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doc
附件 4 “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 2016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蛋白质机器, 是指由大量蛋白质和生物分子形成的高维度的、 复杂的超级功能复合体(如核糖体、剪切体等) ,此外也包括蛋白 质与蛋白质或其他分子形成的低维度复合物,以及具有特定生物 学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如酶、抗体、受体、动力蛋白等) 。对蛋白 质机器复杂的结构和功能、调控网络、以及动态变化规律的深入 认识,是揭示生命现象本质、了解自然和人类自身的核心基础生 物学问题之一,也是涉及国家生物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卫生、 医药、农业和绿色产业发展等的重大战略需求。 为提升我国蛋白质研究水平并推动应用转化,按照《国家中 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的部署,根据《国务 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 案》 ,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组织专家编制了“蛋白 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专项围绕我国经济 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科技问题,结合国际蛋白质研 究的前沿发展趋势,发挥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等国家大科学装置 的支撑优势,以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为导向,以重大技术方法创新 — 1 — 为支撑,以重大应用基础研究为出口,开展战略性、基础性、前 瞻性研究,增强我国蛋白质机器研究的核心竞争力,产出一批国 际领先、具有长远影响的标志性工作,实现重点领域对国际前沿 的引领,在原创性基础和理论研究中取得突破,为人口健康、医 药与生物技术、现代农业、环境生态与能源、国家安全等领域中 重大科学问题的解决和关键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理论引导和技 术方法支撑, 形成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特色突破点和优势方向。 “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将在重大基础科学 问题研究、重大技术方法研究和重大应用基础研究 3 个层次进行 部署。 根据专项实施方案和“十二五”期间有关部署,2016 年优先 支持 19 个研究方向。申报单位针对重要支持方向,面向解决重 大科学问题和突破关键技术进行一体化设计,组织申报项目。鼓 励围绕一个重大科学问题或重要应用目标,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 究全链条组织项目。鼓励依托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 要科研基地组织项目。 项目执行期一般为 5 年。为保证研究队伍有效合作、提高效 率,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 4 个,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数控 制在 4 个以内。标*的重要支持方向受理青年科学家项目申请。 1. 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1.1 细胞生命活动相关的蛋白质机器* —2 — 研究内容:重要细胞器及生物膜相关蛋白质机器的动态变化、 结构与功能。 考核指标:发现 5—10 种在重要细胞器中发挥核心功能的新 型蛋白质机器,揭示相关蛋白质机器的动态变化、结构与功能机 制;发现 5—10 种调控生物膜结构和动态的新型蛋白质机器,揭 示相关蛋白质机器的结构与功能机制,阐明其在胞内物质运输、 分泌、代谢和降解等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1.2 肿瘤微环境对蛋白质机器的影响和调控* 研究内容:肿瘤微环境对蛋白质机器的影响和调控机制。 考核指标:发现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相关的新型蛋白质 机器,重点关注蛋白免疫因子参与的蛋白质机器,阐明相关蛋白 质机器的组成、功能和结构,揭示其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的 关系,以及蛋白质机器间的协同作用机制,为新型肿瘤诊疗手段 的发展提供基础。 1.3 蛋白质膜转运的分子机制* 研究内容:物质和能量跨膜转运的分子机制。 考核指标:针对 10 种左右与电子、 离子等重要物质、 以及 ATP 等能量分子转运相关的膜蛋白, 解析其三维结构和动态变化机制, 阐明其在亚细胞和细胞的定位以及在膜上的折叠组装的动态机 制,揭示细胞生命活动中能量和物质运输的分子机制。 1.4 植物特有蛋白质机器的分子机制* — 3 — 研究内容:植物特有生命过程相关的蛋白质机器。 考核指标:发现植物对非生物逆境响应和共生固氮,以及植 物生殖器官发育和双受精等特殊过程的新型蛋白质机器,解析参 与以上生命活动的蛋白质机器的组成、功能和结构,揭示特殊蛋 白质机器调控植物特有生命过程的分子机制,为重要作物改良提 供基础。 (项目可在以上所述生命过程中选择两个重点方向开展 研究) 。 1.5 蛋白质翻译机器的调控* 研究内容:蛋白质翻译机器的调控因子。 考核指标:发现 3—5 种蛋白质翻译机器的新调控因子,揭 示蛋白质翻译机器调控因子的组成、功能和三维结构,阐明调控 蛋白质翻译过程的新型分子机制,揭示核糖体装配与活性调节的 核心分子机制,比较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核糖体的装配及调控机 制,为设计与改造靶向细菌核糖体的抗生素提供理论基础。 1.6 神经干细胞发育与细胞命运决定中的蛋白质机器* 研究内容:神经干细胞发育或其它细胞命运决定过程关键的 蛋白质机器。 考核指标:发现 5—10 种在胚胎及成年神经干细胞产生、发 育、分化及神经网络形成过程中有重要意义的新型蛋白质机器, 阐明相关蛋白质机器的组成、结构和动态变化规律;以 1—2 种 其它重要的细胞命运决定过程(重点关注表观遗传过程)为研究 —4 — 对象,针对 5—10 种新型关键蛋白质机器,阐明相关生命过程中 重要蛋白质机器的组成、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 1.7 RNA—蛋白质复合机器与生命过程的调控* 研究内容:RNA 及非编码 RNA 的功能机制 考核指标:发现 3—5 种 RNA—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的新型 复合蛋白质机器,解析 RNA—蛋白质复合机器的组成、结构、功 能和调控网络,揭示 RNA 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规律;阐明非编 码 RNA 参与形成的蛋白质机器的结构与功能调控的分子机制。 1.8 控制重要组织器官的系统发育与重塑的蛋白质机器* 研究内容:生殖与神经系统发育过程相关的蛋白质机器 考核指标:发现 3—5 种调节生殖细胞形成与分化的关键蛋 白质因子,阐明其调控生殖细胞发育的功能机制;发现 3—5 种 与神经系统信号传递、神经系统发育、精神紊乱疾病、神经退行 性疾病相关的新型蛋白质机器,阐明其组成、结构、调控机制及 相互作用网络。 2. 重大技术方法研究 2.1 高分辨率冷冻电镜在结构生物学中应用 研究内容: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考核指标:发展高分辨率电镜在样品制备和处理、成像和图 像分析计算等原创性技术;依托蛋白质研究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 室和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建立具有包括样品制备、数据收集、 — 5 — 图像处理等在内的完整技术链条的高分辨率电镜研究技术平台, 实现对现有冷冻电镜样品制备技术的自动化程度、可控性、可重 复性等指标提高 10%—20%,实现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速度的成 倍增长,并普遍实现原子分辨率水平的结构解析。 2.2 磁共振技术在结构生物学中的应用 研究内容:磁共振技术及在蛋白质机器动态结构及瞬态相互 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利用磁共振技术观测蛋白质结构的精细动态变化、 生物大分子激发态、生物大分子瞬态相互作用的结构信息,发展 适合于研究高时空分辨的蛋白质动态结构的核磁共振新技术和 新方法,并应用于蛋白质的动态构像变化及瞬态相互作用机制的 研究。 2.3 依托同步辐射光源的结构生物学新技术和新方法 研究内容:依托同步辐射光源的结构生物学新技术和新方法。 考核指标:依托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构建综合性、前沿性 结构生物学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平台;发展 5—10 种与第三代同 步辐射光源、 自由电子激光等相关的结构生物学新技术和新方法。 2.4 新一代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新一代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建立肽段碎裂规律、质谱谱图解析规律,实现标 准肽段质谱数据集;开发下一代蛋白质鉴定搜索引擎,建立自主 —6 — 知识产权的蛋白质高精度鉴定技术体系;发展微量、痕量样品的 蛋白质组和翻译后修饰的快速、实时和原位检测技术;发展蛋白 质复合物的规模化整体高效分离、组成精准鉴定和相互作用位点 鉴定的新方法;发展具有交互作用的修饰蛋白质组的动态变化及 其交互作用网络分析技术。 2.5 化学生物学在蛋白质机器研究中的应用 研究内容:化学生物学在蛋白质机器标记和功能调控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针对复杂蛋白质组中的特异性膜蛋白受体、特异 性酶家族,发展 20—30 种新型化学探针,实现对膜蛋白受体、 酶家族的特异性标记和功能调控,阐明其结构和发挥功能的分子 机制;利用新型化学探针,开展蛋白抗性的分子机制研究,实现 抗性精准预测。 2.6 依托大科学装置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依托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的综合性蛋白质研究平台。 考核指标:依托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发展与同步辐射光束 线站、电镜、核磁、质谱、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生物成像、计算 机系统与数据库等相关的蛋白质机器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发 展晶体学线站技术、与同步辐射偶联的新一代电子显微镜技术、 以及系统生物学研究的综合性技术,建立涵盖“鉴定—功能分析 —结构剖析”的、完整的链条式蛋白质机器研究的示范性平台。 2.7 计算生物学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应用 — 7 — 研究内容:计算生物学在蛋白质机器研究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发展计算生物学在蛋白质机器研究中的新理论和 新方法,发展对蛋白质机器进行大数据分析、网络理论基础研究、 数学模拟、系统反应动力学研究等的新型计算方法,阐明蛋白质 机器运行和动态变化规律, 构建蛋白质机器及其作用网络的模型, 初步实现蛋白质机器的电子化。 3. 重大应用基础研究 3.1 基于蛋白质机器的肿瘤和免疫类疾病防治 研究内容:肿瘤和免疫类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蛋白质机器 的功能机制。 考核指标:针对肿瘤和免疫类疾病,发现 5—10 种与疾病发 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型蛋白质机器,阐明相关蛋白质机器的组 成、功能、结构、作用网络和调控机制,重点关注炎—癌转化过 程中免疫微环境功能转化的关键蛋白质机器,发现 20—30 种针 对蛋白质机器的先导化合物, 为开发新型针对肿瘤和免疫类疾病, 特别是炎—癌转化过程的干预手段提供基础。 3.2 基于蛋白质机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防治 研究内容: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蛋白质机器的 功能机制。 考核指标:发现 3—5 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密切 相关的新型蛋白质机器,阐明相关蛋白质机器的组成、功能、结 —8 — 构、作用网络和调控机制,发现 20—30 种针对蛋白质机器的先 导化合物,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 3.3 基于蛋白质机器的代谢类疾病防治 研究内容:代谢类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蛋白质机器的功能 机制 考核指标:发现 3—5 种与代谢类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的新型蛋白质机器,阐明相关蛋白质机器的组成、功能、结构、 作用网络和调控机制,发现 20—30 种针对蛋白质机器的先导化 合物,为发展针对代谢类疾病的新型干预手段提供基础。 3.4 病原体感染与致病过程中蛋白质机器的功能机制 研究内容:重要病毒感染过程相关蛋白质机器的功能和干预 机制。 考核指标:针对黄病毒、布尼亚病毒、疱疹病毒、逆转录病 毒等重要人类病毒,阐明如上病毒感染过程相关蛋白质机器的组 成、功能、结构和调控网络,发现 30 种左右的先导化合物、抗 体等针对病毒感染过程的新型抗病毒手段,为新型重大传染性疾 病防诊治手段的研发提供基础。 3.5 免疫反应过程中蛋白质机器的功能机制 研究内容:免疫过程中蛋白质机器的功能机制。 考核指标:发现 5—10 种参与免疫应答、免疫性疾病与免疫 损伤等过程的新型蛋白质机器,解析其组成、工作机制和协同作 — 9 — 用网络;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蛋白质机器,研究新型靶点 并发现 10—20 种干预性先导化合物。 3.6 基于蛋白质机器的重大疾病防治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基于蛋白质机器的重大疾病防治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围绕遗传性疾病等,研发 5—10 种新型人源化动 物模型;发展蛋白质机器三维结构导向的新型药物开发的关键技 术;研发生物治疗、免疫治疗等疾病防治前沿技术及应用,并示 范应用。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