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编号:P-2022-13803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 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 概 录 述 ........................................................................................................................... 1 1. 项目概况 .........................................................................................................1 2.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 .............................................................................3 3. 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4 4.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 ...............................................................12 5.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12 1. 总则 ........................................................................................................................ 14 1.1 编制依据 .....................................................................................................14 1.2 评价目的与评价原则 .................................................................................19 1.3 评价时段与评价重点 .................................................................................20 1.4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20 1.5 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23 1.6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29 1.7 环境保护目标 .............................................................................................32 1.8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37 1.9 相关规划及政策符合性 .............................................................................40 2.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 48 2.1 项目概况 .....................................................................................................48 2.2 供配气方案 .................................................................................................48 2.3 气源 .............................................................................................................49 2.4 管道工程 .....................................................................................................55 2.5 输气场站 .....................................................................................................69 2.6 道路工程 .....................................................................................................72 2.7 防腐 .............................................................................................................72 2.8 自动控制 .....................................................................................................75 2.9 消防 .............................................................................................................76 I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10 项目组成及工程量 ...................................................................................77 2.11 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 ...............................................................................78 2.12 工程占地及拆迁 .......................................................................................79 2.13 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 ...............................................................................80 2.14 污染源分析与治理措施 ...........................................................................87 2.15 主要污染源汇总 .......................................................................................96 2.16 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98 3.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99 3.1 地理位置 .....................................................................................................99 3.2 自然环境简况 ...........................................................................................100 3.3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15 4.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 152 4.1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152 4.2 运营期水环境影响评价 ...........................................................................155 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 156 5.1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56 5.2 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57 6. 声环境影响评价 .................................................................................................. 160 6.1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160 6.2 运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 ...........................................................................162 7.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 167 7.1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167 7.2 运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68 8.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 173 8.1 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73 8.2 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73 9. 环境风险评价 ...................................................................................................... 175 9.2 风险调查 ...................................................................................................175 II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9.3 环境风险潜势初判 ...................................................................................177 9.4 风险识别 ...................................................................................................180 9.5 风险事故情形分析 ...................................................................................191 9.6 风险预测与评价 .......................................................................................205 9.7 环境风险管理 ...........................................................................................211 9.8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17 9.9 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230 9.10 评价结论及建议 .....................................................................................233 9.11 环境风险评价自查表 .............................................................................233 10.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235 10.1 生态系统影响分析及评价 .....................................................................235 10.2 土地利用影响分析及评价 .....................................................................236 10.3 植被及植物多样性影响分析 .................................................................236 10.4 动物多样性影响分析 .............................................................................237 10.5 水资源影响分析 .....................................................................................240 10.6 生态敏感区影响分析 .............................................................................241 10.7 水土保持影响分析 .................................................................................250 10.8 景观影响分析 .........................................................................................250 10.9 生态影响评价自查表 .............................................................................251 11.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 253 11.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253 11.2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260 12.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 263 12.1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263 12.2 环境效益分析 .........................................................................................263 13.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 265 13.1 环境管理 .................................................................................................265 13.2 污染物排放清单 .....................................................................................268 III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3.3 环境监测计划 .........................................................................................268 1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270 14.1 评价结论 .................................................................................................270 14.2 建议 .........................................................................................................275 附图: 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2 项目联络线路径走向示意图 附图3 项目大港站周围环境及监测点位示意图 附图4 项目大港枢纽站声环境及环境风险评价范围图 附图5 项目管线环境风险评价范围图 附图6 项目生态环境评价范围图 附图7 项目大港枢纽站在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中区规 划中位置图 附图8 项目与现有管线位置关系图 附图9 项目与天津市生态保护红线位置关系示意图 附图10 项目与独流减河河滨岸带生态保护红线位置关系局部示意图 附图11 项目生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天津市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 附图12 项目生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天津市永久性保护生态红线 附图13 项目永久占地及临时占地分布图 附图14 项目生态系统类型图 附图15 项目土地利用现状图 附图16 天津市野生动物主要集中分布区域图 附图17 项目大港枢纽站总平面布置图 附图18 项目穿越独流减河河滨岸带生态保护红线段在天津市石油天然 气长输管道中长期发展和布局规划中的位置图 IV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表: 附表 1 评价范围区内有分布的高等植物名录 附表 2 植物样方调查表 附表 3 评价范围内有分布的高等动物名录 附件: 附件1 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关于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 站联通增压工程核准的批复 附件2 关于同意大港联通增压工程纳入天津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附件3 关于支持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深化前期工作的函 附件4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加快推进 2021 年 的函 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 附件5 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管线部分) 附件6 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站场部分) 附件7 项目环境空气及声环境质量监测报告 附件8 项目站场地下水监测报告; 附件9 项目管线地下水监测报告 附件10 天津市水务局关于对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管道线路走向及路由 反馈意见的函 附件11 区环境局关于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中区控制性 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复函 附件12 市规划资源局关于滨海新区大港站联通增压项目天然气管线工 程不可避让生态保护红线论证有关意见的函 附件13 市规划资源局关于在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内实施滨海新区大港 站联通增压项目天然气管线工程有关意见的函 附件1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基础信息表 V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概 述 1. 项目概况 低碳经济与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主题,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构筑 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天然气作为一种高效、清洁、优质 能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远远小于石油和煤炭,是近几十年内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节能减排的必然选择。我国也提出了“合理布局天然气管道及配套设施,基 本形成覆盖全国的天然气基干管网,实现气源多元化、管道网络化、气库配套 化、管理自动化、调度统一化”的天然气管道发展目标。 目前,天津地区已成为环渤海地区 LNG 重要基地,已建和在建的 LNG 接 收站包括国家管网南疆港 LNG 接收站、中石化天津南港 LNG 接收站、北燃天 津南港 LNG 接收站。上述 LNG 接收站已成为供应京津冀天然气市场的重要气 源,特别在冬季市场调峰、应急保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家管网南疆港 LNG 接收站的外输管道为蒙西管道,中石化天津南港 LNG 接收站外输管道为天津 LNG 外输管道,与上述 LNG 接收站外输管道邻近的国家管网输气干线主要为 港清系统,包括港清线、港清复线和港清三线,该系统连接了天津大港储气库, 在京津冀地区管网储气调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项目作为互联互通工程,主 要将国家管网天津南疆港 LNG 接收站和中石化天津 LNG 接收站的天然气引入 港清三线。 1)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完善京津冀地区“一张网”供气格局的需要 本项目所在区域邻近天津沿海的 LNG 资源和大港储气库资源,在上游资源 所在区域将蒙西管道、天津 LNG 外输管道和港清三线实现互联互通,使港清三 线成为 LNG 资源外输新通道,LNG 资源可依托港清系统输送至永清站,借助永 清站输气枢纽作用,供应更广泛的用气市场,助力京津冀地区“一张网”供气格局 的打造,完善上游天然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 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X+1+X”体系。 2)提高港清三线调峰输气能力的需要 根据 2015-2019 年大港储气库采气压力介于 4.99~7.45MPa,本项目引入 LNG 气源以后,港清三线大港-永清方向的起点压力可提升至约 9.0MPa,可提升港清 1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三线管道系统的输气能力,远期大港枢纽站增设压缩机组的情况下,管道起点 压力可提升至 9.8MPa,提高了港清三线的调峰输气能力。 3)提高京津冀地区应急输气能力的需要 天津 LNG 外输管道由天津南港输送至唐官屯分输站后,一条路由经过天津 武清输送至唐山、另一条路由经过河北省东部至山东邹平;蒙西煤制气管道分 别输往黄骅和定兴,本项目建成后,中石化天津南港 LNG 接收站和国家管网南 疆港 LNG 接收站的天然气可直接通过港清系统供应至永清站,本项目的建设有 助于进一步提高京津冀地区应急应急输气能力,保障区域管网的供气高可靠性。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加快推进 2021 年石 油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21〕232 号), 为切实推进石油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全国一张网”,提升油 气供应保障能力,2021 年需继续做好管道、接收站、储气库等重点工程建设和 互联互通工作。国家能源局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的具体要求及安排中指出“统筹 考虑环渤海及中原地区储气调峰资源疏散问题,研究提出津冀鲁豫四省市的天 然气干线管道建设方案,由国家管网公司负责”。 在此背景下,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拟投资 49928 万元,在天津 市滨海新区,新建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以下 简称“本工程”)。本工程新建大港枢纽站,接收蒙西联络线和天津 LNG 外输 管道来气,将天然气引入港清三线,站场一期工程实现上述已建管道联通,二 期工程通过增设增压设施,提升系统输气能力,站场处理能力达到 4000×104Nm3/d。站场及附属联络管线的设计压力为 10Mpa,大港枢纽站设置旋 风分离、过滤分离、计量、稳压等设备。本项目新建 3 条联络线,分别为 1#大 港枢纽站-蒙西管道互联互通管线(1#联络线)、2#大港枢纽站- 天津 LNG 外 输管道互联互通管线(2#联络线)和 3#大港枢纽站-港清三线互联互通管线(3# 联络线),线路全长 9.5 公里,设计压力 10Mpa。本次环评仅对一期建设内容 进行评价,二期项目建设时需另行评价。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于 1991 年 12 月 14 日成立,经营范围包括 组织管理天然气进京管道及配套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的实施工作;协调安 排管理油田向北京供气工作;天然气集输、处理、利用的技术服务;技术开发、 2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培训;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的技术的出口业务和本 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及技术的进口业务,但国家限定公司 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 2.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2017〕年第 682 号)中的有关规定,本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 年版)》(生态环境部令 第 16 号),项目属于“五十二、交通运输业、管道运输业”中“147 原油、成品油、 天然气管线(不含城市天然气管线;不含城镇燃气管线;不含企业厂区内管道) —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 级,地表水环境不做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地下水环境影响 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站场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为三级,管线环境风险评价 工作级别为二级,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受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的委托,联合泰泽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 司承担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接受委托后,项目相关人员立即 开展了现场踏勘、资料收集等工作,并按照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 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了解项目建设前的环境现状,预测项目建设过程中和 建成后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并提出防止污染和减 缓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可行措施,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施工和建成 后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调查分析和工作方案制定阶段, 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阶段。具体流程见下图。 3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 3. 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3.1 产业政策符合性 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 29 号令)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 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49 号),本项目属于鼓 励类“七、石油、天然气”中“3 原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 和管道输送设施、网络和液化天然气加注设施建设”。同时,本项目不属于《市 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 年版)》禁止事项,符合相关产业政策。本项目已于 2022 年 10 月 11 日取得《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关于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 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核准的批复》(津滨审批一室准〔2022〕395 号)。综上 所述,本项目符合相关国家和天津市的相关产业政策。 3.2 选址及规划符合性 项目大港枢纽站位于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中区,前身为 轻纺经济区,轻纺经济区是天津滨海新区“十大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 4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承接南港石化产业的下游产业,以发展石化下游产业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为主。 2010 年,轻纺经济区管委会组织编制了《轻纺经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于 2010 年 11 月经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同期开展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于 2011 年 2 月通过了天津市滨海新区环境保护和市容管理局审查(津滨环容函 〔2014〕4 号)。2014 年 1 月 2 日,根据《关于整合滨海新区功能区的方案》 (滨党发〔2014〕1 号)等文件,轻纺经济区划归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 为开发区中区。2014 年天津开发区中区办公室组织编制了《天津市经济技术开 发区(南港工业区)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于 2016 年 6 月通过了天津市滨海新区环境保护局审查(津滨环函〔2016〕106 号)。 根据区域规划及规划环评审查意见,规划区域位于大港老城区东侧,南港 工业区北侧。功能和产业定位:坚持石化下游产业的特色化发展,逐步融入新 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中区新的特色产业体 系,努力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用纺织品)示范基地、我国北方重要的轻 纺工业基地、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承载区、城市 拓展示范区和生态宜居新城区,构建天津开发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商贸物流区 集中于园区的西北部,石化下游产业集中于园区的东南部,新增的高端装备制 造产业位于园区西南部、物流产业位于园区东北部、生物医药产业位于园区中 东部、新材料产业位于园区中部,并在新材料、物流、生物医药、石化下游产 业功能分区中间预留弹性发展区。 本项目大港枢纽站属于管道输送业,位于市政工程岛区,对切实推进石油 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全国一张网”,提升油气供应保障能力 具有重大意义,符合园区规划要求。 本项目管线部分已取得《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2022 滨海线 选申字 0079 号);本项目站场部分已取得《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 (2022 开发地条审字号)。 3.3 生态保护红线符合性 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天津市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津政发 〔2018〕21 号),天津市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1195km2;海洋生态红线 5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区面积 219.79km2;自然岸线合计 18.63km。 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属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全线位于滨海新区, 2#及 3#联络线涉及下穿天津市生态保护红线(三)南部团泊洼-北大港湿地区中 的独流减河河滨岸带生态保护红线。2#联络线有 997m 涉及定向钻穿越独流减 河河滨岸带生态保护红线,3#联络线路径有 1011m 涉及定向钻穿越独流减河河 滨岸带生态保护红线,涉及穿越天津市生态保护红线总长度为 2008m,采用定 向钻下穿施工,定向钻入土点和出土点均位于独流减河河滨岸带生态保护红线 外,红线内不涉及占地、挖方、破堤、砍伐等施工工程,工程的施工不会对独 流减河河滨岸带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功能造成破坏。 根据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同意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纳入<天津市 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函》,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将大港站联通增 压工程纳入《天津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快推动京津冀油气管网设 施互联互通互济。根据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支持大港站联通增压工 程深化前期工作的函》,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符合在编的《天津市石油天然气 长输管道中长期发展和布局规划(2021-2035 年)》的要求,天然气管线穿越独 流减河河滨岸带生态保护红线段位于规划的天津市油气长输管道管廊带内。工 程建设符合《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中 的“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必须且无法避让、符合县级及以 上国土空间规划的线性基础设施建设”,符合《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天津 市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津政发〔2018〕21 号)管控要求。 本项目已编制《滨海新区大港站联通增压项目天然气管线工程不可避让生 态保护红线论证报告》,并取得《市规划资源局关于滨海新区大港站联通增压 项目天然气管线工程不可避让生态保护红线论证有关意见的函》。 3.4 天津市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符合性 根据《天津市生态用地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关于印发<天津市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管理的决议>的通知》(津 人发〔2017〕37 号)及《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 管理规定的通知》(津政发〔2019〕23 号),天津市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生态 6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用地保护分类包括山、河、湖、海、湿地、公园、林带。结合现场调查结果, 本项目在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内无永久占地,临时占地面积 30480m2,涉及独 流减河、独流减河郊野公园、南港铁路交通干线防护林带、津石高速公路交通 干线防护林带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永 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管理规定的通知》(津政发〔2019〕23 号)文件中“第十三 条 在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建设生态保护工程、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保障项 目,应在确保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环境不破坏、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 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提出保护和修复方案, 经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履行基本建设程序。”。 本项目为天然气管线建设工程,属于确需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在落 实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和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后,工程建设不会导致永久性保护 生态区域的生态功能价值发生变化,不会改变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的国土空间 用途,不会使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面积发生变化。因此,本项目整体上符合《天 津市生态用地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关于印发<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管理的决议>的通知》及《天津市人民政 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管理规定的通知》等文件要求。 本项目已编制《滨海新区大港站联通增压项目天然气管线工程对永久性保 护生态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并取得《市规划资源局关于在永久性保 护生态区域内实施滨海新区大港站联通增压项目天然气管线工程有关意见的 函》。 3.5 “三线一单”符合性 (1)与天津市“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 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 (津政规〔2020〕9 号),其管控要求分别为: ①优先保护单元(区):以严格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规章要求,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建设活动,严守生态环境底 线,确保生态环境功能不降低。 ②重点管控单元(区):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为主加强污染物 7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深入推进中心城区、城 镇开发区域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及生活、交通等领域污染减排,严格管控城镇面 源污染;优化工业园区空间布局,强化污染治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改造;加 强沿海区域环境风险防范。 ③一般管控单元(区):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生态环境保护与 适度开发相结合,开发建设应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基本要求。 图1.1-1 本项目站场与天津市环境管控单元的位置关系图 8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项目大港枢纽站选址属于重点管控单元-工业园区,根据产业政策符合性 分析、选址及规划符合性分析,本项目符合产业准入要求,本项目实施后产生 的废气污染物经相应的环保措施治理后均可实现达标排放,站场厂界噪声可实 现达标排放,固体废物处置去向合理,对危废间等区域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 针对可能的环境风险采取必要的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预计不会对环境产 生明显不利影响。 本项目联络线选址属于优先保护单元-生态保护红线和重点管控单位-环境 治理。在优先保护单元-生态保护红线内采用定向钻施工方式,无永久占地和临 时占地,确保生态环境功能不降低。在重点管控单元-环境治理内采用明挖、定 向钻及顶管的施工方式,施工期落实各项环保措施,施工结束后落实生态恢复 措施,恢复原始地形地貌,符合生态环境管控要求。 (2)与天津市滨海新区“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 根据《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 管控的意见的通知》(津滨政发〔2021〕21 号),全区陆域共划分优先保护、 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三类 86 个环境管控单元。其中:优先保护单元 23 个,主 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源保护区、水库和重要河流等各类 生态用地。重点管控单元 62 个,主要包括城镇开发区域、工业园区等开发强度 高、污染排放强度大、以及环境问题相对集中的区域。一般管控单元 1 个,是 除优先保护单元和重点管控单元之外的其他区域。 本项目大港枢纽站位于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中区,所在 区域属于重点管控单元—工业园区。根据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选址及规划符 合性分析,本项目符合产业准入要求,本项目实施后产生的废气污染物经相应 的环保措施治理后均可实现达标排放,站场厂界噪声可实现达标排放,固体废 物处置去向合理,对危废间等区域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针对可能的环境风险 采取必要的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预计不会对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本项目联络线路径属于优先保护单元和重点管控单元。在优先保护单元内 采用定向钻施工方式,无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确保生态环境功能不降低。在 重点管控单元内采用明挖、定向钻及顶管的施工方式,施工期落实各项环保措 9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施,施工结束后落实生态恢复措施,恢复原始地形地貌,符合生态环境管控要 求。 本项目 图1.1-2 本项目站场与滨海新区环境管控单元的位置关系图 (3)与《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 年版)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与《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 年版)符合性分析见下表。 10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1.1-2 与《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 年版)符合性分析 环境管 控单元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本项目情况 类型 塘沽盐田依据《天津市盐业管理规定》 进行管理。 田。 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禁止新建、改建、 空间 约束 布局 本项目不涉及塘沽盐 扩建使用高污染燃料项目。 本项目不使用高污染燃 料。 海岸线向陆一侧 1 公里范围内不得新 岸线的保护与修复。 本项目距离居住区较 远,最近的居民为西侧 4.17 符合 公里的欣欣小区。 织排放,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产 经营活动,应当在密闭空间或者设备中进 本项目为密闭管道输送 LNG,通过加强管理、增强 管道密闭性减少非甲烷总烃 行,并按照规定安装、使用污染防治设施; 排放。 无法密闭的,应当采取措施减少废气排放。 景观水体定期清淤,防治内源污染, 经济技 放管 术开发 控 符合 本项目距离独流减河防 严格控制工业项目挥发性有机物无组 区天津 物排 符合 不涉及自然岸线。 突出与高污染排放企业。 滨海新 污染 结论 上化学原料药制造和印染项目;加强自然 潮闸最近距离为 1.07 公里, 符合 临近居住区公寓的区域禁止布局异味 国家级- 符合性 本项目不涉及。 并妥善处置淤泥。 加强污水处理运行管理,确保污水厂 出水稳定达标排放。完成轻纺经济区污水 处理设施安装在线监控装置。 本项目运营期无废水排 放。 符合 符合 符合 本项目分离器检修废渣 区中区 属于一般固体废物,由城管 加强园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及危 险废物处理处置管理。 委部门定期清运。设备维修 保养产生的废机油、废油桶、 符合 沾染废物属于危险废物,经 站场内危废暂存间暂存后, 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 完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风险防 控体系和应急中心,加强滨海新区、天津 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区及企业风险防控联 环境 风险 防控 动;完善企业风险预案,强化区内环境风 险企业的风险防控应急管理水平。 要求建设单位制定风险 应急预案,加强风险防控联 动,强化风险防控应急管理 符合 水平。 加快构建园区事故污水三级防控体系 建立,严防污染雨水、事故污水污染近岸 本项目不涉及。 符合 本项目不涉及。 符合 海域。 开展对土壤重点监管、重点排污、涉 重企业、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及 11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其周边用地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加强对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和二噁 本项目不涉及。 英风险防控。 加强对企业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的 环境管理及风险防控。 本项目危险废物,经站 场内危废暂存间暂存后,定 符合 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 退出企业地块开展土壤环境调查评 估。 逐步提高再生水回用率。 资源 开发 效率 工业项目的水耗、能耗应达到并保持 国内领先水平。 要求 符合 本项目不涉及。 符合 本项目不涉及。 符合 本项目生产过程不用 水,能耗应达到国内领先水 符合 平。 土地集约利用不低于国家级开发区土 地集约利用平均水平。 本项目不涉及。 符合 综上,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 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津政规〔2020〕9 号)、《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 于印发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的通知》(津滨政发〔2021〕 21 号)、《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 年版)相应生态环境管控单元 的管控要求。 4.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 结合本项目的工程特点和项目周边的环境特点,需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如 下: (1)施工期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穿越生态红线段对林地、水体的影响 分析等。 (2)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废气、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达标排放可靠 性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地下水环境防治措施可行性及其对周围环境的 影响分析;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措施合理性分析;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其对周围 环境的影响分析等。 5.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天津市产业政策要求,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规划 选址符合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中区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 本项目实施后产生的废气污染物经相应的环保措施治理后均可实现达标排放, 12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厂界噪声可实现达标排放,固体废物处置去向合理,地下水防渗分区布局及污 染防治措施合理可行,针对可能的环境风险采取必要的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措 施,预计不会对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在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 情况下,本项目的建设具备环境可行性。 13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总则 1.1 编制依据 1.1.1 环境保护法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修 订,201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 十四号第二次修正,2018 年 12 月 29 日起施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 六号第二次修正,2018 年 10 月 26 日起施行);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 号第二次修正,201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2022 年 6 月 5 日起施行);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 席令第四十三号第二次修订,2020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 号通过,2019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九号, 2019 年 12 月 28 日发布,2020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九 号,2010 年 12 月 25 日发布,2011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 六号,2018 年 10 月 26 日发布并施行);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102 号, 2022 年 6 月 1 日施行)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666 号修正,2016 年 2 月 6 日);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 666 号修正,2016 年 2 月 6 日); 14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 687 号修正,2017 年 10 月 7 日);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 十四号通过,2012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 六号修正,2018 年 10 月 26 日起施行);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六号 第二次修正,2018 年 10 月 26 日起施行);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八号修正, 2016 年 7 月 2 日起施行);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 号第三次修正,2020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1.1.2 国家环境保护法规、规章与条例 (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682 号修改,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 年版)》(生态环境 部令 第 16 号,20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3) 《关于印发天津市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个保卫战行动计划 的通知》(津污防攻坚指〔2022〕2 号); (4) 《关于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8 年第 9 号); (5) 《关于印发<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 年)>的通知》 (环 水体〔2017〕142 号); (6)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 号); (7)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 年版)》(生态环境部令 第 15 号,20 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8) 《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 1 号); 15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9)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令第 29 号,2020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10)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 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49 号,2021 年 12 月 30 日起施行); (11)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 年版)》(发改体改规〔2022〕397 号); (1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2016〕81 号); (13) 《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环发 〔2014〕197 号); (14) 《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 年版)》(生态环境部 令第 11 号,2019 年 12 月 20 日起施行); (15) 《关于做好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工作的通知》(环办环评 〔20 17〕84 号); (16) 《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第 48 号,2019 年 8 月 22 日生态环境部令第 7 号修改); (17) 《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736 号,2021 年 3 月 1 日起施 行); (18)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国环规环评〔2017〕4 号);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698 号修订); (20)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 线管理的通知(试行)》(自然资发〔2022〕142 号); (21) 《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 (22) 《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方案>的通知》 (环 发〔2015〕162 号); (23)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 4 号,2019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24)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 16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012〕77 号); (25) 《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 012〕98 号)。 1.1.3 天津市环境保护法规与条例 (1) 《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 次会议通过,2019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2) 《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20 年 9 月 25 日修正并实施); (3)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天 津市人民政府(津政发〔2015〕37 号); (4) 《天津市水污染防治条例》(2020 年 9 月 25 日修正并实施); (5) 《市环保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声环境质量标准>适用区域划分》 (新 版)的函》(津环保固函〔2015〕590 号); (6) 《天津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天津市人民政府令〔2003〕 第 6 号,2018 年 4 月 12 日修正); (7) 《天津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公告第三十八号, 2020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8)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通 知》(津政办发〔2020〕22 号); (9) 《天津市城市排水和再生水利用管理条例》(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公告第 54 号,2005 年 7 月 19 日起施行); (10) 《天津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天津市人民政府令第 100 号,2018 年 4 月 12 日修改施行); (11) 《关于加强我市排放口规范化整治工作的通知》 (津环保监理〔2002〕 71 号); (12) 《关于发布<天津市污染源排放口规范化技术要求>的通知》(津环 保监测〔2007〕57 号); (13) 《市环保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审核制 度的通知》(津环保管〔2013〕23 号); (14) 《市环保局关于环评文件落实与排污许可制衔接具体要求的通知》 17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津环保便函〔2018〕22 号); (15) 《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规范建设项目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指标管理工作 的通知》(津环气〔2020〕5 号); (16) 《天津市生活废弃物管理规定》(津政令第 1 号及 2020 年天津市人 民政府令第 20 号); (17) 《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 告第 49 号); (18) 《天津市河道管理条例》(天津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2012 年 5 月 9 日修订施行); (19) 《天津市加强野生动物管理若干规定》 (天津市人民政府令第 17 号, 2020 年 2 月 19 日); (20) 《天津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天津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2017 年 11 月 28 日修正); (21) 《天津市植物保护条例》(2018 年 12 月 14 日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第二次修正并施行); (22) 《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天津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2012 年 5 月 9 日修正); (23) 《天津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治理规定》(津政令第 22 号); (24) 《天津市涉气工业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工作方案》; (25) 《天津市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 1.1.4 环境保护技术导则与规范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6);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18);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 2.3-2018); (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21); (6) 《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7 年 第 43 号); (7) 《危险废物收集 贮存 运输技术规范》(HJ 2025-2012); 18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8)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 298-2019); (9)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GB 5085.7-2019); (10) 《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和管理台账制定技术导则》(HJ1259-2022); (11)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 (1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 964-2018); (13)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指南 总则》(HJ 819-2017); (1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环境》(HJ19-2022); (15) 《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准则》(HJ 884-2018); (16)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192-2015); (17)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 26424-2010); (18)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19)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陆生哺乳动物》(HJ710.3-2014); (20)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鸟类》(HJ710.4-2014); (21)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两栖动物》(HJ710.6-2014)。 1.1.5 相关规划及产业政策 (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年)(天津市人民政府,2016 年); (2) 《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津政办发〔2022〕2 号); (3)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年)》; (4) 《天津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5) 《天津市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中长期发展和布局规划(2021-2035 年)》。 1.1.6 技术资料 (1) 建设单位委托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合同; (2) 建设单位提供的废气、废水治理方案等相关工程技术资料。 1.2 评价目的与评价原则 1.2.1 评价目的 (1)调查了解项目所在地区及周边环境保护目标的环境质量现状,并对厂 址周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19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通过工程分析、污染源调查,掌握本项目特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分 析论证环保治理措施的经济技术可行性,并对项目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汇总,分 析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 (3)选择恰当的预测模式计算项目主要污染物对周边环境、特别是对环境 保护目标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并对项目排放主要污染物进行达标分析。 (4)针对各类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根据设置污染物治理措施处理能力 情况,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控制或减轻污染的对策与建议,计算污染物排放 总量控制指标。 1.2.2 评价原则 突出环境影响评价的源头作用,坚持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1)依法评价 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和规划等,优化项目建 设,服务环境管理。 (2)科学评价 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科学分析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突出重点 根据本项目的工程内容及特点,明确与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根据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审查意见,充分利用符合时效的数据资料及成果,对 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予以重点分析和评价。 1.3 评价时段与评价重点 1.3.1 评价时段 根据本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性质,本次环境影响评价时段包括施工期和营运 期两个时段。 1.4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1.4.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1)生态环境影响 本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期,影响要素主要表征为管沟开 挖、管道穿跨越、站场建设施工阶段,带来的对土地表层的扰动、地貌改变、 20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地表植被的破坏、林业及养殖业损失;施工期临时道路、作业带占用土地,水 土流失和地表植被破坏。 运营期不会带来新的生态影响,受施工期影响的生态环境采取相应的生态 保护措施后会逐步恢复。 (2)土壤环境影响 本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各项施工活动对土壤的占压和破坏, 包括重型施工机械的碾压、施工人员的践踏、土壤的扰动等。 (3)地表水环境影响 本项目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表现为: ①施工期中大型河流定向钻穿越、小型水塘开挖穿越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②清管、试压废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③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4)地下水环境影响 本工程施工期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管道试压废 水处理不当而发生渗漏对地下水的污染,及管道敷设过程对地下水的扰动。 运营期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站场内危险废物渗漏对地下水的影响。 (5)大气环境影响 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主要为施工机械车辆等排放的废气;施工产生的扬尘; 运营期站场无组织排放非甲烷总烃;运营期非正常工况下经放空立管排放天然 气。 (6)声环境影响 本项目对声环境影响主要为施工期施工机械产生的机械噪声,运输车辆产 生的交通噪声;运营期站场内的设备产生的机械噪声。 (7)固体废物影响 本项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因素主要为施工期产生的弃土(渣)、废弃泥浆、 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运营期分离器检修产生的废渣、设备维修保养产生的废 机油、废油桶、沾染废物。 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和建设地区的环境特征,对本项目建设可能产生 21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的环境问题进行了筛选识别,结果列于下表。 表1.4-1 类 别 施工期 环境要素 环 境 环 境 质 量 非正常工况 不利 影响 有利 不利 影响 有利 不利 影响 影响 影响 程度 影响 影响 程度 影响 影响 程度 — 有 一般 — — — — — — — 有 明显 — — — — — — 土壤 — 有 一般 — — — — — — 土地利用 — 有 明显 — 有 一般 — — — 野生植物 — 有 一般 — — — — — — 野生动物 — 有 一般 — — — — — — 保护区 — 有 一般 — — — — — — 林业 — 有 明显 — — — — — — 地表水 — 有 一般 — — — — — — 环境空气 — 有 一般 — — — — 有 一般 声环境 — 有 明显 — 有 一般 — 有 一般 地下水 — 有 一般 — 有 一般 — 有 一般 土壤环境 — 有 一般 — — — — — — — 有 一般 — 有 一般 — 有 一般 植被与水 然 运营期 有利 地形地貌 自 环境问题筛选结果 土流失 环境风险 1.4.2 评价因子筛选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以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筛选确定本项目的评价因子, 见下表。 表1.4-2 环境要素 环境空气 地表水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环境现状评价因子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PM10、PM2.5、SO2、NO2、O3、CO、 非甲烷总烃 —— 非甲烷总烃 —— ① 基本水质因子:K+、Na+、Ca2+、 Mg2+、CO32-、HCO3-、Cl-、 SO42-、 pH、氨氮(以 N 计)、硝酸盐(以 N 计)、亚硝酸盐(以 N 计)、挥 地下水环境 发性酚类(以苯酚计)、氰化物、 砷、汞、铬(六价)、总硬度(以 CaCO3 计)、铅、氟化物、镉、铁、 锰、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CODMn 法,以 O2 计)、硫酸盐、氯化物、 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 22 石油类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要素 环境现状评价因子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② 特征因子:石油类。 声环境 等效连续 A 声级 等效连续 A 声级 固体废物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 环境风险 —— 分析说明环境风险危害范围与程度,提出 环境风险防范的基本要求。 生态系统、生态敏感区、陆生动植 生态环境 物、水生生物、水资源、水土保持、 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 自然遗迹、土地利用、主要生态问 敏感区、自然景观、自然遗迹 题 1.5 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1.5.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本项目运营期废气主要为站场无组织逸散的天然气、分离器检修和系统超 压时通过放空立管排放的少量天然气,主要污染物为非甲烷总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18),选择推荐模式 中 AERSCREEN 估算模型,进行筛选计算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 (1)最大落地浓度及占标率计算 根据项目污染源初步调查结果,选择项目正常工况下排放主要污染物及排 放参数,分别计算其最大地面空气质量浓度占标率 Pi 及第 i 个污染物的地面空 气质量浓度达到标准值的 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 D10%,其中 Pi 定义如下: 式中: Pi——第 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型计算出的第 i 个污染物的最大 1h 地面浓度,μg/m3;一 般取 GB3095 中 1h 平均质量浓度的二级浓度限值; 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 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18)附录 D 中浓度限值。 对于仅有日平均质量浓度限值的,可按其 3 倍折算为 1h 平均质量浓度。 C0i——第 i 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μg/m3。 根据本项目产生的大气污染物,选取主要污染物非甲烷总烃。本项目大气 评价因子及 C0i 取值分别见下表。 23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1.5-1 单位:μg/m3 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表 评价因子 平均时段 浓度限值 标准来源 非甲烷总烃 一次值 2.0mg/m³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 本项目估算模型参数、点源及面源排放参数及计算结果分别见下表。 表1.5-2 估算模型参数表 参数 取值 城市/农村 城市/农村选项 农村 人口数(城市选项时) 最高环境温度/oC 40.9 最低环境温度/ oC -18.3 土地利用类型 城市 区域湿度条件 中等湿度 是否考虑地形 考虑地形 □是 否 地形数据分辨率/m 90 考虑岸线熏烟 □是 否 岸线距离/km 否 岸线方向/° 否 是否考虑海岸线熏烟 注 1:气象参数来自大港气象站近 30 年资料统计 表1.5-3 面源起点坐标 编 面源 海拔 名称 号 矩形面源参数表 E/o N/o 高度 /m 1 大港枢纽站 117.552750 38.786105 表1.5-4 排放方式 面源 污染源 大港枢纽站 4 面源 面源 长度 宽度 /m /m 与正 北向 夹角 201 280 /° 0 面源 有效 排放 高度 /m 6 年排 排 放小 放 时数 工 /h 况 8760 正 常 污染物排放 速率/(kg/h) 非甲烷总烃 0.01 主要污染源估算模型计算结果表 下风向最大质量 污染物 浓度 Ci /(mg/m3) 非甲烷总烃 1.25×10-3 占标 率 Pi /% 0.06 出现距 离/m 173 D10%出 现距离/ (m) / (2)评价工作等级判定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18)的大气评价工作分级 依据见下表。 表1.5-5 大气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24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一级 Pmax ≥ 10% 二级 1% ≤ Pmax < 10% 三级 Pmax < 1% 根据以上预测结果可知,经估算模式预测,本项目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 物最大落地浓度值占标率中最大值 Pmax =0.06%,Pmax<1%,故本项目大气评价 等级应为三级。 1.5.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 2.3-2018),地表水环境 影响评价按照影响类型、排放方式、排放量或影响情况、受纳水体环境质量现 状、水环境保护目标等综合确定。 本项目施工期管道采用定向钻穿越独流减河、热水河、荒地排水河,定向 钻穿越的管道孔在河床以下,距离河床 20m 以上,不涉及占用河道,不属于水 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项目运营期无废水排放。因此,本项目不对地表水开 展评价。 1.5.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本项目评 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建设项目行业分类和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进行判 定,见下表。 表1.5-6 项目类别 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 I 类项目 II 类项目 III 类项目 敏感 一 一 二 较敏感 一 二 三 不敏感 二 三 三 环境敏感程度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附录 A,本 项目管线工程属于“F 石油、天然气 41 石油、天然气、成品油管线(不含城市 天然气管线)”中“200 公里及以上;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类别为Ⅲ类;本项目站场工程不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 610-2016)附录 A 中,但由于线路工程、站场工程同隶属于大港站联通增 25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压工程,因此本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Ⅲ类。 本项目调查评价区不涉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 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 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 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不涉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 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未 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分散式饮用 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他 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因此,综合确定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等级 为不敏感。 根据上述项目类别及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判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 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1.5.4 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项目大港枢纽站选址位于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中区,根 据《天津市声功能区划(2022 年修订版)》,大港枢纽站所在地属于 3 类功能 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 类标准。大港枢纽站周边 200m 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目标。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21),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1.5.5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 964-2018),通 过项目土壤环境影响类型、评价项目类别、项目占地规模及土壤环境敏感程度 划分项目的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 964-2018)附录 A, 本项目属于“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其中天然气管道运输属于“其他”,土 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Ⅳ类,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1.5.6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通过项目涉及 的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和所在地的环境敏感性确定环境风险潜势及评价工作 26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等级。 (1)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站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根据 HJ 169-2018,甲烷的临界量为 10t, 大港枢纽站管道内天然气最大存储量为 830m3,设计压力为 10Mpa,则站场危 险物质最大存在量为 51.83t。 管线: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附录 C, 长输管线项目,按照两个截断阀室之间管段危险物质最大存在总量计算。本项 目管道天然气最大存在量为大港枢纽站、常留分输站、大港末站之间的连接管 线存在量(即本项目 3#线大港枢纽站-港清三线最近的站场段),管线最大存在 量为 1929.0t。 本项目管线 Q 值确定表 表1.5-7 序号 1 名称 天然气(以甲烷计) CAS 号 74-82-8 合计 Q 最大存在量(t) 1929.0 临界量(t) 10 qi/Qi 192.9 192.9 本项目管线危险物质最大存在量与临界量比值 Q=192.9,管线 Q≥100。 (2)行业及生产工艺(M) 结合本项目所属行业及生产工艺特点,根据下表评估生产工艺情况。具有 多套工艺单元的项目,对每套生产工艺分别评分并求和。将 M 划分为 M > 20; 10 < M ≤ 20;5 < M ≤ 10;M = 5,分别以 M1、M2、M3 和 M4 表示。 表1.5-8 行业 行业与生产工艺确定表 评估依据 分值 本项目 M 分值 涉及光气及光化学工艺、电解工艺(氯碱)、氯化工 艺、 硝化工艺、合成氨工艺、裂解(裂化)工艺、氟 石化、化工、化工艺、 加氢工艺、重氮化工艺、氧化工艺、过氧化 医药、轻工、工艺、胺基 化工艺、磺化工艺、聚合工艺、烷基化工 10/套 化纤、有色 艺、新型煤化 工工艺、电石生产工艺、偶氮化工艺 冶炼等 无机酸制酸工艺、焦化工艺 其他高温或高压,且涉及危险物质的工艺过程 a、危险 物质贮存罐区 管道、港口/ 码头等 涉及危险物质管道运输项目、港口/码头等 石油天然气 石油、天然气、页岩气开采(含净化),气库(不含 27 5/套 5/套(罐区) 10 10 10(管线、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行业 评估依据 本项目 M 分值 分值 加气站的气库),油库(不含加气站的油库)、油气 站场) 管线 b(不含城镇燃气管线) 其他 5 涉及危险物质使用、贮存的项目 a. 高温指工艺温度≥300℃,高压指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10.0 MPa; b. 长输管道运输项目应按站场、管线分段进行评价。 站场:本项目站场本项目站场不涉及天然气的存储,站场内主要的设备主 要为天然气的管线,因此站场的行业及生产工艺的评分参照天然气管线,为 10 分,用 M3 表示。 管线:本项目管线行业及生产工艺的评分为 10 分,用 M3 表示。 根据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和行业及生产工艺(M),确定本项 目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等级为 P2(管线)、P4(站场)。 (3)环境敏感程度(E) 本项目运营期管线输送物质为天然气,不产生有毒有害的水污染物,不会 对地表水、地下水等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不考虑地表水、地下水的 环境敏感性判定,仅对大气环境敏感程度进行判定。 本项目场站周边 5km 范围内大气环境敏感目标人口数约 12470 人,周边 500m 范围内人口数为 290,无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区域,则大气环境敏感程度分 级为 E2;天然气管线段周边 200m 范围内,无大气环境敏感目标,因此每千米 段人口数小于 100 人,大气环境敏感程度分级为 E3。 (4)评价工作等级判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中项目环境风险 潜势划分依据见下表。 表1.5-9 环境敏感程度 E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划分 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 P 极高危害 P1 高度危害 P2 中毒危害 P3 轻度危害 P4 环境高度敏感(E1) Ⅳ+ Ⅳ Ⅲ Ⅲ 环境中度敏感(E2) Ⅳ Ⅲ Ⅲ Ⅱ 环境低度敏感(E3) Ⅲ Ⅲ Ⅱ Ⅰ 结合以上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等级及环境敏感程度分级情况可知, 28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项目站场大气环境风险潜势为 II。管线大气环境风险潜势为Ⅲ。 表1.5-10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环境风险潜势 Ⅳ、Ⅳ+ Ⅲ Ⅱ Ⅰ 评价工作等级 一 二 三 简单分析 根据上表可知,本项目管线大气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均为二级,站场大 气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均为三级。 1.5.7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22), “涉及生态保 护红线时,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 “线性工程地下穿越或地表跨越生态敏感 区,在生态敏感区范围内无永久、临时占地时,评价等级可下调一级”。根据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天津市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津政发〔2018〕21 号),本项目管线涉及定向钻下穿天津市生态保护红线(三)南部团泊洼-北大 港湿地区中的独流减河河滨岸带生态保护红线,独流减河与北大港湿地自然保 护区具有连通性。项目定向钻在河流河床下最小埋深 26.4m,不会对独流减河 水质、水量、水生态产生影响;定向钻入土点和出土点均位于独流减河河滨岸 带生态保护红线外,生态保护红线内不涉及永久占地及临时占地(见附图 10)。 因此,本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1.6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1.6.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18),本项目大气环 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不需要设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1.6.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本项目正常运行状态下无废水产生和排放,无需设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范围。 1.6.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本项目场地在地貌上属于堆积平原区(Ⅱ)海积低平原亚区(Ⅱ5),第四 系地层大面积分布,由近代海侵层和河流冲积形成,海相层分布广,地势平缓, 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及《天津市平原区浅层水水位埋深及 29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等水位线图》,综合确定本项目整体地下水流向为西南向东北方向。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第 8.2.2 条,结 合《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 338-2007),本项目站场的地下 水环境影响现状调查评价范围采用公式计算法确定,本项目管道的地下水环境影 响现状调查评价范围为管道工程边界两侧向外延伸 200m。 站场的地下水环境影响现状调查评价范围采用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如下: L K I T / ne 式中: —— 下游迁移距离,m; —— 变化系数, ,一般取 2; —— 渗透系数,m/d,根据现场抽水试验计算得出; —— 水力坡度,无量纲,根据现场监测得出; —— 质点迁移天数,取值不小于 5000d; —— 有效孔隙度,无量纲,根据 HJ610-2016 中表 B.2 取得。 表1.6-1 参数 取值 地下水环境影响现状调查评价范围计算表 (m/d) 2 0.17 (d) 1.2‰ 10950 (m) 0.07 47.8 经计算,本项目场地下游迁移距离 为 47.8m,结合实际情况考虑,确定本 项目场地下游迁移距离可不小于 100m,两侧迁移距离可不小于 50m。 综上所述,本项目选择下游约 100m、两侧约 50m、上游约 50m,面积约 0.22km2 的区域作为站场的地下水环境影响现状调查评价范围,选择管道工程边 界两侧向外延伸 200m 作为管道的地下水环境影响现状调查评价范围,面积约 1.95km2。该范围可说明地下水环境的现状,可反映调查评价区地下水基本流场 特征,可满足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已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 下水环境》(HJ610-2016)的相关要求,地下水环境影响现状调查评价范围见下 图。 30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1.6-1 地下水环境影响现状调查评价范围图 1.6.4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21),本项目声环境影 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为大港枢纽站厂界外 200m 范围。 1.6.5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本项目无需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1.6.6 环境风险评价范围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本项目站场大 31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气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因此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为站场外扩 3km 范围; 本项目管线大气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因此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为管道 中心线两侧 200m 范围。 1.6.7 生态环境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22),本项目生态环 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项目站场生产活动均在厂区内进行,因此,站场 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确定为站场建设范围内。管线评价范围:穿越独流减河河滨 岸带生态保护红线段为线路两端外延 1km、线路中心线向两侧外延 1km 范围, 其他段为线路中心线向两侧外延 300m 范围。 1.7 环境保护目标 通过现场调查了解,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饮用水源保护区等保护目标,周边以居民住宅为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本项目大气环 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不需要设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2)声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大港枢纽站及管线周边 200m 范围内无声环境保护目标。 (3)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周边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 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准保护区;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 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 源保护区;无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 无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 (4)环境风险敏感目标 本项目站场大气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因此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为站 场外扩 3km 范围;本项目管线大气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因此环境风 险评价范围为管道中心线两侧 200m 范围。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环境风险影响 评价范围内环境风险敏感目标见下表。 32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1.7-1 本项目站场环境风险敏感目标 站场周边 5km 范围内 序号 大气环 1 境风险 敏感目 2 敏感目标名称 相对方位 距离/m 属性 人数 东 400 企业 260 东北 320 企业 30 大港垃圾焚烧发电 厂 轻纺工业园污水处 标 理厂 站场周边 500m 范围内人口数小计 290 站场周边 3km 范围内人口数小计 0 每公里段人口数(最大) 0 (5)生态环境敏感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22),本项目站场生态 环境评价范围确定为站场建设范围内;管线评价范围为穿越独流减河河滨岸带生 态保护红线段为线路两端外延 1km、线路中心线向两侧外延 1km 范围,其他段 为线路中心线向两侧外延 300m 范围。经调查,本项目涉及的生态敏感区主要为 天津市生态保护红线和天津市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 ①天津市生态保护红线 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天津市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 (津政发〔2018〕 21 号),项目区范围内涉及独流减河河滨岸带生态保护红线。 ②天津市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 根据《天津市生态用地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经现场踏勘,项目评价范围内 涉及独流减河郊野公园、独流减河、南港铁路防护林带、津石高速公路防护林带。 ③自然保护区 本项目距离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最近距离为 4.4km,项目评价范围内不涉 及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 33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1.7-2 序号 环境保护目 标 主要功能 范围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与本项目关系 管控要求 天津市生态保护红线 本项目 2#联络线有 997m 涉及 定向钻穿越独流减河河滨岸带 独流减河河 1 滨岸带生态 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3#联络线路径 行洪、排 涝、调水、 灌溉、生态 有 1011m 涉及定向钻穿越独流 / 减河河滨岸带生态保护红线。 仅涉及地下穿越独流减河河滨 廊道 岸带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 红线内不涉及永久占地及临时 “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 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现行法律法 规前提下,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 坏的有限人为活动,主要包括:...不破坏生态功能的适度参观旅 游和相关的必要公共设施建设;必须且无法避让、符合县级以上 国土空间规划的线性基础设施建设、防洪和供水设施建设与运行 维护…”,“对于生态保护红线内允许的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 有限人为活动,由省级政府制定具体监管办法”。 占地。 天津市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 红线区内应符合以下规定:除已经市政府批复和审定的规划建设 用地外,原有各类建设用地逐步调出;现有镇、村由区县政府组 调节气候、 2 独流减河郊 野公园 净化环境、 候鸟及珍 稀濒危物 天然气管线采用直埋、顶管及 织编制相关规划,报经市政府批复后,逐步实施迁并;尚未编制 红线区面积: 定向钻方式穿越独流减河郊野 规划的在建郊野公园,相关区县政府应尽快组织开展规划编制工 11867 公顷 公园。红线区内临时占地面积 作,确定各类用地范围与规模,落实各项配套设施;除必要的市 为 30480m3。 政设施和配套的休闲、旅游等服务设施外,禁止其他无关的建设 种栖息地 活动;林木绿化面积不得低于可绿化面积的 85%;不得在郊野公 园内进行拦河截溪、排放污水等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 3 独流减河 行洪、排 红线区面积: 涝、调水、 13092 公顷,为河 天然气管线采用直埋及定向钻 红线区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违反保护和控制要求进行建设; 方式穿越独流减河。红线区内 擅自清理、占用红线区内水域;影响水系安全的挖沙、取土;擅 34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灌溉、生态 道管理范围;黄 不涉及占用,黄线区内临时占 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其他对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 廊道 线区面积:3832 地面积为 26404m3,(与在独流 黄线区内禁止进行取土、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 公顷,为红线区 减河郊野公园范围内的占地重 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市政府批复和审 外 100-500 米范 合) 。 定的规划。 围 红线区面积 4600 0 公顷。高速公路 非城镇段每侧林 带控制宽度不低 于 100 米,城镇 南港铁路交 4 通干线防护 林带 生态防护 段控制宽度不低 于 50 米,普通铁 路每侧控制宽度 不低于 30 米,高 红线区内施工方式为定向钻。 定向钻出入土点及工作场均位 于大北环铁路铁路防护林带红 线区外,不涉及永久占地和临 时占地。 红线区范围内应符合下列规定:除已经市政府批复和审定的规划 建设用地外,原则上不得新增建设用地,现状建设用地逐步调出; 确需要建设的重大市政和交通设施、具有特殊用途的军事和保密 设施以及绿化配套设施,应严格限制建设规模;禁止取土、挖沙、 建坟、折枝毁树;禁止盗伐、砍伐林木;禁止排放污水、倾倒废 弃物以及其它毁坏绿化用地和林木的行为。 速铁路每侧控制 宽度不低于 100 米。 35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红线区面积 4600 0 公顷。高速公路 非城镇段每侧林 带控制宽度不低 津石高速公 5 路交通干线 防护林带 生态防护 红线区范围内应符合下列规定:除已经市政府批复和审定的规划 于 100 米,城镇 红线区内施工方式为直埋及顶 建设用地外,原则上不得新增建设用地,现状建设用地逐步调出; 段控制宽度不低 管。红线区内临时占地面积为 确需要建设的重大市政和交通设施、具有特殊用途的军事和保密 于 50 米,普通铁 904m3 (与在独流减河郊野公 设施以及绿化配套设施,应严格限制建设规模;禁止取土、挖沙、 路每侧控制宽度 园范围内的占地重合)。 建坟、折枝毁树;禁止盗伐、砍伐林木;禁止排放污水、倾倒废 不低于 30 米,高 弃物以及其它毁坏绿化用地和林木的行为。 速铁路每侧控制 宽度不低于 100 米。 36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8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1.8.1 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本项目所在区域为二类环 境空气功能区,环境空气基本污染物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及 2018 年修改单中二级浓度限值,非甲烷总烃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详解》中浓度限值。详见下表。 表1.8-1 序 浓度限值 污染物 号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年平均 日平均 小时平均 单位 标准来源 1 SO2 60 150 500 μg/m3 2 NO2 40 80 200 μg/m3 3 CO — 4 10 mg/m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4 O3 200 μg/m3 (GB3095-2012)二级 5 PM10 70 150 — μg/m3 6 PM2.5 35 75 — μg/m3 7 非甲烷总烃 日最大 8h 平均 160 mg/m3 2.0(一次值)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详解》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海河流域天津市水功能区划报告》,独流减河南北腰闸-工农兵闸段 水质目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 类标准限值。 表1.8-2 序号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类别 单位:mg/L V类 监测项目 1 pH(无量纲) 6~9 2 溶解氧 ≥2 3 高锰酸盐指数 15 4 化学需氧量(COD) 40 5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10 6 氨氮(NH3-N) 2.0 7 总磷(以 P 计) 0.4(湖、库 0.2) 8 总氮(湖、库,以 N 计) 2 9 铜 1 10 锌 2 37 标准来源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GB 3838-2002)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序号 11 类别 V类 监测项目 氟化物(以 F-计) 标准来源 1.5 12 砷 0.1 13 汞 0.001 14 镉 0.01 15 铬(六价) 0.1 16 铅 0.1 17 挥发酚 0.1 18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 0.3 19 硫化物 1 20 粪大肠菌群(个/L) 40000 21 氯化物 250 (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本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因子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 Ⅲ类标准限值,石油类参照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 类标准限值。详见下表。 表1.8-3 序号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类别 单位:mg/L Ⅲ类 监测项目 标准来源 一般化学指标 1 pH 6.5≤pH≤8.5 2 总硬度(以 CaCO3 计) ≤450 3 溶解性总固体 ≤1000 4 硫酸盐 ≤250 5 氯化物 ≤250 6 铁 ≤0.3 7 锰 ≤0.10 8 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 ≤0.002 9 耗氧量(CODMn 法,以 O2 计) ≤3.0 10 氨氮(以 N 计) ≤0.50 11 钠 ≤200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2017) 微生物指标 12 总大肠菌群(MPN/100mL) ≤3.0 《地下水质量标准》 13 菌落总数(CFU/mL) ≤100 (GB/T14848-2017) ≤1.00 《地下水质量标准》 毒理学指标 14 亚硝酸盐(以 N 计) 38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5 硝酸盐(以 N 计) ≤20.0 (GB/T14848-2017) 16 氰化物 ≤0.05 17 氟化物 ≤1.0 18 汞 ≤0.001 19 砷 ≤0.01 20 镉 ≤0.005 21 铬(六价) ≤0.05 22 铅 ≤0.01 23 石油类 ≤0.0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GB3838-2002) (4)声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天津市声功能区划(2022 年修订版)》,本项目所在地属于 3 类功 能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 类标准。 表1.8-4 声环境质量标准 噪声限值 声环境功能区类 厂界 四侧厂界 单位:dB(A) 别 昼间 夜间 3类 65 55 1.8.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气排放标准 运营期非甲烷总烃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 表 2 无组织排放标准。具体见下表。 表1.8-5 单位:mg/m3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类型 污染物名称 标准限值 无组织排放 非甲烷总烃 4.0(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执行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2)噪声排放标准 施工期间排放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具体限值见下表。 表1.8-6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 昼间 夜间 70 55 运 营 期 站 场 四 侧 厂 界 噪 声 执 行 《 工 业 企 业 厂 界 环 境 噪 声 排 放 标 准》 (GB12348-2008)3 类标准。具体限值见下表。 39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1.8-7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厂界 执行标准类别 四侧厂界 3类 单位:dB(A) 时段 昼间 夜间 65 55 (3)固体废物相关标准 ①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20)。 ② 生活垃圾执行《天津市生活废弃物管理规定》、《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 条例》中相关要求。 ③ 危险废物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 及 2013 年修改单中的有关规定。 ④ 危废收集、贮存、运输执行《危废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 (HJ 20252012)。 1.9 相关规划及政策符合性 1.9.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1.9.1.1 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符合性分析 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 29 号令)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 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49 号),本项目属于鼓 励类“七、石油、天然气”中“3 原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 和管道输送设施、网络和液化天然气加注设施建设”。同时,本项目不属于《市 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 年版)》禁止事项,符合相关产业政策。本项目已于 2022 年 10 月 11 日取得《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关于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 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核准的批复》(津滨审批一室准〔2022〕395 号)。综上 所述,本项目符合国家和天津市的相关产业政策。 1.9.2 环保政策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 规划的通知》(津政办发〔2022〕2 号)、《《关于印发天津市深入打好蓝天、 碧水、净土三个保卫战行动计划的通知》等文件的符合性分析见下表。 40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1.9-1 一 环境管理政策符合性分析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生态环境保 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津政办发〔2022〕2 号) 本项目情况 符合性 结论 强化过程管控,涉 VOCs 的物料储存、转移 本项目为密闭管道输送 输送、生产工艺过程等排放源,采取设备与 LNG,通过加强管理、增 推进 11 场所密闭、工艺改进、废气有效收集等措施,强管道密闭性减少非甲 VOCs 全 过程综合 整治 减少无组织排放。 烷总烃排放。 推进末端治理,开展 VOCs 有组织排放源排 查,对采用低效治理设施的企业,全面实施 升级改造。 二 卫战行动计划的通知》 VOCs 全 11 流程、全 环节综合 LNG,通过加强管理、增 强管道密闭性减少非甲 符合 本项目情况 符合性 结论 严格新、改、扩建涉 VOCs 排放建设项目环 本项目不涉及倍量 VOCs 境准入门槛,涉及新增 VOCs 排放的,落实 替代。通过加强管理、增 倍量削减替代要求。推进低 VOCs 含量原辅 强管道密闭性减少非甲 材料的源头替代。 治理。 符合 烷总烃排放。 按照“应收尽收、高效治理”原则,将无组 推进 本项目为密闭管道输送 烷总烃排放。 《关于印发天津市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个保 强化 符合 织排放转变为有组织排放进行集中处理,选 22 VOCs 末 择适宜安全高效治理技术, 加强运行维护管 端治理。 理,治理设施较生产设备要做到“先启后 停”。 本项目为密闭管道输送 LNG,通过加强管理、增 强管道密闭性减少非甲 符合 烷总烃排放。 由上表可知,本项目符合《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生态环 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津政办发〔2022〕2 号)、《关于印发天津 市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个保卫战行动计划的通知》等文件的有关要求。 1.9.3 规划符合性分析 1.9.3.1 与《天津市滨海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5-2020 年)》符合性分析 根据《天津市滨海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5-2020 年)》将滨海新区划 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区、城镇村建设 扩展区、独立工矿区、林业用地区、一般农地区和其他用地区八类用途区。 在划定滨海新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禁止建 设用地边界的基础上,形成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 设区四类建设用地管制区,各区土地利用需执行相应的管制规则。 本项目大港枢纽站位于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中区,属于 41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管道运输业,项目所在区域为允许建设区(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图例为准), 符合规划要求。本项目联络线位于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和林业用地区,均为地 下管线,工程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及恢复措施,项目建成后不改变土地利用性质, 符合规划要求。 42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项目 图1.9-1 本项目与天津市滨海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5-2020 年)关系图 1.9.3.2 与《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的符合性分析 43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项目大港枢纽站位于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中区,前身为 轻纺经济区,轻纺经济区是天津滨海新区“十大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 承接南港石化产业的下游产业,以发展石化下游产业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为主。 2010 年,轻纺经济区管委会组织编制了《轻纺经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于 2010 年 11 月经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同期开展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于 2011 年 2 月通过了天津市滨海新区环境保护和市容管理局审查(津滨环容函 〔2014〕4 号)。2014 年 1 月 2 日,根据《关于整合滨海新区功能区的方案》 (滨党发〔2014〕1 号)等文件,轻纺经济区划归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 为开发区中区。2014 天津开发区中区办公室组织编制了《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 区(南港工业区)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于 2016 年 6 月 通过了天津市滨海新区环境保护局审查(津滨环函〔2016〕106 号)。 根据区域规划及规划环评审查意见,规划区域位于大港老城区东侧,南港 工业区北侧。功能和产业定位:坚持石化下游产业的特色化发展,逐步融入新 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中区新的特色产业体 系,努力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用纺织品)示范基地、我国北方重要的轻 纺工业基地、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承载区、城市 拓展示范区和生态宜居新城区,构建天津开发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商贸物流区 集中于园区的西北部,石化下游产业集中于园区的东南部,新增的高端装备制 造产业位于园区西南部、物流产业位于园区东北部、生物医药产业位于园区中 东部、新材料产业位于园区中部,并在新材料、物流、生物医药、石化下游产 业功能分区中间预留弹性发展区。 本项目大港枢纽站属于管道输送业,位于市政工程岛区,对切实推进石油 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全国一张网”,提升油气供应保障能力 具有重大意义。 1.9.3.3 与《天津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同意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纳入天津市 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函》,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已纳入《天津市能源发 展“十四五”规划》,加快推动京津冀油气管网设施互联互通互济。 44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9.3.4 与《天津市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中长期发展和布局规划(2021-2035 年)》 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支持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深化前期工 作的函》,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符合在编的《天津市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中长 期发展和布局规划(2021-2035 年)》的要求,天然气管线穿越独流减河河滨岸 带生态保护红线段位于规划的天津市油气长输管道管廊带内。本项目穿越独流 减河河滨岸带生态保护红线段在天津市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中长期发展和布局 规划中的位置见附图 18。 1.9.3.5 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天津市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的符合性分 析 2018 年 9 月 3 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天津市 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津政发〔2018〕21 号)。根据该通知,天津市全市划 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1195 平方公里,占天津陆域国土面积的 10%;划定海 洋生态红线区面积 219.79 平方公里,占天津管辖海域面积的 10.24%;划定自然 岸线合计 18.63 公里,占天津岸线的 12.12%。 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属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及 3#联络线涉及下穿 天津市生态保护红线(三)南部团泊洼-北大港湿地区中的独流减河河滨岸带生 态保护红线。2#联络线有 997m 涉及定向钻穿越独流减河河滨岸带生态保护红 线,3#联络线路径有 1011m 涉及定向钻穿越独流减河河滨岸带生态保护红线, 涉及穿越天津市生态保护红线总长度为 2008m,采用定向钻下穿施工,红线内 不涉及挖方、破堤、砍伐等施工工程,工程的施工不会对独流减河河滨岸带生 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功能造成破坏。 根据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同意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纳入<天津市 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函》,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将大港站联通增 压工程纳入《天津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快推动京津冀油气管网设 施互联互通互济。根据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支持大港站联通增压工 程深化前期工作的函》,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符合在编的《天津市石油天然气 长输管道中长期发展和布局规划(2021-2035 年)》的要求,天然气管线穿越独 45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流减河河滨岸带生态保护红线段位于规划的天津市油气长输管道管廊带内。工 程建设符合《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中 的“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必须且无法避让、符合县级及以 上国土空间规划的线性基础设施建设”,符合《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天津 市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津政发〔2018〕21 号)管控要求。 本项目已编制《滨海新区大港站联通增压项目天然气管线工程不可避让生 态保护红线论证报告》,并取得《市规划资源局关于滨海新区大港站联通增压 项目天然气管线工程不可避让生态保护红线论证有关意见的函》。 1.9.3.6 与《天津市生态用地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天津市生态用地保护红线划定方案》,本项目涉及独流减河、独流 减河郊野公园、南港铁路交通干线防护林带、津石高速公路交通干线防护林带 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 根据《关于印发<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永久性保 护生态区域管理的决议>的通知》(津人发〔2017〕37 号)文件中“三、在永久 性保护生态区域建设生态保护工程、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保障项目,应在 确保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环境不破坏、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由相关行 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提出保护和修复方案,经市人民 政府审查同意后,履行基本建设程序。”。 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管理规定的通 知》(津政发〔2019〕23 号)文件中“第十三条 在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建设生 态保护工程、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保障项目,应在确保功能不降低、性质 不改变、环境不破坏、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 行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提出保护和修复方案,经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履行 基本建设程序。”。 本项目为天然气管线建设工程,属于确需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 在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内有临时占地,在管线设计过程中本着尽可能少占用生 态红线、少破坏已有绿化带的原则,施工过程中强化对已有绿化植被及水体的 保护和修复,采取全面的水土保持措施,对项目产生的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 46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因此本项目整体上符合《天津市生态用地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关于印发<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管理的决 议>的通知》及《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管理规定 的通知》等文件要求。 本项目已编制《滨海新区大港站联通增压项目天然气管线工程对永久性保 护生态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并取得《市规划资源局关于在永久性保 护生态区域内实施滨海新区大港站联通增压项目天然气管线工程有关意见的 函》。 47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2.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 建设单位: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天津市滨海新区 建设规模:新建大港枢纽站 1 座,接收蒙西联络线和天津 LNG 外输管道来 气,将天然气引入港青三线,实现互联互通,站场及附属联络管线的设计压力 10MPa,大港枢纽站设置旋风分离、过滤分离、计量、稳压等设备。新建 3 条 联络线,线路全长 9.5 公里,设计压力 10MPa。1#大港枢纽站-蒙西管道互联互 通管线(1#联络线)起点自新建大港枢纽站,终点为蒙西管道动火点;2#管道 大港枢纽站-天津 LNG 外输管道互联互通管线(2#联络线)起点自新建大港枢 纽站,终点为天津 LNG 外输管道动火点;3#管道大港枢纽站-港清三线互联互 通管线(3#联络线)起点自新建大港枢纽站,终点为港清三线动火点。 建设周期:本项目计划于 2022 年 12 月开工建设,2023 年 8 月竣工投产。 总投资及环保投资:工程总投资 49928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336.615 万元, 占总投资的 0.67%。 劳动定员:项目大港枢纽站为无人站场,无劳动定员。 2.2 供配气方案 本项目作为互联互通工程,主要将国家管网天津南疆港 LNG 接收站和中石 化天津 LNG 接收站的天然气引入港清三线,国家管网南疆港 LNG 接收站的外 输管道为蒙西管道,中石化天津南港 LNG 接收站外输管道为天津 LNG 外输管 道。 当前国家管网南疆港 LNG 接收站可外输气量为 7100×104Nm3/d,外输管道 为蒙西管道,始建于 2016 年,设计输气能力 5000×104Nm3/d,管径 DN1016, 设计压力 10Mpa,有 2000×104Nm3/d 气量需要通过本项目大港枢纽站将 LNG 转供外输。中石化南港 LNG 接收站三期建设后可外输气量达 5800×104Nm3/d, 外 输 管 道 为 天 津 LNG 外 输 管 道 , 设 计 输 气 能 力 5800×104Nm3/d , 管 径 48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DN1016/DN813,设计压力 10Mpa/6.3 Mpa,外输管道尚有富裕能力。 港清三线输气管道始建于 2013 年,建设单位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工程线路全长 181.5km,位于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和霸州市、天津市静海县和 滨海新区境内。其中干线 169.7km,7 条联络线总长 11.8km,输送介质为净化 天然气。干线起于永清首站,经霸州分输站、静海分输站、常流分输站,止于 大港末站,在河北省境内 60.1km,在天津市境内 109.6km;设计输气量 90.5 亿 m3/a,管径 1016mm,设计压力 10Mpa;7 条联络线均在河北省永清县境内,管 径 559mm~1016mm,设计压力 5.5Mpa~10Mpa。港清三线干线不考虑沿线分输 时,管道输气能力为 4104×104m3/d,考虑沿线分输时,外输管道富余能力达 5024×104Nm3/d。 考虑到蒙西管道对资源能力疏散能力与接收站的能力不匹配,确定蒙西管 道与港清三线互联互通的调气量为 2000×104m3/d,考虑到蒙西管道与港清三线、 天津 LNG 外输管道多向互联互通调气的需求,将天津 LNG 外输管道与港清三 线和蒙西管道的互联互通调气规模相匹配,也确定为 2000×104m3/d。由此确定, 蒙西管道和天津 LNG 外输管道向港清三线的正常调气能力为 4000×104m3/d。本 项目互联互通管道情况见下表。 表2.2-1 名称 蒙西煤制气 天然气管道 天津 LNG 外 输管道 港清三线 类型 蒙西管道及天津 LNG 外输管道情况 管径 (mm) 设计压力 (Mpa) 设计输气能力 (万 m3/d) 本项目匹配输 投产时 3 气量(万 m /d) 间 1016 10 5000 2000 2022 1016/813 10/6.3 5800 2000 2016 1016 10 4600~5582 4000 2015 来气 外输 2.3 气源 本项目作为互联互通工程,实现港清三线与天津 LNG 外输管道、蒙西联络 线的互联互通。 天津 LNG 外输管道的主供气源为中石化天津南港 LNG 接收站、蒙西联络 线的主供气源为国家管网南疆港 LNG 接收站、港清系统的气源主要为陕京系 统,冬季采气过程中以大港储气库群为气源,与港清三线直接相连的为板南储 气库。此外,除大港枢纽站附近气源,本项目辐射京津冀目标市场内还有诸多 49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储气库、LNG 气源等。 2.3.1 京津冀地区气源 2.3.1.1 LNG 接收站 本项目目标市场区域紧邻环渤海 LNG 接收站群,目前已建成国家管网天津 LNG 接收站、中石化天津 LNG 接收站和中石油唐山 LNG 接收站,总接收能力 达到 1470×104t/a,总罐容 214×104m3,总气化能力 7700×104Nm3/d。随着新天 唐山 LNG 接收站和国网天津、中石化天津 LNG 接收站的扩建工程陆续实施投 产,本项目目标市场区域 LNG 接收站总接收能力将达到 4415×104t/a,总罐容 1349×104m3,总气化能力 27300×104Nm3/d。 表2.3-1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目标市场区域 LNG 接收站 接收规模 气化能力 总罐容 投产时间 所属公司 (万吨/年) (104Nm3/d) (万方) 220 1000 22 2016 国网天津 LNG 一期 505 4600 132 2022 国网天津 LNG 二期 国家管网 275 0 88 2026 国网天津 LNG 三期 500 3000 270 2027 国网天津 LNG 四期 600 2500 64 2017 中石化天津 LNG 一期 480 2000 110 2022 中石化天津 LNG 二期 中石化 85 2000 135 2025 中石化天津 LNG 三期 650 4200 128 2015 中石油唐山 LNG 中石油 500 4000 160 2022 新天绿色能 新天唐山 LNG 一期 源 600 4000 240 2025 新天唐山 LNG 二期 4415 27300 1349 合计 项目名称 表2.3-2 目标市场区域 LNG 接收站情况 序号 接收站 1 国网天津 LNG 气化能力 (万方/天) 8600 2 中石化天津 LNG 6500 3 新天唐山 LNG 合计 8000 23100 外输管道 蒙西煤制气天然气管道 天津 LNG 外输管道 中石化天津 LNG 外输管道复线 新天唐山 LNG 外输管道(曹妃甸-永清) - 2.3.1.2 管道气资源 京津冀预期主要管道气资源为中俄系统来气,2014 年 5 月 21 日,中石油 与俄气公司签署了《中俄东线管道供气购销协议》。《购销协议》约定:从 2018 年起, 俄罗 斯开 始通 过中俄 东线 向中 国供 气,气 量逐 年增 长, 最终达到 50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80×108m3/a,累计合同期 30 年;中俄东线主供气源是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 的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金气田和萨哈共和国恰扬金气田,俄气公司负责气田开 发、天然气处理厂和俄罗斯境内管道的建设。中石油负责中国境内输气管道和 储气库等配套设施建设。 其中, 科维克金凝析气田含气面积为 5115km2,干气地质储量 13302×108m3。 凝析油地质储量 89.12×106t。其中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 7317×108m3 ,控制 5983×108m3。规划天然气产量未来稳产在 250×108m3/a~300×108m3/a,稳产 25 年。 恰 扬 金 气 田 总 储 量 CNPC 评 价 为 : 8761.34×108m3 , 其 中 探 明 储 量 2615.49×108m3 , 控 制 储 量 6145.85×108m3 ; 萨 哈 油 气 公 司 评 价 为 : 12563.85×108m3,其中 C1 级 2915.45×108m3,C2 级储量 9648.40×108m3。除恰 扬金气田外,萨哈共和国的中鲍图奥滨、塔斯-尤里亚赫、上维柳昌气田勘探程 度 高 ,总 储 量为 3626.8×108m3 , 其中 探明储 量 3248.78×108m3 ,控 制 储 量 378.02×108m3 。 萨 哈 共 和 国 境 内 四 气 田 规 划 天 然 气 产 量 未 来 稳 产 在 150×108m3/a~200×108m3/a,稳产 23 年以上。 综上,在高方案情况下,上述气田年供气量可达到 500×108m3,即使采取 较为稳妥的低开发方案,年供气量也可达 400×108m3。因此,上述气田向本项 目供气 380×108m3/a 是有资源保障的。 2018 年 8 月,中石油与俄气公司就中俄东线增供进行了交流,中俄东线增 供气量按照《中俄东线南段管径方案适应性与长江穿越隧道方案论证》(中国 石油规划总院,2019 年 10 月)为 60×108m3/a。 中俄东线已于 2019 年底建成投产,逐年引进气量见下表。 表2.3-3 中俄东线资源量(×108Nm3) 年份 2022 年 2023 年 2024 年 2025 年 2030 年 2035 年 中俄东线 150 220 300 380 380 380 中俄东线增供 / / / / 60 60 合计 150 220 300 380 440 440 2.3.1.3 气田资源 京津冀地区油气田资源主要包括渤海气田、华北油田、大港油田等天然气 51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资源,其逐年产量见下表: 表2.3-4 油气田天然气资源量(108Nm3) 年份 2022 年 2023 年 2024 年 2025 年 2030 年 2035 年 渤海气田 9 9 9 9 9 9 华北油田 9 8 7 7 7 7 大港油田 3 2 2 2 2 2 长庆气田 300 300 270 270 300 330 长庆油田 2 3 3 3 5 5 延长石油 10 10 10 10 20 20 总计 55 58 58 58 59 61 2.3.1.4 地下储气库 截至 2020 年,区域内已建储气库 4 座,其中国家管网 2 座。设计工作气量 73×108Nm3,总采气能力 6291×104Nm3/d。在建及规划储气库 4 座,设计工作气 量 18.1×108Nm3。 表2.3-5 序 号 储气库 地理位置 京津冀地区已建储气库表 库容 108Nm3 大港库 天津大港 群 华北库 河北永清 群 华北苏 河北永清 桥 大港板 天津大港 南 合计 1 2 3 4 表2.3-6 序号 储气库(群) 1 2 3 4 华北文 23 大港驴驹河储气库 大港港深 60 储气库 冀东南堡储气库 合计 工程设计参数 工作气 注气能 量 力 8 3 4 10 Nm 10 Nm3/d 采气能 力 4 10 Nm3/d 2020 年 工作气 量(亿 方) 企业 主体 77.6 34.7 1755 3400 20 国网 17.4 7.8 400 600 4 国网 70.5 24.9 1300 1935 9.2 10.7 5.6 194 356 4 176.2 73 3649 6291 37.2 中石 油 中石 油 — 京津冀地区在建及规划储气库表 库容 108Nm3 10.8 5.7 3.8 21 41.3 设计工作气量 108Nm3 5.2 3 1.5 8.4 18.1 企业主体 中国石油 中国石油 中国石油 中国石油 — 投产时 间 2022 2022 2023 2025 — 项目进展 在建 在建 规划 规划 — 当前,港清线、港清复线、港清三线系大港储气库群配套管线,港清线长 109km,设计压力 5.5MPa,管径为 D711mm;港清复线长 108km,设计压力 10MPa,管径为 D711mm,通过小卞庄分输站、储气库分输站 2 处向天津市供 52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气。港清三线全长 169.7km,设计压力 10MPa,管径为 D1016mm。港清系统具 备双向输送功能,注气期流向为永清-大港,采气期为大港-永清。 连接港清线、港清复线的 6 座储气库构成大港储气库群,分别为大张坨、 板中北、板中南、板 876、板 808 和板 828,设计年工作气量 34.7×108Nm3。已 形 成 工 作 气 量 17.7×108m3 , 日 采 气 1000-2500×104Nm3/d , 采 气 能 力 3400×104Nm3/d,注气能力 1755×104Nm3/d。 连接港清三线的 1 座储气库为板南储气库,设计库容量 10.7×108Nm3,工 作气量 5.6×108Nm3,设计日采气量为 356×104Nm3/d。 其 中 , 2021 年 冬 季 保 供 期 , 大 港 7 座 储 气 库 的 最 大 采 气 量 达 到 2683×104Nm3/d。 在建的和计划建设的大港驴驹河储气库、大港港深 60 储气库均可接入港清 系统,进一步提高了港清系统的储气调峰能力。 2.3.2 本项目相关 LNG 接收站资源 2.3.2.1 中石化天津南港 LNG 接收站 中石化天津南港 LNG 接收站二期工程新建 1 座 3~26.6 万方泊位,新增 5 座 22 万方 LNG 储罐及配套设施,计划 2022 年 12 月建成 2 座储罐,2023 年建 成其余储罐。二期外输气量为 136×108Nm3/a。具体规划见下表。 表2.3-7 项目 码头 (×104t/a) 储罐 (×104m3) 气化能力 (×104Nm3/d) 中石化天津南港 LNG 接收站规划情况表 现状 1 座码头 1 个泊位 600 已建:4×16 合计:64 2500 高压:1800 低压:600 二期 2022 年储罐先期建成 三期 2025 年储罐先期建成 新建:1 座码头 新增 480 新建:1 座码头 新增 85 新建:5×22 新增:110 新建:5×22+1×25 新增:135 新增:高压 2000 新增:高压 2000 该接收站远期计划再新建 3 座码头,接收能力达到 2000×104t/a;建成 15 座储罐,总罐容能力达到 314×104m3 水容积(折合 19.6×108Nm3 储气能力), 接收站总气化能力将达到 8600×104Nm3/d,但根据《关于全国沿海与长江干线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码头布局的发展意见》尚无相关规划意见,因此,采用一期、 53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二期和三期气化能力作为本项目资源输入条件,因此,低压外输量为 600×104Nm3/d,高压外输量为 5800×104Nm3/d。 2.3.2.2 国家管网天津南疆港 LNG 接收站 国家管网天津 LNG 接收站位于天津南疆港区,2025 年国家管网天津 LNG 接收站建成 3 座码头,接收能力达到 1500×104t/a;新建 12 座 22 万方储罐,总 罐容能力达到 286 万方水容积(折合 17.9 亿方储气能力);气化能力达到 8600×104Nm3/d , 其中低 压 气化 器 能力 1 500×104Nm3/d , 高压 气化 器 能 力 7100×104Nm3/d。 2.3.3 天然气性质 2.3.3.1 国家管网天津南疆港 LNG 接收站 国家管网天津南疆港 LNG 接收站天然气组分及物性见下表。 国家管网天津南疆港 LNG 接收站天然气组分 表2.3-8 类型 贫液 富液 组分 Mol% CH4 99.84 86.35 C2H6 0.01 8.25 高位发热值 (MJ/m³) 37.73 43.81 贫液 富液 i-C4H10 0 0.8 n-C4H10 0 1.2 i-C5H12 0 0.25 n-C5H12 0 0 N2 0.15 0.1 国家管网天津南疆港 LNG 接收站天然气物性参数 表2.3-9 类型 C3H8 0 3.05 低位发热值 (MJ/m³) 33.97 39.64 密度(kg/m³) 0.6603 0.7837 相对密度 (标准状态) 0.5496 0.6525 烃露点 (℃) -80.64 -13.69 2.3.3.2 中石化天津南港 LNG 接收站天然气组分 中石化天津南港 LNG 接收站天然气组分及物性见下表。 表2.3-10 组分 Mol% 中石化天津南港 LNG 接收站天然气组分 CH4 91~99.9 C2H6 0.1~5 表2.3-11 中石化天津南港 LNG 接收站天然气物性参数 高位发热值 (MJ/m3) 37.81~41.43 低位发热值 (MJ/m³) 34.04~37.43 C3H8 0~2.5 密度(kg/m³) 0.6601~0.7391 C4H10 0~1 C5H12 0~0.1 相对密度 (标准状态) 0.550~0.615 N2 0~0.5 烃露点 (℃) -80.43~-35.52 2.3.3.3 气源进气压力和温度 本项目主要气源为天津 LNG 外输管道和蒙西联络线管道,2 条管道动火点 处的运行压力和温度范围见下表。 54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2.3-12 气源供气压力和温度 序号 站场名称 压力 (MPa) 温度 (℃) 1 天津 LNG 外输管道干线动火点 6.69~9.10 -5~26 2 蒙西管道干线动火点 6.70~9.12 -5~26 2.4 管道工程 2.4.1 线路走向 (1)1#大港枢纽站-蒙西管道互联互通管线 该条线路起点为新建大港枢纽站,出站后沿东南方向敷设,采用定向钻穿 越海晶集团水塘,穿越长度约 1050m,经过 50m 明挖连接段后,与蒙西管道连 接。本段线路长度约 1.1km,管径 D813mm,设计压力 10MPa。 海晶集团水塘 荒地排水河 图2.4-1 1#大港枢纽站-蒙西管道互联互通管线线路走向图 (2)2#大港枢纽站-天津 LNG 外输管道互联互通管线 该条线路起点为新建大港枢纽站,出站后沿东南方向敷设,采用定向钻穿 越海晶集团水塘,穿越长度约 1050m,经过 85m 明挖连接段后,到达荒地排水 55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河北侧的定向钻出土点;再次采用定向钻依次穿越荒地排水河、热水河、独流 减河,穿越长度约 1700m,穿越后继续向南侧敷设约 65m,最后与东西走向敷 设的中石化天津 LNG 外输管道连接。本段线路长度约 2.9km,管径 D813mm, 设计压力 10MPa。 海晶集团水塘 荒地排水河 热水河 独流减河 图2.4-2 2#大港枢纽站-天津 LNG 外输管道互联互通管线线路走向图 (3)3#大港枢纽站-港清三线互联互通管线 该条线路起点为新建大港枢纽站,出站后沿东南方向敷设,采用定向钻穿 越海晶集团水塘,穿越长度约 1050m,经过 85m 明挖连接段后,到达荒地排水 河北侧的定向钻出土点;再次采用定向钻依次穿越荒地排水河、热水河、独流 减河,穿越长度约 1700m;随后自北向南敷设在水塘中敷设约 125m;而后向西 敷设约 165m,从南港铁路高架桥下的 98#~99#桥墩之间采用定向钻穿越;继续 自东向西敷设,采用定向钻穿越立达养殖塘,穿越长度约 1400m;随后管道折 向南敷设,沿岸堤敷设约 510m,在津石高速与北穿港路东延段的交叉处自东北 56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向西南方向依次从津石高速两桥墩之间和北穿港路(东延段)路基段采用顶管 一次性穿越,穿越距离 125m;最后继续向南敷设约 85m 后,在北穿港路(东 延段)南侧水塘岸堤处先自东向西敷设 60m,再自北向南敷设约 125m,自东向 西敷设 70m 穿越水泥路后与港清三线连接。本段线路长度约 5.5km,管径 D1016mm,设计压力 10MPa。 海晶集团水塘 荒地排水河 热水河 独流减河 图2.4-3 3#大港枢纽站-港清三线互联互通管线线路走向图 2.4.2 管道敷设 2.4.2.1 敷设原则 57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管径包含 D1016mm 和 D813mm 两种类型,设计压力 均为 10MPa。管道沿线地貌主要为水网,地形总体起伏不大,沿线多处穿越水 塘、河流和地下管道,施工难度较大。为减少协调难度,根据本工程地形地貌 特点,全线大部分地段采用定向钻穿越,局部地段采用开挖方式敷设。 管道的埋设深度根据《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15),结合 管道所经过的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人为活动和工程建设是否频繁等确定管道埋 深。 2.4.2.2 一般地段管道敷设 (1)敷设形式 一般线路段采用沟埋敷设。管道变向主要采用现场冷弯弯管和热煨弯管的 形式,小的转角可依据现场条件采用弹性敷设形式一般线路段采用沟埋敷设。 管道变向主要采用现场冷弯弯管和热煨弯管的形式,很小的转角可依据现场条 件采用弹性敷设形式。 (2)管沟断面 1)管沟宽度 结合本工程实际,管沟沟底宽度根据管道外径、开挖方式、组装焊接工艺 及工程地质等因素确定。按照《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15)中 4.3.4 条规定,一般段管沟底宽度按下式计算: B=D+K 式中:B-沟底宽度;D-管外径;K-沟底加宽余量。 当管沟沟深超过 5m 时,应根据土壤类别及物理力学性质确定底宽,并将 边坡适当放缓或加筑平台。本项目沟底宽度约为 1.913~2.216m。 2)管沟边坡 按照《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50251-2015)中 4.3.3 条规定,本项目 边坡比取 1.5。 3)管道埋深 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等角度考虑,一般土方段管顶埋深不应小于 1.2m。 根据现场踏勘实际情况分析,本项目定向钻穿越独流减河在河流河床下最 58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小埋深 26.4m,定向钻穿越海晶集团水塘段在河床下最小埋深 10.16m,开挖段 管顶最小埋深为 2.5m;顶管穿越段管顶最小埋深为 8.5m。 (3)作业带宽度 本线路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宽度,按有关法规和节约占地的原则,对管道 施工作业带只进行临时性使用土地,施工完毕后应立即恢复原地貌。 考虑到南侧岸堤敷设堆土问题,非定向钻区域的作业带宽度按 20-26m 考 虑,其中 2#联络线和 3#联络线并行段施工作业带宽度为 26m,3#联络线无并行 段施工作业带宽度为 20m。 2.4.2.3 特殊地段管道敷设 本工程特殊地段主要为 3 类,即水网地区敷设、新建管道与已建管道敷设 段以及与已建管道交叉段。上述区段的管道敷设要求如下。 (1)水网地区敷设 本管道沿线河流众多,水塘分布广泛,是较为典型的水网地区,路由选择 和管道施工较困难。水网地区敷设原则如下: 开挖穿越水塘时,在满足规划的前提下,管道宜靠近塘边敷设,以减少围 堰排水工程量。考虑到鱼塘需要清淤,可以调研到清淤资料的,管顶覆土厚度 大于清淤深度 1.2m;无法取得清淤资料的,管顶覆土厚度不小于 2.5m。在水 网地段敷设的管道,进行管道负浮力控制计算和水下敷设管道稳定性计算,当 覆土层不足以克服管子浮力时,可采用平衡压袋、袋装砂、配重块等稳管措施, 并加大管道埋深。 管沟开挖完毕后,应及时进行下沟回填。回填前,如管沟内有积水,将水 排除,立即回填。地下水位较高时,如沟内积水无法完全排除,根据要求采取 稳管措施后回填。按设计要求对鱼塘等长距离水域穿越段进行稳管,防止管道 上浮。 (2)与已建管道并行敷设 1)1#联络线 在海晶集团水塘处:新建 1#、2#、3#联络线之间的并行间距约 10m。 59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2.4-4 联络线在海晶集团水塘处并行穿跨越示意图 2)2#联络线 在海晶集团水塘处:新建 1#、2#、3#联络线之间的并行间距约 10m。 在独流减河穿越处: 新建 2#联络线与其西侧已建蒙西管道的间距约 9~15m。 3)3#联络线 在海晶集团水塘处:新建 1#、2#、3#联络线之间的并行间距约 10m。 在独流减河处:新建 2#联络线与东侧蒙西管道之间的间距约 19m,新建 3# 联络线与东侧蒙西管道之间的间距约 28m。 在立达养殖塘处:新建 3#联络线与北侧天津 LNG 外输管道之间的间距约 17~33m,与北侧北京燃气天津南港 LNG 管道距离 8~15m。 60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工程沿线与蒙西管道、中石化天津 LNG 外输管道、北京燃气天津南港 LNG 并行敷设,需要处理好并行管道建设的关系,保证并行段管线的施工安全、 运行安全,以及管线和站场用地的合理规划,尽可能少占用土地,并方便统一 维护管理。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已建管线进行保护,如施工机具需要跨越已建 管线时,严禁直接在已建管线上方通过,应结合现场情况,在已建管线上方设 置垫板、过桥等保护措施。 同 时 , 并 行 敷 设 相 关 要 求 按 照 《 油 气 管 道 工 程 并 行 敷 设 设 计 规 定》 (DEC-OGP-G-PL-002-2020-1)执行。 61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2.4-5 联络线在独流减河处并行穿跨越示意图 (3)与已建管道交叉段敷设 根据《油气管道工程并行敷设设计规定》(DEC-OGP-G-PL-002-2020-1) 的相关要求: 新建管道与在役管道交叉时,应制定安全保护措施,恢复在役管道的标识、 光缆、水工保护、伴行路等设施,并征得在役管道管理单位的许可。 根据《油气管道工程线路通用图集》(DEC-M-OGP-PL-018-2020-1)穿越 地下管道的相关要求: 1)设计规定 埋地管道与其他管道或金属构筑物交叉时,其垂直净距不宜小于 0.5m。局 部空间受限地段其垂直净距不应小于 0.3m,当小于 0.3m 时,两管间交叉处应 设置坚固的绝缘隔离物。 两条管道交叉角不宜小于 30°,穿越在役油气管道时,不宜小于 60°。 当穿越钢质管道时,如悬空段较长,经核算后采取适当的临时支撑。如遇 承插口瓦管、混凝土管或铸铁管时,应采用适当的支撑方式。土方管沟沟壁易 坍塌地段,可在管沟两侧支撑下方铺垫枕木,除图中表示的在下部支撑外,尚 可采取上部横担、导链等支吊方式。具体方式由施工单位确定,并征得权属部 门的同意。如遇特殊地段,地下管道埋设较深,保证在建管道管顶埋深的情况 下,可考虑从其他地下管道上部通过,垂直净间距不应小于 0.3m。 穿越处应设标志桩,应设置在交叉点正上方,标明管道的埋设深度,并符 合《油气管道线路标识通用图集》(DEC-OGP-M-PL-008-2021-1)的相关要求。 管道标识带的设置应符合《油气管道线路标识通用图集》 (DEC-OGP-M-PL-008-2021-1)的相关要求,并与穿越两侧平顺连接。 2)施工要求 穿越施工前应通知已建管道的管理单位。并以人工方式开挖、回填管沟, 防止损伤被穿越管道。 穿越点两侧各 5m 范围管沟及已建管道下方的回填土应尽量压实。 交叉点两侧各延伸 10m 以上的管段,应确保管道防腐层无缺陷。 62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项目与现有管线位置关系见附图 8。 2.4.3 管道穿跨越 2.4.3.1 河流大中型穿越 本工程水域大型穿越 3 处(6 条),分别为独流减河、热水河及荒地排水 河穿越、海晶鱼塘穿越、立达养殖塘穿越,累计穿越长度 7950m。独流减河、 热水河及荒地排水河穿越长度均为 1700m,2#及 3#联络线在同一位置穿越独流 减河,并行间距约 25m;海晶集团水塘穿越,穿越长度均为 1050m,1#、2#及 3#联络线在同一位置穿越鱼塘,并行间距约 10m;立达养殖塘穿越,穿越长度 均为 1400m,穿越管道为 3#联络线。穿越工程概况如下表所示。 表2.4-1 序 号 1 2 河流名称 海晶集团水塘 (1#联络线) 海晶集团水塘 (2#联络线) 桩号 河流大中型穿越工程统计表 穿越长 穿越方 度(m) 式 穿越 AA01-AA02 1050 定向钻 水河 AB01-AB02 1050 定向钻 水河 AC01-AC02 1050 定向钻 L485M 大型 L485M 大型 AB02-AB03 1700 定向钻 L485M 二级 (设 D813×22.2mm 计系 大型 数 0.4) 直缝埋弧焊钢管 D1016×26.2mm AC02-AC03 1700 定向钻 L485M 大型 直缝埋弧焊钢管 D1016×26.2mm 立达养殖塘穿 越 大型 直缝埋弧焊钢管 (3#联络线) 6 L485M D1016×26.2mm 独流减河、热 5 等级 直缝埋弧焊钢管 (2#联络线) 水河及荒地排 等级 D813×22.2mm 独流减河、热 4 地区 直缝埋弧焊钢管 (3#联络线) 水河及荒地排 工程 D813×22.2mm 海晶集团水塘 3 管材 AC05-AC06 1400 定向钻 (3#联络线) L485M 大型 直缝埋弧焊钢管 2.4.3.2 水塘小型穿越 本项目穿越水塘共 4 处,均为开挖小型穿越。穿越工程概况如下表所示。 63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2.4-2 序 号 1 穿越类 型 水塘小型穿越统计表 AA02-AA03 长度 (m) 50 AB04-AB05 60 开挖 AC03-AC04 125 开挖 大港枢纽站与蒙西管道联络线 大港枢纽站与天津 LNG 外输管道联 络线 大港枢纽站与港清三线联络线 AC09-AC12 160 开挖 大港枢纽站与港清三线联络线 桩号 水塘 穿越方式 备注 开挖 2.4.3.3 公路穿越 本工程穿越等级公路共 2 处,其中津石高速 1 处,北穿港路(东延段)1 处。穿越长度 125m,穿越方式为一次顶管穿越。穿越工程概况如下表所示。 表2.4-3 序 号 1 津石高速 2 北穿港路(东延段) 公路穿越统计表 桩号 穿越长度 (m) 穿越方式 备注 AC08-AC09 125 一次顶管 穿越 大港枢纽站与港 清三线联络线 名称 2.4.3.4 铁路穿越 本项目穿越铁路 1 处(南港铁路),穿越长度 165m,穿越方式为顶管穿越。 表2.4-4 铁路穿越统计表 序 号 名称 桩号 穿越长度(m) 穿越方式 备注 1 南港铁路 AC04-AC05 165 顶管穿越 大港枢纽站与港 清三线联络线 2.4.3.5 地下油气管道穿越与电(光)缆穿越 一般情况下,管道与其它埋地构筑物交叉原则上应位于先建(构)筑物的 下方。 与管道交叉时,两管间净距不小于 0.3m。 根据滨规院给出的新建联络管道周边已建管道的位置资料以及测量单位测 绘成果,本工程与地下油气管道交叉 8 次,本管道与已建管道相交叉的油气管 道如下表所示。 表2.4-5 地下油气管线穿越统计表 序 号 管线名称 桩号 备注 1 中石化 DN800 原油管道 AB03-AB04 大港枢纽站与天津 LNG 外输 管道联络线 2 中石化 DN800 原油管道 AC02-AC03 大港枢纽站与港清三线联络线 64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序 号 3 4 5 6 7 8 管线名称 桩号 备注 天津 LNG 外输管道 AC03-AC04 大港枢纽站与港清三线联络线 北京燃气天津南港 LNG 管道 滨海投资至临港燃气管线(泰达 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大港 LNG 调峰应急站出站天然 气管道工程(津燃热电有限公司) 北穿港路气源管道工程 (泰达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港北高压输气管道 (中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AC05-AC06 大港枢纽站与港清三线联络线 AC08-AC09 大港枢纽站与港清三线联络线 AC08-AC09 大港枢纽站与港清三线联络线 AC08-AC09 大港枢纽站与港清三线联络线 AC11-AC12 大港枢纽站与港清三线联络线 2.4.4 管道附属设施 2.4.4.1 管道标志桩(测试桩)、警示牌及特殊安全保护设施 管道沿线应设置里程桩、转角桩、交叉桩、加密桩、警示牌、标识带等标 志。 执行标准:油气管道工程线路标识通用图集(DEC-OGP-M-PL-008-2021-1)。 1)里程桩/测试桩 里程桩/测试桩宜设置在管道中心线正上方。当无法设置在正上方时,顺管 道油(气)流方向的左侧设置,应距管道中心 1.0m+0.5D 处,并明确标出管道 所处位置。里程桩/测试桩应自 0km 起每公里设置 1 个,距离可就近适当调整。 管道与铁路、高等级公路及其他管道交叉、河流大中型穿(跨)越、山体 非开挖穿越时,宜增设测试桩。河流大中型穿(跨)越宜两端设置测试桩。铁 路、高速公路、其他管道穿(跨)越,宜单侧设置测试桩。 测试桩测试引线与管线的连接宜采用铝热焊或铜焊,焊点应牢固无虚焊, 并应做好防水绝缘。 2)标志桩 (1)转角桩 埋地管道在水平方向一次转角大于 5°,应设置转角桩,转角桩宜设置在转 折管道中心线正上方。 (2)交叉标志桩 埋地管道与其它地下构筑物(如电缆、其它管道、坑道等)交叉时,交叉 桩应设置在交叉点正上方。 65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设施标志桩 标示固定墩、牺牲阳极、埋地绝缘接头及其他附属设施,设施桩应设置在 所标示物体的正上方。 (4)穿越标志桩 管道穿越铁路时,应在铁路两侧设置标志桩。标志桩设置在铁路用地边界 线外 2m 处管道中心线的上方。 管道穿越公路时,应按下列要求设置标志桩:a)管道穿越高速公路、一级、 二级公路或穿越长度大于 50m(含 50m)的三级、四级公路时,宜在公路两侧 5m 范围内(高速公路以围栏起算)设置标志桩。b)管道穿越三级、四级公路 且穿越长度小于 50m、或穿越路宽大于 3m 的一般公路时,应在公路一侧设置 标志。标志桩宜设置在管道上游的公路排水沟边缘以外 1m 处。无边沟时,宜 设置在管道上游的公路边缘以外 2m 处。 管道穿越河流、水塘、沟渠时,应按下列要求设置标志桩:a)管道穿越河 流、水塘、沟渠,应设置标志桩,设置在河渠堤坝坡脚或距水塘、冲沟边 3m~10m 稳定区域。b)河流大、中型穿越和宽度大于 40m 以上的冲沟,应两侧设置标 志桩。c)常年枯水位水面宽度大于 40m,且水深大于 2.0m 干渠与水塘等,应 在两侧设置标志桩。 3)加密桩 管道沿线应根据需要设置加密桩。 管道途经人口密集区、工业商业活动区、基础设施建设区、环境敏感区、 采石场、取土场、采矿区域、地质灾害易发区等设置加密桩,间距不大于 50m, 其他地区不大于 100m,同时应满足通视性要求。管道特殊地段应根据实际需要 增设加密桩。 4)警示牌 管道途经地质灾害易发区、人口密集区、工业建设区域、采石场、取土场、 采矿区域或已多次发生危及管道安全行为等区域地段,应设置警示牌,警示牌 间距宜不大于 50m(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代替加密桩)。警示牌正面应面向 人员活动频繁区域,其设置应满足可视性的要求。 66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管道穿(跨)越河流、沟渠时,应按下列要求设置警示牌: a)堤间距大于 40m(含 40m)时,应在其两侧设置警示牌; b)堤间距大于 10m 并小于 40m 时,应在其一侧设置警示牌; c)警示牌宜设置在河流、沟渠堤坝坡脚处或距岸边 3m 处; d)管道穿越通航河流时,应与航运部门协商设置警示牌,喷写“禁止抛锚” 等警示用语(夜间荧光),并应设置在常水位以上。 管道穿越公路(穿越长度大于 20m)、铁路处,应在两侧设置警示牌,设 置位置与标志桩相同。 光缆定向钻两侧应设置警示牌,位置宜设置在定向钻出入土点位置。 5)标识带 连续敷设于埋地管道上方,用于防止第三方施工破坏而设置的地下警示标 记。 管道上方除特殊的穿(跨)越段外,应连续设置警示带,警示带宽度为管 径的 1.2 倍, 并以 50mm 倍数取整。 警示带应平整敷设在管顶正上方 0.3m~0.5m, 警示带字体向上。 标识带的施工应与管道施工协同进行,作好相互间的工序衔接。施工顺序 为:管道下沟→小回填→敷设标识带→管道大回填。 本工程线路设置的里程桩、转角桩、穿越桩、交叉桩、加密桩等标志桩有 共计 52 个,设置警示牌共 16 个。 2.4.4.2 阀室 根据《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15),输气管道应设置线路 阶段阀(室),管道沿线相邻截断阀之间的间距应符合:以四级地区为主的管 段不应大于 8km,以三级地区为主的管段不应大于 13km,以二级地区为主的管 段不应大于 24km,以一级地区为主的管段不应大于 32km。本项目管道沿线地 区等级主要为二级,新建 3#管道最长为 5.5km,无需设置阀室。 2.4.5 管道用管 2.4.5.1 选用原则 管材选择是长输管道建设的重要环节,其选择结果直接关系到能否满足输 67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送工艺特性要求、管道的运行安全可靠性和管道制造的经济合理性等。线路用 管选用的基本原则是: 1)保证钢管质量可靠、生产技术先进、价格经济合理。 2)应满足介质的特性、设计压力、环境温度、铺设方式及所在地区等级的 要求。 3)满足刚性、强度、韧性和可焊性要求,尽量减少钢材耗量。 4)硫含量、磷含量、氢含量必须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不合格不允许进入 输气管道。 2.4.5.2 钢管类型、材质和壁厚 (1)设计条件及计算参数 表2.4-6 设计管径(mm) 基本设计参数表 1#联络线 D813 2#联络线 D813 3#联络线 D1016 输送介质 天然气 设计压力(MPa) 10 管道长度(km) 1#联络线 1.1 2#联络线 2.9 3#联络线 5.5 输送介质温度 5℃~20℃ 环境温度 -20.3℃~40.3℃ 地区等级、设计系数 二级地区、0.4 (2)钢管类型选择 本项目全部采用直缝埋弧焊(SAWL)钢管。 (3)材质和壁厚选择 1)材质选择 本工程新建 3 条联络管道,管径包括 D813 和 D1016 两种,压力为 10MPa, 使用 X70M 级钢管。 2)管道壁厚 根据《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51-2015)中 5.1.2 条规定,本项目 管道壁厚见下表。 68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2.4-7 管径 压力 (mm) (MPa) 1#联络线 813 10 2#联络线 813 3#联络线 1016 管线名称 本项目管道壁厚 直管壁厚 热煨弯管壁 (mm) 厚(mm) 二级地区穿越段:0.4 22.2 23.8 10 二级地区穿越段:0.4 22.2 23.8 10 二级地区穿越段:0.4 26.2 30.2 设计系数 2.5 输气场站 2.5.1 场站设置 本项目大港枢纽站占地面积 57023.8m2,接收蒙西联络线和天津 LNG 外输 管道来气,将天然气引入港清三线,实现上述已建管道联通。 站场设置详见下表。 表2.5-1 序 号 1 站场名称 大港站联通和增压工程站场及阀室设置表 所在县/市 大港枢纽站 站场类型 站场功能 天津市滨海新区 联络枢纽压气站 设置计量、放空 等设施 备注 新建 2.5.2 站场工艺 2.5.2.1 计量界面方案 本项目大港枢纽站及港清三线隶属于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天津输油气 管理处管理,蒙西联络线隶属于国家管网华北天然气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股管理, 天津 LNG 外输管道隶属于国家管网天津天然气管道有限责任公司管理,本项目 新建联络管道均属于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天津输油气管理处管理,企业之 间的转供需配备计量设备。 2.5.2.2 站场工艺 大港枢纽站为新建站场,设置计量、过滤、放空、排污设施,设计压力 10MPa, 设计温度-14.6~70℃,设计输量 4000×104Nm3/d。 站内主要工艺设备包括:计量设备 6 套,天津 LNG 外输管道及蒙西管道各 2 用 1 备;放空与排污系统。本项目工艺参数见下表。 表2.5-2 站场名称 大港枢纽站运行工艺参数表 进站压力 出站压力 进站温度 出站温度 进站流量 出站流量 MPa MPa ℃ ℃ 104Nm3/d 104Nm3/d 69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大港枢纽站 6.0~9.5 6.0~9.5 -5~26 -6~26 0~4000 0~4000 (1)主要流程及功能设置 1)正输流程 本项目接收天津 LNG 外输管道及蒙西管道联络线来气,经计量后,输送至 港清三线系统。 2)反输流程 本项目接收港清三线及储气库来气,经计量后,输往天津 LNG 外输管道及 蒙西管道联络线。 3)过滤流程 本项目设置 5 台旋风分离器(4 用 1 备),能有效去除输送气体夹带的固体 颗粒、粉尘,可以避免过滤分离器被颗粒物堵塞而失效。本项目设置 5 台过滤分 离器(4 用 1 备),过滤分离器依靠过滤元件的过滤作用将固体或液体分离出来, 是天然气长输管道常用的过滤设备,具有过滤效率高,去除粒径小等优点,需定 时更换滤芯。 4)辅助流程 站内新增辅助流程包括事故状态及维修时的放空和排污。 (2)主要工艺设施 1)计量设备 站内新增计量设备 6 套,天津 LNG 外输管道及蒙西管道各 2 用 1 备,用于 天津 LNG 外输管道与蒙西管道联络线来气的转输计量。 2)调流系统 站内设置调节型球阀用于对正输工况下及反输工况下去不同用户天然气来 气压力及流量的匹配调节。 3)紧急截断和紧急放空系统 为了保护站场和线路管道安全,在大港枢纽站进出站管线上设置紧急切断阀 (ESD);进出口管线设置 BDV 阀,用于 ESD 状态下的站内天然气放空。 4)放空、排污系统 站内放空系统采用具有节流截止功能的放空阀,各放空管线通过放空汇管连 接至放空立管。本工程设置的放空立管顶部采用耐火材料,具备放空点火功能。 70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过滤设备上设置排污阀,站场设置排污池。 2.5.3 总平面布置 大港枢纽站总用地面积为 57023.8m2,按功能划分为办公区、生产辅助区、 工艺设备区和放空区。其中:办公区靠近主入口布置,位于站场的西北侧,方便 站场运行人员进出,主要包括门卫;生产辅助区位于站场东侧,包括综合设备间、 备品备件库等;工艺设备区布置在站场西侧。放空区布置在站场南侧围墙外。 本工程站外道路采用 6m 宽郊区型混凝土路,连接站场北侧紧邻的市政路, 交通便利。站场主入口布置在北侧,方便运行人员进出。站内设置 6m 宽城市 型混凝土道路,生活区道路转弯半径为 6m,生产区道路转弯半径为 12m,方便 大型车辆进出。工艺设备区内、设备区至道路之间巡检道采用方砖铺砌,以达 到基本的车辆通行能力,方便日常操作和设备检修;生产区内道路至围墙之间 空地采用方砖铺砌。 表2.5-3 工程建、构筑功能面积一览表 序号 建构筑物名称 单位 数量 结构形式 1 工艺设备区 m2 4620 80mm 厚方砖铺砌 2 门卫 m2 24.5 钢筋混凝土 3 综合设备间 m2 624.7 钢筋混凝土 4 备品备件库 m2 229.4 钢结构 5 放空立管基础 座 1 钢筋混凝土 6 排污池 m3 22.5 钢筋混凝土 7 2.5m 高砖砌围墙 m 965 砖砌 8 1.8m 高钢丝网围墙 m 60 9 1.5m 高不锈钢围栏 m 100 10 方砖铺砌及人行道 m2 29655 11 站内道路及水泥场地 m2 8000 12 站外道路及水泥场地 m2 300 13 绿化 m2 5500 14 危废间 m2 10 备注 3×3×2.5m 2.5.4 站场主要设备 本工程站场内主要设备情况详见下表。 表2.5-4 序号 设备名称 站场设备一览表 型号及规格 71 单位 数量 备注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旋风分离器 P=10.5MPa 接管规格 DN500 台 5 4用1备 2 过滤分离器 P=10.5MPa 接管规格 DN500 台 5 4用1备 3 计量设备 / 套 6 4用2备 4 绝缘接头 10 Mpa 个 8 气液联动球阀、气动球阀、电动球阀、电动 5 阀门 调节球阀、手动球阀、手动旋塞阀、手动 套 103 截止阀、轴流式止回阀、先导式安全阀等 2.6 道路工程 施工便道是管道建设的专用通道,一般与施工作业带和现有道路相连。 本项目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管道沿线地形为平原,周边主干道路距离施 工地点较近,只需根据现场需求修筑较短的施工便道。施工便道宽 4m,总长度 180m。 2.7 防腐 2.7.1 管道防腐 1)外防腐层 本工程线路管道采用高温型加强级 3LPE 防腐层。3LPE 外防腐层的各层厚 度见下表。 表2.7-1 钢管外径 (mm) 813 1016 环氧涂层 (m) ≥150 ≥150 3LPE 外防腐层的各层厚度 胶粘剂层 (m) ≥170 ≥170 防腐层最小厚度(mm) 加强级 3.7 3.7 冷弯管采用带加强级 3LPE 防腐层的成品直管经冷弯机弯制而成。 热煨弯管防腐采用机械缠绕聚乙烯复合带防腐。热煨弯管采用工厂预制的底 层为静电喷涂环氧粉末、面层为热缠聚乙烯复合带的三层结构聚乙烯防腐层,其 中熔结环氧粉末防腐层的厚度宜不小于 400μm,机械缠绕聚乙烯复合带的胶层厚 度宜不小于 1mm,基材厚度宜不小于 1mm,聚乙烯复合带宜搭接≥55%缠绕施工, 热煨弯管聚乙烯复合带防腐层总厚度应不小于 3.7mm。 管道补口采用带配套底漆的常温型辐射交联聚乙烯热收缩带(热熔胶型 1B),定向钻穿越段采用无溶剂液体环氧防腐+环氧玻璃钢(厚度不小于 1.2mm) 防护层的方案。 2)内涂层 72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工艺要求,管道需设置内涂层,本项目选用无溶剂型内减阻涂层。管道 内涂层干膜厚度 65~160μm,内涂后管道内壁的表面粗糙度应≤10μm;热煨弯管 内部及环焊缝内壁补口位置不涂敷内涂层。 3)阴极保护 全线采用牺牲阳极法进行阴极保护,不设线路阴极保护站。站场的埋地管线 采用强制电流法进行阴极保护,设 1 座区域阴极保护站,建于大港枢纽站。 2.7.2 站内管道和设备防腐 1)站内露空管道和设备 工艺站场露空管道及金属构筑物采用氟碳多层复合型防腐结构,其结构为: 环氧富锌底漆(≥60μm)+环氧云铁中间漆(≥160μm)+氟碳面漆(≥100μm), 涂层总干膜厚度≥320μm。 2)埋地管道 站内 DN100 及以上的埋地管道采用高温型加强级 3LPE 防腐层,其它埋地 管道(包括这些管道的补口)采用无溶剂液体环氧防腐(厚度≥600μm),实干 后再外缠聚丙烯增强编织纤维防腐胶带(55%搭接)加强防腐。 3)埋地金属异构件 站内埋地的阀门(包括气液联动阀)、法兰、凸台、三通、汇管、大小头等 金属异构件主要为采用粘弹体防腐胶带体系。 4)地上、地下管道过渡处 由于管道的地上和地下过渡处分别处于空气和土壤两种不同的腐蚀介质中, 也是腐蚀较为严重的地方,既要考虑到土壤和空气两种介质对管道的腐蚀,还要 考虑到管道地上部分涂层的耐候性,所以,本项目埋地管道出、入地面 200±50mm 范围内,采用无溶剂液态环氧涂层+聚乙烯热收缩带的防腐方式,防腐层外再缠 绕铝箔防腐胶带。 2.7.3 阴极保护 2.7.3.1 线路管道阴极保护 由于本项目管线距离短,并且采用绝缘性能很好的 3LPE 外防腐层。针对线 路管道的 1#联络线(大港枢纽站-蒙西管道联络线)、2#联络线(大港枢纽站天津 LNG 外输管道互联互通管线)、3#联络线(大港枢纽站-港清三线互联互通 73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管线),本工程新增的 1#联络线线路阴极保护由蒙西管道的强制电流阴极保护 系统负责并覆盖;2#联络线线路阴极保护由天津 LNG 外输管道的强制电流阴极 保护系统负责并覆盖;3#联络线线路阴极保护由港清三线的强制电流阴极保护系 统负责并覆盖。 本项目阴极保护系统包括河流定向钻穿越辅助牺牲阳极保护、阴极保护电连 接与电绝缘、测试装置的设置、电缆连接等内容。 1)河流定向钻穿越牺牲阳极保护 考虑到定向钻穿越过程中防腐层可能会有一定的损伤且无法修复,因此在定 向钻穿越处设置一定数量牺牲阳极进行辅助加强保护。本工程定向钻穿越处两端 各设置一组块状镁合金牺牲阳极(每组 3 支),每支阳极 22kg(不含填料的重 量)。块状镁阳极为预包装型阳极并与管道水平立式敷设,阳极组通过测试桩与 管道连接。 2)阴极保护电绝缘及相关保护 为了避免阴极保护电流的流失,应在进、出工艺站场、与外部管道连接处设 置绝缘装置。为了防止雷击和故障电流等强电对绝缘装置的破坏,可安装接地电 池、避雷器、电火花间隙或固态去耦合器等对绝缘装置进行保护,本项目设计推 荐采用电火花间隙。 3)测试装置的设置 根据标准规范要求,为检验阴极保护的效果及绝缘装置的可靠性,测试系统 的设置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站外线路管道,测试系统主要由测试桩和测试电缆组成。设置原则如下: - 每公里设 1 支电位测试桩,兼做线路里程桩; - 在使用套管穿越的管段处设 1 支电位测试桩; - 河流中型穿越段两端各设 1 支电位测试桩; - 在与外部管道交叉处设 1 支交叉管道测试桩; - 在绝缘接头处设 1 支绝缘接头测试桩; 以上几种不同测试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设置。 4)阴极保护电缆 本项目阴保电缆采用埋地型低压单芯多股铜芯电缆,类型包括牺牲阳极连接 74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电缆、阴极保护测试电缆:YJV-0.6/1kV 1×10mm2。 电缆与管道的焊接采用铝热焊;焊接点的防腐采用热熔胶、补伤片和热收缩 带。 电缆之间的连接采用铜管压接方式;连接处的防腐采用热熔胶、电缆专用热 收缩套进行防腐密封。 2.7.3.2 站场区域阴极保护 工艺站场内埋地管道和站外的管道一样,也易于腐蚀。虽然工艺站内埋地 管道有防腐涂层保护,但防腐涂层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缺陷;另外,站场内的设 备及人员较多,一旦站内工艺管道发生腐蚀穿孔等情况,将直接威胁到管道的 运行安全及站内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为了有效保障管道的安全性运行,拟对工 艺站场实施区域性阴极保护。 本项目站场大港枢纽站拟采用强制电流法,考虑工艺站场规模小、埋地管线 较少且分布较分散,综合比较浅埋硅铁阳极灵活分布更具优势,所以,本项目采 用浅埋硅铁阳极作为站内埋地工艺管道阴极保护系统的辅助阳极。阴极保护设备 拟定采用三回路恒电位仪。 2.8 自动控制 本项目自动控制系统采用 SCADA 系统,SCADA 系统将根据输气过程的需 要,自动、连续地监控管道的运行,保证输气管道安全、平稳地为下游用户供 气。 本项目 SCADA 系统调控中心部分将分别纳入到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 心的国产化 SCADA 系统中,调控中心通过通信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实时 采集和集中处理。 本项目 SCADA 系统的控制分为三级: 1)第一级为调度中心控制级:该级具有对各站场进行监控、调度管理和优 化运行等功能。 2)第二级为站场控制级:设置在站场的自动控制系统,是 SCADA 系统的 基本组成部分。它可实现对站内工艺变量及设备运行状态的数据采集、监视、 控制及联锁保护,并与调控中心进行实时数据交换。 75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第三级为就地控制级:是指站内单体设备或子系统的就地独立控制,也 包括就地进行开、关操作阀门的控制。当调控中心、站控制系统均失效或站场处 于紧急状态时,就地控制能够保证站场工艺设备的安全运行。 2.9 消防 本项目共包括大港枢纽站一期、港清三线干线动火点-大港枢纽站、天津 LNG 外输管道干线动火点-大港枢纽站、蒙西管道干线动火点-大港枢纽站的消 防设计。 2.9.1 站场社会消防现状 站场社会消防依托情况见下表。 表2.9-1 序 号 1 消防社会依托情况统计表 站场 社会依托情况 大港枢纽站 消防古林中队,距离 3km 左右,到站时间约 17min,配置有消防 水车共有 10 辆,泡沫车 2 辆;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消防大队,距离 3km 左右,到站时间约 20min,配置有消防水车约有 15 辆,泡沫车约 3 辆。 2.9.2 消防方案 根据《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大港枢纽站一 期站场等级为五级站,储运介质为天然气,天然气为易燃、易爆危险物,属甲 B 类火灾危险品。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及《石油天然气工程 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2004)的规定,发生的火灾类型为 A、B、C 及 E 类火灾,对新建站场可能发生火灾的各类场所,根据其火灾危险性、区域大小等 实际情况,分别设置一定数量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移动式灭火设备,以便及时 扑灭初期零星火灾。 本工程站场主要消防工程量,见下表。 表2.9-2 站场名称 大港枢纽站(一期) 本工程消防主要工程量表 灭火器 类型 手提式磷酸胺盐灭火器 MF/ABC8 数量 16 推车式磷酸铵盐灭火器 MFT/ABC20 8 76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9.3 可燃气体泄漏监测与报警系统 在重要工艺装置区附近设置声、光报警设备,当有相关区域出现报警时, 启动相应区域的声光报警设备,根据报警等级进行报警。在大港枢纽站配备便 携式可燃气体探测器 1 套。 2.9.4 火灾检测与报警系统 大港枢纽站设置 1 套火灾检测及报警系统,在站控制室、机柜间、变配电 室、发电机房等重要房间内,采用点型感温探测器或感烟探测器进行火灾监测, 同时在控制室配有火灾报警控制器,进行报警和记录。火灾报警控制器将火灾 报警信号、故障信号上传至站控制系统。 2.10 项目组成及工程量 2.10.1 项目组成 本工程的项目组成主要包括主体工程、公用工程及环保工程。具体如下。 表2.10-1 类型 组成 线路 及其 主体 工程 附属 工程 站场 工程 本项目工程组成 建设内容 1#大港枢纽站-蒙西管道互联互通管线:线路长度约 1.1km,管径 D813mm,设计输气量 2000×104Nm3/d,设计压力 10MPa。 线路长 2#大港枢纽站-天津 LNG 外输管道互联互通管线:线路长度约 2.9km,管径 D813mm,设计输气量 2000×104Nm3/d,设计压力 10MPa。 度 3#大港枢纽站-港清三线互联互通管线:线路长度约 5.5km,管径 D1016mm,设计输气量 4000×104Nm3/d,设计压力 10MPa。 穿越河流 3 处(6 条),分别为独流减河、热水河及荒地排水河 穿跨越 穿越、海晶鱼塘穿越、立达养殖塘穿越;穿越南港铁路 1 处;穿越水 情况 塘 4 处;穿越津石高速 1 处、北穿港路(东延段)1 处。 标志桩 本工程线路设置的里程桩、转角桩、穿越桩、交叉桩、加密桩等 及警示 标志桩有共计 52 个,设置警示牌共 16 个。 牌 新建大港枢纽站 1 座,占地面积 57023.8m2,站场及附属联络管线的设计 压力 10MPa。站场按功能划分为办公区、生产辅助区、工艺设备区、压缩机区 和放空区。 本工程线路管道采用高温型加强级 3LPE 防腐层。工艺站场露空管道及金 防腐 辅助 工程 属构筑物采用氟碳多层复合型防腐结构,站内埋地管道采用高温型加强级 3LPE 防腐层或“无溶剂液态环氧涂层+聚丙烯增强纤维胶粘带”防腐。线路管道阴 极保护采用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站场埋地管道实施强制电流区域阴极保护。 自控 通信 采用 SCADA 系统,用于运行数据采集、监视、控制和管理等。 本项目通信系统采用以光缆通信为主用信道,VAST 卫星通信为备用信道 的通信方式,全线随管道同沟敷设 24 芯 G.652 光缆。 77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大港枢纽站用电负荷 306kW,电源引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北侧 10kV 开 闭所,线路长度约 1.5km,综合设备间内设置变压器室、10/0.4kV 变配电室、 供电 变压器室和 UPS 间,变压器容量为 1×400kVA,另设一台 120kW 柴油发电机组 作为备用电源。对站内仪表及通信等特别重要负荷采用不间断电源(UPS)持 公用 工程 续供电,蓄电池后备时间 1.5h。 给水 大港枢纽站给水依托附近现有市政管网。 排水 站内实施雨污分流。站内雨水经市政雨水管网外排。 消防 大港枢纽站设置 1 套火灾检测及报警系统,配备 16 套手提式磷酸胺盐灭火 器及 8 套推车式磷酸铵盐灭火器。 废气 本项目分离器检修尾气、超压放空尾气经 1 根 25m 高放空立管排放。 处理 废水 本项目无废水产生。 处理 噪声 选用低噪声设备,设备间隔声。 环保 治理 工程 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站场旋风分离器检修产生的废渣、过滤分离器维护 时产生的废滤芯、设备维修保养产生的废机油、废油桶、沾染废物。其中分离 固废 器检修产生的废渣属于一般固体废物,由城管委部门定期清运。废滤芯属于一 处置 般固体废物,由物资回收部门回收。设备维修保养产生的废机油、废油桶、沾 染废物属于危险废物,经站场内危废暂存间暂存后,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 危废暂存间设置于工艺设备区南侧,占地面积 10m2。 2.11 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 2.11.1 给水 本项目大港枢纽站为无人站场,无劳动定员,无生活给排水系统设计相关 内容,用水主要为绿化用水,项目用水来源为市政供水管网。 项目用水主要为绿化用水,参考《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和《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绿化用水定额按 1.0L/(d·m2) 计,每年绿化灌溉时间按 240d 计。本项目绿化面积为 2500m2,用水量为 2.5m3/d (600m3/a)。 2.11.2 排水 本项目无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雨水通过厂区雨水管道排入市政雨水 管网。 2.11.3 采暖制冷 本工程无可依托热源,故大港枢纽站对备品备件库、综合设备间等安装分 78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体式空调,夏季制冷设计温度为 26℃,冬季室内采暖设计温度为 20℃。 2.11.4 通风 UPS 间采用轴流风机通风换气,换气次数为 6 次/小时。用于排放有害气体 及过渡季节消除设备余热(当通风不能满足室内温度要求时使用分体式空调器, 应尽量避免轴流风机和分体式空调器同时使用)。 配电间采用轴流风机通风换气,换气次数为 6 次/小时。 2.11.5 供电 大港枢纽站用电负荷 306kW,电源引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北侧 10kV 开 闭所,线路长度约 1.5km,综合设备间内设置变压器室、10/0.4kV 变配电室、 变压器室和 UPS 间,变压器容量为 1×400kVA,另设一台 120kW 柴油发电机组 作为备用电源。对站内仪表及通信等特别重要负荷采用不间断电源(UPS)持 续供电,蓄电池后备时间 1.5h。 2.11.6 办公及生活设施 本项目为无人站场,不设办公区及生活设施。 2.12 工程占地及拆迁 2.12.1 工程占地 本工程总占地面积 92571.8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 57023.8m2,临时占地面 积 35548m2。永久占地为大港枢纽站用地,临时占地主要为管沟埋敷设作业带、 穿越工程场地等占地。项目不设取、弃土场及施工营地。项目施工作业带宽度 为 20-26m,其中 2#联络线和 3#联络线并行段长度 65m,施工作业带宽度为 26m, 3#联络线无并行段长度 920m,施工作业带宽度为 20m。 表2.12-1 总占地 永久占地 临时占地 (m2) (m2) (m2) / 57023.8 57023.8 0 直埋 20090 0 20090 顶管 390 0 390 4 处顶管井 定向钻 14280 0 14280 5 处施工场 / 720 0 720 名称 类型 站场 管线 施工道路 本项目占地情况一览表 79 备注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总占地 永久占地 临时占地 (m2) (m2) (m2) / 57023.8 57023.8 0 管道桩 / 68* 0 68* 合计 -- 92571.8 57023.8 35548 名称 类型 站场 备注 注:*由于管道桩占地采用占用清偿的方式,因此,不纳入本项目永久占地。 2.12.2 拆迁 本项目无拆迁工程。 2.13 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 2.13.1 施工期 本项目施工阶段由线路施工和站场施工组成,整个施工过程由具有相应施 工机械设备的专业化施工队伍来完成。施工过程详见下图。 图2.13-1 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排污节点图 2.13.1.2 线路施工 80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首先测量定线,清理施工现场、平整工作带,修筑施工便道(以便施工人 员、施工车辆、管材等进入施工场地),管材防腐绝缘后运输到现场,开始布 管、组装焊接、无损探伤、补口、补伤及防腐检漏,在完成管沟开挖、穿越工 程后下沟,分段试压、清管,覆土回填,原址恢复。 2.13.1.3 站场施工 首先清理场地,进行土地平整;然后实施各建构筑物建设、工艺装置安装, 并建设相应辅助设施。 上述工程在建设完成后,对管沟覆土回填;清理作业现场,恢复地貌及地 表植被;站场绿化,竣工投产。 2.13.1.4 施工作业带清理 管道施工前,需要对施工作业带进行清理和平整,以便施工人员、车辆和 机械设备通行,然后方可进行管沟开挖作业。考虑沿线地形地貌情况,并借鉴 已建输气管道设计、施工情况,结合目前国内相关的施工机械、设备需求。 2.13.1.5 大开挖穿越施工 (1)陆地大开挖穿越施工 管线穿越荒地、林地等地段或一般地方道路时采取大开挖方式施工,管道 安装完毕后,立即按原貌恢复地面和路面;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等角度考虑, 一般土方段管顶埋深不应小于 1.2m,且大于最大冻土深度。 一般地段管道开挖作业示意图如下: 81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2.13-2 一般地段管道开挖作业示意图 在荒地、林地等地段开挖时,熟土(表层土)和生土(下层土)分开堆放, 管沟回填按生、熟土顺序填放。回填后管沟上方留有自然沉降余量(高出地面 0.3m),多余土方就近平整。项目施工作业带宽度为 20-26m,其中 2#联络线 和 3#联络线并行段长度 65m,施工作业带宽度为 26m,3#联络线无并行段长度 920m,施工作业带宽度为 20m。 (2)水塘大开挖穿越施工 在小型水塘采用大开挖施工方式,大开挖施工作业一般选在枯水期进行。 小型水塘或鱼塘采用降水后直接开挖管沟埋设的方式穿过;管沟穿越处的岸坡 采用浆砌石护坡、护岸措施。 2.13.1.6 顶管施工 铁路以及主要公路采用横孔钻机或顶管法顶进混凝土管道进行穿越,套管 顶部距公路、铁路路面不小于 1.2m,距路边沟底面不小于 0.5m。部分省道及县 级以下沥青公路视车流量情况采用顶管方式穿越。 顶管施工技术是国内外比较成熟的一项非开挖敷设管线的施工技术,该技 术分为泥水平衡法、土压平衡法和人工掘土顶进法。目前国内采用较多的是采 用大推力的千斤顶直接将预制套管压入土层中,再在管内采用人工或机械掏挖 土石、清除余土而成管的施工方法。主要分为测量放线、开挖作业坑、铺设导 向轨道、安装液压千斤顶、吊放混凝土预制管、挖土、顶管、再挖土、再顶管、 82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竣工验收等工序。顶管施工工作坑构造和设施示意图如下。 图2.13-3 顶管施工工作坑构造和设施示意图 管道穿越公路、铁路施工方式断面示意图分别见下图。 图2.13-4 公路穿越施工方式断面示意图 83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2.13-5 铁路穿越施工方式断面示意图 2.13.1.7 定向钻穿越 在大型河流、部分敏感河流等穿越处,采用定向钻穿越施工。使用定向钻 机进行管线穿越施工,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钻机被安装在入土点一侧,从入土点开始,沿着设计好的线路, 钻一条从入土点到出土点的曲线,作为预扩孔和回拖管线的引导曲线。 第二阶段是将导向孔进行扩孔,钻出的孔往往小于回拖管线的直径,为了 使钻出的孔径达到回拖管线直径的 1.3~1.5 倍,需要用扩孔器从出土点开始向入 土点将导向孔扩大至要求的直径。 第三阶段是地下孔经过预扩孔,达到回拖要求后,将钻杆、扩孔器、回拖 活节和被安装管线依次连接好,从出土点开始,一边扩孔一边将管线回拖至入 土点。 定向钻穿越河流施工过程段面示意图见下图。 84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钻导向孔 控制仪器 钻孔曲线 导向钻杆 图2.13-6 钻导向孔示意图 预扩孔 钻杆 扩孔器 钻杆 图2.13-7 预扩孔示意图 管线回拖 安装管线 钻杆 扩孔器 回拖活节 图2.13-8 管线回拖示意图 定向钻穿越可常年施工,不受季节限制;工期短,质量好,不影响河流通 航和防洪,可保证埋深;对水生生物和河流水质均不会造成影响。但定向钻施 工也会产生一些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施工场地的临时占地;施工现场的钻屑 沉淀池和泥浆收集池可能泄漏污染水体;施工结束后还将会产生废弃泥浆和钻 85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屑。 2.13.1.8 修筑施工便道 施工便道是管道建设的专用通道,一般与施工作业带和现有道路相连。 本项目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管道沿线地形为平原,周边主干道路距离施 工地点较近,只需根据现场需求修筑较短的施工便道。 2.13.1.9 施工期污染因素分析 废气:施工过程中场地清理、管沟开挖与填埋、土石方堆放等工程建设过 程和车辆运输过程,都会有扬尘的产生;施工机械、车辆排放的废气;设备、 管线安装过程会产生焊接烟尘;防腐喷漆过程产生有机废气。 废水:施工队伍产生生活污水;管道安装完成后管道试压排放的废水;施 工现场机械设备、车辆清洗废水;地表开挖、主体工程基础施工产生的泥浆水; 河流穿跨越对地表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噪声:施工期机械设备产生施工噪声;施工期运输车辆的交通噪声。 固体废物: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定向钻穿越产生的泥浆、工程开挖产生 的工程弃土弃渣、焊接过程产生焊渣、防腐喷漆过程产生漆渣和废油漆桶、施 工废料、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等。 生态环境: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来自管道敷设施工过程中的施工 作业带的清理、管沟的开挖、布管、施工便道、管道穿越工程等施工活动中施 工机械、车辆、人员踩踏等对土壤扰动、土地利用功能和自然植被等的破坏, 工程占地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河流穿跨越对地表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2.13.2 营运期 本项目运营期站场工艺流程详见下图。 86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G2、N G1、G2、N 放空立管 天津LNG外输管道 旋风过滤分离器 (2用1备) 计量设备 (2用1备) 蒙西管道 旋风过滤分离器 (2用1备) 计量设备 (2用1备) 调流系统 港清三线 S1、S2、S3、S4 注:G1表示工艺废气;G2表示分离器检修废气;G3表示放空废气;N表示噪声;S1表示分离器检修废渣;S2表示废 滤芯;S3表示废机油;S4表示废油桶;S5表示沾染废物。 图2.13-9 营运期工艺流程及产排污节点图 工艺流程简述: 本工程一期工程天津 LNG 外输管道和蒙西管道来气依次经旋风分离器、过 滤分离器分离,超声波流量计计量,调流系统稳压后输送至港清三线。 考虑到本工程线路较短,不设收发球管道清扫装置,通过增加管道壁厚和 加强运营管理的方式保证管道安全稳定运行。 营运期污染因素分析: (1)废气:项目营运期正常工况下产生站场工艺废气(G1),非正常工况 下产生分离器检修废气(G2)和系统超压放空废气(G3)。 (2)废水:项目大港枢纽站为无人站场,无劳动定员。营运期无废水产生。 (3)噪声:项目噪声主要是正常工况下工艺站场内的分离器以及非正常工 况下放空系统噪声 N。 (4)固体废物:项目站场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旋风分离器检修产生的废 渣(S1)、过滤分离器维护产生的废滤芯(S2)、设备维修保养产生的废机油 (S3)、废油桶(S4)、沾染废物(S5)。 2.14 污染源分析与治理措施 2.14.1 施工期 2.14.1.1 施工废气 拟建工程施工期间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施工产生的扬尘;焊 接过程中产生的烟尘;施工机械、车辆排放的废气;防腐喷漆产生的有机废气。 (1)施工扬尘 87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施工扬尘主要产生于场地清理、管沟开挖与填埋、土石方堆放等工程建设 过程和车辆运输过程。 工程建设过程产生的施工扬尘污染主要取决于施工作业方式、材料的堆放 以及风力等因素,其中受风力的影响因素最大,随着风速的增大,施工扬尘的 污染程度和超标范围也将随之增强和扩大。由于管线施工逐段进行,施工期较 短,在加强管理的情况下,施工过程产生的扬尘较少。 车辆运输产生施工扬尘的扬尘量、粒径大小等与多种因素(如路面状况、 车辆行驶速度、载重量和天气情况等)相关。其中风速、风向等直接影响扬尘 的传输防线和距离。由于汽车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时间短、扬尘落地快,其 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运输道路两侧,如果采用硬化道路、道路定期洒水抑尘、 控制车辆装载量并采取密闭或者遮盖措施,可有效减少运输扬尘对周围环境空 气的影响。 (2)焊接烟尘 拟建工程焊接过程有焊接烟尘产生,属于无组织排放,其产生量根据《焊 接工作的劳动保护》中的焊接烟尘理论产生量计算。本项目采用熔化极气体保 护焊/氩弧焊根焊+气体保护药芯焊丝自动焊方式,经查阅《焊接安全生产与劳 动保护》表 1 各种焊接方法的烟尘发尘量以及《不同焊接工艺的焊接烟尘污染 特征》(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郭永葆 2010 年 04 期),氩弧焊所用的实芯焊 丝发尘量为 5g/kg,气体保护焊药芯焊丝发尘量为 10g/kg,本项目氩弧焊实芯焊 丝使用量约 2.5t,则该部分焊接烟尘产生量为 0.0225t,本项目气体保护焊药芯 焊丝使用量约 2 t,则该部分焊接烟尘产生量为 0.02t。因此,则本工程施工期焊 接产生的焊接烟尘总量为 0.0425t。 (3)施工机械、车辆废气 建设项目施工机械运转时需要使用柴油、汽油,因而会产生施工机械尾气, 进出施工场地的施工车辆亦有汽车尾气排放。施工机械及车辆排放的尾气中主 要污染因子为 CO、碳氢化合物和 NO2 等。CO 主要来自燃料燃烧,主要燃料燃 烧完全,排放的是 CO2,但施工过程中车辆常常处在空转、减速、加速等工作 状态,因而燃料燃烧不完全会产生 CO。发动机运转状态不同,CO 排放量也不 88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尽相同。汽车行驶状态与 CO 排放浓度的关系情况见下表。 表2.14-1 施工车辆排放 CO 情况一览表 行驶状态 空挡 加速 减速 常速 CO 排放浓度 4.6 1.6 0 1.5 从上表可以看出,空挡、加速和减速时 CO 排放浓度均大于常速时 CO 排 放浓度,且空挡时 CO 浓度最大,是常速时 3.07 倍。施工过程汽车处于加速、 减速或空挡的状态较多,尤其是在车辆进场时,速度变换频繁,CO 排放量比 正常情况下更大。 施工单位应使用污染物达标排放的运输车辆、推土机等,运输车辆禁止超 载,对车辆的尾气排放进行监督管理。 (4)防腐喷漆产生的有机废气 本项目施工期需进行防腐喷漆,因此,会有少量有机废气无组织排放。项 目漆料大多为无溶剂环氧涂料,严格采用符合《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挥发性有 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DB12/3005-2017)要求的涂料,同时配套使用移动 式 VOC 废气净化设施,且随着施工期结束,有机废气排放也会随之消失,预计 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显著影响。 2.14.1.2 施工废水 (1)生活污水 项目大港枢纽站工程施工人员按照 30 人计,用水定额以 80L/d 人计,日用 水量 2.4m3/d,排水系数取 0.9,则日排水量 2.16m3/d,站场施工期 9 个月,则 站场施工生活污水产生量为 583.2m3/施工期。施工现场设置临时环保旱厕,生 活污水排入临时环保厕所,委托市容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禁止排入地表水。 项目管线工程施工人员按照 30 人计,用水定额以 80L/d 人计,日用水量 2.4m3/d,排水系数取 0.9,则日排水量 2.16m3/d,管线施工期 9 个月,则管线施 工生活污水产生量为 583.2m3/施工期。施工现场不设置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排 入附近环保厕所。 (2)施工废水 ① 管道试压废水 89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管道工程分段试压以测试管道的强度和严密性,试压介质为清洁水,以高 点压力表为准。一般地段试验压力:强度试验压力为 1.25 倍设计压力,稳压 4h。 严密性试验压力为 1.1 倍设计压力,稳压 4h。穿越大、中型河流、铁路、二级 (含)以上公路、高速公路的管段,应单独进行试压:强度试验压力为 1.5 倍 设计压力,稳压 4h;严密性试验压力为 1.1 倍设计压力,稳压 4h。 本项目管道与蒙西管道、天津 LNG 外输管道、港清三线动火连接点采用 100%AUT 和 100%射线检验,无试压。 拟建项目管道途径区域以林地、水网等平原地区为主,试压水可以重复利 用且重复利用率可达 50%以上。本项目管道试压最大长度为 5500m,管径 DN1016,则试压废水产生量为(1.016÷2 )2×3.14×5500=7117m3,考虑到试压 损耗,试压废水产生量按照单管水量的 1.2 倍计算,本项目管道工程试压最大 用水量约为 8540m3。管道试压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SS<70mg/L,采用 沉淀处理后部分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部分就近排入附近水塘,禁止排入独流 减河及具有饮用水功能的地表水体。 ②机械设备、车辆清洗废水 施工过程会产生机械、车辆等清洗废水,清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和 石油类物质。项目应在施工范围内设置机械、车辆集中清洗点。清洗废水经临 时排水沟、隔油沉砂池处理后用于场地洒水抑尘。 ③ 泥浆水 本工程在施工开挖过程和基础施工中会产生泥浆水。施工场地设置沉淀池, 泥浆水经沉淀处理后部分回用于施工现场洒水抑尘及沿线道路绿化洒水,部分 就近排入附近水塘,禁止排入独流减河及具有饮用水功能的地表水体。 2.14.1.3 施工噪声 (1)施工期机械噪声 在施工过程中,噪声源主要来自施工作业机械,如挖掘机、推土机、电焊 机、定向钻机等,其强度在 85dB(A)~105dB(A),具体见下表。 表2.14-2 序号 噪声源 主要施工机械噪声源强 噪声源强 序号 90 噪声源 噪声源强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dB(A)) (dB(A)) 1 挖掘机 92 6 混凝土搅拌机 95 2 吊管机 88 7 混凝土翻斗车 90 3 电焊机 85 8 混凝土振捣棒 105 4 定向钻机 90 9 切割机 95 5 推土机 90 10 柴油发电机 100 (2)施工期交通噪声 施工期运输量很大,运输车辆多,交通噪声声功率级预计为 90dB(A)。由 此产生的交通噪声影响也比较显著。交通噪声源是流动源,控制交通流量,规 范运输秩序都可以减少交通噪声的影响。 2.14.1.4 施工期固体废物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废弃泥浆、工程弃土弃渣、焊渣、 漆渣、废油漆桶和施工废料等。 (1)生活垃圾 项目大港枢纽站工程施工人员按照 30 人计,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按 1.0kg/人·日计,站场施工期 9 个月,则站场施工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8.1t/施工期。 。 根据类比调查,管线施工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0.35t/km,本项目管线总长度 9.5km, 。 则管线施工生活垃圾约为 3.325t。因此,本项目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 11.425t,生活垃圾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 (2)废弃泥浆 本项目定向钻施工需使用配制泥浆,其主要成份为膨润土,含有少量 Na2CO3,呈弱碱性,对土壤的渗透性差,施工过程中泥浆重复利用。废弃泥浆 经 pH 调节为中性后暂存于泥浆池内,泥浆晾干后与土方一起回填。 本项目顶管及定向钻施工产生的废弃泥浆量估算结果见下表。 表2.14-3 本项目废弃泥浆产生量估算表 长度(m) 废弃泥浆量(m3) 管线 管径(mm) 穿跨越形式 1#联络线 813 定向钻 1050 545.1 109 2#联络线 813 定向钻 2750 1427.6 285.5 3#联络线 1016 定向钻、顶管 4150 3364.5 672.9 (3)工程弃土、弃渣 91 干重(t)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项目不设置取、弃土场,产生的土石方将全部回填于管沟或者场地平整 等,无弃土、弃渣产生。本工程土方开挖 6.52 万 m3,外借土方 3.66 万 m3,回 填土方 10.18 万 m 3,余方 0.08 万 m3,余方平铺于管沟上方,无弃土产生。 表2.14-4 本项目土石方产生量估算表 编号 项目 土方开挖 土方回填 1 2 3 管线开挖区 穿越工程区 站场区 合计 2.46 1.66 2.40 6.52 2.38 0.16 7.56 10.18 直接调运 调入 调出 / / / 1.5 1.5 / 1.5 1.5 外借 数量 来源 / / / / 3.66 3.66 余方 数量 去向 0.08 / 0 0.08 (4)焊渣 施工期焊接过程产生焊渣,焊渣产生量为 0.59 t,收集后由城管委部门清运。 (5)漆渣、废油漆桶 喷漆过程中产生油漆漆渣 1.6t、废油漆桶 4t,属于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 位处置。 (6)施工废料 根据类比分析,施工废料的产生量按 0.2t/km 估算,本项目施工过程产生的 施工废料量约为 1.9t。统一收集后,委托城管委部门清运处置。 2.14.1.5 生态环境 工程施工期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施工作业带清理、管沟开挖 管道施工前,首先要对施工作业带进行清理和平整,以便施工人员、车辆和 机械通行,然后才能进行管沟开挖作业。拟建项目途经地区以林地、水网等平原 地区为主,施工作业带和管沟的开挖将会破坏平原地区既有植被,使土壤的结构、 组成及理化特性等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土壤的侵蚀状况,尤其会对管沟开挖约 20-26m 范围内的植被造成严重破坏。 管道敷设过程将会因置换而产生一部分弃土方,这些弃方将会对生态环境产 生一定的影响。 2)施工便道建设 施工便道的建设是管道施工期间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活动之一。该过 程常会破坏表层土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毁坏大量的植被、破坏动物的生存环 92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境等。因此,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对于无乡村道路至管线位置 的部分地段,如平原地带可以在适当位置临时修筑一定长度的施工便道来满足施 工要求。 本项目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管道沿线地形为平原,周边主干道路距离施工 地点较近,只需根据现场需求修筑较短的施工便道。施工便道宽 4m,总长度 180m。 (2)穿越工程 1)河流穿越 穿越大中型河流时,在河床地质条件满足定向钻施工工艺条件前提下,优先 采用定向钻穿越施工工艺,在地质条件不能满足定向钻施工工艺前提下,尽可能 采取定向钻或顶管穿越方式,避免对河流水质产生影响。 在穿越水量较小的水塘、沟渠时,采用直接开挖管沟埋设的方式穿过。大开 挖穿越水塘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水体的泥沙含量,进而增加河水的悬浮物含 量,从而影响水质,管沟回填后,多余的土石方处置不当,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 2)水塘穿越 拟建项目管道经过少量水塘,均采用大开挖沟埋方式穿越。管沟回填后,多 余的土方量处置不当,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因此,要重视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工 作。 对于水塘穿越,管道施工完毕后,应立即恢复沟渠原貌,并根据实际情况选 用过水面等水工保护形式对管道加以保护。 3)公路及铁路穿越 拟建项目采用顶管穿越公路及铁路,对环境影响不大。 (3)工程占地 拟建项目占地分为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其中临时占地主要是施工作业带、 施工便道、堆管场的占地;永久占地主要为大港枢纽站占地。拟建项目总占地面 积 92571.8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 57023.8m2,临时占地面积 35548m2。 永久占地将改变土地利用性质,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临时占地在施工期将 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工程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进行生态恢复,可以将其影响降至最 低。 93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14.2 营运期 2.14.2.1 废气 本项目营运期正常工况下产生站场工艺废气(G1),非正常工况下产生分离 器检修废气(G2)和系统超压放空废气(G3)。 (1)正常工况 ①工艺废气(G1) 本项目大港枢纽站动静密封点泄露部分天然气,无组织排放,本次环评类 比同类工程排放情况,站场非甲烷总烃无组织排放速率为 0.01kg/h,则非甲烷总 烃年排放量为 0.0876t/a。 (2)非正常工况 ①分离器检修废气(G2) 设置过滤分离器的目的在于除去管输天然气中的小粒径粉尘和可能携带的 少量液体。分离器一般每年需要进行 1 次定期检修,本工程站内分离器检修泄 漏的少量天然气将通过工艺站场高 25m,直径 DN400 的放空立管直接排放。根 据类比调查,分离器检修时天然气排放量约为 20m³/次。 ②超压放空尾气(G3) 系统超压时将排放一定量的天然气。天然气超压放空系统放空次数极少,发 生频率为 1 次/a~2 次/a,每次持续时间 2~5min。放空系统最大设计放空量为 10×104m³/h。超压排放的天然气经工艺站场高 25m,直径 DN400 的放空立管直 接排放。 2.14.2.2 废水 本项目大港枢纽站为无人站场,无劳动定员。营运期无废水产生。 2.14.2.3 噪声 本项目建成后,噪声源主要是正常工况下工艺站场内的分离器以及非正常 工况下放空系统噪声。主要取噪声源强及防治情况详见下表。 表2.14-5 序 噪声设 号 备名称 1 旋风分 正常工况下主要设备噪声源强 单台噪 型号 位置 声源强 /dB(A) P= 工艺设 75 数量 叠加值 /台 /dB(A) 4用1 81.02 94 声源控制措施 运行时段 选用低噪声设 24h 隔声减振 量/dB(A) 0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离器 2 10.5MPa 备区 P= 过滤分 离器 备 工艺设 10.5MPa 备区 75 表2.14-6 序号 4用1 型号 名称 位置 放空立 / 24h 备 0 非正常工况下主要设备噪声源强 数量 强 /台 /dB(A) 1 放空系统 选用低噪声设 81.02 备 噪声源 噪声设备 备 管区 90-105 1 声源控制措施 运行时段 隔声减振 量/dB(A) 选用低噪声设备 超压放空 0 2.14.2.4 固体废物 本项目站场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分离器检修产生的废渣、分离器维护产 生的废滤芯、设备维修保养产生的废机油、废油桶、沾染废物。 (1)一般固体废物 ①分离器检修废渣(S1) 站场的旋风分离器检修是通过自身压力排尘的,主要污染物成份为粉尘。 根据类比调查,分离器检修一般 1 次/a,废渣的产生量约为 5kg/次,由城管委部 门清运。 ② 废滤芯(S2) 站场过滤分离器维护时会产生一些废滤芯,根据同类别站场类比,单台过 滤分离器中滤芯约 65 根,每根滤芯重约 2~3kg,每座站场按 5 座过滤分离器计 算,每次更换约产生废滤芯 0.975t,3 年更换一次,即产生量约为 0.325t/a。废 滤芯属于一般固体废物,由物资回收部门回收。 表2.14-7 序 号 废物名称 建设项目一般固体废物基本情况汇总表 产生量 产生工序及装 /(t/a) 置 1 分离器检修废渣 0.005 2 废滤芯 0.325 旋风分离器检 修 过滤分离器维 护 形态 主要成分 固态 粉尘 固态 不锈钢 处置方式 由城管委部门定 期清运 由物资回收部门 回收 (2)危险废物 ① 废机油(S3) 项目设备保养和维修产生的废机油,产生量约 0.01t/a。废物类别为 HW08 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废物代码为 900-249-08,交由有资质公司处置。 95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② 废油桶(S4) 项目设备保养和维修使用机油,产生废油桶,产生量约 0.05t/a。废物类别为 HW08 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废物代码为 900-249-08,交由有资质公司处置。 ③ 沾染废物(S5) 项目设备保养和维修产生的沾染废物,产生量约 0.01t/a。废物类别为 HW49 其他废物,废物代码为 900-041-49,交由有资质公司处置。 表2.14-8 危险废物基本情况汇总表 序 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 产生量 产生工序 号 名称 类别 /(t/a) 代码 HW08 废 1 废机油 矿物油与 900-249-08 含矿物油 0.01 废油桶 900-249-08 含矿物油 0.05 和维修;生 固态 他废物 0.01 油 添加 1 年 T,I 分类、分 矿物 油、 油 添加 区贮存, 1 年 T,I 委托有 资质公 剂等 司处置 基础 设备保养 900-041-49 矿物 油、 基础 产设备等 HW49 其 成分 成分 周期 特性 治措施 剂等 设备保养 矿物油与 废物 3 沾染废物 和维修;生 液态 产设备等 HW08 废 主要 有害 产废 危险 污染防 基础 设备保养 废物 2 及装置 形态 和维修;生 固态 产设备等 矿物 油、 油 添加 1 年 T,I 剂等 2.15 主要污染源汇总 2.15.1 废气 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见下表。 表2.15-1 废气产生与排放情况汇总表 产生情况 污染源 污染物 产生量 速率 /(t/a) 收集 净化 治理措施 /(kg/h) 排放情况 排气 效率 效率 排放量 速率 筒 /% /% /(t/a) /(kg/h) 编号 / / 0.0876 0.01 无组织废气 站场 非甲烷 总烃 0.0876 0.01 加强管道密封 2.15.2 废水 本项目营运期无废水产生。 96 /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15.3 噪声 本项目建成后,噪声源主要是正常工况下工艺站场内的分离器以及非正常 工况下放空系统噪声。主要取噪声源强及防治情况详见下表。 表2.15-2 单台噪 序 噪声设 型号 号 备名称 P= 工艺设 10.5MPa 备区 离器 P= 过滤分 2 位置 声源强 工艺设 10.5MPa 备区 离器 叠加值 /台 /dB(A) 噪声设备 名称 4用1 75 4用1 81.02 备 位置 强 数量 /台 /dB(A) 1 放空系统 / 声源控制措施 运行时段 选用低噪声设 备 选用低噪声设 备 隔声减振 量/dB(A) 24h 0 24h 0 非正常工况下主要设备噪声源强 噪声源 型号 81.02 备 75 表2.15-3 序号 数量 /dB(A) 旋风分 1 正常工况下主要设备噪声源强 放空立 管区 90-105 1 声源控制措施 运行时段 选用低噪声设备 超压放空 隔声减振 量/dB(A) 0 2.15.4 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产生情况汇总见下表。 表2.15-4 固体废物产生情况汇总表 废物名 产生量 产生工序及装 废物属 称 /(t/a) 置 性 0.005 分离器检修 分离器 检修废 渣 废滤芯 0.325 分离器维护 一般固 体废物 固态 一般固体 一般固体 废物/危险 废物/危险 废物类别 废物代码 粉尘 99 处置方式 由城管委部 门定期清运 / 99 HW08 废矿 废机油 0.01 设备保养和维 危险废 物油与含 修 物 矿物油废 900-249-08 委托有资质 公司处置 物 HW08 废矿 废油桶 0.05 设备保养和维 危险废 物油与含 修 物 矿物油废 900-249-08 委托有资质 公司处置 物 沾染废 物 0.01 设备保养和维 危险废 HW49 其他 修 物 废物 97 900-041-49 委托有资质 公司处置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16 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工艺废气,主要污染因子为非甲烷总烃,无组织排放。 运营期无废水等排放,无需申请总量。 98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1 地理位置 天津市位于华北平原东部,地处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地 理坐标范围:北纬 38°33′57″~40°14′57″,东经 116°42′5″~118°3′31″。南北长约 186 km,东西宽约 101 km,全市土地总面积为 11919.7 km2,除蓟县北部山区外, 其余绝大部分为平原,平原区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 94%。 天津市滨海新区地处于华北平原北部,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交汇点上、 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区的东面,渤海湾顶端,濒临渤海,北与河北省丰 南县为邻,南与河北省黄骅市为界,地理坐标范围为北纬 38°40′至 39°00′,东 经 117°20′至 118°00′。滨海新区拥有海岸线 153 km,陆域面积 2270 km2,海域 面积 3000 km2。 本项目大港枢纽站位于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中区,中心 坐标:E 117°32'53.3035",N 38°47'11.4127"。大港枢纽站东侧为空地;南侧为 轻十路,隔路为海晶集团水塘;西侧为纺六路(西中环延长线),隔路为空地; 北侧为轻九路,隔路为空地。 1# 大 港 枢 纽 站 - 蒙 西 管 道 互 联 互 通 管 线 起 点 为 大 港 枢 纽 站 ( E117°32′50.735″ , N38°47′7.487″ ) , 终 点 为 蒙 西 管 道 动 火 连 接 点 (E117°33′8.296″,N38°46′36.212″),路由走向为:起点为大港枢纽站,出站 后沿东南方向敷设,采用定向钻穿越海晶集团水塘,穿越长度约 1050m,经过 50m 连接段后,与蒙西管道连接。2#大港枢纽站-天津 LNG 外输管道互联互通 管线起点为大港枢纽站(E117°32′50.272″,N38°47′7.525″),终点为中石化天 津 LNG 外输管道动火连接点(E117°33′6.32″,N38°45′39.597″),路由走向为: 起点为大港枢纽站,出站后沿东南方向敷设,采用定向钻穿越海晶集团水塘, 穿越长度约 1050m,经过 85m 连接段后,到达荒地排水河北侧的定向钻出土点; 再次采用定向钻依次穿越荒地排水河、热水河、独流减河,穿越长度约 1700m, 穿越后继续向南侧敷设约 65m,最后与东西走向敷设的中石化天津 LNG 外输管 道 连 接 。 3# 大 港 枢 纽 站 - 港 清 三 线 互 联 互 通 管 线 起 点 为 大 港 枢 纽 站 ( E117°32′49.712″ , N38°47′7.498″ ) , 终 点 为 港 清 三 线 动 火 连 接 点 99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E117°31′56.353″,N38°45′14.542″),路由走向为:起点为大港枢纽站,出站 后沿东南方向敷设,采用定向钻穿越海晶集团水塘,穿越长度约 1050m,经过 85m 连接段后,到达荒地排水河北侧的定向钻出土点;再次采用定向钻依次穿 越荒地排水河、热水河、独流减河,穿越长度约 1700m;随后自北向南敷设在 水塘中敷设约 125m;而后向西敷设约 165m,从南港铁路高架桥下的 98#~99# 桥墩之间穿越;继续自东向西敷设,采用定向钻穿越 3 处立达养殖塘,穿越长 度约 1400m;随后管道折向南北敷设,沿岸堤敷设约 510m,在津石高速与北穿 港路东延段的交叉处自东北向西南方向依次从津石高速两桥墩之间和北穿港路 (东延段)路基段采用顶管一次性穿越,穿越距离 125m;最后继续向南敷设约 85m 后,在北穿港路(东延段)南侧水塘岸堤处先自东向西敷设 60m,再自北 向南敷设约 125m,自东向西敷设 70m 穿越水泥路后与港清三线连接。 本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 1,管线走向图见图 2,站场周边环境见附图 3。 3.2 自然环境简况 3.2.1 地形地貌 根据地貌基本形态和成因类型,天津市从北至南大体划分为山地丘陵、堆 积平原、海岸潮间带三个大的类型区。 滨海新区地貌属于滨海冲积平原,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 1~3 m,地 面坡度小于 1/10000;主要地貌类型有滨海平原、泻湖和海涂。海河、蓟运河、 永定新河、潮白河、独流减河等主要河流均从滨海新区入海,区内还有北大港、 北塘、营城、黄港、钱圈等水库以及大面积的盐田和众多的坑塘,因此水域面 积大和地势低平成为本区主要地貌特征。 滨海新区跨越了沧县隆起、黄骅坳陷两个地质构造单元,区内包括:沧东 断裂、海河断裂等壳断裂、汉沽断裂等盖层断裂以及其他一般性断裂。滨海新 区地质构造属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黄骅凹陷带,而且孕育着以海河断裂为代表 的构造带,断裂两侧地质有明显的落差,对两侧建设造成一定影响。地表主要 是第四纪河相河海相沉积物,故形成承载力仅 6-8 t/m2 的松软地质基础。 3.2.2 气候与气象 滨海新区属于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基本特点是冬寒夏 100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热,四季分明,降水集中,日照充足,季风显著,春季多风少雨,夏季高温多 雨,秋季冷暖适宜,冬季雨雪稀少。全年平均气温 12.8℃,其中 7 月份平均气 温最高,为 25.8℃,1 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为-1.8℃,年极端最高气温为 40.9℃。 滨海新区年平均风速 4.1 m/s,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59%,年均降水量 405.4 mm。 3.2.3 水文 滨海新区地处海河流域下游,境内自然河流与人工河道纵横交织,水系较 为发达。区内有一级河道 8 条,二级河道 14 条,其它排水河道 2 条,水库 7 座。 一级河道 8 条:蓟运河、潮白新河、永定新河、金钟河、海河、独流减河、 马厂减河、子牙新河,河道总长度约 160 km。二级河道有 14 条:西河、西减 河、东河、东减河、新地河、北塘排咸河、黑潴河、八米河、十米河、马厂减 河、青静黄排水河、北排水河、兴济夹道减河、荒地排水河。排水骨干河道有 中心桥北干渠、红排河、新河东干渠、马圈引河、十八米河等。其它排水河道 有 2 条:北塘排污河、大沽排污河,河道长度 21 km,主要用于汛期排沥,非 汛期排泄城区部分污水及中、小雨水。水库 7 座,其中大型水库 1 座,北大港 水库,水面面积 149 km2。中型水库 6 座,包括营城水库、黄港水库、北塘水库、 官港水库、钱圈水库、沙井子水库,水面总面积 48.8 km2。 滨海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较浅,一般为 0~2 m,主要补给源自大气降 水,水力坡度小、径流缓慢,主要化学类型为氯化钠或氯化钠镁型水,约占整 个滨海新区面积的 83%,为咸水水化学类型;深层地下水埋藏较深,主要靠侧 向径流和越流补给,呈现由北向南或由东北向西南的水平水化学分带规律。 3.2.4 土壤和植被 滨海新区土壤在长期的海退和河流泥沙不断沉积的过程中,经过人为改造 而逐渐形成。全区土壤可分为盐化潮土、盐化湿潮土和滨海盐土三个亚类。滨 海新区土壤盐碱化是由于土壤及地下水中的盐分主要来自于海水,土壤积盐过 程先于成土过程;不同盐碱度的土壤和不同矿化度的地下水,平行于海岸呈连 续的带状分布,或不连续的带状分布;频繁的季节性积盐和脱盐交替过程;越 趋向海岸,土壤含盐越重。滨海地区土壤平均含盐量在 4~7%左右,pH 值在 8 以上,含盐量大于 0.1%的盐渍化土壤面积约为 195890 hm2,约占滨海新区总面 101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积的 86.3%。 3.2.5 区域地质概况 3.2.5.1 滨海新区地质概况 天津市在地质构造上属华北准地台的一部分,可划分为两个二级构造单元: 燕山台褶带和华北断坳;四个三级构造单元:蓟宝隆褶、沧县隆起、冀中坳陷、 黄骅坳陷。滨海新区跨越了沧县隆起、黄骅坳陷两个地质构造单元,区内包括: 沧东断裂、海河断裂等壳断裂、汉沽断裂等盖层断裂以及其他一般性断裂。滨 海新区地质构造属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黄骅凹陷带,根据《天津市地质构造》 黄骅坳陷位于沧县隆起之东,其东入渤海与埕宁隆起为邻,北以宁河—宝坻断 裂与燕山台褶带分界。基底由太古宇,中上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组成,缺 失下马岺组。盖层主要由新生界组成,沉积厚度最大可达 7100 m,为陆相碎屑 岩,并伴有基性玄武岩喷发。 3.2.5.2 滨海新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含水层组划分 第 I 含水组:底界深度一般 70~80m。该组通常又称为浅层地下水,赋存于 全新世及上更新世冲积、湖积及海相地层中。其水力特性为潜水、微承压水和 承压水。矿化度在垂向上有自上而下,由低变高,再变低的特点。 含水层岩性主要是粉砂、粉细砂。富水性弱,据区域的抽水试验结果,单 井出水量为 603.07m3/d。地下水以咸水为主,矿化度 2~5g/l,水质差,未开发 利用。 第Ⅱ含水组:由佟楼组地层组成。含水组底板较稳定,底界深度一般 1670~180m。含水层岩性主要以粉砂、细砂为主。调查区一带含水层累积厚度 较大,一般在 70~80m。富水性较强,根据区域的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和导水 系数分别达到 5.16m3/h·m 和 752.86m2/d。矿化度 0.4-0.6g/l。 第Ⅲ含水组:由杨柳青组上部地层组成。含水组底板较稳定,底界深度一 般 275~285m。含水层岩性为粉细砂及细砂,调查区一带砂层厚度 40~50m,根 据附近区域的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和导水系数分别达到 8.32m3/h·m 和 962.68 m2/d。矿化度 0.28g/l。 102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Ⅳ含水组:主要由杨柳青组下部地层组成,底界深度 405~415m 左右。 整个含水组为厚层粘土夹细砂及粉砂。含水层厚度 40~60m。裉据区域资料调查 区单位涌水量和导水系数分别介于 3.16~5.28m3/h·m 和 304~537.88m2/d。矿化度 0.307~0.395g/l。 第 V 含水组:底界深度 410~420m 左右。由明化镇组地层组成。为一套泥 岩、砂质泥岩夹砂岩及泥质粉砂岩组合。含水层为砂岩及粉砂岩。根据附近区 域的资料, 该组含水层厚度 46m 左右,单位涌水量和导水系数分别为 4.65m3/h·m 和 819.88m2/d。矿化度 0.349g/l。 (2)地下水补径排概况 调查区属于蓟运河冲积海积地下水系统子区,地下水类型属于第四系及新 近系孔隙型地下水。 天然状态下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地下水径流以及河流渗漏 等。地下水流向由北部逐渐向东南汇入渤海湾。主要的排泄途径是蒸发排泄和 径流排泄。大气降水和河流渗漏是 20 米以浅的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向下的 深层地下水主要接受侧向径流补给,并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排泄。 调查区具有含水砂层岩性为粉砂和细砂,垂向上为砂粘互层的多层结构, 含水层厚度、渗透性与导水性,变化较大。总体而言,该区域主要补给区位于 北部玉田县一带,补给距离较远。因此地下水具有径流缓慢、排泄不畅、补给 不佳的特点。 由于大规模的地下水开采活动,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人工开采成为深层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途径。水平方向上形成以漏斗为中心 的径向径流补给的补给形式。 103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项目 图3.2-1 天津市浅层水水文地质图(出自《天津市地质环境图集》) 104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 第 I 含水组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主要通过蒸发排泄,故表现为降水入渗 蒸发型水位动态。其动态特征基本上与气象周期相一致。在丰水期(7~9 月份), 地下水位较高,在枯水期(12 月~次年 3 月),地下水位较低。在丰水年,水位相 对高;在枯水年, 水位相对低。 第 I 含水组上部的潜水和微承压水水位标高 0~1m, 埋深 2.0~3.0m,年平均水位埋深 2.7m,年内变幅 1m 左右。多年水位变化不大。 第Ⅱ含水组调查区水位标高大致分布在-55m~-65m 之间(黄海高程),埋深 60~70m。靠近漏斗中心位置,自调查区西北向东南方向,水位埋深逐渐增大。 南部水位标高最低,约为-65m。 第Ⅲ含水组也是天津市主要的地下水开采层,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与上覆 第Ⅱ含水组类似,主要受人工开采的影响。调查区处于局部地下水位漏斗中心 位置,水位标高大致处于-55m~-66m 之间。 第Ⅳ~Ⅴ含水组地下水流场特征与第Ⅲ含水组类似,直接受地下水开采布局 的控制。由于含水组埋藏深、补给条件差,开采后水位迅速下降。第Ⅳ含水组 主要在调查区以东形成水位下降漏斗,在汉沽城区水位呈逐年上升趋势。 3.2.6 场地地质概况 3.2.6.1 评价区地层概况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针对本项目的《大港枢纽站联通和增 压工程大港枢纽站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以及收集周边的《天津滨海新区大港 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扩建项目地下水及土壤环境调查与评价》,本项目勘探深 度 20m 范围内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Q4)部分堆积层。按其沉积时代、成因 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划分为 4 个工程地质层及 6 个工程地质亚层。现按其揭露的 先后顺序将各分层地基土岩性特征及分布规律自上而下如下。 表3.2-1 地质时 代及成 分层序号及 地层层序划分一览表 分布规律 土层名称 厚度(m) 顶板高程(m) Qml ①素填土 2.30~3.00 3.65~3.43 Q43Nal ③粉质黏土 0.60~0.70 0.95~0.83 因 105 岩性特征描述 黄褐色,松散,土质不均匀,以 黏性土为主。 褐黄色,可塑,土质不均匀,夹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粉土团,含锈斑。 1.20~1.50 ⑥1 粉土 夹粉质黏性薄层,含砂颗粒。 灰色,流塑,土质不均匀,含有 ⑥2 淤泥质黏 Q42m 灰色,稍密,湿,土质不均匀, 0.27~0.18 9.70~11.00 土 -1.17~-1.32 机质,夹淤泥质粉质黏土薄层及 粉土薄层。 灰色,软塑,土质不均匀,局部 1.50~2.80 ⑥3 黏土 -10.47~-12.32 夹粉土薄层,含有机质及少量贝 壳碎片。 Q41h 1.90~2.20 ⑦粉质黏土 -12.27~-14.52 浅灰色,软塑,土质不均匀,顶 部含泥炭,含有机质。 3.2.6.2 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 (1)场地地下水类型及赋存特征 本项目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为潜水含水层,潜水水位埋深为 1.02~2.57m; 含水层自上而下分别由③粉质黏土、⑥1 粉土、⑥2 淤泥质黏土、⑥3 黏土组成, 埋深为 17m 左右,平均渗透系数约为 0.17m/d,透水性弱,富水性弱;隔水底板 为⑦粉质黏土组成,能很好的隔断与下部微承压含水层的水力联系。潜水含水层 与隔水底板分布稳定且连续。 本项目水质分析样品委托天津市宇相津准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测试,由成果可 知,本项目评价区 S1、S2、S3、SQ20 地下水化学类型为 Cl-Na 型。地下水溶解 性总固体为 23000~91000mg/L,总硬度为 4770~17800mg/L。 表3.2-2 取样编号 S1 地下水监 测井 地下水化学类型计算表 分析项目(Bz±) 质量浓度(mg/L) 摩尔浓度(mmol/L) 摩尔体积比% K+ 548 14.05 0.88% Na+ 28300 1230.43 76.91% Ca2+ 789 39.45 2.47% Mg2+ 3790 315.83 19.74% Cl- 51700 1477.14 91.70% SO42- 6070 126.46 7.85% CO32- 5L — — HCO3- 441 7.23 0.45% S1 地下水监测井水化学类型:Cl-Na 型 取样编号 分析项目(Bz±) 质量浓度(mg/L) 摩尔浓度(mmol/L) 摩尔体积比% S2 地下水监 K+ 593 15.21 0.99% 测井 Na+ 26800 1165.22 75.83% 106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Ca2+ 1040 52.00 3.38% Mg2+ 3650 304.17 19.79% Cl- 49000 1400.00 89.70% SO42- 7350 153.13 9.81% CO32- 5L — — HCO3- 461 7.56 0.48% S2 地下水监测井水化学类型:Cl-Na 型 取样编号 S3 地下水监 测井 分析项目(Bz±) 质量浓度(mg/L) 摩尔浓度(mmol/L) 摩尔体积比% K+ 677 17.36 1.19% Na+ 25600 1113.04 76.11% Ca2+ 622 31.10 2.13% Mg2+ 3610 300.83 20.57% Cl- 47200 1348.57 91.34% SO42- 5830 121.46 8.23% CO32- 5L — — HCO3- 392 6.43 0.44% S3 地下水监测井水化学类型:Cl-Na 型 取样编号 SQ20 地下 水监测井 分析项目(Bz±) 质量浓度(mg/L) 摩尔浓度(mmol/L) 摩尔体积比% K+ 275 7.05 1.54% Na+ 8080 351.30 76.68% Ca2+ 329 16.45 3.59% Mg2+ 1000 83.33 18.19% Cl- 13900 397.14 89.63% SO42- 2030 42.29 9.55% CO32- 5L — — HCO3- 222 3.64 0.82% SQ20 地下水监测井水化学类型:Cl-Na 型 (2)场地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场地内潜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场地内地下水排泄方式为潜水蒸发、 侧向流出,地下径流主要是自西南向东北方向。 107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3.2-2 水文地质剖面图 (3)水文地质成井 本项目引用大港油田现有地下水监测井 SQ20,井深 15m,同时,在评价区 内施工 3 眼地下水长期监测井,S1、S2 监测井的井深 7m,S3 监测井的井深 15m, 井管材料为 PVC-U,外孔直径 300mm,管材内径 108mm。前 1m 处用黏土球封 孔,中间处下滤水管,最后 0.5m 处为沉淀管。3 眼钻孔均进行了水文地质成井 工作,成井目的层位为潜水含水层。 首先根据水文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确定滤水管位置,而后以 Φ300mm 的口径 扩孔,到达预定井深后,根据潜水含水层位置下入预先排好的沉淀管、滤水管及 井壁管,各种管均为口径 Φ108mm 的 PVC 管,滤水管需以缠丝垫筋滤水管。 下管后在滤水管的位置填入砾径为 2~3mm 的砾料,其上回填黏土至地面进 行固井。成井后立即进行洗井,直到水清砂净,而后进行试抽水,以初步确定含 水层的出水能力。 地下水监测井钻探过程中除进行地层划分、岩性描述外,还系统的采集了表 层土壤质量样品、常规土工试验样品、水质简分析样品及特征因子分析样品。使 用 GPS 确定了孔位、水位标高和土样采集点位及钻孔高程。 水文地质钻孔柱状图及井结构图见下图,水文地质成井见下图。 108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3.2-3 ZK1 钻孔柱状图及 S1 井结构图 109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3.2-4 ZK11 钻孔柱状图及 S2 井结构图 (4)场地地下水流场特征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相关要求,本 次调查评价工作中,在评价区新建 3 眼水质水位监测井、3 眼水位监测井,同时 引用大港油田 SQ20 监测井作为水质水位监测井。本项目对监测井进行地下水水 位的测量工作,但由于管道穿越的区域大面积为地表水,布置监测井较少无法绘 110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制地下水流场,因此本项目主要绘制站场内地下水流场。高程坐标使用天津大沽 高程,监测日期为 2022 年 5 月份,各井孔口高程及水位标高见下表。 表3.2-3 监测井 调查评价区各井及水位高程统计表 坐标(GCJ-02) 井深/m 地面高程 水位埋深 水位高程 /m /m /m 编号 E/° N/° S1 117.553970 38.788010 7.0 3.56 2.23 1.33 S2 117.552986 38.786339 7.0 3.48 1.99 1.49 S3 117.557264 38.773276 15.0 4.37 2.01 2.36 SQ20 117.554009 38.752492 15.0 1.53 1.02 0.51 SW1 117.551616 38.787279 6.0 3.58 2.08 1.5 SW2 117.553928 38.789048 6.0 3.43 2.11 1.32 SW3 117.555682 38.787438 6.0 3.57 2.27 1.3 SW4 117.555380 38.762199 6.0 4.75 2.57 2.18 图3.2-5 站场内潜水含水层水位等值线图 111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5)评价区潜水与周边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 根据现场调查,站场南侧为地表水体,地表水体水位标高为 1.53m,站场 内地下水监测井水位的高程为 1.30~1.50m,初步判断评价区周边地表水体对潜 水有补给作用。 3.2.6.3 抽水试验 1)基本要求 监测井抽水试验在洗井质量达到要求后进行。对 2 个监测井开展 1 个落程的 定流量抽水试验,抽水稳定时间达到 8 h 以上,并进行水位恢复观测;分层监测 井组抽水试验时对其它层位同时进行水位观测;抽水试验结束后,编制抽水试验 综合成果图表。试验结束后须测量孔深。井深<50m 时,沉砂厚度不大于 0.25m, 否则需要进行排砂处理。 2)抽水试验的目的 ①查明工作区目的含水层地下水水位及变化幅度; ②通过抽水试验,分别计算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 ③根据单井涌水量,评价含水层组的富水性。 3)抽水试验的方法 结合在天津地区以往抽水试验的经验,拟采用定流量稳定流抽水,对潜水含 水层进行一个落程的抽水试验;具体抽水方法需根据抽水试验前的试抽情况确 定。 4)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抽水试验前,应对各井孔静止水位进行观测。 抽水水位观测:开泵后抽水井中的水位观测时间为:1、2、3、4、6、8、10、 15、20、25、30、40、50、60、90、120min,以后每隔 30 分钟观测一次,至 480 min 后每间隔 60min 观测一次。抽水试验井的水位测量应读到厘米,观测井的水 位测量应读到毫米,水位量测用电水位计。 抽水水量观测:采用流量表读数。流量观测次数与地下水位观测同步。在整 个抽水试验的过程中,抽水井的出水量应保持常量,在正式抽水之前,进行试抽 水,同时选取合适的水泵,以保证抽水井的水位不致被抽干或没有明显的水位降, 尽量减小流量的变化。 112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抽水试验泵型根据含水层的富水性、导水性不同及实际试抽水情况改变,为 满足求参目的选定,泵头下入深度为含水层底部。 根据抽水过程中所绘制的水位降深(S)与时间(t)的对数曲线所显示的抽 水阶段来决定。根据试验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延续时间可适当调整。 恢复水位观测:停止抽水后,应观测恢复水位,观测频率与抽水时频率一致, 直到稳定。 5)抽水试验结果分析 根据 S1、S2 地下井监测井的抽水实验数据,采用公式法对该深度范围内的 地层计算渗透系数 。 根据钻探资料及勘察资料,抽水试验场区潜水含水层岩性较均匀,厚度较稳 定,地下水运动为层流,抽水过程中,在一定时间内可视为稳定井流,因此符合 均质无限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稳定流抽水实验适用条件。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 含水层渗透系数,m/d; —— 抽水井出水量,m3/d; H —— 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和抽水实验时的厚度的平均值, m; ——潜水含水层在抽水实验时的厚度,m; ——过滤器的长度,m; —— 抽水井半径,m; —— 抽水井影响半径,m; 依据现场抽水试验结果,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本项目评价区 20m 深度范围 113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内潜水含水层平均渗透系数 为 0.17m/d,计算参数见下表。 表3.2-4 抽水试验计算一览表 孔号 Q(m3/d) r(m) R(m) l(m) H(m) h(m) h’(m) K(m/d) S1 2.07 0.054 9.73 2.56 15.0 12.36 13.68 0.23 S2 5.27 0.054 10.48 8.99 15.0 11.09 13.04 0.12 3.2.6.4 渗水试验 渗水试验是野外测定包气带非饱和试验层渗透系数的原位测试方法,本项目 为了对评价区包气带的渗透性进行研究,共进行了 2 组渗水试验。 本次渗水试验中常采用双环法。在试坑底嵌入两个铁环,外环直径 0.5m, 内环直径 0.25m。试验时往铁环内注水,控制环内水柱保持在 10cm 高度上,试 验过程中系统记录内环加入的水量,根据内环所取得的资料确定包气带的渗透系 数。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 包气带渗透系数,cm/s; —— 稳定渗入水量,cm3/s; —— 实验结束时水的入渗深度,cm; —— 试坑(内环)渗水面积,cm2; —— 试坑(内环)中水层高度,cm; —— 毛细压力,cm。 其中, 可通过试验后手摇钻取样测定含水量变化得知, 为渗入水量固定 不变时的渗入水量。当试验层为粗砂或粗砂卵石层,且试坑中的水层厚度为 10cm 时,则 与 和 相比很小, 近似等于 1,则 。若试验层是黏性土, 可按 的实际数值带入公式计算得 值,再利用 求得渗透系数。所求得 的渗透速度即为该试验层的渗透系数。不同岩性毛细压力 114 见下表,计算参数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见下表。 表3.2-5 不同岩性毛细压力 岩土类型 毛细压力 /m 粉质黏土 砂质黏土 粉土 砂质粉土 表 岩土类型 毛细压力 ≈1.0 0.8 0.6 0.4 黏土质细砂 纯细砂 中砂 粗砂 0.3 0.2 0.1 0.05 表3.2-6 渗水试验计算一览表 /m 平均 3 2 编号 cm /s /cm /cm /cm /cm cm/s SS1 0.28 12 490.87 10 100 5.61E-05 SS2 0.25 16 490.87 10 100 6.47E-05 cm/s 6.04E-05 依据现场渗水试验结果,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本项目评价区包气带试验层渗 透系数 为 6.04×10-5cm/s。 由上表可知,本项目潜水含水层系统中,黏性土地层的水平及垂向渗透系数 基本符合其渗透性的经验范围。 3.2.6.5 场地包气带特征 根据调查评价工作成果,本项目评价区内包气带厚度为 1.02~2.57m,平均 厚度约为 2.04m,包气带地层以粘土为主,分布稳定且连续,通过渗水试验测得 渗透系数为 6.04×10-5cm/s,故本项目评价区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 3.3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3.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3.3.1.1 所在区域达标判断 本项目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项目所在区域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引用 2021 天津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统计数据,对项目选址区域内环境空气基本 污染物 PM2.5、PM10、SO2、NO2、CO 和 O3 质量现状进行分析,并对项目所在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达标判断,统计结果见下表。 表3.3-1 2021 年滨海新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单位:μg/m3(CO:mg/m3) 项目 PM2.5 PM10 SO2 NO2 天津市滨海新区年评价指标 38 67 8 39 115 CO O3-8H -95per -90per 1.4 156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GB3095-2012 二级标准 35 70 60 40 4 160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18)对项目所在区域 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达标判断,见下表。 表3.3-2 区域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表 污染物 年评价指标 单位:μg/m3(CO:mg/m3) 现状浓度 标准值 /(μg/m3) /(μg/m3) 38 35 108.6 不达标 67 70 95.7 达标 8 60 13.3 达标 39 40 97.5 不达标 PM2.5 天津市 滨海新 区 PM10 年平均质量浓度 SO2 NO2 占标率/% 达标 情况 CO 24h 平均浓度第 95 百分位数 1.4 4 35 达标 O3 8h 平均浓度第 90 百分位数 156 160 97.5 不达标 由上表可知,天津市滨海新区环境空气基本污染物中 PM10、SO2、NO2 年平 均质量浓度、CO 24h 平均浓度第 95 百分位数、O3 日最大 8h 平均浓度第 90 百 分位数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二级浓度 限值,PM2.5 年平均质量浓度不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 其修改单中浓度限值要求。六项污染物没有全部达标,故本项目所在区域的环 境空气质量不达标。超标原因主要是采暖季废气污染物排放及区域气候的影响。 同时,天津市工业的快速发展,排放的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导致细颗粒物 二次污染呈加剧态势。 3.3.1.2 其他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 为进一步了解建设地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本次评价委托天津市宇相津准 科技有限公司于 2022 年 8 月 23 日~2022 年 9 月 29 日期间对项目所在地的非甲 烷总烃进行现状监测(监测报告编号:YX222424),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如 下: (1)监测布点 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厂址周围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本项目环境空气质量 现状监测点布设于本项目厂址处。 表3.3-3 监测点 名称 坐标 其他污染物补充监测点位基本信息 监测因子 116 监测时段 相对厂址 相对厂 方位 界距离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E G1 N /m 117°33′14.18″ 38°47′14.28″ 非甲烷总 2022 年 8 月 23 日 烃 ~2022 年 8 月 29 日 - 厂址 (2)监测时间及频次 连续 7 天,每天 4 次。 (3)监测方法 表3.3-4 序号 监测项目 环境空气监测分析方法 检测方法依据 使用仪器 检出限 气相色谱仪 0.07 mg/m3 《环境空气、总烃、甲烷 1 非甲烷总烃 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直 接进样-气相色谱法》 HJ604-2017 (4)监测期间气象条件 监测期间气象条件及监测统计结果见下表。 表3.3-5 采样时间 20220823 20220824 20220825 20220826 20220827 其他污染物监测期间气象条件表 温度(℃) 气压(hPa) 主导风向 风速(m/s) 湿度(%) 第一频次 24.3 1016 西 2.2 85.1 第二频次 24.9 1016 西 1.8 84.9 第三频次 28.4 1014 西南 1.6 47.4 第四频次 26.2 1014 西 1.7 54.1 第一频次 17.8 1014 西南 2.3 78.4 第二频次 21.4 1002 西南 1.4 77.2 第三频次 26.5 1002 西南 1.9 39.4 第四频次 24.5 1006 西南 2.4 66.3 第一频次 20.1 1001 西南 2.7 76.9 第二频次 22.3 1001 北 1.2 83.2 第三频次 28.7 998 北 0.8 45.2 第四频次 25.2 1007 北 1.2 67.8 第一频次 19.2 1007 北 2.2 62.4 第二频次 23.4 1012 北 1.3 57.2 第三频次 29.4 1010 北 1.2 40.1 第四频次 24.7 1001 南 1.1 49.8 第一频次 21.8 1001 南 1.9 78.5 117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0220828 20220829 第二频次 25.1 1008 南 2.6 55.2 第三频次 30.1 1005 南 1.2 37.9 第四频次 23.8 991 南 1.7 61.5 第一频次 20.4 987 南 1.7 73.6 第二频次 22.3 1001 南 2.4 63.8 第三频次 28.4 1009 南 0.8 37.9 第四频次 24.5 1007 西南 1 56.4 第一频次 18.7 1005 南 2.5 87.4 第二频次 22.2 1005 南 2.4 67.4 第三频次 28.7 1002 西南 1.2 43.2 第四频次 20.7 1003 南 1.8 66.3 (5)监测结果 本项目环境空气其他污染物监测结果见下表。 表3.3-6 其他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 监测结果 监测时间 20220823 20220824 20220825 20220826 20220827 非甲烷总烃(mg/m³) 第一频次 0.41 第二频次 0.40 第三频次 0.43 第四频次 0.47 第一频次 0.55 第二频次 0.58 第三频次 0.58 第四频次 0.65 第一频次 0.57 第二频次 0.50 第三频次 0.62 第四频次 0.54 第一频次 0.78 第二频次 0.71 第三频次 0.63 第四频次 0.64 第一频次 0.48 第二频次 0.39 第三频次 0.46 第四频次 0.44 118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监测结果 监测时间 20220828 20220829 非甲烷总烃(mg/m³) 第一频次 0.46 第二频次 0.44 第三频次 0.43 第四频次 0.49 第一频次 0.70 第二频次 0.62 第三频次 0.53 第四频次 0.64 本项目环境空气其他污染物现状监测评价结果见下表。 表3.3-7 其他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评价结果表 监测点坐标 监测 点位 G2 E N 117°33′14.18″ 38°47′14.28″ 污染物 平均 时间 非甲烷 一次 总烃 值 评价 监测浓度 标准 范围 /(mg/m3) /(mg/m3) 2 0.40~0.78 最大 浓度 占标 率/% 39 超标 频率 /% 0 评价 结果 达标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选址处非甲烷总烃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 标准详解》中标准限值要求,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3.3.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评价采用资料调查法调查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独流减河水质状况 分别引用独流减河防潮闸(市控断面)考核断面处水质监测结果。独流减河防 潮闸(市控断面)断面位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19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3.3-1 独流减河监测断面位置示意图 独流减河防潮闸断面处水质状况数据详见下表。 表3.3-8 独流减河-防潮闸断面水质状况(mg/L) 监测时间 pH(无量纲)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氨氮 总磷 2020.1 8.6 11.6 16.3 0.47 0.057 2020.2 8 11.5 16.6 0.65 0.05 2020.3 8 10.6 21.4 0.11 0.099 2020.4 8.64 10.04 13.5 0.03 0.075 2020.5 8.55 8.04 6.69 0.08 0.055 2020.6 8.50 7.99 8.23 0.12 0.06 V 类标准限值 6~9 ≥2 ≤15 ≤2.0 ≤0.4 根据上表,独流减河防潮闸断面处 2020 年 4~6 月份 pH、溶解氧、高锰酸 盐指数、氨氮和总磷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中Ⅴ类标准限值,1~3 月份,除高锰酸盐指数外,其他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 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Ⅴ类标准限。 3.3.3 声环境质量现状 (1)监测布点 根据声源的位置和周围情况,在大港枢纽站场区四侧厂界外 1m 处,共设 4 个监测点。 (2)监测时间及频次 120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022 年 8 月 27 日~2022 年 8 月 28 日,连续监测 2 天,每天上午、下午、 夜间各监测一次。 (3)监测方法 监测因子为等效连续 A 声级,监测方法为《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规定的方法。 (4)监测结果 表3.3-9 厂界环境噪声监测数据统计结果 2021.03.16 时间 单位:dB(A) 2021.03.17 标准值 位置 昼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昼间 夜间 N1(东侧厂界外 1m) 48 46 42 48 47 43 65/55 N2(南侧厂界外 1m) 47 46 44 48 48 41 65/55 N3(西侧厂界外 1m) 48 48 43 47 47 41 65/55 N4(北侧厂界外 1m) 48 46 42 47 49 40 65/55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大港枢纽站选址四侧厂界处昼间及夜间现状环 境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 类标准值要求。 3.3.4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1)监测布点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第 8.3.3.3 条 的要求,三级评价项目潜水含水层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 3 个,可能受建设项目 影响且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 1~2 个。原则上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及 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各不得少于 1 个。 本次调查工作中,在站场内设置了 2 眼水质水位监测井和 3 眼水位监测井, 在管道沿线设置了 1 眼水质水位监测井和 1 眼水位监测井,同时引用大港油田 现有的监测井 SQ20 作为水质水位监测井。在钻孔布置上,结合委托方未来对 工程的规划,将布孔方案应围绕在项目的外围布置,同时兼顾基地的上下游布 置。各监测点基本情况见下表。 表3.3-10 井号 井深/m S1 7.0 S2 7.0 地下水现状监测井基本状况一览表 监测功 能 监测 层位 水质 水位 潜水 监测功能 位置关系 下游 站场内 上游 站场内 121 地下水流向 西南向东北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S3 15.0 两侧 管道西侧 39m 处 SQ20 15.0 两侧 管道南侧 935m 处 SW1 6.0 上游 站场西侧 89 m 处 SW2 6.0 两侧 站场北侧 63 m 处 SW3 6.0 下游 站场东侧 87 m 处 SW4 6.0 两侧 管线北侧 90m 处 水位 图3.3-2 地下水监测点布置图 (2)监测因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第 8.3.3.5 条 122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的要求,综合确定本项目地下水样品化验室测试指标如下: 1)八大离子:K+、Na+、Ca2+、Mg2+、CO32-、HCO3-、Cl-、SO42-。 2)基本水质因子:pH、氨氮(以 N 计)、硝酸盐(以 N 计)、亚硝酸盐 (以 N 计)、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 度(以 CaCO3 计)、铅、氟化物、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CODMn 法,以 O2 计)、硫酸盐、氯化物、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 3)特征因子:石油类。 (3)监测时间及频次 本项目位于滨海分布区,本次评价对本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基本水质因子 和特征因子开展一期现状值监测,对现状水位开展一期水位监测,监测时间为 2022 年 5 月 5 日。 (4)监测方法 表3.3-11 检测项目 检出限 钾离子 0.02 mg/L 钠离子 0.02 mg/L 钙离子 0.03 mg/L 镁离子 硝酸盐(以 N 计) 0.02 mg/L 0.08 mg/L 氨氮 0.025 mg/L 碳酸根 5 mg/L 重碳酸根 5 mg/L 氯化物 0.15 mg/L 氰化物(总氰 化物) 六价铬 0.001 mg/L 0.004 mg/L 地下水检测分析方法 检测方法依据 《水质 可溶性阳离子(Li+、Na+、NH4+、K+、Ca2+、Mg2+) 的测定 离子色谱仪法》 HJ 812-2016 《水质 可溶性阳离子(Li+、Na+、NH4+、K+、Ca2+、Mg2+) 的测定 离子色谱仪法》 HJ 812-2016 《水质 可溶性阳离子(Li+、Na+、NH4+、K+、Ca2+、Mg2+) 的测定 离子色谱仪法》 HJ 812-2016 《水质 可溶性阳离子(Li+、Na+、NH4+、K+、Ca2+、Mg2+) 的测定 离子色谱仪法》 HJ 812-2016 《水质 硝酸盐氮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 HJ/T 346-2007 《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 535-2009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 49 部分:碳酸根、重碳酸根和氢氧 根离子的测定 滴定法》 DZ/T 0064.4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 49 部分:碳酸根、重碳酸根和氢氧 根离子的测定 滴定法》 DZ/T 0064.49-2021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无机非金属指标》(2.2 离子色 谱法) GB/T 5750.5-2006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 HJ 823-2017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10.1 二苯碳酰二 肼分光光度法) GB/T 5750.6-2006 123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铁 0.82 μg/L 镉 0.05 μg/L 锰 0.12 μg/L 铅 0.09 μg/L 硫酸盐 0.75 mg/L 亚硝酸盐(以 N 计) 0.001 mg/L 挥发酚 0.0003 mg/L pH 值 -- 汞 0.04 μg/L 砷 0.3 μg/L 氟化物 0.05 mg/L 溶解性总固 体 总硬度(以 CaCO3 计) -5 mg/L 石油类 0.01 mg/L 耗氧量 0.05 mg/L 《水质 65 种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HJ 700-2014 《水质 65 种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HJ 700-2014 《水质 65 种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HJ 700-2014 《水质 65 种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HJ 700-2014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无机非金属指标》(1.2 离子色 谱法) GB/T 5750.5-2006 《水质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GB/T 7493-1987 《水质 挥发酚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HJ 503-2009 《水质 pH 值的测定 电极法》 HJ 1147-2020 《水质 汞、砷、硒、铋和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 HJ 694-2014 《水质 汞、砷、硒、铋和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 HJ 694-2014 《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7484-1987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 GB/T 5750.4-2006 《水质 钙和镁总量的测定 EDTA 滴定法》 GB/T 7477-1987 《水质 石油类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 HJ 970-2018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有机物综合指标》 GB/T 5750.7-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微生物指标》 总大肠菌群 2MPN/100mL GB/T 5750.12-2006 2.1 多管发酵法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微生物指标》 菌落总数 1CFU/mL GB/T 5750.12-2006 1 平皿计数法 (5)监测结果及评价 采用单指标地下水质量评价,按指标值所在的指标限值区间确定地下水质 量类别,不同地下水质量类别的指标限值相同时,从优不从劣。地下水质量综 合评价结果,按单指标评价结果的最高类别确定,并指出最高类别的指标。采 124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用标准指数法,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因子已超标,标准指数越大,超标越 严重。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见下表。 125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3.3-12 序号 检测项目 单位 1 pH 值 2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 样品编号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差 检出率 8.2 8.2 7 `— — — 25.2 1.77 25.2 1.77 11.25 8.58 100% 89000 44600 23000 91000 23000 61900 29128 100% 12.8 5.38 4.9 1.12 12.8 1.12 6.05 4.232 100% mg/L 17800 16800 16200 4770 17800 4770 13893 5298 100% 硝酸盐(以 N 计) mg/L 0.91 1.79 1.11 0.38 1.79 0.38 1.05 0.5 100% 7 亚硝酸盐(以 N 计) mg/L 0.163 0.549 0.024 0.01 0.549 0.01 0.187 0.218 100% 8 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 mg/L 0.0003L 0.0003L 0.0003L 0.0003L — — — — 0% 9 氰化物(以 CN-计) mg/L 0.003 0.002 0.001L 0.001L 0.003 — 0.003 0.001 50% 10 氟化物(以 F-计) mg/L 0.27 0.24 0.28 0.38 0.38 0.24 0.29 0.05 100% 11 六价铬 mg/L 0.004L 0.004L 0.004L 0.004L — — — — 0% 12 钠 mg/L 28300 26800 25600 8080 28300 8080 22195 8205.25 100% 13 氯化物 mg/L 51700 49000 47200 13900 51700 13900 40450 15412 100% 14 硫酸盐 mg/L 6070 7350 5830 2030 7350 2030 5320 1985 100% 15 铅 ug/L 1.74 3.68 6.82 1.14 6.82 1.14 3.35 2.22 100% 16 锰 ug/L 4750 10700 5280 16.1 10700 16.1 5186.53 3785.86 100% 17 镉 ug/L 0.06 0.77 0.2 0.06 0.77 0.06 0.27 0.29 100% 18 砷 ug/L 0.3L 2 1.7 1.7 2 — 1.8 0.1 75% 19 铁 µg/L 170 172 697 93.7 697 93.7 283.18 241 100% 20 汞 µg/L 0.06 0.04L 0.04L 0.04L 0.06 — 0.06 0 25% 21 石油类 mg/L 0.01L 0.01L 0.01L 0.01L — — — — 0% S1 S2 S3 SQ20 无量纲 7.3 7 7.1 耗氧量 mg/L 8.65 9.38 3 溶解性总固体 mg/L 91000 4 氨氮(以 N 计) mg/L 5 总硬度(以 CaCO3 计) 6 126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序号 检测项目 单位 22 总大肠菌群 MPN/100mL 23 菌落总数 CFU/mL 52 样品编号 32 未检出 810 690 7800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差 检出率 10 52 — 31.33 17.15 75% 2400 7800 690 2925 2894.38 100%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采用单项评价指标评价,评价结果见下表。 表3.3-13 序号 检测项目 单位 1 pH 值 2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表(单项评价指标) S1 S2 S3 SQ20 监测值 单项评价 监测值 单项评价 监测值 单项评价 监测值 单项评价 无量纲 7.3 Ⅰ 7 Ⅰ 7.1 Ⅰ 8.2 Ⅰ 耗氧量 mg/L 8.65 Ⅳ 9.38 Ⅳ 25.2 Ⅴ 1.77 Ⅱ 3 溶解性总固体 mg/L 91000 Ⅴ 89000 Ⅴ 44600 Ⅴ 23000 Ⅴ 4 氨氮(以 N 计) mg/L 12.8 Ⅴ 5.38 Ⅴ 4.9 Ⅴ 1.12 Ⅳ 5 总硬度(以 CaCO3 计) mg/L 17800 Ⅴ 16800 Ⅴ 16200 Ⅴ 4770 Ⅴ 6 硝酸盐(以 N 计) mg/L 0.91 Ⅰ 1.79 Ⅰ 1.11 Ⅰ 0.38 Ⅰ 7 亚硝酸盐(以 N 计) mg/L 0.163 Ⅲ 0.549 Ⅲ 0.024 Ⅱ 0.01 Ⅰ 8 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 mg/L 0.0003L Ⅰ 0.0003L Ⅰ 0.0003L Ⅰ 0.0003L Ⅰ 9 氰化物(以 CN-计) mg/L 0.003 Ⅱ 0.002 Ⅱ 0.001L Ⅰ 0.001L Ⅰ 10 氟化物(以 F-计) mg/L 0.27 Ⅰ 0.24 Ⅰ 0.28 Ⅰ 0.38 Ⅰ 11 六价铬 mg/L 0.004L Ⅰ 0.004L Ⅰ 0.004L Ⅰ 0.004L Ⅰ 12 钠 mg/L 28300 Ⅴ 26800 Ⅴ 25600 Ⅴ 8080 Ⅴ 13 氯化物 mg/L 51700 Ⅴ 49000 Ⅴ 47200 Ⅴ 13900 Ⅴ 14 硫酸盐 mg/L 6070 Ⅴ 7350 Ⅴ 5830 Ⅴ 2030 Ⅴ 15 铅 ug/L 1.74 Ⅰ 3.68 Ⅰ 6.82 Ⅲ 1.14 Ⅰ 16 锰 ug/L 4750 Ⅴ 10700 Ⅴ 5280 Ⅴ 16.1 Ⅰ 127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序号 检测项目 单位 17 镉 18 S1 S2 S3 SQ20 监测值 单项评价 监测值 单项评价 监测值 单项评价 监测值 单项评价 ug/L 0.06 Ⅰ 0.77 Ⅱ 0.2 Ⅱ 0.06 Ⅰ 砷 ug/L 0.3L Ⅰ 2 Ⅲ 1.7 Ⅲ 1.7 Ⅲ 19 铁 µg/L 170 Ⅱ 172 Ⅱ 697 Ⅳ 93.7 Ⅰ 20 汞 µg/L 0.06 Ⅰ 0.04L Ⅰ 0.04L Ⅰ 0.04L Ⅰ 21 石油类 mg/L 0.01L Ⅰ 0.01L Ⅰ 0.01L Ⅰ 0.01L Ⅰ 22 总大肠菌群 MPN/100mL 52 Ⅳ 32 Ⅳ 未检出 Ⅰ 10 Ⅳ 23 菌落总数 CFU/mL 810 Ⅳ 690 Ⅳ 7800 Ⅴ 2400 Ⅴ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采用标准指数法评价,评价结果见下表。 表3.3-14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表(标准指数法) 序号 检测项目 单位 Ⅲ类标准值 1 pH 值 无量纲 2 耗氧量 3 S1 S2 S3 SQ20 监测值 标准指数 监测值 标准指数 监测值 标准指数 监测值 标准指数 6.5≤pH≤8.5 7.30 0.20 7.00 0 7.10 0.07 8.20 0.80 mg/L 3 8.65 2.88 9.38 3.13 25.2 8.40 1.77 0.59 溶解性总固体 mg/L 1000 91000 91.00 89000 89.00 44600 44.60 23000 23.00 4 氨氮(以 N 计) mg/L 0.5 12.8 25.60 5.38 10.76 4.9 9.80 1.12 2.24 5 总硬度(以 CaCO3 计) mg/L 450 17800 39.56 16800 37.33 16200 36.00 4770 10.60 6 硝酸盐(以 N 计) mg/L 20 0.91 0.05 1.79 0.09 1.11 0.06 0.38 0.02 7 亚硝酸盐(以 N 计) mg/L 1 0.163 0.16 0.549 0.55 0.024 0.02 0.01 0.01 8 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 mg/L 0.002 0.0003L / 0.0003L / 0.0003L / 0.0003L / 9 氰化物(以 CN-计) mg/L 0.05 0.003 0.06 0.002 0.04 0.001L / 0.001L / 10 氟化物(以 F-计) mg/L 1 0.27 0.27 0.24 0.24 0.28 0.28 0.38 0.38 128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序号 检测项目 单位 Ⅲ类标准值 11 六价铬 mg/L 12 钠 13 S1 S2 S3 SQ20 监测值 标准指数 监测值 标准指数 监测值 标准指数 监测值 标准指数 0.05 0.004L / 0.004L / 0.004L / 0.004L / mg/L 200 28300 141.50 26800 134.00 25600 128.00 8080 40.40 氯化物 mg/L 250 51700 206.80 49000 196.00 47200 188.80 13900 55.60 14 硫酸盐 mg/L 250 6070 24.28 7350 29.40 5830 23.32 2030 8.12 15 铅 ug/L 10 1.74 0.17 3.68 0.37 6.82 0.68 1.14 0.11 16 锰 ug/L 100 4750 47.50 10700 107.00 5280 52.80 16.1 0.16 17 镉 ug/L 5 0.06 0.01 0.77 0.15 0.2 0.04 0.06 0.01 18 砷 ug/L 10 0.3L / 2 0.20 1.7 0.17 1.7 0.17 19 铁 µg/L 300 170 0.57 172 0.57 697 2.32 93.7 0.31 20 汞 µg/L 1 0.06 0.06 0.04L / 0.04L / 0.04L / 21 石油类 mg/L 0.05 0.01L / 0.01L / 0.01L / 0.01L / 22 总大肠菌群 MPN/100mL 3 52 17.33 32 10.67 未检出 / 10 3.33 23 菌落总数 CFU/mL 100 810 8.10 690 6.90 7800 78.00 2400 24.00 129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上表统计结果,本项目 4 件地下水分析样品检测项目成果为:耗氧量 (CODMn 法,以 O2 计)、溶解性总固体、氨氮(以 N 计)、总硬度(以 CaCO3 计)、硝酸盐(以 N 计)、亚硝酸盐(以 N 计)、氟化物、钠、氯化物、硫酸 盐、铅、锰、镉、铁、菌落总数检测项目检出率 100%;砷、总大肠菌群检测项 目检出率 75%;氰化物检测项目检出率 50%;汞检测项目检出率 25%;挥发性 酚类(以苯酚计)、铬(六价)、石油类检测项目未检出。 评价区潜水含水层地下水的水质较差,根据地下水监测数据显示:地下水监 测井 S1、S2、S3、SQ20 中溶解性总固体、氨氮、总硬度、钠、氯化物、硫酸盐、 铅、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的标准指数均大于 1,在地下水监测井 S1、S2、S3 中耗氧量、锰的标准指数也大于 1,其中耗氧量、溶解性总固体、氨氮(以 N 计)、 总硬度(以 CaCO3 计)、钠、氯化物、硫酸盐、锰、菌落总数达到《地下水质 量标准》(GB/T14848-2017)Ⅴ类标准限值;铁、总大肠菌群达到《地下水质 量标准》(GB/T14848-2017)Ⅳ类标准限值;pH 值、硝酸盐(以 N 计)、挥发 酚(以苯酚计)、氟化物(以 F-计)、六价铬、汞、氰化物(以 CN-计)、镉、 亚硝酸盐(以 N 计)、铅、砷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 类标准限值;石油类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标准限 值。。 项目位于天津市冲海积低平原的咸水分布区,距离海岸线较近,潜水径流条 件差,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以及海水倒灌补给,导致地下水中溶解性总固体、总硬 度(以 CaCO3 计)、钠、氯化物、硫酸盐、锰、铁等原生背景含量较高;受人 类活动影响,天津市区域浅层地下水环境中氨氮(以 N 计)、耗氧量、总大肠 菌群、菌落总数等含量普遍较高,人类活动频繁地区较为明显。 130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3.5 生态环境现状 本次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时间为 2021 年 10 月 23 日-24 日。采用卫星遥感 监测方法,结合无人机技术,对评价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现状系统类型进行分析 评价。 3.3.5.1 林木资源现状调查 (1)主要属性因子 本项目采用现场勘查结合无人机航拍的方法进行林木资源现状调查,参照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 26424-2010)开展林木资源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项目区内共记录到包括落叶乔木、落叶灌木等在内的林木资源 种类共计 9 种,其中落叶乔木种类数最多,为 6 种,落叶灌木为 3 种。 由于本项目所在区域以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为主,林木资源较少,起源多 为人工林,林种类型为防护林,主要包括独流减河两侧绿化带,以及周边道路 的行道树,种类上以榆树、金枝槐、白蜡树、刺槐等为优势种。主要起着保护 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等作用,属于生态公益林。 根据林地分类标准(LY-T 1812-2009),在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林地地类 主要为有林地。根据此标准,评价范围内的乔木林地主要为独流减河两侧分布 的由榆树、金枝槐、白蜡树、刺槐等组成的防护林。 (2)其它属性因子 通过实地调查,项目影响范围内优势树种为独流减河两侧由榆树、金枝槐、 白蜡树、刺槐等组成的防护林。 表3.3-15 序 号 1 2 种名 龄组 林木现场调查结果 株高 胸径 株距 行距 (m) (cm) (m) (m) 活立木每公 郁闭度 (m3/hm2) 榆树 幼龄林 2.5 5.5 1 1 0.80 金枝槐 幼龄林 1.5 7.0 1 1 0.35 白蜡树 中龄林 3.0 7.5 2 2 0.45 刺槐 中龄林 4.5 11.0 2 2 0.65 榆树 中龄林 3.0 6.0 2 2 0.40 白蜡树 中龄林 3.0 7.0 2 2 0.40 131 顷蓄积量 110.00 166.10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白蜡树 刺槐 图3.3-3 调查样地林木生长现状照片 3.3.5.2 陆生动植物调查 (1)调查时间及样地样线设置 1)动植物调查时间 本次动植物调查的时间为 2021 年 10 月 23 日-24 日。 2)样地样线设置 ①植物样地设置 如果群落内部植物分布和结构都比较均一,则采用少数样地;如果群落结 构复杂且变化较大、植物分布不规则时,则增多取样数目。为调查评价范围内 的植被及其多样性,在项目沿线设置样地 4 处,大小为 50m×50m。在 4 处样 地内共 11 个样方;具体情况为设置了 3 个 10m×10m 的样方,用以调查乔木树 种的种类、数量、高度、胸径、行间距;设置了 4 个 4×4m 的样方,用以调查 灌木的种类、数量;设置 4 个 1m×1m 的草本植物样方,用以调查草本植物的 种类、数量、高度、盖度。具体样方设置见下表,设置点位见图 3.3-7。 表3.3-16 样地号 1# 2# 3# 本项目样方中心点坐标 样方号 位置 1 2 3 4 5 6 7 E117°32'54.8566" N38°47'9.2148" E117°32'54.8566" N38°47'9.2148" E117°33'4.5877" N38°46'22.7525" E117°33'4.5877" N38°46'22.7525" E117°33'4.5877" N38°46'22.7525" E117°33'4.5877" N38°46'22.7525" E117°33'3.1657" N38°45'42.9546" 132 样方类 型 灌木 草本 乔木 乔木 灌木 草本 乔木 调查时期 秋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8 9 10 11 4# E117°33'3.1657" E117°33'3.1657" E117°32'14.1964" E117°32'14.1964" N38°45'42.9546" N38°45'42.9546" N38°45'42.2408" N38°45'42.2408" 灌木 草本 灌木 草本 秋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②动物样线设置 根据动物的活动规律及捕食习性,每天早、晚各观察一次(6:00-8:00、 16:00-18:00),在项目评价范围内设置 2 条长 1km 的动物调查样线。如图 3.3-8 所示。 表3.3-17 编号 本项目动物调查样线设置情况 位置 1 样线 2 样线设置 起点:N38°46'23.6662",E117°32'42.3873" 东西向,长 1km,宽 终点:N38°46'22.21",E117°33'14.61" 10m 起点:N38°45'41.9495",E117°31'54.6743" 南北向,长 1km,宽 终点:N38°45'40.4933",E117°32'26.8113" 10m 图3.3-4 本项目样地样线设置位置示意图 3.3.5.3 陆生植被及植物调查 (1)现状描述及分析 1)植被现状概述 133 调查时期 秋季 秋季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项目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根据《中国植被区划》,工程范围属于暖温 带落叶阔叶林区域,暖温带北部落叶栎林地带,黄、海河平原栽培植物区。 本地区多数植物为夏绿,生长繁茂;冬凋,落叶休眠或枯萎。植物区系以 华北成分为主。种子植物主要以禾本科、菊科、豆科和蔷薇科的种类为最多, 其次为百合科、莎草科、伞形科、毛莨科、十字花科及石竹科。草本植物多与 木本植物。 2)植被群落数量特征分析 项目采用现场勘查法调查区域植被及植物多样性。结合植物普查和样方调 查数据对区内植被及植物多样性进行记录分析,重点关注实地调查中是否有国 家保护野生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记录每个样方中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现 状等数据信息。 本次调查共记录高等植物 27 种,隶属于 13 科 25 属,其中落叶乔木 6 种, 落叶灌木 3 种,多年生草本 4 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 2 种,一年生草本 11 种, 缠绕草质藤本 1 种。此次调查记录的草本植物均为野生,木本植物大多为人工 栽培,均为天津及周边地区常见植物种类,未发现国家保护野生植物及珍稀濒 危植物。评价范围内植被种类各科组成见图 3.3-5,调查范围内植物种群数量特 征见下表。 134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3.3-5 评价范围内植被各科组成 表3.3-18 本项目沿线木本及草本植被典型群落类别 样 株 方 中文名 拉丁名 物候期 点 1 2 3 4 5 6 7 8 灌 木 草 本 乔 木 乔 木 灌 木 草 本 乔 木 灌 木 /cm 盖度 /% Tamarix chinensis 落叶期 2 COP1 165 10 芦苇 Phragmites australis 黄枯期 21 SOC 124 60 Suaeda salsa 结实期 5 COP3 43 15 碱蓬 Suaeda glauca 结实期 2 COP1 68 5 鹅绒藤 Cynanchum chinense 黄枯期 3 COP1 59 10 榆树 Ulmus pumila 落叶期 53 COP3 250 80 落叶期 12 COP3 150 15 36 COP3 300 45 盐地碱 蓬 金枝槐 Sophora japonica 'Winter Gold' 叶变色 白蜡树 Fraxinus chinensis 木槿 Hibiscus syriacus 落叶期 6 COP1 113 15 碱蓬 Suaeda glauca 结实期 5 COP3 59 30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黄枯期 6 COP2 33 15 苦苣菜 Sonchus oleraceus 开花期 1 SOL 28 5 牵牛 Ipomoea nil 黄枯期 2 SOL 15 10 田旋花 Convolvulus arvensis 黄枯期 2 SOL 14 5 Robinia 叶变色 pseudoacacia 期 22 COP3 450 65 Amorpha fruticosa 落叶期 24 COP3 200 80 结实期 3 SP 62 10 刺槐 紫穗槐 Amaranthus retroflexus 期 草 虎尾草 Chloris virgata 结实期 3 COP1 20 10 本 牛筋草 Eleusine indica 结实期 5 COP1 22 15 Rorippa cantoniensis 盛叶期 28 COP2 4 40 柽柳 Tamarix chinensis 落叶期 18 COP3 180 100 芦苇 Phragmites australis 黄枯期 8 SOC 122 15 鹅绒藤 Cynanchum chinense 黄枯期 2 SOL 56 5 碱蓬 Suaeda glauca 结实期 5 COP2 33 30 菜 11 高度 柽柳 广州蔊 10 多度 数 反枝苋 9 (丛) 平均 灌 木 草 本 135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盐地碱 Suaeda salsa 蓬 结实期 3 COP1 27 25 3)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生物多样性是表征群落特征的重要指标,评价范围内不同生活型植物多样 性指数详见下表。 表3.3-19 评价范围内不同生活型的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特征表 1 2 3 4 乔木层 -- 0.23 -- -- 灌木层 -- -- -- -- 草本层 0.87 1.44 0.82 1.04 乔木层 -- 0.60 -- -- 灌木层 -- -- -- -- 草本层 0.48 0.23 0.53 0.27 乔木层 -- 0.59 -- -- 灌木层 -- -- -- -- 草本层 0.96 1.42 0.90 1.26 乔木层 -- 0.14 -- -- 灌木层 -- -- -- -- 草本层 0.28 0.51 0.24 0.44 样地 R D H J 注:R:丰富度指数 Species richness;D:辛普森指数 Simpson index;H:香农威纳指数 Shannon-Wiener 指数;J:均匀度指数 Pielou evenness index 对各样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调查区的群落多样性指数 偏小,表明物种丰富程度较低,植物群落结构简单,这与大部分木本植物为人 工栽培有关,草本植物因大都是野生种类,群落结构较为简单,且分布不均匀。 物种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是反映群落组成结构特征的定 量指标。一般说来,物种多样性与物种丰富度、群落均匀度成正相关,与优势 度成负相关。根据对本项目评价范围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分析可以认为,该区域 植被主要由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待提高。 ①重点调查 根据现场调查,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现场周边 的部分植物照片见下图。 136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榆树 金枝槐 白蜡树 刺槐 柽柳 紫穗槐 芦苇 狗尾草 盐地碱蓬 137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鹅绒藤 苦苣菜 苘麻 图3.3-6 现场调查发现的部分植物照片 ②样方设置 本次调查在工程沿线及周边设置了 4 处样地,共 11 个样方;具体情况为设 置了 3 个 10m*10m 的样方,用以调查乔木树种的种类、数量、高度、胸径、行 间距;设置了 4 个 4*4m 的样方,用以调查灌木的种类、数量;设置 4 个 1m*1m 的草本植物样方,用以调查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高度、盖度。 项目样方设置符合《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编写技术规范 第 1 部 分:总则》的规范要求,合理可行。 图3.3-7 调查样地现场图片 3.3.5.4 陆生动物调查 (1)陆生动物多样性调查方法 具体如下:①野外调查: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与当地居民交流,大致了 解本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动物资源现状,再根据各类野生动物的生活习 138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性,在保证具代表性、随机性和可行性的前提下,确定调查样线,每条样线尽 量穿越各种植被类型,沿样线观察动物实体。②访问调查:对调查区域内的当 地居民进行访问调查。③查阅文献:查阅已刊载的各种野生动物报告反映当地 野生动物资源的相关资料。 本项目动物多样性调查时间为 2021 年 10 月 23 日-24 日,在评价范围内设 置了 2 条样线,如图 3.3-4 所示。 (2)区域动物资源调查 通过查阅《天津市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等有关文献资料可 知,天津市多样的生境类型、丰富的湿地资源,加之大量的候鸟迁徙经过,使 天津市的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到目前,天津市共观测记录野生鸟类种类增 至 452 种。目前天津市共观测记录野生鸟类 452 种、兽类 43 种、两栖类 8 种、 爬行类 18 种。 在天津市记录 521 种陆生野生动物中,包括国家 I 级重点保护鸟类遗鸥、 东方白鹳、大鸨、中华秋沙鸭等 11 种,国家 II 级重点保护鸟类白琵鹭、黑脸 琵鹭、疣鼻天鹅、大天鹅、小天鹅等 59 种,国家 I 级重点保护动物豹,国家 II 级重点保护动物黄喉貂、斑羚。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 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即“三有”保护动物 300 多种。 139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3.3-8 天津市野生动物主要集中分布区域图 本项目离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最近距离约 4.4km 左右。根据天津市第二 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可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天津市南部地区野生 动物主要集中分布区域,特别是鸟类资源极为丰富。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 野生鸟类 69 种,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 20 种,分别为青头潜鸭、中华秋 沙鸭、白头硬尾鸭、大鸨、白鹤、丹顶鹤、白头鹤、黑嘴鸥、遗鸥、黑鹳、东 方白鹳、彩鹮、黑脸琵鹭、黄嘴白鹭、卷羽鹈鹕、乌雕、金雕、白肩雕、白尾 140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海雕、黄胸鹀。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 49 种,分别为赤颈鸊鷉、角鸊鷉、卷羽 鹈鹕、黄嘴白鹭、彩鹮、白琵鹭、黑脸琵鹭、疣鼻天鹅、大天鹅、小天鹅、白 额雁、鸳鸯、鹗、黑翅鸢、黑鸢、白腹鹞、白尾鹞、鹊鹞、雀鹰、普通鵟、大 鵟、毛脚鵟、乌雕、红隼、红脚隼、灰背隼、燕隼、游隼、白枕鹤、灰鹤、蓑 羽鹤、红角鸮、纵纹腹小鸮、长耳鸮、短耳鸮、东方角鸮等。被列入 IUCN 红 色名录受威胁的鸟类有 2 种,其中极危(CR)3 种,为青头潜鸭、白鹤和黄胸 鹀;濒危(EN)5 种,为中华秋沙鸭、白头硬尾鸭、丹顶鹤、东方白鹳和黑脸 琵鹭;易危(VU)14 种。被纳入 CITES 公约附录的鸟类 38 种,其中附录 I 有 10 种,为白鹤、白枕鹤、丹顶鹤、白头鹤、遗鸥、东方白鹳、卷羽鹈鹕、白肩 雕、白尾海雕和游隼,附录Ⅱ有 26 种。 图3.3-9 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及沿海滩涂鸟类重要栖息地及繁殖地分布 示意图 因此本项目动物多样性调查主要以鸟类调查为主,兽类、两栖爬行类调查 为辅,本次动物调查的时间为 2021 年 10 月 23 日-24 日。根据动物的活动规律 及捕食习性,每天早、晚各观察一次(6:00-8:00、16:00-18:00),在项目植被 生态调查样地附近设置 2 条动物调查样线,长度均为 1.0km,记录样线两侧所 141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见到的野生动物。 评价范围内主要动物分布情况见下表。 表3.3-20 评价范围内动物分布情况一览表 目 科 中文种名 拉丁学名 保护级别 数据来源 猬形目 鼠科 东北刺猬 Erinaceus amurensis 三有 查阅资料 啮齿目 仓鼠科 东方田鼠 Microtus fortis 无 查阅资料 鸽形目 鸠鸽科 珠颈斑鸠 Spilopelia chinensis 三有、市重点 现场踏勘 灰斑鸠 Streptopelia decaocto 三有、市重点 查阅资料 喜鹊 Pica pica 三有、市重点 现场踏勘 灰喜鹊 Cyanopica cyanus 三有、市重点 现场踏勘 雀科 树麻雀 Passer montanus 三有、市重点 现场踏勘 燕科 家燕 Hirundo rustica 三有、市重点 查阅资料 芦鹀 Emberiza schoeniclus 三有、市重点 查阅资料 苇鹀 Emberiza pallasi 三有、市重点 查阅资料 黄喉鹀 Emberiza elegans 三有、市重点 查阅资料 栗耳鹀 Emberiza fucata 三有 查阅资料 三道眉草鹀 Emberiza cioides 三有、市重点 查阅资料 䴓科 普通䴓 Sitta europaea 三有 查阅资料 鸫科 北红尾鸲 Phoenicurus auroreus 三有、市重点 查阅资料 鸦雀科 棕头鸦雀 Paradoxornis webbianus 三有、市重点 查阅资料 鹎科 白头鹎 Pycnonotus sinensis 三有、市重点 查阅资料 鹡鸰科 白鹡鸰 Motacilla alba 三有、市重点 查阅资料 大白鹭 Ardea alba 三有、市重点 现场踏勘 苍鹭 Ardea cinerea 三有、市重点 查阅资料 东方白鹳 Ciconia boyciana 银鸥 Larus argentatus 三有、市重点 查阅资料 红嘴鸥 Larus ridibundus 三有、市重点 现场踏勘 白翅浮鸥 Chlidonias leucopterus 三有、市重点 查阅资料 普通燕鸥 Sterna hirundo 三有、市重点 查阅资料 环颈鸻 Charadrius alexandrinus 三有、市重点 查阅资料 长嘴剑鸻 Charadrius placidus 三有、市重点 查阅资料 斑尾塍鹬 Limosa lapponica 三有、市重点 查阅资料 反嘴鹬 Recurvirostra avosetta 三有、市重点 查阅资料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 三有、市重点 查阅资料 鸦科 雀形目 鹀科 鹭科 鹳形目 鹳科 鸥科 燕鸥科 鸻形目 鸻科 鹬科 反嘴鹬科 国家一级保护 动物 查阅资料 犀鸟目 戴胜科 戴胜 Upupa epops 三有、市重点 查阅资料 鸡形目 雉科 环颈雉 Phasianus colchicus 三有、市重点 查阅资料 雁形目 鸭科 斑嘴鸭 Anas poecilorhyncha 三有、市重点 查阅资料 绿头鸭 Anas zonorhyncha 三有、市重点 查阅资料 142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 科 中文种名 拉丁学名 保护级别 数据来源 国家二级保护 隼形目 隼科 红隼 Falco tinnunculus 动物、CITES 查阅资料 公约附录Ⅱ 无尾目 有鳞目 蛙科 金线侧褶蛙 Pelophylax plancyi 无 查阅资料 蟾蜍科 中华蟾蜍 Bufo gargarizans 三有、市重点 查阅资料 壁虎科 无蹼壁虎 Gekko swinhonis 三有、市重点 查阅资料 反嘴鹬 黑翅长脚鹬 家燕 斑尾塍鹬 143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红嘴鸥 大白鹭 戴胜 白鹡鸰 图3.3-10 本项目样线调查点部分动物照片(部分来源于参考资料) 3.3.5.5 水生生物调查 (1)调查时间及样地样线设置 本项目水生生物样点样线设置情况如下表所示,具体点位详见下图。 表3.3-21 样点编号 水生生物调查样点设置情况 样点坐标 R1 E117°29'55.3531",N38°45'52.3908" R2 E117°33'51.4851",N38°46'6.1008" 144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3.3-11 水生生物调查样点设置情况 (2)主要调查内容 本项目水生生物调查包括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资源的 调查,具体结果详见下表。 表3.3-22 种类 枝角类 桡足类 轮虫 原生动物 浮游动物调查结果表 R1 R2 种或属 拉丁名 多刺裸腹溞 Moina macrocopa 短尾秀体蚤 Diaphanosoma brachyurum + 近邻剑水蚤 Cyclops vicinus ++ 剑水蚤属 Cyclops sp. + 广布中剑水蚤 Mesocyclops leuckarti + 中剑水蚤属 Mesocyclops sp. + 温剑水蚤属 Thermocyclops sp. + 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calyciflorus 臂尾轮虫属 Brachionus sp. + 曲腿龟甲轮虫 Keratella valga + 龟甲轮虫属 Keratella sp. 旋口虫属 Spirostomum sp. 变形虫属 Amoeba sp. 注:“++”表示数量较多,“+”表示数量较少 145 + + + + + + +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3.3-23 种类 蓝藻门 硅藻门 绿藻门 甲藻门 裸藻门 隐藻门 浮游植物调查结果表 种或属 拉丁名 R1 R2 色球藻属 Chroococcus sp. + 平裂藻属 Merismopedia sp. + 微囊藻属 Microcystis sp. + 席藻属 Phormidium sp. ++ 颤藻属 Oscillatoria sp. ++ 螺旋藻属 Spirulina sp. + 束丝藻属 Aphanizomenon sp. 隐球藻属 Aphanocapsa sp. + 蓝纤维藻属 Dactylococcopsis sp. + 梅尼小环藻 Cyclotella meneghiniana + 小环藻属 Cyclotella sp. + 舟形藻属 Navicula sp. + 布纹藻属 Gyrosigma sp. 针杆藻属 Synedra sp. + 谷皮菱形藻 Nitzschia palea + 菱形藻属 Nitzschiaceae sp. + 空球藻属 Eudorina sp. 实球藻属 Pandorina sp. + + 小球藻属 Chlorellaceae sp. + + 月牙藻属 Selemastrum sp. + + 新月藻属 Closterium sp. + 盘星藻属 Pediastrum sp. + 栅藻属 Scenedesmus sp. + 十字藻属 Crucigenia sp. + 三角四角藻 Tetraedron trigonum + 四角藻属 Tetraedron sp. + 衣藻属 Chlamydomonas sp. + 鼓藻属 Cosmarium sp. + + 裸甲藻属 Gymnodinium sp. + + 囊裸藻 Trachelomonas sp. + 裸藻属 Euglena sp. + 隐藻属 Cryptomonas sp. + + + + + + + + 注:“+++”表示数量很多,“++”表示数量较多,“+”表示数量较少 表3.3-24 种类 软体动物 底栖动物调查结果表 种或属 拉丁名 R1 R2 椭圆萝卜螺 Radix swinhoei + + 扁旋螺 Gyraulus compressus + 白旋螺 Gyraulus albus + 146 +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昆虫 环节动物 尖口圆扁螺 Hippeutis cantori + + 赤豆螺 Bithynia fuchsiana + 光滑狭口螺 Stenothyra glabra + 河蚬 Corbicula fluminea + 托氏䗉螺 Umbonium thomasi 西格织纹螺 Nassarius siquinjorensis 德永雕翅摇蚊 Glyptotendipes tokunagai ++ 柔嫩雕翅摇蚊 Glyptotendipes cauliginellus ++ 雕翅摇蚊属 Glyptotendipes sp. ++ 摇蚊属 Chironomus sp. 霍普水丝蚓 Limnodrilus hoffmeisteri + + + + 注:“++”表示数量较多,“+”表示数量较少 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养殖人员等途径发现,独流减河共记录 8 种鱼类,分 别是鲤鱼(Cyprinus carpio)、鲫鱼(Carassius auratus)、柳根鱼(Phoxinus lagowskii)、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银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鲶鱼(Silurus asotus)和泥鳅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水域未发现国家珍稀和濒危保护鱼类。 3.3.5.6 水土保持调查 根据《天津市水土保持规划》的“三区划分”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 防治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工程所在区域为北 方土石山区,其容许土壤流失量为 200t/(km2•a)。尽管项目所在地 75%的降 水集中于 6-8 月,降水量达 450mm,但由于坡度仅 0.8%-1%左右,夏季植被的 覆盖率达 75%以上,因此水力坡面侵蚀作用较小,水力侵蚀属微度侵蚀级,侵 蚀模数 1000t/km2·a。 因此,总体来讲项目地区的土壤侵蚀属微度侵蚀,全年的平均土壤侵蚀模 数约为 150t/km2·a。由此可见,路线所在地区的水土保持状况良好,为无明显 侵蚀区。 3.3.5.7 自然遗迹调查 经过现场踏勘和资料查询,本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未发现自然遗 迹。 3.3.5.8 生态系统现状调查 147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采用卫星遥感监测方法,结合无人机技术,对评价范围内的生态系统类型 进行分析统计。为准确提取生态类型信息,采用“资源环境数据云平台:2015 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空间分布数据”,说明评价范围内分布的所有生态系 统类型。 根据调查结果,本项目评价范围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 聚落生态系统 3 大类,其中以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 73.82%。 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独流减河两侧,主要植被类型为落叶乔木和落 叶灌木,林分起源多为人工林,由于距离周边人工环境较远,人为活动较少, 受干扰较小。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发挥着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碳汇、净化大气、 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调节气候等作用。 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主要为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两类。河流湿地主要为 独流减河、热水河和荒地排水河,人工湿地主要为盐田和人工坑塘。湿地的生 态功能主要有调节区域小气候,蓄洪防旱功能;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由于评价 范围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受人为干扰较小,可以有效的发挥其生态功能。 聚落生态系统:大港部分工业区、南港铁路、海防路等人工生态系统位于 评价范围内。其在满足居民的生产、生活、游憩、交通活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 用。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各生态系统分布图见下图,生态系统类型具体见下表。 表3.3-25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生态系统类型一览表 序号 生态系统类型 占地面积(hm2) 比例情况(%) 1 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 563.16 67.59 2 聚落生态系统 213.64 25.64 3 森林生态系统 56.43 6.77 合计 833.23 100 148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3.3-12 项目生态系统类型图 工程评价范围内大部分为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面积约为 563.16hm2,占评 价范围总面积的 67.59%;工程评价范围内聚落生态系统面积约为 213.64m2,占 评价范围总面积的 25.64%;森林生态系统面积为 56.43m2,占评价范围总面积 的 6.77%。 3.3.5.9 土地利用调查 本项目通过遥感影像解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工程评价范围内的 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 (GB/T21010-2017), 本项目周边现状土地利用类型包括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工矿 仓储用地、林地,土地利用现状图见下图,各类型土地的具体情况见下表。 149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3.3-13 项目土地利用现状图 表3.3-26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情况一览表 序号 土地类型 面积(m2) 占评价区(%) 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563.16 67.59 2 交通运输用地 123.99 14.88 3 工矿仓储用地 89.65 10.76 4 林地 56.43 6.77 833.23 100 合计 3.3.5.10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调查 根据该项目生态现状调查结果,项目所在区域主要的生态问题如下: (1)通过对本项目评价范围的生态系统类型进行调查发现,受自然条件及 周边地理条件、土地等因素影响,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水体与湿地 生态系统占比较大,森林生态系统占比小,林木资源数量相对较少。本项目的 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独流减河两侧,主要为由榆树、金枝槐、白蜡树、刺 槐等组成的防护林。本项目评价范围内生态功能较脆弱。 (2)郊野公园开发与保护面临挑战。本项目占用的独流减河郊野公园,建 设尚不完善,林木资源较少。在未来的建设中,如何保持公园内原有生态资源, 生态系统不受影响,将成为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挑 150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战。 151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4.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4.1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4.1.1 施工期主要废水来源及影响分析 拟建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在施工作业中产生的生活污水、管道 试压废水、机械设备及车辆清洗废水、泥浆水。 (1)生活污水 施工期生活污水排入环保旱厕,不会对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2)管道试压废水 本项目管道工程分段试压以测试管道的强度和严密性,试压介质为清洁水。 管道试压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采用沉淀处理后部分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 尘,部分就近排入附近水塘,禁止排入独流减河及具有饮用水功能的地表水体。 因此,管道试压废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3)机械设备、车辆清洗废水 施工过程会产生机械、车辆等清洗废水,清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和 石油类物质。项目应在施工范围内设置机械、车辆集中清洗点,清洗废水经临 时沉砂池处理后用于场地洒水抑尘,不会对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4)泥浆水 本工程在施工开挖过程和基础施工中会产生泥浆水。施工场地设置沉淀池, 泥浆水经沉淀处理后部分回用于施工现场洒水抑尘及沿线道路绿化洒水,部分就 近排入附近水塘,禁止排入独流减河及具有饮用水功能的地表水体,不会对水环 境产生明显影响。 4.1.2 定向钻穿越对地表水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河流穿越施工中,有 3 条大中型河流(独流减河、热水河及荒地排水 河)及 2 处鱼塘(海晶集团水塘、立达养殖塘)采用定向钻穿越施工方式。穿越 工程详见下表所示。 表4.1-1 序 号 河流名称 1 海晶集团水塘 (1#联络线) 桩号 AA01-AA02 河流大中型穿越工程统计表 穿越长 度(m) 1050 穿越方 式 管材 定向钻 D813×22.2mm L485M 直缝埋弧焊钢管 152 工程 等级 地区 等级 大型 二级 (设 计系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序 号 河流名称 2 海晶集团水塘 (2#联络线) 3 海晶集团水塘 穿越 (3#联络线) 4 独流减河、热 水河及荒地排 水河 (2#联络线) 5 独流减河、热 水河及荒地排 水河 (3#联络线) 6 立达养殖塘穿 越 (3#联络线) 桩号 AB01-AB02 AC01-AC02 AB02-AB03 AC02-AC03 AC05-AC06 穿越长 度(m) 1050 1050 1700 1700 1400 穿越方 式 管材 工程 等级 地区 等级 定向钻 D813×22.2mm L485M 直缝埋弧焊钢管 大型 数 0.4) 定向钻 D1016×26.2mm L485M 直缝埋弧焊钢管 大型 定向钻 D813×22.2mm L485M 直缝埋弧焊钢管 大型 定向钻 D1016×26.2mm L485M 直缝埋弧焊钢管 大型 定向钻 D1016×26.2mm L485M 直缝埋弧焊钢管 大型 (1)定向钻施工方式介绍 本项目 2#联络线在 66+301(以独流减河进洪闸 0+000 计)处以水平定向 钻方式穿越独流减河,管道与河道交角 89°,管道采用 DN813mm 钢管,河底 处管道顶高程为-30.0m(大沽高程),管道与现状河底最短距离 26.4m。2#联 络线入土角 9°、出土角 8°,入土点位于独流减河右堤(南侧大堤)外,距离独 流减河堤岸约 175m,出土点位于荒地排水河北岸堤外,距独流减河堤岸约 479m,满足河道管理和规范要求。 3#联络线在 66+252(以独流减河进洪闸 0+000 计)处以水平定向钻方式穿 越独流减河,管道与河道交角 89°,管道采用 DN1016mm 钢管,河底处管道顶 高程为-30.00m(大沽高程),管道与现状河底最短距离 27.1m。3#联络线定向 钻入土点及出土点均位于独流减河河道管理和保护范围以外,入土角 9°、出土 角 8°,入土点位于独流减河右堤(南侧大堤)外,距离独流减河堤岸约 169m, 出土点位于荒地排水河北岸堤外,距独流减河堤岸约 510m。 定向钻穿越是一种先进的管道穿越施工方法。定向钻 “入土点”、“出土 点”设在堤岸外侧,定向钻穿越的管道孔在河床以下,距离河床 20m 以上,具 有不破坏河堤、不扰动河床等优点,不对堤岸工程、河流水温、水利条件及水体 环境产生影响。施工地点距离穿越水域的水面一般较远,施工作业废水不会污染 153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水体;施工时只会对河堤两侧土层暂时破坏,施工完成恢复河堤原貌后,不会给 河堤造成不利影响;施工期和运营期河面景观均无改变;大型水域管道埋深般在 河床以下, 施工过程既不影响河道两侧的堤坝,也不影响航运和船舶抛锚,对 主河道水流不会产生阻隔作用,不会扰动河流水文、水利条件、河水水质和相关 水利设施,基本不会对水环境造成影响。 穿越过程中需在入土点与出土点分设泥浆池,根据定向钻穿越河流长度所需 泥浆量的多少来进行设计泥浆池的大小。从已有工程的施工现场来看,泥浆池均 设有防渗膜,造成泄漏的几率较小,基本不会对地表水体造成影响。 (2)定向钻施工主要影响 ①施工时,对河堤两侧土层会暂时破坏; ②钻屑沉淀池和泥浆收集池中污染物外溢或泄漏可能污染水体,施工结束后 还将产生定量的固体废物; ③主要是废弃泥浆和钻屑; ④施工过程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 (3)采取的措施 针对本工程而言,为了最大限度的减轻定向钻施工对穿越水体的影响,施工 过程中必须实施以下环保措施: ①禁止向水体内排放一切污染物。 ②防止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直接进入河道。 ③在穿越河流的两堤外堤脚内禁止给施工机械加油或存放油品储罐,禁止在 河流主流区和漫流区内清洗施工机械、车辆和排放污水。 ④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防止设备漏油遗洒在水体里。 ⑤泥浆池要按照规范设立,其容积要考虑 30%的余量,以防雨水冲刷外溢, 泥浆池底要采用防渗膜进行防渗处理,确保泥浆不渗入地下。 ⑥施工结束后,产生的废弃泥浆经分离后进行固化处理,固化后覆士掩埋恢 复原状。 ⑦施工多余土方可用于沿岸护堤,不得随意弃置。 ⑧施工结束后要尽快恢复出、入土场地的原貌,减少水土流失。 ⑨沿线生态敏感区内不得设置废弃泥浆池,集中收集至泥浆罐中拉运至场站 的泥浆池中;非敏感区域的定向钻穿越产生的废弃泥浆直接排入设置的泥浆池 154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废弃泥浆经 pH 调节为中性后暂存于泥浆池内,泥浆晾干后与土方一起回 填。 在采取以上措施后,定向钻穿越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4.2 运营期水环境影响评价 4.2.1 站场废水对地表水的影响评价 运营期由于采用密闭输气工艺,无工艺废水产生,站场一期为无人站场,无 生活污水产生。 4.2.2 管线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评价 正常工况下,由于输气管线是全封闭系统,输运的天然气不会与管线穿越的 河流水体之间发生联系,采用防腐层和阴极保护联合方式,如不发生泄漏事故, 正常运营期对穿越河流不会造成影响,对周边环境基本无任何影响,仅在发生泄 漏事故的状态下才会对地表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管线穿越河流时埋设在穿越河 流河床设计冲刷线以下稳定层内,若发生破裂事故,其泄漏的天然气会经过地表 水泄漏到大气中,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天然气对水质的影响较小。 155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5.1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5.1.1 施工扬尘的影响分析 施工扬尘主要扬尘(粉尘)主要来自:站场和管线的地面开挖、填埋、土石 方堆放、建筑材料的搅拌;车辆运输过程产生的扬尘(粉尘)。施工期间产生的 扬尘(粉尘)污染主要取决于施工作业方式、材料的堆放以及风力等因素,其中 受风力的影响因素最大。在一般气象条件下,平均风速为 2.5m/s,建筑工地内 TSP 浓度为其上风向对照点的 2~2.5 倍,建筑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在下风向可 达 150m,影响范围内 TSP 浓度平均值可达 0.49mg/m3。当设置有屏障施工围栏 时,同等条件下其影响距离可缩短 40%。当风速大于 5m/s,施工现场及其下风 向部分区域的 TSP 浓度将超过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三级标准,而且随着风速增大, 施工扬尘产生的污染程度和超标范围也将随之增强和扩大。站场的地面开挖、土 石方堆放、管线敷设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粉尘)为无组织面源排放,由于施工过 程为分段进行,施工时间较短,并辅以洒水抑尘等措施,对大气的影响是局部且 暂时的。 施工阶段汽车运输过程中,也会产生扬尘污染。扬尘量、粒径大小等与多种 因素有关,如路面状况、车辆行驶速度、载重量、天气情况等。其中风速、风向 等天气状况直接影响扬尘的传输方向和距离。由于汽车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时 间短、扬尘落地快、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运输道路两侧,评价范围内不存在大气 环境保护目标,故汽车运输扬尘对周边影响较小。如果采用硬化道路、道路定时 撒水抑尘、车辆不要装载过满并采取密闭或遮盖措施,可大大减少运输扬尘对周 围环境空气的影响。 5.1.2 焊接烟尘影响分析 管道施工过程中,焊接工序会产生焊接烟尘,焊接废气成分主要为烟尘、 CO 和氮氧化物。管道焊接施工在野外分段进行,空气对流有利于废气的扩散, 且废气量较小,对环境影响较小。为减少焊接废气的影响,首先应选择质量较好 的焊材,控制废气污染物的产生,其次,现场尽量避免在低洼处、空气流通不畅 处施工,以减轻对施工人员的影响。 156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5.1.3 施工机械、车辆废气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施工运输车辆和各种燃油机械设备运转将会燃油尾气,主要污染 物为 SO2、NO2、CmHn 等。但由于废气量较小,且施工现场均在野外,废气污染 源具有间歇性和流动性,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消散。同时,施工单位通过采取加 强施工车辆和机械管理和维护,选择符合国家燃油指标要求的油品等措施,严格 落实《天津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2020 年 5 月 1 日) 的要求,可以将施工机械尾气污染降低到最小限度,对局部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5.1.4 防腐喷漆有机废气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需进行防腐喷漆,因此,会有少量有机废气无组织排放。项 目漆料大多为无溶剂环氧涂料,随着施工期结束,有机废气排放也会随之消失, 预计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显著影响。 5.2 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5.2.1 站场厂界非甲烷总烃影响分析 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 境》 (HJ 2.2-2018),三级评价不需要进一步预测与评价,只对废气污染物排放量 进行核算。 表5.2-1 序 号 1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量核算表 产污环节 主要防 污染物 治措施 大港枢纽站 非甲烷 加强管 总烃 道密封 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标准名称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 准》(GB16297-1996) 浓度限值 /(mg/m3) 年排放量 /(t/a) 4.0(周界外 0.0876 浓度最高 点) 无组织排放总计 无组织排放总计 非甲烷总烃 0.0876 本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见下表。 表5.2-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工作内容 评价 等级 与范 围 自查项目 评价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评价范围 边长 = 50 km□ 边长 5~50 km□ 边长 = 5 km☑ ≥ 2000 t/a□ 500~2000 t/a□ <500 t/a☑ 评价 SO2 +NOx 排 因子 放量 157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工作内容 评价因子 评价 标准 评价标准 环境功能区 自查项目 基本污染物(PM10、PM2.5、SO2、 NO2、O3、CO) 其他污染物(非甲烷总烃) 不包括二次 PM2.5☑ 附录 D□ 地方标准 □ 国家标准☑ 包括二次 PM2.5□ 二类区 ☑ 一类区□ 评价基准年 其他标准 □ 一类区和二类区 □ (2020)年 现状 环境空气质量 评价 现状调查数据 长期例行监测数据□ 主管部门发布的数据☑ 来源 现状评价 污染 源调 查 现状补充监测☑ 达标区□ 不达标区☑ 调查内容 本项目正常排放源☑ 拟替代的污染 其他在建、拟建 区域污染 本项目非正常排放源☑ 源 □ 项目污染源 □ 源 □ 现有污染源 □ 预测模型 AERMO D □ 预测范围 预测因子 ADMS □ AUSTAL EDMS/A CALPUFF 网格模型 其他 2000 □ EDT □ □ □ □ 边长≥ 50 km□ 边长 5~50 km □ 预测因子( 边长 = 5 km □ 包括二次 PM2.5 □ 不包括二次 PM2.5□ ) C 本项目最大占标率> 100% □ 正常排放短期 浓度贡献值 C 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0%□ 保证率日平均 浓度和年平均 浓度叠加值 C 叠加达标 □ C 叠加不达标 □ 区域环境质量 的整体变化情 况 k ≤−20% □ k>−20% □ 大气 C 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 C 本项目最大标率>10% 环境 一类区 □ □ 正常排放年均 影响 浓度贡献值 C 本项目最大占标率≤30% C 本项目最大标率>30% 预测 二类区 □ □ 与评 非正常排放 1 h 非正常持续时长 C 非正常占标率≤ C 非正常占标率> 价 浓度贡献值 ( )h 100% □ 100%□ 无组织监测因子:(非 有组织废气监测 □ 环境 污染源监测 甲烷总烃) 无组织废气监测 ☑ 监测 计划 环境质量监测 监测因子:() 监测点位数( ) 可以接受 ☑ 环境影响 评价 结论 大气环境防护 距离 污染源年排放 量 无监测□ 无监测☑ 不可以接受 □ 距 ( )厂界最远( )m SO2:()t/a NOX:()t/a 158 颗粒物:()t/a VOCs:()t/a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工作内容 自查项目 注:“□” 为勾选项,填“√”;“()”为内容填写项 5.2.2 非正常工况影响分析 运营期非正常工况主要指设备检修和事故放空。 根据有关资料和类比调查,分离器检修天然气排放量约为 20m³/次,主要污 染物为非甲烷总烃,通过站外高 25m 放空管直接排放,且属于瞬时高空排放, 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当系统超压时,可能会释放大量天然气。根据有关资料和类比调查,一般超 压放空频率为 1 次/a~2 次/a,每次持续时间 2~5min,放空天然气排放量约 10×104 m³/h,主要污染物为非甲烷总烃,采用放空立管直接排放,属短暂性偶发排放, 且易被周边空气稀释,对大气环境影响很小。 因此,本项目的运营不会降低区域空气环境质量,项目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能 够基本维持在现有水平。 159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6. 声环境影响评价 6.1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6.1.1 管线施工声环境影响分析 经工程分析管线施工对噪声环境的影响中主要是由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造 成。各施工区段内随着项目进展,将采用不同的机械设备施工,如在挖沟时采 用挖掘机,布管时使用运输车辆,焊接时使用电焊机及发电机,管线入沟时采 用吊管机,回填时使用推土机,这些施工均为白天作业,根据施工内容交替使 用施工机械,并随施工位置变化移动。 穿越施工地点选择在交通方便、场地开阔的一侧,施工周期取决于采用的 施工方式和穿越长度及地质情况,每项穿越工程的施工时间一般在 20d~40d 不 等,一般白天施工,噪声源主要是发电机、定向钻机和泥浆泵噪声等。 根据类比调查以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主要设备选型等有关资料分 析,设备高达 85dB(A)以上的噪声源施工机械有:挖掘机、吊管机、电焊机、 定向钻机、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切割机等,具体见下表。 表6.1-1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噪声源状况 序号 噪声源 噪声强度 dB(A) 序号 噪声源 噪声强度 dB(A) 1 挖掘机 92 6 混凝土搅拌机 95 2 吊管机 88 7 混凝土翻斗机 90 3 电焊机 85 8 混凝土振捣棒 105 4 定向钻机 90 9 切割机 95 5 推土机 90 10 柴油发电机 100 对于施工机械可以视为点声源,不考虑遮挡、空气吸收等因素的影响。根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推荐的点声源衰减模式, 可以估算出距离声源不用距离敏感区的噪声值。具体预测模式如下: 式中: — 距声源 r 米处的噪声预测值,dB(A); — 参考位置 r0 处的声级,dB(A); r — 预测点位置与点声源之间的距离,m; r0 — 参考位置处与点声源之间的距离,取 1 m; 160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R — 隔声值。 采用噪声距离衰减模式,计算施工机械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预测结果见下 表。 表6.1-2 机械设备 施工机械噪声预测结果 噪声预测值 dB(A) 源强 dB(A) 10m 20m 40m 80m 100m 200m 400m 800m 1000m 挖掘机 92 80 74 68 62 60 54 48 42 40 吊管机 88 76 70 64 58 56 50 44 38 36 电焊机 85 73 67 61 55 53 47 41 35 33 定向钻机 90 78 72 66 60 58 52 46 40 38 推土机 90 78 72 66 60 58 52 46 40 38 混凝土搅拌机 95 83 77 71 65 63 57 51 45 43 混凝土翻斗机 90 78 72 66 60 58 52 46 40 38 混凝土振捣棒 105 83 77 71 65 63 57 51 45 43 切割机 95 88 82 76 70 68 62 56 50 48 柴油发电机 100 93 87 81 75 73 67 61 55 53 在线路施工中,使用挖掘机的时间较长,噪声强度较高,持续时间较长, 而其他施工机械如混凝土震捣棒、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翻斗车、切割机、推 土机等一般间歇使用,且施工时间较短,故挖掘机施工噪声基本反映了管线施 工噪声的影响水平。定向钻和顶管穿越施工的主要噪声源为定向钻机、柴油发 电机,源强 90dB(A)~100dB(A),白天施工,夜间禁止施工,施工周期为 20d~ 40d,应采取加隔音板等措施隔声降噪。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主要机械在 80m 以外均不超过建筑物施工场界昼间 噪声限值 75dB(A)。 拟建项目管线周边无声环境保护目标,且施工一般在白天,随着施工期的 结束,影响也随之结束。因此,管线施工期噪声影响可以接受。 6.1.2 站场施工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站场施工主要包括地基处理、钢筋混凝土浇筑等。施工阶段使用的 施工机械和设备较多,不同的施工阶段使用的机械设备主要有推土机、挖掘机、 装载机、灌桩机、振捣棒以及运输车辆等。各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情况详见工 程分析章节。 当声源的大小与测试距离相比小得多时,可将此声源视为点声源,其距离 161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衰减公式为: 式中: — 距声源 r 米处的噪声预测值,dB(A); — 参考位置 r0 处的声级,dB(A); r — 预测点位置与点声源之间的距离,m; r0 — 参考位置处与点声源之间的距离,取 1 m; R — 隔声值,噪声源的防护结构及工地四周围挡的隔声量,取 5 dB(A)。 采用以上公式计算各噪声源随距离衰减后的噪声值,施工机械对不同距离 各阶段的噪声影响结果见下表。 表6.1-3 施工 不同距离处各阶段影响值 机械设备 源强 土石方 挖掘机等 打桩 单位:dB(A) 噪声预测值 5m 15m 40m 80m 100m 200m 400m 95 81 71 63 56 55 50 43 打桩机等 85 71 61 53 47 45 39 33 结构 电锯、振捣棒等 105 91 81 73 67 65 59 53 装修 电锤等 90 76 66 58 52 50 44 38 阶段 由上表预测结果可知,由于施工机械噪声源强较高,本项目施工噪声将对 周边声环境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当其施工位置距离施工场界较近时,将会出 现施工场界噪声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 现象。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建设单位应在施工前在选址处对该工程进行社会公示, 并经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允许后,方可进行施工作业活动。在施工过程 中应进一步强化隔声降噪措施,从而将施工噪声影响控制到最低程度。且施工 噪声的影响特点为短期性,暂时性,一旦施工活动结束,施工噪声也就随之结 束。 6.2 运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 本项目建成后,噪声源主要是正常工况下工艺站场内的分离器以及非正常 工况下放空系统噪声。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项目所在区域 周边 200 m 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目标,本次评价进行厂界达标论证。 162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预测模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21),结合本项目声源 的噪声排放特点,结合选择点声源预测模式,来模拟预测这些声源排放噪声随 距离衰减变化的规律。具体预测模式如下: ①噪声距离衰减模式 式中: — 距声源 r 米处的噪声预测值,dB(A); — 参考位置 r0 处的声级,dB(A); r — 预测点位置与点声源之间的距离,m; r0 — 参考位置处与点声源之间的距离,取 1 m; R — 隔声值。 ②噪声叠加模式 式中: L — 受声点处 n 个噪声源的总声级,dB(A); Lpi— 第 i 个噪声源的声级; n — 噪声源的个数。 (2)预测因子 本项目运营期声环境质量预测因子为等效 A 声级 Leq。 (3)噪声源强 本项目建成后,噪声源主要是正常工况下工艺站场内的分离器设备噪声以 及非正常工况下放空系统噪声。主要取噪声源强及防治情况详见下表。 表6.2-1 序 噪声设 号 备名称 1 旋风分 工业企业噪声源强调查清单(室外声源) 空间相对位置/m 型号 P= 声源源 强 X Y Z /dB(A) 155 158 2 75 163 数量 叠加值 /台 /dB(A) 4用1 81.02 声源控制措施 选用低噪声设 运行时 段 24h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离器 10.5MPa 2 过滤分 P= 离器 10.5MPa 备 157 160 2 4用1 75 备 备 81.02 选用低噪声设 备 24h (4)预测结果 ①正常工况 正常工况下站场噪声预测结果见下表。 表6.2-2 预测 位置 噪声源 强 距厂界 距离 m 贡献 值 旋风分离器 81.02 155 37.2 过滤分离器 81.02 157 37.1 旋风分离器 81.02 50 47.0 过滤分离器 81.02 52 46.7 旋风分离器 81.02 46 47.8 过滤分离器 81.02 44 48.2 旋风分离器 81.02 158 37.0 过滤分离器 81.02 160 36.9 噪声源 东侧 厂界 工艺设备区 南侧 厂界 工艺设备区 西侧 厂界 工艺设备区 北侧 厂界 工艺设备区 厂界噪声预测结果 综合 贡献 值 执行 标准 达标 情况 40.16 65/55 达标 49.86 65/55 达标 51.01 65/55 达标 39.96 65/55 达标 由上表可见,正常工况下,站场噪声源经过减振、隔声及距离衰减后对各 厂界的噪声贡献值均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3 类标准要求。此外,站场厂界外 200m 范围内无敏感目标, 项目噪声对周围声环境无影响。 ②非正常工况 本项目站场非正常工况下噪声主要为放空系统噪声,噪声发生频率低,持 续时间短。由于站场厂界外 200m 范围内无敏感目标,因此,项目放空噪声对周 围声环境没有影响。 164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6.2-1 项目站场声源位置图 (5)声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见下表。 表6.2-3 声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工作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等级 自查项目 一级□ 165 二级□ 三级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与范围 评价范围 200m 大于 200m□ 小于 200m 评价因子 评价因子 等效连续 A 声级 最大 A 声级□ 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环境功能区 评价年度 现状评价 响预测与 评价 初期□ 现场实测法 现状评价 达标百分比 国外标准□ 近期 中期□ 远期□ 现场实测加模型计算法□ 收集资料□ 100% 现场实测□ 已有资料 研究成果 法 预测模型 声环境影 地方标准□ 0 类区□ 1 类区□ 2 类区□ 3 类区 4a 类区 4b 类区 现状调查方法 噪声源调 噪声源调查方 查 国家标准 导则推荐模型 其他□ 预测范围 200 m□ 大于 200 m□ 预测因子 等效连续 A 声级 最大 A 声级□ 厂界噪声贡献 值 小于 200 m 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达标 不达标□ 达标 不达标□ 声环境保护目 标处噪声值 (无) 环境监测 计划 评价结论 排放监测 声环境保护目 厂界监测 固定位置监测□ 自动监测□ 手动监测□无监测□ 监测因子:(dB(A)) 监测点位数(4) 标处噪声监测 环境影响 可行 不可行□ 注“□”为勾选项 ,可√;“( 166 )”为内容填写项。 无监测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7.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7.1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施工期固体废物包括定向钻施工产生的废弃泥浆,工程施工产生的弃土、 弃渣和施工废料,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 (1)废弃泥浆 在钻孔和扩孔过程中,从钻孔返回的泥浆过滤出钻屑及杂质后可重复使用。 管线回拖过程中泥浆的消耗量最大,回拖前需用泥浆充满整个钻孔,在管线回 拖过程的前半段,管线的逐渐入孔,受管线的挤压作用,泥浆从入土点的钻孔 涌出,在管线回拖过程中,泥浆随管线从出土点钻孔流出。故管线回拖前,需 先在两岸出入土点附近分别挖好废弃泥浆池并采取防渗措施,准备接纳废弃泥 浆;但禁止在生态红线区等敏感区域内设置泥浆池,要求施工单位采用泥浆罐 代替。 管线回拖成功后,产生的废弃泥浆流入预先挖成的废弃泥浆池和回拖发送 沟内,到施工结束后废弃泥浆由施工单位回收,泥浆池及时填埋,进行地貌和 植被恢复。 为减少本项目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减轻固体废物的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应对废弃泥浆的使用、处置处理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具体措 施如下: ①施工现场设置专门的配浆区,在专用的泥浆搅拌、配置槽内进行泥浆配 制工作,配制好的泥浆储存在金属结构的泥浆槽内,不得向环境中溢流。 ②施工前需在两岸出入土点附近分别挖好泥浆池。泥浆池的位置应选择出 入土点较近处,每个泥浆池的表层土单独堆放,用于恢复原有地貌。 ③施工期间严格操作规程,合理制定操作参数,防止施工过程出现跑浆等 事故。 ④施工结束后将废弃泥浆固化后就地填埋,上面覆绿化土,进行地貌和植 被恢复。 (2)弃土、弃渣 本项目不设置取、弃土场,产生的土石方将全部回填于管沟或者场地平整 等,无弃土、弃渣产生。 (3)焊渣 167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施工期焊接过程产生焊渣,收集后由城管委部门清运。 (4)漆渣、废油漆桶 喷漆过程中产生油漆漆渣、废油漆桶,属于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 置。 (5)施工废料 本项目施工过程产生的施工废料统一收集后,委托城管委部门清运处置。 (6)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拟建项目施工期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 11.425t,生活垃圾收集后, 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对环境影响较小。 7.2 运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7.2.1 固体废物产生量及处置措施可行性 项目运营期采用密闭输气工艺,管线工程无固体废物产生。 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站场分离器检修产生的废渣、分离器维护产生 的废滤芯、设备维修保养产生的废机油、废油桶、沾染废物。其中分离器检修 产生的废渣属于一般固体废物,由城管委部门定期清运。设备维修保养产生的 废机油、废油桶、沾染废物属于危险废物,经站场内危废暂存间暂存后,定期 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本项目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置情况详见下表。 表7.2-1 废物名称 分离器检修 废渣 废滤芯 废物/危险 废物/危险 废物类别 废物代码 固态 粉尘 99 固态 / 99 废物属 /(t/a) 及装置 性 0.005 0.325 分离器检 修 分离器维 护 0.01 和维修;生 设备保养 0.05 和维修;生 产设备等 沾染废物 一般固体 产生工序 产设备等 废油桶 一般固体 产生量 设备保养 废机油 固体废物产生情况 0.01 设备保养 处置方式 由城管委部 门定期清运 HW08 废矿 危险废 物油与含 物 矿物油废 900-249-08 委托有资质 公司处置 物 HW08 废矿 危险废 物油与含 物 矿物油废 900-249-08 委托有资质 公司处置 物 危险废 168 HW49 其他 900-041-49 委托有资质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废物名称 产生量 产生工序 废物属 /(t/a) 及装置 性 和维修;生 物 一般固体 一般固体 废物/危险 废物/危险 废物类别 废物代码 废物 处置方式 公司处置 产设备等 7.2.2 一般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应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20)中的有关要求,分离器检修废渣每年产生一次,废滤芯每 3 年产生一次,产生后及时清运处置,厂区内无暂存。 综上所述,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可行,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7.2.3 危险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 危险废物收集的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危险废物的收集主要指在危险废物产生节点将危险废物集中到适当 的包装容器中或运输车辆上的活动。本项目液态危险废物收集时如果操作不当, 有可能撒漏到厂区地面而造成对土壤、地下水的不利影响。 依据《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 2025-2012),本项目 应采取以下措施: (1)危险废物的收集应根据危险废物产生的工艺特征、排放周期、危险废 物特性、废物管理计划等因素制定收集计划。 (2)危险废物的收集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内容至少应包括适用范围、 操作程序和方法、专用设备和工具、转移和交接、安全保障和应急防护等。 (3)危险废物收集和转运作业人员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 备,如手套、防护镜、防护服、防毒面具或口罩等。 (4)危险废物收集时应根据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危险特性、物理形态、 运输要求等因素确定包装形式。 (5)应根据收集设备、转运车辆以及现场人员等实际情况确定相应作业区 域,同时要设置作业界限标志和警示牌。 本项目危险废物收集在严格按照上述要求执行的情况下,预计不会对周围 环境空气、地下水和土壤等造成不利影响。 169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 危险废物贮存场所的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站场内工艺设备区南侧设立单独的危险废物暂存间,面积约 10m2, 可容纳本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在按下述要求建设的前提下,预计不会对周边 环境空气、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不利影响。本项目危险废物贮存情况见下表。 表7.2-2 贮存场 危险废物名 所名称 危险废 物暂存 间 称 废机油 废油桶 沾染废物 建设项目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设施)基本情况 危险废物类别 HW08 废矿物油 与含矿物油废物 HW08 废矿物油 与含矿物油废物 危险废物代 码 900-249-08 900-249-08 位置 占地面 贮存方 贮存 贮存 积/m2 危险废 物暂存 10 间 HW49 其他废物 900-041-49 式 能力 周期 桶装 1t 1 个月 桶装 2t 3 个月 桶装 1t 3 个月 本项目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应按照《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 (HJ 2025-2012)、《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相关 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建设,主要管理要求包括: (1)全过程监管 ①应设置单独的危险废物暂存地点,该地点地面及裙角应做耐腐蚀硬化、 防渗漏处理,且表面无裂隙,所使用的材料要与危险废物相容。 ②危险废物应储存于密闭容器中,并在容器外表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和 警示标志;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盛装危险废物,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及材 质要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完好无损;盛装危险废物 的容器材质和衬里要与危险废物相容(不相互反应);容器上必须粘贴符合标 准的标签。 ③危险废物应选择防腐、防漏、防磕碰、密封严密的容器进行贮存和运输, 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与酸类化学品分开存放,库 房应有专门人员看管。贮存库看管人员和危险废物运输人员在工作中应佩带防 护用具,并配备医疗急救用品。 ④建立档案制度,对暂存的废物种类、数量、特性、包装容器类别、存放 库位、存入日期、运出日期等详细记录在案并长期保存。建立定期巡查、维护 制度;须做好危险废物情况的记录,记录上须注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源、数量、 170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特性和包装容器的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废物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 危险废物的记录和货单在危险废物回取后应继续保留三年。 ⑤危险废物置场室内地面硬化和防渗漏处理。一旦出现盛装液态固体废物 的容器发生破裂或渗漏情况,马上修复或更换破损容器,地面残留液体用布擦 拭干净。出现泄漏事故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 (2)日常管理要求 ①严格按照国家《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 制标准》(GB18597-2001)和天津市危险废物管理的有关规定,严禁将危险废 物随意丢弃,严禁将危险废物混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中。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禁止将危险废物提 供或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处置的经营活动。在生产经 营活动中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简称危险废物产生者),负有 防止和治理危险废物污染的责任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责任。危险废物产生 者应当采取清洁生产工艺,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对所产生的危险废物应当采 取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措施,并建立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管理制度。危险废 物产生者应当将危险废物转移到取得许可证的单位或场所,进行统一贮存、利 用、处理和处置。贮存、利用、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和场所,必须按规 定设置统一的识别标志。 项目危险废物暂存点将严格按《危险废物污染治技术政策》要求设置统一 的暂存场所。拟建项目危险废物暂存点,分类收集存放,布置于防雨室内,危 废暂存点设置危险废物标志标识,严格落实“三防”(防扬散、防流失、防渗 漏)措施,不会受到暴雨和洪水影响。并做好收集、利用、贮存和转运中的二 次污染防治,最终交有处置资质的单位统一处理并实行联单制管理,处理率必 须达到 100%,符合环保相关要求。 3. 危险废物运输过程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的运输过程主要指将厂区内已包装或装到运输车辆上的危险废物集 中到危险废物暂存间的内部转运。已装好的危险废物在内部转运到临时贮存设 施时可能发生倾倒、撒漏到厂区地面或车间地面造成对土壤、地下水等的不利 171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影响。为此,本项目应按照《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 (HJ 2025-2012) 的要求采取如下措施: (1)危险废物内部转运应综合考虑厂区的实际情况确定转运路线,尽量避 开办公区和生活区。 (2)危险废物内部转运作业应采用专用的工具,危险废物内部转运应参照 《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 2025-2012)做好危险废物厂内 转运记录。 (3)危险废物内部转运结束后,应对转运路线进行检查和清理,确保无危 险废物遗失在转运路线上等。 本项目危险废物产生位置和危险废物贮存设施距离较近,运输路线均在厂 区内,厂区地面除绿化外均为硬化处理,在采取上述措施的情况下预计危险废 物在厂区内部运输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4. 危险废物委托处置的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在选择处置单位时,应 选择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能够提供专业收集、运输、贮存、处理处置及 综合利用危险废物的企业,避免危险废物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风险。在满足上述 条件下,本项目危险废物交有资质单位处理途径可行。 综上所述,本项目危险废物贮存合理、处置措施可行,预计不会对周边环 境造成二次污染。 172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8.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8.1 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本工程新建大港枢纽站 1 座;新建 1#大港枢纽站-蒙西管道互联互通管线、 2#大港枢纽站-天津 LNG 外输管道互联互通管线和 3#大港枢纽站-港清三线互联 互通管线,联络管线总长约 9.5km。 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管道试压废水、机械设备、车辆清洗 废水以及泥浆水。其中,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入临时环保旱厕,委托市容环卫 部门定期清运处置;管道试压废水采用沉淀处理后部分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 部分就近排入附近水塘,禁止排入独流减河及具有饮用水功能的地表水体;机 械设备、车辆等清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和石油类物质,清洗废水经临时 排水沟、隔油沉砂池处理后用于场地洒水抑尘;开挖过程和基础施工中产生的 泥浆水,泥浆水经沉淀处理后部分回用于施工现场洒水抑尘及沿线道路绿化洒 水,部分就近排入附近水塘,禁止排入独流减河及具有饮用水功能的地表水体。 因此,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均得到妥善处置,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废弃泥浆、工程弃土、弃渣和施 工废料等。生活垃圾经收集后依托当地环卫部门处置;沿线生态敏感区内泥浆 集中收集至泥浆罐中拉运至敏感区外的泥浆池中,非敏感区域的定向钻穿越产 生的废弃泥浆直接排入设置的泥浆池中;施工过程中开挖土石方量依据各类施 工工艺分段进行调配,按照地貌单元及不同施工工艺分别进行平衡,尽量做到 土石方平衡;施工废料委托物资回收部门回收利用,剩余施工废料依托城管委 统一处理。因此,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不会对地下水环境 造成影响。 8.2 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8.2.1 管道运营对地下水的影响 运营期管线埋设于地下,管道输送介质为 LNG,营运期间无废水产生。管 道运营期间的非正常状态可能有,阀门、法兰泄漏或泵、管道、流量计、仪表 连接处泄漏;水击及腐蚀;监控的仪器仪表出现故障而造成的误操作产生天然 气泄漏;撞击或人为破坏等造成管道破裂而泄漏;由自然灾害而造成的破裂泄 漏等。一旦管道破裂出现泄漏时,天然气将通过土壤孔隙逸出进入大气,即使 173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管道出现泄漏时,天然气不溶于水也会从水中逸出进入包 气带土壤,再从土壤孔隙逸出进入大气,不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 8.2.2 站场运营对地下水的影响 正常状况下,站场运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是清管作业废气、分离器检修废 气和系统超压放空废气,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本项目大港枢纽站为无 人站场,无劳动定员,营运期无废水产生,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站场 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清管及分离器检修产生的废渣、擦拭设备产生少 量含油抹布以及职工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分离器检修废渣定期清运至物资回 收单位处置;设施设备的擦拭会产生含油抹布在场站内危废暂存处暂存后,交 有资质单位处置;生活垃圾定期由环卫部门清运。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 到妥善处置,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 非正常状态下可能对地下水产生影响的是危废暂存间,若危废暂存间地面 发生破损则有可能会有污染物泄漏至地下水并对其产生影响,但由于危废暂存 间内危险废物产生量较少,且有资质单位定期清运处理,因此不会对地下水环 境造成影响。 174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9. 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 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 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 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 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评价工作程序见下图。 图9.1-1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程序 9.2 风险调查 9.2.1 建设项目风险源调查 本项目所输送的介质为 LNG,属于第 2.1 类易燃气体,一旦发生火灾、爆 炸事故,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输气管道埋地敷设,运行期间通过站 场、阀室实现分输、放空、清管和截断等工艺,危险物质分布于站场及各可截 断的阀室管段内。本项目新建管道最长段为 3#联络线 5.5km,未设置阀室。长 输管线项目,按照两个截断阀室之间管段危险物质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因此, 本项目管道天然气最大存在量为大港枢纽站、常留分输站、大港末站之间的连 接管线存在量(即本项目 3#线大港枢纽站-港清三线最近的站场段)。 175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天然气在站场及各管段的分布情况详见下表。 表9.2-1 序 号 类 别 阀室管段 1 站 场 大港枢纽站 各管段危险物质最大在线量情况 本项目 现有管 管道长 线长度 度 (km) (km) 总长度 管道规 压力 (km) 格(mm) (MPa) 天然气 体积 (m3) 在线 量(t) / / / / 10 830 51.83 17 1.1 18.1 D813 10 9396 586.7 4.7 2.9 7.6 D813 10 3945 246.4 32.6 5.5 38.1 D1016 10 30889 1929. 0 大港枢纽站 -蒙西 TJ2# 阀室-蒙西 2 主 干 线 3 4 TJ3#阀室 (大港枢纽 站-蒙西管 道最近阀室 段) 大港枢纽站 -南港阀室独留阀室一 (大港枢纽 站-天津 LNG 外输 管道最近阀 室段) 大港枢纽站 -常留分输 站-大港末 站(大港枢 纽站-港清 三线最近阀 室段) 9.2.2 环境敏感特性 本项目运营期管线输送物质为 LNG,不产生有毒有害的水污染物,不会对 地表水、地下水等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不考虑地表水、地下水的环境 风险敏感目标,仅考虑大气环境风险敏感特征。本项目环境敏感特征详见下表。 表9.2-2 本项目环境敏感特征表 类别 环境敏感特征 环 厂址周边 5km 范围内 境 序号 敏感目标名称 相对方位 距离/m 属性 人数 空 1 港电西里 西 4350 住宅 2500 气 2 大港电厂生活区 西 4340 住宅 300 176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 建国村 西北 4490 村庄 200 4 欣欣小区 西 4170 住宅 5600 5 建北里 西北 4700 住宅 2900 6 六分场 西北 4350 村庄 300 西北 4550 学校 670 东 400 企业 260 东北 320 企业 30 7 8 9 天津市大港区海滨 第四学校 大港垃圾焚烧发电 厂 轻纺工业园污水处 理厂 厂址周边 500m 范围内人口数小计 290 厂址周边 5km 范围内人口数小计 12470 每公里段人口数(最大) 0 受纳水体 地表水 序号 受纳水体名称 排放点水域环境功能 24h 内流经范围 / / / / 内陆水体排放点下游 10km(近岸海域一个潮周期最大水平距离两倍)范围内敏感目 标 序号 敏感目标名称 1 独流减河 序号 环境敏感特 征 / 与排放点距离/m / / Ⅴ类 环境敏感区名 环境敏感特 地下水 水质目标 称 征 无 / 水质目标 / 包气带防污性 与下游厂界距离 能 /m / / 9.3 环境风险潜势初判 本项目运营期管线输送物质为 LNG,不产生有毒有害的水污染物,不会对 地表水、地下水等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不考虑地表水、地下水的环 境风险潜势判定,仅对大气环境风险潜势进行判定。 9.3.1 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分级 (1)危险物质数量及临界量比值(Q)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 169-2018)附录 C,截取两个 截断阀室之间管段危险物质最大存在总量进行计算,结合本项目特点,在线量 177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大港站联通增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核算范围包括站场和各主干线阀室间的 LNG 在线量。甲烷临界量为 10t,则各 管段在线量核算情况详见下表。 表9.3-1 序 各管段危险物质最大在线量数量与临界量比值 临界量 类别 危险物质名称 CAS 号 最大存在总量 qn/t 1 站场 LNG(甲烷) 74-82-8 51.83 10 5.183 1 管线 LNG(甲烷) 74-82-8 1929.0 10 192.9 号 Qn/t Q值Σ 本项目站场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 5.183,1≤Q<10;管线危险物质数 量与临界量比值 192.9,Q≥100。 (2)行业及生产工艺(M) 结合本项目所属行业及生产工艺特点,根据下表评估生产工艺情况。具有 多套工艺单元的项目,对每套生产工艺分别评分并求和。将 M 划分为 M>2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