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风电二期风电场报告表送审.pdf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生态影响类) 项目名称:齐齐哈尔龙江二期 200MW 风电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龙江锐风新能源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22 年 12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 目录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 1 二、建设内容 ................................................. 8 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 24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32 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63 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 79 七、结论 .................................................... 85 附表 1 本项目各风机最大光影长度 .............................. 86 附图 ........................................................ 87 附图 1 地理位置图 ............................................ 87 附图 2 升压站布置图 ......................................... 88 附图 3 齐齐哈尔市环境管控单元分布图 .......................... 89 附图 4 齐齐哈尔市生态红线分布图 .............................. 90 附图 5 工程总布置图 .......................................... 91 附图 6 分区防渗图 ............................................ 92 附图 7 现场照片 .............................................. 93 附图 8 防护距离图 ........................................... 94 附件 1 项目核准的批复 ....................................... 100 附件 2 建设用地预审意见的复函 黑自然资预审字(03)(2022)16 号 . 106 附件 3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用字第 2302212022012017 号).. 108 附件 4 营业执照 ............................................. 109 附件 5 电磁环境现状监测报告 ................................. 110 附件 6 类比电磁项目检测报告截图 ............................. 115 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 ....................................... 130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名称 齐齐哈尔龙江二期 200MW 风电项目 项目代码 2211-230000-04-01-886327 刘彦超 建设单位联系人 建设地点 联系方式 黑龙江 省 齐齐哈尔 市 龙江 县(区)广厚乡、华民乡 风电场中心坐标:(123 度 24 分 26.171 秒,47 度 7 分 18.392 秒) 升压站中心坐标:(123 度 22 分 2.672 秒,47 度 7 分 24.964 秒) “四十一、电力、热力生 面积:工程建设总占地面积 用地(用海)面 建设项目 产和供应业,90 陆上风 734835m2 , 其中:永久征地面积 积(m2)/长度 行业类别 力发电 4415“其他风力发 46308m2 , 临 时 占 地 面 积 (km) 电” 688527m2。 新建(迁建) 首次申报项目 □改建 建设项目 □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 建设性质 □扩建 申报情形 □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 □技术改造 □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 项目审批(核准 项目审批(核 / 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 准/备案)部门 黑发改新能源[2022]835 号 备案)文号(选 会 (选填) 填) 总投资(万 环保投资(万 120350.87 339.2 元) 元) 环保投资占比 0.28 施工工期 12 个月 (%) 否 是否开工建设 □是: 专项评价设置 已设置电磁辐射专章 情况 地理坐标 规划情况 无 规划环境影响 无 评价情况 规划及规划环 境影响评价符 无 合性分析 1 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风能是可再生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符合我国能源产业发展方向,依据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本项目不属于其中“鼓励类、限制 类及淘汰类”所列项目,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 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 号)第十三条的规定:“不属于鼓励类、限制 类和淘汰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因此, 本项目为允许类,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产业政策。 2、与“《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 意见》(齐政规【2021】4 号)”符合性 本项目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 根据“《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 见》(齐政规【2021】4 号)”,本项目与“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如下: 其 他 符 合 性 分 析 表 1-1 “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 内容 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不在齐齐哈尔市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见附图 4),属于齐齐哈 生态保护红线 尔市管控单元分布中的一般管控区(见附图 3)。因此,本项目符合生 态保护红线要求。 本项目采取的环保措施合理有效,运行期无废气产生;废水污染物和噪 声能够实现达标排放;固废收集、暂存、处置合理;区域电磁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底线 良好,本项目在采取措施后可以达标排放;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影响 对环境影响较小,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 本项目属于一般管控单元,资源利用效率主要是黑土地和永久基本农田 资源利用上线 的管控,本项目占地不涉及黑土地和基本农田。因此符合资源利用上限 要求。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 生态环境准入清 (齐政规【2021】4 号),对照齐齐哈尔市管控单元分布图,本项目所 单 在位置为齐齐哈尔市管控单元分布中的一般管控区;详见表 1-2。 2 表 1-2 齐齐哈尔市龙江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符合性分析 环境管控单 元编码 ZH230221300 02 / 环 境 管 控 单 元 名 称 管 控 单 元 类 别 管控要求 本项目 符 合 性 1.执行本清单齐齐哈尔市生态环 空 境管控基本要求中“6.1 总体要 1.见 6.1 总体要求 间 求”准入要求。 准入要求。 布 符 2.建设用地污染风险管控区同时 2.本项目不属于 一 局 合 执行本清单齐齐哈尔市生态环境 “6.5 建设用地污染 其 般 约 管控基本要求中“6.5 建设用地 风险管控区”。 他 管 束 污染风险管控区”准入要求。 区 控 域 单 环 元 境 建设用地污染风险管控区同时执 本项目不属于“6.5 风 行本清单齐齐哈尔市生态环境管 符 建设用地污染风险 险 控基本要求中“6.5 建设用地污染 合 管控区”。 防 风险管控区”准入要求。 控 齐 齐 一 贯彻实施国家与黑龙江省大气、 哈 般 水污染相关各项标准,深化重点 尔 管 行业污染治理,推进国家和地方 市 控 确定的各项产业结构调整措施。 本项目属于风力发 生 空 单 1. 引导工业项目向园区集聚;严 电项目,项目运行 态 间 元 禁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产能严 期污染物排放满足 环 布 符 6. 重过剩行业扩能; 国家及地方标准, 境 局 合 1 2. 重点对电力、钢铁、建材、有 不属于工业污染项 管 约 总 色、化工、石油石化、煤炭、印 目,对周围环境影 控 束 体 染等行业中,环保、能耗等不达 响较小。 基 要 标或生产、使用淘汰类产品的企 本 求 业和产能,依法依规改造升级或 要 有序退出。 求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三线一单”管控要求。 3、与“《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符合性 3 表 1-3 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符合性分析 要求 依法依规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 影响评价的联动。 输变电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符合生态保 护红线管控要区等环境敏感区。确实因 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无法避让自然等环 境敏感区的输电线路,应在满足相关法 律法规及管理要求并采取无害化方式通 过。 变电工程在选址时应按终期规模综合考 虑进出线走廊规划,避免进出线进入自 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 感区。 原则上避免在 0 类声环境功能区建设变 电工程。 户外变电工程及规划架空进出线选址选 线时,应关注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 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 区域,采取综合措施,减少电磁和声环 境影响。 变电工程选址时,应综合考虑减少土地 占用、植被砍伐和弃土弃渣等,以减少 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输电线路宜避让集中林区,以减少林木 砍伐,保护生态环境。 进入自然保护区的输电线路,应按照 HJ19 的要求开展生态现状调查,避让 保护对象的集中分布区。 本项目情况 符合性 依法正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 作 符合 本项目选址符合生态保护红线 要求,选址选线不在生态保护 区之内 符合 本项目升压站选址不在保护区 等环境敏感区之内 符合 本项目风机所在区域为 1 类声 环境功能区,升压站所在区域 为 1 类声环境功能区 符合 本项目周边不存在以居住、医 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 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 符合 本项目将采取相关措施对占地 进行恢复及补偿,最大限度减 少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 符合 本项目不涉及集中林区 符合 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 符合 4、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①根据《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本项目行政管辖隶属于齐齐哈尔 市龙江县,在《规划》中,属于国家级限制开发区域。功能定位::以提供农 产品为主体功能,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 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深加工区、农业综合开发 试验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本项目为风力发电建设项目,本项 目建成后能够并网发电,提高当地电力供应能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与 《规划》不矛盾。因此本项目符合《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 ②根据《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位于Ⅰ—6 松嫩平原西部草甸 草原生态区,Ⅰ—6—1 松嫩平原西部草甸草原与农业生态亚区,Ⅰ—6—1—4I4 6-1-4 松嫩平原西缘农、牧业与沙化控制生态功能区。该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 问题是土壤风蚀严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部分泡沼萎缩。生态环境敏感性为 区内大部分土壤沙漠化敏感性为高度敏感;土壤侵蚀敏感性高度敏感地区在本 区也有出现。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沙漠化控制、土壤保持及自然人文景 观保护、农牧业生产。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为调整用地结构,保护区域的湿 地、草地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加大生态农业建设。本项目为风力发电建 设项目,本项目建成后能够并网发电,大大减少了因火力发电对环境空气产 生的影响。本项目建设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影响生物多样性。本项目 施工期间加强监管、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措施及要求,临时占用的 土地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恢复。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黑龙江省生态功 能区划》的要求。 ③根据《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三、主要任务:3.构 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 体系。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增速,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推动煤炭等化 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实施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大幅降低能耗强度。实施 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促进非化石能源成为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优化电力 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提高能源输配效率。优化风电、光伏发电布局。加快 推进齐齐哈尔市、大庆市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区建设和四煤城新能源项 目建设”等内容,本项目属于风力发电项目,本项目的建设符合《黑龙江省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④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 用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黑政规办[2021]18 号)文件,建设占用耕地 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实施方案由剥离实施主体依据国家和省相关技术规范编 制剥离方案,本项目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的符合性分析见表 1-4。 5 表 1-4 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的符合性分析一览表 类 别 文件要求 本项目 结 论 编 制 方 案 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实施方 案由剥离实施主体依据国家和省相关技术 规范编制;各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 部门会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方 案进行评审论证。设施农业用地涉及的耕 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可不编制方案,由项目 用地单位(个人)直接实施剥离。 本项目永久占地占用耕地, 建设单位根据国家和省相关 技术规范编制耕地耕作层土 壤剥离利用实施方案,由齐 齐哈尔市龙江县自然资源主 管部门会同农业农村主管部 门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评审 论证。 符 合 剥 离 存 储 成片开发和城镇批次用地占用耕地的,应 在供地前实施耕作层土壤剥离;单独选址 项目及其他需要剥离的项目,应在开工建 设前按照剥离利用方案要求实施耕作层土 壤剥离,并将剥离土壤存储在指定地点或 直接输送到再利用场所。耕作层土壤剥离 及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水土保持和扬尘防 治措施,防止土壤和环境污染。土壤存储 点的选取应遵循就近存储、易于存放、专 人管理的原则,尽量利用废弃土地、闲置 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避让永久基本农田 和生态保护红线、水源地等敏感区域。土 壤存储要采取必要的工程防护和保育措 施,防止出现水土流失、土壤质量退化和 安全隐患。 本项目在开工建设前应按照 剥离利用方案要求实施耕作 层土壤剥离,对于临时占地 剥离的耕作层及时运输至就 近的临时堆土场,用于后期 恢复为耕地,永久占地剥离 的耕作层暂存于就近的临时 堆土场,用于区域土地整治 或生态修复。本项目临时堆 土场位于项目用地范围内, 土壤剥离及运输过程中,采 取水土保持和扬尘防治措 施,采取编织袋拦挡、密目 网覆盖及挖排水沟等措施防 止水土流失、土壤质量退 化。 符 合 剥 离 土 壤 利 用 剥离的土壤优先用于土地整治、高标准农 田建设、工矿废弃地复垦、生态修复等项 目,以及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 地的土壤改良等农业生产生活,富余土壤 可以用于绿化。通过市场化有偿使用的, 应纳入政府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农村集体 土地耕作层剥离的土壤应纳入农村集体产 权交易平台),进行公平、公正、公开交 易。由县(市、区)政府实施剥离的,土 壤利用收益归相应县(市、区)政府;由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剥离的,土壤利用 收益归相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项目用 地单位(个人)实施剥离的,土壤利用收 益归相应用地单位(个人)。 本项目永久占地剥离的耕作 层优先用于区域土地整治或 生态修复,富余土壤用于绿 化。 符 合 ⑤根据《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黑政办规 [2021]40 号),“加强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坚持水土保持工程与耕作、生物措 6 施相结合,实行“三治”结合,防治黑土耕地水土流失。拟用地总面积 46308m2,其中耕地 21357m2,乔木林地 23146m2。临时堆土场防护措施采用 临时截水沟与临时拦挡,待到表土回覆时拆除。本项目建设符合《黑龙江省 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 ⑥与龙江县总体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关于齐齐哈尔龙江二期 200MW 风电项目建设用地预审意见的复函》(黑自然资预审字(03)(2022)16 号),本 项目已列入《龙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20 年)》重点项目清单,由黑 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核准。该项目利用风力资源,实施能源可持续 发展。加快发展风电,既可增加供电量,又不污染环境,对当地经济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该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符合国家供地政策,原则同意通过用地预审。项目取得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 与选址意见书(用字第 2302212022012017 号)(龙江县自然资源局),因此 本项目建设符合龙江县总体规划。 7 二、建设内容 2.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齐齐哈尔龙江二期 200MW 风电项目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广厚乡、华民乡 项目总投资:120350.87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339.2 万元; 生产规模:风电场规划总装机规模为 200MW,安装 32 台单机容量为 6.25MW 的风力发电机组。为配套风电场建设,本工程新建一座 220kV 升压 站,升压站安装 2 台 100MVA 的主变压器。升压站配建容量储能设施,储能电 池为磷酸铁锂电池。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向电网提供 624197.5MW·h 的清 洁可再生能源。风电场出线线路不在本次评价内容之中。 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 年版)》,本项目属于 “四十一、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90 中的“4415、陆上风力发电”中“其他风力 地 理 位 置 发电”,90 涉及环境敏感区的 5 万千瓦及以上的陆上风力为报告书;其他风力 发电编制报告表。本项目为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为 200MW,本项目不位于、 不穿(跨)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及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本项目不位于、不穿(跨)越以居住、医疗 卫生、文化教育、科研及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的环 境敏感区。本项目最近的生态敏感区为黑龙江龙江哈拉海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 区最近距离 14.78km,本项目风机噪声影响范围 400m,光影最大影响距离 657m,生态评价范围 300m;本项目升压站噪声影响范围 50m,生态评价 500m。因此本项目环境影响不涉及上述环境敏感区。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2.2 地理位置 龙江锐风新能源有限公司齐齐哈尔龙江二期 200MW 风电项目位于黑龙江 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广厚乡、华民乡,拟建场址区位于平原地区,海拔高度约 144-156m。场址区内现状主要为耕地。场址附近有富乌公路,对外交通十分便 利。 2.3 工程概况 项目工程内容见表 2-1。 8 表 2-1 工程内容 工程 项目名 主要工程内容 内容 称 风力发 安装 32 台单机容量为 6.25MW 的风力发电机组。风机叶轮直径为 电机组 182m,轮毂高度为 140m。 风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为 6250kW,本工程风机采用一机一变的单 元接线方式经箱变升压至 35kV,箱变高压侧由电缆接至 35kV 集 集电线 电线路,35kV 集电线路采用电缆直埋与架空混合方式,共架设 8 路 回 35kV 集电线路接至 220kV 升压站。架空长度约双回 35km、单 回 50km,电缆线路长度约 8km 主体 升压站占地面积为 16752m²,新建 1 座 220kV 升压站,升压站位 工程 于整个风电场西部位置。升压站布置的主要建(构)筑物包括综 合楼、35kV 配电室、GIS 室、辅助用房、主变(2 台 100MVA 的 升压站 主变压器,单台主变用油 35.6t)、事故油池、无功补偿装置、避 雷针、危废暂存间及其它辅助设施等。升压站内设置食堂。冬季 采暖采用电取暖。 储能设 位于升压站内,设置在东侧,共设置 10 套储能子,储能电池为磷 施 酸铁锂电池。 场外道 场址附近有县道 Y008、国道 G232,对外交通十分便利,有利于 路 施工材料与设备的运输 本工程场区施工检修道路总长约 60.47km,其中新建道路约 场内道 1.6km,利用原有道路改建约 58.87km。场区永临结合道路长度约 路 52.37km,纯施工期与纯检修期道路各 6.5km。 升压站设一座事故油池,变压器下设置引流管路可自流入事故油 池,容积 123.75m3(7.5m×5.5m×3m)满足单台事故最大储油量。 每台箱式变电站均应设置事故油池,共 32 座,每个事故油池容积 辅助 事故油 为 4m3(最大贮存量 3.24t),事故油池应注意加盖防雨。 工程 池 本项目合计设置 33 座事故油池。废变压器油经排油管进入事故油 池,立即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不在站内储存。事故油池防渗系 数≤10-10cm/s,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要求。 危废暂存间设置在升压站内,建筑面积约 48m2t;危险废物暂存间 须基础防渗,防渗层为至少 1m 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 危废暂 或 2mm 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 2mm 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 存间 系数≤10-10cm/s。危险废物暂存间需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 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要求。 废气治 对临时堆土防尘覆盖,洒水车降尘;保证施工机械运行状况良 理 好,减少废气排放。 施工期职工生活污水排入临时防渗旱厕,定期清掏;建筑物施工 废水治 区设置隔油池、沉淀池,处理施工废水,本项目施工废水经隔油 理 池、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临时道路、施工场地洒水降尘。 噪声治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设备采用低噪设备等。 环保 理 工程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交由环卫部门处理,临时建筑垃圾可以回收 固体废 (施 利用的加以利用,无法利用的建筑垃圾由建设单位统一清运至市 物治理 工 政管理部门指定堆放点。 期) 表土剥离后用于场地绿化及植被恢复;严格控制用地范围;临时 占地做好恢复工作,工程施工时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 回填的方式。施工后对沿线进行平整,将表土覆盖在原地表,以 生态恢 恢复植被。不改变原有土地功能。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施工要避 复措施 开雨季和大风天;开挖的土方、开挖裸露面做好防治措施,尽量 缩短暴露时间,做好堆土拦挡,开挖土方临时堆存场所底部采用 布袋挡墙,堆土表面用无纺布覆盖。 9 备注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依托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环保 工程 (运 行 期) 临时 工程 占地 工程 食堂油烟安装去除率 60%以上的油烟净化装置,满足《饮食业油 废气治 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排放浓度 2.0mg/m3 的 理 标准要求,处理后的油烟废气经专用烟道引至所在建筑物顶部排 放。 食堂废水经油水分离器隔油后与其他生活污水经化粪池进入站区 内“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工艺为“生物接触氧化+沉 废水治 淀+过滤+消毒”),设置规模 2m3/d,出水水质可达到《城市污水 理 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标准要求,回用 于绿化及地面洒水降尘;站内设有集水池一座,用于非绿化季节 废水的临时贮存,位于污水处理区,容积 300m3; 采取分区防渗:变压器事故油池、危废暂存间、油品库为重点防 渗区,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集水池为一般防渗区,其他 区域为简单防渗区; 重点防渗区:基础防渗层为至少 1m 厚粘土层(渗透系数 K≤10地下水 7 cm/s)或 2mm 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 2mm 厚的其他人工材料 治理 (渗透系数 K≤10-10cm/s);一般防渗区:地面(池底)基础防 渗,防渗层为至少 1m 厚粘土层或 2mm 厚高密度聚乙烯,需满足 等效黏土防渗层 Mb≥1.5m,K≤1×10-7cm/s 的要求;简单防渗区: 对其地面采用混凝土进行一般地面硬化。 噪声治 选择低噪声机组,加强对风机的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 理 态。 电磁辐 合理设计并保证设备及配件加工精良,控制绝缘子表面放电,减 射防治 小因接触不良而产生的火花放电 措施 废含油抹布和废手套统一收集后和生活垃圾一起交由市政部门清 运处理。废旧蓄电池、废油等作为危险废物暂存后交有资质的单 固废治 位处理。变压器发生事故时产生的废变压器油经排油管进入事故 理 油池,立即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不在站内储存;餐馀垃圾、废 油脂收集后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污水处理设施污泥每月清理一 次,自行堆肥,用于厂区绿化及生态恢复; 应进一步加强管理,本项目选址不在鸟类迁徙通道,对风电场区 生态治 实行专人管护,设立标牌,降低鸟类撞线的发生率;在风机涂上 理 增加警告色、鹰眼等明显标志等。 施工生 临时宿舍及办公室、材料仓库、设备仓库、木材、钢筋加工厂、 产生活 设备存放场,总占地面积 10000 ㎡。 区 弃渣场 挖方全部利用,无弃土产生。 取土场 外购土方,故不设置取土场。 临时占 工程临时用地总面积为 688527m2,均为耕地 地 永久占 永久占地规模 46308m2,土地利用现状情况为耕地 21357m2,乔木 地 林地 23146m2,其他林地 1805m2。 依据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简 化用地管理加快电网建设的通知》黑自然资函[2018]46 号文件: 二、对电网线路(通讯等)塔基、线杆用地,按照权限由相应发展改 革部门直接对项目进行审批、核准和备案、不再将相关用地预审 集电线 文件作为前置要件。三、输变电工程中的变电站和变电站工程项 路占地 目的用地,仍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建设用地预审和审批手续。本 项目塔基采用铁塔,施工阶段,甲方一次性缴纳土地使用费,目 前线路走向确定,但是具体塔基数量、占地面积及类型施工期确 定。 10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 / 表 2-2 风电场工程特性表 名 风 电 场 场 址 称 海拔高度 年平均风速 风功率密度 单位 m m/s W/m2 盛行风向 项目 组成 及规 模 主 要 设 备 风 电 机 组 机组升 压变压 器 集电线 路 升 压 变 电 站 主变压 器 出线回 路及电 压等级 土 风电机组基础 建 机组升压 变压器基础 备 注 466 NW-ENE 台数 风 电 场 主 要 机 电 设 备 参数或数值 120~200 7.48 额定功率 叶片数 风轮直径 风轮扫掠面积 切入风速 额定风速 切出风速 极大风速 轮毂高度 发电机功率因 数 输出电压 套数 台 kW 个 m m2 m/s m/s m/s m/s m 32 6250 3 182 26002 3 11.9 25 52.5 140 0.95 kV 套 1.14 32 类型 油浸式箱式双绕组无励磁调压变压器 电压等级 回路数 长度 型号 台数 容量 电压比 电压等级 kV 35 8 回 km 93 SFZ11-150000/220,100MVA 油浸三相双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 2 台 MVA 100 kV 220 kV 220 出线回路数 回 1 数量 型式 数量 型式 座 32 圆形扩展式基础 32 独立基础 座 2.3 工程布局 本项目拟选安装安装 32 台单机容量为 6.25MW 的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 总平 量为 200MW,风机轮毂高度 140m,叶轮直径 182m。本期 32 台风力发电机组 面 及 经 8 回 35kV 集电线路接至 220kV 升压站的 35kV 母线,每回集电线路引接 4 台 现 场 风力发电机组。35kV 集电线路采用电缆直埋与架空混合方式,架空长度约双回 布置 35km、单回 50km,电缆线路长度约 8km,总长约 93km。本工程场区施工检修道 路总长约 60.47km,其中新建道路约 1.6km,利用原有道路改建约 58.87km。场 区永临结合道路长度约 52.37km,纯施工期与纯检修期道路各 6.5km。 升压站位于整个风电场西部位置,地类不属于基本农田,交通方便,对后 11 期升压站的管理和维护提供了便利。场内集电线路较短,在经济输送范围内, 集电线路的投资相对较低,电能损耗相对较小:周围无人畜生产饮用水源地, 不会造成水源污染;无断层、滑坡等,工程投资相对较低,视野开阔,离居民 有一定距离,对人们生活无较大影响。站内地质条件良好,满足要求。 本工程新建一座 220kV 升压站,风电场的风电机组暂考虑通过 8 回 35kV 集 电线路接入该升压站,升压至 220kV 后送出。风电场升压站站区布置进行统筹 规划,安装 2 台 100MVA 主变。升压站总布置考虑了进站道路、进出线走廊、 建筑物布置的各方面因素,进行统筹安排,统一布局。站区总布置在满足生产 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占地面积。本升压站四周围墙采用砌块砌筑的实心围 墙,围墙顶设置安全电子围栏,升压站大门采用电动伸缩大门。为利于生产、 便于管理,在满足工艺要求、自然条件、安全、防火、卫生、运行检修、交通 运输、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各建筑物之间的联系等因素的前提下,进行站区 的总体布置,进站大门设在北侧。站内设有综合楼、综合水泵房(消防水 池)、辅助用房及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等。考虑进出线方便站区南区布置有主 变压器场地及事故油池、35kV 配电室、接地站用变与小电阻接地成套装置、 SVG 设备、220kV 户外 GIS 设备和出线架构等。主控室朝向高压电气生产区设 计,利于运行值班人员在室内观察高压电气生产区域内的情况。综合楼前广场 地面及绿化与停车场相结合,视野比较开阔,主体建筑突出;生活区与生产区 分开,形成独立的站前空间,便于日常管理,同时又给运行值班人员创造了一 个相对安静的休息环境。站区内未利用空地规划为绿地或用碎石地面处理,升 压站送出线路向西出线。 2.4 施工布置 2.4.1 施工条件 1、自然条件 工程区在地貌单元上属于平原区,位于嫩江平原,风电场地形整体较平 坦,场区内海拔高度约 120-200m。 2、区域地质构造 龙江县地质构造为大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小兴安岭-松嫩地块,龙江隆 12 起带与松嫩中断(坳)陷带相接过渡地段,龙江县地形自西向东依次为低山―丘 陵―平原 3 种类型,低山区面积占 18.3%,丘陵区面积占 36.63%,平原区面积 占 40.05%。西部低山区海拔高度在 200 米~600 米之间,主要山脉有 45 个,海 拔 606.9 米的朝阳山是齐齐哈尔市境内最高峰;中部丘陵区海拔高度在 140 米 ~210 米之间,丘岗连绵,此起彼伏;东部平原区海拔高度在 160 米~440 米之间。 3、地类型评价 场地地基土上部为第四纪冲积成因地层,主要由黏性土、碎石土下部为全 风化~中风化岩石土组成,勘察场地揭露深度范围内土层剪切波速 Vs 一般在 250~500m/s 之间,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可确定场地土为中硬场地土。本 场地覆盖层厚度≥5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 版附录 A.0.8 确定齐齐哈尔 市龙江县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 4、地形地貌 本次勘察的风机均在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境内,位于龙江县东北,距县城约 10km,勘察区地貌单元属于大兴安岭与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 龙江县位于黑吉蒙三省区交汇处、齐齐哈尔市西部、雅鲁河畔,地处大兴 安岭南麓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西邻内蒙古自治区,距齐齐哈尔市 72 公里,距 满洲里市 600 公里。 5、地层及物理力学性质 根据现场勘探和原位测试成果,拟建场地上覆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 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岩性主要为耕植土、粉 质黏土、圆砾、粉细砂、细中砂、中粗砂、砾砂、黏土;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下 统光华组(K1gn)凝灰岩。现将本次所揭露地层描述如下: (一)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 ①素填土(耕土)(Q4ml):灰褐、黄褐色,松散,稍湿,主要由黏性土 组成,浅层含植物根系,该层揭露层厚 0.40~0.60m,平均 0.47m,层底埋深 0.40~0.60m。 (二)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 ②粉质黏土(Q3al):灰黄、黄褐色,可塑,稍湿,韧性中等,含少量铁 13 锰氧化物,局部混少量砾石,该层揭露层厚 0.70~3.50m,平均 1.51m,层底埋深 0.80~6.00m。 ②1 粉细砂(Q3al):黄褐、褐黄色,稍密,局部为中密,稍湿,级配一 般,黏粒含量较高,揭露层厚 0.55~2.00m,平均 1.25m。 ③圆砾(Q3al):杂色,中密~密实,稍湿~饱和,母岩成分主要由砂岩、 砾岩组成,粒径一般为 2~30mm,最大可达 80mm,含量约 50~65%,次棱角 状,颗粒级配一般,主要充填物为中粗砂和细中砂,局部充填少量黏性土,揭 露层厚 7.55~28.00m,平均 17.43m,层底埋深 10.50~31.40m。 ③1 中粗砂(Q3al):浅灰、灰白、灰黄、黄褐色,中密~密实,饱和,主 要成分由石英、长石组成,级配一般,含少量砾石,粒径一般为 2~5mm,含量 约 5~15%,揭露层厚 1.6~7.75m,平均 3.65m。 ③2 粉细砂(Q3al):灰黄、黄褐、灰白、浅灰色,中密~密实,饱和,主 要成分由石英、长石组成,级配一般,黏粒含量较高,含少量砾石,粒径一般 为 2~20mm,含量约 5~10%,揭露层厚 1.60~8.50m,平均 4.27m。 ③3 砾砂(Q3al):黄褐、灰黄色,密实,饱和,主要成分由石英、长石组 成 , 级 配 一 般 , 砾 石 粒 径 一 般 为 2~5mm , 含 量 约 25~35% , 揭 露 层 厚 1.30~3.70m,平均 2.5m。 ③4 粉质黏土(Q3al):黄褐、褐灰、黑灰色,可塑,局部为硬塑,很湿, 混少量砾石,含少量铁锰氧化物,揭露层厚 1.60~1.90m,平均 1.75m。 ④黏土(Q3al):浅灰、灰黄、黄褐、灰白色,硬塑,局部为可塑,很 湿,切面光滑,韧性高,混少量砾石,局部夹细中砂、中粗砂薄层,含少量铁 锰氧化物,揭露层厚 2.10~14.00m,平均 5.64m,层底埋深 6.10~34.80m,层底 高程 136.19~168.81m。 ④1 圆砾(Q3al):杂色,中密~密实,饱和,母岩成分主要由砂岩、砾岩 组成,粒径一般为 5~20mm,最大可达 50mm,含量约 50~60%,次棱角状,颗 粒级配一般,主要充填物为细中砂和黏性土,揭露层厚 2.80 m。 ④2 砾砂(Q3al):黄褐色,密实,饱和,主要成分由石英、长石组成,级 配一般,砾石粒径一般为 2~10mm,含量约 25~35%,揭露层厚 6.95m。 ⑤细中砂(Q3al):黄褐、灰黄、灰白、浅灰色,密实,局部为中密,饱 14 和,主要成分由石英、长石组成,级配一般,黏粒含量较高,含少量砾石,粒 径一般为 2~10mm,含量约 2~10%,局部夹粉质黏土、圆砾薄层,钻孔未揭穿 该层,揭露最大厚度 15.05m。 ⑤1 中粗砂(Q3al):黄褐、灰黄、灰白、浅灰色,密实,饱和,主要成分 由石英、长石组成,级配一般,黏粒含量较高,含少量砾 石,粒径一般为 2~5mm,含量约 2~10%,该层揭露层厚 1.50~11.20m,平均 5.85m。 ⑤2 粉质黏土(Q3al):浅灰、灰黄色,很湿,硬塑,韧性中等,局部变相 为黏土,夹粉细砂薄层,含少量铁锰氧化物,揭露层厚 0.95~1.30m ,平 均 1.13m。 (三)第四系上更新统残积层(Q3el) 场地内下伏基岩主要为凝灰岩,局部夹角砾凝灰岩。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 基岩风化程度为全风化~中等风化,对应的层号为(⑦1~⑦3),各层岩性特 征如下: ⑦1 凝灰岩(K1gn):灰黄、灰白色,全风化,结构构造已完全破坏,岩 芯呈土状,局部混少量砾石及风化岩碎块,揭露层厚 1.10m。 ⑦2 凝灰岩(K1gn):灰白、灰黄、灰绿色,强风化,部分结构构造已破 坏 , 节 理 裂 隙 极 发 育 , 岩 芯 呈 碎 块 、 块 状 , 揭 露 层 厚 1.30~14.00m , 平 均 4.05m。 ⑦3 凝灰岩(K1gn):灰绿、灰白、灰黄、灰褐色,中等风化,熔结凝灰 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由晶屑、玻屑和火山灰组成,晶屑的成分主要是石 英和长石,玻屑次棱角状,节理裂隙极发育,岩芯主要呈短柱状、块状,少量 柱状,钻孔未揭穿该层,揭露最大厚度 8.60m。 6、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风机区域勘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地下水主要赋 存于粉质黏土、粉细砂、圆砾中,大气降水、山地径流为其主要补给来源,地 面蒸发、地下径流、人工取水为其主要排泄方式。勘测期间为初夏,地下水稳 定水位埋深 2.10~5.40m,相应高程 161.21~171.64m,地下水受降雨及周围深 坑积水渗透影响,水位浮动一般 1~2m,据调查拟建风机的常年最高地下水位埋 深为 0.50~3.00m。 15 根据现有资料,升压站抗浮设防水位埋深 1.5m,因风机位之间距离较远, 风机基础抗浮设防水位不同机位会有所不同,取 0.5m-1m 不等,下阶段根据地 质详勘报告深化设计。 7、地质灾害评估 风机场地是处于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区域;无冲沟、泥石流及滑坡等不良地质 现象。 8、建筑材料及水、电供应条件 (1)供水:本工程施工生产、生活场地和各机位的施工用水可用水罐车至 附近村庄拉水。升压站用水采用站区内自打深水井取水,并在站区设置综合水 泵房,供升压站生产、生活,运行期可满足升压站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 (2)施工供电:根据现场踏勘,目前升压站周围均由 10kV 农网线路,各 施工电源可 T 接周边农网线路。 (3)建筑材料:勘测区内未发现基岩裸露,无法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开采, 且风场距离城区较近,商品混凝土供应方便,故建议采用商品混凝土进行施 工。风电场建设所需的建筑材料,如钢材、水泥、砂石、木材、油料等可到当 地的建材市场购买。 (4)升压站供热 采用电暖器供热。 2.4.2 施工便道 1、场外交通运输 场址附近有县道 X044、国道 G232,对外交通十分便利,有利于施工材料 与设备的运输。 公路运输时,大件的运输车辆可采用欧曼 BJ2453MFJB-S4/德龙 480 型、欧 曼 BJ4183LFGA-S3/德龙 380 型牵引车,挂车选用装车高度较低的平板车(如环 达 BJQ9391TDP 平板车、通华 THT9360 平板车)。 大(长)件运输路线通过国道 G232 运至风电场附近,再通过本风电场场内 道路运至施工现场。 由于本工程周边的公路运输方便,因此施工期外来物质运输线路可选择多 方案组合。对砼件、钢材等其它建材的运输,可采用下述方法运输:①砼件可 16 通过公路用汽车运至工地。②通过市场采购的钢材可采用公路运输。木材可由 当地市场提供。③生活物质及其它就近采购,公路运至工地。 2、场内施工道路 (1)现场运输条件概况 场区内施工道路是场区风机之间的联系纽带,主要服务于风机的施工及后 期的维护。机位的场内道路对外交通接入点考虑从现有公路通至场区附近后引 接。 (2)升压站进站交通 本项目升压站北侧有 044 县道,满足本项目使用。 (3)场内施工检修道路方案 新建场内施工检修道路长约 1.6km,永久征地宽 4.5m,临时用地宽 1.0m。 所有各种道路与施工道路均采用永临结合方式,考虑到大型机械运输需要,施 工临时道路按路基宽 5.5m 设计,施工完毕后,在施工道路的基础上,修复为风 机检修道路。本工程施工临时道路,参照四级公路标准,路基宽 5.5m,路面宽 5.0m。施工完成后,路基保留 4.5m 宽作为检修道路,其余部分需复垦,四级公 路设计,泥结碎石路面,该设计能够满足风机、叶片等设备进场要求。 2.4.3 施工场地布置 施工总布置应综合考虑工程规模、施工方案及工期、造价等因素,按照因 地制宜、因时制宜、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安全可靠、少占耕地的 原则,在满足环保与水保要求的条件下布置生产生活区、施工仓库、供电供 水、堆场等。根据本工程特点,在施工布置中考虑以下原则:①综合进度按先 土建、后安装、再调试的顺序进行安排,处理好施工准备与开工、土建与安 装、等方面的关系。布置遵循因地制宜、施工运输方便、易于管理、安全可 靠、经济适用;②充分考虑风力发电机组布置分散的特点;③根据工程所在场 地现状、植被特点等情况进行施工布置,工程施工期间应避免环境污染,施工 布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④根据工程区地形地貌条件,施工布置力求紧凑、统 筹规划,施工设施和临时设施尽可能永临结合。 (1)混凝土系统 17 本工程拟采用商品混凝土,不需要设置混凝土搅拌站。 (2)机械修配及综合加工厂 工程区 设置机械修配厂及综合加工系统(包括钢筋加工区、木材加工 区)。为了便于管理,综合加工厂集中布置在升压站附近。机械修配场主要承 担施工机械的小修及简单零件和金属构件的加工任务,大中修理工作委托当地 相关企业承担。 (3)仓库布置 本工程所需的仓库集中布置在升压站附近,主要设有材料仓库、设备仓 库、设备存放场等。 表 2-3 施工场地布置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1 2 3 4 5 合计 临时宿舍及办公室 材料仓库 设备仓库 木材、钢筋加工厂 设备存放场 征地面积(㎡) 4000 1000 4000 10000 建筑面积(㎡) 250 500 2000 300 200 3250 (4)临时堆土场布置 场内道路路基施工、升压站 场地平整、风电机组基础开挖后将作为填方及 时回填利用。但各区域剥离的表土以及输电线路施工挖方不能及时利用,需临 时堆放时间较长,所以在各施工区域设置了临时堆土场。 2.5 施工工艺 施工期主要是场地平整、升压站地基建设,升压站建筑施工,风电机基础 施工 方案 及风电机安装、电缆沟铺设、集电线路的建设等。本项目建设施工阶段工程较 为分散,涉及面积大,土石方工程量大,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 机械噪声、施工废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弃土和建筑垃圾 等,施工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如下图。 18 图 2-1 升压站施工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 扬尘、废水、噪声、固体废物、水土流失 场地平整 基础施工 风电机组 和箱式变 电站安装 附属设备 安装 交付使用 图 2-2 风电机发电组件施工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 扬尘、废水、噪声、固体废物、水土流失 土方开挖 塔基建设 组塔架线 电缆沟施工 电缆敷设 附属设备 安装 交付使用 回填 图 2-3 集电线路施工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 2.6 施工时序及建设周期 应避免雨季集中施工,施工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施工时序。。施工 进场前施工准备期,主要完成人员、设备、物资准备及进场,临时生活设施建 设及场地平整。 2.7 施工内容及方案 1、风电机组基础施工 本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采用 325 号~425 号普通硅酸盐 19 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地上、地下障碍物都处理完毕,达到“三通一平”。 基础开挖过程中,首先采用小型反铲挖掘机,配合 132kw 推土机进行表层 土的清理,人工修整基坑边坡;1m3 反铲挖掘机配合 2m3 装载机开挖,沿坑槽周 边堆放,部分土石方装自卸汽车运输用于整理场地,人工修整开挖边坡,边坡 坡比 1:0.5。开挖完工后,应清理千净,进行基槽验收。 本工程垫层为 C20 素砼垫层,为保证垫层的施工质量,要求硅垫层随打随 压实抹光,顶标高控制在±0cm~10cm,表面平整度 3mm,表面不得有起砂、空 鼓等缺陷,认真做好养护工作。基槽验收后,必须紧跟着施工垫层,基坑不得 搁置时间过长。硅垫层必须连续施工,要充分做好人力、物力和不可预料的一 切准备工作,保证足够的抹灰工及时压实抹光。清理基坑,夯机夯实后,先浇 筑混凝土垫层,待混凝土凝固后,再进行钢筋绑扎,然后立模浇筑钢筋混凝土 基础。所有现浇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泵送送出,插入式振捣器 振捣。混凝土浇筑后须进行表面洒水保湿养护 28 天。待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 计强度时,方可安装机组塔筒。在风电机组基础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一次浇 筑完成,对可能存在的施工缝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土方回填应在混凝土浇筑后进行。回填时应分层回填,电动打夯机分层进 行夯实,并预留沉降量。剩余土石方就近平整场地。 2、箱变基础施工 箱式变电站基础在风电机组基础浇筑完成后,利用风电机组基础浇筑设备 进行箱变基础施工。基础土方开挖边坡采用推土机或反铲剥离集料,一次开挖 到位,为尽量避免基底土方扰动,基坑底部留 300mm 保护层,采用人工开挖。 3、升压站基础施工 升压站场地清理,采用推土机配合人工清理。然后用振动碾,将场地碾 平,达到设计要求。升压站内所有建筑物的基础开挖,均采用挖掘机配人工开 挖清理(包括基础之间的地下电缆沟)。人工清槽后、经验槽合格方可进行后 序施工。 基础混凝土浇筑和地下电缆沟墙的砌筑、封盖及土方回填施工。施工时要 同时做好各种沟、管及预埋管道的施工及管线敷设安装,重点是高低压配电 20 房、中控楼的地下电缆、管沟等隐蔽工程。在混凝土浇筑工程中,应对模板、 支架、预埋件及预留孔洞进行观察,如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以保 证施工质量。混凝土浇筑后须进行表面洒水保湿养护 14 天。在其强度未达到 7 天强度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拆装模板及支架。所有建筑封顶后再进行装修。 升压站的设备基础施工。先清理场地、碾压后进行设备基础施工。按设计 图要求,人工开挖设备基础,进行钢筋绑扎和支模。验收合格后,可进行设备 基础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后须进行表面洒水保湿养护 14 天。 4、塔筒安装 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高度约为 140m。塔架采用钢管塔架,有 6 段组成。架 立时可采用履带吊配合汽车吊将塔筒逐节竖立固定,法兰之间紧固连接。每个 风机的塔筒分 6 节制造、起吊和拼装。 塔筒吊装前先将吊装用的架子在地面与塔筒的底法兰和上法兰用高强螺栓 进行连接,用力矩扳手紧到规定力矩,用一台汽车吊车吊住塔筒的底法兰处, 用履带吊吊住塔筒的上法兰处,两台吊车同时起钩离开地面 30cm 后,汽车吊起 钩并旋转大臂,当塔筒起吊到垂直位置后,解除 1 吊车的吊钩,然后用汽车吊 将塔架就位到基础预埋螺栓上,进行塔筒调平、测量塔筒的垂直度,再用力矩 扳手将基础的每一个螺母紧到力矩值,经检查无误后,松掉履带吊的吊钩。 5、风力发电机组安装 发电机组设备采用履带吊进行吊装。用特制的架子兜住设备的后底部并用 “U”型卡环与设备底部的架子和钢丝绳两点连接,另一点用设备自带的吊装机具 与发电机的前部大轴用钢丝绳连接。设备的三点连接固定好后与吊车的起点挂 钩连接。准备好后先进行试吊,在吊离地面 20cm 时,检查各连接点的可靠程 序,在确信绝对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正式起吊。起吊的过程中,设备的四角分别 用四根绳索控制设备的旋转方向。当设备起吊到塔架顶部高度后,缓慢地将设 备与塔架顶部的螺栓孔就位并按设计要求将每个螺母紧固到设计力矩,然后吊 车开始松钩和脱钩。 叶片及轮毂的吊装:根据设备的安装要求情况,叶片要在地面组装在轮毂 上。用枕木将轮毂和叶片垫起呈水平状态,调整角度按安装要求对接紧固。用 21 履带吊与汽车吊缓慢吊至 30cm 左右,汽车吊慢慢放开,使转子由水平慢慢竖 起。同时,牵引绳也要控制叶片不要摆动,直至叶片垂直,此外要确定吊具可 靠,安装方式没有问题后,再将转子提升到机舱发电机主轴高度,与发电机主 轴对接,待角度找正后,将所有的连接螺栓紧固到设计力矩。 6、变压站设施建设 升压站内建筑物包含综合控制楼、附属用房(含水泵房)等建(构)筑物。基 础土石方开挖边坡按 1:1.25 控制,采用推土机或反铲剥离集料,一次开挖到 位,尽量避免基底土方扰动,基坑底部留 30cm 保护层,采用人工开挖。开挖的 土方运往施工临时堆渣区堆放,用于土方回填。升压站建筑施工时在建筑物下 部结构铺设平面低脚手架仓面,在上部结构处铺设立体高脚手架仓面,由人工 胶轮车在高低脚手架上将混凝土利用溜筒倒入仓面,人工平仓,振捣器振捣。 7、集电线路建设 电塔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塔基建设,组塔架线和附属设备安装。塔基坑的开 挖主要有人工开挖、机械开挖两种辅助以人工修整施工方式。基础开挖表土单 独集中堆放,回填时将表土覆在顶部。在挖好的基坑里放置钢筋笼、支好钢模 板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基础拆除模板,测试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土方 回填。基础施工结束后进行土方回填,回填完毕后对场地进行平整,对塔材、 施工机具进行清点、验收,所有材料验收合格后,根据设计铁塔图纸及文件进 行组塔施工。两根抱杆的根部应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并用钢丝绳连接牢固, 并采取措施,防止抱杆受力后发生不均匀沉陷。线路架线施工前先搭建跨越设 施,跨越设施安装满足跨越施工方案要求,安装完毕后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 跨越设施安装完毕后进行导线的架线施工,挂导线采用牵引机、张力机,架空 输电线路划分成若干段,每一段的两边分别设置张力场、牵引场;人工展放导 引绳,牵引场通过牵引使导引绳替换为牵引绳,牵引场继续牵引使牵引绳替换 为电缆。导线在架线完成后安装附属金具。 电缆施工内容主要包括电缆沟施工和电缆敷设两个阶段。电缆沟施工由测 量放样、电缆沟开挖、混凝土垫层、安放玻璃钢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 回填等过程组成;电缆敷设由准备工作、沿支架(桥架)敷设、挂标示牌、电缆头 22 制作安装、线路检查及绝缘遥测等过程组成。 集电线路施工期主要污染因子有施工噪声、扬尘、废(污)水、固废,此外表 现为土地占用、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 8、厂内道路施工技术指标 公路等级:参照四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15km/h; 路基宽度:进场道路和施工检修道路:5.5m(0.25m 土路肩+5.0m 行车道 +0.25m 土路肩)(不含排水沟); 平曲线最小转弯半径:本阶段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取 50m,极限值取 35m; 最大坡度:主线最大纵坡为 12%,支线最大纵坡为 15%; 竖曲线最小半径:最小竖曲线半径一般值凸型 300m,凹型 300m;极限值 凸型 200m,凹型 200m; 加宽类别:根据实际转角和半径进行设置加宽; 最大超高:2%,最低侧路基边缘标高应高于计算防洪水位标高 0.5m; 边坡坡度:填方路基为 1:1.5,挖方段为 1:0.5。 路面类型:场内进场道路和施工检修道路,路面采用 20cm 厚泥结碎石 面层;场内进站道路路基采用 20cm 厚级配碎石基层,面层采用 20cm 厚 C30 水泥混凝土。 无 其他 23 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3.1 生态环境 3.1.1 主体功能区划 根据《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黑政发[2012]29 号),评价区属于国家 级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 3.1.2 生态功能区划 根据《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关于齐齐哈尔生态功能分区确认为:Ⅰ-6-14 松嫩平原西缘农、牧业与沙化控制生态功能区。 3.1.3 与环境敏感区位置关系 距离本项目最近的自然保护区为黑龙江龙江哈拉海省级自然保护区,根据 《关于发布黑龙江松峰山等 74 处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范围及功能区划的函》 (见附件 10),黑龙江龙江哈拉海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20701.94 公 生 顷,其中核心区面积 9120.99 公顷、缓冲区面积 4310.16 公顷、试验区面积 态 7270.79 公顷,保护区以湿地生态系统及栖息于核心区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为保护 环 对象。龙江哈拉海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高等植物达 78 科 243 属 481 种,其中苔 境 藓植物 12 科 15 属 19 种,占总种数的 3.95%;蕨类植物 2 科 3 属 5 种,占保护区 现 总种数的 1.04%;种子植物 457 种,隶属于 64 科 225 属,占保护区高等植物总数 状 的 95.01%。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 1 种,即野生大豆。自然保护区共有脊椎动 物 28 目 68 科 280 种,占黑龙江省脊椎动物总种数的 45.75%分布有国家级重点保 护野生动物共 29 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 6 种,即大鸨、白头鹤、黑鹤、 东方白鹳、白鹤和丹顶鹤。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23 种,主要有水獭、鸳鸯、灰 鹤、白枕鹤、小杓鹬、白琵鹭等。黑龙江龙江哈拉海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本项目 北侧,本项目距离黑龙江龙江哈拉海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最近距离 14.78km。 黑龙江龙江哈拉海省级自然保护区不在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不在光影影响范围 内,本项目并不在保护区内候鸟迁徙路线上对候鸟迁徙影响较小。本项目对黑龙 江龙江哈拉海省级自然保护区无影响。 3.1.4 生态环境现状 1、土地利用类型 项目影响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农用地和未利用地。 24 场区内无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区等环境敏感区域,据调查风电场场址及升 压站所在区域地下均无有价值文物和矿藏埋藏。拟建厂区内均为农用地和未利用 地,无基本农田。 风电场占用土地包括永久征地、临时用地。永久占地包括风电机组基础占 地、箱变基础占地、升压站占地、架空线路杆塔基础占地;临时用地包括风电机 组安装场地、施工临时设施用地、进站道路用地、场内道路用地。建设征用地面 积汇总表如下。 表 3-1 建设征用地面积及类型汇总表(m2) 项目 耕地 乔木林地 其他林地 合计 永久占地 21357 23146 1805 46308 临时占地 688527 688527 2、植被现状 评价区农作物主要为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草本大多为苔草以及羊胡子 草。还有许多山菌类植物,如无子蘑、花蘑、棒蘑、黄蘑、榆蘑、松蘑、草蘑 等。占地区内无国家保护植物。 3、野生动物资源 本项目周围无生态环境敏感点,项目所在区域无珍稀野生动物,风电场区域 内无大型野生动物,现有野生动物主要包括野鸡、野兔、鼠类等小型动物。本项 目所在区域内不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也不是候鸟迁徙的主要路线。 3.2 地表水环境 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为雅鲁河和库勒河,根据《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 区划(2011-2030 年)》,项目位于雅鲁河“碾子山水文站断面至乌鸦头站断面”河 段。规划水体类别为Ⅲ类。根据《2021 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2021 年 雅鲁河年均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 II 类水质标 准。库勒河汇入嫩江“同四间房村断面至莫呼公路桥断面”河段,根据《全国重要 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 年)》该河段规划水体类别为 IV 类,根据 《2021 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2021 年嫩江该河段年均水质达到《地表 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 IV 类水质标准。 所在区域当地水环境质量较好。现状水质能够达到规划要求。 25 3.3 大气环境 根据《2021 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项目所在齐齐哈尔市空气质量 级别达二级标准,达标天数为 352 天(96.4%)。PM2.5 、 PM10 、SO2 、NO2 、CO95per 和 O-8h-90per 年均浓度分别为 20μg/m3 、44μg/m3 、15μg/m3 、16μg/m3 、 0.9mg/m3 和 113μg/m3。项目所在区域各常规污染物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项目所在区域为达标 区。 表 3-2 区域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表 污染 物 SO2 NO2 PM10 PM2.5 CO 年评价指标 年平均质量浓度 年平均质量浓度 年平均质量浓度 年平均质量浓度 24 小时平均 日最大 8 小时平 O3 均 3.4 声环境 现状浓度 (μg/m3) 15 16 44 20 900 标准值 (μg/m3) 60 40 70 35 4000 占标率 (%) 25.0 40.0 62.9 57.1 22.5 达标 情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超标 倍数 / / / / / 113 160 70.6 达标 / 根据《2021 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齐齐哈尔市区域昼间声环境质量 为二级,等效声级为 53.5dB(A);道路交通昼间声环境质量为二级,等效声级为 69.4dB(A);功能区昼间总点次达标率 69.8%;功能区夜间总点次达标率 46.0%。. 因本项目风机、集电线路及升压站外周边 50 米范围无声环境保护目标,故无 需监测声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风机和升压站周边 200m 内无噪声源,区域声环 境质量较好。 3.5 电磁环境 据现状监测结果可知,项目所在地工频电场强度为 0.256-0.325V/m,磁感应 强度为 0.0016~0.0017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电场强 度 4000V/m、磁感应强度 100μT 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的要求。可知本项目所在区 域的电磁环境质量良好,且有较大的电磁环境容量。 电磁环境现状详见“附件 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 与 项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场地现状为空地,不存在原有环境问题。 26 目 有 关 的 原 有 环 境 污 染 和 生 态 破 坏 问 题 3.6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点和文物古迹等需要特殊保护的环境敏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目 感对象,总体上不因本项目的实施而改变区域环境现有功能。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20),升压站生态环 境影响评价范围为升压站边界外 500m,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开关站、站界 外 40 米范围内以及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30m 范围内,根据《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21)升压站所在区域声环境功能区为 1 类,升压站 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厂界外 50m。 具体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 3-3。 标 表 3-3 主要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建设内容 环境要素 环境保护对象 27 方位、 距离、 环境功能区 声环境 升压站 电磁环境 生态环境 声环境 风机 生态环境 规模 升压站厂界外 50m 声环 境,经现场勘查可知, 升压站外 50m 单位内无 声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站界外 40 米范围内,经 现场勘查,无环境敏感 目标 升压站厂界外 500m 内农 田、周围其他植被等动 植物资源 根据预测结果,拟定风 机周围 400m 范围,经现 场勘查可知,风机外 400m 单位内无声环境敏 感保护目标 每个风电机组周围 300m 范围内的农作物、树木 等动植物资源 《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 ) 中 的 1 类标准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电场强度为 4000V/m, 磁感应强度 100μT 保护地表植被、控制水 土流失、保护生态完整 性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1 类标准 保护地表植被、控制水 土流失、控制土地沙 化、保护生态完整性 3.7 环境质量标准 1、大气环境 拟建项目周围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修改 单中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 表 3-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污染物 评 价 标 准 SO2 NO2 PM2.5 PM10 CO O3-8h TSP 各项污染物浓度限值(µg/m3) 1 小时平均 24 小时平均 年平均 500 150 60 200 80 40 75 35 150 70 4 10 160(日最大 8 小时平 200 均) 300 200 依据 《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 (GB30952012)及修改单 中的二级标准 2、声环境 拟建项目风机周边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 1 类标 准。升压站厂界周边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 1 类标准。 表 3-5 声环境质量标准 类别 环境噪声标准值 dB(A) 标准来源 28 1类 昼间 夜间 55 45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评价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 类标准。 表 3-6 地表水各项目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Ⅲ类标准 6-9 ≥5 ≤6 ≤20 ≤4 ≤1.0 ≤0.05 ≤0.2 ≤1.0 项目(单位:mg/L) pH 值(无量纲)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COD BOD5 氨氮 石油类 总磷 氟化物 3.8 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气 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粉尘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 2 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见表 3-7。 表 3-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监控点 浓度(mg/m3) 1.0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污染物 颗粒物 配 套 的 餐 饮 设 施 排 放的 油 烟 执 行 《 饮 食 业油 烟 排 放 标 准 》 ( GB184832001)中小型的相应限值如表所示。 表 3-8 饮食业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油烟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 规模 中型 3 2.0 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 60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m 2、废水 项目食堂废水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后与其他生活污水经化粪池进入站区内污水 处理装置处理后用于绿化、洒水降尘用水,不外排,站内设有集水池一座,用于 冬季废水的临时贮存,位于污水处理区,冬季按 185 天计算,则非绿化季节废水 29 量为 266.4m3,因此集水池设计容积 300m3,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 水水质》(GB/T18920-2020)。 表 3-9《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 序号 项目 城市绿化、道路清扫、消防、建筑施工限值 1 pH 6.0-9.0 2 ≤30 色度 3 嗅 无不快感 4 ≤10 浊度/NTU 5 BOD5/(mg/L) ≤10 6 ≤8 氨氮/(mg/L) 7 ≤0.5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 -8 铁/(mg/L) -9 锰/(mg/L) ≤1000 10 溶解性总固体/(mg/L) 11 ≥2.0 溶解氧/(mg/L) 12 1.0 总氯/(mg/L) 大肠埃希氏菌/ 13 (MPN/100mL 或 无 CFU/100mL) 3、噪声 ①施工期 施 工 期 场 界 噪 声 执 行 《 建 筑 施 工 场 界 环 境 噪 声 排 放 标 准 》 ( GB125232011)。 表 3-10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项目 标准值 昼间/dB(A) 70 夜间/dB(A) 55 ②运行期 升压站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标准 1 类,具体限值见下表。 表 3-11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类别 环境噪声标准值 dB(A) 昼间 夜间 55 45 1类 风电场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标准 1 类:昼间 55dB(A),夜间 45dB(A)。 4、固体废物 30 一般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20); 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 5、电磁环境 项目运行期产生的电磁场应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 电场强度为 4000V/m,磁感应强度 100μT 的公众暴露限值。 运行方案 风力发电场运营期主要原料是风能,产品是电能。风能吹动叶轮,经齿轮的 传动系统(变速箱),带动发电机发电产生电流。发电机的电流经初步升压后, 进入风电场升压站,经变电器升压后的电流送入电网,供用户使用。 风力发电机的生产过程由计算机控制,通过风速仪、风向仪、转速、温度、 压力等各种传感器来监测各个部件的运行情况,自动化程度高。当风力发电或电 网发生故障时,传感器能检测出故障部位,并预报故障点或故障类型,能及时刹 闸停机,使风力机停止工作,保护风力机自身的安全。 其 他 图 3-1 运行期发电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 31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设施工阶段工程较为分散,涉及面积大,土石方工程量大,产 生的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噪声、施工废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 活污水、生活垃圾、弃土和建筑垃圾等。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主要环节来自土地平整、地基开挖、电缆桥架基础 开挖、集电线路桩基础建设、物料运输等活动。环境污染因素为产生的扬 尘、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产生的废气。主要影响对象为施工现场附近的大气 环境。 施 (1)施工扬尘 工 施工期对大气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施工扬尘,扬尘量大小与施工现场条 期 件、管理水平、机械化程度及天气等诸多因素有关。施工扬尘的产生与影响 生 是有时间性的,它随着施工的结束而自行消失。在项目的整个施工期,产生 态 扬尘的作业有路面开挖、回填、道路铺设、运输、残土露天堆放、装卸等过 环 程,如遇干旱无雨季节,加上大风,施工扬尘将更为严重。 境 施工扬尘的一种情况是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由于施工需 影 要,一些建材露天堆放,一些施工点表层土壤需人工开挖、堆放,在气候干 响 燥又有风的情况下,会产生扬尘。这类扬尘的主要特点是与风速和尘粒含水 分 率有关,因此,禁止大风天气作业和减少建材的露天堆放、保证一定的含水 析 率是抑制这类扬尘的有效手段。 施工扬尘最大产生时间将出现在土方开挖阶段,由于该阶段裸露浮土较 多,产尘量较大。物料沿路撒落或风吹起尘,在工程区内和道路上易带起场 尘,污染环境。扬尘排放方式为间歇不定量排放,其影响范围为施工现场附 近和运输道路沿途。 (2)车辆行驶动力起尘 施工及装卸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在完全干燥情况下,可按下列经验公 式计算: P V W Q 0.123 ( )0.85 ( )0.75 0.5 5 6.8 32 式中:Q——汽车行驶的扬尘,kg/km·辆; V——汽车速度,km/h; W——汽车载重量,t; P——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 在洒水情况下,施工扬尘量会小于土方量的 0.1%;在干燥情况下,可以 达到土方量的 1%以上,影响距离不大于 100m;在洒水和避免大风日施工情 况下,下风向 50m 处 TSP 预测浓度会小于 0.3mg/m3。下表为一辆载重 5 吨的 卡车,通过路面时,不同路面清洁程度,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产生的扬尘 量。由此可见,在同样路面清洁情况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 车速情况下,路面清洁度越差,则扬尘量越大。 表 4-1 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时的汽车扬尘 2 P(kg/m ) 0.1 车速(km/h) 5 0.0283 10 0.0566 15 0.0850 20 0.1133 0.2 0.3 0.4 0.5 1.0 0.0476 0.0953 0.1429 0.1905 0.0646 0.1291 0.1937 0.2583 0.0801 0.1602 0.2403 0.320 0.0947 0.1894 0.2841 0.788 0.1593 0.3186 0.778 0.6371 如果在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 4~5 次,可 使扬尘减少 70%左右。表 4-2 为施工场地洒水抑尘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实 施每天洒水 4~5 次进行抑尘,可有效地控制施工扬尘,可将 TSP 污染距离缩 小到 20~50m 范围。 表 4-2 施工场地洒水抑尘试验结果 5 20 距离(m) 10.14 2.89 不洒水 TSP 小时平均浓度 3 (mg/m ) 2.01 1.20 洒水 50 1.15 0.867 100 0.86 0.60 因此,限速行驶及保持路面清洁,同时适当洒水是减少汽车扬尘的有效 手段。 (3)燃油机械及运输车辆尾气 本项目施工过程用到的施工机械,主要包括有挖掘机、装载机、载重汽 车、吊车等机械,它们以柴油为燃料,都可以产生一定量废气,包括 CO、 NOx、SO2、烃类等。但这些污染源较分散且为流动性,污染物排放量不 大,表现为间歇性特征,影响是短期和局部的,施工结束影响也随之消失, 33 这类废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比较小。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废气量很 少,属短暂间歇排放;而且排放点比较分散,污染物在空气中的稀释扩散较 快,对周边空气环境影响很小。 2、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污染环节为职工生活,施工废水等。如处理不当对区域水环 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1)生活污水 本项目施工人员主要为项目所在地居住人员,设置临时生活区,施工期 施工高峰期人数 100 人,人均用水按 40L/d 计,用水量 4.0m3/d,项目施工期 生活废水按用水量的 80%计算,则产生生活废水量为 3.2m³/d。参照当地生活 污水源强产生情况,污染物产生情况见下表。生活污水集中排入防渗旱厕, 定期清掏,外运堆肥;基本不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影响,且这种影响随着施 工活动的结束而消失,属于短期影响。 表 4-3 生活污水产生情况 污染 污水量 生活污水 3.2m3/d 污染物 产生浓度 mg/L 产生量 t/d COD BOD5 氨氮 SS 300 200 25 200 0.00096 0.00064 0.00008 0.00064 (2)施工废水 主要来自施工机械的漏油和机械故障造成的施工机械排污(油)废水、 施工机械、施工场地清洗废水等。根据《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GB04-2010)和类比调查结果,施工场地车辆冲洗水平均约为 0.08m3/ 辆·次。预计本项目有施工车辆 30 台,每台车每天冲洗 1 次,含油废水产生 量约为 2.4m3/d。含油废水产生情况见下表 4-4。 表 4-4 含油废水产生情况 污水量 3 施工废水 2.4m /d 污染物 产生浓度 mg/L 产生量 t COD 石油类 SS 125 20 500 0.0003 0.000048 0.0012 34 含油废水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SS,如不处理,会对地表水产生一定的 污染,经隔油池、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临时道路、施工场地洒水降尘。在采 取适当措施后对水环境影响不大。 3、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作业时,产污环节为各类运行的施工机械和设备。影响因素为各类 施工机械和设备工作产生施工噪声,主要设备有挖掘机、铲运机、装载机 等。其噪声值见下表。 表 4-5 施工机械噪声值一览表 施工机具名称 挖掘机 铲运机 装载机 汽车运输 各类吊车 声级(dB)A 95~105 80~100 75~90 60~75 85~100 由表 4-5 中可以看出,现场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很高,而且实际施工过程 中,往往是多种机械同时工作,各种噪声源辐射的相互叠加,噪声级将更 高,辐射范围亦更大。 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施工机械所产生的噪声主要属于中低频噪声,因此在 预测其影响时可只考虑其扩散衰减,即预测模型可选用: L2 L1 20 lg r2 / r1 (r2>r1) 式中 L1、L2 分别为距声源 r1、r2 处的等效 A 声级(dB(A)); r1、r2 为接受点距声源的距离(m)。 由上式可推出噪声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的量△ L: △ L=L1—L2=20lgr2/r1 由上式可计算出噪声值随距离衰减的情况,结果见表 4-6。 距离(m) 噪声值 dB (A) 1 表 4-6 噪声值随距离的衰减关系 1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600 0 20 49 52 57 34 40 43 46 48 若按表 4-6 中噪声最高的设备挖掘机计算,工程施工噪声随距离衰减后 的情况如表 4-7 所示。 35 表 4-7 施工噪声值随距离的衰减值 挖掘 机 距离(m) 1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600 噪声值 dB (A) 85 71 65 62 59 57 56 53 48 由上表计算结果可知,白天施工机械超标范围为 200m 以内。该工程施 工噪声会对周围居民产生一定不利的影响,加强施工期噪声监测,如发现施 工噪声超标对附近居民产生影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噪声防治措施。由于本项 目夜间不进行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4、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固废产污环节为职工生活、土地平整及挖地基等。影响因素为生活 垃圾、施工弃土、建筑垃圾。 (1)施工弃土 本项目产生的土方主要为土地平整及挖地基时产生的土方,除回填、平 整场地外,挖方的表土用于绿化,风机基础及箱变基础等基槽余土用于平 整、回填升压变电站场地及施工检修道路。 施工期间为了保护表土,水土保持设计在施工前对施工道路进行表土剥 离,剥离厚度为 30cm,剥离的表土堆置在临近的施工生产区内,施工结束后 结合水土保持的全面整地进行表土回填。堆置在施工生产生活区内的表土结 合施工生产生活区内的表土剥离进行临时防护。该项目土石方总量下表。 表 4-8 土石方汇总表 单位:万 m3 序 号 项 目 单 位 黑土剥离 1 升压站及进 站道路 2 风电场施工 检修道路 3 4 风电场施工 吊装场地平 整 风电场施工 临建场地平 土方开挖 回填 土方开挖 黑土剥离 挖方 填方 黑土剥离 挖方 填方 黑土剥离 挖方 数量 备注 4560 其中 500m3 黑土可用于场区绿 化。其余 4060m3 为弃土。 500 19760 500 46047 5000 5000 30720 5120 31360 3000 600 m³ m³ m³ m³ 36 基槽余土约 3000m3,需外购 土 16260m3。 需外购土 3000m3。 风机基槽余土约 22400m3,需 外购土 3840m3。 需外购土 3600m3。 4 整 风电场大件 运输通道 填方 填方 4200 m³ 22900 需外购土 22900m3。 (2)建筑垃圾 本项目临时建筑垃圾产生量约为 30t,包括废弃的石料、砂、石灰、水 泥、钢材、预制构件等。废弃垃圾中钢筋、木材、废纸板等可以回收利用, 混凝土块、砖瓦、弃渣等送至市政管理部门指定地点。 (3)员工生活垃圾 施工人员在施工期间将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按 0.5kg/人·d 计算,约 50kg/d。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临时占地生态影响分析 工程临时用地总面积为 688527m2。其中施工临建用地及吊装临时用地均 紧邻风机机组及升压站布置等,该部分临时占用的土地类型为耕地,施工道 路沿现有田间路修筑,风机塔干沿道路布置。 本项目临时占地主要用于设备、材料堆放、施工便道等。这些场地对生 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通过占地、 机械碾压及人员活动等,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改变微地貌特征及自然 或人工景观,并使区域植被盖度和生物量下降。其影响范围与场地规模、人 员数量及施工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另外,施工废水、弃物等若随意泼洒、 堆置,也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由于机械碾压、施工人员践踏 等,施工作业周围的植被将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项目临时场地和施工场地 尽量设置在永久占地内,减少土地临时占用量,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生态恢 复,恢复为占用前土地利用现状。 因此项目施工期应尽量选择非种植季节,同时加强管理,禁止随意开设 便道。施工结束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则应采取恢复措施,对临时占地进 行平整、恢复植被,施工临时占地的不利影响就会消失,不会对环境产生长 久的不利影响,因此施工临时占地的影响可以被环境所接受。 (2)对植物的影响分析 工程临时用地总面积为 688527m2,临时占地范围内土地现状为耕地。工 37 程开挖(包括升压站、场内道路开挖和风电机组基础开挖)过程和工程机组 吊装过程中,将可能造成地表植物的破坏。本项目占地范围内自然植被已经 开垦为农作物植被。评价范围内地表覆盖类型除农作物外,主要受影响的自 然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无国家和地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种类,且均为本 地常见物种,不会造成植被类型和植物种类的消失。在建设过程中只要加强 施工机械和人员的管理,规定施工车辆和人员的进出场地路线,减少由于滥 踩滥踏及车辆碾压造成对植被的破坏,严禁施工人员损坏施工营地以为的地 表植被,在选择临时用地地点时,应注意根据实际需要控制临时占地的面 积,尽量选择在荒地或草地,取土后施工单位应立即实施取土场整治恢复工 程,在路基成形后即应按绿化设计要求对环境设施带进行绿化栽植,施工结 束后因工程占地而破坏的植被要就地恢复或异地补偿,破坏多少,补充恢复 多少,恢复到原有生态功能。 本项目集电线路工程未穿越居民区等敏感建筑,途经地区植被类型单 一。施工后对临时施工通道进行恢复,使其恢复原有水平与生态功能。项目 区域内不涉及珍稀濒危及重点保护植物。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地表植被产生 的影响较小。 (3)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 根据生态现状调查,区域大面积的农田,使除大型禽类外的动物很难跨 越这么大的空间范围,可以栖息的天然植被、水源或食物也难以寻觅,频繁 的虫害使农业依赖于化肥和农药,生态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更加依 赖于人的管理。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没有野生珍稀兽类、鸟类动物栖息,无大 型兽类出没。临时占地和永久占地范围内主要陆生动物包括小型动物(如鼠 类)、昆虫类、鸟类(麻雀、家燕等)。施工期施工人员的施工活动,将对 以上陆生动物造成影响,主要影响表现为工程占地减少了动物的栖息地,同 时,施工活动中的人员嘈杂声、工程施工噪声等使动物产生趋避反映,远离 施工现场,缩小活动区域,但不会对其种群生存产生危害 由于施工期间的机械噪声、车辆往来和人员的施工活动,将会对区域内 的野生动物栖息环境产生一定的干扰,主要表现在对动物活动节律上的影 38 响;这些噪音也会惊扰公路周边的野生动物,使它们无法正常觅食、栖息, 被迫逃离。但本项目周围有许多替代生境,且多数啮齿类、鸟类的活动能力 较强,可以比较容易的在评价区周围找到相似生境,并且本项目施工期较 短,施工活动不会对其有大的影响。并且这些物种的分布都较广,繁殖力也 较强,且均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公路工程的施工对其影响也有限。 本项目的施工对周围动物的影响是暂时性的,且不会引发物种损失。同 时,区域内有较强转移能力的动物一般都有较强的生存适应能力,能在新的 环境中继续存活繁衍,本项目施工对评价区内野生动物的影响较小。 (4)对景观影响分析 本工程修建厂内道路、场地平整、风电机组的安装、升压站的建设以及 临时占地会破坏周边原生态环境景观,对部分地形地貌景观产生扰动。但随 着施工期的结束,工程将对其占地进行绿化恢复。风电场建成后,对周边景 观的影响有一定的影响,影响可接受。 (5)对农业影响分析 根据现场踏查可知,临时占地内包含一般耕地,由于各种施工机械运输 碾压及施工人员践踏会对临时占地的农田土壤及作物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农田土壤的板结、有机质含量及其他营养成分含量的改变。临时 用地所造成的植被损失是短暂的,随着施工的结束,人为干扰的减少,加上 适当的施工废弃物的清理和复耕,通过农田的翻耕作业、增施有机肥和加强 田间管理等措施,2 年内能够使其影响得以恢复。 6、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要求,在分 析评价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的基础上,确定水土保持措施的总 体布局。在总体布局上本着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永久措施与临时措 施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形成布局合理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 系。将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纳入到本方案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当中,使之与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措施一起,形成一个科学、完整、严密的水 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39 (1)风电机组区 工程施工前,先对场区占用的耕地区域进行表土剥离,剥离厚度约 0.3m,剥离的土方堆放在项目区内临时堆土区,后期进行恢复。并进行临时 排水,与临时排水沟相配套布设沉砂池,临时苫盖等防护措施的布设;风机 基础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布设泥浆沉淀池;对风机场地覆盖防尘网,减少裸 露地表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需要临时堆置的土方表面用密目网 苫盖,坡脚采用草袋土埂压盖。风机上坡部位设置截水沟,截水沟连接排水 沟,末端设置沉砂池,沉砂池将泥沙沉降后散排入周边。遇降水或大风等恶 劣天气时,对开挖裸露面和集中堆放的临时堆土进行临时苫盖等防护措施。 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用的耕地进行土地整治、回覆表土后复耕。 (2)升压站区 施工前对永久建(构)筑物占地进行表土剥离,堆置在升压站占地缓建 区内,后期回覆。沿站内道路布设排水措施,将降水散排出升压站。在施工 出入口布设施工车辆清洗设备;施工期遇降水或大风天气时,对开挖裸露面 和临时堆土进行土工布苫盖;施工结束后对预留绿化区域进行土地整治、回 覆表土,对高压生产区铺设碎石。在保证升压站安全运行的条件下,围墙内 缘种植少许花卉,改善运行环境。站外墙一带宜种植观赏性植物和花卉进行 绿化,以不影响运行人员视野为前提。 (3)集电线路区 集电线路在施工时会进行土方开挖,施工期遇降水或大风天气时,对开 挖裸露面和临时堆土进行土工布苫盖;施工结束后对预留绿化区域进行土地 整治、回覆表土。防止水土流失。 (4)施工道路区 施工道路最大限度沿现有田间道路进行修筑,工程施工剥离的土方集中 堆放在道路区内临时堆土区,并采取临时拦挡等防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 需在道路一侧设置临时排水沟;遇降水或大风等恶劣天气时,对堆放在两侧 路肩上的临时堆土进行土工布苫盖。 (5)施工临建区 40 工程施工前先对工程占压的区域进行表土剥离,剥离厚度约 0.3m,剥离 的土方堆放在项目区内临时堆土区,并采取临时拦挡等措施,后期及时回填 复垦。施工过程中,施工场地周边设置临时土排水沟,施工结束后,对复耕 区域进行土地整治回覆表土。 本项目施工时分层开挖、分层堆放,挖方及时回填,避免在大风天施工 作业。施工结束后,拆除临时建筑,挖方回填,弃方用于绿化覆土,恢复占 用土地生态功能。同时对建筑物周围进行种植适宜本土生长的植物,防止水 土流失。工程建成后将采用因地制宜的植被恢复方式进行生态补偿,保证工 程区域内植被数量不会减少。因此,本期工程建设对当地植被数量总体影响 不大,且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强和生态恢复措施的实施,可恢复并增加区内植 被覆盖率,丰富区内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有利于工程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改 善。 1、水环境影响分析 运行期废水产污环节为职工生活及食堂,影响因素主要为工作人员生活 运 营 期 生 污水及食堂废水。如处理不当对区域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1)生活污水 本工程劳动定员为 12 名,负责运营、维护和管理本风电场及升压站。根 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确定本项目职工每人每天 3 3 态 用水按 30 升计,年运行 365 天,则生活总用水量为 0.36m /d,131.4m /a。生 3 3 环 活污水按用水量 80%计算,则生活污水量 0.29m /d,105.12m /a。 境 (2)餐饮废水 影 根据黑龙江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23/T727-2021)中“表 G.3 住宿 响 和餐饮业用水定额规定,普通正餐用水定额为 2L/人·次”,本项目取 20L/ 分 人 ·餐 。本 项 目每 日就 餐 人数 约 12 人 ,每 天 3 次计 。则 餐饮 用 水量 为 3 3 3 析 1.44m /d,525.6m /a。餐饮废水按用水量 80%计算,则餐饮废水量 1.15m /d, 419.75m3/a。 本项目总排水量为 1.44m3/d,524.87m3/a。生活污水及餐饮废水排放量较 小,采取一定的措施后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41 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在转换过程中没有废气排放。废气主要 来源于升压站的食堂油烟。 项目运行期间食堂会产生油烟,油烟废气中含油质、有机质及加热分解 或裂解产物,本项目食堂设有 2 个灶头,根据《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 行)》(GB18483-2001),属于小型饮食业单位。根据对居民用油情况的类 比调查,目前居民人均日食用油用量约 20g/人·d,本项目共有员工 12 人,则 食用油用量约 0.088t/a。一般油烟挥发量占耗油量的 2~4%,按 3%计,油烟 产生量 2.63kg/a,抽风机风量为 1000m3/h,按每日三餐,每餐 2 小时计,则 油烟产生浓度 1.2mg/m3。 3、声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行期的噪声产污环节为风机运转、升压站内箱式变压器和站用变 压器等电器设备,主要影响因素为风机运转噪声、箱式变压器和站用变压器 等电器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噪声。 (1)风机噪声影响分析 风力发电机组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来自于风轮叶片旋转时产生的空 气动力噪声、齿轮箱和发电机等部件发出的机械噪声,其中以机组内部的机 械噪声为主。根据《风力发电机组噪声污染规律探讨》(谷朝君 辽宁环境工 程评估审核中心;潘颖 沈阳铁路局环境监测站;卢力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 估中心;2010),风力发电机运转时的噪声声源(1m 处)105dB(A)。 本次评价噪声预测采用处于半自由空间的点声源衰减公式和多声源叠加 公式对预测点进行预测。 处于半自由空间的点声源衰减公式为: L(r)=LW-20lgr-8 (7.2-1) 式中:LW-点声源的噪声值,dB(A); r-预测点与点声源的直线距离。计算公式为: (7.2-2) 式中:r1-预测点与风机基础的水平距离; 42 h-预测点与风机轮彀的垂直距离。本项目假定预测点与风机基础在同一 水平面, h 按风机轮彀与风机基础的垂直距离 140m 计。 多声源叠加公式为: Lp=10lg(10Lp1/10+10Lp2/10+…+10Lpn/10) (7.2-3) 式中: Lp-n 个噪声源叠加后的总噪声值,dB(A); Lpi-第 i 个噪声源对该点的噪声值,dB(A)。 预测结果见表 4-9。 表 4-9 单个风机噪声衰减计算结果(dB) 距声源地面 水平距离 (m) 风机噪声贡 献 LA(r) 箱式变压器 噪声贡献 LA(r) 1 10 50 100 150 200 300 400 500 54 54 54 52 51 49 47 44 43 51 31 17 11 7 5 1 0 0 噪声叠加值 56 54 54 52 51 49 47 44 43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预测时考虑风机和箱式变电器声源噪声叠加情况, 昼间距声源 50m 外,夜间距声源 400 米外的噪声即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 准》(GB3096-2008)中 1 类标准中的昼间≤55dB(A),夜间≤45dB(A)的 要求,本项目风电机组周围最近居民为华民村居民距离风机 T09 为 662 米, 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1 类标准限值,因此风电机组噪 声对居民影响较小。 (2)箱式变压器噪声影响分析 风 力 配 套 的 箱 式 变 压 器 参 考 《 6kV~1000kV 级 电 力 变 压 器 声 级 》 (JB/T10088-2016)变压器声功率级不超过 71dB ( A )的规定限值(本次评 价从严参考等值容量为 8000kVA 的变压器声功率级规定限值),采取减震措 施可降低 20dB (A), 采用点源衰减模式,预测声源至受声点的几何发散衰减,不考虑声屏 障、空气吸收的衰减。预测公式如下: Lp = Lp0 - 20lg(r / r0 ) 43 式中:Lp----距声源 r 处的 A 声压级,dB(A); Lp0----距声源 r0 处的 A 声压级,dB(A); r----预测点与声源的距离,m; r0----监测设备噪声时的距离,m; 距 离 箱 变 外 2m 处 噪 声 为 45dB ( A ) 满 足 《 声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 (GB3096-2008)中 1 类标准限值。因此风电机组噪声对居民影响较小。 (3)升压站噪声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行期间的噪声主要来自箱式变压器和站用变压器等电器设备所 产生的电磁噪声,根据《220kV 变压器噪声及其传播特性浅析》(环境工 程,2011 年第 29 卷增刊),该文章在外界噪声干扰很小的条件下对冷却方式 为油浸自冷式、油浸风冷式、强迫油循环风冷式的变压器噪声进行了实测分 析,变压器壳体外 1m 处噪声为 82dB(A),其型号能够满足《6kV~1000kV 级 电 力变压器声级》( JB/T10088-2016 )变压器声功率级应不超过 93dB ( A )的规定限值(本次评价从严参考等值容量为 120MVA 的变压器声功率 级规定限值)。 ①主要噪声源及源强 本项目高噪声设备噪声强度在 70~90dB(A)之间。项目主要噪声设备 见下表。 表 4-10 噪声源源强情况表 噪声产生量 工 序 噪声源 变 压 变压器 声源 类型 核算 台 方法 数 固定点 类比 源 法 1 降噪措施 降噪措施 降噪前 声值 [dB(A)] 工艺 降噪效 果 [dB(A)] 82 减振措施 25 降噪后 噪声值 [dB(A)] 持续 时间 (h) 57 24 ②项目采取降噪措施 为减少升压站对周围声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变压器选用低噪声电器设 备,选用低噪声冷却风机,变压器底部加装弹性防振支架或刚性弹簧或橡皮 垫进行减振,采取以上措施,升压站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 排放标准》(GB12348-2008)标准 1 类限值要求。 4、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44 项目营运期固体废物产污环节为职工生活、食堂、污水处理、设备检修 等。主要影响因素为生活垃圾、餐馀垃圾、废油脂、污泥、废机油、废旧蓄 电池、检修垃圾及报废设备、配件。 (1)生活垃圾 本项目劳动定员为 12 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 1.0kg/人·d 计,生活垃圾产 生量为 4.38t/a。生活垃圾由市政部门统一清运处理,可避免或减少项目产生 的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2)餐馀垃圾、废油脂 本项目拟定职工 12 人,餐馀废物产生量为 0.2kg/人•天,则项目运行期间 餐馀废物产生量为 2.4kg/d,0.88t/a,产生的废油脂产生量按照用油量的 10% 计,则废油脂产生量约为 0.0088kg/d,0.024t/a。本项目产生的餐馀垃圾、废 油脂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 (3)污泥 项目运行后污水处理设施污泥产生量约为 1.05t/a,污泥每月清理一次, 自行堆肥,用于厂区绿化及生态恢复。 (4)废旧蓄电池和废储能电池 变电站蓄电池是站内电源系统中直流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担 负着为站内二次系统负载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确保继电保 护、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升压站装置含 2 组 300AH 铅酸蓄电池,含 104 个 电池。蓄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因活性物质脱落、板栅腐蚀或极板变形、 硫化等因素,使容量降低直至失效。变电站铅酸蓄电池使用年限不一,一般 浮充寿命为 8~10 年左右。退役的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若果处理不当,会 对土壤、地下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项目产生的废储能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每 10 年更换一次,单套储能设 施电池重量为 37t。总更换量为 296t/10a。根据《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 策》,锂离子电池一般不含有毒有害成分,环境危害性较小。废旧锂电池的 收集、贮存、处置参照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相关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要 求,防止污染环境。由于体积较大更换后直接外运综合利用单位,厂内不储 45 存。 (5)检修垃圾 检修时会产生检修垃圾,且量很少。废含油抹布和含油手套统一收集后 和生活垃圾一起交由市政环卫部门清运处理。风力发电机故障检修时,产生 极少量废油,废油主要为风力发电机润滑油。风力发电机润滑油循环使用, 机油使用过程中若出现氧化现象则需更换。每台发电机组机油用量为 40kg 左 右,风电场机油用量合计为 1.28t。机油使用过程中若出现氧化现象则需更 换。一般情况下,机油约 2 年更换一次,按更换率 50%考虑,风电场废机油 产生量为约 0.64t/a。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土壤、地下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 响。 (6)废液压油和变压器油 根据《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50229-2019),主变压器 等充油电气设备,当单个油箱的油量在 1000kg 及以上时,应同时设置贮油坑 及总事故油池,其容量分别不小于单台设备油量的 20%及最大单台设备油量 的 60%。 升压站变压器使用变压器油,这些冷却油或绝缘油装在电气设备外壳 内,平时无废油排出,不会造成对环境的危害,一般只有事故发生时才会发 生变压器油外泄。升压站变电站内设置污油排蓄系统,设一座事故油池,容 积 123.75m3,变压器发生事故时产生的废变压器油经排油管进入事故油池, 立即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不在站内储存,事故油池应注意加盖防雨。 本项目共有 32 台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与箱式变电站采用一机一 变的单元接线方式。共 32 台箱式变电站(单个箱变油量 3t),使用变压器油 散热,变压器油泄露的原因一般有:箱变生产安装工艺不到位造成接口有缝 隙发生泄露,风沙、盐雾、日光曝晒等原因造成箱变外壳腐蚀发生泄漏。每 台箱式变电站均应设置贮油坑,共 32 座,每个贮油坑容积为 4m3(最大贮存 量 3.24t),加盖防雨并做好防渗。箱变内安装有油位计,油位低将报警,风 机停机,报警后风电场值班人员应及时到达现场,确认是否有变压器油泄 漏,变压器发生事故时产生的废变压器油经排油管进入事故油池,立即交由 46 有资质单位处置,不在站内储存,对环境影响较小。 本项目风机叶片转动采用液压调节,液压油更换周期较长,一般 3~5 年 更换一次,该废液压油属于危险废物,根据《风力发电厂检修规程》 (DL/T797-2001),单个风机叶片液压油更换量约为 80~120kg,本项目设计 发电机组 32 台,废液压油最大产生量为 3.84t,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 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中的要求进行临时贮存,并定期及时交 给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如下: 表 4-11 本项目产生危险废物汇总表 序 号 危 险 废 物 名 称 1 废 旧 蓄 电 池 2 废 机 油 3 废 液 压 油 4 废 变 压 器 油 危险废 物类别 危险 废物 代码 HW31 90005231 产生量 产 生 工 序 及 装 置 形 态 主 要 成 分 有 害 成 分 产废 周期 104 个 维 护 保 养 固 态 / / 810a 固 态 固 态 HW08 90021408 0.64t/a 风 机 检 修 HW08 90021808 3.84t/次 风 机 正常情况下 不产生废 油,变压器 发生事故或 检修时产生 变 压 器 事 故 或 检 修 HW08 90022008 固 态 2、危险废物影响分析 1)收集 47 矿 物 油 矿 物 油 / / / / 2a 3~5a / 危险 特性 毒 性、 易燃 性 毒 性、 易燃 性 毒 性、 易燃 性 污染防治措施 贮存:专用容 器桶进行收集 后暂存于危废 暂存间; 处置:定期交 有资质单位处 理 发生事故时产 生的废变压器 油经排油管进 入事故油池, 立即交由有资 质单位处置, 不在站内储 存; ①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的收集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并设置作业界线 标志和警示牌; ②各种危险废物应分类收集,并在收集容器上设置相应的标签、标志; ③填写收集记录表(包括种类、名称、数量、形态、包装形式、暂存地 点及责任主体等内容)。 2)内部运输 ①企业根据场内实际情况确定转运路线,避开敏感区域; ②运送人员采用专用的运输工具进行转运。运送前,检查容器的标识、 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危险废物运送至暂时贮存地 点; ③运送人员在运送危险废物时,防止造成容器破损和危险废物的流失、 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危险废物直接接触身体; ④填写转运记录表。 3)危废暂存 建设单位拟在升压站内建设危废暂存间,面积约 40m2,且满足下列要 求: ①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 单的要求,危废暂存间进行基础防渗,防渗层至少为 1m 厚粘土层(渗透系 数≤10-7cm/s)或 2mm 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 2mm 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 透系数≤10-10cm/s; ②暂存间外设置明显的标志和警示说明,远离办公区及人员密集区,方 便危险废物装卸、装卸人员及运送车辆出入; ③建立危废贮存的台账制度,危废出入库交接内容由专人负责并做好记 录; 4)转运 ①根据《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2021.9.28)规定,危废转运执行五 联单制度。每转移一车,按危废种类分别填写一份联单,内容包括名称、数 量、特性、形态、包装方式; 48 ②转运人员在接收危险废物时,检查各储存容器的外观是否按规定进行 包装、标识,对包装破损、包装外表污染或未盛装于专用容器的危险废物, 转运人员有权要求重新包装、标识; ③危险废物装卸载时将其整齐地装入车内,尽量减少人工操作;如需手 工操作应做好人员防护; ④转运人员出发前必须对车况进行检查;不得搭乘其他无关人员,不得 装载或混装其他货物; ⑤车辆行驶时应锁闭车厢门,确保安全,不得丢失、遗撒。 综上所述,本项目固体废物全部得到妥善处理,不直接排入外环境,满 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危 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中要求。本项目产生 的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 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永久占地影响分析 本项目永久性占用土地面 46308m2,主要为风机基础、箱变基础、升压 站 等 占 地 , 占 地 类 型 为 农 用 地 ( 其 中 耕 地 21357m2 , 补 充 乔 木 林 地 23146m2,其他林地 1805m2),其影响主要表现为具有生产力的耕地变为了 没有生产力的建设用地,使评价区生物量下降,生产力降低,其影响性质是 长期的、不可逆的。但就农田生态系统而言,它是人类积极干预自然生态系 统,依靠土地资源,利用农作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物质而形成的半自然 人工生态系统,其生物群落结构简单,优势群落只有数种耕作物(本项目为 玉米及大豆),其稳定性不同于陆地自然生态系统,有赖于人类从事耕作、 栽培、锄草、灌溉等农业生产活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 管理的规定》(国发【2004】28)对耕地开垦费的缴纳和使用有专门的要 求。本项目在估算中考虑了占地补偿及耕地复垦费用,通过委托补充的方式 与风机占地范围内的各乡镇签订委托补充耕地协议,协议中应规定建设方面 要按照省政府规定的标准按时缴纳耕地开垦费,由地方有关部门负责开垦与 49 项目占用数量相等、质量相当的耕地。因此,项目用地耕地的开垦费有保 障。工程建设单位在其他合适区域实施补偿以及重建,补偿因本工程所造成 的一般耕地和牧草地面积损失。采取以上措施后,本项目征地将达到占补平 衡,在可接受范围内。 本 项 目 永 久 占 地 46308m2 , 其 中 占 用 耕 地 21357m2 , 补 充 乔 木 林 地 23146m2 ,其他林地 1805m2 。本项目在补充耕地 37978m2 ,补充乔木林地 247m2,其他林地 1805m2。 (2)对植被的影响 ①廊道效应分析 本项目属于点状开发项目,不会对陆生植物产生廊道效应。集电线路为 架空敷设,箱变出线至杆塔部分采用电缆直埋方案,不需要开辟新的农田。 ②景观效应分析 本工程本项目风电机组的安装、以及临时占地会破坏周边原生态环境景 观,对部分地形地貌景观产生扰动。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工程将对其占地 进行绿化恢复。风电场建成后,景观变化最显著的标志是由于土地利用与土 地覆盖发生变化而导致的景观类型和景观格局的变化。从而使自然型、半自 然型的斑块变为人工类型的斑块,由原来连续的斑块被风机和道路割裂成一 个个小的斑块。32 台风机组合在一起可以构成一个非常独特的人文景观,这 种人文景观具有群体性、可观赏性,使人们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还可以 观赏到壮观的风机群。因此,项目的建设对当地自然景观没有不利影响,相 反还可提高当地的景观价值,成为当地一个新的旅游景点,并将促进当地旅 游业的发展。 ③植被影响分析 根据对评价区的植物调查,本项目占地范围内主要为农田生态系统系 统,对植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永久占地使区域内农业作物、植被量下降,施 工结束后,建设单位应及时对临时占地进行恢复及补偿,永久占用的耕地, 应按照“占一补一”的原则,及时复耕复垦同等数量及功能的农田。 综上,项目永久占地对植被影响可接受。 50 (3)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根据对评价区的动物调查,评价区内主要兽类和啮齿类陆生动物,项目 运行期风机的扇叶旋转对周边的鸟类产生一定影响,短期内会影响在周边一 定范围区域内的动物群落组成,但动物有趋利避害以及适应的特性,长期 看,工程不会影响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因此工程建设对评价区陆生动物群落 结构影响有限。动物保护物种均为鸟类,它们行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 回避干扰区域,很容易找到替代生境。评价区非上述保护动物的繁殖地和栖 息地,而是其觅食地之一。项目建成后,运行期主要是风机叶片的旋转转动 对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鸟类有其自身的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特性,经过一 定时间后,对长期居住于本区域的鸟类会适应此生境。工程占地范围内土地 主要为一般耕地,工程建设对评价区内两栖类、爬行类影响不大。工程建设 后会对评价区内小型哺乳动物如鼠类造成影响,但影响极小,保护物种的食 物链与食物网不会发生改变。项目永久占地范围内未见保护物种繁殖地,也 不是鸟类迁徙通道,只是其散布觅食区。工程建设未过多改变项目评价地范 围内原有生态类型,故保护物种的迁徙与正常觅食、休息等不受影响。 为防范鸟类碰撞叶片,依据国内外先进经验,在风机涂上增加警告色等 明显标志,风机叶片应采用白与红相间的警示色,使鸟类在飞行过程中能及 时分辨安全路线,减少碰撞风机机会。根据鸟类迁徙图(见图 4-1),本项目 并不在保护区内候鸟迁徙路线上。而且本项目为分散式风电场不会产生大范 围的阻隔作用。 因此,本项目运营期对动植物的影响可接受。 (4)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成后,临时占地均已进行生态恢复,恢复原有植被类型。风电 机组基础、箱变基础等永久占地均进行地面硬化,不会造成水土流失。 因此,本项目运营期对生态影响可接受。 6、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见“附件 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 51 风电场位置 图 4-1 项目位置与我国鸟类迁徙路径关系图 7、光影影响分析 白天阳光照在风机的旋转叶片上,投射上来的影子在一定范围内会产生 光影影响。 地球绕太阳公转,由于地轴的倾斜,地轴与轨道平面始终保持着大概 66°34′的夹角,这样,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 23°26′之间往返移动。冬至 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直射点的纬度为 23°26′S;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 归线-即直射点的纬度为 23°26′N。如果某地的纬度已经知道,依据下面的公 式就可以计算出此地的太阳高度角的大小:H0=90°-纬度。 根据太阳高度角的数值即可算出物体的阴影长度 L0(D 为物体高度): L0=D/tg H0 风机(含叶片)高度为(140+182/2)=231m。 我国位于北半球,一年当中冬至时分为太阳高度角最小,影子最长。风 电场纬度、相关计算参数和本项目各风机最大光影长度计算结果见附表 1。 本项目对附近敏感点的光影影响范围在 646-657m,综合防护距离为 657m。 本项目光影范围距离最近的居民区为腰屯,T09 风机距离华民村最近, 距离为 662 米,大于综合防护距离 657m,因此本项目风机机组的布置均满足 52 居民区光影防护距离的环境要求。本项目光影距离见附表 1,综合防护距离 657m,风机光影范围内不易建设居民区等光影敏感目标。 综上所述,本风机对居民的环境影响较小。在光影影响范围内不宜新建 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 8、环境防护距离 根据风机噪声预测结果可知,单个风机 400m 外的噪声即可满足《声环 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1 级标准要求,因此距离风机 400m 范围内 不适合建设居民区等声环境敏感目标,因此设置每台风机 400m 防护距离; 本项目光影范围距离最近的居民区为华民村,T09 风机距离华民村最 近,距离为 662 米,大于综合防护距离 657m,,因此本项目风机机组的布置 均满足居民区光影防护距离的环境要求。 因此本项目防护距离内不存在声敏感及光影敏感保护目标。本项目每台 风机均设置环境防护距离,防护距离内不存在声敏感、光影敏感目标,本环 评建议,该项目运营后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应建设声敏感、光影敏感目标。 9、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使用变压器油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风险评价技术导 则》(HJ169-2018)附录 B 中的序号 381(油类物质)。变压器油为易燃物 质,存在环境风险,一旦发生泄漏等风险,将对地下水造成影响。设备故障 时可能引起变压器起火,将污染大气环境。 项目运营期主要利用风能转变为电能,无大气污染物产生,站内涉及危 险物质为变压器油,在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压器油泄露或者站内火灾事 故。变压器为了绝缘和冷却的需要,其外壳内装有一定量变压器油,一般只 有发生事故或检修时才会排油。 本项目事故油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厚度不低于 250mm、 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 P8、事故油池内表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且厚度不小于 1mm,加盖油池盖板。风电场每个箱式变压器下设置贮油坑, 基础采用 C30 防渗混凝土结构,外壁为砖混结构水泥砂浆抹面,内为不锈钢 衬层,中间为防渗混凝土填缝,加盖油池盖板。防渗系数≤10-10cm/s,符合 53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项目变压器排油通 过油管直接排入事故油池,油池容积可以满足变压器绝缘油在事故并失控情 况下泄露时不外溢至环境,事故后油品委托有资质单位外运处理。因此一旦 发生泄漏事故,变压器油不会泄露至外界环境,通过排油管直接排至事故油 池内,且事故油池容积能容纳变压器油容积,因此设置事故油池可靠。 运营期站内一旦发生火灾,因维护不当,变压器漏油,可能会引起变压 器绝缘油着火,因此一定要加强巡检,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且站内 消防器材一定要按照要求配置,一旦发生火灾及时处理。 10、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本项目的生产必然伴随着潜在的危害,如果安全措施水平高,则事故概 率必然会降低,但不会为零。一旦发生事故,需要采取工程应急措施,控制 和减少事故危害。如果有毒有害物泄漏到环境,则可能危害环境,需要实施 社会求援,因此,需要制定环境风险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本项目风险事故应 急救援预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单位的地址、经济性质、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产品、产 量等内容,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重要基础设施、道路等情况。 2)风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 ① 风险目标的确定 ② 根据确定的风险目标,明确其危险特性及对周边的影响 3)风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其分布 4)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①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 依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程度的级别设置分级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② 组成人员 A、主要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 B、现场指挥人员。 ③ 主要职责 54 A、组织制订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B、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C、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D、协调风险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E、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F、风险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G、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H、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I、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J、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依据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① 24 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 ② 24 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 ③ 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驾驶员、押运员报警及与本单位、生产厂家、托运 方联系的方式、方法。 6)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① 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确定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 ② 根据安全运输卡提供的应急措施及与本单位、生产厂家、托运方联系 后获得的信息而采取的应急措施。 7)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依据对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的分析结果,确 定以下内容: ① 风险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② 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③ 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④ 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8)危险区的隔离 55 依据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别、危害程度级别,确定以下内容: ① 危险区的设定; ② 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 ③ 事故现场隔离方法; ④ 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9)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10)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依据事故分类、分级,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 力,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 11)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① 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② 明确事故现场洗消工作的负责人和专业队伍 12)应急救援保障 ① 内部保障 依据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A、确定应急队伍,包括:抢修、现场救护、医疗、治安、消防、交通 管理、通讯、供应、运输、后勤等人员; B、消防设施配置图、工艺流程图、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周围地区图、气象 资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互救信息等存放地点、保管人; C、应急通信系统; D、应急电源、照明; E、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 F、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安全、消防设备、器材及人员防护装备; G、保障制度目录 a、责任制; b、值班制度; c、培训制度; d、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检查运输车辆实际运行制度(包括:行驶时间、 56 行车路线,停车地点等内容); e、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检查、维护制度(包括危险化学品运输 车辆的安全、消防设备、器材及人员防护装备检查、维护); f、安全运输卡制度(安全运输卡包括运输的危险化学品性质、危害性、 应急措施、注意事项及本单位、生产厂家、托运方应急联系电话等内容。每 种危险化学品一张卡片;每次运输前,运输单位向驾驶员、押运员告之安全 运输卡上有关内容,并将安全卡交驾驶员、押运员各一份); g、演练制度。 ② 外部救援 依据对外部应急救援能力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A、单位互助的方式; B、请求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 C、应急救援信息咨询; D、专家信息。 13)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依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的级别和从业人员的评估结果, 可能发生的事故现场情况分析结果,设定预案的启动条件。 14)风险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① 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② 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 15)应急培训计划 依据对从业人员能力的评估和社区或周边人员素质的分析结果,确定以 下内容: ① 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 ② 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 ③ 社区或周边人员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 16)演练计划 依据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57 ① 演练准备; ② 演练范围与频次; ③ 演练组织。 17)附件 ①组织机构名单; ② 值班联系电话; ③ 组织应急救援有关人员联系电话; ④ 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应急咨询服务电话; ⑤ 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 ⑥ 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 ⑦ 本单位平面布置图; ⑧ 消防设施配置图; ⑨ 周边区域道路交通示意图和疏散路线、交通管制示意图; ⑩ 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重要基础设施分布图及有关联系方式,供 水、供电单位的联系方式; 在变压器运行的过程中,这些冷却或绝缘油都封闭在电气设备内,不会 造成对人身、环境的危害。但在设备事故或设备检修时有可能泄漏,污染环 境。变压器与事故油池相连,一旦发生事故时油将排入事故油池中,在严格 按照规程处理的情况下,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本项目运行期的事故油池 用于收集废变压器油,变压器发生事故时产生的废变压器油经排油管进入事 故油池,立即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不在站内储存。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使本工程出现事故风险降到最低,当出现事故危 害时能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置,预防各项事故的发生,使其产生的影响能减 小到最低限度。因此风险时的处理措施合理可行。 11、对黑龙江龙江哈拉海省级自然保护区影响 黑龙江龙江哈拉海省级自然保护区不在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不在光影影 响范围内,本项目并不在保护区内候鸟迁徙路线上对候鸟迁徙影响较小。本 项目对黑龙江龙江哈拉海省级自然保护区影响较小。 58 1、风电场选址合理性 本项目场址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广厚乡、华民乡,本次环评 从风能资源、环境影响等方面分析风电场选址的合理性: (1)风能资源 根据《齐齐哈尔龙江二期 200MW 风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龙江县属 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风大少雨干旱,夏季温热短促,雨 热同季, 秋季气温变化迅速,易旱霜,小气候特征明显,冬季漫长寒冷干燥。从 全国 选 址 选 线 环 风能资源分布图上可以看出,该区域被列为风能较好的地区,具有较一定的 风能利用前景。 齐齐哈尔龙江二期 200MW 风电项目风电场测风塔 140 米高度实测年平 均风速 7.48m/s,平均风功率密度 466W/m²。测风塔 140m 高度主导风向集中 在 NW~ENE,主风能方向集中在 NW~ENE,主风向与风能比较集中,有利 于风电机组的排布。 境 合 在风机轮毂高度(140m),风速 15m/s 的平均湍流强度值为 0.070,小于 理 0.12(IEC61400-1),可以选择 C 类风力发电机组。 性 利用气象站与测风塔相关,计算 50 年一遇最大风速(10 分钟平均)为 分 32.7m/s,风电场工程可以选择 IECIII 类及以上风力发电机组。 析 根据 GB/T18710-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评价,该风场风功率 密 度满足三级风场要求,风能资源较好,具有一定的经济开发利用价值。 (2)环境影响 本项目风电场范围内无水源地、文物保护单位及自然保护区等,项目设 施占地不占用珍稀动植物资源,风机周围居民分布距离较远,项目建设对当 地生态环境和场址区居民点的噪声影响小。 风场风机、道路、集电线路、升压站等设施完全避让基本农田,并在保 护区之外,不涉及基本农田及保护区; 风场风机与有人居住的村庄距离较远,减少对村庄的噪音和光影污染, 59 本项目光影影响范围内无居民。 升压站选址位于整个风电场西部位置,地类不属于基本农田,交通方 便,对后期升压站的管理和维护提供了便利。场内集电线路较短,在经济输 送范围内,集电线路的投资相对较低,电能损耗相对较小:周围无人畜生产 饮用水源地,不会造成水源污染;无断层、滑坡等,工程投资相对较低,视 野开阔,离居民有一定距离,对人们生活无较大影响。站内地质条件良好, 土地性质为未利用地,满足要求。风电场内风机自然地面标高均高于所在河 流的大断面五十年一遇洪水位,风电场内的升压站自然地面标高也高于所在 河流的大断面百年一遇洪水位,因此风电场区域内的风机及升压站不受洪水 威胁。所在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等现状良好。 (3)与《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符合性 根据《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风电场工程建 设用地应本着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尽量使用未利用土地,少占或不 占耕地,并尽量避开省级以上政府部门依法批准的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场 址占地为一般农田和人工牧草地,不涉及基本农田,不涉及特殊保护区域, 对于项目占用的耕地,环评提出按照要求对耕地进行补偿,对于临时占用的 耕地待项目建成后恢复为原有耕地。因此项目占地基本符合《风电场工程建 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要求。 因此,本项目选址从环保角度是合理的。 2、临时占地选址合理性 依据施工总布置原则、结合本工程区地形地貌条件及风电工程的特点。 施工布置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永久和临时建筑关系,进 行施工工厂设施的布置。力求布置紧凑,节约用地,又方便施工和管理,同 时兼顾环保的要求。工程区设置机械修配厂及综合加工系统(包括钢筋加工 厂、木材加工厂)。为了便于管理,综合加工厂集中布置在升压站附近。本 工程所需的仓库集中布置在升压站附近,主要设有木材库、钢筋库、综合仓 库、机械停放场及设备堆场。木材库及钢筋库分别设在相应的加工工厂内。 施工临时生活办公区布置在进场道路附近,该处场地交通便利。占地为人工 60 牧草地,不涉及基本农田,项目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本项目不设置取土场 及弃土场,待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进行绿化,恢复原有植被类型。在严格 落实本报告表提出的各项施工期环保措施和建议的条件下,本项目临时工程 对环境影响较小,且临时工程随着施工的结束影响结束,影响时间较短,综 上所述。本项目临时占地选址合理。 61 62 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针对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的对象、范围、时段、程度,提出以下避让、减 缓、修复、补偿、管理等对策措施。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扬尘、动力机械及运输车辆排出的尾气等。 (1)为控制扬尘的污染,工程中将采取洒水抑尘措施,禁止大风天气施 工,施工场地周边应设置围挡等措施。采取上述措施后,扬尘影响和污染程度 会明显减轻。 (2)动力机械及运输车辆排出的废气通过及时检修和日常维护减少尾气的 施 工 期 生 排放。 (3)施工期间应加强环境管理,贯彻边施工、边防治的原则。 (4)运输水泥、土方、施工垃圾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要密闭处理,或采取 其它措施,以避免沿途散落。 态 2、水污染防治措施 环 (1)生活废水 境 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集中排入防渗旱厕,定期清掏,严禁将生活污水随意 保 泼洒。防渗旱厕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并做好消毒工作,并填埋压实。 护 (2)施工废水 措 施工废水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SS,经隔油池、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临时 施 道路、施工场地洒水降尘。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为了尽量减少因本项目施工而给周围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本评价建议采取 以下控制措施: (1)施工时应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淘汰高噪声设备和落后工艺,禁止采 用冲击式钻机、柴油打桩机、旋挖桩机等高噪声设备,应选用静压式钻探机、 预应力管桩等低噪声的施工方式。对挖掘机、推土机与翻斗车等固定设备,可 通过安装消声管、消音器或隔离发动机振动部件的方法降低噪声,对振动大的 机械设备,采用隔振胶垫或减振机座,使机械设备的噪声源声压级满足控制标 准;同时要加强各种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的维修和保养,使设备和车辆性能处 63 于良好状态。 (2)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往往具有突发、无规则、不连续和高强度等特 点,施工单位应采取合理安排施工机械操作时间的方法加以缓解,并减少同时 作业的高噪声施工机械数量,尽可能减轻声源叠加影响。 (3)施工单位要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晚间(19:00~22:00)严禁高噪声 设备施工,午间(12:00~14:00)及夜间(22:00~6:00)严禁施工,以免影响附 近人们的休息。另外,为进一步确保周围人员不受影响,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 施工机械的作业位置,尽量远离敏感点。如因建筑工程工艺要求或特殊需要必 须连续作业而进行夜间施工时,施工单位必须提前 7 日持监管部门的证明向当 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施工期和时间,并在周围居民点张贴告示,经环境保 护主管部门批准备案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 (4)对于施工期间的材料运输、敲击等噪声源,要求施工单位文明施工; 加强有效管理,加强施工队伍的素质教育,尽量减少人为的噪声以缓解其影 响。加强劳动保护,改善施工人员作业环境。综合加工场操作人员实行轮班 制,每人每天持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 6 小时,给受影响大的人员配发防噪耳 塞、头盔、耳罩等噪声防护用具。 (5)做好周围群众的协调工作。施工期对周围群众带来多种不便,尤其受 施工噪声的影响,抱怨较多,若处理不当,将影响社会安定。因此,应加强与 周边住户、单位和居委会的联系,及时通报施工进度,减少人为噪声污染,取 得群众的谅解。 (6)项目运输路线经过道路沿线两侧村屯时,应加强现场货物的运输管 理,在运输车辆经过居民点时,尽量减速慢行,居民区内禁止鸣笛,禁止在中 午(12:00-14:00)和夜间(22:00-6:00)经过居民点运输,以免影响沿途居民的 正常生活。 4、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弃土 本项目产生的土方主要为土地平整及挖地基时产生的土方,除回填、平整 场地外,挖方的表土用于绿化,风机基础及箱变基础等基槽余土用于平整、回 填升压变电站场地等,无弃土产生。 64 (2)建筑垃圾 废弃垃圾中钢筋、木材、废纸板等可以回收利用的加以利用,无法利用的 建筑垃圾由建设单位统一清运至市政管理部门指定堆放点。 (3)员工生活垃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有关内容,施工人员 产生的生活垃圾不要和建筑垃圾混放,建议施工期对生活垃圾集中收集,采取 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化管理,聘请专人定期清除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 统一处理。 施工期固废只要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以及当地政府的管理规定,科 学管理、文明施工,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处置率达 100%,不会造成污染。 5、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本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为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是 避免、消减和补偿,重点在于工程施工阶段避免或减缓对生态的破坏和影响, 以及施工结束后的生态恢复措施。在对生态环境的防护和恢复上,本工程采取 以下多种措施: (1)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①充分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少建施工便道,不影响农作物的耕种。 ②尽量避免雨季施工,这样可以避免大规模水土流失;要分段施工,每一 段施工完成后要尽快回填土方,恢复植被。 ③在工程建设施工期,采取尽量少占地,少破坏植被的原则,尽量缩小施 工范围,各种施工活动应严格控制在施工区域内,并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 低限度,以免造成土壤与植被的不必要破坏,将工程建设对现有植被和土壤的 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对于施工过程中破坏的植被,要制定补偿措施,进行补 偿。对于临时占地,竣工后要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重建工作。工程施工时采取 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方式。施工后对沿线进行平整,将表土覆盖 在原地表,以恢复植被。通过加大对作业带有机肥料的投入,增加土壤有机质 含量,恢复土壤团粒结构,减轻对土壤的压实效应。施工过程中需要临时堆置 的土方表面用密目网苫盖,坡脚采用草袋土埂压盖。 ④要规范施工,严格管理,在施工前应制定出土石方处置方案,应限制临 65 时堆放占地面积和远距离转移,用于就近修建附近道路。 ⑤工程开挖出的耕作土和非耕作土分别堆放在作业带的两侧,对开挖的耕 作土采用土工袋装填进行拦挡,并修筑临时性的排水沟排水。无论是挖方还是 填方施工,应做好施工排水,先做好排水沟,施工时采取修建挡土墙、排水 沟、覆盖塑料布等措施,并对施工期间产生的弃土及时处置,可有效防止水土 流失。 ⑥施工单位通过文明施工,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周期。施工结束 后随着开挖土壤的分层回填和树木补植及对受损植被加以修复,按原状恢复。 (2)施工完毕迹地恢复 项目临时占地均为人工耕地,施工完毕后应对项目所占临时占地(施工作 业带及临时施工场地)进行迹地恢复,采取相应的土地平整等措施,原有的土 地使用功能可以得到恢复。迹地恢复中,应恢复原有地表的平整度,道路两侧 进行绿化。分层回填,做好土壤复育措施,由于工程施工影响了土壤的理化性 质,因此土壤抚育应多使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 腐殖酸有机肥能改良、活化、营养土壤,使板结的土壤恢复生机。对该区域土 壤应测土配方施肥,适量使用氮、磷、钾肥,使土壤养分全面而均衡。荒地区 域回填后可种植植物,恢复生态环境。 (3)水土保持措施 为防止工程土地平整、开挖等施工活动对周边造成扰动破坏,施工期间要 加强管理,明确征地界限,各种施工活动严格控制在征地范围内进行,避免人 为增加扰动面积。 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 50433-2018)要求,在分析 评价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的基础上,确定水土保持措施的总体布 局。在总体布局上本着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永久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 合,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形成布局合理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水土 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框图见下图。 66 图 5-1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框图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A.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施工要避开雨季和大风天,分段施 工,采用挡土墙和排水措施进行防护,尽量不留疏松地面,减少风蚀导致的水 土流失。 B.划定施工作业范围和路线,不得随意扩大,按规定操作。严格控制和管 理运输车辆及重型机械施工作业范围,尽可能减少对土壤和农作物的破坏以及 由此引发的水土流失。 C.废弃的砂、石必须运至规定的专门存放地堆放,禁止向江河、水库和专 门堆放地以外的沟渠倾倒; D.工程施工时注意合理分配施工时段,避开降雨集中时段,开挖的土方、 开挖裸露面做好防治措施,尽量缩短暴露时间,做好堆土拦挡,开挖土方临时 堆存场所底部采用布袋挡墙,堆土表面用无纺布覆盖,能有效减缓水土流失, 工程完成后及时覆土夯实,回填表土,撒播草种,完成迹地恢复。整体来说, 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后,整个施工过程不会加剧区域水土流 失; 67 E.在施工中破坏植被的地段,施工结束后,必须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工作。 开挖面和废弃的砂、石、土存放地的裸露土地,及时植树种草,树种应尽可能 以本地树种为主,农田及时复耕,防止水土流失。 (4)管理措施 A.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期环保措施的宣传教育,对每一位上岗人员进行培 训,让他们充分认识每一项环保措施及落实的重要性,真正使环保措施起到应 有的作用。 B.施工单位和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法令,爱护保护区内所有的动物和昆 虫。爱护施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除施工必须外,爱护一草一木,不砍伐当地 树木。 C.保护原有地貌不被破坏,施工挖掘地表时,尽可能保护原有地层。 D.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负责及时清理现场,使之尽快恢复原状。 (5)对动植物生态环境的影响 经现场调查,项目工程沿线主要为农田、草地,无珍稀野生动植物。由于 项目两侧区域生态类型简单,为草地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且项目施工作 业面较窄,施工期较短,加强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禁止乱捕乱杀。 因此对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不会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期。通过上述分析,施工期 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通过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本项目 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可接受的。 运 营 期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1、地表水水环境保护措施 食堂废水经油水分离器隔油后与其他生活污水一起经化粪池排入站区内污 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用于绿化、洒水降尘用水,不外排。站内设有集水池一座, 用于非绿化季节废水的临时贮存,位于污水处理区,容积 300m3,采用地埋式 一体化污水设备。经“生物接触氧化+沉淀+过滤+消毒”废水处理工艺处理。废水 处理工艺见下图 5-2,各工艺环节废水处理效果见下表 5-1。出水水质可达到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标准要求,回用于 绿化及地面洒水降尘。 68 措 施 序号 单元名称 表 5-1 各处理单元设计的预期处理效果 BOD5 COD 氨氮 进水 出水 进水 出水 进水 水质 350 350 (mg/L) 接触氧 水质 350 52.5 2 化+沉 (mg/L) 85% 淀池 去除率 水质 52.5 35.18 3 过滤 (mg/L) 33% 去除率 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 35.18 质水质(mg/L) -标准 达标情况 达标 调节池 1 生活污水 食堂废水 化粪池 出水 进水 出水 30 30 200 200 200 200 30 6 200 40 200 30 80% 6 80% 6 40 85% 14.8 30 6 -- 80% 70% 6 8 6 8 达标 10 达标 1000 达标 生物接触氧 化池 调节池 格栅 SS 油水分 离器 沉淀池 过滤池 消毒池 回用 污泥池 图 5-2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2、地下水水环境保护措施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针对本项目 的特点,对本项目进行分区防渗。变压器防渗事故油池、危废暂存间为重点防 渗区,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集水池为一般防渗区,其他区域为简单防渗区。 重点防渗区:基础防渗层为至少 1m 厚粘土层(渗透系数 K≤10-7cm/s)或 2mm 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 2mm 厚的其他人工材料(渗透系数 K≤10-10cm/s);一 般防渗区:地面(池底)基础防渗,防渗层为至少 1m 厚粘土层或 2mm 厚高密 度聚乙烯,需满足等效黏土防渗层 Mb≥1.5m,K≤1×10-7cm/s 的要求;简单防渗 区:对其地面采用混凝土进行一般地面硬化。 3、大气保护措施 为了防止油烟无组织排放,须安装去除率 60%以上的油烟净化装置,油烟 69 经专用烟道引至屋顶排放,净化后排放浓度为 0.48mg/m3,排放量为 1.05kg/a, 可 满 足 《 饮 食 业 油 烟 排 放 标 准 ( 试 行 ) 》 ( GB18483-2001 ) 中 排 放 浓 度 2.0mg/m3 的标准要求,处理后的油烟废气经专用烟道引至所在建筑物顶部排 放。 4、声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运营期噪声来源主要是变压器产生的噪声和风机转动产生的噪声。 为保障风电机组运行对周围环境不产生影响,在机组招标设计时,选择低噪声 机组,在风电机组控制系统中设置降噪管理系统,通过改变风轮转速和变桨系 统来调整运行状态,进而降低噪声源强;运营期加强对风机的维护,使其处于 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风电机组运行对工作人员以及周边环境产生干扰,距离 风机 400m 处噪声即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 类标准限值 要求。 变压器选用低噪声电器设备,选用低噪声冷却风机,变压器底部加装弹性 防振支架或刚性弹簧或橡皮垫进行减振,采取以上措施,升压站厂界噪声满足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标准 1 类限值要求。 5、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1)生活垃圾、废含油抹布、含油手套 废含油抹布和含油手套统一收集后和生活垃圾一起交由市政环卫部门清运 处理。 (2)餐馀垃圾、废油脂 餐馀垃圾、废油脂收集后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 (3)污泥 项目运行后污水处理设施污泥每月清理一次,自行堆肥,用于厂区绿化及 生态恢复。 (4)废储能电池 本项目产生的废储能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每 10 年更换一次,单套储能设施 电池重量为 37t。总更换量为 370t/10a。根据《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锂 离子电池一般不含有毒有害成分,环境危害性较小。废旧锂电池的收集、贮 存、处置参照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相关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要求,防止污 70 染环境。由于体积较大更换后直接外运综合利用单位,厂内不储存。 (5)危险废物 废旧蓄电池、废液压油和变压器油作为危险废物暂存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 理。 运营期,风电机组更换废机油时,需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用专门的油 桶将废机油进行收集并在升压站内设置专用暂存间进行暂存,最终定期交由有 相关资质的单位合理处置,严禁随意丢弃。油桶和暂存间须设置明显标志,暂 存间地面应进行防渗处理。运营期,升压站更换下来的废旧蓄电池属于危险废 物。因此,建设方须严格按照国家危废转移、处置有关规定对变压器废油和退 役的蓄电池进行转移、处置,从而确保全部退役的蓄电池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转移、处置。 升压站变压器使用变压器油,事故发生时会发生变压器油外泄。变电站内 设置污油排蓄系统,即按最大一台主变压器的油量,设一座事故油池,容积 123.75m3,事故油池应加盖防雨。变压器发生事故时产生的废变压器油经排油 管进入事故油池,立即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不在站内储存。 箱式变压器使用变压器油,事故发生时会发生变压器油外泄。变压器附近 设置污油排蓄系统,本项目设置箱式变压器事故油池 32 座,有效容积 4m3(最 大贮存量 3.24t),事故油池应加盖防雨,变压器发生事故时产生的废变压器油 经排油管进入事故油池,立即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不在站内储存。 为保证暂存的危险废物不对环境产生污染,依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 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 (HJ2025-2012)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危险废物暂存场地提出如下安全措施: ①应设置单独的危险废物暂存地点,该地点地面及裙角应做耐腐蚀硬化、 防渗漏处理,且表面无裂隙,所使用的材料要与危险废物相容; ②危险废物应储存于密闭容器中,并在容器外表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和 警示标志; ③危险废物应选择防腐、防漏、防磕碰、密封严密的容器进行贮存和运 输,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与酸类化学品分开存 放; 71 ④建立档案制度,对暂存的废物种类、数量、特性、包装容器类别、存放 库位、存入日期、运出日期等详细记录在案并长期保存。建立定期巡查、维护 制度; ⑤危险废物置场室内地面应做硬化和防渗漏处理,地面铺环氧树脂层或者 放置铁托盘。一旦出现盛装液态固体废物的容器发生破裂或渗漏情况,马上修 复或更换破损容器,地面残留液体用布擦拭干净。出现泄漏事故及时向有关部 门通报。 6、生态影响防治措施 本项目投产后,风电机组运行产生的机械噪声以及机组运行时尾流对鸟类 的迁徙有一定的影响,运营期噪声主要是设备运营时产生的机械噪声,选购优 良设施与设备,高标准施工与设计,强化消声与降噪处理。运营期间,及时维 护,为鸟类生存、栖息、繁衍提供安静空间,减少对野生鸟类的人为干扰。为 防范鸟类碰撞叶片,依据国内外先进经验,在风机涂上增加警告色、鹰眼等明 显标志,风机叶片应采用白色与检红相间的警示色,使鸟类在飞行过程中能及 时分辨安全路线,减少碰撞风机机会。 集电线路的电磁干扰会造成鸟类惊飞而增加其撞上电线的机会,营运期 间,应进一步加强管理,对风电场区实行专人管护,设立标牌,以减少对鸟类 种群或是重要鸟类停歇地的干扰,降低鸟类撞线的发生率。以各种器材来驱赶 鸟类远离集电线路,安装当前先进的鸟类警示驱避器,降低鸟撞机会。许多的 研究均指出在集电线路导线上的防雷击地线是鸟类最容易发生撞击的位置,但 为保证电网安全,在地线不能移除情况下,采取地线标识手段,利于鸟类识别 而及时避让。地线标识材质选择要明亮醒目长久,宜采用白色、黄色、橘色或 红色。 风机叶片的转动会对鸟类产生影响。风电场建成后,风机的额定转速较 慢,为防范鸟类碰撞叶片,依据国内外先进经验,在风机涂上增加警告色、鹰 眼等明显标志,风机叶片应采用白色与检红相间的警示色,使鸟类在飞行过程 中能及时分辨安全路线,减少碰撞风机机会。与附近的鸟类观察站建立联系, 必要时,在鸟类迁徙期风机停止运行。 升压站、集电线路塔装、风电机组基础、箱变基础等永久占地均进行地面 72 硬化。风机外观颜色统一,以白色为主,易与天空中云朵颜色相融合,避免使 用其他鲜艳颜色。 7、防沙治沙措施 根据“关于贯彻落实《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实施意见”(黑防 沙发[2020]3 号),全面做好防沙治沙项目管理,按照《黑龙江省防沙治沙条 例》中相关要求,切实保护、修复和改善我省沙区生态环境,推动防沙治沙事 业,迈上新台阶。 实施范围: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市、县(市、区),即齐齐哈尔市龙沙区、 建华区铁锋区、昂昂溪区、富拉尔基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龙江县、甘南 县、泰来县、富裕县、讷河市,大庆市让胡路区、红岗区、大同区、肇源县、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等所辖区域。建设单位要认真落实生态环境、重点增 加、恢复和保护林草植被,治理土地沙化和草原退化、沙化、碱化; 本项目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广厚乡、华民乡,故本评价要求企 业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沙治沙。 本项目工程建设总占地面积 734835m2,其中:永久征地面积 46308m2,临 时占地面积 688527m2。永久占用的土地按照国土部门核准的占用面积,及时补 充同等数量、同等功能的耕地和乔木林地。升压站四周围墙及建筑物四周广植 草坪、大量绿化以提高厂区的生态环境质量。风机塔杆占地范围内、升压站占 地地面全部硬质化,种植树木、草坪,升压站占地范围内不能有裸露地面 2 全面加强沙区水资源管理。落实《黑龙江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制定 节水措施推行严格的节水灌溉方式和节水技术。继续组织开展沙区县级行政区 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评估,并应用于水资源管理工作,确保用水总量红线落 实。 3 加强防沙治沙力度。建设项目严格按照规划绿地面积进行绿化工作,严 禁占用规划的绿地面积。沿站区四周围墙内侧及建筑物四周广植草坪、大量绿 化,并植物四季花卉、常绿灌木,以提高站区内的环境质量。站区内地面硬质 化,结合厂区布局,种植树木、草坪,厂内不能有裸露地面。 4、加强员工培训,普及防沙治沙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努力提高员 工防沙治沙的意识。 73 8、环境风险防治措施 (1)在工程设计时,选取性能优良、品质可靠的变压器。 (2)选取优良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变压器油。 (3)经常性地对变压器进行维护,并定期取样检测变压器油,根据变压器 的运行参数或其他表现以及变压器油取样检测结果,及时发现细小问题,防患 于未然。 (4)发现高压变压器有异常状况并经试验证明内部有故障时,临时进行大 修。事故检修时要依照具体故障的部位进行修复及全面处理和试验。当事故紧 急严重时,可将变压器内的油放出,并引入事故油池。 (5)在运行过程中,如果需要对变压器油进行过滤净化,须请专业机构实 施,使用性能良好的油液抽取设备及容纳器材,在操作的过程中严格依照规 程,并完善漏油或其他事故的防范应急措施。 (6)为避免可能发生的变压器因事故漏油或泄油而产生的废弃物污染环 境,进入事故油池中的废油不得随意处置,应将事故油池中的废油交由有资质 单位进行处理处置。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确保事故油不外泄污染环境。 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环境管理 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是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在项目的可行性研 究、项目设计、建设期和运行期必须遵守国家、省市的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政 策、标准,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拟定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并确保环境保 护设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环境管理计划制定出机构的能力建设、执行各项防 治措施的职责、实施进度、监测内容和报告程序,以及资金投入和来源等内 容。在项目建设期和运行期,接受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并配 合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完成对项目建设的“三同时”审查。项目运行期环境管理机 构及职责:项目运行期的环境管理机构,负责场内的环境管理和监测工作,对 照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及时监督和掌握污染情况。项目环境管理机构 的基本职责为: ①宣传、组织贯彻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搞好项目的环 74 境保护工作; ②执行上级主管部门建立的各种环境管理制度; ③监督本项目环保设施和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运行,保证“三同时”验收合 格; ④领导并组织项目运行期的环境监测工作,建立档案; ⑤调查、处理项目产生的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 ⑥开展环保教育、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员工素质。 (2)监测计划 环境监测(包括污染源监测)是企业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 的一项规范化制度。通过环境监测,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建立监测档案,可为 污染源治理,掌握污染物排放变化规律提供依据,为上级环保部门进行区域环 境规划、管理执法提供依据。同时,环境监测也是企业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 做到清洁生产的重要保证手段之一。为及时了解项目在运行期对环境影响的范 围和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验证已采取环保措施的效益。结合工程 与环境特点,确定项目施工期、运营期的环境监测内容,各个指标的监测均按 国家标准监测方法进行。 依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819-2017)要求,确定本项 目污染源监测计划,监测计划见表 5-2。 75 表 5-2 环境监测计划 项目 污染源 监测因 子 大气 环境 采样位置应设 置在距弯头、 参照《饮食业油烟排放 变径管下游方 标准(试行)》 一次/年, 向不小于 3 倍 油烟 每次 1 天 (GB18438-2001)及 直径,和距上 GB/T16157、HJ/T397 等 述部件上游方 执行 向不小于 1.5 倍 直径处 食堂 监测时间及 频率 监测点位 监测分析方法 升压站四周厂 每半年监测 界外 5m 处各设 1 次,一次 《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 电磁 工频电场强度、 置 1 个电磁场 连续监测 1 环境监测方法》(试 环境 磁感应强度 衰减监测点 天,每点位 行)(HJ681-2013) 位。 各 1 次。 参照《工业企业厂界环 变压 昼夜噪 升压站厂界、 一次/季度 声环 境噪声排放标准》 器、风 声等效 风机占地范围 (昼、夜 境 (GB12348-2008)1 类 机 A 声级 边界 间) 标准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 污水处 COD、 污水处理设施 废水 一次/年 市杂用水水质》 理站 氨氮 出口 (GB/T18920-2020) (3)生态监测 ①监测目的及内容 通过对野生动植物的监测,了解工程施工和建成运行对陆生生态的影响, 掌握陆生生态修复及其它保护措施的实际效果,加强对生态的管理,使生态向 良性或有利方向发展。 施工期,主要对植被丰富的施工区域进行监测;还要加强对区域性分布的 重点保护植物、动物的调查,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有重点保护对象,及时上报 主管部门,实行迁地保护。 运营期,主要监测工程沿线特别是穿越工程生境的变化,植被的变化以及 生态系统整体性变化,包括主要物种组成和数量。 植物监测:种类及组成、种群密度、覆盖度、临时占地处植被恢复状况 等; 陆生动物监测:种类、分布、密度。 76 ②监测方法 植物监测 通过样方调查得到植物丰度指数、植物盖度指数、景观多样性值和优势度 值等,来判断植物和植被的变化。 鸟类监测 采用样线法、样点法及访问法调查鸟类种类、分布特征等。 ③监测时间 陆生监测分施工期、运营期 2 个时期,植物监测时期为每年 5 月~6 月;鸟 类监测时期为每年的 3 月~4 月,9 月~10 月。 ④监测地点 具体点位见附图 7。 其 无 他 本项目环保投资具体情况见下表。 环 保 投 资 77 表 5-3 环保投资一览表 投资项目 施工期 设施名称 废气处理 生活污水 施工废水 噪声 具体措施 洒水降尘等措施 临时防渗旱厕 隔油池、沉淀池 隔声、减振措施 土方回填、建筑垃圾处 置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 置 油水分离器、化粪池、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 设备、集水池 环保投资(万元) 15 4.5 5.5 7 食堂油烟 油烟净化装置 1.0 地下水防治措 施 防渗事故储池、危废暂 存间、地埋式污水处理 设备、集水池防渗 25 降噪措施 减振等 5 生活垃圾 垃圾箱 0.2 餐馀垃圾、废 油脂 交有资质单位处置 2 危险废物 危废暂存间 10 固体废物 处置措施 生活污水 运行期 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的运行维护费用 自行监测 生态恢复措 施 自行监测费用 水土流失防治、防沙治沙、迹地恢复、 绿化 环保投资合计 78 20 1 30 9 4 200 339.2 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内容 施工期 运营期 要素 环境保护措 环境保护措施 验收要求 验收要求 施 风机涂上增 加警告色、 鹰眼等明显 标志;安装 各种施工活动应 当前先进的 严格控制在施工 鸟类警示驱 区域内,并将临 避器、与附 时占地面积控制 近鸟类观察 在最低限度;施 表土回填, 站建立联系 工时采取分层开 耕地复耕、 等;必要 挖、分层堆放、 升压站、风 陆生生态 时,鸟类迁 落实相关措施 分层回填的方 机基础附近 徙期风机停 式;做好堆土拦 绿化、地面 滞运行;补 挡;工程完成后 硬化处理 充耕地 及时覆土夯实, 21357m2,补 回填表土,撒播 充乔木林地 草种,完成迹地 23146m2,其 恢复等 他林地 1805m2 实现 “占补平 衡”; 水生生态 地表水环境 / 生活污水集中排 入自建的临时防 渗旱厕,定期清 掏;施工废水经 隔油池、沉淀池 处理后回用于临 时道路、施工场 地洒水降尘; / / / 防渗旱厕施 工结束后及 时拆除、消 毒,并填埋 压实;其他 相关措施落 实,对周围 水环境无影 响。 食堂废水经 油水分离器 隔油后与其 他生活污水 经化粪池进 入站区内地 埋式一体化 污水处理装 置(处理工 艺为“生物接 触氧化+沉淀 +过滤+消 毒”)处理后 用于绿化、 洒水降尘用 水,集水池 一座,容积 出水水质满足 《城市污水再 生利用 城市杂 用水水质》 (GB/T189202020)表 1 城 市绿化标准要 求 79 300m3; 地下水及土壤 环境 / / 80 污水处理站、集水池做好防渗 措施,压实粘土层厚度 ≥1.5m,满足渗透系数 K<1.0×10-7cm/s;防渗粘土层 上部及墙体(池体)侧面铺设 1.0mm 高密度聚乙烯 (HDPE)防渗膜(渗透系数 K≤10-7cm/s) ,在做好基层防 渗的基础上进行水泥硬化,满 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中—般防渗区要求 本项目升压站设器容积 123.75m3 的变压器事故油池一 座,事故油池采用钢筋混凝土 结构,混凝土结构厚度不低于 250mm、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 于 P8、内表面涂刷水泥基渗透 结晶型防水涂料且厚度不小于 1mm,事故油池加盖油池盖 板;风力发电场区设置容积 4m3(最大贮存量 3.24t)变压 器事故贮油坑共 32 座,基础 采用 C30 防渗混凝土结构,外 壁为砖混结构水泥砂浆抹面, 内为不锈钢衬层,中间为混凝 土填缝,事故油池防渗系数 ≤10-10cm/s,符合《危险废物 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及修改单要 求; 危废暂存间设置在升压站内, 建筑面积约 48m2;危险废物 暂存间须基础防渗,防渗层为 至少 1m 厚粘土层(渗透系数 ≤10-7cm/s),或 2mm 厚高密 度聚乙烯,或至少 2mm 厚的 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 cm/s。危险废物暂存间需满 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 准》(GB18597-2001)及修改 单要求。 满足《建筑 施工场界环 境噪声排放 标 准 》 (GB125232011 ) 标 准。 低噪声设 备、加强对 风机的维 护、采取降 噪措施,变 压器底部加 装弹性防振 支架或刚性 弹簧或橡皮 垫进行减振 风机 400m 处噪 声即可达到 《工业企业厂 界环境噪声排 放标准》 (GB123482008)中的 1 类标准限值要 求;升压站厂 界噪声满足 《工业企业厂 界环境噪声排 放标准》 (GB123482008)标准 1 类限值要求 / / / / 洒水抑尘措施, 禁止大风天气施 工,施工场地周 边应设置围挡等 措施 施工期产生 的粉尘排放 满足《大气 污染物综合 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表 2 中无组织排 放监控浓度 限值 安装去除率 60%以上的 油烟净化装 置,油烟经 专用烟道引 至屋顶排放 满足《饮食业 油烟排放标准 ( 试 行 ) 》 ( GB184832001 ) 中 排 放 浓 度 2.0mg/m3 的标准要求 落实相关措 施,无乱丢 乱弃。 废含油抹布 和含油手套 统一收集后 和生活垃圾 一起交由市 政环卫部门 清运处理; 餐馀垃圾、 废油脂收集 后交由有资 质单位处 置。污水处 理设施污泥 每月清理一 次,自行堆 肥,用于厂 废含油抹布、 含油手套、餐 厨垃圾、污泥 的贮存及处置 执行《一般工 业固体废物贮 存和填埋污染 控制标准》 (GB185992020) 声环境 选用低噪声机械 设备,对振动大 的机械设备,采 用隔振胶垫或减 振机座,合理安 排施工作业时 间,晚间 (19:00~22:00) 严禁高噪声设备 施工,午间 (12:00~14:00) 及夜间 (22:00~6:00) 严禁施工等 振动 大气环境 固体废物 无法利用的建筑 垃圾由建设单位 统一清运至市政 管理部门指定堆 放点;生活垃圾 集中收集后交由 环卫部门统一处 理 81 区绿化及生 态恢复 废变压器油 经排油管进 入事故油 池,立即交 由有资质单 位处置,不 在站内储 存。废旧蓄 电池、废机 油危险废物 暂存在危废 暂存间,交 有资质单位 处理; 电磁环境 环境风险 环境监测 防护距离 防沙治沙 / / 对扬尘、施工场 界噪声进行监测 废旧蓄电池、 废机油等贮存 处置执行《危 险废物贮存污 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及修改 单要求 / 优化设计、 保持安全距 离等 《电磁环境控 制限值》 (GB87022014) / 选用优良的 符合国家标 准的变压器 油、对变压 器 进 行 维 护,并定期 取样检测、 设置事故油 池等 落实相关风险 防范措施 落实相关监 测计划 升压站厂界 噪声、食堂 油烟进行监 测 落实相关监测 计划 防护距离:风机 400m 处噪声即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1 类标准限值要求,因此距离风机 400m 范围 内不适合建设居民区等声环境敏感目标,因此设置每台风机 400m 防护距离;本项目各风机光影影响距离见附表 1,光影综 合防护距离 657m。风机光影范围内不适合建设居民区等光影 敏感目标;综合考虑,本项目每台风机,环境防护距离范围内不 适合建设声敏感、光影敏感目标; 根据“关于贯彻落实《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实施 意见”(黑防沙发[2020]3 号),全面做好防沙治少项目管理,按 82 照《黑龙江省防沙治沙条例》相关规定,永久占用的土地按照 国土部门核准的占用面积,及时补充同等数量、同等功能的耕 地和湿地。升压站四周围墙及建筑物四周广植草坪、大量绿化 以提高厂区的生态环境质量。风机塔杆占地范围内、升压站占 地地面全部硬质化,种植树木、草坪,升压站占地范围内不能有 裸露地面。 83 84 七、结论 本项目致力于清洁能源风能的开发利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项目建 设各个阶段在确保严格落实本报告表提出的污染物防治措施的前提下,对地表 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等的影响较小,可以被周围环境所接受,能够做到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杜绝 事故发生,本项目建设可被周围环境所接受。 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具有可行性。 85 附表 1 本项目各风机最大光影长度 新编 号 风机纬度 北纬(度) 风机 高程 风机 高度 T09 T15 T17 T21 BT25 T26 T32 BT35 T36 T37 T07 T46 T48 N2 BT12 BT23 47.14729624 47.12579482 47.10943938 47.11105482 47.10650298 47.09633248 47.05511609 47.04979855 47.05643386 47.06450509 47.15531302 47.05001525 47.05612552 47.14949679 47.13412525 47.12171149 150 150 150 154 152 152 149 145 146 146 150 149 150 155 155 156 231 231 231 231 231 231 231 231 231 231 231 231 231 231 231 231 N11 47.16385325 151 231 BN17 N18 N21 N5 N3 T05 N23 N24 N26 N27 N19 T20 N22 BT31 N20 BT22 T51 47.11917991 47.12849278 47.17804098 47.16946451 47.14277725 47.18249757 47.12799059 47.13454051 47.11133435 47.11723596 47.13481551 47.10253982 47.15108854 47.06736834 47.14315811 47.12833934 47.14747958 158 163 159 154 155 154 155 158 156 158 160 152 160 150 157 158 159 231 231 231 231 231 231 231 231 231 231 231 231 231 231 231 231 231 SSW 居 民 区 高 程 150 N 151 749 NE 151 761 NE 146 940 NE 155 687 151 989 656 656 332 159 926 154 961 E 154 760 NE 151 748 SW 150 765 651 655 656 656 655 657 655 655 654 654 655 656 655 652 655 655 655 269 NW 651 655 656 656 655 657 655 655 654 654 655 656 650 652 655 655 655 最近 居民 区方 位 NN W NW 86 居民 区距 离 662 光影 范围 到光 影范 围距 离 655 654 651 654 654 651 646 652 652 652 656 652 652 655 655 654 655 654 651 654 654 653 646 652 652 652 656 652 652 655 655 654 到最 大光 影保 护距 离 5 104 283 30 304 103 91 108 附图 附图 1 地理位置图 87 附图 2 升压站布置图 88 附图 3 齐齐哈尔市环境管控单元分布图 项目所在位置 89 附图 4 齐齐哈尔市生态红线分布图 项目所在位置 90 附图 5 工程总布置图 91 附图 6 分区防渗图 92 附图 7 现场照片 93 附图 8 防护距离图 94 附图 8 防护距离图(分图 1) 95 附图 8 防护距离图(分图 2) 96 附图 8 防护距离图(分图 3) 97 附图 8 防护距离图(分图 4) 98 附图 8 防护距离图(分图 5) 99 附件 1 项目核准的批复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附件 2 建设用地预审意见的复函 黑自然资预审字(03)(2022)16 号 106 107 附件 3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用字第 2302212022012017 号) 108 附件 4 营业执照 109 附件 5 电磁环境现状监测报告 110 111 112 113 114 附件 6 类比电磁项目检测报告截图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 一、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20),输变电工 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 1。 本项目为 220kV 户外式变电站,根据表 1,本项目升压站建设工程电磁环 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表 1 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分 类 电压等级 110kV 工程 条件 变电 站 户内式,地下式 户外式 1.地下电缆 2.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10m 范围内无电磁环境敏 感目标的架空线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10m 范围内有电磁环境敏 感目标的架空线 户内式,地下式 户外式 1.地下电缆 2.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15m 范围内无电磁环境敏 感目标的架空线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15m 范围内有电磁环境敏 感目标的架空线 户内式,地下式 输电 线路 变电 站 交 流 220-330kV 输电 线路 变电 站 500kV 及以 上 输电 线路 户外式 1.地下电缆 2.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20m 范围内无电磁环境敏 感目标的架空线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20m 范围内有电磁环境敏 感目标的架空线 评价工 作等级 三级 二级 三级 二级 三级 二级 三级 二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一级 ±400kV 及 —— —— 一级 以上 其他 —— —— 二级 注:根据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确定开关站、串补站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直 流侧电压等级确定换流站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直 流 二、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20),输变电建设 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见表 2。 130 表 2 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 分类 交流 直流 电压等级 变电站、换流 站、开关站、 串补站 110kV 站界外 30m 220-330 kV 站界外 40m 500 kV 及以 上 ±100kV 及以 上 站界外 50m 站界外 50m 线路 架空线路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30m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40m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50m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50m 地下电缆 电缆管廊两侧 边缘各外延 5m (水平距离) 本项目为 220kV 升压站,由表 2 可知,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升压站 站界外 40m 范围。 三、电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为了解和掌握本项目 220kV 升压站工程周围的电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单 位委托黑龙江沣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于 2022 年 12 月 20 日对升压站周围电磁环 境进行了现状测量。 (1)监测仪器 场强仪 NBM-550(有效日期:2023.09) (2)监测方法 按照《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推荐 方法进行。 (3)监测布点 根据《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HJ681-2013 试行),监测点 应选择在地势平坦、远离树木且没有其他电力线路、通讯线路及广播线路的空 地上。监测点位置的选取应具有代表性。监测点位布置见下图。 131 图 1 电磁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图 (4)监测结果 表 3 工频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监测结果 编号 监测位置 工频电场强度 V/m 磁感应强度 μT 1# 拟建升压站东侧厂界 5m 0.288 0.0016 2# 拟建升压站南侧厂界 5m 0.256 0.0016 3# 拟建升压站西侧厂界 5m 0.279 0.0017 4# 拟建升压站北侧厂界 5m 0.325 0.0016 监测条件 昼间温度:-16°C;湿度:29%RH;风速:2.2m/s。 据现状监测结果可知,项目所在地工频电场强度为 0.256-0.325V/m,磁感 应强度为 0.0016~0.0017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电 场强度 4000V/m、磁感应强度 100μT 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的要求。可知本项目 所在区域的电磁环境质量良好,且有较大的电磁环境容量。 132 四、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 220kV 升压站站界外 40 米范围内。评价 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目标(住宅、学校、医院、办公楼、工厂、等有公众居住、 工作或学习的建筑物)。 在电压转换过程中,高压配电设备与周围环境存在电位差,产生极低频 (工频 50Hz)的电磁场,对周围环境有所影响,辐射污染超过某一限值时将有 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由此,升压站对电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电场(E)、 磁场(H)。升压站运行期间,主变压器处于持续工作状态,对电磁环境可能 产生影响;其他如电容器、开关柜、高压母线及电缆等也可能对电磁辐射环境 产生影响。由于变电站内安装数量较多的各类送、变电设备,各设备产生的电 磁场会发生交错和叠加,难以用计算方法来描述其周围环境的电磁场分布,因 此本次环评采用类比分析方法预测升压站运行对其周围电磁场环境的影响。 1、类比分析 本项目以《220kV 七台河变电站项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表》、《广宗县国瑞能源有限公司 300MW 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220kV 输变 电工程》进行类比。本项目与类比项目建设性质均为新建,电压等级相同,主 变规模相近和出线方式一致,均采用户外布置的形式。且类比项目的总容量是 300 到 450MVA,设备为 2 台。本项目总容量 200MVA,设备为 2 台。类比项目 容量大于等于本项目容量,设备数量相等,类比结果更具可信性。因此本项目 类比以上项目是可行的。 可类比性见表 4 和图 2、图 3、图 4 和图 5。 133 表 4 工程类比可行性分析表 名称 广宗县国瑞能源有限公司 220kV 七台河变电站项目 300MW 农光互补光伏发 电项目 220kV 输变电工程 本项目 建设规模 新建 新建 新建 电压等级 220kV 220kV 220kV 容量 180MVA×2 150MVA×2 本期 100MVA×2 220kV 出线位于西侧,主 220kV 出线位于东南侧, 220kV 出线位于北侧,。 控综合楼位于站区东南 主控综合楼位于站区北 主变户外布置,位于站区 总平面布置 部。主变户外布置,位于 部。主变户外布置,位于 西北,距离站界最近距离 站区中部,距离站界最近 站区中部偏东南位置,距 17.65m 距离 45m 离站界最近距离 9.5m 占地面积 12410m2 17667m2 16752m2 架线型式 架空出线 架空出线 架空出线 电气型式 有母线 有母线 有母线 母线型式 220kV 侧采用单母线接线 220kV 侧采用单母线接线 220kV 侧采用单母线接线 环境型式 本项目升压站东、西侧为 本项目升压站四周均为空 空地、北侧为江面、南侧 地 为厂房 升压站四周均为空地 监测期间用电负荷:1 号 主变额定容量 180 MVA,运行负荷在 162~ 运行工况 171 MW 之间;2 号主变 额定容量为 180 MVA, 运行负荷在 162~171 MW 之间。 正常工况 / 2、类比项目电磁环境验收监测数据 该项目验收监测数据如下(截取部分): 表 5 类比项目电磁环境监测数据 电场强度 序号 1 磁场强度 监测点 220kV 七台河变电站东侧 5m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67.96 68.75 68.23 0.0779 0.0800 0.0792 134 2 220kV 七台河变电站南侧 5m 29.86 30.02 29.92 0.0448 0.0483 0.0460 3 220kV 七台河变电站西侧 5m 122.25 123.80 123.31 0.1070 0.1190 0.1112 4 220kV 七台河变电站北侧 5m 269.51 270.19 269.96 0.0956 0.0978 0.0965 5 220kV 七台河变电站北侧 10m 268.50 268.74 268.64 0.0941 0.0943 0.0942 6 220kV 七台河变电站北侧 15m 234.56 234.88 234.74 0.0779 0.0788 0.0784 7 220kV 七台河变电站北侧 20m 200.51 208.31 202.92 0.0561 0.0577 0.0567 8 220kV 七台河变电站北侧 25m 180.77 180.96 180.88 0.0424 0.0451 0.0433 9 220kV 七台河变电站北侧 30m 168.99 169.15 169.07 0.0319 0.0337 0.0327 10 220kV 七台河变电站北侧 35m 130.17 130.55 130.34 0.0289 0.0300 0.0295 11 220kV 七台河变电站北侧 40m 98.29 98.44 98.39 0.0272 0.0277 0.0275 12 220kV 七台河变电站北侧 45m 76.72 76.94 76.83 0.0253 0.0260 0.0256 13 220kV 七台河变电站北侧 50m 35.03 35.54 35.30 0.0233 0.0248 0.0240 135 表 7 类比项目电磁环境监测数据 监测点 序号 (广宗县国瑞能源有限公司 300MW 农光互补光 电场强度 磁场强度 伏发电项目 220kV 输变电工程) 1 升压站东墙外 5m 0.57 0.0264 2 升压站南墙外 5m 8.44 0.0743 3 升压站西墙外 5m 28.55 0.1810 4 升压站北墙外 5m 93.06 0.1837 5 升压站北墙外 10m 68.35 0.2110 6 升压站北墙外 15m 46.06 0.1481 7 升压站北墙外 20m 31.50 0.0517 8 升压站北墙外 25m 25.96 0.0413 9 升压站北墙外 30m 19.94 0.0358 10 升压站北墙外 35m 14.89 0.0287 11 升压站北墙外 40m 12.80 0.0256 12 升压站北墙外 45m 9.69 0.0222 13 升压站北墙外 50m 7.51 0.0193 136 图 2 类比项目情况及监测布点图(220kV 七台河变电站项目) 137 图 3 类比项目情况及监测布点图(广宗县国瑞能源有限公司 300MW 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220kV 输变电工程) 138 图 5 本项目变压器距离厂界距离 139 由类比项目验收监测结果可知,220kV 七台河变电站项目建设项目站界外 各监测点工频电场强度监测值为 29.86~270.19V/m,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为 0.0448~0.1190 μT;变电站断面测点工频电场强度监测值为 35.03~268.74V/m, 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为 0.0233~0.0943μT。上述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 强度均未超过环评批复的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相关 标准限值要求,即:工频电场强度 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 0.1mT(100μT)。 广宗县国瑞能源有限公司 300MW 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220kV 输变电工 程升压站各监测点位的工频电场强度监测值为 0.57~93.06V/m,磁感应强度监 测值为 0.0193~0.211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规定 的 4kV/m、100μT 的评价标准。 3、预测评价结果 本次新建 220kV 升压站工程评价范围内无常驻居民,本项目与最近的环境 敏感目标(东侧的罕头村)的距离约为 1.9km。由类比预测分析可知,本项目 220kV 升 压 站 运 行 时 变 电 站 周 围 电 磁 环 境 可 满 足 《 电 磁 环 境 控 制 限 值 》 ( GB8702-2014 ) 的 要 求 , 即 : 工 频 电 场 强 度 4000V/m 、 工 频 磁 感 应 强 度 0.1mT,符合电磁环境保护的要求,对周围电磁环境敏感目标造成的影响可被 接受。 五、 电磁环境防护措施 为保证项目的电磁辐射环境符合标准,建设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设计并保证设备及配件加工精良 对于升压站及变电站设备的金属附件,如吊夹环、保护角、垫片和接头等, 设计时就要确定合理的外形和尺寸,以避免出线高电位梯度点;所有的边角都 应挫圆,螺栓头也应打圆或屏蔽,避免存在尖角和凸出物;特别是在出现最大 电压梯度的地方,金属附件上的保护电镀层应确保光滑。 2、控制绝缘子表面放电 使用设计合理的绝缘子,要特别关注绝缘子的几何形状及关键部位材料的 特性,尽量使用能改善绝缘子表面或沿绝缘子串电压分布的保护装置。 3、减小因接触不良而产生的火花放电 在安装设备时,保证所有的固定螺栓都可靠拧紧,导电元件尽可能接地, 140 或连接导线电位。 六、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 1、环境监测 为更好的开展输变电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有效的环境监督、管理, 为工程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制订了具体的环境监测计划,见表 6。 表 6 环境监测计划表 阶段 竣工验收阶段 监测项目 次数 工频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 1次 噪声 1次 2、环境管理 建设单位应设立 1 名兼职的环保工作人员,负责升压站运行期间的环境保 护工作。 七、评价结论 1、 电磁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项 目 所 在 地 工 频 电 场 强 度 为 0.256-0.325V/m , 磁 感 应 强 度 为 0.0016~0.0017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电场强度 4000V/m、磁感应强度 100μT 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的要求。可知本项目所在区 域的电磁环境质量良好,且有较大的电磁环境容量。 2、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次新建 220kV 升压站工程评价范围内无常驻居民,本项目与最近的环境 敏感目标(东侧的罕头村)的距离约为 1.9km。由类比预测分析可知,本项目 220kV 升 压 站 运 行 时 变 电 站 周 围 电 磁 环 境 可 满 足 《 电 磁 环 境 控 制 限 值 》 ( GB8702-2014 ) 的 要 求 , 即 : 工 频 电 场 强 度 4000V/m 、 工 频 磁 感 应 强 度 0.1mT,符合电磁环境保护的要求,对周围电磁环境敏感目标造成的影响可被 接受。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