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黄万铁路电气化改造配套外部电源接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pdf

My Sunshine 我的阳光64 页 4.631 MB下载文档
黄万铁路电气化改造配套外部电源接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pdf黄万铁路电气化改造配套外部电源接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pdf黄万铁路电气化改造配套外部电源接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pdf黄万铁路电气化改造配套外部电源接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pdf黄万铁路电气化改造配套外部电源接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pdf黄万铁路电气化改造配套外部电源接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pdf
当前文档共64页 2.99
下载后继续阅读

黄万铁路电气化改造配套外部电源接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pdf

— — — — — — 目 录 正文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 1 二、建设内容 .......................................................................................... 10 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 17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27 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33 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 39 七、结论 .................................................................................................. 41 附图: 附图 1 本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 2 本项目周边环境及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图 附图 3 本项目与天津市环境管控单元位置关系图 附图 4 本项目与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管控单元位置关系图 附图 5 本项目与生态保护红线位置关系图 附图 6 本项目与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位置关系图 附图 7 本项目与天津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位置关系图 附图 8 本项目与生态功能区规划位置关系图 附图 9 本项目电缆开挖断面图 附图 10 本项目电缆构筑物图 — — 附件: 附件 1 项目核准批复(津滨审批一室准〔2022〕364 号) 附件 2 营业执照 附件 3 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 附件 4-1 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 附件 4-2 电磁环境现状监测报告 附件 5 类比单回电缆线路电磁监测报告 附件 6 噪声引用监测报告 附件 7 生态论证专家评审意见 — —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名称 黄万铁路电气化改造配套外部电源接入工程 项目代码 2206-120116-89-01-956179 建设单位联系人 邢峥 建设地点 地理坐标 建设项目行业类别 建设性质 联系方式 xxx 天津市滨海新区太平镇大村村 ①第一路电源:规划鑫泰路 220kV 站-规划郭庄子牵引变电所 规划鑫泰路 220kV 站坐标:东经 117°15′39.409″;北纬 38°39′ 48.789″;规划郭庄子牵引变电所坐标:东经 117°16′47.589″;北纬 38° 37′52.120″。 ②第二路电源:110kV 西马一线现状塔-规划郭庄子牵引变电所 110kV 西马一线现状塔坐标:东经 117°17′50.271″,北纬 38°38′ 7.271″。 永久用地 1514.5m2、 用地(用海)面积(m2) 161 输变电工程 临时用地 65285.5m2/ /长度(km) 路径长度 7.2km ■新建(迁建) ■首次申报项目 □改建 建设项目 □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 □扩建 申报情形 □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 □技术改造 □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 项目审批(核准/ 备案)部门(选填) 天津市滨海新区 行政审批局 总投资(万元) 9005.86 环保投资(万元) 49 环保投资占比(%) 0.5 施工工期 12 个月 是否开工建设 项目审批(核准/ 津滨审批一室准〔2022〕364 号 备案)文号(选填) ■否 □是: 专项评价设置情况 本项目为输电线路中的电缆线路,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 (HJ 24-2020) ,设置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 规划情况 无 规划环境影响 评价情况 无 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 价符合性分析 无 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2021 年修改),本项 其他符合性分析 目属于鼓励类“四、电力 10、电网改造与建设,增量配电网建设”,符合当 前国家产业政策。 — 1 — 本项目已取得天津市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关于 国能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黄万铁路电气化改造配套外部电源接入工 程 核 准 的 批 复 》 ( 津 滨 审 批 一 室 准 [2022]364 号 ) , 项 目 代 码 为 2206-120116-89-01-956179,详见附件 1。 2.“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 (1)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的意见》(津政规〔2020〕9 号)符合性分析 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 见》(津政规〔2020〕9 号),全市共划分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 三类 311 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区),其中陆域生态环境管控单元 281 个, 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管控区 30 个。 本项目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太平镇大村村,对照天津市生态环境管控 单元分布图(详见附图 3),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重点管控单元。重点管控 单元管控要求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为主,加强污染物排放控 制和环境风险防控,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本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相结合,施工期采取 各项抑尘降噪及生态保护措施,合理处置施工废水、固废,并随着施工期 的结束而恢复;运行期无废气、废水、固废排放,主要环境影响为工频电 磁场,在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后,均可满足相应的环境标准限值或达 标排放。本项目建成后能够优化当地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本项目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符合《天 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津政规 〔2020〕9 号)中重点管控单元相关要求。 (2)与《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 境分区管控的意见的通知》(津滨政发〔2021〕21 号)符合性分析 根据《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 分区管控的意见的通知》(津滨政发〔2021〕21 号),全区陆域共划分优 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三类 86 个环境管控单元。其中:优先保护单 元 23 个,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源保护区、水库和 重要河流等各类生态用地。重点管控单元 62 个,主要包括城镇开发区域、 工业园区等开发强度高、污染排放强度大、以及环境问题相对集中的区域。 — 2 — 一般管控单元 1 个,是除优先保护单元和重点管控单元之外的其他区域。 本项目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太平镇大村村,所在区域属于重点管控单 元。本项目与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管控单元的位置关系见附图 4。重点 管控单元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为主,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 和目标要求,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 效率。 本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相结合,施工期采取 各项抑尘降噪及生态保护措施,合理处置施工废水、固废,并随着施工期 的结束而恢复;运行期无废气、废水、固废排放,主要环境影响为工频电 磁场,在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后,均可满足相应的环境标准限值或达 标排放。本项目建成后能够优化当地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发实施“三线一单”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的通知》(津滨政发〔2021〕21 号)相关要求。 (3)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 版)符合性分析 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包括总体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和环境管控单 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本项目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太平镇,环境管控单元 序号为 30,属于重点管控(国家级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新兴产 业区),项目与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 版)符合性分析见表 1。 表 1 本项目与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 版)符合性分析 符合性 管控要求 本项目情况 结论 空间布局约束 本项目电缆线路沿线不占压生 涉及天津市永久性保护 态红线;拉管方式穿越黄万铁路 生态区域的严格执行 防护林带,入土点和出土点均位 符合 总 《天津市永久性保护生 于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外,不涉 体 态区域管理规定》。 及其中的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 生 污染物排放管控 态 严格执行废气、废水、 本项目施工期、运行期严格执行 环 噪声、固体废物等国家、 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等 符合 境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准 深化扬尘等面源污染综 本项目施工期严格落实各项扬 入 合治理。加强施工扬尘、 尘控制措施,包括落实“六个百 清 道路扬尘、裸地及堆场 分之百”扬尘管控措施、使用预 符合 单 扬尘综合治理,强化精 拌混凝土、工程垃圾及工程渣土 细化管控措施。 及时清运等措施。 环境风险防控 / / / — 3 — 资源利用效率 / / 空间布局约束 / 国 家 执行总体生态环境 本项目符合总体生态环境准入 级 准入清单空间布局 符合 清单空间布局约束准入要求。 开 约束准入要求。 发 新建项目符合天津 环 本项目不涉及天津经济技术开 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和 境 符合 - 南部新兴产业区的 发区和南部新兴产业区的相关 管 发展规划。 天 相关发展规划。 控 津 污染物排放管控 单 经 执行总体生态环境 元 济 准入清单污染物排 本项目符合总体生态环境准入 符合 生 技 放管控准入要求。 清单污染物排放管控准入要求。 态 术 环境风险防控 环 开 执行总体生态环境 境 发 准入清单环境风险 本项目符合总体生态环境准入 符合 准 清单环境风险防控准入要求。 区 防控准入要求。 入 南 资源利用效率 清 部 单 新 兴 执行总体生态环境 本项目符合总体生态环境准入 符合 产 准入清单资源利用 清单资源利用效率准入要求。 业 效率准入要求。 区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天津市和滨海新区“三线一单”相关管控 要求。 3.生态保护红线符合性分析 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天津市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津政发 〔2018〕21 号)及其附件天津市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可知,本项目不涉及占 用、穿(跨)越生态保护红线。本项目与生态保护红线位置关系详见附图 5。 4.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符合性分析 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管理规定 的通知》(津政发〔2019〕23 号)、《天津市生态用地保护红线划定方案》, 结合现场踏勘及资料查询结果,本项目涉及占用黄万铁路(天津段)交通干 线防护林带,路径工程涉及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内采用拉管方式敷设,总长度 约 95m,入土点和出土点均位于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外, 因此不涉及永久占 地和临时占地。本项目与上述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位置关系详见附图 6。 5.与《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相符性 分析 本项目与《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的符 — 4 — 合性分析见下表。 序 号 1 2 3 4 — 5 — 表 2 本项目与(HJ1113-2020)符合性分析 《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 护技术要求》 本项目情况 (HJ1113-2020) 5.选址选线 本项目输电线路不在生态 5.2 输变电建设项目选址选 保护红线范围内, 输电线 线应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管 路涉及天津市永久性保护 控要求,避让自然保护区、 生态区域的部分区域,建设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 单位已委托第三方评价单 敏感区。确实因自然条件等 位编制了《黄万铁路电气化 因素限制无法避让自然保 改造配套外部电源接入工 护区实验区、饮用水水源二 程对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 级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的 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 输电线路,应在满足相关法 并已取得专家论证意见,原 律法规及管理要求的前提 则同意论证报告;输电线路 下对线路方案进行唯一性 工程按照避让、减缓、补偿、 论证,并采取无害化方式通 重建的次序制定生态保护 过。 与修复措施。 5.8 输电线路宜避让集中林 输电线路设计阶段已避让 区,以减少林木砍伐,保护 集中林区。 生态环境。 6.设计 6.2 电磁环境保护 本项目在设计阶段,设计单 6.2.1 工程设计应对产生的 位已根据相关要求进行电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直流 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验算, 合成电场等电磁环境影响因 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加强 子进行验算,采取相应防护 设备日常管理和维护,电磁 措施,确保电磁环境影响满 环境影响能够满足相关标 足国家标准要求。 准要求。 6.4 生态环境保护 6.4.2 输电线路应因地制宜 合理选择塔基基础,在山丘 区应采用全方位长短腿与 本项目输电线路全线采用 不等高基础设计,以减少土 电缆敷设,设计阶段已避让 石方开挖。输电线路无法避 集中林区。 让集中林区时,应采取控制 导线高度设计,以减少林木 砍伐,保护生态环境。 7.施工 符 合 性 符 合 符 合 符 合 符 合 5 6 7 7.2 声环境保护 7.2.2 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 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 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 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 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 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 续作业的除外。夜间作业必 须公告附近居民。 7.3 生态环境保护 7.3.1 输变电建设项目施工 期临时用地应永临结合,优 先利用荒地、劣地。 7.3.2 输变电建设项目施工 占用耕地园地、林地和草 地,应做好表土剥离分类存 放和回填利用。 7.3.6 施工临时道路应尽可 能利用机耕路、林区小路等 现有道路,新建道路应严格 控制道路宽度,以减少临时 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7.3.7 施工现场使用带油料 的机械器具,应采取措施防 止油料跑、冒、滴漏,防止 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7.3.8 施工结束后,应及时 清理施工现场,因地制宜进 行土地功能恢复。 7.5 大气环境保护 7.5.1 施工过程中,应当加 强对施工现场和物料运输 的管理,在施工工地设置硬 质围挡,保持道路清洁,管 控料堆和渣土堆放,防治扬 尘污染。 7.5.4 施工现场禁止将包装 物、可燃垃圾等固体废弃物 就地焚烧。 本项目正常情况下夜间不 施工,确需夜间施工作业 的,必须提前向当地行政审 批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批 准后,方可施工,并由施工 单位公告当地居民,同时在 夜间施工时禁止使用产生 较大噪声的机械设备如推 土机、挖掘机等。在采取一 系列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后, 施工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 将被减至最小程度。 符 合 本项目输电线路施工期临 时占地尽量优先选择现有 道路、荒地等,减少因植被 破坏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 施工过程中剥离表土、分层 堆放,施工结束后,及时清 理施工现场,恢复土地功 能;施工过程中对带油料的 机械器具进行相应的局部 封闭处理措施,防止油料污 染土壤及地下水。 符 合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采用防 尘网进行苫盖及洒水降尘 方式减低扬尘污染。本项目 包装物、可燃垃圾集中收集 后应及时清运至指定场所 处理,现场禁止焚烧。 符 合 — 6 — 输电线路的施工具有占地 面积小、跨距长、点分散等 7.6 固体废物处置 特点,每个施工点上的施工 7.6.1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 人员较少,建筑垃圾和生活 石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 垃圾分开堆放,集中收集后 符 8 应分类集中收集,并按国家 清运至指定垃圾处置场所; 合 和地方有关规定定期进行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 清运处置,施工完成后及时 集后及时清运至指定垃圾 做好迹地清理工作。 处置场所,施工结束后应及 时做好迹地清理工作。 8.运行 8.1 运行期做好环境保护设 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加强 环境保护设施的维护和运 巡查和检查,保障发挥环境 行管理,加强巡查和检查, 保护作用。定期开展环境监 保障发挥环境保护作用提 符 9 测,确保电磁、噪声、废水 出了要求,定期开展环境监 合 排 放 符 合 GB8702 、 测,确保电磁、噪声排放符 GB12348、GB8978 等国家 合 GB8702、GB12348 等国 标准要求,并及时解决公众 家标准要求。 合理的环境保护诉求。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HJ1113-2020)相关要求。 6.环境管理政策符合性分析 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 规划的通知》(津政办发〔2022〕2 号)、《关于印发天津市深入打好蓝天、 碧水、净土三个保卫战行动计划的通知》(津污防攻坚指[2022]2 号)、《天 津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2022 年 5 月 25 日)等有关文件 要求,本评价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环保管理政策符合性分析,具体内容见 下表。 一 1 — 7 — 表 3 本项目与环境管理政策符合性分析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 于印发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 本项目情况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津 政办发〔2022〕2 号) 结合主体功能区定位、资源环 境承载能力、碳达峰碳中和要 本工程为输电线路,符 求,完善“三线一单”生态环 合碳达峰、碳中和要求, 境分区管控体系,加快推进 项目位于三线一单的 “三线一单”在政策制定、环 重点管控单元,符合相 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 关管控单元要求。 等方面的实施应用。 符合 性结 论 符合 2 3 4 二 1 三 1 深化面源污染治理。加强施工 扬尘治理,施工工地严格落实 本项目施工期采取扬尘 “六个百分之百”管控要求; 控制措施,严格落实“六 市政、城市道路、水利等长距 个百分之百”要求;施 离线性工程实行分段施工;渣 工期采取分段施工;施 土运输车实施硬覆盖与全密 工渣土运输车苫盖。 闭。 落实天津市国土空间发展战 略,实施生态功能区划,加强 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构建 本项目不涉及占用、穿 “三区两带中屏障”的生态空 (跨)越生态保护红线。 间格局。严格生态红线保护, 确保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 低、性质不改变。 严格夜间施工审批并向社会 夜间不进行施工。 公开,强化夜间施工管理 《关于印发天津市深入打好蓝 天、碧水、净土三个保卫战行 本项目情况 动计划的通知》 (津污防攻坚指 [2022]2 号) 深化扬尘等面源污染综合治 理,加强施工扬尘管控,加强 施工工程落实“六个百分之百” (工地周边 100%设置围挡、裸 土物料 100%苫盖、出入车辆 本项目施工期采取分段 100%冲洗、现场路面 100%硬 施工;落实扬尘控制措 化、土方施工 100%湿法作业、 施,严格落实“六个百分 智能渣土车辆 100%密闭运输) 之百”要求。 控尘措施监管;对各类长距离 的市政、城市道路、水利等线 性工程,合理缩短施工距离, 实行分段施工,并同步落实好 扬尘防控措施 《天津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 坚战行动方案》 (2022 年 5 月 本项目情况 25 日)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准入管理。 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 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 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分区 本项目符合天津市和滨 管控体系,发挥环境保护综合 海新区“三线一单”相关 名录引导作用,健全以环境影 管控要求。 响评价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准入 制度,统筹生态保护和生态环 境质量改善、温室气体和污染 物排放。 符合 符合 符合 符合 性结 论 符合 符合 性结 论 符合 — 8 — 坚决打好扬尘、异味、噪声等 本项目施工期落实扬尘 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整治 控制措施,严格落实“六 2 攻坚战。加强施工、道路、堆 个百分之百”要求;选用 场、裸露地面等面源扬尘管控。 低噪声设备。 经分析对照,本项目符合上述相关环境管理政策的要求。 — 9 — 符合 二、建设内容 地理 位置 本项目输电线路全线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太平镇大村村。本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 1。 1.项目内容及组成 为了减小地区污染,改善能源结构,提升铁路运能,黄万铁路已启动电气化改造工程, 为了更好的为电力机车供电,国能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拟投资 9005.86 万元建设“黄 万铁路电气化改造配套外部电源接入工程”。 黄万铁路电气化改造配套外部电源接入工程新建 110kV 双回电源线,线路全长 7.2km, 其中,第一路电源由规划鑫泰路 220kV 站出线,向东敷设至路口后向南沿现状河道和高压 走廊中间敷设至港中公路北侧路口后,向东敷设并拉管穿越黄万铁路后向北接入规划郭庄子 牵引变电所,线路路径长 4.7km;第二路电源由 110kV 西马一线现状塔出线,向南敷设至路 口后沿港中公路向西敷设至路口后,向北敷设最后接入规划郭庄子牵引变电所,线路路径长 2.5km。新建排管敷设 6.69km,新建拉管敷设 0.29km,单回沟槽敷设 0.1km,站内夹层沟槽 敷设 0.12km。 其中鑫泰路-规划郭庄子牵引变电所一回电缆长 5.23km,西马一线现状塔-规划郭庄子牵 引变电所一回电缆长 2.53km,送电部分由郭庄子牵引变电所出线引至铁路接触网,电缆长 50m。此外,新建通信光缆 8.2km,自郭庄子牵引变电所至西马线 1#塔沿电源线路径建设 1 项目 组成 及规 模 根 24 芯普通光缆,光缆长度为 3km;沿电缆路径破路直埋进港西站,光缆长度为 0.1km; 换 1 根 24 芯阻燃光缆沿站内缆沟敷设至港西站二次设备室 ODF 机架处,24 芯阻燃光缆长 度为 0.3km。自郭庄子牵引变电所至鑫泰路站沿电源线路径建设 1 根 24 芯普通光缆,光缆 长度为 4.5km;换 1 根 24 芯阻燃光缆沿站内缆沟敷设至鑫泰路站二次设备室 ODF 机架处, 24 芯阻燃光缆长度约为 0.3km。 本项目仅新建电缆线路,不涉及公用工程,项目组成详见下表。 表 4 项目组成一览表 项目名称 黄万 铁路 电气 化改 造配 套外 部电 源接 入工 程 工程类别 规划鑫泰 路 220kV 站-规划郭 庄子牵引 变电所 110kV 西 马一线现 状塔-规划 郭庄子牵 引变电所 送电部分 主体工程 项目组成 由规划鑫泰路 220kV 站出线,向东敷 设至路口后向南沿现状河道和高压 走廊中间敷设至港中公路北侧路口 后,向东敷设并拉管穿越黄万铁路后 新建排管敷设 向北接入规划郭庄子牵引变电所,线 6.69km,新建拉 路路径长 4.7km,电缆长 5.23km。 管敷设 0.29km, 由 110kV 西马一线现状塔出线,向南 单回沟槽敷设 敷设至路口后沿港中公路向西敷设 0.1km,站内夹层 至路口后,向北敷设最后接入规划郭 沟槽敷设 庄子牵引变电所,线路路径长 2.5km, 0.12km。 电缆长 2.53km。 由郭庄子牵引变电所出线引至铁路 接触网,电缆长 50m — 10 — 自郭庄子牵引变电所至西马线 1#塔 沿电源线路径建设 1 根 24 芯普通光 缆,光缆长度为 3km;沿电缆路径破 路直埋进港西站,光缆长度为 0.1km;换 1 根 24 芯阻燃光缆沿站内 缆沟敷设至港西站二次设备室 ODF 机架处,24 芯阻燃光缆长度为 0.3km 自郭庄子牵引变电所至鑫泰路站沿 电源线路径建设 1 根 24 芯普通光缆, 光缆长度为 4.5km;换 1 根 24 芯阻 燃光缆沿站内缆沟敷设至鑫泰路站 二次设备室 ODF 机架处,24 芯阻燃 光缆长度约为 0.3km 通信光缆 / 2.建设规模 (1)建设规模 规划郭庄子牵引变电所由待建鑫泰路 220kV 变电站和港西 220kV 变电站各提供一回电 源,港西一路电源 T 接在现状西马 110kV 线路上,送电部分由郭庄子牵引变电所出线引至 铁路接触网,电缆长 50m。具体详见下表。 表 5 输电线路建设规模 序号 1 2 3 路径 规划鑫泰路 220kV 站-规 划郭庄子牵引变电所 110kV 西马一线现状塔规划郭庄子牵引变电所 送电部分 形式 路径长度(km) 电缆长度(km) 110kV 单回电缆 4.7 5.23 110kV 单回电缆 2.5 2.53 110kV 单回电缆 0.05 0.05 (2)路径方案 本项目规划鑫泰路 220kV 站-规划郭庄子牵引变电所:由规划鑫泰路 220kV 站出线,向 东敷设至路口后向南沿现状河道和高压走廊中间敷设至港中公路北侧路口后,向东敷设并拉 管穿越黄万铁路后向北接入规划郭庄子牵引变电所;110kV 西马一线现状塔-规划郭庄子牵 引变电所:由 110kV 西马一线现状塔出线,向南敷设至路口后沿港中公路向西敷设至路口 后,向北敷设最后接入规划郭庄子牵引变电所;送电部分由郭庄子牵引变电所出线引至铁路 接触网,项目路径见下图。 — 11 — 图 1 本项目线路路径图 (3)工程占地 ①永久占地 本项目永久占地为接地箱保护盒、电缆 T 接平台、工井等电缆附属占地,其中接地箱 保护盒为 14 座,电缆 T 接平台 6 座,工井数量 63 座,占地面积约为 1514.5m²,占地现状 主要为荒地、农田、现状道路及绿化带,占地类型为耕地、林地、草地。 ②临时占地 本项目临时占地为电缆沟工程区(含电缆敷设区、表土堆放区等)、施工便道等临时占 地,临时占地面积约为 65285.5m²,占地现状主要为荒地、农田、现状道路及绿化带,占地 类型为耕地、林地、草地。 本项目占地情况详见下表。 表 6 工程占地一览表 占地性质 永久 占地 临时 占地面积(m²) 占地类型 接地箱保护盒 21.0 耕地、林地、草地 电缆 T 接平台 36.0 耕地、林地、草地 工井 1457.5 耕地、林地、草地 合计 1514.5 / 电缆沟工程区 34485.5 耕地、林地、草地 — 12 — 占地 施工便道 28800.0 耕地、林地、草地 表土堆场区 2000.0 草地 65285.5 / 合计 (4)土石方量 ①表土剥离、回覆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占用的土地类型主要为耕地、林地、草地,表层土需单独剥离,单独 存放,后期单独回填。耕地,草地剥离厚度按 30cm 计,林地按 20cm,故剥离表土总量约 18500m3,后期全部回覆。 ②土石方挖填情况 本项目土石方挖填主要为电缆沟槽、排管、电缆附属构筑物施工开挖、回填,开挖土石 方量 32148.15m3,回填量 20404.65m3,余方 11743.5m3,余方运送至黄万铁路电气化改造工 程新建郭庄子牵引变电所场坪工程回填利用,无借方及外购土方,本项目采取分段施工方式, 与郭庄子牵引变电所场坪工程同步施工,郭庄子牵引变电所施工场地设置临时堆土场,土石 方工程量、表土平衡情况详见下表。 表 7 土石方工程量一览表 序号 项目组成 挖方(m³) 填方(m³) 1 电缆附属构筑物 3867.75 774.00 3093.75 0 28280.40 19630.65 8649.75 0 32148.15 20404.65 11743.50 0 小计 剥离量 (万 m3) 回覆量 (万 m3) 3 电缆沟工程区(沟 槽、排管) 合计 4 挖填方总量 2 余方(m³) 外购(m³) 52552.8 表 8 表土平衡情况表 表土剥离占地类型及面积(hm2) 分区 耕地 林地 草地 剥离厚度(m) 0.30 0.20 0.30 电缆附属建筑物 0.08 0.02 0.05 0.15 0.99 0.99 电缆沟工程区 1.75 0.42 1.28 3.45 0.04 0.04 施工便道区 1.46 0.50 0.92 2.88 0.81 0.81 合计 (5)交叉跨越 3.29 0.94 2.25 6.48 1.85 1.85 表 9 主要交叉跨越情况统计表 交叉跨越方式 备注 本项目输电线路沿线主要交叉跨越情况详见下表。 交叉内容 次数 黄万铁路 1 拉钢管加 MPP 管 / 沥青路 1 MPP 拉管 水渠(公社河渠) 1 MPP 拉管 2 土路 3.主要工程参数 MPP 拉管 / 穿越处采用拉管施工工艺,不占用水面 作业,不会对水面造成扰动 / — 13 — 电缆线路具体参数详见下表。电缆构筑物详见附图 10。 表 10 电缆线路主要技术参数一览表 800mm2 铜芯交联电缆 导体截面 电缆 选型 敷设 方式 附属 设施 导体材质:铜分割导体 电缆绝缘型式:交联聚乙烯(XLPE) 电缆结构选型 金属护套:铝 非金属护套:高密度聚乙烯(HDPE) 交联聚乙稀绝缘皱纹铝套高密度聚乙稀护套纵向阻水阻燃电 电缆型号 力电缆,型号为 ZC-YJLW03-Z-64/110kV-1x800mm2 主要采用排管、拉管、单回沟槽敷设的方式,其中排管敷设 6.69km,拉管敷设 0.29km,单回沟槽敷设 0.1km,站内夹层沟槽敷设 0.12km。 排管上铺盖标识带、新设电缆路径沿线设电缆方位标志警示桩、电缆中间接头处 和两端变电站内电缆加设电缆线路铭牌和相序牌等 本项目建设单位以招标的方式确定专业的施工单位,施工材料由施工单位分批次运至施 总平 面及 现场 布置 工现场并及时组织施工安装,施工人员集中住宿在施工单位的组织调配中心内,故不在线路 沿线设置临时施工营地。 本项目施工时在电缆沟开挖面两侧分别设置施工作业带,一侧用于放置施工设备及材 料,另一侧用于施工人员作业。 1.施工工艺 本项目敷设电缆采用沟槽、排管和拉管方式,具体施工工艺如下。 (1)电缆沟槽敷设施工 电缆沟槽敷设是在用砖和水泥沙浆砌成的电缆沟槽内敷设电缆。电缆沟槽敷设施工工程 按作业性质可以分为下列几个阶段:清理场地阶段,包括通道清理、场地平整等;基槽开挖, 主要采用机械进行开挖管沟,在特殊地段机械设备进出有一定困难时,采用人工开挖;混凝 土垫层施工;沟槽敷设阶段,安装预制沟槽或现浇沟槽;电缆敷设、填沙阶段,包括敷 设电缆、铺设沙土、加盖沟槽顶部盖板;回填土阶段主要为电缆敷设后进行沟槽回填,按照 边施工边回填的原则进行土方的回填。对于破坏的道路路肩要分层夯实并用砌石护砌,进行 施工 方案 道路恢复。对于占用的绿地,在管沟回填后需进行地表恢复。最后投入运行使用。其中场地 清理、基槽开挖、电缆敷设及管沟回填等施工过程中易产生扬尘,主要来自施工机械的尾气 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施工期还会产生少量建筑垃圾、弃土等,施工过程同时伴有噪声。 扬尘、噪声、 建筑垃圾 清理场地 扬尘、噪声、 弃土 扬尘、噪声 扬尘、噪声、 建筑垃圾 扬尘、噪声、 建筑垃圾 基槽开挖 混凝土垫层施工 沟槽敷设 电缆敷设、填沙 扬尘、噪声、 弃土 运行使用 回填土 图 2 电缆沟槽敷设施工工艺流程图 (2)电缆排管敷设施工 — 14 — 电缆排管敷设是将电缆敷设于埋入地下的电缆保护管的安装方式。电缆排管施工工艺与 电缆沟槽敷设略有区别,按作业性质可以分为下列几个阶段:清理场地、基槽开挖、混凝土 垫层施工阶段,与电缆沟槽施工相同;排管铺设及包封阶段,铺设排管、浇筑混凝土包 封;电缆穿管阶段,将电缆穿进排管内;回填土阶段主要为电缆敷设后进行管沟回填;最 后投入运行使用。施工期间会产生扬尘、噪声、施工废水和固体废物。 扬尘、噪声、 建筑垃圾 清理场地 扬尘、噪声、 弃土 扬尘、噪声 基槽开挖 混凝土垫层施工 扬尘、噪声、 建筑垃圾 噪声 排管铺设及 包封 电缆穿管 扬尘、噪声、 弃土 运行使用 回填土 图 3 电缆排管敷设施工工艺流程图 (3)电缆拉管敷设施工 拉管敷设主要程序为测量放线、场地平整、试钻、钻导向孔、扩孔、管道回拖、地貌恢 复及泥浆处理。将钻机定位后安装导向系统、导向钻头、钻杆,带有钻头的钻杆从地面钻入, 地面仪器接收由地下钻头内传送器发出的信息,空隙钻头按照预定的方向到达目的地,然后 卸下钻头换装适当尺寸和特殊类型的回程扩大器,使之能够在拉回钻杆的同时将钻孔扩大至 所需的直径,并将需要铺装的管线及套管同时返程牵回钻孔入口处。拉管就位后对管道两端 进行封堵,并做好套管与主管两端的封堵工作。施工过程中主要产生噪声、扬尘、废泥浆等。 废泥浆 图 4 电缆拉管敷设施工工艺流程图 2.建设周期 本项目建设周期为 2023 年 7 月至 2024 年 6 月,施工期共计 12 个月。 3.施工时序 ①施工准备期,主要完成进场物资准备即水、电、施工场地平整及临时施工进场道路的 修建等。 ②基础施工,土建建设,进行电缆的展放,敷设。 ③电缆电气连接,进行电气试验调试后,具备输电条件,即可投产进行输电工作。 — 15 — ④地貌恢复,绿化。 序号 工程名称 表 11 本项目施工时序 2023 年 7-8 1 前期准备工作 2 电缆沟工程 3 电缆附属建筑工程 4 绿化 9-10 2024 年 11-12 1-2 3-4 5-6 无 其他 — 16 — 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1.生态环境现状 (1)主体功能区划情况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境内,对照《天津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津政 发〔2012〕15 号),本项目所在区域主体功能区划类型为重点开发区域(详见附图 7)。 重点开发区域功能定位: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 重要的服务业和教育科研集聚区,循环经济示范区,辐射带动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 地区,改革开放先行试验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重点开发区域要以加快推进滨 海新区开发开放为核心,以 9 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海河教育园 区的开发建设为支撑,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着力增 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承接先进的高水平产业转移,着力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 结构,成为先进生产要素集聚、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现代服务功能完善、投资创业 环境一流、内外资源循环互动的地区。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服务功能布局, 成为经济发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地区。 (2)生态功能区划情况 根据天津市《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天津市分为两个生态区,分别为蓟北山地丘陵 生态环 境现状 生态区和城镇及城郊平原农业生态区,分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生态地区与 环渤海城镇及城郊农业两个生态区,此两区作为本次生态功能区划的一级区。二级生态 亚区的划分主要根据地貌,典型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来划分。 根据天津市地形、地貌图、行政区划、土地利用现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将天津市划 分为 7 个生态亚区,即蓟北中低山丘陵森林生态亚区、于桥水库湿地与农果生态亚区、 津西北平原农业生态亚区、津北平原农业生态亚区、中部城市综合发展生态亚区、津南 平原旱作农业生态亚区、海岸带综合利用生态亚区。根据天津市生态功能区规划图,本 项目位于 II5 海岸带综合利用生态亚区中的 II5-2 塘沽化工工业生态功能区(详见附图 8),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为建设和保护滨海防护林带,保护岸线生态系统;入海排污实现达 标排放。 (3)生态敏感区调查 根据现场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特殊生态 敏感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等重要生态敏感区。 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天津市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津政发〔2018〕21 号) 及其附件天津市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可知,本项目不涉及占用、穿(跨)越生态保护红线。 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管理规定的通知》(津 政发〔2019〕23 号)、《天津市生态用地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结合现场踏勘及资料查 — 17 — 询结果,本项目涉及占用黄万铁路(天津段)交通干线防护林带,本工程在永久性保护生 态区域内共涉及规划鑫泰路 220kV 站至黄万铁路牵引站 1 条线路,涉及长度约 65m;以 及由黄万铁路牵引站出线引入铁路段,线路长约 50m,涉及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长度约 30m。线路均采用拉管方式施工,入土点和出土点均位于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外,不涉及 临时占用和永久占地。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主要功能及管控要求详见下表。 表 12 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主要功能及管控要求 主要 名称 类型 管控要求 功能 除已经市政府批复和审定的规划建设用地 外,原则上不得新增建设用地,现状建设用 黄万铁路 地逐步调出;确需建设的重大市政和交通设 林带(交通 (天津段) 生态 施、具有特殊用途的军事和保密设施以及绿 1 干线防护 交通干线防 防护 化配套设施,应严格限制建设规模;禁止取 林带) 护林带 土、挖砂、建坟、折枝毁树;禁止盗伐、滥 伐林木;禁止排放污水、倾倒废弃物以及其 它毁坏绿化带用地和林木的行为。 (4)土地利用类型 序 号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 66800m²,其中永久占地面积约为 1514.5m²,主要为接地箱保护 盒、电缆 T 接平台、工井等电缆附属占地,占地类型主要为耕地、林地、草地;临时占 地面积约为 65285.5m²,主要为电缆沟工程区(含电缆敷设区、表土堆放区等)、施工便 道等占地,占地类型主要为耕地、林地、草地。 规划鑫泰路 220kV 站现状 110kV 西马一线现状塔现状 郭庄子牵引变电所现状 港中公路旁绿化带 — 18 — (5)植被及植物多样性调查 本项目输电线路沿线植被主要以交通干线两侧绿化带的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为主, 乔木、灌木包括国槐、刺槐、白蜡、木槿等,草本植物包括碱蓬、五叶地锦、凤毛菊等, 禾本植物包括芦苇等。乔木及灌木为人工栽培,草本为野生,均为天津及周边地区常见 植物种类,未发现国家保护野生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 生态论证范围内植物调查样地植物名录见下表。 表 13 植物调查样地植物名录 科名 属名 中文名 拉丁文学名 保护级别 狗尾草属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无 芦苇属 芦苇 Phragmites australis 无 白茅属 白茅 Imperata cylindrica 无 刺槐属 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 无 苦参属 国槐 Sophora japonica 无 紫穗槐属 紫穗槐 Amorpha fruticosa 无 苦荬菜属 苦荬菜 Ixerischinensis 无 蓟属 蓟 Cirsium japonicum 无 蒿属 蒿 Artemisia carvifolia 无 碱蓬属 碱蓬 Suaeda glauca 无 藜属 藜 Chenopodium album 无 鼠李科 枣属 酸枣 Ziziphus jujuba 无 葡萄科 地锦属 五叶地锦 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 无 紫草科 砂引草属 砂引草 Messerschmidia sibirica 无 忍冬科 忍冬属 忍冬 Lonicera japonica 无 素馨属 迎春花 Jasminum nudiflorum 无 梣属 白蜡 Fraxinus chinensis 无 蜀葵属 蜀葵 Alcea rosea 无 禾本科 豆科 菊科 藜科 木犀科 锦葵科 — 19 — 菊花属 凤毛菊 Saussurea japonica 无 紫菀属 紫菀 Aster tataricus 无 车前科 车前属 平车前 Plantago depressa 无 柽柳科 柽柳属 柽柳 Tamarix chinensis 无 萝藦科 鹅绒藤属 鹅绒藤 Cynanchum chinense 无 菊科 线路沿线植被现状如下。 — 20 — 图 5 电缆线路沿线植被照片 (6)动物多样性调查 本项目输电线路沿线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已形成稳定的城镇生态系统,经现场调查, 主要分布的野生动物为一些常见的鸟类,包括喜鹊、麻雀及家燕等,沿线未发现国家重 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繁殖地、觅食、活动区域、迁徙路径等。 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 本评价引用《2021 年天津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各区环境空气质量统计数据,对项 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基本污染物 PM2.5、PM10、SO2、NO2、CO 和 O3 环境质量现状进 行说明,并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18)对项目所在区域环 境空气质量进行达标判断,详见下表。 表 14 2021 年滨海新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单位:µg/m³ (CO 为 mg/m³) 污染物 年评价指标 现状浓度 标准值 占标率/% 达标情况 PM2.5 PM10 滨海 新区 SO2 年平均质量浓度 NO2 CO 24h 平均浓度第 95 百分位数 38 35 108.6 不达标 67 70 95.7 达标 8 60 13.3 达标 39 40 97.5 达标 1.4 4 35 达标 156 160 97.5 8h 平均浓度第 90 百分位数 达标 由上表可知,该地区环境空气基本污染物中 PM10 、SO2 和 NO2 年平均质量浓度、 O3 CO24h 平均浓度第 95 百分位数、O3 日最大 8h 平均浓度第 90 百分位数均达到《环境空 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二级浓度限值,PM2.5 年平均质量浓度不满足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浓度限值要求。六项污染物没有全 部达标,故本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超标原因主要是采暖季废气污染物 排放及区域气候的影响。同时,天津市工业的快速发展,排放的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 物导致细颗粒物、臭氧等二次污染呈加剧态势。 — 21 — 3.声环境质量现状 本评价引用《黄万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天津段)环境影响报告表》(已批复)中 郭庄子牵引变电所监测点位处现状监测数据说明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现状。 (1)监测因子 等效连续 A 声级。 (2)监测点位 选取拟建郭庄子牵引变电所边界作为噪声现状监测点位,共设置 1 个点位。 (3)监测时间及频率 2022 年 3 月 20 日~3 月 21 日,昼间 1 次、夜间 1 次。 (4)监测方法和仪器 监测方法:《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监测仪器:采用 AWA6228+型多功能声级计,所有参加测量的仪器(包括声源校准器) 在使用前均在每年一度的计量检定中由计量检定部门鉴定合格;在每次测量前后用 AWA6021B 型声校准器进行校准。 (5)监测结果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详见下表。 表 15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 监测点位 监测时间 测量值 dB(A) 标准值 dB(A) 是否 达标 66 70 昼间 达标 56 60 夜间 根据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引用监测点位现状昼间、夜间噪声监测 拟建郭庄子牵引变电所边界 值均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b 类限值要求。 4.电磁环境现状 本评价委托津滨环科(天津)检测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于 2022 年 10 月 26 日对拟 建输电线路沿线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进行监测。 (1)布点原则 对于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输电线路,需对沿线电磁环境现状进行监测,尽量沿线 路路径均匀布点,兼顾行政区、环境特征及各子工程的代表性。 (2)监测因子 工频电场:工频电场强度,kV/m; 工频磁场:工频磁感应强度,μT。 (3)监测点位 本项目输电线路沿线评价范围内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本次评价选择沿线有代表性 的点位距地面 1.5m 高处进行现场监测,沿线布设 4 个监测点位。其中,新建两回电缆线 — 22 — 路接入待建的郭庄子牵引变电所,两回电源分别以 4+1 孔排管引入。由于该部分路径沿 线无其他电磁设施,本次评价在两回电源路径上方设置 1 个监测点位。 (4)监测频率 各监测点位监测一次。 (5)气象条件 2022 年 10 月 26 日,大气压 102.5kPa,温度 12.1℃,湿度 46.3%,风速 2.6m/s,天 气情况满足监测条件、监测方法及仪器使用环境要求。 (6)监测方法及仪器 监测方法:《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 681-2013) 监测仪器:手持式场强仪 BHYT2010A;仪器编号:JBHK-YQ-161;计量仪器定期进 行检定和期间核查。 (7)监测结果 本项目输电线路沿线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现状监测结果见下表。 表 16 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测点序号 E1 E2 E3 E4 监测点位 拟建鑫泰路-郭庄子牵引变电所电缆线 路正上方 拟建鑫泰路-郭庄子牵引变电所电缆线 路正上方 拟建郭庄子牵引变电所出线电缆线路 路径上方 拟建港西-郭庄子牵引变电所电缆线路 正上方 工频电场强度(V/m) 磁感应强度(μT) 2405.0 2.402 45.4 0.223 18.18 0.071 330.3 0.974 根据电磁环境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 110kV 线路沿线各测点处工频电场强度和磁感 应强度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 8702-2014)中相应频率范围的限值要求(频 率 50Hz,电场强度 4kV/m,磁感应强度 100μT) 。其中,E1 点位监测数值偏高,主要受 电缆路径东侧紧邻的架空走廊现状 500kV 骅静一、二线影响;E4 点位监测数值偏高,主 要受电缆路径东侧紧邻的港唐 220kV、西马一二线架空输电线路走廊架空线影响。 本项目为新建线路,不新建变电站。经现场踏勘,本项目新设路径沿线主要为荒地、 农田、现状道路及绿化带,选址区域未发现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不涉及与本项目有关 与项目 有关的 原有环 境污染 和生态 破坏问 题 的原有污染情况及环境问题。 — 23 — 图 6 本项目输电线路沿线照片 1.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 24-2020),本项目评价范围详见下表。 表 17 评价范围一览表 环境要素 评价范围 电磁 输电线路:地下电缆:管廊两侧边缘各外延 5m(水平距离)。 噪声 输电线路:地下电缆线路可不进行声环境影响评价。 输电线路:进入生态敏感区的输电线路段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线路 生态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1000m 内的带状区域,其余输电线路段生态环 境影响评价范围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300m 内的带状区域。 2.环境保护目标 (1)电磁环境、声环境敏感目标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所确定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范围,经现场踏勘,本项目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和声环境敏感目标。 生态环 境保护 目标 (2)生态敏感目标 本项目输电线路沿线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 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涉及黄万铁路(天津段)交通干线防护林带永久性保护生 态区域。 表 18 生态环境敏感目标一览表 生态环境 敏感目标 名称 黄万铁路 (天津 段)交通 干线防护 林带 级别 永久 性保 护生 态区 域 类型 交通 干线 防护 林带 主要 功能 与本项目位置关系 本项目涉及保护目标 面积 生态 防护 本工程在永久性保护生态 区域内共涉及规划鑫泰路 220kV 站至黄万铁路牵引 站 1 条线路,涉及长度约 65m;以及由黄万铁路牵引 站出线引入铁路段,线路长 约 50m,涉及永久性保护生 态区域长度约 30m。 线路均采用拉管方式 施工,入土点和出土点 均位于永久性保护生 态区域外,不涉及临时 占用和永久占地。 — 24 — 1.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 2018 年修改单中二级 标准,详见下表。 表 19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污染物项目 平均时间 二级浓度限值 年平均 60 24 小时平均 150 1 小时平均 500 年平均 40 24 小时平均 80 1 小时平均 200 24 小时平均 4 1 小时平均 10 日最大 8 小时平均 160 1 小时平均 200 年平均 70 24 小时平均 150 年平均 35 24 小时平均 75 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氮(NO2) 一氧化碳(CO) 臭氧(O3) 颗粒物(PM10) 评价 标准 颗粒物(PM2.5) 单位 μg/m³ μg/m³ mg/m³ μg/m³ μg/m³ μg/m³ (2)声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天津市声环境功能区划(2022 年修订版)》、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声功能区划图中空白区参照《声环境质量标准》2 类标准执行,距离黄万铁路外侧轨道中 心线 80m 以内执行 4b 类标准。详见下表。 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2类 4b 类 (3)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表 20 声环境质量标准 噪声限值 dB(A) 昼间 夜间 60 50 70 60 标准来源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电缆线路沿线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表 1 公众曝露控制限值,频率 f 为 0.05kHz,工频电场强度:200/f=4kV/m, 工频磁感应强度 5/f=100μT。 2.污染物排放标准 施工期场界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详见下表。 — 25 — 表 21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类别 施工期 噪声限值 dB(A) 昼间 夜间 70 55 标准来源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本项目输电线路运行期不涉及废气、废水污染物排放,无需申请总量控制指标。 其他 — 26 —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开挖和施工所产生的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 对土地的扰动、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及景观影响。 (1)永久占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永久占地为接地箱保护盒、电缆 T 接平台、工井等占地,占地面积约 1514.5m2, 现状主要为荒地、农田、现状道路及绿化带。建设施工期主要清除沿线林木、野生杂草等植 被,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对于本项目占用的少量林木、绿化植被,建设单位应按相关 要求,给予合理补偿。 (2)临时占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临时占地主要为电缆沟工程区(含电缆敷设区、材料堆放区等)、施工便道等占 地,占地面积约为 65285.5m²,现状主要为荒地、农田、现状道路及绿化带。施工前将采取 表土剥离措施,待工程施工结束后,采取表土回覆、土地平整措施等工程措施,并进行绿化 养护,以维护施工影响范围内生态区域生态功能的稳定性。 (3)对土壤及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表土的开挖,土方的堆放等活动,会导致土壤结构的 施工期 破坏,地表土壤的抗冲蚀能力降低,被雨水冲刷后比较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同时临时堆场和 生态环 境影响 施工现场将占用一定的土地,破坏现有植被,也有引起局部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尽量避开雨季施工,避免雨水直接冲刷裸露的地表,采用密目网苫盖的方 式进行临时防护,减少水体流失。同时建议建设单位在施工结束后应回填采用原土分层夯实, 尽快恢复临时占地的植被,将生态环境影响降到最低。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队伍组织管理, 避免发生施工区外围植被破坏,以缩小植被生态损害程度,将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及影响降到 最低。 所在区域内生态系统为以行道树及常见草本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影响较 大。所在区域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植物区系以华北成分为主。现有植被主要包括 绿化植被和自然植被等。 (4)植被及植物多样性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对植被的影响表现为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和回填对沿线地表植被的扰动、 施工临时占地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施工机械运输及施工人员践踏对植被产生一定程度的扰动, 可能造成沿线植被生物量有所减少,根据项目工程特点,其施工期时间较短,植被破坏具有 暂时性,随着施工期的结束,通过人工补植进行人工恢复、更新,可促进植被的恢复。通过 现场调查,本项目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现状植被主要为道路两侧绿化带中 的人工植被、野生杂草等,选线区域内没有国家或地方重点保护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分布。 — 27 — 建设单位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施工临时占地面积,可有效减少施工过程对沿线植被的 破坏。施工结束后,通过对该段施工作业带采取植被恢复措施(播撒草籽等),可在 1-2 年内 基本实现植被恢复,补偿施工期损失的植被。 本项目占地区域内损失的物种都是常见种,工程建成后评价区域内原有的物种仍将存在, 因此项目建设对区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小。 (5)动物多样性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对动物多样性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人员活动、施工机械、车辆的噪声对野 生动物的短暂惊吓和干扰,影响动物的正常活动,但就区域总体来讲不会造成区域动物种类 和数量的减少。本项目所在区域人为活动较为频繁,沿线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 栖息地、繁殖地、觅食、活动区域、迁徙路径等。施工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是有限的、短 暂的。因此,本项目对施工区域内动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小,随着施工期结束,影响将逐渐消 失。 (6)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影响分析 本项目涉及占用黄万铁路 (天津段) 交通干线防护林带, 普通铁路每侧控制宽度不低于 30m。 在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内共涉及规划鑫泰路 220kV 站至黄万铁路牵引站 1 条线路,涉及长 度约 65m;以及由黄万铁路牵引站出线引入铁路段,线路长约 50m,涉及永久性保护生态区 域长度约 30m。线路均采用拉管方式施工,入土点和出土点均位于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外, 不涉及临时占用和永久占地。 本项目属于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采用拉管方式施工,入土点和出土点均位于永久性保护 生态区域外,不涉及临时占用和永久占地。根据《天津市生态用地保护红线划定方案》,交 通干线防护林带的功能为生态防护。由于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涉及占地,因此不会对现状植被 产生影响,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本项目建设后将实施临时占地植被恢复,通过临时占 地植被恢复将恢复一定的生态功能,可以满足整体生态环境功能不降低。 因此本项目建设 不会导致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的生态功能价值发生变化。 (7)景观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由于作业区多集中于工程用地范围内,工程直接影响范围相对较小,但在 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基础施工等作业活动由于改变原有地貌景观,可能产生视觉污染。裸 露的地表与沿线的自然景观产生明显的视觉反差。如果在施工中随意扩大施工作业面、滥砍 滥伐树木或不规范取土,使地表裸露段的视觉反差将会更大。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生态防护措施,降低景观影响,如有次序地分片动工,避 免沿线景观凌乱,有碍景观,可设档防板(木、玻璃、铁皮等)作围障,减少景观污染;严 格控制施工场地的范围,尽量减少工程排水、施工垃圾、施工运输车辆和人员的活动,以减 少对交通干线原有绿化带、市容环境卫生、城镇景观带来的负面影响。 2.施工扬尘分析 — 28 — 本项目施工阶段扬尘主要来源于:①土方开挖;②施工场地平整及土方临时堆放;③新 建电缆沟槽和电缆附属构筑物;④施工物料(灰、砂、水泥、砖等)的装卸、运输及堆放; ⑤施工垃圾堆放及清理;⑥车辆及施工机械往来造成的道路扬尘、尾气以及土方车辆可能存 在的遗洒造成的扬尘等。 施工扬尘的浓度与施工现场条件、施工管理水平、施工机械化程度及施工季节、建设地 区土质及天气等诸多因素有关,本评价选取同类型施工场地作为类比对象,对施工过程可能 产生的扬尘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天津市河东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对神州花园施工现场的实测数 据,该工地的扬尘监测结果见下表,施工扬尘浓度随距离变化曲线见下图。 表 22 类比施工扬尘监测结果 总悬浮颗粒物 标准浓度限值 监测地点 未施工区域 施工区域 施工区域下风向 30m 施工区域下风向 50m 施工区域工地下风向 100m 施工区域工地下风向 150m mg/m³ 0.268 0.481 0.395 0.301 0.290 0.217 气象条件 mg/m³ 0.30 气温:15℃ 大气压:769mmHg 风向:西南风 天气:晴 风力:二级(风速 1.6-3.3m/s) 总悬浮颗粒物(mg/m³) 0.600 0.500 0.481 0.400 0.395 0.300 0.301 0.268 0.290 0.217 0.200 0.100 0.000 未施工区域 施工区域 下风向30m 下风向50m 下风向100m 下风向150m 距离(m) 图 7 施工扬尘浓度随距离变化的曲线图 由以上图表可见,施工工地内部总悬浮颗粒物 TSP 可达 481μg/m³以上,远超过日均值 300μg/m³,同时本项目施工期将会使施工区域近距离范围内 TSP 浓度显著增加,距施工场 界 50m 范围之内区域的 TSP 浓度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随着距离的增加,TSP 浓度逐渐减少,距离达到 100~150m 时,TSP 浓度已十分接近上风向 的浓度值,可以认为在该气象条件下,建筑施工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范围为 150m 左右。 预计本项目施工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扬尘影响。建设单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以减少施工扬尘对于周边环境空气的不利影响。施工扬尘影响为短期影响,施工结束后,周 边环境空气质量可以恢复至现状水平。 3.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的噪声影响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的机械噪声。施工阶段使用的施工机械和设备较 多,不同的施工阶段使用的机械设备主要有挖掘机、装载机及牵引机、滚轮等。各施工阶段 — 29 — 主要噪声源情况见下表。 表 23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噪声源状况 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声级 dB(A) 70~90 基槽开挖及回填 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辆等 电缆施工 80~90 电缆敷设 牵引机、滚轮、电钻等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21),根据施工期施工机械工作情 工程类型 况,噪声距离衰减模式包括几何发散衰减和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其预测公式如下: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根据声压级、户外声传播衰减,计算预测点的声级: Lp(r) =Lp(r0)+Dc-(Adiv+Aatm+Agr+Abar+Amisc) 式中: Lp(r)-预测点处声压级,dB; Lp(r0)-参考位置 r0 处的声压级,dB; Dc—指向性校正,它描述点声源的等效连续声压级与产生声功率级 Lw 的全向点声源 在规定方向的声级的偏差程度,dB; Adiv—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dB; Aatm—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dB; Agr—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dB; Abar—障碍物屏蔽引起的衰减,dB; Amisc—其他多方面效应引起的衰减,dB。 无指向性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的基本公式: Lp(r) =Lp(r0)-20lg(r/r0) 式中:Lp(r)—预测点处声压级,dB; Lp(r0)—参考位置 r0 处的声压级,dB; r—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 r0—参考位置距声源的距离。 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按下式计算: 式中:Aatm—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dB; α—与温度、湿度和声波频率有关的大气吸收衰减系数,根据建设项目所处区域常年平 均气温和湿度选取,本项目取平均值 8.2dB/km; r—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 r0—参考位置距声源的距离。 采用噪声距离衰减模式,计算机械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预测结果列于下表。 表 24 施工机械噪声预测结果 噪声预测值 dB(A) 源强 施工阶段 机械设备 dB(A) 5m 20m 50m 150m 300m 500m 76 64 56 45 38 38 基槽开挖及回填 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辆等 90 — 30 — 90 76 64 56 45 38 38 电缆敷设 牵引机、滚轮等 由上表预测结果可知,当施工位置距离厂界较近时,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施工厂界噪声超 标现象,通过调整施工安排,优化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设备距离厂界过近,减 少设备在厂界处施工时间,避免出现施工厂界噪声超标。 本项目输电线路沿线无环境敏感目标,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结束即 可消失。 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废泥浆、多余土方及电缆边角料等。 其中建筑垃圾、废泥浆由渣土运输单位运往指定地点处置,余方用于郭庄子牵引变电所土方 回填,电缆边角料属一般固体废物,收集后由物资部门统一进行回收,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 污染。 5.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主要包括新建排管及沟槽、拉管施工时的泥浆废水,冲洗路面及车辆废水。 施工泥浆废水、冲洗路面及车辆废水经沉砂、除渣等预处理后,回用于洒水降尘等。 施工区域距离河道较远,河道底栖环境和水生环境不受施工活动影响,原有生态系统不 会受到破坏。 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行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电缆线路运行维护期间,维修及巡检人员对绿化 带植被的扰动,可能破坏植物,通过规范巡检人员的行为,合理选择巡检期,不会对周边生 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2.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本项目输电线路为地下电缆,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输电线路为地下电缆时,电磁环境影响预测可采用 运营期 定性分析的方式。 生态环 根据本项目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通过定性分析,预计本项目 110kV 电缆线路运行 境影响 分析 期间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相应限值要求。 评价详细内容参见本项目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 3.声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行期无噪声、废气、固体废物产生。 4.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电缆线路穿越公社河渠,水渠宽度较窄,主要功能为灌溉水渠,本项目电缆线路 按拉管方式实现交叉跨越。本项目输电线路运行期不产生污水,因此不会对周围地表水环境 产生影响。 — 31 — 本项目选线不涉及占用、穿(跨)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饮用 水源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等重要生态敏感区,线路两侧评价范围内无以居住、医疗卫生、 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 本项目新建电缆线路涉及占用黄万铁路(天津段)交通干线防护林带永久性保护生态区 域。建设单位已按相关要求履行程序,编制了《黄万铁路电气化改造配套外部电源接入工程 对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并已取得专家论证意见,原则同意论证报 告。根据论证报告结论,在落实论证报告提出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提出的各项措施的前提 下,拟建项目的建设符合《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永久性保护生态 区域管理的决议>> (津人发〔2017〕37 号)、《关于印发<天津市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管理 规定>的通知(津政发〔2019〕23 号)》中确保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 变、环境不破坏、面积不减少的四项原则,具备生态环境可行性。 同时,本项目运行期中无噪声、废气、废水、固体废物产生,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 应强度均可满足相应限值要求,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本项目已取得天津市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核发的关于国能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黄万铁路电气化改造配套外部电源接入工程核准的批复(津滨审批一室准〔2022〕364 号)。 选址 选线 环境 合理 性分 析 同时,本项目已取得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滨海新区分局核发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 意见通知书(证书编号:2022 滨海线选证 0041)。 综上,本项目施工期通过采取相应生态保护措施的情形下,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因此,本项目选线具备环境合理性。 — 32 — 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 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本评价提出如下保护措施: (1)植被保护措施 ①限定施工活动范围:施工过程中宜设置围栏、边界线(绳、桩)等,限定土建施工、 材料转运、设备安装和人员活动的范围,严格规范施工,施工车辆、人员活动等不得超过 施工作业带,以减少人为的植物碾压及破坏。 ②植被恢复应结合原始地貌,尽可能选用乡土树种,并综合考虑景观的和谐性。栽植乡 土树种有利于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保持景观协调性。 ③针对施工机械器具对表层土壤、植被的损伤,应对表层土壤进行隔离保护。含油料 的机械器具下方宜铺设吸油毡布,防止油料跑、冒、滴、漏;牵张场、材料堆场等临时占 地区域宜铺垫钢板、彩条布、毡布、草垫、棕垫、木板等隔离表层土壤。 ④严格执行《天津市生态用地保护红线划定方案》中对划定区域管控要求的规定,采 取有效地生态保护措施,确保施工期不会对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造成不利影响。 (2)动物保护措施 ①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禁止运输车辆鸣放高音喇叭,以降低施工环境噪 施工期 声,减轻施工对野生动物的惊扰; 生态环 境保护 ②严格禁止施工用料、垃圾和其他施工机械的废油等污染物进入附近水体,避免对施 措施 工河段内的水生生物造成影响; ③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野生动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严禁施工人员在施 工区域以外活动。 (3)土壤保护措施 ①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宽度,不得超过规定的标准限值,以减少土壤扰动,减少裸地 和土方暴露面积;施工场地开挖过程中,土壤要分层开挖,分别埋放,分层复原,减少因 施工生土上翻耕层的养分损失,同时要避免间断覆土所造成的土层不坚实形成水土流失等 问题;施工人员不得将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留存或倾倒于施工场地内,避免对土壤造成污 染;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废料进行清理。 ②主体设计在开挖前,对占地范围内表层土进行剥离处理,自上而下剥离,进行该处 的覆土回填。剥离厚度 20~30cm,为优化项目绿化措施中草种、树木的生长条件,提高其 成活率,方案设计对该区域进行表土回覆作业。 ③在建设施工期,要遵循尽量少占地,少破坏植被的原则,尽量缩小施工范围,各种 施工活动应严格控制在施工区域内,并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免造成土壤与 植被的不必要破坏,将对现有植被和土壤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对于临时占地,竣工后 — 33 — 要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重建工作。构建生态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对土壤耕作层的保护,进 行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 ④施工结束后,对于原始地貌为耕地的区域,应采取耕地恢复措施,达到复耕标准, 对于原始地貌为非耕地的区域,应在土地整治后撒播草籽恢复植被。对于占用的绿地,在 管沟回填后需进行地表恢复。 (4)水土保持与防护措施 ①施工临时道路尽量利用现有道路。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因地制宜进 行土地功能恢复。 ②针对本项目施工期的水土流失影响,应进行临时挡护。临时拦挡宜选用装土(沙) 的编织袋或草袋;临时苫盖或铺垫宜选用密目网、土工布或彩条布等。 (5)生态恢复与补偿措施 施工结束后,全面拆除施工临时设施,彻底清除施工废弃杂物,凡受到施工车辆、机 械破坏的地方都要及时修整,恢复临时占地植被,恢复原始地貌。适当种植当地植物,选 择与周围景观类型相同或相似的植物开展种植,在布局上应考虑多种植物的交错分布,既 提高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又不至于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的生态系统组分,增强其稳定性。通过 临时占地植被恢复将恢复一定的生态功能,可以满足整体生态环境功能不降低。 (6)针对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措施 建设单位已按相关要求履行程序,编制了《黄万铁路电气化改造配套外部电源接入工 程对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论证报告中提出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方 案工程措施主要为:建筑垃圾堆放维护及处理、施工废水收集处理、施工场地防治水土流 失;管理措施主要为:施工沿线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牌、警示牌、环境保护宣传、生态 监测与施工环境监理等。 本项目工程采用拉管方式施工,入土点和出土点均位于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外,不涉 及临时占用和永久占地,因此不会对现状植被产生影响,通过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和修复方 案,严格控制施工期和施工作业面范围,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本项目建设后将实施 临时占地植被恢复,通过临时占地植被恢复将恢复一定的生态功能,可以满足整体生态环 境功能不降低。因此本项目建设不会导致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的生态功能价值发生变化。 2.施工扬尘 为最大程度减轻施工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根据《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控制管理 标准》、《天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津政办规〔2020〕22 号)等文件的有关要求, 建设工地施工应采取扬尘控制措施,具体如下: (1)推行绿色施工,将智能渣土运输纳入施工工地“六个百分之百”扬尘管控措施, 确保实现工地周边 100%设置围挡、裸土物料 100%苫盖、出入车辆 100%冲洗、现场路面 100%硬化、土方施工 100%湿法作业、智能渣土车辆 100%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 — 34 — (2)使用国三及以上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提升施工工地监管水平。 (3)合理缩短施工距离,实行分段施工,并同步落实好扬尘防控措施。 (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当明示单位名称、工程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以及开工和计 划竣工日期、施工许可证批准文号等标志牌和环境保护措施标牌。 (5)施工方案中必须有防止泄漏、遗撒污染环境的具体措施,编制防治扬尘的操作规 范,其中应包括施工现场合理布局,建筑材料堆存,散体物料应当采取挡墙、洒水、覆盖 等措施。 (6)施工现场内除作业面场地外必须进行硬化处理,作业场地应坚实平整,保证无浮 土;建筑工地四周围挡必须齐全,必须按市建委《关于对全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开展 专项整治的通知》的要求进行设置。 (7)建筑工地必须使用预拌混凝土,禁止现场搅拌,禁止现场消化石灰、拌合成土或 其他有严重粉尘污染的作业;建立洒水清扫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洒水和清扫工作。 (8)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垃圾必须设置密闭式垃圾站集中存放,及时清运;工程 垃圾及工程渣土及产生扬尘的废弃物装载过程中,必须采取喷淋压尘及使用封盖车辆运输。 (9)注意气象条件变化,土方工程施工应尽量避开风速大、湿度小的气象条件;当出 现 4 级及以上风力天气情况时禁止进行土方工程施工,做好遮掩工作。 (10)严格落实天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根据应急预案要求,对应预警等级(黄 色、橙色、红色预警),实行三级响应(Ⅲ级、Ⅱ级、Ⅰ级响应)。 3.施工噪声 为确保施工阶段噪声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显著影响,根据《天津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 理办法》及《天津市建设施工二十一条禁令》(试行),建设单位须采取以下措施: (1)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作方式,加强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把噪声污染减少到最低程 度。施工联络方式采用旗帜、无线电通信等方式,尽量不使用鸣笛等联络方式。 (2)打桩机械在运转操作时,应在设备噪音声源处进行遮挡,以降低设备对周边声环 境的影响程度。 (3)施工现场合理布局,以避免局部声级过高,尽可能将施工阶段的噪声影响减至最小。 (4)现场装卸钢模、设备机具时,应轻装慢放,不得随意乱扔发出巨响。 (5)施工单位必须在开工前十五日向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报,申报内容包括工程 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情况。 (6)合理安排施工作业计划。禁止当日 22 时至次日 6 时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作 业和建筑材料的运输。确需夜间施工作业的,必须提前 3 日向所在区行政审批局提出申请, 经审核批准后,方可施工,并由施工单位公告当地居民。 (7)根据《天津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要求,建筑施工噪声超过建筑施工场 界噪声限值的,确因技术条件所限,不能通过治理消除环境噪声污染的,必须采取有效措 — 35 — 施,把噪声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 4.施工废水 针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建设单位应及时进行收集、处理与回用,具体应采取如 下废水防治措施: (1)建设单位必须在施工前提出申报,办理临时性排污许可证。工程施工期间,施工 单位应严格执行《天津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对地面水的排档进行组织设计, 严禁乱排、乱流污染道路、环境。 (2)施工过程要尽量减少弃土,做好各项排水、截水、防止水土流失的设计,做好必 要的截水沟和沉砂池,防止雨天水土流失。 (3)在施工场地,争取做到土料随填随压,不留松土。同时,填土作业应尽量集中并 避开 7~8 月的雨季。 (4)工程施工废水宜采用泥浆沉淀池、废水沉淀池等沉淀后回用。 (5)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施工程序,协调好各个施工步骤。雨季中 尽量减少地面坡度,减少开挖面,并争取土料随挖、随运,减少推土裸土的暴露时间,以 避免受降雨的直接冲刷,在暴雨期,还应采取应急措施,尽量用覆盖物覆盖新开挖的陡坡, 防止冲刷和崩塌。 5.施工固体废物 根据《天津市工程渣土排放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和《天津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管理规 定》有关规定,建设单位必须采取如下控制措施减少并降低施工垃圾对周围环境影响: (1)施工现场的施工垃圾必须分类收集,分别处置。土方、工程渣土和垃圾堆放高度 不得超出围挡高度,并采取苫盖、固化措施。 (2)施工期间的工程废弃物应及时清运,要求按规定路线运输,运输车辆必须按有关 要求配装密闭装置。 (3)针对输变电工程产生的余土,应进行合理处置。应优先考虑将余土平摊堆放于占 地范围内稳定且不易产生水土流失的位置;无法就地平摊时,应考虑外运综合利用等方式 合理处置余土。废电缆头收集后由物资部门回收利用。 (4)工程承包单位应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和管理,做到不随意乱丢废物,要设立环保 卫生监督监察人员,避免污染环境,影响市容。 (5)禁止将化学品等有害废弃物作为土方回填,避免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建设单位应负责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督和协调管理,确保以上措施得到落实。 6.环境管理措施 本项目施工承包商必须认真遵守《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天津市建设施工现 场防治扬尘管理暂行办法》、《天津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天津市建筑垃圾 工程渣土管理规定》、《天津市建设施工二十一条禁令》、《天津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 — 36 — 理办法》等环保法规,依法履行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各项义务。 施工承包商在进行工程承包时,应将施工期的环境污染控制列入承包内容,并在工程 开工前和施工工程中制定相应的环保防治措施和工程计划。 按规定拟建工程施工时应向所在地行政审批局申报;设专人负责管理,培训工作人员, 以正确的工作方法控制施工中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必要时,还需在监测和检查工程施工 的环境影响和实施缓解措施方面进行培训,以确保拟建项目施工各项环保控制措施的落实。 对施工过程的环境影响进行环境监理,以保证施工期的环保措施得以完善和持续执行,使 施工范围的环境质量得到充分有效保证。 本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是暂时性的,待施工结束后,受影响的环境因素大多可以恢 复到现状水平。 1.生态环境 本项目运行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线路运行维护期间,维修及巡检人员对周边地 表植被的扰动。项目线路较短,沿线植被主要为道路两侧绿化带,通过规范巡检人员行为, 合理选择巡检期,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综上,本项目运行期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运营期 生态环 境保护 措施 2.电磁环境 本项目新建输电线路均为地下电缆,通过合理设置电缆埋深及覆土厚度控制运行期电 磁环境影响。同时建设单位应选择质量良好的电缆线材,施工过程中规范穿缆过程中的施 工工艺,减少对电缆线材最外侧绝缘层的损伤,将本项目运行期电磁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综上,通过采取上述控制措施,预计本项目运行期间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 度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相应限值要求。 1.环境监测计划 根据《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HJ1113-2020) ,制定本项目自行监测计划 如下表所示。 阶 段 其他 运 行 期 监测 内容 监测点位 电磁 输电线路沿 线有代表性 的点位 表 25 运行期自行监测计划 监测 监测频次 监测方法 因子 工频电 场、工 频磁场 根据电力行业 环保规范确 定,公众反映 时不定期监测 《交流输变电工 程电磁环境监测 方法(试行)》 (HJ681-2013) 执行标准 《电磁环境控 制限值》 (GB8702-201 4)表 1 公众曝 露控制限值 2.竣工环保验收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 682 号)第十七条,编制环境影响报告 表的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 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编制验收报告。建设单位自主开展竣工环保验收基 — 37 — 本流程详见下图。 第 一 步 启 动 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或者委托技术机 构启动验收工作,制定初步工作方案 企业自查 第 二 步 自 查 第 三 步 验 收 调 查 与 监 测 环保手续履行情况 项目建成情况 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情况 编制验收监测方案 现场监测与调查 编制验收调查报告 成立验收工作组,提出验收意见 不合格 存在问题整改 合格 第 四 步 自 主 验 收 信息公开 (自主公开不少于20个工作日) 整改合格 全国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信息 平台填报相关信息 图 7 验收流程图 3.排污许可管理 本项目属于“五十五、核与辐射”中的“161 输变电工程”,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污 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 年版)》,本项目暂未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名录,无需申请排污许 可证。 针对本项目施工期、运行期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估算环保投资为 49 万元,约占工程 总投资的 0.5%,主要包括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生态保护及恢复措施,运行期环境管理与 监测等费用,具体明细详见下表。 表 26 环保投资估算表 环保 投资 序 号 1 2 3 4 5 6 项目 施工期 运行期 环保内容 投资(万元) 施工废气治理措施 “六个百分百”等抑尘措施 施工噪声防治措施 设置围挡等 废水防治措施 施工期废水分类收集、处置 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施工期废物分类收集、处置措施 生态保护及恢复措施 土地平整,恢复原有用地等措施 环境管理与监测 污染防治管理与现状监测 合计 8 5 6 8 12 10 49 — 38 — 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施工期 内容 要素 环境保护措施 陆生生态 生态避让,限定施工 活动范围,控制施工 临时占地,临时挡护 措施,表土隔离、剥 离与回覆,植被恢 复,施工人员管理 等。 水生生态 / 运营期 验收要求 环境保护 措施 落实环评提出的 优化运行检 施工期生态保护、 修方案、规范 恢复措施,将施工 运行维护行 对生态影响降至 为、减少人为 最低。 扰动。 验收要求 落实环评报告中提 出的各项环境保护 措施。 / / / 落实环 评提 出的 施工期 地表 水环 境保护措施。 / / 剥离表土进行回 填。 / / 声环境 选 用低 噪声机 械设 备,施工作业时宜采 取隔离、围挡等降噪 措施,应限制车辆鸣 笛,严格控制夜间施 工等。 落实环评提出的施 工期声环境保护措 施,施工场界噪声 排放执行《建筑施 工场界环境噪声排 放 标 准 》 (GB12523-2011) 限值要求,无投诉 / / 振动 / / / / / / / / 巡检人员定 期巡检导线 情况。 运行期间工频电场 强度、工频磁感应 强度均能满足《电 地表水 环境 地下水及 土壤环境 大气环境 固体废物 电磁环境 — 39 — 施工泥浆废水、冲洗 路面及车辆废水经 沉砂、除渣等预处理 后,回用于洒水降尘 等,避免随意排放 土石方开挖与回填 过程中,宜先将表土 剥离,与下层土分开 堆放,按照土层顺序 (剥离顺序反序)分 层回填。 场地洒水降尘,严格 落实环评提出的 执行“六个百分百” , 施工期施工废气 落实天津市重污染天 治理措施。 气应急预案等。 落实环评提出的 施工期施工固体 施 工垃 圾必须 分类 废物处置措施,确 收集,分别处置。 保不会产生二次 污染。 / / 磁 环 境控 制限 值 》 (GB8702-2014) 中 限值要求。 环境风险 / / / / 环境监测 / / 输电线路 电磁监测 运行期间工频电场 强度、工频磁感应 强度均能满足《电 磁 环 境控 制限 值 》 (GB8702-2014) 中 限值要求 其他 / / / / — 40 — 七、结论 本项目属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通过优化完善配电线路,可为电气化改造后的黄万铁路提供稳定、 可靠的电力来源,可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铁路行业绿色发展,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 本项目施工期在采取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有效措施后可将环境影响降至最低,并随着施工期 的结束而恢复。运行期无废气、废水、噪声及固体废物排放,主要污染为电缆输电线路产生的电磁, 在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后,可满足环境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在建设单位保证环保投资足额投入、各项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措施切实施行、各类 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前提下,本项目的建设具备环境可行性。 — 41 — 黄万铁路电气化改造配套外部电源接入工程 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 建设单位:国能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2023 年 1 月 目 录 1. 总则 .......................................................................................................................................... I 1.1 相关技术标准 ................................................................................................................................... I 1.2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 I 1.3 评价工作等级 ................................................................................................................................... I 1.4 评价范围 .......................................................................................................................................... II 1.5 电磁环境敏感目标 .......................................................................................................................... II 2 项目概况............................................................................................................................... III 3 电磁环境现状评价 ......................................................................................................... III 3.1 监测因子、监测方法 .................................................................................................................... III 3.2 监测点位布设 ................................................................................................................................ IV 3.3 监测单位、监测时间和监测仪器 ................................................................................................ IV 3.4 监测结果与评价 ............................................................................................................................ IV 4 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V 4.1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 V 4.2 电缆线路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 V 4.3 电磁环境保护措施 ....................................................................................................................... VII 4.4 电力线路保护区规定 ................................................................................................................... VII 5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VII 5.1 电磁环境现状 ............................................................................................................................... VII 5.2 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 ............................................................................................................. VIII 1.总则 1.1 相关技术标准 (1)《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 (3)《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 (5)《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 1.2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1)评价因子 现状评价因子: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预测评价因子: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2)评价标准 依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 8702-2014) 表 1“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规定, 为控制本工程工频电场、磁场所致公众曝露,环境中工频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 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控制限值为 100μT。 1.3 评价工作等级 黄万铁路电气化改造配套外部电源接入工程新建 110kV 双回电源线,线路 全长 7.2km,其中,第一路电源由规划鑫泰路 220kV 站出线,向东敷设至路口后 向南沿现状河道和高压走廊中间敷设至港中公路北侧路口后,向东敷设并拉管穿 越黄万铁路后向北接入规划郭庄子牵引变电所,线路路径长 4.7km;第二路电源 由 110kV 西马一线现状塔出线,向南敷设至路口后沿港中公路向西敷设至路口 后,向北敷设最后接入规划郭庄子牵引变电所,线路路径长 2.5km。 其中鑫泰路-规划郭庄子牵引变电所一回电缆长 5.23km,西马一线现状塔规划郭庄子牵引变电所一回电缆长 2.53km,送电部分由郭庄子牵引变电所出线 引至铁路接触网,电缆长 50m。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 (HJ24-2020)中有关规定,本项目 110kV 输电线路采用地下电缆方式,故电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表 1 输变电建设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分类 电压等级 工程 条件 变电站 交 流 110kV 输电 线路 变电站 220~330kV 交 流 输电 线路 变电站 500kV 及以 上 直流 ±400kV 及 以上 其他 输电 线路 户内式、地下式 户外式 1、地下电缆 2、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10m 范围内无电 磁环境敏感目标的架空线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10m 范围内有电磁环 境敏感目标的架空线 户内式、地下式 户外式 1、地下电缆 2、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15m 范围内无电 磁环境敏感目标的架空线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15m 范围内有电磁环 境敏感目标的架空线 户内式、地下式 户外式 1、地下电缆 2、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20m 范围内无电 磁环境敏感目标的架空线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20m 范围内有电磁环 境敏感目标的架空线 评价工作 等级 三级 二级 三级 二级 三级 二级 三级 二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一级 —— —— 一级 —— —— 二级 1.4 评价范围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确定本项目评价范 围为电缆管廊两侧边缘各外延 5m 范围。 表 2 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 分类 交流 直流 电压等级 线路 变电站、换流站、 开关站、串补站 架空线路 110kV 站界外 30m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30m 220~330kV 站界外 40m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40m 500kV 及以上 站界外 50m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50m ±100kV 及以上 站界外 50m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50m 地下电缆 电缆管廊两侧 边缘各外延 5m(水平距离) 1.5 电磁环境敏感目标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 (HJ24-2020)所确定的电磁环境影 响评价范围,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 2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黄万铁路电气化改造配套外部电源接入工程 建设单位:国能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性质:新建 工程投资:9005.86 万元 地理位置:天 津 市 滨 海 新 区 太 平 镇 大 村 村 第一路电源:规划鑫泰路 220kV 站-规划郭庄子牵引变电所 规划鑫泰路 220kV 站坐标:东经 117°15′39.409″;北纬 38°39′48.789″;规划 郭庄子牵引变电所坐标:东经 117°16′47.589″;北纬 38°37′52.120″。 第二路电源:110kV 西马一线现状塔-规划郭庄子牵引变电所 110kV 西马一线现状塔坐标:东经 117°17′50.271″,北纬 38°38′7.271″。 本工程基本情况见下表。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电压等级 工程地理位 置 表 3 本工程建设情况一览表 黄万铁路电气化改造配套外部电源接入工程 国能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110kV 天津市滨海新区太平镇大村村 新建两回电缆线路接入待建的郭庄子牵引变电所,由待建鑫泰路 220kV 变电站和港西 220kV 变电站各提供一回电源,港西一路电源 T 接在现状西马 110kV 线路上。两路电源均为 110kV 单回电缆。 线路全长 7.2km,其中,第一路电源由规划鑫泰路 220kV 站出线,向东 敷设至路口后向南沿现状河道和高压走廊中间敷设至港中公路北侧路口后, 向东敷设并拉管穿越黄万铁路后向北接入规划郭庄子牵引变电所,线路路径 本工程规模 长 4.7km;第二路电源由 110kV 西马一线现状塔出线,向南敷设至路口后沿 港中公路向西敷设至路口后,向北敷设最后接入规划郭庄子牵引变电所,线 路路径长 2.5km。 其中鑫泰路-规划郭庄子牵引变电所一回电缆长 5.23km,西马一线现状 塔-规划郭庄子牵引变电所一回电缆长 2.53km,送电部分由郭庄子牵引变电 所出线引至铁路接触网,电缆长 50m。 ZC-YJLW03-Z-64/110kV-1×800mm2 电缆型号 电缆敷设方 主要采用排管、拉管、单回沟槽敷设的方式,其中排管敷设 6.69km,拉管敷 式 设 0.29km,单回沟槽敷设 0.1km,站内夹层沟槽敷设 0.12km。 3 电磁环境现状评价 3.1 监测因子、监测方法、监测单位及监测时间 监测因子: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监测方法:《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 监测单位:津滨环科(天津)检测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监测时间:2022 年 10 月 26 日 3.2 监测点位布设 本次电磁环境现状在 110kV 输电线路选线沿线布设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监 测点。 3.3 监测点位、监测时间和监测仪器等 (1)监测点位 本项目输电线路沿线评价范围内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本次评价选择沿线有 代表性的点位距地面 1.5m 高处进行现场监测,沿线布设 4 个监测点位。其中, 新建两回电缆线路接入待建的郭庄子牵引变电所,两回电源分别以 4+1 孔排管引 入。由于该部分路径沿线无其他电磁设施,本次评价在两回电源路径上方设置 1 个监测点位。 (2)监测因子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3)监测频次 1 次/监测点位。 (4)监测仪器 手持式场强仪 BHYT2010A;仪器编号:JBHK-YQ-161;计量仪器定期进行 检定和期间核查。 (5)监测条件 大气压 102.5kPa,温度 12.1℃,湿度 46.3%,风速 2.6m/s,天气情况满足监 测条件、监测方法及仪器使用环境要求。 3.4 监测结果与评价 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详见下表。 表4 测点序号 E1 E2 E3 E4 本工程选线沿线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现状监测结果 监测点位 拟建鑫泰路-郭庄子牵引变电所电缆线 路正上方 拟建鑫泰路-郭庄子牵引变电所电缆线 路正上方 拟建郭庄子牵引变电所出线电缆线路 路径上方 拟建港西-郭庄子牵引变电所电缆线路 正上方 工频电场强度(V/m) 磁感应强度(μT) 2405.0 2.402 45.4 0.223 18.18 0.071 330.3 0.974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 110kV 线路沿线各测点处工频电场强度和磁感 应强度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相应频率范围的限值 要求(频率 50Hz,电场强度 4kV/m,磁感应强度 100μT)。其中,E1 点位监测 数值偏高,主要受电缆路径东侧紧邻的架空走廊现状 500kV 骅静一、二线影响; E4 点位监测数值偏高,主要受电缆路径东侧紧邻的港唐 220kV、西马一二线架 空输电线路走廊架空线影响。 4 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1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根据工程内容,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 本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导则中有关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三级评价)的基本要求如下: 对于输电线路,重点调查评价范围内主要敏感目标和典型线位的电磁环境现 状,可利用评价范围内已有的最近 3 年内的监测资料;若无现状监测资料时应进 行实测,并对电磁环境现状进行评价。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一般采用模式预测的方 式。输电线路为地下电缆时,可采用定性分析的方式。 4.2 电缆线路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本评价引用2021年10月天津武清六里庄220kV变电站110kV送出工程验收监 测中的济孟一线南蔡支线单回电缆监测数据(监测报告编号: 2021HYYFX-06488,2021年10月)对本项目电缆线路运行期间电磁环境影响进 行类比分析预测。 (1)类比对象 该工程新建 110kV 电缆路径总长 2.31km,其中济孟一线南蔡支线单回电缆 路径长度 0.36km,该线路位于天津市武清区。本项目类比其中单回电缆线路监 测数据,类比线路路段的电压等级、线路回数、敷设方式等参数与本项目线路类 似,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具体相关参数线下表。 表 5 本项目电缆线路与类比线路相关参数 序 建设规模和 本项目 类比项目 号 条件 1 110kV 110kV 电压等级 2 线路回数 单回 单回 3 7.2km 0.36km 线路长度 4 敷设方式 沟槽、排管、拉管 沟槽、排管 5 1m 1m 埋深 2 6 电缆型号 ZC-YJLW03-Z-64/110kV-1×800mm ZC-YJLW03-Z-64/110kV-1×800mm2 (2)监测点位 该工程单回电缆断面监测选定在济孟一线南蔡支线 110kV 单回电缆线路中 心正上方为起点,距地面 1.5m 高,垂直于线路方向 1、2、3、4、5m 处布设监 测点位。监测点位图如下: 图 1 类比工程监测点位示意图 (3)监测时间及监测频次 2021 年 10 月 11 日,昼间监测一次。 (4)监测条件 昼间:晴,10~17℃,相对湿度 42~50%,风速 0.7~1.3m/s。 (5)监测结果 110kV 电缆线路运行期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的监测结果见下表。 序 号 1 2 3 4 5 6 表 6 110kV 电缆线路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结果 高度 监测点位 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μT) (m) 单回电缆监测断面 1:济孟一线南蔡支线 以电缆管廊正上方 16.2 0.391 1.5m 处为起点(0m) 16.8 0.303 电缆管廊外 1m 16.4 0.240 1.5 电缆管廊外 2m 15.2 0.229 电缆管廊外 3m 14.3 0.192 电缆管廊外 4m 12.1 0.165 电缆管廊外 5m 根据类比线路与本项目电缆线路相关参数可知,类比线路与本项目具有可类 比性,根据类比监测结果可知,110kV 地埋电缆正常运行期间各测点工频电场强 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均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表 1 公众 曝露控制限值相应限值要求(频率 50Hz,电场强度 4000V/m,磁感应强度 100μT)。 因此,参照类比监测数据,预计本项目地下电缆建成投运后周围工频电场强度、 工频磁场强度可满足标准限值要求。 4.3 电磁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电缆线路全部为地埋形式,运行期由于电缆绝缘层和敷土的屏蔽作 用,基本不会对电磁环境产生影响。 4.4 电力线路保护区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1998]第 239 号《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第二 次修订,2011 年 1 月 8 日起施行)、《天津市电力设施保护条例》(201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为了保障电力供应,保护输变电设施的正常运行,设定电力电 缆线路保护区。 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令第 26 号《天津市电力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第五次 修正,2021 年 12 月 31 日起施行),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地下电缆为电缆线 路地面标桩两侧各 0.75m 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根据以上规定,确定本 项目 110kV 地下输电线路地面标桩两侧各 0.75m 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为 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 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任何单位或个人在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内,必 须遵守下列规定: 不得在地下电缆保护区内堆放垃圾、矿渣、易燃物、易爆物,倾倒酸、碱、 盐及其他有害化学物品,兴建建筑物、构筑物或种植树木、竹子;地下电缆铺设 后,应设立永久性标志,并将地下电缆所在位置书面通知有关部门。 根据以上规定,本项目拟建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内应避免规划开发建设敏感 建筑物、构筑物,确保符合输电线路保护区的相关规定。 5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5.1 电磁环境现状 本项目电缆线路沿线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本项目输电线 路沿线各测点处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监测值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 8702-2014)表 1 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频率 50Hz,电场强度 4000V/m, 磁感应强度 100μT)。 5.2 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 本评价采用类比监测的方式,对本项目 110kV 电缆输电线路运行期间的电 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通过类比调查分析,本项目 110kV 地下电缆线路运行期 间的电磁环境影响能够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相应限值要 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