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河口清淤码头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pdf
2 5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名 称 项目代码 建设单位联 系人 海河河口清淤码头工程项目 无 王洋 联系方式 13752392844 建设地点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沽街渤海石油路 999 号 地理坐标 E117 度 43 分 6.450 秒, N38 度 59 分 0.693 秒 建设项目 行业类别 建设性质 项目审批(核 准/ 备案)部门 (选填) 总投资(万 元) 环保投资占 比(%) 五十二、交通运输业、管道 运输业中的 141 滚装、客 用地(用海)面积(m2) 16600 运、工作船、游艇码头中的 “其他” ☑首次申报项目 □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 ☑新建(迁建) □改建 建设项目 项目 □扩建 申报情形 □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 □技术改造 □ 重 大变 动 重 新报 批 项 目 / 项目审批(核准/ 备案)文号(选填) / 2588.54 环保投资(万元) 15 0.77 施工工期 1999.3.1~2000.9.26 □否 ☑是: 已建设内容包括 500 吨级码头泊位 3 个,全长 150m,宽 100 米, 是否开工建 岸上已建成的主要建筑物包括的办公楼 1 座,辅助用房 1 座,本项目因 设 历史原因,至今未履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现项目管理单位华 北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主动补充申报该项目环评手续,本次环评 补办期间项目无运行,待环评手续补办完成后再合法运行。 专项评价设 置情况 无 规划情况 无 规划环境影 响评价情况 无 — 1 — 规划及规划 环境影响评 价符合性分 析 无 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主要进行海河河口清淤工作船码头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对照 29 号令)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9 年本)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 》 , 本项目不属于该名录中“限制类”或“淘汰类”中的项目。同时本项目不属 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2022 年版)中的“禁止准入类项目”,符合国家 产业政策要求。 2、选址合理性 本清淤码头项目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沽街渤海石油路 999 号。清 淤码头工程是海河尾闾河道及河口清淤工程的一个重要的附属工程,为 做好海河尾闾河道及河口清淤工程,提高河道泄洪能力,保证清淤船舶 正常工作,2000 年当时的国家水利部通过了《关于海河河口清淤码头工 其他符合性 程》的批复(水规计【2000】6 号),该批复批准同意了该项目现有位置 分析 的进行该清淤码头项目的建设。 本码头项目建设前原有土地类型为河道滩地,建设后根据天津市滨 海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5-2020 年)》,本项目所在区域为城镇建设 用地中的允许建设区(具体见后附图 5) ,符合土地规划用途。 本项目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沽口炮台的东北侧,距离大沽炮台 文物保护范围约 450m 左右,不占用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同时本项 目于 2000 年 9 月完成了项目工程建设,而后 2008 年国家结合实际划定了项 目周围的海域海岸线,根据该海域海岸线划定范围,本码头项目陆上码头工 程范围位于海岸线以外,项目东侧工作船日常停船泊位位于海岸线以内,具 体位置关系见附图 11。 综上所述,本项目具备选址合理性。 — 2 — 3、与海洋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 国务院于 2012 年 10 月 10 日批复了《天津市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根据《天津市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天津市沿海共划分 农渔业区、港口航运区、工业与城镇用海区、旅游休闲娱乐区、海洋保 护区、特殊利用区和保留区 7 个类型,划定一级类海洋基本功能区 21 个。 其中,农渔业区 3 个,面积 70838 公顷(占 33.0%);港口航运区 3 个, 面积 78061 公顷(占 36.4%);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4 个,面积 29356 公顷 (占 13.7%);旅游休闲娱乐区 5 个,面积 13845 公顷(占 6.4%);海洋 保护区 2 个,面积 11021 公顷(占 5.1%) ;特殊利用区 2 个,面积 630 公 顷(占 0.3%);保留区 2 个,面积 10896 公顷(占 5.1%)。本项目位于其 所划定的港口航运区中的天津港北港港口航运区(A2-01),该功能区的 相关要求如下: (1)海域使用管理要求 保障交通运输用海以及助航设施建设用海,在保障港口航运安全的 前提下,兼容油气开采用海。允许适度改变海域自然属性,港口工程鼓 励采用突堤和构筑物形式;填海造地应循序渐进和节约集约利用,结合 港工疏浚物处置并优化岸线布局;根据实际需要,经严格论证,可在东 疆港区东侧海域规划建设离岸、岛式的综合服务性港岛。保障防洪治理 管理要求,禁止在永定新河和海河治导线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构 筑物,保障行洪排涝安全。 (2)海洋环境保护管理要求 保障港区前沿的水深条件和水动力环境;加强监管,防范溢油等各 类风险事故;废、污水须达标排海,保持与毗邻海域的缓冲范围。港口 海域海水水质不劣于四类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物质量不劣于 三类标准;航道及锚地海域海水水质不劣于三类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 和海洋生物质量不劣于二类标准;油气开采用海应预防污染事故。 (3)符合性分析 本工程依托已有码头的人工岸线建设港池,本工程不改变海域自然 属性,同时,项目建设后周边水深变化不大,对港口水深地形条件、湿 — 3 — 地资源无明显影响,不会发生明显淤积,未在河道内建设妨碍船舶航行 和行洪的水工建筑物,可以保障行洪排涝安全。因此,符合港口航运用 海海域使用管理要求;因本工程在 2000 年已完成建设,港池水域不涉及 施工。项目营运后,港内船舶统一管理,禁止违规排污的现象,有利于 降低对港区周边水质、沉积物和生物环境的污染,改善环境,工程符合 所在功能区的环境保护要求。 2020 年 12 月 31 日,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了《关于国土空 间总体规划编制期间规划管理工作意见》(津规资业发〔2020〕310 号) 的通知,其主要内容为:“(一)明确过渡期总体规划管理要求。对现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市政府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整合,消除差异 图斑,形成过渡期总体规划管理一张图”,经研究,本工程的建设符合“过 渡期总体规划管理一张图”的管理要求。(注:《关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编制期间规划管理工作意见》(津规资业发〔2020〕310 号)为不公开文 件,因此本次报告未将本工程与“过渡期总体规划管理一张图”位置关 系进行详细分析。) 综上,本工程用海既符合“过渡期总体规划管理一张图”的管理要 求,又与原《天津市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管控要求相一致。 4、与《天津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4-2020 年)》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天津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4-2020 年)》的水质管理区划: 第一类海水水质区为除划定的混合区、第二、第三、第四类海水水 质区之外的其他天津海域均为第一类海水水质区,主要功能是满足海洋 渔业(包括海水养殖和增殖)的用水要求。 第二类海水水质区包括近岸 2 米等深线至海岸线之间,除划定的混 合区、第三和四类海水水质区之外的其他海域,主要功能是满足盐业取 水、海水浴场等用水要求。 第三类海水水质区包括大港白水头地区 2 米等深线以内和大沽锚地 附近为第三类海水水质区,主要功能是排洪、排污和航道。 第四类海水水质区包括天津港航道两侧、汉沽高家堡中心渔港、海 — 4 — 上石油勘探区为第四类海水水质区,主要功能是港口、航道、排洪、排 污以及石油勘探。 本工程处于天津港北港港口区,紧邻的海水水质保护目标为第四类 海水水质区,本工程已建成港池水域不涉及施工,本工程营运期污水全 部有效处理,不在海域排放,综上所述。本工程符合《天津市海洋环境 保护规划》的要求。 5、与《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批复》 (津政函[2013]66号)以及《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天津市近岸海域环 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的通知》(津环规范[2019]5号),共划定了近岸海 域四大类21个环境功能区。 一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2个,汉沽海洋特别保护区(TJ001AⅠ)、天 津东南部东农渔业区(TJ001AⅠ); 二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9个,大港滨海湿地洋特别保护区 (TJ003BⅡ)、汉沽大神堂保留区(TJ004BⅡ)、高沙岭东保留区 (TJ005BⅡ)、汉沽农渔业区(TJ006BⅡ)、马棚口农渔业区(TJ007BⅡ)、 天津东南部农渔业区(TJ008BⅡ)、滨海旅游休闲娱乐区(TJ009BⅡ)、东 疆东旅游休闲娱乐区(TJ010BⅡ)、高沙岭旅游休闲娱乐区(TJ011BⅡ); 三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3个,天津港北港航运区(TJ012CⅢ)、天 津港南港航运区(TJ013CⅢ)、天津港外锚地港口航运区(TJ014CⅢ); 四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7个,汉沽工业与城镇用海区(TJ015DⅣ)、 临港经济区工业与城镇用海区(TJ016DⅣ)、高沙岭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TJ017DⅣ)、南港工业与城镇用海区(TJ018DⅣ)、永定新河口综合用 海区(TJ019DⅣ)、天津港北港港口区(TJ020DⅣ)、天津港南港港口区 (TJ021DⅣ)。 根据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本工程位于天津港北港港口区 (TJ020D Ⅳ),该功能区定位为港口区,水质目标为四类海水水质。本 工程建设目的为做好海河尾闾河道及河口清淤,保障港口航道畅通。本 项目与《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位置关系见后附图7。 — 5 —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 6、与《天津市海洋生态红线》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天津市海洋局关于发布实施<天津市海洋生态红线区报告>的 通知》(津海环[2014]164 号)和《天津市海洋生态红线区报告》,全市划 定的海洋生态红线区包括219.79km2 海域和 18.63km 岸线,分布在天津大神 堂牡蛎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汉沽重要渔业海域、北塘旅游休闲娱乐 区、大港滨海湿地和天津大神堂自然岸线等5 个区域。 本项目不在天津市海洋生态红线区内,项目东北侧 22km 为天津汉沽 重要渔业海域与天津大神堂牡蛎礁国家及海洋特别保护区。天津汉沽重 要渔业海域红线区的管控 措 施为“禁止围填海、截断洄游通道等开发活 动,在重要渔业资源的产卵育幼期禁止进行水下爆破和施工。区域内的 任何开发利用活动均不得对毗邻天津大神堂牡蛎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 区造成不良影响。”天津大神堂牡蛎礁国家及海洋特别保护区红线区的管 控措施为“重点保护区内,禁止实施各种与保护无关的工程建设活动;加 强周边海岸工程如北疆电厂、中心渔港等的入海排污监控。” 本项目已建成不涉及施工期,本项目营运期污染物均妥善处理不外 排,不会影响到天津大神堂牡蛎礁国家及海洋特别保护区以及天津汉沽 重要渔业海域。工程建设不会对周边红线区产生影响,符合天津市海洋 生态红线。 本项目与海洋生态红线相对位置关系图见后附图 8,综上所述,本工程 建设不会对周边红线区产生影响,符合天津市海洋生态保护红线要求。 7、与天津市生态保护红线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天津市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 (津政 发[2018]21 号),天津市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1195km2;海洋生态 红线区面积 219.79km2;自然岸线合计 18.63km。本工程不涉及占用天津 市生态保护红线,距离较近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为西北侧的海河生态保 护红线,距离约为 600m左右,具体位置关系图见后附图 14 本工程与天 津市生态保护红线的位置关系图。 根据《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划定永久性保护生 — 6 — 态区域的决定》 (津人发[2014]2 号)、 《天津市生态用地保护红线划定方案》 及《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管理规定的通 知》 (津政发[2019]23 号),天津市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生态用地保护分类 包括山、河、湖、海、湿地、公园、林带。结合现场调查结果,本工程 与最近的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中的海滨大道沿海防护林带距离约 600m。 本工程不涉及占用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本工程已于2000年施工建 设完毕,现阶段不涉及施工内容,对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无任何影响。 8、与《天津市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 (2019~2035)的符合性分析 按照《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要求,由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 源局组织编制的《天津市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含整治与修复目标) (2019~2035)》,经市政府批准,于 2019 年 6 月印发实施。 根据海岸线的自然属性、资源稟赋、环境承载能力,以及社会经济 条件和发展需求,严格落实海洋功能区划管控原则,海岸线保护与利用 按照“重点保护、优化利用”的总体布局进行规划。本规划以保护等级 和管控原则,明确海岸线保护要求,规范开发程度和利用方式,提升海 岸线利用的管控能力。以岸线类型为基础,分为严格保护、限制开发和 优化利用三个类别。 本工程位于海河河口尾闾,岸线类型为限制开发岸线,岸线现状类 型为河口岸线,管控原则为“严格控制改变海岸自然形态和影响海岸生 态功能的开发利用活动,预留未来发展空间,严格海域使用审批。允许 开展岸线整治修复、生态保护类活动”,整治修复要求为“保障行洪泄洪、 船舶通航,改造提升为主,达到干净整洁的效果”,整治修复内容为“河 口水道清淤,清理整治,保障行洪泄洪、船舶通航;两岸绿化景观提升 达到干净整洁的效果”。 本工程不占用岸线,不改变海岸自然形态,不影响海岸生态功能, 本工程所在 19 岸线号内,符合海河河口岸线管控原则和“保障行洪泄洪、 船舶通航”的整治修复要求。距离最近的岸线为“18 天津港主体港区岸 线”。本工程距离岸线最近距离约 470m。综上所述,与《天津市海岸线 — 7 — 保护与利用规划》(2019~2035)相符。 9、“三线一单”符合性 结合《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 见》 (津政规[2020]9 号)及《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实施“三 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两个文件,本项目所在区域位于重 点管控单元-环境治理,具体位置关系见附图 4,本项目位于滨海新区环 境治理重点管控单元 3,管控单元编号 ZH12011620027,具体位置关系见 附图 12。重点管控单元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为主,加强污染物 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求对全区范围 内沿河、沿湖、沿水库工业企业企业严格落实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继续完善 水污染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稳妥处置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本项 目采用了可行的污染防治技术,本项目主要为中小清淤工作船舶,且船舶燃 油均采用环保轻质柴油为燃料,燃油废气发生量较少,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 不大,对管理人员生活污水、船舶含油污水均委托相关资质单位进行处理, 对产生的噪声采取了相应的减振、降噪等措施、对产生的船舶生活垃圾 进行有效收集及合理处置,确保项目各污染物达标排放,同时对可能发 生的船舶油箱泄漏以及火灾、爆炸等引发的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的环境 风险事故,也制定了相关的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委托天津市环渤海船 舶服务有限公司编制了溢油应急预案。综上,本项目拟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强污染物控制及环境风险防控,符合《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 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及《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的管控要求。 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天津市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津 政发[2018]21 号),天津市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1195km2;海洋生 态红线区面积 219.79km2;自然岸线合计 18.63km。本项目所在厂区不涉 及占用天津市生态保护红线,距离较近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为西北侧的 海河生态保护红线,距离约为 600m 左右,具体位置关系图见后附图 14 本项目与天津市生态保护红线的位置关系图。 根据《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划定永久性保护生 — 8 — 态区域的决定》(津人发[2014]2 号)、《天津市生态用地保护红线划定 方案》及《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管理规 定的通知》(津政发[2019]23 号),天津市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生态用地 保护分类包括山、河、湖、海、湿地、公园、林带。结合现场调查结果, 本项目所在厂区不涉及占用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与本项目厂区最近的 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为项目西北侧的海滨大道沿海防护林带,与项目最 近距离约为 600m,符合生态红线管控要求,具体位置关系图见后附图 10 与生态保护红线及永久性生态保护区域关系图。 10、环境管理政策符合性 根据《船舶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实 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相关政策符合性分析,具体 内容见下表: 表1 相关符合性分析表 《船舶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本项目情况 符合 性结 论 船上设置含油污水 逐步实现内河水域新建造船舶的船舶机器 集污舱,用于船舶含 含油 含油污水全部收集并排入接收设施;其他 油污水有效收集,并 符合 1 污水 船舶或位于沿海水域时则应达标排放或收 委托天津市环渤海 集并排入接收设施 船舶服务有限公司 处理 船上设置船舶生活 污水暂存箱,用于船 生活 船舶可以根据管理要求、运营特点、经济 舶生活污水有效收 符合 2 污水 成本等因素对黑水自主选择“船上收集岸 集,并交由天津市环 上处理”或“船上处理即时排放”的处理方式 渤海船舶服务有限 公司进行相依处置 船舶垃圾不得向内河水域倾倒。根据船舶 船上设置垃圾暂存 垃圾类别和海域范围,分别执行相应的排 箱,并将产生的船舶 船舶 3 放控制要求。在任何海域,对于不同类别 垃圾交由天津市环 符合 垃圾 船舶垃圾的混合垃圾的排放控制,应同时 渤海船舶服务有限 满足所含每一类船舶垃圾的排放控制要求 公司进行相依处置 船上 对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和船舶垃圾实 船上设置含油污水 收集 施收集并排入接收设施时,应在船上设置 贮存罐、船舶生活污 4 符合 与转 含油污水贮存舱(柜、容器)、船舶生活 水集污舱、垃圾收集 运 污水集污舱和船舶垃圾收集、贮存点。 暂存箱 符合 《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 本项目情况 性结 论 — 9 — 1 2019 年 1 月 1 日起,船舶进入排放控制区应 使用硫含量≤0.5% m/m 的船用燃油 项目使用燃料使用 燃油硫含量小于 符合 0.1% m/m 2 2020 年 1 月 1 日起,船舶进入排放控制区应 使用硫含量≤0.1% m/m 的船用燃油 项目使用燃料使用 燃油硫含量小于 符合 0.1% m/m 本项目目前陆上办公人员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年工作时间为260个工 作日,由于随着临港工业区的开发,临港工业区针对海河口下游航道进 行了大幅地疏浚,减小了海河闸上下游河道的淤积,河口的清淤频次和 清淤工程量虽有所减少,河道疏浚工作需求依然存在,根据运营单位工 作记录,今年上半年本清淤码头实际清淤船河道清淤疏浚工作了45个工 作日,因此本码头工程项目的建设存在是十分必要的。 — 10 — 二、建设内容 项目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沽街渤海石油路 999 号,位于海河尾闾河道西 侧,项目东侧、南侧为海河,北侧为水利部海委海河下游管理局,西侧为海河 泵站。 本码头项目建设和存在的必要性: 1)本清淤码头工程是海河尾闾河道及河口清淤工程的一个重要的附属工 程,为做好海河尾闾河道及河口清淤工程,提高河道泄洪能力,保证清淤船舶 正常工作,2000 年当时的国家水利部通过了《关于海河河口清淤码头工程》的 批复(水规计【2000】6 号),该批复批准同意了该项目现有位置的进行该清淤 码头项目的建设; 2)由于随着临港工业区的开发,临港工业区针对海河口下游航道进行了大 幅地疏浚,减小了海河闸上下游河道的淤积,河口的清淤频次和清淤工程量虽 有所减少,河道疏浚工作需求依然存在,根据运营单位工作记录,今年上半年 本清淤码头实际清淤船河道清淤疏浚工作了 45 个工作日,因此本码头项目的建 地理 位置 设可以为清淤工作提供便利的配套停靠码头和疏浚设备存放,为海河河口疏浚 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本码头工程项目的建设存在是十分必要的。 — 11 — 一、项目工程概况 1、本项目背景 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河口地区成为滨海新区规划建设的重点区域。 海河流域河口由于泥沙大量淤积,汛期洪水、涝水不能及时下泄,严重威胁海 河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清淤码头工程是海河尾闾河道及河口清淤工程的一个 重要的附属工程,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 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中发[1998]15 号),结合水利部百船工程计划的实施, 组建大规模的专业清淤疏浚队伍,设置管理机构,建设清淤疏浚专用码头和管 理基地是十分必要的。 1998 年 12 月,由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海委”)牵头,拟投 资 2588.54 万元于海河防潮闸下西岸 300m 处建设海河河口清淤码头工程。码 头工程建设规模为 500 吨级码头泊位 3 个,全长 150 米,宽 100m,总工程占 地面积 16600 平方米,其中堆场面积 11800 平方米,场区道路 1600 平方米,生 项目 组成 及规 模 产建筑及生活辅助设施建筑面积 2361 平方米。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编制了《海河口清淤码头工程初步设计》。 2000 年 1 月,水利部下发了《关于海河河口清淤码头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该工程于 2000 年 9 月 26 日完成施工建设,于 2000 年 12 月 10 日通过验收。 码头工程投用以来一直由海委清淤基地建设管理局和防汛机动抢险队管理 和使用。2011 年,海委召开防汛机动抢险队与华北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华水集团公司”)事企分开委主任专题办公会议,海委授权华水集 团公司对海河河口清淤码头进行管理。 因华水集团公司在办理海河河口清淤码头环评手续过程中,滨海新区审批 局向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局、天津市滨海新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天津市海事局 提出征求《关于对海河河口清淤码头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意见函。因停 船泊位未取得海域使用权,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 使用管理法》,要求华水集团向天津市规划资源局申请办理用海手续,目前港 池部分已取得用海预审意见,可以作为海洋主管部门审批该用海的依据。 — 12 — 2、本项目组成情况 本项目主要工程内容组成情况见表 2。 表2 类 别 主 体 工 程 辅 助 工 程 名称 项目内容 工作 码头 主要包括 3 个 500 吨级泊位,码头长度 150 m,宽度 15m,码 头面高程 2.8 m,设计水深-5.5m,码头结构形式为钢筋砼地连 墙结构型式 办公区 3 层 10m 高办公楼一座,建筑面积总计 1932.28m2, 主要用于所属职工日常办公使用 其他 1 层 3m 高辅助用房一座,建筑面积总计 404.9m2, 主要用于工作船配套相关工具储存仓库使用 导助 航设 本项目不涉及夜间作业,无需设置堤头灯,不涉及浮标。 施 供水 工程 公 用 工 程 环 保 工 程 本项目工程内容组成表 排水 工程 供电 工程 本项目未设置船舶供水接口, 陆上办公区用水依托市政供水管网供水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后,定期委托天津宜家美新清洗服务 有限公司进行清掏处理,船舶生活污水、含油污水交由天津市 环渤海船舶服务有限公司处置 依托市政供电管网供电,本项目码头设施 3 个电箱,电箱参数 0.4 KV,为停靠船舶提供岸电服务 采暖 制冷 办公楼使用空调冬季供暖及夏季制冷 废水 办公楼陆上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定期委托天津宜家美 新清洗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清掏处理; 船舶生活污水、含油污水与有运输资质单位的天津市环渤海船 舶服务有限公司签订接收处理合同,不涉及在码头排放 固体 废物 生活垃圾交由当地城市管理委员会处置;船舶垃圾由委托 具有相关资质的天津市环渤海船舶服务有限公司接收处理,根 据运行单位介绍,船舶机械修理环节皆驶入外船维修厂进行维 修,码头不涉及维修工作,因此不涉及工作船维修废物产生。 3、项目涉及船型 本项目涉及停靠船型主要为海河河口清淤工作船 4 条,且仅涉及该清淤自有 工作船船员上下船停靠,不对外来船只提供停靠服务,本项目涉及的船型具体 情况如下表所示。 — 13 — 表3 船型 船名 清淤 船 海华 50 清淤 船 船舶 吨位 (t) 船 长 (m) 船 宽 (m) 型 深 (m) 舱最大载油 量(t) 备注 1.4 2 个总共 47m3, 单仓 23.5m3 自有 33.9 海华 52 72 28.7 5 7.6 1.9 1.3 清淤 船 海华 53 72 28.7 5 7.6 1.9 1.3 抛锚 船 海华 艇2 19 6.6 2.46 满 载 吃 水 (m) 113 59 8.5 本项目涉及船型情况表 2 1.4 2 个总共 47m3, 单仓 23.5m3 2 个总共 47m3, 单仓 23.5m3 2 个总共 7m3, 单仓 3.5m3 自有 自有 自有,仅发生清淤 工作船故障事启 用,正常情况下全 年基本无运行 4、定员及工作制度 本项目员工总人数为 18 人,其中陆上办公人员 14 人,海上清淤工作人员 4 人,海上清淤船工作时每船 1 人,该清淤码头全年可停靠,实际目前年工作 时间 260 天,无清淤作业时,海上清淤作业人员与岸上办公人员一同在陆上办 公楼内正常工作,工作时间均为昼间 8 小时,本项目不涉及夜间清淤作业,一 班制。 5、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 5.1 给排水 本项目运营期间给水依托市政供水管网供水,运营期间产生的污水主要为 船舶员工生活污水、船舶含油污水、陆域员工生活污水。 1、船舶员工生活污水 本项目码头停靠清淤船中,每艘船舶平均为 1 人,每人产生的生活污水量按 40L/d 计算,3 艘清淤船船舶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为 0.12t/d(31.2t/a)。船舶生活 污水交由天津市环渤海船舶服务有限公司处理接收处置。 2、船舶含油污水 本项目码头停靠船只均为小于 500DWT 级别船舶,根据《水运工程环境保护设 — 14 — 计规范》 (JTS 149-2018),500DWT 级别船舶机舱油污水发生量为 0.14t/d·艘,本 次评价保守估计以 0.14t/d·艘计,本项目清淤码头停靠清淤工作船只为 3 艘,则码头接 收船舶油污水产生量为 0.42t/d(109.2t/a),该船舶油污水由天津市环渤海船舶服务 有限公司处理接收处置。 3、陆域员工生活污水 本项目陆上办公人员 14 人,码头不提供食宿,年工作时间 260 天,员工用水量 按每人每天 40L 计,经计算,生活用水量为 0.56 t/d(145.6t/a)。污水量按用水量的 90%计,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 0.504t/d(131.04t/a),该陆上生活污水交由天津宜 家美新清洗服务有限公司处理负责接收处置。 5.2 采暖制冷 本项目办公职工冬季采暖及夏季制冷均依托单体空调,船上作业均无采暖 及制冷。 5.3 供电 本项目用电由市政电网提供,现有供电设施可满足需求。 5.4 生活设施 本项目无食堂,供应午饭为外送配餐制。 — 15 — (1)总平面布置方案 本项目共包括工作船码头、办公辅助设施两个部分,项目总体呈现东西排 列。 东侧为工作船码头,其中,工作船码头包括 3 个 500 吨工作船码头泊位, 码头长度 150 m,宽度 15m,码头面高程 2.8 m,设计水深-5.5m,码头结构形 式为钢筋砼地连墙结构型式,该工作船码头用于清淤工作船舶停靠,仅涉及工 作人员上下工作船使用。 西侧为办公辅助设施,其中位于厂区西北侧有一座 3 层办公楼,建筑面积 为 1932.28m2,建筑结构为钢混结构,主要用于所属职工日常办公使用;厂区 西南侧有一座 1 层辅助用房一座,建筑面积总计 404.9m2,建筑结构为混合结 构,主要用于工作船配套相关工具储存仓库使用。 (2)施工进度 本项目实际已经完成建设多年,根据与企业的现场沟通交流、翻阅历史资 总平 面及 现场 布置 料和现场踏勘,工作船码头于 1999 年 3 月 1 日开始进场施工,陆域形成及地基 处理工程与 1999 年 3 月 1 日开码头工程与 99 年 10 月 12 日开工,2000 年 9 月 8 日完工;陆上配套的办公楼、辅助用房等建筑建设于 1999 年 9 月 27 日开工, 2000 年 6 月 28 日完工,2000 年 9 月 26 日整体工程项目竣工。 — 16 — 办公楼 辅助用房 工作船码头 清淤工作船 — 17 — 本项目已于 1999 年 3 月 1 日至 2000 年 9 月 26 日完成了清淤停靠码头、 陆上办公楼、辅助用房及厂内道路的建设,整个施工周期为 18 个月。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历史数据资料,本项目码头建设施工期间主要内容包括 港池疏浚以及码头场地建设,施工期主要使用到的有水陆挖掘机、压路机、驳 吊机等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见下图。 注:G1为施工扬尘、G2为汽车尾气、N为噪声、S为泥土 图1 本项目码头建设施工工艺流程图及产污节点 施工 方案 本项目码头施工期工艺简述: (1)港池疏浚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项目主要使用水陆挖掘机对港池进行疏浚作业, 港池疏浚方量约为 7.71 万 m3。该工序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噪声(N)、疏浚泥 土(S)。 (2)场地填方 港池疏浚作业疏浚泥土全部用于本项目码头建设场地填方,该工序产生的 污染物主要为填方过程中产生的施工扬尘(G1)、施工车辆产生的尾气(G2) 施工噪声(N)。 (3)场地平整 使用压路机对填方后的场地进行平整,而又用驳吊机进行打桩作业。该工 序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场地平整过程中产生的施工扬尘(G1)、施工车辆产生 的尾气(G2)及噪声(N)。 本项目因历史原因,至今未履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现项目管理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主动补充履行环评审批手续,如附图 3 平 其他 面布置图所示,本项目原有土地利用类型为河道滩地,建设后根据天津市滨海 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5-2020 年)》,本项目所在区域为城镇建设用地中的 — 18 — 允许建设区(具体附图 5) ,符合土地规划用途,所在厂界内陆上主要构筑物除本 项目办公楼、辅助用房外,厂区南侧的一座办公楼及一座仓库属于共用厂界的 另一单位海河委员会下属二级单位“海委河湖保护与建设运行安全中心”所有,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仅限于本项目现有已建工程内容的评价,项目本身为清淤工 作船码头,码头陆上仅涉及办公楼职工办公及工作船配套相关工具储存,项目 建设至今未发生过任何投诉或污染事故事件,项目本身现有不存在环境问题。 — 19 — 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该项目所在区域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引用 2020 年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 中心发布的天津市滨海新区环境空气质量月报统计数据,对项目选址区域内环境空气 基本污染物 PM2.5、PM10、SO2、NO2、CO 和 O3 质量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项目所在区 域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达标判断,见下表。 表4 2020 年滨海新区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项目 PM2.5 PM10 SO2 年评价指标 49 66 9 41 1.7 183 GB3095-2012 二 级标准 35 70 60 40 4 160 表5 污染物 生 态 环 境 现 状 单位:μg/m3(CO:mg/m3) CO O3-8H NO2 -95per -90per PM2.5 PM10 滨海新 区 SO2 区域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表 单位:μg/m3(CO:mg/m3) 现状浓度 标准值/(μ 年评价指标 占标率/% /(μg/m3) g/m3) 49 35 140.0 达标 情况 不达标 66 70 94.3 达标 9 60 15.0 达标 41 40 102.5 不达标 年平均质量浓度 NO2 CO 24h 平均浓度第 95 百分位数 1.7 4 42.5 达标 O3 8h 平均浓度第 90 百分位数 183 160 114.4 不达标 由上表可知,该地区环境空气基本污染物中 PM10、SO2 年均浓度、CO 24h 平均浓 度第 95 百分位数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二级浓 度限值,PM2.5、NO2 年均浓度、O3 日最大 8h 平均浓度第 90 百分位数不满足《环境空气 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浓度限值要求。六项污染物没有全部达标, 故该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超标原因主要是采暖季废气污染物排放及 区域气候的影响。同时,天津市工业的快速发展,排放的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导 致细颗粒物等二次污染呈加剧态势。 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天津市大力推进《天津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 (2018-2020 年)》等工作的实施。通过实施清新空气行动,加快以细颗粒物为重点的 3 大气污染治理,空气质量逐年好转。2020 年滨海新区 PM2.5 年均浓度控制在了 42μg/m , 优良天数比例与全市持平。 — 20 — 2 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津环保固函〔2015〕590 号市环保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声环境质量标准适用 区域划分》(新版)的函,该项目位于 2 类声环境功能区内,厂界周围 50 米内无噪 声敏感目标,无需布置噪声敏感目标监测点位。本次评价委托天津市宇相津准科技有 限公司对项目四至厂界声环境进行现状监测,具体监测报告见后附件(监测文号: YX211407)。具体如下: (1)监测布点 在厂址东、南、西、北四侧厂界外 1m 共设置 4 个监测点 (2)监测时间及频次 委托天津市宇相津准科技有限公司于 2021 年 6 月 15 日-2021 年 6 月 16 日连续监 测两天,每天昼间 2 次(上下午各一次)。 (3)监测方法 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的监测方法。 (4)监测结果 表6 时间 厂界环境噪声监测数据统计结果 单位:dB(A) 东厂界 南厂界 2# 西厂界 3# 北厂界 4# 1# 标准值 2021 年 6 月 15 日 昼间上午 53 46 51 56 60 昼间下午 51 51 48 52 60 2021 年 6 月 15 日 昼间上午 51 52 50 51 60 昼间下午 49 50 49 51 60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该项目选址四侧厂界处昼间(夜间不运行)现状环境噪声均 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值要求(昼间 60dB),项目声环 境情况良好。 — 21 — 图2 3 厂界噪声监测点位图(1:3000)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由于项目周边有海油港口码头、渤海油田港口码头等等大型货运码头,而本项目 相较规模极小,且仅涉及清淤工作使用,因此项目本身对所在海域的水质、沉积物、 生物量以及海洋生态环境变化影响程度非常微小。 3.1 海水水质现状调查 (1)调查站位 委托天津中环天元环境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于 2021 年 4 月 15 日对项目所在海域海洋 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共布设水质调查站位 2 个 (站位布置见下图 2) 。 (2)调查项目 调查项目:pH、水温、盐度、溶解氧(DO)、悬浮物(SS)、氨氮、亚硝酸盐氮、 硝酸盐氮、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COD)、铜(Cu)、铅(Pb)、锌(Zn)、 镉(Cd) 、汞(Hg)、砷(As)、铬(Cr)、石油类。 (3)调查方法 海洋水质环境的现状调查和监测应参照 GB17378.3-2007《海洋监测规范》中样 品采集、贮存与运输和 GB12763.4-2007《海洋调查规范》中海水化学要素观测的有 关要求执行。 — 22 — 图3 表7 监测 监测站位图 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站位坐标 站位名称 经度 纬度 1 工程前水域 117°42'48.854"E 38°58'59.362"N 2 下游水域 117°42'56.560"E 38°58'22.573"N 点 监测内容 水质、沉积物、海洋生 态 水质、沉积物、海洋生 态、生物体质量 (4)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 盐度、悬浮物(SS)、氨氮、水温、亚硝酸盐、硝酸盐、无机氮、活性磷酸盐、 化学需氧量(COD)、铜(Cu)、铅(Pb)、锌(Zn)、镉(Cd)、汞(Hg)、砷(As)、铬 (Cr)、石油类等因子评价方法采用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Pi)法,评价模式如下: 当标准指数值 Pi 大于 1,表示第 i 项评价因子超出了其相应的评价标准,即表 — 23 — 明该因子已不能满足评价海域近岸海域功能区的要求。 另外 pH 值采用如下模式评价: DO 评价指数按下式如下: 根据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各站位水质现状评价执行标准具体见下表。 表8 各站位水质现状评价执行标准 站位 所在功能区 执行《海水水质标准》 1 TJ020DⅣ 四类 2 TJ020DⅣ 四类 — 24 — 表9 海水水质标准 单位:mg/L 项目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第四类 pH 7.8~8.5 6.8~8.8 DO>(mg/L) 6 5 4 3 COD≤(mg/L) 2 3 4 5 无机氮≤(mg/L) 0.20 0.30 0.40 0.50 活性磷酸盐(以 P 计) 0.015 0.030 0.045 ≤(mg/L) 石油类≤(mg/L) 0.050 0.30 0.50 铜≤(mg/L) 0.005 0.010 0.050 0.050 铅≤(mg/L) 0.001 0.005 0.010 0.050 总铬≤(mg/L) 0.05 0.10 0.20 0.50 锌≤(mg/L) 0.020 0.050 0.10 0.50 镉≤(mg/L) 0.001 0.005 0.010 0.010 汞≤(mg/L) 0.00005 0.0002 0.0002 0.0005 砷≤(mg/L) 0.020 0.030 0.050 第一类 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第二类适用于水产养殖区、 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第三类适 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 ;第四类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 (5)调查结果 表 10 2021 年 5 月水质监测结果 污染物指标/单位 调查站位 1 调查站位 2 水温/℃ 12.4 12.7 pH 值/无量纲 8.05 8.06 悬浮物/mg/L 8.73 9.42 盐度/无量纲 27.310 27.597 溶解氧(DO)/mg/L 8.68 8.61 氨氮/mg/L 0.10 0.11 亚硝酸盐/mg/L 0.023 0.022 硝酸盐/mg/L 0.109 0.097 无机氮/mg/L 0.232 0.229 活性磷酸盐/mg/L 0.006 0.008 化学需氧量(COD)/mg/L 1.88 1.72 铜(Cu)/ug/L 2.3 2.4 — 25 — 铅(Pb)/ug/L 0.34 0.50 锌(Zn)/ug/L 18.5 21.2 镉(Cd)/ug/L 0.18 0.16 汞(Hg)/ug/L 0.040 0.038 砷(As)/ug/L <0.5 <0.5 铬(Cr)/ug/L 2.3 3.0 石油类/mg/L 0.0152 0.0089 (6)水质调查结论 根据 2021 年 4 月 15 日对项目所在海域海洋环境现状进行的水质调查监测结果(上 表),通过对项目附近海域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可以看出,pH 值、DO、悬浮物(SS) 、 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COD)、铜(Cu)、铅(Pb)、锌(Zn)、镉(Cd) 、 汞(Hg)、砷(As)、铬(Cr)、石油类满足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对于项目周边最 近的国控水质监测站的早期历史监测数据发现,近年水质质量各指标有所下降,但 是考虑本项目的工作性质和规模,结合实际清淤工作量,本项目实际与周围附近的 海域水质恶化的关联性不大。 3.2 海洋沉积物现状调查 (1)调查站位 调查站位坐标及位置详见表 7、图 3。 (2)调查项目 石油类、有机碳、重金属类(铜(Cu)、铅(Pb)、锌(Zn)、镉(Cd)、汞(Hg)、 砷(As) )。 (3)分析方法 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分析方法均按照《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2007)、 《海洋调查规范》(GB/T 12763-2007)中的相关规定进行。 (4)调查结果 海洋表层沉积物中主要污染物质含量分析及统计结果见下表。 — 26 — 表 11 污染物指标/单位 2021 年 5 月沉积物环境监测结果 调查站位 1 石油类/mg/kg 283 128 有机碳/% 1.26 0.87 铜(Cu)/mg/kg 17.9 17.9 铅(Pb)/mg/kg 3.6 4.1 锌(Zn)/mg/kg 105 117 镉(Cd)/mg/kg 0.22 0.22 汞(Hg)/mg/kg 0.066 0.052 砷(As)/mg/kg 7.79 7.52 调查站位 2 (5) 评价因子 海洋沉积物质量现状评价选择有机碳、石油类、铜、锌、铅、镉、汞、砷共 8 种要素作为评价因子。 (6) 评价方法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i——污染物 i 的污染指数; Ci——污染物 i 的实测值; Si——污染物 i 的质量标准值。 污染指数≤1 者,认为该点位沉积物没有受到该因子污染;>1 者为沉积物受到该 因子污染,数据越大污染越重。 (7)评价标准 本项目调查海域沉积物质量执行《海洋沉积物质量》 (GB 18668-2002)三类标准, 标准具体见下表。 表 12 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项目 一类标准 二类标准 三类标准 石油类(mg/kg) ≤500.0 ≤1000.0 ≤1500.0 — 27 — 硫化物(mg/kg) ≤300.0 ≤500.0 ≤600.0 有机碳(%) ≤2.0 ≤3.0 ≤4.0 铜(mg/kg) ≤35.0 ≤100.0 ≤200.0 铅(mg/kg) ≤60.0 130.0≤ ≤250.0 锌(mg/kg) ≤150.0 ≤350.0 ≤600.0 镉(mg/kg) ≤0.50 ≤1.50 ≤5.00 汞(mg/kg) ≤0.20 ≤0.50 ≤1.00 砷(mg/kg) ≤20.0 ≤65.0 ≤93.0 铬(mg/kg) ≤80.0 ≤150.0 ≤270.0 (8)评价结果 根据对海域沉积物的调查监测,该项目所在海域沉积物中的石油类、有机碳、铜、 锌、铅、镉、汞、砷均满足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要求,沉积物质量现状较好, 海洋沉积物评价结果见表。 表 13 海洋沉积物评价结果(三类标准) 污染物指标/单位 调查站位 1 调查站位 2 最大值 最小值 超标率 (%) 石油类/mg/kg 283 128 283 128 0 有机碳/% 1.26 0.87 1.26 0.87 0 铜(Cu)/mg/kg 17.9 17.9 17.9 17.9 0 铅(Pb)/mg/kg 3.6 4.1 4.1 3.6 0 锌(Zn)/mg/kg 105 117 117 105 0 镉(Cd)/mg/kg 0.22 0.22 0.22 0.22 0 汞(Hg)/mg/kg 0.066 0.052 0.066 0.052 0 砷(As)/mg/kg 7.79 7.52 7.79 7.52 0 3.3 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1)调查站位 调查站位坐标及位置详见表 7、图 2。 (2)调查方法 现 场 采 样 按 照 《 海 洋 监 测 规 范 》( GB17378-2007 ) 以 及 海 洋 调 查 规 范 (GB/T12763-2007)的要求进行。 (3)调查项目 — 28 — 叶绿素 a、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生物。 (4)评价方法 ①多样性指数 式中:H′——种类多样性指数; S——样品中的种类总数; Pi——群落第 i 种的数量或重量占样品总数量之比值。 数量可以采用个体数、密度表示;重量可用湿重或干重表示。 ②均匀度 ③丰度 (5)评价标准 依据《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HJ 442-2020)中提供的参考指标。 表 14 生物多样性指数 H′ ≥3.0 ≥2.0<3.0 ≥1.0<2.0 海洋生态调查评价标准 生境质量等级 优良 一般 差 — 29 — 极差 <1.0 (6)调查结果 ①叶绿素 a 根据委托天津中环天元环境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于 2021 年 4 月对项目所在海 域海洋环境现状进行的调查。共布设水质调查站位 2 个,2 个站位的叶绿素 a 含量 分别为 3.44µg/L 和 6.28µg/L。 ②浮游植物 2021 年 4 月调查海域共获取浮游植物水样 2 种,调查海域鉴定出浮游植物(水 样)优势种共计 7 种,夜光藻优势度最高。各站位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变化范围为 (0.1~2.44)×104cell/L,硅藻在浮游植物种类数量、细胞数量方面占绝对优势。 站位 表 15 多样性指数 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统计 均匀度 丰度 1 2 平均值 1.91 1.37 1.64 0.74 0.59 0.67 0.32 0.26 0.29 ③浮游动物 2021 年 4 月调查海域共计获得浅水Ⅰ型网浮游动物 3 大类 5 种。其中,浮游幼 体 1 种,毛颚动物类 1 种、节肢动物类 3 种,优势种为强壮箭虫,浅水Ⅰ型网浮游 3 动物各站位数量波动范围在(0.8-4.1)ind/m 之间;浅水Ⅱ型网浮游动物 3 大类 16 种。其中,刺胞动物 2 种,节肢动物类 9 种、节肢动物类 5 种。优势种为半球美 螅水母、双毛纺锤水蚤、无节幼体等。浅水Ⅱ型网浮游动物各站位数量波动范围在 (5.95-3246)ind/m3 之间,浮游动物各类群密度以节肢动物类为最多。监测期间调 查海域部分监测站位优势度较高,多样性指数偏低。 站位 表 16 多样性指数 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统计 均匀度 丰度 1 2 平均值 1.64 1.86 1.70 0.43 0.34 0.39 1.83 2.05 1.94 ④大型底栖生物 2021 年 4 月调查海域共计获得大型底栖生物 3 大类 7 种。其中,环节动物 5 种, — 30 — 软体动物类 1 种、节肢动物类 1 种,生物量范围在(0.07-3.44g/m2)之间多样性, 指数偏低。 站位 表 17 多样性指数 调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特征统计 均匀度 丰度 1 2 1.38 2.11 0.79 0.82 0.56 1.15 平均值 1.75 0.81 0.86 3.4 生物体质量现状 (1) 调查站位 调查站位坐标及位置详见表 7、图 2。 (2) 调查项目 海洋生物体质量调查主要为梭鱼。 调查项目为石油烃、镉、铅、砷、铜、锌、汞。 (3) 调查结果 调查区海洋生物质量样品中各项测试结果见下表。 表 18 生物体质量监测结果 污染物指标/单位 调查站位 2 汞(Hg)/mg/kg 0.112 铜(Cu)/mg/kg 2.5 铅(Pb)/mg/kg 0.1 镉(Cd)/mg/kg 0.032 锌(Zn)/mg/kg 24.8 砷(As)/mg/kg <0.2 石油类/mg/kg 2.1 (4)评价标准 调查海洋生物质量评价引用《全国海岸带和滩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提 供的标准,具体见下表。 表 19 生物类 汞 铜 铅 生物体质量标准 锌 镉 石油烃 鱼类 0.3 20 2 40 0.6 — 31 — 20 砷 5 标准来源 全国海岸带 和海涂资源 综合调查简 明规程 (5)评价方法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Pi——污染物 i 的污染指数; Ci——污染物 i 的实测值; Si——污染物 i 的质量标准值。 污染指数≤1 者,认为该点位生物没有受到该因子污染;>1 者为生物受到该因 子污染,数据越大污染越重。 (6)评价结果 通过本次对项目附近海域生物质量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可以看出,该海域生物体 质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3.5 渔业资源 本报告中引用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 究所和天津市水产研究所于 2019 年 5 月(春季)和 2019 年 10 月(秋季),在天津海 域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 (1)调查站位 在项目附近海域共设置 16 个调查站位,进行渔业资源现状调查。渔业资源的调 查站位及范围见下表。 表 20 调查站位经纬度 纬度 站位 经度 1 117° 56' 27.752" E 39° 08' 43.839" N 鱼卵仔稚鱼、渔业资源 2 117° 58' 11.367" E 39° 06' 09.239" N 鱼卵仔稚鱼、渔业资源 3 117° 53' 43.284" E 39° 05' 56.081" N 渔业资源(秋) 4 118° 01' 56.689" E 39° 06' 01.344" N 鱼卵仔稚鱼、渔业资源 5 117° 56' 31.370" E 38° 57' 34.782" N 鱼卵仔稚鱼、渔业资源 6 118° 02' 21.359" E 38° 58' 32.675" N 鱼卵仔稚鱼、渔业资源 7 117° 54' 19.796" E 38° 52' 34.791" N 鱼卵仔稚鱼 8 118° 00' 41.362" E 38° 51' 57.950" N 鱼卵仔稚鱼、渔业资源 9 117° 43' 19.291" E 38° 48' 14.274" N 鱼卵仔稚鱼、渔业资源 10 117° 49' 09.279" E 38° 48' 40.588" N 鱼卵仔稚鱼 — 32 — 调查项目 11 117° 53' 56.112" E 38° 47' 08.486" N 鱼卵仔稚鱼、渔业资源 12 118° 07' 3.025" E 38° 47' 09.045" N 渔业资源 13 117° 48' 08.755" E 38° 44' 13.231" N 鱼卵仔稚鱼 14 117° 58' 58.734" E 38° 44' 13.431" N 鱼卵仔稚鱼、渔业资源 15 117° 52' 38.129" E 38° 42' 43.250" N 渔业资源 16 118° 01' 40.125" E 38° 42' 43.118" N 渔业资源 图4 渔业资源调查站位示意图 (2)调查方法 按《海洋监测规范》、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水产资源调查手册》和《建设项目 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C/T9110-2007)等相关方法进行。 1) 鱼卵、仔稚鱼 样品采集按我国《海洋调查规范》(GB12763.6-2007)进行。定量样品采集采用 2 浅水 I 型浮游生物网(口径 50cm,长 145cm,网口面积 0.2m )自海底至表面垂直拖 曳采集鱼卵、仔稚鱼,拖速约 0.5m/s,取样进行定量分析。定性样品采集使用大型 浮游生物网(口径 80cm,长 280cm,网口面积 0.5m2),拖速约 2.0nm/h,水平连续拖 网 10min,取样进行定性分析;样品保存于 5%的海水福尔马林的溶液中,带回实验室 后进行分类、鉴定和计数。 鱼卵仔稚鱼密度计算公式:G=N/V — 33 — 式中:G 为单位体积海水中鱼卵或仔稚鱼个体数,单位为粒每立方米或尾每立方 3 米(ind./m );N 为全网鱼卵或仔稚鱼个体数,单位为粒或尾(ind.);V 为滤水量, 单位为立方米(m3)。 2) 渔业资源 游泳动物拖网调查使用适合当地的单拖渔船,单拖网囊网目(网囊部 2a 小于 20mm),每站拖曳 1h 左右,拖网速度控制在 3kn。每网调查的渔获物进行分物种渔获 重量和尾数统计。记录网产量,样本冰冻保存带回实验室进行生物学测定,样品经分 类和鉴定后,用感量为 0.1g 电子天平称重。进行物种生物学测定。 渔业资源密度计算采用面积法。渔业资源密度计算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 标准(SC/T9110-2007),各调查站资源密度(重量和尾数)的计算式为: D=C/q×a 式中:D 为渔业资源密度,单位为,尾/km2 或 kg/km2; C 为平均每小时拖网渔获量,单位为,尾/网.h 或 kg/网.h; a 为每小时网具取样面积,单位为 km2/网.h; q 为网具捕获率,其中,低层鱼类、虾蟹类、头足类 q 取 0.5,近低层鱼类取 0.4, 中上层鱼类取 0.3。 3) 相对重要性指数 在生物群落中,并非所有的物种都同等重要,优势种是对群落起主要控制影响的 种类。判断一个群落的组成,优势种的变化是一个重要指标。为了确定各种游泳动物 在整个群落中的重要性,采用 Pinkas(1971 年)提出的相对重要性指标(IRI)来衡量 游泳动物在不同海区、不同季节的地位。其优点是即考虑了捕获物的尾数和重量,也 考虑了它们出现的频率。计算公式为: IRI=(N+W)F 式中:N 为某种类尾数占总尾数的百分比;W 为某种类重量占总重量的百分比;F 为 某一种类出现的站次数占调查总站次数的百分比。 一般情况下,IRI 值大于 1000 的种类为优势种,IRI 值在 100~1000 之间为重要 种,IRI 值在 10~100 之间为常见种,IRI 值在 1~10 之间为一般种,IRI 值在 1 以 下为少见种。由此来确定各个种类在生物群落中的重要性。 (3)鱼卵、仔稚鱼 — 34 — 1) 春季 a)种类组成 2019 年 5 月调查共鉴定鱼卵、仔稚鱼 8 种,其中鱼卵 5 种,仔稚鱼 3 种。鉴定 的 5 种鱼卵,隶属于 5 科 5 属,其中鲱科 1 种,鳀科 1 种,其他为鲻科、鱚科和鲅科; 3 种仔稚鱼隶属于 1 科 3 属,均为鰕虎鱼,见下表。 表 21 鱼卵、仔稚鱼种名录 目 序号 种类 拉丁名 鱼卵 鲱形目 1 斑鰶 Clupanodon punctatus + 鲻形目 2 梭鱼 Liza haematocheila + 3 蓝点马鲛 Scomberomorus niphonius + 4 油魣 Sphyraena pinguis + 5 多鳞鱚 Sillago sihama + 6 纹缟虾虎鱼 trigonocephalus + 7 鰕虎鱼科 sp. Gobiidae sp. + 8 钝尖尾鰕虎鱼 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 + 鲈形目 鮋形目 仔稚鱼 + b)数量及分布 春季航次调查,调查的 12 个站位中,5 个站位有鱼卵出现,鱼卵出现频率为 41.67%,鱼卵密度平均为 0.478ind./m3,其中 2 号站位最高,为 2.73 粒/m3,3、5、 7、8、9、12、13 号站位未捕获到鱼卵。7 个站位有仔稚鱼出现,出现频率为 58.33%。 仔稚鱼密度平均为 0.682 尾/m3,以 4 号站最高为 2.63 尾/m3,5、8、10、11、12 号 站位未捕获到仔稚鱼。见表下表。 表 22 鱼卵仔稚鱼平面分布(2019 年 5 月) 站位 鱼卵 (ind./m3) 仔稚鱼 (ind./m3) 站位 鱼卵 (ind./m3) 仔稚鱼 (ind./m3) 1 2 3 4 5 6 2.73 0.91 0 0.88 0 0.59 1.82 1.37 1.25 2.63 0 0.58 7 8 9 10 12 13 0 0 0 0.63 0 0 1.48 0 0.49 0 0 0 平均值 0.478 0.80 / / / 2) 秋季 — 35 — 秋季调查未捕获到鱼卵仔稚鱼。 3)评估值 全年平均资源密度:鱼卵为 0.24 粒/m3,仔稚鱼为 0.40 尾/m3。 (4)鱼类资源状况 1)种类组成 调查海域春、夏 2 个航次共捕获鱼类 18 种,隶属于 5 目,11 科。鱼类名录及出 现月份见下表。 表 23 调查海区捕获鱼类名录 序 号 1 2 3 4 5 6 7 斑鰶 Clupanodon punctatus 赤鼻棱鯷 Thrissa kammalensis 鳀 Engraulis japonicus 黄鲫 Setipinna taty 黄姑鱼 Nibea albiflora 小黄鱼 Larimichthys polyactis 银鲳 Pampus argenteus 8 方氏云鳚 Enedrias fangi 9 10 11 12 13 14 名称 目 魨尖尾鰕虎鱼 Chaeturichthys hexanema 红狼牙鰕虎鱼 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 钟馗鰕虎鱼 Triaenopogon barbatus 斑尾复鰕虎鱼 Synechogobius ommaturus 纹缟鰕虎鱼 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 15 小带鱼 Eupleurogrammus muticus 鯒 Platycephalus indicus 16 短吻红舌鳎 Cynoglossus joyneri 17 18 褐牙鲆 Paralichthys olivaceus 鮻 Liza haematocheila 科 2019 年 5 月 鲱科 √ √ 鲱形目 鳀科 2019 年 10 月 √ √ 石首 鱼科 鲳科 √ 锦鳚科 √ √ √ √ √ √ √ √ √ √ 鲈形目 鰕虎 鱼科 √ √ √ 带鱼科 鲉形目 鲽形目 鲻形目 √ 鮋科 √ √ 舌鳎科 √ √ 鲆科 鲻科 √ 所捕获的 18 种鱼类中,暖水性鱼类有 8 种,占鱼类种数的 44.44%,暖温性鱼类 有 9 种,占 50.00%,冷温性鱼类有 1 种,占 5.56%;按栖息水层分,底层鱼类有 14 种,占鱼类种数的 77.78%,中上层鱼类有 4 种,占 22.22%。按越冬场分,渤海地方 — 36 — 性鱼类有 10 种,占鱼类种数的 55.56%,长距离洄游性鱼类有 8 种,占 44.44%。按经 济价值分,经济价值较高的有 8 种,占鱼类种数的 44.44%,经济价值一般的有 4 种, 占 22.22%,经济价值较低有 6 种,占 33.33%。 2)渔获量分布及优势种分析 a) 春季 春季(5 月)共捕获鱼类 12 种,平均渔获量为 137.88 尾/h,4.06kg/h。鱼类的 优势种为焦氏舌鳎。按重量组成:魨尖尾鰕虎鱼(40.73%)、焦氏舌鳎(32.88%)、鮻 (14.43%)、红狼牙鰕虎鱼(5.05%)、鲬鱼(2.59%);以上 5 种鱼类占鱼类渔获总重 量的 95.68%。按数量组成为魨尖尾鰕虎鱼(41.89%)、焦氏舌鳎(41.25%)、红狼牙 鰕虎鱼(7.89%),以上 3 种鱼类占鱼类渔获总重量的 91.03%。 根据渔获物分析,本次调查中幼鱼的尾数占总尾数的 8%,为 12 尾/h,生物量为 0.12kg/km2。成体渔业资源的平均渔获量 135 尾/h,2.39kg/km2。 表 24 春季拖网捕获的鱼类 百分数(%) 生物量(kg/h) 站位 生物密度(尾/h) 百分数(%) 1 53 3.01 0.81 2.70 2 42 2.39 0.32 1.07 3 96 5.45 0.57 1.90 4 67 3.81 0.91 3.03 5 115 6.53 2.13 7.09 7 278 15.80 2.17 7.23 8 200 11.36 6.95 23.14 10 255 14.49 4.51 15.02 11 220 12.50 3.15 10.49 13 112 6.36 3.27 10.89 14 153 8.69 2.68 8.92 15 169 9.60 2.56 8.52 平均 147 — 2.51 — b) 秋季 秋季(10 月)共捕获鱼类 12 种,平均渔获量为 203 尾/h,2.21kg/h。鱼类的优 势种为魨尖尾鰕虎鱼。按重量组成:魨尖尾鰕虎鱼(65.49%)、鯷(15.66%)、斑尾复 鰕虎鱼(9.78%) ;以上 3 种鱼类占鱼类渔获总重量的 90.93%。按数量组成为魨尖尾鰕 虎鱼(65.25%)、鯷(24.01%)、焦氏舌鳎(4.20%),以上 3 种鱼类占鱼类渔获总重量 的 93.46%。 — 37 — 根据渔获物分析,本次调查中幼鱼的尾数占总尾数的 30.05%,为 61 尾/h, 0.278kg/h;成鱼为 142 尾/h,生物量为 1.932kg/h。 c) 鱼类资源数量及评估 所用网具为单船底拖网,网口宽 8m,囊网网目尺寸为 20mm,每站拖网 1 小时, 拖网速度 3kn。扫海面积为 0.044448km2。 春季(5 月)共捕获鱼类 12 种,平均渔获量为 147 尾/h,2.51kg/h,其中幼鱼 2 2 为 12 尾/h,生物量为 0.12kg/km ;成鱼为 135 尾/h,2.39kg/km 。经换算平均资源 密度为 6614 尾/km2,112.94kg/km2;其中幼鱼平均资源密度为 540 尾/km2;成鱼平均 2 资源密度为 107.54kg/km 。 秋季(10 月)共捕获鱼类 12 种,平均渔获量 203 尾/h,2.21kg/h;其中幼鱼为 61 尾/h,0.278kg/h;成鱼为 142 尾/h,生物量为 1.932kg/h。经换算平均资源密度 9134 尾/km2,99.44kg/km2;其中幼鱼平均资源密度为 2745 尾/km2,成鱼平均资源密 2 度为 86.93kg/km 。 根据鱼类资源调查结果,鱼类成体资源密度全年平均值为 97.24kg/km2,幼鱼为 2 1643 尾/km 。 表 25 秋季拖网捕获的鱼类 百分数(%) 生物量(kg/h) 站位 生物密度(尾/h) 1 278 11.42 2.01 7.59 3 182 7.48 2.13 8.04 5 148 6.08 1.96 7.40 6 102 4.19 1.53 5.78 9 97 3.99 1.59 6.00 12 211 8.67 3.51 13.25 14 112 4.60 1.07 4.04 15 490 20.13 3.85 14.53 加1 245 10.07 2.71 10.23 加2 163 6.70 1.59 6.00 加3 195 8.01 2.35 8.87 加4 211 8.67 2.19 8.27 平均 203 — 2.21 — (5)头足类资源概况 1) 种类组成 — 38 — 百分数(%) 调查海域的头足类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沿岸性种类,多栖息在近岸浅海水域, 个体较小,游泳速度较慢,仅做短距离移动。属于这种类型的有短蛸和长蛸。另一类 型是近海性种类,多栖息于沿岸水和外海水交汇的近海水域,个体较大游泳速度较快, 洄游距离较长,对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力,空间分布范围较广,如火枪乌贼。渔获物 中,头足类主要有 2 种,见下表,优势种为火枪乌贼。 表 26 头足类种名录 序号 中文名 拉丁文名 目 科 1 火枪乌贼 Loligo beka 枪形目 枪乌贼科 2 短蛸 Octopus ocellatus 八腕目 章鱼科 3 长蛸 Octopus variabilis 八腕目 章鱼科 2019 年 5 月 2019 年 10 月 √ √ √ √ 2) 渔获量 a)春季 春季捕获头足类 1 种,为火枪乌贼。平均渔获量 13 尾/h,0.088kg/h。头足类生 物量范围在 0~0.24kg/h,最高的是 2 号站,其次为 2 号站。见表 6.5-16。 根据渔获物分析,头足类幼体的尾数占总尾数的 40%,为 5 尾/h,生物量为 0.024kg/h。成体头足类的平均渔获量 0.064kg/h,8 尾/h。 站位 1 2 3 4 5 7 8 10 11 13 14 15 平均 表 27 生物密度(尾/h) 34 33 13 0 23 0 0 0 8 20 26 0 13 春季拖网捕获的头足类 百分数(%) 生物量(kg/h) 21.66 0.19 21.02 0.24 8.28 0.07 — 0 14.65 0.18 — 0 — 0 — 0 5.10 0.06 12.74 0.14 16.56 0.18 — 0 — 0.088 — 39 — 百分数(%) 17.92 22.64 6.60 — 16.98 — — — 5.66 13.21 16.98 — — b)秋季 秋季共捕获头足类 3 种,为火枪乌贼、长蛸和短蛸,优势种为火枪乌贼。平均渔 获量 808 尾/h,4.75kg/h。头足类生物量范围在 2.51~10.60kg/h,最高是 15 号站, 其次为 1 号站,最低是 5 号站,见表下表。 根据渔获物分析,头足类幼体的尾数占总尾数的 34.90%,为 282 尾/h,生物量 为 0.98kg/h。成体头足类的平均渔获量 3.77kg/h,526 尾/h。 表 28 秋季拖网捕获的头足类 站位 生物密度(尾/h) 百分数(%) 生物量(kg/h) 百分数(%) 1 626 6.46 2.51 4.40 3 867 8.94 5.79 10.15 5 1207 12.45 5.33 9.35 6 526 5.43 2.86 5.01 9 589 6.08 2.62 4.59 12 570 5.88 3.42 6.00 14 628 6.48 4.72 8.28 15 1449 14.95 10.60 18.59 加1 1065 10.99 6.85 12.01 加2 645 6.65 3.38 5.93 加3 936 9.66 5.74 10.06 加4 585 6.04 3.21 5.63 平均 808 — 4.75 — 3) 资源数量及评估 春季(5 月)共捕获头足类 1 种,平均渔获量为 13 尾/h,0.088kg/h,其中幼体 为 5 尾/km2;成体为 3.02kg/km2;经换算头足类平均资源密度(千克/平方千米)为 3.96kg/km2,585 尾/km2。其中幼体为 225 尾/km2;成体为 2.88kg/km2。 秋季(10 月)共捕获头足类 3 种,平均渔获量为 808 尾/h,4.75kg/h,头足类 幼体为 282 尾/h,0.98kg/h。头足类成体为 3.77kg/h,526 尾/h。经换算足类平均资 源密度(千克/平方千米)为 213.73kg/km2,36357 尾/km2。其中幼体为 12689 尾/km2; 2 成体为 169.64kg/km 。 根据头足类资源调查结果,头足类成体资源密度全年平均值为 86.26kg/km2,幼 2 体为 6457 尾/km 。 (6)甲壳类资源概况 — 40 — 1) 种类组成 本次调查共捕获甲壳类 15 种,隶属于 2 目,11 科,其中虾类 9 种,蟹类 5 种, 口足类 1 种。其中春季调查捕获甲壳类 9 种,秋季调查捕获甲壳类 7 种。调查海域春 季的优势种为口虾蛄、葛氏长臂虾和日本鼓虾;秋季优势种为口虾蛄;从经济价值来 看经济价值较高为 4 种,占种类数的 26.67%。具体名录见下表。 表 29 序 号 中文名 目 4 中国对虾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鹰爪糙对虾 Trachysalambria curvirostris 鲜明鼓虾 Alpheus heterocarpus 5 日本鼓虾 Alpheus japonicus 6 8 9 葛氏长臂虾 Palaemon gravieri 鞭腕虾 Lysmata vittata 海蜇虾 Latreutes anoplonyx 三疣梭子蟹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日本蟳 Charybdis japonica 隆线强蟹 Eucrate crenata 日本关公蟹 Dorippe japonica 1 3 10 11 12 13 口虾蛄 Oratosquilla oratoria 15 甲壳类种名录 科 2019 年 5 月 2019 年 10 月 √ 对虾科 √ √ √ √ √ √ √ √ √ √ √ √ √ 长脚蟹科 √ √ 关公蟹科 √ √ 虾蛄科 √ √ 鼓虾科 长臂虾科 十足 目 藻虾科 梭子蟹科 口足 目 2) 渔获量 a)春季 春季(5 月)共捕获甲壳类 11 种,其中虾类 6 种,蟹类 4 种,口足类 1 种;甲 壳类平均渔获量为 457 尾/h,6.34kg/h,其中虾类为 341 尾/h,4.84kg/h,其优势种 为口虾蛄、日本鼓虾;蟹类为 116 尾/h,1.50kg/h,其优势种为隆线强蟹。详见下表。 站位 表 30 生物密度(尾/h) 春季各调查站位甲壳类渔获情况 百分数(%) 生物量(kg/h) 百分数(%) 1 虾类 305 蟹类 14 虾类 7.46 蟹类 1.01 虾类 5.64 蟹类 0.1 虾类 9.72 蟹类 0.56 2 462 0 11.30 0.00 7.77 0 13.39 0.00 3 359 38 8.78 2.73 3.23 0.24 5.57 1.34 — 41 — 4 560 92 13.69 6.62 10.05 1.27 17.32 7.07 5 421 28 10.29 2.01 5.33 0.46 9.19 2.56 7 290 469 7.09 33.74 4.14 5.87 7.14 32.68 8 231 494 5.65 35.54 3.39 6.27 5.84 34.91 10 327 80 8.00 5.76 5.06 1.23 8.72 6.85 11 296 0 7.24 0.00 2.81 0 4.84 0.00 12 196 58 4.79 4.17 2.74 0.64 4.72 3.56 14 368 62 9.00 4.46 4.21 1.03 7.26 5.73 15 275 55 6.72 3.96 3.65 0.85 6.29 4.73 平均 341 116 4.84 1.50 — — 根据渔获物分析,虾类幼体的尾数占虾类总尾数的 12.02%,为 41 尾/h,生物量 为 0.28kg/h,虾类成体为 300 尾/km2,生物量为 4.56kg/h。蟹类幼体的尾数占蟹类 总尾数的 9.48%,为 11 尾/h,生物量为 0.075kg/h,蟹类成体为 105 尾/km2,生物量 为 1.425kg/h。 b)秋季 秋季(10 月)共捕获甲壳类 9 种,其中虾类 4 种,蟹类 4 种,口足类 1 种。甲 壳类平均渔获量 339 尾/h,5.16kg/h;其中虾类为 322 尾/h,4.67kg/h,其优势种为 口虾蛄;蟹类为 17 尾/h,0.49kg/h,其优势种为日本蟳。详见下表。 根据渔获物分析,虾类幼体的尾数占虾类总尾数的 22.87%,为 78 尾/h,生物量 2 为 0.52kg/h,虾类成体为 263 尾/km ,生物量为 4.32kg/h。蟹类幼体的尾数占蟹类 总尾数的 35.29%,为 6 尾/h,生物量为 0.068kg/h,蟹类成体为 11 尾/km2,生物量 为 0.422kg/h。详见下表。 表 31 站位 生物密度(尾/h) 秋季各调查站位甲壳类渔获情况 百分数(%) 生物量(kg/h) 百分数(%) 虾类 蟹类 虾类 蟹类 虾类 蟹类 虾类 蟹类 1 3 5 6 9 12 14 15 加1 129 292 340 639 638 246 254 40 469 15 20 24 23 13 19 11 9 13 3.34 7.56 8.80 16.54 16.51 6.37 6.57 1.04 12.14 7.46 9.95 11.94 11.44 6.47 9.45 5.47 4.48 6.47 1.95 5.02 5.71 10.5 9.83 4.48 2.38 0.64 5.86 0.18 1.03 0.69 0.76 0.51 0.66 0.35 0.31 0.38 3.48 8.95 10.18 18.72 17.53 7.99 4.24 1.14 10.45 3.04 17.37 11.64 12.82 8.60 11.13 5.90 5.23 6.41 加2 156 25 4.04 12.44 1.38 0.41 2.46 6.91 — 42 — 加3 385 7 9.96 3.48 4.65 0.23 8.29 3.88 加4 276 22 7.14 10.95 3.68 0.42 6.56 7.08 平均 322 17 4.67 0.49 3) 资源量评估 春季(5 月)共捕获甲壳类 11 种,其中虾类 6 种,蟹类 4 种,口足类 1 种;甲 壳类平均渔获量为 457 尾/h,6.34kg/h,其中虾类为 341 尾/h,4.84kg/h,虾类幼体 为 41 尾/h,成体为 4.56kg/h。;蟹类为 116 尾/h,1.50kg/h,蟹类幼体为 11 尾/h, 成体为 1.425kg/h。经换算甲壳类平均资源密度为 285.28kg/km2,20563 尾/km2;其 中虾类幼体为 1845 尾/km2,虾类成体为 205.18kg/km2;蟹类幼体为 495 尾/km2,蟹类 2 成体为 64.12kg/km 。 秋季(10 月)共捕获甲壳类 9 种,其中虾类 4 种,蟹类 4 种,口足类 1 种;甲 壳类平均渔获量为 339 尾/h,5.16kg/h,其中虾类为 322 尾/h,4.67kg/h,虾类幼体 为 78 尾/h,成体为 4.32kg/h。;蟹类为 17 尾/h,0.49kg/h,蟹类幼体为 6 尾/h,成 体为 0.422kg/h。经换算甲壳类平均资源密度为 232.18kg/km2,15254 尾/km2;其中 虾类幼体为 3510 尾/km2,虾类成体为 194.38kg/km2;蟹类幼体为 270 尾/km2,蟹类 2 成体为 18.99kg/km 。 根据渔业资源调查结果,虾类成体全年平均值成体为 199.77kg/km2,幼体为 2678 2 2 2 尾/km ;蟹类全年平均值成体为 41.56kg/km ,幼体为 383 尾/km 。 4 陆生生态环境现状 本项目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沽街渤海石油路 999 号,根据《天津市主体功能区 规划》中相关内容,本项目选址位于重点开发区域。根据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 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津政规[2020]9 号)中相关内容,本 项目选址位于重点管控单元-环境治理。同时根据根据天津市滨海新区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2015-2020 年)》,本项目所在区域为城镇建设用地中的允许建设区(具体见后附 图 5) ,周边区域主要以城镇建设用地和水域为主,植物类型主要以用于城市绿化的 人工植被为主,无自然植被斑块,植被类型主要包括槐、龙柏、刺槐、狗尾草、蒲草、 蒲公英、苦麻菜、曲曲菜、刺儿菜等,项目周边无珍稀及濒危保护动植物。项目周边 无国家陆生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繁殖地、觅食、活动区域、迁徙路径等, 鸟类主要有海鸥、等常见鸟类。 — 43 — 图 5 项目周边绿化植被 5 水文动力环境现状调查 本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特征。根据国家海 洋局天津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地理位置117°47'E, 38°59'N,风和潮位观测点位于 东突堤头)1996~2015年资料综合统计分析本地区的气象状况。年平均气温135℃,年 平均最高气温16.7℃,年平均最低气温10.9℃。 本地区降水有显著的季节变化,雨量多集中于每年的7、8月份,该两个月的降水 量为全年降水量的49.1%,而每年的12月至翌年的3月降水极少,4个月的总降水量仅 为全年降水量的3.4%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67%。最大相对湿度为100%,最小相对湿 度为3%。 根据天津塘沽海洋站1996-2015年每日24次风速、风向观测资料统计:常风向为 NNW向,次常风向为W向,出现频率分别为7.91、7.44%。强风向为E向,次常风向为ENE 向,该向≥7级风出现的频率分别为0.14%、0.05%。 本地区潮汐类型为不规则半日潮型,历年最高高潮位5.81m(1992年9月1日),历 年最低低潮位-1.03m(1968年11月10日),历年平均高潮位3.74m;历年平均低潮位 1.34m;平均海平面2.56m;历年最大潮差4.37m(1980年10月)历年平均潮差2.4m; 平均涨潮历时5h27min;平均涨潮历时7h05min。设计高水位4.30m;设计低水位0.50m; 极端高水位5.88m;极端低水位-1.29m。本区常浪向ENE和E,频率分别为9.68%和9.53%, 强浪向ENE,该向H4%>1.5m的波高频率为1.35%,T≥7.0s的频率仅为0.33%,各方向 H4%≥1.6m的波高频率为5.06%,H4%≥2.0m的波高频率为2.24%。 天津海域每年有不同程度的海冰出现,初冰日在12月下旬,终冰日在2月下旬, — 44 — 总冰期约60天,多年资料统计,严重冰期年平均仅为10天,正常年份海冰对港口营运 及船舶航行无甚影响。 温带风暴潮是天津近海主要的风暴潮灾害之一。在春、秋季节,我国渤海和黄海 北部是冷暖空气频繁交汇的地方,冬季又频繁受冷空气和寒潮大风袭击,易形成温带 风暴潮。此外,每年的春夏和秋冬之交大气环流的急剧变化也经常在渤海湾造成1m 以上的增水。据统计,1950年~2020年间,天津塘沽站共出现0.50米以上的温带风暴 增水4621天,平均每年77天,这期间共出现1米以上的温带风暴增水556天,平均每年 9.2天。 根据2020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所述,2020年,渤海沿海海平面比常年高86毫米,比 2019年上升了12毫米。预计未来30年,渤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50~170 毫米。2020年, 渤海沿海1月和6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高160毫米和135毫米,分别为1980年以来同 期第二高和第三高;与2019年同期相比,6月和9月海平面分别上升70毫米和66毫米, 4月海平面下降86毫米。 6 地形地貌及冲淤环境现状调查 天津海域的海岸类型整体为堆积型平原海岸,即典型的粉砂、淤泥质海岸,其特 点是岸线平直,地貌类型比较简单,浅滩宽度平坦,岸滩变化动态十分活跃。海岸地 处渤海湾中部,沿岸为滨海平原区,地势低平。 天津海区的泥沙直接来源主要是河流输沙和近岸浅滩侵蚀,间接来源是海岸和海 底的泥沙在波浪、潮流作用下的再搬移。 通过对卫星遥感资料进行分析,海域悬沙浓度平面分布上呈现近岸大外海小,主 要与其所受的动力条件有关。该海域近岸多河口、浅滩,水深相对较小,且底质泥沙 粒径较细,在一定的风浪条件下易于悬浮,形成较高含沙量,并随落潮流作用向外海 扩散;而在外海水域,水深相对较大,波浪作用相对较小,主要以潮流动力为主,泥 沙主要来自渤海湾近岸浅滩水域,悬沙随潮流漂移,含量相对较小。 天津海域近岸泥沙以粘土质粉砂为主,这种极细颗粒泥沙,在遇强风大浪时,波 浪常常会把河口及近岸浅滩泥沙掀动起来,使水体挟沙能力增加,海水变浑,悬沙输 移与潮流的运动有着紧密联系,海床流强偏冲、反之偏淤,因此对泥沙运动形式将主 — 45 — 要以悬移质运动为主。由于入海泥沙量的减少,海岸泥沙较细又易于受波浪掀动,因 此天津海域在多年的波浪作用下,滩面泥沙呈现逐步粗化,部分岸滩有不同程度的冲 刷趋势,但对于近岸整体而言仍是淤积环境,这也是淤泥质海岸的普遍特征。 — 46 — 根据现场勘查及资料查阅,本项目已于1999年3月1日至2000年9月26日完成了清淤 停靠码头、陆上办公楼、辅助用房及厂内道路的建设,目前使用功能保持原有不变。项 目2000年建设至今,从未发生过因噪声、异味等环境污染被投诉事件,同时从未发生 过停靠船舶的溢油、泄漏事故。 本项目陆域现场设置了陆上办公设施,陆上生活污水、船舶生活污水、含油废水 由建设管理单位委托有资质单位接受处理,项目无较大的噪声源设备,本清淤码头项 目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与 项 目 有 关 的 原 有 环 境 污 染 和 生 态 破 坏 问 题 — 47 — 1、评价范围 (1)大气环境 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无废气产生,项目厂界外 500m 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 胜区,界外 500m 范围内无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无需设置大气环境评价范围。 (2)地表水 本项目涉及的废水包括船舶员工生活污水、船舶含油污水、陆域员工生活污水等, 由于所有涉及废水均分别委外处置,不涉及废水的直接或间接排放,因此不再进行地 表水环境评价。 (3)声环境 该项目厂界外 200m 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4)环境风险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规定,本项目为简单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目 标 分析风险评价,无需设置环境风险评价范围。 (5)生态环境 本项目位于海河河口尾闾,评价范围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 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重要水生生物的自 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 管理名录》中所确定的环境敏感区,但本项目施工已经于2000年9月结束,且辽东湾 渤海湾莱州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于2007年12月12日成立,成立时,本项目已 经属于已建成项目,根据本工程所处区域的环境特点及周围敏感点的分布情况确定本 次评价正常情况下的海域环境保护目标为工程所在港池的水环境及辽东湾渤海湾莱 州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本项目与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 保护区位置关系如后附图13所示。 2、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敏感点分布情况见下表。 表 32 序 号 名称 1 辽东湾渤海湾 莱州湾国家级 坐标/ 本项目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o E N -- -- 保护 对象 保护内容 环境功 相对厂 相对厂界 能区 界方位 距离/m 虾 该区域主要 渤海湾 类、 经济渔业生 保护区 — 48 — 东 0 水产种质资源 保护区 2 蓝鲸岛公园 -- -- 3 秦滨高速沿海 防护绿带 -- -- 4 海河生态 保护红线 -- -- 5 海河永久性保 护生态区域 -- -- 蟹 物在该保护 核心区 类、 区的产卵 鱼类 场、索饵场、 洄游路线 规划 规划城 规划城市公 城市 市公园 园占地区域 公园 核心区 高速 高速公路 交通干 公路 (快速路防 线沿线 (快 护林带每侧 城市防 速路 林带控制宽 护绿带 防护 度不低于 核心区 林带 100 米 河滨 岸带 生态 海河河道 -保护 红线 及永 久性 保护 海河河道 -生态 区域 西 455 西北 450 西北 600 西北 600 一、环境质量标准 1、大气环境 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 评 价 标 准 2018 年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具体见下表。 表 33 污染物 SO2 NO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平均时间 浓度限值 年平均 24 小时平均 1 小时平均 年平均 24 小时平均 1 小时平均 60 150 500 40 80 200 — 49 — 单位 μg/m 3 年平均 24 小时平均 年平均 24 小时平均 24 小时平均 1 小时平均 日最大 8 小时平均 1 小时平均 PM10 PM2.5 CO O3 70 150 35 75 4 10 160 200 mg/m3 μg/m 3 2、声环境 本项目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沽街渤海石油路 999 号。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2008)中声环境功能区分类,项目选址为 2 类标准适用区,声环境质量 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 类标准。执行标准见下表。 表 34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dB(A) 类别 昼间 夜间 标准 2类 60 50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3、海水水质标准 根据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本码头项目位于天津港北港港口航运区 (A2-01)所在水域,本项目水质现状调查点位所属于 TJ020DⅣ功能区,执行《海 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第四类水质标准。 表 35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单位:mg/L(pH 除外) 项目 pH DO>(mg/L) COD≤(mg/L) 无机氮≤(mg/L) 活性磷酸盐(以 P 计) ≤(mg/L) 石油类≤(mg/L) 铜≤(mg/L) 铅≤(mg/L) 总铬≤(mg/L) 锌≤(mg/L) 镉≤(mg/L) 汞≤(mg/L) 砷≤(mg/L) 第四类 6.8~8.8 3 5 0.50 0.045 0.50 0.050 0.050 0.50 0.50 0.010 0.0005 0.050 — 50 — 第四类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 4、海域沉积物标准 本项目位于天津港北港港口航运区(A2-01)所在水域,属于港口水域,因此该 水域调查的海域沉积物执行《海洋沉积物质量》 (GB 18668-2002)三类质量标准,该 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具体见下表。 表 36 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 18668-2002) 项目 三类标准 石油类(mg/kg) ≤1500.0 硫化物(mg/kg) 有机碳(%) 铜(mg/kg) 铅(mg/kg) 锌(mg/kg) 镉(mg/kg) 汞(mg/kg) 砷(mg/kg) 铬(mg/kg) ≤600.0 ≤4.0 ≤200.0 ≤250.0 ≤600.0 ≤5.00 ≤1.00 ≤93.0 ≤270.0 5、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本项目调查海洋生物质量评价引用《全国海岸带和滩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 提供的标准,该生物体质量标准具体见下表。 表 37 生物类 汞 铜 铅 生物体质量标准 锌 镉 石油烃 鱼类 0.30 20 2.0 40 0.6 20* 砷 5* 标准来源 全国海岸带 和海涂资源 综合调查简 明规程 注:*引用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技术规程 二、污染排放标准 1、噪声排放标准 本项目运营期四侧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 类标准。具体限值见下表。 — 51 — 表 3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dB(A) 时段 厂界 执行标准类别 昼间 夜间(不运行) 四侧厂界 2类 60 2、固体废物相关排放标准 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20)(2021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中的有关规定。 2 生活垃圾执行《天津市生活废弃物管理规定》、《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中相关要求。 3 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执行《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 2025-2012)。 — 52 — 根据《“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发[2016]65 号)及《市生态环境局 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水污染物总量指标减量替代工作的通知》 (津环水[2020]115 号)等相关文件,结合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本码头项目不涉及废气的产生,因此不 涉及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申请。同时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污水主要为船舶员 工生活污水、船舶含油污水、陆域员工生活污水,其中船舶生活污水、含油污水交由 天津市环渤海船舶服务有限公司处置定期委外清掏处理,陆上员工生活污水,经化粪 池沉淀后,定期委托天津宜家美新清洗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清掏处理。 综上所述,本项目不涉及废气、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控制,无需申请总量。 其 他 — 53 —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由于本项目早在 1999 年 3 月 1 日至 2000 年 9 月 26 日期间完成了该工程 施工建设,根据建设单位提供早期的施工方案及环保治理方案可知,该项目施 工期主要对河口进行了疏浚,同时完成了清淤码头及陆上配套的办公楼、辅助 用房等建筑等建设施工内容,其主要对周边环境可能的具体影响如下: 1) 1)废气 陆上施工期由于平整场地、挖基础等施工过程破坏了地表结构,加上施工 场地各种建材的堆放,机械和施工人员活动频繁等,会产生扬尘污染;施工工地 的施工机械车辆燃烧柴油或汽油排放的尾气,会产生机动车尾气污染。施工车 辆及施工机械产生的尾气排放具有间歇性和流动性的特点,且经过大气稀释扩 散后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运输道路和施工场地定期指派专人进行洒水抑 尘,项目所用建筑材料及挖方临时堆场暂存过程中使用苫布进行遮盖。另外周 围地势平坦、开阔,具有较好的扩散条件,同时本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大气污 施工期 生态环 境影响 分析 染为暂时性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逐渐消失,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2)废水 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施工废水、陆域员工生活污水以及疏 浚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泥沙。施工现场设置沉淀池,施工废水经自然沉淀法处理 后回用于场地抑尘,以自然蒸发的形式排入外环境。陆域员工生活污水通过施 工期设置的移动式环保厕所进行收集,由环卫部门定时进行清运。疏浚过程中 产生的悬浮泥沙对浮游生物的影响主要为施工过程中将导致水体的混浊度增 大,透明度降低,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繁殖生长。此外还表现在对浮游动物的生 长率、摄食率的影响等。但产生的影响均为暂时性的,随着项目的结束对周边 水环境的影响也会逐渐消失。 3)噪声 本工程施工期的噪声源主要来自施工车辆运输工程以及施工设备运行过 程。本工程周围 200m 范围内无噪声敏感点,本项目施工期间合理安排时间,避开 了中午和夜间敏感时段,施工期间场地设有禁鸣标识,同时选用了低噪声施工 — 54 — 设备和施工车辆并做到定期维修养护,最大限度的减小了施工对周围声环境带 来的影响。且施工期间产生的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随着施工 的结束,对周围的声环境影响也随之消失。 4) 4)固体废物 本项目施工期间主要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陆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临时 建筑拆除后产生的建筑垃圾以及港池疏浚土。生活垃圾按照垃圾分类标准分类 收集至施工区域设置的垃圾桶,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临时建筑主要为临时围 堰,拆除后的建筑垃圾中对可回收利用的进行了收集回用,不可利用的统一收 集后清运到固废处理场处理。本项目疏浚产生的疏浚土共 7.71 万 m3,所有疏浚 土全部用于项目码头的填方作业。综上,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了合理的 处置,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5) 5)生态环境 (1)陆域生态影响 本项目工程陆域用地范围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沽街渤海石油路 999 号, 建设地点位于天津港北港港口区(TJ020D Ⅳ)内项目建设期间,本项目的临 时占地如施工材料的堆放等,将在项目施工阶段期间一定程度上破坏地表植 被。由现状调查结果来看,区内无自然保护区等需特别保护的生态环境,没有 珍稀濒危生物和植物物种,同时施工临时占地和噪声会对停留在项目占地的相 关鸟类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该区域的鸟类数量和种类驱散性减少。 工程施工阶段间由于机械的辗压及施工人员的踩踏,在施工作业区周围的 土壤将被严重压实,部分施工区域的表土将被铲去,另一些区域的表土将可能 被填埋,从而使施工完成后的土壤物理结构和化学成份发生改变。在施工中植 被破坏后,地面裸露,表土的温度在太阳直接照射下升高,加速表土有机质的 分解,而植被破坏后,土壤得不到植物残落物的补充,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将逐 步下降,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植被恢复。此外,临时占地会使这些土地短期内 丧失原有的生态功能。 (2)海域生态影响 a)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影响分析 施工疏浚作业对游泳生物的影响更多表现为驱散效应,对工程海域内游泳 — 55 — 生物的总量不会产生大的不利影响。部分游泳能力差的底栖生物如底栖鱼类、 虾类也将因为躲避不及而被损伤。由于本项目施工期距离现在时间很长,原始 历史生物调查资料未找到,因此结合最近的 2021 年 4 月调查海域的底栖生物 生物量调查数据,根据《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海域 申请用海面积为 0.2550 公顷,底栖生物生物量范围在(0.07-3.44g/m2),港池 疏浚估算本项目施工造成的海域底栖生物最大一次性损失量约 8.772kg,根据 技术规程中“占用渔业水域的生物资源损害补偿低于 3 年的按 3 年补偿”,因此 渔业资源损害补偿按 3 年计算,故底栖生物一次性损失量为 26.316kg,通过调 研,天津市底栖生物本地价格为 9.784 元/kg,补偿费用约为 257.48 元。 b)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产生悬浮物浓 度增加对渔业资源的损害,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渔业资源的全年平均资源密度: 鱼卵为 0.24 粒/m3,仔稚鱼为 0.40 尾/m3。海域申请用海面积为 0.2550 公顷, 现状水深平均值为 5m,根据《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 (SC/T 9110-2007)的相关要求,本工程产生的悬浮物扩散范围内对海洋生物 资源的损害属于一次性损害,鱼卵折成鱼苗按 1%成活率计,仔鱼折成鱼苗按 5%成活率计,根据技术规程中“占用渔业水域的生物资源损害补偿低于 3 年的 按 3 年补偿”,因此渔业资源损害补偿按 3 年计算,故鱼卵仔鱼一次性损失量为 856.8 尾,通过调研,天津市本地渔业资源价格为鱼苗 0.217 元/尾,补偿费用 约为 185.93 元。 本工程建设对水动力条件的的改变主要为港池挖深所引起的,港池挖深以 后增加了约束过流断面的过水面积,因此造成局部区域流速减少,同时疏浚引 起的悬浮物的扩散会对项目作业区周围的海域总体的海洋渔业资源造成一定 的损失,施工期结束后,悬浮物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在时间尺度上也是暂时 的,水体中悬浮物含量会很快恢复到施工前的水平。 — 56 — 1、废气 根据《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的控制要求:“(一)硫氧化 物和颗粒物排放控制要求。1.2019 年 1 月 1 日起,海船进入排放控制区,应使 用硫含量不大于 0.5%m/m 的船用燃油,大型内河船和江海直达船舶应使用符合 新修订的船用燃料油国家标准要求的燃油;其他内河船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 柴油。2020 年 1 月 1 日起,海船进入内河控制区,应使用硫含量不大于 0.1%m/m 的船用燃油”。本项目清淤工作船工作活动区域位于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 排放控制区,且本项目工作船船舶大气硫含量采用小于 0.1%m/m 的船用燃油 (见附件 9),因此本项目符合《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的控 制要求。 本项目为清淤码头项目,根据《水运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S 149-2018),本工程运营期内的停靠船舶仅为自有清淤相关工作船 4 艘,运营 期内清淤工作船舶通过拖船拖至清淤工作地区工作,因此工作船在码头停靠和 运营期 生态环 境影响 分析 陆上办公均不涉及废气的产生,因此项目预计不会对周边空气环境造成明显不 利影响。 2、废水 本项目运营期间不涉及码头地面冲洗废水,水环境污染源主要为清淤工 作船船舶含油污水、船舶生活污水以及陆域员工生活污水。 (1)船舶员工生活污水 本项目码头停靠清淤船中,每艘船舶控制操作人为 1 人,每人产生的生活污 水量按 40L/d 计算,3 艘清淤工作船船舶生活污水的总产生量为 0.12t/d(31.2t/a)。 船舶生活污水交由天津市环渤海船舶服务有限公司处理接收处置。 (2)船舶含油污水 本项目码头停靠船只均为小于 500DWT 级别船舶,根据《水运工程环境保护设 计规范》 (JTS 149-2018),500DWT 级别船舶机舱油污水发生量为 0.14t/d·艘,本 次评价保守估计以 0.14t/d·艘计,本项目清淤码头停靠清淤工作船只为 3 艘(抛锚船 仅紧急情况出动使用),则码头接收船舶油污水产生量为 0.42t/d(109.2t/a),该 船舶油污水由天津市环渤海船舶服务有限公司处理接收处置。 (3)陆域员工生活污水 — 57 — 本项目陆上办公人员 14 人,码头不提供食宿,年工作时间 260 天,员工用水 量按每人每天40L 计,经计算,生活用水量为 0.56 t/d(145.6t/a)。污水量按用水量 的 90%计,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 0.504t/d(131.04t/a),该陆上生活污水交由天 津宜家美新清洗服务有限公司处理负责接收处置。 综上所述,本项目产生的废水均不外排,有明确的接收处置去向,因此 预计正常情况下本项目废水不会对周边水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3、噪声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为停靠船舶启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其噪声值 在 70-85dB(A)之间。船舶噪声对周边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本项目位于“天 津港北港港口航运区(A2-01)”海河尾闾沿线区域,周围主要为码头作业企 业,经现场勘查,项目周边 200m 内无声环境保护目标,因此不会对外环境影 响产生明显影响。 4、固体废物 本项目涉及的固体废物主要为陆上生活垃圾及船舶垃圾。 (1)陆上生活垃圾 本项目陆上办公人员 14 人,年工作 260 天,生活垃圾产生量按每人每天 0.4kg/d 计,其产生量约 1.456t/a,定期交由当地城市管理委员会处置。 (2)船舶垃圾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数据,本项目船舶垃圾年产生量约为 0.5t/a,由委托具 有相关资质的天津市环渤海船舶服务有限公司接收处理,预计不会对周边环 境造成二次污染。 5、生态环境 本码头项目建设时间较早,项目在工作船途径保护区的船舶产生的废水、 船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采取相应的收集措施的前提下,预计不会对保护区产生影 响。工作船本身质量较小,工作船舶运行可能会造成保护区的水体扰动仅限于 表面水层,另外码头建成前相较,建设完成后码头建筑会使得周边局部水流流 速减少,同时对冲淤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本项目施工已经于2000年9月结 束,且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于2007年12月12日成 立,成立时,本项目已经属于已建成项目,项目本身很小,且距离辽东湾渤海 — 58 — 湾莱州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渤海湾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的产卵场距 离较远,项目实际建设占地面积相当于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 源保护区渤海湾保护区核心区面积比例很小,本项目的建设对保护区内的主要 保护对象的影响较小,同时项目的永久占地以及清淤工作船产生的噪声会使得 原栖息停留在该永久性占地的相关鸟类迁移,造成该区域的鸟类和自然植被数 量和种类减少。 本项目选址位于本清淤码头项目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沽街渤海石油路 999号,建设地点位于天津港北港港口区(TJ020D Ⅳ)内,本项目不占用环境 生态敏感区域,与本项目厂区最近的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为项目西北侧的普通 铁路防护林带,与项目最近距离约为450m。清淤码头工程是海河尾闾河道及河 口清淤工程的一个重要的附属工程,项目的建成有效解决了清淤工作船无停靠 码头的问题,确保清淤工作船停靠安全。由于本码头项目建设时间较早,项目 在工作船途径保护区的船舶产生的废水、船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采取相应的收集 选址选 线环境 合理性 分析 措施的前提下,预计不会对保护区产生影响。由于工作船本身质量较小,工作 船舶运行可能会造成保护区的水体扰动仅限于表面水层,本项目施工已经于 2000年9月结束,且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于2007年 12月12日成立,该资源保护区成立时,本项目属于已建成项目,项目本身很小, 项目实际建设占地面积相当于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 区渤海湾保护区核心区面积比例很小,且距离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国家级水产 种质资源保护区渤海湾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的产卵场距离较远,本项目的建设 对保护区内的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较小。因此,从环境角度本项目选址具备环 境合理性。 — 59 — 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实际已经完成建设多年,根据与企业的现场沟通交流、翻阅历史资 料和现场踏勘,工作船码头于 1999 年 3 月 1 日开始进场施工,陆域形成及地基 处理工程于 1999 年 3 月 1 日开工,码头工程于 99 年 10 月 12 日开工,2000 年 9 月 8 日完工;陆上配套的办公楼、辅助用房等建筑建设于 1999 年 9 月 27 日开 工,2000 年 6 月 28 日完工,2000 年 9 月 26 日整体工程项目竣工。 1、废气 陆上开挖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大气污染主要为施工扬尘以及施工车辆产生 的尾气。施工车辆及施工机械产生的尾气排放具有间歇性和流动性的特点,且 经过大气稀释扩散后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运输道路和施工场地定期指派 专人进行洒水抑尘,项目所用建筑材料及挖方临时堆场暂存过程中使用苫布进 行遮盖。另外周围地势平坦、开阔,具有较好的扩散条件,同时本工程施工期 间产生的大气污染为暂时性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逐渐消失。项目采取以上 施工期 生 态 环 措施,有效的减少了扬尘污染,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因此当时本项目针 境保护 对废气采取的措施是可行的。 措施 2、 废水 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施工废水、陆域员工生活污水以 及疏浚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泥沙。其中施工废水主要包括混凝土浇注和养护废水, 施工现场设置沉淀池,经自然沉淀法处理后回用于场地抑尘,以自然蒸发的形 式排入外环境。陆域员工生活污水通过施工期设置的移动式环保厕所进行收集, 由环卫部门定时进行清运。疏浚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泥沙对浮游生物的影响主要 为施工过程中将导致水体的混浊度增大,透明度降低,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繁殖 生长。此外还表现在对浮游动物的生长率、摄食率的影响等。但产生的影响均 为暂时性的,随着项目的结束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也会逐渐消失。本项目通过 采取以上措施,对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进行了有效地收集,不会对周边水环境 造成影响,因此本项目当时针对废水采取的措施是可行的。 — 60 — 3、噪声 本项目施工期的噪声源主要来自施工机械、设备、车辆等,单台设备噪声 源强约为 80~90dB(A)。本项目施工期间合理安排时间,避开中午和夜间敏感时 段,施工场地设置禁鸣标识,同时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和施工车辆并做到定期 维修养护,最大限度的减小施工对周围声环境带来的影响。且施工期间产生的 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随着施工的结束,对周围的声环境影响 将会消失。综上,本项目当时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是可行的。 4、固体废物 本项目施工期间不涉及水上施工,因此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陆域施工人 员生活垃圾、临时建筑拆除后产生的建筑垃圾以及港池疏浚土。生活垃圾按照 垃圾分类标准分类收集至施工区域设置的垃圾桶,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临时 建筑主要为临时围堰,拆除后的建筑垃圾中对可回收利用的进行了收集回用, 不可利用的统一收集后清运到固废处理场处理。本项目疏浚产生的疏浚土共 7.71m3,所有疏浚土全部用于项目码头的填方作业。经采取以上措施,本项目产生 的固体废物均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处置,且不会对周边产生影响,因此本项目施 工期采取的处置措施是可行的。 5、生态环境 本项目施工期建设对海洋生物及渔业资源会造成的生物损失,当时的码头 建设单位海河委员会针对此生物损失采取了增殖放流的生态保护措施。鉴于本 项目工程量较小且已施工完成时间较长,施工过程单位相应采取了减缓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 ①禁止将施工营地、施工场地布置在河道内滩地上。制定严格的作业规程, 加强施工人员管理,不得随意破坏岸坡植被。工程所需砂石料应采用购买方式 获取,严禁随意在江段和岸坡取砂石。严禁随意砍伐工程附近区域的树木。 ②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和管理力度。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充分认识到保护水 生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力度,加强对承包商、施工人员的宣 传教育工作,严禁施工人员利用水上作业之便捕捞水生保护动物。 — 61 — ③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所签定的承包合同中附有环境保护方面的条款,并 附有环保要求的具体内容。 ④建立高效有力的监管体系,加强对水生生物的保护。 ⑤合理进行施工组织,工程水下施工避开了鱼类产卵繁殖期及鱼苗摄食育 肥期(4 月~6 月),以及珍稀保护水生动物的活动高峰期(5 月~8 月),选择 枯水季节进行,避开珍稀保护水生动物的洄游高峰期。 ⑥为避免施工船舶对海河水生生物造成伤害,施工单位优化了施工工艺方 案,尽量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抓紧施工进度,尽量缩短水上作业时间。加 强施工区域通航管理工作,严防运输船舶溢油事故。 综上所述,项目当年施工期间产生的污染均采取了有效措施进行防治,且施 工期的影响是暂时性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对环境的影响也已随之结束。 1、废气 本项目为清淤码头项目,运营期间涉及的废气主要为船舶尾气对周边环境 的影响,本项目清淤工作船工作活动区域位于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 控制区,且本项目工作船船舶大气硫含量采用小于 0.1%m/m 的船用燃油,因此 本项目符合《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的控制要求,燃油废气发 生量较少,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很小,本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废气主要污染源 有船舶废气尾气,通过合理规划行驶路线、选用符合《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 运 营 期 制区实施方案》的控制要求的低硫含量船用燃油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控 生态环 境 保 护 制船舶尾气排放,因此本项目废气不会周边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措施 2、废水 本项目运营期间不涉及码头地面冲洗废水,水环境污染源主要为清淤工作 船含油污水、船舶生活污水以及陆域员工生活污水。其中船舶生活污水、含油 污水交由天津市环渤海船舶服务有限公司处置定期委外清掏处理,陆上员工生 活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后,定期委托天津宜家美新清洗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清掏 处理。本项目产生的废水均不外排,有明确可行的接收处置去向,因此正常情 况下本项目废水不会对周边水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 62 — 3、噪声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为停靠船舶启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其噪声值 在70-85dB(A)之间。船舶噪声对周边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本项目位于“天津 港北港港口航运区(A2-01)”海河尾闾沿线区域,周围主要为码头作业企业, 经现场勘查,项目周边200m内无声环境保护目标,因此不会对外环境影响产生 明显影响。 依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 819-2017)、《排污许可证申 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总则》 (HJ 942-2018),建议项目运营期噪声监测计划如下表。 表 39 噪声监测计划 监测点位 监测因子 监测频次 厂区西、南、北三侧厂界外 1 m 处 等效连续 A 声级 1 次/季度 4、固体废物 4.1 固体废物产生情况 本项目涉及的固体废物主要为陆上生活垃圾及船舶垃圾。其中生活垃圾 当地城市管理委员会处置;船舶垃圾由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天津市环渤海船 舶服务有限公司接收处理,本项目工作船修理及定期维护依托外面的修船厂, 因此码头确实不涉及维修废油、废零件等废物的产生。 表 40 建设项目一般固体废物基本情况汇总表 序 号 废物名称 产生 量 /(t/a) 分类代 码 产生工 序 形 态 主要成 分 处置方式 1 陆上生活 垃圾 1.456 / 办公人 员生活 固 态 / 交由当地城市管理委员会 处置 2 船舶垃圾 0.5 900-99999 船舶 清淤 固 态 / 定期委托天津市环渤海船 舶服务有限公司接收处理 4.2 1 固体废物环境管理 陆上厂区内职工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交由城市管理委员会统一清 运。生活垃圾应采取袋装收集,分类处理的方式处理。 2 海上船舶垃圾采用铁桶加盖收集方式储存,由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天津 市环渤海船舶服务有限公司接收处理。 — 63 — 经采取上述措施,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均能得到合理有效地处置,因此 本项目采取的固废污染防治措施是合理的,预计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 染。 5、环境风险 (1) 物质危险性识别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附录 B,对项目 涉及的原辅材料、燃料、中间产品、产品、污染物等进行危险性识别,最终涉 及危险物质为工作船舶自身的燃料油,本项目工作船燃料油为 0#柴油,该燃料 油全部位于清淤工作船舱内,码头不设置船舶加油相关设施,码头不涉及陆上 燃料 0#柴油的储存。 表 41 序号 危险物质名称 0#柴油 1 规格 危险物质暂存及分布情况 最大暂存量/ 暂存位置 (t/次) 最大 19.975t/仓 19.975 工作船舱内 涉及风险物质 油类物质 由上表可知,本项目船舶燃料油最大暂存量分别为 19.975t,未超过《建 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附录 B 中的临界量(2500t) 。 (2) 危险物质向环境转移的途径 表 42 序号 1 危险单元 工作船 风险源 燃料油箱 环境风险识别表 主要风险 物质 环境风险 类型 0#柴油 油箱破裂 造成船舶 燃料油泄 漏以及遇 到明火发 生火灾引 发的次生 污染物排 放 环境影响途径 可能受影响的 环境敏感目标 大气、地表水 周边人群及辽 东湾渤海湾莱 州湾国家级水 产种质资源保 护区渤海湾保 护区地表水环 境 (3) 环境风险分析 1)泄漏环境风险分析 船舶工作船在停靠和在海上运行工作期间,如果发生油箱破损,船舶燃料 油发生泄漏事故,油品进入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渤 — 64 — 海湾保护区地表水环境,由于难溶于水,大部分上浮在水层表面,首先造成对 地表水的景观破坏,产生严重的刺鼻气味;其次油膜使空气与水隔离,造成水 中溶解氧浓度降低,致使水中生物死亡;再次,燃料油的主要成分是 C4~C9 的 烃类、芳烃类、醇酮类以及卤代烃类有机物,由于可生化性差,一旦进入海域 水体环境,可能造成被污染水体长时间得不到净化。 2)火灾事故环境风险分析 当船舶燃料油遇明火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需要用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 产生的消防废液或掺杂油品的降温废水,未得到及时收集时,进入辽东湾渤海 湾莱州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渤海湾保护区地表水环境,造成水环境污 染;若发生船舶燃料的火灾,会产生非甲烷总烃和大量的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 碳等物质。对周边环境空气造成污染,对周围居住居民产生一定危害。 (4)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①船舶在进出码头水域及靠、离码头时,接受当地海事部门及港口的安排, 并加强与附近在航船舶的联络与配合,确保船舶的安全。 ②加强工作船员培训教育,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提高 船员素质,加强船员对安全生产知识的了解和对安全技术的熟练掌握。 ③合理安排船期,并严格监管,以保证通航水深满足船舶安全航行的要求, 保障进港航行和靠离泊作业安全。 ④日常做好船舶的定期检查和养护工作,确保各种设备安全有效、性能良 好。 ⑤科学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船员疲劳造成反应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 现象,减少人为海难因素。 ⑥加强船岸配合,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解、系缆作业。 ⑦对于到工作船舶燃料油溢油事故,与天津市环渤海船舶服务有限公司签 订了码头溢油应急防污染协议,一旦发生溢油应急事故,天津市环渤海船舶服 务有限公司将依照协议约定为项目提供溢油应急处置救援服务工作,防止泄漏 事故的扩大。 ⑧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通过日常训练和演练,进一步完善预案 内容,提高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 65 — ⑨在进入泊位之前,工作船舶均备妥了必需的系泊设备。 综上所述,本项目将针对可能的环境风险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 预计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5) 溢油风险事故的应急预案 溢油风险事故发生后,能否迅速而有效地做出溢油应急反应,对于控制污 染、减少污染损失以及消除污染等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004 年,根据国务院 制定相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交通部制定了《中国国家船舶污染水域应 急计划》,将我国船舶污染应急体系的结构调整为国家级、海区、省级。天津 市海上搜救中心制定的《天津海域污染应急计划》于 2003.9.12 经天津市人民政 府批准实施。 根据《天津海域污染应急计划》,天津海域污染应急计划由天津市海上搜 救中心负责实施。天津海域有一支精干的溢油应急队伍,并制定了可操作的溢 油应急行动计划,配备了相应的人员、器材,可在事故发生时做出相应的应急 反应、进行溢油清除、回收油污等工作。 本项目运营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委托了天津市环渤海船舶 服务有限公司编制了溢油应急预案,同时与天津市环渤海船舶服务有限公司签 订了《溢油事故污染防治协议》,本项目如发生溢油事故,将依托天津市环渤海 船舶服务有限公司现有的海上应急的围油、回收设施。强化建立与天津市环渤 海船舶服务有限公司和天津市海上搜救中心的应急联动机制,以便在发生溢油 事故时,请求调动天津市环渤海船舶服务有限公司的已有应急力量,应建立应 急联动机制。本项目风险事故应纳入天津海域已有应急体系,一旦发生溢油事 故能够快速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溢油污染对附近水域的损失。一旦发生溢油 事故,应及时向天津市海上搜救中心求助,以便及时进行抢险作业。 1.环境管理 加强环境管理是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实现建设项目的社会、经济和环 境效益的协调统一,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加强环境管理,有效 其他 控制环境污染,根据本项目具体情况,建设单位应设置专职环保机构/环境保护 兼职/专职人员并建立相应的环境管理体系。 (1)机构设置和职能 — 66 — 建设单位设置了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配备 1 名专职环保人员,负责本单 位日常环保监督管理工作。本项目环境管理机构履行主要职责如下: ①组织学习并贯彻国家和天津市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法令、标准,进 行环保知识教育,提供公司职员的环保意识; ②组织编制和修改本单位的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 ③接受区域环境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积极配合环保管理部门的工 作,按要求上报各项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及有关环境数据; ④对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及时向上级汇报,并提出防治、应急措施。 (2)环境管理措施 针对本项目特点,建设单位主要环境管理措施见下表。 表 43 时段 运营期 环境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 制定各类环境保护规章制度、规定及技术规程,对员工进行上岗前环保知识法 规教育及操作规范的培训; 加强对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制定定期维修制度;制定计划非正常工况下污染 物处理、处置和排放管理措施,配置能够满足非正常工况下污染物处理、处置 的环保设施; 加强环境监测工作,保证各类污染源达标排放,监测期间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 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排放; 建立完善的环保档案管理制度,包括各类环保文件、环保设施运行、操作及管 理情况、监测记录、污染事故情况及相关记录、其它与污染防治有关的情况和 资料等。 定期向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汇报环保工作情况。 (3)环境监测计划 为了检验环保设施的治理效果、考察污染物的排放情况,需要定期对环保 设施的运行情况和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测。参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 南 总则》(HJ 819-2017)以及《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总则》 (HJ942-2018),建议项目运营期日常环境监测计划如下表所示。 表 44 日常环境监测计划 分类 监测位置 监测因子 监测频率 实施单位 噪声 厂界西、南、北 三侧 等效连续 A 声级 1 季度/次 委托有资质 的环境监测 单位 — 67 — 固体废物 做好日常记录,检查固体废物的委托处理情况 / 2、严格落实排污许可制度 对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本项目属于“四 十三、水上运输业55中的101水上运输辅助活动553”,本项目属于清淤工作船码 头,不属于实施简化管理或实施登记管理的具体类别,因此本工程暂无须申请 排污许可的申报或登记工作。 3、环保竣工验收 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2号)第十七条: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 的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标 准和程序,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编制验收报告。 验收办法参照《关于发布<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的公告》 (国环规环评[2017]4号)。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根据环评文件及审批 意见进行自主验收,向社会公开并向环保部门备案。其中,需要对建设项目配 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调试的,建设单位应当确保调试期间污染物排放符 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排污许可等相关管理规定。环境保护设施 未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的,或者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但未取得的,建设单位不 得对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进行调试。除需要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水和大气污 染防治设施外,其他环境保护设施的验收期限一般不超过3个月;需要对该类环 境保护设施进行调试或者整改的,验收期限可以适当延期,但最长不超过12个 月。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通过后,方可正式投产运行。 — 68 — 本项目总投资为 2588.54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约 20 万元,占总投资的 0.77%。主要包括施工期的施工扬尘、噪声、施工废水以及生活垃圾污染防治 措施以及运营期的船舶及陆域垃圾处置、船舶机舱油污水、生活污水处置、环 境风险措施等。环保投资情况详见下表。 阶段 类别 废气 施 工 期 环保 投资 噪声 废水 固废 生态 环境 废水 运 营 期 固体 废物 表 45 治理对象 项目环保投资一览表 环保措施 苫布遮盖 临时沉淀池 施工扬尘 洒水降尘 施工设备噪声 基础减震 陆域生活污水 移动式环保厕所 生活垃圾 临时垃圾箱 增殖放流 2 船舶含油污水接收服务费 0.7 生活污水接收服务费 生活污水接收服务费 垃圾收集设施 0.3 1 0.2 垃圾清理服务费 0.8 委外溢油应急防备与处置 服务费、应急预案编制费 10 渔业资源损失 船舶机舱油污 水 船舶生活污水 陆域生活污水 陆域生活垃圾 船舶垃圾 环境风险 投资(万元) 0.2 0.5 0.5 0.5 3.0 0.3 合计 — 69 — 20 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内容 运营期 要素 环境保护措施 验收要求 陆生生态 无 无 水生生态 船上设置含油污水贮存罐,用于船舶 含油污水有效收集,并委托天津市环 渤海船舶服务有限公司处理;船上设 置垃圾暂存箱,并将产生的船舶垃圾 交由天津市环渤海船舶服务有限公 司进行相依处置 地表水环境 船上设置含油污水贮存罐,用于船舶 含油污水有效收集,并委托天津市环 渤海船舶服务有限公司处理;船上设 置船舶生活污水集污箱,用于船舶生 活污水有效收集,并交由天津宜家美 新清洗服务有限公司处理 地下水及土 壤环境 声环境 振动 大气环境 固体废物 电磁环境 环境风险 合理处置,不会对周围水生生态产 生明显不利影响 合理处置,不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 明显不利影响。 无 无 码头停靠船舶启动、行驶过程中保持 低速运行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 准》 (GB 12348-2008)中的 2 类标 准 无 清淤工作船舶属于内河船舶选用 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油 无 落实《船舶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实施 方案》 生活垃圾当地城市管理委员会处置;船 舶垃圾由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天津市环 渤海船舶服务有限公司接收处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 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20)(2021年7月1日起 实施)中的有关规定。 生活垃圾执行《天津市生活废弃物管 理规定》、《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 例》中相关要求 无 无 加强航海人员培训教育,提高操作技 能和安全意识。督促进出港船舶加强 港内航行与靠离泊风险控制。通过日 常训练和演练,进一步完善防污染应 — 70 — 制定并完善应急预案,船舶污染、 安全事故减少。 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和实 用性等 环境监测 其他 噪声例行监测 1 次/季度 无 无 — 71 — 七、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具备选址合理性,本项目的建设符 合《天津市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及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本 项目拟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污染物控制及环境风险防控,符合《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 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要求,所在厂区不涉及占用天津市生态保护 红线及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项目在严格落实本评价所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并确 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噪声可达标排放,废水、固体废物、生活垃圾能够做到 妥善处置,对环境影响小,故从环保角度考虑本项目的建设可行。 —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