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文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pdf
文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文水县人民政府 二○二一年十月 目 录 第一章 坚决扛起转型发展蹚新路重大历史使命,奋力开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1 第一节 发展成就...................................................................2 第二节 发展环境...................................................................9 第三节 指导思想................................................................. 11 第四节 战略定位.................................................................13 第五节 发展目标.................................................................14 第二章 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打赢打好“六新”攻坚战..........21 第一节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21 第二节 打好“六新”攻坚战................................................. 24 第三节 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27 第三章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构建现代产业体系30 第一节 打造战略性产业集群.............................................30 第二节 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34 第三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36 第四节 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40 第四章 坚定不移扩大内需,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43 第一节 激发县域消费活力潜力.........................................43 第二节 深度拓展投资空间.................................................45 第三节 优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47 第五章 推动特色县城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家园..................49 第一节 优化县城发展框架.................................................49 第二节 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50 第三节 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52 第四节 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55 第六章 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57 第一节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57 第二节 打造全省农业强县.................................................58 第三节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63 第四节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66 第七章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激发转型发展动力活力......... 70 第一节 加快推动重点领域改革.........................................70 第二节 再造新时代开放高地.............................................73 第三节 打造“六最”营商环境............................................. 75 第八章 彰显县域文化特色,加快建设文化强县..................79 第一节 全力推动文明县城建设.........................................79 第二节 加强文化资源保护传承.........................................80 第三节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82 第四节 大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84 第九章 践行“两山”理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87 第一节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87 第二节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90 第三节 加快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 92 第四节 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94 第十章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96 第一节 建设人人持证技能社会.........................................96 第二节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97 第三节 构建高质量发展教育格局.....................................98 第四节 建设健康文水、幸福文水...................................101 第五节 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104 第十一章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文水....... 108 第一节 加快建设法治文水、平安文水.......................... 108 第二节 加强和创新县域治理体系...................................110 第三节 加强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112 第十二章 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筑牢高质量转型发展 根本保证...................................................................................114 第一节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114 第二节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115 第三节 抓好干部队伍管理...............................................115 第四节 夯实党的基层组织...............................................116 第五节 凝聚各方力量共识...............................................117 第六节 健全规划实施机制...............................................117 文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文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O 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文水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O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 建议》编制,主要明确了未来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 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展望 2035 年远景目标,是党 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市场主体 行为的导向,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景。 第一章 坚决扛起转型发展蹚新路重大历史使命,奋力开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 期,是全省转型出雏型的关键期,是全市打造“九大基地”、 建设“五个吕梁”的窗口期,也是我县区位交通、农业水利、 历史人文等优势全面发力、在区域竞争中重返主场的战略机 遇期。全县必须扛牢政治使命,胸怀“两个大局”,保持战略 定力,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重大战略部署,奋力实现转 型出雏型的重要阶段性战略目标,加快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 1 出一条新路来,乘势而上书写文水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篇章。 第一节 发展成就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 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 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战略布局,迎难而上、砥砺奋进,“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 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文水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 2015 年的 58.28 亿元提升到 2020 年的 79.25 亿元,年均增速达到 3% (不 变价),占全市比重由 6.1%下降到 5.2%,县域经济保持了 持续健康平稳运行。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改变了“十二五” 末的下降态势,年均增速达到 12%。按照 2017 年以来新口 径比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逐年增加,增速由 2016 年的-5.7% 逆势转正,持续提升到 2020 年 24.5%,分别高出全省、全市 13.9、14.8 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十二五”末的 低谷平稳回升,2020 年比 2015 年增长 2.15 亿元。引导企业 梯度升级,新培育规上企业 56 户、上市企业 4 户,晋能科 2 技荣登“全球新能源企业 500 强”第 235 位,锦绣农牧跻身 “山西民营企业 100 强”第 9 位。 转型发展持续加速。晋能科技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牛栏 山二锅头吕梁生产基地、吕梁建龙钢铁、金地赤峪煤矿、国 金固废综合利用、新光华铸管等骨干项目落地投产,钢铁、 白酒等传统产业产能不断释放,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 新兴产业规模日益壮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从 15%提高到 40%。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取得 显著成效,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从“十二五”末的 27%提升 到 47.6%。大力弘扬新时代胡兰精神,红色文化得到坚定传 承,叫响“武则天”“刘胡兰”两张文化名片,连续举办四 届“清凉夏日”旅游文化季,推进苍儿会生态文化旅游区、 世泰湖景区建设,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大力推动企业创 新发展,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5 户,新增省级“专精特新” 企业 17 户,支持企业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 1 个、省级技术 中心 3 个,规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实现全覆盖。 “三农”基础更加稳固。积极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 有机衔接,划定 35.87 万亩玉米生产功能区,实施高标准农 田建设 7.4 万亩,粮食生产稳定在 2 亿公斤以上,特色种植 达到 3 万亩。农业龙头企业总数和销售收入领跑全市全省, 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 5 户、19 户、 3 31 户,培育国家、省、市级示范农民合作社 1 户、3 户、5 户,大象农牧成为全省唯一百亿级农业龙头企业,刘胡兰镇 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保贤村成为全国“一村 一品”示范村。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孝义镇农机合作社土 地托管模式入选全国典型备选案例。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 部“破零”,年收入 5 万元以上的村占到 94%,乡村振兴活力 动力增强。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党 政机构、村级行政区划等改革顺利完成,监察体制、医疗卫 生机构一体化、县管校聘等改革深入推进,制度优势转化为 治理效能。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 革、“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走在全市前列。推动开发区 “三化三制”改革,“一区四园”大格局基本形成,承载力和 吸引力增强。创建“互联网+共享矛调”数字化平台,得到 中央政法委肯定。推动开放发展步伐,太阳能电池组件、优 质白酒、高端铸管、特种炭黑、绿色果蔬等特色优质产品在 国际市场的份额不断扩大,新培育外贸企业 6 户,总数达到 19 户,进出口总额由 2.8 亿元提高到 6.5 亿元。推进“全国 第二批支持农民工等群体返乡创业试点县”建设,坚持请老 乡、回故乡、建家乡,返乡人员创办经济实体 300 余户。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打好蓝天保卫战,综合运用人防、 4 物防、技防,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 到 52.2%。打好碧水攻坚战,推行河长制,开展“清河”“清 四乱”行动,新建扩建县城、胡兰、杭城、开发区污水处理 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汾河、磁窑河、文峪河消除劣五 类水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水质好起来”目标如期实 现。打好净土持久战,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固废污染有效遏 制,危险废物管理得到加强。打好生态修复治理战,运用多种 模式修复治理砂坑 4000 余亩,建成 7 处汾河堤外湿地,启动 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文水段工程和文峪河综合整治工程, 开展造林绿化“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 2.2 万亩,退耕还林工程 6000 亩,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观 念深入人心。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打赢脱贫攻坚战,33 个贫困村退出, 5194 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占一般 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由 72%上升到 83.2% ,城镇和农村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高 6442 元、3521 元。调整优化中小学 校布局,加快“县管校聘”教育改革和职教中心建设,顺利通 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 展。新医院搬迁投用,医疗集团组建运行,家庭医生“双签约”、 先诊疗后付费等政策广泛惠及群众,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 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建成占地面积 1100 平方米的非遗保 5 护综合传习中心,国家级非遗项目 1 项、省级 7 项、市级 8 项。城乡低保、五保等社保体系更加健全。城区清洁取暖实 现全覆盖,农村集中供热工程铺展,西山公园、滨河公园建 成投用,城区道路改造拓宽,“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开 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城乡环卫一 体化保洁体系逐步建立,创建 121 个卫生达标村,8 个美丽 宜居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面貌逐步好转。 治理能力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推进,坚持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始终保持有机统一。人 大和政协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人大监督有效加强,协商民主 扎实推进。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联系合作, 推进民族、宗教等工作,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工、青、 妇等群团组织作用有效发挥。深入推进平安文水建设,扎实 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了盘踞文水多年的李增虎黑社 会性质组织,有效净化了社会风气。严厉打击群众反映强烈 的社会治安问题,“雪亮工程”实现城区范围监控全覆盖,“三 零”创建扎实推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综合排名直线上升,进 入全市先进行列。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没有发生 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加强党管武装和双拥共建,再度荣获省 级双拥模范县。 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6 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 根本遵循,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 命” 主题教育,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 信”,做到了“两个维护”。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执行中 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四风”问题,一体推进不敢腐、 不能腐、不想腐,认真整改省委巡视和市委巡察反馈问题, 十三届县委巡察实现全覆盖。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为 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有位 ”的用人导向,选用了一批优 秀领导干部,开展“一加强五整治”,干部管理力度加大。 深化基层组织建设,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得到精准转 化,“主题党日”和“民主议事日”活动形成常态,农村 (社区)“两委”换届全省试点圆满完成、主干“一肩挑”经 验全省推广,完成乡镇“八有”工程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六 个一”建设。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传承和弘扬新时代胡兰精 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 风持续好转。 专栏 1:“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类 别 经济 发展 规划目标 序 号 指 标 1 地区生产总值(万 元) 2 人均 GDP(元) (人 口自然增长率按 6.5‰计算) 2015 年 实现情况 2020 年 年均增 速[累计] 582837 933934 9.9(现价) 792483 13462 20884 不低于 9.2 7 2020 年 17996 年均增速 [累计] 属性 3(不变价) 预期性 6 预期性 结构 优化 创新 驱动 城镇 建设 民生 福祉 生态 文明 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万元) 601682 969015 10 267284 -15 预期性 4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万元) 26066 34882 6 45559 11.8 预期性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万元) 188264 264050 7 209838.7 2.19 预期性 6 外贸进出口总额 (万美元) 4313 7601 12 9496 17 预期性 7 规模以上企业工业 总产值(亿元) 112.3 180.8 10 131.8 3.26 预期性 8 规模以上企业工业 增加值(亿元) 29.6 47.67 10 27 -1.8 预期性 9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 27 35 — 47.6 — 预期性 10 固定宽带接入用户 普及率(%) 18 25 6.78 100 40.91 预期性 11 移动互联网用户普 及率(%) 60 75 4.56 100 10.76 预期性 12 研究与试验发展 (R&D)经费投入 强度(%) — 1.5 — 1.1 — 预期性 13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 有量(件) — 2.6 — 0.5 — 预期性 14 城镇化率(%) 35.26 45 — — 预期性 15 县城主城区面积 (平方公里) 12.24 15 4.15 1.55 预期性 16 城镇人口(万人) 15.27 20 5.55 1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元) 18441 25864 7 24483 5.83 预期性 1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元) 8458 11863 7 11979 7.2 预期性 19 城镇登记失业率 (%) 1.94 4 以下 — 2.35 — 约束性 20 贫困人口比例(%) 1.5 0 — 0 — 约束性 21 耕地保有量(万亩) 55.196 55.196 — 54.84 — 约束性 22 森 森林覆盖率 林 (%) 45 — 37.21 — 预期性 40.39 8 13.22 预期性 发 森林蓄积量 展 (立方米) 社会 治理 2841850. — 预期性 52.2 — 约束性 — 93 — 约束性 — 7 以上 — 预期性 3422015 3500000 — 23 空气质量达二级以 上标准天数比例 (%) 87 95 以上 — 24 基层民主参选率 (%) — 90 以上 25 注册志愿者人数占 城市建成区常住人 口比例(%) — 1 以上 44 说明:对于单位 GDP 能耗、万元 GDP 用水量、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硫排放量、 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排放量、氨氮排放量等指标,要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 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在全国上下进入高质 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文水未来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 也将发生深刻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外部环境看,未来五年文水的比较优势更加明显。中 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 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十四五”期间我 县必将作为加快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再次发力。党中央赋予山 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大任务,为 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 供了重要窗口。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全省打造“十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群”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太原盆地城市 9 群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政策红利陆续释放,文水迎 来了加快发展的战略窗口期。 从内部条件看,我县位于太原、晋中、吕梁三市的黄金 交会点,路网密集、交通便捷,是三晋“通衢之地”,随着 新发展格局构建,新一轮现代都市圈扩容,独特的地理位置 成为全县发展的先天优势。我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孕育 了刘胡兰、武则天等众多杰出人物,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 拥有务实创新的企业家队伍,这将成为实现高质量高速度转 型发展的强劲动力。我县钢铁、煤焦、化工、铸造、建材、 白酒、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较好,农业产业优势 突出,培育了 2 万多产业工人,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支撑。文 水开发区作为山西“第一方阵”的省级开发区,已成为县域 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未来五年将是文水实现直道冲刺、弯道 超车、换道领跑的黄金时期。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文水转 型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制约发展的结构性、体 制性、素质性问题依然突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 问题仍需努力,城镇化发展步伐不快,产业链整体水平不高, 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民生保障欠账较多,社会治理水平不高, 制约发展的瓶颈依然突出。全县上下必须胸怀“两个大局”,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抢抓新发展格局机遇,全 力推动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在转型发展蹚新路的新征程中创 10 造辉煌业绩。 第三节 指导思想 “十四五”时期,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 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 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重大思 路和要求以及市委打造“九大基地”、建设“五个吕梁”战 略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 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把创新驱动放在转型发展 全局的核心位置,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管党治党“第一 责任”领导和保障转型发展“第一要务”,加快建设以“六 大基地”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文水高质量高速度转 型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 一领导,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 11 致,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同富裕方向,维护人民 根本利益,持续加大民生改善投入,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 生福祉,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 民共享。 ——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六 新”突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动能转换,重塑发展优势, 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 的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加快破解制约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 素质性难题,深化改革举措,加快建设外贸大县,以更深层 次的改革引领转型,以更高水平的开放促进发展。 ——坚持系统理念。超前谋划、整体布局、协同推进, 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 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 相统一。 ——坚持狠抓落实。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功成不必在 我”的心胸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找准着力点、选好突破 口,久久为功、抓铁有痕,在转型发展蹚新路中展现文水干 部的时代担当。 12 第四节 战略定位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特征,在全市、全省大格局中争先 创优、抢占先机。文水的发展定位是: ——特钢新材料产业基地。以吕梁建龙为主力,攻关钢 铁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提升钢铁工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 化水平,大力发展先进钢铁材料,开发特种钢、弹簧钢等多 元化产品,打造五百亿级特钢新材料产业基地。 ——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发挥文水白酒产量大、品质 好的固有优势,坚持“外引内联、提质增量、更可持续”的 思路,支持县域白酒企业与国内知名品牌联姻合作,引导白 酒产业绿色、优质、健康、集聚发展,构建 20 万吨优质基 酒产业集群,打造三十亿级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 ——先进制造业基地。以晋能科技为龙头,吸引光伏制 造企业协同研发,开发先进产品,完善产业链条。发挥新光 华铸管、汾西安泰等企业带动作用,以智能制造为引领,引 进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控制系统等新装备,发展高端装备制 造业。加快传统铸造产业提档升级,采用先进工艺和环保设 备,开发大型桥梁、涵洞等异型模板构件,打造百亿级先进 制造业基地。 ——碳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坚持科技创新赋能传统煤化 工产业,深度开发高性能炭黑、专用炭黑等高附加值产品, 13 加快发展碳纤维、石墨烯、超级电容碳等新材料,培育高端 碳基新材料和碳基合成新材料产业,推动煤化工产业链由中 低端迈向中高端,打造五十亿级碳基新材料产业基地。 ——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大象农牧、牧 标牛业、吕梁野山坡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辐射功能和带 动作用,牵引县域农业企业发展壮大,吸引国内知名的农产 品加工企业进驻文水,聚焦肉制品、药茶品、干果饮品、功 能食品、休闲食品等创建一批文水特色的食品品牌,打造五 十亿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现代服务业基地。利用铁路、公路、高速互联互通 的区位优势,发展特色商贸、电子商务、冷链物流。依托红 色文化、历史文化、生态资源,围绕太原“1 小时”城市圈, 打造周末休闲度假目的地。拓展大健康产业,扶持康欣药业 打造全国菌类药标杆品牌,培育“养生-养心-养老”康养产 业。主动承接京津冀数据服务业转移,引进大数据产业。 第五节 发展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基本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要求,我县到二 O 三五年的远景目 标是: 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经过十 14 五年的努力,全县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 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上新台阶,基本实现新 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现代化经济体系 基本建立;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成为省市创新型县 份,构建起协同高效、具有文水特色的现代化区域创新体系, 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部分主导产业 进入价值链中高端,基本实现创新驱动的转变;要素配置市 场化改革全面深化,对外开放程度和区域合作水平显著提 升,基本实现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法 治政府、法治社会;人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生产和消费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广 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美丽文 水全面建成;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大幅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显 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更高水平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 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教育现代化水平大幅提 升,医疗可及性、普惠性和社会保障公平性大幅提高;平安 文水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进展。 锚定二 O 三五年远景目标,聚力实现转型出雏型的重要 阶段性战略目标,为“十五五”基本实现转型、“十六五”全面 完成转型奠定坚实基础。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 15 以下主要目标。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传统工业改造升级取得明 显成效,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幅提高,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不断壮大,六大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和工业总产 值实现翻番,全县 GDP 达到 200 亿元以上。 ——创新生态取得明显成效。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 费投入强度持续增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六新”发展实现率先突破,高 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倍增。创新文化逐步 培育,聚才用才育才环境大幅改善,创新创业活力有效释放。 ——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取得决定性成果,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支撑全面转型的 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放管服效”改革持续深化,数字政府建 设取得明显成效,营商环境显著改善,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 格局全面形成。 ——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形成。大县城建设取得进展,新 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增强。扶贫防贫长效 机制基本构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城乡居 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初步实现,要素 自由流动制度性通道全面打通。 16 ——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循环利 用体系基本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 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汾河流域生态保护建设取 得重大成果,砂坑治理工程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改 善,大气、水、土壤质量稳步提升。绿色产业体系和生活方 式基本形成,生态经济成为县域经济重要支撑。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改善。城镇就业质量持续提高, 农村建档立卡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基本建立,“人人持证、技 能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教育、社保、医疗、住房等服务 体系更加完善,居民收入与 GDP 同步增长,居民健康水平 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 人心,新时代胡兰精神充分弘扬传承,人民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得到新的提升,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 展,文旅产业与一二产业实现深度融合,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日益丰富,社会文明程度、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实现新的变化。 ——县域治理水平不断提高。落实和健全党的领导制度 体系,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推动党内政治生态实现持久的 风清气正。法治文水平安文水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三零”单 位创建取得明显成效,发展软环境得到优化,社会治理体系 17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持续增强。 专栏 2:文水县“十四五”时期转型出雏型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 标 2020 年实际/ 年均增长/累 2025 年目标 预计 计 属性 一、经济发展(6 个) 1 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 79.25 200 >8 预期性 2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43 53 2 预期性 3 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户) 59 120 — 预期性 4 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34.1 40 — 预期性 5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 重(%) 4.25 — 预期性 6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 — — 9 预期性 — — 15 达到全市先进 水平 二、创新驱动(3 个) 7 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8 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省级)/技术 创新中心(国家级/省级)/工程研 究中心(国家级/省级)(个) 0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 25 9 省级重点实验 室1个 — 预期性 — 5 预期性 省级工程研究 中心 1 个 三、“六新”突破与产业升级(7 个) 10 5G 网络用户普及率(%) 15 80 — 预期性 11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件) 0.5 1 — 预期性 12 新材料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 速(%) — — 13 预期性 18 13 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 — — 10 预期性 14 新产品开发项目数量年均增速(%) — — 12 预期性 15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 4.5 — 预期性 16 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 比重(%) 73 75 — 预期性 — 约束性 四、绿色生态(5 个) 17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52.2 完成市级下 达目标任务 18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 — 完成市级下 完成市级下 达目标任务 达目标任务 19 森林覆盖率(%) 37.21 20 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21 单位 GDP 能源消耗降低(%) 37.8 0.3 约束性 约束性 完成市级下 完成市级下 达目标任务 达目标任务 约束性 完成市级下 完成市级下 完成市级下 达目标任务 达目标任务 达目标任务 约束性 五、人的全面发展(10 个) 22 从业人员持证率(%) 34.4 60 11.7 预期性 23 全社会劳动力持证率(%) — >25 — 预期性 24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4.4 — 9.5 预期性 25 城镇调查失业率(%) — <5 — 预期性 26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年) 11 13 — 约束性 27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 (人) 2.46 3 — 预期性 28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9 100 — 预期性 29 每千人口拥有 3 岁以下婴儿托位数 (个) 0 2 — 预期性 30 人均预期寿命(岁) 77.1 78.1 — 预期性 31 体育人口占比(%) 28 30 — 预期性 19 六、安全保障(1 个) 32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22 20 23.57 — 约束性 第二章 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打赢打好“六新”攻坚战 紧跟国际国内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深入实施创新 驱动、科教强县战略,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的潜力 和动能,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催生创新成果,加 速补齐创新短板、人才短板,为转型发展筑造强大引擎,力 争到“十四五”末推动建设成为创新型县份。 第一节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创新平台培育 力度,构建和完善以企业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深度 融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引领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 位,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初创科技型 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及首台(套)奖补等支持政策,提升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支持晋能科技、建龙实业、新光华铸管等企 业,吸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研发,逐步构建“大中小”持 续创新、“弱中强”梯次推进的创新主体培育体系。实施高新 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倍增计划,推动晋能 科技、盛达威公司上市,力争到 2025 年,高新技术企业达 到 20 户、省级“专精特新”达到 30 户以上、省级专精特新“小 21 巨人”企业 8 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户、科 技型中小企业达到 20 户。巩固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全覆 盖水平,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速进入全市第一方 阵。 加快建设创新平台。围绕先进钢铁材料、碳基新材料、 高端装备、白酒、食品加工、医药和大健康等新兴产业领域, 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 载体和平台,支持大象农牧省级实验室、野山坡省级工程技 术中心、大象农牧和盛达威、牧标股份省级技术中心、联碳 新材料公司开发与应用实验室建设,壮大昌陆建筑公司省级 “众创空间”、维瑞雅“星创天地”,推动开发区和晋能科技博 士后工作站建设,为优势产业实现技术领跑创造条件。推动 铸造、模板等行业以共建技术研发中心为纽带,走联合型、 规模化发展路子。鼓励上海是大高分子材料公司联合国内高 等院校在文水建立研究生创新实验基地。支持晋能科技与科 研院所深度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引进高精尖端技术,站 稳光伏产业领军位置。到 2025 年,新培育 1 家省级重点实 验室、1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 户省级企业技术 中心、10 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力争培育 1 户国家级企业技 术中心。 加强关键技术攻关。聚焦农业、化工、制药、光伏、制 22 造、白酒等有基础、有潜力的产业,支持优势企业与省内外 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组建创新共同体, 开展联合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前沿技术和共性技术, 增强主导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发展活力。围绕全县重点产业 领域,推动每年设立 1-2 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实行科技攻 关“揭榜挂帅”,集聚各方资源,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 举国体制县域发展路径。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大象农牧、诚信种业、牧标股 份、野山坡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农业科技研发创新和 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聚焦主导产业和领域,推动在先进钢铁 材料、碳基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加 大中试环节支持力度,依托开发区建设中试基地、中试生产 线。加大成果转化支持力度,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资金, 主动对接中科协、北航、北理工、国防科技大学、太原理工、 山西农大等与吕梁市签约单位,推动最新研发成果来文水转 化。到 2025 年,全县技术合同交易额力争突破 10 亿元。 建立健全创新机制。完善企业投入引导激励机制,引导 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加大财政研发投入力度,完善金 融支持创新体系,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企业主体的多 元化研发投入体系。鼓励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构建 全方位“点对点”产学研融合联合创新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 23 的产学研资用一体化科技研发机制。强化知识价值导向,落 实好科技创新奖励政策。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承接机制,探索 “订单式”创新成果引进模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鼓励 专利代理机构在我县建立专利服务站,向全县企业低成本提 供专利服务。 积极培育创新文化。树立崇尚科学、崇尚人才的鲜明导 向,探索一条将文水红色文化融入科技创新发展新路,在全 社会营造崇尚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浓厚氛围。弘扬 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 进头脑。实施领导干部、劳动者和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全面提升全民创新意识。建立健全创新容错机制,充分激发 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创造性。 第二节 打好“六新”攻坚战 聚焦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 态,走出转型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县经济直道冲刺、弯道超 车、换道领跑。 布局建设新基建。紧盯新基建政策动态,紧密对接省市 新基建项目安排,加大 5G 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 新基建项目建设力度,在“新基建”上抢占先机。加快 5G 网 络建设和创新应用,优先保障县城、开发区、学校医院、交 24 通枢纽、景区景点等区域全覆盖,支持金地赤峪煤矿拓展 5G 智能化应用场景,支持鑫明泰等企业建立 5G+智能应用实验 室,引导文化旅游、城市管理、交通物流、安全生产等各行 业树立 5G 应用标杆,力争到 2025 年底建成 3 个以上示范场 景,带动延伸 5G 应用广度和深度。主动对接吕梁大数据中 心,引导县域企业开展数据流、业务流合作,支持文水移动 建设大数据中心,引进大数据产业项目,打造大数据产业服 务链。 研发应用新技术。关注国际国内前沿科技,梳理对接重 点实验室或创新团队,引导企业开展合作,催生高新技术产 业。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针对影响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 量的“卡脖子”技术,开展实用性科技攻关,掌握一批行业领 域内领先技术,突破一批关键生产环节的核心技术,增强企 业和产业竞争力。推动钢铁企业重点创新连铸中间包流程和 铸坯二冷喷淋技术,实施生产管控大厅系统集成及环保、安 防智能平台建设。鼓励铸造企业引进清洁高效节能熔炼炉, 采用垂直、水平自动造型线,提高浇注、落砂、清理等工序 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发展数控加工,提升产品精密度。支 持白酒企业重点攻坚发酵车间温度、湿度自动化监控和白酒 主体成分、微量成分精量分析,推行标准化酿造。发挥晋能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认可委 CNAS 实验室优势,主攻 25 高效单晶硅关键技术开发。围绕固废处置,研发新型路基复 合材料,引进 3D 打印技术。 大力开发新材料。抓住国家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 格局的机遇,围绕钢铁、化工、光伏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一批集聚效应明显、创新能力突出的新材料产业项目。支持 建龙集团延伸产业链,发展航空轴承钢、高速轮轴钢、汽车 轮毂钢等基础零部件及高性能海用钢等先进钢铁材料,建成 中西部优特钢制造基地和产城融合示范园。引导鑫海化工、 盛达威等企业延伸煤焦油、酚油、焦化苯深加工产业链,支 持联碳新材料打造特种蜡精制、蜡分散体加工全产业链。发 挥晋能科技引领带动效应,完善光伏产业链。 积极发展新装备。支持企业引进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 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等新装备, 参与高端装备产业链分工。发展环保设备、基础工艺装备制 造,推动新装备向技术自动化、产品智能化、设备成套化、 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实施新光华智能化改造项目,建成行 业领先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铸管生产线。加强技术引 进和产业化应用,培育轨道交通装备核心零部件制造和工业 机器人制造。 全力打造新产品。按照“无中生有、有中出新”的思路, 突出优质化、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品牌化,打造一批 26 科技含量高、品牌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高、市场占有率高 的新产品,推动我县产品向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微笑曲线” 的中高端迈进。围绕白酒、沙棘、果蔬、牛肉等领域,加强 产品研发、推广、认定,创建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 链的文水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打造文水特色优质高端产 品。在碳基新材料、先进钢铁、光伏组件等方面加强产品研 发,积极打造文水新时代标志性的工业新产品。 鼓励培育新业态。积极开展新模式新业态试点示范,推 动产业融合跨界共赢。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数字创意、“互联 网+”等新业态,支持县域企业与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平 台及抖音等直播平台合作,打造一批省级电商龙头企业,推 动跨境电商、生鲜电商、农产品新零售快速发展。加快建设 物流网络、农村物流、冷链物流等新兴物流基础设施,发展 智能物流终端,提升物流业现代化水平。引导景区景点与休 闲观光、农耕体验、健康养老、科普教育深度融合,探索发 展景观农业、特色民宿等新业态。 第三节 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实施“引才聚智三年行动计 划”,坚持引才与育才并行、用才与留才并重,通过创新机制 用才、打造平台聚才、创优环境留才、深化改革育才,为各 27 类人才提供广阔的用武之地。 创优环境引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设更有 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完善弹性引才引智机制,围绕科技、 产业等重大需求,研究制定“一人一策”“一事一议”人才引进 办法,对紧缺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建立绿色引进通道,精 准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快推进文水人才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对一” 服务。深入推进“十百千人才工程”,优先解决优秀人才的子 女上学、家属就业等问题,解除人才后顾之忧,打造“人才洼 地”。建立文水人才需求数据库,构建人才信息系统。加快推 动文水“人才公寓”建设,吸引高端人才到文水创新创业。丰 富“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内容,定期举办活动,推动科 技人才以多种形式为家乡贡献聪明才智。 深化改革育才。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支持职业技术学校、 职业培训机构等推行现代学徒制和招生招工一体化。加强同 我省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对接,通过产教融合、订单式培养, 培养一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对接企业需求,支持县职教 中心设置课时合理、专业接轨市场的技能培训课程,定向培 养符合本地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鼓励企业大力培养高技 能人才,选择部分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评价试点,推动技能 人才队伍梯次发展。 28 创新机制用才。积极对接京津冀、太原和吕梁市的科研 院所和高校,推行“候鸟式”聘任、“双休日”专家、互联网咨 询等灵活用才方式,构建高效用才机制。开展“文水英才”选 拔工程,加大青年人才引进支持力度,力争每年引入 10 名 左右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文水创业就 业、安居落户。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成果奖励、项目奖 励、特殊津贴相结合的优秀人才支持激励体系,探索年薪制、 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和股权、期权、分红等多种分配方式, 打造激励组合拳,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29 第三章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抓住产业这个 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所在,以开发区为载体、以创新为支撑, 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新兴产 业和未来产业,筑牢我县高质量转型发展基础。 第一节 打造战略性产业集群 顺应产业与技术变革新趋势,集中优势资源,集聚各方 力量,着力发展特钢新材料、优质白酒、先进制造、碳基新 材料、生物医药健康等产业,争取“十四五”末培育形成标志 性、引领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发展特钢新材料产业。依托吕梁建龙集团的市场和技术 研发优势,加强钢铁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延伸产业链条, 优化品种结构,推动钢铁业向特钢方向发展,建设工业型钢 产业园区。大力发展钢铁深加工项目,坚持市场化运作,拓 宽融资渠道,重点抓好品种质量、新产品开发、节能环保工 程配套、余能回收、资源综合利用等建设项目的实施和技术 改造,支持开发特种钢、槽型钢、弹簧钢等产品,积极推进 卷板工程、精品线材工程、精品棒材工程等项目建设,打造 特优普产品全覆盖并向装备配套、绿色建筑、消费用钢延伸 30 拓展的特钢产品链条。积极推动钢铁上下游关联产业发展, 支持以市场化方式组建产业联盟,开展技术、物流、市场营 销等方面合作,运用电子商务、加工配送等现代物流手段, 构建钢材物流贸易体系模式,打造集加工、配送、仓储、运 输、销售、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特钢全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 聚度和竞争力。 发展优质白酒产业。发挥文水白酒产量大、品质好的固 有优势,以南安特色轻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快建设 20 万吨 全国清香型优质基酒生产基地,建设规模化的勾兑、成装生 产线,创建基酒区域公共品牌,打响文水白酒品牌,提升文 水白酒的附加值和影响力。依托酒都杏花乡酒业、宗酒、中 孚、汾河王、海华、龙泉等白酒品牌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国 际知名白酒企业,加大“保健酒”“定制酒”的开发力度。加强 与北京顺鑫农业牛栏山酒厂合作,高标准建设牛栏山二锅头 吕梁生产基地,建成 3 万吨白酒生产线。加快推进与京津冀 知名白酒企业合作,争取北京永丰二锅头生产基地等更多白 酒生产项目落地文水,培育以白酒生产加工为枢纽、连接包 装、文创、物流、金融、营销、原料种植、饲料加工等上下 游产业的白酒加工配套产业集群,推动白酒工业与高粱等原 料种植业有机结合,高质量打造国内知名白酒生产基地。到 2025 年,力争白酒产能占到全市产量约五分之二,形成与汾 31 酒错位并进、竞相发展的格局。 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山西光华铸管有限公司与新兴铸 管扩大合作规模,建设东庄铸造产业园,加快铸管行业节能 环保安全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高端铸管产业,全面提升铸 造产品档次和水平。支持汾西安泰、兴宇机械等装备制造企 业主动与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对接,建立战略合作,引进新技 术,开发新产品,提升装备制造水平。扶持鑫源昌、通宇、 双峰等模板企业研发新技术,开发大型桥梁、涵洞等异型模 板构件,推动昌陆装配式建材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占有 率。依托晋能科技单晶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等,延伸光伏产 业链条,发展光伏硅料、硅片、背板、正反银浆、光伏玻璃 等配套产品,构建“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 产业链。依托北斗星碳酸锂、锰酸锂新能源材料、山西水木 新碳材公司锂电池负极材料等重点项目,做优做强碳酸锂、 锰酸锂主打产品,加大锂电池正极材料、锂电池储能技术等 研发力度,拓展更多具有品牌竞争力的高端产品。布局发展 环保设备制造、清洁能源制造、煤机智能制造等先进装备制 造,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配套加工能力,推动我县更多企业 成为国内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的供应商。 发展碳基新材料产业。依托联碳新材料科技公司特种蜡 项目,建立特种蜡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打造从上游特种蜡 32 精制到下游微粉蜡、蜡分散体加工全产业链。引导鑫海化工、 盛达威等企业,延伸煤焦油、酚油、焦化苯深加工产业链, 发展高纯碳材料,高性能炭黑、专用炭黑系列品种等高附加 值新材料。依托文水县是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萘磺酸盐高 分子分散剂项目,打造水性农药制剂新材料特色产业链。加 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碳纤维、石墨烯、超级电容碳等项目, 发展高端碳基新材料产业。聚焦碳基合成新材料,探索发展 合成润滑油、聚酯纤维等新材料产业。 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推动康欣药业扩产迁址, 巩固猴头菌制剂等同类药领先优势,加快推进生物医药制剂 和保健食品研发量产,研发药食同源低糖低脂食品,开发以 桑黄、灵芝、茯苓等药用真菌提取物为主的药茶、药酒系列 产品。支持康灵医疗实施医用防护物资及医疗器械项目,开 展防控病毒产品及绿色环保消毒剂研发,建设全省医用防护 物资储备基地。依托苍儿会 100 余种野生药材的自然生态资 源和特色种植,加快提升特色中药材生产质量和水平,推进 优势品种转化。推动野山坡、小牛蛙等企业引进超临界萃取 技术,开发沙棘茶、沙棘茶味饮品等药茶产品。 专栏 3: “十四五”新兴产业重点项目 特钢新材料重点项目。吕梁建龙实业有限公司 500 万吨/年钢铁工程、山西 双赢钢模板有限公司年产 2 万吨钢模板建设项目,吕梁建龙实业有限公司优质 33 棒线材工程、吕梁建龙实业有限公司余热利用工程项目及超低排放深度治理项 目等。 白酒重点项目。山西酒都杏花乡酒业有限公司牛栏山酒厂山西吕梁生产基 地项目、山西宗酒酒业有限公司原酒和瓶装酒生产配套设施项目等。 先进制造重点项目。山西新兴铸管生态铸造产业园项目、兴隆机械制造年 产 8000 吨大型铸钢配件生产线技改项目、山西禄泽重工科技无缝钢管线装备的 研发制造项目,鑫源昌钢结构年产 6 万吨钢箱梁自动化生产线建设项目、晋能 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太阳能电池升级技改项目、晋能清洁能源股份公司 2.5GM 太阳能组件、电池项目、3 万吨/年锂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晋能清洁能 源科技股份公司山西省高效太阳能光电转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等。 碳基新材料重点项目。山西联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1 万吨特种蜡材 料项目、山西联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1800 吨特种蜡材料项目,文水县是 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 6000 吨苯磺酸盐高分子分散剂建设项目、山西盛达 威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22 万吨炭黑生产线建设项目等。 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重点项目。山西康灵医疗器械医用防护及医疗器械全产 业链项目、康欣药业扩厂选址项目等。 第二节 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 坚持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依托新一代信息技 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煤焦、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延伸 产业链,实施绿色化改造,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抓好煤焦行业转型升级。坚持“稳焦兴化、焦化并举、 上下联动、以化领焦”的思路,支持金地赤峪煤矿智能绿色 开采,促进煤炭清洁高效深度利用,进一步提高产能利用率。 以链条化、园区化、高端化为目标,严格控制焦炭总产能, 34 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培育发展化工焦、洁净焦,提高产能利 用率,转移化解过剩产能。推进焦化化产延伸,培育壮大化 产品深加工产业,实施金源煤化科技有限公司自动化煤焦油 生产线项目以及碳微球项目,推动金地公司、鑫明泰化工、 联众等重点项目规模化发展,逐步实现由以焦为主向焦化并 举、以化领焦转变,推动和引导焦化产品精深加工发展。鼓 励行业内外联合重组,加快基地化、园区化、大型化改造, 建设金地铁路专用线,做强“煤焦化电建运”循环经济产业链, 推动焦化工业全面迈向中高端。 推动建材行业转型升级。以推广智能制造、绿色发展为 重点,以关键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基地园区、产业集群为载 体,重点发展绿色建材、生态建材、环保建材,推进建材工 业转型升级、健康持续发展。依托国金电力、吉港水泥砂石 骨料综合利用项目,重点发展专用水泥、特性水泥、砂石骨 料、混凝土掺合料、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水泥制品和部 件化制品。以现有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大对低品位耐火原料 的利用,研发各种用于钢铁、玻璃、水泥等工业的耐火材料 制品,推动新型耐火材料质量、品味和附加值升级。支持产 业向园区集聚,统筹资源禀赋、环境容量、交通物流、市场 需求等因素,合理培育区域特色建材产业,促进产业上下游 集群发展,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生产基地。 35 专栏 4:“十四五”煤焦、建材重点项目 煤焦重点项目。山西新鸿顺能源有限公司年处理 18 万吨废矿物油加工生产 线项目、山西金源煤化科技有限公司焦油下游产品延伸项目、山西薪达化工科 技有限公司 1 万吨/年新型石油钻井助剂工程项目、山西金地煤焦有限公司 110 万吨/年炭化室高度 5.5 米捣固焦化项目、山西金地煤焦有限公司赤峪煤矿安全 生产综合信息化管控平台建设项目、山西都宝电力开发有限公司金地赤峪 15.6 兆瓦瓦斯发电项目、文水县鑫明泰化工有限公司年处理中性酚钠溶液 2 万吨、1 万吨粗酚制精酚、6 万吨蒽油制工业蒽项目等。 建材重点项目。山西国金电力有限公司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厂外部分)、 山西国金电力有限公司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废弃石灰石 200 万吨/年骨料线工程、 年处理 8 万吨危险废弃物项目、山西耐而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7 万吨高档耐火材 料项目,山西国京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利用山西国金电力有限公司 4500t/d 水 泥生产线协同处置危险废物项目、北京博艺阳光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00 万 平方米/年绿色环保金属建材项目、文水县诚源建材有限公司年产 3 亿块煤矸石 标砖建设项目等。 第三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充分发挥我县生态资源优势和太原一小时都市圈区位 优势,瞄准重点领域,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电商 服务业、生态康养、家政服务,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发展 高地。 大力发展旅游业。依托武则天和刘胡兰两张文化名片, 增特色、提品质、壮景区、扩宣传,切实把旅游业打造成为 36 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推动苍儿会生态旅游区创建 4A 景 区,加大则天纪念馆、孙谦故里、世泰湖、北辛店传统古村 落等保护开发力度,推动景区景点提质升级。以乡村旅游为 主题,发展林果采摘、林海游览、梨树认领等,推动建设一 批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加强旅游项目包装设计和宣传推 广,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县内各旅 游区、联通周边县市知名景区的多种旅游线路组合,做优、 叫响、提升文水旅游品牌。全面优化旅游服务要素,集中力 量推动旅游厕所、旅游公路、配套餐饮、游客服务平台等重 要旅游基础设施提质扩量。启动刘胡兰旅游公路建设,打造 “城景通”示范标杆。规范旅游服务市场,聚焦景区景点、宾 馆饭店、民宿客栈、旅游乡村、旅游客运等,开展行业标准 化建设,打造一批省级以上认证的旅游服务产品。全面实施 “互联网+旅游”战略,分类型推进智慧旅游街区、智慧乡村旅 游试点建设。研究开发文水旅游 APP,实现景区门票、住宿 餐饮、商品销售线上线下无缝衔接。 建设现代物流枢纽。抓住我省列入全国交通强国建设第 二批试点省的机遇,发挥我县区域交通优势,加快新兴物流 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农村物流、冷链物流, 强化物流网、智能仓库推广应用,提升物流业网络化、数字 化、智能化水平。积极争取全省智慧物流园区建设试点,运 37 用北斗导航、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智能化物流通道 网络,建设智能化仓储体系、配送系统,发展智能物流终端, 推广无接触式配送,推动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支持 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建设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和产 地预冷、分拣包装、仓储保鲜等设施,打造冷链物流基地。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打造服务地方煤焦、钢铁 等大宗商品以及粮食、化工、机电设备、集装箱等大型货物 发运的综合性物流枢纽。 发展壮大电商服务业。用好“省级直播试验基地试点”, 全面升级改造电商创业园,培育 3-5 家年交易额超千万元的 电商企业和销售本地农产品超 500 万元的代运营电商企业。 积极培育本地电商和直播人才,推动人才培养、电商创业、 直播带货有机结合。到 2025 年,力争新培育电子商务企业 50 家以上,建设 2 个以上电商强镇,培育 5 户以上具有一定 规模的跨境电商企业。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积极与阿 里巴巴等国内电商龙头企业合作,加快农村淘宝店建设,完 善村级服务网点,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实现县、乡、村三级 服务网点统一规范管理和运营,推进行政村电商服务网点全 覆盖。支持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与第三方 平台、生鲜电商合作,构建多层次的农产品网上批发渠道, 积极打造 F2C(农场直供)、C2B(消费者定制)、C2F(订单农业)、 38 O2O(离线商务)等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的文水样板。 积极发展康养产业。抓住全省持续打造“康养山西、夏 养山西”品牌,构建全省域、大康养产业的发展机遇,依托“全 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中国森林康养林场”品牌优 势,加快森林康养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森林康养数据监测、 森林康养文化传播以及水、电、路、网络、通信、公厕、林 间步道、全民健身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以“养生•养心•养老” 为主题的康养产业带,将我县打造成太原近郊“人文休闲养生 度假漫游地”,吸引多层次、多年龄段的消费者来文水度夏养 生、休闲养心、抱团养老。 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完善家政服务体系,重点培育家 政服务市场主体,“十四五”期间,重点培育打造 10 户以 上有一定规模、有发展潜力的家政企业,2 户市级示范企业。 推动家政企业多元发展,加快家政劳务输出基地建设,探索 推动建设“吕梁市卫生学校”文水培训基地,鼓励企业与金 融行业、电信行业、“吕梁山护工”品牌进行广泛合作,开 展线上线下融合业务,拓宽家政劳务输出的就业渠道,推动 家政行业向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规范化发展。开展家 政服务信用体系建设,依托商务部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 引导新培育的家政企业建立家政企业信用记录和家政服务 员信用记录。 39 专栏 5:“十四五”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 旅游康养重点项目。吕梁山苍儿会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文水县文 化产业活动中心,沙棘小镇项目,酒文化展示体验及农业旅游观光项目等。 现代物流重点项目。吕梁市汇丰源食品有限公司牛肉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 施扩建项目,山西泓鑫仓储有限公司冷链物流仓储建设项目,文水县恒远食品 有限公司仓储冷链物流扩建项目,文水县山晋昌盛源果品有限公司农产品仓储 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等。 第四节 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实施开发区引领战略,巩固拓展省级优秀开发区的优势 和潜力,加快推动开发区提质提档,力争“十四五”期间晋升 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真正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全县转型 综改的主战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创新驱动发展的 新动能引擎。 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环境。扎实做好开发区“四至”范围 核定、土地收储、标准化厂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真正实现项目熟地供应、企业拎包入驻。探索开发区财政运 营模式,加快建立土地收储资金池,形成土地供给良性循环。 加快推进“标准地”改革和“九通一平”,推动组建开发区建设 公司,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区建设 运营。全面落实用地、用电、用气等优惠政策,切实降低要 素成本,打造政策“洼地”。实行项目“优先进入”制度,今后 40 凡是新上工业项目原则上全部入驻开发区,现有具备条件的 企业逐步向开发区搬迁集聚,全力推动开发区做大做强。 专栏 6:“十四五”开发区重点项目 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百金堡产业园主干路拓宽及循环路建设、百金堡产业 园污水厂项目、110kv 变电站及配套电网项目、工业蒸汽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 理平台项目、联合实验室项目,增量配电项目等。 标准厂房重点项目。加快 7 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重点推动先进装备 制造业标准化厂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项目等。 提升开发区运营管理水平。推进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 全部到位。全面开展管运分离试点改革,建立专业化的管理 运营团队,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营改革,引入国内外战略投资 者、专业化园区运营商,以“整体外包”“特许经营”等形式, 委托开展“园中园”的设计、建设、招商、运营和维护,与开 发区管委会确定收益回报和风险共担机制,在更多领域引入 社会资本推动开发区发展。加大开发区投资强度、产出强度、 税收强度的“亩产论英雄”考核,把重大项目落地作为硬性指 标,引进一批重大转型项目。 持续优化开发区投资环境。加大审批授权力度,按照应 授尽授、能授尽授的原则,加快向开发区授权到位,切实做 到企业办事不出区。全面落实熟地供应,实现开发区一般工 业项目“全承诺、无审批、拿地即可开工”制度。采取政府承 诺入区项目供地前完成统一服务事项、开工前完成审批事 41 项、竣工时完成联合验收。鼓励开发区联合高等院校申报建 立博士后工作站,推动设立开发区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和科技 融资担保公司,增强开发区承载力。 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紧紧围绕“六大基地”建设,依托 “一区四园”空间承载,着眼于传统优势工业产业提质、高新 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按照“建链、补链、延链、 强链”全产业链招商思路,着力构建龙头企业+研发机构+配 套产业或配套企业+产业基金扶持+政府保姆式服务+开发区 负责落地的产业创新生态圈。提高产业准入门槛,聚焦“六新” 推进转型项目建设,避免与周边园区同质化竞争。着眼于谋 划布局未来产业,引进培育区块链、人工智能、前沿材料、 生命科学等科技前沿产业。聚焦数据存储、云计算等领域, 主动承接京津冀数据服务业务转移,积极引进大数据、人工 智能、云计算等高科技企业。 42 第四章 坚定不移扩大内需,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持续推进签约一批、开工 一批、投产一批“三个一批”活动,统筹抓好产业发展、基础 设施、社会民生项目建设,建立健全供给与需求相互促进、 投资与消费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 第一节 激发县域消费活力潜力 充分发挥消费对于扩大内需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 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增加公共消费,持 续释放消费需求和消费活力,形成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 供给提升创造消费新增长点的良性循环。 发挥传统消费主体作用。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鼓励 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在我县开展连锁网点建设。积极推进城乡 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建设,推动传统中小型百货商场向社区综 合服务中心转型,向集超市、餐饮、教育、培训、娱乐、文 体、健康等为一体的邻里型社区服务中心转变,构建便民服 务消费圈。加快提升城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和基础设施互联 互通水平,推进成熟商圈上档升级,加快金亿天街商业综合 体、文东新区商业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建设,形成若干区域消 43 费中心。深入推进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丰富适合农村消 费者的商品供给,完善供应渠道,充分发挥邮政系统、供销 合作社系统现有农村网点布局优势,实施“邮政在乡”、升级 “快递下乡”。大力推动新一轮汽车促销和家电更新消费,积 极扩大餐饮消费,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合理增加教育、 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公共消费支出。 加快发展新型消费。积极发展夜经济、“小店”经济、假 日经济,依托南北街改造步行一条街等项目拓展夜间经济发 展平台,打造夜晚消费集聚区。加快推动新兴商贸、健康养 老、家庭护理、文化休闲、中介咨询等服务业发展,扩大服 务消费。支持传统零售企业、生活服务企业开展全渠道营销, 加强与电商平台及新兴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的战略合作,积 极推进文水名优特农副产品网上销售。鼓励线上线下融合等 新消费模式发展,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鼓励建设“智 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商旅文 体协同。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模式,促进教育、医疗 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和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线 上线下融合发展。 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促进重点群体增收激发消费潜 力,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工资性收入水平,稳定 44 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挖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收潜力。 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带动节假日消费。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健全投诉维权机制,营造安全便利的消费环境,保障消费者 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引导企业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 产品追溯体系,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 第二节 深度拓展投资空间 充分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以固本培元和改善民生为导 向,稳步扩大有效投资,补齐经济社会领域短板弱项,以投 资结构的优化带动供给结构的改善,有效提升供给体系对市 场需求的适配性。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电、气、网等传统基础设 施和 5G 基站、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 设,为培育和发展现代产业构建系统完备、高效使用、智能 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配合完成太原—吕 梁高速铁路文水段工程,开启文水“高铁时代”。按照全国 交通强国试点省建设要求,充分发挥文水独特的区位优势, 加快推进 307 国道改线、太原-吕梁高铁文水段等重大交通基 础设施建设,与交城、清徐协同构建“1 小时通勤圈”,完善 与太原县际、乡际、村际的快速通道,建设多式联运、有机 接驳的综合交通枢纽格局。加快“祁离高速”“四好农村路”建 45 设,推动发展智慧交通,提升交通运输治理能力。 专栏 7:“十四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干线公路。国道 307 文水段公路改线工程、320 省道文水段改线工程(刘 胡兰纪念馆旅游公路)、汾河滨河西路文水段工程,文峪河滨河东路建设等。 “四好农村路”。改造县乡公路 60 公里。改造村公路 100 公里。 旅游公路。苍儿会生态经济旅游公路改造工程。 铁路。山西金地煤焦有限公司文水金地铁路煤焦专运线项目等。 聚焦重点领域扩大投资。统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破瓶 颈、补短板,聚焦“六大基地”建设,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和重 大项目,抢占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战略制高点。抢抓国家布局 支持“两新一重”建设机遇,主动对接国省重大战略,加快能 源设施、交通水利、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建设。实施城市更 新,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紧抓 高新科技为主的“新基建”增长极,加大“六新”战略和传统产 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投资。立足民生改善和公共 服务均等化,在医疗教育、应急平台、就业健康养老、扶贫 开发、文化建设等领域推出一批建设项目。 持续开展转型项目建设。依托重大建设项目库,加强重 大项目谋划,着力储备一批重点领域补短板重大项目。持续 推动项目开工、签约、投产“三个一批”,加大项目资金、用 地、能耗等要素保障力度,推动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 早建设、建设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效。统筹实施好项 46 目规划、要素保障、项目立项、要素平稳、组织实施、调度 督办,实现项目管理全覆盖。加强常态化入企服务工作力度, 及时协调解决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 题。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工作,推动政府投资计划全覆盖, 不断优化政府投资方向和结构。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 本合作(PPP),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政府 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开展转型项目合作。 第三节 优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补短板、锻长板,大力推进稳 链、补链、强链,全力打通堵点、连接断点、畅通循环,全 面融入全球全国产业链供应链。 主动嵌入全球全国产业链。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盯 住先进特钢、光伏能源、果蔬酒饮、机械铸造等有基础、有 潜力、有优势的重点领域,以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为核 心,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横向联合、纵向整合,培育嵌入国 内外制造业供应链的“杀手锏”产品,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 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中,以高质量产 品站稳国内市场、打开国际市场。大力推动移动互联网、大 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与产业融合发展,引导产业链、价 值链向高端延伸。 47 实施补链延链强链工程。准确把握国内市场需求,针对 县域产业的短板和弱项,实施补链延链,强化下游产品、终 端产品、消费产品供给,把市场优势和需求潜力同步激发出 来。围绕先进特钢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碳基新材料、白酒、 光伏、医药等产业领域,建立产业链链长制,谋划产业循环 半径、产业链循环图和产业链地图,实施补链延链强链工程, 构建地域特色明显的本土产业链。围绕产业链拓展配置供应 链、服务链、人才链、资金链等多链条,打造全产业一体化 链式发展格局。 48 第五章 推动特色县城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家园 加快融入太原盆地城市群,紧扣现代化小城市和大县城 定位,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 城市现代化治理,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历史文脉 传承,增强县城宜居性,提升县城发展质量,构建城乡融合 发展格局。 第一节 优化县城发展框架 按照深度开发文东新区、高标准改造提升老城的总体思 路,加大资金投入,创新体制机制,拉大县城框架,提升城 市品位,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提升县城中心城区集聚水平。按照“多规合一”要求,认 真编制好国土空间开发规划“一张图”,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 组合和布局。加快小街小巷提升改造,打造城区商业步行街, 凸显县城特色风貌,实现人口、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 高度集聚。统筹推进城北改造、城东开发和文峪河综合整治, 发挥火车站、铁路集运站、滨河西路、则天大街、快速路等 交通优势,推动工业、物流、商贸等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产 城融合新格局。以产业就业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为牵引, 49 吸引农村人口向县城集中,吸引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 专业技术人才来文水创业创新,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服务县 域发展,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增强城市创新驱动力。 推动城市开发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形成以现代服 务业为主体、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城市经济体系,经济富裕 度跻身全省先进行列。 加快城东、城南开发建设。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开发、 建设文东新区,鼓励大型企业参与城东开发建设,发展楼宇 经济、总部经济等新型业态,打造商务办公、星级酒店、金 融服务等综合体,推进文化中心建设项目,打造宜居宜业、 充满发展活力的新型城区。拓展城南改造开发,加快胡兰大 街棚户区改造,启动胡兰大街建设,整体规划城南发展布局, 有序推进商务住宅开发。加强城市绿肺、绿道、绿环、绿轴、 绿廊及生态水系建设,大视野谋划区域空间规划,为全县高 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更大潜力空间。 第二节 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坚持“多规合一”,增强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大县城、 小城镇、新农村一体建设,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 制,构建空间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社会融合的城镇 化发展新格局。 50 完善“一主五次三轴带”空间格局。推动县城主中心建 设,打造县域内带动城乡融合协同发展的主引擎,引领县域 和周边城镇产业科学布局,实现一体化特色化发展。依托开 栅镇、刘胡兰镇、孝义镇、南安镇、下曲镇五个重点镇,打 造县域发展五个次中心。依托 307 国道和夏汾高速,以钢铁 产业、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加快产业要素集聚,推动县城所 在凤城镇和北部经济区开栅镇、南部经济区孝义镇实现有机 串联,拓展县城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发展承载能力,打造南 北工业城镇发展轴。依托 320 省道,充分发挥县城、苍儿会 生态旅游区、刘胡兰纪念馆、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等重要旅游 资源优势,打造以生态融合发展带为脉络,城绿互动、文绿 协同可持续发展的县城活力走廊,构建完整连续、功能多样、 内涵丰富的绿道游憩系统,形成贯通东西的生态城镇发展 轴。依托东部片区,推动县城东部沿汾河区域打造为生态绿 心,重点承担农业生产、生态涵养与环境保育的功能,打造 农业城镇发展轴。 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小镇。按照完善功能、提高质量、 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等要求,发挥比较优势,以特色旅游型、 生态康养型、休闲商贸型、物流交通型、三农服务型等为重 点,遵循产镇融合理念,找准发展定位,精心打造一批文旅 51 小镇、绿色养殖小镇、梨果小镇、沙棘小镇。加快建设一批 中心镇,提升中心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综合实力,形成产 业投资和融合发展集聚地,加快实现由镇向城转变。构建“县 城—中心镇—特色镇”梯次衔接、功能配套、用地节约的组团 式城镇体系,有效发挥联结城镇乡村、吸纳农村人口、承接 城市功能外移的纽带作用,推动形成为县城服务的配套卫星 城镇。 推进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统筹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水、电、路、气等“硬件”设施,统筹推进“四好农村路”、 农村集中供热工程、城乡休闲活动场所等建设,实现城乡公 共交通的互联互通,以点带面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 推动公共服务向县城周边乡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 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建立健全城乡 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产业互动协作, 促进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高效配置,重塑工农互促、 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第三节 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聚焦县城品质提升,大力推进城市道路、公园、停车场 等重大公共设施建设,推进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 52 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产业配套设施提 质增效,形成适应人口和产业聚集需求、完备高效的承载功 能体系。 全面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结合城区雨污分流、供热、供 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县城主街道和小街小巷改造, 完成北环路东延拓宽改造工程,畅通城东联结线。推进集中 供热“城农”两网贯通,改造换热站补水系统,提升城区供热 质量。依托西山凤凰公园实施西山绿化项目,统筹规划以疏 通改造为主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优化 改造城区供水管网,推动金源地表水厂供水量达到 2.5 万吨, 加快南徐地下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开展城区自备井专 项整治行动,切实保障供水安全。加快完善城区环卫体系, 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厂第三方运营,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 渗滤液处理工程,选址新建第二处垃圾填埋场,积极推动垃 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巩固省级卫生县城成果,争创国家卫生 县城。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推动建筑节能改造、加装电梯、 周边绿化照明、配建停车设施、便民市场建设,让居民生活 方便快捷。 改善城市面貌和塑造特色风貌。开展城市面貌专项整治 行动,着力推进垃圾清零,集中拆违治乱,整治破墙开店, 53 取缔占道经营,规范门头牌匾,理顺线路线缆,清理卫生死 角和管理盲区。扎实推进“两下两进两拆”专项整治工程,开 展则天大街、兴华路综合整治,高标准打造 2-3 条示范街巷, 到 2025 年,主要街道、城市公共空间、城市重点地段的架 空管线全部入地、广告牌匾整治工作全部完成,城市停车难、 停车乱问题得到显著改善,城市主要街道的违建全部拆除、 围墙拆除或改造完成,城市呈现清洁有序的整体风貌。加强 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合理设置、有序管理各类自由市场、摊 点群、流动商贩疏导点等经营场所和网点。综合考虑我县富 有独特魅力的自然与人文空间节点,以城市绿道为串联,打 造“女皇故里●魅力文水”的城市特色魅力风貌体系。 提升县城公共服务水平。强化县城公共服务中心功能, 优化医疗卫生设施、教育设施、养老托育设施、文旅体育设 施、社会福利设施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县域公共服务 的便利性、普惠性、可及性。超前谋划建设和完善超市、养 老、菜市场、医疗卫生、文化服务等公共设施,加强社区场 所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效能。实施道路绿化、亮 化、美化工程,建设西山生态公园、县城文峪河东森林公园 等一批生态公园,打造特色生态景观中心,在城内大型社区 配建广场、花坛、文化体育设施等休闲活动场所,提高城市 54 宜居水平。 专栏 8:“十四五”城市建设重点工程 环境整治工程。县城垃圾转运站项目,文水县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文水 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等。 道路建设工程。胡兰大街道路工程,北环路东延道路改造工程,滨河东路 (则天大街至北环路)道路改造工程等。 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则天大街(凤凰路至滨河东路)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则天大街(凤凰路至兴华路)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县城区主干道(凤凰路、 狄青大街、兴华路)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文水县污水处理厂增设进水调节池工 程,到 2025 年,实现城区合流制管网全部改造完成。 市政设施提升工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文水县农村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项 目,文水县城中村集中供热二次管网二期建设工程,文水县城镇集中供热工程 建设项目,文水县地下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工程,文水县污水处理厂增设进水 调节池工程,文水县城区供水管网提升改造工程,城乡饮用水安全工程项目, 北街 LNG 加气站项目,山西宏运旅游充电桩项目,续建 20 座公厕等。 棚户区改造工程。文水县胡兰大街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文水县章多片区 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等。 智慧城市重点工程。文水县数字政府建设项目(一期)、中国网通文水县 分公司 5G 建设、中国移动文水县分公司 5G 建设及大数据中心、文水县智慧交 通项目等。 第四节 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 顺应现代城市发展趋势,深化城市现代治理,抓住城市 管理的关键环节和突出矛盾,加强城市管理法治化,推进城 市管理精细化,实现城市管理智能化,体现城市管理人性化, 力争到 2025 年,创建成为省级文明城市。 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依托 5G、物联网、大数据等现 55 代信息技术,加快县城智慧化改造,加快文水 5G+新型智慧 城市建设,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 带动智慧出行、智慧医疗、智慧生活、基层政务、社区治理、 公共安全等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带动社区资金、物流、能 源、商业等资源要素优化配置,重塑社区资源供需对接方式, 大幅提升城市科学精细化治理水平和社区高效便捷化服务 能级。加快智慧城管平台建设,推动主县城内所有涉及城市 管理的单位全部纳入城市管理范畴。 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深化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统 筹城管、交警执法力量,明确网格责任,开展常态化、制度 化城市综合执法检查,解决好车辆乱停、摊点乱摆、垃圾乱 扔、污水乱倒等问题,打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的城市环境。 加快建成覆盖城乡、功能齐全、一体联动的网格化服务管理 工作体系,集约建设网格化城市管理云平台,探索将管理范 围拓展至农村公共管理区域,逐步实现网格全覆盖。开展“建 设文明城、争做文明人”活动,引导市民自觉遵守城市管理规 定,营造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 56 第六章 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持续深入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促 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第一节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巩固提高脱贫攻坚质量,强化脱贫攻坚责任落实, 加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顶层设计,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 定,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认真落实巩固拓展脱贫 攻坚成果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四个不摘”,保持主要帮扶 政策 5 年不变。科学运用“一码清”大数据平台,建立健全防 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以现有社会救助和社会保 障体系为基础,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机制。稳定兜 底救助政策,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 惠性政策。鼓励创新帮扶手段,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助困。 持续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持续推进脱贫村产业帮 扶,培育后续产业发展壮大。优化提升原有教育扶贫、健康 57 扶贫、就业扶贫、旅游扶贫等政策,深入开展消费扶贫。配 强脱贫地区致富带头人,带动脱贫户致富和稳定发展。持续 推进农民培训工作,让更多农民拥有一技之长,提高农民群 众稳定就业的能力和水平。加大脱贫人口就业帮扶,统筹用 好乡村公益岗位,发挥扶贫合作社作用,完善脱贫人口工资 性收入保障机制。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加强安置区产业培育和就 业帮扶,因地制宜在搬迁地发展现代特色高效农业、农产品 加工流通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鼓励吸引各类企业到安置区 投资兴业,带动搬迁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确保搬迁群 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 短板,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饮水、电网、物流、互联网等设 施建设。设立易地扶贫搬迁点管理服务站,健全网格、楼栋、 单元分级管理体系。 第二节 打造全省农业强县 以乡村振兴“156”工程为统领,深入开展第一产业高质量 发展行动,深入实施农业“特”“优”战略,统筹“种植、养殖、 加工”三大板块,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与文水农业 基础相匹配的现代农业体系。 加大保耕稳粮力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 58 守住耕地红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充分发挥“粮 食生产功能区”功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确保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 45.91 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 保持在 2.27 亿公斤以上,巩固粮食生产大县位置,确保粮食 安全。优化粮食种植结构,重点打造绿色有机旱作高产高效 示范区、青贮玉米种植示范区、专用酿酒原料种植示范基地, 争取“十四五”末高效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 8 万亩以上。推动 酿造龙头企业实行订单生产,发展高粱种植。依托诚信种业 等龙头企业,开展良种攻关,壮大种子产业。综合推进胡兰、 南武、西城、北张等 10 个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西槽 头盐碱地治理,形成全县现代农业连片样板区。到 2025 年, 力争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 21.7 万亩。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提 标、扩面、增品,积极开展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收入 保险、产量保险试点,提高农业抵御风险能力。 加快农业“特”“优”发展。持续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深化 “一乡一特一园区、一村一品一基地”建设,加快小杂粮、 西兰花、马铃薯、瓜果、豆类、中药材、肉鸡、肉牛、生猪 等特色精品种植养殖业发展,打造肉牛、肉鸡、生猪三个“百 亿”级现代化农业产业。提质建设“十大农业产业园区”, 重点打造刘胡兰镇肉牛产业园、南安镇梨果产业园,积极创 建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梯形发展的格局。扶 59 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延 时类初加工,发展粮变粉、肉变肠、菜变肴、果变汁等食品 类初加工。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依托山西宗酒酒业有限公 司等骨干企业配套建设红高粱基地,积极发展沙棘汁等原料 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实行畜禽养殖规模总量控 制,存量上进行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量上严厉打击违法 畜禽养殖场建设。依托大象农牧集团重点打造分割鸡肉等产 品,采取“龙头企业屠宰+农户放养”的契约养殖模式,在 龙头企业屠宰场周围区域集聚农户养殖,形成产业集群。依 托吕梁野山坡建设绿色有机林果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以沙 棘为原料的功能食品集群核心区。发挥刘胡兰镇保贤村全国 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和刘胡兰镇国家级产业强镇示范作用, 推动培育一批乡村产业超亿元的示范村和超五亿元强镇。 专栏 9:文水县十大农业产业循环经济园区 依托胡兰、南安等肉牛养殖屠宰优势,重点打造肉牛产业园区;依托南安、 南庄、西城等梨果优势,加快推进梨果产业园区;强化大象农牧龙头企业带动 作用,依托胡兰等产业优势,做大做强肉鸡产业园区;依托开栅、苍儿会等沙 棘资源和产业优势,做深做精沙棘产业园区;发挥田园薯业省级“农产品田头 市场”作用,依托南武等产业优势,培育西兰花和马铃薯两个产业园;深度挖 掘我县中药材资源,依托苍儿会等产业优势,壮大中药材产业园区;依托孝义 镇等蔬菜种植优势,发展蔬菜产业园区;以下曲、北张、西槽头等为中心,打 造玉米产业园区;以南庄镇等为中心,打造葫芦产业园。 加快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支 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 60 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全方位提 升农业基础条件和农业装备水平,到 2025 年,主要农作物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95%,农机总动力达到 28 万千 瓦。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提高高效节水 灌溉面积。加快智慧农业建设,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空间 信息、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 加工业生产过程的全面深度融合和应用。大力支持保护性耕 作、秸秆还田离田、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水肥 一体化、节水灌溉、残膜回收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绿色高效机械装备和技术的示范推 广。加大农机新产品补贴力度,积极规范和促进植保无人机 推广应用。 大力实施“品牌强农行动”。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加强无 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 一标”认证和管理,精心打造全县域农业区域公共品牌,加快 构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的 农产品品牌体系,不断提高吕梁“野山坡”沙棘汁等果汁品 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依托牧标牛业、和冠亨肉业等骨干企 业继承发扬牛肉制品传统工艺,重点打造五香牛肉、高端定 制牛肉等老字号牛肉制品,兼顾优质中高端冷鲜肉制品,带 动种牛繁育、肉牛育肥、屠宰分割、肉制品深细加工和冷链 61 物流等一体化发展。鼓励果蔬、林果、畜禽加工等龙头企业 组织创建行业协会,共同提升产品质量和行业声誉,塑造文 水农产品良好品牌形象。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持续推进 化肥和农药减量增效,推广绿色蔬菜种植、绿色有机旱作水 果种植等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推动文水有机农业发展。 健全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推进规模经营主体标准化生产,实 施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生产基地创建工程,促进产地环境、 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标识等全程标准化。 高标准打造“吕梁农谷”。借鉴“山西农谷”做法,以胡兰 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以大象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入选国家农 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为契机,辐射带动南安、南庄、西城、 南武及下曲等周边乡镇部分地区,以大象、牧标、东牧、蜀 佳等农业产业项目为主要承载,整合水、电、路、网等资源, 设立研发中心、科技工作站、品牌创建办等机构,建立与高 校、科研院所的沟通合作机制,引进示范、试点项目,重点 打造精深加工中心、市场物流中心、科技服务中心、文化休 闲中心等四大中心,形成相互关联配套、资源高效共享的产 业集群,激发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重构和功能升级,促进 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和价值创新,打造高品质的农旅融合示 范区、现代畜牧养殖示范区、粮食生产示范区。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用足用活全国农村 62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政策优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链 条从传统产业向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物流业、休闲观光业 等延伸,加快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现代农业产 业体系。整合县域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打造“梨果、肉类、蔬 菜”三个冷链仓储物流园区,新增 10 万吨冷链存储能力。加 快刘胡兰镇畜产品交易中心、南安镇梨果大型交易会展中心 建设,提高产销对接、储运配送能力,拓宽农畜产品流通渠 道,提升产业竞争力。发挥龙头企业在全产业链布局中的关 键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向产业链前后延伸,支持和推动大象 农牧、吕梁野山坡、牧标牛业、贤美食业、长青农牧等企业 做强做大,不断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到 2025 年,力 争新增 3 家国家级、15 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 家 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培育一批亿级、十亿级农产品 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 200 亿元。扎实推进休闲农业和乡 村旅游业融合,打好“农耕文化牌”,建设一批生态农业观 光体验园。推动打造一批以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 于一体的田园联合体,积极申报创建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试 点县。 第三节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补强水、电、路、网、 63 物流等基础设施,改善乡村硬件基础设施,持续推进美丽乡 村建设,建设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 美好家园。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规划布局,统筹县域城 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开展农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及 建设方案编制,实现乡村建设有规可依。实施通村公路和村 内主干道改造工程,提高村庄道路硬化覆盖率,完善村庄公 共照明设施建设。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展现村落与地域 环境相融的景观风貌特色。建立健全农房建设规范和标准, 完成农村房屋安全排查数据采集,推动建设安全经济、功能 现代、风貌乡土、绿色环保的农村房屋。巩固提升“美丽宜居 示范村”创建成果,持续打造一批城郊融合、文化旅游、休闲 养生、农耕体验、绿色生态等不同模式的美丽宜居示范样板 村。 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围绕“三化一改善”目标, 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大力推进农村人 居环境六大提升行动,培育一批省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 村。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完善农村卫生费收缴制度和 “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大力整治非 正规垃圾堆放点,有序推广农村垃圾分类试点。有序推进农 村生活污水治理,启动孝义、下曲、南庄等重点集镇污水处 64 理设施建设,推动上贤村、南安村、北辛店村、武村、百金 堡村、开栅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广杨乐堡、西社等村坑 塘治理经验,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深入实施“厕所革命”, 到 2025 年,实现全县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面普及化。加 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动养殖、屠宰专业村畜禽粪污资源 化利用。建立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转移防控机制,构建“政 府购买服务、企业一体化运作、委托第三方监管”人居环境整 治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有序推村(居)社区建设,规 范村(居)社区管理机制。规范村(居)社区组织工作事务, 增强村(居)民自治组织能力,丰富议事协商形式。全面落 实村(居)支“两委”联席会议、党员和村(居)民代表联 席会议票决制,推行村(居)社区事务阳光工程,推动乡村 治理重心下移,形成教化与引导、激励与约束、自律与他律 相结合的管理体系。推进村(居)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为村(居)民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完善自 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扎实开展道德模范、五好家 庭、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健全完善村(居)社区治理监 督约束机制,强化监督委员会建设,推进村(居)社区民主 监督管理。 65 第四节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以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创新推动农业农村综合改革,着力破除制约农业农村发展问 题,持续释放改革红利,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的动力和活力。 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推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落实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 度。稳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健全土地承包 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机制,加强土地流转管理,确保农村土 地依法有序流转。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健全宅基 地权益保障方式。开展宅基地整治盘活利用工作,启动凋敝 村宅基地整治利用,推进空心村、无人村复垦整治。严格农 村宅基地管理,加强对乡镇宅基地审批管理指导,防止土地 占用失控。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开展农业生产托管 示范县创建。 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清产核资工 作,逐步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序推进 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集体经济新的实 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有效盘活闲置集体资源,深化资源变资 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改革”,加强农村集体“三 66 资”规范管理,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 革,到 2025 年,造林专业合作社达到 10 户以上,盘活林地 资源,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积极探索资源开发、 土地营运、实体带动、服务创收、资产收益等发展模式,不 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新型 职业农民、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领办农民合作社、兴办家庭农 场。健全家庭农场名录系统,加大示范家庭农场创建力度。 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 县推进试点。到 2025 年,全县新增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 社 3 户以上,省级、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20 户以上,市 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 20 户以上。创新农业经营制度,培育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积极创建“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等 模式,完善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 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帮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促进小 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提升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 和抗风险能力。 深化农技农经农机“三支队伍”改革。健全市场决定农 技、农经、农机服务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加快培育参与市 场竞争的服务供给主体。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基层农 技、农经、农机服务,建立开放竞争、多元互补、服务高效 67 的农技推广、农机服务和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全面推开农技 推广人员、农经管理人员、农机推广人员在岗开展增值服务, 允许合理取酬。构建三支队伍增值服务机制,加强人员培训, 提升整体素质和服务效能。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探 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全面实施农技推 广服务特聘计划。深化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 位一体”综合改革,加快形成以基层社区、惠农服务中心、信 息资源平台为主体的生产服务模式,形成以普惠金融、资金 互助、融资担保为主要形式的农业金融支持模式。推动建设 文水农业生产性服务示范中心、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站等,为 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耕、种、防、收等各环节“菜 单式”托管服务。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到 2025 年,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 10 家以上。加强与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进行合作, 建立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服务云平台,提高“互联网+”农业科技 推广服务信息化水平。 专栏 10:文水农业农村重点项目 养殖业项目。文水县丽鑫农牧有限公司年出栏 3000 头肉猪场建设项目,山 西新大象养殖股份有限公司年存栏 6000 头种猪场建设项目,文水县晋科生物生 态发展有限公司 15 万套优质蛋种鸡建设项目,文水县孟家庄养殖专业合作社年 出栏 4800 头肉猪养殖项目,文水县惠民养殖有限公司年存栏 2000 头种猪养殖 68 项目,文水县文兴兆源农牧有限公司年出栏 4600 头生猪养殖项目,文水县大象 村永盛肥猪养殖场年出栏 3200 头肥猪养殖项目,山西大象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年 存栏 9 万套种鸡场建设项目,山西大象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年出栏 120 万只商品 肉鸡养殖场建设项目,文水县恒泰农牧养殖有限公司年出栏 180 万只肉鸡养殖 建设项目。 农副产品加工业项目。文水县恒远食品有限公司年屠宰 50 万只肉羊改扩建 项目,大象农牧集团大象农牧养殖屠宰生态产业园建设项目,山西大象农牧集 团有限公司冷库建设项目,山西雪莱食品有限公司 2 万吨饮料生产线项目,吕 梁野山坡沙棘全产业链观光项目等。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十四五期间完成 21.7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刘胡兰镇活畜交易市场建设项目,文水县畜禽粪污治理项目,文水智慧农业建 设项目等。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西城乡清洁能源供热项目,改善灌溉面积 10 万亩 工程,文水县农村饮水安全城乡一体化建设工程,文水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 升工程,文水县汾河流域典型村庄污水治理项目,文水县杭城村及周边村庄污 水处理工程,文水县农村煤改气一期工程,文水县上贤、南安等村农村生活污 水工程(一期)工程,下曲镇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孝义镇农村生活污水工程, 南庄镇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农村坑塘沟渠治理项目等。 69 第七章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激发转型发展动力活力 坚持将改革开放作为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 以改革补短板、以开放谋发展,切实解决发展中存在的深层 次体制机制问题,推动更多改革挺进全市乃至全省第一方 阵,大力提升全县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推动发展和转型的 内生动力和强大引擎。 第一节 加快推动重点领域改革 以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牵引,更加注重 提高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更加注重综合配套改 革,率先构筑全面转型新体制,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 好结合,推动转型综改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 控”工程,严控煤炭消费增量。实施钢铁控煤行动、化工控煤 行动、建材控煤行动,鼓励钢铁企业增加现有电弧炉、转炉 的废钢铁使用量,加大合成氨固定床间歇式气化炉等老旧落 后装备淘汰力度,推进水泥、活性石灰等建材工业炉窑清洁 低碳化燃料改造。推进转炉煤气和蒸汽回收,高炉渣余热回 收等节能技术改造。积极推广集中供气供热或建设清洁低碳 能源中心,替代工业炉窑燃料用煤。统筹整合焦化、钢铁、 70 水泥等高耗能企业的余热余压资源和区域用能需求,开展能 源梯级利用。实施煤炭消费减量等量替代,推进非化石能源 发展,合理规划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优 化能源消费结构,因地制宜推进清洁取暖,推进集中供热、 煤改电、煤改气、工业余热等多能互补供暖。深化电力市场 体制、清洁用能模式、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等改革。 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抓好职工 养老金发放及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妥善解决好历史遗 留问题,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落实激励民营 经济发展各项措施,加大奖励兑现力度,实施减费降税,积 极推动政银企对接,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提升金融 支持实体经济和服务社会民生效能。推进“个转企、小升规、 规改股、股上市”,引导企业梯次发展,创建全省中小企业高 质量发展示范县。稳步推进优质企业规范化股份制改造,力 争实现 50 户以上民营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实施规上工业 企业、限上商贸企业、规上服务业企业、资质以上建筑企业 “四上”企业倍增计划,积极推动锦绣大象在主板上市,到 2025 年底,力争在省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入库文水企业达到 30 户,挂牌企业达到 20 户。实施龙头培育计划,支持吕梁 建龙、新光华铸管、晋能科技、金地煤焦、康欣制药、金源 煤化、鑫源昌钢结构等县域头部企业发展壮大,打造成为区 71 域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继续实施民营企业家“三个一”素质提升工程,拓宽企业家战 略眼界,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推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持续 压减一般性支出,最大限度盘活存量资金,重点向产业转型、 重大改革、脱贫攻坚、社会民生等领域倾斜。积极争取上级 财政支持,保障重点支出需求。积极筹措政府专项扶持资金, 建立完善风险代偿补偿机制,大力发展创业担保贷款和乡村 振兴贷款。用好用足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 实现支农惠农提质增效。推动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 资。加快金融产品创新,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质押等业务, 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聚焦重点金融领域风险管 控,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扎实推 动文水县信用联社改制化险。加强部门联动,有效防范处置 非法集资和非法金融活动,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等行 为,营造诚信金融生态环境。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 地市场,建立公平合理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 分配制度,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加快培育数据要素 市场,促进技术要素、数字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建立 健全主要由市场决定要素价格机制,完善城乡基准地价、标 72 定地价的制定与发布制度,逐步形成与市场价格挂钩动态调 整机制。健全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强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整合共享。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准确把握改革方向和路径,坚持政 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强化公益属性,积极稳妥推 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加快构建符合行业专业特点的现代 治理机制,实现涉改事业单位由“改头换面”到“脱胎换骨”的 根本转变,做到改出事业、改变养人、改进治理,为全县高 质量转型发展增添活力。 深化信用监管体系建设改革。按照依法依规、改革创新、 协同共治的基本原则,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创新监管 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 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信用信息自愿注册机制、市场主体 信用记录机制、失信联合惩戒及信用修复机制,整合形成全 社会共同参与信用监管的强大合力,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 争的市场环境。 第二节 再造新时代开放高地 牢固树立“对外开放没有边缘只有节点”的理念,以制度 创新提升开放能级,着力融入“大战略”、开辟“大通道”,加 73 快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在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崛起。 建设全省外贸大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加 强各领域合作,探索区域合作新途径,推动文水优势产业、 龙头企业“走出去”,开拓对外经济合作新局面。支持企业开 展境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产品认证,培育一批自主出口 品牌,推动更多的自主品牌商品和传统优势产品进入国际市 场。实施好外贸主体培育工程,大力培育外向型企业,打造 晋能科技外贸出口 10 亿元、吕梁建龙自营进口 10 亿元“双 10 亿”外贸龙头企业,到 2025 年,力争全县外贸企业数量实 现倍增。组织企业抱团参加国际市场开拓千企百展行动计 划,开拓新兴市场。加大宣传力度,讲好“文水故事”,突 出打造文水白酒、农副产品等对外交流品牌,扩大出口份额, 增强我县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做好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 发达地区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差异化承接,在产业发展方 面谋求合作。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合作,打造京津冀一体化的 清洁能源生产供应基地。推进鲜活农产品、特色小杂粮进入 京津冀市场,实现与京津冀旅游资源的互通共享。主动对接 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用好港澳台资源和市场,重点开展 金融平台、技术咨询、人才交流、专利授权等方面的务实合 74 作,加大产业转移的承接力度。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太原能源低碳论坛等重要展会平台,支持全县各社会团体及 企业开展民间对外交往。积极吸引省会城市的资金、技术、 人才资源,大力发展高端白酒饮料产业、光伏产业、现代服 务业等转型项目,明确文水太原经济圈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 物流服务保障基地的战略地位,打造省会城市服务中心和卫 星县城节点。 吸引外资注入文水。创新外资引入方式,把引进外资与 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在煤焦化工产业、高端制造业、现 代农业等领域实现突破。瞄准世界 500 强企业,发挥主导产 业优势,引导外商精准投资,重点引进产业带动性强、富有 竞争力、环境友好、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投资项目。 创新外商投资管理方式,实现投资便利化。规范招商引资行 为,依法保护外商正当权益,营造公平开放的投资环境。 第三节 打造“六最”营商环境 重点围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进 一步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强化县政府对营商环境的集中统 一领导,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全县 营商环境进入全省前列。 推动数字化政府建设。按照“一朵云、一张网、一平台、 75 一系统、一城墙”总体构架,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推进政 务活动网上公开,加快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标准化建 设,完成县级“领导驾驶舱”系统、政务服务中心智慧大厅等 建设,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依托省、市政务云平台,完 成县级政务信息系统向市政务云平台迁移,实现计算资源、 存储资源、服务支撑、安全保障等共性基础资源集约共享。 对接服务应用支撑体系,完成县一体化平台及其他政务服务 系统与全省统一身份认证、社会信用服务、可信电子证照、 网上非税支付的对接应用。到“十四五”期末,形成上接市级 省级、下联乡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数字政府, 把我县打造成吕梁市政府数字化转型的示范县。 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持续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 革,继续规范划转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审批集中度。深 入推进“六减一优”专项活动,不断围绕企业生命周期全流 程,精简压缩审批时限、材料、环节,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 获得感。深化投资项目承诺制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 革,积极推行“多评合一”和“多图联审”。全面推行“证照分离” 改革,优先在开发区推行“极简审批”,打造“承诺制+标准地” 样板。高标准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加强流程再造, 优化窗口布局,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服务模式,实 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 76 让行政审批再瘦身再提速,打造审批服务新模式。完善部门 审管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宽 进严管。提升“互联网+监管”能力,实行包容审慎监管, 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 推行便民化政务服务。坚持以“便民、强企、优政、慧 治”为目标,提高帮办代办服务水平,提升审批效率。依托全 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和服务功能,做 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面推进“一网通办”,推行“一 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100 项重点高频事项“一件事”集成 套餐服务,实现“集中受理、自动分发、协同办理、统一办 结”,深度对接市内、省内“一网通办”。全面推行政务服 务“好差评”,提供有温度、快速度、好态度的“好评”服 务。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一体化运行,实现公共资源交易 全流程电子化。运用好“12345”政务服务热线,提高群众求助 投诉办理答复满意度。推动政务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实 现“自助办”“就近办”。完善政务服务事项动态,依托政府门 户网站和政务服务网集中公开发布。编制乡镇(街道)行政 审批和服务事项目录,在厘清县乡关系的基础上,将直接面 向群众、点多面广、乡镇管理迫切需要且能够有效承接的行 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按法定程序赋予各乡镇。大力推进 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实现全县政务服务事项名称、编码、 77 依据、类型等基本要素与国家、省、市统一。加快实体大厅 与网上大厅业务融合,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一体化服务智慧 大厅。 78 第八章 彰显县域文化特色,加快建设文化强县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挖掘和利用我 县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系统性保护传承, 推进文旅融合和全域旅游,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转型发展之 路。 第一节 全力推动文明县城建设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熔铸文化软实力,强化宣传 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 化,为蹚出转型发展新路凝神聚力。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组织理论宣传普及, 着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 彻不断向纵深拓展。抓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的落实,加强革命历史纪念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管理和使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 传统教育。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效促进 党的创新理论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示范点创建,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牵引,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建强用好新 79 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学雷锋 志愿服务站点等精神文明创建载体,广泛开展身边好人、五 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评选和宣传,广泛宣传道德模范先 进事迹,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融入法治文水建设,建立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协调机 制。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网上传播,讲好新时代文水故事。 推动移风易俗文明创建。加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 工作,完善“五会”,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自觉抵制滥 办酒席、天价彩礼、高额礼金、薄养厚葬、攀比炫富、铺张 浪费等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新风,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 家风、淳朴民风。加强移风易俗地方立法,完善居民公约、 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和团体章程,健全志愿服务 体系和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 第二节 加强文化资源保护传承 充分发挥我县历史悠久、底蕴厚重优势,深入挖掘利用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 动,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扛起文化担当,推动全 县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充分挖掘胡兰精神时代内涵。全方位深入挖掘刘胡兰事 80 迹,建设社会主义爱国教育基地,持续推进胡兰精神进机关、 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用胡兰精神为全县人民 培根铸魂、凝聚力量。坚持把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胡兰精神 作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全县党员 干部自觉做胡兰精神的坚定传承者、忠诚践行者,内化到思 想灵魂里、展现到精神风貌上、体现到具体工作中,转化为 干事创业、建设文水的责任和激情,成为文水干部群众建设 美好家园的时代标识和精神力量。 大力繁荣兴旺文化事业。引导全县文化文艺工作者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 线,不断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 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新时代,讲好文水故事,树好文水形 象。抓住全省实施新时代“文化晋军”人才工程的契机,培育 一批基层文化工作者、优秀文化人才、高端文艺人才团队, 为建设文化强县提供人才支撑。建设文水县文化产业活动中 心,依托女皇故里和刘胡兰烈士两张品牌,加强文化艺术精 品创作,发展演艺事业,扩大旅游文化季活动影响,加强宣 传推广,塑造文水文化艺术品牌,重点打造《刘胡兰舞剧》 《刘胡兰组歌》《晋剧刘胡兰》、舞蹈《胡兰魂》、灯影戏 《傲雪红梅》等一系列精品力作,创作红色基因优秀作品。 “十四五”期间,打造 1-2 部省级以上文化精品。 81 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实施文明守望工程,引导全社 会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珍爱之心、责任之心,动员 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聚焦文化遗产、红色遗址遗迹 等重点对象,加大对孙谦故居、“小延安”康家堡、子夏山隐 唐洞、狄青庙、东岩寺、梵安寺塔等实物性保护力度,统筹 做好数字性保护、抢救性保护、复建性保护等工作,以高度 的历史责任感守护好老祖宗、老前辈留下的宝贵遗产。 第三节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 务网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构建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统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 置,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建设文水县数字文化 馆、县文化馆总分馆、县图书馆总分馆。实施全民阅读工程, 统筹建设社区阅读中心、数字农家书屋、公共数字阅读终端 等设施,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 需求。加强镇街综合文化站、社区及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 心的建设力度,实现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落实公 共文化设施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全 面达标。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适时提 82 升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效组织、策划、包装群众性 文化活动品牌,聚集优势,形成规模,通过品牌效应提升县 城文化自信,扩大县城文化的影响力。策划推出更多精品群 众文化活动,扎实开展戏剧惠民演出,推动我县群众文化事 业繁荣。大力推进红色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 化、社区文化和家庭文化建设,夯实基层群众文化基础。支 持发展各种形式的民间艺术表演团体,保护、挖掘和创新我 县民间艺术创作,丰富戏剧、舞蹈、音乐、曲艺等演出内容, 加大艺术精品推介力度。 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做好文化消费试点工作, 搭建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新平台,持续开展文化馆、图书馆 免费开放,免费送戏下乡,农村电影放映,全民阅读,全民 艺术普及培训,非遗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等多种公益性 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民俗文化活动, 挖掘整理文化精品,支持开展导向型、示范性群众文艺交流、 文化娱乐休闲及文化艺术演出项目,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 产品。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城乡“结对子、种 文化”,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生活困难群 众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切实满足他们的基本文化 需求。 83 第四节 大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总体思路,推动文化旅游 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让文化和旅游协调推进、 融合发展更紧密更有效。 推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围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的 目标,打好以武则天、刘胡兰为代表的人文文化名片和以苍 儿会原始森林、世泰湖汾河景观、南安梨果之乡为代表的生 态旅游名片,发展红色文化、生态康养及民俗文化三大板块。 聚焦古迹遗存、文化传承,对全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 调查摸底,挖掘与旅游业相关的历史文化内涵。认真梳理与 各类纪念馆、景区景点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 脉络,形成完整的历史文化体系和文旅开发图谱。高起点高 品位抓好武则天、刘胡兰两张文化名片的再规划、再开发。 推动酒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催生白酒酿造、生态园林、大唐 文化、则天文化研究、工业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开辟“酒产 业”与“酒文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深度挖掘和发展汾河文化 产业,推进汾河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让“大美汾河风光”成为 一张亮丽名片。发展休闲旅游+乡村文化产业,打造一批春 赏花、夏漂流、秋品果、冬滑雪的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加强 非遗文化与旅游的深度结合,依托苍儿会、世泰湖、汾河湾 84 湿地等景区,推动文水鈲子、吴村烙画葫芦加工技艺、刀刻 彩绘葫芦画传统制作技艺、郑家庄灯影戏、文水剪纸等项目 进入景区展演展示,展现文水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发展文化创意和文旅节会。以文化为魂、科技为媒,充 分利用“互联网+”、VR 等现代技术,将厚重的文化资源现代 化、艺术化、科技化,转化为游客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产 业优势,推动新兴数字文化产品和产业发展。推进丽彬文化 园国家级综合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鼓励乡村依托种植特色、 农业节气、非遗传习、民间武术等,举办赏花、游园、采摘、 采风、摄影、体育等活动,打造一批文旅活动品牌。高质量 办好特色节庆活动,积极承办国家省市文化体育赛事,以会 促游、以赛促游。 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顺应新时代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 不断升级的趋势,大力培育“文化+”新型业态和消费模式。运 用“文化+”“旅游+”,重点培育乡村游、体育游、红色游、研 学游、康养游、水利休闲游等新型旅游业态,推动文化旅游 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深入挖掘中医药健康养 生文化、膳食文化、民俗文化以及乡土文化,提升地域民俗、 美食、文化品牌。利用烙画葫芦、田七刀具、沙棘饮品、剪 纸作品等相对成形的非遗和特色产品,加快具有文水特色的 文创产品的研发与推广。聘请高端文创设计团队,利用武则 85 天、刘胡兰等文水知名人物,策划设计文水文旅 IP 形象,让 文创产品形象化、故事化、产业化。结合市场要求,在重点 景区建设集中购物场所,打造展示、销售本地特色旅游商品、 纪念品的重要基地,塑造可转化的文旅 IP,将丰富多彩的文 旅资源转化成多元融合的文旅产品。 86 第九章 践行“两山”理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生态 立县”战略,全方位全县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 进生态修复和环境综合整治,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实现 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建设美丽文水 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节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 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 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主题主线,坚 持“修复、保护、开发、利用”并举,实施严格的生态修复治 理方案,打造生态修复示范区,真正让文水的水更清、山更 绿,打造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样板。 强化苍儿会生态保育功能。以苍儿会为重点,积极实施 生态保育工程,打造高质量的生态产品,加快恢复西部山区 的生态功能,把西部山区建成东部平川的“绿色屏障”。强化 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加强生态控制区保护。加快对现状村庄 建设进行梳理,对影响生态保护或存在安全隐患的现状村 庄,逐步进行引导搬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强全社会 87 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扎实做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完善 禁牧封育工作措施,积极规范棚圈建设,全面推广舍饲养殖, 坚决遏制偷牧放牧行为,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和协调联动机 制,巩固退耕还林建设成果,保护生态植被不被破坏。充分 发挥森林、湿地等生态服务功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 伐,建设完善相关服务设施,强化生态公共服务。发展生态 旅游等服务业,打造城乡居民日常休闲、主题游乐、生态观 光等丰富的主题活动场所,构建多种类、多层次、多功能、 成网络的高质量绿色空间体系。 持续高标准推进沙坑修复治理。按照有效消除砂坑地质 灾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实现生态、 生产和生活“三生”融合的思路,引导全县采取多种模式和“一 坑一策”措施,加快对历史形成的 31 个 8000 余亩砂坑开展生 态修复和开发利用。推广开栅乡砂坑生态修复治理经验,推 进差异化管理,分区分类管控,分级分项施策,建立系统完 整、责权清晰、监管有效的管理格局,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推广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治理砂坑、开展土地置换吸引社 会资本治理砂坑、发展水产畜禽养殖治理砂坑等模式。鼓励 企业参与砂坑治理,进行绿化修复。继续实施文峪河综合整 治工程,填平河道内砂坑。在沙坑治理的基础上,建设旅游 休闲区,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88 加强重点流域生态保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统筹推进保护、 治理、修复、建设各项工作,建立点、线、面有机结合、城 乡融合、功能良好的区域生态系统。突出抓好汾河、文峪河、 磁窑河三条河流流域的环境综合治理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 修复,加快推进文峪河渠首闸至县城综合整治工程、文峪河 蓄水坝下游 800 米河段及南延 550 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 程、文峪河湿地建设,推动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文水段生 态治理工程建设。坚持源头治理、过程治理、系统治理,促 进河流水系连通,水域岸线并治,提升全流域水环境质量, 推动汾河干流堤外生态功能保护区范围内畜禽养殖场关闭 搬迁。推动完成文峪河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和规 范化建设,积极实施文峪河水库向文峪河、磁窑河生态补水。 加强与沿黄市县合作,开展生态廊道建设,推动生态修复, 确保生态安全。 开展国土绿化彩化财化行动。围绕高速、铁路、旅游公 路、国省道、县乡公路,汾河、文峪河、磁窑河沿线以及县 城周边可视山体,加阔补灌、种花增彩。实施快速路两侧绿 化工程,打造环城绿色走廊。加强河流堤外缓冲隔离防护林 带建设,持续开展磁窑河、文峪河沿岸堤外 50 米、支流堤 外 30 米范围内植树种草增绿,建设沿岸绿色生态廊道。开 89 展重点流域沿线村庄绿化,每个乡镇至少打造 2 个高标准绿 化示范村。加强县城边山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全面推进 林长制,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开采等 行为,按照“谁破坏、谁治理”原则,推动石料开采企业依法 依规完善林地占用手续,严格按照要求恢复山体植被。 第二节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 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对标找差,精准施策,靶向施 治,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常态化长效化,实现 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 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深入开展 蓝天保卫战,深化大气污染协同减排,推进细颗粒物(PM2.5) 与臭氧(O3)协同控制,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攻坚。坚持治企、错峰、控煤、管车、降尘、禁烧等综合施 策,强化工业结构性污染治理,优化能源结构,开展石化行 业、化工行业、工业涂装、包装印刷行业、油品储运销、工 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等六大重点行业 VOCs 整治,完成钢铁行 业超低排放改造,建立在线监控平台。扎实推进“散乱污”综 合整治,实施“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行动,严查重处非法储 煤场等“散乱污”企业,分类实施关停取缔、搬迁和原地提升 改造。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开展重型柴 90 油货车和散装物料运输车联合执法,落实优化通行线路措 施。全面禁止秸秆、垃圾等露天焚烧。实行城区环境空气质 量网格化管理,配套建设大气微观监测站,确保空气质量综 合指数排名稳定退出全省后十位。 稳步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认真落实河长制,加大巡河 力度,严格管控河流上下游、干支流和左右岸,深入开展“清 河”行动,巩固排污口整治成效,强化排水企业源头管控。加 快污水处理设施扩容提标,加快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完 善城乡污水管网,建设重点河流水质微站,确保“三河”考核 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开展建成区黑臭水 体排查整治,实现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清零。完善退水渠闸 坝设施,杜绝田间灌溉退水直接入河。持续推进集中式饮用 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建立水质异常预警机制,强 化流域联防联控。 加强土壤环境质量安全保障。实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 险管控与修复。开展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处置场所环境整治, 加强对国金电力龙王庙灰场和赤峪煤矿章多沟矸石场治理, 完成泉泉寺村固废填埋场整治,完善防扬散、防流失、防渗 漏等设施。加强粉煤灰场和矸石场巡查监管,排查整治固废 填充项目,严格按照环评要求填埋处置固体废物,规划新建 固废填埋场。全面调查重点企业土壤污染状况,清单式管控 91 污染地块,分类防治土壤环境污染。强化危废经营和产废单 位规范化管理,严格危废产生、贮存、转移和处置全过程监 管。加强废旧地膜残留污染防控,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薄膜, 防治残留农膜污染,打赢农村土壤污染防治持久战。 第三节 加快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 以提高资源能源集约节约利用为切入点,加快发展低碳 经济和绿色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抓好全县 工业固废、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废物等“三废”减量化、资 源化、再利用,基本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体系。 提升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加大煤矸石、废弃石灰石等大 宗工业固废规模化利用力度,推动大宗固体废弃物处理方式 由无害化处理向资源化利用转变。加快固废综合利用重点项 目建设,培育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加快国金固废综 合利用项目投产达效。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示范推广,加 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核心竞争力。“十四 五”期间,全县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实现稳步提升。 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确保全县范围“全域、全时段、 全面禁烧”,实现农村环境改善、还田水平提升、耕地质量改 良、综合利用有效的目标。加大秸秆还田工作力度,大力推 广玉米秸秆深翻还田技术、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 92 提高还田质量。大力推广“秸-饲-肥”“秸-能-肥”“秸-菌-肥”等 循环利用技术,推动以秸秆为纽带的循环农业发展。加快培 育秸秆收储运专业化人才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秸秆储存 规范化场所,配备秸秆收储运专业化装备,逐步提高商品化 秸秆收储和供应能力,实现秸秆收储运的专业化和市场化, 促进秸秆后续利用。 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利用。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 降低能耗、物耗水平,提高废弃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工业、 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加快工业企业能源管 理现代化、高效化,提升工业生产效率和能耗效率。推进建 筑业低能耗、零能耗建筑建设试点,实施建筑节能先进标准 领跑行动。统筹“五水”综改,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继续推 进集中供热以及煤改电、煤改气等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加大 污水处理回用力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强计 量收费,建成节水型社会。加强建设用地管理总量控制与存 量盘活,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保障经济社会发 展用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建立健全低效用地再 开发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 复垦,推进城乡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利用和高效配置。倡导绿 色生活,引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推行垃圾分 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实施“禁塑限塑”行动,大力开展塑料 93 污染治理。 第四节 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 构建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 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为推动生态环境 根本好转、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文水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完善生态环保目标评价考核体系。着眼环境质量改善, 合理设定约束性和预期性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国土空间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把资源消耗,环境损 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 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办法、奖惩制度,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 长效机制。探索把生态环境等指标纳入各乡镇各部门,企业 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重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调 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市场体系。构建规范开放的市场,引 导各类资本参与环境治理投资、建设、运行。积极推行环境 污染第三方治理,开展园区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示范,探索 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治理的一体化服务模式。探索开 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对工业污染地块,鼓 励采用“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和环境 准入机制,适时探索建立县级生态补偿基金,落实生态乡 94 (镇)、村创建奖励补助资金政策。严格落实“谁污染、谁付 费”政策导向,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等机制。 健全促进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行源头减量、清洁 生产、资源循环、末端治理的生产方式,推动形成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生态安全的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建立生态 产品绿色生产标准体系,促进生态农业提质发展。鼓励和支 持绿色信贷、绿色金融项目,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企业, 支持民营经济绿色发展。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加强生 态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的宣传,提高全县居民生态环境 素养。引导全县人民养成简约适度、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 鼓励公众参与节能减排公益行动。 专栏 11:文水“十四五”生态保护治理重点项目 河道治理。文峪河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南延 550M 工程,磁窑河文 水县狄家社—裴会段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文峪河文水县西宜亭—北张段河 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汾河支流文水县水生态景观规划等。 综合治理。文峪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文水县文峪河综合整治水工部分续 建工程,文水县开栅生态修复治理项目(一期工程),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 文水县段生态治理工程,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100km2 项目,农村水系综 合整治工程等。 调水工程。文水县磁窑河生态调水工程,文峪河水库清淤兴利增加库容项 目等。 95 第十章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基本民生 工作,重点围绕“一老一小一青壮”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 底性民生建设,不断完善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努力创 造高品质生活。 第一节 建设人人持证技能社会 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基础性战略工程,提高 持证率和高技能人才占比率,造就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 劳动者大军,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动力源泉。 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开展多层次、多元化职业 培训,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以培训促就业、以培训稳 就业。运用劳动力“建档立卡”数据信息平台,进一步在“人人 持证、技能社会”上提质增效。持续抓好“吕梁山护工”等就业 创业培训,适应市场紧缺导向和企业、群众需求开设培训工 种,打造文水特色劳务品牌。全面提升就业组织化程度,深 入摸排县域企业技能人才需求,主动对接县外劳务市场,有 的放矢开展技能培训活动,确保技能培训精准高效。到 2025 年,对全县农村建档立卡劳动力普遍进行一次技术培训,力 争从业人员持证率达 60%。 96 推动中高端技能人才培养。以考证持证为标准,持续深 化产教融合、供需对接,开展全民技能分类培训工作,实行 订单式、菜单式培训,实施初级-中级-高级梯次培训,造就 一支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中高端技能人才。到 2025 年, 力争全县中高级以上技能人员持证率达到 80%左右。实施乡 土人才“名师带徒”工程,打造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和大师 工作室,吸纳青年人才进入工作室,培育一批乡土技能人才。 第二节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 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加强对新业态就业和灵活就业的支持,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 分就业。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县乡级就业创业智能化、现代 化服务平台,涵盖职业介绍、就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实 训基地等。建立规范的就业供求数据库,联网发布全国就业 创业政策信息和省市就业服务机构招聘、见习、培训等服务 信息,实现跨地区数据交换共享和动态管理。全面开展就业 失业登记、社会保险登记、劳动用工备案业务协同,实行就 业创业政策受理、审核、实施一体化办理。制定平台就业劳 动保障政策,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 依法纠正拖欠劳动报酬等违法违规行为。 97 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认真落实中央“六稳”“六保”举 措,大力开展援企稳岗,确保就业局势持续稳定。统筹做好 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农民工和贫困劳动 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开发护林、护路、乡村保洁等各类 公益岗位,保障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军烈属、“4050”人员 和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加大与经济发达地区、周边省市和省 内中心城市、劳动密集型用工企业的精准对接,实施联农带 农扶贫机制,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 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创业人员的 资金扶持力度,加快构建创业指导、项目开发、注册登记、 投资融资、风险评估“一站式”创业服务体系。依托文水县电 子商务创业园,打造为文化、电商、IT 等领域的创业者和投 资者搭建交流互动、投资合作的良性平台,为广大小微企业 和大学生提供全方位、一站式、面对面、零距离的免费服务。 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深入实施农村 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纳 入一次性创业补贴范围。举办创业大赛,在全县开展优秀创 业项目、创业团队评选活动。 第三节 构建高质量发展教育格局 按照定“三年蓄势、五年突破、十年领跑,建设全省教育 强县”的目标,全面提升教育水平,让文水成为多出人才、快 98 出人才的教育胜地,再铸文水教育辉煌。 推进学前、义务、高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学前教 育普及普惠水平,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建居民小区必须 配套建设幼儿园,每个乡镇至少建设 1 所标准化中心示范园, 每个中心村有 1 所村办园。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 化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办学模式改革,坚持就近就便服从就 优的原则,推动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县城集中。推进城 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一所农 村寄宿制学校,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努力 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基本实现县域内校际资源均衡配置。 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鼓励学校根据高中教育性质、学生 发展要求与办学状况,推进课程基地和特色项目建设。持续 与北师大等学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快实施教育创新发展试 验区项目,培育 6 所中小学“种子学校”,拓展“1+N”优质教 学培育计划,把“刘胡兰青少年科技实践学校”打造成为全省 一流的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加强县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建 设,保障特殊群体公平接受义务教育。 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创新职业 教育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 设。实施县职教中心新建工程,以山西省徐特立职业中学为 龙头,对接我县优势产业,培育机械制造、设计创新、食品 99 医药、旅游服务、电子商务等特色专业人才,为我县产业发 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力资源。大力扶持电子商务、旅游服务、 制造与设计、能源新材料、食品加工等五大专业职业技能教 育。多形式发展继续教育,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 大力开展岗位培训、社区教育、农村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等 非学历教育。依托全国妇联授予刘胡兰纪念馆“全国妇女爱国 主义教育基地”,积极争取建设刘胡兰妇女干部学院,打造全 国妇女干部培训教育基地。 深入推进教育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县管校聘”“中小学校 长职级制”改革,逐步破解制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 障碍。探索完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教师队伍长效补充 机制,努力改善教师待遇。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通过政 府购买岗位等方式,解决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教师短缺 问题。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推行初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实行管办评分离改 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 建立分类管理、差异化扶持的政策体系,正确引导和规范社 会力量办学,支持多种形式发展民办教育,合理调整公办民 办教育比例,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 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创新“互联网+教育”融合发展, 启动教学资源库建设工程。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智慧文 100 水”建设范畴,加强智能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教育信息 化,加强“三通两平台”建设,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 深度融合。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与省、市优质教育资源共 享平台对接,通过共享提升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助推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智慧校园建设,促进信息技 术应用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真正实现校园智慧管理、老师 智慧教学、学生智慧学习。构建终身学习的信息化服务支持 体系,探索智能时代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第四节 建设健康文水、幸福文水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优化医疗卫生资源 投入结构,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力打造“健康文 水”,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 发展理念,持续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巩固县域医疗 卫生一体化改革成果,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 实施县域内医疗保险整体打包付费支付方式改革,倒逼以县 医疗集团为核心的全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从规模扩张向质 量提升、成本控制转型发展。促进医疗卫生的优质资源的向 下流动,引导患者有序合理就诊。鼓励和支持社会办民营医 疗机构向上等级、有特色进一步发展,成为我县医疗卫生服 101 务体系建设的有益补充,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做到纵向 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满足全县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保障 需求,实现常住居民县域内就诊率稳定保持在 90%以上。 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以健全服务网络、提升服 务能力、完善体制机制为重点,改善医疗卫生机构基础条件, 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着力构建公平可及、服务有 效、资源节约、群众信赖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 疗卫生机构区域布局,增加县级优质医疗资源比重。全面推 进县中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建设。健全临床和医技科室,引进 专业人才,开展适宜技术,力争达到二级甲等医院设施条件 和服务能力。以中医院为依托,加强中医全科医生(助理全 科医生)培养,支持建设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吸引、 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和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药专家通过师 承模式培养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打通县、乡、村中医药骨 干人才流动瓶颈。 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落实大卫生、 大健康理念,广泛普及健康知识,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和 健康促进活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转变,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有效提升健康素养,在 全社会加快形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健 康获得感、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加快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 102 设步伐,建成符合国家卫生健康顶层设计的县级全民健康信 息平台,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 享使用。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建立爱国卫生月制度,切 实改善城乡环境卫生。 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搭建多层次预案体系,制订和完善各 类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加强以流行病学调查、医疗 救治等人员为主的应急反应队伍建设,强化应急反应演练、 培训。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充实应急管理队 伍。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突发 事件所需基本应急装备、设备。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免疫规划工作,认真落实预 防接种措施,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工作,0-6 岁 儿童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保持在 95%以上。 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全民健身公共 服务体系,促进全民健身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补齐全 民健身设施短板,落实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等土地规划, 同步配套体育健身步道。继续推进社会足球场地建设。深化 “体育+”产业融合,打造特色体育活动。积极引进品牌赛事, 依托“全国武术之乡”背景,积极举办省市级大型武术比赛。 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 103 第五节 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在 稳妥扩面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全面建成覆盖全 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织密 全县社会保障安全网。 健全城乡社会保险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积极 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 险等参保扩面工作,完善居民参保动态管理机制,引导和鼓 励各类人员及早参保、长期参保和连续参保。多形式、多渠 道宣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保证应参尽参,提升全县城 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参加多元化的 大病医疗保险,着力推出大病保险再报销和大病医疗救助 “一站式”结算等一系列惠民举措。完善社会保障服务,构 建三级联网、资源共享的网络信息平台。实施医保公共服务 平台建设工程,完善标准化经办服务大厅(窗口),规范公 共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流程,逐步实现县域范围内基 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 理、一单制结算”。 完善社会福利救助体系。落实社会救助政策,提高低保 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做好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失能 104 老人、高龄老人护理和生活补贴等发放工作,保障好困难群 众基本生活。积极探索推进儿童福利体系建设,重视未成人 救助保护中心设施和功能建设,不断加强未成年救助和保 护。做好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工作,确保农村群众突发性、 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得到及时救助。完善农村残疾 人生活用电、水、气、暖等优惠政策,全面实施特困人员救 助供养制度,加强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 建立健全政府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体系。 加快建立“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尽快完成县社会福利服务 中心建设项目。 稳步提高养老保障能力。加强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工作,选择条件成熟的社区,试点 建设 5-10 家嵌入式社区养老机构。支持山西永泰怡和等养老 服务机构推广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加快农村日间照料中心、 农村幸福小院建设,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和改造。建立健全 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市场运营为支撑、专 业服务为保障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多层次、多样 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改善老年人居住生活环境,加快推进老 旧居住小区和老年人家庭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在推进易地扶 贫搬迁以及城镇棚户区、城乡危房改造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等保障性安居工程中,统筹考虑适老化设施配套建设。 105 构建人口均衡发展格局。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完善人口 发展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健全 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建立完善包 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 等在内的家庭发展政策。加快构建“家庭为主、托幼补充、政 策引导、普惠优先、安全健康、科学规范”的婴幼儿照护服务 供给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关爱和困境儿童保障 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加快升级其他基本社会服务。深化殡葬事业改革,把殡 葬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新建 1 所殡仪馆,统筹规城 乡公益性公墓建设,大力倡导节地生态安葬。完善网上预约 婚姻登记服务,提高婚姻登记管理服务水平。完善婚姻登记 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实现与公安、法院等部门婚姻状况基本 信息共享,推进婚姻登记严重失信当事人信用约束和联合惩 戒。 专栏 12:“十四五”民生重点项目 教育重点项目。续建文水县标准化职教中心建设项目;新建文水中学教学综 合楼及风雨操场建设项目,西槽头乡初级中学综合教学楼、学生宿舍、餐厅项目, 东南街第二小学综合楼建设项目,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防近视教学照明设备项 目等;谋划建设刘胡兰实践学校,刘胡兰中学综合体育馆及体育场,一所高中, 三所初中(城镇二中、城镇三中、城镇七中),三所小学(槐抱樗小学、子夏街 小学、学府路小学),九所幼儿园(新建东南街示范幼儿园文武社区分园、东南 街示范幼儿园文东新区分园、南安幼儿园、和睦幼儿园、高车幼儿园、麻家寨幼 106 儿园、文水县子夏街幼儿园;扩建开栅幼儿园、马西幼儿园)。 医疗卫生重点项目。新建文水县中医院异地项目、文水县医疗集团县乡一体 化改革信息化建设项目、文水县人民医院康养妇幼综合楼建设项目、文水县人民 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负压病房改造、呼吸内科重症 ICU 层流洁净病区改造及救治 设备配备项目等,。 社会保障重点项目。新建文水县应急储备库项目、文水县残疾人康复服务中 心、文水县体育馆、公安大楼建设项目等。 107 第十一章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文水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 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加快完善安全发展体制机制, 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文水建 设,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第一节 加快建设法治文水、平安文水 以“法治文水”为牵引,深入推进“平安文水”建设,用好 数字化手段,打开点线面相结合、防控管打相贯通的治理通 道,健全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体系,进一步巩固扩大扫黑除 恶专项斗争成果,提升人民安全感。 大力推进依法治县。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 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 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格 落实“三重一大”决策程序,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健全项目手续, 做到依法决策、合规建设、规范管理。深化行政执法改革, 合理配置基层执法力量。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 实施政府权责清单管理,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行 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服务型执 法。继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做好基层公共法 108 律服务工作站建设,建立覆盖全区镇(街)、村(社区)的 法律顾问网络。切实抓好“七五”普法总结和“八五”普法的规 划组织,广泛开展“法律七进”活动,提升各类群体法治意识 和法治素养。推动各类市场主体主动遵守国家土地、环保、 安全、税收、金融等政策规定,健全各类手续,合法合规办 事,依法守法经营。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极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 理领导责任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人民安全感。推进 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完善功能和运行机制。推 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建设,推行“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加大农村治保会、调 委会、治安巡逻队组织建设力度,完善县乡村“联防、互防、 自防”三防一体的防控网络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对黑 恶势力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大力实施禁毒工作三年规划,确 保“十四五”初期摘掉“重点整治县”帽子。成立社区戒毒康复 工作站,购买“彩虹社工”社会化服务,构建“中心+站点”管理 模式,实现吸毒人员核查管控常态化。完成“雪亮工程”建设, 严厉打击“两抢一盗”“黄赌毒”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 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压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树 109 牢“隐患就是事故”意识,加强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工 矿企业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面推行专家会诊制 度。扎实开展城乡房屋、人员货物密集场所安全隐患排查, 做好森林火灾监测巡护。加快建设跨地区、跨部门和功能完 善、覆盖乡村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平台,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深入推进科技强安专项行动,提高安全监管信息化智能化水 平,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 第二节 加强和创新县域治理体系 适应新时代社会治理新形势新要求,推进社区、社会组 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统筹结合专项治理、系统治理、 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和源头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 治理新格局。 深化“三零”单位创建。扛牢主体责任,严格贯彻落实 省委、市委对“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单位创建提 出的系列部署安排。按照“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原则, 坚持源头抓、露头抓,常态化开展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 排查工作,建立问题台账,分级分类处置。按照“预防为先、 防控结合”的原则,人防技防并用,强化群防群治、联防联 控,推进“雪亮工程”建设,织密防控网格。建立健全打击 整治机制,加大对涉枪涉爆、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领 110 域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整治力度,推动我县社会治安形势持 续好转。 专栏 13:“2345”“三零”创建思路 紧盯两个难题。一是紧盯信访难题。二是紧盯毒品难题。 坚持三种方式。一是坚持示范带动。二是坚持三治融合。三是坚持宣传发动。 建立四项制度。一是建立审核认定制度。二是建立应急处置制度。三是建立 督查督办制度。四是建立沟通会商制度。 抓好五项措施。一是抓好全面摸排。二是抓好高效化解。三是抓好严厉打击。 四是抓好专项整治。五是抓好严格考评。 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和完善职责明确、 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一体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 服务政府、效能政府和数字政府。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 民主决策,健全行政决策机制。推动重点行政领域监督机制 改革和制度建设,确保行政权力受监督有约束。推进政务公 开,重点公开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 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信息。加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 理,统筹用好各类机构编制资源。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技术手段建设数字政府。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和 服务体系,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建立管理和服务 一体的社会服务管理平台。有序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稳妥推 进村改居工作。坚持三治融合,积极构建“全科网格”,提供“组 111 团式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社会治 理水平。招聘专职网格员,推进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终端全 覆盖建设,全面提升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能力。加强一体化 社区信息服务站、社区信息亭、社区信息服务自助终端等公 益性信息服务设施建设,探索“社会微治理”模式。推进社区、 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 位一体”德育网络。 第三节 加强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 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 强化底线思维,聚焦突出风险隐患,把预测预警预防作为根 本任务,切实做到对重大风险底数清、情况明,实现精确预 测、精细预警、精准预防,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 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纵深推进打击惩处、阵地控制、教 育转化、网络安全工作,严密防范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渗 透颠覆捣乱破坏活动。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 家安全意识。落实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生 物安全战略等要求,加强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 设,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相适 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 112 国防动员体系,进一步提高应急应战的整体动员能力。 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矛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 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机制,探索建立社 会力量参与矛盾调处的工作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 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打造一站式服务、就地解决矛盾纠 纷的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 危机干预机制,严防重大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案事件发生。 强化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确保不发生 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严防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突发环境事件、 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重大交通事故等重大公共安全事件 发生。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 革,健全完善统分结合的应急指挥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快建 立应急管理物资装备保障体系,全面提高突发公共事件防范 处置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进应急智能管理平台建设,完 善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应急救援能 力。完善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保障等重点应急预案,确保 应急预案实现全区域、全灾种、全行业、全层级、全过程覆 盖,逐步探索建立预案体系持续改进机制。加强消防队伍和 村级应急队伍建设,开展应急演练,强化业务培训,储备应 急物资,全力做好森林防火、防汛抗灾等各项工作。 113 第十二章 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筑牢高质量转型发展 根本保证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 的全面领导,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根本要求贯彻到各 项工作中,深化做好经济工作的“五个根本”规律性认识,提 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水平,在新的起 点上凝聚形成推动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一节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做好 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 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上 来。坚持把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 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处理问 题,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在文水得到全 面贯彻落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史明 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 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114 第二节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体推进“三不”工作,紧盯“关键少数”,聚焦重点 领域,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持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 倒性胜利。坚持巡视巡察一体谋划、一体推进,构建巡视巡 察联动监督格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内部流程控制, 严格规范权力运行,压缩权力寻租空间,消除腐败诱因源头。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保 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打造 一支政法铁军。持续净化政治生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精神,严防“四风”反弹回潮。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 义,拓展基层减负工作,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教育党员干部增强斗争意识、规矩意识、奉献意识,争当时 代先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倡导“简”“减”同志关系和 “严”“严”组织关系,实现政治生态持久风清气正。健全 完善监督体系,严格落实党内各项制度和监督责任,强化政 治监督,推动审计、财会、统计、舆论、群众等监督协调贯 通,让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 作生活。 第三节 抓好干部队伍管理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更多想 115 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班子 中来和重要位置上来,把广大党员干部的心思和精力集中到 干事创业上来。严格教育管理干部,重日常、抓经常,落实 谈心谈话、提醒诫勉等制度,做好咬耳扯袖、提醒帮助等工 作,防止小毛病变成大问题,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 管长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认真落实容错纠错机制,严肃 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坚决为担当的干部担当、为负责的干部 负责、为英雄的干部论英雄,旗帜鲜明奖励和重用干事创业、 担当作为的干部。 第四节 夯实党的基层组织 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 突出政治功能,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加强 农村党建工作,动态化精准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真正 把农村党支部建设成为带领农民群众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乡 村善治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落实社区干部 “分片包干”责任制,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设立党员先锋 岗、党员志愿队,增强社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加强机 关党建工作,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解决党建与业务“两 张皮”“灯下黑”问题,建设“五型”模范机关。加强企业 党建工作,推进“两新”组织“两个覆盖”,做到重要岗位 116 有党员、关键时刻见党员、主要骨干是党员,增强党组织在 企业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引领企业健康发展。 第五节 凝聚各方力量共识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执行县委常委会决策程序和 议事规则,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和统率能力。坚持和完 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落实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 督制度,保障人民依法行使管理权力。坚持和完善政治协商 制度,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规范化。积极支 持法院、检察院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 高度重视党管武装工作,推进军民融合。巩固壮大统一战线, 做好工商联、老干部、双拥、民族、宗教等工作,支持工、 青、妇等群团组织开展活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推 动发展提供多方力量支撑。 第六节 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加强统一领导、协调各方,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 置公共资源,有效引导社会预期,形成推进规划实施的强大 合力。建立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国土 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为支撑,共同组成定位准确、 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县直有关部门 同步编制一批重点专项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谋划实施项目, 117 保证《纲要》确定的战略重点落到实处。建立健全规划落实 的监督考核评估机制,细化分解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 标、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明确牵头单位和工作责任。加强 各类规划统一管理,跟踪监测规划实施进程。开展规划实施 的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鼓励开展第三方评估。完善规划实 施监督考核机制,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奋力蹚出一条文水特色的转型发展新路,是进入新发展 阶段文水面临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十四五”全县人民为 之奋斗的宏伟目标。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 标,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全县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 下,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在新征程上开创新时 代文水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新局面,乘势而上奋力书写文 水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