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三交-碛口煤层气开发项目公示.docx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污染影响类) (公示本) 项目名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三交-碛口煤层气开发项目 配套采出水处理站三期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奥瑞安能源国际有限公司 编 制 日 期:2023.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 奥瑞安能能源国际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三交-碛口煤层气开发项目 配套采出水处理站三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修改说明 吕梁市生态环境局临县分局于 2023 年 1 月 8 日在离石区主持召开了《奥瑞安能能 源国际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三交-碛口煤层气开发项目配套采出水处理站三期工 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技术审查会,会上专家和审查人员对报告表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评 审,提出了技术审查意见。会后,我们根据技术审查意见进行了修改,修改情况如下: 序号 1 专家意见 修改情况 补充本工程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三交- P23-25 补充本工程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三 碛口煤层气开发项目”配套采出水处理站 交-碛口煤层气开发项目”配套采出水处理站 一期、二期工程的衔接关系,分析工程建 一期、二期工程的衔接关系,分析工程建设 设与已审批项目的相符性;结合环境保护 与已审批项目的相符性 目标进一步分析厂址选择的可行性。 P2 结合环境保护进行一步分析厂址选择的可 行性。 2 3 完善“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三交-碛口煤层 P23-25 完善“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三交-碛口煤 气开发项目”的建设内容,明确配套采出 层气开发项目”的建设内容,明确配套采出水 水处理站一期、二期工程的服务范围,分 处理站一期、二期工程的服务范围 析三期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并明确其服务 P9-10 分析三期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并明确其 范围。 服务范围。 细化环境保护目标,补充环境保护目标与 P33 细化环境保护目标,补充环境保护目标与 项目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完善地表水系图。 项目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附图 5 完善地表水系图。 4 5 核实固废产生种类及产生量,明确固废属 P46-47 核实固废产生种类及产生量,明确固废 性,细化固废暂存设施设置要求,分析处 属性,细化固废暂存设施设置要求,分析处置 置方案的合理性。 方案的合理性。 完善污染物排放清单和相关图件。 P49-50 完善污染物排放清单 根据项目修改情况调整相关附图图件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名称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三交-碛口煤层气开发项目配套采出水处理站三期工程 项目代码 无 建设单位联系人 李春辉 联系方式 13612190980 建设地点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碛口镇樊家沟村东南 0.35km 处空地 地理坐标 污水处理站 N 37 度 39 分 15.451 秒,E110 度 49 分 47.917 秒 国民经济 行业类别 D4620 污水处理及其再 生利用 建设性质 √新建(迁建) □改建 □扩建 □技术改造 建设项目 行业类别 四十三、水的生产和供应业—95 污水 处理及其再生利用--新建、扩建日处 理 10 万吨以下 500 吨及以上城乡污 水处理的;新建、扩建其他工业废水 处理的(不含建设单位自建自用仅处 理生活污水的;不含出水间接排入地 表水体且不排放重金属的) 建设项目 申报情形 √首次申报项目 □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 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 □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 项目审批(核准/ 备案)部门(选填) 无 项目审批(核准/ 备案)文号(选填) 无 总投资(万元) 1066.3 环保投资(万元) 1066.3 环保投资占比(%) 100% 施工工期 24 个月 是否开工建设 专项评价设置情况 √否 用地(用海) □是: 面积(m2) 3552m2 项目污水处理站尾水最终排放至湫水河,设置地表水评价专题 规划情况 无 规划环境影响 无 评价情况 规划及规划环境 无 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 一、产业政策 其他符合 性分析 本项目为三交区块煤气层气采出水配套建设的水处理站项目,根据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21年修编),本项目不属于鼓 1 励类和淘汰类,属允许类。因此,本项目符合当前国家产业政策。 二、选址可行性分析 (1) 区域规划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污水处理站位于临县碛口镇樊家沟村东南 0.35km 处的拟建空 地。拟建设采出水处理站 1 座,采用汽车拉运的方式进行收集,不建设 收集管网。依据现有采出井采出水现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拟在采出 井较为集中的碛口镇区域建设采出水集中处理站,类比现已建成并投入 运行的 1#区、2#区集中水处理站的建设情况,拟采用同类型水处理工艺, 可以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 本次项目均为汽车拉运进行收集,不进行管网敷设,不仅大大减少 投资,且仅占用建设污水处理站的用地即可满足要求,项目的建设符合 当地土地规划要求。 (2)环境敏感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2021 版)——“本 名录所称环境敏感区,是具有下列特征的区域”中规定的内容进行分析, 本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不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 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定的地区内,因此项目区域不属于环境 敏感区。 本项目采出水污水处理站位于临县碛口镇樊家沟村东南 0.35km 处的 空地,距临县县城约 37.2km,不在临县县城规划范围内。项目建设不违 背临县县城总体规划,故项目选址可行。 三、三线一单分析 根据环境保护部文《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 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 号),要求强化“三线一单”约束作用, 建立“三挂钩”机制、多措并举清理和查处环保违法违规项目,三管齐 下切实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三线一清单中的三线是指“生态保护红线、 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一清单,就是规划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2 1) 环境质量底线符合性分析 (1) 环境空气: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未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收集临县 2021 年环境空气质量例行监测年均值数据进行分析。本项目所在区域属 于不达标区域。 项目建成后主要大气污染物为 NH3、H2S 等,为了解本项目所在地特 征污染物环境本底现状,建设单位委托山西博枫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 了监测和采样, 监测采样时间为 2022 年 12 月 6 日--8 日。 在厂址布设了 1 个监测点。监测项目:NH3、H2S,共 2 项。厂址监测点 NH3、H2S 监测值满 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 D 中标准。 由 此可见,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据现场调查了解,本项目评价区地表水体为湫水河,根据《山西省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B14/67-2019),项目所在地地表河流属湫水河 东峁村-碛口段,该河段规划主导功能为农业与一般景观水保护,水质保 护目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依据《吕 梁市黄河流域高质量管理要求》提出,湫水河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 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 建设单位委托山西博枫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22年12月6日-8日对排 放口河道湫水河设置3个监测断面了解地表水现状。经分析,在地表水体 湫水河的3个监测断面中,除总氮指标超标外,其余各项监测指标均满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要求。超标原因湫水 河上游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现象。 (3) 声环境现状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试 行)》:厂界外周边 50m 范围内存在声环境保护目标的建设项目,应监测 保护目标声环境质量现状并评价达标情况。本项目周边 50m 范围内不存 在声环境保护目标,仅对厂界四周进行了现状监测。 建设单位委托山西博枫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 2022 年 12 月 6 日对拟 3 建污水处理站四周厂界进行了监测。厂界四周各设一个监测点,共设 4 个监测点。依据监测数据分析,本项目厂区边界四周边侧昼间噪声值介 于 55.7-57.0dB(A)之间、夜间噪声值介于 45.7-46.4dB(A),监测值满足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2 类标准。 本项目严格落实环评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各项污染物做到连续稳 定达标排放,本项目建成后不会对区域环境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本项 目建设不会突破区域环境质量底线。 2)与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 意见》(晋政发〔2020〕26号)符合性分析 依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 意见》(晋政发〔2020〕26号)文,山西省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划分如下: 优先保护单元: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水源 保护区、泉域重点保护区,以及生态功能重要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区域 等。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吕梁山等生态屏障带,以及沿黄水土流失生态脆 弱区域。 重点管控单元:主要包括城市建成区、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和 产业园区、大气环境布局敏感区和弱扩散区,以及开发强度高、污染物排 放量大、环境问题相对集中的区域等。主要分布在“一主三副六市域中 心”等城镇化以及工业化区域。 一般管控单元:指优先保护单元和重点管控单元之外的其他区域。 根据山西省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图,见附图3 ,项目位于晋政发 〔2020〕 26 号文中一般管控单元。本项目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三交-碛口煤层气开 发项目配套采出水处理站三期工程建设项目,处理开采井采出水,满足 达标排放的要求后外排湫水河。项目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 处理后的废 水满足达标排放的总量控制的要求,项目占地为未规划用地, 本项目的建 设符合晋政发〔2020〕26号文中一般管控单元的要求。 3)与吕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吕梁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 控实施方案的通知符合性分析 根据《关于印发吕梁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的 通知》(吕政发〔2021〕5号),项目所在地位于临县一般管控单元,本项 4 目依据《关于印发吕梁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的通 知》准入清单符合性分析见表1-1,吕梁市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分布图见附 图4。 3)资源利用上线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运营过程中消耗少量的电源资源等,项目资源消耗量相对 于可利用资源总量较小,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 4)与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对照 项目所在地没有环境准入负责清单,本次环评对照国家产业政策说 明。 本项目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三交-碛口煤层气开发项目配套建设的污 水处理站建设项目,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本)》 (2021修编), 本项目不属于鼓励类和淘汰类项目,不在负面清单内。 因此,本项目符合《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 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号)中“三线一单”的要求。 5 表 1-1 管控类别 吕梁市生态环境总体准入清单 管控要求 1、涉及国家、省管控要求执行“山西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空间布 局约束 吕梁市 总体要 求 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严格环境准入条件。合理确定产业布局,落实国家“两高”(高耗 能、高污染)的资源型行业准入条件规定。禁止新建、扩建高排放、高污染、高耗能、高耗 水、高风险项目。合理布局开发区、工业聚集区产业和规模,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充分 考虑园区环境容量的承载能力,引导企业项目有序进入和退出园区。 2、优化布局焦化产业,严格实施产能置换要求。新建产能置换焦化项目坚持向重点焦化园 区和优势企业集中的原则,坚决杜绝分散布点和未批先建。必须在依法设立、环保基础设 施齐全、经规划环评、允许建设焦化项目的园区建设。在环境容量允许的前提下,全市焦 化产业主要向产业基础较好的平川地区和煤源优势明显的离柳矿区及周边区域布局,其它 县不再布局新建产能置换焦化项目。 3、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和修复,强化流域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的统筹 管理,衔接和落实“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相关要求。 4、科学合理规划碳达峰路径,大力实施工业节能低碳改造和清洁生产,完善建筑领域和交 通运输结构的绿色节能建设。加快推进能源结构优化,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积极推进 清洁能源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1、大气环境重点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相关行动计划、治理方案等;严格污染物区域削减及总 量控制指标要求,未达标区域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主要污染物实施区域倍量削减;积极 开展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改造,依法依规淘汰落后工艺、产品及设备。 2、水环境重点落实水污染防治相关行动计划、治理方案等;实施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 制,所在流域控制单元环境质量未达标的实施重点水污染物倍量削减;工业企业、工业聚 集区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外排废水达到水污染物综合排放地方标准;加强城镇水污 染防治,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再生水利用率;优化调整排污口设置,强化工业园区水环 境风险防控。 3、土壤环境重点落实土壤污染防治相关行动计划、治理方案等;强化空间布局管控,鼓励 6 本项目 本项目为鄂尔多斯盆地 东缘三交-碛口煤层气开 发项目配套建设的采出 水污水处理站建设项目。 本项目为鄂尔多斯盆地 东缘三交-碛口煤层气开 发项目配套建设的采出 水污水处理站建设项目。 非两高企业。项目建设中 完善环保设施,满足达标 排放的要求。 项目依据相关要求建设, 符合相关要求,项目所用 工艺、设备均不是淘汰工 艺和设备。处理达标后, 外排黄河。 厂区范围内全部进行硬 化。 项目占地不在自然保护 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 是否符合 符合 符合 符合 污染物排放管控 工业企业集聚发展,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减少土壤污染;对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 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 业严格环境风险管控,将土壤污染防治纳入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严格涉重金属行业准入条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泉域 件。 等各类保护地范围内。 4、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泉域 等各类保护地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要求。严格管控矿山开采行为,实施矿区生态修 复和污染治理,重点落实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5、强化工业企业风险管控。新建化工企业全部进入工业园区,合理布局生产装置及危险化 学品仓储等设施,并划定环境防护距离。加强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防控,建立和完善园区环 境风险防控设施、应急救援体系和物资储备建设。 1、工业企业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大气污染物排放口及其标志、永久性监测点位、采样监测平 建 设 单 位 按 照 有 关 规 定 台,安装和使用自动监测设备,配合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实时监督监测。 设置大气污染物排放口 2、重点污染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配套建设除尘、脱硫、脱硝等装置,或者采取技术改 及其标志、永久性监测点 位、采样监测平台,配合 造等其他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措施。 3、在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后,工业企业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 生 态 环 境 主 管 部 门 的 实 应急响应操作方案,落实应急减排措施。 时监督监测。 4、在重污染天气集中出现的季节,严格执行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错峰生产、 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 施工、运输的规定。 按当地县人民政府相关 5、储油储气库、加油加气站及油罐车、气罐车应当安装油气回收设施并保持正常运行,每 要求建设。 年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送油气排放检测报告。 6、排放油烟的餐饮服务业经营者和企事业单位食堂应当安装油烟净化设施,保持正常使用, 定期清洗、维护并保存记录,实现油烟达标排放。 1、实施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排放的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 项目按工艺要求用水,保 省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障处理水后达标排放。生 2、工业污水进行预处理后,达到行业水污染排放标准的,方可向集中处理设施排放。 活污水设旱厕,定期经污 3、不得通过篡改、伪造、毁灭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 罐 车 转 运 至 污 水 处 理 厂 放水污染物。 处理。 4、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外排废水达到水污染物综合排放地方标准。 5、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应当保障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对出水水质 负责,外排水污染物应当达到水污染物综合排放地方标准。 1、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畜禽养殖、旅游等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采 本项目严格执行相关规 7 符合 符合 符合 环境风险防控 水资源 利用 空间布 局约束 能源利 用 土地资 源 取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体。 2、符合保护区、准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条件的建设项目,应当进行水源水环境影响 评价。 3、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城乡污水、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置 设施建设,防治工业点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保障水源水环境安全。 1、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过境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采取必要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污染饮用 水水源。 2、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保护区、准保护区的环境状况和污染风险进行调查评估, 筛查可能存在的污染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并督促落实。 3、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水源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方案,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造成饮用 水水源污染的突发性事故时,应当依法启动相应的应急方案,做好应急供水准备。 4、保护区、准保护区内可能发生水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供水单位应当制定水污染事 故应急方案,落实预警、预防机制和保障措施,提高水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置能力。 定,满足达标排放要求 建设单位应完善相关的 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 演练。 建设单位严格执行各项 1、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生产经营用地的用途变更或者在其土地使用权收回、转让前,应 制度,厂区范围内全部硬 当由土地使用权人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应当作为不动 化,减少对土壤环境的污 产登记资料送交地方人民政府不动产登记机构,并报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染,并对运行期产生的污 2、土地使用权已经被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壤污染责任人为原土地使用权人的,由地方人 染进行土壤修复风管及 民政府组织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 修复。 1、2025、2035 年吕梁市水资源利用上线执行水利部门关于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强度、 项目用水接自附近村庄, 效率等相关管控要求。 可以满足项目用水要求。 1、2025、2035 年吕梁市能源利用上线执行吕梁市“十四五”及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相关 项目执行相关要求。 管控要求。 1、禁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燃用高污染燃料设施;除燃煤电厂、集中供热站和原料生产 项目使用清洁能源电。 使用企业外,禁止销售、储存、运输、燃用煤炭及其制品。 不涉及煤炭消费。 1、2025、2035 年吕梁市土地资源利用上线执行自然资源部门关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总量 项目用地符合当地土地 及强度相关管控要求。 要求。 8 符合 符合 符合 符合 符合 符合 二、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一、背景由来 奥瑞安能源国际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三交—碛口煤层气开发项目 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和柳林县境内,属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勘查 范围 383.20km2,可利用煤层气储量约 558.10 亿 m3,建设生产规模为年产煤 层气 5.0 亿 m3。2014 年 4 月奥瑞安能源国际有限公司委托山西环境科学研究 院编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三交-碛口煤层气开发项目环评影响评价报告 书》,2014 年 7 月 28 日,山西省环境保护厅以晋环函[2014]834 号文对《鄂 尔多斯盆地东缘三交-碛口煤层气开发项目环评影响评价报告书》 进行了批复。 三交区块煤层气位于黄河以东,吕梁山西侧,该区块行政划分属于临县 和柳林县,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该区块煤层气开采分为 3 个层位,分别为: 山西组 3+4+5#煤层、太原组 8#煤层、太原组 9#煤层;目前主力开发层位为山 西组 3+4+5#煤层。 建设 内容 随着山西组 3/4/5 煤优势区域资源动用程度增大和 8/9 煤层区域的增加 采出井投入采气,故产水量预测:区块内的 2022 年预测产水量 997m3/d,2023 年预测产水量 1036.7m3/d,2024 年预测产水量 1819.7m3/d, 其原 ODP 方案批复,运营期采气井场拟分三部分,分别各建设一个采出 水处理工程对煤气层气采出井水进行处理。 到 2021 年,奥瑞安能源国际有限公司已建成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三交-碛 口煤层气开发项目配套采出水处理站一期工程、二期工程,现可处理采出水 780m3/d,2 个水处理站均采用“集输+拉运”处理的方式进行收集采出水,送 至采出水处理站一期工程、二期工程进行处理,处理工艺为:混凝沉淀+三级 过滤(改性沸石+活性炭+精密)+超滤,处理后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 III 类标准,外排至湫水河。 考虑到随着煤层气开发项目的进展,现有的采出水处理站总的处理能力 不能满足本区块的采出水处理量,故考虑新建本次三期工程水处理站,经综 合比选,拟选用距离碛口古镇位置较远樊家沟东南侧 0.35km 后空地(2000 井 9 场地)拟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三交-碛口煤层气开发项目配套采出水处理站三 期工程,即通过“拉运”方式集中处理,拟在 2000 井新建 1 座采出水处理站, 新建水设备处理规模为 300m3/d,搬迁一座 50m3/d 水处理撬,合计处理能力达 到 350m3/d 水处理能力。站场内预留 200m3/d 水处理设施空地。处理后的采出 水中需满足:COD 、NH3-N 、TP 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4/ 19282019)中矿井水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其余指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Ⅲ类标准,水处理达标后就近排入山沟,最终排入湫水河。 目前湫水河水质为地表 III 类,对湫水河影响极小。 二、项目建设内容 1、建设内容 经调查目前三交区块三期项目生产井采出水总量为 293.89m3/d,故本次 污水处理站建设内容为:新建 300m3/d 水处理系统 1 套,迁建 50m3/d 水处理 撬 1 套(拟从 SJ101-V1 井搬迁),预留 200m3/d 水处理系统 1 套空地;新建 1 座 1000m3 水池,1 座清水池、1 座泥渣棚,1 座值班房、2 蹲位厕所及站内道 路、回车场等设施,预留 1 座 1000m3 水池空地、处理站场区内地硬化。本次 项目处理能力为 350m3/d。站场占地面积 3552m2。 2、劳动定员与工作制度 本项目定员8人,污水处理厂全年365天运行。 二、工程规模与内容 1、工程建设内容见下表: 表2-1 类别 工程建设内容表 内容 工程建设内容 备注 设计处理规模为300m3/d。 主体 工程 采出水处理站及 收集方式 迁建水处理橇(拟 从 SJ101-V1 井搬 迁) 现 已 投 入 处 理 气 井 134 口 , 处 理 水 量 为 293.89m3/d,全部采用拉运方式集水。不设管网 收集。 已有采出水处理站的处理水量表见表2-2 处理工艺为:反硝化+混凝沉淀+多级过滤(石英 砂+改性沸石+活性炭+精密过滤) 迁建水处理橇处理规模50m3/d,处理工艺为:反 硝化+混凝沉淀+多级过滤(石英砂+改性沸石+ 活性炭+精密过滤) 10 新建 迁建 公用 工程 辅助 工程 环保 工程 污水 处理 供水 由附近村庄供水。 供电 本站 10kV 电源采用架空线引自 22V1 井场 10kV 电力架空线路,引接杆上设隔离开关,避雷器及 新建 接地装置一组。 站内设 10/0.4kV 配电变压器 1 座, 经线路引自各用电处。 采暖 采用电空调或电暖气采暖。 新建 排水 生活污水排入旱厕,定期外运,不外排。 新建 永久占地 污水处理厂永久占地面积 16800m2。 新建 值班室 占地面积 84m2,砖混结构。 新建 站 挖填工程 废气 污水处理 厂恶臭气 体 废水 职工生活 污水 地下水污 染 噪声 各类水泵 生活垃圾 污泥 固体 废物 依托 工程 废机油 危废暂存间 新建 施工期开挖土方量 360m3,回填土方量为 420m3, 利用采井余方进行挖填平衡,无弃方。 各污水处理单元经加盖密闭处理。污水处理站四 周加强植树绿化,进行绿化隔离、种植乔灌木,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恶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污 水处理站的运行操作中加强管理,格栅拦截的废 弃物要及时清运,减少废弃物堆存,以减少恶臭 影响。 -- 新建 生活污水排入旱厕,定期外运,不外排。 新建 各水工构筑物、污泥池均进行重点防渗 新建 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减震、厂房隔声、风机安 装消声器等 场内收集,交环卫部门处理。 压滤、干化后,送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 集中收集后,运至公司设于高家庄村设的危废暂 存间内,分类分区存放,内设高密度聚乙烯塑料 桶收集,委托山西新鸿顺能源有限公司进行回收 处理。 集团公司在高家庄村设有集中式危废暂存间,分 类分区存放,内设高密度聚乙烯塑料桶收集,委 托山西新鸿顺能源有限公司进行回收处理。 新建 新建 新建 依托 已验 收 2、采出水处理站三期工程平面布置 站内新建设施主要有:1000m3水池2座(建设1预留1)、300m3/d水处理设备1 套、200m3/d水处理设备1套(预留)、搬迁一台50t/d水处理撬,辅助建设有清 水池、泥渣棚1座等。站内东北侧设置1个出入口和外部道路连接。 采出水处理站三期工程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 3、项目各采出水站的水处理统计情况 (1) 现已有纳入本项目拟处理采出井及井水量 表2-2 序号 井号 采出水处理站的处理水量统计表 日产水量(m3) 11 序号 井号 日产水量(m3) 1 SJT9 4.08 71 SJ52-V1 1.15 2 SJT12-D1 0.00 72 SJ53-H1 1.96 3 SJT12-D2 2.64 73 SJ53-H2 0.64 4 SJT12-D3 0.84 74 SJ54-H1 2.24 5 SJT12-D4 1.20 75 SJ55-V1 5.33 6 SJT13 0.12 76 SJ56-V1 1.24 7 SJT13-D1 0.12 77 SJ57-V1 1.80 8 SJT13-D2 1.02 78 SJ57-V2 3.79 9 SJT13-D3 0.36 79 SJ58-V1 2.36 10 SJT13-D4 1.08 80 SJ59-V1 0.36 11 SJT14 1.56 81 SJ60-V1 0.47 12 SJT14-D1 2.40 82 SJ61-V1 2.71 13 SJT14-D2 0.46 83 SJ64-H1 0.84 14 SJT14-D3 0.00 84 SJ65-V1 0.47 15 SJT14-D4 2.16 85 SJ66-V1 0.48 16 SJT14-D5 0.90 86 SJ67-V1 20.40 17 SJT15 5.52 87 SJ68-V1 1.68 18 SJT15-D1 2.16 88 SJ69-V1 1.84 19 SJT15-D2 1.68 89 SJ70-H1 3.00 20 SJT15-D3 1.44 90 SJ71-V1 1.21 21 SJT15-D4 4.32 91 SJ73-V1 1.56 22 SJT15-D5 2.40 92 SJ74-V1 3.96 23 SJT15-D6 2.40 93 SJ75-V1 1.44 24 SJT17 0.01 94 SJ75-D2 6.72 25 SJT17-1 0.01 95 SJ76-D1 11.40 26 SJT17-2 0.01 96 SJ76-D2 7.92 27 SJT18 0.00 97 SJ76-D4 5.04 28 SJT18-1 0.00 98 SJ76-H3 5.04 29 SJT18-2 0.00 99 SJ77-H1 5.04 30 SJT19 2.52 100 SJ78-D1 5.04 31 SJT19-D1 0.38 101 SJ80-V1 0.70 32 SJT19-D2 0.20 102 SJ81-V1 0.96 33 SJT19-D3 4.14 103 SJ82-V1 3.84 34 SJT19-D4 4.76 104 SJ83-V1 3.36 35 SJT22 0.60 105 SJ86-V1 7.92 36 SJT22-D1 0.72 106 SJ86-V2 10.36 37 SJT22-D2 0.48 107 SJ92-H1 0.55 38 SJT22-D3 1.56 108 SJ93-H1 1.20 39 SJT22-D4 0.63 109 SJ94-V1 0.72 12 40 SJT23 2.04 110 SJ94-V2 0.24 41 SJT23-D1 2.64 111 SJ95-H1 3.00 42 SJT23-D2 2.04 112 SJ96-V1 3.05 43 SJT23-D3 6.24 113 SJ96-V2 3.12 44 SJT23-D4 2.16 114 SJ97-V1 2.11 45 三交-平 1 2.40 115 SJ97-V2 1.32 46 SJ20-V1 1.32 116 SJ99-V1 3.24 47 SJ21-V1 0.46 117 SJ99-V2 2.76 48 SJ22-V1 2.52 118 SJ99-V3 3.00 49 SJ23-V1 0.84 119 SJ100-H1 0.00 50 SJ24-V1 0.28 120 SJ101-V1 4.39 51 SJ25-V1 0.54 121 SJ101-V2 0.96 52 SJ26-V1 0.19 122 SJ102-V1 2.52 53 SJ26-D2 0.92 123 SJ105-V1 0.96 54 SJ26-L1 1.99 124 SJ106-H1 1.80 55 SJ31-V1 2.76 125 SJ107-V1 0.88 56 SJ32-V1 6.12 126 SJ107-V2 0.22 57 SJ40-H1 1.31 127 SJ108-V1 1.56 58 SJ41-V1 0.12 128 SJ108-V2 3.36 59 SJ42-V1 0.24 129 SJ109-H1 3.12 60 SJ43-H1 0.22 130 SJ109-V2 1.88 61 SJ43-V2 2.28 131 SJ110-V1 1.44 62 SJ45-V1 0.85 132 SJ111-V1 0.60 63 SJ46-V1 5.28 133 SJ113-H1 1.56 64 SJ46-D2 1.74 134 JYWS-01 0.44 65 SJ46-D3 0.92 66 SJ47-V1 0.53 67 SJ49-V1 0.60 68 SJ49-D2 3.48 69 SJ50-V1 0.24 70 SJ51-V1 1.50 合计:293.89m3/d 本次项目采出水均采用汽车方式运至本项目进行处理,运输路线见附图1。 4、项目投资: 本项目建设投资为1066.3万元。全部由建设单位自筹。 5、建设进度安排 本项目建设周期拟为6个月。 13 三、进出水水质、水量 1、进水水质现状 本次收集2021年项目部分采出井监测数据作为此次污水处理站进水水质 现状数据进行分析。 表2-3 进水各井口收集水质现状 SJ99- SJ96- SJ107- SJ100- V2 V2 V1 H1 SJT15 地表水 III 类 (mg/L) 8.46 8.3 6-9 0.032 0.011 0.004 0.05 6.9 9.07 4.83 9.53 ≤1.0 34 54 56 49 17 ≤20 7.8 8.2 20.6 18.3 7.2 3.2 ≤4 氨氮(mg/L) 0.672 0.971 0.916 1.15 1.25 0.917 ≤1.0 总氮(mg/L) 1.31 2.44 1.48 3.21 3.26 1.54 ≤1.0 铜(mg/L) 0.05L 0.05L 0.05L 0.05L 0.05L 0.05L ≤1.0 锌(mg/L) 0.05L 0.05L 0.05L 0.05L 0.05L 0.05L ≤1.0 铅(mg/L) 0.01L 0.02 0.01L 0.01L 0.03 0.01L ≤0.5 镉(mg/L) 0.001L 0.001L 0.001L 0.001L 0.001L 0.001L ≤0.1 汞(ug/L) 0.04 0.06 0.07 0.07 0.04L 0.04L ≤0.1 砷(ug/L) 0.3 0.3L 1.4 0.3L 0.3L 0.3L ≤50 硒(ug/L) 0.4L 0.4L 0.4L 0.4L 0.4L 0.4L ≤10 0.09 0.11 0.06 0.08 0.07 0.1 ≤0.2 0.18 0.1 0.11 0.29 0.42 0.23 ≤0.2 0.0008 0.0011 0.0013 0.0009 0.0015 0.0014 0.06 0.02 0.02 0.04 0.15 0.04 ≤0.05 0.024 0.017 0.033 0.005 0.005L 0.005L ≤0.2 0.004L 0.004L 0.005 0.011 0.016 0.006 ≤0.2 5.4 5.0 4.0 4.2 4.6 7.0 ≧5 2.2 2.6 4.0 3.2 3.4 1.6 ≤6.0 项目 SJ83 ph 8.41 8.35 8.43 8.46 0.005 0.004 0.012 8.46 2.47 COD(mg/L) 30 BOD(mg/L) 六价铬 (mg/L) 氟化物 (mg/L) 阴离子 (mg/L) 总磷(mg/L) 挥发酚 (mg/L) 石油(mg/L) 硫化物 (mg/L) 氰化物 (mg/L) 溶解氧 (mg/L) 高锰酸盐指 数(mg/L) 14 ≤ 0.005 粪大肠 330 320 450 320 390 200 ≤1000 依据上表分析,石油类、总磷、氟化物、氨氮、总氮、COD、BOD水质指 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悬浮物超过《污 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采出水水质指标中“氨氮、氟化 物、总氮、COD、BOD”等超过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悬浮物超过污水综合排 放的二级标准。 2、出水水质要求 采出水处理后COD 、NH3-N 、TP 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4/19282019)中矿井水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其余指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III类标准。 3、水量 三期工程设计处理水量为 350m3/d。 四、污水处理站主要生产设备 工艺段 沉淀池 过滤浓缩部 分 污泥处理 电气系统 表2-4 300m3/d污水处理站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1 污水水泵 20m3/h,10m,2.2KW 2台 2 转子流量计 20m3/h 1台 3 PH仪表 PH-5500 1台 4 CaCL2加药设备 ALP200 1套 5 PAC加药装置 ALP200 1套 6 PAM加药装置 ALP200 1套 7 反应池搅拌设备 60-120rpm,1.5KW 3台 8 混凝沉淀池 4.0*6.0*3.5m 1台 9 污水水泵 20m3/h,10m,2.2KW 2台 10 转子流量计 20m3/h 1台 11 改性沸石过滤器 2200*2800 2台 12 活性炭过滤器 2200*2800 2台 13 精密过滤器 10m3/h 1台 14 超滤装置 10m3/h 1台 15 阻垢剂加药装置 ALP-55 1套 16 污泥池清水泵 10m3/h 1台 17 气动泵 5m3/h 1台 18 压滤机 30m2 1台 19 动力柜 非标定制 1套 15 事故调节池 20 控制柜 非标定制 1套 21 电线 非标定制 若干 22 电线桥架等 非标定制 若干 23 调节水池 单座尺寸为18m×8m×3.5m 2个 24 泥渣棚 10m2 1个 2、各处理工艺单元处理效果 表2-5 序号 1 絮凝沉淀池 石英砂/改性 3 沸石 4 活性炭 精密过 5 悬浮物 BOD COD 氟化物 (mg/L) (mg/L) (mg/L) (mg/L) 进水 8.0 250 20 60 出水 1.5 250 16 45 去除率 81.25% 0 20% 25% 进水 1.5 250 16 45 出水 1.0 100 8 31.5 去除率 33% 40% 50% 30% 进水 1.0 100 8 31.5 出水 0.9 80 5.2 22.05 去除率 10% 20% 35% 30% 进水 0.9 80 5.2 22.05 出水 0.8 40 3.64 17.64 去除率 11% 50% 30% 20% 进水 0.8 40 3.64 17.64 出水 0.8 20 3.64 17.64 去除率 0 50% 0 0 -- -- 20 -- 30 4 -- 1.0 工艺单元 反硝化池 2 各工艺单元处理效果表 滤二道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4/19282019)矿井水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Ⅲ类标准 五、原辅材料 污水处理厂主要原辅材料其使用量见表2-6。 表2-6 原辅材料使用情况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年用量 t/a 1 石英砂 2.3 2 改性沸石 7.8 3 活性炭 3.6 4 PAC 31.5 16 贮存方式 来源 备注 25kg 袋装 外购 3年更换一次 25kg 袋装 外购 药剂每袋净重一般 5 碳源 5.25 为25kg,贮存期2年; 6 除氟剂 57.75 开袋后保存期一般 7 PAM 0.945 为5-7d。 干燥室内避光储 8 杀菌剂 0.5 1kg 袋装 外购 存,保存期一般不 超过1个月。 表 2-7 原辅材料 PAM PAC 石英砂 沸石 活性炭 项目原辅材料性质一览表 理化性质 全名为聚丙烯酰胺,该产品的分子能与分散 于溶液中的悬浮粒子架桥吸附,有着极强的 絮凝作用。PAM 在 50-60°C 下溶于水,也溶 于乙酸、丙酸、氯代乙酸、乙二醇、甘油和 胺等有机溶剂。 全名聚合氯化铝,也称净水剂或混凝剂。液 体产品为无色、淡黄色、淡灰色或棕褐色透 明或半透明液体,无沉淀;固体产品是白色、 淡灰色、淡黄色或棕褐色晶粒或粉末。 石英石是一种非金属矿物质,是一种坚硬、 耐磨、化学性能稳定的硅酸盐矿物,其主要 矿物成分是 SiO2。石英砂的颜色为乳白色、 或无色半透明状,莫氏硬度 7。石英砂是重 要的工业矿物原料,非化学危险品。 沸石是沸石族矿物的总称,是一种架状的含 水铝硅酸盐矿物, 其中最常见的有斜发沸石、 丝光沸石、菱沸石、毛沸石和片沸石等,具 有独特的离子交换性、离子交换性、催化性、 热稳定性和耐酸性。改性沸石是具有一定粒 度的沸石,进行了焙烧等工艺。 活性炭是一种经特殊处理的炭,将有机原料 (果壳、煤、木材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 加热,以减少非碳成分(此过程称为炭化) , 然后与气体反应,表面被侵蚀,产生微孔发 达的结构(此过程称为活化)。 燃烧爆炸性 毒理毒性 不易燃易爆 无毒 不易燃易爆 无毒 不易燃易爆 无毒 不易燃易爆 无毒 不易燃易爆 无毒 六、污水处理厂构筑物 表2-8 污水处理厂主要构筑物一览表 构筑物名称 尺寸(m) 数量 结构形成 备注 辅助生产厂房 28m×3m×3.3m 1座 彩钢结构 屋面板采用单 泥渣棚 13m×8m×3.5m 1座 门式刚架 层彩钢板,混凝 调节水池 21m×10m×5.2m 1座 钢筋混凝土 土基础 17 清水池 6m×6m×4.2m 1座 300m3/d水处理 17.4m×15.4m×0.5 设备基础 m 50m3/d水处理设 1座 15.0m×3m×0.5m 备基础 1座 3.54m×2.64m×2.2 厕所 钢筋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基 础 钢筋混凝土基 础 1座 m 高于地面0.2m 高于地面0.2m 砖砌体 七、公用工程 1、给水 (1)水源 本项目给水由附近村庄接入。 (2)用水情况 厂区用水分为生活用水,场内设生活、消防合一的给水管网。厂区给水 由泵站出水减压提供,管径 DN100,呈枝状布置,沿厂区主道路敷设,且在泵 站、办公室等周围按照相应的规划布置消防栓。 本项目建成后,厂区内员工人数为 8 人。生活用水为职工生活用水,厂 区不设食堂和浴室。《山西省用水定额 第 4 部分:居民生活用水定额》 (DB14/T1049.4-2021)中农村分散式用水定额为 70L/人•d,其中包括居民生活 (食宿、沐浴、盥洗和饮用)、散养畜禽等用水,因本项目仅涉及盥洗和饮用 用水,根据走访调查同类型企业实际用水情况,本项目生活用水按 30L/人•d 计,用水量为 0.24m3/d。本项目用水情况见下表: 表 2-9 营期用水排情况表 单位:m3/d 项目 用水系数 数量 用水量 排放系数 排放量 生活用水 30L/d.人 8人 0.24 0.8 0.19 本项目运营期水平衡图见图 2-1。 18 备注 0.05 新鲜水 - 0.24 生活用水 污水 350 0.19 污水处理设备 图 2-1 化粪池 周边污水 处理厂 外排自然沟,最 终进入湫水河 本项目运营期用水平衡图 单位:m3/d (3) 排水 本次建设污水处理站实行雨污分流制。厂区雨水由雨水篦收集后经雨水 管网直接排入湫水河。 厂区生活污水产生量很少,设在旱厕,定期由污罐车转运周边的污水处 理站进行处理。 2、供电 污水处理厂采用双电源,供电电源从就近变电站提供两路 10KV 电源线路, 采用架空线路引至污水厂外终端杆,经电缆引入变电所。厂区内建有一座 10/0.4KV 变电所,内设有 SG(B)10—500/10/0.4kV 变压器两台,一用一备。 3、供暖与制冷 本项目办公室及辅助设施间内冬季取暖和夏季制冷均采用壁挂式冷暖两 用空调。 19 20 一、施工期 1、污水处理站水处理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 采出水处理设备采用“反硝化+混凝沉淀+多级过滤(石英砂+改性沸石+活 性炭+保安过滤+精密过滤)+UV 紫外线杀菌”处理工艺。该系统包括:反硝化 池、絮凝沉淀装置、加药装置、石英石过滤器、改性沸石过滤器、活性炭过滤 器、UV 紫外线杀菌、二道精密过滤器、污泥处理装置和控制柜等组成。工艺 流程图如下: 工艺 流程 和产 排污 环节 图 2-2 污水处理站水处理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及简要说明: 反硝化:先将煤层气采出水集中收集在污水池,泵入反硝化池在一定条件 下利用生物反硝化菌作用将硝酸根(总氮主要因素)大部分分解成氮气逸入到 空气中; 混凝沉降:加入适量的除氟剂﹑PAC、PAM进行混凝搅拌,进入斜板沉淀池, 去除水中的氟化物﹑SS和少量的COD等; 过滤吸附:石英砂过滤器作为保护过滤器,拦截一部分的颗粒杂质等,为 后续过滤环节输送杂质较少的水,更利于改性沸石过滤器对水中氟和氨氮等可 溶性离子的吸附;进入改性沸石过滤器,利用内填的改性沸石,吸附水中的氟 化物、氨氮、BOD及COD等;进入活性炭过滤器,利用内填的颗粒活性炭,吸附 21 与部分降解BOD及COD; 沸石的结构一般由三维硅(铝)氧格架组成,其基本单元是以硅为中心和周 围4个氧离子排列而成的硅氧四面体[SiO4]。改性后的沸石对氟的吸附,主要为 化学吸附。氟离子通过扩散作用穿过晶体的孔道进入空穴中与碱金属或碱土金 属离子发生配合作用,大大的增强了化学吸附能力,使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大为 增加。 此外,系统长期运行会有菌藻滋生,随着水流堵塞过滤系统,系统定期 (如每月1-2次)冲击性投加杀菌剂(次氯酸钠或异噻唑啉酮),控制菌藻的滋 生,延长过滤系统的使用寿命。 杀菌精滤:从活性炭过滤器出来的水经过UV灯杀菌作用,一方面将反硝化 过程产生的细菌杀灭,保证出水菌群最低;另一方面减少保安过滤器的微生物 污染,延长滤芯使用寿命; 进入精密过滤器,过滤精度5µm水中残存的微量悬浮颗粒、胶体、微生物 等,被截留或吸附在滤芯表面和孔隙中得以去除,滤芯可更换;最后经过1µm 精密过滤器,主要作用是降低与保证排水的浊度; 污泥处理:沉淀池的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上清液溢流至污水池,污泥经 隔膜压滤机系统,压滤成泥饼外运。 三、主要污染因素 (一)施工期 本项目施工人员主要为附近村民,施工期不设施工营地,施工期环境影响 主要来自施工工地。 1、环境空气 (1)施工扬尘:污水处理厂建设过程中的土方工程以及材料堆放、运输车 辆产生的扬尘; (2)施工机械尾气、运输车辆尾气。 2、水环境 (1)施工机械、材料冲洗废水; 22 (2)试压废水。 3、声环境 主要为施工机械噪声和运输车辆噪声。 4、固体废物 主要为管沟开挖及污水处理厂厂区工程弃土、建筑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 5、生态环境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原有地形地貌产生一定扰动,增加土地的裸露面积, 施工土方、建筑材料等的任意堆放易被雨水冲刷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二)运营期 1、环境空气 (1)污水处理各工艺单元产生的臭气,一般以 H2S 和 NH3 为主; (2)污泥处理单元产生的臭气,一般以 H2S 和 NH3 为主。 2、水环境 (1)职工生活污水; (2)污水处理站排放废水。 (3)反冲废水。 3、固体废物 (1) 职工生活垃圾。 (2)污泥浓缩间产生的污泥; (3) 养护过程产生的废机油和废油桶; 4、声环境 (1)主要为运转设备的噪声,噪声源有压滤机、各类泵、鼓风机等; 23 一、现有三交区块采出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 三交区块采出水处理规模 730m3/d。其中包括 1 套 300m3/d 水处理设备 (SJ101-H1) ,1 套 200m3/d 水处理设备(SJ37-H1) , 1 套 30m3/d 水处理橇(SJ94V2)和 4 套 50m3/d 水处理橇(SJ59-V1、SJ75-V1、SJ94-V2、SJ101-V1)。目 前 区 块 日 产 采 出 水 538m3/d , 运 行 采 出 水 处 理 538m3/d , 富 余 处 理 规 模 192m3/d。具体详细情况如下: 表 2-10 与项 目有 关的 原有 环境 污染 问题 已建撬装水处理站统计表 站名 处理规模 所在井场 备注 SJ101-H1 水处理设备 300m3/d SJ101-H1 已验收 SJ37-H1 水处理设备 200m3/d SJ37-H1 已验收 SJ59-V1 水处理橇 50m3/d SJ59-V1 已验收 SJ75-V1 水处理橇 50m3/d SJ75-V1 已验收 SJ94-V2 水处理橇 50m3/d+30m3/d SJ94-V2 已验收 SJ101-V1 水处理橇 50m3/d SJ101-V1 已验收,拟搬迁 现有的采出水处理设施一期工程,已建成,已完成验收。 二期工程已建成,未进行验收。 二、水处理工艺 水处理橇工艺流程采用“絮凝沉降+氧化+超滤”处理工艺,对井场采出水 进行净化处理。 现有井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见下图: 图 2-3 现有井场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三、环评办理手续及排污许可证调查 24 1、2019 年,奥瑞安能源国际有限公司委托江苏新清源环保有限公司编制 了《三交区块 2 号采出水处理站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并取得临环行审 〔2019〕52 号环评批复。2022 年,建设单位考虑到原建设场所问题进行地址 变更,建设地点改为:吕梁市临县碛口镇木瓜墕村东侧 1.3km 处;委托山西同 盛科技公司编制了《奥瑞安能源国际有限公司三交区块采出水处理二期工程 (变更环评)环境影响报告表》,一期工程设计建设一座 200m3/d 的处理站及配 套的水处理撬,总处理力达到 430m3/d。采气时对井口采出水定期检测,如果 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则就近排入山沟;对于不达标的采出水,采用水罐车将污 水拉运至附近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或者在井场设置采出水处理橇处理达标后 就近排入山沟。项目于 2022 年 11 月对一期工程的污处理站进行了环保验收。 考虑到水处理撬进行搬迁,将随工程建设情况进行验收。 2、2022 年 5 月,奥瑞安能源国际有限公司委托山西同盛科技公司编制了 《三交区块采出水处理站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并取得临环行审 〔2022〕5 号环评批复。设施处理采气时对井口采出水定期检测,如果水质达 到排放标准,则就近排入山沟;对于不达标的采出水,采用水罐车将污水拉运 至附近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或者在井场设置采出水处理橇处理达标后就近排 入山沟。该工程已建成,未进行验收。 3、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述,目前三交区块已设有 5 套采出水处理橇,总 处理规模 230m3/d,包括 1 套 30m3/d 采出水处理橇和 4 套 50m3/d 采出水处理 橇。 三交区块于2019年3月22日取得山西省排污许可证,共计5个排污口,分别 在SJ65-V1、SJ49-V1、SJ75-V1、SJ94-V2、SJ59-V1井场。排污许可证有效期 为 : 2019 年 3 月 22 日 至 2022 年 3 月 21 日 止 , 证 书 编 号 : 91110000789953027H001P。未在国家排污许可证平台上申请排污许可证。 四、采出水处理水质调查及存在的问题 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现有采出井处理现状监测数据分析: 根据表 2-11 可知:经处理设备处理后,水质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 25 量标准》中 V 类(GB3838-2002)排放要求。SJ49-V1 的总氮超过《地表水环 境质量标准》中 IV 类(GB3838-2002)排放要求,后期需进行升级改造。 表 2-11 采出水处理水质检测表 五、以新代老措施 原位于 SJ65-V1 的 30m3/d 水处理撬、SJ75-V1 和 SJ94-V2 的 50m3/d 水处 理撬不变。另外两套 50m3/d 水处理撬分别搬至 SJ67-V1、SJ105-V1 井场,同 时对工艺进行提升改造。工艺优化为“絮凝沉降+超滤+改性沸石+活性炭”, 进一步去除氟化物。处理后 COD、NH3-N、TP 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4/ 1928-2019)中矿井水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其余指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26 三、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环境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1、例行监测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收集临县 2021 年环境空气质量例行监测年均值数据进 行分析。 表 3-1 污染物 2021 年临县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统计结果表 年评价指标 SO2 环境 质量 现状 标准值 (μg/Nm3) 超标倍数 达标情况 61 60 0.017 达标 NO2 年平均质量 16 40 0 达标 PM10 浓度 150 70 1.14 不达标 114 35 2.25 不达标 86 160 0 达标 2000 4000 0 达标 PM2.5 区域 现状浓度 (μg/Nm3) O3 第 90 百分 位数 CO 第 95 百分 位数 8 小时平均质 量浓度 日平均质量 浓度 由上表可知,临县 2021 年环境空气年均浓度 PM10、PM2.5 出现超标现 象,故本项目所在区域为不达标区。 2、补充监测 项目建成后主要大气污染物为 NH3、H2S 等,为了解本项目所在地特征污 染物环境本底现状,建设单位委托山西博枫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了监测和 采样,监测采样时间为 2022 年 12 月 6 日--8 日。 (1)监测点位 本次环境空气现状补充监测在厂址布设了 1 个监测点。 (2)监测时间、频率和监测项目 建设单位委托山西博枫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 2022 年 12 月 6 日至 8 日对 项目所在地,进行了连续 3 天环境空气现状质量监测。监测项目:NH3、H2S, 共 2 项。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有关规定执行,连续监测 3 天,NH3、H2S 每天采样 4 次(每次保证采样 45min),采样时间为 2:00、8:00、 27 14:00、20:00。监测时记录风向、风速、气压、气温等常规气象要素。 (3)评价标准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NH3、H2S 标准执行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 D 中标准,具体标 准值见表 3-2。 表 3-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 D 项目 NH3 H2S 单位 1h 平均值 200 10 ug/m3 (4) 监测结果统计分析 对各监测点各污染物的现状监测结果进行归纳,给出其日均浓度变化范 围,分析统计各项目日均浓度或小时浓度超标个数、超标率和最大超标倍数, 各污染物的浓度统计结果见下表。 表 3-3 评价区监测统计表 NH3(ug/m3) 监测日期 H2S(ug/m3) 02:00 08:00 14:00 20:00 02:00 08:00 14:00 20:00 2022.12.6 0.05 0.06 0.06 0.08 ND ND ND ND 2022.12.7 0.09 0.06 0.06 0.07 ND ND ND ND 2022.12.8 0.06 0.07 0.08 0.07 ND ND ND ND 浓度范围值 0.05-0.08 -- Pi 0.25-0.4 -- 最大浓度占标率% 40 -- 超标倍数 -- -- 标准值 200 10 达标情况 达标 -- 根据现状监测资料统计:厂址监测点 NH3、H2S 监测值满足《环境影响评 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 D 中标准。由此可见,评价区环 境空气质量较好。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1、环境功能区划 据现场调查了解,本项目评价区地表水体为湫水河。 根据《山西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B14/67-2019),项目所在地地表 28 河属湫水河东峁村-碛口段,该河段规划主导功能为农业与一般景观水保护, 水质保护目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依据 《吕梁市黄河流域高质量管理要求》提出,湫水河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 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建设单位委托山西博枫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 2022 年 12 月 6 日-12 月 8 日 对排放口河道湫水河设置 3 个监测断面了解地表水现状。 1)监测断面布设 根据地表水体的流向,在污水处理厂出口排污河道黄河设置 3 个监测断 面,监测断面位置见图 3-1。 图 3-1 地表水监测布点图 监测断面布设如下: Ⅰ断面:以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为中心,入水口上游 500m 处; Ⅱ断面:以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为中心,入水口下游 500m 处; Ⅲ断面:以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为中心,入水口下游 1500m 处; 2、监测项目 地表水监测项目为 pH、COD、BOD5 、氨氮、总磷、总氮、SS、石油类, 共 8 项,同时测定各监测断面的水温、流速和流量。 29 3、监测时间及采样频率 监测时间 2022 年 12 月 6 日-12 月 8 日,连续监测 3 天,每天各断面采集 一个样品。 4、采样及分析方法 地表水采样依据《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 5、评价方法 采用标准指数法对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进行评价,评价公式为: Pi Ci Csi 式中 Pi——第 i 个水质因子的标准指数; Ci——第 i 个水质因子的监测浓度值,mg/L; Csi——第 i 个水质因子的标准浓度值,mg/L。 对 pH 值进行评价的公式为: 7.0 pH 7.0 pH sd P pH pH 7.0 pHsu 7.0 式中: pH 7.0 pH 7.0 PPH——pH 的标准指数,无量纲; pH——pH 监测值; pHsd——标准中 pH 的下限值; pHsu——标准中 pH 的上限值。 评价结果:水质参数单因子指数>1,表明该水质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 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6、评价结果 根据所选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分别计算出各监测断面各污染物单因子 指数Sij值,地表水现状评价结果见表3-4。 表3-4 地表水现状评价结果统计表 监测 断面 项目 监测值mg/L 12.6 12.7 12.8 均值 mg/L Pi 超标 率% 达标 分析 标准值 mg/L 1# pH 8.23 8.12 0.31 -- 达标 6-9 8.09 8.06 30 排污 COD 12 15 11 12.6 0.63 -- 达标 ≤20 口上 BOD5 3.0 2.9 2.7 2.87 0.72 -- 达标 ≤4 游 氨氮 0.763 0.746 0.736 0.75 0.75 -- 达标 ≤1.0 500m TP 0.01 0.03 0.01 0.017 0.83 -- 达标 ≤0.2 总氮 1.62 1.68 1.56 1.62 1.62 0.62 超标 ≤1.0 石油类 ND ND ND -- -- -- 硫化物 0.04 0.04 0.04 0.04 0.2 -- 达标 ≤0.2 流量 0.96 1.0 1.0 水温 3.7 3.5 3.1 pH 8.05 8.03 8.07 8.05 0.28 -- 达标 6-9 COD 18 19 15 17.3 0.86 -- 达标 ≤20 BOD5 3.5 3.7 3.1 3.43 0.86 -- 达标 ≤4 氨氮 0.786 0.766 0.792 0.781 0.781 -- 达标 ≤1.0 TP 0.03 0.05 0.03 0.036 0.18 -- 达标 ≤0.2 总氮 1.83 1.91 1.97 1.9 1.9 0.9 超标 ≤1.0 石油类 ND ND ND -- -- -- -- ≤0.05 硫化物 0.03 0.04 0.03 0.033 0.017 -- 达标 ≤0.2 流量 0.89 0.91 0.91 -- -- 水温 4.0 4.0 3.2 -- -- pH 8.17 8.04 8.11 8.1 0.3 -- 达标 6-9 COD 16 18 12 15.3 0.76 -- 达标 ≤20 BOD5 3.2 3.4 2.8 3.1 0.78 -- 达标 ≤4 氨氮 0.769 0.757 0.754 0.76 0.76 -- 达标 ≤1.0 TP 0.02 0.04 0.02 0.026 0.13 -- 达标 ≤0.2 总氮 1.71 1.74 1.89 1.78 0.78 -- 超标 ≤1.0 石油类 ND ND ND -- -- -- -- ≤0.05 硫化物 0.05 0.05 0.05 0.05 0.25 达标 ≤0.2 流量 0.85 0.87 0.87 -- 水温 4.1 3.9 3.3 -- 2# 排污 口下 游 500m 3# 排污 口下 游 1500m 备注:低于检出限的数据,以ND加最低检出限报出; 7、结果分析 31 ≤0.05 由表3-4可知,在地表水体湫水河的3个监测断面中,除总氮指标超标外, 其余各项监测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 要求。超标原因湫水河上游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现象。 三、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试行) 》: 厂界外周边 50m 范围内存在声环境保护目标的建设项目,应监测保护目标声 环境质量现状并评价达标情况。本项目周边 50m 范围内不存在声环境保护目 标,仅对厂界四周进行了现状监测。 本次评价委托山西博枫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 2022 年 12 月 6 日对拟建污水 处理站厂界进行了监测。 1、监测布点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厂界四周各设一个监测点,共设 4 个监测点。 监测布点图见图 3-2。 图 3-2 站场噪声监测布点图 2、监测频率、时间及方法 监测依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21)进行,各监测点的声压级以 A 声级计。 32 3、评价方法 根据现状监测结果,用等效连续 A 声级 LAeq 作为评价值,按《声环境质 量标准》(GB3096-2008)对评价区内现状声环境现状分析评价。 4、噪声现状监测结果及评价 噪声现状监测结果统计汇总见表 3-5。 表 3-5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 单位:dB(A) 监测结果 测点编号 1# 污水处理厂北 2#污水处理厂东 3#污水处理厂南 4#污水处理厂西 监测时 段 2022 年 12 月 6 日 标准 是否达 标 Leq L90 L50 L10 昼间 57.0 54.7 56.5 57.8 60 达标 夜间 45.7 44.0 45.2 46.5 50 达标 昼间 56.6 55.0 55.5 56.7 60 达标 夜间 46.2 44.8 45.8 47.0 50 达标 昼间 55.7 53.2 55.1 57.3 60 达标 夜间 46.1 44.8 45.7 46.8 50 达标 昼间 56.1 54.7 55.8 56.9 60 达标 夜间 46.4 45.1 54.9 46.9 50 达标 由上述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本项目厂区边界四周边侧昼间噪声值介于 55.7-57.0dB(A)之间、夜间噪声值介于 45.7-46.4dB(A),监测值满足《声环 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2 类标准。 33 1、大气和声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国家环保部制定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关于 环境敏感因素的界定原则,经调查和实地踏勘,项目所在地无水源地及水源 保护区,无珍稀动物保护区,无文教环境敏感区。本地区不属于生态脆弱区 和特殊地貌景观区。该项目主要的环境保护对象见表 3-6。 表 3-6 环境要素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敏感点名称 方位 距离(m) 保护级别 《环境空气质量标 大气环境 樊家沟村 西北 350 准》(GB3095-2012) 二级标准 地表水环境 湫水河 北 400m 项目拟建厂界 50m 范围内无声环境保护目标分布 环境 保护 目标 声环境 《地表水环境质量 标准》(GB38382002)III 类 / 《声环境质量标 本项目 准》(GB3096-2008) 中 2 类标准 地下水环境 生态环境 项目拟建厂界 500m 范围内无地下水集中式饮用 水水源和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 不低于现状 34 / / 1、废气 施工期大气污染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有关 标准。 表 3-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污染物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 颗粒物 1.0(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运营期:厂界废气参照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表 4 中的二级标准排放限值,具体标准值见表 3-5。 表 3-8 标准级别 评价因子 标准值 臭气浓度 20(无量纲) 氨 1.5mg/Nm3 硫化氢 0.06mg/Nm3 二级 污 染 物 排 放 控 制 标 准 城镇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表 执行标准名称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 标准》(GB18918-2002) 2、废水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处理后 COD、NH3-N、TP 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B14/ 1928-2019)中矿井水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其余指标执行《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 类标准。标准值见表 3-6。 表 3-9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B14/ 1928-2019)表 1 矿井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出水水质执行标准值 单位:mg/L 项目 CODcr NH3-N 总磷 标准值 20 1.0 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项目 pH SS BOD5 总氮 氟化物 (GB3838-2002)III 类标准 标准值 ≤6-9 ≤30 ≤4 ≤1.0 ≤1.0 3、噪声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 间 70dB(A),夜间 55dB(A); 运营期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中的 2 类标准,即昼间 60dB(A),夜间 50dB(A); 4、固体废物 施工垃圾:施工弃土、建筑垃圾废物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 35 环境防治法》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 废险废物的贮存、管理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及 2013 年修改单中标准。 根据晋环发[2015]25 号山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环境保护厅建 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办法》的通知第三条规定:属于环境统计重点 工业源调查行业范围内(《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采矿业、制 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 个门类 39 个行业的企业)新增主要 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前,由建设单位按本办 法规定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核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其他行业的建 设项目,由负责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建设项目环境影 响评价审批文件中对主要污染物防治及总量控制措施提出要求,暂不需要核定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根据吕梁市环境保护局吕环函[2012]160 号文“山西三交地区三交—碛口区 块煤层气总体开发项目”批复总量为废气:NOx:0.79 吨/年,废水:COD 25.7 吨/年,氨氮 1.28 吨/年。处理水量为 3600m3/d。 本次污水处理站三期排放量为: 表 3-10 本项目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一览表 单位:t/a COD NH3-N SO2 烟尘 NOx 批复总量 25.7 1.28 / / 0.79 本次污水处理站 2.99 0.124 / / / 由上表可知,本项目总量满足要求,不需要另外进行总量申请。 36 四、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一、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建设单位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按照《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 2018 年行动计 划》的相关规定,为有效控制建设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评价要求采取 以下措施: (1)施工单位,应当在项目开工前向所在地环保部门提供扬尘污染防治方 案,方案中要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各项防尘措施。扬尘污染防治方案经审核批 准后,方可到建设部门办理《施工许可证》 。 (2)建设单位要按照相关规定,将防治扬尘污染的费用列入工程概算,并 在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承发包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是全面落实扬尘污染防 施 工 期 环 境 保 护 措 施 治方案的责任方。 (3)施工单位必须设置环境保护牌,标明扬尘防治措施、责任人及环保监 督电话等。 (4)施工单位应当合理安排工期,在风速达四级以上的天气情况下,应当 停止易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作业,并采取相应的防尘措施。 (5)建筑工地要严格落实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 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6 个 100%”措施,严禁 施工、清扫过程高空抛洒残渣废土。 (6)渣土运输车辆 100%安装全密闭运输机械装置或密闭苫盖装置和卫星 定位系统并确保正常使用。 (7)禁止在施工工地围档外堆放施工材料、建筑垃圾和渣土。 同时,施工单位还应保证施工机械的良好运转,及时维修,提高设备的 运行效率,合理降低施工机械的运行时间,较少废气的排放。 二、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施工初期场地平整、基础的开挖和 混凝土养护等,将产生浑浊的施工废水;燃油动力机械是施工作业的主要工 37 具,在维护和冲洗时,将产生少量含 SS 和石油类的废水;以及施工人员和现 场管理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其用水量有限,绝大部分都蒸发掉;少量的施 工废水排入临时沉淀池,沉淀后用于抑尘等,不外排。 三、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是高噪声的施工机械设备。由于施工阶段一般为露 天作业且无隔声与降噪措施,影响范围较大。 本报告针对施工期主要噪声源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采用点声源几何 衰减计算公式预测,预测公式如下: LA(r)=LA(r0)-20lg(r/r0) 式中:LA(r)——预测点处的声压级,dB(A) LA(r0)——参考点 r0 处的声压级,dB(A) r——噪声源至预测点的距离,m 通过噪声衰减公式,估算出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值随距离衰减的情 况,见表 4-1。 表 4-1 主要施工机械声级随距离衰减情况 单位:dB(A) 距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dB(A)) 声源 噪声级 10m 30m 70m 100m 150m 200m 300m 挖掘机 95 75.0 65.5 58.1 55.0 51.5 49.0 44.8 推土机 94 74.0 64.5 57.1 54.0 50.5 48.0 43.6 装载机 90 70.0 60.5 53.1 50.0 46.5 44.0 40.5 由表 4-1 可见,距声源 10m 处,噪声源的最大影响噪声为 75.0dB(A),达 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昼间 75dB(A)限值要 求;距声源 100m 处,最大预测噪声为 55dB(A),接近《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 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夜间标准 55dB(A)限值要求。因此,昼间施工的 噪声影响范围为 10m,夜间施工的影响范围为 100m。 根据施工期噪声受影响范围,应采取以下噪声控制措施: (1)制定严格合理的施工计划,集中安排高噪声施工阶段,便于合理控制; (2)施工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包括人、物、材料等,并有专人指挥施工, 38 争取在短时间内完工,尽量缩短施工噪声对民众的影响; (3)优化施工时间,夜间 20:00~次日 6:00 应禁止施工;夜间必须连续 施工作业必需向周边居民公布施工的时间,并征求附近易受影响居民对工程 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协调好与周边住户之间的关系,取得民众的理解,避免 引起噪声投诉; (4)施工设备尽量使用性能好、低噪声设备,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 力机械设备; (5)施工区实施严格的隔离措施,对位置相对固定的产噪设备,能设在棚 内的应尽量进入操作间,不能入棚的也应当建立围隔声障; (6)与施工单位签订控噪协议,督促和监督其施工控噪工作的有效实施。 施工期噪声影响是间断的、局部的、短期的,它会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 失。 四、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污水收集管网开挖产生的弃土、路面弃 渣、建筑垃圾以及污水处理厂厂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和建筑垃圾。 (1)挖填平衡分析 本工程污水厂施工过程中挖方量约为 360m3,回填量约为 420m3,补方由 采区内开采井余方进行补充。工程的土石方平衡见下表 4-2。 表 4-2 本项目土石方平衡表(m3) 项目 数量(m) 挖方 填方 弃方 补方 污水处理厂厂区 - 360 420 0 60 (2)施工建筑垃圾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是污水处理厂厂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 筑垃圾等。本项目施工期间共产生弃渣、建筑垃圾约 5t,先临时堆存于施工 场地,而后统一送至碛口镇建筑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3)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本项目施工人员为 20 人,施工期预计为 6 个月,生活垃圾产生量按 0.5kg/ 人·d,则施工期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量约为 1.8t。 39 为减缓上述不利影响,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a、施工期的土石方量和建筑弃渣,尽可能用于回填和平整场地;尽可 能将水土流失降至最低。 b、在进厂道路与厂区道路结合处设置洗车场,防止运输车辆将浮土带入 道路影响城环境卫生。 综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污染都是暂时的,随着施工工程的结束, 这些污染也将消失,不会对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五、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护措施 1、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管沟开挖、设备运输等会对周围环境产 生影响,污水处理厂占用土地、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土方、建筑材料等堆放 易造成施工场地水土流失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施工占地的影响 施工过程需对建设场地进行挖掘、填筑和平整,使原有的植被被铲除, 改变了土地的原有使用功能,从而使绿化面积有所减少。但这只是暂时性的, 施工完成后,项目将进行大面积绿化美化,因此尽管施工期对建设区域植被 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和绿地设施的完善,这种影响也将 随之消失。 2)施工扬尘对植被的影响 施工填挖、建筑材料运输和堆放将产生大量扬尘,产生的扬尘散落在植 被上,将会影响植被对阳光的吸收,直接影响到其光合作用的完成。 3)施工废水对植被的影响 施工场地施工机械车辆冲洗废水,施工期间的生活污水任意泼洒,其中 的污染物将会通过土壤进入植被,从而影响植被的正常生长。 4)水土流失 在土地平整过程中,土方的开挖会造成原地貌的剧烈破坏,同时由于开 挖点、填方点土方的松散性及不整合性,降低或丧失了原地貌的水土保持功 能,再加上区域内降水集中,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 2、生态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①严格划定施工区域,不能扩大施工范围,同时杜绝对占地范围之外植 40 被进行破坏。 ②施工期采取临时苫盖、洒水等措施,防止空气污染对周围植被生长产 生的影响。 ③设临时废水收集池,集中收集沉淀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杜绝排 入黄河,且不能够任意排放,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和水土流失的产生。 ④施工期将导致一些地表裸露,改变土壤结构,使沿线地区的生态结构 和功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应加强施工人员的环 保意识的宣教工作,禁止施工人员破坏设计用地以外的植被。 ⑤施工结束后,结合水土保持工作,搞好施工场地的生态恢复工作。 经采取以上措施后,工程施工期间的生态环境影响可降至最低限度,且 随着工程施工期的结束,这些影响也将消失。 六、小结 总之,尽管施工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由于施工过程的诸多不确定性和 短期性,施工过程仍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施工期影响是短期的、 可逆和局部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有限,待工程完成后,所有影响将一同消失, 影响较小。 41 一、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废气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表 4-3 运 营 排放口名称 期 污水处理站污泥处理区 环 无组织排放基本情况一览表 污染物名称 排放速率 H2S 0.216×10-3Kg/h NH3 0.742×10-3Kg/h 境 影 响 和 保 护 措 施 42 面源长度 面源宽度 面源有效排放高 年排放小时 排放工 /m /m 度/m 数 况 3.3 3 1.0 8760 正常工 况 2、源强计算 (1)废气污染源 1) 汽车运输扬尘 本项目汽车在煤层气开采井之间行驶,主要为乡间碎石路,日平均行驶 里程为 10km,平均车速为 5km/h,根据经验公式: 式中:Qp——交通运输起尘量,kg/km.辆; 运 Qp′——运输途中起尘量,kg/a; 营 V——车辆行驶速度,取平均车速5km/h; 期 M ——车辆载重,4t/辆; 环 P ——路面状况,以每m2路面灰尘覆盖率表示,碎石路面取1kg/m2; 境 L ——运输距离,km,取10; 影 Q ——运输量,t/a,取350*360。 响 和 保 护 经计算,每辆汽车运输起尘量为0.0235t/a,本项目汽车运输总起尘量 为14.8t/a。 本评价要求采用洒水罐车对易起尘路段定期洒水降尘,抑尘效率可达到 80%,则采取措施后运输粉尘排放量为2.96t/a。 措 2)污泥浓缩间恶臭 施 污泥浓缩间设 1 个 10m3 污泥池(3.3×3×1m)运行期间会产生少量恶臭 气体,通过定期喷洒生物掩臭剂,加强车间强制通风,恶臭气体排放量很小。 污泥恶臭随季节温度的变化臭气浓度有所变化,夏季气温高,臭气强;冬季 气温低,臭气弱。同时臭气的散发还与水温、污水中 COD、NH3 浓度、水流紊 动状态和水面暴露面积等因素有关。对于恶臭污染源的源强采用类比的方法 确定,类比《山西中润亿佳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煤层气排采水撬装一体化 处理项目》中恶臭污染物源强为:NH3 产生源强为 0.103mg/s·m2 和 H2S 产生 源强为 0.03mg/s·m2,则本项目无组织来自污染物产生情况为:污泥池占地 面积为 10m2,则计算恶臭中 NH3 产生量为:1.03mg/s,3.71×10-3kg/h, 43 26.71kg/a;H2S 产生量为:0.3mg/s,1.08×10-3kg/h,7.8kg/a。 通过增加污泥池盖板,定期喷洒生物掩臭剂等措施,臭气去除率可达到 80%以上,经计算整个污水站臭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量及排放强度为:NH3 排 放量为:5.342kg/a, 0.742×10-3kg/h;H2S 排放量为:1.56kg/a, 0.216×10-3kg/h。 3、废气污染物收集与治理 工程对各处理池进行了厂房密闭处理,并配套建设空间管路,通过增加 污泥池盖板,定期喷洒生物掩臭剂等措施,臭气去除率可达到 80%以上,评价 认为,工程拟建的废气污染治理措施可行。 4、监测计划 根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水处理》(HJ 1083-2020)中规定,需 对废气排放进行监测。其废气监测点位、监测指标及最低监测频次见下表。 表 4-4 监测要素 无组织 废气监测点位、监测指标及最低监测频次 监测点位 监测指标 监测频次 厂界或防护带边缘的浓度最高点 a H2S、NH3、臭气浓度 每半年1次 厂区甲烷体积浓度最高处 b 甲烷 每年 1 次 a:防护带边缘的浓度最高点,通常位于靠近污泥脱水机房附近。 b:通常位于沉淀池、污泥消化池、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机房等位置,选取浓度最 高点设置监测点位。 二、废水 详见地表水专题。 三、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1、污染途径 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的途径主要为项目收集的污水或污泥渗出液等通过垂 直渗透进入包气带,进入包气带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经吸 附、转化、迁移和分解后输入地下水。 根据工程所处区域的地质情况,项目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途径主要 有:污水处理构筑物、污水输送管道等污水下渗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污泥 临时贮存间和处理构筑物、污泥输送管道等渗出液下渗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 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44 污水处理厂构筑物损坏和污水管线破损的情况下,污水将会发生渗漏直 接进入浅层地下水,污染浅层地下水水质,经调查项目所在区域居民饮水水 井全部开采中深层孔隙承压水,不开采浅层水井,且污水处理厂下游无居民 饮用水井,因此事故状态下不会对下游居民饮水产生影响。 污水处理厂建构筑物池体最大埋深 2.5m,池体底部与中深层承压水之间 至少有较厚的以粉质黏土、粉土为主的隔水层,且岩土工程勘查过程中均未 穿透中深层承压水上部隔水层,因此污水处理厂构筑物损坏后,污水会渗漏 进入潜水,但不会通过隔水层进入中深层孔隙承压水,因此污水处理厂构筑 物损坏和污水管线破损后不会污染中深层孔隙承压水,不会对周围居民饮水 造成影响。 3、监测计划 依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水处理》(HJ 1083-2020)中规定,本 项目污水处理设计处理能力为 350m3/d,本项目废水排放监测情况见下表: 表 4-5 本项目废水排放监测指标及监测频次表 监测点位 监测指标 流量、pH 值、水温、化学需氧量、氨 监测频次 自动监测 处理厂废水排放总 氮、总磷、总氮 排放口 悬浮物、色度、 每月/1 次 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氟化物 每季/1 次 四、噪声 1、噪声污染源 本项目主要噪声源来源于生产设备的运行,有泵类、脱水机、风机等设 备,噪声及范围在 70~90dB(A)之间。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为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次评价提出本工程噪声的防治措施包 括以下几方面: ① 在设备选型上,应尽可能选择声压级较小、振动小的低噪声设备,从 源头上控制噪声产生的级别; ②各种泵类、风机等产生噪声较大的设备均设置在室内、风机安装消声 45 器,配置隔音罩; ③在厂区产噪声构筑物附近种草种树绿化,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噪声污染源强 根据厂界噪声监测数据显示,厂界声环境质量较好。本工程运营后,在 采取以上措施后,噪声值可降低 15~30dB(A),因此运营期对声环境影响较小。 主要产噪设备声级情况见表 4-6。 表 4-6 主要产噪设备声级情况 数量 噪声级 治理后噪声 (套/台) dB(A) 级 dB(A) 搅拌机 3 70~75 ~55 连续 2 风机 6 80~85 ~65 连续 3 脱水机 1 80~85 ~65 连续 4 泵类 5 85~90 ~60 连续 序号 噪声源 1 排放方式 4、监测计划 根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水处理》(HJ 1083-2020)中规定,需 对厂界环境噪声进行监测,监测点位应考虑下表噪声源在厂区的分布情况。 其厂界环境噪声监测指标及最低监测频次见表 4-7。 表 4-7 厂界环境噪声监测指标及最低监测频次 厂界 监测指标 监测频次 污水处理厂 等效连续A声级 季度/1次 四、固废 1、固废来源及处置方式 本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固废主要为污泥、生活垃圾及养护产生的废机 油和废油筒等。 ①污泥 污泥是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固废,经浓缩脱水处理后含水率低于 80%,则本 项目污泥产生量为 35t/a(按含水率 80%计)。本项目处理污水为煤层气开采 水,根据水质分析报告,水质简单,本项目产生的污泥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 物。 评价要求:污水处理厂沉淀产生的污泥经污泥脱水机进行脱水后,暂存 46 于污泥临时贮存间,贮存间建筑面积 10m2,污泥临时贮存间进行重点防渗, 重点防渗区防渗层的防渗性能应等效黏土防渗层 Mb≥6.0m,K<10-7cm/s 的防 渗性能。环评要求污泥临时贮存间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 控制标准》中相关要求建设,采取防雨、防渗等措施。本项目产生的污泥为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在场内暂存后送至临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措施可行。 ②生活垃圾 运营后员工约 8 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 0.5kg/人•天,则生活垃圾产生量 为 4kg/d,1.46t/a。 ③废机油 各类动力设备维修时会产生废机油。依据企业提供资料,废机油产生量 约 10kg/a,及 5 个废油桶。 2、危险废物处置要求 项目运营期产生各种危废有:废机油 0.01t/a 和 5 个废机油筒。 依据《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要求,将危险废物产生情 况见下表: 表 4-8 危险废物汇总表 危险废物名称 废机油和废油桶 危险废物类别 HW08 危险废物代码 900-249-08 产生量(吨/年) 0.01t/a 产生工序及装置 生产工艺及设备养护 形态 半固态 主要成分 废矿物油 有害成分 油污 产废周期 30 天 危险特性 T,I 暂存于公司设于高家庄村设的集中危废暂存间内,面 积 58m2,分类分区存放,内设高密度聚乙烯塑料桶收 污染防治措施 集,委托山西新鸿顺能源有限公司进行回收处理。 表 4-9 建设项目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设施)基本情况 贮存场所(设施)名称 危废暂存间 危险废物名称 养护废机油和废油桶 47 危险废物类别 HW08 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 危险废物代码 900-249-08 位置 暂存于危废间内 占地面积 58m2 贮存方式 桶装 贮存能力 3000kg 贮存周期 20 天 经了解,集团公司在高家庄村设有一集中的危废暂存间,面积 58m2 ,已 建成,符合相关要求,已于 2022 年 11 月通过验收。危废委托山西新鸿顺能 源有限公司进行回收处理。 环评要求危险废物分类收集,用专用的废空桶收集,暂存于危废暂存库, 并做好记录,随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置。必须作好危险废物记录, 记录上须注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来源、数量、特性和包装容器的类别、入库 日期、存放库位、废物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危险废物的记录和货单在 危险废物回取后应继续保留三年。 废物的转运:废物应及时转运,废物的转运过程中应装入高密度聚乙烯 袋子并封闭,以防散落,转运车辆应加盖蓬布,以防散入路面。 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2013年) 中要求建设厂内危险废物暂存点,可以使危险废物实现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 避免其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五、环境风险 1、环境风险物质识别及分布 项目主要环境风险物质涉及到废机油,属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 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 B 中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 表 4-10 危险源分布情况 危险物质 CAS 号 最大储存量 t 临界量 t 存储位置 废机油 / 0.01 2500 危废暂存间 2、环境风险物质影响途径 ① 废机油泄漏会污染周围水体、土壤,对周边水体、土壤环境质量造成 48 影响。火灾、爆炸等事故产生的烟雾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会对周边环境空气 质量造成影响。 3、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①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安全管理 进行广泛系统的培训,使操作人员熟悉自己的岗位,树立严谨规范的操 作作风,并且在紧急状况下都能对工艺装置进行控制,并及时、独立、正确 地实施相关应急措施。设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形成领导负总责,全公司参 与的管理模式。 ②泄露风险防范措施 废机油在危废暂存间内存放,采用桶装密闭包装。危废暂存间四周设置 有围堰,地面采用环氧树脂防渗并设有导流槽、收集池等,同时日常生产工 作中定期进行检查,可有效防止废机油发生泄漏时地面漫流,减少对周围土 壤、地下水的污染影响。 六、环保投资 本项目投资 1066.3 万元,全部均为环保投资,占 100%。 49 五、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内容 要素 排放口(编号、 名称)/污染源 污染物项目 汽车运输 扬尘 环境保护措施 采用洒水罐车对易起尘路段定期洒水降 污水处理站污泥池 NH3 设备进行封闭,定期喷洒生物掩臭剂 地表水环境 污水处理厂总排口 SS、氨氮、 处理达标后,排入周边排水沟,最终排 放湫水河。 TP、TN 等 声环境 设备运行 污泥脱水机间 员工生活 噪声 污泥(含水率 60%) 生活垃圾 固体废物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臭气浓度 COD、BOD5、 -- 尘,抑尘效率可达到 80%, H2S 大气环境 执行标准 COD、NH3-N、TP 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B14/1928-2019)中矿井水水污染物排放 限值,其余指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Ⅲ类标准 基础减震、厂房屏蔽、定期维护、入厂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车辆禁止鸣笛 (GB12348-2008)2 类标准 集中收集后,填埋场填埋场处理。 按环卫部门要求进行处理 集中收集后,填埋场填埋场处理。 按环卫部门要求进行处理 集中收集后,运至公司设于高家庄村设 各类动力设备养护 废机油和废油 的危废暂存间内,分类分区存放,内设 利用现有的集团公司的危废暂存库,按环 桶 高密度聚乙烯塑料桶收集,委托山西新 评提出的要求进行建设 鸿顺能源有限公司进行回收处理。 1.对厂区可能泄漏污染物的污染区地面进行防渗处理,并及时地将泄漏/渗漏的污染物收集起来进行处理。 土壤及地下水 生物反应池、混合反应池、污泥浓缩池及废水管线为等,按重点防渗区的要求,对地面进行防渗措施,要求达到等效黏土防渗层 污染防治措施 Mb≥6.0m,K≤10-7cm/s; 2.项目运行后,企业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监管措施,每周巡视各个污水处理池及排污管线是否正常运转,有无破损情况,做到污染 50 物“早发现、早处理” ,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各水工建构筑设施正常运行,使废水不发生渗漏造成地下水污染。 1.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安全管理 进行广泛系统的培训,使操作人员熟悉自己的岗位,树立严谨规范的操作作风,并且在紧急状况下都能对工艺装置进行控制,并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及时、独立、正确地实施相关应急措施。设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形成领导负总责,全公司参与的管理模式。 2.泄露风险防范措施 废机油在危废暂存间内存放,采用桶装密闭包装。危废暂存间四周设置有围堰,地面采用环氧树脂防渗并设有导流槽、收集池等, 同时日常生产工作中定期进行检查,可有效防止废机油发生泄漏时地面漫流,减少对周围土壤、地下水的污染影响。 1.根据环保设施应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的“三同时”要求及本报告书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 2.运行期间严格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进行。 3.建立项目运营期的污染物处理和环保设施运转的规章制度,在运营期,建立污染控制记录,做好废水处理设施管理,严格管理 其他环境 固体废物的存放和处置。平时做好记录进水总口水质、水量信息、记录主要设施的设施参数、进出水、污泥、药剂使用等信息工 管理要求 作。 4.按照监测计划定期组织场地的污染源监测,对不达标装置立即寻找原因,及时处理。 5. 积极配合环保部门的检查。 6.定期总结数据,寻找规律,不断改进生产操作,降低排污。 51 六、结论 综上所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三交-碛口煤层气开发项目配套采出水处理站三 期工程符合当地规划要求,符合“三线一单”要求。本项目对区域的水、大气、声 环境影响较小,不会导致评价区域环境功能明显改变,没有明显的环境制约因素。 本项目属奥瑞安能源国际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三交—碛口煤层气开发项 目配套建设的采出水处理工程,是一项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的环保工程,具有明显 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是主要的,在严格按照本次评价提 出的环保措施要求,认真做好日常环保管理工作,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较小,从环 境保护角度,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52 附表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汇总表 项目 分类 废气 废水 一般工业 固体废物 污染物名称 现有工程 许可排放量 ② 在建工程 本项目 以新带老削减 本项目建成后 排放量(固体废物 排放量(固体废物 量(新建项目不 全厂排放量(固体废物 产生量)③ 产生量)④ 产生量)⑥ 填)⑤ 变化量 ⑦ H2S 1.56kg/a 1.56kg/a +1.56kg/a NH3 5.342kg/a 5.342kg/a +5.342kg/a 废水量 -- -- -- 12.775 万 t/a -- 12.775 万 t/a +12.775 万 t/a -- -- -- -- -- -- -- -- 污泥 35t/a 35t/a +35t/a 生活垃圾 1.46t/a 1.46t/a +1.46t/a 0.01t/a 0.01t/a +0.01t/a 废机油和废油 危险废物 现有工程 排放量(固体废物 产生量)① 桶 - -- 注:⑥=①+③+④-⑤;⑦=⑥-① 53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三交-碛口煤层气开发项目 配套采出水处理站三期工程 地表水环境影响专题分析 编制单位:山西天时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二〇二三年一月 1.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1.1 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 评价等级判定依据见下表。 表 1-1 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判定 判定依据 评价等级 废水排放量 Q/(m3/d); 排放方式 水污染物当量数 W/(无量纲) 一级 直接排放 Q≥20000 或 W≥600000 二级 直接排放 其他 三级 A 直接排放 Q<200 且 W<6000 三级 B 间接排放 — 结合工程分析,本项目外排量为 350m³/d,且排放方式为直接排放,因此确定本工 程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A。 1.2 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2.3-2018)要求,本项目地表水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入湫水河上游 500m 至下游 1500m 范围。 1.3 评价标准 1.3.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山西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B14/67-2019),项目所在地地表河属湫水河 东峁村-碛口段,该河段规划主导功能为农业与一般景观水保护,水质保护目标为《地 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依据《吕梁市黄河流域高质量管理要 求》提出,湫水河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 本项目排污口设在湫水河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 标准,标准限值详见表 1-2。 表 1-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pH 除外 污染物 pH CODcr BOD5 NH3-N 总磷 总氮 石油类 硫化物 标准值 6-9 ≤20 ≤4 ≤1.0 ≤0.2 ≤1.0 ≤0.05 ≤0.2 1.3.2 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 污水排放标准为:COD、NH3-N、TP 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4/ 1928-2019) 中矿井水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其余指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 类标准,详见表 1-3。 表 1-3 出水水质执行标准值 单位:mg/L 项目 CODcr NH3-N 总磷 标准值 20 1.0 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项目 pH SS BOD5 总氮 氟化物 (GB3838-2002)Ⅲ类标准 标准值 ≤6-9 ≤30 ≤4 ≤1.0 ≤1.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B14/ 1928-2019)表 1 矿 井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1.4 评价时段 主要针对运营期地表水环境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1.5 污染控制目标与环境保护目标 1.5.1 污染控制目标 保证建设项目各类废水污染物达标排放。 1.5.2 环境保护目标 区域地表水属黄河流域,以黄河为主干水系随地形发育,呈树枝状分布,较大河流 有湫水河和三川河。 湫水河发源于兴县黑茶山南麓由北向南经临县、三交镇流向西南至碛口镇注入黄河, 全长 107km,据林家坪水文站资料,河流量历史实测最大值 3670m3/s,多年平均 3.216m3/s, 最大月平均 545m3/s,1986 年平均 1.01m3/s,1988 年最大 1090m3/s,湫水河属枯水期较 短的河流,季节性明显,雨天河水猛涨,雨后迅速减退,枯水季节流量甚小,7-9 月份 水流量占全年的 50—70%。 三川河有北川河、小东川、大东川、南川河等支流,分别自北向南,自东向西,自 南向北汇流而成,由东向西经柳林注入黄河。三川河最大流量 2260m3/s,年平均 5.349.54m3/s。 项目排污口地表水体为湫水河,位于厂区西侧 390m 处。临县地表水系图见附图 5。 2 运营期废水污染源 本项目建成后运营期污水处理量(按最大设计量进行考虑)为 350m3/d,不回用, 2 最终外排入湫水河污水量为 350m3/d。 本工程建成后,全厂尾水产生量按 350m3/d 计,全部排入湫水河。尾水设计出水水 质标准为:处理后 COD、NH3-N、TP 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B14/ 1928-2019)中矿 井水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其余指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 类 标准。即:TN≤1.0mg/L,COD≤20mg/L、BOD≤4mg/L、NH3-N≤1.0mg/L、SS≤30mg/L、 TP 0.05mg/L。 污水处理运行后污染物排放量为 COD 2.56t/a、BOD 0.0.77t/a、NH3-N 0.158 t/a、 TN 0.59t/a、TP0.026t/a。 3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1 地表水现状监测 建设单位委托山西博枫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 2022 年 12 月 6 日-8 日对排放口河道湫 水河设置 3 个监测断面了解地表水现状。 1、监测断面布设 根据地表水体的流向,在污水处理厂出口排污河道黄河设置 3 个监测断面,监测断 面位置见图 3-1。 图 3-1 地表水监测布点图 监测断面布设如下: 3 Ⅰ断面:以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为中心,入水口上游 500m 处; Ⅱ断面:以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为中心,入水口下游 500m 处; Ⅲ断面:以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为中心,入水口下游 1500m 处; 2、监测项目 地表水监测项目为 pH、COD、BOD5、氨氮、总磷、总氮、SS、石油类,共 8 项,同 时测定各监测断面的水温、流速和流量。 3)监测时间及采样频率 监测时间 2022 年 12 月 6 日-8 日,连续监测 3 天,每天各断面采集一个样品。 4)采样及分析方法 地表水采样依据《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 5)评价方法 采用标准指数法对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进行评价,评价公式为: Pi Ci Csi 式中 Pi——第 i 个水质因子的标准指数; Ci——第 i 个水质因子的监测浓度值,mg/L; Csi——第 i 个水质因子的标准浓度值,mg/L。 对 pH 值进行评价的公式为: 7.0 pH 7.0 pH sd P pH pH 7.0 pHsu 7.0 式中: pH 7.0 pH 7.0 PPH——pH 的标准指数,无量纲; pH——pH 监测值; pHsd——标准中 pH 的下限值; pHsu——标准中 pH 的上限值。 评价结果: 水质参数单因子指数>1,表明该水质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已不能满足使用要 求。 4 6、评价结果 根据所选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分别计算出各监测断面各污染物单因子指数Sij值, 地表水现状评价结果见表3-1。 表3-1 地表水现状评价结果统计表 项目 监测值mg/L 12.6 12.7 12.8 均值 mg/L Pi 超标 率% 达标 分析 标准值 mg/L pH 8.23 8.09 8.06 8.12 0.31 -- 达标 6-9 COD 12 15 11 12.6 0.63 -- 达标 ≤20 BOD5 3.0 2.9 2.7 2.87 0.72 -- 达标 ≤4 1# 氨氮 0.763 0.746 0.736 0.75 0.75 -- 达标 ≤1.0 排污口 TP 0.01 0.03 0.01 0.017 0.83 -- 达标 ≤0.2 上游 总氮 1.62 1.68 1.56 1.62 1.62 0.62 超标 ≤1.0 500m 石油类 ND ND ND -- -- -- 硫化物 0.04 0.04 0.04 0.04 0.2 -- 达标 ≤0.2 流量 0.96 1.0 1.0 水温 3.7 3.5 3.1 pH 8.05 8.03 8.07 8.05 0.28 -- 达标 6-9 COD 18 19 15 17.3 0.86 -- 达标 ≤20 BOD5 3.5 3.7 3.1 3.43 0.86 -- 达标 ≤4 2# 氨氮 0.786 0.766 0.792 0.781 0.781 -- 达标 ≤1.0 排污口 TP 0.03 0.05 0.03 0.036 0.18 -- 达标 ≤0.2 下游 总氮 1.83 1.91 1.97 1.9 1.9 0.9 超标 ≤1.0 500m 石油类 ND ND ND -- -- -- -- ≤0.05 硫化物 0.03 0.04 0.03 0.033 0.017 -- 达标 ≤0.2 流量 0.89 0.91 0.91 -- -- 水温 4.0 4.0 3.2 -- -- pH 8.17 8.04 8.11 8.1 0.3 -- 达标 6-9 COD 16 18 12 15.3 0.76 -- 达标 ≤20 BOD5 3.2 3.4 2.8 3.1 0.78 -- 达标 ≤4 氨氮 0.769 0.757 0.754 0.76 0.76 -- 达标 ≤1.0 TP 0.02 0.04 0.02 0.026 0.13 -- 达标 ≤0.2 总氮 1.71 1.74 1.89 1.78 0.78 -- 超标 ≤1.0 石油类 ND ND ND -- -- -- -- ≤0.05 监测断 面 3# 排污口 下游 1500m 5 ≤0.05 硫化物 0.05 0.05 0.05 0.05 0.25 达标 ≤0.2 流量 0.85 0.87 0.87 -- 水温 4.1 3.9 3.3 -- 备注:低于检出限的数据,以 ND 加最低检出限报出; 4、结果分析 由表 3-2 可知,在地表水体湫水河的 3 个监测断面中,除总氮指标超标外,其余各 项监测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要求。超标原因 湫水河上游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现象。 3.2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3.2.1 预测方法和模式 1、预测因子:根据项目污水特点,选取 COD、NH3-N 作为预测因子。 2、预测模型 根据受纳水体黄河的水文特征,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 (HJ2.3-2018)推荐的纵向一维数学模型-连续稳定排放。 ①解析解公式判别 根据河流纵向一维水质模型议程的简化、分类判别条件(即:O,Connor 数 α 和贝 克来数 Pe 的临界值),选择相应的解析解公式。 kEx uB α= 2 Ex u Pe= 式中:k –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1/s; Ex --污染物纵向扩散系数,m2/s; u --断面流速,m/s; B--水面宽度; 污染物衰减系数 k 的估值: u C k = −xLnC0a. 根据现场监测数据,采用两点法估算 k 值,估算公式为: b.污染物纵向扩散系数 Ex 根据泰勒理论,扩散系数的表达式为: Ex = 5.93H gHI 6 式中:H--平均水深(m); I--水面坡度,m/m; g--重力加速度,9.81m/s2。 ②模型参数 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及湫水河水文参数,确定湫水河水质模型参数,具体见下表。 表 3-2 湫水河水质模型参数 河流 流量(m3/s) 河宽(m) 水深(m) 流速(m/s) 湫水河 1.26 15 0.4 0.3 非持久性污染物(BOD5、COD、氨氮)在河道中可以随时间依靠自净作用而逐渐衰 减,进行预测时,关键在于求得各非持久性污染物的衰减系数 K1,本评价采用经验公式 以及湫水河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K 值。公式如下: k=0.066+0.5u u:设计流量下河流断面的平均流速,m/s; 根据经验公式及湫水河的实际情况,湫水河 COD 衰减系数取值 0.256、NH3-N 减系 数取值 0.256、BOD 衰减系数取值 0.256。 (5)河流水质 根据收集湫水河排污口下游水质监测数据。 (6)完全混合长度 湫水河属于小型河流,污水排放口下游至入湫水河口河段简化为平直型河流,根据 收集资料,河平均流量 1.5m3/s,本项目建成后,正常运营时日排水量为 350m3/d,平均 流量 0.00471m3/s,排水口为岸边排放。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污水排入湫水河后经过一个 混和过程段后才能与河水完全混合,混合过程段的长度由下式估算: L = ((0.4B-0.6a)Bu)/((0.058H+0.0065B)(gHI)1/2) 式中:L:混合过渡段长度(m) ; B:河流平均宽度(m); H:平均水深(m) ; u :河流平均流速(m/s); g:重力加速度(9.8m/s2) ; 7 I:河流底坡(‰) ; a: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 在混合过渡段长度计算过程中,排放口设置在岸边,取 a 为 0,河流平均宽度为 15m,平均水深为 0.40m,平均流速为 0.3m/s,河流底坡 0.5‰,计算出来的混合过渡段 长度为 194m。 (6)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在混合过程段之后污染源浓度预测选用完全混合公式,预测模式如下: C=(CpQp+ChQh)/(Qp+Qh) 式中: C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Ch——河流中污染浓度,mg/L; Qp——废水排放量,m3/s; Qh——河流流量,m3/s; 污水处理站尾水排放后,经过混合过程段与湫水河水完全混合,混合后的水质预测 结果见下表。 表 3-3 项目 混合断面 湫水河流 量(m3/s) COD 排水口下 游 194m 1.23 氨氮 尾水排放对湫水河水质影响预测结果 现状监测 浓度 (mg/L) 尾水排放 量(m3/s) 13.6 0.0058 0.31 尾水排放 浓度 (mg/L) 预测值 (mg/L) 水质变 化值 30 13.65 +0.06 1.0 0.314 +0.004 由上表可知,当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营时的尾水全部排入湫水河,湫水河混合断面 COD 的值为 13.65mg/L,氨氮预测值为 0.314mg/L。 根据上表可知,本项目污水处理厂运行后尾水排放标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III 类水质后,对湫水河断面 COD、氨氮浓度。 3.2.4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 黄河现状监测数据显示: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中Ⅲ类标准要求。 2、根据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果: 8 本项目建设后,污水处理厂污水正常排放情况下,对湫水河COD、NH3-N的贡献值影 响范围为194m,影响范围较小。 4、建设项目废水污染物排放信息 本项目废水污染物排放信息表见下表 4-1 和表 4-2。 5、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见表 5-1。 9 表 5-1 序号 废水类别 采出水处 理后排水 1 污染物种类 pH、COD、 BOD、SS、 TN、TP、NH3N、氟化物 排放去向 湫水河 排放规律 连续排 放,流量 稳定 表 5-2 序号 1 排放口编 号 排放口 地理坐标 DW001 E110.830309 N37.654799 废水排放 量/(万 t/a) 12.775 废水类别、污染物及治理设施信息表 污染治理 设施编号 / 污染治理设施 污染治理设 污染治理设施工艺 施名称 处理能力 350m3/d 处理工艺为:反硝 采出水处理 化+混凝沉淀+多级 过滤(石英砂+改 设施 性沸石+活性炭+精 密过滤) 排放 口编 号 DW00 1 排放口设 置是否符 合要求 排放口类型 是 企业排口 □雨水排放 □清净下水排放 □温排水排放 □车间或车间处 理设施排放口 废水直接排放口基本情况表 排放去 向 排放规 律 湫水河 连续排 放,流 量稳定 间歇排放 时段 / 10 受纳自然水体信息 名称 受纳水体功能目标 湫水 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GB3838-2002) 中 III 类 汇入受纳自然水体处 地理坐标 E110.827525 N37.658243 备注 e 表 5-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工作内容 影响类型 自查项目 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取水口;涉水的自然保护区□;涉水的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重点保护与珍稀水生 影 水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区□;其他☑ 响 识 别 生物的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渔业水体□;水产种质资源 影响途径 影响因子 评价等级 水污染影响型 水文要素影响型 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其他□ 水温□;径流□;水域面积□ 持久性污染物□;有毒有害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 pH 值□;热污染□;富营养化□;其他□ 水温□;水位(水深)□;流速□;流量□;其他□ 水污染影响型 水文要素影响型 一级□;二级□;三级 A☑;三级 B□ 一级□;二级□;三级□ 调查项目 区域污染源 已建□;在建□;拟建□;其他□ 数据来源 拟替代的污染源□ 排污许可证□;环评□;环保验收□;既有实测□;现 场监测□;入河排放口数据□;其他□ 调查时期 现 受影响水体水环境质量 数据来源 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 □;冬季□ 状 调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 查 况 未开发□;开发量 40%以下□;开发量 40%以上□ 调查时期 水文情势调查 数据来源 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 □;冬季□ 补充监测 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补充监测☑;其他□ 监测时期 监测因子 11 水行政主管部门□;补充监测□;其他□ 监测断面或点位 评价范围 评价因子 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 (pH 值、氨氮、CODcr、BOD5、总磷、 监测断面或点位个数 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总氮、悬浮物、石油类、硫化物 (3)个 河流:长度(1.5)km;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km2 (pH 值、氨氮、CODcr、溶解氧、BOD5、总磷、总氮、悬浮物、石油类、动植物油、LA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粪大肠 菌群) 河流、湖库、河口: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 评价标准 近岸海域: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 规划年评价标准(Ⅲ类) 现 评价时期 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状 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达标□;不达标□ 评 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状况:达标□;不达标□ 价 水环境保护目标质量状况:达标□;不达标□ 对照断面、控制断面等代表性断面的水质状况:达标□;不达标□ 评价结论 底泥污染评价□ 达标区☑ 水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及其水文情势评价□ 不达标区□ 水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流域(区域)水资源(包括水能资源)与开发利用总体状况、生态流量管理要求与现状满足程度、 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空间的水流状况与河湖演变状况□ 依托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达标排放评价□ 影 预测范围 河流:长度(1.5)km;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km2 响 预测因子 (COD、氨氮) 预 测 预测时期 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12 设计水文条件□ 建设期□;生产运行期☑;服务期满后□ 预测背景 正常工况☑;非正常工况☑ 污染控制和减缓措施方案☑ 区(流)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情景□ 预测方法 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 响减缓措施有效性评价 数值解☑:解析解□;其他□ 导则推荐模式☑:其他□ 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替代削减源□ 排放口混合区外满足水环境管理要求☑ 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 满足水环境保护目标水域水环境质量要求☑ 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 影 水环境影响评价 满足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重点行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满足等量或减量替代要求□ 满足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 响 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同时应包括水文情势变化评价、主要水文特征值影响评价、生态流量符合性评价□ 评 对于新设或调整入河(湖库、近岸海域)排放口的建设项目,应包括排放口设置的环境合理性评价☑ 价 满足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管理要求☑ 污染物排放量核算 替代源排放情况 生态流量确定 污染物名称 排放量/(t/a) 排放浓度/(mg/L) COD 3.14 20 NH3-N 0.158 1.0 污染源名称 排污许可证编号 污染物名称 排放量/(t/a) 排放浓度/(mg/L) () () () () () 生态流量:一般水期()m3/s;鱼类繁殖期()m3/s;其他()m3/s 13 生态水位:一般水期()m;鱼类繁殖期()m;其他()m 环保措施 污水处理设施☑;水文减缓设施□;生态流量保障设施□;区域削减□;依托其他工程措施□;其他□ 防 治 措 监测计划 环境质量 污染源 监测方式 手动□;自动□;无监测□ 手动□;自动☑;无监测□ 监测点位 () 污水处理厂总排☑(巴士计量槽) 5 个水处理撬排放口☑(巴士计量槽) 流量、pH 值、水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 施 监测因子 () 总氮、悬浮物、色度、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 类、氟化物 污染物排放清单 ☑ 评价结论 可以接受☑;不可以接受□ 注:“□”为勾选项,可打√;“()”为内容填写项;“备注”为其他补充内容。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