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附件: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送出工程10.26.pdf

状态中失态╮68 页 1.619 MB下载文档
附件: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送出工程10.26.pdf附件: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送出工程10.26.pdf附件: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送出工程10.26.pdf附件: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送出工程10.26.pdf附件: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送出工程10.26.pdf附件: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送出工程10.26.pdf
当前文档共68页 2.99
下载后继续阅读

附件: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送出工程10.26.pdf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 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 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 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 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 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 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 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 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 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 复。 目录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 2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 15 3 环境质量现状....................................................................................... 18 4 评价适用标准....................................................................................... 22 5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24 6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29 7 环境影响分析....................................................................................... 31 8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治理效果...........................................43 9 结论与建议........................................................................................... 46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送出工程 建设单位 安塞久玖新能源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马闻军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建设性质 张壮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城北电力局院内2栋401号 18729566034 建设地点 立项审批部门 联系人 / 传真 717400 邮政编码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境内 延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新建 改扩建 占地面积 总投资 (万元) 评价经费 (万元) 技改 永久占地292.21m2 临时占地4600m2 环保投资 457.32 (万元) 批准文号 2020-610624-44-02-040332 行业类别 及代码 绿化面积 (平方米) D4420 电力供应 25 预计投产 日期 / /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5.47% 2020年12月 1.1 工程概述 1.1.1 项目背景 开发可再生能源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 分,我国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并制定出“开发与节约并存,重视环境保护,合理控制 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的方针。延安市风能资源较丰富,交通较便利, 地质条件相对稳定,适宜风电场的建设。 延安久久光电有限公司充分利用该区域丰富的风能资源,在延安市安塞区投资建 设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MW风电项目,项目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北部,(东 经109°11′21.54″~109°19′5.80″,北纬37°08′46.13″~37°13′11.73″之 间),占地约3.31hm2。风机装机容量为50MW,拟安装20台单机容量为2500kW的风 力发电机组,同时配套建设110kV升压站,主变容量为1×50MVA。该项目已取得延安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关于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M风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 批复》(延行审城环发﹝2019﹞66号),详见附件6。 为满足该风电项目的并网需求,安塞久玖新能源有限公司计划配套建设上海电气 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送出工程(以下简称“项目”)。项目起于安塞 1 化子坪风电场110kV升压站110kV门型构架,止于110kV坪桥风电升压站110kV出线间 隔,新建架空线路长度约2.186km。线路全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境内。 根据延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关于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 送出工程核准的批复》(延行审投资发﹝2020﹞159号)、延安市自然资源局安塞分 局文件《关于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送出工程规划选址初审意 见》(延塞自然资字﹝2020﹞44号)及项目走径意见,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 风电项目110kV送出工程全线长度约2.35km,7基铁塔。其中项目选址意向的函、核准 批复及走径意见根据《安塞久玖新能源有限公司 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 项目110kV送出工程(收口版)》(2020.3)确定。根据建设单位提供《安塞久玖新能 源有限公司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送出工程初设说明书》 (2020.6),项目新建架空线路长度2.186km,6基铁塔。项目初设设计线路从线路长 度、铁塔数量、项目成本费用等方面优于项目可研设计线路。经与建设单位沟通,本 次环评以项目初设说明书中架空线路路径为准。 1.1.2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 关规定,该工程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环境保护部部令第44号)及其修改单,“五十、核与辐射”中“181、输变电工程” 中的要求,“500千伏及以上;涉及环境敏感区的330千伏及以上”应编制环境影响报 告书; “其他(100千伏以下除外)”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本工程电压等级为110kV, 依据上述规定,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为此,安塞久玖新能源有限公司于2020年7月16日委托我公司承担本项目的环境 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踏勘现场,收集、整理有关技 术资料,对工程的建设等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并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及工程所在地 周围区域的环境特征,在现场踏勘、资料调研、环境监测、数据核算的基础上,编制 完成了《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1.1.3 本项目相关工程建设现状及本次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本项目线路起点位于安塞化子坪风电场110kV升压站,终点位于110kV坪桥风电升 压站110kV。线路走向示意图见图1-1。 2 图1-1 线路走向示意图 1.1.3.1 与本项目相关工程建设现状 (1)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MW风电项目 项目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北部,(东经1091121.54"~109°19580,北纬37° 084613"~371311.73之间),占地约3.31hm2。风机装机容量为50MW,拟安装20台单机 容量为25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同时配套建设110kV升压站,主变容量为1×50MVA。 项目总投资44848.47万元,环保投资325万元,投资占比0.73%。 延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于2019年9月12日以延行审城环发[2019]66号文对上海电 气安塞化子坪镇50MW风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了批复,详批复见附件6。根据该 批复,项目建设主体为延安久久光电有限公司。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9年5 月20日作出《关于同意上海电气延安市安塞区化子坪镇5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主体变 更的通知》(陕发改新能源〔2019﹞538号),安塞久玖新能源有限公司为延安久久 光电有限公司全额子公司,上海电气安塞区化子坪镇5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主体由“延 安久久光电有限公司”变更为“安塞久玖新能源有限公司”,详见附件11。目前上海 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MW风电项目升压站已开工建设升压站现场见图1-2。 3 110kV化子坪升压站出线平面图 安塞化子坪镇50MW风电项目升压站北侧 图1-2 安塞化子坪镇50MW风电项目升压站东侧 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MW风电项目升压站接线图及现场图 (2)安塞坪桥110kV变电站 安塞平桥110kV升压站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平桥风电场内,坪桥一、二期共 计100MW风电项目上网升压站。该站主变规模2×50MVA,两侧电压等级110/35kV, 110kV主接线采用单母线接线。本站110kV侧出线规划3回,向东出线,出线间隔从南 向北依次为建坪、化子坪、备用,本期化子坪出线间隔使用中间间隔,即从南向北第 二个间隔。详见110kV坪桥升压站出线示意图1-3。 4 110kV坪桥升压站出线平面图 图1-3 110kV坪桥升压站出线示意图 1.1.3.2 本项目评价范围 本项目评价范围只包含110kV送出线路工程,项目起点位于安塞化子坪风电场 110kV升压站110kV门型构架,终点位于110kV坪桥风电升压站110kV出线间隔。 1.2 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1.2.1 产业政策符合性 对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19年10 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9号令),该工程属于“四、电力 10、电网改造与 建设,增量配电网建设”,为鼓励类项目。同时,项目已取得延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关于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送出工程核准的批复》(延行审 投资发﹝2020﹞159号),详见附件4。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1.2.2 规划符合性分析 1.2.2.1 陕西电网规划 “十三五”期间,建成陕北至关中750kV二通道工程、神木750kV输变电工程、西 5 安北750kV输变电工程、信义—南山—宝鸡Ⅱ回750kV输变电工程等750kV重点项目。 陕北向关中输电能力将由230×104kW增加到650×104kW,陕北电网与主网联络显著增 强,满足陕北大规模风电、光伏基地送出需求。同时,关中地区将形成750kV双环网 结构,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将大幅提高,既能缓解煤电运输矛盾,推动陕西清洁能源健 康发展,又可有力保障东中部负荷中心区电力供应、防治大气污染,实现陕西与东中 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共同发展。 1.2.2.2 延安电网规划 延安地区电网作为关中与陕北电网的联络枢纽,网架结构以750kV和330kV为依 托,以10kV为主网架,通过750kV洛信线和330kV黄金线、黄桃线与陕西主网相连, 通过750kV洛横线、330kV统延线、绥朱线、永边线、永统线与榆林电网相连。地区电 网以330kV延安变、朱家变、黄陵变、永康变、吉现变、肤施变为中心向周围辐射供 电,形成六个供电区域。 “十三五”期间延安110kV电网将以优化配电网网架、解决全网单线单变、主变 过载等问题为主要任务,配合市政大型工业用电负荷需求,新建延安中心、文安驿变 等24座变电站,增容新区、杨家湾变等12座变电站,形成坚强可靠的地区高压配电网。 1.2.2.3 周边电网规划 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送出工程位于延安电网330V安塞变 供电区。周边有110kV安塞变、110kV贯屯变等。 周边电网2020年底规划地理接线图见图1-4。 6 图1-4 周边电网规划地理接线图 本项目已列入安塞变供电区电网规划;项目的建设提高了周边地区供电能力,同 时提高了该区域供电可靠性和110kV互供能力,符合安塞变供电区电网规划。 1.2.3 选线合理性分析 1.2.3.1 与《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 1113-2020)符合性分析 表1-1 与《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 1113-2020)符合性分析 序号 内容 本工程情况 符合性 1 输变电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符合生态保护 红线管控要求,避让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 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确实因自然条件等 因素限制无法避让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饮用 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的输电线 路,应在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要求的前 提下对线路方案进行唯一性论证并采取无 害化方式通过。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陕西省延安市 安塞区境内,本工程占地范围及 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300m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 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陕 西省重要湿地等生态环境敏感 区,沿线地貌以黄土梁、峁地貌 为主。 符合 变电工程在选址时应按终期规模综合考虑 进出线走廊规划,避免进出线进入自然保护 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敏感区。 本项目评价范围只包含110kV送 出线路工程,项目起点位于安塞 化子坪风电场110kV升压站 110kV门型构架,终点位于110kV 坪桥风电升压站110kV出线间 符合 2 7 隔。项目不包含变电工程。 3 户外变电工程及规划架空进出线选址选线 根据本项目线路走径,项目选址 时,应关注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 选线评价范围不涉及居住、医疗 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采取综 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 合措施,减少电磁和声环境影响。 等主要功能的区域。 符合 4 本项目110kV送出线路工程,项 目起点位于安塞化子坪风电场 同一走廊内的多回输电线路,宜采取同塔多 110kV升压站110kV门型构架,终 回架设、并行架设等形式,减少新开辟走廊, 点位于110kV坪桥风电升压站 优化线路走廊间距,降低环境影响。 110kV出线间隔。送出线路为新 建,项目选址区域未有已建输电 线路走廊。 符合 5 原则上避免在0类声环境功能区建设变电工 程。 根据安塞区声功能区划划分,项 目所在区域为声功能1类区。 符合 6 输电线路宜避让集中林区,以减少林木砍 伐,保护生态环境。 本项目输电线路已避让集中林 区,林木砍伐量较少,环评建议 对于胸径在20cm以上的落叶乔 木和胸径在15cm以上的常绿乔 木,对树木进行移植。 符合 7 进入自然保护区的输电线路,应按照HJ19的 要求开展生态现状调查,避让保护对象的集 中分布区。 本工程占地范围及线路边导线地 面投影外两侧各300m范围内无 自然保护区。 符合 1.2.3.2 输电线路走径意见 本工程已取得延安市安塞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安塞分局、延安 市自然资源局安塞分局、安塞区坪桥镇人民政府同意路径方案的意见,详见附件7。 表1-2 工程 上海电气安 塞化子坪镇 50兆瓦风电 项目110kV 送出工程 输电线路走径意见 单位 走径意见 是否同意 延安市安塞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 同意 延安市生态环境安塞分局 项目选址选线时应避让水源保 护区,沿线途径居民住所应按要 求合理控制距离,生态红线相关 事宜以自然资源局意见为准 原则同意 延安市自然资源局安塞分局 在具体塔基选址时不得占用基 本农田。施工中设计的临时用 地,需办理临时用地审批手续。 原则同意 延安市安塞区坪桥镇人民政府 / 同意 综上所述,本工程占地范围及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0m范围内无自然保 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陕西省重要湿地等生态环境敏感区,沿线地 8 貌以黄土梁、峁地貌为主。线路选线避让了密集居民区、工业区、输油管线及重要通 讯设施等。本工程输电线路无明显环境制约因素、场地条件较好、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环境保护角度看,送出线路选线基本可行。 1.2.4 环境可行性分析 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送出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在严 格执行项目设计及环评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可将项目对环 境的不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从满足环境质量目标要求分析,项目建设基本可行。 1.3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3.1 建设内容 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送出工程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 境内,项目建设内容见表1-3。 表1-3 工程 上海电气安塞 化子坪镇50兆 瓦风电项目 110kV送出工程 项目组成一览表 项目 具体内容 所在区域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境内 建设规模 新建1回110kV输电线路2.186km 线路起点 安塞化子坪风电场110kV升压站110kV门型构架 线路终点 110kV坪桥风电升压站110kV出线间隔 导线型号 JL/G1A-300/40型钢芯铝绞线 地线型号 一根地线选用1×7-11.4-1270-B(GJ-80)型镀锌钢绞线,另一 根地线选用OPGW-13-90-1(48芯)型架空复合地线 杆塔数量 全线路规划杆塔共计6基,其中新建单回路直线塔2基,新建 单回路转角塔4基 基础型式 掏挖基础 工程占地 永久占地292.21m2,临时占地4600m2 1.3.2 建设规模 1.3.2.1 线路规模 新建1回l10kV输电线路2.186km。线路起点位于安塞化子坪风电场110kV升压站 110kV门型构架,终点位于110kV坪桥风电升压站110kV出线间隔。输电线线路路径详 见附图2。 1.3.2.2 线路走径 本次新建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送出工程线路由110kV化 子坪风电场升压站向西南出线,途经常峁子村北侧,线路在油田南侧跨过35kV坪赵线 9 后沿山梁走线,最终采用架空接入110kV平桥风电升压站110kV出线间隔。输电线路沿 线现状及电力线跨越处见图1-5。 跨越 10kV 电力线 跨越 35kV 电力线 跨越35kV电力线处 图1-5 跨越10kV电力线处 输电线路沿线及电力线跨越处图 1.3.2.3 导地线型号 导线采用JL/G1A-300/40型钢芯铝绞线,地线一根地线选用1×7-11.4-1270-B (GJ-80)型镀锌钢绞线,另一根地线选用OPGW-13-90-1(48芯)型架空复合地线。 项目导地线参数见表1-4。 表1-4 项目导地线参数表 计算截面(mm2) 根数/直径(mm) 铝 钢 铝 钢 综合 外径 膨胀系数(× (mm) 10-6/℃) JL/G1A-300/40 24/3.99 7/2.66 300.09 38.9 338.99 23.9 19.6 1×7-11.4-1270-B (GJ-80) / 7/3.80 / / 79.39 11.4 11.4 OPGW-13-90-1 (48芯) / / / / 90.6 13.2 15.5 导地线型号 1.3.2.4 杆塔与基础 10 (1)杆塔 本项目杆塔均采用铁塔,全线路新建杆塔共计6基,其中单回路直线塔2基,单回 路转角塔4基。项目杆塔明细见表1-5。 表1-5 拟建线路杆塔明细表 设计档距 序 号 名称 代号 1 单回路直线塔 1A4X-ZMC3 600 800 15-36 2 1A4X-JC1 500 800 15-30 1 1A4X-JC2 500 800 15-30 1 1A4-DJ 400 500 15-24 2 2 3 单回路转角塔 4 水平(m) 垂直(m) 呼高(m) 数量(基) 6 合计 (2)基础 铁塔基础采用掏挖基础。 1.3.2.5 交叉跨越工程 拟建线路主要交叉跨越工程见表1-6。 表1-6 拟建线路交叉跨越情况 序号 跨越物名称 次数 跨越形式 备注 1 35kV 坪赵线 1 跨越 / 2 10kV 电力线 7 跨越 / 3 低压线及通讯线 2 跨越 / 4 乡镇道路 4 跨越 / 1.3.2.6 交通情况 本项目输电线路通过地区可利用乡镇公路、简易土路及油井通车路,汽车运输便 利,全线汽车运距8km,人力运距0.5km。 1.3.2.7 树木砍伐 本项目输电线路途径安塞区境内,线路途经地区植被较好,树木较多且生长茂盛, 设计按树木的自然生长高度进行高跨,仅对塔位处进行少量的砍伐。沿线共砍伐小树 木(杏树)约75棵。环评建议对于胸径在20cm以上的落叶乔木和胸径在15cm以上的常 绿乔木,对树木进行移植。经与建设单位沟通,项目林业手续建设单位正在办理中。 1.3.2.8 房屋拆迁情况 本项目输电线路不涉及环保拆迁和工程拆迁情况。 1.4 工程占地及土方石平衡 11 1.4.1 工程占地 拟建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送出工程永久占地292.21m2, 临时占4600m2。占地现状为林地。 永久占地:项目共设6基塔,塔基永久占地为292.21m2,单塔基占地面积见表1-6。 表1-6 项目塔基永久占地面积表 杆号 塔型 占地面积/m2 N1 1A4-DJ-21 57.4 N2 1A4X-JC2-21 45.83 N3 1A4X-ZMC3-36 53.67 N4 1A4X-JC1-21 43.3 N5 1A4X-ZMC3-18 23.19 N6 1A4-DJ-24 68.82 292.21 合计 塔基临时施工场地:N1单塔临时施工场地面积为100m2,N2-N6单塔临时施工场 地面积为400m2计,项目6塔基共临时占地2100m2。 牵张场:根据本项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项目牵张场位置共设2处,杆塔名称分 别为N2、N5,每处牵张场占地面积为400m2,牵张场共占地800m2。 道路临时占地:本项目沿线乡镇公路、简易土路及油井通车路,塔基建设时可利 用现有道路,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项目道路临时占地为1700m2。 1.4.2 工程土方石平衡 施工弃土石是一种临时性的短期行为,至工程建成投入运行而告终。根据项目水 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工程挖填土方总量6960m3。项目土方总开挖量3480m3,项目土方 总回填量3480m3。无弃方借方,土石方基本平衡。开挖土石方时,将场内表层土,选 择妥善地点堆放,底层土也妥善堆砌,根据项工程完毕后,先用底层土覆盖裸露区域, 再用表层土覆盖,不外弃。项目土方石量平衡见表1-8,项目土方石平衡图见图1-6。 表1-8 单位:m3 项目土方石量平衡表 工程 开挖 回填 塔基及施工场地 720 施工便道 合计 调入 调出 借方 弃方 数量 来源 数量 去向 数量 数量 数量 720 / / / / / / / 2760 2760 / / / / / / / 3480 3480 / / / / / / / 说明:1、各土石方均折算为自然方进行平衡; 2、回填+废弃=开挖+外借;土石方流向平衡。 12 图1-6 项目土石方平衡图 单位:m3 1.5 施工组织方案 1.5.1 施工组织 1.5.1.1 施工人员安排 本项目施工人员约15人。 1.5.1.2 交通运输 施工材料均就近采购,通过施工点附近的省道、乡道等运输至塔基附近。 1.5.1.3 施工场地布置 塔基临时施工场地:塔基施工过程中需设置施工场地,用来临时堆置土方、材料 和工具等,每处塔基都有一处施工临时占地作为施工场地,施工场地会占压和扰动原 有地表。 牵张场:为满足施工放线需要,输电线路沿线需利用牵张场地,牵张场应满足牵 引机、张力机能直接运达到位,地形应平坦,能满足布置牵张设备、布置导线及施工 操作等要求。 材料站:根据沿线的交通情况,工程拟租用已有库房或场地作为材料站具体地点 由施工单位选定,便于塔材、钢材、线材、水泥、金具和绝缘子的集散。如线路沿线 无可供租用的场地,可将材料堆放于塔基施工场地和牵张场的材料堆放区。 施工营地:输电线路施工时由于线路塔基及牵张场较分散,项目施工期施工人员 不在项目区食宿,依托周边村庄现有生活设施。 1.5.1.4 建筑材料 13 塔基施工建筑材料均由供货方运至现场。 1.5.2 施工方法 线路建设包括地表处理、砍伐树木,施工机械进场进行基础建设,待基础完成后 进行杆塔组立和线路架设,最终调试运行。输电线路建设一次成型,后期不会对杆塔 和基础进行改造。 1.6 工程投资 项目工程总投资457.32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5万元,占总投资的5.47%。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不存在原有污染问题。 通过现场勘察和现场监测可知,架空输电线路所经区域为主要为荒地、林地,合 理避让了沿线居民点,线路沿线工频电磁环境、声环境质量良好,不存在环境问题。 14 2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 性) 2.1 地理位置 安塞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正北,隶属陕西省延安地区。县城距省会西安市 直线距离280公里、延安市36公里。东南与延安市为邻,南和甘泉县接壤,西毗志丹 县,北靠靖边县,东北与子长县相交,地处东径108°5′44″至109°26′18″,北纬36°30′45″ 至37°19′31″,属中纬度偏南的内陆位置。总面积2950平方公里,占延安市总面积的 8.04%,下辖7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211个村委会,10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44万(2014 年)。 本项目全线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境内,地理位置见附图1。 2.2 地形地貌 安塞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沟壑纵横、川道狭长、梁峁遍布,由南向北呈梁、 峁、塌、湾、坪、川等地貌,山高、坡陡、沟深。全县有 4 条大川,沟壑密度为 4.7 万条/平方公里。最高海拔为 1731.1 米(镰刀湾乡高峁山),最低海拔为 1012 米(沿 河湾镇罗家沟),平均海拔为 1371.9 米。县城海拔为 1061 米。地势除王家湾乡南高 北底外,其它地区多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主要山丘有高峁山、雅行山、白猪山、天泽 山、玉皇庙岭、神岭山等。 项目区域地貌上属陕北黄土高原地貌。区内沟壑纵横,地貌形态复杂,在流水作 用下黄土一般被切割,呈黄土梁或黄土峁的地貌形态。梁、峁之间多为黄土沟壑,沟 谷狭窄,切割较深,沟底基岩多被切穿。除狭窄的黄土沟壑外,还发育侵蚀河谷地貌, 该类地貌地形相对较平缓,沟谷相对较宽阔。 2.3 气候、气象 安塞地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大陆度为 64.6,年湿润度 0.53,属中温带大陆性半 干旱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四季长短不等,干湿分明。春季气候回升较快,变化大, 多风沙,有霜冻,雨量少,有春旱;夏季温暖,有伏旱、暴雨、冻雹和阵性大风出现; 秋季温凉,气温下降快而有霜冻;冬季寒冷而干燥。年平均气温 8.8℃,年平均降水 15 量 505.3 毫米,无霜期 157 天。按张宝堃的分季法划分,冬季最长 174 天,降水量 13.70 毫米,占年均降水量 3%;春季 71 天,降水量 74.9 毫米,占年均降水量的 15%;秋 季 66 天,降水量 134.3 毫米,占年均降水量的 26%;夏季最短 54 天,降水量 282.4 毫米,占年均降水量的 56%。根据《陕西省气候资料》主要指标如下: 表8 气象 气温(℃) 湿度(%) 降水量 大气压(kPa) 风 蒸发量 评价区域主要气象要素特征 条件 数值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38.3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25.5 最热月平均气温 22.7 最冷月平均气温 -6.5 历年平均气温 9.2 年平均相对湿度 61 年平均降水量 506.6mm 最大日降水量 126.0mm 年均压 95.09 最高气压 100.00(极值) 最低气压 94.71(极值) 全年主导风向 NNW 年平均风速 1.7m/s 绝对最大风速 21.0m/s 年平均蒸发量 1668.0mm 2.4 水文条件 本县境内有延河、大理河、清涧河 3 条水系。王家湾乡属大理河水系,坪桥乡东 4 个村委会和王家湾杨嘴村委会属清涧河水系,其余均为延河水系。其中延河流域面 积占总面积的 89.8%;大理河、清涧河分别占 5.7%和 4.5%。水资源总量为 15572 万 立方米,地表径流量 11781 万立方米,过境客水量 3791 万立方米。 延河又名“濯筋水”、“延水”、“清水”。发源于靖边县天赐湾乡周山,由西 北向东南流至延长县凉水岸汇入黄河。全长 286.9 公里,流域面积 7725 平方公里,年 平均径流总量 2.94 亿立方米,河道总落差 860 米,平均比降 3.3‰。河源至安塞县真 武洞 4.4‰;真武洞至延安 2.4‰。在本县为过境河,由镰刀湾乡杨石寺入县境,经镰 16 刀湾、化子坪、谭家营、真武洞、沿河湾 5 个乡(镇),至沿河湾罗家沟出境。境内 河长 90 公里,流域面积 2649 平方公里,占总流域面积的 34.29%,流速 0.8 米/秒。 有长流水支流 58 条,河流切入基岩深达 30 至 50 米,河谷由窄深逐渐变为宽浅,呈 V 型窄谷。化子坪乡郭家铺村以上河槽窄深,平均沟宽 10 至 50 米,深 10 至 30 米。郭 家铺以下河槽宽浅,平均宽 40 米,深 10 米。河道转湾 110 多处,常流量 0.5 至 1.5 立方米/秒,洪峰流量一般 100 至 2000 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高达 4170 立方米/秒 (1977 年 7 月 6 日凌晨 3 时 30 分)。汛期水中含沙量 300 至 675 公斤/立方米。 2.5 动植物资源 安塞属森林草原地带向风沙草原带的过渡区,南有森林,北有沙生植物,中为灌 丛草原。大约在 3000 年以前这里还是林茂草丰的地方,后历经战争和毁林垦种,森 林破坏严重。40 年代前,次生梢林遍布全县中南部,由于气候变化以及滥砍、滥伐、 滥牧等不合理土地利用,森林逐渐稀少,呈现出一片森林灌丛草原的景观。80 年代天 然次生林只分布在西川河以南,面积 256182 亩,人工造林保存面积 274172 亩,覆盖 率 15.8%。根据地形植被种类主要可分为森林、疏林、灌木草地、人工育林及农作物 4 种类型。森林主要分布在西川河南部远山区,以落叶阔叶林为主。阴坡主要有辽东 槐、山杨、贝档、臭椿等;阳坡以侧柏、山榆、山楂、山杏、山桃、杜梨、水秋子为 主,多为混生。疏林、灌木草地,分布在西川和杏子川沟壑边缘和崖畔。主要灌木优 势有狼牙刺、栒子、白芨稍、大马菇、酸刺、酸枣、黄刺玫、木瓜、柠条等。草木有 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黄背草、茭蒿、铁杆蒿、芦苇、车前、狗尾、莠子草等。阳 坡和半阳坡有茭蒿+长芒草群丛、白羊草+茭蒿群丛、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群丛、 长芒草+达乌里胡枝子+翻白草群丛,还有少量文冠果群丛、达乌里胡枝子+紫云英 状草木栖群丛和荆条+酸刺+白羊草。阴坡、半阴坡有铁杆蒿+菱蒿群丛、虎榛子群 丛、柔毛绣线菊、小叶锦鸡儿及栒子灌丛。人工林主要分布在沟谷两旁山洼、村庄、 道路、渠岸两侧。树种有柳树、中国槐、水桐、刺槐、小叶杨、家榆、桃、杏、梨、 苹果、葡萄、桑、枣树等。农作物有高梁、玉米、谷子、糜子、豆类、薯类等 23 种。 根据现场勘查,项目所在区域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主要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 多为荒地、林地,未发现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 17 3 环境质量现状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大气环境、电磁环境、 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3.1 环境质量现状 3.1.1 电磁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和《交流输变电工程 电磁环境监测方法》(HJ681-2013)有关规定,2020年7月29日由陕西盛中建环境科 技有限公司对安塞久玖新能源有限公司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 送出工程经过地区的电磁环境现状进行了实地监测(报告编号:SZJ202007053),详 见电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监测结果表明:本项目输电线路沿线工频电场强度范围为0.24~1.02V/m,工频磁 感应强度范围为0.0058~0.0195μT;各监测点监测值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规定的标准限值要求(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 l00μT)。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电磁环境状况良好。 3.1.2 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 环 境影响评 价 导则 声 环境 》 ( HJ2.4-2009 ) 和《声 环境质量 标准》 (GB3096-2008)的要求由陕西盛中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对本项目110kV送出线路经 过地环境质量噪声进行了现状监测。 3.1.2.1 监测点位 现状监测共布设监测点3个,测点布设于拟建输电线路第1个塔基、第4个塔基和 第6个塔基。监测点位见附图5,监测报告见附件9。 3.1.2.2 监测项目 各监测点位处的昼、夜等效连续A声级,Leq(dB(A))。 3.1.2.3 监测方法、时间和频次 每个点位连续监测2天,每天昼间、夜间各监测一次。 3.1.2.4 监测结果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见表3-1。 18 表3-1 监测日期 监测点位 拟建输电线路沿线噪声监测结果 7 月 27 日-7 月 28 日 1类标准 7 月 28 日-7 月 29 日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第1个塔基 44 39 45 40 第4个塔基 44 40 45 39 第6个塔基 44 40 45 39 昼间 夜间 55 45 监测结果表明:拟建线路沿线环境噪声昼间测量值范围为44~45dB(A),夜间 测量值范围为39~40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 限值要求。工程所处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3.1.3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3.1.3.1 生态功能区划 根据《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图》,本项目位于黄土高原农牧生态区~黄土丘陵沟 壑水土流失控制生态区~黄土梁峁沟壑水土流失控制区,详见附图7。 3.1.3.2 土地利用现状 经现场踏勘和建设单位提供资料,项目110kV送出线路沿线主要是荒地、林地。 3.1.3.3 植被 根据现场调查,区域植被以荒地为主,其次为林地,其中荒地植被主要为刺槐、 沙棘、长芒草等,林地主要有松树、柏树、榆树、槐树等。 3.1.3.4 动物 经现场了解调查,项目拟建区域野生动物多为兔鼠类、麻雀等常见动物,未发现 野鸡、野猪等保护动物。 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敏感区,评价区内未发现国家级及 省级保护动植物。 19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3.2 评价范围 3.2.1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范围规定以及本项目电压等级确定评价范围。根据这一原则及本项目特点,将评价范 围作如下规定: 1l0kV架空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带状区域。 3.2.2 声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规定,架空输电线路 工程的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参照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中相应电压等级线路的评价 范围。 本项目110kV架空输电线路噪声评价范围为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两侧各30m 带状区域。 3.2.3 生态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生态影响评价应能 够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评 价工作范围应依据评价项目对生态因子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和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 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确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 (HJ24-2014) 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串补站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为站场围墙外500m范围内。不涉及生态敏感区的输电线路段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 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0m内的带状区域,涉及生态敏感区的输电线路段生态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1000m的带状区域。根据这一原则 和本项目特点,将评价范围作如下规定: 110kV输电线路:输电线路走廊两侧各300m带状区域。 本项目生态环境评价范围内无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3.3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送出工程环境保护对象主要工频电 20 磁场和噪声评价范围内的公众。经过现场调查,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无环境保护目标。 21 4 评价适用标准 (1)大气环境:项目环境空气功能区为二类区,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 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2)电磁环境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表1“公众 曝露控制限值”规定:对于频率为50Hz环境中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4000V/m; 环 境 质 磁感应强度控制限值为100μT。 (3)声环境:本项目位于山区,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7.2乡村声环境功能的确定 b)村庄原则上执行1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本项 目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 表4-1 量 标 准 要素 分类 电磁 环境 声环 境 污 染 物 排 标准名称 本项目执行环境质量标准一览表 适用类别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0.025~1.2kHz (GB8702-2014) 参数名称 限值 电场强度 4000V/m 磁感应强度 100μT 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 路等场所,其频率50Hz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且应给出警示 和防护指示标志。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1类 等效连续A 声级 评价 对象 项目 所处 区域 昼间:55dB(A) 夜间:45dB(A) (1)施工期扬尘排放执行《施工场界扬尘排放限制》(DB6l/1078-2017) 相关要求。 (2)施 工 期 噪 声 排 放 执 行 《 建 筑 施 工 场 界 环 境 噪 声 排 放 标 准 》 (GB12523-2011)中的标准;运营期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中1类标准。 放 (3)施工期废水不外排,运营期无废水产生。 标 (4)电磁环境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的规定。 准 (5)其他要素评价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标准。 22 总 量 控 制 结合本工程工艺特征及排污特点:无废水废气外排。故本工程不申请总量 控制指标。 指 标 23 5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工程环境影响主要分为施工期环境影响和运行期环境影响。 5.1 施工期产污环节分析 输电线路施工主要包括架空线路施工及电缆沟道开挖两部分。 架空线路施工包括:塔基施工、组建铁塔及线路架设。塔基施工流程为路径复测、 掏挖基础、基础钢筋、地脚螺栓定位、基础混凝土和基础回填土。主要环境影响为施 工噪声、扬尘、废水及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 施工期工艺及产污环节见图5-1。 图5-1 图5-2 施工期输电线路建设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 施工期塔基建设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 5.2 运行期产污环节分析 运行期在电能输送过程中,高压线与周围环境存在电位差,在导线的周围空间存 24 在磁场效应,因此在其附近形成工频磁感应场。此外,110kV架空线路还产生一定的 可听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输电线路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5-3。 噪声、工频电磁场 图5-3 输电线路运行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主要污染工序: 5.3 施工期 5.3.1 施工期废气 5.3.1.1 施工扬尘 施工扬尘主要来自土方的挖掘扬尘:工程所需砂、石、混凝土等材料均外购,采 用汽车运输,物料运输过程中产生道路扬尘;砂、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现场搬运 及堆放扬尘;主要污染物为TSP。 5.3.1.2 机械废气 施工机械废气包括施工机械废气和运输车辆废气,施工机械废气中的污染物主要 是NOX、CO、HC,废气中污染物浓度及产生量视其使用频率及发动机对燃料的燃烧 情况而异。该废气属于低架点源无组织排放废气,具有间断性产生、产生量较小、产 生点相对分散、易被稀释扩散等特点,故本次评价不对其进行定量核算。 5.3.2 施工期废水 施工期废水由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少量的施工废水组成。 5.3.2.1 生产废水 25 施工期施工废水包括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洗涤用水和建材清洗等产 生的废水。这部分废水含有一定量的泥沙,经沉淀池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 5.3.2.2 生活污水 参考《行业用水定额》(DB6l/T943-2014)中“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65L/ 人·d),考虑到项目施工期依托周边村庄现有生活设施,不在项目区食宿,生活用 水量较少,人均用水指标按20L/d计。项目平均施工人员约15人,则施工期施工人员用 水量为0.3m3/d,废水产生量按0.8计,则产生量为0.24m3/d。 5.3.3 施工期噪声 施工过程中主要机械设备为推土机、轮式装载机、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混凝 土振捣器、混凝土输送泵、电焊机、角磨机、手电钻及运输车辆等。这些机械产生的 噪声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各施工阶段使用施工机械类型、数量、地点常发生变化 作业时间也不定,从而导致噪声产生具有随机性、无组织性,属不连续产生。施工期 噪声源强参照《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2034-03),噪声值约80~96dB (A),施工期各机械设备噪声值见表5-1。 表5-1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声级 设备名称 声级dB(A) 测点距声源距离(m) 推土机 83~88 5 轮式装载机 90~95 5 挖掘机 80~86 5 混凝土搅拌机 85~90 5 混凝土振捣器 80~88 5 混凝土输送泵 88~95 5 重型运输车 82~90 5 电焊机 90~95 1 角磨机 90~96 1 手电钻 85~90 1 5.3.4 施工期固体废物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5.3.4.1 建筑垃圾 工程建设内容不多,建设材料较少,产生的建筑垃圾也较少,工程产生的建筑垃 圾收集后堆放于指定地点,其中可再生部分回收出售给废品站,不可再生利用部分清 运至安塞区指定的建筑垃圾填埋场,严禁随意丢弃。 26 5.3.4.2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项目施工人员依托周边村庄现有生活设施,不在项目区食宿,项目平均施工人员 约15人。参考《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五区2类区(延 安市)居民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50kg/人·d计。本项目施工期不涉及食宿,施工人员 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2kg/人·d计,即为3.0kg/d。生活垃圾不得随意丢弃,分类收集, 统一纳入当地垃圾清运系统。 5.3.5 生态影响 输电线路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为塔基施工时破坏地表植被,同时牵张 场、塔基施工等临时占地也会破坏植被。在地表植被破坏的同时,施工区的动物生境 被破坏,迫使其向周边迁移。 根据现场调査,输电线路施工区植被主要为刺槐、沙棘、长芒草等,动物多为兔 鼠类、麻雀等常见动物,迁移能力较强,工程施工对其区域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小。工 程施工时尽量利用现有农村生产道路,临时占地避开植被较丰富区域,单塔施工时间 短,占地面积小,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小。在施工结束后,通过采取土地复垦植 被恢复等措施,植被可以较快恢复原状,动物生境也将得到恢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将逐渐消失。 5.4 运营期 本工程运行期主要影响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噪声。 5.4.1 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 输变电工程建成运行后,在电能输送或电压转换过程中,高压线、主变压器和高 压配电设备与周围环境存在电位差,因此形成工频(50Hz)电场。 高压输电线导线内有强电流通过时,在导线的周围空间还存在磁场效应,因此在 其附近形成工频磁场。 5.4.2 噪声 输电线路工程由于线路输送的电压较高,会使导线周围的空气击穿,产生电晕放 电的可听噪声,尤其是在阴雨天气。 5.4.3 废水 110kV输电线路工程在运行期无生产废水产生,因此线路运行期对水环境无影响。 27 5.4.4 固体废物 巡回检查和维修人员产生极少量垃圾,由他们自身携带到环卫部门制定的垃圾处 置点,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5.4.5 生态 输电线路工程运行期不产生占地、不破坏植被,运行过程中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 影响。 28 6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排放源 类型 施工扬尘 大气污 染物 施工期 机械废气 施工废水 水污 染物 污染物名称 TSP NOX、CO、 HC SS 处理前产生浓 排放浓度 度及产生量 及排放量 无组织排放 无组织排放 无组织排放 无组织排放 少量 0 0.24m3/d 0 COD、 施工期 生活污水 BOD5、SS、 氨氮 施工期 噪声 运行期 固体 施工期 废物 运行期 电磁 影响 施工车辆及 / 输电线路 噪声 / 施工场地 建筑垃圾 少量 0 施工人员 生活垃圾 3.0kg/d 0 生活垃圾 少量 0 运输车辆 巡回检查和 维修人员 工频电场、工 运行期 昼间<70dB(A) 噪声 输电线路 频磁感应强 度 夜间<55dB(A) 昼间<55dB(A) 夜间<45dB(A) 工频电场强度: 工频电场强度:< <4000V/m;工 4000V/m;工频磁 频磁感应强度: 感应强度:< <100μT 100μT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 6.1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 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占用、植被破坏等方面。本项目输电线 路位于延安市安塞区,线路路径长约2.186km,塔基永久占地面积约292.21m2,在线路 施工时,会破坏部分地表植被。线路工程需新开挖土方,多余土方平摊至塔基周围, 但随着工程施工结束后地表植的生态恢复,影响将会逐渐减小。 29 6.2 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 运营期对生态环境基本无影响。本项目建成投运后,对临时占地全部恢复,对周 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电磁环境的影响,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小。 总体来说,本项目对生态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期,且属短期影响。 30 7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7.1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扬尘、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等。 7.1.1 施工扬尘 输电线路的塔基施工在开挖、堆放、回填过程中,由于土地裸露产生的局部、少 量二次扬尘,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暂时影响:施工建筑材料的装卸、运输、堆放及施 工车辆运输过程中将产生扬尘。 本工程输电线路塔基施工时,全部采用商砼,可有效防止水泥粉尘对环境质量的 影响。对土、石料等可能产生扬尘的材料,在运输时用篷布覆盖。同时输电线路工程 具有开挖量小,作业点分散,施工时间较短,影响区域较小的特点,故对周围环境空 气的影响只是短期的、小范围的,并且能够很快恢复,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 小。 根据《陕西省建筑施工扬尘治理行动方案》及《陕西省建筑施工扬尘治理措施16 条》、《陕西省人民政府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修 订版)》、《延安市打贏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及其中的相关 要求,本工程施工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施工期严格执行建筑工地“六个100%管理+红黄绿牌结果管理”防治联动制 度:施工作业面周边进行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出入车辆清洗等; (2)施工场内非道路移动机械符合国三标准; (3)严格渣土运输车辆规范化管理,渣土运输车要密闭; (4)遇有严重污染日时,严禁建筑工地土方作业; (5)气象预报风速达到四级以上或出现重污染天气状况时,严禁土石方、开挖、 回填、倒土等可能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同时要对现场采取覆盖、洒水等降尘措施。 通过切实落实上述措施,施工期扬尘可满足《施工场界扬尘排放限值》 (DB6l/1078-2017)要求,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7.1.2 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废气 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中主要污染因子为CO、NOX、HC等,由于车辆 31 废气属小范围短期影响,且通过加强对施工机械和施工车辆的运行管理与维护保养对 环境空气影响小。 7.2 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由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少量的施工废水组成。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可 利用附近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收集处理,杆塔基础施工浇筑采用商品混凝土,因此 线路施工过程基本不产生废水。输电线路工程作业点较分散,施工时间较短,影响区 域较小。 7.3 声环境影响分析 拟建输电线路施工期对声环境影响主要是施工机械和车辆。 建设施工期一般为露天作业,声源较高,由于施工场地内机械设备大多属于移动 声源,要准确预测施工场地各场界噪声值较困难。施工机械噪声可近似点声源处理为 了反映施工杋械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利用距离传播衰减模式预测施工机械噪声距离厂 界处的噪声值,公式为: L(r)=L(r0)-20Lg(r/r0) 式中:L(r)—预测点的噪声值,dB(A); L(r0)—基准点 r0 处的噪声值,dB(A); r,r0—预测点、基准点的距离,m; 根据上述公式,预测结果见表7-1。 表7-1 噪声源 施工机械环境噪声影响预测结果 距噪声源不同距离(m)噪声贡献值 1m 5m 10m 30m 60m 100m 150m 270m 推土机 / 86 80 70 66 60 56 51 轮式装载机 / 90 84 74 70 64 60 55 挖掘机 / 84 78 68 64 58 54 49 混凝土搅拌机 / 86 80 70 66 60 56 51 混凝土振捣器 / 86 80 70 66 60 56 51 混凝土输送泵 / 90 84 74 70 64 60 55 电焊机 92 92 72 62 56 52 48 43 角磨机 92 92 72 62 56 52 48 43 手电钻 88 88 68 58 52 48 44 39 由上表可见,项目施工期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昼间于60m以外、夜间于270m以 外可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规定的场界排放标准 32 限值。 为最大限度减少施工期噪声对其影响,评价要求施工期应采取以下噪声防治措 施: (1)施工前及时做好沟通工作,加大宣传和教育,使工人做到文明施工,绿色 施工。合理调配车辆来往行车密度,规范物料车辆进岀场地,减速行驶,不鸣笛等。 (2)施工期间严格控制高噪声设备运行时间段,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施工 作业时间,合理安排强噪声施工机械的工作频次,采取降噪措施,事先做好周围群众 的工作,避免扰民。确因特殊需要夜间连续作业的,必须到相关部门办理夜间施工审 批手续,且必须提前公告附近居民。 (3)施工设备选型时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避免强噪声施工机械在同一区域内 同时使用,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尽量设置在远离环境保护目标的地方。 7.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7.4.1 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主要是一些废弃钢结构材料、砖块及混凝土结块等,产生量较小,建筑 垃圾收集后堆放于指定地点,其中可再生部分回收出售给废品站,不可再生利用部分 清运至安塞区指定的建筑垃圾填埋场,严禁随意丢弃。 7.4.2 生活垃圾 本工程不设置施工营地,输电线路施工人员租住于周边城镇、村庄,生活垃圾依 托周边村庄现有生活设施收集,统一纳入当地垃圾清运系统,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 显的影响。 通过上述措施后,本工程施工期产生固体废弃物均得到合理妥善处置,处置率 100%,对环境影响较小。 7.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7.5.1 施工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本项目占地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两部分。永久占地主要为输电线路塔基占 地,总占地面积为292.21m2,临时占地主要为塔基临时施工场地、牵张场等占地,总 占地面积4600m2。 33 拟建110kV输电线路中架空线路塔基占地面积较小,实际占地仅限于4个支撑脚, 而施工结束后塔基中间部分仍可恢复植被,对土地利用结构不会产生明显的改变。 架空线路单塔临时施工占地面积较小,施工期尽量保存开挖处的熟土和表层土施 工结束后按照土层顺序回填,并按照原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绿化恢复。通过以上措施, 临时占地可恢复为原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地利用结构不会产生明显的改变。 7.5.2 施工期对植被的影响 输电线路的建设主要包括基础施工、铁塔组立及架线等工程,对沿线的局部区域 植被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施工期。沿线基础开挖、施工临时占地等以上建设均会 破坏沿线地表植被。因此要合理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以减少施工临时占地,减少对沿 线植被的破坏。在施工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场地平整和植被恢复工作,减小施工对沿线 植被带来的影响。线路经过地区主要为荒地、林地。评价区域内未发现受国家保护的 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 架空线路对线下植被生长基本无影响,只是塔基基础底座的植被遭到毁坏线路下 两侧限制乔木的栽植。 7.5.3 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出入、运输车辆的来往、施工机械的运行会对施工场地周边野 生动物觅食、迁徙、繁殖和发育等产生干扰,有可能限制其活动区域、觅食范围与栖 息空间等,可能会导致野生动物的临时迁徙,对野生动物产生一定影响。夜间运输车 辆的灯光会对一些鸟类和夜间活动的兽类产生干扰,影响其正常的活动经本次现场勘 査,本工程施工区域人类活较为频繁,评价范围内未见大型野生动物,多为兔鼠类、 麻雀等常见动物,迁移能力较强。施工期这些动物可以向周边相似生境迁移,施工结 束后,随着植被等恢复,动物的生境也将得到恢复。 7.5.4 施工期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输电线路塔基基础型式为掏挖基础,施工需进行场地平整、挖方、填方、浇筑等 活动,会对附近的原生地貌造成一定程度破坏,可能形成裸露疏松表土,周边的土壤 也可能随之流失;可能会影响当地的植物生长,加剧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因此,在 本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执行下列措施以控制水土流失: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作业面积,减少施工临时占地,开挖土石方应集中堆放, 34 并采取设置围挡或防尘网苫盖,按照土层顺序及时回填,减少地表裸露时间。应合理 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如遇大风暴雨天气,应停止施工,并做好基坑排水和已开挖土石 方的保护工作,尽量避免土石方和裸露地表被雨水冲刷而引起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施工结束后立即采取人工措施播撒草种,尽快降低土壤侵蚀,对 裸露地表进行植被恢复,增强地表稳定性,使其能较快恢复生态功能。 本工程线路施工过程中对植被应加强保护,严格管理,禁止乱占和其他破坏植被 的行为,除施工必须碾压及铲除植被外,不允许乱砍乱伐。材料运输过程,运输道路 应充分利用现有道路。材料运至施工场地后,应合理布置,减少临时占地。基础开挖 时,进行表土剥离,将表土和熟化土分开堆放,以便施工结束后植被恢复。施工后及 时清理现场,尽可能恢复原状地貌,将施工废弃物运出现场并妥善处理。施工结束后, 对临时占地进行恢复。在采取上述水土保持措施后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区域生 态环境,使本工程的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工程分析,本工程运行期的主要环境影响为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影响和声环 境影响。 7.6 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的要求,本工程输电线 路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架空线路采用模式预测的方式进行电磁环境影响 评价。 7.6.1 架空线路理论预测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在最不利情况下1A4X-ZMC3直线塔作为本工程输电线路的预测塔型,其他塔型电 磁场分布情况可以参考该塔型预测结果。 预测参数详见表7-2。 表7-2 110kV架空线路模式预测参数一览表 预测塔型 1A4X-ZMC3直线塔 导线型号 JL/G1A-300/40型钢芯铝绞线 计算电流(A) 276 线路电压(kV) 115.5(取电压等级的1.05倍) 直径(mm) 23.9 线路经过地区导线弧垂对地高度 非居民区6m,居民区7m 35 7.6.2 模式预测结果 导线弧垂高度为6m时,1A4X-ZMC3直线塔单回段距地面1.5m处工频电场强度在 中心线0m处为1296.472V/m,逐渐增大,至走廊中心线4m处出现最大值,为 2328.363V/m,然后开始衰减,至距走廊中心线50m处工频电场强度为28.348V/m,此 处为最小值;距地面1.5m处工频磁感应强度在走廊中心线0m处为6.055μT,逐渐增大, 随后在走廊中心线4m处出现最大值,为8.819μT,然后开始衰减,至距走廊中心线50m 处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159μT,此处为最小值,均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 导线弧垂高度为7m时,1A4X-ZMC3直线塔单回段距地面1.5m处工频电场强度在 中心线0m处为1048.129V/m,逐渐增大,至走廊中心线4m处出现最大值,为 1745.867V/m,然后开始衰减,至距走廊中心线50m处工频电场强度为28.406V/m,此 处为最小值;距地面1.5m处工频磁感应强度在走廊中心线0m处为4.737μT,逐渐增大, 随后在走廊中心线4m处出现最大值,为6.802μT,然后开始衰减,至距走廊中心线50m 处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158μT,此处为最小值,均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 综上,由理论计算结果可知,本项目单回输电线路运行后,距地面1.5m处工频电 磁场均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对沿线的电磁环境影响很小。(详见专项评价) 7.7 声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19)中“5.2 评价等级划分” 中“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 GB 3096 规定的 1 类、2 类地区,或建设项目 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 3~5 dB(A) [含 5 dB(A)],或受噪声影 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按二级评价”。项目拟建地位于安塞区声功能区划1类区, 故该项目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架空线路的噪声预测 可采取类比监测的方式。 本次110kV单回架空线路类比采用已运行的“眉县潼关寨110kV输变电工程”进行 类比监测。该段输电线路采用单回架空架设,导线选用JL/GIA-300/40型钢芯铝绞线, 本工程输电线路单回架空架设,导线型号为JL/G1A-300/40型钢芯铝绞线。类比项目与 评价工程从电压等级、出线回数、导线型号、导线面积、分裂数、架线型式均相同, 因此项目类比可行。类比工程与评价工程对比表见7-3。 表7-3 类比工程与评价工程对比表 36 类别 类比工程 评价工程 项目名称 眉县潼关寨110kV输变电工程 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 目110kV送出工程 电压等级 110kV 110kV 出线回数 1回 1回 导线型号 JL/G1A-300/40型钢芯铝绞线 JL/G1A-300/40型钢芯铝绞线 导线面积 300mm2 300mm2 分裂数 单分裂 单分裂 架线型式 架空 架空 备注 以中央弧垂投影点为起点,南侧向南 延伸 / 110kV单回架空线路数据引用自《眉县潼关寨110kV输变电工程竣工环境验收保护 验收调查表》,具体监测参数及点位见表7-4和附件10。 表7-4 类比线路噪声断面展开监测结果 单位:dB(A) 序号 距走廊中心线距离 昼间(Leq) 夜间(Leq) 1 距离输电线路中间导线投影0m处 42.1 39.2 2 距离输电线路中间导线投影1m处 41.7 37.2 3 距离输电线路中间导线投影2m处 43.5 38.8 4 距离输电线路中间导线投影3m处 42.1 35.6 5 距离输电线路中间导线投影4m处 42.9 36.8 6 距离输电线路中间导线投影5m处 43.0 37.9 7 距离输电线路中间导线投影6m处 42.6 36.9 8 距离输电线路中间导线投影7m处 41.9 37.4 9 距离输电线路中间导线投影8m处 41.6 37.4 10 距离输电线路中间导线投影9m处 41.9 36.4 11 距离输电线路中间导线投影10m处 41.6 35.9 12 距离输电线路中间导线投影15m(西梁) 43.5 36.2 13 距离输电线路中间导线投影20m(石涧梁) 43.6 36.8 14 距离输电线路中间导线投影25m(下涧) 42.4 36.6 15 距离输电线路中间导线投影30m(刘新庄) 41.3 36.7 16 距离输电线路中间导线投影35m处 41.5 .6.5 17 距离输电线路中间导线投影40m 42.8 36.3 类比监测结果表明,线路沿线昼间噪声值为41.3~43.6dB(A),夜间噪声值为 35.6~39.2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 类比线路与本期线路电压等级、出线回数、导线型号、导线面积、分裂数、架线 方式相同,可以推测拟建线路运营后,沿线噪声值也可满足《声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1类标准,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 7.8 水环境影响分析 37 110kV输电线路在运行期无生产废水产生,因此线路运行期对水环境无影响。 7.9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输电线路在运营期间只定期进行巡回检査和维修。巡检人员所产生的垃圾 很少,且严格要求其随身携带到环卫部门指定的垃圾处置点,不在当地遗留,因此本 项目投入运营后基本不会产生固体废物影响。 7.10 生态环境影响 7.10.1 评价工作等级 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见7-5。 表 7-5 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 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 面积≥20km 或长度≥100km 面积 2~20km2 或长度 50~100km 面积≤2km2 或长度≤50km 特殊生态敏感区 一级 一级 二级 重要生态敏感区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般区域 二级 三级 三级 2 项目线路长度为 2.186km,项目所在区域不涉及特殊生态和重要生态敏感区,为 一般区域。因此,评价等级为三级。 7.5.2 评价范围 本项目生态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确定为输电线路走廊两侧各300m带状区 域。 7.10.3 影响因素识别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环境影响》(HJ19-2011)的要求,本项目生 态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只进行现状情况调査说明与影响分析,提出保护措施。 7.10.4 生态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成运行后,建设施工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基本得到消除。项目运 行期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7.10.4.1 对植被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行后,架空输电线路塔基下方和临时占地采取播撒草籽措施进行生态恢 复。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恢复效果逐渐显现。本项目运行期对植被产生的负面影响 38 很小。 7.10.4.2 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 架空输电线路建成后,会成为新的可疑目标而对项目区沿线栖息的野生动物产生 微弱的影响,但经过一定时间的逐步适应后,这种影响就会自行消除。可以认为,除 维修期间,输电线路在运行期将不会对野生动物产生不利影响。输电线路并未对地面 形成彻底分割,对野生动物的迁徙影响很小。因此,本项目运行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很小。 7.11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A,本项目属于“35、 送(输)变电工程”中“其他”,为Ⅳ类项目,可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7.12 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土壤环境》(HJ964-2018)附录A,本项目属于“电力 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为Ⅳ类项目,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7.13 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输电线路基本沿荒地、林地区域走线,评价范围内无环境保护目标。 输电线路沿线无易燃易爆等仓库,线路设计阶段考虑了覆冰,保证输电线路运行 过程稳定。杆塔基础均依据当地地质情况进行了设计建设,最大程度上降低杆塔倒塌 的可能,工程建设满足环境风险要求。 7.14 环境管理 为有效控制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电力工 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工程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 7.14.1 施工期环境管理和监督 (1)本工程施工单位应按建设单位要求制定所采取的环境管理和监督措施,注 意施工扬尘的防治问题。 (2)本工程工程管理部门应设置专门人员进行检查。 7.14.2 运行期的环境管理和监督 根据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特点,纳入运行主管单位的环境管理部门,配备相应的 39 专业管理人员不少于1人,该部门的职能为: (1)制定和实施各项环境监督管理计划。 (2)建立线路电磁环境影响监测的数据档案,并定期与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 部门进行数据沟通。 (3)经常检査环保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4)协调配合上级环保主管部门进行的环境调查等活动。 7.15 社会公开信息内容 根据《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保部令第31号)的相关要求,企业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指定机构负责本单位环境信息公开 日常工作。 7.15.1 环境信息公开方式 (1)建设单位可通过采取以下一种或者几种方式予以公开; (2)公告或者公开发行的信息专刊; (3)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 (4)信息公开服务、监督热线电话; (5)单位的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开栏、信息亭、电子屏幕、电子触摸屏等场所 或者设施; (6)其他便于公众及时、准确获得信息的方式。 7.15.2 环境信息公开内容 (1)基础信息,包括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生产地址、联系 方式,以及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产品及规模; (2)排污信息,包括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的名称,以及执行的污染物排放 标; (3)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其他环境保护行政许可情况; (5)其他应当公开的环境信息。 7.16 环境监测计划 为建立本工程对环境影响情况的档案,应对输电线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 40 或调查。监测内容见表7-6。 表7-6 序号 监测项目 1 工频电场强度、工频 磁感应强度 2 等效连续A声级 运营期环境监测计划 监测点位 监测时间 控制目标 输电线路沿线及敏感点 竣工验收及有 投诉时 《电磁环境控制限 值》(GB8702-2014) 中标准限值要求 输电线路沿线及敏感点 竣工验收及有 投诉时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1 类标准限值 备注:监测点应选择在地势平坦、远离树木且没有其他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及广播线路的空地 上。 7.17 污染物排放清单 表7-7 类别 噪声 污染物排放清单及污染物排放管理要求 位置 防治措施 排放要求 输电线路沿线 提高架空输电线 路架设项高度、 悬挂警示标识, 选用表面加工精 度较高的导线 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1类标准限值 输电线路沿线 设计优化路径, 远离居民点,提 升架空线路架设 高度 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规定的标准 限值 / 自身携带到环卫 部门指定的垃圾 处置点 处置率100% 工频电场 电磁 环境 工频磁场 固体废物 7.18 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内容及要求 本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 序,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编制验收报告。严格按环境影响报告表的 要求认真落实“三同时”,明确职责,专人管理,切实搞好环境管理和监测工作,保 证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清单见表7-8。 表7-8 序号 污染源 1 电磁 环境 2 声环 境 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清单 防治措施 数量 验收标准 / 工频磁感 应强度 在满足经济和技术的 条件下选用低电磁设 备 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规定的标准 限值 噪声 / / 工频电场 41 / 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1类标准限值 3 塔基、牵张场等临时 占地植被恢复 生态环境 临时占地 4600m2 所有临时用地全部恢复,永久占 地内裸露地表能够全部绿化 7.19 环保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457.32万元,项目环保投资25万元,占总投资的5.47%。环保投资一 览表见表7-9(最终环境保护投入情况以工程实际核算为主)。 表7-9 环保投资估算一览表 单位:万元 时段 类别 环保设施 投资额(万元) 准备阶段 环境咨询 / 7 废气 洒水降尘等 1 固体废物 边角料、包装材料及生活垃圾清理 2 运营期 生态 水土保持、绿化恢复措施 10 验收阶段 / / 5 施工期 其他 监测费用纳入环境咨询、验收主题 / 25 总投资 42 8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治理效果 内容 类型 大气污 染物 水污 染物 排放源(编号) 污染物名称 防治措施 治理效果 施工扬尘 TSP 采取洒水、遮盖、 及时清运、避开大 风天气等措施 《施工场界扬尘 排放限值》 (DB6l/0782017) 周界外浓度限值 机械废气 NOx、CO、 THC 无组织排放 无组织排放 施工废水 SS 经沉淀池处理后全 部回用 废水不外排 施工期 施工期 生活污水 施工期 COD、 利用附近村庄生活 BOD5、SS、 污水处理设施 氨氮 施工机械 及运输车 辆 噪声 采用低噪声设备合 理安排施工时间, 禁止夜间施工 噪声 设计优化路径,远 离居民点,提升架 空线路架设高度 噪声 运行期 施工期 固体 废物 运行期 电磁 影响 运行期 输电线路 施工期活 动 施工人员 巡回检查 和维修人 员 输电线路 建筑垃圾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 工频电场、 工频磁感应 强度 可再生部分回收出 售给废品站,不可 再生利用部分清运 至指定地点填埋 集中收集 自身携带到环卫部 门指定的垃圾处置 点 提高架空输电线路 架设高度、悬挂警 示标识,选用表面 加工精度较高的导 线 不外排 满足《建筑施工场 界环境噪声排放 标准》 (GBl2523-2011) 限值 满足《声环境质量 标准》 (GB3096-2008) 中1类标准 处置率100% 处置率100% 处置率100% 工频电场强度:< 4000V/m:工频磁 感应强度:<100 μT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8.1 线路路径选择、设计阶段 (1)严格遵守当地发展规划要求,输电线路路径的确定按照规划部门的要求执 行。 43 (2)充分听取当地规划部门交通城建部门和当地受影响群众的意见,优化设计, 尽可能减少工程的环境影响。 (3)架空线路与公路、通讯线、电力线交叉跨越时,严格按规范要求留有足够 净空距离。 8.2 施工期生态预防与减缓保护措施 (1)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作业范围,严格按设计的塔基基础占地 面积、基础型式等要求开挖。 (2)施工时应尽量选择荒地或植被不丰富的场地座位临时施工场地,以减少对 植被的破坏。 (3)施工时应避让环境敏感区,同时尽量选择较为平坦的场地作为牵张场及临 时施工场地,避免大量的土石方开挖。开挖土方集中堆放,以减少对附近植被的覆盖 基础开挖后,尽快浇注混凝土,并及时回填,对其表层进行碾压,缩短裸露时间。土 方施工避开雨天,遇有大风天气时暂停土石方的施工,对临时堆放的土石方采取苫盖 拦挡等临时性防护措施,以免造成更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和土壤表层的破坏。 (4)工程施工时应充分利用已有道路进行运输,以少布设、拉大间距为原则, 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5)根据地形合理选择铁塔,采用增高铁塔、缩小送电走廊宽度等措施,减少 林木砍伐。在选择塔位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布置铁塔位置,将铁塔布置在 林木较少地区,以避免造成生物量的损失。 (6)铁塔组立、组装过程中,塔材运输会对施工简易道路原地貌造成扰动,地 面组装时场地周边原地貌同样也会受到扰动;同时线路施工放线等会对沿线的植被树 木造成扰动等。 (7)组立铁塔结束后及时对施工用地锚坑进行回填。架线施工的临时用坑,在 架线施工结束后及时回填,以利于植被恢复。 (8)施工过程中减少施工噪声,避免对野生动物活动的影响。野生鸟类和兽类 大多是晨昏外出觅食,正午休息。为了减少工程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应做好 施工方式和时间的计划,并力求避免在晨昏和正午进行噪声较大的施工活动。 (9)制定严格的施工操作规范,建立施工期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严禁施工车辆 随意开辟施工便道,严禁随意砍伐植被。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发放宣传手册, 44 要求文明施工,不得开展滥采滥伐等植被破坏活动,同时加强施工人员的监督管理。 并在设立的标牌上注明严禁捕猎野生动物。 8.3 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对土壤采取分层剥离,分层堆放措施,应将剥离的土壤用于临时占 地区的生态恢复。在单个杆塔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土地平整恢复。施工用地和施工 便道在施工结束后应进行平整,对硬化地面进行翻松,以便原有植被的恢复。 (2)架空线路沿线临时占地主要为牵张场、临时施工场地等,占用植被类型主 要为刺槐、沙棘、长芒草等。牵张场一般是在地势较平坦的区域铺设钢板,施工结束 后应及时拆除钢板,重新疏松土地,恢复原土地利用类型。临时施工场地占地类型为 荒地的,占地为荒地的选取刺槐、沙棘、长芒草等当地较常见的草本,采取移栽、播 撒草籽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恢复,同时应定期浇水养护,保证成活率。占地 为林地的选取松树、柏树、榆树、槐树等当地常见的树木进行恢复。对于少量不能进 行植被恢复的区域,进行平整压实,减轻水土流失。 (3)营运期应坚持利用与管护相结合的原则,经常检査,保证环保措施发挥应 有效益。完善施工期未实施到位的植被保护措施,确保植被覆盖率和存活率。工程运 营期可能存在主体工程的维修,维修过程中,存在周边植被被占压等破坏,因此,需 对破坏后植被进行修复,防止水土流失. (4)为保护生态环境,应加强施工期、运行期环境管理制度及任务,应固定巡 检和检修道路。 45 9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1.1 项目概况 安塞久玖新能源有限公司拟建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送出 工程,线路起点位于安塞化子坪风电场110kV升压站110kV门型构架,终点位于110kV 坪桥风电升压站110kV出线间隔。新建架空线路长度2.186km。项目总投资457.32万元。 9.1.2 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9.1.2.1 与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对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19年10 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9号令),该工程属于“四、电力10、电网改造与建 设,增量配电网建设”,为鼓励类项目。同时,项目已取得延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关 于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送出工程核准的批复》(延行审投资 发﹝2020﹞159号)。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9.1.2.2 规划符合性分析 本工程已列入安塞变供电区电网规划:本工程的建设提高了周边地区供电能力, 同时提高了该区域供电可靠性和110kV互供能力,符合电网规划。 9.1.2.3 选址选线可行性分析 经现场调査,本工程占地范围及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0m范围内无自然 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陕西省重要湿地等生态环境敏感区;沿线 地貌以黄土梁、峁地貌为主;线路选线避让了密集居民区、工业区及重要通讯设施等。 本工程输电线路无眀显环境制约因素、场地条件较好、对外环境影响较小,环境保护 角度看,送出线路选线基本可行。 本工程已取得延安市安塞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安塞分局、延安 市自然资源局安塞分局、安塞区坪桥镇人民政府同意路径方案的意见。 9.1.3 环境质量现状 9.1.3.1 电磁环境质量现状 监测结果表明:本项目输电线路沿线工频电场强度范围为0.24~1.02V/m,工频磁 感应强度范围为0.0058~0.0195μT;各监测点监测值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46 (GB8702-2014)中规定的标准限值要求(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 l00μT)。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电磁环境状况良好。 9.1.3.2 声环境质量现状 监测结果表明:拟建线路沿线环境噪声及敏感点昼间测量值范围为44~45dB(A) , 夜间测量值范围为39~40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 标准限值要求。项目所处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9.1.3.3 生态环境现状 经现场踏勘,110kV送出线路沿线主要是荒地、林地,其中荒地植被主要为刺槐、 少棘、长芒草等,林地主要有松树、柏树、榆树、槐树等。动物多为兔鼠类、麻雀等, 未发现野鸡、野猪等保护动物。 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敏感区,评价区内未发现国家级和 省级保护动植物。 9.1.4 环境影响分析 9.1.4.1 施工期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电缆沟道、顶管施工、杆塔基础开挖等过程中造成土壤裸露, 容易产生扬尘。采取基础开挖建设阶段易产生扬尘,施工现场进行洒水降尘,土方堆 积处进行防尘覆盖,减少扬尘的产生;风力较大时(大于4级),停止挖方等作业, 避免引起扬尘;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建设,减少挖方量,减小临时占地;文明 施工,尽量选用已有道路进行材料运输等作业,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施工结束后及时对地表进行绿化恢复等措施,施工场地扬尘对环境的影响将会大大降 低。同时,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施工期较短,随着施工 结束对环境影响将消失。 施工建设期间,施工机械排放废气、各种物料运输车辆排放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 物为NOx、CO及HC等,污染物排放属无组织排放,施工期在加强施工车辆运行管理 与维护保养情况下可减少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对项目附近空气环境质量影响较 小。 (2)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由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少量的施工废水组成。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 47 理后全部回用,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人员租住于沿线村庄民房,利用已有设施解决 如厕问题,定期清掏外运用作农肥不外排。 (3)声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噪声源预测结果,项目施工期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昼间于60m以外、夜间 于270m以外可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规定的场 界排放标准限值。项目拟通过选择低噪声施工设备;合理布置施工作业点位置;加强 施工车辆管理,尽可能减少鸣号等措施进一步降低施工噪声。因此,施工期不会对声 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工程产生的 建筑垃圾收集后堆放于指定地点,其中可再生部分回收出售给废品站,不可再生利用 部分清运至安塞区指定的建筑垃圾填埋场,严禁随意丢弃。施工人员产生的垃圾分类 收集,统一纳入当地垃圾清运系统。由此可见,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全部得到妥善 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占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方面。本 项目在线路施工时,会破坏部分地表植被。线路工程需新开挖土方,多余土方平摊至 塔基周围,但随着工程施工结束后地表植被的生态恢复,影响将会逐渐减小。 9.1.4.2 运营期 (1)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可以看出:1A4X-ZMC3直线塔最小对地高度为6m时(110kV 输电线路在途经非居民区时),工频电场强度在中心线0m处为1296.472V/m,逐渐增 大。产生的最大工频电场强度位于距走廊中心线4m处,为2328.363V/m,低于4000V/m 评价标准限值。之后随着与走廊中心线距离的增大,工频电场强度衰减迅速。 导线对地最小距离为7m时(110kV输电线路在途经居民区时),工频电场强度在 中心线0m处为1048.129V/m,逐渐增大。产生的最大工频电场强度位于距走廊中心线 4m处,为1734.257V/m,低于4000V/m评价标准限值。随着与走廊中心线距离的增大, 工频电场强度衰减迅速。 导线最小对地高度为6m时(110kV输电线路在途经非居民区时),工频磁感应强 48 度在中心线0m处为6.055μT,逐渐增大。产生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位于距走廊中心线 4m处,为8.819μT,远低于100μT评价标准限值。随着与走廊中心线距离的增大,工频 磁感应强度衰减迅速。 导线最小对地高度为7m时(110kV输电线路在途经居民区时),工频磁感应强度 在中心线0m处为4.737μT,逐渐增大。产生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位于距走廊中心4m 处,为6.802μT,远低于100μT评价标准限值。随着与走廊中心线距离的增大,工频磁 感应强度衰减迅速。 综上,由理论计算结果可知,本项目单回输电线路运行后,距地面1.5m处工频电 磁场均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对沿线和环保目标处的电磁环境影响很小。 (2)声环境影响分析 类比监测结果表明,线路沿线昼间噪声值为41.3~43.6dB(A),类比线路与本期 线路电压等级、架线方式相同,可以推测拟建线路运营后,沿线噪声值也可满足《声 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 类比线路与本线路电压等级、架线方式相同,可以推测拟建线路运营后,沿线噪 声值也可满足评价标准要求,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 (3)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输电线路运行期间无废水产生,因此线路运行期对水环境无影响。 (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本项目输电线路在运营期间只定期进行巡回检査和维修。巡检人员所产生的垃圾 很少,且严格要求其随身携带到环卫部门指定的垃圾处置点,不在当地遗留。因此, 本项目投入运营后基本不会产生固体废物影响。 (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行后,架空输电线路塔基下方和临时占地采取播撒草籽措施进行生态恢 复。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恢复效果逐渐显现。本项目运行期对植被产生的负面影响 很小。 另外,架空输电线路建成后,会成为新的可疑目标而对项目区沿线栖息的野生动 物产生微弱的影响,但经过一定时间的逐步适应后,这种影响就会自行消除。可以认 为,除维修期间,输电线路在运行期将不会对野生动物产生不利影响。输电线路并未 对地面形成彻底分割,对野生动物的迁徙影响很小。因此,本项目运行期对野生动物 49 的影响很小。 (6)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输电线路基本沿林地、果园区域走线,根据环境影响预测可知,保护目标处环境 影响满足国家相关标准限值要求。 输电线路沿线无易燃易爆等仓库,线路设计阶段考虑了覆冰,保证输电线路运行 过程稳定。杆塔基础均依据当地地质情况进行了设计建设,最大程度上降低杆塔倒塌 的可能,工程建设满足环境风险要求。 9.1.5 总结论 安塞久玖新能源有限公司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送出工程 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在采取主体设计和环评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污染 物排放可以满足相应的排放标准,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从满足环境质量目标 要求分析,项目建设可行。 9.2 要求与建议 9.2.1 要求 (1)项目在运行过程中要逐一落实报告表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 (2)工程建成后应及时组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对施工和运行中出现的环保问 题及时妥善处理。 (3)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保持设备良好运行,定期维护,尽量减小电磁环境 影响和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9.2.2 建议 在塔基处及高压走廊设置警示标志。在人口稠密区及人群活动频繁区域设置高压 标志,标明有关注意事项。 50 预审意见: 公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公章: 经办人: 51 审批意见: 公章: 经办人: 52 年 月 日 安塞久玖新能源有限公司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 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送出工程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专题 建设单位: 安塞久玖新能源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 西安海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10月 53 54 1 项目概况 安塞久玖新能源有限公司拟建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送出工 程,线路起点位于安塞化子坪风电场110kV升压站110kV门型构架,终点位于110kV坪桥 风电升压站110kV出线间隔。新建架空线路长度约2.186km。项目总投资457.32万元。 2 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 (2)《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3)《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 (4)《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 (5)《安塞久玖新能源有限公司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送出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20.3); (6)《安塞久玖新能源有限公司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送出 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2020.6); (7)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3 评价范围、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 3.1 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110kV输变电线路工程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见表3-1。 表3-1 分类 电压等级 110kV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工程 条件 评价工作等级 1.地下电缆 2.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10m范围内无 三级 输电 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架空线 110kV 交流 线路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10m范围内有电 二级 磁环境敏感目标的架空线 注:根据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确定开关站、串补站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根据 直流侧电压等级确定换流站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 本工程拟建2.186km架空输电线路,输电线路电压等级为110kV;边导线地面投影外 两侧10m范围内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本工程电磁环境影响工作等级为三级。 3.2 评价范围 55 110kV架空输电线路评价范围为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 3.3 评价因子 3.3.1 工频电场 工频电场强度,单位(kV/m或V/m)。 3.3.2 工频磁场 工频磁感应强度,单位(mT或μT)。 3.4 评价标准 依据项目特点及所处区域环境特征,电磁环境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的规定,具体标准限值见表3-2。 表3-2 电磁环境公众暴露控制限值 序号 项目 标准限值 (输变电工程f为50Hz) 单位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1 电场强度E 200/f,即:4000 V/m 2 电磁感应强度B 5/f,即:100 μT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频率范围: 0.025kHz~1.2kHz 注:1、频率f的单位为kHz。 输变电工程的频率为50Hz,由上表可知,对公众而言,该工程电场强度的评价标准 为4000V/m,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为100μT。 4 环境保护目标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的相关规定,经现场踏 勘,该工程评价范围30m范围内无环境保护目标。 5 电磁环境现状评价 本次电磁环境现状采用实地监测的方式进行,拟建线路沿线监测点电磁环境现状由 陕西盛中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7月28日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 程》(HJ24-2014)、《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 的有关规定进行监测。 5.1 现状评价方法 通过对监测结果的统计、分析和对比,定量评价项目所处区域的电磁环境现状。 5.2 现状监测条件 56 5.2.1 监测项目 根据HJ681-2013中的要求,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的监测因子为工频电场和工频 磁场,监测指标分别为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 5.2.2 监测仪器 表5-1 监测仪器 监测单位 陕西盛中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仪器名称 电磁辐射分析仪 仪器型号 SEM-600/LF-01 仪器编号 S-0059/G-0059 测量范围 频率范围:电场1HZ-100KHZ、磁场1HZ-100KHZ; 量程:电场0.5V/m-100KV/m、磁场10nT-3mT 校准证书号 2019F33-10-2125236002 校准日期 2019年11月1日 有效期 2020年10月31日 5.2.3 数据记录 每个监测点位连续测5次,每次测量观测时间不小于15s,并读取稳定状态的最大值: 测量高度为距地1.5m。若仪器读数起伏较大时,应适当延长监测时间。求出每个监测位 置的5次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监测结果。 5.2.4 监测环境条件 晴天,温度为24.8℃,相对湿度为48.7%,风速为1.3m/s。 5.3 监测点位布置 通过现场踏勘,本次现状监测点位布设于第1个塔基、第4个塔基、第6个塔基处。 5.4 现状监测结果及分析 现状监测结果详见表5-2。 表5-2 序号 1 2 点位名称 第 1 个塔基 第 4 个塔基 拟建线路沿线工频电磁场监测结果 工频电场强度(V/m) 工频磁感应强度(μT) 第1次 0.93 0.0070 第2次 0.92 0.0073 第3次 0.93 0.0075 第4次 0.93 0.0072 第5次 0.92 0.0074 平均值 0.93 0.0073 第1次 0.27 0.0061 57 3 第 6 个塔基 第2次 0.27 0.0064 第3次 0.26 0.0058 第4次 0.24 0.0062 第5次 0.26 0.0063 平均值 0.26 0.0062 第1次 1.00 0.0167 第2次 1.01 0.0181 第3次 1.02 0.0195 第4次 1.01 0.0177 第5次 0.99 0.0172 平均值 1.01 0.0178 监测结果表明:本项目输电线路沿线工频电场强度范围为0.24~1.02V/m,工频磁感 应强度范围为0.0058~0.0195μT;各监测点监测值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规定的标准限值要求(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 l00μT)。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电磁环境状况良好。 6 电磁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24-2014)的要求,本工程输电线路 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架空线路釆用模式预测的方式进行电磁环境影响评 价。 6.1 架空线路模式预测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输电线路运行期电磁环境影响的预测工程是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 度。此次影响预测将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附录C 和附录D中推荐的计算模式进行。 6.1.1 输电线路工频电场强度预测的方法 6.1.1.1 单位长度导线下等效电荷的计算 高压送电线上的等效电荷是线电荷,由于高压送电线半径r远远小于架设高度h,因 此等效电荷的位置可以认为是在送电导线的几何中心。 设送电线路为无限长并且平行于地面,地面可视为良导体,利用镜像法计算送电线 上的等效电荷。多导线线路中导线上的等效电荷由下列矩阵方程计算: 58  12 U 1     U 2     21        U n 1  n 12 22 n 2  1n  Q 1     2 n  Q 2        nn  Q 3  式中:U—各导线对地电压的单列矩阵; Q—各导线上等效电荷的单列矩阵; j—各导线的电位系数组成的n阶方阵(n为导线数目)。 [U]矩阵可由送电线的电压和相位确定,从环境保护考虑以额定电压的1.05倍作为计 算电压。 [λ]矩阵由镜像原理求得。 6.1.1.2 计算由等效电荷产生的电场 为计算地面电场强度的最大值,通常取最大弧垂时导线的最小对地高度。 当各导线单位长度的等效电荷量求出后,空间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可根据叠加原理 计算得出,在(x,y)点的电场强度分量Ex和Ey可表示为 x t y 式中:xi、yi—导线i的坐标(i=1、2、…,m); M—导线数目; ε0—介电常数; Li、Li′—分别为导线I及镜像至计算点的距离。 6.1.2 输电线路工频磁感应强度预测的方法 在很多情况下,只考虑处于空间的实际导线,忽略它的镜像进行计算,其结果已足 够符合实际。不考虑导线i的镜像时,可计算在A点产生的磁场强度。 H  I 2 h 2  L2 59 (A/m) 式中:I—导线i中的电流值;h—导线与预测点的高差; L—导线与预测点的水平距离。 为了与环境标准相对应,需要将磁场强度(A/m)转换为磁感应强度(mT),转换 公式式中:B=μ0H 式中:B—磁感应强度(T); H—磁场强度(H); μ0—常数,真空中相对磁导率(μ0=4π×10-7H/m)。 6.2 预测计算参数 6.2.1 导线型号 本工程线路导线采用JL/G1A-300/40型钢芯铝绞线。 6.2.2 塔型相关计算参数 在最不利情况下1A4X-ZMC3直线塔作为工程送出线路的预测塔型,其他塔型电磁 场分布情况可以参考该塔型预测结果。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中要求,110kV输电线路 在途经居民区时,控制导线最小对地距离为7m,途经非居民区时,控制导线最小对地距 离为6m。本工程送出线路的导线最低对地高度途经居民区时导线最小对地距离取7m, 非居民时取6m。 预测参数见表6-1、表6-2,单回塔导线相序相对位置图见图6-1。1A4X-ZMC3塔型 图详见附图6。 110kV架空线路模式预测参数一览表 表6-1 预测塔型 1A4X-ZMC3直线塔 导线型号 JL/G1A-300/40型钢芯铝绞线 分裂数 单分裂 架设方式 单回架空 导线排列方式 三角形排列 计算电流(A) 276 线路电压(kV) 115.5kV(取电压等级的1.05倍) 直径(mm) 实导线23.9 线路经过地区导线弧垂对地高度 非居民区6m,居民区7m 表6-2 塔型 相序 直线塔预测参数一览表 弧垂高度 60 坐标系 X Y A相 1A4X-ZMC3直线塔 -3.5 6.0 0.0 10.0 C相 3.5 6.0 A相 -3.5 7.0 0.0 11.0 3.5 7.0 B相 1A4X-ZMC3直线塔 B相 6m 7m C相 图 6-1 单回塔导线相序相对位置图 6.3 理论计算结果及分析 6.3.1 弧垂高度为6m、7m时,1A4X-ZMC3型直线塔理论计算结果见表6-3。 表6-7 距线路走廊中心点 距离(m) 直线塔理论计算结果(弧垂高度为6m、7m时) 导线弧垂对地高度6m 导线弧垂对地高度7m 工频电场(V/m) 工频磁场(μT) 工频电场(V/m) 工频磁场(μT) 0 1296.472 6.055 1048.129 4.737 1 1479.717 5.875 1160.697 4.582 2 1861.744 6.86 1403.551 5.294 3 2193.108 8.464 1627.996 6.479 4 2328.363 8.819 1745.867 6.802 5 2242.384 7.767 1734.257 6.127 6 2003.119 6.64 1617.795 5.398 7 1702.676 5.59 1441.101 4.688 8 1406.971 4.686 1244.905 4.042 9 1147.625 3.941 1055.93 3.481 10 933.345 3.336 887.496 3.005 11 761.662 2.848 743.912 2.606 12 626.082 2.452 624.589 2.272 13 519.517 2.129 526.776 1.994 14 435.655 1.864 447.089 1.76 15 369.328 1.643 382.25 1.562 16 316.48 1.458 329.383 1.394 17 273.998 1.302 286.094 1.251 18 239.514 1.169 250.447 1.128 61 19 211.241 1.056 220.896 1.022 20 187.822 0.957 196.223 0.93 21 168.232 0.872 175.47 0.849 22 151.686 0.797 157.882 0.778 23 137.584 0.732 142.866 0.716 24 125.461 0.674 129.954 0.66 25 114.958 0.623 118.773 0.611 26 105.79 0.577 109.029 0.567 27 97.734 0.536 100.484 0.528 28 90.61 0.499 92.946 0.492 29 84.274 0.466 86.261 0.46 30 78.611 0.436 80.301 0.431 31 73.523 0.409 74.963 0.404 32 68.934 0.385 70.161 0.38 33 64.776 0.362 65.824 0.358 34 60.996 0.341 61.891 0.338 35 57.547 0.322 58.312 0.319 36 54.391 0.305 55.045 0.302 37 51.494 0.289 52.054 0.286 38 48.828 0.274 49.306 0.272 39 46.367 0.26 46.777 0.258 40 44.092 0.248 44.442 0.246 41 41.983 0.236 42.281 0.234 42 40.024 0.225 40.278 0.223 43 38.201 0.215 38.416 0.213 44 36.501 0.205 36.683 0.204 45 34.913 0.196 35.067 0.195 46 33.428 0.188 33.557 0.187 47 32.036 0.18 32.143 0.179 48 30.73 0.173 30.818 0.172 49 29.503 0.166 29.575 0.165 50 28.348 0.159 28.406 0.158 62 图6-2 1A4X-ZMC3直线塔弧垂高度6m、7m工频电场强度随距离变化趋势图 图6-3 1A4X-ZMC3直线塔弧垂高度6m、7m工频磁感应强度随距离变化趋势图 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及图6-2、图6-3可以看出:1A4X-ZMC3直线塔最小对地高度为6m 时(110kV输电线路在途经非居民区时),工频电场强度在中心线0m处为1296.472V/m, 逐渐增大。产生的最大工频电场强度位于距走廊中心线4m处,为2328.363V/m,低于 4000V/m评价标准限值。之后随着与走廊中心线距离的增大,工频电场强度衰减迅速。 导线对地最小距离为7m时(110kV输电线路在途经居民区时),工频电场强度在中 心线0m处为1048.129V/m,逐渐增大。产生的最大工频电场强度位于距走廊中心线4m处, 63 为1734.257V/m,低于4000V/m评价标准限值。随着与走廊中心线距离的增大,工频电 场强度衰减迅速。 导线最小对地高度为6m时(110kV输电线路在途经非居民区时),工频磁感应强度 在中心线0m处为6.055μT,逐渐增大。产生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位于距走廊中心线4m处, 为8.819μT,远低于100μT评价标准限值。随着与走廊中心线距离的增大,工频磁感应强 度衰减迅速。 导线最小对地高度为7m时(110kV输电线路在途经居民区时),工频磁感应强度在 中心线0m处为4.737μT,逐渐增大。产生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位于距走廊中心4m处, 为6.802μT,远低于100μT评价标准限值。随着与走廊中心线距离的增大,工频磁感应强 度衰减迅速。 综上,由理论计算结果可知,本项目单回输电线路运行后,距地面1.5m处工频电磁 场均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对沿线和环保目标处的电磁环境影响很小。 7 结论 通过对输电线路预测计算表明:上海电气安塞化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送出 工程建成投运后,110kV单回架空线路在经过非居民区、居民区时控制导线最小对地高 度为6m、7m时可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频率为50Hz的电场、 磁场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即以4000V/m作为工频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以100μT作为工频 磁感应强度控制限值。由于设计线路导线最小对地高度为6m以上,因此当架空线路经过 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非居民区时能够满足线下工频电 场强度小于l0kV/m的控制限值的要求。因此,安塞久玖新能源有限公司上海电气安塞化 子坪镇50兆瓦风电项目110kV送出工程建成投运后,对沿线区域居住或聚集人群的电磁 环境影响较小,对其工作、生活基本不会产生影响。 6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