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pdf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 (送审稿) 建设单位: 华 能 陕 西 靖 边 电 力 有 限 公 司 评价单位: 重庆九天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 二○一九年十二月 目 录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6 三、环境质量状况.....................................................................................................................8 四、评价适用标准.....................................................................................................................8 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3 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16 七、环境影响分析...................................................................................................................16 八、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26 九、结论与建议.......................................................................................................................26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法人代表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建设地点 立项审批部门 建设性质 占地面积 总投资 (万元) 评价经费 (万元)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 华能陕西靖边电力有限公司 霍桂枝 联系人 鲁震 榆林市靖边县天赐湾镇许台村 13909147072 / 传真 邮政编码 子长县李家岔镇龙咀河村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批准文号 陕发改新能源﹝2018﹞1691 号 行业类别及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电力供应(D4420) 代码 18281m2(李家岔风电场原 绿化面积 / 有征地,不新增占地) 其中:环保投 环保投资占 570 15 2.63% 资(万元) 总投资比例 预期投产 2020 年 7 月 / 日 期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由来 华能陕西子长李家岔风电场工程场址位于陕西省子长县李家岔镇,东经 109°17′38.66″~109°24′36.36″、北纬 37°12′20.46″~37°16′50.81″,设计安装 50 台单机容 量 2.0MW 的风力发电机组,近期总装机容量 100MW;华能子长柏山寺风电项目位于陕西 省子长县李家岔镇,场址具体范围介于东经 109°19'40"~109°25'47"、北纬 37°19'23"~ 37°22'55"之间,总装机容量 100MW。 为了保证李家岔风电场、柏山寺风电场发出的电能以 110kV 并网,需建设 110kV 升 压站 1 座。因此,华能陕西靖边电力有限公司计划建设 110 千伏变电站 1 座,该升压站 位于李家岔风电场内龙咀河村,服务于李家岔风电场及柏山寺风电场。本次评价范围不 包含外输线工程。 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建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本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经查阅《建 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令第 1 号),本项目属于“181.输变电工程-其 他(100 千伏以下除外)”,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因此本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 表。 2019 年 4 月华能陕西靖边电力有限公司正式委托我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1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工作。接受委托后,评价单位迅速组成了评价技术小组,在资料收集和初步工程分析的 基础上于 2019 年 4 月 5 日实施了项目现场和周边实地踏勘与调查,2019 年 4 月 23 日~4 月 24 日进行了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在环境现状分析、工程分析、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 治措施论证的基础上,最终编制完成了《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 报告表》。 三、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本工程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中的鼓励类项目中的“电网改造 及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与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1)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相符性分析 2006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经 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该法第十二条“国家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 究和产业化发展列为科技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 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第十三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 (2)与陕西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符合性 《陕西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积极发展新能源,加快 发展风电产业。按照“集中开发、电网配套、统筹消纳”的原则,加快陕北百万千瓦风电 基地建设。到 2020 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 200 万千瓦,风电装备整机生产能力达到 200 万千瓦、零部件生产能力达到 100 万千瓦,基本建成完善的风电产业链。本项目的建设, 完善“十三五”期间能源结构,符合“规划”要求。 3、选址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位于李家岔风电场内,为风电场原有征地,场地区地势较平坦,可减少场地 平整土方量;场址区地质构造稳定,无不良地质作用;场内有道路与子靖路相同,对外 交通较为便利。所处区域无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不涉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敏 感区域,符合当地的生态功能区划和县整体的发展规划。同时项目选址占用土地不涉及 基本农田。项目选址较合理。 四、地理位置与交通 项目位于子长县李家岔镇龙咀河村,地理坐标:E109°23'19.33",N37°13'40.51",场 2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内有道路与子靖路相同,对外交通较为便利。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 1。 五、工程内容及规模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变电站工程建设内容为新建一座 110kV 户外升压站,具体 内容详见表 1-1。 1-1 工程 类别 项目 主变电区 配电装置形式 站用电 升压 站 35kV 侧接线 110kV 侧接线 出线间隔 综合配电室 辅助 工程 综合办公楼 供电 供水工程 公用 工程 排水工程 采暖工程 废水处理工程 固体废弃物 环保 工程 事故油池 噪声 工程组成一览表 主要建设内容 备注 主变容量 2×100MVA,主变压器型号为 SZ11-100000/110, 不包括输 115±8×1.25%/37kV 三相双绕组自冷油浸式有载调压变压 电线路工 器,连接组别 YN,d11,冷却方式 ONAN 程 110kV 配电装置采用户外 GIS 升压站站用电工作电源引自 110kV 升压站 35kV 母线,备 用电源电源引自外来 10kV 电源 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 10kV 升压站 110kV 侧接线方案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升压 站接地网拟以水平接地体为主,辅以垂直接地体的混合接 地网 不包含外 110kV 出线架构 1 座 送输电线 路工程 包含 35kV 配电装置室、二次盘柜室、站用配电室等,建筑 面积为 527m2 位于升压站西侧,占地面积 7320m2,建设 2 层综合楼 1 栋, 建筑面积 2516m2。综合楼主要布置有办公室、宿舍、厨房、 餐厅、油品库等 电源从 0.4kv 母线上引接,不单独设置变压器 站内打深井 1 口,井深约 100m,内径约 600mm,由深井 潜水泵将水提升至无塔上水器,再经消毒净水器净化后供 给站区生活用水。 站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方式,站内地面雨水采用散排;值 班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由化粪池处理后经沉淀池集中收 集,用于站场及周边农田施肥,不外排。 采用双制空调热风采暖。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农田施肥及厂区绿化使 用,不外排 废变压器油收集在油桶中临时贮存在油品库内,按照危险 废物进行管理,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置。 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定期运往李家岔镇生活垃圾收集 点。 新建容积不小于 20m³事故油池 1 座。采用钢筋砼结构,池 底及池壁采用标号不小于 C30 混凝土,确保防渗等级不低 于 P8,防渗等级应满足《危险废物储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相关要求 采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减振、隔声措施 六、平面布置 升压站站区总平面布置呈矩形,南北 101m,东西 181m。分为生活区、主变站区。 3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生活区不至于升压站西侧,占地面积 7320 m2,主要布置于综合楼等生活建筑;生产区位 于升压站南侧,主要布置有 35kV 配电装置室、二次盘柜室、站用配电室等生产辅助设施。 布置间距满足防火规程要求,建筑物之间有道路,满足消防和运行要求。 布局设计在遵守《35kV~110kV 变电站设计规范》原则的基础上布置在山脊较平缓地 带,展区采用平坡底方式,雨水采用场地自然散排。升压站总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 2。 七、辅助及公用工程 1、供电 电源从 0.4kv 母线上引接,不单独设置变压器。 2、采暖、通风 35kV 配电室、占用配电室等房间均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SVG 阀室 再用分体双制空调。生活无采用电供暖。 3、给水 (1)水源 站内打深井 1 口,井深约 100m,内径约 600mm,由深井潜水泵将水提升至无塔上 水器,再经消毒净水器净化后供给站区生活用水。 (2)用水量 生活用水按照定员 8 人计算,生活用水量标准 50L/人·d,则用水量约为 0.4m3/d;年 用水量为 146m3/a。 4、排水 排水系统采用雨、污水分流制。 (1)雨水排水系统:建筑物屋面雨水采用外排水;室外雨水由道路旁设置的雨水明 沟收集后自流排出场外。 (2)污水排水系统:室外设一座 20m3 的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 掏,最终用于周边农田施肥。 生活污水主要产生于职工生活污水,产生量按照用水量 0.4 m3/d 的系数 0.8 计算,产 生量为 116.8m3/a。 九、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项目日常定员 8 人,年工作时间 365 天。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4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不存在原有污染情况。 5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生物多样性等) 一、地理位置 子长县地处陕西省北部居中,北依横山山脉南麓南临永坪川,居延安地区北部清涧 河上游。县境东端马家砭、南沟岔乡与清涧、子洲两县接壤;南部热陈家洼、余家坪乡 与延川县、延安市毗邻;西部安定镇、李家岔镇与安塞、靖边两县相连;北依横山山脉 与横山县交界。全县介东经 109°11′58"~110°01′22"、北纬 36°59′30"~37°30′00"之间, 东起马家砭乡西沟岔村,西至李家岔镇麻岭山村,最长处 72km;北起高台乡石窑台村, 南至余家坪乡邢家沟村,最宽处 55.70km。全县总面积 2395.36km2,约占陕西省总面积 的 1.16%,占延安地区总面积的 7%。 本项目位于子长县李家岔镇龙咀河村,地理坐标:E109°23'19.33",N37°13'40.51", 场内有道路与子靖路相同,对外交通较为便利。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 1。 二、地形地貌 子长县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峁梁起伏,沟壑纵横,土质疏松,峁梁 沟谷地约占总面积的 94.6%。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 930~1562 米。 风电场场址区位于子长县李家岔镇黄土台地上,距县城直线距离约 25km。场址区 地势开阔、平缓,高程 1290m~1510m,平均地形坡度 2°~15°,局部地形较陡。场 地地貌类型为黄土丘陵。地势北低南高,场区分布有宽缓冲沟,冲沟方向主要为由南向 北。 110kV 升压站位于龙咀河村北侧台地上,地势平坦。 三、气候气象 子长属暖温带干旱半干旱区,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其主要特点是气温 多变,温差较大,冬春漫长,夏秋短促,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暴雨集中,秋季凉爽 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子长县极端最高气温 37.5℃,极端最低气温-23.1℃,年平均气温 9.1℃。境内冻土 初日历年平均在 10 月 26 日,冻土终日在 4 月 5 日,封冻天数最长 160 天,最大冻土深 度为 1.02m。 据子长县气象局 1991~2007 年资料,当地多年平均降雨量 500.8mm,其中 7、8、 9 三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63.8%,日最大降雨量 100.8mm,小时最大降雨量 6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58.5mm,多年平均蒸发量 1738mm。大于 100mm 降雨量 ,约 10 年一遇。 当地主导风向为西风(W),频率为 22.36%;次(冬季)主导风向是西西北风(WNW), 频率为 15.45%。年平均风速 1.78m/s,变化范围在 1.51~2.23m/s 之间。最大风速在 7~ 14m/s 之间,年平均 7.9 天,大风易起沙尘暴。 四、水文概况 子长县有清涧河、无定河、秀延河三大水系。项目所在地为秀延河源头区域,距离 秀延河约 2.3km。 秀延河为黄河一级支流,秀延河发源于子长县西部与安塞区交界山麓,东西走向, 先向东南,到李家岔镇杨桥折向东流,依次流经李家岔、安定、栾家坪、瓦窑堡、冯家 屯、杨家园子、史家畔、马家砭 7 个乡(镇),东至苗家沟入清涧县境,始称清涧河。 流长 80 公里,流域面积 1405.10 平方公里,占子长县总面积 58.70%。秀延河多年平均 流速 4.45m3/s,平均流量 2.07m3/s,年径流总量 6393.98 万 m3,实测常年流量 0.964m3/s, 实测常年最大洪峰量 3150m3/s(1969 年 8 月 9 日),最小时河道干枯(1972 年 5 月 10 日),平均水位 5.50m,最高水位 10.24m,年输沙量 1489.40 万吨。封冻期,平均在 11 月 27 日,最早 11 月 21 日,最晚 12 月 3 日。河心平均冰厚 54cm,最大冰厚 85cm,最 小冰厚 40cm。流冰开始,平均在 11 月 17 日,最早 11 月 10 日,最晚 11 月 23 日。流 冰终止,平均在 3 月 23 日,最早 3 月 16 日,最晚 4 月 3 日。封冻日数,平均 99 天, 最长 110 天,最短 93 天。 五、生态环境 子长县处于沙化干草原和干草原两个植被带,植被呈退化趋势:平均覆盖率为 32.8%,最高的是 79.6%,最低的是 18.6%。项目区植被主要有人工种植的柠条灌丛及杨、 柳、刺槐等乔木林。河谷山坡有有零星小片块状山杨林、白桦林、杜梨林及山杏林,大 面积荒山为草本灌丛。子长县野生动物为黄土高原的见习种类。其中啮齿类、鸟类中的 猛禽以及昆虫纲中的蝗虫等繁衍极盛。项目区以啮齿类动物松鼠和野兔居多,穴居在耕 地附近或沟谷灌木草丛中。 项目评价区主要植被为旱地农作物,无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7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三、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一、环境质量现状 为了解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本次环评特委托西安志诚辐射环境检测 有限公司对评价区域内的环境质量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点位布置图见附图4。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根据《环保快报》,子长县 2018 年环境空气质量统计见下表。 表 3-1 监测 点 污染物 评价指标 子长 县 SO2 NO2 PM10 PM2.5 CO O3 年平均质量浓度 年平均质量浓度 年平均质量浓度 年平均质量浓度 95%日平均浓度 90% 8h 平均浓度 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标准 (μg/m3) 60 40 70 35 4000 160 现状浓度 (μg/m3) 26 24 103 43 2300 150 占标率 (%) 43 60 147 123 58 94 超标 倍数 / / 0.47 0.23 / / 达标 情况 达标 达标 不达标 不达标 达标 达标 由以上统计结果可知,区域 2018 年 SO2、NO2 年平均浓度及 CO 第 95 百分位数、 O3 第 90 百分位数 8h 平均浓度均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 准限值要求;PM10、PM2.5 年平均浓度不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 级标准限值要求。项目所在区域 PM10、PM2.5 属于不达标区。 2、声环境质量现状 (1)监测点布设 在拟建 110kV 升压站厂界及龙咀河村共布设 5 个噪声监测点。具体点位布设见表 3-2。 表 3-2 序号 1# 2# 3# 4# 5# 点位 升压站南 升压站东 升压站北 升压站西 龙咀河村 噪声监测点位布设 方向 / / / / 升压站西南 (2)监测项目和方法 监测项目:昼间和夜间的等效连续 A 声级。 监测方法: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进行。 (3)监测时间、频次 8 备注 现状 现状 现状 现状 268m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本次现状监测于 2019 年 4 月 23 日~4 月 24 日进行,每个监测点在昼间和夜间各监 测一次。 (4)监测结果 现状监测结果见表 3-3。 表 3-3 序号 测点位置 1# 2# 3# 4# 5# 升压站南 升压站东 升压站北 升压站西 龙咀河村 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 单位:dB(A) 2019.4.23 昼间 夜间 31 33 33 34 30 31 32 30 39 37 2019.4.24 昼间 夜间 30 30 33 32 31 31 30 29 36 35 评价标准 2类 昼间:60 夜间:50 由表 3-3 的监测结果可以看出,项目拟建地四周及保护目标处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 类的标准限值要求,声环境质量现状 良好。 3、电磁环境质量现状 (1)监测方法 测量方法遵循《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 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 行)》(HJ681-2013)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 24-2014)中的有 关规定。 实际测量时,应考虑地形、地物的影响,避开高层建筑物、树木、高压线及金属结 构,尽量选择空旷地测量。 (2)监测时间及条件 本次电磁环境监测于 2019 年 4 月 23 日进行测量,监测气象条件见表 3-4。 表 3-4 监测项目 110kV 升压站 监测条件 监测时间 2019.4.23 (3)监测质量保证 监测单位:西安志诚辐射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监测人员:监测人员持证上岗。 监测仪器:监测仪器均在有效期内。 监测数据:三级审核。 (4)监测布点 9 天气状况 阴 温度(℃) 24 相对湿度(%) 31%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在拟建 110kV 升压站东、西、南、北及敏感点龙咀河村分别布设 1 个电磁监测点, 共 5 个监测点位。具体点位布设见表 3-5。 表 3-5 序号 1# 2# 3# 4# 5# 电磁环境监测点位布设 点位 升压站南 升压站东 升压站北 升压站西 龙咀河村 备注 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 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 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 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 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 (5)监测结果 现状监测结果见表 3-6。 表 3-6 序号 1 2 3 4 5 电场强度现状监测结果 测点位置及描述 升压站南 升压站东 升压站北 升压站西 龙咀河村 电场强度(V/m) 0.29 0.32 0.33 0.31 0.90 磁场强度(μT) 0.0066 0.0070 0.0069 0.0068 0.0194 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所处区域的工频电场强度为 0.29~0.90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 0.0066~0.0194μT,各监测点现状监测值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中规定的标准限值要求(工频电场强度 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 100μT)。 由现状监测结果可知项目所处区域的电磁环境现状良好。 4、生态环境现状 本项目周围以耕地、荒草地为主,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敏感区, 评价区内没有国家和地方保护动植物。 二、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状况良好,无明显环境问题。 10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保护对象主要为工频电磁场和声环境评 价范围内的公众。依据 HJ24-2014 规定,本工程变电站电磁评价范围为站界外 30m 范围; 依据 HJ2.4-2009 和 HJ24-2014 规定,变电站声环境评价范围为站界外 200m 范围内,根 据现场调查,项目 200m 范围内无敏感点分布。 项目四邻关系图详见下图。 升压站 268m 304m 图 3-1 项目四邻关系图 11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四、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1、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 2 类标准; 质 2、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依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量 中的规定:对公众而言,本项目电场强度的评价标准为 4000V/m,磁感应强度的 标 评价标准为 100μT。 准 1、施工扬尘执行《施工场界扬尘排放限值》(DB61/1078-2017)中相关排 放要求。 污 2、废水综合利用不外排。 染 3、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标 物 排 放 标 准 准要求;运营期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 标准。 4、一般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中有关规定,危险废物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 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中有关规定。 5、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依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中的规定:对公众而言,本项目电场强度的评价标准为 4000V/m,磁感应强度的 评价标准为 100μT。 总 量 控 制 本项目无需申请总量指标。 指 标 12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简述(图示): 1、施工期工艺流程 升压站项目施工主要包括场地平整、土方挖填、基础处理、图件工程、设备安装 等环节。升压站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详见下图。 2、运营期工艺流程 图 5-1 施工期产污环节图 项目运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 5-2。 李家岔风电场 柏山寺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 下一级变电站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 废水、固废 图 5-2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 主要污染工序: 一、施工期 1、废气 施工期大气污染主要是施工扬尘及车辆尾气。 (1)施工扬尘:扬尘污染主要来源于地基处理、建筑施工、建筑材料运输等环节。 (2)车辆尾气:运输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主要来源于汽油和柴油,其在燃烧不充 13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分的情况下,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气,主要污染物为 NOx、CO 及 THC 等。 2、废水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 (1)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项目施工生活区为临时搭建房屋,施工人员高峰时按每日用工 20 人计算,施工人 员生活用水量按每人每天 50L 计,则生活用水量为 1m3/d,污水量按水量的 80%计,则 污水产生量为 0.8m3/d,本项目施工期为 4 个月,施工期生活污水产生量为 96m3。生活 污水主要污染物为 COD、BOD5、SS、NH3-N、动植物油等,项目施工生活区设旱厕, 定期清理用作农肥;其他生活盥洗水收集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不外排。 (2)施工废水:主要污染物为 SS 和石油类,施工期间设置临时隔油池、沉淀池, 建筑废水经隔油池、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过程,底泥作为固废与施工垃圾一起处 理。 3、噪声 施工期的噪声主要为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产生噪声,噪声源强在 70~95dB(A) 之间,噪声具有间歇性。 4、固废 施工过程的废弃物主要为废弃土石方和生活垃圾。 5、生态环境 本项目永久占地 18281m2,工程施工过程中将进行土方填挖,包括变压器基础施工、 配电设施基础施工等,不仅动用土方,而且有施工机械级人员活动。本项目对当地生 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表植被破坏、土壤侵蚀级水土流失,工程建成后对原有 土地类型的改变等。 二、营运期 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升压站运行时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和电流互感器、架空出线级链接 的架空连线等这些暴露在空间的带电导体上的电荷和导体内的电流在升压站内产生工 频电场和工频磁场。 2、废气 本项目就餐人数为 8 人,产生的少量食堂油烟直接通过抽油烟机排放。 14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3、废水 废水主要为职工的生活污水。 本项目工作人员 8 人,生活用水量标准 50L/人·d,则用水量约为 0.4m3/d;污水产 生量按照用水量的 0.8 计算,则生活污水产生量 0.32m3/d,年产生生活废水约 116.8m3/a。 4、噪声 本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为主变运行产生的低频噪声,噪声最大声压级一般在 75dB (A)左右。 5、固体废物 (1)危险废物 变压器为了绝缘和冷却的需要,装有矿物绝缘油即变压器油。变压器在事故和检 修过程中可能有废油产生。本次新建一座容积为 20m³的事故油池,能够满足事故状态 下废油的储存。变压器废油属于危险废物,废油经废油收集后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回收 处理。 (2)生活垃圾 职工生活垃圾每人每天产生 0.5kg,产生量约为 0.33t/a,装袋放入垃圾箱内,及时 集中清运至李家岔镇生活垃圾收集点。 6、生态环境影响 随着项目后期生态恢复措施的开展,可使项目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 因此项目运行过程中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15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排放源 类型 大气污染 物 水污染物 固体 废物 噪声 电磁辐射 施工期:运输 车辆、施工车 辆、土方开挖 运营期职工 食堂 施工废 水 施 工 期 运 营 期 施 工 期 处理前 污染物名称 产生浓度 产生量 (mg/L) (t/a) 处理后 排放浓度 排放量 (mg/L) (t/a) 扬尘、 燃油废气 少量 少量 油烟废气 少量 少量 SS 少量 0 施工生 活污水 废水量 COD BOD5 SS 动植物油 氨氮 96m3 300mg/L,0.03t 150mg/L,0.01t 150mg/L,0.01t 30mg/L,0.003t 30mg/L,0.003t 0 0 0 0 0 0 生活区 生活污水 116.8m3/a 0 施工人 员生活 生活垃圾 0.72t 0 办公 生活垃圾 0.33t/a 0 生活 检修过 废油 少量 0 程 主变运行产生的低频噪声,噪声最大声压级一般在 75dB(A)左右。 满足 GB8702-2014: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 运 营 期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 本工程对生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占用,以及由于施工作业引起的水土流失等。 基础施工过程中局部土方的开挖会造成一定程度地表植被破坏,在大风及降雨天气条件 下会产生水土流失,从而影响生态环境,等施工结束后可采取立即恢复植被等措施,因 此对植被影响较小。 16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七、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一、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各种动力机械(包括运输车辆)排出的尾气。 1、施工扬尘 项目施工产生的扬尘主要集中在土建施工阶段,按起尘的原因可分为风力起尘和动 力起尘。其中风力起尘主要由于露天堆放的建材(如黄沙、水泥等)及裸露的施工区表 层浮尘由于天气干燥机大风,产生风力扬尘;动力起尘,只要是在建材的装卸、搅拌的 过程中,由于外力而产生的尘粒再悬浮而造成,其中施工及装卸车辆造成的扬尘最为严 重。扬尘量大小只要取决于风速及地表植被、地表干湿状况。若在春季施工,风速较大, 地表干燥,扬尘量必然较大,将对风场区及周围(特别是下风向)环境空气产生严重污 染。 根据有关施工场地的类比调查,现场作业点粉尘浓度最高可达到 150mg/m3,由于建 筑粉尘沉降较快,只要加强管理,进行文明施工,则其影响范围较小,一般仅影响项目 施工周边地区。根据类比分析,施工扬尘环境影响主要在下风距离 200m 范围内,超标 影响在下风距离 100m 处。项目下风向 200m 范围内无敏感点分布。 为了最大限度减小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根据《关于印发<陕西省建筑 施工扬尘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陕建发〔2013〕293 号)、《陕西省铁腕治霾打赢蓝 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 年)》(修订版)文件要求,评价提出以下措施和 要求: (1)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向工程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工地扬 尘污染防治方案,将扬尘污染防治所需费用列入工程预算,并在工程承包合同中明确施 工单位防治扬尘污染的责任。 (2)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方案的要求施工,在施工现场出入口公 示扬尘污染控制措施、负责人、环保监督员、扬尘监管行政主管部门等有关信息,接受 社会监督,并采取下列防尘措施: ① 土方工程作业时应当分段施工,采取洒水压尘措施,缩短起尘操作时间。 ② 运输车辆必须密闭、整洁、不得撒漏。 ③ 易产生扬尘的施工物料必须覆盖,严禁露天堆放。 17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④ 风力达到 4 级(含 4 级)以上时,禁止土方施工。 ⑤ 施工现场坚持洒水降尘。 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施工期间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可满足《施工场界扬尘排 放限值》(DB61/1078-2017)要求,而且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这些污染也将消失。 2、汽车和施工机械设备尾气 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对局部大气环境会造成影响,其主要污染物为 NOX、CO 和 HC。但这些污染物的排放源强较小,排放高度较低,排放方式为间断,因 此本项目施工期间排放的这些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空气产生的影响范围较小,主要局限于 施工作业场区,且为暂时性的,影响程度较轻,排放量小而分散,故废气影响因此不会 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二、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主要含有 BOD5、COD、SS、 动植物油和氨氮等,建筑施工废水中主要含有泥砂、石油类等污染物。 1、施工生产废水 施工期生产用水主要用于养护和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冲洗等,施工废水主要是在上 述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泥浆或砂石的工程废水,这些废水中所含污染物主要为 SS 和 石油类,SS 浓度较大,直接外排会对地表水体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项目必须在施工场 地内设置隔油沉淀池对建筑施工废水进行沉淀处理,由于项目施工废水产生量较小,处 理后的施工废水全部回用于洒水降尘和工程养护等,不外排。雨天停止施工,材料合理 堆放,并用防水布对施工场地进行遮盖。采取以上措施后,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很小。 2、生活污水 施工人员生活用水量按每天 50L 计,污水产出系数 0.8,施工人员高峰时按每日用 工 20 人计算,则生活污水量约 0.8m3/d,主要污染物有 BOD5、COD、SS、动植物油和 氨氮等。项目施工生活区设旱厕,定期清理用作农肥;其他生活盥洗水收集后用于施工 场地、道路洒水,不外排。 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场地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暂行规定》,对生产 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的排放进行组织设计,严禁乱排、乱流污染道路、水体;施工 生产废水和生活盥洗废水经临时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和浇洒道路等,施工废水不外 排;施工生活区设置临时防渗旱厕,定期进行消毒、清掏外运用作农肥,施工期产生的 18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废水分类处理后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三、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噪声具有临时性、阶段性和不固定性等特点,随着施工的结束,项目对周围 环境的影响也会停止,施工期的噪声源主要为施工机械设备作业产生的噪声,施工机械 如推土机、载重汽车、挖掘机和振捣机等,本项目修建所需的混凝土为外运成品,因此 无混凝土搅拌机。各种施工机械不同距离处的噪声级见表 7-1。 表 7-1 噪声级 名称 挖掘机 推土机 振捣机 1 90 95 95 5 76.0 81.0 81.0 主要施工机械的噪声级单位 dB(A) 10 70.0 75.0 75.0 20 64.0 69.0 69.0 离施工机械的距离(m) 40 60 80 100 58.0 54.4 51.9 50.0 63.0 59.4 56.9 55.0 63.0 59.4 56.9 55.0 150 46.5 51.5 51.5 200 44.0 49.0 49.0 250 39.6 44.6 44.6 300 40.5 45.5 45.5 由上述数据可知,对照《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 标准,昼间 20m 左右即可满足施工场界 70dB(A)标准要求,夜间 100m 外可满足场界 55dB(A)要求。根据现场勘察,距本项目最近敏感点为项目西南 268m 处的龙咀河村, 施工机械噪声经距离衰减后对其影响较小。 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与建议: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标准的限值要求,避免和减少施工扰民事件的发生。针对施工期噪声 影响,本项目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1)选用低噪声设备,并加强它们的检修与维护,使之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挖掘机、装卸车辆等进出场地应限速、禁鸣。 (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不得在昼间12:00至14:00时段,夜间22:00至次日6:00时段 进行施工。 (3)机械设备、支架等在装卸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碰撞,以减少噪声的产生。 (4)对交通噪声,可采取在噪声敏感目标处限速、禁鸣、合理安排运行时间等办 法将噪声危害降至最低。 评价认为上述措施能有效减小施工噪声,且施工期短暂,施工噪声的影响将随着施 工活动的结束而消失,因此,施工噪声污染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四、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1、施工土石方 项目土石方平衡见表 7-2。 19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表 7-2 工程名称 升压站场地平整 电气设备基础 总计 3 挖方(m ) 18742 1577 20320 施工期土石方平衡表 填方(m3) 12495 1218 13713 调出土石方(m3) 6248 359 6607 调入土石方(m3) 0 0 0 本项目建设场地地市较平缓,多余土方填于场地周边地势较低处,同时减少占地, 减轻对生态的破坏。 2、生活垃圾 项目施工人员约 20 人,生活垃圾按每人每天 0.3kg 计,每日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6kg, 施工期为 4 个月,则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0.72t。集中收集后运至李家岔镇生活垃圾 收集点。 综上所述,项目施工期固废均得到合理处置,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五、生态影响分析 升压站站址的永久占用土地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是永久性的,将使耕地变为建设用 地,但这部分占地面积较小,对当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影响相对较小。施工结束后在站址 周围可以通过采取措施恢复植被或复垦,对生态环境和当地土壤肥力等的综合影响较 小。 20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 一、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升压站为 110kV 户外升压站,依据 HJ24-2014,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对电 磁环境影响预测采用类比监测的方式。 类比监测结果表明:升压站断面监测路径上,工频电场强度为 36.08~165.12V/m, 工频磁感应强度为 0.0284~0.0709μT,且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随着测点与升 压站围墙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呈衰减趋势。 从类比监测结果推断, 本项目 110kV 升压站建成运行后对周围电磁环境影响较小 (详 见专项评价)。 二、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本项目就餐人数为 8 人,产生的少量食堂油烟直接通过抽油烟机排放,餐饮油烟废 气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小。 三、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职工生活、办公产生的生活污水。 本项目工作人员 8 人,生活用水量标准 50L/人·d,则用水量约为 0.4m3/d;污水产生 量按照用水量的 0.8 计算,则生活污水产生量 0.32m3/d,年产生生活废水约 116.8m3/a, 主要污染物为 COD、BOD5、SS、NH3-N 等。运行期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 定期清掏用于周边农田施肥,不外排。 四、声环境影响分析 1、预测内容 本次项目为新建项目,因此预测升压站建成运行后,在厂界外 1m 处产生的噪声贡 献值是否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区标准要求。 2、计算模式 升压站内噪声污染源主要来自主变压器,噪声以中低频为主;本次理论计算拟按点 声源衰减模式,计算噪声源至厂界处的距离衰减,公式如下: Lp=Lp0-20lg(r/r0) 式中:Lp—预测点声压级,dB(A); Lp0—已知参考点声级,dB(A); r—预测点至声源设备距离,m; 21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r0—已知参考点到声源距离,m。 3、源强及声源距预测点距离 110kV 风电场升压站内的主变压器声压值一般在 50~75dB(A),理论计算时取 75dB(A)作为源强,确定噪声源(主变)与预测点的距离具体见下表。 表 7-3 噪声源设备名称 主变 噪声源距预测点距离(m) 东厂界 37 南厂界 34 西厂界 110 北厂界 38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要求,根据源强及声源距 预测点距离,计算噪声源在厂界 1m 处的贡献值,预测结果见下表: 表 7-4 位置 站址北侧 站址东侧 站址南侧 站址西侧 时段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升压站投运后声环境影响预测结果 贡献值 46.4 46.4 46.6 46.6 47.4 47.4 37.2 37.2 标准 60 50 60 50 60 50 60 50 超标量 未超标 未超标 未超标 未超标 未超标 未超标 未超标 未超标 由 7-4 可知,升压站运营后,主变噪声源在厂界处噪声贡献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 2 类标准,变压器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五、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1、生活垃圾 项目职工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0.33t/a,装袋放入垃圾箱内,及时集中清运,定期运往 李家岔镇生活垃圾收集点。 2、危险废物 升压站主变压器底部设有贮油坑,容积为单台主变压器油量的 20%,事故油池容积 为 20m3 的事故池,坑底设有排油管,能将废油排至事故油池中,经钢制桶集中收集后 临时在油品库中分区储存,最终交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安全处置。 项目升压站内设置 2 台 100MW 油浸式变压器,根据变压器技术参数,单台变压器 油量约为 725kg。根据《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DL/T5253-2018)中 5.5.4 之条款规 定:当设置有总事故除油池时,其容量宜按照其接入的油量最大一台设备的全部油量确 定。项目单台变压器油量为 725kg,变压器油密度取 875kg/m3,则单台变压器油容积为 0.8m3,假设项目两台主变同时出现漏油现象,则需事故油池容积为 1.6m3。项目设计站 22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内拟新建 20m3 事故油池一座,事故油池容积能够满足事故状态下废油的储存。废变压 器油属于危险固体废物,事故油池防渗应按照《危险废物储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中相关要求进行防渗处理,防渗系数≤1×10-7cm/s。废油 经事故油池收集后由专门机构统一进行处理,且变压器漏油事故发生机率很小。因此变 压器产生的废油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很小。 对危险废物管理、暂存、处置环评提出以下要求: (1)废变压器油应按危险废物处置,实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并由具备危险 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置。 (2)建立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和管理制度,选择安全的包装储存方式; (3)油品库内应单独设置危废临时贮存区域,设置危险废物标志标识,严格落实 “三防”(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措施; (4)做好收集、贮存和转运中的二次污染防治并实行联单制管理,处理率必须达 到 100%,符合环保相关要求。 经上述措施处置后,固体废物基本不对外环境造成影响。评价要求建设单位在本项 目运行前应与具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签定处置协议。 六、环保投资 建设项目总投资 570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15 万元,占总投资的 2.63﹪,具体环保 投资情况见表 7-5。 表 7-5 序号 1 2 3 4 5 6 7 8 环保投资项目 施工废水 施工扬尘 施工 期 施工固废 施工期生态 废水 运营 变压器废油 期 生活垃圾 环保投资估算表 环保设施 施工场地设防渗临时沉淀池,生活区设防渗旱厕 洒水降尘、物料苫盖等防尘措施 生活垃圾运往指定地点处理 生态恢复 20m3 化粪池 1 座 事故油池(20m3)1 座,主变油坑及排油管 垃圾桶 合计 投资(万) 2 1 0.5 2 3 6 0.5 15 七、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1、输变电项目环境管理规定 参照《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和地方环保行 政主管部门对工程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建设单位应当遵守并执行国家环境保 护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和标准,接受环境保护部门对其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监 23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督管理和检查,做好电磁辐射活动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发生电磁辐射污染事件,影响 公众的生产或生活质量或对公众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时,环境保护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调 查处理。 2、环境管理内容 (1)施工过程中严格要求施工单位落实各项环保措施,确保废水全部回收利用, 生活垃圾级建筑垃圾妥善处理,大气环境、声环境质量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破坏的植被 及时得到恢复。 (2)升压站运行期间,建设单位应安排专人对生产全过程环保管理措施实施情况 进行监督管理,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①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机构和制度体系; ②组织制定建设项目环保治理方案,开展竣工验收等工作; ③检查环保设施的运行及其他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④组织实施环境监测计划。 3、环境监测计划 环境监测是企业环境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环境管理规范化的主要手段,通 过对企业主要污染物进行分析、资料整理、编制报告、建立技术文件档案;为上级环保 部门进行环境规划、管理及执法提供依据。 本项目营运期环境监测计划见表 7-6。 表 7-6 监测点位置 营运期环境监测计划表 监测 点数 监测 频率 类别 监测项目 电磁环 境 工频电场 工频磁场 升压站厂界 4个 1 次/年 声环境 厂界噪声 升压站厂界 4个 1 次/年 控制指标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中的规定:电场强度 4000V/m,磁感应 强度 100μT。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 类标准 3、污染物排放清单 项目污染物排放清单见表 7-7。 表 7-7 项目污染物排放清单 污染物 类别 污染源 污染因子 排放量 总量 控制 废气 食堂 油烟 少量 / 0 / 废水 COD、 生活废水 BOD5、SS、 动植物油 环保措施 排污口 排放标准 安装抽油烟机 室外排放 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 池处理后汇入经防渗处 理的沉淀池储存,经沉淀 池沉淀处理后,用于周边 / / / 综合利用 不外排 24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主变压器 废变压 器油 0 / 办公区 生活垃圾 0 / 变压器 等效连续 A 75dB(A) 声级 / 工频电场强 度< 变压器、断 工频电磁、 4000V/m;工 路器等 工频磁场 频磁感应强 度<100μT / 固废 噪声 电磁 农田施肥及厂区绿化 设事故油池收集废油,交 / 由有资质单位处置 由有资质单位处理 集中收集后,定期运往李 / 合理处置 家岔镇垃圾收集点 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减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 厂界外 1m 振,加强设备维修保养 噪声标准》中 2 类标准 选择低电磁辐射的 GIS 型配电装备,对设备的金 属附件确定合理的外形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和尺寸,避免出现高电位 厂界外 5m (GB8702-2014) 梯度点;做好设备的检 修,确保设备在良好状态 下运行 4、环保设施验收清单 项目环保竣工验收清单详见下表。 表 7-8 序号 1 类别 废气 2 固废 治理对象 食堂油烟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一览表(建议) 生活垃圾 措施 抽油烟机 1 套 3 20m 事故油池 1 座,主变油坑及 排油管,废油交由有危废处理资 质单位处置 垃圾收集桶,若干 加强运行管理,基础减振 废变压器油 3 噪声 电气设备 4 废水 生活污水 5 电磁 环境 电气设备 20m3 化粪池 1 座,定期清掏用于 周边农田施肥 选择低电磁辐射的 GIS 型配电装 备,对设备的金属附件确定合理 的外形和尺寸,避免出现高电位 梯度点;做好设备的检修,确保 设备在良好状态下运行 25 验收要求 落实情况 落实情况,处置协议及转移 联单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 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2 类标准限制 落实情况,不外排 GB 8702-2014中规定的标 准限值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八、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 类型 大气 污染 物 水污 染物 固体 废弃 物 噪 声 电磁环境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 名称 防治措施 预期治理效果 职工食 堂 油烟废气 安装抽油烟机 / 生活污 水 COD BOD5 SS 氨氮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处理 后定期清掏用于周边农田施 肥 综合利用,不外排 袋装后放入垃圾桶内, 及时 生活垃圾 清运至李家岔生活垃圾收 不外排 集点 事故油池收集, 交由有资质 100%安全合理处置 废变压器油 的单位进行安全处置 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置,加强电气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使其良好运 行,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 2 类标准 选择选择低电磁辐射的 GIS 型配电装备,做好设备的检修,确保设备在良好 状态下运行,使其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相关要求。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1)施工期避开大风、雨季施工; (2)选用当地植物进行厂区绿化; (3)加强生态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要求 文明施工,不得开展植被破坏活动,同时加强施工人员的监督管理。 26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九、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项目概况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变电站工程位于子长县李家岔镇龙咀河村,地理坐标: E109°23'19.33",N37°13'40.51"。该升压站服务于李家岔风电场及柏山寺风电场,建设内 容为生活区及升压站,升压站主变容量为 2×100MVA。 项目总投资 570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15 万元,占总投资的 2.63﹪。 2、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本工程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中的鼓励类项目中的“电网改造 及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选址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位于李家岔风电场内,场地区地势较平坦,可减少场地平整土方量;场址区 地质构造稳定,无不良地质作用;场内有道路与子靖路相同,对外交通较为便利。所处 区域无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不涉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符合当地的 生态功能区划和县整体的发展规划。同时项目选址占用土地不涉及基本农田。项目选址 较合理。 3、环境质量现状 (1)环境空气 区域 2018 年 SO2、NO2 年平均浓度及 CO 第 95 百分位数、O3 第 90 百分位数 8h 平 均浓度均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要求;PM10、PM2.5 年平均浓度不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要求。项目所在 区域 PM10、PM2.5 属于不达标区。 (2)声环境质量 项目所在区域昼、夜间噪声监测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无超标情况发生,项目所在地声环境现状质量良好。 (3)电磁环境质量 项 目 所 处 区 域 的 工 频 电 场 强 度 为 0.29~0.90V/m , 工 频 磁 感 应 强 度 为 0.0066~0.0194μT,各监测点现状监测值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27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中规定的标准限值要求(工频电场强度 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 100μT)。项目所处 区域的电磁环境现状良好。 4、环境影响分析 (1)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通过类比分析可知,本项目 110kV 升压站运行后工频电磁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满足 标准 HJ/T24-1998 和 GB15707-1995 的要求,对周围环境基本没有影响。此外在合理落 实电磁专章中提出的相关环保措施及建议后,升压站的建设对周边电磁环境影响较小。 (2)水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职工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农 田施肥,不外排。 (3)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废气主要为食堂产生的少量油烟废气,经抽油烟机排放,经大气扩散 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4)声环境影响分析 经预测,升压站运营后,主变噪声源在厂界处噪声贡献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 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 2 类标准,变压器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职工生活垃圾装袋放入垃圾箱内,及时集中清运,定期运往李家岔镇生活垃圾 收集点;废变压器油属于危险固体废物,经事故油池收集后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回收处 理。项目固体废物处置合理,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6)生态环境影响 本工程为普通的输变电工程,工程对生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对土地占用、地 表植被破坏以及由于施工作业引起的水土流失等。在运行期仅对原有自然景观有一定的 影响,不会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对生态影响很小。 5、项目环境可行性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合理,项目在认真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 项环保措施前提下,污染物可达标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小。从满足环境质量目标要求分 析,本工程的建设基本可行。 二、要求与建议 28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1、工程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要逐一落实环评报告表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 2、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保持设备良好运行,定期维护,尽量减小电磁环境影响 和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施工期合理规划,严格管理,要求对施工场地进行围挡,并对裸露表土进行覆 盖以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夜间不施工。 4、优化设计,在满足经济和技术的条件下选用对电磁环境影响较小的设备和低噪 声设备。 5、工程完成后应及时依法履行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工作,向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 门报送相关信息,并接受监督检查。 6、项目产生的废油由站内事故油池集中收集后,交有资质单位统一收集处理,并 与回收单位签订相关回收协议,不外排。 7、本次环评不涉及 110kV 输电线路工程,输电线路建设时,应按法定程序另行办 理有关环保手续。 29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预审意见: 公 经办人: 年 章 月 日 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公 经办人: 年 30 章 月 日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审批意见: 公 经办人: 年 31 章 月 日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 电磁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送审稿) 建设单位: 华 能 陕 西 靖 边 电 力 有 限 公 司 评价单位: 重庆九天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 二○一九年十二月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电磁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1 项目概况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 千伏变电站工程建设内容为新建一座 110kV 户外升压站,主 变容量为 2×100MVA。项目位于子长县李家岔镇龙咀河村。 2 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 24-2014); (2)《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 (3)《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 10.2-1996); (4)《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 10.3-1996); (5)《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 681-2013)。 3 评价范围、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 3.1 评价等级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 24-2014)中,110kV 升压站工程电磁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见表 3.1-1。 表 3.1-1 110kV 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工程 升压站 条件 评价工作等级 三级 二级 户内式、地下式 户外式 本项目为 110kV 户外式升压站,根据表 3.1-1 可知,本项目升压站评价等级为二级。 3.2 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 24-2014),本项目 110kV 升压 站评价范围为站界外 30m。 3.3 评价因子 (1)工频电场评价因子 工频电场强度,单位(kV/m 或 V/m)。 (2)工频磁感应强度评价因子 工频磁感应强度,单位(mT 或μT)。 3.4 评价标准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 24-2014)中的规定:为控制电场、 1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电磁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磁场、电磁场所致公众曝露,环境中电场、磁场电磁场场量参数的方均根值应满足下表 要求。 表 3.4-1 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电场强度 E 磁场强度 H 磁感应强度 B 等效平面波功率 (V/m) (A/m) (μT) 密度 Seq(W/m2) 1Hz~8Hz 8000 32000/f2 40000/f2 8Hz~25Hz 8000 400/f 5000/f 0.025kHz~1.2kHz 200/f 4/f 5/f 1.2kHz~2.9kHz 200/f 3.3 4.1 2.9kHz~57kHz 70 10/f 12/f 57kHz~100kHz 4000/f 10/f 12/f 0.1MHz~3MHz 40 0.1 0.12 4 3MHz~30MHz 67/ f1/2 0.17/ f1/2 0.12/ f1/2 12/f 30MHz~3000MHz 12 0.032 0.04 0.4 3000MHz~15000MHz 0.22f1/2 0.00059 f1/2 0.00074/f1/2 f/7500 15GHz~300GHz 27 0.073 0.092 2 注 1:频率 f 的单位为所在行中第一栏的单位。 注 2: 0.1MHz~300GHz 频率,场量参数是任意连续 6 分钟内的方均根值。 注 3: 100kHz 以下频率,需同时限值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100kHz 以上频率,在远场区,可以只 限值电场强度或磁场强度,或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在近场区,需同时限值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 注 4: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其频率 50Hz 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 10kV/m,且应给出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 频率范围 输变电工程的频率为 50Hz,由上表可知,对公众而言,本工程电场强度的评价标 准为 4000V/m,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为 100μT。 4 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升压站站界外 30m 范围内无电磁环境保护目标。 5 电磁环境现状评价 西安志诚辐射环境检测有限公司于 2019 年 4 月 23 日,对项目所处区域的电磁环境 现状,即对升压站拟建地进行了实地监测。 5.1 现状评价方法 通过对监测结果的统计、分析和对比,定量评价项目所处区域的电磁环境现状。 5.2 现状监测条件 (1)监测项目 各监测点位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 (2)监测仪器 2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电磁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表 5.2-1 仪器名称 仪器型号 测量范围 监测仪器 电磁辐射分析仪 主机:SEM-600 探头:LF-01 电场: mV/m~100kV/m,磁感应强度:0.1nT~10mT (3)监测读数 每个监测点位连续测 5 次,每次测量观测时间不小于 15s,并读取稳定状态的最大 值;测量高度为距地 1.5m。 (4)环境条件 阴,温度 24℃,相对湿度为 31%。 5.3 监测点位布置 通过现场踏勘,本次现状监测点位集中设置于升压站拟建站址四周,共设置监测点 位4个,现状监测点位见图5.3-1。 5.4 现状监测结果及分析 现状监测结果详见表 5.4-1。 表 5.4-1 编号 测点位置描述 1 2 3 4 拟建升压站东侧外 拟建升压站南侧外 拟建升压站西侧外 拟建升压站北侧外 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表 工频电场强度 (V/m) 0.29 0.32 0.33 0.31 工频磁感应强度 (μT) 0.0066 0.0070 0.0069 0.0068 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所处区域的工频电场强度为 0.29~0.33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 0.0066~0.0070μT,各监测点现状监测值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中规定的标准限值要求(工频电场强度 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 100μT)。 由现状监测结果可知:项目所处区域的电磁环境现状良好。 3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电磁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N 注: 电场强度监测点位 噪声监测点位 图 5.3-1 拟建升压站站址现状监测点位示意图 6 电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本工程升压站电磁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 程》(HJ 24-2014)的要求,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预测采用类比监测的方式。本次环评 类比靖边祭山梁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现状监测数据,监测数据为 3 年内有效数据。 6.1 类比输变电工程选择 靖边祭山梁风电场升压站有 2 台主变,规模为 2×100MVA。类比工程与本次升压站 对比情况见表 6.1-1。 4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电磁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表 6.1-1 分 类 类比工程与评价工程对比表 类比工程 评价工程 项目名称 靖边祭山梁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 拟建 110kV 升压站 主变规模 2×100MVA 2×100MVA 站内布局 户外布置 户外布置 出线方式 架空出线 架空出线 所处区域 陕北 陕北 地形 较平坦 较平坦 6.2 监测内容与监测布点 (1)监测布点 类比监测按照 HJ681-2013 的要求进行。 升压站监测点选择在无进出线或远离进出线(距离边导线地面投影不少于 20m)的 围墙外且距离围墙 5m 处布置。 断面监测路径以变电站围墙周围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处为起点,在 垂直于围墙的方向上布置,监测点间距为 5m,顺序测至距离围墙 50m 处为止。类比监 测点位见图 6.2-1。 图6.2-1 类比监测点位示意图 (2)监测读数 5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电磁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监测读数同现状监测。 (3)类比监测条件 ① 气象条件 表 6.2-1 类比工程监测时间及环境条件 监测项目 监测时间 天气状况 温度(℃) 相对湿度(%) 靖边祭山梁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 2017.8.9 晴 27.9 51.3 ② 运行工况 类比监测期间,工况条件见表 6.2-2。 表 6.2-2 靖边祭山梁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运行工况 项目 电压(kV) 电流(A) 1 号主变 119.1 72.1 2 号主变 116.5 65.6 6.3 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2017 年 8 月 9 日监测单位对靖边祭山梁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所在地的电磁环境现 状进行了实地监测。 (1)祭山梁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围墙外监测结果 祭山梁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围墙外四周工频电磁场监测结果见表 6.3-1。 表 6.3-1 祭山梁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围墙外监测结果表 测点位置 描述 南侧围墙 5m 处 北侧围墙 5m 处 西侧围墙 5m 处 东侧围墙 5m 处 编号 1 2 3 4 工频电磁场 工频电场(V/m) 工频磁感应强度(μT) 12.86 0.0588 183.52 0.0641 15.27 0.0353 2.76 0.0149 距地高度(m) 1.5 1.5 1.5 1.5 从表 6.3-1 监测结果可以看出:祭山梁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四周围墙外 5m 处的工 频电场强度为 4.322~203.8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 0.010~0.085μT。 (2)祭山梁风电场110kV升压站断面监测结果 祭山梁风电场110kV升压站西围墙外断面展开监测结果见表6.3-2。 表 6.3-2 编号 1 2 3 4 5 6 7 8 祭山梁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断面监测工频电磁场监测结果 测点距围墙距离 (以北围墙为起点) 2m 4m 6m 8m 10m 15m 20m 25m 距地高度 (m)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工频电场强度 (V/m) 165.12 174.33 187.24 197.45 181.75 164.36 143.28 117.86 6 工频磁感应强度 (μT) 0.0598 0.0614 0.0655 0.0709 0.0617 0.0594 0.0512 0.0475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电磁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编号 9 10 11 12 13 测点距围墙距离 (以北围墙为起点) 30m 35m 40m 45m 50m 图 6.3-1 距地高度 (m) 1.5 1.5 1.5 1.5 1.5 工频电场强度 (V/m) 120.39 105.51 87.62 59.48 36.08 工频磁感应强度 (μT) 0.0482 0.0398 0.0374 0.0326 0.0284 断面监测工频电场强度分布图 图 6.3-2 断面监测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布图 从表 6.3-1、表 6.3-2 监测结果以及数据分析图 6.3-1、图 6.3-2 可以看出:升压站断 7 子长李家岔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项目电磁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面监 测 路 径上 , 工频 电场 强度 为 36.08~ 165.12V/m , 工 频 磁感 应 强 度为 0.0284 ~ 0.0709μT,且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随着测点与升压站围墙距离的增大而逐渐 呈衰减趋势。 由以上监测数据可以看出:各监测点工频电磁场强度均小于 GB8702-2014 中规定的 标准限值(工频电场强度 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 100μT)。 综上,由祭山梁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类比监测可知:拟建 110kV 升压站运行后, 站址周围的工频电磁场强度满足相应标准限值要求,对周围电磁环境影响较小。 7 环保措施 (1)在设备的高压导电部件上设置不同形状和数量的均压环(或罩),以控制导 体、瓷件表面的电场分布和强弱,避免或减少电晕放电,从而有效降低无线电干扰水平。 (2)在满足经济技术的条件下选用电磁影响较小的设备,对于变电站设备的金属 附件,如吊夹、保护环、保护角、垫片和接头等,确定合理的外形和尺寸,以避免出现 高电位梯度点,所有的边、角都应挫圆,螺栓头也打圆或屏蔽,避免存在尖角和凸出物; 使用设计合理的绝缘子,尽量使用能改善绝缘子表面或沿绝缘子串电压分布的保护装 置。在安装高压设备时,保证所有的固定螺栓都可靠拧紧,导电元件尽可能接地或连接 导线电位。 8 专项评价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电磁环境现状良好,从类比监测分析及预测结果可知:该工程运 行后,工频电磁场强度满足 GB 8702-2014 中规定的标准限值要求。从电磁环境保护角 度来说,本工程的建设基本可行。 9 要求与建议. (1)对工程所在地区的村民进行有关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消 除他们的畏惧心理。 (2)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保持设备良好运行,定期维护,尽量减小电磁辐射对 周围环境的影响。 (3)项目在运营过程中要逐一落实专项评价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 (4)建设单位对升压站及线路工程的环境安全应加强管理,对环保设施定期维护。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