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153308___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新增血管造影用移动C型臂X射线装置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

Deprecating。(讽刺)121 页 14.075 MB下载文档
153308___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新增血管造影用移动C型臂X射线装置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153308___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新增血管造影用移动C型臂X射线装置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153308___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新增血管造影用移动C型臂X射线装置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153308___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新增血管造影用移动C型臂X射线装置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153308___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新增血管造影用移动C型臂X射线装置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153308___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新增血管造影用移动C型臂X射线装置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
当前文档共121页 2.99
下载后继续阅读

153308___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新增血管造影用移动C型臂X射线装置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 秦皇岛市第三医院 新增血管造影用移动 C 型臂 X 射线装置应用 环境影响报告表 (报批版) 秦皇岛市第三医院 2021 年 9 月 环境保护部监制 目录 表1 项目基本情况.............................................................................................. 1 表2 放射源.......................................................................................................... 6 表 3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6 表 4 射线装置......................................................................................................... 7 表 5 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 8 表6 评价依据...................................................................................................... 9 表7 保护目标与评价标准................................................................................ 11 表8 环境质量和辐射现状................................................................................ 15 表9 项目工程与源项........................................................................................ 17 表 10 辐射安全与防护........................................................................................ 21 表 11 环境影响分析 ............................................................................................ 25 表 12 辐射安全管理............................................................................................ 34 表 13 结论与建议................................................................................................ 39 表 14 审批............................................................................................................ 42 附图 附图 1 地理位置图 附图 2 秦皇岛市第三医院平面布置图 附图 3 医技楼一层平面布置 附图 4 医技楼二层平面布置图 附图 5 医技楼三层平面布置图 附件 附件 1 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附件 2 建设单位承诺书 附件 3 关于公开环评信息承诺书 附件 4 确认证明 附件 5 无环评违法情况的说明 附件 6 评价单位承诺书 附件 7 排污许可证 附件 8 辐射安全许可证 附件 9 项目环保手续 附件 10 医院辐射安全管理制度 附件 11 检测报告 表 1 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名称 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新增血管造影用移动 C 型臂 X 射线装置应用 建设单位 秦皇岛市第三医院 法定代表人 陈满 联系人 注册地址 胡一鸣 联系电话 13703233276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建国路 222 号 项目建设地点 医技楼三楼手术室的介入室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 总投资(万元) 600 项目性质 ■新建 环保投资 (万元) 20 □改建 □扩建 □其他 / 投资比例(环保投 资/总投资) 3.3% 占地面积(m2) / □销售 □I 类□II 类□III 类□IV 类□V 类 □使用 □I 类(医疗使用)□II 类□III 类□IV 类□V 类 □生产 □制造 PET 用放射性药物 □销售 / □使用 □乙□丙 □生产 □II 类□III 类 □销售 □II 类□III 类 □使用 ■II 类□III 类 放射源 应 非密封放 用 射性物质 类 型 射线装置 其他 项目概述 1、医院概况 秦皇岛市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三院”)以科研带动临床,集医疗、科研、 教学、预防、保健、急救为一体,综合性、专科性兼备的三级医院;肝病学科是 河北省省级重点学科,呼吸感染学科是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目前,三院拥有建筑 面积 12000m2,医院开放床位 499 张,现有职工 635 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470 余人,高级职称以上医务人员 57 人。医院设有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 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妇科、外科、中医科、皮肤科、口腔科、耳鼻喉科、 泌尿科、变态反应科、心理科、疼痛科、骨科、肿瘤治疗中心、内科 ICU 病房、 血液透析室、肺病科、肝病科、中西医肝病科、感染科、儿科等科室。 1 本项目新增用于血管造影介入手术的移动式 C 型臂位于医院医技楼三层, 医技楼所属工程的环评文件《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改建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于 2004 年 12 月取得了原秦皇岛市环境保护局的批复,批复文号:秦环审表 [2004]92 号;并于 2009 年 7 月取得了原秦皇岛市环境保护局的验收,验收文号: 环验[2009]43 号。目前该医院持有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局海港区分局颁发的排污许 可证,证书编号为:12130300401816094C001Q。 2、项目由来 为了满足病人的临床需要,能使更多的病人获益,根据医院的设备配置和临 床工作的实际情况,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拟在院区医技楼三楼手术室的介入室新增 一台移动式 C 型臂 X 射线装置用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用作介入治疗,主要用 于外周血管介入、肝动脉造影、血管栓塞手术等介入操作。该设备属于 II 类射 线装置。 为了科学、客观地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用移动 C 型臂 X 射线装置作业过 程中对周围环境及人员(医务人员和公众)的辐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保护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 设方应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21 年版)中“172 项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中使用Ⅱ类射线装置”应编制环境影 响报告表,从环境保护和辐射安全角度论证本项目的可行性。为此,秦皇岛市第 三医院委托我公司进行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公司接受委托后,对医院数 字减影血管造影用 C 形臂 X 射线装置工作场所进行实地踏勘和资料收集。在上 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编写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3、项目概况 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拟新增移动式 C 型臂 X 射线机参数表详见表 1-1; 表 1-1 本项目拟新增Ⅱ类射线装置型号表 序号 装置名称 型号 安装位置 参数 出束方向 1 血管造影用 移动 C 型臂 Cios Alpha 三层介入手术室 250mA/125kV 向上 4、项目周边情况 秦皇岛市第三医院位于建国路与燕山大街交叉口东南角,西侧为建国路,与 建国路相隔为燕港路 3 号小区,西北侧为工商银行,东南为燕海里及地质家园小 2 区。拟新增血管造影用移动 C 型臂 X 射线装置位于医技楼三楼手术室的介入室 内,北侧为复苏室,东侧为走廊和手术室 3,南侧为控制室,西侧无房间,楼上 为屋顶,楼下为 AIDS 出筛室。地理位置见附图 1,周边环境关系图见图 2。新 增设备上下楼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3~5。 5、现有射线装置情况 (1)辐射安全许可情况 秦皇岛市第三医院目前持有河北省生态环境厅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证书 编号:冀环辐证[S0455],许可种类和范围:使用 III 类射线装置,使用非密封放 射性物质,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已许可项目见表 1-2 和表 1-3。 表 1-2 射线装置 序 号 1 型号 场所 CT 机 2 装置 类型 III Simatom Spinit CT 室 1 2 CT 机 III DEFINITIONAS CT 室 1 3 数字化医用 X 射线摄影系统 III Brivo XR316 照相室: DR 室 4 全景、头颅和 X 射线数字化 体层摄影系统 III New Tom Giano 牙片摄影 室:牙片 摄影室 5 移动式 C 型臂 III JZ06-1 手术室: 介入室 6 数字化车载 X 射线机 III DR1200 体检车 7 移动式摄影 X 射线机 III Mibile Sparkler DR 床头 X 光 机 8 移动式数字医 用 X 射线摄影 系统 III Mibile Sparkler E 床头 X 光 机 9 X 射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设备 III Acces CT 发热门诊 方舱 10 X 射线透视机 III SHIMADZU 透视室 放射装置名称 环保手续 详见附件说明 2019 年 12 月备案,备案号: 201913030200000558 2021 年 2 月备案,备案号: 202113030200000037 2020 年 11 月备案,备案号: 202013030200000472 2021 年 2 月备案,备案号: 202113030200000036 详见附件说明 表 1-3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序号 1 场所 等级 乙级 核素 I-125(粒子源) 日等效最大 操作量(Bq) 5.18E+7 3 年最大用 量(Bq) 环保手续 1.55E+11 原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审 批,审批文号:冀环辐表 [2016]11 号;2021 年 9 月开展环保验收。 (3)辐射安全管理情况 1)辐射防护管理机构基本情况 为了加强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做好射线装置的使用管理工作,保证设备正 常使用,避免发生各类事故,保障各类人员的健康,医院已成立了放射安全防护 管理委员会,负责射线装置的使用防护和管理的各项工作。 2)现有辐射防护管理制度 医院设置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负责医院的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工 作。医院制定了相关的辐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以保证使用放射装置过程的辐射 安全,主要有:《放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制度》、《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 安全操作规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使用辐射工作人员岗位管理制度》、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设备检修维护制度》、《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 置辐射安全保卫制度》、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工作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X 射线防护服的使用管理规定》、《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事故应急预 案》、《放射性安全操作规章制度》、《放射性同位语射线装置辐射监测方案》、 《监测仪表使用和校验管理制度》等。 医院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日常操作,无违章操作情况发生。 3)工作人员培训情况 医院从事辐射工作的医护人员 13 人,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辐射安全与防护培 训。 4)个人剂量监测情况 医院辐射工作人员均佩戴个人剂量计,根据医院提供资料,近四个季度医院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均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承担,每季度监测 1 次, 个人剂量档案齐全。医院有专人负责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工作,发现个人剂量监测 结果异常的,将及时调查原因,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医院辐射防护管理机构。 根据医院提供的 2020 年 6 月~2021 年 5 月个人剂量监测数据,辐射工作人 员个人剂量范围均在辐射工作人员年剂量约束值 5mSv/a 范围内,未出现个人剂 量监测结果异常。 5)工作场所辐射环境监测情况 医院每年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对医院射线装置使用场所进行监测,并对监 4 测报告记录存档。医院制定了相关制度,承诺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进行工作 场所自检、辐射工作人员培训、辐射事故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并记录存档。 5 表 2 放射源 序号 核素名称 总活度(Bq)/活度(Bq)×枚数 类别 活动种类 用途 使用场所 贮存方式与地点 备注 注:1、放射源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对其要说明是何种核素以及产生的中子流强度(n/s)。 2、本项目为使用 X 射线装置,不涉及放射源。 表 3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序号 核素 名称 理化 性质 活动 种类 实际日最大操作量 (Bq) 日等效最大操作量 (Bq) 年最大操作量 (Bq) 注:1、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和操作方式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2、本项目为使用 X 射线装置,不涉及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6 用途 操作 方式 使用 场所 贮存方式与 地点 表 4 射线装置 (一)加速器:包括医用、工农业、科研、教学等用途的各种类型加速器 序号 名称 类别 数量 型号 加速粒子 最大能量(MeV) 额定电流(mA)/剂量率(Gy/h) (二)X 射线机,包括工业探伤、医用诊断和治疗、分析等用途 序 数 名称 类别 型号 号 量 1 移动式 C 形臂 X 射线机 II 类 1台 用途 工作场所 管电压 (kV) 管电流 (mA) 用途 工作场所 备注 125 250 介入治疗 医技楼三楼介入室 新增 - (三)中子发生器,包括中子管,但不包括放射性中子源 序 名 类 数 型 最大管电压(kV) 最大靶电流(µA) 号 称 别 量 号 7 中子强度 (n/s) 用途 工作 场所 氘靶情况 活度(Bq) 贮存方式 数量 备注 备 注 表 5 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 名称 状态 核素 名称 活度 月排放量 年排放量 排放 口浓 度 暂存 情况 最终 去向 注:1、常规废弃物排放浓度,对于液态单位为 mg/L,固体为 mg/kg,气态为 mg/m3;年排放总量用 kg。 2、含有放射性的废物要注明,其排放浓度、年排放总量分别用比活度(Bq/L 或 Bq/kg 或 Bq/ 3 m )和活度(Bq) 3、本项目为使用 X 射线装置,不涉及放射性废弃物。 8 表 6 评价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年 1 月 1 日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 年 10 月 1 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 年 12 月 29 日实施; 4、《射线装置分类办法》(2017 年第 66 号,2017 年 12 月 5 日); 5、《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 2005 年第 449 号)(2014 年 7 月 29 日修订);2019 年 3 月 2 日(国务院令第 709 号) 修订; 6、《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006 年,原国家 环境保护总局令第 31 号,2008 年 12 月 6 日经原环境保护部令第 3 号修 改,2017 年 12 月 20 日经原环境保护部令第 47 号修改,2019 年 8 月 22 法律法规 日经生态环境部令第 7 号修改); 7、《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原环保部 18 号 令)2011 年 5 月 1 日; 8、《关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事故分级处理和报告制度的 通知》环发[2006]145 号; 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 年版)》(生态环境 部部令第 16 号)2021 年 1 月 1 日; 10、《河北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2020 年 7 月 30 日);;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冀环办发[2007]65 号); 12、《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0 年 3 月 27 日)。 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技术标准 2、《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 3、《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 9 容和格式》(HJ10.1-2016); 4、《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19); 5、《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61—2021); 6、《环境γ 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HJ1157-2021)。 1、原秦皇岛市环境保护局对《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改建一期工程环境影响 报告表》秦环审表[2004]92 号; 2、辐射安全许可证; 3、其他 III 类射线装置备案文件; 4、秦皇岛市第三医院的射线装置机房防护措施及其它相关资料。 其他 10 表 7 保护目标与评价标准 评价范围 本项目射线装置位于秦皇岛市第三医院院区内,所用射线装置运行过程中会产生 X 射线,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 格式》(HJ10.1-2016)确定本项目评价范围为介入手术室实体屏蔽物边界外 50m 的范 围。拟新增血管造影用移动 C 型臂 X 射线装置位于医技楼三楼手术室的介入室内,北 侧为复苏室,东侧为走廊和手术室 3,南侧为控制室,楼上为屋顶,楼下为 AIDS 出筛 室。 评价范围图如下图 7-1。 附属用房 38 号楼 肿瘤科 50m 37 号楼 外科楼 36 号楼 医 技 楼 停车场 门诊楼 35 号楼 街道 图 7-1 评价范围图 11 保护目标 1、从事放射诊断和治疗的医护人员。 2、放射诊断和治疗机房周围其他有关人员。 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7-1。 表 7-1 环境保护目标 敏感点 相对方 距离 位 (m) 人数 (人) 环境保护目标 复苏室 北侧 3 3-5 公众 手术室 3 东侧 7 5-8 公众 控制室 南侧 3 1-5 职业人员 AIDS 出筛室 下侧 2.5 2-5 公众 附属用房 北侧 49-50 / 公众 肿瘤科 西北侧 37-48 / 公众 外科楼 西北侧 15-22 / 公众 门诊楼 西南侧 20-50 / 公众 停车场 东侧 5-50 / 公众 38 号楼 西北侧 35-50 / 公众 37 号楼 西北侧 35-50 / 公众 36 号楼 东侧 35-50 / 公众 35 号楼 东南侧 40-50 / 公众 街道 南侧 / 公众 名称 血管 造影 用移 动C 形臂 燕 海 里 小 区 48-50 评价标准 1、基本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放射诊断放射防 护要求》(GBZ130-2020)。 职业工作人员剂量限值及约束值: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及《放射诊断 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职业工作人员所受职业照射的剂量限值为连续 5 年内平均年有效剂量不超过 20mSv,根据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本项目取 5mSv/a 作为 本项目职业工作人员的年剂量约束值。 公众人员剂量限值及约束值: 12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公众人员的 年有效剂量限值为 1mSv,本项目取 0.1mSv/a 作为本项目公众人员的年剂量约束值。 2、X 射线设备机房防护设施的技术要求 本项目为单管头,根据《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新建、改建和 扩建的 X 射线机房,其最小有效使用面积、最小单边长度、铅当量防护要求如下: 表 7-2 X 射线机房使用面积及单边长度 设备类型 机房内最小有效使用面积 m2 机房内最小单边长度 m 单管头 X 射线设备 20 3.5 表 7-3 X 射线机房屏蔽防护铅当量要求 机房类型 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 mm 非有用线束方向铅当 量 mm 标称 125kv 及以下的摄影机房 2 1 C 型臂 X 射线设备机房 2 2 3、在距机房屏蔽体外表面 0.3m 处,机房的辐射屏蔽防护,应满足下列要求: (1)具有透视功能的 X 射线机在透视条件下检测时,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 应不大于 2.5μSv/h。 (2)机房应设有观察窗或摄像监控装置,其设置的位置应便于观察到受检者状态 及防护门开闭情况。 (3)机房内不应堆放与该设备诊断工作无关的杂物。 (4)机房门外应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机房门上方应有醒目的工作状态指示灯, 灯箱上应设置如“射线有害、灯亮勿入”的可视警示语句;候诊区应设置放射防护注 意事项告知栏。 (5)机房应设置动力通风装置,并保持良好的通风。 (6)平开机房门应有自动闭门装置;推拉式机房门应设有曝光时关闭机房门的管 理措施;工作状态指示灯能与机房门有效关联。 (7)电动推拉门宜设置防夹装置。 (8)受检者不应在机房内候诊;非特殊情况,检查过程中陪检者不应滞留在机房 内。 (9)机房出入门宜处于散射辐射相对低的位置。 13 (10)每台 X 射线设备根据工作内容,现场应配备不少于表 4 基本种类要求的工 作人员、患者和受检者防护用品与辅助防护设施,其数量应满足开展工作需要,对陪 检者应至少配备铅防护衣;除介入防护手套外,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的铅当量应 不小于 0.25 mmPb;介入防护手套铅当量应不小于 0.025mmPb;甲状腺、性腺防护用 品铅当量应不小于 0.5mmPb;移动铅防护屏风应不小于 2mmPb。铅当量应为儿童的 X 射线检查配备保护相应组织和器官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的铅当量应 不小于 0.5mmPb。个人防护用品不使用时,应妥善存放,不应折叠放置,以防止断裂。 表 7-4 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配置要求 放射检 查类型 介入放 射学操 作 工作人员 个人防护用品 患者和受检者 辅助防护设施 铅橡胶围裙、铅橡胶 铅悬挂防护屏/铅防护吊 颈套、铅防护眼镜、 帘、床侧防护帘/床侧防 介入防护手套 护屏 选配:铅橡胶帽子 选配:移动铅防护屏风 个人防护用品 辅助防护设施 铅橡胶性腺防护围 裙(方形)或方巾、 铅橡胶颈套选配:铅 橡胶帽子 注 1:“—”表示不做要求。注 2:各类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指防电离辐射的用品和设 施。鼓励使用非铅材料防护用品,特别是非铅介入防护手套。 a 工作人员、受检者的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任选其一即可。 b 床旁摄影时的移动铅防护屏风主要用于保护周围病床不易移动的受检者。 14 表 8 环境质量和辐射现状 1、检测时间、对象 秦皇岛秦康卫生检测服务有限公司于 2021 年 7 月 26 日对秦皇岛市第三医院 血管造影用移动式 C 型臂 X 射线装置工作场所周围环境的辐射环境水平进行了检 测。 2、检测因子和检测点位 检测因子:X-γ 辐射剂量率 检测点位: (1)改造机房的四周、机房外的等候区、二楼对应的位置等; (3)评价范围内存在人员居留的位置,如门诊楼一楼及大厅、职工食堂、停 车场等; 详细情况见《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新增血管造影用移动型臂 X 射线装置应用项 目现状检测》(秦康辐环检字(2021)第 126 号)。 3、检测仪器与规范 检测仪器的参数与规范见表 8-1。 表 8-1 X-γ 辐射剂量率检测仪器参数与规范 仪器名称 X-γ 剂量率仪 仪器型号 剂量计 AT1123 校准因子 0.97 检定有效期 2021 年 3 月 27 日-2022 年 3 月 26 日 检测内容 X-γ 辐射剂量率 GB/T14583-1993《环境地表 γ 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 检测规范 HJ/T61-2001《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4、监测结果 工作场所监测结果见表 8-2。 15 表 8-2 工作场所辐射水平检测结果 编号 检测点 检测结果(nGy/h) 1 机房中心位置 128 2 机房控制室对应位置 115 3 医技楼三楼等候区 123 4 医技楼二楼对应位置 94 5 医技楼一楼走廊 106 6 医技楼大门处 89 7 门诊楼大门处 95 8 门诊楼收费处 119 9 门诊楼一楼走廊 115 10 职工食堂大门处 83 11 停车场中心位置 85 12 机房北侧复苏室 119 13 机房南侧走廊 126 14 机房东侧走廊 106 15 35 号楼 1 楼处 94 16 36 号楼 1 楼处 95 17 37 号楼 1 楼处 95 18 38 号楼 1 楼处 94 19 街道 89 以下空白 备注:未扣除宇宙射线。 二、监测结果分析 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新增血管造影用移动 C 型臂 X 射线装置作业场所附近 X—γ 辐射剂量率为 83~128nGy/h。根据《中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原国家环境保 护局,1995 年)中给出的秦皇岛市原野 γ 剂量率在 42.4~84.4nGy/h 之间,室内 γ 剂量率在 82.6~131.9nGy/h,经比较得知本项目 X-γ 辐射剂量率在本底调查的水平 范围内。 16 表 9 项目工程与源项 工程设备和工艺分析 1、施工期主要污染分析 1)土建、装修施工的污染分析 本项目机房现已建成,原来功能为 C 型臂机房,其屏蔽防护均已完成,本项目仅 在原有建筑内进行改造和装修,不新增用地。因此,项目施工期主要是对已有建筑内 部进行改造和装饰施工、设备安装,最后进行工程验收,其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图纸设计 房屋改造、装修 场地清理 扬尘、施工废水、噪声、建筑垃圾 设备安装及调试 包装废物、X射线、臭氧 图 9-1 项目施工流程及产物环节 2)设备安装调试期间的污染分析 本项目设备的安装调试阶段,会产生 X 射线,造成一定的辐射影响。设备安装完 成后,会有少量的废包装材料产生。 本项目设备运输、安装和调式均由设备厂家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在射线装置运输、 安装、调试过程中,应加强辐射防护管理,在此过程中应保证各屏蔽体屏蔽到位,在 运输设备和机房门外设立辐射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靠近;在设备的调试和维修过 程中,射线源开关钥匙应安排专人看管,或由维修操作人员随身携带,并在机房入口 等关键处设置醒目的警示牌,工作结束后,启动安全联锁并经确认系统正常后才能启 用射线装置。 2、运营期主要污染分析 1)工作原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用移动 C 型 X 射线装置是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成像的血管 造影方法,它是应用计算机程序进行两次成像完成。在注入造影剂之前,首先进行第 一次成像,并用计算机将图像转换成数字信号储存起来。注入造影剂后,再次成像并 转换成数字信号。两次数字相减,消除相同信号,得知一个只有造影剂的血管图像。 17 这种图像较以往所用的常规脑血管造影所显示的图像更清晰和直观,一些精细的血管 结构亦能显示出来。且对比度分辨率高,减去了血管以外的背景,尤其使与骨骼重叠 的血管能清楚显示;由于造影剂用量少,浓度低、损伤小、较安全;节省胶片使造影 剂价格低于常规造影。通过处理的图像,使血管的影响更为清晰,在进行介入手术时 更为安全。 2)设备组成 本项目 Cios Alpha 设备主要由 C 臂系统和显示推车系统组成,其中 C 臂系统配 有平板探测器的 C 臂系统和配有发生器的双焦点旋转阳极 X 线球管;显示器推车及触 摸屏、鼠标、USB 接口、两个可旋转 TFT 显示屏、DVD 驱动器和可储存 100000 辐图像 的内存,设备见图 9-2。 图 9-2 Cios Alpha 设备图 3)操作流程 诊疗时,患者仰卧并进行无菌消毒,局部麻醉后,经皮穿刺静脉,送入引导钢丝 及扩张管与外鞘,退出钢丝及扩张管将外鞘保留于静脉内,经鞘插入导管,推送导管, 在 X 线透视下将导管送达静脉,顺序取血测定静、动脉,并留 X 线片记录,探查结束, 撤出导管,穿刺部位止血包扎。 ①操作方式 18 设备在进行曝光时分为两种情况: A、第一种情况,操作人员采取隔离操作的方式(即操作医师在控制室内对病人 进行曝光),医生通过铅玻璃观察机房内病人的情况,通过对讲系统与病人进行交流。 B、第二种情况,医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时,为更清楚的了解病人情况时会有连 续曝光,并采用连续脉冲透视,此时操作医师位于铅屏风后身着铅衣、铅眼镜等在曝 光室内对病人进行直接的手术操作。 ②本项目设备服务范围 依据院方提供资料,本项目新增设备进行介入治疗所涉及的科室主要包括内科、 外科等,主要用于手术期间提供患者的透视和点片图像。 4)污染因子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用移动 C 型臂 X 射线装置的 X 射线诊断曝光时,出束方向朝上。 注入的造影剂不含放射性,设备采用数字成像,不使用显(定)影液及胶片,不产生 废显(定)影液胶片。主要环境影响为 X 射线。血管造影诊断流程及产物环节如图 9-3 所示: 病人候诊、准备 X射线、臭氧 向病人告知可能受到的辐射危害 病人进入机房、摆位 血管造影机开机、拍片 血管造影机开机、拍片 给病人注入造影剂 给病人注入造影剂 曝光进行数字减影 拍片 介入治疗(间歇透视) 关机 治疗完毕关机 操作医师位 于曝光室进 行操作 操作医师位 于控制室进 行操作 图 9-3 介入治疗流程及产物环节示意图 19 污染源项描述 1、电离辐射:本项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用移动 C 形臂 X 射线机为 II 类射线装置, 在开机状态下主要辐射源为 X 射线,不开机状况不产生 X 射线。 2、废气:设备在曝光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臭氧,经排风系统处理后对环境影响 较小。 3、固体废物:本项目采用数字成像,不产生废显(定)影液及废胶片;介入手 术时会产生医用器具和药棉、纱布、手套等医用辅料;工作人员工作中会产生少量的 生活垃圾和办公垃圾。 4、噪声:本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通排风系统的风机,机房所使用的通排风系统 均为低噪声节能排风机,其噪声值一般低于 60dB(A),噪声较小。 20 表 10 辐射安全与防护 项目安全设施 本项目射线装置主要辐射为 X 射线,对 X 射线的基本防护原则是减少照射时间、 远离射线源及加以必要的屏蔽。本项目对 X 射线外照射的防护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1、工作场所布局及分区管理 (1)工作场所布局 本项目血管造影用移动式 C 型臂 X 射线装置装置位于医技楼三层的介入手术 室内,控制室位于介入室的南侧,东侧为手术区走廊,北侧为复苏室,楼上为屋顶, 楼下为 AIDS 出筛室。机房的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3。 (2)分区管理 将机房设置为控制区,禁止工作状态非工作人员进入;与机房相连的控制室设 置为监督区,限制无关人员聚集、停留。分区管理示意图见图 10-1。 控制区监督区 图 10-1 分区管理示意图 2、机房平面布置及实体屏蔽措施 秦皇岛市第三医院血管造影用移动 C 型臂 X 射线装置机房使用面积、拟采取的 屏蔽措施及周边情况具体见表 10-2。 21 表 10-2 机房使用面积、拟采取屏蔽措施及周边情况一览表 场所 血管 造影 用移 动C 型臂 X射 线装 置 机房尺寸 GBZ130-202 0 要求 位置 屏蔽材质及厚度 西墙 240mm 砖墙+30mm 钡水泥 +2.5mmPb 机房内最小 北墙、 有效使用面 东墙、 机房面积 积 20m2,最 南墙 为 小单边长度 顶棚 31.35m2, 3.5m。有用线 地板 长 5.7m, 束方向铅当 患者防 宽 5.5m。 量 2mm,非有 护门 用线束方向 控制室 铅当量 2mm。 防护门 铅玻璃 240mm 砖墙+30mm 钡水泥 120mm 混凝土+30mm 钡水泥 120mm 混凝土+30mm 钡水泥 内含 2.5mmPb 铅板的防护门 屏蔽外情况 东墙外:走廊 缓冲区;北墙 外:复苏室; 南墙外:控制 室;楼上:屋 顶;楼下: AIDS 出筛室 内含 2.5mmPb 铅板的防护门 2.5mm 铅当量 通过对比可知,血管造影用移动 C 型臂 X 射线装置机房采取的辐射防护屏蔽措 施均满足《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中规定的相关要求。 3、辐射防护及安全措施 1)警示标识:在患者通道门、医生通道门门体上张贴电离辐射警告标识及中文 警示说明,告示无关人员不要在此逗留,需当心辐射、注意安全; 2)紧急停止按钮:在机房内和控制室分别设置 1 个紧急停机按钮,当发生误照 射事故时,人员能使射线装置停止出束,减少辐射危害。 3)工作状态指示灯及门灯联锁:机房防护门上方设置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处 设置“射线有害灯亮勿入”警示语句,机房门设置有闭门装置,且工作状态指示灯和与 机房相通的门能有效联动,防止人员误入,受到不必要的照射。 4)观察窗及对讲装置:机房与控制室之间设置有观察窗,便于医护人员在控制 室内通过观察窗观察到患者和受检者状态,并设置有对讲装置,以便医护人员指导患 者和受检者完成治疗和检查过程。 5)屏蔽措施。本项目血管造影用 X 射线装置机房采取符合《放射诊断放射防护 要求》(GBZ130-2020)有用线束和非有用线束方向屏蔽要求的屏蔽措施。 6)排风系统:在机房内设置排风系统,排风口设置在介入室屋顶。 22 7)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将介入室 内划为控制区,将控制室为监督区。 8)本项目配备 4 名辐射工作人员(内部岗位调动),每人配备个人剂量计 2 套, 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和健康档案。按每年 4 次的频率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对血管造影 用移动 C 型臂 X 射线装置操作进行规范管理,严格控制医务人员的受照时间,减少 相关人员连续、超时工作,规范并指导相关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必要时进行轮 岗或倒休。 9)辐射防护用品。医院配置符合《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表 4 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供职业工作人员和受检者使用,配备用品 及数量具体见表 10-3。 表 10-3 医院配置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一览表 工作人员 设备名称 个人防护用品 患者和受检者 辅助防护设施 个人防护用品 辅助防护设 施 铅橡胶帽子 2 顶 (0.5mmPb)、铅橡胶 铅悬挂防护屏 1 件 铅橡胶帽子 1 顶 颈套 2 件(0.5mmPb)、(0.25mmPb)、铅防护吊 血管造影 (0.5mmPb)、铅橡胶 铅防护眼镜 2 副 帘 1 件(0.25mmPb)、床 用移动 C 颈套 1 件(0.5mmPb)、 (0.5mmPb)、铅橡胶 侧防护屏 1 件 形臂 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 1 手套 2 副(0.5mmPb)、(0.25mmPb)、床侧防护 件(0.5mmPb) 铅橡胶围裙 2 件 帘 1 件(0.25mmPb) (0.5mmPb) — 10)医院针对放射性工作场所的监测利用已配备的便携式 X-γ 剂量率仪,每月 对辐射工作将所进行自检,并对监测数据记录归档。医院制定《秦皇岛市第三医院辐 射事故应急预案》及各项规章制度,尽可能地降低事故情况下对人员和环境的影 响。 23 三废的治理 本项目在运行期间产生的非放射性污染主要是臭氧、噪声和医疗固体废物。具 体治理措施如下: 1)废气治理措施 本项目 X 射线机因每次曝光时间短,臭氧产生量很少,介入室内设置空调通风 换气,产生的臭氧通过换气扇抽出后在楼顶外排放。本项目产生的臭氧排入大气环 境,经自然分解和稀释,远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 准(0.2mg/m3)的要求。 2)噪声治理措施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通排风系统的风机,机房所使用的的通排风系统均为低 噪声节能排风机,其噪声不会超过 60dB(A),噪声较小,无需采用专门的降噪措 施。 3)固体废物治理措施 本项目手术过程中产生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及器械、废纱布等医疗固体废物依托 医院主体工程进行处置,由专人进行收集、消毒后集中贮存在医院专用的医疗废物 暂存间内,定期外运。 综上所述,本项目各项污染物均采取了有效的辐射防护和污染防治措施,满足 环境管理要求。 24 表 11 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1)土建、装饰施工的环境影响 本项目在医院已有建筑内进行建设施工,不新增用地,施工期主要是对已有 建筑物内部进行改造和装修施工,产生污染物主要包括废气、废水、噪声及废气 的装修材料等。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本项目房间尚未进行改造,对于装修施工,要求采取以 下措施: (1)由于项目是在医院已有建筑内修建装修,装修期间应保证其它工作单 元正常运营。因此在装修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管理,对施工时间、时段、施工 进度精心安排、系统规划,对可能受影响和破坏的对象加以保护; (2)施工噪声主要为机房装修等工程机械产生的噪声,设备安装产生的噪 声。本项目施工均为室内操作,产生噪声较小。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一定 的降噪措施,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经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项目施工噪声不会对 周围声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3)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废包装箱 (袋)等,均属一般固体废物。为避免施工期建筑垃圾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本 评价建议采取的措施:①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施工区建筑垃圾的收集及转运 工作,不得随意丢弃;②各类材料的包装箱、袋等应派专人负责收集分类存放, 统一运往废品收购站回收利用;③建筑垃圾外运过程中,运输车辆必须加盖密封 并符合城市管理部门的规定,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行驶,到指定的处置场 所倾倒,并接受执法人员的检查和管理。 (4)建设施工中采取湿法作业,尽量降低建筑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过 程产生的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可利用医院给排水设施处理,直接进入医院污 水管网,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较小。 本项目施工期工程量小,时间短。只要执行按照以上要求,可以使其环境的 影响程度降至最小程度。施工结束后,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随之消除。 25 2)设备安装调试期间的环境影响分析 本环评要求设备的安装、调试应请设备厂家专业人员进行,医院方不得自行 安装及调试设备。在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应加强辐射防护管理,在此过程中应保 证各屏蔽体屏蔽到位,关闭防护门,在机房门外设立电离辐射警告标识,禁止无 关人员靠近。人员离开时机房必须上锁并派人看守。设备安装调试阶段,不允许 其他无关人员进入机房所在区域,防止辐射事故发生。由于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均 在机房内进行,经过墙体的屏蔽和距离衰减后对环境的影响是可接受的。设备安 装完成后,医院方需及时回收包装材料及其它固体废物并作为一般固体废物进行 处置,不得随意丢弃。 运营阶段的环境影响分析 本报告对拟增血管造影用移动 C 型臂 X 射线机产生的辐射影响进行分析、 预测和评价。 对移动式 C 型臂 X 射线机,主要对其周围剂量率水平、职业工作人员、周 围公众年有效剂量进行定量分析,并与标准要求进行对比,得出是否满足标准要 求的结论,最后对事故风险进行分析并给出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 移动式 C 型臂 X 射线机在进行曝光时分为两种情况: ①摄影拍片过程:操作人员在摄影拍片过程中,医生通过操作间铅玻璃观察 窗观察机房内病人情况。在拍片过程中的辐射影响经机房各屏蔽体屏蔽后,对机 房外的公众和工作人员影响较小。 ②脉冲透视过程:为更清楚的了解病人情况,医生在介入室进行治疗时会有 连续曝光,并采用连续脉冲透视,此时操作医师身着铅衣、戴铅眼镜等在机房内 对病人进行直接的手术操作,同时利用防护屏,床侧竖屏及床上防护屏、床下吊 帘、床侧吊帘等防护措施减少对介入医生的辐射影响。 11.1 辐射剂量率预测 本项目运营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移动 C 型臂 X 射线机运行时产生的 X 射线 污染,可能会对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本次评价主要对移 动式 C 型臂 X 射线机运行时泄漏辐射与散射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26 11.1.1 估算模式 (1)泄漏辐射 关注点处的泄漏辐射剂量率参考《辐射防护手册第一分册》(李德平、潘自 强主变,原子能出版社,1987)中给出的公式计算: f  H0  B H 泄漏 = R2 式中: H 泄漏—关注点处泄漏辐射剂量率,μ Gy/h; f—泄漏射线比率,取 0.1%; H0—无屏蔽条件下,距 X 射线管组件 1m 处的最大剂量率,μ Gy/h; R—靶点到关注点的距离,m; B—射线对屏蔽体的透射比,根据《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 附录 D 计算得出; 根据《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附录 C 中 C1 公式计算屏蔽 透射因子: 式中: X——屏蔽物质厚度; B——给定屏蔽物质厚度的屏蔽透射因子; α——屏蔽物质不同管电压X射线辐射衰减的有关的拟合参数; β——屏蔽物质不同管电压X射线辐射衰减的有关的拟合参数; γ——屏蔽物质不同管电压X射线辐射衰减的有关的拟合参数。 根据《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附录 C 中 C2 公式计算铅当 量: 27 式中: X——铅当量厚度; B——给定铅厚度的屏蔽透射因子; α——铅不同管电压X射线辐射衰减的有关的拟合参数; β——铅不同管电压X射线辐射衰减的有关的拟合参数; γ——铅不同管电压X射线辐射衰减的有关的拟合参数。 (根据血管造影用 X 射线机的运行工况,本次评价取 90kV 时参数,α 取 3.067、β 取 18.83、γ 取 0.7726) ②散射辐射 关注点处的散射辐射剂量率参考《辐射防护手册第一分册》(李德平、潘自 强主变,原子能出版社,1987)中给出的公式计算: Hs  DS  B    s r02  rs2 式中: Hs—关注点处散射剂量率,μGy/h; Ds—X 射线离靶 1m 处的剂量率,μGy/h; B—屏蔽体的透射系数; a—初级射线在病人身体表面上的散射比,查《辐射防护手册第一分册》P437 中表 10.1 得 a =0.0015; s—散射面积,一般取为 100cm2; r0—辐射源到病人受照表面的距离,本项目取为 0.3m; rs—病人受照表面中心到计算点的距离,m; 11.2 剂量率 手术中设备运行分透视和摄影两种模式。 根据标准《医用血管造影 X 射线机专用技术条件》(YY/T0740-2009)要求, 在管电压和管电流的任意组合下,透视受检者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最大值不 超过 100mGy/min。《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5.8.3 规定,X 射线设备应配备能组织使用焦皮距小于 20cm 的装置,则最小焦皮距 SID 为 28 20cm。由以上两个条件及仪器设备辐射剂量说明,本项目移动式 C 型臂 X 射线 机在透视时距离靶点 1m 处主束透视最大空气比释动能率 H0 为 6.5mGy/min,摄 影工况下,管电流约为透视工况的 50 倍,最大输出剂量率为 325mGy/min。 本项目理论预测,保守取移动式 C 型臂 X 射线机 H0 在透视状态下为 6.5mGy/min,摄影状态下为 325mGy/min。 根据院方提供的数据,保守估计,本评价按 1 台移动式 C 型臂 X 射线机(血 管造影用)全年完成 350 例手术进行估算。每台手术 60min,单次手术平均累计 出束时间约 20min,其中透视 17.5min,摄影约 2.5min。表 11-1 估算移动式 C 型臂 X 射线机的年出束时间。 表 11-1 移动式 C 型臂 X 射线机(血管造影用)年出束时间预计 工作状态 平均出束时间/例(min) 年治疗人数 累计出束时间(h) 透视 17.5 350 102.08 摄影 2.5 350 45.08 11.1.3 机房周围剂量率估算 本评价分别对摄影、透视两种工况下机房周围的贯穿辐射水平进行预测,机 房预测点位图见图 11-1。 29 复苏室 1 7 出束点 2 6 3 4 图 11-1 5 机房周围预测点位示意图 血管造影用移动式 C 型臂 X 射线机室外各点辐射剂量率的具体计算结果如 下: 表 11-2 工作 移动式 C 型臂 X 射线机房周围剂量率 点位 关注点位置 状态 泄漏辐射剂量 散射辐射剂量 总辐射剂量 率(μGy/h) 率(μGy/h) 率(μGy/h) R(m) 编号 ① 北墙外 30cm(复苏室) 3.27 9.88E-04 1.65E-06 9.90E-04 ② 西墙外 30cm 3.27 4.61E-07 7.69E-10 4.62E-07 ③ 观察窗外 30cm 3.17 1.43E-03 2.38E-06 1.43E-03 ④ 控制室 3.37 9.31E-04 1.55E-06 9.32E-04 ⑤ 人员通道门外 30cm 3.1 1.50E-03 2.49E-06 1.50E-03 ⑥ 病人通道门外 30cm 3.1 1.50E-03 2.49E-06 1.50E-03 ⑦ 东墙外 30cm(走廊) 3.37 9.31E-04 1.55E-06 9.32E-04 ⑧ AIDS 出筛室(二层 1.7m 高度) 2.5 5.92E-03 9.86E-06 5.93E-03 ⑨ 屋顶(1.0m 高度) 2.37 6.58E-03 1.10E-05 6.59E-03 ① 北墙外 30cm(复苏室) 3.27 4.87E-02 8.11E-05 4.87E-02 ② 西墙外 30cm 3.27 2.27E-05 3.78E-08 2.27E-05 ③ 观察窗外 30cm 3.17 7.04E-02 1.17E-04 7.05E-02 透视 状态 摄影 状态 30 ④ 控制室 3.37 4.58E-02 7.64E-05 4.59E-02 ⑤ 人员通道门外 30cm 3.1 7.36E-02 1.23E-04 7.37E-02 ⑥ 病人通道门外 30cm 3.1 7.36E-02 1.23E-04 7.37E-02 ⑦ 东墙外 30cm(走廊) 3.37 4.58E-02 7.64E-05 4.59E-02 ⑧ AIDS 出筛室(二层 1.7m 高度) 2.5 2.91E-01 4.85E-04 2.92E-01 ⑨ 屋顶(1.0m 高度) 2.37 3.24E-01 5.40E-04 3.25E-01 根据表 11-2 计算结果可知,本项目血管造影用 C 型臂 X 射线装置在正常运 行工况下,机房四周各关注点周围剂量当量率最大为 0.325μ Gy/h,满足《放射 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中规定的 2.5μ Gy/h 要求。 11.1.4 职业人员和公众有效剂量估算 人员所受年有效剂量的计算公式为: H=D×t×q×K×10-3 式中: H—年有效剂量,mSv/a; D—计算点位剂量率水平,μ Gy/h; t—受照时间,h/a; q—居留因子; K—有效剂量与吸收剂量换算系数,K 取 1,Sv/Gy。 1)职业人员受照剂量 职业人员受照剂量估算按照岗位分为控制室职业工作人员和手术位职业工 作人员,其中控制室职业人员的受照剂量为 9.32×10-4×102.8+4.59×10-2× 45.08=2.16μ Sv/a=0.002mSv/a。手术位人员作业过程中穿戴铅衣(0.5mmPb), 并有铅帘(0.25mmPb)防护,假设手术位人员距出束位的距离为 0.4m,则操作 位的剂量率为 40.625mGy/min,屏蔽系数为 0.0096,在透视状态下工作时间为 102.08h,则手术位人员年受照剂量为 2.4 mSv/a。 2)公众人员受照剂量 各关注点位公众人员的受照剂量见表 11-3。 表 11-3 关注点位公众人员受照剂量一览表 序号 点位 距离(m) 剂量率(μGy/h) 居留因子 1 复苏室 3.27 透视 9.90E-04 31 1/2 年受照剂量(mSv/a) 1.15E-03 手术室 3 2 3 东侧走廊 4 3.1 出筛室(1.7m 4 5 高度) 辅助用房 肿瘤科 6 外科楼 7 门诊楼 8 停车场 9 38 号楼 10 2.5 49 37 15 20 5 35 燕 11 海 37 号楼 35 里 12 小 36 号楼 35 区 13 14 35 号楼 街道 40 48 摄影 4.87E-02 透视 2.16E-04 摄影 1.06E-02 透视 9.32E-04 摄影 4.59E-02 透视 5.93E-03 摄影 2.92E-01 透视 4.41E-06 摄影 2.17E-04 透视 7.73E-06 摄影 3.81E-04 透视 4.70E-05 摄影 2.32E-03 透视 3.60E-05 摄影 1.77E-03 透视 4.23E-04 摄影 2.08E-02 透视 8.64E-06 摄影 4.25E-04 透视 8.64E-06 摄影 4.25E-04 透视 8.64E-06 摄影 4.25E-04 透视 9.00E-06 摄影 4.43E-04 透视 6.25E-06 摄影 3.08E-04 1/2 2.51E-04 1/16 1.35E-04 1/2 6.88E-03 1/16 6.40E-07 1/2 8.98E-06 1/2 5.46E-05 1/2 4.18E-05 1/16 6.15E-05 1/2 1.00E-05 1/2 1.00E-05 1/2 1.00E-05 1/2 1.04E-05 1/16 9.07E-07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本项目手术位职业工作人员的年受照剂量为 2.42mSv/a, 操作室职业人员受照剂量为 0.002mSv/a,公众人员年受照剂量最大为 6.88× 10-3mSv/a。职业人员和公众人员受到的年有效剂量分别均满足本项目剂量约束 值 5mSv/a(职业工作人员)和 0.1Sv/a(公众人员)的要求。 11.2 事故影响分析 32 移动式 C 型臂 X 射线机为中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可以使受照人员产生一 定放射损伤。 射线装置运行中可能出现的事故: (1)门灯指示灯失效,血管造影用移动 C 型臂处于出线状态,人员误进入 机房而受到误照射。 预防事故措施:按操作规程定期对各个联锁装置进行检查,发现故障及时清 除,严禁在警示灯失效的情况下违规操作。 (2)由于工作人员缺乏防护知识,安全观念淡薄、无责任心;违反操作规 程和有关规定,操作失误;管理不善、领导失察等,是造成辐射事故的最大原因。 特别是对育龄妇女、孕妇、儿童等敏感人群照射前,没有按照规定告知、说明或 者没有对敏感器官进行必要的屏蔽防护,造成辐射事故。 事故预防措施:辐射工作人员必须加强防护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技能,避免 犯常识性错误;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增强责任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 管理人员应强化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时常监督检查。 (3)工作人员业务技能不高: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差,经验不足,操作不熟 练等,致使患者和医生受到超剂量照射。 事故预防措施:医院应定期组织辐射工作人员学习专业业务知识,不断提高 业务水平。 (4)公众成员受到超剂量照射 公众成员由于工作需要或误入开机机房内,长时间停留,造成超剂量照射。 33 表 12 辐射安全管理 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的设置 辐射安全管理是电离辐射项目正常运营的必要条件,根据国家规定中关于射线 装置使用单位条件的相关规定,在开展核技术应用方面加强射线装置使用和安全管 理,各种辐射防护设施(措施)较为齐全,防护效能可满足辐射防护的要求,医院 制定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较全面,已经具备了Ⅱ射线装置的使用和管理的能力,建 设单位对射线装置的使用和安全管理能力逐一体现,具体情况如下: 1、建立辐射防护领导小组 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 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及《放射 线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国家的法律、法规,加强医院放射卫生 和辐射防护工作的领导,医院成立了辐射安全防护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负责组织有关的人员认真学习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并采取有 效措施使本单位的放射防护、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工作,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 2)射线装置管理工作以科室主任为主要责任人,负责监督、检查射线装置的安 全使用、保管、等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3)负责放射诊疗、放射防护等有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实施、落实和监督管理。 放射管理专职人员每三个月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剂量计监测,定期进行健康查体和 放射防护知识、法律法规的培训。 4)及时解决各种突发事件,并向有关部门汇报。 2、具备相应主业知识和防护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 医院各学科带头人及专业骨干分别担任科室主任,有丰富的经验,从事放射性 工作人员均取得环保部颁发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证,辐射工作人员在上岗前进行 辐射防护专业知识培训和健康检查,坚持健康体检,各科备有个人剂量和健康档案。 从工作人员的素质分析,在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中学历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 主治医师和医师技术职称,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熟 悉医院制定的辐射防护的相关规章制度。 34 辐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1、规章制度 秦皇岛市第三医院制定了管理制度,采取了安全环保措施,主要有:《放射安 全与防护管理制度》、《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安全操作规程》、《放射性 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使用辐射工作人员岗位管理制度》、《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 辐射设备检修维护制度》、《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安全保卫制度》、《放 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工作人员培训管理制度》、《X 射线防护服的使用管理 规定》、《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放射性安全操作规章 制度》、《放射性同位语射线装置辐射监测方案》、《监测仪表使用和校验管理制 度》等。 2、从事放射性活动的能力分析 根据生态环境部令第 20 号修订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 法》(生态环境部令第 20 号,2021 年 1 月 4 日)第十六条提出了使用射线装置的 单位申请领取许可证,应当具备的相关条件,原环境保护部 2011 年发布的《放射性 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原环保部令第 18 号)也对射线装置的安 全与防护管理提出了要求,下面分别就相关部门提出的相关要求同医院达到的条件 进行对比,并给出是否符合要求的结论,具体见表 12-1。 表 12-1 序 号 放 射 性 同 位 素 与 射 线 装 置 安 全 许 技术能力建设对照表 法规要求 单位情况 符合性 符合 (一)使用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 使用Ⅰ类、Ⅱ类射线装置的,应当 设有专门的辐射安全. 与环境保护管 理机构,或者至少有 1 名具有本科 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专职负责辐射 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医院已设有专门的辐射防护管理机 构负责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 工作。 (二)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 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 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 本项目内部调配 4 名工作人员从事 射线装置工作,均按要求通过辐射安 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 的培训和考核。 符合 (四)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使用 场所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 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 血管造影用移动 C 型臂 X 射线装置 机房防护门上方设置工作状态指示 灯,灯箱处设置警示语句,机房门设 符合 35 可 管 理 办 法 置有闭门装置,且工作状态指示灯和 与机房相通的门能有效联动,防止人 员误入,射线设备出束可由职业工作 人员控制,有意外情况可随时停止出 束。 本项目 4 名职业工作人员均配备个 人剂量计(共 8 套),并为职业工作人 员和患者配备符合要求的辐射防护用 品和辅助防护设施。 符合 制定了《辐射安全操作规程》、《辐 (六)有健全的操作规程、岗位职责、 射工作人员岗位管理制度》、《设备 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设备检 检修维护制度》、《辐射工作人员培 修维护制度、放射性同位素使用登 训制度》、《辐射监测方案》、《辐 记制度、人员培训计划、监测方案等。 射监测方案》等规章制度。 符合 (五)配备与辐射类型和辐射水平相 适应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包括 个人剂量测量报警、辐射监测等仪 器。 放 射 性 同 位 素 与 射 线 装 置 安 全 和 防 护 管 理 办 法 (七)有完善的辐射事故应急措施。 制定了专门的《医院辐射事故应急预 案》。 符合 (八)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 废物的,还应具有确保放射性废气、 废液、固体废物达标排放的处理能 力或者可行的处理方案。 本项目不产生放射性的废气、废液、 固体废物,机房内设置通风系统,避 免机房空气中有害气体的积累 符合 射线装置的生产调试和使用场所, 应当具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 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 机房采取有效屏蔽,屏蔽门上方拟安 装工作状态指示灯,门口及相关场所 明显位置处设电离辐射标志及中文 警示说明;为工作人员和患者拟配备 足够的防护用品;设备出束可由职业 工作人员控制,一旦发现不相关人员 进入,可立即关闭开关,停止出束。 符合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 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环 境监测规范,对相关场所进行辐射 监测,并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 靠性负责;不具备自行监测能力的, 可以委托经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 主管部门认定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 监测。 本项目竣工验收前,委托有资质的环 境监测机构对环境和工作场所周围 的辐射水平进行监测。 --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 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 防护状况进行年度评估,并于每年 1 月 31 日前向发证机关提交上一年 度的评估报告。 承诺每年按照法规要求的时间节点 及时提交年度评估报告。 --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 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法律、 行政法规以及国家环境保护和职业 本项目辐射工作人员均佩戴个人剂 量计并定期进行个人剂量检测,承诺 发现个人剂量检测结果异常的,将立 符合 36 卫生标准,对本单位的辐射工作人 员进行个人剂量检测;发现个人剂 量检测结果异常的,应当立即核实 和调查,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辐 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 即核实和调查,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 告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 从以上对比可知:秦皇岛市第三医院符合《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 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要求应当具备的相关条件及《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 防护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具备从事放射性活动的技术能力。 辐射监测 秦皇岛市第三医院的辐射监测方案及监测内容如下: 1)个人剂量监测:秦皇岛市第三医院辐射工作人员均佩戴个人剂量计,按每季 度 1 次的频次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并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规范》(GBZ 128—2019)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原环保部令第 18 号)要求建立个人剂量档案,个人剂量档案应当终生保存。 2)工作场所 监测对象:血管造影用移动 C 型臂 X 射线装置机房 监测项目:X-γ 剂量率 监测布点:射线装置机房四周屏蔽墙外、机房对应二层位置、防护门、观察窗 外等位置; 监测方法:按照《环境γ 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HJ1157-2021)进行监测; 质量控制:按照《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和相关法律等规定执行。 ①环境监测:每年委托有监测资质的单位对工作场所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进行 监测,并出具监测报告,监测频率 1 次/年。 ②工作场所自检:在设备运行状态下,采用 X-γ 剂量率仪,每月对工作场所周 围剂量率水平进行 1 次监测,并将监测数据记录存档。 3)应急监测 在出现异常照射情况下随时联系有资质单位进行辐射防护检测和事故剂量估 算。 根据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提供资料,所有辐射工作人员均配备个人剂量计,每季 度监测一次,个人剂量档案齐全。医院有专人负责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工作,发现个 37 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的,将及时调查原因,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医院辐射防护管 理机构。2020 年医院对现有射线装置使用场所进行了日常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表明, 在正常情况下,射线装置使用场所外的辐射剂量率水平均符合相关防护要求。 辐射事故应急 秦皇岛市第三医院制定了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中明确了辐射事故应急 处理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并对应急报告、现场报告、应急系统启动、应急终止等 应急处置程序进行了规定。 本次医院对原有应急预案进行了补充修订,并将新增血管造影用移动 C 形臂 X 射线装置辐射事故应急一并纳入现有管理体系。 医院应加强对应急人员的培训演习,并制定培训演习计划,根据医院实际情况 定期修改应急预案和组织应急演习。 一旦发生事故,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四十二条 及相关法规制度的规定,秦皇岛市第三医院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辐射事故应急预 案,采取必要措施,并在 2h 内填写《辐射事故初始报告表》,立即向当地生态环境 保护部门和公安部门报告。所有事故都应报告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如果造成或 可能造成人员超剂量照射的,应同时报告当地卫生主管部门。 38 表 13 结论与建议 结论 13.1 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新增血管造影用移动 C 型臂 X 射线装置应用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规模:使用血管造影用移动 C 型臂 X 射线装置 1 台,属Ⅱ类射线装置。 项目选址:秦皇岛市第三医院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建国路 222 号。拟新增血 管造影用移动 C 型臂 X 射线装置位于医技楼三楼手术室的介入室内,北侧为复 苏室,东侧为走廊和手术室 3,南侧为控制室,楼上为屋顶,楼下为 AIDS 出筛 室。 本报告表主要针对血管造影用移动 C 型臂 X 射线装置的辐射环境影响进行 评价。 13.2 辐射安全与防护分析结论 本项目的主要污染因子为血管造影用移动 C 型臂 X 射线装置工作过程中产 生的 X 射线,X 射线与空气作用产生极少量的臭氧、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机房设置门灯联锁装置、工作指示灯、紧急急停按钮,辐射工作场所明显位 置张贴电离辐射警示标识,设置符合要求的屏蔽防护措施。放射性工作人员上岗 前进行培训,进行安全防护和安全思想教育,通过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 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建立健全射线装置使用、管理的各项规章 制度,制定合理可行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在满足上述辐射安全与防护情况下, 本项目血管造影用移动 C 型臂 X 射线装置工作时对周围辐射环境影响较小。 13.3 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预测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机房外关注点周围剂量当量率满足小于 2.5μSv/h 的控制目标值,预测公众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小于 0.1mSv/a 的剂量约束 值要求,职业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小于 5mSv/a 的剂量约束值要求。 本项目机房屏蔽墙及防护门均采取了满足标准要求的屏蔽厚度;对于职业工 作人员合理安排其工作,严格控制其进行放射治疗检查的时间,密切关注个人剂 39 量记录,其所受剂量不超过 5mSv/a 的剂量约束值;对于公众,应作好宣传工作, 设立警示标志和指示灯,尽量使公众远离辐射区域。 13.4 辐射环境管理 秦皇岛市第三医院针对射线装置的具体使用情况,成立了以副院长任组长, 相关科室主任、工作人员担任组员的辐射防护管理领导小组和辐射事故应急处理 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监督、检查各部门射线装置的管理使用工作,并修定了《辐 射故应急预案》等各项防护措施及制度,具有可操作性。 13.5 项目的“正当性”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对于一项实 践,只有在考虑了社会、经济和其他有关因素之后,其对受照个人或社会所带来 的利益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时,该实践才是正当的。秦皇岛市第三医 院使用血管造影用移动 C 型臂 X 射线装置用于放射诊断和治疗。在正常运行过 程中,辐射污染小,可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保护三效益的统一,因此使用该 装置对患者进行治疗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2002)辐射防护要求的“实践的正当性”要求。 13.6 项目可行性分析结论 综上所述,秦皇岛市第三医院移动 C 型臂 X 射线装置应用项目符合国家产 业政策以及辐射防护实践正当性原则,选址合理,具备辐射活动相适应的核技术 应用能力,项目所致职业人员和公众年附加有效剂量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规定限值 要求。从辐射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该项目建设可行。 建议 为了保护环境,减小对机房周围环境的影响,本评价提出以下要求: (1)严格落实本项目所提各项屏蔽措施、管理措施及防护措施等相关措施, 尽最大可能减少放射性产生的 X 射线对职业工作人员及公众人员的伤害。 (2)加强对职业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相关岗位人员应取得辐射安全与防 护上岗证及相应资质方可上岗工作。 40 表 13-1 本项目验收内容及要求 验收项目 验收内容及要求 剂量约束值/控 职业工作人员一年所接受的有效剂量不超过 5mSv/a,公众人员一年所接受的有效 制值 剂量不超过 0.1mSv/a。关注点处剂量当量率小于 2.5μSv/h 的控制目标值。 《放射防护与安全管理制度》、《辐射安全操作规程》、《辐射工作人员 射线装置管理规 岗位管理制度》、《辐射安全保卫制度》、《辐射监测方案》、《辐射设 章制度 备检修维护制度》、《辐射工作人员培训管理制度》、《射线装置辐射事 故应急预案》等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得到落实,记录完备。 辐射安全和防护 本项目辐射工作人员共 4 名,均通过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 培训 训和考核,持证上岗。 电离辐射标识及 本项目机房门口、机房防护门等明显位置处设电离辐射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机房 中文警示说明 防护门上方设安全工作指示灯。 剂量测量 1 台便携式 X-γ 剂量率仪(利旧)。 联锁装置 本项目血管造影用移动 C 型臂 X 射线装置机房防护门与工作指示灯进行联锁。 西墙:240mm 砖墙+30mm 钡水泥+2.5mmPb;北墙、东墙、南墙:240mm DSA机房屏蔽措 砖墙+30mm 钡水泥;顶棚:120mm 混凝土+30mm 钡水泥;地板:120mm 混 施 凝土+30mm 钡水泥;观察窗:2.5mmPb 铅玻璃;防护门:内含 2.5mmPb 铅板 的防护门。患者通道门上方、左右搭接不少于 10cm。 机房面积 介入机房面积 31.35m2(5.7×5.5m)。 工作人员防护用品: 铅橡胶帽子 2 顶 (0.5mmPb)、 铅橡胶颈套 2 件 (0.5mmPb) 、 铅防护眼镜 2 副(0.5mmPb)、铅橡胶手套 2 副(0.5mmPb)、铅橡胶围裙 2 件(0.5mmPb); 辐射防护 用品 辅助防护设施: 铅悬挂防护屏 1 件 (0.25mmPb) 、铅防护吊帘 1 件 (0.25mmPb) 、 床侧防护屏 1 件(0.25mmPb)、床侧防护帘 1 件(0.25mmPb); 患者和受检者防护用品:铅橡胶帽子 1 顶(0.5mmPb)、铅橡胶颈套 1 件 (0.5mmPb)、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 1 件(0.5mmPb)。 配备个人剂量计 8 套。 紧急停机 按钮 监控设备及对讲 装置 个人剂量档案 在机房内和控制室分别安装 1 个紧急停机按钮。 机房与控制室之间设置有观察窗,并设有对讲装置。 所有辐射工作人员定期开展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和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个人剂量档案终身保存。 41 表 14 审批 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公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审批意见: 公章 经办人: 42 43 附图 1 地理位置图 附图 2 秦皇岛市第三医院平面布置图 附图 3 医技楼一层平面布置图 附图 4 医技楼二层平面布置图 附图 5 医技楼三层平面布置图 附件 1 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委托书 河北特鹏科技有限公司: 兹委托贵单位对秦皇岛市第三医院血管造影用移动 C 型臂 X 射 线装置应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内容按照国家生态环境部《建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为准。 特此委托! 秦皇岛市第三医院 2021 年 8 月 附件 2 建设单位承诺书 建设单位承诺书 我单位郑重承诺该《环境影响报告表》中,工程资料、附 件等情况真实有效,本单位自愿承担相应责任。 特此承诺! 秦皇岛市第三医院 2021 年 8 月 附件 3 关于公开 环评信息(环境影响报告表)承诺书 秦皇岛市行政审批局: 我单位同意秦皇岛市第三医院血管造影用移动 C 型臂 X 射 线装置应用环境影响报告表全本(已删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 等内容)按要求在网络进行公示、并提交如下材料: 1.环境影响报告表电子文本(已删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等 内容)。 2.关于删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内容的依据和理由的 报告。 3.我单位承诺报告表内容真实有效,并自愿承担公示后产生 的后果。 秦皇岛市第三医院 2021 年 10 月 29 日 附件 4 确认证明 河北特鹏科技有限公司编制的《秦皇岛市第三医院血管造 影用移动 C 型臂 X 射线装置应用》环境影响报告表,我单位负 责人已认真阅读,并对报告表中的项目名称、单位名称、项目 基本情况、项目工程分析、辐射安全防护措施表示认同,报告 表中的评价内容符合我单位的实际情况。我单位对报告中评价 内容和评价结论表示认同。 特此证明! 秦皇岛市第三医院 2021 年 10 月 29 日 附件 5 无环评违法情况的说明 我单位严格按照环评法律法规及生态环境部门的要求开展 环境影响评价的各项工作,不存在未批先建情况。向生态环境 部门、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提供的建设内容相关资料、各项环保 手续均真实有效,不存在弄虚作假行为。我公司在开展《秦皇 岛市第三医院血管造影用移动 C 型臂 X 射线装置应用》环境影 响评价的过程中不存在环评违法行为。 特此说明! 秦皇岛市第三医院 2021 年 10 月 29 日 附件 6 编制单位承诺书 附件 7 排污许可证 附件 8 辐射安全许可证 附件 9 项目环保手续 附件 11 检测报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