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pdf
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管理委员会 2022 年 2 月 目 录 前 言.........................................................................................................................................1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2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发展基础.....................................................................................................................2 发展环境.....................................................................................................................7 总体要求.....................................................................................................................9 第二章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布局.................................................................................. 15 第三章 建设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 18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18 强化与高速公路衔接...............................................................................................19 完善对外市政道路体系...........................................................................................20 畅通内部交通循环...................................................................................................21 建设“公交主导”的绿色交通体系...................................................................... 26 建设高效便捷的停车供应体系.............................................................................. 27 第四章 构建具有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 29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加快发展移动智能终端产业.................................................................................. 29 做强做优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 32 大力发展智慧能源产业...........................................................................................35 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37 培育发展激光与增材制造业.................................................................................. 41 构建以企业发展为导向的生产服务体系.............................................................. 43 构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生活服务体系.............................................................. 45 第五章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47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做优做强创新平台...................................................................................................47 做大创新主体...........................................................................................................48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50 第六章 构建绿色低碳生态体系.......................................................................................... 52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划定落实“三线一单”...........................................................................................52 坚定做好潼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52 科学有度做好山体、水系开发与保护修复.......................................................... 54 加大潼湖流域综合整治力度.................................................................................. 55 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56 第七章 提升园区功能品质.................................................................................................. 59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高起点打造潼湖科学城...........................................................................................59 提升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功能品质.......................................................... 61 推动潼侨老工业基地更新改造.............................................................................. 64 提升智能制造聚集园功能品质.............................................................................. 66 建设公园城市...........................................................................................................67 打造优质公共服务样板区.......................................................................................71 第八章 保障措施.................................................................................................................. 74 i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放大政策叠加优势...................................................................................................74 提升统筹组织协调能力...........................................................................................75 创新国企投融资模式...............................................................................................77 用好用活政策...........................................................................................................78 附件 1:潼湖生态智慧区“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表....................................................... 80 附件 2:产业链目标引进企业分步情况............................................................................... 91 一、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链重点企业分布.............................................................................. 91 二、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链重点企业分布.......................................................................... 98 三、智慧能源产业链重点企业分布.................................................................................... 100 四、人工智能产业链重点企业分布.................................................................................... 105 五、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链重点企业分布........................................................................ 111 ii 前 言 “十四五”(2021-2025 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 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惠州打造更加幸福的国内 一流城市、仲恺打造国内一流高新区的重要“五年”;是惠 州潼湖生态智慧区(以下简称“智慧区”)抢抓机遇、乘势 而上,加快建成千亿级现代产业新城的关键“五年”。科学 编制并实施好《惠州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本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十二 次全会精神和惠州市、仲恺高新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 主要明确“十四五”期间智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要求,谋划重大战略,部署重大 任务,并对 2035 年远景目标进行展望,是战略性、宏观性、 政策性规划,是履行规划建设、招商引资、指导协调、督促 推进等职能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发展建设的行动纲领。 1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智慧区自成立以来,在惠州市委、市政府及仲恺高新区 区委、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 子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始终胸怀理想、脚踏实地、苦干实 干,推动各项工作从零起步、从无到有,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四五”时期智慧区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机遇前所未有、 风险挑战不容忽视,必须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抓住 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第一节 发展基础 一、主要成效 智慧区自成立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 重的发展建设任务,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 击,在惠州市委、市政府及仲恺高新区区委、区管委会的正 确领导下,推动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建设千亿级现 代产业新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规划体系不断完善。《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总体 规划(2017-2035 年)》和《惠州市惠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2010-2020)修改方案(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 先后获批。国际合作产业园东区、中区及西区、东升片区、 创新与总部经济区等重点建设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2 完成,确定了赣深高铁仲恺站片区为产城人融合重点发展区 域、红岗片区为起步区空间拓展主要承载区域。开展了自来 水和污水处理、防洪排涝、湿地公园等一批专项规划编制。 (二)征地拆迁取得新突破。创新征地举措,大力推动 征地拆迁,初步形成了“连片开发、整体推进”的规模效应。 出台《智慧区建设项目脱钩补偿安置实施方案》,协调辖区 内各镇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和韧劲强力推进征地 拆迁工作,为项目落地提前做好用地保障和储备。截止 2021 年底,智慧区共完成征地面积约 3.8 万亩,房屋拆迁 809 户, 村庄搬迁 5 个。累计落实土地规模 3225 公顷、指标 1324 公 顷。 (三)项目建设成势成群。聚焦移动智能终端、超高清 视频显示、智慧能源、人工智能、激光与增材制造等主导产 业开展集群式精准招商,在引进项目数量、质量、关联度等 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截止 2021 年底,智慧区已引进(含 供地和过会)项目 88 宗,计划总投资额约 741.53 亿元,预 计达产产值约 1515.38 亿元;对韩招商破障前行,中韩(惠 州)产业园起步区共引进韩资(中韩合资)项目 11 宗,总 投资约 45.2 亿元,同时储备了一批韩资项目;落户项目质 量较高,单位投资强度、达产产值、税收贡献三项核心经济 指标均超过入仲恺高新区标准。摘地 51 个项目中,母公司 在 A 股上市的企业 11 家,有上市计划企业 18 家。 3 (四)创新活力逐步迸发。以创新园和科技小镇为创新 平台载体,在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聚集、 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截至 2021 年底,智慧 区范围内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 64 家,创新园和科技小镇 两家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入驻 100 余家,累计毕业企业 38 家。其中省级实验室 1 家(东江实验实),中科院空间信息 研究所、哈工大国际创新研究院、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新一 代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研究院 8 家,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 2 家、惠州市级新型研发机构 4 家,惠州市级工程技术中心 1 家,累计引进研究生以上学历 51 人,获知识产权授权 168 项,在申请知识产权 98 项。 (五)基础设施建设扩面提速。主动融入惠州“丰”字 交通主框架,集中要素资源,破解瓶颈制约,共启动 10 个 批次、共 38 条、总长约 64.5 公里的市政道路建设。河惠莞 高速平潭至潼湖段于 2020 年底正式通车,在起步区共设三 和、幸福村、仲恺北服务区三个出入口;智慧大道和惠桥快 线已基本完成主路面施工,全线 16.5 公里计划 2022 年建成 通车;起步区“两横两纵”主干路网基本建成;中韩(惠州) 产业园起步区中区、西区和总部经济区部分路网建成通车。 安置小区一期预计 2022 年二季度全面竣工。中韩(惠州) 产业园起步区施工便道、自来水管网、变电站(110kV 甲子 和创新)、榴园公园一期和门户区景观等配套工程相续建成。 4 智慧停车楼、公交站场(站点)、消防站、环卫设施以及医 疗卫生、商业服务等配套设施全面启动建设; (六)系列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高起点开展园区整体规 划环评,进一步简化了建设项目环评程序和内容。在全市率 先实行“临时施工复函”建设模式,动工时间较传统报批程 序至少提前 60 天。在全市首推“取消工业项目施工图审查”, 将施工图审查从事前审查转变成事后监督,大幅度减少工业 项目报建周期。创新实施“工业用地建设园区综合服务设施 集中配套”,其中一期基本建成,二期、三期顺利推进。创 新开展临时用水用电“连片并联报装报建”,惠及企业达 50 多家,为每家企业节约成本超过约 20 万元、节约建设时间 1 个月以上。因地制宜制定对韩招商政策,主要面向韩国的中 小企业制订地价、生产用房补贴、财政奖励、筹办补助 4 条 创新政策。高效做好企业贴身服务,成立了项目落地及动竣 工工作专班,对项目“净地交付”到动竣工投产进行全生命 周期的跟踪服务,帮助项目实现无障碍施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智慧区开发建设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 问题和短板。 (一)创新高地尚未形成。前期洽谈引进的一些高校没 能落地落实,引进的一些科研机构逐步搬离或中止。现有科 研机构发展质量不高,创新园、科技小镇等聚集的高新技术 5 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团队等数量较少,科技孵 化育成体系不够健全,尚未形成科技创新要素高端高度高速 集聚发展态势。 (二)产业集群尚未形成。引进的项目中具有示范引领、 辐射带动的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和产业链“链主”项目不多, 项目关联度较低,产业项目落地布局较为零散,存在“缺大 少韩”和港澳元素不足等现象。 (三)内联外通的交通体系尚未形成。赣深高铁仲恺站 周边联络道路尚在建设,河惠莞高速仲恺北服务区出口还没 开通,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主干路网、西区和北区支 路网等仍未全面建成,起步区东区、红岗片区、科教片区等 路网尚未启动建设,各片区之间联通道路及内部微循环尚未 完全打通,片区间通达性不够。 (四)资源要素集聚态势尚未形成。用地规模、用地指 标、水田指标、用林指标等方面存在较大缺口,在本轮国土 空间规划中,土地规模缺口约 10.83 平方公里,用林指标缺 口约 1 平方公里,“十四五”期间用地指标缺口约 1.36 万 亩。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资金较为紧张。高端产 业、高端资本、高端人才和高端服务等较为短缺。 (五)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尚未形成。赣深高铁仲恺站新 城尚未启动建设,起步区项目仍在建设阶段,潼湖科技小镇 医疗教育、商业服务、文体休闲等公共服务资源配备不足短, 6 规划范围内的村庄搬迁还未全部完成,公园绿地、智慧园区 等建设刚刚启动,安置小区、集中配套等还没交付使用,尚 未形成配套完善成熟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 格局加快重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我国经济已由高速 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 面没有变,但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就 智慧区而言,随着 RCEP 的签署、中韩自由贸易第二阶段谈 判的顺利推进,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两个合作 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推进实施,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 所未有,但总体机遇大于挑战,只要增强忧患意识,抢抓发 展机遇,把握长期大势,善于化危为机,集中精力办好自己 的事,千亿级产业新城建设定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一)借势借力国家级园区和省级平台“政策叠加”效 应,有利于加快融入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智慧区是 中韩(惠州)产业园核心组团之一和起步区所在地,担负着 打造中韩地方经济合作和中韩高端产业合作新高地的使命, 将积极探索中韩自贸协定下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先行先 试,通过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成功试点经验,抓住《区 7 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以及中欧投资合作 达成的机遇,构筑联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政策创新高地, 积极融入我国经济发展的双循环格局中。同时,作为广东省 重大发展平台和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智慧区将充分 利用全省政策倾斜优势,探索构建具有自身区域特色的开放 发展新路径。 (二)借势借力“双区驱动”效应,有利于加快融深融 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智慧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 略腹地和深圳都市圈几何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特别是随着赣深高铁的建成运营,必将成为香港、深圳、东 莞等高端产业、高端技术、高端资本、高端服务等资源要素 辐射外溢的首要承载地,有利于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 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进程,打造区域创 新高地和新的经济增长极,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能极,形成优 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三)借势借力全市集中资源打造“3+7”产业园区, 有利于提速提效打造千亿级产业新城。“十四五”时期,惠 州市委、市政府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打造“3+7”产业园区, 推动项目向园区集聚。中韩(惠州)产业园作为惠州三大国 家级产业平台之一,智慧区是起步区的主战场。“十四五” 时期将紧紧抓住“3+7”产业园区建设政策资源集聚优势, 以落实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战略为目标,积极承接韩日 8 以及广深港澳等国家和地区高端资源要素辐射外溢,加快聚 集高端产业、高端资本、高端人才和高端服务,完善公共服 务配套,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土地价值,提速提效打造千亿级 现代产业新城。 (四)借势借力赣深高铁仲恺站建设,有利于高起点打 造潼湖科学城。赣深高铁是粤港澳大湾区联接江西、湖北等 中原内陆的重要交通路线,也是智慧区加快融入香港及深圳 城市群的重要通道,有利于促进香港、深圳、东莞以及内陆 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高端要素在智慧区聚集。 智慧区将抢抓赣深高铁建成运营的重大机遇,学习借鉴国内 外轨道交通枢纽形成 TOD 新城的发展经验,树立从“谋一站” 向“谋一城”转变的战略思维,按照产业兴城、产城融合发 展理念,坚持以高端产业引领,注重留空留白,有序有度发 展高端制造、总部经济、科研中心、金融中心、商业中心、 跨境电商等现代产业,配套完善教育医疗、文体休闲、公园 绿廊等设施、打造产城人融合未来城市中心。 第三节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 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 9 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 府和仲恺区委区管委会的正确指导下,抢抓“双区” 建设 战略机遇,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 快融入新发展格局,以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潼湖科 学城和智能制造聚集园为主战场,抓住科技创新、产业发展、 城市建设、环境打造等建设重点,以效率为标、产业为基、 项目为王、品质为魂,坚守初心、保持定力、乘势而上、持 续奋斗,重塑智慧区发展新优势,提升智慧区发展新形象, 开创智慧区发展新局面,奋力打造千亿级现代化产业新城, 成为惠州新的增长极和高质量发展样板,为惠州打造更加幸 福的国内一流城市、仲恺打造国内一流高新区作出应有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国际视野、战略眼光。抢抓“一带一路”建设、RCEP 签署、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顺利推进以及粤港澳大湾 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横琴、 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坚持全球视野、 国际标准、战略眼光、开放思维,对标国际国内最好最优最 先进,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推动智慧区在新发展阶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 发展。 坚持大局意识、系统思维。紧扣国家级园区、省级平台 和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战略定位,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 10 市和仲恺区各项决策部署,保持战略定力,不跑偏、不走调。 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紧紧围绕仲恺高新区发展大局, 系统谋划智慧区 128 平方公里开发建设,协同推进智慧区与 广东人工智能产业园、群益产业园、潼湖湿地公园以及各街 镇同频共振、联动发展。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 市建设、环境打造等各项工作,实现发展规模、质量、速度、 效益、安全等协同推进、整体打造。 坚持产业为基、创新引领。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重大机遇,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前沿,大力实 施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计划,重点围绕移动智能终端、超 高清视频显示、智慧能源、人工智能、激光与增材制造等主 导产业开展产业链条招商,推动产业发展成势成群成链,打 造高质量发展高地。坚守高新区初心使命,大力实施科技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集聚高端要素资源,构建高端产业链、布 局高端创新链、畅通全球资金链,推动创新要素、创新成果 在智慧区高端集聚、高速集聚、高度集聚,打造创新策源地 和成果转化高地。 坚持留空留白、从容建设。对标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 保持战略定力,摒弃急功近利,高起点定位、高质量引领、 高标准建设,按照宜居则居、宜游则游、宜产业则产业、宜 生态保护则生态保护的原则,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 后地上,优化资源配置和发展布局。尊重发展规律,注重留 11 空留白,控制好开发节奏和时序,构建疏密有度、蓝绿交织、 产城共融、和谐自然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坚持产城融合、智能现代。按照组团式发展模式,坚持 产业园区、城镇建设和生态保育相对独立又有机融合,打造 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的现代化品质园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高水平设计工业 园区、科教片区、创新与总部经济区等建设整体风貌,建设 完善道路交通、公共服务、公园绿地、智慧园区等配套设施, 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和形象品质。 三、战略定位 中韩地方高端产业合作新高地。抢抓 RCEP 签署及中韩 自贸协议第二阶段谈判顺利推进等重大战略机遇,持续加强 与韩国交流合作,聚集一批韩国先进制造业,引进韩国科技 成果和高端人才,培育发展韩国现代服务业,打造中韩商贸 聚散地,建成中韩地方经济合作和高端产业合作新高地。 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抢抓“双区”和“两个合 作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扬地利之优,加强与港澳合作交 流,强化与深莞协同联动,建设惠港惠澳合作重要承载区和 惠深合作先行示范区,打造成为惠州深度融深融湾的战略支 点和前沿阵地。 千亿级现代产业新城。坚持“产业为基、项目为王”不 动摇,坚持集群集约发展不动摇,坚持延链补链强链不摇动, 12 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不动摇,聚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补强配 齐现代服务业,做强做优创新生态链,做精做细公共服务配 套,全面提升园区发展能极和功能品质,力争到 2025 年建 成工业年产值超 2000 亿元、2035 年超 4000 亿元的现代产业 新城,成为惠州新的经济增长极和高质量发展样板。 四、发展目标 立足智慧区发展阶段和发展优势,充分衔接国家、省、 市和仲恺高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2035 年远景目标 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如下: 展望 2035 年,千亿级现代产业新城全面建成,经济实 力显著增强,力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 4000 亿元,地区 生产总值达 1000 亿元,成为惠州跻身“万亿级 GDP 俱乐部” 的重要一极。与国际国内规则体系全面接轨,来自韩国、港 澳等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科技、人才、资本、服务等高端资 源要素高度集聚,打造成为“韩味”浓厚、港澳元素丰富、 深圳都市圈资源集聚的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园区建设成熟 定型,城市形态、公共服务、人居环境、运营管理等智能现 代,建成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现代产业新城。 锚定 2035 年远景目标,到“十四五”期末,中韩(惠 州)产业园起步区、潼湖科学城、智能制造聚集园等片区基 本完成开发建设,初步建成千亿级现代产业新城。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移动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 13 智慧能源、人工智能、激光与增材制造等主导产业发展成群 成链,现代服务业、科技金融、高端人才等协调配套,产业 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和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高,力争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 300 家,实现工业年产值超过 2000 亿元,GDP 突破 500 亿元;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200 家,R&D 经费投入占 GDP 的比重达到 6.8%,每万人发明专利 数 60 件以上。 发展特色充分彰显。与韩国、港澳以及广州、深圳等国 家和地区合作体制机制趋于完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 息流等要素流动便捷高效,韩资韩企韩味特色鲜明,港澳青 年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深圳都市圈资源要素高度高端集聚, 基本形成以中韩合作、惠港合作、惠深合作为重点的粤港澳 特色合作平台。 园区品质显著提升。基本完成各片区征拆工作,形成土 地连片开发模式,内优外联的交通网络全面建成,高质量的 教育、医疗卫生、公共交通、商业服务、园区运营管理等配 套完善,智慧园区成为示范标杆,园区和城镇风貌更加和谐 现代,公园绿地、水系湿地等建设治理更加精细精美,宜居 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美丽品质充分彰显。 14 第二章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布局 坚守“绿色为本、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坚持在保护中 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推动产城融 合,优化存量空间、谋划开发空间、协同融合空间,以世界 眼光、国际标准打造开发适度、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高品 质国土空间开发形态。 一、坚定不移做好潼湖湿地生态绿核保护空间管控。坚 持“绿色为本、生态优先”,按照“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 护”的原则,严格落实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实验区的管控 要求,核心区除必要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外不作任何开发,实 验区、缓冲区在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景观视廊控制和引导的 基础上,适当开发生命健康、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环境友 好型产业,高标准建设潼湖湿地公园,形成智慧区的生态核 和景观核,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美丽潼湖。 二、高水平建设潼湖科学城。将科融新城、赣深高铁仲 恺站片区纳入潼湖科学城区域范围,作为粤港澳特色合作平 台起步区集中打造。按照“产业兴城、产城融合”的发展理 念,确保 60%以上用地用于产业发展,其中 40%以上用于发 展工业,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依托赣深高铁仲恺站,注重 留空留白,围绕高端制造业发展布局,有序有度发展总部经 济、科研中心、金融中心、商业中心、跨境电商等现代产业, 15 配套完善教育医疗、文体休闲、公园绿廊等设施、打造产城 人融合未来城市中心。 三、推进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扩容提质。推动中 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面积约 12.7 平方公里)东往幸 福村周边拓展,西往红岗片区拓展,扩大至 20 平方公里左 右,重点推进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围绕移动智能终端、智慧 能源、超高清视频显示、激光与增材制造等产业,大力引进 韩国、港澳、深莞等高端制造业项目,规划建设港澳青年创 新园,厚植韩国元素和港澳元素,打造成为中韩合作、惠港 合作、惠深合作聚集地和主战场。 四、推动智能制造聚集园区开发建设。将东升片区、创 新与设计产业园、智能科技集聚园统筹合并为智能制造聚集 园,规划面积约 17.35 平方公里,主动承接港澳及深圳、东 莞等地产业辐射外溢,重点发展智能终端、超高清显示、人 工智能、激光与增材等高端制造业,以及科技服务、金融服 务、软件与信息服务、跨境电商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智造” 高地。 五、推动潼侨老工业基地更新改造。引进战略投资伙伴, 推动潼侨老工业基地“工改工”升级改造,盘活闲置低效用 地,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提高整 体风貌和发展质效。 六、有序有度规划建设科教园区。规划沿武深高速两侧 16 红岗片区以西、潼湖湿地南面实验区以南为科教园区,作为 未来科教发展预留区域,打造集教育、科研、创新创意功能 为一体的科教基地。 17 第三章 建设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 以“整体优化、开放融合、协同高效”为导向,统筹存 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外联内畅、便 捷高效、经济适用”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形成以交通带 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的良好局面。 图 1:交通路网示意图 第一节 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 协调配合推进赣深高铁智慧区段建设,高规格推进仲恺 站场、站前大道建设,加快完善公交干线换乘体系,承接好 区域客运集散功能。 18 一、提升高铁站综合能力。积极配合赣深铁路客运专线 惠州段工程的规划建设,加快建立完善仲恺站客运枢纽能力。 以赣深铁路建设为契机,推进京九铁路沥林站升级改造,强 化物流集疏运和客运功能。围绕货运代理、商业配送、社会 化储运服务等多种社会物流服务需求,促进现代物流发展。 二、完善仲恺站公共干线换乘体系。加快仲恺高铁站、 沥林站公交换乘枢纽建设,落实仲恺高铁站与沥林站周边交 通精细化设计理念,推进仲恺高铁站、沥林站周边接驳公交 场站和停车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开通,实现城际公 交、城市轨道与公交干线以及高速铁路之间无缝接驳。 第二节 强化与高速公路衔接 一、加快高速公路出入口建设。继续落实河惠莞高速对 接站前大道、普世路设有的出入口建设。加快推进落实武深 高速对接智慧大道北段、智慧大道南段的出入口建设。重点 协调推进河莞惠高速仲恺北服务区等建设,尽快形成智慧区 高速路出入口全面开通。加快推进智慧大道与武深高速有效 衔接,重点优化武深高速在规划范围的互通立交,加快推进 与河惠莞高速的高效对接,打通连接广深莞等周边地区的快 速通道。 二、优化对外通达性和便捷度。加快推进省道 S120 升 级快速路建设,继续推进幸福大道、站前大道和河惠莞高速 19 的建设,打通连接智慧区与周边地区的快速通道。推进智慧 区范围内高速路出入口综合整治,增强各片区的对外通达性 和便捷度,强化规划区与深莞惠、粤东、粤东北之间的联系。 第三节 完善对外市政道路体系 加快推进智慧大道、惠桥快线、观洞湖大道、新科大道、 等对外链接联通,加快形成“交通带动产业、支撑城市”的 市政交通网络。 一、加快推进仲恺高新区和惠州市区市政道路联通。完 善智慧大道东路南北段工程,加快推进智慧大道北直投段、 智慧大道北段和惠桥快线 PPP 工程建设,串通惠州丰字道路 主框架中部轴线,联通沿线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智 能制造聚集园、潼湖科学城与仲恺新区和惠州市区。 二、提升市政道路快速通行能力。全面提升站前大道承 担站前集散功能、增强城市片区间的长距离快速交通能力, 规划建设站前隧道、加快完成河惠莞高速在规划范围内 2 处 出入口,提升站前大道对外链接能力。加快推进新科大道市 程工程,规划建设好新科大道北接沿河西路、南接潼侨大道, 提升新科大道作为规划区内西侧纵向重要交通走廊的功能, 向北侧链接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向南连接智能制造 聚集园。 20 第四节 畅通内部交通循环 加快推进主干路网和次干路网,持续完善各园区路网建 设,打通内部道路交通循环。 一、加快主干交通网建设。加快推进完善智慧区“八横 十纵”的规划主干路网结构,优化规划区各组团间中长距离 的交通联系,打通“主动脉”,提升组团内集散交通网络连 接,织密城市路网。加快打通智慧区断头路,打通智慧大道 环线,推进东部支路、西部支路、北部支路、红岗片区路以 及创新与总部经济区路、智能科技聚集区、科教片区的路网 建设。 专栏 1:“八横十纵”规划主干路网结构 “八横”分别是松柏岭大道、三和大道、社溪路、潼侨大道、 康侨大道、红岗大道、联发大道、沥林大道。“十纵”包括观洞湖 大道、宏溪大道,宝岗路、潼湖大道、智慧大道东、新华大道、沥 果路、洋沥路、英沥路和英江路。 1.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主干路网为“三横两纵”,包 括“三横”松柏岭大道、三和大道(S120)、社溪路,和“两纵”宏 溪大道,观洞湖大道。 2.红岗片区。主干路网为“两横一纵”,包括“两横”松柏岭 大道,社溪路,和“一纵”潼湖大道(潼湖南路)。 3.潼湖科学城。主干路网为“三横两纵”,包括“三横”红岗 21 大道、康侨大道、潼侨大道和“两纵”智慧大道东和新华大道。 4.潼侨老工业区。主干路网为“一横两纵”,包括“一横”联 发大道和“两纵”宝岗路、宏溪大道。 5.智能制造集群园区。主干路网为“一横三纵”,包括“一横” 沥林大道和“三纵”沥果路、洋沥路和英沥路。 6.科教园(预留)。主干路网为“一纵”,英江路。 7.贯穿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潼侨和新城等片区。主干 路网为“一纵”,观洞湖大道。 二、完善重点片区内部路网系统。推进中韩(惠州)产 业园起步区、红岗片区、潼侨老工业区等路网建设。 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加快完成起步区一期市政 道路“两横两纵”的主干路系统,推进规划区内各组团、各 板块之间的交通联系。重点推进宏溪大道南段市政工程建设、 松柏岭大道东延线工程,三和大道东段和西南段工程等主干 路建设。加快推进包括军民路、宝岗路、和溪路、社溪路等 次干路建设,以及蔚岗路、新和路、石榴岭路、月明路、月 明东路、陈屋路、揽村路、店岭路、店岭东路、朱山路、松 北路和松南路等支干路建设,起到分流主干道路的作用,尤 其重点加快推进和社溪路西段和东延长线、杏园路西段、军 民路等工程建设。未来根据园区产业发展重点及产业创新发 展趋势,将部分支路设置为弹性道路,在产业引进时可根据 具体产业类型、产业用地规模对支路进行调整。加快完成起 22 步区一期首批项目支路网市政道路工程,重点推进朱山路南 段、榄村路等支路市政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起步区西区第二 批市政道路,以及中区正中地块、中区西北部和东区地块支 线路网建设。 图 2: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基建计划 红岗片区。打通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与红岗片区 两个板块间重要的东西向联络,重点推进松柏岭大道西延 (E50 乡道升级)工程和社溪路西延工程。加快潼湖大道(潼 湖南路)工程建设,强化片区对外联系。将支路设置为弹性 道路,未来根据发展需要适当调整支路网规划和建设。 23 图 3:红岗片区基建计划 潼侨老工业区。加快智慧东路北段的主干路建设,起点 为宏川路交叉口以北 300m 处(K0+880),终点至南端甲子河 桥头(K2+080),全长 1.2 公里。加快推进志峰灯饰厂周边 道路(总长 223.223m、等级为城市支路)工程建设。 图 4:潼侨老工业区路网示意图 潼湖科学城。加快推进 “三横两纵”的主干道路网结 构(红岗大道、康侨大道、潼侨大道、智慧大道东和新华大 24 道),尤其加快智慧大道东路南段工程、潼侨大道西延工程、 康侨大道西延工程和红岗大道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潼湖科学 城第二批市政道路工程,包括加快落实潼侨南路东西延长线、 侨湖北路东段和西段、以及新潼路南段和新侨路等次干路建 设,加快完成红岗新河综合整治工程,加快形成“五横两纵” 的次干路道路网结构(潼侨南路、侨湖北路、侨湖南路、红 新北路、红新中路、新侨路、和新潼路)。重点加快推进乔 湖南路东段和西段、潼侨北路等市政工程建设,重点加强站 前支路网、城北支路网建设,构建高密度的城市支路城市微 循环,加强潼湖科学城规划区的交通通行能力。 图 5:潼湖科学城基建计划 湿地公园。在湿地公园主入口旁设置小型共交通枢纽站 25 点,便利游客快捷舒适出入公园。规划建设由一级园路、二 级园路、三级园路和巡护步道形成的内部支路交通网络:其 中,一级园路共 4.01 公里,主要用于连接湿地公园不同区 域和各个主次道路,一级园路将沿着湿地公园边界布设,并 在通过水围河、梧村河段采用桥梁跨越;二级园路共 8.75 公里,即游步道,用于游客游览的主要道路,采用碎石路面 铺装,供自行车行驶或徒步游览;三级园路共 6.85 公里, 即木栈道,包括湿地科普木栈道和游览木栈道,分别设置于 宣教展示区和合理利用区,方便游客观赏游玩;巡护步道共 35 公里,主要基于保留的土堤顶路设置,仅用于管理人员日 常巡护使用,防止游人进入。 第五节 建设“公交主导”的绿色交通体系 超前规划布局“公交主导”的绿色交通体系,构建以大、 中运量公交系统为骨架,常规公共交通为主,其他公交方式 为补充的公交体系,推动“山-水-田-城”相融合的城市慢 行系统建设,推动高效绿色交通出行。 一、构建“城际轨道+城际公交”的对外公交体系。推进 完善沿仲恺大道东西向穿越规划范围内的京九铁路和莞惠 城际两条主要城际轨道的建设,实现由地区交界通勤到都市 圈更大区域的通勤方式的转换。加快推进惠州轨道交通 2 号 线自东侧进入规划区至仲恺高铁站的建设,强化智慧区和惠 26 城区交通衔接。 二、完善以“公交干线”为骨干的对内交通网络。推动 智慧区与仲恺中心区一体化公交体系建设,完善智慧大道北 段、联发大道、上罗北路、新华大道、新科大道、智慧大道 东段、英山路、英江路、沥林大道、甲子大道、环科路等主 要公交干线通道网络。推进社区公交体系建设,完善公交换 乘节点和换乘设施,提高公交干线与社区公交之间的换乘效 率,满足各组团内部的交通需求。 三、加快绿色低碳的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利用潼湖湿地 优质的生态环境,结合智慧区内“5 进 3 出”现状水系规划, 打造亲水慢行与环湖休闲慢行廊道。规划建设山体休闲慢行 区,满足登山、远足、山地车出行等特殊需求。打造乡野风 情慢行区,串联村庄和田野,展现乡野风情魅力。依托商业 用地和公园用地设置,建设现代化的城市活力慢行区。 四、打造智慧公交服务平台。探索推进公交一体化支付 示范应用,实现规划区公交车免费 WIFI 全覆盖,开发交通 移动端微信小程序,向智慧区居民提供定制化出行信息服务。 第六节 建设高效便捷的停车供应体系 加快构建以配建停车位(地下车库、建筑区域内等)为 主体,以公共停车场(智慧停车楼、公共区域停车格等)为 补充的停车供应体系。 27 一、统筹停车场规划布局。依据社会停车场和各地块内 配建停车位相结合原则,科学规划建设公交首末站智慧停车 楼、加快完善包括线路的发车、停车位、调度室、乘客候车 廊道等基本设施。结合公园绿地规划和生产生活需求推进, 科学规划若干次入口小型生态停车场,满足游客或单位车辆 需求。 二、强化智慧区停车管理。根据全市统一工作部署,配 合做好路侧停车系统建设工作。依据全市停车政策“差别化” 原则,大力推行“分区、分类、分时”收费政策,加快探索 制定差异化的收费政策。严格实施严格违停执法。积极引导 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停车设施建设运营,全面放开社会资本 全额投资新建停车设施。 28 第四章 构建具有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 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坚持 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集中力量打造移动智能 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慧能源、人工智能、激光与增材 制造等战略性产业集群,提升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科技服 务、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推进产业 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 力。 第一节 加快发展移动智能终端产业 推动发展基于 5G 通信技术的新型智能终端产品,完善 产业配套体系,打造移动智能终端生产制造基地。 一、大力推动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集聚。按照“以智能终 端带动关键零部件,以关键零部件促进智能终端”的发展思 路,重点引进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 地型项目,拉动配套企业发展。聚焦智能终端全产业链发展, 加强要素保障与流程服务,加快形成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二、加快形成移动智能终端产业生态。鼓励支持政府、 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围绕产业生态体系,建设移动智 能终端产品认证、应用测试、试验外场、网络性能监测、产 业监测分析等公共服务平台,持续完善平台支撑功能和专业 29 化服务水平,推动移动智能终端产业生态的创新发展。支持 科技服务机构面向移动智能终端企业搭建综合性公共服务 平台,提供商务服务、研发服务、科技金融、产业对接等一 体化服务,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多层次企业服务体系。 三、加速行业融合应用发展。鼓励移动智能终端企业与 5G 芯片、模组生产企业开展对接合作,研制垂直行业应用终 端,扩大移动智能终端产业规模。鼓励企业研制基于 5G 技 术的新产品,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 一代信息技术的融通应用,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图 6:智慧区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链补强方向示意图 专栏 2: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发展重点 原材料。依托大韩 5G 材料研发生产及全球供应链中心项目建 设,重点发展 5G 超低介电纳米材料、5G 仿玻璃材料、5G 天线专用 材料等领域。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如深圳粤通应用材料有限公司、 30 深圳永合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等,加快发展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新 型合金材料、半导体封装用键合金材料、聚酯塑料、聚苯乙烯塑料、 聚丙烯粒料及片材等领域。 集成电路。推进联东 U 谷·潼湖数字科创产业园项目建设,重点 建设以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端电子元器件、以 5G 为代表的新一代信 息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科技产业发展平台。 天线和射频。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如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 司、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 司等,加快发展基站天线、移动终端天线、射频传输线、射频前端 器件、射频连接模组、无线充电、接触类弹片等领域。 高频 PCB。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如深圳市景旺电子股份有限公 司、深圳市融通电路有限公司等,加快发展高密度连接板、射频印 制电路板、柔性电路板、软硬结合板、高多层电路板等领域。 显示屏。依托深科达智能制造创新示范基地项目建设,重点发 展平板显示模组设备、直线电机等平板显示器件生产设备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依托塑镕有机薄膜电容器总部及生产基地项目建设, 重点发展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等领域。 光模块。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如深圳清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芯思杰技术(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等, 加快发展高精度掩膜版、影像模组、光学镜头、光芯片、光传感器、 光调制器等领域。 软件操作系统。依托三华集团总部及智能终端模块生产项目建 设,重点发展全家电、全办公设备智能控制系统以及人工智能装备 等新兴先进领域产品的控制系统和软件开发应用。 通信类精密组件。依托冠顺总部柔性发热组件及智能装配生产 项目建设,重点发展柔性发热组件、5G 通信类精密组件等产品以及 非标自动化定制产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依托安费诺奥罗拉连接 31 器项目建设,重点发展 FPC、BTB、I/O、汽车电子、消费类、通讯 类微小 pitch 连接器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引进行业龙头企 业,如深圳特发东智科技有限公司等,加快发展 ADSL 局端分离器 等领域。 终端设备产品。依托深和讯总部及智能终端项目建设,重点发 展 5G 智能手机及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依托视联动力信创产 业项目(一期)建设,重点发展视联网设备、网络协议加密机等产 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如深圳市乙辰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深圳创丰宝运动科技有限公司,加快发展智能无线路 由器、智能可穿戴运动设备等领域。 第二节 做强做优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 夯实终端整机制造、超高清视频显示模组和核心部件生 产能力,加快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聚力打造超高清视频显 示产业制造基地。 一、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融通。进一步巩固壮大超高清机 顶盒、投影设备、超高清电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显示 终端、智能移动终端等系列产品生产规模,进一步夯实智慧 区超高清显示终端制造优势。依托产业链终端龙头企业集聚 效应,吸引处理器芯片、编解码芯片、存储芯片、图像传感 器、光学镜头、显示面板、视频摄录设备等上下游企业集聚, 逐步建成以超高清显示终端制造为核心、产业链较为完善的 先进制造生态体系。 二、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智慧区内企业实施重 32 点技术攻关计划,加快超高清视频产业链亟需的新材料、新 工艺、新软件研发,填补关键环节空白。积极推进超高清视 频在核心芯片、节目内容制作、音视频编解码、信号传输、 终端显示及监测监管等关键技术环节取得突破,形成一批拥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成果。 三、推广扩大超高清视频应用场景。推动电视机、商用 显示等实施超高清替换,打造一批超高清视频示范酒店、医 院、学校等。深度挖掘文教娱乐、安防监控、医疗影像、工 业制造、时尚创意、商业展示等重点行业超高清视频应用场 景,积极开发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打造一批超高清视频创 新应用标杆,加快规模化应用。 图 7:智慧区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链补强方向示意图 专栏 3: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发展重点 33 智能芯片。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如深圳佰维存储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瑞声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加快发展处理器芯片、编解码 芯片、存储芯片等领域。 图像传感器。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如深圳西龙同辉技术股份有 限公司、深圳市海光电子有限公司、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 司,着重发展 CMOS 图像传感器等领域。 光学镜头。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如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合力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点发展摄像头及衍生产品等领域。 显示面板。依托创维数字产业基地、深科达智能制造创新示范 基地等项目建设,同时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如深圳市立德通讯器材 有限公司、深圳市晶蕾电子有限公司、合力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加快发展液晶显示屏、液晶显示模块、电容式触摸屏、电阻式触摸 屏、触控显示一体化模组等领域。 视频摄录设备。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如深圳西龙同辉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合力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加快发展视频采集设备、视 频制作设备、视频编码设备和视频存储设备等领域。 投影设备及机顶盒。依托创维数字产业基地项目建设,进一步 进步行业龙头企业,如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加快发展 高清晰投影仪、智能机顶盒等领域。 超高清电视终端。依托创维数字产业基地项目建设,重点发展 超高清 4K/8K 电视机和显示器等领域。 移动显示终端。依托创维数字产业基地、惠州中科诺移动通讯 终端制造基地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如深圳清溢 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等,加快发展高清晰电视机、智能手机、虚拟现 实(增强现实)设备等领域。 34 第三节 大力发展智慧能源产业 依托已有产业支撑,重点支持核心及前瞻技术研究,坚 持扶优扶强产业政策,紧紧围绕智慧能源新兴领域,基本形 成从新能源电池设备研发制造到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全链 条产业体系。 一、加快新能源电池产业布局。开展产业招商,重点引 进国内外新能源电池领域的领军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作 用,拉动产业链集聚延伸,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快速发展。 二、重点发展高性能新能源电池。在消费类电池领域, 发展高安全、高容量、轻薄化、快速充电的新型锂电池,配 套提升锂电池生产装备。在动力电池领域,发展电池正负极 材料、电芯生产、电池管理系统以及电池组集成。在储能领 域,发展储能电池、逆变器、能量管理系统,支持光伏与储 能融合发展。 三、探索发展智慧能源智能制造产业。支持发展智能电 网关键装备,培育发展智能仪表仪器、变电站成套装备、智 能配电网成套装备、柔性直流输配电设备、大容量电力电子 器件和材料、电能质量产品等领域。 35 图 8:智慧区智慧能源产业链补强方向示意图 专栏 4:智慧能源产业发展重点 原材料。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如科达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深圳 盛屯集团有限公司等,加快发展氢氧化锂、碳酸锂、氯化锂、金属 锂等领域。 正负极材料。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锂离子二次电池用 正、负极材料及纳米材料应用等领域。 电解液。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如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等,加快发展便捷电子设备用小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小型动力装 置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动力汽车及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等领 域。 隔膜。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如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等,加快发展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各类功能膜等领域。 电芯制造及封装。依托忠邦电子总部及研发生产项目建设,重 点发展锂离子电池组组装等领域。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如深圳市比 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等,加快发展圆柱、方型和聚合物电芯,以及 电池封装、电池解决方案等领域。 36 消费电池成品。依托恒泰科技总部及智能可穿戴设备聚合物电 池研发生产项目建设,重点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聚合物新能源电 池、户外便携式电源、新能源启动电源等领域。 动力电池成品。依托华思旭总部及应急启动电源生产、亿鼎新 能源专用车改装及配套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汽车应急启动电源、 车载发电装置等领域。 储能电池成品。依托伟创源总部及军工电源研发生产项目建 设,重点发展特种电源、储能、军工电源等领域。依托豪鹏国际新 能源电池研发生产项目建设,重点发展镍氢可充电电池、锂离子可 充电电池、整体电源管理系统等领域。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如深圳 市雅视科技有限公司、茂硕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禾望电 气股份有限公司等,加快发展光伏发电储能、风力发电储能等领域。 第四节 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以数控机床、生产加工专用设备、包装专用设备等传统 优势智能装备产业为基础,合理布局、着力推进和培育发展 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领域,重点打造成为以人工智能及应用 为主导的高端制造核心基地。 一、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积极推动以产业链为纽 带、资源要素集聚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建设,完善产业链协 作配套体系。加强规划引导,提升信息网络、公共服务平台 等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产业集聚区规范有序发展。搭建基于 互联网的制造资源协同平台,加快区域间创新资源、设计能 力、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的集成和对接,推进制造过程各环 37 节和全价值链的并行组织和协同优化。整合现有各类创新资 源,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新型传感技术、控制系统 设计技术、系统协同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引导企业、高校、 科研院所、用户组建智能制造创新联盟,推动创新资源向企 业集聚。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 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以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装备制造 商与用户联合的模式,集成开发一批重大成套装备,推进工 程应用和产业化。 二、促进产业高端要素集聚。瞄准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条, 全力引进龙头企业,推动人工智能与现有产业深度融合。充 分依托龙头企业扎实的基础数据、人才储备和资本积累,以 及在产品应用方面的海量用户基数、强大市场影响力,抢占 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制高点。加快导入国际领先的研发资源, 重点推进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自然 语言理解、智能决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的研 发和产业化。引导公共服务平台、领军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加 强合作,汇聚人工智能创新创业资源,提供相关研发工具、 检验测评、数字安全、标准化、知识产权、情报咨询等专业 化的创新创业服务。 三、拓展终端智能应用领域。全面推进人工智能在软硬 件终端的应用,建设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园区,鼓励相关企 业在政府、学校、医院、商场等公共服务场所开展人工智能 38 技术应用,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加快培育一批 有行业、专业特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大力发展具有国际 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集团。做优做强一批网络设备、工业智能 硬件、工业软件等配套企业。推动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分工协 作、共同发展,逐步形成以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为核心、各 领域领先企业联合推进的智能制造发展生态体系。 图 9:智慧区人工智能产业链补强方向示意图 专栏 5: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重点 智能芯片。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如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 公司,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芯片等领域。 传感器。依托则成电子智能控制模组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医疗 监护智能控制模组、生物识别智能控制模组等领域。依托华盛昌智 能传感测量仪研发生产项目建设,重点发展数字万用表、数字钳形 表、电力测试器、红外热像仪、红外测温仪、激光测距仪、空气质 39 量检测仪、红外人体测温仪等各类多功能测量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 售。 工业智能硬件。依托亚德客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重 点发展电磁阀、气缸等各类气动元件和辅助组件等领域。依托惠州 中京高性能覆铜板及半固化片项目建设,重点发展高性能覆铜板及 半固化片等领域。依托铠盛通通信光纤产研基地项目建设,重点发 展通信光模块等领域。依托大韩无极变速器研发生产项目建设,重 点发展 CAM 形式无极变速器等领域。依托科力尔电机与驱控系统生 产研发总部、四方电气总部及先进制造基地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 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变频器等领域。依托则成电子智能控制模 组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工业控制、智能数码、通讯、智能家电控制 模组等智能控制模组产品领域。 网络设备。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如深圳市乙辰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深圳市讯记科技有限公司等,加快发展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工 业互联设备、光纤接入等领域。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如瑞声声学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佰维存储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等,加快发展无线射频、虚拟触觉元件、智能控制器、智 能控制模组、存储硬件等领域。 数据服务。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如深圳华远云联数据科技有限 公司、深圳市般若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等,加快发展工业级实时数 据云平台、大数据分析等领域。 计算机视觉。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如精锐视觉智能科技(深圳) 有限公司、深圳极视角科技有限公司等,加快发展图像识别、文本 识别、医疗影像识别、视频分析等领域。 机器学习。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如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等, 加快发展深度学习等领域。 工业软件。依托海克斯康南方国际智慧产业园项目建设,重点 40 发展工业计量软件等领域。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如深圳西龙同辉技 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龙讯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加快发 展物联网技术应用、智能控制、智能管理和智能服务应用软件等领 域。 自动化制造设备。依托创能精密智能制造设备装配中心项目建 设,重点发展高精密数控智能自动化设备等领域。依托瑞凌高新焊 接科技园、哈工万州智能焊接研发生产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自动 化焊接装备等领域。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如引进深圳市衫川机器人 有限公司等,加快发展激光导航单臂移动机器人、监控机器人、激 光雷达等领域。 系统集成应用。依托科力尔电机与驱控系统生产研发总部项目 建设,加快发展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等领域。引进行业龙头企业, 如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华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 等,加快发展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交通及智慧商业等领域。 自动化生产线集成。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如深圳市智能制造软 件开发有限公司、深圳点链科技有限公司等,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 在制造领域的集成应用,加快发展区块链协同管理等领域。引进行 业龙头企业,如深圳华远云联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般若大数 据技术有限公司等,加快发展工业级实时数据云平台、大数据分析 等领域,推进实现制造设备和工厂数字化。 第五节 培育发展激光与增材制造业 引导激光与增材制造领域的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落户 智慧区,加速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大中 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形态。 一、积极引进和培育优势企业。吸引一批具有国际影响 41 力的行业龙头企业落户智慧区,鼓励智慧区内企业对标国际 一流标准,加强技术研发、人才引进和重大研发平台建设, 提升核心竞争力,引领产业集群式发展。 二、持续扩大行业应用范围。支持企业建设激光与增材 制造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 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 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大力推进激光与增材制造技 术在新能源汽车、医疗健康、电子信息、精密仪器等领域的 创新应用,重点支持高功率激光焊接设备、增材制造高端装 备的示范应用,提升科技成果规模化应用水平。 三、着力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中试试验基地、成果 转化基地建设,促进重大成果转化和应用。支持建设众创空 间、专业孵化器、加速器、技术创新联盟、行业协会等,大 力支持初创小微企业发展,推动产业服务资源与企业发展需 求无缝对接。 图 10:智慧区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链补强方向示意图 专栏 6: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发展重点 42 增材制造专用材料。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如深圳粤通应用材料 有限公司、深圳市光华伟业实业有限公司,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复合 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水溶性支撑材料等领域。 核心元器件。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如珠海光库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重点发展光纤合束器、光纤光栅、光隔离器、扫描振镜、激 光加工头等领域。 核心组件。依托惠州杰普特光纤激光产业项目建设,同时引进 行业龙头企业,如深圳光韵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创鑫 激光股份有限公司,重点发展脉宽可调高功率光纤激光器、万瓦级 光纤激光器、高亮度泵浦源、大功率电子枪等领域。 增材制造耗材。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如广东峰华卓立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重点发展增材制造打印头等领域。 激光加工设备。依托联赢激光焊接产业园项目建设,重点发展 精密激光焊接机、激光焊接成套设备等领域。 增材制造高端装备。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如深圳市创想三维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纵维立方科技有限公司,重点发展熔融沉 积成型 3D 打印机、光固化成型 3D 打印机、激光熔覆成型 3D 打印 机等领域。 第六节 构建以企业发展为导向的生产服务体系 以提供制造业产业链增值服务为主导,以金融支持作为 企业发展保障,结合完善的产业配套服务功能,推动先进制 造与生产性服务深度融合发展。 一、完善高科技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产业金融, 畅通制造企业融资渠道。重点引入银行、保险公司和融资性 43 担保公司等产业基金合作机构,推动设立信用担保基金、企 业信用贷款风险资金池,鼓励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智 慧区制造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的信贷力度,鼓 励支持制造业产业链核心企业拓展仓单质押贷款、应收账款 质押贷款、票据贴现、保证金质押等多种形式的供应链金融 业务。加快发展科技金融,融资推动科技企业发展。加快引 进 VC/PE 基金公司,引导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鼓励 支持新型持牌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金融、融资租赁等新型金 融业务。 二、构建文化创意服务高地。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支持 “设计 + 品牌”、“设计 + 科技”、“设计 + 文化”等商业模式 和新兴业态发展。支持发展文化旅游,推动旅游与多产业融 合,拓展工业旅游、科技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等融合 发展的新业态。尝试发展数字文化创意,引进文化科技型龙 头企业,推动“文化+科技”、“文化+互联网”、“文化+大数据” 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文化智能装备设备生产、3D 打印、绿色 印刷、互联网文化创意平台、旅游 OTA 等产业新业态。 三、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围绕智慧区先进制造产业体 系创新需求,积极对接深圳高端创新要素,推进重大平台建 设,加快构建涵盖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创业孵化服务等的科 技服务体系。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整合科研资源到智慧区提 供专业研发服务,引进与培育市场化新型研发组织,推动集 44 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应用、推广,线上线下一体的技术转 移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加强中试基 地与孵化器建设,鼓励支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在孵企业开 展专利代理、检测、咨询、维权等科技服务业务。 四、构筑现代物流服务网络。加快推进物流园区布局和 建设,合理布局配送节点,构建“综合性物流园区-专业物流 中心-物流服务站”三级配送体系。优化干线运输、区域配送、 末端网点布局,融入现代物流业的区域功能节点体系。加快 发展国际物流业务,推动区域性跨境电商物流集散中心建设, 推动物流企业和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配套企业融合发展, 构建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物流平台网络。 五、推进商贸服务业补强升级。引进国内外大型商贸流 通企业设立地区总部或分区机构,推进设立韩国小商品交易 中心、免税购物店。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电商合作,加强移动 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建立专业化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化、规模化发展。高标准建设国际化、 现代化、多功能国际会展中心,培养和引进具有较高国际知 名度和专业化水平的品牌会展,举办工业博览,发展和壮大 具有市场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会展市场主体。 第七节 构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生活服务体系 围绕智慧区本地居民综合消费和文化休闲需求,提供较 45 高品质的消费休闲体验服务,合理配置社区生活服务业态, 加快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一、加快高品质生活服务设施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都 市型购物中心和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大型家居专业店、 生鲜超市、社区商业综合体、品牌连锁便利店、特色餐饮和 影剧院等各类高品质生活服务设施,满足居民购物、餐饮、 休闲、文化娱乐等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二、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完善规划布局生鲜超 市、菜市场、便利店、托儿托管、餐饮店、家政服务、理发 美容、洗染服务等社区基础性生活服务。优化规划布局健康 护理、运动健身房、书店书吧、邮政快递、群众文化服务、 再生资源回收、汽车维修与维护等社区功能性生活服务,探 索规划布局摄影文印、计算机和辅助设备修理、居民宠物服 务、房地产中介等社区拓展性生活服务。 46 第五章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守智慧区 打造“广东硅谷”初心使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围绕 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提升产业链,做优创新平台、 做大创新主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和 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第一节 做优做强创新平台 为智慧区技术研发、企业孵化、成果转化提供重要载体, 打造智慧区提升发展内涵、树立对外形象的重要载体。 一、提升创新园建设运营水平。科学整合及有效利用创 新园物业资源,对园区进行专业化、板块化打造,将智创楼 打造成专业性孵化器和新型研发机构聚集地,巩固提升好省 级孵化器,努力创建国家级孵化器;将智新楼打造成为科技 企业加速器,集聚高新科技企业;将二号庭院打造成为省级 实验室。指导和督促东江实验室、哈工大国际研究院、空间 信息技术研究院、赛迪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做实科研内容、丰 富科研内涵、推动创新成果在智慧区转化、固化和产业化。 借助专业招商机构力量,大力引进高水平研发机构、高新技 术企业、高成长性创新创业团队和中小微科技企业,同时引 导和督促现有机构和企业做强做大做实,把创新园打造成创 47 新创业的高端集聚区。加快运营管理创新,建立现代化企业 制度,组建专业管理队伍,凝心聚力推动园区运营管理提档 升级。 二、规划建设港澳青年科创园。依托惠州仲恺港澳青年 创新创业联合会,规划建设港澳青年科创园,打造粤港澳统 战教育实践基地、工业设计中心、高校实训交流中心、工业 互联网应用中心、智造创新中心“一基地四中心”,聚集一 批港澳资企业及港澳籍人才,推动港澳科技成果到园区孵化、 转化和产业化,打造港澳产业、科技、人才、资本等高端要 素集聚地。 三、有序有度规划建设科教片区。坚持谋定后动,留空 留白,适时启动科教园区建设,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 大院大所建设高水平大学、研究生院、新型研发机构等,培 养高端人才,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创造、转化 和产业化,打造高端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策源地和科技 成果转化高地。 第二节 做大创新主体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 地位,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和壮大高成长性科 技企业集群,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一、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抓好项目准入关,确保入驻智 48 慧区企业已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或建成投产后具有申报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实力,力争辖区内 70%以上规模以上 制造业企业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 到 200 家。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引导科技型中小企 业、技术先进性服务企业、入库培育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发 展,发挥第三方专业机构力量,指导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高 新技术企业。落实国家、省、市、区关于高企各项优惠政策, 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二、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 划,重点遴选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能够引领和支撑产 业发展的创新型企业,提供分类施策服务,在研发费用奖补、 科技项目扶持、研发机构建设以及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 给予综合性支持,为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融资创造有 利条件。建立 “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培育库,在技术创新、 市场开拓、品牌建设、管理提升、融资服务等方面提供精准 服务。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普惠性支持力度,推动更多科 技型中小企业增效益、上规模,打造一批细分行业领军企业、 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独角兽。 三、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 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各类创新要 素向企业集聚。优化实施财税金融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 研发投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 49 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遍建设研发机构,大力引进创新团 队、推进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和科技成果集成应用。支持企业 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创新型中小 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发 挥大企业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 创新。 四、加快孵化育成体系建设。提升创新园、科技小镇两 个省级孵化器建设水平,培育引进高水平运营机构,强化创 业投资服务,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 条全要素孵化育成体系。加强与广州、深圳等地科技园区、 孵化器和创投机构的对接,吸引更多科技成果到智慧区孵化 和产业化。实施龙头企业“裂变”计划,充分利用龙头企业资 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支持龙头企业建 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企业。 第三节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积极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廓建设,以政策与资金支 持为科技成果转化入口,以智慧区产业创新市场需求为科技 成果转化出口,推动广深港澳科技成果到智慧区孵化转化, 力争到 2025 年,R&D 经费投入占 GDP 的比重达到 6.8%,每 万人发明专利数 60 件以上。 一、加强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支持教育部华南高校科技 50 成果转化中心做强做大,举办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加强 高校与属地企业的对接合作,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在智慧区转 化、固化和产业化。设立技术转移公共服务中心,建立科技 成果网上展示转移交易平台,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领域关键共 性技术应用推广示范。 二、加强创客创新与生产制造融合。着重突出创意引领 和创意孵化功能,依托“互联网+”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 化通道,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提高转化为实际生 产力水平。 三、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对接机制。大力发展第三方知识 产权服务,畅通专利服务机构与企业联系,引导创新型企业 与高校院所组建产业化联合实体。启动科技成果展示平台, 实施高新技术及产品应用推广示范,鼓励和引导创业投资、 私募股权等社会资本更加关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市 场需求推动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落地。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探索建立重点产业、中小 微企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援助机制,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 水平。 51 第六章 构建绿色低碳生态体系 突出智慧区湿地生态资源价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的理念,保持生态发展定力,严守绿色生态底线, 推进生产生活方式向低碳化、绿色化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美丽 生态智慧区。 第一节 划定落实“三线一单” 一、认真贯彻落实“三线一单”。严格按照重点生态功 能区、生态敏感区的管控边界划定标准,科学确定生态空间 比例,划定潼湖生态红线,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强度,对潼湖 北部山体、湿地公园、观洞森林公园等重要生态空间实施应 保尽保,预留合理的发展空间。 二、严格把好重点项目环保准入关。坚决落实国家产业 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以“三线一单”编制为契机,进一步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探索更多有益的经验,为全省全市 其他地方作出示范。 第二节 坚定做好潼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以持续提升潼湖国家湿地公园品质为核心,不断完善基 础设施,建立符合湿地客观实际的生态保护和修复体系,提 高湿地公园的智慧管理水平,实现湿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52 一、严格落实潼湖湿地公园功能区分区管理。限制保育 区建设项目,加强实施生态隔离防护、水系水质保护、植被 与栖息地保护等湿地生态保育。重点建设恢复重建区沼泽湿 地生态缓冲带。依据多种生态湿地类型,在宣教展示区开展 多种形态的湿地科普宣教。加快推进合理利用区湿地生态旅 游活动建设。不断提升对湿地片区的综合管理和服务能力水 平。 二、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生态隔离防护,持 续开展防护林建设工程,继续加大环绕湿地公园的护林带建 设,科学规划湿地公园临近高速公路和规划城市道路边界隔 离防护林带,加快完善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临近湿地公园的 区段隔音设备。严格植被保护,严格保护现存湿生沼泽植被 及其环境,严禁游人进入,严禁一切破坏湿地植被的行为。 加强湿生植物群落分布区域的生物物种监测工作和环境质 量监测工作。严格禁止以商业、旅游、科普宣教为目的的植 物标本采集行为。完善栖息地保护,建立和完善鸟类资源基 础数据库,开展鸟类栖息地营造工程。严格鸟类保护主要的 栖息地沼泽湿地,保证足够的沼泽湿地环境。继续做好鸟类 的救护。取缔湿地公园内合理利用区的传统水产养殖活动, 禁止在湿地公园内开展垂钓、捕鱼活动。 三、建立湿地保护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湿地及其连通河 流的协同保护和修复机制,进一步加快恢复湖泊湿地、稻田 53 湿地、浅滩、水森林等湿地类型,营造不同的生态环境,增 加生物物种。持续完善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增强 湿地自净能力,促进湿地生态的自我修复机制。提升湿地保 护管理能力,加快推进“智慧湿地”项目启动,打造潼湖湿 地大数据管控平台,建设全国领先的智慧湿地。持续、加大 基层湿地管理人员专业技术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湿地精细 化管理水平。加强与国内外其他湿地公园、生态公益基金的 交流和合作,对标国际提升湿地保护建设水平。积极开展国 际重要湿地申报。 四、深化湿地文化保护。加大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持 续深挖反映湿地文化的标的,丰富湿地文化的宣传和体验活 动。积极举办各种公益活动,凝聚大众力量,传播生态文化。 第三节 科学有度做好山体、水系开发与保护修复 一、合理做好山体开发与保护。加强保护智慧区北部狮 子围山、花果山和观洞森林公园等山体的历史文化遗产及水 体风貌和其他自然景观资源,提升山体的美化,控制周边镇 区建筑高度和预留开敞空间,保留山体与湿地的视线通廊。 继续推进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强自然山体的水土流失 治理,着力培育森林资源,保持潼湖及周边地区植被和森林 覆盖率。组织做好对狮子围山、花果山等山体的封山育林、 植树绿化、护林防火和防治病虫害工作,切实保护好山体林 54 木和植被。 二、优化水系开发与保护修复。系统梳理水系,突出水 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连通各组团的水网通道,改善水 质、营造水景,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推动滨水地区建设,构建滨河绿道与水上交通,串联公共开 放空间,使滨水地区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亮点。建立多元化 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模式,通过合理利用地表水、再生水等措 施提高水资源供给能力。大力推行节水措施,创建节水型城 市。加快推动曝气复氧、生态护岸护坡、底泥疏浚和人工湿 地建设等水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生物修复技术利用,提高湿 地自身的净化能力。加强岸线综合整治,加强滨岸带保护与 修复,加强以河流蜿蜒性为特征的柔性岸线建设。 第四节 加大潼湖流域综合整治力度 一、因地制宜强化潼湖流域四大片区防洪能力建设。探 索建设区域合作共享机制,按照“上蓄、中防(滞)、下排、 外挡”和“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防洪布局原则,推动潼湖湿 地流域分区防洪管控职能优化。协同仲恺新区相关部门,推 进上游片区重点对上游汇入平塘的主要支流甲子河、埔仔河、 水围河、社溪河及岗头河等河道的清淤疏浚、堤防加固和必 要的水系连通。科学规划建立生态隔堤和闸门,重点管控中 游片区在行洪通道和蓄洪区间之间的平衡。加快推进下游片 55 区东岸涌清淤疏浚拓宽河道工程、谢岗涌及北截洪渠综合整 治工程。重点开展对观洞河、广和北截洪渠、广和南截洪渠 进行清淤疏浚工程,保证观洞流域防洪安全。 二、严格落实各涝区治理措施。强化内涝风险评估,协 同仲恺新区,加强科融新城涝区、东楼堤塘涝区、军垦一分 场涝区、军垦二分场涝区、军垦三分场及长湖沥涝、军垦四 分场涝区、英光涝区、金竹涝区、东阁涝区、赤岗涝区等十 大涝区的治理措施。 三、提高水利信息化建设水平。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 据、物联网、照“用”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 技术,进一步加强水情观测体系、自动控制及监控系统、水 情自动观测系统以及数据传输及处理等水利信息化建设,强 化河流、湖泊、水库、水电站、水闸、堤防、等水利对象和 防洪、挡水、蓄水、泄水等水利管理活动的透彻感知、网络 互联、信息共享和智能分析能力,提升水旱灾害防范与抵御、 水环境监管与保护、河湖生态监督与管理等水利业务提供智 能处理、决策支持和泛在服务水平,以水利信息化驱动水利 现代化。 第五节 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一、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快落实碳达峰、碳中和 部署要求和能耗“双控”政策到产业发展各个环节,开展重 56 点行业碳排放达峰行动,推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行业率 先达峰。加强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持续推动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 打造绿色供应链,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加快推动市场导 向的绿色技术创新,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推进以绿色化、低碳化、数字化为特 征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 地提升能源效率,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加强节能管理,积极推 行低碳产品认证,支持企业参与碳排放交易。 二、大力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实施绿色生活创建行 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扎实推进垃圾分 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构建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条体系。扩大 绿色产品消费,积极引导购买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加大智慧 区管委会绿色采购的力度和范围。推广新能源汽车,完善城 市慢行系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出行。 三、构建低碳社区生活圈。推广社区太阳能利用、风光 互补照明系统等绿色低碳技术,重点开展社区智能微电网试 点,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激发生态社区构架 下的城市活力,打造低碳潼湖社区。合理控制低碳居住区规 模,优化土地混合使用效率,规划建设街道内部庭院及各界 区之间联系绿带,结合步行路径科学规划多级微风通道,改 善社区微气候。基于居住区人流生活型出行考虑,合理规划 57 社区服务中心和组团服务中心,优化十分钟生活圈功能布局。 四、降低交通能耗,引导短路径绿色出行。依照公共服 务半径与交往、出行距离,加快落实居住区生活友好的步行 要求,实现“匹配的街区步行尺度”。以实现“复合紧凑的 功能布局”为导向,强调街区层面的横向功能展开的多元与 复合,加强竖向空间上的立体功能复合,重点围绕 TOD 轨道 站点打造高度复合的街区综合体,引导绿色低碳出行。 五、全面推行绿色建筑,合理布局微风通道。积极推广 智能供冷、建筑隔热、天然光导等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大 力推广预制装配整体式建筑模式。适度开展新建公共建筑的 垂直绿化与屋顶绿化建设。加强建筑能耗监管,推广建筑物 能耗智能化管理系统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建立完善绿色建 筑评价指标,推行绿色建筑认证和标识。合理利用山地局部 地形风,引导建设地块与城市通风廊道设计结合,实现“科 学合理的微风通道的布局”,达到微风通道的要求。 58 第七章 提升园区功能品质 以“满足人的高品质需求”为核心,坚持“蓝绿交融” 的城市建设理念,强化高铁城市枢纽与要素集聚功能,高水 平设计城市建设风貌,完善道路交通、公共服务、公园绿地、 智慧园区等配套设施,打造现代化高品质的新城。 第一节 高起点打造潼湖科学城 以仲恺高铁站建设为契机,充分延伸并放大高铁站、绿 色生态与中韩产业园资源价值,促进产城人融合,推动产业、 生态与城市功能协同联动,构建面向区域的,多功能、综合 性“站、城、产、人”为一体的、汇聚高端要素集聚的潼湖 科学城。 一、强化高铁枢纽功能。紧抓仲恺站建设契机,发挥高 铁网络吸引经济要素流动和集聚的基本特性,提升大湾区内 资金、人才、技术、信息和物流等高端要素的聚集力与流通 便利性,超前布局对时效性、信息性、人才需求性要求高的 研发创新、商务商贸、休闲旅游、会议会展等相关产业发展。 以高铁站为核心,完善城市功能与产业业态空间布局。增强 用地兼容性,积极促进功能融合与产业升级,构建圈层式、 开放式的城市枢纽新格局,为产业新城发展做好新城品质基 础。 59 二、打造高端制造基地。围绕区域大型企业与中型科技 企业,打造绿色化、智能化、网络化高端制造基地。围绕区 域大中型龙头企业产能外溢发展,加快布局研发与生产为一 体智能制造基地,带动上下游核心产业链布局,完善核心产 业、龙头企业产业链生态与供应链体系,构建高端制造业与 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产业发展新型产业载体。最大程度发挥 高铁站枢纽作用,延伸与放大港澳及广州、深圳高校、科研 机构实验室以及高度集聚城市功能对科技产业发展基础性 支撑与促进作用,推动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企业创新联合体, 带动区域中小科技型企业微创新、再创新、合作创新,加快 “卡脖子”领域隐形冠军与小巨人企业培育与导入。 三、提升文化休闲绿色生态品质。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 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潼湖丰富的水系资源为支 撑,以仲恺高铁站为核心,规划绿道、跨河步行桥,串联周 边湿地景观、山水和城市生态廊道,强化延伸联系潼湖湿地 与潼湖科学城的生态景观轴线,串联中央公园和潼湖湿地, 强化体现“站、城、绿”一体化的自然和谐绿色轴线,打造 突出潼湖特色的生态绿色之城。 四、构建宜居宜业活力社区。推进邻里中心详细规划, 明确开发定位和服务人群,优化规划实施和管理。加快构建 十分钟社区生活圈,优化邻里中心建设,实现便民服务与区 容区貌、城市交通、居住环境的高度统一。紧密结合“以人 60 为本”的理念,围绕日常生活与文化交流等需求,配备社区 活动中心、文化中心、生鲜超市、药店、诊所、银行、通信、 餐饮等 12 项基本服务功能,提高生活生产服务质量,增强 产业新城建设凝聚力。建设社区绿色开敞空间和公共活动中 心,围绕公共空间,营造社区绿色健康的生活氛围,优先推 进社区绿色交通建设,继续完善社区公共交通与城市公交接 驳,降低交通能耗,减少短距离的机动出行。优化零售商业 布局和社区公共空间,全面提升社区宜居宜业品质,为产业 新城建设提供支撑力。 五、塑造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建筑风貌。对标国内外 先进城市建设理念,注意打造特色城市天际线,在城市关键 性节点塑造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分区,打造尺度宜人、现代 品质的潼湖科学城核心风貌区,塑造显湖露水、彰显个性的 湿地滨水景观风貌区,建设城绿融合、站城一体的商务商业 休闲风貌区,营造安全舒适、尺度宜人的低碳生态居住景观 风貌区。 第二节 提升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功能品质 加快完善硬件设施和服务配套,为入驻企业及周边居民 创造更加舒适生产生活环境,满足产业发展和产业人才对生 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的需求。以改善园区环境为着力点, 提升园区建筑品质,打造具有时代气息的现代化国际新形象。 61 推进园区智慧管理与城市管理和产业发展相融,将中韩(惠 州)产业园起步区打造成为智慧园区的标杆示范。 一、高水平推进智慧园区规划建设。以园区数字化、网 络化、智能化为发展理念,运用可视化手段和统一门户管理 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全生命管理项目进度、精准招商和 产业链分析、园区经济运行监测、服务企业以及综合安防的 需要,通过采集、梳理和整合园区的用地、项目、政策、企 业和招商以及视频监控和环境感知等信息,实现用地管理、 项目管理、精准招商、经济运行、综合安防和企业服务功能 , 实现“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管理精细化、服务功能专业化、 产业发展智能化”四化目标。 专栏 7:智慧园区规划建设重点 夯实信息网络建设,赋能产业发展。根据传统工业园区智慧化 转型的新趋势、新要求,规划布局光纤网络、铁塔基站、通信管道 等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园区综合安防、周界管理、消防管理等基础 设施的联网化建设,构建功能完善、互联互通、安全高效、绿色环 保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为 5G 赋能产业发展夯实网络基础。 持续提升精细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充分利用云计算、大 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形成全覆盖的智能网格化管理 服务体系,建立园区管理和服务平台,推进政府部门核心业务系统 信息化,实现综合决策、精准招商、用地管理、项目管理、企业服 务、安防监控等园区管理和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和专业 化服务水平。 提升数字经济活力加快推进园区智慧管理与城市管理和产业发 展相融合。围绕智慧园区建设,持续推动园区的智能管理职能与智 62 慧城市的管理体系建设相匹配,实现智慧园区管理与城市化管理的 高度融合,打造极具区域影响力的“智慧化”城市管理体系。通过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实现精准招商,面向产业园区、企业重点打造 服务类应用,加速园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两化融合,提升 数字经济活力,全面加强园区竞争力,吸引新兴产业入驻和发展, 进行增加高端产业聚集的优势,促进产业升级。 二、高水平构建产业园区建筑风貌。以中韩(惠州)产 业园起步区为示范,按照《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项目 外立面方案》,统一协调工业园区建筑风貌整体建设,打造 以“灰白蓝”为主色调的建设外观,优化城市天际线和建筑 间色彩协调,充分利用丰富自然生态资源,塑造以多高层建 筑为主的整洁美观及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化新形象,构建以 现代、生态和简洁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园区形象。按照《中韩 (惠州)产业园起步区空间界面设计导则》,全面推进“通透 式绿篱”围墙建设,形成绿色、简洁、舒适的现代产业园空 间环境。 专栏 8:工业园区建筑风貌建设重点 工业建筑风貌现代、明快。统一工业建筑风格特色,体现现代 国际化水准的统一协调的工业区形象。加强对园区建筑风格、建筑 立面、高度统一控制,加强沿高速路园区北侧产业园区内景观、标 识的控制,突出特色鲜明富有时代感的现代产业风貌区。 商务商业建筑风貌现代简洁。打造具有现代气息的商业建筑风 格,规划建设以中式、欧式简约风格为主的公共服务建筑。 通透式绿篱风貌整体性设计。在秉持绿色生态,低碳节能的原 63 则下,结合周边绿化景观的整体设计,加快规划建设具有一定通透 率的绿篱,营造敞亮的视觉感受。 居住建筑风貌低碳生态。围绕产城融合组团概念,强化中心绿 地和景观廊道片区组团间的关联性,规划建设小型绿地、广场等活 动场所,通过水体、绿地公园塑造较大的开敞空间,将道路绿化、 街头绿地等与商业广场结合,为居民提供一个户外休闲场所。打造 集咖啡馆、健身活动室、书吧等休闲生活功能为一体的空中活力公 共连廊。加快推进铺地、树阵、景观小品等为主的商业景观建设, 打造充满活力的商业氛围。强化以草地、树木、花坛、水景、座椅 等设施为主的居住区景观建设,优化生活和休闲氛围,打造示范型 生态小区。 第三节 推动潼侨老工业基地更新改造 推动潼侨老工业基地“工改工”升级改造,优化产业发 展空间,挖掘工业用地潜力,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高 整体风貌和发展质效。 一、探索潼侨老工业基地更新改造模式。加快推动“政 府主导+资本参与”的综合改造模式,探索以收储土地竞拍、 协议出让、签订土地流转租赁协议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共同 参与。 二、加快推进潼侨老工业基地更新改造攻坚战。全力推 进潼侨老工业基地重点项目征地拆迁、水污染防治、“两违” 整治三大攻坚战等重点工作。以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全力 推进雨污管网分流改造工程,同步开展有关厂区、单位、住 64 宅小区排水管网源头分流改造,彻底改善城市水环境,因地 制宜建设透水铺装、植草沟、微地形、雨水花园、小型人工 湿地等工程设施。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加快推进甲子河、 金星河、金竹水闸两支流水域综合整治工程。持续有序推进 征地拆迁工作,为工业项目高效落地提供用地保障。围绕居 住和生活区构建生活性服务中心,通过两个服务中心,带动 周边土地的更新和建设,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为产业经济打 造更好的载体。 三、以产业社区为基本单位推动进潼侨老工业基地整体 升级。加快推进以 500 米服务半径为单位构建产业社区更新 单元建设。打造生产和生活“双芯驱动”的产业服务体系,围 绕产业集聚地构建生产性服务中心,反向驱动城市更新和完 善基础服务配套,促进人的兴旺。加强产业社区功能配套, 优先推进园区的社区绿色交通建设,打造多元化集综合配套 各项生产、生活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产业社区中心。规划建 设居住组团,促进产城融合,通过旧改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和 老旧工业区基础设施的有机更新,着力改善老城区居住条件, 全面提升镇中心区的城镇面貌、形象和品质。升级文化体育 设施,加快推进重点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工程,满足社区居民 文化需求,营造出更加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社区环境。 65 第四节 提升智能制造聚集园功能品质 强化规划统筹,有序高效推进城市更新,完善公共服务 配套,优化人居环境品质,打造宜居家园,将智能制造聚集 园智慧区片区打造成“产城人”融合的发展样板区。 一、强化智能制造聚集园城市更新统筹规划。强化智能 制造聚集园智慧区片区城市更新规划统筹,积极推进以“工 改工”和连片改造为主的城市更新,盘活老旧低效工业园区, 谋划连片产业空间。做好城市更新规划体系与“十四五”规 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的充分衔接。采 用“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城市更新统筹”的创新模式进行整体 开发建设,防止“零敲碎打、避重就轻、避难就易”的无序开 发。划定园区城市更新重点地区、重点片区及重点更新单元, 强化控制指引。 二、推进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建设。依照优先集中统筹配 置原则,加大对智能制造聚集园智慧区片区大型公共设施的 片区统筹力度,扩大教育、医疗、市政等独立占地的公共设 施规模,避免“小而全”布置、碎片化建设。推进片区公共 服务设施容量评价与市政交通设施承载力评估,公共服务设 施要与周边区域的人口布局、人口发展相协调,加大公共配 套设施建设力度,保障智慧区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与周边配套 设施的同步实施和正常运行,保障公共服务发展空间,补齐 城市功能短板。 66 三、推进智能制造聚集园城市更新优化提升人居环境。 优先推进智能制造聚集园社区绿色交通建设,完善社区公共 交通与城市公交接驳,建设绿色低碳的慢行系统。结合社区 公交枢纽,建设社区绿色开敞空间和公共活动中心,营造社 区绿色健康的生活氛围。围绕公交枢纽和公共空间,建设集 商业服务、文化、娱乐、休闲和社会交往等设施于一体的社 区中心,综合配套各项生产、生活和服务功能。旧村因地制 宜实施微改造,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 续。鼓励整治活化类更新项目。梳理旧村在消防安全、公共 空间、公共配套、环境品质、交通微循环及市政配套等方面 存在的问题,合理划定拆除范围,科学制定改造方案,优化 居住环境。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突出乡村建设风貌区实施整 治活化的控制指引,明确一类风貌区、二类风貌区、三类风 貌区的刚性管控要求。 第五节 建设公园城市 一、加快打造“山水田园”魅力公园。立足生态保护原 则,以自然风光、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为重点,合理规划开 发狮子围山、花果山等地文景观资源,打造城郊型森林公园, 重点推进核心湿地保育内生态监测站和生物生态廊道的营 建,创建水清景美的湿地公园。规划统筹农业生产和生态资 源,建设更具岭南特色的都市田园。 67 专栏 9:“山水田园”规划建设重点 推进城郊型森林公园建设。合理规划开发狮子围山、花果山等 地文景观资源,适度建设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游览设施,吸引游 客,聚集人流,打造成集休闲度假、生态养生、健身康体、文化体 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城郊综合型森林公园。 创建水清景美的湿地公园。在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重点建设形 成较大规模芦苇荡沼泽湿地示区,营造典型的湿地景观。在湿地休 闲试验区重点增加观景休闲设施,打造水乡景观。 建设更具岭南特色的都市田园。统筹安排湿地、农田、渔塘和 草地等自然基质,将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相结合,通过军民合作培 育现代农业生产与体验基地,把田园生活模式引入城市。 二、构建城市绿地系统新格局。以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 城市为契机,以梧村河、北截洪渠、东岸涌等自然水系打造 通山达水的生态廊道串联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都市田园、 城市公园和社区公园,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的公园体系,构建 山水相依、绿网相连的城市绿地系统新格局,构建山水相依 的城市绿地系统。充分挖掘特色资源,打造各组团中央休闲 公园,拓展湿地公园观光旅游、科教研究、休闲度假等功能, 优化城市公园体系。整合城市点状公园绿地,建设一系列小 型街头绿地、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打造绿色社区公 园。 专栏 10: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重点 推进完善城市公园体系。增加文体服务设施,修建以健身运动 为主题的文体公园。完善自行车道、步行道及配套服务设施,举办 环湖自行车和马拉松赛事,拓展湿地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 68 加强社区公园绿化。围绕各个社区中心均衡布置功能复合的社 区公园,优先建设社区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设施,推进社 区体育公园建设。围绕邻里中心,建设一系列小型街头绿地、街心 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 构建山水相依的城市绿地系统。继续加强道路绿化隔离带、分 车绿带和行道树的建设,增加乔木种植比重,达到“有路就有树, 有树就有荫”的林荫效果,加快形成城市林荫慢行交通道路体系。 加强环潼湖自行车旅游专用道等绿道慢行系统建设,建立起串联各 级公园的绿道网络。切实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助力潼 湖“公园城市”建设。 三、打造水网相连的滨水休闲体验空间。积极推进水上 交通系统与公交系统、停车场、自行车道等其他交通系统的 无缝衔接,构建完善水上交通系统。加强水系旅游开发建设, 推动滨水地区的开发和更新,布置餐厅、旅馆、路边咖啡馆、 旅游纪念品店以及剧院、博物馆等功能建筑,打造舒适的滨 水文化休闲区。完善串联各湿地的廊道与亭台轩榭等步行设 施,打造湿地文化体验网络。结合各个河流流经的功能组团 主题,打造六条滨河景观带,构建江湖连通的滨河景观带。 专栏 11:滨水休闲体验空间规划建设重点 构建江湖连通的滨河景观带。优化社溪河、甲子河、梧村河等 连通六大组团的主要河流形成“六大河网”承载水上交通运输以及 生态景观、休闲娱乐等功能。结合六条河流流经滨河景观带,沿途 设置游船码头、船坞、水上酒吧、滨水智能体验场所、科技博览园、 高科技文化长廊、休闲餐饮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居民及游客提供滨 水休闲体验空间。 69 推进滨水文化休闲区建设。积极发展水上巴士和水上快线,串 联区内各大功能组团,打造不同主题的水上巴士游线。加快组团内 部的生态核心区观光娱乐性停泊站点建设。依托水上巴士系统,策 划水上花市、水上表演等一系列水上游庆活动。推动滨水地区的开 发和更新,布置餐厅、旅馆、路边咖啡馆、旅游纪念品店以及剧院、 博物馆等功能建筑,打造舒适的滨水文化休闲区。内环围绕湿地核 心区,建设湿地景观观光廊道、观鸟廊道和生态示范科教廊道,外 环建设环湿地的步行栈道等慢行交通体系,构建环湿地公园的生态 文化旅游路线。 四、推进特色文化主题建设。依托潼湖科学城站前核心 区和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商业休闲区的商务商业资源, 建设具有典型韩国传统风情建筑和景观要素的特色文化旅 游区,打造中韩特色文化风情区。深入挖掘黄屋村宗祠、庙 宇的等建筑文化,弘扬传统祭祀文化,打造潼湖传统村落旅 游风情区,建设传统古村落旅游区。以智慧区高端制造和智 慧产业新业态为载体,打造智慧产业文化体验区。 专栏 12:特色文化主题规划建设重点 建设智慧产业文化体验区。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装备、生物 医药、智慧能源、人工智能等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和科教组团等以高 端制造和智慧产业新业态为载体的区域,融合生态、环保、智慧能 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特征,加快培育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 性和原创性产业文化品牌,打造智慧产业文化体验区,建设物联网 和生活智慧互动馆、生态产业体验基地等智能科技体验设施,承接 各类产业创新项目的新型展览活动,打造智慧产业文化的高端体验 区。 营造中韩特色文化风情区。积极营造韩国美食、娱乐、创意和 70 科技等特色风情文化景观,定期举办各类韩国及国际特色民俗表演 活动和休闲美食交流活动,打造中韩文化走廊,建设具有典型韩国 传统风情建筑和景观要素的特色文化旅游区。 建设传统古村落旅游区。打造客家宗祠文化旅游区,加强对黄 屋村宗祠、庙宇的保护,弘扬传统祭祀文化,传承“根”文化。打 造传统村落民俗体验区,定期举办文化民俗表演,营造独特文化景 观。打造潼湖传统村落旅游风情区,保护和活化赤岗村、黄屋村等 古村落的村落布局和建筑特色。 第六节 打造优质公共服务样板区 围绕智慧区打造成为千亿级现代产业新城的发展总目 标,重点加强教育设施、医疗卫生、社会服务和文化体育等 方面的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优化人居环境品质,打造宜居家 园。借助成熟高品质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吸引数中高端人 才的持续聚集。 一、优化区域教育设施。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办好办 强公办义务教育,加大学位供给,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 展。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推进普通高中教育优 质发展。 二、构建医疗卫生配套体系。以满足人才民生福祉为目 标,不断健全完善的医疗卫生硬件设施,为智慧区市民提供 更好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构建以居住区综合医院(综 合门诊部)、居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医疗体系。加 强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提供多元化就医渠道,推进远 71 程诊疗系统建设。加快推进健康促进、卫生防病、妇幼保健、 老年保健、慢性病防治和常见病诊疗等工作。 三、建立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按各 片区老年人口规模和有关标准建设敬老院,加快养老服务设 施建设,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重点加强潼湖科学城、中 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和智能制造聚集园以居家养老服务 中心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主体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建 设。 四、打造高品质文化体育配套。结合湿地生态资源,增 加公共体育用地,提倡学校等体育设施社会化使用,打造公 共体育设施网络,依据建设的需要弹性高标准打造高品质文 化设施。 五、完善多层次的住宅供给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国家、 省有关的工作部署与政策要求,强化市、区级近期建设规划、 住宅用地供应中期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探索商住房、 安置房、人才公寓相结合的多渠道住宅供应机制,保障住房 供给。 72 图 11:智慧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示意图 73 第八章 第一节 保障措施 放大政策叠加优势 一、挖掘国家级“中韩产业园”政策价值。深度对接《区 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 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规则, 深化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韩资企业资料库和韩商招商目录 图谱,加强与惠州驻韩国经贸代表处、韩国驻广州总领事馆、 惠州韩国商会等机构的沟通对接,建立与韩国政府机构、产 业园区、企业社团、行业协会、领军人物等双向常态化合作 机制,探索与韩方先进产业、科研单位、产业基金、高端人 才等对接合作的路径,争取采认韩国部分技能人员、服务人 员职业资格,推动韩国产业、技术、资本、人才、服务等资 源要素在智慧区集聚。积极引进韩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到园区 开展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韩资基金、资本管理等公司在产 业园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成立中韩(惠州)产业园产业投资 基金,推动韩资韩企做大做强。 二、争取与广东自贸试验区建立联动机制。争取将中韩 (惠州)产业园纳入广东自贸区联动片区,争取自贸试验区 等最先进的开放制度覆盖,形成联动运行模式,争取给予设 立在智慧区卡脖子技术关键领域的韩资企业以所得税优惠 及进口设备关税、增值税税收减免政策,强化面向科技产业 74 创新、高端产业合作的制度和政策创新,深化贸易和投资合 作,支持外贸企业开拓东盟、欧盟、中东、非洲等多元出口 市场;探索内外贸一体化体制,完善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 政策,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塑造境内销售的自主品牌。 三、主动融入“双区”建设。以建设粤港澳特色合作平 台为契机,探索允许具有港澳执业资格的旅游、卫生、教育、 司法、建筑规划、会计、专利代理等领域专业人才在智慧区 执业,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都市圈发展建设,学习 借鉴和复制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两个合作区”先进经验做 法,深化与广深港澳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和要素流通,主动 承接香港、深圳、东莞等地先进发展理念、高端智造业、高 端服务业、高端创新要素和成果、高端人才、高端资本等资 源要素在智慧区集聚,全面提升发展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 提升统筹组织协调能力 一、坚持在仲恺高新区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牢固树立 “一盘棋”思想,紧紧围绕仲恺高新区发展大局,在城市规 划、产业布局、招商引资、建设运营等方面加强与仲恺高新 区的统筹协调,借助仲恺高新区财政、规划、产业、科技、 金融等方面的资源力量,协调解决智慧区开发建设中的重大 问题,形成合力推动智慧区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智慧区主体作用。系统谋划智慧区 128 平方公 75 里开发建设,重新明确各片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统筹与 人工智能产业园重叠的 17.35 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以及潼侨老 工业基地更新改造,统筹做好群益产业园招商选资工作。制 定土地科学有序征拆利用工作方案,坚持以用为主,科学确 定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推进时序,确保项目落地与用地保 障相协调、相促进。组建专业化招商队伍,编制产业招商规 划和图谱,举全区之力分区域开展专业化招商,推动产业成 势成群成链发展。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精准服务工作机制, 实施班子成员分区域包干制度,为项目提供立项、报批报建、 建设、投产全生命周期精准服务。建立经济数据统计体系。 逐步建立完善政务服务、社会事务管理等职能。 三、完善园区服务配套设施。按照“适度超前、立体现 代、智能智慧”规划建设理念,加快建设完善内优外联的交 通网络体系。精细精美建设完善好学校、医疗卫生、智慧停 车楼、公交站场(站点)、消防站、变电站、环卫设施、商 业服务等配套设施。完成集中配套一期工程建设,加快推动 集中配套二期、三期建设以及安置小区一期建设,谋划好安 置小区二期建设。全面启动智慧园区工程建设,打造智慧智 能园区标杆示范。全面实施通透式景观围墙建设工程。制定 园区精细化运营管理工作方案,以贴身高效服务企业为出发 点,高起点谋划园区服务事项,明确服务场地、服务方式、 服务队伍和经费保障等。 76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公务员招选力度,选优配 强机关干部队伍。积极探索公务员聘任制、政府雇员制和劳 务派遣制相结合的用人机制,通过合作或公开选拔的方式, 大力引进专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各类长短期培 训,通过与先进地区开发区、高新区的相互挂职、学习交流 等多种途径提升实践管理能力。加强专家库建设,借助专家 顾问团队力量支持智慧区建设发展。 第三节 创新国企投融资模式 一、做大做强智谷公司。通过注资、资产增值、经营发 展等形式不断壮大智谷公司资产。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提升经营水平,扩大经营范围,增强盈收能力,尽快推动从 “输血”到“造血”转变。加快 AA 主体融资创建和申报力 度,全面提升智谷公司投融资能力水平,加快设立产业发展 基金,发挥智谷公司在智慧区建设、发展、运营中的主力军 作用。加大智谷公司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善管理、懂技 术的专业性人才。 二、加强与大型国有平台公司的合作。采用“投资人 +EPC”、“F+EPC”等模式,引进有实力的大型国有平台公 司实施片区开发或城市更新改造,探索将盈利项目与非盈利 项目打包形成“增量资产平衡模式”,提升园区开发建设水 平,减轻财政支出压力,实现共建共享、合作共赢。 77 三、探索国企平台公司园区、产业、金融三大业务协同 发展。探索组建基金管理人团队,注册成立基金管理人公司, 联合智慧区产业、招商等部门,引导优势产业园运营商,设 立资本招商基金,实施股权投资招商,从资本端强化战略新 兴产业引育能力,分享智慧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红利,带动金 融服务业务发展,掌控资金筹措端口,在为科技园区、科技 产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不断做大做强。 第四节 用好用活政策 一、积极争取财税政策支持。落实惠州市《关于支持潼 湖生态智慧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及时兑现新增税收 市、仲恺高新区留成部分全额返还用于建设发展。科学做好 “十四五”期间收入支出计划和年度财政预算,积极争取政 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支持,多方面引入社会资本, 多措并举解决开发建设资金问题。 二、强化要素保障。充分利用中韩(惠州)产业园、粤 港澳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等政策叠加优势,争取更多项目列 入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以及上级部门在地方政府专项债、 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用地规模、用地指标、水田指标、林地 核减等方面予以倾斜照顾,力争“十四五”期间落实用地指 标 10000 亩。 78 三、加大政策研究和落地落实。强化中韩自由贸易协定、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广东自由贸易试 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政策研究,结合实际,在改善营 商环境、促进投资便利化方面复制推广运用,在高层次人才 引进、资质互认、规则对接等方面积极探索、争作试点。 加大政府投资、企业投资投产、人才引进、要素流通、社会 融资、综合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政策研究,出台具有智慧区特 色的政策措施。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指导企业用足用活政策。 79 附件 1:潼湖生态智慧区“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表 总投资 序 项目名称 号 建设 建设起止 建设内容及规模 阶段 年限 2 3 慧大道工程 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 区项目 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新 侨大道建设工程 续建 续建 续建 全长约 20.84 公里,包含智慧大道北段和惠桥快线工程。 完成 4.5 平方公里征地拆迁及三通一平:建设“两横”“两纵”主干 路网、支路网、西区市政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 新侨大道,全长 5.68 ㎞,起点自智慧大道北至智慧大道南,双向六车 道,红线宽度 42 米。 “十四五”期间投资 (万元) 累计完成投资 其中:2021 年 (万元) 13330003.66 492019.88 9151859.71 584809.98 1224189.66 404519.88 536478.71 201076.98 2019-2023 317806 212411 55395 50000 2019-2023 400000 140000 200000 60000 2020-2022 72199 5000 67199 10000 2020-2022 44666 0 32124 12542 2020-2022 40813 5546.11 35266.89 9792.64 一、基础设施项目(共 24 项) 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智 到 2020 年底 小计 总计(共 99 项) 1 (万元) 投资计划 项目起点位于甲子河尧里闸,终点位于梧村河与甲子河交汇口,全长 4.10 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含水利和市政两部分,其中水利部分:河道 4 红岗新河综合整治工程 续建 整治长度全长 3.77 公里;河口新建水闸一座;新建新城排涝站一座, 总装机容量 9000kW;市政部分: 主要包括新河北路、新河南路两部分, 其中新河南路长 0.97 公里,道路宽度 42m;新河北路长 1.76 公里, 道路宽度为 18m。 5 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 区西部路网工程 项目共含 5 条路,总长约 3.8 千米。其中,军民路道路全长 1276 米, 续建 红线宽度 32 米;和溪路道路全长 377 米,红线宽度 26 米;新和路道 路全长 965 米,红线宽度约 18 米;松柏路道路全长 591 米,红线宽度 80 18 米;新委路道路全长 651 米,红线宽度 18 米。项目计划采取企业融 资模式建设。 6 安置小区一期 续建 项目总占地面积 26797.86 ㎡,总建筑面积 105846.20 ㎡,容积率按 2.7 计算,计算容积率面积 72690.20 ㎡,规划建设 568 户。 2020-2022 64242 30634.58 33607.42 22010.95 2021-2022 43425.1 9300 14125.1 20000 2021-2022 33392.64 1628.19 31764.45 11531.39 2021-2023 59800 0 56600 3200 2021-2022 7037.85 0 7037.85 2000 2022-2023 3359 0 3359 0 2022-2024 10477.05 0 10477.05 0 项目建设科融一路、科融二路、科融四路、智慧东路南延线、纵二路、 7 惠州市潼湖生态智慧区 第二批市政道路工程 滨河大道 6 条市政道路,道路总长约 6.74 公里,其中科融一路、科融 新建 二路、科融四路、3 条道路位于创新与总部经济区,长约 1.5 公里,智 慧东路南延线位于大数据中区 1.22 公里;纵二路、滨河大道 2 条道路 位于智能科技聚集园长约 4.02 公里。 8 9 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 区集中配套项目(二期) 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 区集中配套项目(三期) 新建 新建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 20205 ㎡,总建筑面积 65581 ㎡,初步规划设计容 积率约 2.7,计容总建筑面积约 54387 ㎡。 主要提供员工宿舍、公共食堂等公共服务设施,平台建设与服务等内 容。 建设内容主要为基础设施和应用平台两大类,其中,基础设施包括建 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 10 区智慧园区建设项目(一 设园区运行指挥中心和管委会分控中心、网络机房、有线通信网络、 新建 期) 无线通信网络、安防监控系统、园区智慧灯杆等;应用平台主要包括用 地管理、综合安防、精准招商、项目管理、经济运行分析、企业画像、 企业服务、园区统一门户等。 11 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 区公交配套项目 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中区消防站项目用地面积 11623.87 平方米, 新建 建筑占地面积 1601.8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5600.00 平方米,容积率 0.47,建筑密度 13.78%,绿地率 40.00%。 青春大道、东旺路、东升北路总长约 1.4 公里,其中:青春大道:城 12 创维项目周边市政工程 计划新 市次干路,设计长度约 595 米,红线宽度 26 米,设计车速 40km/h。东 开工 旺路:城市次干路,设计长度约 230 米,红线宽度 26 米,设计车速 40km/h。东升北路:城市支路,设计长度约 575 米,红线宽度 18 米, 81 设计车速 30km/h。 项目包含两条路,总长 1.114km。国科大道城市次干路,双向 4 车道, 13 港澳青年科创园配套市 计划新 设计速度 40km/h,道路红线宽 28m,道路全长约 0.722km。杏园南路, 政道路 开工 城市主干路,双向 6 车道,设计速度 50km/h,道路红线宽 36m,道 2022-2024 18319.21 0 10477.05 0 2022-2023 43051.52 0 43051.52 0 线宽度 32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 50km/h,双向六车道, 2022-2024 17564.28 0 17564.28 0 4804.85 0 4804.85 0 6696.88 0 6696.88 0 2022-2023 3359 0 3359 0 2022-2023 2280 0 2280 0 2022-2024 17564.2802 0 17564.2802 0 路全长约 0.392km。 14 15 16 17 18 19 20 观洞湖大道市政工程 计划新 开工 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 计划新 区东廊路(榄村路)工程 开工 榴岭公园二期工程 计划新 开工 得益项目周边配套市政 计划新 道路 开工 起步区消防站建设工程 计划新 开工 新建渠道长度约 828m,宽 33 米,连接宝山大道南东侧群益项目地块及 智慧大道北段雨水,新建排水箱涵 3.2*2.0 约 368 米,加上周边环境 清理及简单景观绿化。 东廊路呈南北走向,北起规划三和大道,南至现状 S120 省道。道路红 道路全长 1.35km。 榴园公园二期景观项目占地约面积约为 9.73 公顷,设计方案以中国传 统文化为主题,兼顾韩国特色文化,整体园区呈现“一心一园五大区” 2022-2023 的规划结构 包含杏林路和新湖路。 杏林路 西起军民路, 东至新湖路。新湖路北 起规划花岭路, 南至杏园路,道路红线宽度 26m, 设计速度 40km/h, 2022-2024 双向四车道,道路全长 1156m。 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中区消防站项目用地面积 11623.87 平方米, 建筑占地面积 1601.8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5600.00 平方米,容积率 0.47,建筑密度 13.78%,绿地率 40.00%。 新建渠道长度约 828m,宽 33 米,连接宝山大道南东侧群益项目地块及 杏园南路北侧支渠建设 计划新 工程 开工 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 计划新 本项目为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东区交通主骨架,榄村路市 政工 区榄村路工程 开工 程呈南北走向,北起规划三和大道,南至现状 S120 省道。道路 红线 智慧大道北段雨水,新建排水箱涵 3.2*2.0 约 368 米,加上周边环境 清理及简单景观绿化。 82 宽度 32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 50km/h,双向六车 道, 道路全长 1.354km。 21 榴岭周边市政项目 计划新 榴岭路为东西走向,西起规划月明路,道路全长约 420 米,红线宽度 开工 18 米,设计车速 30km/h。 2023-2024 3255 0 3255 0 2022-2022 2357 0 2357 0 2022-2023 2520 0 2520 0 2022-2023 5200 0 5200 0 12105814 87500 8615381 383733 2020-2023 156000 20000 96000 40000 2020-2023 75000 18000 47000 10000 2020-2023 52000 11000 31000 10000 2020-2024 100000 9000 83500 7500 新建杏园路排洪渠,起点为宾山大道穿路涵,沿途穿过社溪大道、杏 园路、军民路,终点为社溪河,全长 761m。渠道底宽 9m,为复式断面 形式,采用格滨笼挡墙+亲水平台+草皮护坡。新建人行桥 1 座,新建 22 起步区杏园路排洪渠建 计划新 设工程 开工 防洪闸 1 座。在规划绿地范围内设置沿河景观绿化,末端两侧河岸设 置停车场。景观绿化总建设面积 22406m2。 排洪渠根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工程等别为Ⅳ等,永久主要建 筑物按 4 级,次要建筑物按 5 级,临时建筑物按 5 级。因此,杏园路 排洪渠建设工程的工程等别为Ⅳ等,永久主要建筑物按 4 级,次要建 筑物按 5 级,临时建筑物按 5 级。 23 24 康弘项目配套市政道路 计划新 工程 开工 和溪路(榄村路至松柏岭 计划新 建设道路长约 800 米,红线宽 26 米的城市次干路,双向 4 车道。工程 大道)市政工程 开工 总投资匡算约 5200 万元。 建设道路长约 560 米,红线宽 18 米的城市支路,双向 2 车道。 二、产业项目(共 75 项) 25 26 27 28 惠州潼湖吉宝数据中心 塑镕有机薄膜电容器总 部及生产基地 汉弘集团惠州研发、生产 及供应链基地项目 东泰精密科技总部及生 续建 续建 续建 续建 项目分两期开发建设,一期规划建设两栋数据中心机房楼;二期规划 建设两栋智能制造厂房。 项目主要从事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研发和生产。 项目主要从事数码打印机、印花机、瓦楞纸打印机、数码标签机、数 码书刊机等数码印刷设备及耗材的研发和生产。 项目主要从事精密注塑模具,电子、汽车、航空、医疗等产品精密配 83 产基地项目 29 裕同科技智能电子设备 研发生产项目 件的研发和生产。 续建 项目主要从事智能化、自动化产品,新材料成型制造产品,智能包装 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2020-2023 60000 10000 42000 8000 2020-2023 30000 11000 13000 6000 2019-2022 36000 5000 26000 5000 2019-2021 20000 0 1500 5000 2020-2023 10000 2000 5000 3000 2021-2023 105000 0 90000 15000 2021-2023 55000 0 47000 8000 2021-2023 55000 0 47000 8000 2021-2023 50000 0 45000 5000 2021-2023 60000 0 52000 8000 项目主要从事显示领域(机器视觉、智能贴合机器、智能邦定机器终 30 深科达智能制造创新示 范基地 续建 端产品),半导体领域(电子半导体自动化设备、触摸屏及液晶显示 器专业设备),元器件领域(直线机器人产品、相关零部件及其运动 控制软件、驱动)等研发和生产。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则成电子智能控制模组 研产基地项目 三华集团总部及智能终 端模块生产项目 恺信检测认证服务中心 项目 新涛光电新材料研发生 产项目 万维电气(惠州)有限公 司科技园项目 创天科技总部及高端电 子元器件生产项目 创能精密智能制造设备 装配中心项目 联东 U 谷·潼湖数字科创 产业园项目 续建 续建 续建 新建 新建 投资建设 5G 通讯模组、交通工具类产品、医疗监护类产品、生物识别 类产品、消费电子类产品生智能控制模组模块。 项目主要从事全家电、全办公设备智能控制系统,AI 智能装备等新兴 先进领域产品的控制系统,软件开发。 项目主要建设消费类电子产品、轨道交通(环境、电子设备)产品、 航空电子设备及智能终端产品检测认证服务平台。 主要从事包括但不限于亚克力导光板、PS 导光板、扩散板、PC 扩散板、 PC 薄膜亚克力板,有机玻璃等的研发和生产。 主要从事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变频器、PLC、HMI 等产品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 主要从事包括但不限于片式多层中高压陶瓷电容器、射频陶瓷电容器、 新建 微波单层芯片电容器、陶瓷薄膜电路、片式多层压敏电阻器等电子元 器件。 新建 主要从事包括但不限于高精密数控智能自动化设备主轴、总成及配件 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项目主要建设以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端电子元器件、以 5G 为代表的新 新建 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科技产业发展平台,打造数字科创企业聚 集的科技园区标杆。 84 39 40 41 冠顺总部柔性发热组件 及智能装配生产项目 豪鹏国际新能源电池研 发生产项目 深和讯总部及智能终端 项目 新建 新建 新建 主要从事包括但不限于柔性发热组件、5G 通信类精密组件等产品,非 2021-2023 52000 0 43000 9000 2021-2023 150000 0 135000 15000 2021-2023 160000 0 148000 12000 心;基础实验室、智能生产中试验中心;配套相应的员工公寓(宿 舍) 、 2021-2023 90000 0 80000 10000 2021-2023 260000 0 244000 16000 2021-2023 80000 0 69000 11000 5G 天线专用材料)和颜色改性服务等现代新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 2021-2023 100000 0 95000 5000 2021-2023 35000 0 27000 8000 标自动化定制产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主要从事镍氢可充电电池、锂离子可充电电池、整体电源管理系统于 一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主要生产经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手机配套产品、智能家电研发生产 和销售。 主要建设智能终端设备(POS 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客户云服务中 42 百富智能终端产业园 新建 食堂、休闲空间、停车空间等。 43 44 45 46 47 48 视联动力信创产业项目 (一期) 金环宇科创园 大韩 5G 材料研发生产及 全球供应链中心项目 东洋旺和(惠州)先进制 造业项目 华思旭总部及应急启动 电源生产项目 大韩无极变速器研发生 产项目 新建 新建 穿戴设备聚合物电池研 发生产项目 端、网络通信协议加密机等视联网系列高端装备。 项目主要建设国家级“课题研究中心”、国家级《电线电缆检验中心》 (CNAS 试验室)等高端研发项目。 项目主要生产经营高性能材料(5G 超低介电纳米材料、5G 仿玻璃材料、 新建 分拨中心和仓储等。 新建 项目主要从事精密继电器,小型机电制品零部件和精密模具的研发和 生产。 新建 项目主要从事汽车应急启动电源的研发和生产。 2021-2023 45000 0 29000 16000 新建 项目主要从事 CAM 形式无极变速器的研发和生产。 2021-2023 30000 0 16000 14000 2021-2023 21000 1500 14800 5000 恒泰科技总部及智能可 49 主要生产包括核心服务器、视频调度器、监控接入设备、视频会议终 新建 项目主要从事智能可穿戴设备聚合物锂电池、户外便携式电源、新能 源启动电源等的研发和生产。 85 50 天顺精密模具制造及智 能装配项目 新建 得益节能服务产业智能 51 制造总部与示范基地项 53 54 55 56 57 58 59 福来宝电子数字电声产 业基地项目 伟创源总部及军工电源 研发生产项目 亿纬动力 xHEV 电池系统 项目(一期) 港之龙科技生产建设项 目 中韩新兴智造产业项目 (一期)(韩资) 丰兆先进光学膜生产项 目 惠韩圣亚精密研发生产 项目(中韩合资) 海弘 5G 智能终端项目 2021-2023 30000 0 24000 6000 2021-2023 40000 0 30000 10000 2021-2023 34000 0 28000 6000 2021-2023 19000 0 13000 6000 2021-2023 200000 0 199000 1000 2021-2023 150000 0 143512 6488 2021-2023 75600 0 71274 4326 主要从事包括但不限于一体化高效机房、模块化智能机房、装配式精 新建 目 52 项目主要从事精密模具制造,注塑,照明等电子产品智能装配。 密管体、云端智能产品、智慧城市系统集成等产品及其配套服务研发 和生产。 新建 新建 新建 主要从事包括但不限于家庭影院系列音响、HI-FI 立体声音响、智能音 响、便捷式及拉杆音响、智能扬声器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主要从事特种电源、储能、军工电源等的研发和生产。 主要生产经营包括但不限于车用 12V 和 48V 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 售 主要搭建产业平台,引入一批“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 新建 高成长企业,吸引高端产业,引进高技能人才,建成符合本地产业特 色的孵化育成体系。 新建 主要提供包括但不限于多层厂房、定制厂房、研发中试楼、生产企业 总部等。拟引进韩资企业不少于 20 家,占厂房总建筑面积不少于 50% 新建 主要从事光学膜、汽车膜、高性能建筑膜生产。 2021-2023 39000 0 34868 4132 新建 主要从事汽车、家电等精密模具、模胚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21-2023 35000 0 30933 4067 2021-2023 50000 0 40000 10000 2021-2023 140000 0 130000 10000 新建 主要从事包括但不限于 5G 智能移动终端、安防、银联支付终端等产品 的技术开发及生产制造。 主要打造电声产业、稀土永磁、第三代半导体等产业上市企业加速器, 60 鹤湾 5G 智慧产业园 新建 引进一批电声产业、稀土永磁、第三代半导体等产业的细分行业龙头 企业以及具备上市潜质的优质企业。 86 61 62 创想三维 3D 打印设备制 造产业园 创维惠州仲恺数字产业 基地 新建 主要建设 3D 打印设备制造产业园。 2021-2024 60000 0 52000 8000 理系统、先进制造等业务,建设集智能系统技术开发、智能产品制造、 2021-2024 318000 0 308000 10000 2021-2024 70800 0 65000 5800 2021-2024 19700 0 14000 5700 2022-2025 18814 0 12814 6000 2022-2025 160000 0 160000 0 2022-2025 80000 0 76966 3034 2022-2025 100000 0 96314 3686 拟整合创维智能家庭接入系统、汽车中央智能控制系统、智慧园区管 新建 配套服务于一体的智能系统技术产业创新基地。 主要提供多层厂房、定制厂房、研发中试楼、生产企业总部等,主要 63 中创盈科 5G AI 产业项目 新建 引入 5G、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及新能源等产业方向的企业,入驻企业 聚焦通信设备、电信器件、半导体、关联零配件、智能终端、行业专 用设备等产品研发及生产。 主要从事包括但不限于玻璃精雕系列、复合板材加工系列、五金精雕 64 久久犇总部及自动化设 备研发生产项目 新建 系列、钻铣复合系列、智能雕铣高光系列、五轴智能雕铣系列、智能 视觉对位 CCD 系列、全自动生产线等八大系列、非标自动化设备等的 研发和生产。 65 66 港澳青年科创园 计划新 生产研发总部项目 开工 项目在惠州搭建全国首个直接服务于港澳青年群体“一站式”的创新 创业基地,主要建设:高标准厂房、研发办公楼、标准厂房、产业大 厦、独栋总部、中试研发楼、少量基地产业配套等 项目拟投资建设电机与驱控系统生产与研发总部,主要从事工业自动 化及机器人用伺服电机和驱控系统以及智能家居电机的研发、生产及 销售。 计划新 主要从事半导体射频芯片稀土靶向材料、高强轻型结构合金材料和焊 开工 丝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远荣智能制造研发生产 计划新 生产经营包括自动化、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智能仓储系统、表面处 项目 开工 理装备、工业机器 人及成套自动化装备的研发、生产、展示和销售。 土靶向材料总部及研发 生产项目 68 开工 科力尔电机与驱控系统 拓普半导体射频芯片稀 67 计划新 87 69 智谷智能制造产业项目 计划新 (一期) 开工 凯华机械轴微动开关元 70 器件及配套产品 研发生产项目 71 计划新 开工 主要提供包括但不限于多层厂房、定制厂房、研发中试楼、办公楼、 宿舍等,重点引进高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高成长性的中小型科技 2022-2025 227500 0 217500 10000 2022-2025 47000 0 42000 5000 2022-2025 100000 0 100000 0 2022-2025 15000 0 15000 0 2022-2025 33000 0 33000 0 2022-2025 30000 0 30000 0 2022-2025 15000 0 15000 0 2022-2025 10000 0 10000 0 2022-2025 15000 0 15000 0 2022-2025 133000 0 128000 5000 类企业。 主要从事各类精密电子开关,鼠标,游戏手柄,智能键盘等智能模组 与电子配件研发、生产及销售,同时开拓业内创新产品(有声无声可 切换开关等)。 中科信泰港澳青年创新 计划新 主要提供包括但不限于多层厂房、定制厂房、研发中试楼、办公楼等, 产业项目 开工 厂房部分自持比例为 50%。 项目拟从事包括但不限于空调作动器、前车灯调光作动器、后视镜作 72 皓永汽车配件研发生产 计划新 动器、电磁阀、后视镜加热片等汽车零部件作动器、新能源电动车的 项目 开工 超轻 低噪音马达技术/电动汽车充电导电工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建 立汽车作动器及马达相关研究所和实验室。 主要从事精密光学模切(oca 光学胶、s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