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1. 海螺岛通岛临时路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Hopeless(绝望)11 页 297 KB下载文档
1. 海螺岛通岛临时路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1. 海螺岛通岛临时路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1. 海螺岛通岛临时路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1. 海螺岛通岛临时路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1. 海螺岛通岛临时路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1. 海螺岛通岛临时路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当前文档共11页 2.99
下载后继续阅读

1. 海螺岛通岛临时路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海螺岛通岛临时路项目 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二〇一四年八月 目录 1. 建设项目概况.........................................................................................................1 2. 建设项目所在海域环境状况概述.........................................................................3 3. 建设项目对环境、资源、海域功能和其他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概述.............6 4. 预防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要点.............................................................8 5. 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9 I 1. 建设项目概况 (1)用海位置 秦皇国际游轮游艇港海螺岛项目位于秦皇岛海港区,秦皇岛港西港区西南侧、 汤河入海处,在海螺岛施工过程中,车辆通行需要建设一条临时通岛路,道路拟 在汤河西侧修建。海螺岛通岛临时路项目位于汤河口右侧堤岸外侧,北起文体路 南至海螺岛。 (2)建设规模 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栈桥式临时道路。海螺岛通岛临时路长1465.58m,宽 7.0m,路面顶高程3.5~4.0m(高程以秦皇岛理论最低潮面计),临时路沿汤河护 岸边线设置。项目总工期约3年,其中建设工期约6个月,使用期约27个月,拆除 工期约3个月,工程总投资为8794.8万元。 (3)占用海域情况 本工程是为推动海螺岛综合旅游项目而建的临时道路,采用桩基梁板式结构 非透水构筑物形式。本项目用海类型为旅游娱乐用海中的旅游基础设施用海,用 海方式为跨海桥梁用海,项目总申请用海面积3.4693公顷。 本工程地理位置见图1-1。 1 图 1-1 本工程地理位置图 2 2. 建设项目所在海域环境状况概述 2.1. 海水水质环境 2013 年 5 月水质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海水指标均能满足《海水水质标 准》(GB 3097-1997)第二类标准的要求,水质现状良好。 2012 年 7 月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海域涨落潮期重金属铅均超标,超标率为 41.67%,落潮期活性磷酸盐超标,超标率为 9.09%,但均满足《海水水质标准》 (GB 3097-1997)二类标准的要求,其他因子均满足相应功能区划指标要求,调 查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2.2. 沉积物环境 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区大、小潮期沉积物中石油类、有机碳、铜、铅、锌、 镉、汞、砷、总铬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中的第一类 标准的要求,沉积物质量现状良好。 2.3. 海洋生态 2013 年 5 月海洋生态现状评价结论 (1)叶绿素 a:叶绿素 a 的浓度变化范围为(1.24~2.44)µg/L,其平面分 布为调查海域的东南部海域较高。底层海水中叶绿素 a 的浓度变化范围为 (1.12~3.04)µg/L,平面分布为调查海域的西部高于东部。在垂直分布上,表 层叶绿素平均含量略高于底层。 (2)浮游植物: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在 0.95~3.00 均为 1.86;丰度指 数在 0.28~0.80 之间,平均值为 0.51;均匀度指数在 0.32~0.83 之间,平均为 0.57;优势度指数在 0.37~0.95 之间,平均值为 0.75。调查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 指数和丰度指数不高、浮游植物种类间分布较均匀,优势种较突出。 (3)浮游动物:浮游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在 1.65~2.48 之间,平均为 2.09; 丰度指数在 0.35~0.73 之间,平均值为 0.57;均匀度指数在 0.50~0.85 之间,平 均为 0.68;优势度指数在 0.58~0.75 之间,平均为 0.70。调查浮游植物种类多样 性指数、丰度值和均匀度值均处正常状态,浮游植物处于较健康状态,种间个体 3 数差别小,分布均匀,优势种较突出。 (4)底栖生物:底栖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在 0.41~3.39 之间,平均为 2.53; 丰度指数在 0.14~1.42 之间,平均值为 1.01;均匀度指数在 0.41~1.00 之间,平 均为 0.86;优势度指数在 0.33~1.00 之间,平均为 0.51。本次调查的浮游动物多 样性指数、丰度指数、均匀度值均呈较高状态,表明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状况 良好。 2012 年 7 月海洋生态现状评价结论 (1)浮游植物 共鉴定浮游植物10属13种,隶属硅藻和甲藻两个大类,原生动物红色中缢虫。 其中硅藻5属8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61.5%;甲藻5属6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 的46.2%。优势种类为三角棘原甲藻(Prorocentrum triestinun),占总细胞数量的 44.3%。各站间出现的细胞数量差别较大,变化范围在278~247293个/m3之间,平 均值为37238个/m3。此次调查海域各站的浮游植物的种类数较少,各站位的种类 数均小于10种。在细胞数量组成上,硅藻细胞数量占总细胞数量的2.9%,甲藻占 97.1%,甲藻数量占优势。本次调查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均小于2。 (2)浮游动物 调查采集到浮游动物11种。其中桡足类6种,占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的55%; 毛颚类1种,占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的9.1%;轮虫类1种,占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的 9.1%;腔肠动物类3种,占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的27.3%;幼虫或幼体类6种。本次 调查浮游动物优势种类为克氏纺锤水蚤和拟长腹剑水蚤。本次调查所得浮游动物 个体数量变化范围在972.25~9937.5个/m3之间,平均值为5909.64个/m3。本次调查 的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度指数总体水平偏低、浮游动物较均匀、优势种突出。 (3)大型底栖生物 本次调查发现的底栖生物种类和数量均较多,共鉴定出底栖生物 30 种,隶 属于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腕足动物门、纽形动 物门。其中,环节动物 15 种,占总种数的 50%;节肢动物门 6 种,占总种数的 20%;软体动物门 4 种,占总种数的 13.4%;棘皮动物门 3 种,占总种数的 10%;腕足动物门 1 种,占总种数的 3.3%;纽形动物门 1 种,占总种数的 3.3%。 调查海域底栖生物生物量变化范围在(5.44~92.404)g/m2 之间。本次调查的浮游动 4 物多样性指数、丰度指数、均匀度值均呈较高状态,表明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 状况良好。 (4)潮间带生物 调查共鉴定出14种潮间带生物,隶属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头索 动物。其中环节动物6种,软体动物3种,节肢动物4种,尾索动物1种。潮间带生 物的栖息密度的变化范围在4~372个/m3,平均值为72个/m3。潮间带生物的生物 量的变化范围在0.277~23.0912 g/m3,平均值为7.5g/m3。 2.4. 渔业资源 鱼卵平均密度为 0.325ind/m³,仔稚鱼平均密度为 0.061 ind/m³。春季航次调 查渔获密度平均值 976 尾/h,渔获量平均值 10.56kg/h。春季调查区域游泳生物资 源密度为 446.53kg/km2(32984 尾/km2),其中鱼类资源密度为 207.52kg/km2,占 总密度的 46.67%,虾类资源密度为 200.33kg/km2,占总密度的 44.86%;蟹类资 源密度为 0.72kg/km2,占总密度的 0.16%;头足类资源密度为 37.96kg/km2,占总 密度的 8.50%。 2.5. 生物体质量 调查杂色蛤中监测因子均符合《海洋生物质量》(GB 18421-2001)中的第一 类标准,梭鱼、口虾蛄中监测因子均符合《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 规范》中的“海洋生物质量评价标准”限值,砷含量符合《海洋生物质量》(GB 18421-2001)中的第一类标准,海洋生物质量现状良好。 5 3. 建设项目对环境、资源、海域功能和其他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概述 (1)水动力环境预测 工程流场涨潮期间为东北-西南方向,从海螺岛分成两股,一股从海螺岛和 莲花岛之间流向西南方向,一股从海螺岛和秦皇岛西港区之间流出,经过本项目 桥下顺岸方向流向西南方向,落潮潮流方向相反。根据工程内容,本工程结构为 透水构筑物,此结构基本对水动力没有影响。 (2)冲淤环境影响预测 本项目为海螺岛通岛临时路工程,项目通过透水方式进行建设,根据水动力 环境影响分析可知,本工程的实施不会对海螺岛周边水体的水流流态及流速产生 变化,因此不会对海螺岛周边泥沙冲淤环境、冲淤平衡带来不利影响。 (3)水质环境影响预测 施工过程中打桩作业和桩基梁板拆除作业主要通过施工船来完成,打桩和拆 桩过程中在桩基周边小范围内会产生悬浮物扰动,但其持续时间较短,与绞吸挖 泥船相比影响较小。 根据施工船舶生活污水年发生量约为2160m3(180天),COD产生量约为 0.76t/a。船舶机舱含油污水年发生量约为360m3(180天),石油类产生量约为 0.72t/a,上述船舶生活污水和机舱含油污水均由秦皇岛市占顺船舶服务有限公司 接收处理。 (4)汤河口行洪的影响 从通岛临时路工程建设前后汤河洪水位变化和水位雍高情况来看,海螺岛通 岛临时路存在阻水作用,在按规划清淤工程情况下,大、小汤河均全程雍水,而 且雍水高度在0.018m-0.22m之间。因此,从汤河洪水位变化和水位雍高的情况来 看,工程的建设有一定的防洪影响,但河道沿程洪水位均小于规划堤顶高程,还 没有超过河道防洪安全超高。 (5)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预测结果表明:根据《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C/T 9110-2007)的相关要求,项目实施造成底栖生物损失量约为1.38t,应采取人工 放流等生态补偿措施缓解项目实施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6 (6)周边通航环境的影响 临时道路项目实施后使得海螺岛与陆域形成连接,同时也会对汤口东西两侧 船舶的通航造成一定阻隔,帆船基地内游艇需要绕过海螺岛南端才能进入汤河口 东部海域。此外本工程实施过程将进一步增加该海域的施工船舶数量,通航密度 将增加。但随着海螺岛项目施工完成,临时道路将随之拆除,尽管拟建工程船舶 通航水域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在落实相关的安全保障措施后风险可得到缓解。因 此,从通航安全方面来看,在落实相关安全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建设对周围通 航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7)环境风险事故 预测结果表明:工程海域内发生泄漏事故时,在无风情况下,涨潮期发生溢 油事故时,油膜随涨潮流漂移扩散,6小时的扫海面积为1.63km2,漂移距离约为 1.30km,约6小时后油膜距离新澳海底世界取水口最近约0.15km。落潮期发生溢 油事故时,油膜向秦皇岛西港区方向漂移扩散,6小时的扫海面积为2.65km2,漂 移距离为1.53km,不会影响到外侧保护目标。 从敏感目标及污染范围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取涨潮时EN、落潮时W风向的 风作为不利风向进行预测,风速取全年平均风速5.4m/s。预测结果表明,涨落潮 期溢油时不利风况作用下,油膜在潮流和风的共同作用下漂移速度加快,约5小 时后距离保护目标金梦海湾沙滩最近,距离约为0.15km;落潮期W风向下约6小 时后漂移距离约为2.66km。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本工程施工期发生溢油事故时,应尽快启动应急 反应防止油膜漂向工程西侧沙滩附近,防止油膜将会给周围水域造成较严重的污 染,改变周围的生态环境,应严加防范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7 4. 预防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要点 (1)施工期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①施工作业尽量安排在旅游淡季和非养殖季节进行; ②严格按照《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规 定》的要求,船舶生活污水、油污水和垃圾由秦皇岛海事局指定的秦皇岛市占顺 船舶服务有限公司处理; ③建设单位应会同海洋环境主管部门做好施工期间海洋环境的跟踪监测。 ④项目建设造成的底栖生物损失量约为1.38t。底栖生物按照10000元/t,本工 程施工应承担的生态补偿投资额为1.38万元。建议采取人工放流当地生物物种的 补偿措施。同时,应对增殖放流的结果进行跟踪监测。本项目的生态修复人工放 流计划可与当地渔业部门密切结合,与海螺岛项目增殖放流统一实施。 (2)营运期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①加强对施工车辆的管理,拒绝超速超载情况,同时保证过往施工车辆必须 进行有效苫盖,对洒落桥面土方及时进行清理,避免落入海中。 ②加强对通行车辆的交通疏导,减少因车辆拥堵造成车辆废气排放的影响。 (3)风险防范措施 ①施工作业船舶在施工期间加强值班瞭望,施工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 程进行操作。发生紧急事件时,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同时向秦皇岛海事局值 班室报告。 ②本项目充分利用辖区内溢油应急防治设备,并将本工程纳入该海区的溢油 应急防治系统内,一旦发生溢油风险事故,可充分利用上述溢油应急防治设备。 ③严格按照《秦皇岛市海洋灾害应急预案》有关要求进行防灾减灾工作,提 前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准备,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关注天气变化,加 强与海事专业救助部门协调。一旦发生突发险情,要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做到 及时报告、及时协调、及时处置、及时救援,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4)环保投资估算 本工程环保投资约为71.38万元,占项目工程总投资为8794.8万元的比例为 0.81%。 8 5. 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海螺岛通岛临时路项目建设符合《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河北省海洋环境 保护规划(2011-2015年)》的要求,有利于推动海螺岛项目实施进程,对地方旅 游经济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项目施工期和使用期对海域水质和生态环 境产生的影响是有限和可控的。在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全面加强监督管理和认真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并合理安排施工的前 提下,从海洋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