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南区陡河等4条重点河流近期水质维护治理社会服务购买项目评价报告.doc
附件 4: 财政支出重点评价报告 (2019 年度) 项目(专项资金)名称 :丰南区陡河等 4 条重点河流近期水质维护治 理社会服务购买项目 项 目 实 施 单 位: 唐山市生态环境局丰南区分局(公章) 项 目 主 管 部 门 : 唐山市生态环境局丰南区分局 (公章) 部门(单位)负责人签字: 2020 年 6 月 10 日 一、 评价工作组织开展情况 (一)评价小组 根据区财政局文件要求,我单位成立了绩效评价工作小组,明 确项目分管领导及具体负责人、绩效评价组工作成员,负责组织、 协调绩效项目的评价工作。 (二)评价工作方案制定及实施过程 本次绩效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由绩效评价工作组成员制定。评 价工作方法主要包括:收集资料、现场评价、综合分析评价,计划文 件所下达的项目内容、资金预算与实际实施的情况,实地勘察,听 取情况介绍等,并根据项目实施单位报送的治理进度报告等材料进行分 析。 二、项目基本概况 1、项目背景。 (1)背景依据。丰南区纳入上级考核的河流为陡河、沙河、西 排干、黑沿子排干 4 条河流,重点河流水质达标是《2019 年唐山 市丰南区“十项重点工作”工作方案》中重点工作任务,并纳入与 市政府签订高质量发展责任书内容。 (2)项目主要内容与用途。为持续改善唐山市丰南区陡河、沙 河、西排干、黑沿子排干四条河流断面水质,2019 年我局组织实施 了丰南区陡河等 4 条重点河流近期水质维护治理社会服务购买项目。 该项目委托专业机构采取微生物、物理等措施对我区陡河、沙河、 西排干、黑沿子排干 4 条重点河流开展水质维护治理,改善河流断 面水环境质量。 (3)项目资金来源与预算安排。该项目申请区级资金 260 万元, 经过政府采购最终以 258.9512 万元由天津市天利达环保科技有限 公司中标并签订合同。 2、项目绩效目标。 完成 4 条河流治理方案制定,并通过专家论证,按照治理方案 实施 4 条河流治理任务。以市水办通报的当月水质考核结果为标准, 对每条河流逐月分别进行考核,市水办当月水质考核结果显示达到 考核要求的河流通过我区月度考核验收,市水办当月水质考核结果 显示未达到考核要求的河流不通过我区月度考核验收不予结算费用。 三、绩效评价情况 1、项目执行情况。该项目根据采购合同申请预算资金 258.9512 万元,到位 258.9512 万元,全部为区级预算资金。2019 年度根据 考核验收情况实际支出 241.5101 万元,结余 17.4411 万元未支出是 由于 11 月陡河治理服务未达到市水办考核要求按照合同予以扣除, 此笔结余 2020 年已上交区国库。 2、项目管理绩效情况分析。 根据部门预算项目绩效自评表逐项分析 数量指标(20 分):预期指标值设置为完成陡河、沙河、西排 干、黑沿子排干 4 条重点河流水质维护治理任务,实际完成值为完 成了 4 条河流治理任务,该项自评得分 20 分。 质量指标(10 分):预期指标值设置为提交 4 条河流水质维护 治理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后实施维护治理率≥95%,实际完成值为 100%,自评得分 10 分。 成本指标(10 分):预期指标值设置为支出数控制在 260 万元 以内,实际完成值为 241.51 万元,自评得分 10 分。 时效指标(10 分):预期指标值设置为治理任务完成时效性 100%,实际完成值为 100%按时间要求完成,自评得分 10 分。 生态效益指标(30 分):预期指标值 1 设置为 4 条河流水质达 标率达到 100%,实际完成值为 94%,自评得分 18.8 分;预期指标值 2 设置为 4 条河流水质改善率 100%,实际完成值为 100%,自评得分 10 分;效果指标合计自评得分 28.8 分。 满意度指标(10 分):预期指标值设置为对河流治理服务的满 意度 100%,实际完成值为 100%,自评得分 10 分。 预算执行率(10):预期指标值设置为全年实际支出数与全年 预算总额比率为 100%,实际完成值为 93.26%,自评得分 9.33 分。 通过对绩效评分表逐项分析,该项目综合得分 98.13 分。 3、项目综合评价等级和评价结论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丰南区陡河、沙河、西排干、黑沿子排干 四条河流断面水质水质较往年同期有明显改善,除 11 月份陡河水质 未达到考核要求外,其余全部达到考核要求,实现生态效益、经济 效益最大化。河流治理符合建设美丽丰南理念,改善水环境、修复 水生态有利于充分发挥河流社会效益,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绩效目标完成较好,评定等级为优。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责成专人对治理项目进行跟踪和抽查, 形成了完善项目责任机制。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河流水质。现 阶段采取的河流维护治理措施主要以微生物和物理措施为主,河流 水质改善效果持续时间较短,持续改善水质能力较弱。但针对河流 水质的根治性治理项目投资额巨大,财政资金缺口较大。建议各部 门进一步加强协作,由单一河道治理全流域治理推进,在工作实践 中积极探索,引进创新治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