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贵阳市“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规划》解读.pdf

我给的爱从未敷衍过°4 页 208.766 KB下载文档
《贵阳市“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规划》解读.pdf《贵阳市“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规划》解读.pdf《贵阳市“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规划》解读.pdf《贵阳市“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规划》解读.pdf
当前文档共4页 2.99
下载后继续阅读

《贵阳市“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规划》解读.pdf

《贵阳市“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规划》 解读 一、规划编制背景 “十三五”期间,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总体保持 在 95%以上且呈现逐年改善趋势。截止 2020 年,全市环境 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 362 天,未出现中度及劣于中度以上污 染天气,空气质量优良率为 98.9%。全年综合指数为 2.80, 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在全国 168 个重点城市中 排第 10,在省会城市中位列第 4,总体上完成了“十三五” 期间的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征程、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 军的五年,是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 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 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目前, 贵阳市以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为主的复合型污染特征逐 渐显现,2020 年全年 12 个月中 6 个月的首要污染物为臭氧, 5 个月的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亟需编制空气质量改善规 划指导复合型污染物控制的工作。 因此,做好“十四五”期间大气生态环境治理和管理的 政策设计,明确重点工作任务,分析解决突出大气环境问题, 是进一步推动大气环境持续改善的重要基础。 1 二、规划实施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乌当区、白 云区、观山湖区、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贵阳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 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总面积 8043 平方公里。 三、规划总体思路 2 四、规划目标及指标设定 在规划目标上,综合考虑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现阶段特 点,“十四五”期间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总体目标为:到 2025 年,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在全面稳定达标基础上持续改善, 空气优良率大于 95%,PM2.5 浓度达到省下达目标要求,不出 现重污染天气,县级城市平均优良天数大于 97%。 在规划指标体系上,结合新阶段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新要 求,按照可监测、可评估、可分解、可考核的原则,设置了 空气质量改善指标以及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 2 大类,共计 9 项。 五、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是“十四五”时期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纲 领性文件,主要阐述了规划期内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思 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 等。规划期为 2021-2025 年,全文共 5 章。基于贵阳市大气 污染特征分析,从结构调整、末端治理、管理体系以及执法 监管等方面梳理和识别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薄弱 环节,并提出完善建议。 (一)产业结构调整。“十四五”是产业绿色转型的重要 战略机遇期和窗口期。以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 境高水平保护为重要导向,以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为主 要目标,提出重点行业绿色转型、超低排放,产业集群和园 区升级改造、产业布局优化调整等方面的主要任务。 (二)能源结构调整。基于大气污染防治需求,结合国 3 家应对气候变化与推进“能源革命”任务要求,研究提出能源 结构优化、清洁电源发展、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能源 现代化体系、推广清洁供暖模式等方面的规划任务。 (三)运输结构调整。以打造高效互联的绿色交通体系 为目标,从货物运输绿色转型、发展绿色公共交通、加强交 通管理措施等方面系统提出规划任务。 (四)用地结构调整。用地结构调整措施主要包括扬尘 精细化治理、氨(NH3)排放控制、秸秆综合利用、绿色矿 山修复等方面提出规划任务。 (五)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兼顾气候变化应对和国际履 约需求,推进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主要从臭氧监测项目开展、 加强臭氧前体物 VOCs 重点排放企业控制、强燃煤锅炉及工 业炉窑控制燃烧区域、协同控制柴油货车颗粒物和氮氧化 物、强化油烟污染监管这几个方面提出针对性方案。 (六)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根据国家和贵州省要求, 开展排放达峰基础研究工作,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探索开 展电力、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磷煤化工等重点行业企 业开展碳排放强度对标活动。加大对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支 持力度,鼓励减排创新行动。到 2025 年,全市碳达峰重点 任务和主要工程深入推进,为如期实现碳达峰奠定基础。 (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提升大气环境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目标,从环境监测能力、精 细化管理能力、污染源监控能力、执法监管机制等方面设计 重点任务,提出相关要求。 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