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广灵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稿.pdf

oxygen.(氧气)44 页 9.396 MB下载文档
广灵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稿.pdf广灵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稿.pdf广灵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稿.pdf广灵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稿.pdf广灵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稿.pdf广灵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稿.pdf
当前文档共44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广灵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稿.pdf

01 总则 02 目标与战略 03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与结构 04 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 05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06 乡村振兴发展引导 07 历史文化保护与城乡风貌塑造 08 国土空间支撑体系构建 09 中心城区规划 10 规划传导与近期建设 03 01 总则 1.1 规划作用 1.2 规划原则 1.3 指导思想 1.4 规划范围 1.5 规划期限 04 01 总则 规划作用 广灵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是制定全县 空间发展蓝图和战略部署,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高效能空间治 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空间政策,是县域国土空间保 护、开发、利用、修复和指导各类建设的行动纲领。本规划是编制 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开展各类 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十九大 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 要指示,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 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 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 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 根本目的,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 更可持续。 05 01 总则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广灵县行政辖区内全部陆域国土空间,包括壶泉镇、 南村镇、作疃镇、梁庄镇、加斗镇、蕉山乡、宜兴乡、一斗泉乡,共 8个乡镇。县域国土总面积1204.0651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21-2035年。 基期年为2020年,近期到2025年,远期2035年,远景展望至 2050年。 06 02 目标与战略 2.1 发展定位 2.2 规划目标 2.3 规划战略 07 02 目标与战略 发展定位 规划提出广灵县发展定位为:打造“一门户、三基地、两长廊” 的发展格局。 规划将广灵县战略定位为:晋北颐养度假后花园、塞北人文活力 城、区域产业转型桥头堡。 城市性质: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同市重要的东门户; 以发展绿色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生态休闲和文化旅游新型城市。 “一门户”——东向对接“京津冀雄”重要枢 纽门户 “三基地”——新兴材料产业制造基地、现 代应急装备产业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仓储 贸易物流基地; “两长廊”——京津生态屏障绿色长廊、全域 康养度假文化旅游长廊; 08 02 目标与战略 规划目标 —— 基本形成功能清晰、开放协调的国土开发空间格局。 —— 基本实现山清水秀、人文安全的美丽国土建设目标。 —— 基本形成高效集约、 可持续的国土资源利用体系。 —— 基本实现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规划战略 生态优先战略 工业强基战略 区域融合战略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 09 03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与结构 3.1 统筹优化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3.2 维育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3.3 保障和谐共生的农业空间 3.4 建设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 3.5 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 10 03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与结构 统筹优化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统筹 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推动形成开发和分类保护相适应的 “一核两副两轴两区一廊道”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支撑全县高 质量转型发展。 一核:主要指广灵县中心城区,是带动全县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 两副:即分布于东西发展轴上的农贸综合服务型城镇南村镇与县域东部门 户工贸物流型城镇蕉山乡。 两轴:由东西向 G239和S303(朔州---蔚县)公路构成的东西向城镇发展 轴与沿六棱山、白羊峪、长江峪生态旅游景区构成的南北特色城镇发展轴。 两区:指以石梯岭为界形成的岭东综合经济产业区和岭西特色生态农业区。 其中岭东以工业产业、旅游产业、高效农业为主,岭西以生态农业、畜牧 业经济产业为主。 一廊道:生态屏障绿色长廊。 11 03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与结构 维育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结合广灵县域生态环境本底和基本特征,规划县域构建“三山环 绕,一水一城多节点”的生态安全格局。 三山环绕:指县域内西山、南山与北山构建而成的全县生态屏障,是发挥全县 生态旅游价值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全县生态发展的重要背景。其中,北山为全 县重要的生态环境保育区,重点以风沙防治、水土流失治理为主,是提升县域 整体生态环境的重点;南山为全县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串联全县生态旅游 景点的廊带;西山为全县对接大同市生态发展战略的桥头堡,是全县重要的生 态保育与人口疏解区。 一水:主要指壶流河形成的重要滨水生态廊道,是体现广灵山水之灵的“魂”, 对于区域生态资源价值的提升、生态系统的安全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一城:主要指广灵县中心城区,是全县综合生态价值的集中点,也是环境保护 主要的监控地带。 多节点:指县域范围内生态本地承载的重要生态版块,包括六棱山风景区、壶 流河湿地、南壶森林公园、圣眷峪与白羊峪风景区、长江峪风景区与东方亮小 米种植农田保护区等。 12 03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与结构 保障和谐共生的农业空间 统筹全域农业生产,形成以畜牧业、小杂粮、林果业、蔬菜和食 用菌、中药材五大支柱产业支撑的“一园区三区多基地”农业生产格 局。 一园区 山西大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三区 (1)设施农业提升区 (2)旱作农业保障区 (3)草食畜牧业发展区 多基地 指各乡镇依托自身农业资源形成的特色种 植基地,是带动各乡镇农业经济从传统到产业 化、现代化转变的重要示范基地。 13 03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与结构 建设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 以定位科学、布局合理、协同发展为目标,优化打造“一核两副 两带两区多点”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 一核 指广灵中心城区所在地壶泉镇,是县域经济发展与城 镇建设的中心。 两副 即分布于东西发展轴上的农贸综合服务型城镇南村镇 与县域东部门户工贸物流型城镇蕉山乡。 两带 由东西向 G239和S303(朔州---蔚县)公路构成的东 西向城镇发展带与沿六棱山、壶流河湿地、白羊峪、长江 峪生态旅游景区构成的南北特色城镇发展带。 两区 指以石梯岭为界形成岭东、岭西城镇集中发展区;岭 东作为县域工业企业布局、旅游业发展、市场建设和人 口集聚的核心区,为优先发展区域,主要指以县城为中 心,蕉山等乡镇为节点的城镇集聚区。 多点 作疃镇、加斗镇、梁庄镇、宜兴乡、一斗泉乡5个乡镇 为一般乡镇。 14 03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与结构 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 生态保护红线内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生 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确立生态保护红线优先地位。生态保护红 线划定后,相关规划要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空间管控要求,不符合的要及时进行调整。 稳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数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保护质量,构建全面的永 久基本农田保护体系。 以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为基础、资源承载力为约束,与生态保护线和永久基本农 田保护线相协调,划定城市开发边界,防止城镇规模盲目扩张和建设用地无序蔓延, 推动城镇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15 04 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 4.1耕地资源 4.2 林草资源 4.3 水资源 4.4 湿地资源 4.5 矿产资源 16 04 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 耕地资源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科学利用后备资源 加强耕地用途管控 林草资源 优化森林资源布局 实施草地生态保护修复 水资源 严格控制用水总量 水资源保护区保护 落实河长制工作对河流空间管控 17 04 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 湿地资源 湿地资源保护 优化城市水系结构 增强城市湿地环境生态功能 提升城市湿地生物圈效应 发挥城市湿地人文效应 湿地资源保护与治理 水资源循环利用 水系修复与构建 矿产资源 转变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 式,优化资源配置及其开发利用布局, 科学设置和调整矿业权,综合运用经 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矿山 企业依法开采的矿产资源及生产要素 进行重组,构建配置优化、布局合理、 产业聚集、利用集约的矿产资源开发 利用新格局。 18 05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5.1 国土空间综合整治 5.2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19 05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国土空间综合整治 农业空间综合整治: 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合理开展坡耕地整治加快构建村庄规划体 系,优化村庄布局、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城镇空间综合整治 : 加快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加强工业污染防治,改善大气、水环境 质量;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地质灾害防治: 根据广灵县地质环境条件、 灾害发育规律、灾种分布特点、 根据广灵县地质环境条件、灾害 发育规律、灾种分布特点、地质 灾害危害程度划分防治区域: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将广灵县划 40 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 9 发区、低易发区,并提出相应 的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该区 位于县区中部南村-蕉山一 带 20 05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水土流失防治 将广灵县划分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水 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其中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 包括六棱山生物多样性重点防护区和壶流河湿 地重点防护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主要包括 县域东南部土石山区重点治理区。 矿山环境修复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矿山工程 建设,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责 任,将矿山生态修复贯穿矿山设计、开采、 闭矿、治理的全生命周期,从源头开始防治 ,过程严格监控,终端及时治理,加强对矿 山地质环境保护。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以流域内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承载力为基点,以农村“水质清洁、生 态优美、生产发展”为目标,按照“山顶—山脚—村庄—农田—河谷”的顺序,依次实 施“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生态农业、生态保护”4个防治区建设。围绕长江峪、白 羊峪、直峪、唐山口峪,将流域建设成生态清洁型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并进行长效 管理。 土壤污染治理: 综合运用源头控制、隔离缓冲、土壤改良等措施,提出农业污染源治理、土 壤污染治理、农田生态建设、污染土地无害化利用等土壤污染治理措施。实施受污 染土壤治理与修复工程,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坚持创新绿色,推广农业物理和生物 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建设生态畜牧业示范场,减少畜禽养殖对环境造成 的污染。 21 06 乡村振兴发展引导 6.1 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 6.2 引导村庄分类建设 22 06 乡村振兴发展引导 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 根据村庄发展条件与发展实际,建构村庄“中心村——基层村” 两级发展体系,最终广灵县形成“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 镇——中心村——基层村”五级体系布局。 引导村庄分类建设 广灵县村庄分类规划城郊融合类村庄10个,集聚提升类村庄27 个,特色保护类村庄8个,搬迁撤并类村庄4个,暂不明确类村庄80 个。 23 07 历史文化保护与城乡风貌塑造 7.1 历史文化保护 7.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4 07 历史文化保护与城乡风貌塑 造 形成“1+10+8+21”的国家、省、市、县级文保单位名录和 “1+3+11+21”的世界、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历史文化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保护内容:广灵县中心 保护内容:世界级非物 城区现有全国级文物保护单 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项,省 位1处,有“塞外江南”之称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 的水神堂,县域内有省级文 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文物 护项目11项,县级非物质文 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 化遗产保护项目21项。 单位21处,待公布文物多处。 25 08 国土空间支撑体系构建 8.1 产业平台体系 8.2 全域旅游体系 8.3 综合交通体系 8.4 基础设施 26 08 国土空间支撑体系构建 产业平台体系 第一产业 根据自然地理条件与交通、经济区位优势,结合广灵县现代 农业发展思路,本规划期末形成以畜牧业、小杂粮、林果业、蔬菜和 食用菌、中药材五大支柱产业支撑的“一园区三区多基地”农业 生产格局。 山西大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根据土地资源生产条件规划形成的设施农业提升区、 旱作农业保障区、草食畜牧业发展区三大农业生产区。 27 08 国土空间支撑体系构建 第二产业 以广灵现有产业为基础,针对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 源汽车、健康食药等重点领域,加快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塑造产业集群, 壮大广灵经济发展新动能。 以食用菌、优质杂粮、黄花、中药材、蔬菜、薯业、杏果、沙棘、奶 业、肉业十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推动农产品加工精细化、特色化、功能 化发展。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第二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 工业 产业空间格局。 指设立的广灵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拉动全县经济产业发展的 核心; 指广灵经济技术开发区本部和依托广灵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 的广灵县循环经济园、广灵县高新技术产业园两个专业化产业园。 工业发展重点:绿色农副产品加工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 备制造、传统优势工业。 28 08 国土空间支撑体系构建 第三产业 以城镇为中心,以乡镇公共服务为支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区域性商 贸服务业。规划建设县城、南村镇商贸型城镇与蕉山乡工贸城镇。 本规划期末形成“一中心两基地三带多区”的商贸物流、旅游空间布局 。 “一中心”:1 个综合中心,主要是指广灵县中心城区所在地壶泉镇,中 心城区打造一个一级综合商贸物流中心。综合中心满足全县居民生产生活性 服务需求,打造集餐饮、住宿、购物、娱乐一体的地区级旅游集散基地。 “两基地”:2 个二级基地,分别是蕉山乡物流基地和南村镇农贸基地。 蕉山乡物流基地主要为开发区各园区以及广灵县的生活性物流提供服务;南 村镇农贸基地,主要为地区特色农产品流通贸易服务。 “三带”:广灵民俗文化体验带、晋北沟峪探险体验带和田园休闲康养 体验带。 “多区”:是指西北部土石山景观片区、西部、南部沟峪山水景观片区 、东南部湿地生态片区、东北古民居民俗文化片区、北部千福山旅游片区、 中部人文资源片区。 第三产业发展重点:旅游业、农业服务业、现代商贸服务业、现代仓储 物流业、现代金融、科技信息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康养服务产业。 29 08 国土空间支撑体系构建 全域旅游体系 以生态养生度假、山水休闲观光、民俗文化体验为开发主导,以生态 旅游为核心品牌依托,以乡村休闲度假和美食旅游为重要补充,把广灵县 打造成“山水之灵、人文之城”的京西旅游目的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区。 紧抓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契机,遵循“1+3+N”建设思路,大力 推动旅游、文化、体育、康养“四大幸福产业”发展,加速文旅融合发 展,推进全域、全景、全时、全民、全业联动发展,构建以水神堂、壶流 河湿地为中心牵引,以山水白羊、本色黄龙、草石木厂为示范支撑,生态、 康养、乡村、民俗等多板块协同联动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生态养生度假 乡村休闲度假 山水休闲观光 美食旅游 旅游、文化 体育、康养 全域、全景 乡村、民俗 30 08 国土空间支撑体系构建 综合交通体系 县域交通规划 公路网 打造四通八达“两纵三横一环”的骨干公路体系,支撑广灵县未 来的发展。 “两纵”—西纵和东纵。西纵为省道S203;东纵为省道S201。 “三横”—一横为广源高速公路;二横为国道G239,三横为县道 罗城线-北圣线-直朔线-南王线-香大线 “一环”—连接县城外围宜兴作疃等乡镇中心的县道形成环状 广灵县辖区共有二级客运站1个,乡镇五级客运站8个。其中,县 城西侧二级客运站用地及出行可以满足形状广灵县人民出行需求,规 长途客运站 划予以保留, 规划提升南村镇现有五级客运站等级到三级,其余乡镇按现状保 留。 31 08 国土空间支撑体系构建 中心城区交通规划 主干道系统:“四横、七纵” 规划片区内新老城区主干道以“四横七纵”主干路构成,主干道 间距在500—700m之间,“四横”从北向南依次为省道201、广泰街、 永安街及城区南侧外环规划路,“七纵”由西向东依次为千福路(延 陵路)、壶泉路、秀水路、广益路、平舒大道、经一路及东侧外环规 划路,均为城市景观大道,道路红线宽度为32—50m,道路断面形式 为三块板和四块板。 次干道系统:“多横、多纵” 规划片区次干道路网形成“多横多纵”,横向从北向南依次为纬一路 、纬二路、纬三路、纬四路、纬五路、振兴街、舒慧路、文华街等, 纵向由西向东依次为经二路、工字路、商业路、新源路、秀水路、禾 丰路等,次干路红线宽度为24m—36m,道路断面形式为一块板、三块 板形式。 滨河景观路 规划片区沿涧河俩侧设计滨河景观路,分别为滨河西路及滨河东 路,滨河路红线宽度为15—18米,一块板形式。 城市公交系统规划 按照国标200m2/标车用地标准,未来广灵县城共需要首末站、停 保场等运营保障用地(不包括公交换乘枢纽)用地2公顷。 广灵县未来公交车保有量在100辆左右,规划在县城东、西两个出入口 方向规划2处停保场。 公交首末站作为常规公交线路的运营起止点,是线路形成的关键 因素和重要保障设施,在集散量较大的首末站附近,应该考虑乘客换 乘,设置其他车辆(特别是自行车)的停放场地。 未来广灵县城的公交首末站用地规模为2公顷。 32 08 国土空间支撑体系构建 基础设施 构建绿色安全的基础设施网络 1、规划扩建原水厂,规模为1.0万立方米/日, 远期扩建至2.0万立方米/日。; 2、规划在加斗镇新建一个高位水池,水源地 位于加斗镇; 3、距县城和南村镇、蕉山乡供水管网较近的 农村地区,利用水厂的富余供水能力,延伸供水 管网,发展自来水; 4、广灵县岭东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 1、在县城新建广灵门站,保留现状 城区天然气储配站,作为调峰站,规划 占地0.6公顷。2、南村镇、蕉山乡和开 发区用气规划从广灵门站引入,以中压 管网铺设。 3、其他乡镇独立建设天然气储配站, 气源由广灵门站提供。 规划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设计规 模3万吨/日。 蕉山、宜兴、加斗、作疃、梁庄、一斗泉等乡 镇在各乡镇驻地新建污水处理设施。 广灵县循环经济园:本片区污水最终排入园区 污水处理厂。 广灵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在园区南侧省道201 与303交叉口处设置1座污水处理厂。 农村生活污水采取集中和分散处理结合的方式。 规划扩建广灵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处 理规模 250 吨/日,各乡镇建设垃圾转运 站。 规划期内县城清除旱厕,规划公共厕 所均为水冲厕所, 人流集散场所附近,必须设置公共厕 所,公共厕设置密度按城市用地性质和 人口密度确定。 220kV变电站规划: ①山西大同广灵宜兴220kV输变电工程②山西 大同广灵望狐220kV输变电工程 110kV变电站规划: 新建110KV梁庄变电站 本规划只对接入网及敷设接入网线路 的弱电公共通道进行规划。 电信局所按汇接局、端局、模块局三 级设置,是指原则为:全县设置汇接局1 处,各乡镇及工业园区设置端局1处。 33 09 中心城区规划 9.1 总体结构和规划分区 9.2 用地布局与功能优化 9.3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9.4 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 9.5 城市更新 34 09 中心城区规划 总体结构和规划分区 本次规划构建“五心两轴一带一廊道七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五心”——在旧城区形成以步行街为主的综合商业服务中心和以集 贸市场为主的县级商贸物流综合服务中心、水神堂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区 以及涧东新区政务中心为主的行政服务中心和商业综合服务中心。 “两轴”——沿广泰街的东西向城市主要发展轴、沿平舒大道的南北 向城市次要发展轴。 “一带”——以涧河为带规划城市滨河景观带。 “一廊道”——以壶流河为底打造生态景观廊道。 “七组团”——旧城南部康养休闲片区、北部非遗文创组团、商贸综 合服务组团、活力宜居组团以及新城南部高品质居住片区、北部开发区片 区以及居住片区。 35 09 中心城区规划 用地布局 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 本次划定中心城区开发边界为规划期末中心城市实际城市建 设边界范围,均属于集中建设区范围,中心城区没有划定弹性发展区 以及特别用途区。 功能优化 36 09 中心城区规划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地下空间利用 构建立体高效的城市基础支撑系 地下空间总体规模 按照以疏散为主、掩蔽为辅的原则 统,是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强有力保障。 ,根据相关规定,确定战时疏散人口为城 地下空间可为城市应急避难系统提供 市人口的60%,留城人口为40%,则近期 有力支撑,通过地上地下防灾空间的 战时留城人口3.6万人,按人均1.5平方米 统筹布局,建立地下主动防灾体系, 计算,人防工程总面积为5万平方米。 提升城市应急防灾能力。 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布局 坚持平战结合,统筹兼顾,因地制 宜,注重实效的原则。人防工程建设采 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在集中行 政办公、城市广场、交通枢纽、商业文 化中心等处建较大型的地下综合人防工 程,在居住区建分散的地下人防工程。 地下空间集中建设区与管制区划定 地下空间管制区划定:为中远期可 发开的弹性用地,集中于新建住区、片 区中心、产业园等周边区域,一般应以 停车、人防等配建功能为主,地下空间 集中建设区通过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 划图则和城市设计导则来管控,管制区 地下空间通过通则管控。 37 09 中心城区规划 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 构建坚韧稳固的城市安全体系 抗震避灾 广灵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规划要求县域内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应严格按照国 家标准、规范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重要建筑和生命线 工程按照规范要求提高1度抗震设防等级。 防洪排涝 规划贯彻“以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为辅,全面规划,近远 期结合,分期实施”的方针,防洪建设以堤防为主,以拦蓄水库和滞泄 洪区为骨干,全面恢复广灵县主干河道泄洪防洪能力。规划县城防洪 标准为50年一遇,其它乡镇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消防防护 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加强城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消防科技,提高城镇防御火灾能力和灭火救灾的效率。 防疫体系 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 果断处置”的方针,强化 “五包”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落实病毒防 疫目标责任 人防工程 贯彻“平战结合、军民融合”的方针,构建统一高效、布局合 理的人防工程体系。 38 09 中心城区规划 城市更新 重点在老城区推进以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 等“三区一村”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更新改造,探索政府引导、市 场运作、公众参与模式。 修补城市文化空间 弥补“文化悠久、缺少传承空间”的城市文化自信短 板,建设广灵剪纸文化主题公园、古遗址公园、明清老城 历史街区等文化自信空间的建设,完善城市文化体系,以 生态博览文化空间的建设模式,建设“中国民间文化艺术 之乡”广灵。 填补基础设施欠账 弥补老城区市政基础设施不足短板,结合城市存量用 地开发弥补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增加公共空间 完善公共空间体系,控制城市改造开发强度和建筑密 度、加强对老城区广泰路南侧、永安街两侧空间肌理、生 活环境治理;通过对4.5平方公里存量空间的更新改造,增 加公共空间。 构建慢行体系 依托“一带两区、组团绿心”的城市绿地系统,构建核 心区、老城、公园片区,各大步行区域包括多个步行节点 及步行路径的慢行系统重点打造永安街中段剪纸文化主题 公园以及联系水神堂景区之间的空间流线联系。 盘活城中村 积极开展城中村改造,通过城市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 置模式,进行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城市绿化小游园、停 车场等配套建设。 鼓励置换工业功能 盘活老城区糖酒厂以及对面60年代建设老厂房设施 等工业存量用地,对现有厂区进行工业遗址改造,进行功 能置换。将原有空间改造成为城市组团级的图书馆、文化 馆、大众创新创业空间,激活城市工业存量用地活力。 39 10 规划传导与近期建设 10.1 明确规划传导落实 10.2 近期行动计划 10.3 政策机制 10.4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 40 10 规划传导与近期建设 明确规划传导落实 近期行动计划 1、重点落实《广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 广灵县未来五年和二〇三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 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2、大力推动开发区整合扩区,以山西大同国 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广灵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要载 体,将广灵园区打造为引领全县经济增长的新载 体和新引擎。 3、重点加强国土综合整治、国土空间生态修 复等项目实施。 4、加快推进省、市和县重点工程项目推进, 针对项目建设所处的不同阶段,采取有效措施, 分类指导,按计划推进。 5、将已批准广灵县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纳 入广灵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进项目尽快实施。 41 10 规划传导与近期建设 政策机制 建立广灵县规划定期评估和动态修改机制、规划考评和监察机 制、规划信息平台完善规划实施监督机制,保障广灵县规划目标的 实现,促进国土空间的优化和空间资源的资产价值实现。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 42 意见建议反馈方式 一、公示时间 2023年2月13日至3月14日 二、反馈方式 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公众如有意见,可通过电子邮件、信函、传真等方式提出书面意见(署真实 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地址和通讯方式),反馈至广灵县自然资源局。具体联系方式如下: 联系人:杜丽 电 话:18035214869 电子邮箱:glxgtkjgh@163.com 通信地址:广灵县广泰东街广灵县自然资源局 邮编:0375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