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师铁门关市22团河畔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公示.pdf
第二师铁门关市22团河畔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 【公示版】 第二师铁门关市二十二团河畔镇 2023年03月 前言 本规划是对22团(河畔镇)团域范围内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作 出的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是指导城乡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开 展国土空间资源保护利用与修复、制定空间发展政策和实施国 土空间规划管理的空间蓝图,是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 的依据。 按照国家、兵团要求,我团自2019年4月组织开展了《第二 师铁门关市22团河畔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紧密围绕“兵团向 南发展”的规划战略,结合22团高桥镇的战略地位、资源禀赋, 将22团打造成第二师焉耆垦区农业产业产城融合示范中心城镇, 更好履行“三大功能”和发挥“四大作用”的兵团城镇职能。 目录 01 规划总则 02 目标策略 03 国土空间格局 04 产业提质升级 05 综合支撑体系 06 环境品质提升 07 规划实施方案 壹 规划总则 1.1 规划背景 1.2 指导思想 1.3 规划原则 1.4 规划期限与范围 1.1 规划背景 本规划是对22团(河畔镇)团域范围内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作出的总 体安排和综合部署,是指导城乡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开展国土空间资 源保护利用与修复、制定空间发展政策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的空 间蓝图,是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的依据。 按照国家、兵团要求,我团自2019年4月组织开展了《第二师铁门 关市22团河畔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 《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紧密围绕“兵团向南发展”的规划战 略,结合22团高桥镇的战略地位、资源禀赋,将22团打造成第二师焉 耆垦区农业产业产城融合示范中心城镇,更好履行“三大功能”和发 挥“四大作用”的兵团城镇职能。 1.2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五大发展理念,加快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 要讲话精神,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格局。 系统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对兵团的定位要求,聚焦新疆工作 总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顺应新时代国土空间治理要求,构建以国土空间 规划为基础、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转变兵 团发展方式,提升兵团建设品质,完善兵团治理体系,加快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打造南疆地区生态水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形成宜居宜业 宜游的兵团特色旅游城镇。 1.3 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提升品质原则 2、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 3、兵地融合、全域统筹原则 4、坚守使命、彰显特色原则 1.4 规划范围与期限 全域范围: 包括团场辖区范围内全部国土空间,规划总面积627.40平方公里。 中心镇区范围: 团场级总规关注的重点地区围合的开发边界范围,主要包括22团 部和原23团部区域,总面积6.95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 2020-2035年。 近期:2020—2025年;远期:2026—2035年。 远景至2050年左右。 贰 目标策略 2.1 总体定位 2.2 目标定位 2.3 规划目标 2.4 发展战略 2.1 总体定位 二师核心团场 焉耆垦区维稳重镇 产城融合创智示范团 2.2 目标定位 目标1:示范之团 借力第二师铁门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注重“两红” 产业及其延长链的培育打造,形成农业产业先进生产力的示 范团场 目标2:融合之团 既是兵地融合,又是产城融合,既要为北四县维稳做出贡献 ,又要将自身产业、城镇融为一体 目标3:公园之团 紧抓22团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自身农业产业发展优势,借力 第二师铁门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充分注重生活高品 质的打造,提升自身基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公 园城镇 2.3 空间战略 城镇品质提升战略 培育产业核心战略 建设垦区中心;营造宜居 以“两红一白”产业为基 城镇;集聚更多人口。 础,以国家农业产业园区 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有序 为支撑,统筹区域协同, 集聚人口。 集聚涉农产业,打造产业 动力核心推进产城融合 ◆ 建设焉耆垦区中心 ◆ 打造若干产业平台; ◆ 营造社区生活圈; ◆ 健康计划建设; ◆ 智慧河畔镇建设。 ◆ 区域协同错位,打造 涉农产业; ◆ 联动周边旅游,构建 全域旅游。 区域协同共建战略 严守三条底线战略 推动兵地一体,共谋共建 严守生态、永久基本农田、 共享,坚守维稳使命 水资源三条底线,严控开 ◆ 加速融入焉耆盆地城 镇发展群,促进经济、 文化、社会、维稳等 各方面融合,形成经 济融合发展、文化交 融共建、维稳责任共 担、民族团结共创的 局面。 ◆ 集聚人口,促进人口 稳定 发行为,塑造生态本底 ◆ 推动区域生态共同治 理,共同保护 ◆ 加大退耕还林 ◆ 恢复湿地生态功能 ◆ 严格保护生态红线 叁 国土空间格局 3.1 区域协同发展 3.2 落实三线划定 3.3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3.4 营造绿色高效的农业空间 3.5 维育安全稳定的生态空间 3.6 建设高效集约的城镇空间 3.1 区域协同发展 产业经济互相渗透 借助第二师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优势,打造特色农业产城小镇,与周 边县乡优势互补发展,共同构筑焉耆垦区完整产业链 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对于大区域上充分融入自治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共同完善网络体系对于 22团周边县乡团场,共同构建基础设施服务圈,共建共享。 道路交通互连互通 依托区域和城市交通体系的有机衔接,构建四通八达的交通1小时通勤圈, 融入北四县乃至巴州的综合交通体系;构建互联互通的交通格局;形成安全便 捷、高效畅通、优质舒适、绿色低碳的综合交通系统。 3.2 落实三线划定 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 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 永久基本农田 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的底线,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8644.15公顷 耕地保护目标9971.73公顷 生态保护红线 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 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 全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43542.04公顷 城镇开发边界 一定时期内城镇发展需要,可以集中 进行城镇开发建设、以城镇功能功能 为主的区域边界 全域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695.12公顷 3.3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规划二十二团形成“一主、一副、两轴、两带、多支点”的 网络化发展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 一主:以镇区为品质中心,以绿原产业园区为产业提升平台,共 同构建22团产业发展与综合服务的高品质核心。 ◆ 一副:以亚泰社区为依托,以酒文化为底蕴,以现代化完善的社 区服务为引领,联合十二连、十一连,共同打造特色酒镇,22 团发展副中心。 ◆ 两轴:沿省道306纵向发展轴和横向产业集聚轴 ◆ 两带:以沿黄水沟生态屏障景观带、沿开都河生态景观带 ◆ 多支点:以十七个连队为组成部分,以轴带为骨架,联通各级道 路,建立22团内外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区域协同网络,促进 22团镇域内稳定发展,连队振兴。 22 团 河 畔 镇 国 土 空 间 总 体 格 局 规 划 图 3.4 营造绿色高效的农业空间 构建打造高标准农业种植、现代农业种植、畜牧业、水产 养殖业“四轮驱动”的农业发展布局 团场立足现状农业基础,优先发展基础农业种植,如: 番茄、小麦、辣椒。 充分利用团域现有的畜牧业和渔业资 源,通过畜牧业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特色设施农业,形成 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22团河畔镇农业空间规划图 3.5 维育安全稳定的生态空间 规划形成”一带、一区、多节点“的生态保护格局 ◆ ”一带“指黄水沟沿岸水源保护林带; ◆ ”一区“指山地草场; ◆ “多节点“指东北部湿地生态修复节点、中部新建农业 公园、西部黄水沟南岸水源涵养区以及西南部林区。 22团河畔镇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图 3.6 建设高效集约的城镇空间 建设现代公共服务与现代产业服务体系,与周边地方及各个团 场形成有层次的网络状的城镇空间。 功 能 组 成 现 代 生 产 力 服 务 行 政 体 育 文 化 会 展 行 政 文 化 总部经济 创意研发 科技研发 教育培训 中小型会展中心 行政服务中心 产业服务中心 生活服务中心 产 城 融 合 会 展 会 议 • • • • 园林式办公 超市 商业中心 商业街 建 筑 空 间 现代公共服务 现 代 商 业 经 融 服 务 商务商业 公共服务 • • • • 体 育 市 民 公 园 多元居住 • • • • 养老社区 创客社区 青年社区 运动社区 • • • • • 商务办公 中介创投 人才咨询 通讯信息 农业研发 开放空间 中小企业孵化 农业技术 农贸物流 教育培训、科研实验 小型论坛会议 • • • • 主题公园 水景公园 体育公园 街道绿化 现代产业服务 文化旅游 • • • • • 军垦文化 休闲运动 康体养生 旅游服务 汽车自驾 肆 产业提质升级 4.1 产业空间布局 4.2 产业发展策略 4.3 连队产业布局 4.4 旅游发展规划 4.1 产业空间布局 规划形成“一核、两轴、多区、多 点”的产业空间布局。 ◆ 一核:城镇发展核心 ◆ 两轴:纵轴为S206及南疆铁路形成的纵 向轴线;横轴为东西向产业空间发展轴; ◆ 多片区:文化旅游片区、农业博览片区、 综合服务片区、养殖旅游片区 22团河畔镇产业布局规划图 4.2 产业发展策略 产业类型 第一产业:现代大农业,主导辣椒、番茄种植,辅以设施农业和 畜牧养殖业。 第二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辣椒、番茄)、酒业(白酒)。 第三产业:商贸物流(特色商业、高端商务)、康养旅游(农业 公园、乡村旅游)、配套服务(农业研发、焉耆垦区区域中心)。 一体化产业链 农林牧业品牌 打造“焉耆垦区第一镇”特色农业品牌。以小麦、甜菜、打瓜、番 特色 茄、辣椒、设施农业为基础,发展水果、花卉种植,促进畜牧业、 农业 渔业发展,建设全面的农业品牌。 创新引领的产业链条 依托现状产业园,延伸加工产业链条,提升节水农业、种子研发加工 产业链 业等方面的技术实力,提升河畔镇产业园区产业能级。 条 农科创 新 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品牌 结合镇区及现状产业园,形成现代农业产业链,推行“创业培训 -资金支持-创业指导”服务模式,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发展智慧 农业、高效农业、科学农业。 军垦第一镇文化生态旅游品牌 以军垦文化为依托,结合黄水湾水系及镇区内灌溉渠道形成的良好 生态环境,综合农家乐生态休闲产业,共同塑造“焉耆垦区第一镇” 文化生态旅游品牌。 文化旅 游 养老养生健康品牌 养生养 老 河畔镇是二师自然条件最优的团镇,依托镇区既有养老院设施,提档 升级,发展养老养生产业,结合现状建设养老公寓、医疗服务、文化 活动中心等设施。 现代商业品牌 依托未来发展的特色文化旅游、科研创新、养老养生产业,延伸特 色农业产业链,盘活河畔镇商业设施,活化河畔镇商业氛围。 现代商 业 4.3 连队产业布局 促进连队适度集聚,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合理配置连 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整合连队生产、生态和生活空 间,大力改善连队人居环境 团场名称 主导产业类型 现代农业区:辣椒,番 茄,甜菜,林果等 22团 连队名称 1连,2连,3连,4连,5连,6连, 7连,8连,9连,10连,11连, 12连、13连、14连、15连、16连 农产品加工区 7连 畜牧养殖区 1连 酒文化产业区 11连、12连 4.4 旅游发展规划 三产融合构建全域旅游 通过对接二师及巴州的旅游规划,从南向北,分别为南 部沙漠胡杨旅游,中部的博湖环湖风景旅游,北部的山地森 林草原自然旅游。规划通过农业旅游与红色文化便可与周边 实现错位。植入当地优秀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包括结合西 汉文化、军垦文化,重塑红色基因文化。依托23团的白酒, 24团的葡萄酒,27团的啤酒花种植优势,打造特色酒文化 旅游。 伍 综合支撑体系 5.1 打造高效便捷交通体系 5.2 全域均衡公共服务体系 5.3 构建绿色坚韧基础网络 5.1 打造高效便捷交通体系 依托区域和城市交通体系的有机衔接,构建四通八达的交通 1小时通勤圈,融入北四县乃至巴州的综合交通体系;构建互 联互通的交通格局;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畅通、优质舒适、绿 色低碳的综合交通系统。 对外交通: 公路—国道G314、省道S206、S325、S306 铁路—南疆铁路,远期建议考虑焉耆至绿原产业园的连接线; 内部交通: 主要加强团域内部,中心镇区与各连队之间的联系;提升道路 等级,加强道路连通性。 22 团 河 畔 镇 综 合 交 通 规 划 图 5.2 全域均衡公共服务体系 充分考虑当地特殊情况,依据空间 战略布局重点,重点布局镇区、亚泰 社区,连队主要布局以满足职工使用 为主。 现状教育医疗设施能够满足22团与 内连队使用。考虑新城区的建设、集 聚人口以及兵地共建共享任务。 22团河畔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5.3 构建绿色坚韧基础网络 全面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向集约高效、智慧绿色方向发展。按照 生态文明建设与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构建安全节约型供水系 统、生态友好型污水处理清洁低碳型能源支撑、高效共享型信息网络、 资源循环型环卫体系、集约智慧型管线管廊的市政基础设施新格局。 供水 坚持科学发展观,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 用,建设节水型城镇;建立多水源供水机 制,确保全域供水安全。 电力 全面推进电力设施共建共享,构建稳定、 智能、环保的供电系统;加快新一轮农村 电网升级改造积极开展新能源开发。 燃气 积极推行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加快落 实“双碳”战略。 新基建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 动,加快5G、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建 设。 排水 构建安全韧性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加强 全域环境综合治理,强化控源截污。 通信 大力推进5G、物联网等通信设施建设, 构建高标准的信息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环卫 构建可回收资源循环利用、有机垃圾生 化处理、不可回收废物无害化处理的综 合处置体系,打造“精致城镇·幸福云龙” 智慧城市 全力打造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治理 一网统管。 陆 环境品质提升 6.1 全域综合整治 6.2 优化镇区空间结构 6.3 河道治理 6.1 全域综合整治 农用地整理 ⚫ 调整农地结构,进行地块规整,归并零散地块,重点整治黄水沟两 岸的零散耕地。 ⚫ 平整土地,改良土壤,进行道路、沟渠、林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综 合配套设施建设; ⚫ 复垦废弃土地加以开发利用;划定地界,确定权属; ⚫ 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扎实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实现 绿色、生态、循环发展。 生态修复 ⚫ 一是飞地草场以及域内西部林 地草地区域,主要以封育保护 和生态修复为主,建设网围栏, 保护草场、林地,对退化草场 采取补播措施促进修复。 ⚫ 二是团域范围内林地、草地的 保护修复,增加其生态活力 ⚫ 三是特色经济林果种植区域, 兼具经济生产与环境保护双重 功能。 6.2 优化镇区空间结构 镇区功能定位 【现代产城、高质镇区、“产城融合人”的综合发展核心】 镇区空间结构 结合第二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共同打造,规划布局结 构为: 两轴、三区、多节点 两轴 产城发展轴、景观风貌轴 三区 老城片区、新城片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6.3 河道治理 对黄水渠、开都河进行修复治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根据 河道与连队之间关系以及地形地势,对河道护坡的高度进行分 段规划,在条件允许的河段,结合道路、街道空地进行景观设 计,延续博斯腾湖景观风貌,延长博斯腾游览路线,吸引人群 至22团游览、消费。 柒 规划实施保障 7.1 规划实施机制 7.2 实施监督体系 7.1 完善规划管理机制 ⚫ 构建“师-团镇”协同的纵向传导机制 ⚫ 建立有效约束的横向部门衔接机制 ⚫ 完善规划落地实施管理机制 ⚫ 建立科学有效的规划监测评估预警机制 ⚫ 逐步建立完善的规划政策体系 7.2 监理规划“一张图” 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形成全域国土空间规划“一张 图”,实施监督管理系统,结合22团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指标体系建 立差异化监督措施。 7.3 保障近期项目实施 梳理项目清单 项目分级分类 制定实施计划 梳理22团“十四 五”重点项目清 单,摸底各部 门规划期间重 点建设诉求, 合理纳入国土 空间规划体系。 按照项目类别 及实施时间, 对重点项目进 行分类分级。 优先保障民生 以及基础设施 类项目。 结合经济社会 发展规划和重 点建设项目, 突出近期需要 开展的保护与 建设等内容, 确保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