmax(%) 0.125 0.49 1.56 0.831 0.54 D10%/m / / / / / 由估算结果可见,由于项目对各废气污染物采取了有效的处理措施,各污染 源污染物相应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max(%)小于 10%。由此可见,项目排放的 废气污染源源强较小,在各种气象条件下的最大落地浓度均可控制在相应的环境 质量标准 10%以内。总体上看,建设项目对评价区域的贡献浓度不大,对周围环 境影响较小。 4.2.1.6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因评价范围内无超标点,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18),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4.2.1.7 关于禁建区的符合性 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规定:“新建改建、 扩建的畜禽养殖场选址应避开禁建区域,在禁建区域附近建设的,应设在禁建区 域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场界与禁建区域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500m”,本项目 500m 范围内无村庄敏感点等居住区分布,满足其规定要求。 4.2.1.8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建设项目区域属于不达标区域。本项目有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情况下污染物 短期浓度的最大贡献值的占标率小于 10%。因此,本次评价认为项目大气目环境 影响可以接受。 表 4.2-8 工作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等级 与范围 评价范围 SO2 +NOx 排放量 评价因子 评价因子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环境功能区 评价基准年 现状评价 环境空气质量 现状调查数据来源 现状评价 污染源 调查 调查内容 预测模型 大气环境 影响预测 与 评价 预测范围 预测因子 正常排放短期浓度 贡献值 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自查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边长=50km□ 边长 5~50km□ 边长=5 km ≥ 2000t/a□ 500 ~ 2000t/a□ <500 t/a 基本污染物 ( PM10、SO2、NO2) 包括二次 PM2.5□ 其他污染物( 硫化氢、氨 ) 不包括二次 PM2.5√ 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 □ 附录 D  其他标准 □ 一类区□ 二类区 一类区和二类区 (2018)年 长期例行监测数据 主管部门发布的数据 现状补充监测 达标区□ 不达标区 本项目正常排放源 拟替代的 其他在建、拟建项目 区域污染源 本项目非正常排放源  □ 污染源□ 污染源□ 现有污染源  网格模 其他 AERMOD ADMS AUSTAL2000 EDMS/AEDT CALPUFF□ □ □ □ □ □ 型□ 边长≥ 50km□ 边长 5~50km □ 边长 = 5 km □ 包括二次 PM2.5 □ 预测因子( / ) 不包括二次 PM2.5 □ 最大占标率≤100%□ 68 最大占标率>100% □ 正常排放年均浓度 贡献值 一类区 最大占标率≤10%□ 最大标率>10% □ 二类区 最大占标率≤30%□ 最大标率>30% □ 非正常排放 1h 浓 非正常持续时 占标率≤100% □ 占标率>100%□ 度贡献值 长( )h 保证率日平均浓度 达标 □ 不达标 □ 和年平均浓度叠加 值 区域环境质量的整 k ≤-20% □ k >-20% □ 体变化情况 监测因子:(PM10、 SO2、 有组织废气监测  污染源监测 无监测□ 环境监测 NOX、氨、硫化氢) 无组织废气监测  计划 环境质量监测 监测因子:(/) 监测点位数( ) 无监测 环境影响 可以接受 不可以接受 □ 评价结论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距( )厂界最远( )m 污染源年排放量 SO2:(0.002)t/a NOx:(0.017)t/a 颗粒物:(0.003)t/a VOCs:(/ )t/a 注:“□” 为勾选项 ,填“√” ;“( )” 为内容填写项 4.2.2 水环境影响分析 4.2.2.1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经雨水沟排放至厂区外。 项目产生的废水包括生活污水、食堂废水、养殖废水、水帘降温废水及锅炉 废水,其中养殖废水包括猪尿、猪舍冲洗废水。 猪粪、猪尿、猪舍冲洗废水与经隔油处理后的食堂废水、生活污水一并排入 粪便收集池,经干湿分离+沼气厌氧发酵后,沼液外售作农肥,不外排;锅炉废 水、水帘降温废水泼洒抑尘,不外排。 综上,项目正常工况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很小。 4.2.2.2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1)区域地下水赋存特征 区域含水层由孔隙含水层、基岩裂隙含水层组成。 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及宽谷中,由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组成,属孔隙潜水,地层厚度一般3m~8m,最厚达数十米。含水层主要由砂、砾 卵石组成,厚度一般2m~5m,盆地大于5m,水位埋深受地形影响差异较大,单 位涌水量大多小于1000m3/d。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Mg2+型水。 基岩裂隙含水岩组划分为层状裂隙水、网状脉状裂隙水及块状构造裂隙水。 层状裂隙水赋存在长城系、蓟县系和青白口系碎屑岩构造裂隙中,由于泥岩和砂 岩呈互层状产出,地下水往往具承压性,单井涌水量小于500m3/d。网状脉状裂 隙水在太古界、元古界变质花岗岩、花岗岩及各类混合岩中,风化构造裂隙,含 水比较均匀,多呈潜水类型,富水性弱,泉水流量一般在0.1~1.0L/S。块状构造 69 裂隙水,主要赋存在晚元古代至中生代侵入岩及火山岩裂隙和断裂构造带中,富 水性极不均一,与裂隙发育程度和断裂构造关系密切。 (2)区域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区域地下水运动规律严格受地形、地貌、气象和地表水系的控制,本区地下 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下水交替强烈。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均 汇入到相应的河流、谷底、盆地中赋存或补给下游。基岩裂隙水以泉的形式为主 要排泄途径。盆地、谷地中地下水排泄为人工开采、测向径流及少量蒸发。本区 各类型地下水径流距离短,具有就近补给、当地排泄的特点。 区内地表水、地下水参与改变着地形地貌,使沟谷深切,地形变陡,支沟发 育。形成了水土流失的地形地貌。另外,在漫长的地壳演化中,由于地下水的参 与活动,加剧了岩石的风化、剥离。 (3)地层特征 区域第四系土层主要为杂填土、粉质粘土、中砂、粉质粘土、粗砾砂、圆砾; 下伏太古界混合花岗岩全、强风化层。各(岩)土层特征分述如下: 1)杂填土:厚度0.40m-2.90m。杂色,稍湿,松散,主要成分为粘性土、砂 粒等组成。 2)粉质粘土:厚度2.60m-6.60m。黄褐色,可塑,局部软塑;表面稍有光泽, 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局部相变为粉土,夹薄层中砂,可称与中砂互 层。 3)中砂:厚度0.20m-4.60m。黄褐色,稍湿-饱和,稍密-中密;混粒,长石、 石英质。夹薄层粉质粘土。 4)粉质粘土:厚度0.30m-3.30m。黄褐色,软塑-可塑,表面稍有光泽反应, 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含少量中砂。 5)粗砾砂:厚度为0.70m-5.50m。黄褐色,饱和,中密-密实,长石石英质, 颗粒较不均匀。局部含少量圆砾。 6)圆砾:厚度4.00m-10.60m。黄褐色,中密~密实,饱和。混粒,圆砾最大 粒径为100mm,一般粒径20m-30mm,呈亚圆状及次棱角状,含少量卵石;中粗 砂、砾砂充填。 7)混合花岗岩全风化层:黄褐色,中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以石英、 长石、云母为主,除石英外,长石、云母已风化分解,岩体极破碎。 70 8)混合花岗岩强风化层:层顶高程在5.39m-11.38m之间,揭露厚度大于 11.50m。黄褐色,中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云母为主,风 化程度强,岩体破碎。 (4)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分布及垂向渗透系数 包气带是连接地面污染物与地下含水层的主要通道和过渡带,既是污染物媒 介体,又是污染物的净化场所和防护层。项目场地包气带厚度大于5m,岩性以 粉质粘土、中砂为主。 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能力中等,含水层较易受污染。对于基岩裂隙水含水层, 污染物经过包气带吸附之后,向基岩有一定的下渗,但基岩渗透系数均小于 10-7cm/s,因此项目对基岩裂隙水含水层构成污染的可能性小。 (5)水文地质特征 项目场地主要含水层为粗砾砂、圆砾层,按埋藏条件属潜水。地下水水位埋 深5.40m~8.20m,水位绝对高程16.88m~18.67m,地下水水利坡度为1.5‰,地下 水流向自西北向东南,与洋河水流向基本一致。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侧 向渗流的补给,受季节性降水的影响,年水位变化幅度约2.0m。地下水PH值 6.71~6.76,属中性水,地下水化学类型属HCO3--Ca2++Mg2+型。 1)地下水水质污染途径分析 根据项目特点,结合本工程废水排放情况,分析项目可能造成的地下水污染 途径有以下几种途径: ①猪舍防渗措施不足,导致废水渗入地下造成对地下水水质的污染; ②项目使用的黑膜沼气池、储粪池、储尿池和干湿分离间、沼液储存池、排 污沟防渗措施不足,而造成废水渗漏污染; 2)地下水水质影响预测及分析 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能力中等,含水层较易受污染。对于基岩裂隙水含水层, 污染物经过包气带吸附之后,向基岩有一定的下渗,但基岩渗透系数均小于 10-7cm/s,因此项目对基岩裂隙水含水层构成污染的可能性小。此外,根据中国 环境出版社出版的《地下水系统的污染与控制》介绍,污染物在入渗过程中或进 入含水层时,由于自身的理化特性和地层及含水介质条件,会发生复杂的吸附、 迁移、分解和转化等过程,COD、SS、氨氮等的去除率可达85~95%,土壤生态 系统对污染物有较强的阻隔,因此评价认为,项目一旦发生渗漏,废水中污染物 71 质一般不会穿过土壤层而渗入潜水层中,但项目仍必须落实下文的防渗措施,通 过上述分析可知,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 3)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 为防止项目运行期间对地下水构成影响,评价要求对项目区严格划分污染区 和非污染区,根据污染性质的不同,污染区进行相应的防渗,主要包括猪舍、沼 气池、粪便收集池、沼液储存池及排污沟。要求渗透系数小于1.0×10-7cm/s。其 中黑膜沼气池采用粘土夯实+1.5mm高密度聚乙烯膜(HDPE膜)防腐防渗,其他 池体及排污沟等采用1.5mm高密度聚乙烯膜(HDPE膜)+水泥层防腐防渗。 4.2.2.3 地下水环境跟踪检测计划 地下水环境跟踪检测每年一次,检测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承担,检测点位 为项目厂区和前马坨村两个点位,检测因子包括pH、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性总 固体氨氮、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五项,同时记录井深。 4.2.3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2.3.1 噪声源分析 项目噪声主要为风机、泵类噪声等,源强约70-85dB(A),项目选用低噪 声设备,设备安装减振基础,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厂界噪声达标。项目主要噪 声设备声级及降噪措施见表4.2-9。 表 4.2-9 主要噪声设备及降噪措施一览表 序号 噪声源 数量 1 2 3 4 风机 排渣泵 排水泵 刮粪机 1 1 3 14 4.2.3.2 噪声预测模式 单台源强 dB(A) 70 85 75 70 防治措施 低噪声设备, 设备安装减 振基础 降噪效果 dB(A) 20 20 20 20 预测模式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4-2009)中推荐的声环境 影响预测模式。 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等效声级贡献值计算公式: 72 4.2.3.3 预测结果及影响分析 根据预测模式和参数,以现状检测点为预测点,预测本项目主要噪声源对厂 界及敏感点噪声影响预测结果见下表。 表 4.2-10 序号 预测点 1 2 3 4 北厂界 西厂界 南厂界 东厂界 噪声预测结果 单位:dB(A) 贡献值 昼间 25.8 28.2 36.1 24.1 标准值 夜间 25.8 28.2 36.1 24.1 昼间 60 夜间 达标情况 55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从 上 表 预 测 结 果 可 以 看 出 , 项 目 各 场 界 环 境 噪 声 贡 献 值 为 24.43dB(A) ~36.08dB(A)昼间、夜间均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同时项目周边200m范围内无居民区等声环境敏感点,所以 项目建设对周边声环境影响不大。 4.2.4 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粪便、沼液及沼渣,病死猪,废脱硫剂,废离子 交换树脂,防疫医疗废物及生活垃圾。 (1)生活垃圾 项目员工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1.5t/a,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集中处理。 (2)一般固体废物 1)猪粪 项目鲜猪粪产生量为 28.5t/d(10402.5t/a),排入粪便收集池,经干湿分离 后,干粪便外售做农肥。 73 2)病死猪 项目按《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 81-2001 及相关要求将病死猪 及时送昌黎县军强畜禽无害化处理厂处理,不在厂区贮存。 3)沼液、沼渣 沼渣是由进入沼气池的粪便产生,项目沼渣产生量约为 2496.6t/a,全部用作 农肥;项目沼液年产生量为 1294.8t/a。项目沼液存放于沼液储存池,沼液储存池 容积 1500m3,可满足沼液日常储存要求,并可容纳非追肥期沼液暂存要求,沼 液全部用作农肥。 (3)危险废物 1)废脱硫剂 项目废脱硫剂产生量为 0.92t/a。废脱硫剂危废间暂存后,交资质单位处置。 2)废离子交换树脂 主要为锅炉软化水制备产生废离子交换树脂,产生量为 0.1t/a,危废间暂存 后,交有资质单位处置。 3)防疫医疗废物 防疫医疗废物年产生量为 0.1t/a,于厂区危废间暂存后,交有资质单位处置。 4.2.5 土壤环境 4.2.5.1 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类型与影响途径识别 本项目土壤环境影响类型与影响途径识别情况如下表: 表 4.2-11 本项目土壤环境影响类型与影响途径识别情况表 污染影响型 地面漫流 垂直入渗 不同时段 生态影响型 碱化 酸化 大气沉降 其他 盐化 建设期 运营期 √ 服务器满后 注:在可能产生的土壤环境影响类型处打“√”,列表未涵盖的可自行设计。 其他 4.2.5.2 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源及影响因子识别 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源及影响因子识别如下表: 表 4.2-12 污染源 猪舍 粪便收集池 黑膜沼气池 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源及影响因子识别情况表 工艺流程/节点 生猪饲养 粪便处理 发酵 污染途径 垂直入渗 垂直入渗 垂直入渗 全部污染物指标 a COD、氨氮等 COD、氨氮等 COD、氨氮等 74 特征因子 / / / 备注 b 事故工况 事故工况 事故工况 沼液储存池 沼液储存 垂直入渗 COD、氨氮等 / 事故工况 a 根据工程分析结果填写。 b 应描述污染源特征,如连续、间断、正常、事故等;涉及大气沉降途径的,应识别建设项 目周边的土壤环境敏感目标。 4.2.5.3 情景设置 项目猪舍、黑膜沼气池、粪便收集池、沼液储存池及排污沟采取防腐防渗处 理,渗透系数小于 1.0×10 -7cm/s,厂区地面要求做到非硬即绿;危废间按照《危 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要求防渗。对土壤的 污染途径为正常工况下厂区排放的恶臭气体通过大气沉降污染土壤,另外在事故 状态下猪舍、黑膜沼气池、粪便收集池、沼液储存池及排污沟等废液通过垂直入 渗对土壤造成污染。 4.2.5.4 影响预测 对土壤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污染源主要是排污沟和粪污处理构筑物渗漏,以 及未经过无害处理的粪便。项目在构筑物发生污水事故的情况下,污水直接渗入 土壤;排污沟的泄漏或渗漏对土壤造成污染。污水的渗漏使局部土壤层内 COD 等含量短时间内升高,影响土壤的养分含量,进而影响周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组 成及结构,影响土壤中植物根系的呼吸及水分养料的吸收,严重危害植物的生长。 4.2.5.5 保护措施与对策 项目污水处理设施各构筑物均按照评价要求做好防渗措施,尽可能降低事故 风险。要求猪舍、黑膜沼气池、粪便收集池、沼液储存池及排污沟严格按照评价 要求防渗。并加强日常检修、维护和监测工作,尽量避免渗滤事故发生。同时在 企业突发环境应急预案中明确日常管理、事故处置等要求。 4.2.5.6 结论 因本项目正常工况下不会对土壤造成明显影响,在运营期做好保护措施的情 况下,项目建设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 表 4.2-13 影 响 识 别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工作内容 影响类型 完成情况 污染影响型;生态影响型;两种兼有 土地利用类型 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 占地规模 敏感目标信息 影响途径 全部污染物 特征因子 所属土壤环境 (49.99)hm2 敏感目标(耕地 )、方位(四周)、距离(紧邻) 大气沉降;地面漫流;垂直入渗;地下水位;其他( COD、氨氮 / Ⅰ类;Ⅱ类;Ⅲ类;Ⅳ类 75 备注 土地利用 类型图 ) 影响评价项目 类别 敏感程度 评价工作等级 资料收集 理化特性 现状监测点位 现 状 调 查 内 容 现 状 评 价 影 响 预 测 防 治 措 施 现状监测因子 评价因子 评价标准 现状评价结论 敏感;较敏感;不敏感 一级;二级;三级 a);b);c);d) 黄棕色砂土;结构为团粒、中密,含有的其他异物主要有云母、贝壳等。 同附录 C 占地范围内 占地范围外 深度 点位布置 表层样点数 3 / 0-1.1m 图 柱状样点数 / / / 基本因子 45 项(砷、镉、六价铬、铜、铅、汞、镍、四氯化碳、氯仿、 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 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 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a] 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䓛、二苯并[a,h]荧蒽、茚并 [1,2,3-cd]芘、萘)。 特征因子:石油烃、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邻二甲苯。 与现状监测因子相同 GB15618;GB36600;表 D.1;表 D.2;其他( ) 各监测点位监测因子均达标 / 附录 E;附录 F;其他(  ) 影响范围(/) 预测分析内容 影响程度(/) 达标结论:a);b);c) 预测结论 不达标结论:a);b) 防控措施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保障;源头控制;过程防控;其他( ) 监测点数 监测指标 监测频次 跟踪监测 / / / 信息公开指标 石油烃的跟踪监测结果 现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各监测点位土壤监测指标均达 标,区域土壤现状环境质量良好,本评价建议项目运行过程中采取严格 评价结论 的源头控制、过程防控措施,降低对区域土壤的影响。在落实土壤保护 措施的前提下,项目建设对厂区及周边土壤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注 1:“□”为勾选项,可√;“( )”为内容填写项;“备注”为其他补充内容。 注 2:需要分别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级工作的,分别填写自查表。 预测因子 预测方法 4.2.6 环境风险分析 4.2.6.1 风险调查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项目涉及危险 物质主要为天然气及沼气(主要成分为 CH4)。沼气产生于黑膜沼气池。风险物 质主要理化性质和毒性见下表: 表 4.2-14 标 识 理 化 甲烷理化性质一览表 中文名:甲烷、天然气 英文名:methane Marsh gas 分子式:CH4 分子量:16.04 CAS 号:74-82-8 危规号:21007 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 76 性 质 燃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毒 性 对 人 体 危 害 急 救 防 护 泄 漏 处 理 贮 运 熔点(℃):-182.5 临界温度(℃):-82.6 燃烧热(KJ/mol):889.5 沸点(℃):-161.5 相对密度(水=1):0.42(-164℃) 临界压力(MPa):4.59 相对密度(空气=1):0.55 最小点火能(mJ): 饱和蒸汽压(KPa):53.32(- 0.28 168.8℃) 燃烧性:易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188 聚合危害:不聚合 爆炸下限(%):5.3 稳定性:稳定 爆炸上限(%):15 最大爆炸压力(MPa):0.717 引燃温度(℃):538 禁忌物:强氧化剂、氟、氯 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消防措施: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 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接触限值: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300 美国 TVL-TWA ACGIH 窒息性气体 美国 TLV-STEL 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 当空气中甲烷达 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 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皮肤冻伤: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 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工程防护: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个人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 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 作服。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 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 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 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 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 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包装标志:4 UN 编号: 1971 包装分类:Ⅱ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储运条件: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 30℃。远离火种、 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等分开存放。切忌混 储混运。储存间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 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 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4.2.6.2 环境风险潜势判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附录 C 计算 Q 值。当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计算物质总量与临界量的比值(Q)。 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最大存在量,t; 77 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t; 当 Q<1 时,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 当 Q≥1 时,将 Q 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 经计算,本项目危险物质 Q 值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 4.2-15 项目主要危险品贮存量及 Q 值计算结果表 涉及危险物质 甲烷 最大储存量 t 3.55 临界量 t 10 Q值 0.355 由上表可知,本项目危险物质 Q 值小于 1,风险潜势为Ⅰ,可开展简单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划分依据见表 4.2-16。 表 4.2-16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环境风险潜势 Ⅳ、Ⅳ+ Ⅲ Ⅱ Ⅰ 评价工作等级 一 二 三 简单分析 a a 是相对于详细评价工作内容而言,在描述危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风险 防范措施等方面给出定性的说明。见附录 A。 表 4.2-17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简单分析内容表 建设项目名称 昌黎县旺沃源养殖场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项目 秦皇岛市昌黎县前马坨 建设地点 河北省 秦皇岛市 (/) 昌黎县 村西 地理坐标 经度 纬度 主要风险物质 主要风险物质:甲烷 及分布 分布:黑膜沼气池、锅炉房 环境影响途径 ①对水体的污染: 及危害后果 项目危险物质为气体,没有对水体的污染途径。 (大气、地表 ②对大气的污染:危险物质遇热或明火可能发生火灾,继而产生半生/次生 水、地下水等) 物质,污染大气环境。 ①甲烷放散或火灾、爆炸产生的此生/伴生污染防范措施 企业应在项目建成、进入试生产之前,对设备和管道进行检测;设备自身 的密封和与管线连接处的密封按有关规定选型,设计采用成熟、可靠的密 封材料和密封技术。根据管线受温度、压力、腐蚀、冲击、承重等程度不 同,在选材、连接方法、支撑、基础结构等方面要考虑防振、防腐、防热 膨胀应力等措施,重要管线作应力计算,保证长周期安全运行的要求。根 据以往事故经验,特别注意设备和管线,包括各种阀门、法兰、仪表等小 件设备及管线的防腐性能。设备材料根据设备的设计压力、设计温度和工 艺介质的特性确定。 风险防范措施 定期检查废气治理设备完好情况,防止因管理不善,造成大气污染;一旦 要求 出现事故,立即由平时的生产管理体制转为事故处理管理体制,进行处理 事故指挥决策。 ②应急措施 天然气发生泄漏应立即切断火源,切断泄漏源。本项目储存量不构成重大 危险源;一旦发现起火,立即报警,通过消防灭火,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 冷却和疏散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 伤人员。 ③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备案,定期按预 案进行演习。 78 填表说明(列出项目相关信息及评价说明):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169-2018)附录 B,本项目所涉及的风险物质为甲烷,经计算本项目风险物质数量与临 界值比值(Q)小于 1,则本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环境风险评级等级为简单分析。本项目 所涉及风险物质不构成重大危险源,因此发生泄漏、火灾/爆炸等潜在环境风险很小。本项 目从建设、使用、贮运等多方面积极采取防护措施,加强风险管理,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降 低风险发生概率,并在风险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措施,可以使风险事 故对环境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将事故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79 5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5.1 施工期环保措施 施工期污染以施工废水、施工大气、施工噪声和施工固体废物为主,并可伴 随着小部分水土流失。企业应加强施工期的污染防治措施,将施工期污染物对环 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对厂区周围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5.1.1 文明安全施工 (1)要由具备资质证书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并严格确保施工区域,施工 边界要有围档,围档高度不得低于1.8m,做到坚固,平稳、整洁、美观; (2)施工要划定施工区,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5.1.2 施工期废水防治措施 工程施工期间,严禁污水乱排和污染道路、环境等。本项目施工期设置隔油 池和沉砂池,施工设备清洗废水经隔油、沉砂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降尘。施工人 员生活污水排入现有防渗旱厕,定期清掏。本项目施工内容较少,施工期持续时 间短,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影响。 5.1.3 施工期大气防治措施 为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和废气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建议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应伴随洒水,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对施 工厂地内松散、干涸的表土,也应经常洒水防止粉尘、扬尘;回填土方时,在表 层土质干燥时应适当洒水,防止粉尘飞扬; (2)加强回填土方堆放场的管理,要制定土方表面压实、定期喷水、覆盖 等措施;不需要的泥土,建筑材料弃渣应及时运走,不宜长时间堆积; (3)运土卡车及建筑材料运输车应按规定配置防洒落装备,装载不宜过满, 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散落;并规划好运输车辆的运行路线与时间,尽量避免在繁华 区、交通集中区和居民住宅等敏感区行驶; (4)运输车辆加蓬盖,且出装、卸场地前应先冲洗干净,减少车轮、底盘 等携带泥土散落路面; (5)对运输过程中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要及时清扫,以减少运行过程中的 扬尘; 80 (6)施工过程中,应严禁将废弃的建筑材料作为燃料燃烧; (7)施工结束时,应及时对施工占用厂地恢复地面道路及植被。 经上述治理后,施工期产生的粉尘、扬尘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对环境空气及敏感点的影响 较小。 5.1.4 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 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设备和汽车运输,其控制应从规范施工秩序着手,对产 生高噪声设备尽量安排在白天使用,合理安排高噪声设备远离敏感目标作业,同 时夜间(22:00~6:00)不使用噪声设备。汽车晚间运输尽量用灯光示警,禁鸣喇 叭。此外,尽量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的设备,对产生噪声的施工 设备加强维护和维修工作,亦对噪声有良好作用。 经上述治理后,施工期产生的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中要求,对场界声环境及敏感点声环境的影响较小。 5.1.5 施工期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为施工阶段所产生的废弃建筑碎块、渣土垃圾用于场地平整,不外排。施工 人员生活垃圾定期运往垃圾中转站,由当地市政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经上述治理后,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5.1.6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现场周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要保护周围生态环境,不允许占用工程征地外的土地。运送物料车辆 要设定固定行车路线,落实运输车辆防止扬尘、降噪措施,保护施工现场周围农 田生态环境。禁止在区外随意取土,用作区内土地平整等,以保护区域土地资源。 加强对施工人员生态环境方面知识的教育,加强管理,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 的意识和观念,并使施工人员变为自觉行为。 (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施工期挖方集中堆积并苫盖,采用彩钢板临时遮挡,避免造成水土流失,施 工弃土用于场地平整,平整过程中及时压实。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雨天施工。 5.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论证 5.2.1 废水 81 5.2.1.1 废水产生及处理情况 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经雨水沟排放至厂区外。 项目产生的废水包括生活污水、食堂废水、养殖废水、水帘降温废水及锅炉 废水,其中养殖废水包括猪尿、猪舍冲洗废水。 猪粪、猪尿、猪舍冲洗废水与经隔油处理后的食堂废水、生活污水一并排入 粪便收集池,经干湿分离+沼气厌氧发酵后,沼液外售作农肥,不外排;锅炉废 水、水帘降温废水泼洒抑尘,不外排。 5.2.1.2 废水处理工艺 猪粪、猪尿、猪舍冲洗废水与经隔油处理后的食堂废水、生活污水一并经沼 气处理后,用作农肥;锅炉废水泼洒抑尘,不外排。 黑膜沼气池为半地下布置,采用粘土夯实打底,上铺 1.5mm 厚高密度聚乙 烯膜,可充分利用地层自保温,不再单独设置保温系统。 该工序主要工艺技术参数: 发酵料液浓度:8%;水力滞留期:15~20d; 发酵温度:35℃;发酵物 pH 值:7~7.5;物料适宜碳氮比:15~25。 5.2.1.3 可行性分析 (1)工艺技术可行 项目采用厌氧消化技术成熟可靠;采用设备选用国内成熟、先进设备。在当 前畜禽养殖业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厌氧消化沼气工程是比较有效的处理模式, 采用较为广泛,而且大中型沼气工程中广泛采用黑膜沼气池厌氧处理工艺。经过 厌氧发酵处理后产生的沼液富含氨基酸、氮、磷、钾、腐殖质和多种微量元素, 具备有机肥料的营养特性,可作于农田作物、水稻和蔬菜等诸多农业用地的优质 肥料。 项目采用的全混合式厌氧消化工艺与常规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相比,占地面 积小,投入相对较低,产生的沼液全部作为农肥综合利用,无废水排放,符合养 殖行业粪污资源化利用要求,广泛适用于大中型养殖场。 因此,项目污水处理工艺设备技术可行,符合项目污水处理需要。 (2)废水综合利用可行性 沼液在种植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包括沼液浸种、沼液叶面喷洒、 沼液水培蔬菜、果园沼液滴灌等。项目排放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猪尿及清洗废 82 水等,经沼气池厌氧处理后有毒有害物质大大减少,排放的污水中含有一定的氮 磷钾等元素,对农作物的生长是有利的,沼液作为肥料农田施用,可以节省大量 化肥,提高作物产量,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 农作物的生长,节约水资源,为一举两得的措施。经厌氧处理后废水排水量符合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集约化畜禽养殖业干清粪工 艺最高允许排水量”要求,可以用于项目周边农田施肥,还田技术具有可行性。 根据河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中主要玉米作物灌溉净定额的规定,项目 所在地区属于燕山地区,灌溉玉米地面灌溉的用水定额为1012~1472m3/hm2,取 平均值1242m3/hm2。本项目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周围 农田完全可消纳项目所排废水。 沼液、沼渣还田具体使用方法及要求如下: 1)由于土地利用存在季节性,故本项目设沼液储存池一座,直接外售做农 肥; 2)项目沼渣直接外售做农肥; 3)粪肥施用后,应立即混入土壤。畜禽粪肥属迟效型有机肥,应作为农田 基肥翻耕入土,谨防撒施在土壤表面,以免污染水体; 4)合理安排施用时间,避免雨天施用。 5.2.1.4 非施肥期废水处理可行性分析 由于本项目地处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冬季气温低,不适宜施肥。因此,本项 目经处理后的沼液冬季储存在沼液储存池内,待到施肥期进行处理消纳,夏季与 农业种植施肥综合利用相结合方式进行运营,在具有土地消纳容量条件下,用于 农田施肥,可有效改善农田土壤肥力,有助于饲草生长,提高单位土地生物量, 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将产生积极影响。 根据北方环境特点,项目设沼液储存池一座,容积可达1500m3,根据《畜禽 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中规定:“储水的总容积不得低于当 地灌溉用水的最大间隔时间内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水的总量”,因此沼液储存池足 以容纳非施肥期排放的废水量。沼液储存池防渗材料采用2mm厚人工防渗材料进 行防渗,防止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并设置警示标志,警示工作人员不要在沼液储 存池旁边活动,防止意外发生。同时,严格按照北方施工特点施工,选用防冻胀 效果较好的混凝土材料,合理确定基础深度,在基础底部设置砂垫层,池体和池 83 壁基础外侧使用混砂材料,加强自身结构整体性及防水性,不留施工缝,采用以 上措施可有效防止冬季胀冻现象发生。此外,沼液储存池四周设置0.5m高围堰, 防止夏季雨水汇入,导致污水溢流。 5.2.2 废气 (1)恶臭气体 项目加强圈舍通风,尿液直接通过排污沟排入粪便收集池,排污沟加盖;采 用干清粪工艺,及时清理猪舍粪便,至少每天清理一次;每天清洗圈舍,保持圈 舍清洁;猪舍、储粪池等定期喷洒生物除臭剂,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有效减少恶 臭气体的产生量,经预测项目厂界氨和硫化氢可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表1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中二级新改扩建标准要求,厂界臭气 浓度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表7集约化畜禽养 殖业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敏感点处氨、硫化氢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 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措施可行。 EM菌生物除臭剂是由放线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酵母菌等单 一菌种经特殊工艺研制而成的高效复合微生物菌液,为纯生物制剂,安全无害。 作用原理为通过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将具有臭味的物质加以转化,并促进有机污染 物分解,抑制病原菌,消除臭味。 (2)沼气净化利用 沼气是高湿度的混合气体。沼气自沼气池进入管道时,温度逐渐降低,管道 中会产生大量含杂质的冷凝水。如果不从系统中除去,容易堵塞、破坏管道设备。 同时,由于沼气的成分中含有硫化氢,溶于水形成酸液后会腐蚀管道,且燃烧后 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因此,沼气利用前需要净化。净化装置包括脱水罐和脱硫 罐。 沼气管道最靠近沼气池的位置,沼气温降值最大,产生的冷凝水最多,因此 在此处设置两台脱水罐,去除沼气中的冷凝水。 以粪污为原料厌氧发酵后产生的沼气中H2S约占总体积的0.1%~3%。一般沼气利 用设备要求沼气中的H2S含量低于20mg/m3,因此沼气利用系统中必须设置脱硫 装置,位于脱水罐后。本项目采用干式脱硫工艺,干式脱硫工艺有氧化铁法和活 性炭法,氧化铁法脱硫效果和经济性都较好,得到普遍采用,本项目采用活性氧 化铁吸附柱脱硫除臭。脱硫剂装置为塔式,塔内装有中央为圆孔的吊筐,沼气由 84 塔底进入中心通道,并均匀分别进入各个吊筐中,通过脱硫剂层后进入吊筐与塔 壁形成的空隙内,由塔侧壁排出。氧化铁脱硫时,沼气中的H2S在固体氧化铁的 表面进行反应,氧化铁吸收硫化氢的反应速度视其氧化铁表面的接触程度变化, 本项目氧化铁间填充木屑以增加脱硫剂的孔隙率。当脱硫剂中硫化铁含量达到 25%时,脱硫效果变差,脱硫剂需要再生。本项目脱硫效率达到99%。经过净化 后的沼气储存于贮气柜内,沼气全部用于沼气发电。 (3)天然气锅炉燃烧废气 天然气属于洁净燃料,其污染物主要为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其中 因项目使用天然气中几乎不含S,所以二氧化硫无需设置治理设施。本次针对天 然气燃烧过程产生的相对高的热力型氮氧化物,计划设置低氮燃烧器进行控制, 以达到从源头降低氮氧化物产生量的效果。低氮燃烧器的推广至今已经有几年的 实际应用经验,根据同类措施的实际检测结果可知,可以完全满足现行环保要求, 稳定、可行。 5.2.3 固体废物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粪便、沼液及沼渣,病死猪,废脱硫剂,废离子 交换树脂,防疫医疗废物及生活垃圾。 项目根据固体废物的属性采取不同的处理处置方式,具体见下表。 表 5-2-1 序号 1 2 3 4 5 6 7 属性 / / / 危险废物 本项目固废产生及处置方式合理性分析 名称 猪粪 生活垃圾 沼液、沼渣 病死猪 废脱硫剂 防疫医疗废物 废离子交换树脂 处理方式 粪池暂存,用作农肥 设垃圾桶,环卫部门处理 用作农肥 不暂存,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危废间暂存,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综上,本项目固体废物合理处置,对环境影响很小,处理处置措施可行。 85 6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6.1 环保投资比例分析 项目总投 3000 万元,用于环境保护工程的专项投资为 200 万元,环保投资 占总投资的比例为 6.7%,项目具体环保投资情况见表 6.1-1。 表 6.1-1 污染源 废 气 环保投资估算 治理对象 环保设施及工艺 治理 效果 猪舍恶臭气 体 圈舍通风、喷洒除臭 剂,采用干清粪工艺, 及时清理猪舍粪便,至 少每天清理一次 达标 排放 养殖及粪污 处理过程废 气 加盖密封,喷洒除臭剂 达标 排放 油烟净化器 食堂油烟 执行标准及要求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 放标准》(GB18596- 2001);《恶臭排放标准 要求》(GB14554-93) 20 去除 效率 60%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18483-2001)小型 5 45 55 天然气锅炉 燃烧废气 低氮燃烧器+8m 高排气 筒排放 80%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 标准》 (DB13/5161-2020) 表 1 中燃气锅炉排放限值 和《关于开展燃气锅炉氮 氧化物治理工作的通知》 (冀气领办[2018] 177 号) 废 水 生活污水及 养殖废水等 猪粪、猪尿、猪舍冲洗 废水与经隔油处理后 的食堂废水、生活污水 一并排入粪便收集池, 不外 经干湿分离+沼气厌氧 排 发酵后,沼液外售作农 肥,不外排;锅炉废水、 水帘降温废水泼洒抑 尘,不外排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 放标准》(GB18596- 2001)表 6,《粪便无害 化卫生要求》 (GB7959-2012)表 2 噪 声 风机、泵类 噪声 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 减振,建筑隔声 环卫部门清运 固 体 废 物 生活垃圾 粪便 沼液、 一 沼渣 般 固 废 病死猪 运 营 期 危 废脱硫 厂界 达标 做农肥 直接送有资质单位处 理 危废间暂存后,交有资 86 投资 (万 元) 不外 排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 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 类 合理处置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 放标准》(GB18596- 2001)表 6,《粪便无害 化卫生要求》 (GB7959-2012)表 2,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 技术规范》HJ/T 81-2001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物 5 10 - 5 10 污染源 治理对象 险 废 物 风 险 防 渗 措 施 治理 效果 环保设施及工艺 剂 防疫医 疗废物 废离子 交换树 脂 质单位处置 执行标准及要求 投资 (万 元) 控制标准》 (GB18597-2001)及修改 单要求 符合防火间距要求;在各危险地点和危险设备处,设置防 天然气、沼 护罩、防护栏等隔离设施,并设立安全标志或涂刷相应的 气 安全色贮气柜必须安装防爆轴流风机、温度计、湿度测量 仪、感温火灾探测器和自动监测报警仪等装置 ①猪舍、黑膜沼气池、粪便收集池、沼液储存池及排污沟采用防腐防渗处 理,渗透系数小于 1.0×10 -7cm/s,其中黑膜沼气池为粘土夯实打底,覆 1.5mm 厚高密度聚乙烯膜,其他池体及排污沟等采用 1.5mm 高密度聚乙 烯膜(HDPE 膜)+水泥层防腐防渗;除上述区域外的厂区,按常规建筑结 构要求做到非硬即绿 ②危废间采用防渗处理,渗透系数小于 1.0×10 -10cm/s,满足《危险废物贮 存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要求 10 35 6.2 环保投资效益分析 6.2.1 环境成本 项目环境成本包括施工期环境成本和营运期环境成本,即项目环境成本=施 工期环境成本+营运期环境成本。项目建设和生产可能造成的环境损失见表 6-2-1。 表 6.2-1 时 段 环境 要素 水环 境 营 运 期 环境 空气 声环 境 项目建设和生产可能造成的主要环境损失 影响因素 项目固体废物贮存、污水处 理系统等防渗层破裂等造成 的污染 猪舍、粪便处理过程产生的 恶臭 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对环境 产生影响 固体 废物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 物如果收集、贮存和处理不 当,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环境 风险 甲烷利用设施 可能影响程度 按本次评价要求做好相应防渗工作 按照环评要求设置相应设施,加强日常管理 设备噪声通过安装减振基础、建筑隔声等措施 后厂界环境噪声达标 项目固体废物均得到合理处置,避免露天堆 放,危险废物危废间暂存,交有资质单位处置, 经以上措施处理,本项目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 很小 可能产生的泄漏、火灾和爆炸等事故对环境产 生的污染,在做好相应风险防范措施和编制应 急预案的前提下,可以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 6.2.2 环保设施运行支出 环保设施运行支出包括环保设施折旧费、运行费和环保管理费。 87 (1)环保设施折旧费 C1 C1=a×C0/N 式中:a――固定资产形成率,取环保投资的 85%; C0――环保总投资(万元); N――折旧年限,取 10 年; 经计算,环保设施折旧费 C1 为 17 万元。 (2)环保设施运行费 C2 参照国内其它企业的有关资料,环保设施及综合利用设施的年运行费可 按环保总投资的 10%计算。 C2=C 0×10% 经计算,环保设施运行费 C2 为 20 万元。 (3)环保管理费用 C3 环保管理费用包括管理部门的办公费、监测费、技术咨询、学术交流和 科研等费用,按环保投资的 1.0%计算。 C3=C 0×1% 经计算,环保管理费用 C3 为 2 万元。 (4)环保设施运行支出 C 环保设施运行支出为上述 C1+C2+C3 三项费用之和 C=C1+C2+C3=39 经计算,该工程每年的环保设施运行支出费用为 39 万元。 6.2.3 环保设施经济效益分析 (1)直接经济效益 项目采取各项环保措施后,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表现为两方面。 一是,废气、废水和噪声等环保设施的投用,可以很大程度减轻对周边环境 的影响,使得周边环境及人群健康产生的影响可以接受; 二是,环保设施投入运营后,使得各污染物达标排放,同时避免了因超标排 放而需要支出的超标排污费。 (2)间接经济效益 间接效益表现在项目采取的污染治理措施、环境风险防范等措施实施后,可 有效保护当地的生态和自然环境,相应获得的间接价值较高。 88 项目设计采用了比较完善的废气、废水、地下水保护措施、环境风险与应急 设施以及噪声污染、固体废物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保证 了项目污染物的达标排放,保证了项目符合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要求,确保了区 域生态环境质量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综上,项目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方面基本达到了统一。 89 7 选址合理性及平面布局合理性分析 7.1 选址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选址于昌黎县马坨店乡前马坨村西,为设施农用地,并取得备案意见, 符合土地利用规划,不属于《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 年本)》和《禁止用地 项目目录(2012 年本)》之列,选址合理。 7.1.1 项目建设符合产业政策要求 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9 年本)中“鼓励类”;本项目不属 于《河北省新增限制类产业目录》(2015 版)、《秦皇岛市限制和禁止投资的 产业目录》(2016 版)限制和禁止类,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当前产业政策要求。 7.1.2 厂址不属于敏感区 (1)项目厂址不属于《河北省环境敏感区支持、限制及禁止建设项目名录 (2005 年修订版)》及《关于河北省区域禁(限)批建设项目的实施意见(试 行)》(冀政〔2009〕89 号)文件规定的敏感区域,选址符合有关规定。 (2)项目厂址不属于《河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冀环 控【2009】4 号)规划确定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 7.1.3 项目厂址符合相关规划 根据《秦皇岛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基本污 染物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氨和硫化氢执行《环 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 D 要求;声环境执行《声环 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 类标准;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土壤环境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农用地土 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中的风险筛选值要求。项目建设符合 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7.1.4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项目投入运营后,废气、废水、噪声排放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废水处理后进 入沼气池,固体废物全部得到综合利用或合理处置。预测结果表明项目建设和运 营,不会改变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区域,对环境影响不大。项目存在的环境风险在 可接受范围内,采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后可将风险降至最低水平,通过配设应急 90 物资、制定应急预案、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提高项目的应急能力,符合相关要求。 7.1.5 公众支持程度 根据建设单位就项目建设进行的公众意见调查结果,没有公众提出反对意 见。 7.1.6 小结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地方相关政策要求,符合相关规划要求,环境 质量现状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市政基础设施较好,运行后对环境影响不大, 公众比较支持,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设施完善,项目选址可行。 7.2 平面布局合理性分析 本次扩建项目便于物料转运,主要产臭设施远离村庄布置生产区与办公区分 开布置,便于人流、物流分开。 项目平面布局符合工艺要求,有利于减少物质运距、能源输送距离,符合循 环经济要求。 项目平面布局基本合理。 91 8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8.1 目的 环境管理是以环境科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 手段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施加给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影响进行调节控制,实现 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随着我国环保法规的完善及严格执法,环境 污染问题将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环境管理应作为企业管理工 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积极并主动地预防和治理污染,提高全体员工的环 境意识,避免管理不善而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 项目投产后会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因而必须在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 的基础上,加大环境管理的力度。本评价依据环境评价提出的主要环境问题、环 保工程措施有针对性地提出该项目的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供各级环保部门对该 项目进行环境管理时参考。 8.2 环境管理要求 本环评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计划和主要环境管理方案提出以下建议, 参见表 8.2-1。 表 8.2-1 企业环 境管理 总要求 试生产阶 段环境管 理 生产阶 段环境 管理 信息反 馈和群 众监督 环境管理工作计划一览表 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认真落实各项环保手续 ⑴严把施工质量关,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质量要求执行; ⑵生产运行中,定期进行例行环境监测工作,同时请当地环保部门监督、检查、 协助主管部门做好环境管理工作,对不达标装置及时整顿; ⑶配合当地环境监测站搞好例行监测工作,及时交纳环保税。 完善准备、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发生 ⑴多方技术论证,完善工艺方案; ⑵建立试生产工序管理和生产情况记录卡; ⑶请环保部门协助试生产阶段环境管理工作; ⑷监测环保设施及周围污染物排放情况。 加强环保设备运行检查,确保达产达标、力求降低排污水平;杜绝安全隐患 ⑴明确专人负责厂内环保设施的管理; ⑵对各项环保设施操作、维护定量考核,建立环保设施运行档案; ⑶合理利用能源、资源、节水、节能; ⑷监督物料运输和堆存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⑸积极开展自行监测工作,配合当地环保部门搞好监督性监测工作。 反馈监督数据,加强群众监督,改进污染治理工作 ⑴建立奖惩制度,保证环保设施正常运转; ⑵归纳整理监督数据,技术部门配合进行工艺改进; ⑶聘请附近职工为监督员,听取其意见; ⑷配合环保部门的检查验收。 92 8.2.1 施工期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机构对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负责,履行施工期各阶段环 境管理职责。 (2)对施工队伍实行职责管理,要求施工队伍按要求文明施工,并做好监 督、检查和教育工作。 (3)按照环保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本报告书中有关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对施工 程序和厂地布置实施统一安排。 (4)土建工程需要土石方的挖掘与运输、管道挖沟、施工建材机械等占地, 对产生的扬尘应及时洒水,及时清除弃土,避免二次扬尘。 (5)合理布置施工厂内的机械和设备,把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布置到远离 居民的地点。 表 8.2-2 防治对象 施工扬尘 施工期环境管理和监理的主要内容 防治措施 建筑垃圾及多余弃土及时清运 环境管理 施工单位环保 措施要落实到 人,做好施工厂 对工地及进出口定期洒水抑 尘、清扫,保持工地整齐干净; 地环境管理和 保洁工作 施工噪声 废水 建筑及生活垃圾 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及 环境管理部门进行定 期检查 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及 环境管理部门进行定 期检查 建筑工地按有关规定进行围挡 将投标方的低噪声施工设备和 技术作为中标内容; 禁止在 22:00~6:00 进行产 生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应集中排入 防渗旱厕 避免在雨季进行基础开挖施工 建筑垃圾及多余弃土及时用于 场地平整,及时压实 环境监理 施工单位环保 措施要落实到 人,做好施工厂 地环境管理和 保洁工不外排 环保监理部门对夜间 施工噪声进行监 督检查 对于污水收集设施进 行认真检查 不外排 8.2.2 运营期环境管理 (1)环保管理机构应对场内环保实行统一管理,并对厂区的环境质量全面 进行监测。 (2)环保管理机构应做好日常环保设施与生产主体设备的统一管理,加强 维护、定期检查,确保污染治理设施与主体设备正常运行。当治理设施发生故障 时,应启动应急预案,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 (3)定期对各猪舍、黑膜沼气池、沼气发电设施的环保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93 制定考核与奖惩的具体办法,将环保考核纳入生产考核的主要部分。 (4)对主要污染源进行定期监测,建立污染源档案。发现污染物非正常排 放时,应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控制污染,使污染物满足达标排放 要求。 (5)接受省市环保部门的检查、指导,参加有关会议及经验交流活动。 表 8.2-3 序号 提示图像符号 背景颜色:绿色 图形颜色:白色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表 警告图像符号 背景颜色:黄色 图形颜色:黑色 名称 功能 1 废气排放口 表示废气向大气排放 2 一般固体 废物储存 表示一般固废贮存、 处置场所 3 噪声源 表示噪声向外环境 排放 废气采样孔、采样平台的设置 排气筒(烟囱)应设置便于采样、监测的采样口和采样监测平台。有净化设 施的,应在其进出口分别设置采样口。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 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 HJ/T397-2007 ) 和 《 固 定 污 染 源 烟气 排 放 连 续 监 测 技 术 规 范( 试 行 )》 (HJ/T 75-2007)中对采样孔和采样平台的要求:采样孔的设置应设于方便操作, 如遇管道变径或弯头处,采样孔前后分别至少应留有管径 3 倍和 6 倍长的过度管 段;采样平台的设置应方便操作、虑安全和电力的供应保障。 (6)企业公开信息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强制公开和自愿公开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如实地公 开其环境信息。自行监测信息公开内容及方式可参照《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 94 开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 31 号)及《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 办法(试行)》(环发〔2013〕81 号)执行,具体由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 定。 8.3 环境监测计划 8.3.1 监测机构 本项目可不设专门环境监测机构,结合本厂具体情况,监测项目如废气、废 水、噪声和环境质量等,可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测。 8.3.2 监测计划 为了解拟建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区域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对区域环境质 量及企业污染源进行定期监测,制定监测计划,定期开展监测,为治理环境污染 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根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819-2017)、排污单位自行 监测技术指南 火力发电及锅炉》(HJ820-2017)要求,企业开展定期监测,监 测计划见表 8-2-4。 表 8.2-4 污染源及环境质量监测计划一览表 污染源 检测点位 天然气锅炉 排气筒出口 猪舍、粪便收集池、沼液储 存池等 噪声 检测项目 二氧化硫、颗粒物 氮氧化物 检测频次 每年一次 每月一次 厂界 氨、硫化氢、臭气浓度 每年一次 厂界 Leq(A) 每季一次 8.3.3 监测技术要求及档案管理 环境监测采样、分析方法、数据处理及技术要求均遵循《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中有关环境要素监测技术规定的方法进行。 监测资料应进行技术分析、分类存档、科学管理,为企业防治环境污染途径 和治理措施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也是企业的环境保护资料统计上报、查阅、目 标管理等必须要做的工作内容之一。 8.4 环保实施方案及“三同时”验收 项目总投资 3 千万元,其中施工期环保投资 1.5 万元,营运期环保投资 198.5 万元,环保投资主要用于废气处理、废水处理、地下水保护、环境风险防范与应 急等。 95 运营期环保设施“三同时”验收表见表 8.2-5。 表 8.2-5 污染源 环保设施及工艺 治理效果 执行标准及要求 猪舍恶臭气体 圈舍通风、喷洒除臭剂,采用干清粪 工艺,及时清理猪舍粪便,至少每天 清理一次 达标排放 20 养殖及粪污处理过程 废气 加盖密封,喷洒除臭剂 达标排放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 -2001);《恶臭排放标准要求》(GB14554 -93) 食堂油烟 油烟净化器 去除效率 60% 5 天然气锅炉燃烧废气 低氮燃烧器+8m 高排气筒排放 80%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 小型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13/5161-2020)表 1 中燃气锅炉排放限 值和《关于开展燃气锅炉氮氧化物治理工作 的通知》(冀气领办[2018] 177 号) 废水 生活污水及养殖废水 等 噪声 风机、泵类噪声 固体 废物 投资(万 元) 治理对象 废气 运 营 期 环保设施“三同时”验收一览表 生活垃圾 粪便 一般 沼液、沼渣 固废 病死猪 危险 废物 废脱硫剂 防疫医疗废 物 猪粪、猪尿、猪舍冲洗废水与经隔油 处理后的食堂废水、生活污水一并排 入粪便收集池,经干湿分离+沼气厌氧 发酵后,沼液外售作农肥,不外排; 锅炉废水、水帘降温废水泼洒抑尘, 不外排 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减振,建筑隔 声 环卫部门清运 不外排 厂界达标 做农肥 不外排 直接送有资质单位处理 危废间暂存后,交有资质单位处置 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 -2001)表 6,《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GB7959-2012)表 2 5 45 55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 类 合理处置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 -2001)表 6,《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GB7959-2012)表 2,《畜禽养殖业污染 防治技术规范》HJ/T 81-2001 10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物控制标准》 (GB18597-2001)及修改单要求 10 5 污染源 治理对象 环保设施及工艺 治理效果 执行标准及要求 投资(万 元) 废离子交换 树脂 风险 防渗 措施 符合防火间距要求;在各危险地点和危险设备处,设置防护罩、防护栏等隔离设施,并设立安全 天然气、沼气 标志或涂刷相应的安全色贮气柜必须安装防爆轴流风机、温度计、湿度测量仪、感温火灾探测器 和自动监测报警仪等装置 ①猪舍、黑膜沼气池、粪便收集池、沼液储存池及排污沟采用防腐防渗处理,渗透系数小于 1.0×10 -7cm/s,其中黑膜沼 气池为粘土夯实打底,覆 1.5mm 厚高密度聚乙烯膜,其他池体及排污沟等采用 1.5mm 高密度聚乙烯膜(HDPE 膜)+水 泥层防腐防渗;除上述区域外的厂区,按常规建筑结构要求做到非硬即绿 ②危废间采用防渗处理,渗透系数小于 1.0×10 -10cm/s,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 单要求 97 10 35 9 总量控制 9.1 总量控制因子 根据“十三五”期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并结合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 量现状和项目外排污染物特征,确定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因子为:二氧化 硫、氮氧化物、COD、氨氮。 9.2 总量控制目标值的确定 根据《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中提出的总 量指标的计算方法,计算本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值。 天然气锅炉废气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3/5161-2020)表 1 中燃气锅炉排放限值和《关于开展燃气锅炉氮氧化物治理工作的通知》(冀气领 办[2018] 177 号): 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指标值=1.362×106m3/a×10mg/m³=0.014t/a; 氮氧化物总量控制指标值=1.362×106m3/a×30mg/m³=0.041t/a; 本项目无废水外排,综上,本项目根据排放标准核算各污染物总量建议指标 为:二氧化硫:0.014t/a、氮氧化物:0.041t/a、COD:0t/a、氨氮:0t/a。项目所 在区域 SO2、NOx 均达标,项目投产后,SO2、NOx 新增量较少,对区域环境影 响较小。 98 10 结论和建议 10.1 结论 10.1.1 项目概况 (1)项目概述 昌黎县旺沃源养殖场成立于 2020 年 4 月,现公司拟在昌黎县马坨店乡前马 坨村,建设昌黎县旺沃源养殖场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 49.99 亩,总建筑面积 13305m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活区、生产区、管理区和隔离区。 其中猪舍 11 栋 12705 平方米,配套用房 600 平方米;建设消毒池、上猪台、人 工授精房;建设围墙 895 米、厂区主干道 200 米、支干道 300 米;配套设施粪便 污水处理设施及供水供电绿化等。购置机械设备 600 台(套),年出栏商品生猪 20000 头。 项目总投资 3 千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20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6.7%,环 保投资主要用于废气治理、废水处理、地下水保护、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等。 项目劳动定员 20 人。采用三班制,每班 8 小时,年工作 365 天。 (2)项目选址 项目位于项目位于秦皇岛市昌黎县马坨店乡前马坨村西。项目中心地理位置 坐标为北纬 39°36′22.76″,东经 119°00′28.31″。为设施农用地。 (3)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建设生猪养殖场 1 座,总占地面积 49.99 亩,总建筑面积 13305m2,包括标 准化猪舍 11 栋、库房 1 栋、办公室 1 座,配套建设天然气设施等。生产规模为 年出栏生猪 2 万头。 (4)选址可行性 项目选址不在禁养区、限养区范围内,与禁养区距离大于 500m,不属于城 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满足卫生防护距 离要求及环境防护距离要求,满足相关养殖业规范要求,选址符合国家土地政策 要求、相关规划要求;环境质量现状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项目实施后不会改 变区域环境功能,对环境影响不大;没有公众反对项目建设。项目选址可行。 (5)产业政策分析 本项目属于畜禽标准化养殖,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 99 中“鼓励类”中第一类“农林业”中第 5 条“畜禽标准化养殖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项目不属于《河北省新增限制和淘汰类产业目录 (2015 年版)》中的限制和淘汰类内容,属于允许类。项目建设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符 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要求。 此外项目符合当前国家生猪产业发展政策要求。 (6)规划符合性 根据《秦皇岛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执行《环 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1 类标准;项目建设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7)三线一单符合性 经评价分析,项目符合生态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 负面清单的要求。 10.1.2 环境质量现状和区域主要环境问题 (1)环境空气:根据 2018 年昌黎县环境监测站提供的监测数据显示,项目 所在域为不达标区。根据补充监测结果,氨和硫化氢 1 小时平均浓度满足《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 D 中要求。 (2)声环境:根据监测结果与标准值比较,监测结果与标准值比较可以看 出,厂界声环境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 类功能区标准要求, 声环境符合相应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3)地下水环境:监测期间各监测点位各指标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要求。 (4)土壤环境:根据监测结果显示,全部监测因子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 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中的风险筛选值。 10.1.3 项目实施前后环境质量变化情况 (1)环境空气 项目大气污染源均采取了相应防止污染的措施,不会改变周边大气环境质量 状况。 (2)地表水 本项目废水处理后进入沼气池,不外排,正常工况下不会对地表水环境质量 100 产生明显影响。 (3)地下水 猪舍、黑膜沼气池、粪便收集池、沼液储存池及排污沟均设置相应防渗,其 对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不会明显影响。 (4)声环境 预测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项目实施不会对周围声环境产生明显影响。项 目实施前后,周边声环境质量变化不大。 (5)固体废物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全部得到综合利用或合理处置,对环境影响不大。 (6)风险影响 项目环境风险主要为天然气、沼气储存过程可能发生的火灾或爆炸,以及由 此引发的次生/伴生污染情况,在按环评要求做好相应防范措施,并按要求编制 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及时备案,严格执行,可以将突发环境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 平。 10.1.4 总量控制结论 根据“十三五”期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并结合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 量现状和项目外排污染物特征,确定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因子为:二氧化 硫、氮氧化物、COD、氨氮。 根据《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中提出的总 量指标的计算方法,计算本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值。 本项目无废水外排,综上,本项目根据排放标准核算各污染物总量建议指标 为:二氧化硫:0.014t/a、氮氧化物:0.041t/a、COD:0t/a、氨氮:0t/a。 10.1.5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本项目应成立环境管理机构,负责环保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合理的环境管理 体系、管理计划和人员职责。本项目可不设专门环境监测机构,结合项目具体情 况,监测项目如废气、废水、噪声和环境质量等,可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 进行监测。项目在运行中应做好信息公开工作。 10.1.6 综合结论 101 昌黎县旺沃源养殖场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项目符合产业政策要求,选址可 行,环保措施技术适用可行,废水、废气、噪声排放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 控制要求,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或合理处置,符合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要求;环风 险防范措施与应急措施基本完善;项目实施后,不会改变区域环境和周边敏感点 的环境功能区划。因此,在建设单位认真落实报告中提出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前提 下,加强建设和运营过程的环境管理,项目建设可行。 10.2 建议 (1)在生产过程中分析总结工艺最优化运行参数,达到设备运转率及生产 能力最大化,提高资源回收率等指标,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水平。 (2)积极推进企业的 ISO14000 环境质量管理和 ISO-9001 国际质量管理体 系认证工作,完善企业环境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和质量 管理水平。 (3)加强各类环保设施的维护、维修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行。 102 附图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