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17年长安大学CSSCI论文统计.pdf

Jason in my hater°60 页 965.915 KB下载文档
2017年长安大学CSSCI论文统计.pdf2017年长安大学CSSCI论文统计.pdf2017年长安大学CSSCI论文统计.pdf2017年长安大学CSSCI论文统计.pdf2017年长安大学CSSCI论文统计.pdf2017年长安大学CSSCI论文统计.pdf
当前文档共60页 2.99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17年长安大学CSSCI论文统计.pdf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长安大学学科服务工作组 2018 年 6 月 1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前言 为分析我校社会学科发展情况,为学院和相关部门提供数据参考,图书馆 学科服务工作组工作人员编制了本报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 CSSCI)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用来检索 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 的标志性工程。 本报告统计了 2017 年长安大学各学院及单位在 CSSCI 数据库中的论文收 录和被引情况,并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论文的学科贡献度。报告揭示了各学院在 CSSCI 上的学术产出、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和对学科的贡献情况,供学院和相关部 门参考。 由于学术水平和分析能力有限,本报告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也希望各位 提出宝贵建议。 长安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组 2018 年 6 月 1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第一章 数据来源与简介 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于 CSSCI 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2017 年 1 月-2017 年 12 月;报告检索及筛选条件:第一作者单位署名为长安大学的论文;报告中论 文的检索及被引频次采集日期:2018 年 5 月 16 日。 1.1 CSSCI 简介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 CSSCI 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 2700 余 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 刊。目前收录包括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在内的 25 大类的 500 多种学术期刊,现已开发的 CSSCI(1998-2009 年)12 年度数据,来源文献 近 100 余万篇,引文文献 600 余万篇。 2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第二章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产出概况 2.1 2.1.1 CSSCI 论文统计及学院分布概括 CSSCI 论文统计及学院分布概括 2017 年度,在 CSSCI 库中检索到我校作者发文共计 68 篇,第一作者单位为 长安大学的为 58 篇,分布在 17 个学院和校属单位。各二级单位发表论文数量以 及与 2015 年、2016 年发文情况的比较详见表 1。 表 1. 2017 年长安大学各学院及单位 CSSCI 论文发表情况 序 号 单位名称 2017 年 CSSCI 论 文数量 2016 年 CSSCI 论 文数量 2015 年 CSSCI 论 文数量 1 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14 21 16 2 经济与管理学院 12 14 35 3 外国语学院 7 6 4 4 体育部 4 1 1 5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3 2 4 6 杂志社 2 1 6 7 团委 2 0 0 8 图书馆 2 0 4 9 建筑学院 2 3 0 1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1 0 11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 业指导教研室 2 0 0 12 政治与行政学院 1 7 19 13 马克思主义学院 1 2 13 14 汽车学院 1 1 2 15 建筑工程学院 1 1 1 16 公路学院 1 0 2 17 翠华幼儿园 1 0 0 合计 58 60 107 注:上表中的数据统计的均为第一作者单位为“长安大学”的 CSSCI 论文 从表 1 可以看出,近三年来,我校 CSSCI 收录论文的总数呈下降趋势,并 且经济与管理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和 3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外国语学院等学院近三年的发文数量总数在 17 个单位中名列前五,然而经管、 政治、马克思三个学院发文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外国语学院呈逐年上涨趋势,但 涨幅不明显。 图 1. 2017 年长安大学各单位 CSSCI 论文发表情况图 2.1.2 2017 年各单位发表的 CSSCI 论文详细情况(见附录 I) 17 个单位 CSSCI 发文情况详细记录见附录 I。 2. 2 CSSCI 论文被引频次分布概况 2.2.1 各单位 CSSCI 论文被引频次分布情况 2017 年,我校师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 58 篇 CSSCI 论文,在 CNKI 中共计被 引 48 次,其中被 CSSCI 刊引用 23 次,篇均被引频次为 0.8 次,C 引频次仅为 0.4 次,最高被引频次为 8,C 引频次为 2。 表 2.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被引频次情况 序号 学院 第一作者 被引 他引 C引 1 政治与行政学院 刘兰剑 3 3 2 2 杂志社 张伟伟 6 6 1 3 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梅楠 1 1 1 4 外国语学院 徐玉臣 2 2 1 5 团委 张永 1 1 1 6 图书馆 尹莉 8 8 1 4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7 体育部 王晓琨 2 2 1 8 体育部 冯剑 1 1 1 9 马克思主义学院 白华 3 3 1 10 经济与管理学院 周茵 2 2 1 11 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静晓 2 0 1 12 经济与管理学院 袁长伟 1 1 1 13 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璐 1 1 1 14 建筑学院 陈稳亮 2 1 1 15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莹 3 3 2 16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姚洁 1 1 1 17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梁青青 3 2 2 18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教研室 刘伟 3 3 1 19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教研室 刘伟 2 2 1 20 翠华幼儿园 杨柳 1 1 1 表 2 列出了 58 篇 CSSCI 论文在 CNKI 中能够查到被引频次的论文,可以看 出,经管学院有 4 篇论文、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有 2 篇论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 就业指导教研室有 2 篇论文,C 引频次为 2 的论文有 3 篇。 2. 3 2017 年 CSSCI 发文作者及所属单位分布 2017 年我校发表的 58 篇 CSSCI 论文中,发文量 2 篇以上的作者有 7 人,其 中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3 人,杂志社 1 人,图书馆 1 人,团委 1 人,大学生职业 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 1 人。 表 3. 2017 年长安大学发表 CSSCI 论文数量 2 篇以上的作者及所属单位分布 序号 作者 发文数量 所属单位 1 赵文义 3 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2 张伟伟 2 杂志社 3 尹莉 2 图书馆 4 贾红雨 2 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5 张永 2 团委 6 霍忠义 2 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7 刘伟 2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 5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对各单位 CSSCI 论文第一作者发文统计如下: 表 4.各单位 CSSCI 论文第一作者发文统计表 总 序 号 1 1 赵文义 3 总 序 号 26 2 2 贾红雨 2 27 2 秦亚勋 1 3 3 霍忠义 2 28 3 刘艳 1 4 4 梅楠 1 29 4 徐玉臣 1 5 韩雪 1 30 5 沈斌 1 6 冀芳 1 31 6 白丹 1 7 7 于力音 1 32 7 王晓瑢 1 8 8 崔莉 1 33 1 冯剑 1 9 9 彭砺志 1 34 2 王晓琨 1 10 10 乔艳 1 35 3 杨清轩 1 11 1 袁长伟 1 36 4 刘浩 1 12 2 白礼彪 1 37 图书馆 1 尹莉 2 13 3 刘瑞娟 1 38 杂志社 1 张伟伟 2 14 4 王璐 1 39 1 陈稳亮 1 15 5 王毅 1 40 2 余侃华 1 16 6 江志娟 1 41 1 陈莹 1 7 杨伟 1 42 2 董震雨 1 18 8 薛晴 1 43 1 刘伟 2 19 9 张静晓 1 44 1 张永 2 20 10 杨骏 1 45 马克思主义学 院 1 白华 1 21 11 伍佳妮 1 46 政治与行政学 院 1 刘兰剑 1 22 12 周茵 1 47 汽车学院 1 杨杨 1 1 姚洁 1 48 建筑工程学院 1 李慧 1 2 武永江 1 49 公路学院 1 苏书杰 1 3 梁青青 1 50 翠华幼儿园 1 杨柳 1 5 6 17 23 24 25 单位 文学艺术 与传播学 院 经济与管 理学院 地球科学 与资源学 院 序 中文名 号 发文 数量 6 单位 外国语学院 体育部 建筑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 程学院 大学生职业发 展与就业指导 教研室 团委 序 号 中文名 发文 数量 1 王红孝 1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2. 4 2017 年 CSSCI 论文期刊情况分析 2017 年我校师生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 58 篇 CSSCI 论文,共分布在 43 个期 刊上。 2. 4.1 2017 年长安大学发表 CSSCI 论文影响因子前 10 位的期刊 复合影响因子是以期刊综合统计源文献、博硕士学位论文统计源文献、会议 论文统计源文献为复合统计源文献计算,被评价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 统计年的被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而综合 影响因子是以基础研究、技术研究、技术开发类科技期刊及引证科技期刊的人文 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作研究期刊作为期刊综合统计源文献计算,被 评价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 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2017 年我校师生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 58 篇 CSSCI 论文,复合及综合影响因 子均为最高的期刊是《资源科学》 ,复合影响因子为 3.541,综合影响因子为 2.461。 论文题目为《中国省域交通运输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 作者为经管学院袁长伟。 表 4.长安大学发表 CSSCI 论文复合影响因子前 10 位的期刊 序号 期刊 论文数量 复合影响因子 1 资源科学 1 3.541 2 科研管理 1 3.143 3 中国管理科学 1 2.706 4 外语教学与研究 1 2.343 5 中国翻译 1 2.242 6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 2.154 7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 1.939 8 情报杂志 1 1.810 9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1.790 10 城市发展研究 3 1.766 表 5.长安大学发表 CSSCI 论文综合影响因子前 10 位的期刊 序号 期刊 论文数量 综合影响因子 1 资源科学 1 2.461 7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2 科研管理 1 2.063 3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 1.993 4 外语教学与研究 1 1.731 5 中国管理科学 1 1.721 6 中国翻译 1 1.407 7 图书馆论坛 1 1.346 8 情报杂志 1 1.335 9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 1.278 10 外语教学 1 1.103 2. 4.2 2017 年长安大学发表 CSSCI 论文数量前 10 位的期刊 表 6.长安大学发表 CSSCI 论文数量前 11 位的期刊 序号 期刊名称 论文数量 2017 年复合影响 因子 2017 年综合影响 因子 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3 1.184 0.801 2 软科学 3 1.740 1.096 3 贵州民族研究 3 0.554 0.439 4 城市发展研究 3 1.766 1.026 5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 2.154 1.993 6 统计与决策 2 0.898 0.466 7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 1.236 0.736 8 内蒙古社会科学 2 0.780 0.459 9 科技与出版 2 0.798 0.620 10 科技进步与对策 2 1.502 0.949 11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 1.939 1.278 由以上各表可以看出,在我校目前在影响因子较高的 CSSCI 期刊上发表的 论文数量非常少,发文量较高的期刊影响因子却并不高。 2. 4.3 2017 年长安大学发表 CSSCI 论文作者的 H 指数分析 表 7.长安大学发表 CSSCI 论文 H 指数前 10 的作者 8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序号 第一作者 H 指数 论文数量 所属学院/单位 1 袁长伟 10 1 经济与管理学院 2 刘兰剑 9 1 政治与行政学院 3 徐玉臣 9 1 外国语学院 4 赵文义 9 3 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5 张静晓 7 1 经济与管理学院 6 白华 7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7 陈莹 7 1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8 李慧 7 1 建筑工程学院 9 刘伟 6 2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 10 冀芳 5 1 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11 杨骏 5 1 经济与管理学院 表 8.长安大学发表 CSSCI 论文数量 2 篇以上的作者 H 指数 序号 作者 发文数量 H 指数 所属学院/单位 1 赵文义 3 9 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2 张伟伟 2 2 杂志社 3 尹莉 2 2 图书馆 4 贾红雨 2 0 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5 张永 2 3 团委 6 霍忠义 2 4 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7 刘伟 2 6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 9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附录 1 2017 年各单位发表的 CSSCI 论文详细情况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 数字文献处理系统 版本:2.1 版权所有 (C) 2000 - 2001 CSSCI Corp. 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第1条 【来源篇名】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众筹模式研究 【英文篇名】 【来源作者】赵文义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310833170103)/西安市社会科学规 划基金项目(17W90) 【期 刊】出版发行研究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赵文义]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第一作者】赵文义 【中图类号】G237.5 【年代卷期】2017,(020):56-58 【关 键 词】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众筹模式/实现路径/众筹平台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范军.众筹出版:特点、回报和风险分析.中国出版.2015.(1) 2.赵文义.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价值反思与改革取向.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3.里斯-莫格,默德威娜.众筹:探索融资新模式开启互动新时代.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4.盛佳.众筹:传统融资模式颠覆与创新.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5.杨勇.中国式众筹:互联网革命的下半场.北京:中信出版社 6.任翔.众筹与出版新思维:欧美众筹出版的现状与问题.科技与出版.2014.(5) 第2条 【来源篇名】基于社交网络的“网红经济”营销模式分析 【英文篇名】 【来源作者】梅楠 【基 金】 【期 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梅楠]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第一作者】梅楠 【中图类号】G206 【年代卷期】2017,(030):164-165 【关 键 词】社交网络/网红经济/营销模式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0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1.Haythornthwaite,C.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 Approach and Technique for the Study of Information Exchange.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1996.18(4) 2.Milgram,S.Small World Problem.Psychology Today.1967.2(1) 第3条 【来源篇名】贾平凹近期小说的空间转向 【英文篇名】 【来源作者】乔艳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资助项目(310833154003;2014G6331009) 【期 刊】小说评论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乔艳]长安大学. 【第一作者】乔艳 【中图类号】I207.42 【年代卷期】2017,(020):128-131 【关 键 词】贾平凹/小说/空间转向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贾平凹.极花·后记.人民文学.2016.(1) 2.米切尔森,戴维.叙述中的空间结构类型: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66 3.贾平凹.极花.人民文学.2016.(1) 4.邓颖玲.诺斯托罗莫的空间解读.外国文学评论.2005.(1) 5.贾平凹.带灯·后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6.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 3 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7.韦格纳,菲利普.空间批评:批评的地理、空间、场所与文本性:文学理论精粹读本.北京: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37 8.王欣.时间主题的空间形式.外国文学研究.2007.(5) 9.温儒敏.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4条 【来源篇名】黑格尔的 Reflexion 原则 【英文篇名】On Hegel\'s Principle of Reflexion 【来源作者】贾红雨 【基 金】 【期 刊】世界哲学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贾红雨]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第一作者】贾红雨 【中图类号】B516.56 【年代卷期】2017,(010):99-105 【关 键 词】Reflexion/自身关联性(Selbstbezüglichkeit)/绝对否定性(absolute/Negativitat)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Metamorphosen oder der goldene Esel, Latein-Deutsch, übers.und hrsg.von Rudolf Helm, 11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Akademie-Verlag 2.Apuleius.Rhetorical Works, übers. und hrsg. von Stephen Harris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Scriptum super sententiis magistri Petri Lombardi, ed.Maria Fabianus Moos, Lethielleux 4.De vera religione(über die wahre Religion), 39 、 72, übers.von Thimme, W., Philipp Reclam Jun.Verlag 5.Pro Sestio.In Vatinium, übers.von R.Gardner, Heinemann [u.a.] 6.De Oratore(über den Redner), übers.und hrsg.von Harald Merklin, Reclam 7."Spekulation und Reflexion: Zur Zusammenarbeit Schellings und Hegels in Jena" , Hegel-Studien, Bd.5, Bouvier 8.TWA: Theorie-Werkausgabe, Werke in 20 Banden 9.GW: Gesammelte Werke, Felix Meiner Verlag 10.E3: Enzyklop·die der philosophischen Wissenschaften im Grundrisse(1830), hrsg.von Friedhelm Nicolin und Otto Poggeler, Felix Meiner Verlag; = GW 20 11.Wissenschaft der Logik: Das Sein(1812), neu hrsg.von Hans-Jorgen Gawohll, mit einer Einleitung von Friedrich Hogemann und Walter Jaeschke, Felix Meiner Verlag; = GW 11 12.Wissenschaft der Logik: Die Lehre vom Wesen(1813), neu hrsg.von Hans-JUrgen Gawoll, mit einer Einleitung von Walter Jaeschke, Felix Meiner Verlag; = GW 11 13.Die Lehre vom Begriff(1816), hrsg.von Hans-Jürgen Gawohll, mit einer Einleitung von Friedrich Hogemann, Felix Meiner Verlag; = GW 12 14.Wissenschaft der Logik: Die Lehre vom Sein(1832), neu hrsg.von Hans-Jürgen Gewoll, mit einer Einleitung von Friedrich Hogemann und Walter Jaeschke, Felix Meiner Verlag; = GW 21 15."Differenzschrift": "Differenz des Fichteschen und Schellingschen Systems der Philosophie, "Jenaer Kritische Schriften(I): "Differenz des Fichteschen und Schellingschen Systems der Philosophie" ; "Rezensionen aus der Erlanger Literatur-Zeitung" ; "Maxime 16.Jenaer Systementwürfe I: Das System der spekulativen Philosophie.Fragmente aus Vorlesungsmanuskripten zur Philosophie der Natur und des Geistes, neu hrsg.von Klaus Düsing und Heinz Kommerle, Felix Meiner Verlag; = GW 6 17.Jenaer Systementwürfe II: Logik, Metaphysik, Naturphilosophie, neu hrsg.von Rolf-Peter Horstmann, Felix Meiner Verlag; = GW 7 18.Einleitung in die Philosophie der Religion: Der Begriff der Religion, neu hrsg.von W.Jaeschke, Felix Meiner Verlag 19.Briefe von und an Hegel, Bd.I: 1785-1812, 1952, hrsg.von Johannes Hoffmeister, Felix Meiner Verlag 20."Dokumente zu Hegels Jenaer Dozententatigkeit(1801-1807)" , 1967, hrsg.von Heinz Kimmerle, Hegel-Studien, Bd.4, Bouvier Verlag 21.Historisches Worterbuch der Philosophie, 1992, hrsg.von Joachim Ritter und Karlfried Gründer, Bd.8: R-Sc 22.“Au Berliche Reflexion und immanente Reflexion.Eine Skizze der systematischen Geschichte des Reflexionsbegriffs in Hegels Logik-Entwürfen” , Hegel-Studien, Bd.13 23.Die Philosophie des Hoch-und Spatmittelalters, C.H.Beck 24.Summe gegen die Heiden, Bd.IV, hrsg.und übers.von Markus H.Worner, 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schaft 第5条 12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来源篇名】数字技术时代“长镜头”的“反真实美学”特征 【英文篇名】The Feature of \"Plan-séquence\" and \"Unreal Aesthetics\" in Digital Technology Era 【来源作者】韩雪 【基 金】2015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研究项目(15YJA760057) 【期 刊】当代电影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韩雪]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第一作者】韩雪 【中图类号】J905 【年代卷期】2017,(050):151-153 【关 键 词】数字技术/长镜头/形式感/视点转换/时空关系/真实与虚幻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艾曼努尔·卢贝兹基:征服地心引力.电影世界.2014.(2) 2.韩小磊.长镜头美学辨析.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85.(1) 3..卢贝兹基访谈:“我们又创造了一个奇迹”.电影世界.2014.(2) 4.陈晨.数字电影技术造就虚拟长镜头——浅析《人类之子》中的长镜头运用.大众文艺:学术 版.2011.(2) 5.吴越.电影数字技术美学下长镜头叙事空间的嬗变.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12) 第6条 【来源篇名】叶秀山书法美学的哲学向度与西方视角 【英文篇名】 【来源作者】彭砺志/王腾云 【基 金】 【期 刊】中国书法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彭砺志]长安大学.文学院/[王腾云]长安大学.文学院 【第一作者】彭砺志 【中图类号】J292.1 【年代卷期】2017,(100):180-184 【关 键 词】叶秀山/书法美学/画道道/运动/表演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叶秀山.说写字——叶秀山论书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叶秀山.『美学』正名(一九六一):叶秀山文集·散文随笔卷.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21 3.叶秀山.愉快的思(代前言):叶秀山文集·散文随笔卷.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 4.秋文.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文艺论丛,1979 5.王朝闻.美学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 6.叶秀山.美的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 7..叶秀山在《中国书法》杂志座谈会上的发言.中国书法.1994.(2) 8.叶秀山.思·史·诗——现象学和存在哲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9.郭沫若.洪深《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序):洪深文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513-514 13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10.叶秀山.守护着那诗的意境——读宗白华美学与意境:叶秀山文集·散文随笔卷.重庆:重庆 出版社,2000:113-114 11.叶秀山.书法美学引论:说写字——叶秀山论书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2..与叶秀山先生谈书法.书法研究.1996.(1) 13.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30 14.叶秀山.叶秀山文集·散文随笔卷:袖珍美学丛书(重印前言).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438 15.叶秀山.哲学·美学·戏剧·京剧:古中国的歌,2007:269 16.张怀瓘.书断·上 第7条 【来源篇名】学术期刊媒介融合传播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英文篇名】 【来源作者】冀芳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人文社科类)项目(310833170438) 【期 刊】科技与出版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冀芳]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第一作者】冀芳 【中图类号】G237.5 【年代卷期】2017,(080):91-96 【关 键 词】学术期刊/新媒介/媒介融合/融合传播/CSSCI 来源期刊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游滨.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趋势及因应策略.编辑之友.2016.(11) 2.张耀铭.学术期刊如何提升品牌影响力.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4) 3.李频.中国期刊数字传播转型的认知起点和可能的实践路径.出版发行研究.2016.(5) 4.查先进.近 20 年我国信息资源配置研究文献计量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0) 5.彭希羡.国内社交网络服务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情报科学.2012.30(3) 6.孙雨生.国内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进展:研究力量和知识基础.情报杂志.2013.32(12) 7.林菡密.2001-2010 年基于 CSSCI 的行为经济学文献计量分析.现代情报.2011.31(5) 8.姜春林.期刊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对《情报科学》的解读.情报科学.2009.27(2) 9.邢宝山.网络环境下学术期刊的出版与传播.情报科学.2011.(8) 10.闫东艳.我国数字学术期刊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与出版.2011.(3) 11.朱玉奴.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及影响力研究:以国内 23 种图书情报类期刊为例.情报杂 志.2012.(11) 12.陶华.科技期刊新媒体传播现状及发展策略.编辑学报.2014.26(6) 13.蒋学东.基于移动互联背景的学术期刊微信传播.出版科学.2015.23(2) 14.余溢文.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策略及案例研究:以《同济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平台 为例.编辑学报.2015.27(4) 15.钟琳.时间碎片化环境中科技期刊移动传播构想.出版科学.2014.22(1) 16.张海东.科技期刊微内容传播的思考.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9) 17. 赵 佳 荣 . 基 于 多 媒 介 融 合 的 学 术 期 刊 出 版 与 传 播 创 新 . 南 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2016.32(3) 18.王华生.数字网络环境下学术期刊传播方式的变革及因应策略.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14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学版).2011.51(6) 19.夏登武.新媒体时代科技学术期刊信息传播的路径拓展.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1) 20.边巍.媒介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 OTO 传播模式建构.编辑学报.2014.26(3) 21.颜兵.渠道融合:学术期刊的跨平台传播探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5) 22.蒋华林.“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传播渠道优化探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6) 23.张斯龙.微博客:学术期刊网络传播的新路径.中国出版.2012.(17) 24.余朝晖.微信公众平台在学术期刊中的传播模式研究.科技与出版.2015.(6) 25.彭兰.2012:新媒体时代的升级.新闻战线.2013.(2) 26.刘天星.科技期刊传播技术、期刊功能和商业模式的历史演变及相互关系.中国科技期刊研 究.2014.25(10) 27.王青.大数据对科技期刊信息传播价值链的影响与变革.编辑之友.2014.(9) 28.许新军.h 指数在期刊网络传播力评价中的应用.情报杂志.2012.(11) 29. 许 新 军 .hd 指 数 评 价 期 刊 网 络 传 播 力 的 探 讨 期 刊 评 价 的 新 指 标 . 中 国 科 技 期 刊 研 究.2013.24(1) 30.廖光勇.电子目录对科技期刊的宣传与传播.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2) 31.欧阳菁.科普元素在增强学术期刊传播效果中的作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2) 32.张斯龙.权益让渡及其在学术期刊出版传播中的应用.出版发行研究.2013.(11) 33.程维红.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及传播力建设.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3) 34.谢文亮.学术期刊的传播力与传播力建设策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4) 35.谭 潇 . 《 中 国 心 血 管 杂 志 》 微 信 公 众 平 台 运 营 现 状 及 传 播 力 分 析 . 中 国 科 技 期 刊 研 究.2015.26(7) 36.蒋静.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类核心期刊的 OA 现状、特点和传播效果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研 究.2014.25(9) 37.赵文青.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分析与运营对策:以教育类 CSSCI 学术期刊为例. 出版科学.2016.24(3) 38.赵文青.学术期刊微信传播效果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6) 39.杜秀杰.高校学报与专业期刊网络传播效果的比较.编辑学报.2012.24(2) 40.韩飞飞.中外顶级科技期刊网络传播效果的对比分析.出版发行研究.2015.(7) 41.汪新红.科技期刊论文网络传播的编辑特点.中国出版.2011.(2) 42.刘清海.全媒体出版协同传播立体化营销对科技期刊的启示.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5) 43.王明华.学术期刊独立网站网络传播环境特征及其品牌拓展.编辑学报.2015.(2) 44.刘建.数字传播视野下学术期刊著作权保护问题探析.中国出版.2015.(17) 45.赵文青.学术期刊微信传播著作权侵权风险分析与防范.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1) 46.梁小建.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公益传播研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2) 第8条 【来源篇名】论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开端问题 【英文篇名】On the Problem of the Beginning in Hegel\'s Philosophical System 【来源作者】贾红雨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310833170323) 【期 刊】哲学研究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贾红雨]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第一作者】贾红雨 15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中图类号】B516.35 【年代卷期】2017,(060):66-73,129 【关 键 词】开端/直接性/中介/Reflexion/原始分裂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Arndt,A."Die anfangende Reflexion. Anmerkungen zum Anfang der Wissenschaft der Logik", in Hegels Seinslogik. Interpretationen und Perspektiven, hrsg. von A. Arndt und C. Iber, Akademie Verlag,2000 2.Düsing,K.“Syllogistik und Dialektik in Hegels spekulativer Logik”, in Hegels Wissenschaft der Logik. Formation und Rekonstruktion, hrsg. von D. Henrich, Klett-Cotta. 2012, Aufhebung der Tradition im dialektischen Denken: Untersuchungen zu Hegels Logik, Ethik un,1986 3.Fichte,J. G.Wissenschaftslehre nova methodo, hrsgsowie mit Einleitung und Anmerkungen versehen von E. Fuchs.Felix Meiner Verlag 4.Versuch einer neuen Darstellung der Wissenschaftslehre: Voreinnerung, Erste und Zweite Einleitung, Erstes Kapitel (1797/98), Auf der Grundlage der Ausgabe von F. Medicus, neu hrsg. von P. Baumanns, 2. verb. Aufl., Felix Meiner Verlag 5.Züricher Vorlesungen über den Begriff der Wissenschaftslehre, Februar 1794: Nachschrift Lavater, hrsg. von E. Fuchs, Ars Una 6.Fulda,H. F.Das Problem einer Einleitung in Hegels Wissenschaft der Logik, 2. Aufl.Vittorio Klostermann 7.Gadamer,H.-G.Hegels Dialektik. Sechs hermeneutische Studien, 2. vermehrte Aufl.Mohr 8.Hegels Logik, hrsg. von O. Müller, mit einem Vorwort von K. Brinkmann, Walter de Gruyter 9.Hegel,G. W. F.Briefe von und an Hegel, Bd. I: 1785-1812, hrsg.Felix Meiner Verlag 10.Ph·nomenologie des Geistes, neu hrsg. von H.-F. Wessels und H. Clairmont, mit einer Einleitung von W. Bonsiepen, Felix Meiner Verlag 11.Enzyklop·die der philosophischen Wissenschaften im Grundrisse (1830), hrsgvon F. Nicolin und O. P·ggeler, Felix Meiner Verlag 12.Wissenschaft der Logik: Die Lehre vom Wesen (1813), neu hrsg. von H.-J. Gawoll, miteiner Einleitung von W. Jaeschke, Felix Meiner Verlag 13.Wissenschaft der Logik: Das Sein (1812), neu hrsg. von H.-J. Gawohll, mit einer Einleitung von F. Hogemann und W. Jaeschke, Felix Meiner Verlag 14.Die Lehre vom Begriff (1816), hrsg. von H.-J. Gawohll, mit einer Einleitung von F. Hogemann, Felix Meiner Verlag 15.Wissenschaft der Logik: Die Lehre vom Sein (1832), neu hrsg. von H.-J. Gewoll, mit einer Einleitung von F. Hogemann und W. Jaeschke, Felix Meiner Verlag 16.Henrich,D.Hegel im Kontext, 2. Aufl.Suhrkamp Verlag 17.Hegels Logik der Reflexion. Neue Fassung, in Die Wissenschaft der Logik und die Logik der Reflexion, hrsg. von D. Henrich, Bouvier Verlag 18.Metaphysik absoluter Relationalit·t: Eine Studie zu den beiden ersten Kapiteln von Hegels Wesenslogik, de Gruyter 19.Jia,Hongyu.Das Prinzip der Reflexivit·t bei Hegel, K·nigshausen & Neumann,2016 20.Kimmerle,H.Die allgemeine Struktur der dialektischen Methode.Zeitschrift für philosophische Forschung.1979.33 21.“Verschiedenheit und Gegensatz. über das Verh·ltnis von Dialektik und Denken der Differenz”, 16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in Hegels Wissenschaft der Logik. Formation und Rekonstruktion, hrsg. von D. Henrich, Klett-Cotta 22.Maluschke,G.Kritik und absolute Methode in Hegels Dialektik, Hegel-Studien, Beiheft 13.Bonn 23.Sellars,W.Empiric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Min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R. Rorty and a study guide by R. Brando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4.Theunissen,M.Sein und Schein: Die kritische Funktion der Hegelschen Logik.Suhrkamp Verlag 25.Utz,K.Selbstbezüglichkeit und Selbstunterscheidung des Bewusstseins in der “Einleitung” der Ph·nomenologie des Geistes, in Hegels Einleitung in die Ph·nomenologie des Geistes, hrsg. von J. Kunesˇ, J. Karásek & I. Landa, K·nigshausen & Neumann Verlag,2006 26.Wandschneider,D.Zur Struktur dialektischer Begriffsentwicklung:Das Problem der Dialektik, hrsgvon D. Wandschneider:Bouvier Verlag,1997 27.“Robert B. Brandoms pragmatistische Hegel-adaption”, in Naturwissenschaft und Methode in Hegels Naturphilosophie, hrsg. von W. Neuser, K·nigshausen & Neumann 28.“Hegels Dialektik der sinnlichen Gewissheit”, in Materialien zu Hegels “Ph·nomenologie des Geistes”, 1. Aufl., hrsg. von H. F. Fulda und D. Henrich, Suhrkamp Verlag 29."Die'Momente'des Logischen und der'Anfang'der Logik in Hegels philosophischer Wissenschaft", in Skeptizismus und spekulatives Denken in der Philosophie Hegels, hrsg. von H. F. Fulda und R.-P. Horstmann, Klett-Cotta 第9条 【来源篇名】学术期刊数字出版治理的伦理路径 【英文篇名】Ethical Path to Digital Publication Management of Academic Journals 【来源作者】赵文义 【基 金】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7W9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项目(310833170103) 【期 刊】编辑之友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赵文义]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第一作者】赵文义 【中图类号】G237 【年代卷期】2017,(090):39-41,58 【关 键 词】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伦理建构/协同治理/出版伦理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蒋志臻.当代中国出版问题的伦理审视: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4 2.赵文义.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价值反思与改革取向.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3.徐家良.中国第三部门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胡金东.伦理视域下中国汽车社会道路交通困境及治理研究:学位论文:长安大学,2013:34-38 第 10 条 【来源篇名】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 PPP 模式研究 【英文篇名】 【来源作者】赵文义 17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310833170103) 【期 刊】科技与出版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赵文义]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第一作者】赵文义 【中图类号】G237.5 【年代卷期】2017,(010):84-86 【关 键 词】学术期刊/数字出版/PPP 模式/现实需求/实现路径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张辉锋.转型与抉择:十字路口的传媒业.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蒲坚.PPP 的中国逻辑.北京:中信出版社 3.陈青松.前言:PPP 模式:风口之上的公私合作实践指南.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6 4.赵文义.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价值反思与改革取向.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5.张文魁.混合所有制的公司治理与公司业绩.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6.赵文义.略论学术期刊数字出版需求侧与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出版发行研究.2016.(5) 第 11 条 【来源篇名】交通技术的文化功能撮要 【英文篇名】Highlights of Cultural Function of Transporting Technique 【来源作者】霍忠义/戴生岐 【基 金】 【期 刊】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霍忠义]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戴生岐]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第一作者】霍忠义 【中图类号】N031 【年代卷期】2017,34(050):124-128 【关 键 词】交通技术/文化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国防功能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9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戴生岐.交通文化论.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摩尔根.古代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 4.戴生岐.史记中的交通文化撮要.人文杂志.1998.(2) 5.戴生岐.东亚价值观的历史积淀和建构理路.宁夏社会科学.2007.(6) 6.李乾元.西进战略.北京:人民出版社 第 12 条 【来源篇名】社会变迁背景下蒙汉调民歌的发展走向 【 英 文 篇 名 】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ngolian and Chinese Folk Song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Change 【来源作者】于力音/刘洋 【基 金】2013 年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SGH13067) 18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期 刊】贵州民族研究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于力音]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刘洋]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第一作者】于力音 【中图类号】J607 【年代卷期】2017,38(090):98-101 【关 键 词】社会变迁/蒙汉调民歌/蒙古族短调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范子烨.信仰的世界:北元蒙古音乐与占卜习俗探析.民族文学研究.2015.(5) 2.张颖.源与流的“对话”——蒙古音乐在北京.黄河之声.2016.(1) 3.姚慧.重拾记忆——《内蒙古民族音乐典藏——大师系列》谫议.中国音乐.2016.(2) 4.金禹轩.论漫瀚调民歌的艺术内涵和美学价值——以内蒙古准格尔旗为调研中心.大众文 艺.2017.(2) 第 13 条 【来源篇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与实践范式存在的维度 【英文篇名】 【来源作者】崔莉 【基 金】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2015C047) 【期 刊】求索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崔莉]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第一作者】崔莉 【中图类号】D61 【年代卷期】2017,(010):100-104 【关 键 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实践范式/价值向度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徐俊峰.马克思市场批判思想的实践建构逻辑及启示.理论月刊.2016.(7) 2.卢国琪.马克思公正观:逻辑起点、理论实质与实践意义.江海学刊.2016.(4) 3.罗川.论马克思生态思想“实践的三重维度”.理论月刊.2016.(1) 4.周瑞辉.马克思异化理论及其实践向度.北方论丛.2016.(1) 5.张杨乐.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考辨及其实践路向.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6.莫小丽.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实践”.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2) 7.夏建国.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江汉论坛.2016.(3) 8.陆建猷.马克思主义现实观的当代实践意义.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9.王伟国.唯物主义视域下马克思的“自由理性”与“实践价值”.求索.2016.(7) 10.傅红冬.实践逻辑与马克思主义特色发展.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6) 11.王文兵.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方式的内在张力.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6.(2) 12.黄继锋.论马克思的实践批判理论.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 13.庾虎.马克思历史方法论与中国政治实践.广西社会科学.2015.(10) 第 14 条 【来源篇名】微媒体时代阅读研究 19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英文篇名】 【来源作者】霍忠义 【基 金】2013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西部和边疆地区研究项目(13XJA751002)/中央高 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0009-2014G6335046)/长安大学基础研究支持计划专项基金 【期 刊】东岳论丛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霍忠义]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第一作者】霍忠义 【中图类号】G206.2 【年代卷期】2017,38(060):183-192 【关 键 词】微媒体/阅读争议/阅读特征/阅读价值/阅读品质养成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 2.陈昌凤.“微媒体时代”的应对策略.2013 3.严宏伟.微媒体舆论引导策略方法案例.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4.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探索.2002.(2) 5.代玉梅.自媒体的传播学解读.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5) 6.裘晋奕.阅读能力下降,白痴化时代正来临.重庆晨报.3.2 7.温儒敏.国人阅读的两极化现象.2013 8.冯希哲.全国青创会发言摘要.2013 9.杨剑龙.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与阅读——杨剑龙教授在杭州师范大学的讲演.文汇报.6.11 10.吕宏.说说“浅阅读”.人民日报.3.2 11..快速阅读.2017 12.北京日报.碎片化阅读的“轻”与“重”.2010 13.张铁.“微”时代,读什么?.人民日报.3.11 14.王研.我们需要有品质的阅读.辽宁日报.4.23 15.茆意宏.对新媒体阅读争议的思考.出版发行研究.2013.(9) 16.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光明日报.4.19 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1条 【来源篇名】中国省域交通运输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 英 文 篇 名 】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research on total factor efficiency for transportation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来源作者】袁长伟/张帅/焦萍/武大勇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057)/霍英东青年教育基金(151075)/中央高校基本 科研费项目创新团队项目(310823160103) 【期 刊】资源科学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袁长伟]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张帅]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焦萍]长 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大勇]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第一作者】袁长伟 20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中图类号】F572 【年代卷期】2017,39(040):687-697 【关 键 词】全要素碳排放效率/交通运输碳减排/超效率 SBM 模型/空间相关分析/空间计量 模型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陈露露.江苏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预测及减排情景分析研究.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40(10) 2.Greening,L A.Decomposition of aggregate carbon intensity for freight: Trends from 10 OECD countries for the period 1971-1993.Energy Economics.1999.21(4) 3.池熊伟.中国交通部门碳排放分析.潘阳湖学刊.2012.(4) 4.卢建锋.区域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研究.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6.16(2) 5.兰梓睿.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的省际差异研究.物流技术.2014.33(4) 6.王建伟.中国交通运输碳减排区域划分.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1) 7.杨彬.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测度及其空间格局分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汉文版).2015.(5) 8.高洁.中国碳排放与交通运输碳排放重心演变及对比分析.生态经济.2013.(8) 9.Scholl,L.CO2 emissions from passenger transport: A comparison of international trends from 1973 to 1992.Energy Policy.1996.24(1) 10.Kwon,T H.Decomposition of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trend of CO2 emission from car travel in Great Britain(1970-2000).Ecological Economics.2005.53(2) 11.Timilasina,G R.Transport sector CO2 emissions growth in Asia: Underlying factors and policy options.Energy Policy.2009.37(11) 12.Ryan,L.Impact of fiscal and other measures on new passenger car sales and CO2 emissions intensity: Evidence from Europe.Energy Economics.2009.31(3) 13.徐雅楠.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碳减排测度及因素分解.物流技术.2011.30(6) 14. 俞 洁 . 基 于 LMDI 分 解 方 法 的 中 国 交 通 运 输 行 业 碳 排 放 变 化 分 析 . 中 国 公 路 学 报.2015.28(10) 15.李健.基于 SDDF 的中国省区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及减排潜力测度.中国软科学.2015.29(3) 16.张金灿.基于随机前沿的我国省域碳排放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中国软科学.2015.29(6) 17.马大来.中国省际碳排放效率的空间计量.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1) 18.杨红亮.能效研究方法和中国各地区能源效率的比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3) 19.成刚.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与 Max DEA 软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刘佳.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计量分析.经济地理.2013.33(4) 21.Anselin,L.Advanced in Spatial Econometrics: Methodology Tools and Applications.Berlin: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2.张军.对中国资本存量 K 的再估计.经济研究.2003.(7) 23.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 K 的再估算:1952-2006 年.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0) 24.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4-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5.中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 版社 26.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4-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7.Yuan,C.Energy Consumption, CO2 Emissions, and Growth Patterns in China's Provincial Transport Sectors: A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Washington,2017 21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第2条 【来源篇名】发展结果导向的 BIM 团队学习框架及应用 【 英 文 篇 名 】 Research on the BIM Team-based Learning Framework Based on Result Chain Mode 【来源作者】张静晓/崔凡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0101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人文社科类) 资金重点项目(310823170215, 310828160661)/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选研究项目 (2016-ZX-390)/长安大学教育与教学改革专项(310623171003)/长安大学研究生教育与教学改 革专项(310628156108, 3106 【期 刊】科技进步与对策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张静晓]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崔凡]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第一作者】张静晓 【中图类号】G642.4 【年代卷期】2017,34(090):151-156 【关 键 词】工程管理专业/BIM 团队学习/结果链模型/Bloom 教育目标分类法/案例分析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2016-2020 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发布.建设科技.2016.(18) 2.张静晓.工程管理 BIM 教育课程建设与融合分析.工程管理学报.2016.(3) 3.ZHANG,JINGXIAO.Exploring the structure and quality elements of the undergraduate BIM educa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6.32(4) 4.张静晓.工程管理 BIM 毕业设计组织管理框架与案例分析.工程管理学报.2017.(2) 5.张龙.BIM 在土木工程制图课程中的应用.山西建筑.2015.(29) 6.郝丽.BIM 技术融入高校工程类专业教学的应用研究.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5.7(4) 7.ZHANG,JINGXIAO.BIM and sustainability education: incorporating instructional needs into curriculum planning in CEM programs accredited by ACCE.Sustainability.2016.8(6) 8.克里斯托弗帕韦尔科.当今大学本科课程中的 BIM 课程.建筑创作.2012.18(12) 9.张雪.将 BIM 技术融入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思考.河南科技.2013.(17) 10.李雪.美国 BIM 教育及虚拟设计与施工课程设置概况.现代建筑电气.2013.4(12) 11.BARRIOS,ERNIEL B.Access to rural development: household perceptions on rural development.ADB Institute 12.何永浪.发展结果导向的公共项目绩效管理理念.当代经济管理.2009.31(1) 13.周益众.基于结果链框架模型的医疗机构执业监管评估体系构建刍议.中国卫生监督杂 志.2014.21(4) 14.米小珍.基于结果链的建模方法在企业分析和系统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机械工程学 报.2003.39(7) 15.吴宗法.发展结果导向的公共项目评价方法–以燕山水库为例.水利建设与管理.2012.(3) 16. 崔 东 红 . 基 于 结 果 链 与 结 果 管 理 的 房 地 产 项 目 管 理 . 沈 阳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2008.(3) 17.吴宗法.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公共项目绩效评价模型研究——以发展结果为导向的理论框 架构建.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5.(1) 22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第3条 【来源篇名】基于 ESDA 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竞争力空间格局演化及溢出效应研究 【英文篇名】Research on Spatial Pattern Evolution and Spillover Effect of \"The New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Logistics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ESDA 【来源作者】刘瑞娟/王建伟/黄泽滨 【基 金 】 交 通 运 输 部 软 科 学 研 究 项 目 (2013-312-321-260)/ 中 央 高 校 基 金 项 目 (310823153404)/中央高校基金项目(310823160429)/陕西省博士后基金项目(332100160035) 【期 刊】统计与信息论坛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刘瑞娟]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王建伟]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黄泽滨]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一作者】刘瑞娟 【中图类号】F542 【年代卷期】2017,32(060):106-112 【关 键 词】物流竞争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空间集聚/空间溢出效应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Alarc,N R.Logistics Competitiveness in a Megapolitan Network of Cities: A Theoretical Approach and Some Application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Mexico.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2312) 2.Christopher,M.Logistics and Competitive Strategy.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993.(2) 3.Mothilal,Angappa G.Key Success Factors and Their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in the Indian Third-Party Logistics(3PL)Indust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12.(9) 4.Hulten,C R.Infrastructure, Externaliti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Study of the Ind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06.(2) 5.Marco,A D.System Dinamics Simulation: an Application to Regional Logistics Policy Mak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Models & Methods in Applied Sciences.2007.(2) 6.金芳芳.长三角城市群物流竞争力评价及聚类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13.(9) 7.蔡海亚.长江三角洲物流产业发展格局及影响机理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学的视角.华东经 济管理.2016.(10) 8.李忠民.物流促进经济增长的空间异质性研究——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例.经济问 题.2014.(6) 9.丁黄艳.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特征——基于空间计量与面板门槛模 型的实证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1) 10.李国旗.基于物流热度的中国物流业空间格局.地理科学进展.2015.(5) 11.马雪莹.基于熵权-TOPSIS 的山区乡镇通达性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地理科学进 展.2016.(9) 12.罗胤晨.县域工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分析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证研究. 经济地理.2015.(12) 13.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统计与信 息论坛.2016.(8) 14.梁红艳.物流业集聚、空间外溢效应与工业生产率提升.中国流通经济.2015.(1) 第4条 23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来源篇名】分销商信任对供应商突变创新的影响——竞争强度的调节作用 【 英 文 篇 名 】 The Effects of Distributor\'s Trust on Supplier\'s Radical Innovation——Competitive Intensity as a Moderator 【来源作者】杨伟/潘佳/周茵/张钰/高宇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640014、71502018、71602157、71672138)/陕西省软 科 学 研 究 计 划 项 目 (2015KRM048)/ 长 安 大 学 中 央 高 校 基 本 科 研 业 务 费 资 助 项 目 (310822161012)/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5B13014) 【期 刊】软科学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杨伟]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潘佳]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周茵]长安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张钰]河海大学.商学院/[高宇]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第一作者】杨伟 【中图类号】F274 【年代卷期】2017,31(070):34-38 【关 键 词】营销渠道/善意信任/能力信任/竞争强度/突变创新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Rice,M P.Radical Innovation: Triggering Initiation of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and Evolution.R & D Management.2001.31(4) 2. 刘 益 . 信 任 对 分 销 商 知 识 转 移 的 影 响 —— 基 于 中 国 家 电 行 业 的 实 证 研 究 . 管 理 评 论.2010.22(11) 3.曾萍.信任氛围、知识共享与组织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软科学.2014.28(8) 4.杨治.企业间信任对组织双元创新的影响.科研管理.2015.36(9) 5.Lichtenthaler,U.Absorptive Capacity, Environmental Turbulence, and the Complementarity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rocesses.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9.52(4) 6.Zheng,W.A Social Capital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from Individuals to Nations: Where is Empirical Literature Directing U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10.12(2) 7.Roy,S.Innovation Generation in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s: A Conceptual Model and Research Propositions.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04.32(1) 8.Das,T K.Trust, Control, and Risk in Strategic Alliances: An Integrated Framework.Organization Studies.2001.22(2) 9.Karamanos,A G.Leveraging Micro-and Macro-structures of Embeddedness in Alliance Networks for Exploratory Innovation in Biotechnology.R&D Management.2012.42(1) 10.Albino,V.Exploring and Exploiting through External Sources: The Effect of Learning and Technological Proximity.International Journal Innovation and Learning.2010.8(1) 11.Villena,V H.Dark Side of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 A Social Capital Perspective.Journal of Operation Management.2011.29(6) 12.Lui,S S.Roles of Competence Trust, Formal Contract, and Time Horizon in Interorganizational Learning.Organization Studies.2009.30(4) 13.Martin,S L.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Marketing Capabilities, and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Competitive Intensity on Latin American International New Ventures.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6.69(6) 14.Pulles,N J.Pressure or Pamper· The Effects of Power and Trust Dimensions on Supplier Resource Allocation.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14.50(3) 24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15.Krishnan,R.When Does Trust Matter to Alliance Performance?.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6.49(5) 16.Tellis,G J.Radical Innovation Across Nations: The Preeminence of Corporate Culture.Journal of Marketing.2009.73(1) 17.Anderson,J C.A Model of Distributor Firm and Manufacturer Firm Working Partnership.Journal of Marketing.1990.54(1) 18.Bagozzi,R P.On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988.16(1) 19.Molina-Morales,F X.Dark Side of Trust: The Benefits, Costs and Optimal Levels of Trust for Innovation Performance.Lang Range Planning.2011.44(2) 第5条 【来源篇名】考虑温室气体排放的联运枢纽配置模型 【英文篇名】The Hub Location Allocation Model of Intermodal Considering GHG Emission 【来源作者】江志娟/董千里 【基 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6R016)/长安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资金资助项目(0009-2015G6235035) 【期 刊】软科学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江志娟]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董千里]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一作者】江志娟 【中图类号】U15 【年代卷期】2017,31(080):104-108 【关 键 词】联合运输/模拟退火算法/枢纽选址/温室气体排放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Alumur,S.Network Hub Location Problems: The State of the Art.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8.190(1) 2.Farahani,R Z.Hub Location Problems: A Review of Models, Classification, Solution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2013.64(4) 3.Mohammadi,M.Sustainable Hub Location under Mixed Uncertainty.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 Transportation Review.2014.62(62) 4.Lam,S L.A Market-oriented Approach for Intermodal Network Optimisation Meeting Cost, Time and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6.171(2) 5.Ishfaq,R.Hub Location-allocation in Intermodal Logistic Network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1.210(2) 6.García,J.Combining Linear Programming and Automated Planning to Solve 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 Problem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3.227(1) 7.Resat,H G.Design and Operation of 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 Network in the Marmara Region of Turkey.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 Transportation Review.2015.83 8.Ghane Ezabadi,M.Decomposition Approach for Integrated Intermodal Logistics Network Design.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 Transportation Review.2016.89 9.Ishfaq,R.Design of Intermodal Logistics Networks with Hub Delay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2.220(3) 25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10.Alumur,S A.Hub Location under Uncertainty.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Methodological.2012.46(4) 11.Barth,M.Energy and Emissions Impacts of a Freeway-based Dynamic Eco-driving System.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 Environment.2009.14(6) 12.Klincewicz,J G.A Dual Algorithm for the Uncapacitated Hub Location problem.Location Science.1996.4(3) 13.Cánovas,L.Solving the Uncapacitated Multiple Allocation Hub Location Problem by Means of a Dual-ascent Technique.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7.179(3) 14.Thomadsen,T.A Hub Location Problem with Fully Interconnected Backbone and Access Networks.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2007.34(8) 15.Klincewicz,J G.Avoiding Local Optima in the P-hub Location Problem Using Tabu Search and GRASP.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1992.40(1) 16.Pamuk,F S.A Solution to the Hub Center Problem Via a Single-relocation Algorithm with Tabu Search.Iie Transactions.2001.33(33) 17.Marianov,V.Location Models for Airline Hubs Behaving as M/D/c Queues.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2003.30(2) 18.Gelareh,S.Liner Shipping Hub Network Design in a Competitive Environment.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 Transportation Review.2010.46(6) 19.Kirkpatrick,S.Optimization by Simulated Annealing.Science.1983.220(4598) 第6条 【来源篇名】基于阶段耦合的项目组合配置战略贴近度 【 英 文 篇 名 】 Close Degree between Strategy and Project Portfolio Allocation Based on Stage Coupling 【来源作者】白礼彪/白思俊/张以彬 【基 金 】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71172123)/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科 研 究 项 目 (15YJC790015)/ 西 安 市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基 金 项 目 (17J173)/ 中 央 高 校 基 本 科 研 经 费 项 目 (310828161001) 【期 刊】中国管理科学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白礼彪]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白思俊]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张以彬]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第一作者】白礼彪 【中图类号】C931 【年代卷期】2017,25(030):93-101 【关 键 词】阶段界定/阶段耦合/项目组合配置/战略贴近度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Martinsuo,M.Value management in project portfolios: Identifying and assessing strategic value.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2014.45(5) 2.Costa,H R.Evaluating software project portfolio risks.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2007.80(1) 3.Edwards,C A.Including a client sexual health pathway in a national youth mental health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project rationale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Health Education 26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Research.2014.29(2) 4.Crawford,L.Balancing strategy and delivery: The executive view.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19 5.Vilkkumaa,E.Optimal strategies for selecting project portfolios using uncertain value estimate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4.233(3) 6.Brook,J W.Integrating sustainability into innovation project portfolio management——A strategic perspective.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4.34 7.Lina,C.A fuzzy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strategic portfolio management.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4.38(3) 8.Meskendahl,S.Influence of business strategy on project portfolio management and its success——A conceptual framework.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0.28(8) 9.翟磊.基于战略的企业项目组合设计与管理.项目管理技术.2008.(2) 10.杨颖.基于战略一致性的新产品开发项目组合选择.系统工程理论实践.2014.34(4) 11.白礼彪.基于 QFD 的项目组合配置战略贴近度优化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14.28(4) 12.李林.匹配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项目组合选择.统计与决策.2014.(16) 13.王勇胜.两阶段双情景项目组合选择整体优化模型.系统工程.2010.28(8) 14.王勇胜.不确定多期滚动项目组合选择优化模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32(6) 15.白礼彪.基于粗集模糊物元的项目组合配置战略贴近度研究.运筹与管理.2014.23(5) 16.杨 威 . 一 个 基 于 不 确 定 动 态 儿 何 加 权 平 均 算 子 的 多 属 性 决 策 方 法 . 数 学 的 实 践 与 认 识.2011.41(8) 17.李为相.基于区间数的 PROMETHEE II 方法中权重确定.中国管理科学.2010.18(6) 18.王应明.运用离差最大化方法进行多指标决策与排序.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8.20(7) 19.王应明.离差平方和的多指标决策方法及其应用.中国软科学.2000.(3) 20.朱建军.群决策中多阶段多元判断偏好的集结方法研究.控制与决策.2008.23(7) 21.徐选华.一种多属性多方案人群体决策方法研究.系统工程学报.2008.23(2) 22.徐选华.偏好冲突优化的多属性多阶段大群体决策方法.系统工程学报.2014.21(1) 第7条 【来源篇名】基于耦合定权和模糊物元分析的高速公路改扩建方案决策 【英文篇名】 【来源作者】王璐/水庆象/吴群琪/熊锐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YJA63015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 项 资 金 资 助 项 目 (2013G6231001)/ 高 等 学 校 博 士 学 科 点 专 项 科 研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20130205110001) 【期 刊】统计与决策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王璐]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水庆象]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吴群 琪]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熊锐]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一作者】王璐 【中图类号】U495 【年代卷期】2017,(190):60-63 【关 键 词】模糊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相对熵/模糊物元分析/灰色关联度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27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1. 刘 秀 英 . 一 种 基 于 AHP-GRAP 的 山 区 高 速 公 路 方 案 优 选 方 法 . 武 汉 大 学 学 报 : 工 学 版.2012.45(3) 2.蔡文.物元模型及应用.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 傅 金 祥 . 欧 氏 贴 近 度 模 糊 物 元 分 析 法 优 选 制 浆 造 纸 中 段 水 处 理 工 艺 . 环 境 工 程 学 报.2014.8(11) 4.曹辉.基于熵权灰色模型的陕西省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9) 5.Xie,C S.Safety Evaluation of Smart Grid Based on AH-Entropy Method.Systems Engineering Procedia.2012.(4) 6.Mandic,K.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Parameters of Serbian Banks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uzzy AHP and TOPSIS Methods.Economic Modelling.2014.(43) 7.张目.基于相对熵和可变模糊集理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信用评价.数学的实践与认 识.2014.44(13) 8.胡玉洲.基于模糊物元分析法的多指标面板数据综合评价.统计与决策.2016.(14) 9.杜栋.基于 0.1-0.9 标度的 AHP 再研究.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1.5(5) 10.田 林 钢 .改 进 的 模糊 层 次 分 析 法 在海 堤 工 程 安 全 评价 中 的 应 用 .武 汉 大 学学 报 : 工 学 版.2013.46(3) 11.徐萃薇.计算方法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2.刘莹.模糊综合评价在财务预警中的应用.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3.36(2) 13.朱兴琳.高速公路路线方案的综合评价.公路工程.2008.33(5) 第8条 【来源篇名】国际陆港网络化成长的理论基础与路径探索 【英文篇名】Theoretical Basis and Path Exploration for Dry Ports\' Network-based Growth 【来源作者】伍佳妮/Haasis,Hans-Dietrich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6YJC630141)/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2015R016)/ 陕 西 省 软 科 学 研 究 计 划 项 目 (2017KRM034)/ 中 国 博 士 后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2016M60273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310823170656) 【期 刊】城市发展研究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伍佳妮]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Haasis,Hans-Dietrich]德国不来梅大学.经济 学院 【第一作者】伍佳妮 【中图类号】F572.88 【年代卷期】2017,24(100):111-116 【关 键 词】国际陆港/网络化成长/丝绸之路经济带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张 新生 .“一 带一 路 ”背 景下 提升 西 安陆 港国 际 中转 枢纽 功 能的 路径 探 析 .城 市发 展研 究.2015.22(11) 2.董千里.物流集成场:国际陆港理论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Gulati.Where do interorganizational networks come from?.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99.104(5) 4.Frey,V.Embedding Trust: A Game-Theoretic Model for Investments in and Returns on Network Embeddedness.Journal of Mathematical Sociology.2015.39(1) 28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5.邬爱其.企业网络化成长——国外企业成长研究新领域.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27(10) 6.周立新.家族企业网络化成长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机制:基于中国东西部地区的实证研究. 南开管理评论.2008.11(4) 7.贾晓霞.资源联结与企业网络化成长路径关系——以海洋装备制造企业为例.中国科技论 坛.2016.(8) 8.张宝建.企业孵化器网络化成长路径研究.管理现代化.2016.36(1) 9.宋炳良.港口经济、政策与管理.格致出版社 10.Higgins,C. D..An exploration of the freight village concept and its applicability to Ontario.Toronto 11.朱长征.国际陆港协同机制研究.物流技术.2011.30(15) 12.李云华.中国陆港空间布局演化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7) 13.沙莎.中国陆港的成长阶段及其空间格局变化研究: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2 14.刘勤.物流产业集群网络生长及协同运作机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5.孙雯静.浅谈中国内陆港发展——以石家庄内陆港为例.中国储运.2014.(1) 16.Crainic,T G.Modeling dry-port-based freight distribution planning.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2015.55 17. 宗 会 明 . 全 球 生 产 网 络 的 形 成 及 对 中 国 物 流 行 业 的 影 响 分 析 . 中 国 人 口 · 资 源 与 环 境.2010.20(3) 18.段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邓爱民.全球价值链下物流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以湖南省物流产业集群为例.情报杂 志.2012.31(4) 20.赵立斌.国际物流网络与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嵌入性研究——基于服务流程模块化的视角.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1(2) 21.卜华白.价值网嵌入视角下的区域智能物流网络协同模式研究——以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 转移示范区智能物流企业价值网为例.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2) 第9条 【来源篇名】营销渠道中的权威治理策略与渠道投机行为:非线性关系的实证检验 【英文篇名】Authoritative Governance Strategies and Opportunism in Marketing Channels: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Nonlinear Relationships 【来源作者】周茵/庄贵军/杨伟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02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32005)/陕西省自 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5JQ7276) 【期 刊】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周茵]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庄贵军]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杨伟]长安 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一作者】周茵 【中图类号】F274 【年代卷期】2017,32(010):42-49,93 【关 键 词】营销渠道/权威治理策略/强制性权力/非强制性权力/投机行为/非线性关系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BROWN,J.Using influence strategies to reduce marketing channel opportunism: the moderating 29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effect of relational norms.Marketing Letters.2009.20(2) 2.庄贵军.中国企业的营销渠道行为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HANDLEY,S M.Influence of exchange hazards and power on opportunism in outsourcing relationships.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2.30(1-2) 4.JOHN,G.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some antecedents of opportunism in a marketing channel.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4.21(3) 5.赖弘毅.渠道权力的使用效果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4.(1) 6.张钰.供应商影响战略与分销商机会主义——分销商关系承诺的调节作用研究.管理科 学.2013.(5) 7.SEGGIE,S H.Passive and active opportunism in interorganizational exchange.Journal of Marketing.2013.77(6) 8.BARNEY,J B.Debate between traditional management theory and organizational economics: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or intergroup conflict?.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0.15(3) 9.周茵.关系型治理何时能够抑制渠道投机行为?——企业间关系质量调节作用的实证检验. 管理评论.2013.(1) 10.庄贵军.关系营销导向与跨组织人际关系对企业关系型渠道治理的影响.管理世界.2008.(7) 11.PROVAN,K G.Interorganizational dependence and control as predictors of opportunism in dealer-supplier relations.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9.32(1) 12.YANG,Z L.When do formal control and trust matter? A context-based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n marketing channel relationships in China.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1.40(1) 13.TANGPONG,C.Interaction effect of relational norms and agent cooperativeness on opportunism in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0.28(5) 14.周筱莲.关系营销理论在中国的几种观点之比较研究.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6.(3) 15.GASKI,J F.Differential effects of exercised and unexercised power sources in a marketing channel.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5.22(2) 16.KIM,K.On interfirm power, channel climate, and solidarity in industrial distributor-supplier dyads.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00.28(3) 17.RAMASESHAN,B.Power, satisfaction, and relationship commitment in Chinese store-tenant relationship and their impact on performance.Journal of Retailing.2006.82(1) 18.YEUNG,J H Y.Effects of trust and coercive power on supplier integr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9.120(1) 19.史密斯,肯.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BIGNOUX,S.Short-term strategic alliances: a social exchange perspective.Management decision.2006.44(5) 21.MOLM,L D.Dependence and risk: transforming the structure of social exchange.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1994.57(3) 22.LEINGPIBUL,T.Impact of inter-organizational influence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on target firm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food and chemical industry in Thailand.Knoxville: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2006:12-24 23.ROBBINS,S P.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Boston:Pearson Education Asia LTD 24..案例:窜货是导致旭日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商贸.2002.(9) 25.GUNDLACH,G T.Structure of commitment in exchange.Journal of Marketing.1995.59(1) 26.GARVER,M S.Logistics research methods: employ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o test for construct validity.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1999.20(1) 30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27.LINDELL,M K.Accounting for common method variance in cross-sectional research design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1.86(1) 28.SHOU,Z.Many faces of trust and guanxi behavior: evidence from marketing channels in China.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1.40(4) 29.PING,R A J.Estimating latent variable interactions and quadratics: the state of this art.Journal of Management.1996.22(1) 30.WUYTS,S.Formation of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 detailed contract drafting and close partner selection.Journal of Marketing.2013.69(4) 第 10 条 【来源篇名】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基于利率风险暴露视角的实证分析 【英文篇名】 【来源作者】薛晴/刘湘勤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4CJY066) 【期 刊】人文杂志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薛晴]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刘湘勤]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第一作者】薛晴 【中图类号】F83 【年代卷期】2017,(030):47-53 【关 键 词】利率市场化/利率风险暴露/利率敏感性缺口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蔡逸仙.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经济问题探索.2013.(3) 2.巴曙松.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7) 3.牟怡楠.中国商业银行的利差及其影响因素.金融论坛.2007.(8) 4.钟伟.银行业净利差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6.(9) 5.李宏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国际金融研究.2015.(2) 6.左峥.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否会提高银行风险——基于存贷利差收窄的一个视角.财经科 学.2014.(2) 7.薛超.多元化经营能否改善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基于资产和资金来源的视角.当 代经济科学.2014.(1) 8.Samuelson,P. A.Effect of Interest Rate Increase on the Banking System.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45.35(1) 9.Flannery,M.Effect of Interest Rate Changes on the Common Stock Return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Journal of Finance.1984.39(4) 10.Aharony,J.Effects of a Shift in Monetary Policy Regime on the Profitability and Risk of Commercial Banks.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6.17(3) 11.Akella,S. R.Innovation in Interest Rate, Dur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Bank Stock Returns.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1992.24(24) 12.Lumpkin,S. A.Thrift Stock Returns and Portfolio Interest Rate Sensitivity.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7.39(2) 13.English,W. B.Interest Rate Risk and Bank Equity Valuations.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12. 14.Landier,A.Banks'Exposure to Interest Rate Risk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Monetary Policy.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14. 31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15.冯鹏熙.利率变动周期与商业银行绩效的实证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6.(9) 16.许倩.存贷款利率变动对银行盈利的影响分析.浙江金融.2014.(1) 17.吕 晓彤 .利 率变 动 与 银行 盈 利 能力 的 相 关性 分 析.湖 北经 济 学 院学 报 (人 文社 会 科 学 版).2015.(3) 18.English,W. B.Interest Rate Risk and Bank Net Interest Margins.BIS Quarterly Review.2002.(12) 19.张军松.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研究.商业时代.2010.(11) 20.陆静.贷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国际金融研究.2014.(6) 21.张雪兰.收入多元化能降低银行风险吗——基于中国银行业(2001-2010)的实证研究.投资 研究.2011.(12) 22.周开国.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国际金融研究.2011.(5) 23.周鸿卫.利率衍生工具对银行净利息收益率决定的影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16.(1) 24.罗宏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暴露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吗——基于中国上市银行数据的实证检 验.现代财经.2014.(12) 第 11 条 【来源篇名】全球化场域的旅游与民族文化认同 【英文篇名】Global Tourism and ethnic cultural identity 【来源作者】杨骏/马耀峰 【基 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10YJA630098)/长安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 金项目(2014G6111004) 【期 刊】甘肃社会科学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杨骏]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马耀峰]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第一作者】杨骏 【中图类号】G115 【年代卷期】2017,(010):223-228 【关 键 词】全球化/旅游/本土重建/文化认同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薛晓源.前沿问题前沿思考:当代西方学术前沿问题追寻与探询.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 2.李宏斌.文化全球化与西部文化创新.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4) 3.余达忠.全球化时代文化的非领土扩张与本土重建.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0.22(6) 4.王歆.认同理论的起源、发展与评述.新疆社科论坛.2009.(2) 5.Tajfe,Henri.L Social Identity and Inter group Relation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万明钢.族群认同、族群认同的发展及测定与研究方法.世界民族.2007.44(3) 7.邹威华.族裔散居语境中的“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以斯徒亚特·霍尔为研究对象.南京社会 科学.2007.(2) 8.常宝.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谈族群文化的发展问题.西北民族研究.2011.(3) 9.张晓萍.从旅游人类学的视角透视云南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5) 10.张文.旅游影响:理论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1.德格尔茨,克利福.文化的解释.南京:译林出版社 12.马翀炜.文化符号的建构与解读——关于哈尼族民俗旅游开发的人类学考察.民族研 究.2006.(5) 32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13.明跃玲.文化重构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L 以湘西民族旅游文化为例.中央民族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1) 14.杨振之.旅游的“符号化”与符号化旅游—— 对旅游及旅游开发的符号学审视.旅游学 刊.2006.21(5) 15.吴其付.民族旅游与文化认同.贵州民族研究.2009.(29) 16.田云红.试论民族旅游中民族文化的现代调试.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3) 17.赵红梅.回望“真实性”(Authenticity)(下)——一个旅游研究的热点.旅游学刊.2012.27(5) 18.尹德涛.旅游社会学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叶舒宪.文化与符号经济.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北京:群言出版社 第 12 条 【来源篇名】收费公路企业非线性成长模型构建研究 【英文篇名】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on-linear Growth Model of Turnpike Enterprises 【来源作者】王毅/未小刚 【基 金】 【期 刊】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王毅]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未小刚]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 【第一作者】王毅 【中图类号】F540 【年代卷期】2017,40(020):107-112 【关 键 词】收费公路企业/非线性/成长机制/动态模型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普利高津.平衡系统的自组织.北京:科学出版社 2.Haken,H.Advanced Synergetics.Berlin:Springer 3.Thom,Rene.结构稳定性与形态发生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4.Marshall,A.经济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 5.Coase,R. H.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a.1937.(4) 6.杨杜.企业成长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刘曜.企业成长:定义及测度.软科学.2011.(2) 8.樊建强.收费公路产业规制制度改革研究:学位论文:长安大学,2009:43 9.张玉明.从线性到非线性:企业成长理论回顾、现状与展望.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0.(1) 10.Penrose,E T.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1.Wernerfelt,B A.Resource based View of the Firm.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4.(2) 12.Prahalad,C K.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3) 13.Nelson,R R.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conomic change.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4.李森森.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机制构建研究–基于企业成长理论.山东社会科学.2014.(1) 15.沈亚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成长机制研究.东岳论丛.2012.(10) 16.张玉明.从仿生学视角构建中小型科技企业内生成长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 报.2009.(4) 17.张美丽.高技术制造企业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匹配机制研究:学位论文:哈尔滨工业大 学,2015 33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18.林毅夫.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Andrews Kenneth,R.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 Homewood.ILL:Irwin 20.关键.公路经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学位论文:长安大学,2006 21.李允尧.企业成长能力研究:学位论文:中南大学,2007 22.Nystrom,Paul C.Organizational Context, Climate and Innovativeness: Adoption of Imaging Technology.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2.(19) 23.刘亮.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文化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学位论文:长安大学,2012 24.赵海涛.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学位论文:长安大学,2008 25.任楷.山西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学位论文:山西大学,2015 26.John,Holland.Emergence from Chaos to Order.MA:Helix Books 27.Makino,S.Does Country Matter.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2004.26(1) 28.Williamson,O.Markets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New York:The Free Press 29.Beck,Thorsten.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s there a link.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2.57(1) 30.林汉川.中小企业存在和发展.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1.未小刚.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规制问题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2) 32.王锐.我国公路收费研究:理论阐稽与对策选择:学位论文:东北财经大学,2015 33. 王 婕 妤 . 收 费 公 路 行 业 行 政 垄 断 程 度 测 度 及 治 理 . 西 安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2012.7(32) 34.徐海成.行政垄断程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衡量-以中国收费公路行业为例.技术经济与 管理研究.2015.(8) 35.黄寿峰.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非线性 Granger 因果检验.经 济学家.2012.(6) 36.于萌.高速公路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学位论文.保定:河北大学,2009:123 37.皇民.耗散结构理论与企业的发展.管理科学文摘.2004.(7) 38.史修松.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组织演化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06.(6) 外国语学院 第1条 【来源篇名】高校英语教材基本理论探究——评《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 【英文篇名】 【来源作者】白丹 【基 金】 【期 刊】教育发展研究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白丹]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一作者】白丹 【中图类号】*** 【年代卷期】2017,(010):88 【关 键 词】英语教材/基本理论/《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34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1.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第2条 【来源篇名】“语义三分论”:解开情态“不和谐”与评价意义“不和谐”现象的钥匙 【英文篇名】Semantic Tripartition Theory: Effectiveness in Explaining \"Modal Disharmony\" and \"Appraisal Disharmony\" 【来源作者】徐玉臣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YY132)/长安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基金项目 “科技英语语篇宏观结构功能分析” 【期 刊】外语教学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徐玉臣]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一作者】徐玉臣 【中图类号】H030 【年代卷期】2017,38(010):26-29 【关 键 词】情态/评价/不和谐/语义三分论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Halliday,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ition).London:Edward Arnold 2.Hare,M. R.Language of Morals.Oxford:Clarendon Press 3.Hare,M. R.Meaning and speech acts.Philosophical Review.1970.(79) 4.Lyons,J.Seman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Martin,J. R..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6.常晨光.作为评价手段的情态附加语探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 7.李基安.情态与介入.外国语.2008.(4) 8.李战子.从语气、情态到评价.外语研究.2005.(6) 9.刘国 兵.认知 理论对 情态意 义的阐 释及在 情态动 词教学 中的应 用.西安 外国语 大学学 报.2013.(1) 10.杨曙.情态的评价功能.外语教学.2012.(4) 11.张楚楚.情态与非情态.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2) 12.Blanc,Ph..Chemical model for cement-based materials: Thermodynamic data assessment for phases other than C-S-H.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2010.40 13.Garola,Claudio.Embedding Quantum Mechanics Into a Broader Noncontextual Theory: A Conciliatory Resul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 Physics.2009.49 第3条 【来源篇名】再论马克思的“农业公社”问题——与宋培军、张秋霞两位先生商榷 【英文篇名】How to Understand Marx\'s \"Agricultural Commune\"——An Exchange of Opinion with Song Peijun and Zhang Qiuxia 【来源作者】沈斌 【基 金】 【期 刊】史学理论研究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沈斌]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35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第一作者】沈斌 【中图类号】A811 【年代卷期】2017,(020):22-29,158 【关 键 词】马克思/农业公社/农村公社/亚细亚公社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宋培军.“主辅线范式”:理解马克思生产方式序列的另一种思路.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6.(2) 2.沈斌.马克思给查苏利奇《复信草稿》中的农业公社问题.史学理论研究.2011.(3) 3.Karl Marx Friedrich Engels Gesamtausgabe(MEGA), Erste Abteilung, Band 25, Text, Dietz-Verlag, 1985, S. 219-240 4.Marx-Engels Archiv, herausgegeben von D. Rjazanov, Bd. 1, Frankfurt am Main: Sauer & Auvermann, 1928, S. 316-317 5.罗爱林.俄国封建晚期农村公社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回忆马克思.北京:人民出版社 7..1873 年 7 月 24 日丹尼尔逊致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与俄国政治活动家通信集(译校本).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7:222-223 8.Karl Marx Friedrich Engels Gesamtausgabe(MEGA), Erste Abteilung, Band 25, Apparat, Dietz-Verlag, 1985, S. 837-839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5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生平事业年表.北京:人民出 版社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5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2.科瓦列夫斯基,马.前言: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 13.阿多拉茨基,弗.马克思年表.北京:人民出版社 14.Karl Marx Friedrich Engels Gesamtausgabe(MEGA), Erste Abteilung, Band 25, Text, S. 240-241 15.沈斌.“卡夫丁峡谷”理论,还是“农业公社”理论?——马克思给查苏利奇《复信草稿》理 论创作的文本探源.理论月刊.2015.(7) 16.魏光奇.天人之际:中西文化观念比较.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7.盐泽君夫.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外国学者论亚细亚生产方式.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88-91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2 卷)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0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3.田昌五.古代社会形态论析.上海:学林出版社 24.Marx-Engels Archiv, herausgegeben von D. Rjazanov, Bd. 1, S. 309 25.Karl Marx Friedrich Engels Gesamtausgabe(MEGA), Erste Abteilung, Band 25, Apparat, S. 917 26.Marx-Engels Archiv, herausgegeben von D. Rjazanov, Bd. 1, S. 340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8..马克思恩格斯与俄国政治活动家通信集:207 36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8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9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31..Karl Marx Friedrich Engels Collected Works (Electric Book)(Volume 49).London:Lawrence & Wishart Ltd 32..Karl Marx Friedrich Engels Collected Works (Electric Book)(Volume 50).London:Lawrence & Wishart Ltd 33.Karl Marx Friedrich Engels Werke, Band 19, Berlin: Dietz-Verlag, 1974, S. 384-406 34.Karl Marx Friedrich Engels Werke, Band 38, Berlin: Dietz-Verlag, 1968, S. 363 35.Karl Marx Friedrich Engels Werke, Band 39, Berlin: Dietz-Verlag, 1973, S. 150 第4条 【来源篇名】主体性,多维性,约等于——心智哲学视域下转喻本质 【英文篇名】Subjectivity, Multi-dimension, Equivalence: Essence of Metonymy from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of Mind 【来源作者】王红孝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人文社科类)(310813152001) 【期 刊】中国外语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王红孝]长安大学. 【第一作者】王红孝 【中图类号】H0-06 【年代卷期】2017,14(010):51-58 【关 键 词】转喻/概念化/主体性/意向性/多维性/约等于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Croft,W.Cognitive Linguistic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Fauconnier,G.Mapping in Thought and Langua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Gombrich,E.H.Sense of Order: A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 Decorative Art.London:The Phaidon Press 4.Langacker,R. W.Abstract motion.Processing of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Berkeley Linguistics Society.1986.(12) 5.Langacker,R. W.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6.Langacker,R. W.Grammar and Conceptualization.Berlin & 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 7.Pustejovsky,J.Type theory and lexical decomposition.Journal of Cognitive Science.2006.(6) 8.Putz,M.Construal of Space in Language and Thought.Berlin:Mouton de Gruyter 9.Talmy,L.Relation of grammar to cognition:Topic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88:165-205 10.Ungerer,E.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2.何爱晶.转喻的意向性解释.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13.江晓红.转喻词语识别的语境制约.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6) 14.牛保义.英汉语概念化对比研究.外语教学.2011.(5) 15.王红孝.隐喻理解过程中的制约因素.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7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16.王文斌.论隐喻解读中的主体间性和隐喻间性.外语学刊.2007.(1) 17.王文斌.受喻者的主体性及主题自洽.外国语.2006.(6) 18.徐盛桓.外延内涵传承说——转喻机理新论.外国语.2009.(3) 19.徐盛桓.转喻隐喻机理新论——心智哲学视域下修辞研究之一.外语教学.2014.(1) 20.徐盛桓.意向性的认识论意义.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2) 21.雅各布森.隐喻和转喻的两极: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2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第5条 【来源篇名】理查兹的修辞思想与钱锺书翻译观的衍变 【英文篇名】 【来源作者】秦亚勋/杨雯琴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310813153006) 【期 刊】中国翻译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秦亚勋]长安大学./[杨雯琴]长安大学. 【第一作者】秦亚勋 【中图类号】H059 【年代卷期】2017,38(030):31-36 【关 键 词】理查兹/钱锺书/翻译/修辞/策略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黄立波.晚清时期关于翻译政策的讨论.中国翻译.2012.(3) 2.刘亚猛.追求象征的力量:关于西方修辞思想的思考.北京:三联书店 3.刘亚猛.西方修辞学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刘亚猛.修辞是翻译思想的观念母体.当代修辞学.2014.(3) 5.钱锺书.七缀集.北京:三联书店 6.钱锺书.人生边上的边上.北京:三联书店 7.钱锺书.钱锺书英文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8.钱锺书.管锥编.北京:三联书店 9.吴汝纶.答严几道: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文学理论集(2).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5 10.Carlos,C.Translation as Rhetoric: Edward Jerningham's "Impenitence".Rhetoric Review.2009.28(4) 11.Foss,S.K.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on Rhetoric.Illinois:Waveland Press, Inc 12.Richards,I.A.Philosophy of Rhetori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3.Winterowd,W.R.Review: untitled.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1992.(2) 第6条 【来源篇名】论西方文学与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神秘主义特征的异同 【英文篇名】Th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ysticism between Western Literature and Contemporary Ethnic Literature 【来源作者】王晓瑢 【基 金】 【期 刊】贵州民族研究 38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王晓瑢]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一作者】王晓瑢 【中图类号】*** 【年代卷期】2017,38(050):148-151 【关 键 词】西方文学/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神秘主义特征/比较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肖明翰.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外国文学评论.2001.(2) 2.陈洁.屠格涅夫神秘小说研究:学位论文: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 3.刘品.浅谈有关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哥特因子分析.读书文摘.2015.(12) 4.丁玉宝.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探析.生物技术世界.2013.(12) 5.熊晓霜.幻境中的现代性——西方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神秘主义复兴与现代主义文学.暨 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6.董外平.神秘主义与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0 7.刘伟.通往存在与神秘的写作: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2007 8.林瑞艳.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与宗教关系研究评析.民族文学研究.2013.(6) 9. 欧 阳 可 惺 . 再 谈 少 数 民 族 文 学 批 评 中 的 宗 教 意 识 .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学 报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版).2005.(5) 10.李正文.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与宗教.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11.秦家华.试谈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与宗教的关系.思想战线.1978.(5) 12.奉媛.论鬼子小说的神秘叙事: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3 第7条 【来源篇名】中国大学生英语叙事语篇中的主题引入与延续:一项历时研究 【英文篇名】Topic continuity in Chinese EFL learners\' written narratives: A longitudinal study 【来源作者】刘艳/蔡金亭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CYY021) 【期 刊】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刘艳]长安大学./[蔡金亭]华南理工大学. 【第一作者】刘艳 【中图类号】H319 【年代卷期】2017,49(040):569-581,640 【关 键 词】主题延续/指称标记/可及性/跨语言主题延续性等级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Arnold,J.Multiple constraints on reference form: Null, pronominal and full reference in Mapudungun:Preferred Argument Structure: Grammar as Architecture for Function.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3:225-245 2.Arnold,J..Effect of additional characters on choice of referring expression: Everyone counts.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2007.56 3.Brdar,M.Topic-continuity, metonymy and locative adverbials: A cognitive-functional account.Suvremena Lingvistika.2007.33 39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4.Brown,C.Topic continuity in written English narrative,1983:313-341 5.Chafe,W.Flow of the thought and the flow of language:Discourse and Syntax.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9:159-181 6.Chafe,W.Cognitive constraints on information flow:Coherence and Grounding in Discourse.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87:21-51 7.Chaudron,C..Discourse markedness and structural markedness.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0.12 8.Chen,P.Referent Introduction and Tracking in Chinese Narratives: Ph.D. Dissertation.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86 9.de Bot,K..Researching SLD from a DST perspective:A Dynamic Approach to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Methods and Techniques.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11:5-23 10.Givón,T..Topic Continuity in Discourse: A Quantitative Cross-language Study.Amsterdam:John Benjamins 11.Givón,T.Topic continuity in discourse: An introduction,1983:1-41 12.Givón,T.Topic continuity in spoken English,1983:343-363 13.Givón,T.Universals of discourse structur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Language Universal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84:109-133 14.Hendriks,H.Using nouns for reference maintenance: A seeming contradiction in L2 discourse:Typ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Berlin:Mouton de Gruyter,2002:291-326 15.Hickmann,M..Cohesion and anaphora in children's narratives: A comparison of English, French, German, and Mandarin Chinese.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1999.26 16.Huang,C.-T. James.On the distribution and reference of empty pronouns.Linguistic Inquiry.1984.15 17.Jarvis,S.Topic continuity in L2 English article use.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2.24 18.Rosa,E..Role of attention in choice of referring expression.2017 19.Williams,J.Zero anaphora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 comparison among three varieties of English.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88.10 20.许家金.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叙事中的人物指称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2) 体育部 第1条 【来源篇名】我国公共体育场地流失的法律规制 【英文篇名】Legal Regulation on the Loss of Public Sports Venues in China 【来源作者】冯剑 【基 金】 【期 刊】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冯剑]长安大学.体育部 【第一作者】冯剑 【中图类号】D912.16 【年代卷期】2017,34(010):14-18 【关 键 词】公共体育场地/体育场地流失/法律规制 【基金类别】 40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2014 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2015 2.金炼志.我国体育场地流失问题研究: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3.姜同仁.我国两次体育场地普查情况的比较分析.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3) 4.刘二威.重庆市北碚区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场地设施现状研究: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大 学,2013 5.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第 6 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南方日报.5.28(4) 6..公共体育场馆收费高,九成受访者抱怨运动不起.2016 7.尚力沛.我国第 6 次与第 5 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比较分析.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5.31(10) 8.方婷.咸宁市体育场地现状研究:学位论文.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5 第2条 【来源篇名】民生视阈下全运惠民的切入点与实现路径 【英文篇名】On Ways and Breakthrough of National Games for People\'s Wellbeing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People\'s Livelihood 【来源作者】王晓琨/李龙 【基 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YBA008) 【期 刊】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王晓琨]长安大学.体育部/[李龙]长沙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第一作者】王晓琨 【中图类号】G80-051 【年代卷期】2017,34(020):171-176 【关 键 词】全运惠民/民生诉求/实现路径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杜江.全运会公共价值的历史演进及其彰显.中国体育科技.2014.50(1) 2.和立新.全运会历史与现实的理性分析.体育与科学.2010.31(2) 3.张现成.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与改善民生的耦合路径.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28(1)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取消全国运动会由北京、上海、广东轮流举办限制的函,2000 5..让全省人民共享十一运会发展成果.2015 6..辽宁借十二运打造全民健身场馆群.2015 7..全运会带动文体融合辽宁力推惠民“文化盛宴”.2015 8..“全民健身共享全运”成为十二运会主题口号.2015 9..山东:筹办全运会惠民得民心.2015 10..十二运惠民工程沈阳市全民健身中心竣工.2015 11..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体育局拟定的天津市“全运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 知,2016 12.庞徐薇.我国职业体育社会责任的主客体及其责任内容.体育科研.2012.33(4) 13.全运会被赋予新内涵:竞技体育惠及百姓健身.2015 第3条 【来源篇名】动作发展视域下学前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的实验干预 【 英 文 篇 名 】 Strategies of Movement Education for the 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 in 41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Preschool Children 【来源作者】杨清轩 【基 金】 【期 刊】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杨清轩]长安大学. 【第一作者】杨清轩 【中图类号】G804.22 【年代卷期】2017,34(030):341-347 【关 键 词】学前儿童/动作教学/大肌肉动作发展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PAYNE,G.人类动作发展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格雷夫斯.理想的教学点子:以核心经验为中心设计日常计划.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黄思航.大肌肉动作发展测验之信效度再检验:学位论文.台北:国立台北师范学院,2013 4.卫卡特.动作教学:幼儿核心的动作经验.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ALTOMARE,A.SIR97: a new tool for crystal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and refinement.Journal of Applied Crystallography.1999.32(1) 6.KUGLAR,P N.On the concept of coordinated structures as dissipative structures.Tutorials in Motor Behavior.1980.(45) 7.BAYLEY,N.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 manual.London:Psychological Corporation 8.李季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2013.(1) 9.ULRICH,D A.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3 (TGMD-3): Administration, Scoring, & International Norms.Sport Design.2013.27 10.李静.3-10 岁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发展比较研究.中国体育科技.2013.49(3) 11.周 毅 . 儿 童 早 期 发 展 与 教 育 中最 重 要 的 内 容 : 动 作 教 育 与 综 合 训 练.广 州 体 育 学 院 学 报.2014.34(6) 12.LAI,S K.Do school-based interventions focusing on physical activity, fitness, or 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 competency produce a sustained impact in these outcom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follow-up studies.Sports Medicine.2014.44(1) 13.VALENTINI,N C.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TGMD-2for Brazilian children.Journal of Motor Behavior.2012.44(4) 14.BARDID,F.Motor competence assessment in young children: convergent validity between the KTK and MOT 4-6 test batteries.Science & Sports.2014.29 15.PIEK,J P.Does the animal fun program improve motor performance in children aged 4-6years.Hum Mov Sci.2013.32(5) 16.KIM,S.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TGMD-2for South Korean children.Journal of Motor Behavior.2014.46(5) 17.TURVEY,M T.Coordination.American Psychologist.2011.45(8) 第4条 【来源篇名】民族传统体育的生态回归——以赫哲族传统体育为例 【 英 文 篇 名 】 Ecological Regression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 the Traditional Sport of Hezhe Minority as an Example 42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来源作者】刘浩 【基 金】 【期 刊】贵州民族研究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刘浩]长安大学. 【第一作者】刘浩 【中图类号】G80-054.25 【年代卷期】2017,38(090):130-133 【关 键 词】民族传统体育/赫哲族/生态回归/市场化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李艳艳.坚定不移地践行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学习实践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学习论 坛.2013.(1) 2.姜辉军.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路径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16.(9) 3.刘敏.赫哲族历史文化遗产开发与利用的成就及影响.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6) 4.董玉强.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流变.兰台世界.2014.(34) 5.刘宁.政府主导、市场介入、社会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理想模式.云南行政学 院学报.2016.(5) 6.国梁.赫哲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的探索.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5) 7.于善旭.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行成效与完善方策.体育科学.2015.(9) 8.姜静静.近 10 年我国《体育法》研究主题及进展分析.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3) 9.朱施成.产业化进程中民族体育的传承保护机制构建.贵州民族研究.2016.(3)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第1条 【来源篇名】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因素实证分析 【英文篇名】Study on the Scale and Factor Decomposi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of Agricultural L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China 【来源作者】梁青青 【基 金】 【期 刊】软科学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梁青青]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第一作者】梁青青 【中图类号】F124.5 【年代卷期】2017,31(010):81-84 【关 键 词】农地资源/碳排放/强度/结构/因素分解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沈满洪.近二十年低碳经济研究进展及未来趋势.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 3.田云.我国农地利用碳排放的阶段特征及因素分解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1.(1) 4.王帅.德州市低碳农业发展潜力分析及对策.生态科学.2012.(1) 43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5.于伟咏.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农业能源效率及其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农村经济.2015.(8) 6.李波.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及减排政策研究:学位论文:华中农业大学,2011 7.吴贤荣.中国省域农业碳排放:测算、效率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 DEA-Malmquist 指 数分解方法与 Tobit 模型运用.资源科学.2014.(1) 8.IPCC.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Climate Change 2013: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and New York, NY, US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3:1-30 9.中华人共和国农业部.低碳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农业行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0.胡鞍钢.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1.Zhang,Y.Provincial Responsibility for Carbon Emission in China Under Different Principles.Energy Policy.2015.86 12.Wang,Zhao-Hua.Regional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Industrial Sector in China.Applied Energy.2012.(97) 13.Snyder,C S.Review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Crop Production Systems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Effects.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09.133 14.Hu Jin Li.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of Regions in China.Energy Policy.2006.34(17) 第2条 【来源篇名】物化时代博士研究生休闲心态的培育 【英文篇名】Cultivating Leisure Mentality of Doctoral Students in the Age of Materialization 【来源作者】武永江 【基 金】2016 年陕西省社科基金年度项目(2016P008)/陕西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 课题(XGH1616)/陕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导师与研究生共同体文化研究”/中央高校 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经费(310627176701) 【期 刊】研究生教育研究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武永江]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第一作者】武永江 【中图类号】G645 【年代卷期】2017,(050):43-48 【关 键 词】博士研究生/物化时代/休闲心态/创新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爱丁顿.休闲:一种转变的力量.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马斯洛.科学心理学.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布赖特比尔,查尔斯·K..休闲教育的当代价值.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4.罗素,伯特兰.社会改造原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5.凯里.解读休闲:身份与交际.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6.埃廷顿,克里斯多弗·R..休闲与生活满意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7.肖 海涛 .试 论师 生学 术共 同体 的构 建 —— 以 潘懋 元先 生的 家庭 学术 沙 龙为 例.江 苏高 教.2007.(5) 8.殷小平.谈潘懋元教授的博士生培养之道.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9.弗洛姆,E.生命之爱.北京:工人出版社 44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10.朱永新.阅读,让城市更美丽.北京:人民出版社 11.卡斯特.无聊与兴趣.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2.库珀里德.欣赏式探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3条 【来源篇名】微信雨课堂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证研究 【英文篇名】 【来源作者】姚洁/王伟力 【基 金】2016 年陕西省社科基金年度项目(2016P008)/2016 年陕西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 规划课题(XGH1616) 【期 刊】高教探索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姚洁]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团委/[王伟力]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 工程学院 【第一作者】姚洁 【中图类号】G642 【年代卷期】2017,(090):50-54 【关 键 词】即时通讯工具/智能手机/微信/雨课堂/混合学习模式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So,Simon.Mobile Instant Messaging Support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6.(31) 2.刘爱军.移动学习的接受度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南京的调查.开放教育研究.2013.(4) 3.Cavus,N.M-learning: An Experiment in Using SMS to Support Learning New English Language Words.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9.40(1) 4.Farmer,R.Instant Messaging: IM Online! RU.Educause Review.2005.40(6) 5.Vrocharidou,A.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for Social and Academic Purposes: Profiles of Us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Gratifications.Computers & Education.2012.58(1) 6.Quan-Haase,A.Instant Messaging on Campus: Use and Integration in University Students'Everyday Communication.Information Socie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8.24(2) 7.Rambe,P.Using Mobile Instant Messaging to Leverage Learner Participation and Transform Pedagogy at A South Afric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3.44(4) 8.蒋志辉.基于微信的“多终端互动探究”学习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6.(6) 9.范文翔.移动学习环境下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实践探究.开放教育研究.2015.21(3) 10.潘炳超.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验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5.(3) 11.徐梅丹.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中国远程教育.2015.(4) 杂志社 第1条 【来源篇名】供给侧视域下的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发展路径 【 英文 篇 名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digital publishing of academic journals from the Supply-side perspective 【来源作者】张伟伟/李燕/赵文义/孙守增 45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基 金】长安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14G6501006,310850170444) 【期 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张伟伟]长安大学.杂志社/[李燕]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赵文义]长安大 学.杂志社/[孙守增]长安大学.杂志社 【第一作者】张伟伟 【中图类号】G230.7 【年代卷期】2017,28(020):151-155 【关 键 词】供给侧改革/媒体融合/语义出版/专业化/HTML/XML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童健.浅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出版集团主业发展实践.科技与出版.2016.(6) 2.龚刚.论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3.郭晓璇.从供给侧改革谈传统媒体的转型.新闻研究导刊.2016.(13) 4.赵文义.略论学术期刊数字出版需求侧与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出版发行研究.2016.(5) 5.王明亮.科技期刊出版的知识服务化.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15(1) 6.谢俊.自媒体出版及其发展研究.出版发行研究.2016.(7) 7.鲍海波.媒介融合的媒介变革逻辑及其他.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2) 8.陈磊.国家利益下的学术期刊国际化热潮反思.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4) 9.马勇.学术期刊微博化研究.科技与出版.2012.(11) 10.杨琦.融媒体环境下的学术期刊出版.出版发行研究.2016.(11) 11.杨蕾.《科技期刊学科刊群建设模式与机制研究》专题序.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6) 12.栾奇.国外出版网站功能分析.科技与出版.2011.(3) 第2条 【来源篇名】公共利益视阈下学术期刊开放获取路径 【 英 文 篇 名 】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academic journals open acc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interests 【来源作者】张伟伟/李燕/赵文义/孙守增 【基 金】长安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2014G6501006、310850170444) 【期 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杂志社 【机构名称】[张伟伟]长安大学杂志社./[李燕]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赵文义]长安大 学杂志社./[孙守增]长安大学杂志社. 【第一作者】张伟伟 【中图类号】G237.5 【年代卷期】2017,28(070):599-604 【关 键 词】学术期刊/公共利益/开放获取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饶星.政府性基金的性质及管理依据研究:学位论文.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2.赵文义.公共利益视域下的学术期刊出版.编辑之友.2014.(11) 3.陈红燕.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路径研究.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4) 4.陈磊.公共利益下的学术期刊国际化热潮反思.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4) 46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5.任胜利.2016 年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发展回顾.科技与出版.2017.(2) 6.吴月辉.万亿科研经费到底去哪了.现代阅读.2016.(4) 7.苏金燕.学术期刊开放获取出版模式探析:由使用学术期刊数据库引起的思考.情报资料工 作.2012.33(3) 8.刘晓霞.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出版机构的开放获取政策研究.出版发行研究.2016.(9) 9.Laakso,M.Anatomy of open access publishing: A study of longitudinal development and internal structure.BMC Medicine.2012.10(1) 10.周莉华.谈学术期刊的开放获取出版.中国编辑.2013.(1) 11.Juan,I L I.Copyright issues relat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open access polic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Legal Information.2014.42(1) 12.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5 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北京: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 究所 13.Andrew,A.Open access cheaper.Library Journal.2004.129(10) 14.邓之湄.知识开放获取:学术走近大众.中国社会科学报.6.8 15..中国百种中英双语学术期刊在美发布.2017 团委 第1条 【来源篇名】基于政治传播理论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媒体路径思考 【英文篇名】 【来源作者】张永/查方勇/高一博 【基 金】2017 年度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17Z050)/教育部中央 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310827170773) 【期 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张永]长安大学.团委/[查方勇]长安大学.资源学院/[高一博]长安大学.政治学院 【第一作者】张永 【中图类号】G641 【年代卷期】2017,(110):83-85,116 【关 键 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政治传播理论/大学生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陈力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传播思想.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2.邹国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生成机制探析——以社会心理学的态度理论为分析 工具.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2) 3.隋璐璐.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思想教育研究.2014.(2) 第2条 【来源篇名】脱贫攻坚中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育人体系建构 【英文篇名】 【来源作者】张永 【基 金 】 国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教 育 学 一 般 项 目 (BIA150098)/ 中 央 高 校 基 金 项 目 (310850160778) 47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期 刊】思想教育研究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张永]长安大学.团委 【第一作者】张永 【中图类号】G641 【年代卷期】2017,(110):107-110 【关 键 词】脱贫攻坚/精准资助/育人体系/建构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杨晓慧.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16.(5) 2.朱善璐.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学生资助体系.中国高等教育.2016.(5) 3.白华.盲助:高校贫困生资助范式的路径选择.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4) 4.刘云博.精准化资助: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新思维.教育评论.2016.(2) 5.吴丽仙.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研究.教育评论.2015.(9) 图书馆 第1条 【来源篇名】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研究综述 【英文篇名】An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es on Cultural Aid Program by Library Scholars since the Seven–Year Program to Help 80 Million People Out of Poverty 【来源作者】尹莉/刘洪 【基 金】 【期 刊】图书馆论坛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尹莉]长安大学.图书馆/[刘洪]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第一作者】尹莉 【中图类号】G259.2 【年代卷期】2017,37(010):19-25 【关 键 词】图书馆/文化扶贫/贫困地区/文化建设/文献计量学/扶贫计划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2016 2.高俊书.图书馆与农村文化扶贫.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7) 3.辛秋水.文化扶贫的发展过程和历史价值.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4.姜汉卿.图书馆与文化扶贫.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3) 5..习近平提“精准扶贫”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2015 6.段小虎.西部贫困县图书馆“跨越式”发展的财政保障研究.图书馆论坛.2016.(1) 7.边晓红.文化扶贫”与农村居民文化“自组织”能力建设.图书馆论坛.2016.(2) 8.李晶.贫困地区文化“内生性重构”研究.图书馆论坛.2016.(6) 9.李 晶 .结 构性 贫困 中的 文化—— 公 共文 化供 给侧 结构 改革 的 理论 基础 研究 .图 书馆 论 坛.2016.(8) 10.冯永财.高校图书馆与贫困地区基层图书馆对口帮扶机制研究————以陕西为例.图书 馆论坛.2016.(7) 48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11.段小虎.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安排与项目制“文化扶贫”研究.图书馆论坛.2016.(4) 12.王尧.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图书馆文化扶贫精准识别研究.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5) 第2条 【来源篇名】“极性”概念在引文分析中应用的一个实证研究 【英文篇名】Empirical Research on Applying Concept of Polarity to Citation Analysis 【来源作者】尹莉 【基 金】2017 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人文社科类)项目(310850170443) 【期 刊】情报杂志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尹莉]长安大学.图书馆 【第一作者】尹莉 【中图类号】G353 【年代卷期】2017,36(080):124-130,143 【关 键 词】引文分析法/引用极性/自引/极性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史卫国.论引文分析法研究进展与趋势.山东图书馆季刊.2001.(3) 2.Aylward,B S.Identifying the classics: an examination of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 psychology from 1976-2006.Journal of Pediatric Psychology.33(6) 3.Rodríguez-Ruiz,óscar.Citation indexes and the quantification of knowledge.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2009.47(2) 4.叶继元.引文数据中的负面引用初探.新世纪图书馆.2007.(6) 5.杨思洛.引文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 6.赵蓉英.全文本引文分析——引文分析的新发展.图书情报工作.2014.(9) 7.刘盛博.引文分析的新阶段:从引文著录分析到引用内容分析.图书情报知识.2015.(3) 8.张艺蔓.融合引文内容和全文本引文分析的知识流动研究.情报杂志.2015.(11) 9.Swales,J.Citation Analysis and Discourse Analysis.Applied Linguistics.1986.7(1) 10.Tang,E K.An analysis of diversity measures.Machine Learning.2006.65(1) 11.Shannon,C E.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1948.27(3) 建筑学院 第1条 【来源篇名】乡村 4.0:互联网视角下乡村变革与转型的规划应对探讨——以陕西省礼泉县官 厅村为例 【英文篇名】Rural 4.0: Internet Perspective of Rural Reform and Transition Planning Strategies Discussed 【来源作者】余侃华/陈延艺/武联/刘勇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6YJCZH14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51378067)/住建部科学技术项目计划(2016-K1-027)/陕西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6R031)/中 央 高 校 基 本 科 研 业 务 费 资 助 项 目 (310841161003)/ 中 央 高 校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专 项 项 目 (310641176101) 49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期 刊】城市发展研究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余侃华]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陈延艺]长安大学.建筑学院/[武联]长安大学.建筑 学院/[刘勇]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第一作者】余侃华 【中图类号】TU984 【年代卷期】2017,24(110):15-21 【关 键 词】互联网/乡村转型/规划应对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杨思.“互联网+”时代淘宝村的空间变迁与重构.规划师.2016.(5) 2.魏宗财.全球化,柔性化,复合化,差异化:信息时代城市功能演变研究.经济地理.2013.(6) 3.Graham,S.Telecom-munications and the City: Electro-nic Space, Urban Places.London:Routledge 4.朱志萍.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变迁与城乡一体化.软科学.2008.(6) 5.席广亮.互联网影响下的空间流动性及规划应对策略.规划师.2016.(4) 6.王勇.基于空间生产的苏南乡村空间转型及规划应对.规划师.2012.28(4) 7.谢霏雰.“十三五”时期乡村规划的发展与变革.规划师.2016.(3) 8.张京祥.乡村复兴:生产主义和后生产主义下的中国乡村转型.国际城市规划.2014.(5) 9.余侃华.西安大都市周边地区乡村聚落发展模式及规划策略研究:学位论文:西安建筑科技 大学,2011 第2条 【来源篇名】历史古城保护与人居环境发展的协同——基于《米脂窑洞古城保护规划》的探 析 【英文篇名】The Synergy Between Living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Historic C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tection Plan of Mi-Zhi Cave Old City 【来源作者】陈稳亮/周飞/季佳慧 【基 金】长安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人文社科类)(2013G6414064)/陕西 省社科界 2016 年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16Z018)/长安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 费资助项目(310841170672)/长安大学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资助项目(310641172107) 【期 刊】城市发展研究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陈稳亮]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周飞]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季佳慧]长安大学.建筑 学院 【第一作者】陈稳亮 【中图类号】TU984 【年代卷期】2017,(030):C1-C7 【关 键 词】历史古城保护/人居环境发展/协同/米脂窑洞古城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刘军民.历史古城的认知、结构与保护——以陕西省米脂窑洞古城为例.城市问题.2014.(7) 2..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米脂窑洞古城保护规划,2013 3.晁舸.基于城市历史格局分析的文化空间叙事性重构——米脂古城保护规划中的探索.科 50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学·经济·社会.2014.(2) 4.李建勇.米脂窑洞古城民居聚落形态的价值分析.新西部.2007.(18) 5.曹勇.大遗址保护规划区划的划定分析研究——以广东大遗址为例.东南文化.2015.(2)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1条 【来源篇名】采煤对陕北榆溪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分析——以杭来湾煤矿开采区为例 【 英 文 篇 名 】 Influence of coal exploitation on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Yuxi river valley of northern Shaanxi 【来源作者】董震雨/王双明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314)/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 智计划(“111”)项目(B08039)/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201407x2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1302207)/陕西省项目陕北煤炭开采区采动损害调查项目 【期 刊】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董震雨]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双明]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 院 【第一作者】董震雨 【中图类号】TD167 【年代卷期】2017,31(030):185-190 【关 键 词】地下水资源/煤炭开采/定量识别/榆溪河流域/陕北地区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王双明.生态脆弱区煤炭开采与生态水位保护.北京:科学出版社 2.黄忠.“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炭供需分析与预测.中国煤炭.2010.36(8) 3. 戴 彦 德 .“ 十 三 五 ” 中 国 能 源 消 费 总 量 控 制 与 节 能 . 北 京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2015.17(1) 4.李涛.陕北煤炭大规模开采含隔水层结构变异及水资源动态研究:学位论文:中国矿业大 学,2012 5.张德新.地下水资源-陕西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保证.中国地质.2000.(3) 6.范立民.保水开采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基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5.42(1) 7.王建元.榆溪河流域水资源现状与展望.地下水.2011.33(5) 8.韩宝平.煤矿开采诱发的水文地质效应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4.23(3) 9.曹志国.地下水受煤炭开采的影响及其储存利用技术.煤炭科学技术.2014.(12) 10.张树奎.煤炭开采对水资源量影响分区研究.水利水电技术.2015.46(10) 11.余洋.采煤沉陷盆地的积水承载力研究.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7(10) 12.雷绍庆.用煤矿开采排水法计算岩石给水度的探讨.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4.35(5) 13.李振拴.山西省煤炭开采对上覆裂隙水破坏及其利用的研究.中国煤田地质.2007.19(5) 14.时红.论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量的破坏影响.山西科技.2011.26(1) 15.Szzeppansk,J.Distribution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coal-mining waters in Upper Silesia Poland.Environmental Geology.1999.38(3) 16.武强.煤矿开采诱发的水环境问题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31(1) 17.邓强伟.大恒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疏干的影响.水土保持通报.2014.34(6) 51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18.徐海红.小庄矿井采煤对地下水的影响及保水采煤措施.煤田地质与勘探.2014.(6) 19.张茂省.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采煤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及对策.地学前缘.2010.17(6) 20.乔小娟.采煤对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分析-以山西太原西山煤矿开采区为例.水资源保 护.2010.(1) 21.王长友.萨拉乌苏组含水层对杭来湾井田煤层开采影响性分析.煤炭工程.2014.(12) 22.黄乃斌.近距离采空区下开采覆岩移动规律相似模拟研究.煤炭技术.2006.25(6) 第2条 【来源篇名】西安市大气降尘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 【英文篇名】Heavy metal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cological risk of dust fall in Xi\'an City 【来源作者】陈莹/赵剑强/汤丹娜/田晓雷/吴亚刚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8050) 【期 刊】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陈莹]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 室/[赵剑强]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汤 丹娜]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田晓雷]长 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吴亚刚]长安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陈莹 【中图类号】X502 【年代卷期】2017,31(060):154-159 【关 键 词】大气降尘/重金属/污染特征/富集程度/生态风险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GB/T15265-94.环境空气降尘的测定重量法 2.Lim,J H.Concentration, size distribution, and dry deposition rate of particle-associated metals in the Los Angeles region.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6.40(40) 3.Sabina,L D.Contribution of trace metals from atmospheric deposition to storm water runoff in a small impervious urban catchment.Water Research.2005.39(16) 4.Huang,S S.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trace element concentrations in atmospheric deposi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East China.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9.43(36) 5.李萍.兰州市大气降尘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健康风险评价.环境科学.2014.35(3) 6.Chen,H.Metal contamination in campus dust of Xi'an, China: A study based on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4.484(1) 7.熊秋林.北京城区冬季降尘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环境科学.2015.36(8) 8.吴辰熙.福建省泉州湾大气降尘中的重金属元素的沉降特征.环境科学研究.2006.19(6) 9.徐虹.杭州市大气降尘与 PM10 化学组成特征的研究.中国环境科学.2011.31(1) 10.黄顺生.南京市大气降尘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来源研究.地学前缘.2008.15(5) 11.张兆永.艾比湖流域大气降尘重金属的污染和健康风险.中国环境科学.2015.35(6) 12.Hakanson,L.An ecological risk index for aquatic pollution controla sedimentological approach.Water Research.1980.14(8) 13.Lee,P K.Assessment of mo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in dry depositions of Asian dust and impl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risk.Chemosphere.2015.118 52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14.Khuzestani,R B.Evaluation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hazards in nuisance dust particles, in Kurdistan Province, western Ira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3.25(7) 15.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6.于瑞莲.大气降尘中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进展.地球与环境.2009.37(1) 17.Wang,Y.Ion chemistry, seasonal cycle and sources of PM2. 5 and TSP aerosol in Shanghai.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6.40(16) 18.Charlesworth,S M.A comparative study of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deposited street dusts in a large and a small urban area; Birmingham and Coventry, West Midlands, UK.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2003.29(5)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 第1条 【来源篇名】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民生逻辑与路向 【英文篇名】Peoples livelihood Logic and Direction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来源作者】刘伟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310850170442) 【期 刊】内蒙古社会科学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刘伟]长安大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 【第一作者】刘伟 【中图类号】G649.21 【年代卷期】2017,38(030):161-166 【关 键 词】以人民为中心/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民生功能/资源配置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张晓燕.论教育的民生功能.教育发展研究.2014.(5) 2.张学文.教育综合改革应由“教育工具论”向“教育民生论”转型——“十八大”报告“努力办好 人民满意的教育”之学理解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1) 3.耿雁冰.高校学费涨价潮透视.21 世纪经济报道.8.27 4.郭晋晖.我国劳动力 5 年减少 2000 万技能人才缺口是隐忧.第一财经日报.11.21 5.邱晨辉.《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发布——高技能劳动力缺口警钟再次敲响.中国 青年报.11.28 6.张韬.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区域配置不公平问题剖析.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8) 7.邓凡.教育政策如何关注民生.教育学术月刊.2014.(8) 8.王 成端 .高 等教 育资 源共 建共 享—— 基 于成 渝经 济区 现状 的考 察 及思 考 .中 国高 教研 究.2017.(2) 第2条 【来源篇名】大数据思维视阈下的高等教育治理变革 【英文篇名】The Governanc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under the Big Date Thinking 【来源作者】刘伟 【基 金】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2015A011) 【期 刊】内蒙古社会科学 53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刘伟]长安大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 【第一作者】刘伟 【中图类号】G649.2 【年代卷期】2017,38(010):146-150 【关 键 词】高等教育治理变革/大数据思维/整体性/科学性/相关性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 2..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袁贵仁在 2014 年全 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 3.陈亮.法治思维引领下的国家教育治理体系创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 4.张俊超.大数据时代的院校研究与大学管理.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 5.张宏宝.数据源流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建构与发展.教育发展研究.2016.(3) 6.岳伟.以生态学思维引领教育综合改革.中国教育学刊.2014.(12) 7.Manyika,J.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Looks at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s for Industries Using Big Data, Including Health Care, Retail, and Use of Personal Location.2011 8.陈霜叶.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政策证据:以证据为本理念对中国教育治理现代化与决策科学化 的启示.全球教育展望.2014.(2) 9.迈尔-舍恩伯格,维克托.大数据时代.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0.陈亮.论教育治理法治化.高校教育管理.2016.(4) 11.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南京:译林出版社 12.张建.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标准、困境及路径.教育发展研究.2014.(9) 13.陈云.校务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院校研究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用学术研讨会报 告,2012 14.庄西真.论地方教育治理模式的移植.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6) 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1条 【来源篇名】扶贫攻坚视角下高校建档立卡生精准资助探析 【英文篇名】An Analysis of the Precision Subsid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arle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来源作者】白华/徐英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BIA150098) 【期 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白华]长安大学./[徐英]长安大学. 【第一作者】白华 【中图类号】G647 【年代卷期】2017,(030):16-21 【关 键 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精准资助/高校/成长发展 【基金类别】 54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参考文献】 1.汪三贵.论中国的精准扶贫.贵州社会科学.2015.(5) 2.张福友.关于普通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理路.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 3.白华.盲助:高校贫困生资助范式的路径选择.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4) 4.张远航.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思想理论教育.2016.(1) 5.吴丽仙.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研究.教育评论.2015.(9) 政治与行政学院 第1条 【来源篇名】基于立法的日本科研评价体系研究 【英文篇名】A research on Japan\'s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legislation 【来源作者】刘兰剑/应海涛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0009-2014G6115042)/国际比较视野下的人 文社科学者影响力及其成果评价质量研究(310811160104,310811170107) 【期 刊】科研管理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刘兰剑]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应海涛]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第一作者】刘兰剑 【中图类号】C93 【年代卷期】2017,38(040):145-153 【关 键 词】日本/科研评价/评价立法/科研水平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日本内阁府.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16 2.榊原清則.对日本科研评价的评价:身边的事例分析.研究技术计划.2010.24(3) 3.森田弥生.独立行政法人制度评价.日本评价研究.2015.15(1) 4.浅井彰二郎.通过评价提高整个科研界的科研质量.研究技術計画.2010.24(3) 5. 荒 川 潤 . 业 绩 信 息 提 供 型 业 绩 预 算 : 实 践 概 要 , 被 使 用 的 信 息 以 及 手 法 . 日 本 评 价 研 究.2014.14(2) 6. 真 野 毅 . 通 过 项 目 评 估 市 级 战 略 协 作 管 理 : 丰 冈 新 的 治 理 结 构 的 尝 试 . 日 本 评 价 研 究.2015.15(1) 7.伊藤健.社会投资收益率法的发展过程及手法特征.日本評価研究.2015.15(1) 8.朱光明.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化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2(3.1) 9.毛桂荣.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制度评述.公共管理研究.2009.7 10.白智立.试论日本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众参与.日本学刊.2014.(3) 11.夏欢欢.论日本竞争性经费配置机制对我国创新科研管理的启示.高校教育管理.2016.(3) 12.谭红玲.基于政策与科学互动的科学技术创新政策研究.科研管理.2014.(12) 13.日本参议院法制局.基本法.2016 14.日本参议院.日本独立行政法人通则法.2016 15.日本参议院.科研能力强化发.2016 16.日本参议院.政策评价法.2016 17.日本参议院.日本学术会议法.2016 18.日本参议院.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学术振兴会法.2016 55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19.日本参议院.科学技术学术审议会关系法令.2016 20.日本文部科学省.关于学校教育法部分更正的法律.2016 21.方衍.中国特色科技评价体系建设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10.(7) 22.付晔.信息公开情境下科研资源配置水平双维度评价.科研管理.2016.(7) 23.郄海霞.美国学术协会的功能及其对研究型大学的作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1) 24.财政部.科技评估工作规定(试行).2016 汽车学院 第1条 【来源篇名】以创业教育为载体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 【英文篇名】 【来源作者】杨杨 【基 金】 【期 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杨杨]长安大学.汽车学院 【第一作者】杨杨 【中图类号】G641 【年代卷期】2017,(110):101-103 【关 键 词】创业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改革创新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学院 第1条 【来源篇名】利益相关者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分析:绿色创新的中介效应 【英文篇名】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keholder Orientation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Green Innovation 【来源作者】李慧/唐晓莹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01013)/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7Z028)/长安大 学中央高校教育改革专项基金项目(310623171003)/长安大学中央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专项 基金项目(310623176201、310623176702、310628176702、310628156108、310628156109、 310628161406)/长安大学中央 【期 刊】科技进步与对策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李慧]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唐晓莹]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第一作者】李慧 【中图类号】F273.1 【年代卷期】2017,34(090):6-12 【关 键 词】利益相关者导向/绿色创新/企业绩效/结构方程/中介效应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56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1.YAU,O H M.Developing a scale for stakeholder orientation.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2007.41(11/12) 2.何新明.企业利益相关者导向:组织特征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南开管理评论.2010.(4) 3.GREENLEY,G E.Multiple stakeholder orientation in UK companie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company performance.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1997.34(2) 4.GREENLEY,G E.External moderation of associations among stakeholder orientations and company performa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1998.15(1) 5.RUF,B M.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 in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 stakeholder theory perspective.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1.32(2) 6.MATSUNO,K.Effects of entrepreneurial proclivity and MO on business performance.Journal of Marketing.2009.66(3) 7.HAN,J K.Market orient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s innovation a missing link?.Journal of Marketing.1998.62(4) 8.王启亮.利益相关者导向、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以福建省内企业为例.商业 经济与管理.2010.(1) 9.CHEN,S H.Taiwanese IT firms'offshore R&D in China and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Research Policy.2004.33(2) 10.CHEN,Y S.Driver of green innovation and green imagegreen core competence.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8.81(3) 11.CHEN,Y S.Influence of gree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n corporate advantage in Taiwan.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6.67(4) 12.王建明.企业绿色创新活动的中介效应实证.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6) 13.卞雅莉.环境创新动因、创新战略与企业经济绩效——基于 238 家企业样本的实证分析.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6) 14.JENNINGS,P D.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organizations: an institutional approach.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20(4) 15.张钢.企业绿色创新战略的驱动因素:多案例比较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14.44(1) 16.DELMAS,M.Stakeholder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case of ISO 14001.Production &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1.10(3) 17.弗里曼,R·爱德华.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8.DUESING,R J.Stakeholder orientation and its impact on performance in small businesses.Dissertations & Theses-Gradworks.2009. 19.BERMAN,S L.Does stakeholder orientation matt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keholder management models and firm financial performance.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9.42(5) 20.张钢.国外绿色创新研究脉络梳理与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8) 21.CHAN,R Y K.Does the natural-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apply in an emerging economy· a survey of foreign invested enterprises in China.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5.42(3) 22.EIADAT,Y.Green and competitive·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mediating role of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strategy.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08.43(2) 23.张钢.绿色创新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员工参与为中介变量.财贸研究.2013.(4) 24.CHIOU,T Y.Influence of greening the suppliers and green innovation on environmental 57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performanc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aiwan.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Logistics & Transportation Review.2011.47(6) 25..MANAGEMENT.2010 26.THAWANI,S.EFQM 2013model changes implications for organizations,2013 27.DUESING,R J.Building understanding and knowledge: a case study in stakeholder orientation.Journal of Managerial Issues.2013.(7) 28.李军锋.质量管理在制造技术与企业绩效中的中介效应检验——基于 Bootstrap 法的结构 方程分析.科研管理.2010.(2) 29.黄晓杏.绿色创新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基于绿色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科技进 步与对策.2015.(17) 30.陈琦.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中国卫生统计.2004.(2) 31.曲波.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中国卫生统计.2005.(6) 32.TURNER,R.Age related variation in a two stage regression model describing the IS professional,2005 33.HAIR,J F.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6th Edition.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2006.87 34.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 的操作与应用.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35.温忠麟.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心理学报.2004.(5) 36.李卫宁.企业利益相关者、绿色管理行为与企业绩效.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5) 公路学院 第1条 【来源篇名】基于属性测度的步行道路友好性评价 【英文篇名】 【来源作者】苏书杰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5YJC860024) 【期 刊】统计与决策 【第一机构】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苏书杰]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第一作者】苏书杰 【中图类号】C913, [U-9] 【年代卷期】2017,(010):56-59 【关 键 词】步行道路/属性测度/指标体系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盖尔,杨.公共空间,公共生活.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周 宗 青 . 围 岩 超 前 优 化 分 级 的 属 性 识 别 模 型 及 其 工 程 应 用 .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2013.44(4) 3. 卢 银 桃 . 基 于 日 常 服 务 设 施 步 行 者 使 用 特 征 的 社 区 可 步 行 性 评 价 研 究 . 城 市 规 划 学 刊.2013.(5) 4.陈大琳.城市道路步行适宜性研究——以拉萨中心城区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14.(2) 5.寇志荣.城市街道中机动交通与步行活动的共生条件研究.华中建筑.2012.(1) 6.陈泳.基于步行者视角的街道底层界面研究——以上海市淮海路为例.城市规划.2014.38(6) 58 2017 年长安大学 CSSCI 论文统计 翠华幼儿园 第1条 【来源篇名】幼儿园隐性知识外显化的价值及其途径 【英文篇名】On the Tacit Knowledge in Kindergarten 【来源作者】杨柳 【基 金】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SGH140574) 【期 刊】学前教育研究 【第一机构】陕西省长安大学 【机构名称】[杨柳]陕西省长安大学.翠华幼儿园 【第一作者】杨柳 【中图类号】G617 【年代卷期】2017,(060):64-66 【关 键 词】隐性知识/幼儿园管理/幼儿园文化 【基金类别】 【参考文献】 1.梁林梅.知识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李志刚.知识管理原理、技术与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3.易凌峰.知识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4.柯马里,萨尔坦.有效的知识管理.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5.冯晓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学前教育研究.2012.(10) 6.郑志辉.幼儿园教师“关于幼儿学习的知识”现状与发展对策.学前教育研究.2016.(8) 7.肖全民.幼儿园教师教育活动认知能力的养成.学前教育研究.2015.(11) 8.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9.李玉峰.论隐性知识视域中的幼儿教师培训.学前教育研究.2003.(8) 5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