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第四节 食品的味感及呈味物质.doc

Alien、外星人8 页 59 KB下载文档
第四节 食品的味感及呈味物质.doc第四节 食品的味感及呈味物质.doc第四节 食品的味感及呈味物质.doc第四节 食品的味感及呈味物质.doc第四节 食品的味感及呈味物质.doc第四节 食品的味感及呈味物质.doc
当前文档共8页 2.99
下载后继续阅读

第四节 食品的味感及呈味物质.doc

第四节 食品的味感及呈味物质 一、味感及其影响因素 味感是指食品中可溶性成分溶于唾液或食品的溶液刺激味觉器官舌头表面 的味蕾,经过味神经纤维传递到大脑的味觉中枢而产生的感觉。味蕾是分布在口 腔粘膜中极微小的结构,由 40~60 多个椭圆形味细胞组成,并紧联着味神经纤 维。味蕾大部分分布于舌表面的味乳头中,其中在皱褶的侧面上分布最稠密。舌 头各部位对不同味感的感受能力不同,舌尖对甜味最敏感,靠腮的两边对酸味最 敏感,而舌根部则对苦味最敏感。 味感从刺激味感觉器开始到开始感觉到味,仅需要 1.5~4.0×10-3 s,其中咸 味最快,苦味最慢,所以一般来说,苦味总是在最后才有感觉。 常以阈值衡量味感的易感知性,即感受出某种味觉物质的最低浓度。在酸、 甜、苦、咸 4 种味感中,苦味的易感知性最高,甜味最低,因为甜味的阈值最大, 不同数据来源的呈味阈值可能有所不同,表 3-4 列出部分以作参考比较。 表 3-4 各种物质的呈味阈值 味 感 甜(蔗糖) 咸(食盐) 酸(盐酸) 苦(奎宁) 阈 值 /(mol/L) 0.5 0.25 0.007 0.0016 温度对味感有影响,最能刺激味感的温度在 10~40 ℃之间,其中以 30 ℃ 时为最敏锐,高于或低于此温度,各种味觉都会减弱,甜味在 50 ℃以上,感觉 会显著地变迟钝。 味感强度还与水溶性有关,完全不溶于水的物质实际上是不呈味的,只有溶 解在水中的物质才能刺激味觉神经,因此产生味感的时间有快有慢,而且维持的 时间也有长有短。如蔗糖比较容易溶解,因而味觉产生也较快,消失也较快,而 较难溶解的糖精则与此相反,产生的味感较慢,维持的时间也较长。 各种味感可相互作用,如在 15%的砂糖水中加入 0.017%的食盐后,会感到 其甜味比不加食盐时更甜,味精的鲜味在有食盐存在时会增加,这是味的对比现 象。把麦芽酚加入饮料或糖果中能加强其甜味,这是味的相乘作用。但也有相反 的作用,如食盐和砂糖以适当浓度相混和会使咸味和甜味都减弱,称之为消杀作 用,尝过食盐之后,即刻饮无味的清水也会感到有些甜味,这是味感的变调作用。 味感有酸、甜、苦、咸、辣、涩、鲜、凉、碱、金属味等,其中酸、甜、苦、 咸是 4 种基本味感,而辣味和涩味是由于刺激触觉神经末梢产生的,与基本味有 所不同。 二、酸味物质 酸味是由于舌黏膜受到氢离子刺激而引起的,因此凡是在溶液中能电离出 H+ 的化合物都具有酸味。酸味的强弱不仅与 H+浓度或 pH 有关。在相同的 pH 时, 有机酸的酸感比无机酸要强,因为舌黏膜对有机酸阴离子比对无机酸的阴离子容 易吸咐。酸味物质的阴离子还能对食品的风味有影响,多数有机酸具有爽快的酸 味,而无机酸却具有苦涩味,因此调味酸常用有机酸,如醋酸、柠檬酸、乳酸、 酒石酸,葡萄糖酸及苹果酸等。 (一)食醋 食醋是我国常用的调味酸,是用含淀粉或糖的原料经发酵制成,含有 3 %~ 5%的醋酸和其它的有机酸、氨基酸、糖、酚类、酯类等。食醋的酸味比较温和, 在烹调中除了用作调味酸之时,还有去腥臭的作用。 (二)醋酸 又名乙酸,无色有刺激性的液体,普通醋酸含量为 29%~31%,含量 98%以 上的能冻结成冰状固体,称为冰醋酸,沸点 118.2 ℃,熔点 16.7 ℃,它可与水、 乙醇、甘油、醚任意混和,能腐蚀皮肤,有杀菌能力。醋酸可用以调配合成醋, 用于食品的防腐和调味。 (三)柠檬酸 又名枸橼酸,即 3-羟基-3-羧基戊二酸,因它多存在于柠檬、枸橼、柑橘等 果实中而得名,是食品工业中使用最广的酸味物质。柠檬酸是无色晶体,有强酸 味,常含一分子结晶水,熔点 100~133 ℃,可溶于水、酒精及醚中。柠檬酸的 酸味爽快可口,广泛用于清凉饮料、水果罐头、糖果、果酱、合成酒等,又因其 性质稳定,故常用以配制粉末果汁。工业上所使用的柠檬酸都是用葡萄糖、麦芽 糖或糊精经黑曲霉作用,发酵后从发酵液中分离而得。 (四)乳酸 乳酸又名 α-羟基丙酸,因最先在酸奶中发现而得名。乳酸因吸湿性很强,所 以一般为无色或淡黄色的透明糖浆状液,低温也不凝结,其酸味较醋酸温和,一 般含乳酸 85%~92%,能溶于水、酒精、丙酮、乙醚中,有发酵和防止腐蚀的功 能。乳酸可用作清凉饮料、酸乳饮料、合成酒、合成醋、辣椒油、酱菜等的酸味 料,又可用于酵母发酵过程中防止杂菌的繁殖。 (五)苹果酸 苹果酸又名 α-羟基丁二酸,广泛存在于一切果实中,在未成熟的苹果和浆果 中含量最多。苹果酸为无色针状晶体或粉末,略带有刺激性的爽快酸味,易溶于 水,而微溶于酒精和醚,吸湿性强,保存时应注意。苹果酸的酸味较柠檬酸强, 酸味清鲜爽口,微有苦涩感,在口中呈味时间较柠檬酸长。苹果酸可用作饮料, 糕点等的配料,尤其适用于果冻等食品,其钠盐有咸味,可代替食盐而供肾病患 者食用。 (六)酒石酸 又名 α,β-二羟基丁二酸,存在于各种水果的果汁中,尤其以葡萄中含量最 多,在自然界中以钙盐或钾盐存在,是无色透明的结晶或粉末,有强酸味,并稍 有涩味,溶于水,微溶于醚,而不溶于氯仿及苯,葡萄酒的涩味与含酒石酸有关。 酒石酸的酸味约为柠檬酸的 1.3 倍,其用途与柠檬酸相似。 (七)葡萄糖酸 无色至淡黄色的浆状液体,其酸味爽快,易溶于水,微溶于酒精,因不易结 晶,故其产品多为 50%的液体。葡萄糖酸可直接用于清凉饮料、合成酒、合成醋 的酸味调料,及营养品的加味料,尤其在营养品中代替乳酸或柠檬酸。葡萄糖酸 在 40 ℃减压浓缩,则生成葡萄酸内酯,将其内酯的水溶液加热,又能形成葡萄 糖酸与内酯的平衡混合物。利用这一特性将葡萄糖内酯加于豆浆中,混合均合后 再加热,即生成葡萄糖酸,从而使大豆蛋白质凝固。这样可生产细腻软嫩的袋装 豆腐,它还可作为饼干等的膨胀剂,它的膨胀作用须在烘烤时才表现出来。 三、甜味物质 食品的甜味不但可以满足人们的爱好,同时也能改进食品的可口性和某些食 用性质,并且可供给人体热能。 甜味的高低称为甜度,蔗糖为测量比甜度的基准物质,规定以 5%或 10%的 蔗糖溶液的在 20 ℃时甜度为 1(或 100),其它各种糖与之相比较而得。糖的甜 度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重要的因素是浓度。一般随着糖溶液的浓度增大,其甜 度也增高,但增高的幅度对不同的糖来说也不一样,如低浓度下葡萄糖的甜度低 于蔗糖,但其甜度随浓度增高的程度比蔗糖大,当质量分数达到 40%以上时,两 者的甜度就很难区别了。商品蔗糖有不同大小的晶体,如粗砂糖、细砂糖和绵白 糖。一般人认为绵白糖比砂糖甜,其实不然,只是糖结晶的大小影响着糖的溶解 速度,从此而影响着甜味的感觉,小晶体与唾液的接触面大,溶解速度快,能很 快达到较高浓度,所以感到甜度高。实际上用不同的蔗糖晶体,配成相同浓度的 溶液,甜度是相等的。 不同种类的糖混在一起,有互相提高甜度的作用,如蔗糖与葡萄糖的甜度有 相互提高的作用。温度、介质对甜度有影响,例如常温下果糖的甜度约为蔗糖的 1.4 倍,但在 50 ℃左右两者的甜度约相当。添加到食品中的调味料或添加剂, 对糖的甜度有一定的影响,如食盐既能使蔗糖甜度增强,又能使蔗糖的甜度降低; 醋酸能稍提高蔗糖的甜度;在糖液中添加增稠剂(如淀粉)能使甜度稍有提高。 此外,介质对甜度也有影响,在水溶液中果糖的甜度高于蔗糖,在 5~40 ℃时 果糖在酸味的柠檬汁中与蔗糖的甜度几乎一致。 食品中的甜味物质分为天然与合成两大类,而天然甜味物质又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糖及其衍生物糖醇,另一类是非糖天然甜味物质。 (一)糖 在糖类中凡能形成结晶的都具有甜味,淀粉、纤维素既不能结晶,也无甜味。 1.葡萄糖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甜度约为蔗糖的 65%~75%,甜味有凉 爽感。葡萄糖液能被多种微生物发酵,是发酵工业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生产葡萄 糖都用淀粉为原料,经酸法或酶法水解而制得。 2.果糖 多存在于瓜果和蜂蜜中,比糖类中其它糖都甜。果糖很容易消化, 不需要胰岛素的作用就能被人体代谢利用。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食品工业中用 异构酶使葡萄糖转化为果糖。 3.蔗糖 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尤其在甘蔗和甜菜中含量较多,食品工业中 以甘蔗和甜菜为原料生产蔗糖。常温下 100 g 蔗糖可溶于 50 mL 水中,溶解度随 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单独加热蔗糖,160 ℃时熔融,继续加热则发生脱水,加热 至 190~220℃时生成黑褐色的焦糖。蔗糖很容易被酵母发酵。 4.麦芽糖 在植物体内存在很少,当种子发芽时酶分解淀粉,能形成中间 产物——麦芽糖,在麦芽中含量尤多。麦芽糖的甜度约为蔗糖的三分之一,味较 爽口,不像蔗糖那样有刺激胃粘膜的作用,在糖类中麦芽糖的营养价值最高。 5.乳糖 是乳中特有的糖,其甜度约为蔗糖的五分之一,是糖中甜度较低 的一种。水溶性较差(20 ℃时为 17 g)。乳糖食用后在小肠内受 β-半乳糖酶的 作用,分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并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乳糖的吸 附性强,能吸附气体和有色物质,故可作为肉类食品风味和颜色的保存剂。它易 与蛋白质发生美拉德反应,在饼干和烘焙制品中添加乳糖,能产生诱人的金黄色。 6.木糖 由木聚糖(构成半纤维素的主要成分)水解而得,无色晶体粉末, 易溶于水,有类似果糖的甜味,其甜度约为蔗糖的 65%,溶解性及渗透性大,易 引起褐变反应,不能被微生物发酵,在人体内也不容易被吸收利用,是无热能的 甜味物质,可供糖尿病等患者食用。 7.蜂蜜 蜂蜜为蜜蜂自花的蜜腺中所采集的花蜜,为淡黄色至红黄色的强 粘性透明浆状物,在低温下则有结晶。较蔗糖甜,全部糖分约 80%,其组成中葡 萄糖约 36.2%,果糖约 37.1%,蔗糖约 2.6%,糊精约 3.0%。蜂蜜因花的种类不 同而各有其特殊风味。它含果糖多,不易结晶,易吸收空气中水分,可防止食品 干燥。多用于糕点、丸药的加工。 (二)糖醇 糖醇系糖的衍生物,有下列 4 种已投入实际使用中。 1.山梨醇 属六元醇,广泛存在于苹果、梨、葡萄等植物中,有清凉的甜 味,其甜度为蔗糖的 50%~70%,易溶于水,不易与氨基酸、蛋白质等发生美拉 德反应,耐酸、热性能好。 食用山梨醇后在血液中不能转化为葡萄糖,不受胰岛素影响,适宜作糖尿病、 肝病、胆囊炎患者的甜味剂。它还有保湿性,可维持一定的水分,防止食品干燥。 2.木糖醇 存在于许多植物中,如香蕉、胡萝卜、杨梅等。木糖醇和蔗糖 一样甜,甜度是山梨醇的 2 倍,有防龋齿的性能。人体对木糖醇不吸收,不受胰 岛素的影响,从而避免了人体血糖的升高,所以适宜作糖尿病患者的甜味剂。 木糖醇的许多性质与山梨醇相同,在应用方面与山梨醇相似。 3.麦芽糖醇 在水中溶解度大,具有保湿性,甜度接近蔗糖,人体食用后, 不会产生热量,不使血糖升高和增加脂肪与胆固醇,对心血管病、糖尿病、动脉 硬化、高血压患者是理想的甜味剂。因为它不被微生物利用,也不能发酵,也是 防龋齿甜味剂。 4.甘露醇 天然存在于植物如洋葱、胡萝卜、海藻等中。甘露醇在食品工 业中仅用于胶姆糖中以防止黏牙,也可用于医药工业。 糖醇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摄入过多时有引起腹泻的作用,因此在适度摄 入的情况下,有通便作用。 (三)非糖天然甜味物质 一些植物的果实、叶、根常含有非糖甜味物质,有的已作食用。 1.甘草苷 甘草是多年生豆科植物,产于欧、亚各地。甘草中的甜味成分 是由甘草酸与两个葡萄醛酸脱水而成的甘草苷,甜度为蔗糖的 100~500 倍,甘 草苷的甜味特点是缓慢而存留时间长,很少单独使用。它具有很强的增香效能, 对乳制品、蛋制品、巧克力及饮料类的增香效果很好。因它可缓和盐的咸性,在 我国民间习惯用于酱、酱制品和腌制食品中。 2.甜叶菊苷 原产南美的一种菊科植物,其甜味来自该植物中的茎、叶中 所含的一种二萜烯类糖苷,甜叶菊苷的甜度约为 300 倍蔗糖。甜味爽口,味感较 长,可单独或与蔗糖混和使用。由于食用后不被人体吸收,不能产生能量,故是 糖尿病、肥胖患者的天然甜味剂,并具有降低血压、促进代谢、防止胃酸过多等 疗效作用。 四、苦味物质 许多食品是有苦味的,如啤酒花、茶叶、咖啡、可可、苦瓜等。单纯的苦味 是不可口的,但在调节味觉和丰富食品的风味等方面有着有益的贡献,同时苦味 在克服人的味觉疲劳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一)苦味物质的类别 无机盐类有些有苦味,如 Ca2+、Mg2+、NH4+等离子。一般来说,质量与半 径比值大的无机离子都有苦味。有机物中苦味物质更多,许多 L-氨基酸、蛋白 质水解生成的小肽具有苦味;生物碱中有许多苦味物质如马钱子碱、奎宁、石榴 皮碱;还有一些糖苷(如柚皮苷)、尿素类、硝基化合物、大环内酯化合物也是 苦味物质,如苦味酸,银杏内酯等。葫芦素类是苦瓜、黄瓜、丝瓜、甜瓜的呈苦 物质,绿原酸、单宁、芦丁等多酚也具有一定苦味。在苦瓜中奎宁的苦味贡献最 大。在动物界最著名的苦味物质是胆汁中的胆酸、鹅胆酸及脱氧胆酸。 (二)食品中重要的苦味物质 1.茶叶、可可、咖啡中的苦味物质——咖啡因 茶叶中的主要苦味物质是 茶碱,可可和咖啡中的主要苦味物分别是可可碱和咖啡碱,它们都是嘌呤衍生物, 统称为咖啡因,是主要的生物碱类苦味物质。 这 3 种苦味物质在冷水中微溶,易溶于热水,化学性质较稳定。它们都有兴 奋中枢神经的作用。 2.啤酒中的苦味物质 啤酒中的苦味物质主要来自啤酒花。啤酒花中原有的 苦味物质为律草酮类和蛇麻酮类,俗称之为 α-酸和 β-酸,当啤酒花与麦芽汁共 煮时,酒花中的 α-酸部分异构化生成异 α-酸等。啤酒中约有 30 多种苦味物质, 主要的有 α-酸、异 α-酸、β-酸。 (1)α-酸 3.柑橘中的苦味物质 质。 (2)β-酸 (3)异 α-酸 柚皮苷和新橙皮苷是柑橘果实中天然存在的苦味物 它们结构中的双糖称为新橙皮糖,当柚皮苷酶水解这两种糖苷时,该双糖游 离而失去苦味,故可利用酶来分解柚皮苷和新橙皮苷,以脱去橙汁的苦味。柚皮 苷酶在成熟度较高的果实中,活力高,某些黑曲霉也能产生柚皮苷酶。 4.苦杏仁苷 广泛存在于桃、李、杏、樱桃、苦扁桃、苹果的果核种仁和 子叶中。种仁中有分解它的酶。苦杏仁苷本身无毒,具镇咳去痰作用。 五、咸味物质 咸味在食物调味中颇为重要,咸性是中性盐所显示的味,只有 NaCl 才能产 生纯正的咸味,其它盐类一般也有咸味,但还带有苦味,一般盐的阳离子和阴离 子的半径越大,越具有苦味的倾向,盐类的味,是由离解后的离子所决定,咸味 是由阳离子引起,而阴离子影响咸味的强弱,并能产生副味。 虽然具有咸味的盐种类很多,但由于人体生理需要及安全性,只有 NaCl 可 作食盐,粗盐中因含有 KCl 、MgCl2、 MgSO4 等其它盐类而带有苦味,只有精 制盐咸味才纯正。 为了防止因缺碘引起甲亢病,在精盐加工时往往加入少量碘酸钾,制成碘盐。 对于那些特殊病患者如肾病患者,往往用苹果酸钠和葡萄糖酸钠代替食盐制成无 盐咸味料,供食用。 六、其它味感物质 1.辣味 辣的感觉是物质刺激触觉神经引起的痛觉,嗅觉神经和其他感觉 神经可同时感觉到这种刺激和痛感,包括舌、口、鼻,同时皮肤也可感觉,属于 机械刺激现象。适当的辣味有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液分泌的作用,因此辣味在调 味中有广泛应用。 花辣、胡椒、辣椒和生姜是辣味物质的典型代表。常见辣味物质可分为三大 类: 第一大类是无芳香的辣味物,为食品原料所固有,性质稳定。这些物质主要 是辣椒、花椒和胡椒的辣味成分。 第二大类是芳香性的辣味物,如生姜、丁香、其它香辛料的辣味成分。它们 是芳香族化合物,多为邻甲基酚或邻甲氧基酚类。 第三类辣味物同时具有刺鼻和催泪的风味,在原料中只存在其前体物,当组 织破碎后,受酶的作用才产生这类风味物,如洋葱、葱、蒜、芥末等中的辣味成 分。它们属于异硫氰酸酯类或二硫化合物。 2.涩味 当口腔粘膜蛋白质凝固时,会引起收敛的感觉,此时感觉到的滋 味就是涩味,因此涩味不作用于味蕾而是由于刺激到触觉的神经末梢而产生。 引起食品涩味的物质,主要是多酚类化合物,其中单宁最典型,其次是铁等 金属离子、明矾、草酸、香豆素、奎宁酸、醛类等。 柿子的涩味是由于柿子中有单宁的缘故。用温水浸、酒浸、干燥、CO2 和乙 烯等气体处理,可将可溶性单宁变成不溶物而脱去涩味。 未成熟的香蕉和橄榄果实也有相当强的涩味,这是因为在青香蕉中有无色花 青素,在橄榄果实中有橄榄苦苷,经脱涩之后才能食用。 茶叶中亦含有单宁和多酚类,因为加工方法不同,各种茶叶的涩味强弱程度 也不一样,一般绿茶中多酚类含量多,而红茶经发酵后,由于多酚类的氧化,使 其含量降低,涩味也就比绿茶弱。 3.鲜味 鲜味是食物的一种复杂美味感,鲜味物质有氨基酸、核苷酸、酰 胺、肽、有机酸等。主要的鲜味成分是谷氨酸钠、5′-肌苷酸、5′-鸟苷酸和琥珀 酸,在天然氨基酸中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钠盐及其酰胺都有鲜味,谷氨酸的一 钠盐俗称味精,有强列的肉类鲜味,其二钠盐则全无鲜味。天门冬氨酸是竹笋等 植物性食物的主要鲜味物质。 在核苷酸中,发现 5′-肌苷酸、5′-鸟苷酸、琥珀酸和 5′-黄苷酸都有鲜味,其 中 5′-肌苷酸和 5′-鸟苷酸的鲜味最强。这些 5′-核苷酸单独在纯水中并无鲜味, 但与味精共存时,可使鲜味增强,呈肉味。如 1 g 味精和 1 g 5′-鸟苷酸的水溶 液的鲜味相当于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 60 g 味精。 5′-鸟苷酸仅存在于少数植物中,如香菇及酵母中,在动物体中没有发现, 而 5′-肌苷酸在各种动物体中均含有。 琥珀酸(丁二酸)在贝类中含量最多,是鲜味的主要成分,在微生物酿造过 程中也会生成。 4.碱味 是 OH-离子的呈味属性,溶液中只要含 0.01%即可感知。 5.清凉味 清凉味的典型是薄荷醇。 6.金属味 由于与食品接触的金属与食品之间可能存在着离子交换关系, 存放时间长的罐头食品中常有一种令人不快的金属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