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元堡子镇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docx

black“6 页 21.272 KB下载文档
元堡子镇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docx元堡子镇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docx元堡子镇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docx元堡子镇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docx元堡子镇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docx元堡子镇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docx
当前文档共6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元堡子镇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docx

元堡子镇人民政府文件 元政发〔2021〕25 号 元堡子镇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 元堡子镇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最南部,与山阴、左 云、平鲁三县接壤。是右玉县工矿企业相对集中的一个乡镇, 全镇总土地面积 144.5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6.81 万亩。 全镇辖有 14 个行政村,25 个自然村,常住人口 7906 人。2021 年 4 月,右玉县撤销白头里乡,将马莲滩、赵官屯、康村、 北花园、张化 5 个村委会划归元堡子镇管辖。 为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 行机制,规范自然灾害工作,提高工作应急反应能力,保障 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 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全镇社会稳定,结 合我镇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应急预案的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 安全; 2、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3、各村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 4、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 会团体的作用。 (二)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洪涝、风雹、地震、地质及其他异常自然 现象造成的灾害。 二、应急反应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机构 镇人民政府作为组织协调全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 协调机构,并成立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王 葆 镇党委书记 副组长:李振贤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成 员:张保国 副镇长 石亚琼 副镇长 郑军顺 副镇长 赵卫东 副镇长 各包村镇干部、村“两委”主干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张保国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 协调开展自然灾害应急响应、紧急救援、灾民生活安排及灾 后恢复重建等工作。 (二)成员单位职责∶ 民政:承担镇灾情临时成立的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 协调机构的日常工作,综合组织、协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组织核查报告灾情,申请、管理、分配自然灾害救助款物; 组织指导自然灾害救助捐赠;组织转移安置灾民,确保 24 小 时内应急物资运送到位,确保应急期内灾民的基本生活。 各村委会:利用广播、大喇叭做好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 作,播放减灾公益性广告,宣传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先进事迹。 在灾害紧急发生时,及时插播防灾紧急公告。建立健全重大 灾害发生时的广播公共预警体系。 镇武装部:在镇内出现重大灾情时,根据需要,组织、 协调、调配民兵预备役人员以及所需装备、器材参加救助工 作。 卫生院:负责调度卫生技术力量,抢救伤病员,对重大 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情、疾病的传播、蔓延。 中心校: 负责转移受灾师生,做好灾后学校教育、教 学组织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灾后校舍恢复重建。 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抢险救灾 工作,并完成区自然灾害救助综合协调机构赋予的救助任务。 三、灾情报告 (一)各村接到灾情报告后,立即向镇党委、政府报告 灾情,并讯速组织有关部门调查核实灾情。灾情内容主要包 括: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度、灾害后果、采 取的措施、生产生活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等。镇民政办执行 零报告制度,每日 8 时前汇总灾害信息,镇政府办公室保证 通信网络 24 小时在线,专人值守。 (二)各村每日 9 时前向镇自然灾害应急办公室报告一 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重大情况随时报告。镇党委及时组 织召开会议,对抗灾救灾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 (三)灾情发生后 24 小时内,镇政府派出抗灾救灾工 作组赴灾村查灾核灾,了解救灾工作进展情况和需求,帮助 指导开展救灾工作。 四、应急准备 (一)建立镇、村两级综合减灾救灾应急管理指挥体系, 建立应急指挥平台,配备专门人员。 镇政府应根据有关规定,除安排使用好上级下拨的自然 灾害救济补助资金外,要在本级财政年度预算中列支自然灾 害救济事业费,并视灾情轻重及时调整。安排好本级救灾业 务工作经费。同时,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 负担,以地方为主的原则,加大救灾资金投入力度。 (二)加强镇、村两级救灾通讯网络建设和管理,为防 灾减灾提供及时、准确的通信和信息服务,确保 24 小时以 内准确掌握重大自然灾害信息。 五、应急反应行动 (一)转移安置和组织。发生突发性灾害对人的居住和 生活造成威胁时,必须进行转移安置,转移安置由政府组织 实施,并发出转移安置通知或进行动员,安置地点一般采取 就近安置,安置方式可采取投亲靠友、借住公房、搭建帐篷 等。政府安排运输力量,按指定的路线进行转移,保证转移 安置地和灾区的社会稳定;保障转移安置后灾民的生活,解 决饮水、食品、衣物的调集和发放;在灾区要防如火灾、疫 病等次生灾害的发生;要及时逐级上报。 (二)灾情的统计和报告。灾情发生后,及时组织有关 部门和人员对灾害损失情况进行调查, 统计汇总后逐级上报。 汇总灾情后及时向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 (三)紧急救援行动。 1、组织干部、群众进行紧急救援工作,协调民兵进行 紧急抢救、抢险工作; 2、组织卫生系统医护人员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 3、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进行道路、设施和线路的 抢修; 4、灾区急需的救援物资,紧急状态下采取征用或采购 的办法征集,灾后由政府有关部门结算。救助物资运输的道 路、工具、经费,救助物资的安置、保管、登记、发放、使 用,按有关规定办理; 5、救助捐赠的组织。根据灾区的急需情况确定捐赠物 资的品种、数量,通过政府发文,新闻媒介公告,发动社会 力量向灾区捐款捐物,民政部门按有关规定负责管理捐赠款 物的接收、分配、运输和发放工作。 (四)其他有关事务根据灾情,必要时可以在灾区建立 前方指挥部,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灾情,争取上级政府和有 关部门给予救助资金和物资支持。重大灾情的宣传报道按有 关规定执行。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宣传救灾工作 成效和典型事迹,促进互助互济,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