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长子100MW光伏项目-公示版.doc

I have no tears to cry.85 页 5.972 MB下载文档
长子100MW光伏项目-公示版.doc长子100MW光伏项目-公示版.doc长子100MW光伏项目-公示版.doc长子100MW光伏项目-公示版.doc长子100MW光伏项目-公示版.doc长子100MW光伏项目-公示版.doc
当前文档共85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长子100MW光伏项目-公示版.doc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生态影响类) 项目名称:山西京潞新能源有限公司 长子县 100MW 光伏发电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山西京潞新能源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22 年 12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 山西京潞新能源有限公司长子县 100MW 光伏发电项目修改说明 专家意见 补充《山西省“十四五”生 态环境保护规划》、山西省“关 于加强光伏发电项目用地支持保 障的通知”《产业用地23条》符 合性分析。对照《长治市“三线 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 方案》,细化“三线一单”符 合性分析。 修改说明 页码 报告中补充了《山西省“十四五”生 态环境保护规划》、山西省“关于加 强光伏发电项目用地支持保障的通 知”、《产业用地23条》的符合性分 P12-14、 析。对照《长治市“三线一单”生 P8-10 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本项 目细化了“三线一单”的符合性分 析。 细化和完善了工程建设内容组成表, 细化和完善工程建设内容组 细化了各工程建设内容、参数。报告 成表,细化各工程建设内容、参 中明确了本项目不涉及储能设施的 数。说清储能设施的配置方案。 配置方案。按光伏场区和升压站等分 按光伏场区和升压站等分项内容, 表2-3、P20、 项内容,核实项目(永久、临时)占 核实项目(永久、临时)占地面 P22-23、附图 地面积和占地性质,说清占用林地情 积和占地性质,说清占用林地情 2、附图3 况。补充了有关占地面积的计算过程。 况。补充有关占地面积的计算过 升压站用水水源为罐车拉运,蓄水池 程。说明用水水源。规范项目总 储存利用。规范了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平面布置图及升压站平面布置图。 及升压站平面布置图。 进一步全面从资源利用、建 从资源利用、建设条件、占地面积、 设条件、占地面积、规划符合性、 规划符合性、环境敏感性、生态环境 P63-64 环境敏感性、生态环境影响等方 影响等方面进一步全面充实选址选 面充实选址选线合理性分析内容。线合理性分析内容。 结合拟选场地及周围的地 结 合 拟 选 场 地 及 周 围 的 地 形 地 貌 形地貌条件、植被分布特点, 条件、植被分布特点,细化了各类 细化各类工程建设的施工方案。 工程建设的施工方案。经核实,本 说明穿越道路、河流情况和方 项目集电线路不穿越道路和河流。 式,核实挖填方平衡分析。首 核实了挖填方平衡分析,本项目挖 先应加强综合利用,明确弃土 方就近堆存,土方临时堆场采取表 弃渣利用处置措施。细化施工 面拍实处理并在表面遮盖防尘网, 营地数量和布置位置、施工机 四周设编织袋挡土堰挡护,土方基 械设备配置,对应细化和完善 本可以做到挖填平衡。报告中明确 施工营地、施工期排污环节分 了施工营地数量和布置位置、施工 P50-51、 析及污染治理措施。 P53-54、 机械设备配置,细化和完善了施工 P40-43、 完善生态评价范围、评价 营地、施工期排污环节分析及污染 P65-67 因子。结合遥感影像解译分析 治理措施。 结果、现场调查情况,完善生 完善了生态评价范围、评价因子。 态环境现状调查。 结合遥感影像解译分析结果、现场 细化分析项目生态环境影 调查情况,完善了生态环境现状调 响对象、范围及程度。细化各 查。 类临时占地生态恢复目标,按 细 化 分 析 了 项 目 生 态 环 境 影 响 对 照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对应完 象、范围及程度。细化了各类临时 善有效的生态恢复方案。细化 占地生态恢复目标,按照土地复垦 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及水土流 技术标准,对应完善了有效的生态 失防治措施。完善临时占地植 恢复方案。细化了施工期生态保护 物生态恢复工程中物种选择的 措施及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完善临 适宜性,优化生态恢复物种。 时 占 地 植 物 生 态 恢 复 工 程 中 物 种 加强生态恢复措施的针对性, 选择的适宜性,优化生态恢复物种。 提出合理可行的避让、减缓、 加强了生态恢复措施的针对性,提 修复、补偿、管理、监测等对 出了合理可行的避让、减缓、修复、 策措施,明确保护及恢复效果。 补偿、管理、监测等对策措施,明 分析建设前后生态环境的变化, 确了保护及恢复效果。分析了建设 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前 后 生 态 环 境 的 变 化 以 及 本 项 目 完善生态评价图件。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完善了生 态评价的相关图件。 核准主变、箱变变压油量、 核准了主变、箱变变压油量、事故 事故油池容积及类型,细化防 油池容积及类型,细化了防渗、防 渗、防漏失、防雨措施。复核 漏失、防雨的措施。复核了项目各 项目各类一般工业固废及危险 类 一 般 工 业 固 废 及 危 险 废 物 产 生 P57-60、 废物产生环节、种类、数量; 环节、种类、数量;细化了危废暂 P61-62 细化危废暂存间设置方案;进 存间的设置方案;进一步分析了项 一步分析项目地下水、土壤污 目地下水、土壤污染途径,细化了 染途径,细化分区防渗方案。 分区防渗方案。 细化光伏板清洗方式、机 光伏板清洗清水清洗。核实了用水 械清洗设备类型,进场道路。 情况。光伏组件清洗时不加洗涤剂, 核实用水情况。说明清洗水排 废水水质成分简单,主要为SS,直接 放方式、污水水质特点,与地 流入周边草丛吸收和蒸发。 表水体的位置关系,完善地表 说明了本项目与地表水体的位置关 P55、P70 水影响分析内容。细化升压站 系,完善了地表水影响分析内容。 生生活污水产生、收集和治理 细化了升压站生生活污水产生、收 措施。完善废水不外排保证性 集和治理的措施。分析了废水不外 分析。 排保证性。 核实噪声源强表及厂界噪 核实了噪声源强表及厂界噪声达 声达标分析,确保噪声达标排 P56 标分析,确保噪声可以达标排放。 放。 完善环境环境保护目标。附图6-1 完善环境环境保护目标。 说 明 了 本 项 目 光 伏 区 与 树 化 石 森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 林公园的相对位置关系,本项目的 附图6-1、表 查清单。规范完善相关附图、 建设与树化石森林公园不重叠。完 六 附件。 善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 清单。规范了完善相关附图、附件。 项目光伏电场区地形地貌 项目光伏电场区地形地貌 项目光伏电场区地形地貌 项目光伏电场区地形地貌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名称 山西京潞新能源有限公司长子县 100MW 光伏发电项目 项目代码 2201-140428-89-05-598872 建设单位联系人 建设地点 地理坐标 建设项目 行业类别 建设性质 / 联系方式 / 光伏厂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南陈乡、慈林镇一带山区。升压站位于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南陈乡关家山村东侧 1.58km 处 升压站中心点坐标:E112°47′5.640″,N36°01′48.720″ 光伏厂区中心点坐标:地块一 E112°46′23.880″,N36°2′45.564″ 地块二 E112°46′47.352″,N36°2′43.548″ 地块三 E112°47′1.428″,N36°2′44.660″ 地块四 E112°47′2.590″,N36°2′42.342″ 地块五 E112°46′23.808″,N36°2′0.312″ 地块六 E112°46′45.336″,N36°1′54.141″ 地块七 E112°47′13.174″,N36°3′8.874″ 地块八 E112°46′53.515″,N36°1′34.057″ 地块九 E112°47′0.006″,N36°1′14.433″ 地块十 E112°47′42.334″,N36°1′4.238″ 地块十一 E112°48′0.759″,N36°0′52.610″ 地块十二 E112°48′8.949″,N36°0′56.898″ 地块十三 E112°48′14.248″,N36°0′50.364″ 地块十四 E112°47′57.206″,N36°1′29.856″ 地块十五 E112°48′35.532″,N36°0′20.959″ 地块十六 E112°48′47.660″,N36°0′25.516″ 地块十七 E112°49′4.962″,N36°0′2.962″ 地块二十四 E112°51′43.743″,N36°59′51.363″ 地块二十五 E112°51′54.072″,N36°0′29.844″ 地块二十六 E112°52′5.376″,N36°0′31.104″ 地块二十七 E112°52′27.480″,N36°0′32.292″ 四十一、电力、热力生 产和供应业-90 太阳能发 电 4416-地面集中光伏 永久占地 19931m²,临时占 用地面积(m2) 电站(总容量大于 6000 地 2885720m2 千瓦,且接入电压等级 不小于 10 千伏) ℃新建(迁建) ℃首次申报项目 改建 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 建设项目 申报情形 扩建 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 技术改造 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 项目审批(核准/ 长子县行政审批服务管 项目审批(核准/ 2201-140428-89-05-598872 理局 备案)部门(选填) 备案)文号(选填) — 1 — 总投资(万元) 53700 环保投资(万元) 644 环保投资占比(%) 1.2 施工工期 6 个月 是否开工建设 ℃否 是: 无 专项评价设置情况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西省能源局关于印发《山西省可再生能 源“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晋能源新能源发〔2022〕369 号)。 规划情况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晋政发〔2021〕7 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情况 无 1、本项目与《山西省可再生能源“十四五”规划》(晋能源新能源发 〔2022〕369 号)符合性分析 (一)规划内容 《山西省可再生能源“十四五”规划》对山西省光伏发电发展要求摘录 如下: 一是大规模发展。“十四五”期间,全省可再生能源开发速度将大幅 提升,装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到“十四五”末全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 机容量占比达到 50%。 二是高比例发展。“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将从能源电力消费增 规划及规划环境影 响评价符合性分析 量的补充,变为能源电力消费增量的主体。到“十四五”末,全省新能源 和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 30%。 三是市场化发展。“十四五”期间,由补贴支撑发展转为平价低价发 展,由政策驱动发展转为市场驱动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 定性作用,实现市场化、竞争化发展。 四是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将通过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 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高水平消纳、高质量 发展。 (二)基本原则 — 2 — 坚持创新驱动,倍增发展。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模式创新,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聚焦风光资源优势,实施风光 发电倍增工程、巩固提升可再生能源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 升级。 坚持系统推进,协调发展。统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 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电力发展,统筹可再生能源与 传统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与消纳,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安全可靠供 应相统一。 坚持生态优先,融合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统筹能源资源一体化开发利用,加强可再生能源与乡村振兴、矿山治理、 新基建等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拓展可再生能源发展新领域、新场景。 坚持因地制宜,多元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发展并举、外送与就 地消纳利用并重,结合各类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多种形式可再生能源的一 体化、综合利用,形成多元发展、多能互补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模式。 (三)重点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规模化开发 以风光资源为依托、以区域电网为支撑、以输电通道为牵引、以高效 消纳为目标,结合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兼顾生态修复、造林绿化与相关 产业发展,统筹优化风电光伏布局和支撑调节电源,实施可再生能源+采 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一批生态友好、经济优越的大型风电光伏基 地。依托“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的外送输电通道,重点建设晋北风光火 储一体化基地。依托采煤沉陷区、盐碱地、荒山荒坡等区域,重点建设忻 朔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晋西沿黄百里风光基地。依托区域电网消纳能 力提升,创新开发利用方式,重点建设晋东“新能源+”融合发展基地、 晋南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基地。 晋东“新能源+”融合发展基地 依托区域电网消纳能力提升,发挥区域资源及市场优势,因地制宜在 太原、阳泉、晋中、长治、晋城地区开展风储、光储及多业态联合运营的 示范模式,推进“新能源+”融合发展基地建设。“十四五”期间,新增 — 3 — 并网风光装机规模 1200 万千瓦。 (五)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光伏厂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南陈乡、慈林镇一带山区。 升压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南陈乡关家山村东侧1.58km处,属于晋东 “新能源+”融合发展基地,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推进区域太阳能资源有序 开发,符合《山西省可再生能源“十四五”规划》要求。根据山西省能源局 文件“关于下达山西省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保障性并网年度建设计划的 通知”(晋能源新能源发〔2021〕477号),本项目在《山西省2021年风电、 光伏发电项目清单》内,符合《山西省可再生能源“十四五”规划》相关要 求。 2022 年 1 月 1 日,长子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对该项目进行备案,项 目代码:2201-140428-89-05-598872。 2、《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 标纲要》(晋政发【2021】7 号) 《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 纲要》中与本项目相关的要求摘录如下: 第五章实施优势转换战略,做好现代能源经济大文章 第一节 构建绿色多元供应体系 提升清洁电力发展水平。立足电力外送基地战略定位,推进电力资源 跨区域配置能力建设。以华北、华中等受电地区为重点,布局推进一批特 高压及外送通道重点电网工程。适应煤电从主体性电源逐步向基础性电源 转变趋势,探索大容量、高参数先进煤电项目与风电、光伏、储能项目一 体化布局,实施多能互补和深度调峰,提升电力供给效率。深化电力市场 建设,构建“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的现代电力市场体系。以市场化、 法治化、公平性、可持续为方向,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电价支持政策体系, 努力把能源优势转换为新兴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到 2025 年,电力外送 能力达到 5000-6000 万千瓦。 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统筹考虑电网条件和生态环境 — 4 — 承载能力,利用采煤沉陷区、盐碱地、荒山荒坡等资源开展集中式光伏项 目。探索立体利用土地发展清洁能源模式,推动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 与建筑、交通、农业等产业和设施协同发展。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 加快推进“新能源+储能”试点,推动储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分布式发 电、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示范应用。发挥焦炉煤气制氢等工艺技术低成本优 势,有序布局制、储、加、运、输、用氢全产业链发展。因地制宜推进水 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核能等开发布局。 第二节 构建绿色低碳消费体系 加大清洁能源替代力度。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开展煤炭消费减量 等量替代,稳步推进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在居民生活、生产制造、交通 运输等领域实施电能替代工程,提高供电服务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在工 业园区、开发区建设分布式能源中心。鼓励企业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 农林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到 2025 年, 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40%。 本项目属于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推进区域光能资源有序 开发,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符合《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主旨精神要求。项目建成后将进 行生态恢复,产生的清洁能源将持续供给周边用电企业、居民,减轻了火 力发电污染物排放,有利于促进项目所在区域高质量发展。 — 5 — 1、建设项目与“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 根据《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环评[2016]150 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强化“三线一单”约束 作用,建立“三挂钩”机制,“三管齐下”切实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三线 一单”,即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 负面清单”约束。 (1)生态保护红线 本项目选址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南陈乡、慈林镇一带山区。项目 选址不涉及占用国家及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 源保护区及其他《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规定的生态保护红线范围。 (2)环境质量底线 环境空气:本次评价收集了长子县 2021 年全年环境空气例行监测数 据,由监测结果可以看出,长子县 2021 年 1-12 月环境空气监测因子中 SO2、NO2、PM10、O3(8h 平均质量浓度第 90 百分位数)、CO(24h 平 其他符合性分析 均第 95 百分位数)年均浓度质量达标,PM2.5 年均浓度质量超标。本项目 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为不达标区。 地表水:距离本项目最近的水体为项目附近的城阳河。本次评价从上 级生态环境部门收集了《长治市2020年环境质量公报》,市级考核断面王 坡底断面主要污染物为氨氮、COD、总磷、氟化物四项,全部达标,符合 ℃类水质。 噪声环境:项目周边50m范围内不存在声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现场踏 勘,评价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本项目运行期无废气和废水外排,场内合理布置不会对区域声环境产 生明显影响。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是短暂可逆的,所以本项目符合环境质量 底线的要求。 (3)资源利用上线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与火电相比,可节约大量的煤炭或 油气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太阳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可再生 — 6 — 能源,早开发早受益。太阳能光伏发电本身没有废气排放,也不需要消耗 水资源,也没有污水排放、没有噪声产生。同时,电池板可循环使用,系 统材料可再利用,光伏的能源投入可进一步降低,是一项新型的绿色环保 项目。光伏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的环境保护、减少大气污染具有积极的作用, 有明显的节能、环境和社会效益。 本项目资源消耗较少,主要为光伏场区占地以及升压站工作人员生活 用水。项目建成运行后通过内部管理、设备选择、原辅材料的选用和管理、 废物回收利用、污染治理等多方面采取合理可行的防治措施,以“节能、 降耗、减污”为目标,可以有效的控制污染的排放。项目的水资源利用不 会突破区域的资源利用上线。 (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本项目为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产品为电能。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员会发布实施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本项目属于第 一类鼓励类中的第五项“新能源”中第1款“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 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逆变控制系统开发制造”,符合国家产 业政策要求。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三线一单”要求。 2、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 本项目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南陈乡、慈林镇一带山区,根据《山 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项目所在 区域为一般管控单元,项目与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 境分区管控的意见符合性分析见表1-1,附图11。 表1-1 山西省生态环境一般管控单元符合性分析 文件内容 项目情况 主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基本要求,执行国家 项目生产运营过程严格 及我省相关产业准入、总量控制、排放标准 按照环评提出的措施进 等管理规定,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 行生产,并进行有效的 善。 生态恢复治理 符合性 符合 由上可知,项目建设符合《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 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中一般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求。 3、《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治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 7 — 实施方案的通知》(长政发【2021】21 号) 长治市人民政府于2021年6月30日发布了 《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三 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的通知》(长政发【2021】21号文), 本项目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南陈乡、慈林镇一带山区,位于一般管控 单元范围内。 表1-2 管控 类别 空间布 局约束 与“长治市生态环境准入总体要求”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建设情况 相 符 性 1、新建、改建、扩建“两高”项目须符合生态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满足重点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碳排放达峰目标、生态 环境准入清单、相关规划环评和相应行业建设 项目环境准入条件、环评文件审批原则要求。 2、新建“两高”项目应按照《关于加强重点行 业建设项目区域削减措施监督管理的通知》 (环环评([2021]145 号)要求依据区域环境 质量改善目标, 制定配套区域污染物削减方案, 采取有效的污染物区域削减措施,腾出足够的 环境容量。 3、新建、扩建“两高”项目应采用先进适用的 工艺技术和装备,单位产品物耗、能耗、水耗 等达到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依法制定并严格落 本项目为光伏发电 实防治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的措施。 4、对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的区域,原则上按照 建设项目,不属于 禁止开发区域进行管理,严格禁止开发性、生 “两高”项目,项 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前提下, 目选址不在生态保 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 护红线范围内。不 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 属于区域限制和禁 5、在禁养区内禁止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 止建设项目 6、严格控制新建、扩建钢铁、焦化、建材、 化工、有色金属等高排放、高污染项目。在居 民住宅区等人口密集区域和因院、学校、幼儿 园、养老院等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及其周 边,不得新建、改建和扩建制药、油漆、塑料、 橡胶、造纸、饲料等易产生恶臭气体的生产项 目或者从事其他产生恶臭气体的生产经营活 动。已建成的,应当限期搬迁。 7、禁止在居民区和学校、医院、疗养院、养 老院、幼儿园等单位周边新建、改建、扩建可 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 8、禁止新增钢铁、焦化、铸造、水泥、平板 玻璃等产能;确有必要新建的,应当严格执行 产能置换,符合区域、行业规划环评规定。 符 合 管控要求 — 8 — 污染物 排放管 控 环境风 险防控 资 源 利 用 效 率 水 资 源 利 用 能 源 1、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落实“十四五”相关目 标指标。 2、工业企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含浓盐水等清 本项目为光伏发电 净下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 项目,本项目光伏 放标准》(DB14/1928-2019)。要求,其它指 组件为清水清洗, 标达行业特别排放限值,将废污水排入城镇排 水质简单,不使用 水设施的所有工业、医疗机构执行排水许可证 洗涤剂,废水直接 要求。 蒸发或被草地吸收; 升压站厂区设处理 3、火电、炼钢行业执行超低排放标准。 4、焦化、水泥行业按要求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规模为 1m3/h 的地 埋式一体化污水处 污染物排放执行超低排放标准。 5、加强建筑施工扬尘动态监管,严格落实“六 理站 1 座,处理后 符 非采暖期用于厂区 合 个百分之百”防治措施。 6、贮存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水泥、 洒水抑尘,不外排; 同时设置 1 座 石灰、石膏、砂土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应当密 200m3 集水池,采 闭,并采取有效抑尘措施。 暖期(150d/a)用 7、运输煤炭、垃圾、渣土、砂石、土方、灰 浆等散装、流体物料的车辆应当采取密闭或者 于储存生活污水处 其他措施防止物料遗撒造成扬尘污染,并按照 理站出水,非采暖 规定路线行驶。 期用于站内洒水, 8、从事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铅 不外排。本项目无 蓄电池制造、皮革及其制品制造、化学原料以 废水外排。 及化学制品制造、电镀等的单应当执行重金属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1、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按照相关规 定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向所在地县 (区)生态环境部门报备。 本项目升压站废蓄 2、煤矸石、粉煤灰、电石渣等一般工业固体 电池及事故废油暂 符 废物贮存、利用、处置要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存于危废暂存间, 合 3、所有危险废物一律规范收集、贮存、转运、 定期交由有资质单 位处置。 利用、处置。 4、严格控制农用地的农药使用量,禁止使用 高毒、高残留农药。 1、水资源利用上线严格落实“十四五”相关目 标指标。 2、加快推进辛安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和泉 域重点保护区的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3、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鼓励支持企业开 符 展节水技术改造和再生水回用。 不涉及 合 4、严格实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以水定城、 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提高水资源 集约安全利用水平。 5、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涉及开发利用辛安 泉域水资源的必须符合《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 护条例》相关规定。 1、能源利用上线严格落实“十四五”相关目标 项目不属于高碳排 符 指标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要求。 放行业,项目运营 合 — 9 — 利 用 土 地 资 源 利 用 2、以煤炭、火电、冶金、建材、化工、焦化 期利用太阳能发电, 等高碳排放行业为重点,推广应用先进工艺和 符合能源利用上线 低碳技术,提高能效,有效控工业领域温室气 体排放 1、土地资源利用上线严格落实“十四五”相关 目标指标。 2、严格耕地和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确保 耕地占补平衡, 严格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落实“增 存挂钩”制度,持续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 处置力度,推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进一步提 本项目为光伏发电 高土地利用效率。 项目,本项目使用 3、提高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落实资源价 的能源为太阳能, 符 格形成机制,加快发展固废综合利用产业,提 项目不占用耕地及 合 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 林地,项目建设符 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进“无废 合国土资规(2017)8 城市”建设。 号文件的要求。 4.(疑似)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必须开展土 壤环境调査评估;未开展土壤环境调査评估或 经评估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响的,未经治理修复 或治理修复后仍不符合相应规划用地土壤环 境要求的,不得纳入用地程序。 本项目为光伏发电项目,属于清洁能源产业,与区域重点发展行业无 冲突。不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符合空间布局约束。工程施工结束后, 严格按照环评制定的生态恢复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对临时占地进行植被 恢复,对扰动区进行水土流失治理,植被经 3-5 年逐渐得到恢复,区域的 生态环境也将大大恢复。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长治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的通知》。 4、与《国家林业局关于光伏电站建设使用林地有关问题的通知》(林 资发〔2015〕153 号)符合性分析 表1-3 序号 1 2 本项目与林资发〔2015〕153号文符合性分析一览表 文件要求 本项目 符合性 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 根据长子县林业局《关于征询山西京潞新 公园(含同类型国家公 能源有限公司长子县 100MW 光伏发电项 园)、濒危物种栖息地、目核查意见的函》的回复( 长子林便字 天然林保护工程区以及 [2022]45 号):按照《山西省自然资源厅、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 符合 区,为禁止建设区域。 设厅、山西省水利厅、山西省文物局、山 其他生态区位重要、生 西省林业和草原厅<关于深化“放管服”改 态脆弱、地形破碎区域,革规范矿业权和建设用地报批涉及各类 为限制建设区域。 保护地核查工作的通知>》(晋自然资发 光伏电站的电池组件阵 〔2019〕25 号)文件要求,对山西京潞新 符合 — 10 — 3 4 列禁止使用有林地、疏 能源有限公司长子县 100MW 光伏发电项 林地、未成林造林地、 目的升压站和光伏发电场区用地范围与 采伐迹地、火烧迹地, 各类保护地、风景名胜区等重叠情况进行 以及年降雨量400毫米以 了核查,核查结果如下:山西京潞新能源 下区域覆盖度高于30% 有限公司长子县 100MW 光伏发电项目的 的灌木林地和年降雨量 升压站和光伏发电场区用地范围与我县 400毫米以上区域覆盖 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 度高于50%的灌木林地。 公园、风景名胜区、国家一级公益林和国 家二级公益林、 山西省永久性生态公益林、 I 对于森林资源调查确定 级和 II 级保护林地范围不存在重叠。 为宜林地而第二次全国 本项目用地范围内不涉及有林地、 疏林地、 土地调查确定为未利用 未成林造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本 地的土地,应采用“林光 项目区域降雨量为350~400mm,灌木林 符合 互补”用地模式,“林光互 地区域覆盖度为30%, 不属于年降雨量400 补”模式光伏电站要确 毫米以下区域覆盖度高于30%的灌木林 保使用的宜林地不改变 地和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上区域覆盖度高 林地性质。 于50%的灌木林地。 光伏电站建设必须依法 办理使用林地审核审批 手续。采用“林光互补”用 根据长子县林业局《关于征询山西京潞新 地模式的,电池组件阵 能源有限公司长子县100MW光伏发电项 列在施工期按临时占用 目核查意见的函》的回复(长子林便字 符合 林地办理使用林地手续,[2022]45号),项目选址范围涉及地类为非 运营期双方可以签订补 林地,未采用“林光互补”模式。 偿协议,通过租赁等方 式使用林地。 5、与“关于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意见”(国土资 规[2017]8号)符合性分析 — 11 — 表1-4 本项目与国土资规[2017]8号文符合性分析一览表 相关规定 本项目情况 符合性 本项目不涉及永久基 禁止以任何方式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严禁 本农田,也不在国家相 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明确禁止的区 符合 关法律法规和规划明 总体要 域发展光伏发电项目 确禁止的区域 求 使用农用地的,所有用地均应当办理建设 建设单位将按照规定 符合 用地审批手续 办理 根据长子县林业局《关 对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开展光 于征询山西京潞新能 伏复合项目建设的,省级能源、国土资源 源有限公司长子县 主管部门商同级有关部门,在保障农用地 100MW 光伏发电项目 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研究提出本地区光 核查意见的函》的回复 伏复合项目建设要求(含光伏方阵架设高 (长子林便字[2022]45 符合 度)、认定标准,并明确监管措施,避免 号),项目选址范围涉 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其中对于使用永久 及地类为非林地,建设 规范光 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布设光伏方阵的情形, 单位应按照规定要求, 伏复合 应当从严提出要求,除桩基用地外,严禁 不能对农业生产造成 项目用 硬化地面、破坏耕作层,严禁抛荒、撂荒 影响。 地管理 对于符合本地区光伏复合项目建设要求和 本项目变电站和集电 认定标准的项目,变电站及运行管理中心、 线路杆塔基础应依法 集电线路杆塔基础用地按建设用地管理, 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 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场内道路用 续;场内道路用地按照 符合 地可按农村道路用地管理;利用农用地布 农村道路用地管理;光 设的光伏方阵可不改变原用地性质;采用 伏方阵和直埋电缆占 直埋电缆方式敷设的集电线路用地,实行 用农用地的,不可以改 与项目光伏方阵用地同样的管理方式 变原用地性质 光伏发电站项目用地中按农用地、未利用 本项目光伏方阵、施工 地管理的,除桩基用地外,不得硬化地面、 临建区用地含有农用 破坏耕作层,否则,应当依法办理建设用 地, 且不属于桩基用地, 符合 加强光 地审批手续,未办理审批手续的,按违法 该临时用地不得硬化 伏发电 用地查处。对于布设后未能并网的光伏方 地面、破坏耕作层 项目用 阵,应由所在地能源主管部门清理。光伏 地利用 本项目光伏方阵占用 方阵用地按农用地、未利用地管理的项目 监管 部分农用地,后期如果 退出时,用地单位应恢复原状,未按规定 符合 项目退出,用地单位应 恢复原状的,应由项目所在地能源主管部 恢复原状 门责令整改 6、与相关政策符合性分析 (1)与《山西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大力发展光伏、风电、水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 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建设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探索立体利 用土地发展清洁能源模式,推动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与建筑、交通、 农业等产业和设施协同发展。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加快推进“新 — 12 — 能源+储能”试点,推动储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分布式发电、能源互联 网等领域示范应用。发挥焦炉煤气制氢等工艺技术低成本优势,有序布局 制、储、加、运、输、用氢全产业链发展。因地制宜推进煤层气、水能、 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开发布局。原则上不再新增自备燃煤发电机组,支持 自备燃煤机组实施清洁能源替代,鼓励自备电厂转为公用电厂。 本项目为光伏发电项目,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推进区域太阳能资源有序 开发,符合《山西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与山西省“关于加强光伏发电项目用地支持保障的通知”的符 合性分析 (一)光伏发电项目基本用地政策。光伏发电站项目(除光伏扶贫及 光伏复合项目外)用地使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确定为未利用地的,光伏 方阵可按原地类认定,不改变土地用途,用地允许以租赁等方式取得,双 方签订补偿协议,报当地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备案,其他永久性建筑应 当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使用农用地的,所有用地均应当办理建设用地 审批手续。 (二)光伏复合项目用地政策。对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复 合建设的光伏发电站项目(即光伏复合项目),鼓励探索“农光互补”“林 光互补”等有效途径,实现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农民利益和企业效益共 赢。采用“农光互补”“林光互补”等模式建设的光伏复合项目,符合本地区 建设要求和认定标准的,利用农用地布设的光伏方阵可不改变原用地性质; 采用直埋电缆方式敷设的集电线路用地,实行与项目光伏方阵用地同样的 管理方式;变电站及运行管理中心、集电线路杆塔等基础用地按建设用地 管理,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场内道路用地可按农村道路用地管理。 (三)光伏复合项目认定标准。各市可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 准、规程等要求的前提下,由农业、林草、能源等主管部门牵头,结合本 地区实际制定“农光互补”“林光互补”项目建设要求(含光伏方阵架设高 度)、认定标准及监管措施,避免对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造成影响。采用 “农光互补”模式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建设光伏复合项目的,需县 — 13 — 级农业农村部门出具不影响农业生产的意见;符合“林光互补”要求占用林 地建设光伏复合项目的,需县级林草部门出具不影响生态安全的意见后实 施。 根据长子县自然资源局于 2021 年 4 月 7 日出具的《关于山西漳山发 电有限公司关于长子县开展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前期工作的请示的复 函》:“该项目拟占用地类为未利用地”,原则同意该项目的实施(山西京 潞新能源有限公司是山西漳山发电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因此,本项 目的建设符合山西省“关于加强光伏发电项目用地支持保障的通知”。 (3)与《产业用地 23 条》符合性分析 光伏项目用地支持政策 光伏发电项目使用戈壁、荒漠、荒草地等未利用土地的,对不占压土 地、不改变地表形态的用地部分,可按原地类认定。 对原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中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符合当地建设要 求和认定标准的光伏复合项目,其光伏方阵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 地的,在不破坏农业生产条件的前提下,可不改变原用地性质。“属于光 伏复合项目的应由当地农业部门出具不影响农业生产的意见。 本项目为光伏发电项目,根据长子县自然资源局于 2021 年 4 月 7 日 出具的《关于山西漳山发电有限公司关于长子县开展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 前期工作的请示的复函》:“该项目拟占用地类为未利用地”,原则同意该 项目的实施(山西京潞新能源有限公司是山西漳山发电有限公司的全资子 公司)。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用地 23 条》。 (4)与《关于下达山西省 2021 年风电、光伏发电保障性并网年度建 设计划的通知》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山西省能源局文件“关于下达山西省 2021 年风电、光伏发电保障 性并网年度建设计划的通知”(晋能源新能源发〔2021〕477 号),本项目 在《山西省 2021 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清单》内,为确保完成国家下达 我省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任务,实现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接续发展,2021 年保障性并网项目、奖励项目和备选项目可同步开展前期工作。因此,本 — 14 — 项目符合山西省光伏发电规划。 (5)场址选择的合理性分析 光伏电站场址选择原则: ℃光伏电站场址应具备的条件如下:大气透明度较高,气候干燥少雨, 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 ℃ 无频繁恶劣自然灾害发生,非地质灾害多发区,地质构造稳定,无 洪涝灾害危险。 ℃ 场址内无名胜古迹、未查明有重要的矿产资源,自然保护区、军事 设施、机场等,符合自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场址征地费用低。 ℃ 靠近主干电网,以减少新增输电线路的投资。主干电网具有足够的 承载能力,有能力输送光伏电站的电力。 ℃具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和生活条件。 ℃具有良好的示范条件,便于公众参观和认识太阳能光伏电站。 ℃当地政府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提供优惠政策和各种便利条件。 拟建的光伏发电项目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南陈乡、慈林镇一带山 区,该区域内太阳能资源丰富,项目所在地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 1469.4kWh/m2 。开发利用潜力非常广阔。根据《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 (QX-T-89-2018)确定的标准,该区域属于 B 类“资源很丰富带”,适合大 型光伏电站的建设。在该地区建设光伏电站,符合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和 山西地区电源规划原则,在环保、可持续开发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同时, 可以支援当地工农业生产需求和山西电网的电力外送外。 综上所述,该工程的建设对绿色能源利用、新型农业发展、土地一体 化利用及推动地区的经济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6)本项目与《国家能源局关于 2021 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 关事项的通知》的符合性分析 国家能源局于 2021 年 5 月 11 日发布了《国家能源局关于 2021 年风 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21〕25 号,符 — 15 — 合性分析见下表。 表 1-5 序 号 一 二 三 项目与《国家能源局关于 2021 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 的符合性分析 符 《国家能源局关于 2021 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 本项目 合 事项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21〕25 号要求 性 按照目标导向和责任共担原则,根据“十四五”规 本项目属于地 划目标,制定发布各省级行政区域可再生能源电 面集中式光伏 强化可 力消纳责任权重和新能源合理利用率目标,引导 发电项目,长 再生能 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依据本区域非水电可再生 子县行政审批 源电力 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和新能源合理利用率目 服务管理局对 符 消纳责 标,积极推动本省(区、市)风电、光伏发电项 本项目进行了 合 任权重 目建设和跨省区电力交易,确定本省(区、市) 备案,本项目 引导机 完成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最低消纳责任权重 建设将严格按 制 所必需的年度新增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并网规模 照规范要求进 和新增核准(备案)规模,认真组织并统筹衔接 行建设 做好项目开发建设和储备工作。 2021 年户用光伏发电项目国家财政补贴预算额 度为 5 亿元,度电补贴额度按照国务院价格主管 稳步推 部门发布的 2021 年相关政策执行,项目管理和 进户用 申报程序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 2019 年风电、 / / 光伏发 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发新 电建设 能〔2019〕49 号)有关要求执行。在确保安全 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户用光伏项目配备储能。 户用光伏发电项目由电网企业保障并网消纳。 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应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十 四五”规划》明确的方向和任务,依据本省(区、 抓紧推 市)2022 年非水电最低消纳责任权重,确定 2022 本项目属于地 进项目 符 年度保障性并网规模,抓紧组织开展保障性并网 面集中光伏发 储备和 合 项目竞争性配置,组织核准(备案)一批新增风 电项目 建设 电、光伏发电项目,做好项目储备,推动项目及 时开工建设,实现接续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能源局关于 2021 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 设有关事项的通知》的相关要求。 (7)本项目与山西省能源局《关于 2021 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 有关事项的通知》的符合性分析 山西省能源局于 2021 年 8 月 26 日发布了《关于 2021 年风电、光伏 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晋能源新能源发〔2021〕226 号,符合性 分析见下表。 表 1-6 项目与山西省能源局《关于 2021 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 — 16 — 知》的符合性分析 序 号 山西省能源局《关于 2021 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 关事项的通知》晋能源新能源发〔2021〕226 号要求 一 继续 完善 项目 储备 库 二 稳步 推进 户用 光伏 发电 建设 本项目 请各市能源局依据省能源局《关于完善新能源和 可再生能源三年滚动项目储备库的通知》(晋能 源新能源发〔2021〕130 号)要求,继续按照“开工 本项目属于 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思路,结合本地区 地面集中光 资源条件,分析新增项目的开发潜力、电力消纳 伏发电项目 等,做好本市项目库管理工作,推动项目抓好前 期工作落实,实现接续发展。 严格做好全省户用光伏发电项目相关建设工作, 项目管理和申报程序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 2019 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国 / 能发新能〔2019]49 号)有关要求执行。在确保安 全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户用光伏项目配备储能。 户用光伏发电项目由电网企业保障并网消纳。 符 合 性 符 合 /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山西省能源局《关于 2021 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 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的相关要求。 7、水源地 长子县有河头水源地和大京水源地 2 个县城集中供水水源地和南源 集中供水水源地、色头镇集中供水水源地、岚源集中供水水源地和常张乡 集中供水水源地 4 个乡镇水源地。 县城集中供水水源地分别为河头水源地和大京水源地,水源地类型为 地下水型,均为现状供水水源。实际供水量 1616.4m3/d,水源地类型为地 下水型,均为现状供水水源。河头水源地位于县城中心南 3km 的河头村 南,浅井为第四系孔系潜水,深井为二叠系砂岩裂隙承压水。大京水源地 位于县城西北 9km 的大京村东南,属于奥陶系岩溶承压水。 南源集中供水水源地为申村水库,水源地类型为地表水湖库型,供应 大堡头镇、南漳镇、南陈乡 3 个乡镇。色头镇集中供水水源地为色头村水 井,水源地类型为地下水型,供应色头村以及色头镇政府、医院、学校、 工商业等的生活饮用水。岚源集中供水水源地为鲍家河水库,水源地类型 为地表水湖库型,供应碾张乡、岚水乡、鲍店镇以及丹朱镇 4 个乡镇的生 活饮用水。常张乡集中供水水源地为常张村水井,水源地类型为地下水型, 供应常乡乡以及乡政府、医院、学校、工商业等约 2000 人的生活饮用水。 — 17 — 距离本项目最近的水源地为项目区北侧 3.6km 处的南源集中供水水 源地,本项目不在其保护区范围内。 — 18 — 二、建设内容 地 项目区位于长治市长子县南陈乡、慈林镇一带山区,以梁、坡顺地形布置。总用地 理 面积为 290.5651hm2,场地地形起伏较小,北高南低,海拔高度介于 950~1250m。 位 本项目场区范围(21 个地块)和升压站拐点坐标见附件,地理位置见附图 1。 置 1、光伏电场规模 本 工 程 总 规 划 容 量 为 100MW , 直 流 侧 安 装 容 量 为 120MWp , 交 流 侧 容 量 为 100MW。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的总体设计方案。根据光伏厂区地块地形分为 32 个 3.125MW 光伏发电单元(1500VDC)。采用 32°倾角固定运行方式。3.125MW 光伏发 电单元每个发电单元以光伏组件—直流汇流箱—就地箱逆变一体机组成。 本工程评价内容不包括光伏电站 220kV 送出线路。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20)规定,本次环评不包 括 220kV 升压站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电磁环境影响部分另行评价。 本项目生产设备详见下表。 项 表 2-1 目 编号 工程名称 组 1 电池组件 2 华式箱变 3 组串逆变器 4 箱变 5 光伏专用电缆 成 及 规 模 型号及规格 单位 545Wp,高效单晶双面带边框单 块 晶组件 S()-3125kVA;37+2×2.5%/0.8kV; 台 Y,d11;Ud=7.5% 225kW S11-2000/35,37±2*2.5%/0.8kV, Uk%=7,D,y11 H1Z2Z2-K-1×4mm² 表 2-2 序号 光伏场区主要设备表 名称 数量 备注 153720 120MW 32 油浸、含测控装 置 台 448 台 8 油浸、含测控装 置 km 1022.32 1.8kV 升压站主要设备表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台 1 套 1 套 1 套 1 备注 一、主变压器回路 1 主变压器 2 中性点接地保护装置 SZ18-100000/220 三相双绕组带平衡 绕组有载调压自冷型 100MVA 230±8×1.25%/37kV YN,yn0+d Ud=14% 含中性点避雷器、 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和间隙 二、35kV 配电装置 1 35kV 配电装置 2 无功补偿装置 SVG, ±26MVar — 19 — 水冷型 3 小电阻装置 Ir=300A,R=71.2 欧 套 1 4 绝缘铜母线 40.5/2500A 40.5kV m 33 按单相算 三、220kV 高压配电装置(户外 GIS) 1 GIS 主变架空进线间隔设备 252kV,3150A,50kA(4S),125kA 套 1 2 GIS 架空出线间隔设备 252kV,3150A,50kA(4S),125kA 套 1 3 GISPT 间隔设备 252kV,3150A,50kA(4S),125kA 套 1 4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TYD220/√3-0.005H,220/3,0.1/3,0.1/3 米 15 5 220kV 氧化锌避雷器 Y10W-204/532 台 3 6 220kV 电压互感器 TYD220-0.005H 220/√3,0.1/√3,0.1/√3kV 台 1 7 钢芯铝绞线 JL/G1A-300/25 m 90 8 设备线夹 SY-400/30A(B、C) 套 16 9 T 型线夹 TY-400/30 套 12 10 悬垂绝缘子串 19(XWP8-70),单片绝缘子爬距 ≥450mm 串 3 11 悬垂线夹 CGB-5B 套 3 12 T 型线夹 TY-300/25 套 6 13 设备线夹 SY-300/25 套 10 2、接入电力系统方式 本项目规划建设容量为 100MW,建设一座 220kV 升压站,以一回 220kV 线路接入 仙翁山风电场升压站的 220kV 母线侧,线路长度约 2.1km。新建架空线路采用单回路架 设,导线采用 2×JL/G1A-300 型钢芯铝绞线,线路同塔架设 2 根 48 芯 OPGW 光缆。 3、主要工程内容 本项目规划装机容量为 100MW,属于大型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包括太阳能光伏发 电系统及相应的配套上网设施、运维设施。项目的建设期 6 个月,生产运行期 25 年。 本项目不涉及储能设施的配置方案。 本工程属于新建工程,项目组成包括发电工程、道路工程、集成线路、220KV 升 压站。工程主要建设内容见表 2-3。 表 2-3 类别 项目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工程总规划容量为 100MW,根据光伏厂区地块地形分为 32 个 3.125MW 光伏发电单元(1500VDC)。采用 32°倾角固定运行方式。 太阳能 3.125MW 光伏发电单元每个发电单元内每 28 块光伏组件串联为一个光 光伏阵列 伏组串串列,使用 24 路直流汇流箱 24 台直流汇流箱汇入 1 台箱逆变一 主体 体机。 工程 逆变升压系 本工程采用主体以 3.15MW 为一个子方阵的设计方案,每方阵与 24 台 统 直流汇流箱构成一个光伏发电单元,然后接至容量为 3.125MVA 的箱 逆变一体机。组串式方案采用 800V→35kV 升压方式。然后通过 35kV 集电线路至 220kV 升压站 35kV 配电母线,光伏场区 35kV 集电线路 4 — 20 — 备注 新建 新建 回。 本光伏电站建设一座 220kV 升压站,围墙内布置尺寸为 65.50m×96.90m, 围墙内占地面积为 5771m2,包括主变压器、附属用房、消防泵房等。。 升压站 电压等级为 220kV/35kV,220kV 采用单母线接线,预留 2-3 个出线间 新建 隔位置;35kV 采用单母线接线。主变规划容量为 1×100MVA,为有载 调压变压器;建设容量交流侧 100MW,直流侧 120MWp。 地面光伏组件间连接直流电缆采用电缆沿组件支架敷设的方式;地面其 它电缆采用电缆穿管敷设方式;光伏发电电气配电间至就地升压变压器 电缆敷设 新建 采用电缆直埋;室外控制电缆和光纤采用电缆直埋;过路时穿管敷设; 电气配电间内的设备电缆采用电缆沟敷设方式。 本工程共设 A 线、B 线、C 线、D 线 4 条 35kV 集电线路,架空线路长 集电线路 度约 18.8km,其中双回路约 4.3km,单回路约 14.5km;地埋电缆路径 新建 长度约 1.6km。 根据场址附近的对外交通情况,项目进场道路尽量利用自然村附近既有 利旧 进场及场内 道路分别进场。 检修道路 新建光伏阵列场区进场道路 25km,路基宽 5.0m,路面宽度 4.0m,路 新建 面采用山皮石路面,进场道路两侧设置排水沟。 进站道路由站区附近西侧原有道路引接。 进站道路 辅助 工程 防雷系统 监控系统 公用 工程 新建进站道路 1000m,路基宽 5.5m,路面宽 4.5m,路面采用混凝土路 面。 光伏组件边框作为防雷接闪器使用,可保护到整个组件表面,因此光伏 场区不另采取其他防雷措施。逆变器配电箱内设置电涌保护器,防止雷 电引起的过电压。场区接地网采用以水平接地体为主,辅以垂直接地极 的人工复合接地网。 220kV 升压站利用 220kV 进线架空避雷线、架构避雷针以及建筑物顶 避雷带等进行直击雷联合保护。在升压站的各级电压母线上、各级电压 出线处加装了避雷器;在箱变的高、低侧分别加装了避雷器和浪涌保护 器。升压站的接地网采用以水平接地网为主,垂直接地体为辅的复合地 网。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和升压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经以太网 交换机连接,组成全场的计算机监控系统。 利旧 新建 新建 新建 供水 本项目用水供水由罐车拉运,站内蓄水池储存利用。 新建 供电 用电引接附近电网,并自备柴油发电机。 新建 供暖 本项目各采暖单元使用电暖器。 新建 站区设一座面积为 10m2 的危废暂存间废铅蓄电池暂存于危废暂存间, 返厂维修更换。 新建 废旧太阳能电池板和废电气元件返厂维修利用或交废品收单位处置。 新建 每台箱变下建设 1 座 5m3 的事故油池,主变压器下方建设 1 座 40m3 的 事故油池,油池内表面采用防水涂料、防水砂浆和柔性合成高分子防水 材料防渗,废油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新建 固废 环保 工程 升压站设垃圾桶,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置。 新建 生活污水,处理规模为 1m3/h 的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 1 座、200m3 的集水池。 新建 噪声 选低噪声设备、减振、定期维护设备 新建 生态 施工临时占地全部恢复植被,无裸露地表。 新建 生活污水 — 21 — 4、占地概况 本项目用地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用地。永久占地包括箱变基础、集电线路塔基、升 压站占地;临时用地包括光伏场区临时用地、集电线路基础施工扰动区、进场道路占地。 土地类型主要为其他林地、其他草地、裸土地和旱地。 (1)光伏电场 光伏片区圈地面积 2742628m²。圈地范围地形为山地,太阳能电池方阵布设在向阳 位置。光伏电场永久占地主要为光伏板支架及箱变基础,占地面积为 12590m²。光伏场 区其他部分为临时占地,占地面积 2730038m²。占地类型主要为其他林地、其他草地。 (2)道路工程 施工道路尽量利用原有村村通道路,新建与改造道路 26km,施工道路路面宽 5m, 占地面积约 13hm2,占地类型其他草地。 (3)集电线路 本工程线路共布设塔基 78 处,每个塔基占地约 20m ²,塔基永久占地面积约 0.156hm2。全部为永久占地,占地类型为其他草地。 本工程塔基施工区共 78 处,每个铁塔塔基附近设 1 处,按占地 200m²计算,占地 面积总计约 1.56hm2,属临时占地,占地类型为其他草地、旱地。 本工程光伏场区箱变之间、箱变与逆变器间、35kV 集电线路进站集电线路采取直 埋方式敷设。其中终端塔进升压站时电缆段长度约为 1600 米,电缆沟开挖宽度 0.7m, 作业带宽度 2.5m,全部为临时占地,占地面积为 0.512hm2,占地类型为其他草地。光 伏场区箱变之间、箱变与逆变器间电缆位于光伏场区内,占地类型为其他草地。 (4)升压站工程 新建 1 座升压站,在站内建设 1 台 100MVA 主变,占地面积 5771m²,占地类型为 其他草地。 (5)施工临建区 施工临建区设置 1 处,占地面积为 5000m²,包括仓库、堆场、机械停车场及临时 生活区等。占地类型为其他草地。 本项目总平面布置见附图 2。 — 22 — 表 2-4 本项目占地情况一览表 工程内容 占地面积 永久用地 临时占地 占地类型 光伏场区 274.26 1.26 273 其他草地、其他 林地 集电线路 2.228 0.156 2.072 其他草地、旱地 升压站 0.5771 0.5771 - 其他草地 施工临建区 0.5 - 0.5 其他草地 进场道路 13 - 13 其他草地 合计 290.5651 1.9931 288.572 单位:hm² 备注 5、太阳能资源 本项目所在地位于长治市长子县南陈乡、慈林镇一带山区,该地区年水平面辐射在 1500kWh/m2 以上,年日照时数在数 2311.5~2664.5 小时。 此外,根据专业资源分析软件统计结果表明,该项目所在地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 1469.4kWh/m2。根据《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QX-T-89-2018 确定的标准,本项目所在 地区属于该区域属于 B 类“资源很丰富带”,适合大型光伏电站的建设。 该项目所在地 Meteonorm 水平面总辐射量为 1467.5kWh/m2,NASA 水平面总辐射 量为 1592.3kWh/m2,SolarGIS 水平面总辐射量为 1469.4kWh/m2。 表 2-6 项目地区多年平均水平面辐射月总量 kWh/m2 月份 Meteonorm NASA Solargis 一月 79.7 94.9 120.8 二月 96.3 104.7 116.8 三月 130.4 140.1 152.5 四月 147.3 169.2 152.8 五月 175.2 186.9 165.4 六月 150.9 173.4 148.8 七月 156.0 162.4 141.9 八月 140.5 145.7 142.9 九月 125.0 123.9 125.7 十月 104.0 113.8 128.4 十一月 85.2 92.7 116.1 十二月 77.0 84.6 125.3 合计 1467.5 1592.3 1637.5 该地区太阳总辐射量月高峰值出现在 5 月为 165.4kWh/m2, 5~12 月均缓慢下降, 11 月均达到全年最低,最低值为 116.1kWh/m2。日照时数年内变化较为明显。根据 SolarGIS 数据库可以看出,该地区的多年平均请斜面总辐射量较高,适合建设光伏电站。 — 23 — 6、工程概述 (1)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的分类和构成 ℃太阳能电池组件 本光伏电站直流侧安装容量达 120MWp,尽可能考虑目前光伏市场的主流产品、转 换效率高、衰减效应慢,适宜推广在大型光伏电站的组件型号。考虑本项目的特点,需 尽可能提升项目发电水平,节约投资,本工程选用高效组件,以减少光伏组件的安装数 量和电缆的接线数量,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结合市场供货条件,本工程初步选用容量 为 545Wp 的高效晶硅(单晶双面)电池组件。 表 2-7 光伏组件主要技术性能参数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单晶硅 1 太阳电池组件尺寸结构 mm 2278×1134×35 2 太阳电池组件重量 kg 31.6 (1)峰值功率 Wp 545 (2)开路电压(Voc) V 49.75 (3)短路电流(Isc) A 13.93 (4)工作电压(Vmppt) V 41.80 (5)工作电流(Imppt) A 13.04 3 太阳电池组件温度系数 (1)峰值功率温度系数 %/℃ -0.35 (2)开路电压温度系数 %/℃ -0.275 (3)短路电流温度系数 %/℃ 0.045 5 最大系统电压 V 1500 6 工作温度范围 ℃ -40~+85 7 功率误差范围 W 0~+5 8 表面最大承压 Pa 5400 9 电池组件转换效率 % 20 10 (1)首年功率衰降 % 2 11 (2)每年功率衰降 % 0.45 4 ℃逆变器 考虑设备产能及市场占有率,并结合业主意见本工程暂推荐采用 225kW 组串式逆 变器,本次选用的组串式逆变器具备 1.1 倍长期过载运行能力。最终逆变器型号以招标 为准。初步拟选逆变器的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 — 24 — 表 2-8 组串式逆变器技术参数表 输入(直流) 1 最大效率 % 99.1 2 中国效率 % 98.52 3 最大输入电压 V 1500 4 每路 MPPT 最大输入 电流 A 26 5 每路 MPPT 最大短路 电流 A 40 6 MPPT 电压范围 V 500~1500 7 最大直流输入路数 24 8 MPPT 数量 12 9 额定交流输出功率 KW 225 10 最大交流输出功率 KW 247.5 11 最大直流输入功率 KW 247.5 12 额定输出电压 V 800 13 频率 Hz 50/60 14 最大输出电流 A 178.7 15 功率因数 16 最大总波形失真 % <3 17 工作温度 °C -30~60 (cosΦ=1) 0.8 超前~0.8 滞后 ℃升压变压器 升压变压器选用三相双绕组带平衡绕组有载调压自冷型变压器。SZ18-100000/220, 100MVA,230±8×1.25%/37kV,YN,yn0+d Ud=12.5%。 ℃35kV 配电装置 35kV 配电装置选用三相交流 50Hz 的户内成套装置 KYN-40.5 铠装移开式设备,采 用加强绝缘型结构,一次元件主要包括断路器、操动机构、电流互感器、避雷器等。运 行灵活、供电可靠,维护方便。 断路器:真空、40.5kV,2500A,31.5kA(主变进线) 真空、40.5kV,1250A,31.5kA(集电线路、站用变出线) SF6、40.5kV,1250A,31.5kA(无功补偿) 电流互感器:1000-2000/1A5P30/5P30/0.2S/0.2/5P30/5P30(主变进线) 400-800/1A5P30/5P30/0.2/0.2S(集电线路出线) 500/1A5P30/5P30/0.2/0.2S(无功补偿出线) 100/1A5P30/5P30/0.2/0.2S(站用变出线) 母线:2×TMY-100×10。 避雷器:选择 HY5W-51/134 系列。 — 25 — ℃220kV 配电装置 220kV 配电装置推荐采用户外 GIS 型式。GIS 配电装置占地面积小,运行安全方面 可靠性高,检修频率低,且 AIS 配电装置简单方便,其运行费用低。 (2)太阳能电池阵列及运行方案 ℃运行方式选择 项目所在地为山地,风沙会较大,本期光伏电站额定容量为 100MW,实际安装容 量为 120MWp,属于大型光伏电站,并且光伏支架的造价在工程造价中的比重也相对较 高,考虑自动跟踪系统自动化程度,其传动部件会发生沙尘颗粒侵入,增加了故障率。 本项目考虑到地形的影响,以及技术先进性,因此本工程光伏组件方阵支架安装方式采 用固定式安装方式。 ℃光伏阵列最佳倾角 鉴于光伏厂区布置面积尽量要小,本工程固定支架安装角度为 32°,接收到的辐射 量为 1710kWh/m2。 ℃光伏阵列最佳方位角 根据本工程场地地势,将方位角设置为 0°有利于光伏阵列平面获得较大的辐射量。 因此,本阶段初步设定全部阵列方位角均为 0°。 ℃光伏组件子方阵设计 根据光伏厂区地块地形分为 32 个 3.125MW 光伏发电单元(1500VDC)。采用 32°倾 角固定运行方式。3.125MW 光伏发电单元每个发电单元以光伏组件—直流汇流箱—就 地箱逆变一体机组成。 采用 545Wp 高效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共安装 6888 块,3.125MW 光伏发电单元 每个发电单元内每 28 块光伏组件串联为一个光伏组串串列,使用 24 路直流汇流箱,32 台直流汇流箱汇入 1 台箱逆变一体机。 ℃子方阵电缆敷设方案 站内低压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采用电缆沟(隧道)、穿管和直埋的敷设方式; 电缆沟(隧道)采用角钢电缆支架敷设电缆。 ℃组件清洗方案 电站所处环境受灰尘影响,光伏组件很容易积尘,影响发电效率。结合项目地气候 特点和季节性天气条件,光伏阵列的光伏组件表面的清洗可分为定期清洗和不定期清洗。 定期清洗一般每 3 个月进行一次,制定清洗路线。清洗时间安排在日出前或日落后。恶 — 26 — 劣气候分为大风或雨雪后的清洗。每次大风天气后应及时清洗。雨雪后应及时巡查,对 落在光伏组件上的泥点和积雪应予以清洗。日常维护主要是每日巡视检查光伏组件的清 洁程度。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清洗,确保组件的清洁。 由于光伏电站占地面积较大,采用人工清洗耗时耗水,故本电站的清洗方式考虑采 用机械清洗。机械清洗分为粗洗和精洗两种方式。在每次大风天气之后采用移动式空气 压缩机吹洗光伏组件表面进行粗洗,将光伏组件表面较大的灰尘颗粒吹落,但由于二次 扬尘的问题,细小的灰尘仍会落在光伏组件表面。之后,采用移动式节能喷水设施进行 精洗。光伏组件清洗后应保持其表面干燥。由于本地区冬季寒冷,所以冬季不考虑水洗。 ℃接入系统方案 本项目工程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南陈乡、慈林镇一带山区,考虑光伏电场性质、 容量、在系统中的作用、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电网情况、电网现状以及发展规划,并 按接入系统批复意见,本项目规划建设容量为 100MW,建设一座 220kV 升压站,以一 回 220kV 线路接入接入仙翁山风电场升压站的 220kV 母线侧,线路长度约 3.5km。新 建架空线路采用单回路架设, 导线采用 JL/G1A-300 型钢芯铝绞线, 线路同塔架设 2 根 48 芯 OPGW 光缆。 (3)防雷接地及过电压保护方案 光伏组件边框作为防雷接闪器使用,可保护到整个组件表面,因此光伏场区不另采 取其他防雷措施。逆变器配电箱内设置电涌保护器,防止雷电引起的过电压。光伏组件 支架可靠接地。场区接地网采用以水平接地体为主,辅以垂直接地极的人工复合接地网。 在每个组串式逆变器、箱变等处设置垂直接地极,以便更好的散流。每个光伏组件支架 均接至水平接地网。 220kV 升压站利用 220kV 进线架空避雷线、架构避雷针以及建筑物顶避雷带等进 行直击雷联合保护。升压站的接地网采用以水平接地网为主,垂直接地体为辅的复合地 网。当升压站主接地网接地电阻不满足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要求时,可采用在主接 地网边缘加接地模块、敷设物理性降阻剂,或外引接地极至附近有地表水出露的山间沟 谷中土壤电阻率较低区域,或打接地深井等方法来降低接地电阻。 7、公用工程 (1)供排水: ℃生活用水:本项目劳动定员 10 人,根据《山西省用水定额第 4 部分:居民生活用 水定额》(DB14/T 1049.4-2021),用水量按 90L/人•d 计,用水量为 0.9m3/d,年用水 — 27 — 量为 328.5m3/a(365d/a)。生活污水排水系数取 0.8,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 0.72m3/d。 年产生量为 262.8m3/a。 生活污水经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处理后非采暖期用于厂区洒水抑尘,不外排; 同时设置 1 座 200m3 集水池,采暖期(150d/a)用于储存生活污水处理站出水,非采暖 期用于站内洒水,不外排。 ℃浇洒道路用水:升压站内道路及广场区域面积约为 1000m2,根据《山西省用水定 额第 3 部分:服务业用水定额》(DB14/T 1049.3-2021),浇洒道路用水量按 1.5L/m2·d 计,则浇洒道路用水量为 1.5m3/d,其中回用水量为 0.72m3/d(经处理后的生活污水), 新鲜水用量为 0.78m3/d。 ℃绿化用水:升压站内绿化面积约为 1000m2,根据《山西省用水定额第 3 部分:服 务业用水定额》(DB14/T 1049.3-2021),绿化用水量按 1.5L/m2·d 计,则本项目绿化 用水量为 1.5m3/d,绿化用水天数取 210d/a,则绿化年用水量为 315m3/a。 ℃冲洗电池组件用水: 本项目电池组件定期清洗一般每 3 个月进行一次,恶劣气候分为大风或雨雪后的清 洗,每次大风天气后应及时清洗,冬季不考虑水洗;每年大规模用水清洗按 6 次计,每 次清洗用水量为 600m3,则年冲洗水量约 3600m3/a,以非采暖期用水计(215d/a),则 每日用水量为 16.7m3/d。 项目用排水量分析见下表。项目水平衡分析见下图。 表 2-9 项目用排水量分析表 日新水用量 回用水量 m3/d m3/d 废水量 m3/d 备注 0 0.72 全年 0.78 0.72 0 非采暖期 1000m2 1.5 0 0 非采暖期 3600m3/a 16.7 0 0 非采暖期 采暖期 0.9 非采暖期 18.98 0.72 回用于道路洒水 用水单元 用水系数 用水规模 生活用水 90L/人•d 10 人 0.9 道路洒水 1.5L/m2·d 1000m2 绿化用水 1.5L/m2·d 电池组件 冲洗用水 每年 6 次, 每次 600m3 合计 - 0 废水回用后总排水量 16.7 16.7 电池组件冲洗用水 3 0.78 0.72 道路洒水 — 28 — 21.38 0.9 生活用水 0.72 1.5 污水处理站 图 2-1 0.9 非采暖期水平衡图 0.72 生活用水 图 2-2 m3/d 0.72 污水处理站 采暖期水平衡图 采暖季收集 于集水池 集水池 m3/d 本项目设置 1 座 200m3 集水池,用于储存生活污水处理站出水,项目采暖期 (150d/a)废水产生量约 108m3,集水池可满足需求。 (2)供电: 本项目施工期供电引接自邻近村庄 10kV 线路,另配置移动式柴油发电机作为施工 电源;运营期供电由升压站站用变压器提供。 (3)采暖 升压站值守人员取暖采用电暖气。 8、劳动定员 本期太阳能电站工程管理机构全站定员 10 人,其中运行、检修人员 8 人,管理人 员 2 人。 9、技术经济指标 本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2-10。 表 2-10 本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装机容量 MW 100 交流侧 2 每年发电时间 小时 1355.5 25 年内平均 3 年平均发电量 MW·h 162659.74 4 机组服役年限 年 25 5 建设工期 月 6 6 占地面积 m2 2905651 7 工程总投资 万元 53700 8 环保投资 万元 644 — 29 — 9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 % 1.2 1、场区总平面布置 本项目规划装机容量为 100MW,直流侧装机容量 120MWp,交流侧装机容量 100MW,采用 545Wp 的多主栅单晶组件,拟安装 153720 块光伏组件。采用“分块发电, 集中并网”的总体设计方案。根据光伏厂区地块地形分为 32 个发电单元,每个发电单元 以光伏组件—组串式逆变器—箱式升压变压器组成。光伏阵列采用 32°倾角固定运行方 式。 2、箱变布置 为了减少对光伏组件的遮挡,箱变在布置时避免对其左、右侧和南侧光伏组件的遮 挡,其阴影长度按照冬至日(真太阳时)上午 9 点至下午 3 点时间段无影子遮挡光伏组 总 平 件。此外,各发电单元的箱变采用布置在方阵中央的方式,并留有检修道路,既便于设 备的安装与维护,又能节省电缆用量。 3、道路布置 面 及 现 场 布 置 根据场址附近的对外交通情况,项目进场道路尽量利用自然村附近既有道路分别进 场。 本工程场内新建道路布置以满足消防、检修维护和巡视需要为主要目的。本设计充 分利用布置太阳能电池板矩阵之间的有效距离,作为场区道路,以减少场区的用地。箱 变布置在道路两侧以满足箱变运输、安装、运维的要求。 新建光伏阵列场区进场道路 25km,路基宽 5.0m,路面宽度 4.0m,路面采用山皮石 路面,进场道路两侧设置排水沟。 进站道路由站区附近西侧原有道路引接,新建进站道路 1000m,路基宽 5.5m,路 面宽 4.5m,路面采用混凝土路面。 4、围栏布置 为了方便后期运维管理,光伏阵列区采用 1.8m 高铸铁围栏将光伏电站防护起来,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合适地方布置围栏大门,宽度 7.5m。 5、集电线路 本光伏电站根据各光伏场区方阵布置情况,采用主体以 3.15MW 为一个子方阵的设 计方案,每方阵与 24 台直流汇流箱构成一个光伏发电单元,然后接至容量为 3.125MVA — 30 — 的箱逆变一体机。 组串式方案采用 800V→35kV 升压方式,集中式逆变器采用 600V→35kV 升压方式。 然后通过 35kV 集电线路至 220kV 升压站 35kV 配电母线,光伏场区 35kV 集电线路 4 回。 光伏发电站内各单元发电模块与光伏发电母线的连接方式,由运行可靠性、灵活性、 技术经济合理性和维修方便等条件综合比较确定,采用“T”接式连接方式:根据光伏组 件布置情况,将发电单元按实际数量分为 4 组,每组按一定顺序连接起来,再各自引出 一条高压线路汇到高压母线上。这种方式是将全部发电单元采用分区送出,每个区域的 设置采用一段 35kV 集电线路送出到主站的进线柜,35kV 集电线路采用分段“T”接形式, 各段 35kV 集电线路根据承载电流情况可选用适宜的规格。 6、升压站平面布置 生活区位于南部,生产区位于北部,向东北出线,升压站出入口设在围墙西侧。 升压站总平面围墙内布置尺寸为 65.50m×96.90m,围墙内占地面积为 5771m2。 生活区主要布置综合楼、附属用房、化粪池、污水处理设施、清水池等。生产区主 要布置 35kV 配电装置室、主变、SVG、预留电能质量治理场地、220kV 室外 GIS 配电 装置、事故油池、接地变小电阻装置、避雷针等。储能区主要布置储能电池集装箱、变 压器、PCS 等。各个区间均有站内道路沟通。 7、施工布置 光伏电站场区内施工临时分区主要有施工生活区、综合加工场、综合仓库等生产生 活分区。在与光伏组件相邻的地势较平坦区域进行施工活动。施工生活区靠近综合仓库。 站内道路应紧靠光伏组件,以满足设备一次运输到位,方便支架及电池组件安装。按指 定路线将大件设备,如逆变器等一次运输并安装到指定地点,尽量减少二次转运。 施工布置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布置施工临建设施,力求布置紧凑,节约用地, 又方便施工和管理,同时兼顾环保的要求。 施工临时用地内主要有砂石料堆场、综合加工厂、综合仓库、维修车间、施工临时 办公室及宿舍等。 1)混凝土系统:混凝土供应方式初步拟定采用商用混凝土,现场不设混凝土搅拌 站。 2)砂石料系统:考虑到场址附近无满足要求的砂石料源可供开采,本阶段砂石料 均推荐采用外购方式解决。 — 31 — 3)机械修配及综合加工厂 施工临时设施区内设置维修车间及综合加工厂(包括钢筋加工厂、木材加工厂)。为 了便于管理,施工工厂集中布置在电源点附近。 机械修配场主要承担施工机械的小修及简单零件和金属构建的加工任务,大、中型 修理则委托市里相关企业承担。 4)仓库布置 本工程所需的仓库集中布置在施工临时设施区域内,主要设有木材库、钢筋库、综 合仓库、维修车间、机械停放场及设备堆场。 生产用办公室,生活用临时住房等临建设施也集中布置于生产设施附近,形成一个 集中的施工生活管理区。 表 2-11 施工临建区建筑物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m2) 占地面积(m2) 序号 项目名称 1 砂石料堆场 2 综合加工厂 500.00 560.00 3 综合仓库 800.00 860.00 4 机械停放场 5 维修车间 400.00 400.00 6 设备仓库 700.00 650.00 7 临时生活区 1400.00 950.00 8 合计 3800.00 5000.00 备注 1080.00 500.00 1、施工期工程内容 本光伏电站总工期为 6 个月。 本项目主要施工机械见表 2-12,施工期主要工艺流程见图 2-3。 表 2-12 主要施工机械汇总表 型号 单位 序号 设备名称 施 1 汽车式起重机 160t 工 2 挖掘机 3 方 案 数量 备注 台 2 -- 1m3 台 2 -- 装载机 2m3 台 2 -- 4 推土机 122kW 台 2 -- 5 自卸汽车 10t 台 4 -- 6 手扶式振动碾压机 -- 台 2 -- 7 吊罐 6m3 个 2 -- 8 光轮压路机 25t YZ25 台 2 -- 9 混凝土搅拌站 75m3/h 座 2 -- 10 插入式振捣器 1.1~1.5kW 台 9 -- — 32 — 11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8m3 台 10 -- 12 空压机 9m3/min 台 2 -- 13 水车 8m3 台 2 -- 14 移动式柴油发电机 30kW 台 2 -- 15 平板拖车 -- 台 2 -- 图 2-3 光伏电场施工期主要工程内容及产排污环节 1)光伏阵列基础施工 光伏阵列基础施工为本工程主要的混凝土施工,虽然总量较大,但单位时间内的需 求量较小,可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混凝土泵车浇灌。在施工混凝土结构时要根据结构 特点,采用暖棚法或蓄热法来保证混凝土冬季施工的质量。 支架基础施工顺序:基坑开挖→浇筑垫层砼→模板安装→验收→浇筑砼→养护。 光伏组件支架安装工艺如下图所示: — 33 — 图 2-4 光伏组件支架安装工艺流程图 ℃基础开挖前,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进行测量、放线,准确定位后进行基础开挖。支 架基础采用地桩钻机开挖。成孔过程中,应检查孔内有无异常情况,钻孔至设计标高后, 对孔径、孔深进行自检,合格后用人工清槽,避免扰动原状土。成形后须验槽,基础持 力土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根据情况进行加强处理。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的施工。 ℃基坑清槽、置入钢笼筋、支模、预埋基础环,须经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基础混凝 土浇筑。 ℃混凝土浇注用混凝土罐车运输,混凝土泵车浇灌,插入式混凝土振捣棒振捣(配一台 平板振捣器用于基础上平面振捣),每点振捣 20~30s,直到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 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桨为止。每个基础的混凝土浇筑采取连续施工。 ℃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进行覆盖和洒水养护,3d 后可以拆模。待混凝土达到设计 强度后才允许设备安装。冬季封冻停止混凝土施工。 2)生产用房土建施工 ℃施工顺序: 整体施工顺序为先地下、后地上;先结构、后装修;先土建、后配套;先样板、后 整体。 ℃基础工程施工工序: 放线→复核→土方方格网→土方开挖→人工清底→验收→垫层→钢筋混凝土基础→ 地沟→回填土→基础工程验收。 ℃主体工程施工顺序: 放线→复核→柱钢筋绑扎→预留预埋→验收→柱支模板→复核→柱砼→梁、板模板 支设→复核→梁板钢筋绑扎→预留预埋→验收、梁板浇硅→养护→主体工程验收。 ℃装饰工程施工工序:清理→门窗安装→砖墙面抹灰、地面→顶棚、墙面涂料→外 — 34 — 墙装饰→竣工验收。 3)电缆敷设 电缆在安装前应仔细对图纸进行审查、核对,确认到场的电缆规格是否满足设计要 求,施工方案中的电缆走向是否合理,电缆是否有交叉现象。 电缆在安装前,应根据设计资料及具体的施工情况,编制详细的《电缆敷设程序 表》,表中应明确规定每根电缆安装的先后顺序。 电缆的使用规格、安装路径应严格按设计进行。电缆运达现场后,应严格按规格分 别存放,严格其领用制度以免混用。电缆敷设时,对所有电缆的长度应做好登记,动力 电缆应尽量减少中间接头,控制电缆做到没有中间接头。对电缆容易受损伤的部位,应 采取保护措施,对于直埋电缆应每隔一定距离制作标识。电缆敷设完毕后,保证整齐美 观,进入盘内的电缆其弯曲弧度应一致,对进入盘内的电缆及其它必须封堵的地方应进 行防火封堵,在电缆集中区设有防鼠杀虫剂及灭火设施。 4)主要电气设备的安装 ℃电缆线路安装技术要求 电缆管的加工敷设,电缆桥架及电缆架的安装,电缆敷设及电缆终端头的制作等均 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18)的有关规定 和施工图纸要求。 ℃升压变安装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本光伏电站 220kV 升压站主变压器采用三相双绕组带平衡绕组油浸式有载调压变 压器,电压变比暂定为 230±8×1.25%/37kV,YN,yn0+d Ud=12.5%,容量为 100MVA。 主变压器到达现场后,除进行外观和数量检查外,还应检验。 a.冲撞记录器上的加速度记录不得超过制造厂的规定。如制造厂未作具体规定,应 符合下列数值:垂直加速度不超过 1g,水平及侧向加速度不超过 4g。油箱内的湿气含 量应与设备发运前的含量基本一致。 b.主变压器到达现场后,应进行器身检验。 器身检查时,场地四周应清洁,并有防尘措施。周围空气温度不宜低于 0℃,变压 器器身温度不宜低于周围空气温度。吊壳或进入油箱检查时,器身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 应符合以下规定:当空气相对湿度小于 75%时,不得超过 16h;当空气相对湿度或露空 时间超过规定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 器身检查的项目和要求应遵守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 — 35 — 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8)的规定。器身检查完毕后,必须用合格变压 器油冲洗,并清理油箱底部。注意铁芯应无多点接地现象。器身检查应做出记录。 c.变压器本体及附件的安装应遵守制造厂在安装装配图、安装使用说明书中的规定。 变压器就位前应先检查基础,装有气体继电器的箱体其顶盖应有 1%~1.5%的升高 坡度。附件安装前应经检查,清洗(包括用合格变压器油冲洗)和校验。安装位置应正 确,连接应牢固,密封应良好。冷却装置在安装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密封检查:散热器 可用 0.05MPa 表压力的压缩空气检查,应无漏气。 d.绝缘油必须按国家标准 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 规定试验合格后,方可注入变压器中。 5)综合楼、35kV 配电室等土建施工 ℃施工顺序:整体施工顺序为先地下、后地上;先结构、后装修;先土建、后配套; 先样板、后整体。 ℃基础工程施工工序:放线→复核→土方方格网→土方开挖→人工清底→验收→垫 层→钢筋混凝土基础→地沟→回填土→基础工程验收。 ℃主体工程施工顺序:放线→复核→柱钢筋绑扎→预留预埋→验收→柱支模板→复 核→柱砼→梁、 板模板支设→复核→梁板钢筋绑扎→预留预埋→验收→梁板浇砼→养护→ 主体工程验收。 ℃装饰工程施工工序:清理→门窗安装→砖墙面抹灰、地面→顶棚、墙面涂料→外 墙装饰→竣工验收。 6)道路施工 项目进场道路尽量利用自然村附近既有道路分别进场。新建光伏阵列场区进场道路 25km,路基宽 5.0m,路面宽度 4.0m,路面采用山皮石路面,进场道路两侧设置排水沟。 进站道路由站区附近西侧原有道路引接,新建进站道路 1000m,路基宽 5.5m,路面宽 4.5m,进站道路转弯半径不小于 9 米,路面采用混凝土路面。 7)场区绿化 管理区按照绿化设计进行绿化,生产区采取自然恢复绿化。对所有的施工场地进行 清理恢复地表并进行绿化。 (3)土石方工程 本项目土石方主要来自于土建工程,主要包括光伏场区设施基础、道路修筑、升压 站建设等。土方开挖及回填工程量见下表。本工程工程挖、填方量 35.18 万 m3,土石 — 36 — 方可做到挖填量平衡。 表 2-13 主要施工机械汇总表 项目组成 挖方(万 m3) 填方(万 m3) 备注 光伏阵列场区 5 5 挖填平衡 升压站 3 3 挖填平衡 道路工程 26.1 26.1 挖填平衡 集线电路 1.08 1.08 挖填平衡 合计 35.18 35.18 其 他 无 — 37 — 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1、与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符合性分析 《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全省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 是全省行政区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规划。 全省区域内主体功能区划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级,分别包括重点开发区域、 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区域。 本项目位于长治市长子县,属于国家级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 本区功能定位:保障农产指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 本区发展方向: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品牌化经营, 积极培育农产指加工企业,提高农产指质量安全水平;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和品种结 构,促进农产指向优势产区集中成建成色干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和农业标准化范基 地;推进城镇建设和非农产业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区新建和改造一批引水 工程和大中型灌区配套设施。加强小流域治理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区推广节水 生态环 灌溉,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土地整理,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 境现状 提高耕地质量强建设区域性商品粮生产基地;控制开发强度,对现有城镇要实行集 约开发、集中建设区重点规划和建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强的中心城镇,防止 工业开发成片蔓延式扩张;加强生态保护,严格执行陡坡退耕政策,逐步退出已经 占用生态用地的耕地,加强农田、灌渠周边防护林建设区维持稳定的山丘林草、盆 地农田景观系统结构。 本项目工程占地主要为裸土地、和其他草地,不占用基本农田,施工结束后对 输电线路施工扰动区、施工临建区等临时占地采用乔灌草结合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 项目运营过程中无废水废气排放,且本项目为光伏发电项目,非高强度排污的工业 类项目,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与区域主体功能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不冲突。 本项目与山西省主体功能区划的位置关系图见附图 7。 2、与长子县生态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长子县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涉及区划中的 I 1 长子西南部水源涵养生 态功能小区和 II 3 木化石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小区。本项目与长子 县生态功能区划的位置关系图见附图 8。 — 38 — I 1 长子西南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 该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为轻度敏感,主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是水源涵养。 该生态功能小区的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是:1、充分依靠区域优势,加强生态林 建设,推动农牧业生产走向规模化和产业化,并依托基地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 工业,实现公司、基地和农产品生态发展模式;2、积极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工程”,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广生物农药和“绿色”肥料,扩大绿肥种植面积,改良 土壤质量,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II 3 木化石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小区 该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为高度敏感,主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是生物多样性保护。 该生态功能小区的主要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是:1、该区内的道路在建设和运营 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两岸水土保持林建设,将对保护区地影响减到最小;2、自然保护 区内旅游业的开发,要注重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积极做好植被的生态恢复,避免旅 游业的发展带来旅游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旅游资源利用永续性的破坏;3、遵循 “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加强区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在一级保护区周围设置保护 区界牌等明显标志。 本项目属于清洁能源产业,非污染型项目,主要为施工期生态影响型项目。施 工过程在林业局、自然资源局等主管部门的批准下,会对占地区域内的植被造成零 星的破坏,工程建设所影响的植被主要为区域内常见的本土植被,非珍稀濒危的保 护物种,所以本项目总体的生态负效益相对较小。本工程占地以裸土地和其他草地 为主,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占用、损毁灌木、草丛等植被。工程施工结 束后,严格按照环评制定的生态恢复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对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 对扰动区进行水土流失治理,植被经 3-5 年逐渐得到恢复,区域的生态环境也将大 大恢复。所以,本项目的建设满足《长子县生态功能区划》要求。 3、与长子县生态经济区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长子县生态经济区划》,本项目区域涉及 IIB-1 木化石地质公园旅游业发 展生态经济区、III B-1 慈林煤电及建材业循环工业发展生态经济区和 IVC-1 南陈乡 北中部农林业发展生态经济区。 本项目与长子县生态经济区划的位置关系图见附图 9。 IIB-1 木化石地质公园旅游业发展生态经济区 该区域的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1、区内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考虑到生态保护 要求以及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应该适当限制其的开采。2、发展旅游和观光农业,把 — 39 — 旅游业作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围绕增加就业、扩大消费,加快交通运输、商贸流 通、餐饮,公用事业等服务业的改造提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形 成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密切结合、协调发展的格局。 III B-1 慈林煤电及建材业循环工业发展生态经济区 该区域的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1、对矿山损毁的土地要进行复垦,使矿山生态 环境得到恢复治理;2、合理发展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减轻环境污染;对重点工业 污染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淘汰耗水量大的工艺,降低企业的单位产品的耗水量; 3、矿山产生的废渣或用于填充采空区,或碾压整平,铺垫成工业场地;或覆土造地 种植农作物、造林绿化等,都应综合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本项目永久及临时占地主要为裸土地和其他草地。施工结束后,严格实施环评 要求的生态保护措施以及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制定的措施后,施工扰动区水土 流失将得到有效治理,区域生态环境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且本项目为光伏发 电项目,属于清洁能源产业,与区域重点发展行业无冲突。因此本工程的建设符合 《长子县生态经济区划》的要求。 4、项目区域生态环境现状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生态评价工作范围应 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 评价工作范围应依据评价项目对生态因子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和生态因子之间的 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确定。可综合考虑评价项目与项目区的气候过程、水文过 程、生物过程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相互作用关系,以评价项目影响区域所涉 及的完整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地理单元界限为参照边界。 本工程评价范围约 2237.861hm2,运用 erdas 软件,采用人-机交互,监督分类的 方法,结合现场调查对区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选用 2021 年 7 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数据,全色 0.61-0.72m,多光谱 2.44-2.88m。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和地理信息系统软 件进行地类判读,并进行野外核实调查。 现状调查与评价因子 ①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构成、分布、面积等; ②动植物:动物种类、分布;植物种类、分布、面积; ③土壤侵蚀:土壤侵蚀类型、侵蚀程度、侵蚀模数等; (1)土地利用现状 — 40 — 统计结果显示,评价区土地类型主要为其他林地、其他草地、旱地、裸土地、 公路用地、河流水面,其中其他林地占地面积为606.019hm2,占比27.09%;其他草 地占地面积为881.58hm2,占比39.39%;旱地占地面积为122.52hm2,占比5.47%;裸 土地占地面积为593.06hm2 ,占比 26.50% ;公路用地占地面积为13.26hm2 ,占比 0.59% ; 农村宅基地占地面积为20.97hm2 ,占比0.94% ;河流水面占地面积为0.28hm2,占比 0.01% 项目占地面积262.95hm2,土地类型主要为其他林地、其他草地、裸土地、旱地, 其中其他林地占地面积为64.38hm2,占比24.48%;其他草地占地面积为118.69hm2, 占比45.14%;裸土地占地面积为77.52hm2,占比29.48%;旱地占地面积为2.36hm2, 占比0.90%。 表 3-1 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 其他林地 评价范围 面积 (公顷) 606.19 占评价区域 (%) 27.09 其他草地 881.58 裸土地 单位:hm2 占地范围 用地类型 面积(公顷) 其他林地 64.38 占评价区域 (%) 24.48 39.39 其他草地 118.69 45.14 593.06 26.50 裸土地 77.52 29.48 旱地 122.52 5.47 旱地 2.36 0.90 公路用地 13.26 0.59 农村宅基地 20.97 0.94 河流水面 0.28 0.01 合计 2237.86 100 合计 262.95 100 用地类型 (2)植被类型现状 长子县植被资源较为丰富,木本植被有70余种,草本植被1500种。县境内现有 林木多为天然次生和人工营造林。其植被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乔木植物群落、天 然乔木林和散生林,主要分布在县境西、南部山区,约5019亩,只占森林总面积的 4.2%,乔木林有许多林间草地或灌木;二是灌木植被群落,主要分布在海拔900-1500 米的山地和丘陵、阳坡,一般呈自然状态,起着水土保持的作用,主要灌丛为中旱 生落叶灌木类,多以沙棘、酸枣、刺梅、荆条、黄花条等为主;三是草木植物群落, 主要分布境内的山区、丘陵、半山区的荒坡地和荒山地,海拔900米以上的石质山区, 多生长在阴坡,主要有白羊草、黄贝、马莲等。 根据现场调查可知,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无国家级或省级重点保护植物,主要 以暖温带灌木丛、暖性草丛和农田植被为主。 — 41 — 统计结果显示,评价区植被类型主要为灌草丛、草丛、栽培植被、无植被区, 其中占比最大为草丛,占地面积为881.58hm2,占比39.39%。项目占地范围内植被类 型主要为灌草丛、草丛、栽培植被、无植被区,其中占比最大为草丛,占地面积为 118.69hm2,占比45.14%。 项目评价区、建设区域的植被类型现状分类统计见下表。 表 3-2 植被分布现状统计表 单位:hm2 评价范围 占地范围 植被类型 面积 (公顷) 占评价区域 (%) 植被类型 面积 (公顷) 占评价区域 (%) 灌草丛 606.19 27.09 灌草丛 64.38 24.48 草丛 881.58 39.39 草丛 118.69 45.14 栽培植被 122.52 5.47 栽培植被 2.36 0.90 无植被区 627.57 28.04 无植被区 77.52 29.48 合计 2237.86 100 合计 262.95 100 (3)土壤侵蚀现状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微度侵蚀:土壤侵蚀模数为<1000t/km2.a; 轻度侵蚀:土壤侵蚀模数为 1000~2500t/km2.a; 中度侵蚀:土壤侵蚀模数为 2500~5000t/km2.a; 强烈侵蚀:土壤侵蚀模数为 5000~8000t/km2.a; 极强烈侵蚀:土壤侵蚀模数为 8000~15000t/km2.a; 剧烈侵蚀:土壤侵蚀模数为>15000t/km2.a。 ℃土壤侵蚀现状调查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侵蚀程度主要以轻度侵蚀为主,其中轻度侵蚀占评价区总面 积的40.01% ,微度侵蚀占评价区总面积的27.51% ,中度侵蚀占评价区总面积的 5.56%,重度侵蚀占评价区总面积的26.92%。 本项目占地范围侵蚀程度主要以轻度侵蚀为主,其中轻度侵蚀占评价区总面积 的45.14%,微度侵蚀占评价区总面积的24.48%,中度侵蚀占评价区总面积的0.90%, 重度侵蚀占评价区总面积的29.48%。 评价区、项目占地范围水土流失现状遥感解析判断结果见下表。 表 3-3 评价范围内土壤侵蚀现状 评价范围 土壤侵蚀 面积 单位:hm2 占地范围 占评价区域(%) — 42 — 土壤侵蚀 面积 占评价区域(%) (公顷) (公顷) 微度侵蚀 615.69 27.51 微度侵蚀 64.38 24.48 轻度侵蚀 895.39 40.01 轻度侵蚀 118.69 45.14 中度侵蚀 124.44 5.56 中度侵蚀 2.36 0.90 强烈侵蚀 602.35 26.92 强烈侵蚀 77.52 29.48 合计 2237.86 100 合计 262.95 100.00 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本次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数据引用 2021 年长子县例行监测数据,监测项目包 括:PM10、PM2.5、SO2、NO2、CO、O3,监测结果见表 3-7。评价标准采用《环境 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表 3-4 2021 年例行监测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现状浓度 标准值/ 评价指标 3 (μg/m ) (μg/m3) 污染物 占标 率/% 达标 情况 SO2 年平均质量浓度 17 60 28.3 达标 NO2 年平均质量浓度 25 40 62.5 达标 PM10 年平均质量浓度 58 70 82.9 达标 PM2.5 年平均质量浓度 37 35 105.7 超标 CO 95 百分位日平均质量浓度 1500 4000 37.5 达标 O3 90 百分位日最大 8 小时平均质量浓度 160 160 100 达标 根据各监测因子年均值浓度数据分析可知,长子县 2021 年环境空气监测因子中 SO2、NO2、PM10、O3(8h 平均质量浓度第 90 百分位数)、CO(24h 平均第 95 百 分位数)年均浓度质量达标,PM2.5 年均浓度质量超标。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 量为不达标区。 6、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距离本项目最近的水体为项目附近的城阳河。根据《山西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划》(DB14/67-2019),本项目属于海河流域、漳河山区分区、浊漳河水系、浊漳 河南源申村水库出口至漳泽水库入口段,水环境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保护”,水 质要求为“IV”类。监控断面为王坡底监控断面,用于监控雍河长子县城排污。本 次评价从上级生态环境部门收集了《长治市 2020 年环境质量公报》(见下图),市 级考核断面王坡底断面主要污染物为氨氮、COD、总磷、氟化物四项,全部达标, 符合℃类水质。 — 43 — 7、声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属于 1 类声环境功能区,本项目建成后,光伏组件不产生噪声,并且升 压站位于荒山内,升压站厂界外周边 50 米范围内不存在声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建 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试行),本次评价不进行声环境 质量现状监测。 与项目 有关的 原有环 境污染 和生态 破坏问 题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项目占地主要为荒草地,项目尚未开始建设,不存在与本 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源和环境问题。 — 44 — 根据长子县自然资源局于 2021 年 4 月 7 日出具的《关于山西漳山发电有限公司 关于长子县开展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前期工作的请示的复函》:“该项目拟占用地类 为未利用地”,原则同意该项目的实施。长子县自然资源局于 2021 年 9 月 22 日出具 的《关于核查各类保护区的情况说明》:调查发现山西京潞新能源有限公司长子县 100MW 光伏发电项目与地质遗迹保护区、辛安泉重点保护区不重叠。 根据长治市生态环境局长子县分局于 2021 年 4 月 7 日出具的《关于漳山发电有 限责任公司慈林镇 100MW 光伏发电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意见》,原则同意该项目 的实施。长治市生态环境局长子县分局于 2022 年 9 月 22 日出具的《关于对山西京 潞新能源有限公司长子县 100MW 光伏发电项目核查意见的函》:山西京潞新能源 有限公司长子县 100MW 光伏发电项目拐点坐标所示范围与我县的集中供水水源保 护区不重叠。 根据长子县林业局于 2021 年 4 月 7 日出具的《关于对漳山公司开展长子县光伏 发电新能源项目前期工作意见的函》(长子林便字〔2021〕13 号),原则同意该项 生态环 境保护 目标 目的实施。根据长子县林业局《关于征询山西京潞新能源有限公司长子县 100MW 光伏发电项目核查意见的函》的回复(长子林便字[2022]45 号):按照《山西省自然资 源厅、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西省水利厅、山西省文物 局、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厅<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规范矿业权和建设用地报批涉及 各类保护地核查工作的通知>》(晋自然资发〔2019〕25 号)文件要求,对山西京潞新 能源有限公司长子县 100MW 光伏发电项目的升压站和光伏发电场区用地范围与各 类保护地、风景名胜区等重叠情况进行了核查,核查结果如下:山西京潞新能源有限 公司长子县 100MW 光伏发电项目的升压站和光伏发电场区用地范围与我县自然保 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国家一级公益林和国家二级 公益林、山西省永久性生态公益林、I 级和 II 级保护林地范围不存在重叠。 根据长子县水利局于 2021 年 4 月 7 出具的 《关于漳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100MW 光伏发电项目前期工作请示的回函》(长子水函【2021】38 号),原则同意该项目 的实施。 根据长子县文化和旅游局于 2021 年 4 月 8 出具的《关于漳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100MW 光伏发电项目前期工作的意见》(长子文旅字【2021】66 号),原则同意 该项目的实施。长子县文化和旅游局于 2022 年 9 月 22 出具的《关于对山西京潞新 — 45 — 能源有限公司长子县 100MW 光伏发电项目用地范围进行地上文物核查的意见》 (长 子文旅字【2022】183 号),该项目用地范围内,不涉及地上不可移动文物,工程 项目用地与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不重叠。 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下表。 表 3-5 环境要素 环境空气 地表水 敏感点 升压站主要环境保护对象与目标 方位 最近距离 厂界外 500m 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居 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住区、文化区和农村地区中人群较集中的区域。 (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距升压站最近距离 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城阳河 W 1454m (GB3838-2002)中 IV 类标准 站界外 50m 无声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声环境 地下水 站区附近范围内 生态 环境 升压站植被和土壤 表 3-6 环境空气 地表水 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2017)中℃类水质量 标准 恢复生态功能 防止水土流失 站界外 40m 范围内区域无电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电磁环境 环境要素 光伏场区主要环境保护对象与目标 敏感点 方位 最近距离 西峪村 SE 距地块十七 330m 善村 N 距地块五 132m 崇瓦张村 SE 距地块二十七 209m 南庄村 WS 距地块五 240m 崇南沟村 E 距地块二十四 317m 凤台村 W 距地块八 395m 善村 WS 距地块一 450m 城阳河 W 距光伏场界最近距离 60m 声环境 场界 地下水 场区附近范围内 光伏阵列区植被和土壤 生态 环境 环境保护目标 道路区植被和土壤 升压站植被和土壤 输电线路区植被和土壤 — 46 — 环境保护目标 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 准》(GB3095-2012) 中二级标准 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 标准》(GB3838-2002) 中 IV 类标准 达到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中 1 类标准 达到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2017)中℃ 类水质量标准 控制施工范围,减少临 时占地,恢复生态功能, 防止水土流失,景观和 植被不受破坏,不对区 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造成影响 1、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 本项目所处区域为农村地区,属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中的二类区,环境空气评 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及修改单。 表 3-7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单位:μg/m3 取值时间 二级标准浓度限值 浓度单位 污染物 年平均 60 24 小时平均 150 1 小时平均 500 年平均 70 24 小时平均 150 年平均 35 24 小时平均 75 年平均 40 24 小时平均 80 1 小时平均 200 24 小时平均 4 1 小时平均 10 日最大 8h 平均 160 1h 平均 200 SO2 PM10 PM2.5 NO2 CO 评价 标准 O3 标准名称 μg/m3 《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 GB3095-2012)二 级标准 mg/m3 μg/m3 (2)地表水 距离本项目最近的水体为附近的城阳河。根据《山西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DB14-67-2019),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海河流域、漳河山区分区、浊漳河水系、 浊漳河南源申村水库出口至漳泽水库入口段,水环境功能为“工业与景观娱乐用水 保护”,水质要求为“IV”类。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 的 IV 类标准。详见 3-8。 污染物 表 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 (pH 值除外) pH BOD5 COD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氨氮 标准值 6~9 3.0 ≤10 ≤6 ≤30 ≤1.5 ≤0.3 污染物 挥发酚 氰化物 砷 汞 六价铬 硫化物 粪大肠菌群 标准值 ≤0.01 ≤0.2 ≤0.1 ≤0.001 ≤0.05 ≤0.5 ≤20000 总磷 (3)声环境 该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1 类标准。 表 3-9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单位:dB(A) 标准类别 昼 间 夜间 1 55 45 — 47 — 2、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水 生活污水经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用于升压站区洒水抑尘、绿化用水, 不外排;生活污水处理站出水水质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18920-2020)中绿化、道路清扫用水水质标准,具体标准值见下表。 表 3-10 序号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 基本控制项目 绿化、道路清扫水标准限值 1 pH 6-9 2 色度≤ 30 3 嗅 无不快感 4 浊度/NTU≤ 10 5 溶解性总固体/mg/L≤ 1000 6 生化需氧量(BOD5)mg/L ≤ 10 7 氨氮 mg/L≤ 8 8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mg/L ≤ 0.5 9 溶解氧 mg/L≥ 2.0 10 总余氯 mg/L≥ 1.0 11 大肠埃希氏菌 MPN/100mL 无 (2)噪声 建设期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昼间 70dB(A)、夜间 55dB(A)的标准限值要求。 运营期升压站站界噪声排放标准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 类标准,即昼间不超过 60dB(A),夜间不超过 50dB(A)。 (3)固体废物 一般固体废物执行贮存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20),危险废物暂存参照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 及其 2013 年修改单。 — 48 — 根据山西省环境保护厅晋环发[2015]25 号文件第三条,属于环境统计工业源调 查行业范围内(《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采矿业、制造业、电力、 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 个门类 39 个行业的企业)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 其他 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前,由建设单位按本办法规定向环境保护主管 部门申请核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本项目属于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本项目无废水和废气外排,故无需申请总量 控制指标。 — 49 —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生态环境 (1)水土流失 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施工检修道路、光伏组件安装和集电线路 架设等,这些工程的实施均要开挖扰动地表,改变原地貌,破坏地表植被,经受降水 和风的影响,直接形成地表剥蚀、扬尘飞沙和侵蚀冲沟,并使地表原有结构被破坏, 植被退化,加剧了水土流失。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是水力风力侵蚀,也伴有水 力侵蚀。水力侵蚀以面蚀和沟蚀为主要侵蚀形式,风力侵蚀以面蚀为主要侵蚀形式。 对于太阳能光伏电场而言,水土流失多集中于建设期。建设期,因开挖回填扰动, 破坏了原地貌,加之挖方的暂时堆积,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2)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施工 期生 态环 施工作业中人员活动及机械噪声可能会干扰当地野生生物的生境,施工作业也会 对施工场地内和附近及道路两侧的植被造成破坏。分析认为,项目区生物品种比较单 一,施工完成后,因场地施工、电缆线建设破坏的植被均可在建设完成后得到恢复或 境影 响分 析 重建,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规划设计的区域、面积使用,不随便践踏、占用土地, 因此,施工期对区域植被影响较小。 项目建设区域占地主要为山地,项目区内也没有濒危的重点保护植被,项目的施 工区较小,施工量较少,破坏植被面积较小,施工不会影响到动物的正常迁徙、运动, 且不涉及动物灭绝。因此,本次工程不会引起区域内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对 生物多样性影响很小。 (3)对植被的影响 本项目占地主要为山地,无名贵物种和濒危物种,项目施工期对植被的影响主要 表现为场区平整、基础开挖以及修建临时施工道路等时将原有的地表铲除、土石料堆 放时的植被压埋和临时占地碾压、践踏草地。因场地施工等破坏的极少量植被部分可 在施工完成后进行自我恢复性生长。 无法恢复的将选择适应当地条件的物种进行种植, 以人工种植的方式完成。 — 50 — 施工扬尘在有风天气下容易对区域生态产生影响,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和防护。由 于扬尘产生量不大、影响范围较小,少量的扬尘在影响范围内可被草地、耕地生境容 纳和吸收,不会影响草及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4)对动物的影响 根据现场调查,区域内无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及珍稀濒危动物分布,该区不 属于动物迁徙通道。项目施工期,进入施工场地人员相对较多,同时基础施工和设备 安装等施工活动均会对区域内野生动物产生一定的惊扰。施工期间动物受施工影响, 将迁往附近同类环境,动物迁徙能力强,且同类生境易于在附近找寻,故物种种群与 数量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5)临时占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土石方主要来自于土建工程,主要包括电场设施基础、电缆沟开挖、道路 修筑等。场区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开挖以及回填可以达到平衡,无土方外排,不需要设 置弃土场。在开挖、回填过程中一定要采取表土和生土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 填并夯实,尽量不改变其原有的土壤结构。施工临时工程主要包括光伏板安装、集电 线路敷设和施工营地。项目临时堆土场应在施工检修道路占地范围内堆存,严格控制 占地范围,严禁乱堆乱弃,施工结束后立即清理现场,应按照规划地表功能要求及时 恢复开挖的地段及地表植被,全部用于各自区域施工结束后覆土绿化。本项目土石方 挖填量基本平衡,不设置取土场和弃土场,不产生新的生态问题。 2、水环境 本项目施工人员中管理层和技术层人员食宿安排在施工临建区,其余施工工人以 当地闲散劳动力为主,食宿自行解决,施工期废水主要是施工临建区内产生的生产废 水和生活污水。 生产废水包括设备和车辆冲洗废水,水量较小,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可回用于砂 石料拌和使用。 生活污水主要为施工临建区人员的日常洗涮等杂用废水,无冲厕废水(设旱 厕),旱厕定期清掏用于周边农田施肥。 因此施工期无废水外排,不会对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3、声环境 — 51 — 施工期噪声源主要为升压站场地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光伏场区主要为光伏支 架和光伏板的安装,对周边影响较小。施工机械主要为起重机、挖掘机、推土机、装 载机、碾压机、压路机、振捣器、空气压缩机等,声功率级为95dB(A)~105dB(A)。上 述噪声源可近似为点源,根据点声源衰减模式,可预测出各施工机械满足《建筑施工 场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限值的边界距离,即达标距离。经预测可知, 施工边界噪声昼间达标的最大距离为23m,夜间达标的最大距离为127m。主要施 工机械设备的声功率级及各种施工机械达标距离见表4-1。 Lr  LW  20lg r 8 式中:Lr ——距声源r处的声压级,dB(A) Lw ——声源的声功率级,dB(A) r ——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m; 表 4-1 主要机械设备噪声衰减情况 各声源衰减预测值(dB(A)) 达标距离 声源 声功率级 dB(A) 100m 200m 300m 400m 500m 昼间标准 70dB(A) 夜间标准 55dB(A) 起重机 105 57.0 51.0 47.5 45.0 43.0 23m 127m 挖掘机 105 57.0 51.0 47.5 45.0 43.0 23m 127m 推土机 100 52.0 46.0 42.5 40.0 38.0 13m 71m 装载机 100 52.0 46.0 42.5 40.0 38.0 13m 71m 碾压机 95 47.0 41.0 37.5 35.0 33.0 7m 40m 振捣棒 95 47.0 41.0 37.5 35.0 33.0 7m 40m 压路机 95 47.0 41.0 37.5 35.0 33.0 7m 40m 空压机 95 47.0 41.0 37.5 35.0 33.0 7m 40m 由表 4-1 可知,对周围声环境影响最大的施工机械为推土机、挖掘机,距声源 23m 处噪声排放值为 70dB(A),距声源 127m 处噪声排放值为 55.0dB(A),能够满足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限值要求。 由于在实际施工阶段均有大量设备交互作业,多台设备同时作业时的噪声经过叠 加,往往会使受声点噪声有较大提升,而噪声达标的范围也会随之相应增加。考虑多 台设备(5 至 10 台)同时作业的情况,则昼间施工场界噪声达标范围为 50~60m,夜 间场界达标范围为 200m 左右。 总体而言,施工期噪声影响是短暂的、阶段性可逆的,随着施工期结束,该影响 也将随之消除。 — 52 — 4、环境空气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机械燃油废气以及施工扬尘污染。 施工机械废气主要包括运输车辆和柴油发电机产生的废气,评价要求对施工机械 加强保养,燃用符合标准的油品,严禁使用报废车辆和柴油发电机,以减少施工对周 围环境空气的影响。 施工扬尘来自土石方开挖、施工临建区物料堆场起尘以及物料运输的道路扬尘。 扬尘量的大小与诸多因素有关。类比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曾对 7 个建筑工程施 工场地的扬尘测定情况可知,风速为 2.4m/s 时施工扬尘严重,工地内 TSP 浓度为上 风向对照点的 1.5~2.3 倍,平均 1.88 倍,相当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 1.4~2.5 倍, 平均 1.98 倍。建筑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为其下风向 150m 处。 5、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废主要为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施工垃圾从开挖土石方方面分析。 光伏电场范围内的土石方工程包括道路工程,光伏阵列场区平整,输电线路基础 开挖。道路施工和光伏阵列场区平整可同时进行,将挖方部分用于铺设道路及平台平 整,无需外弃土。输电线路基础开挖因开挖量较小,可均匀铺设在地基中部或就近用 于道路填土,不会影响施工。施工过程中无取土场,项目不设弃渣场,开挖出的土石 方可实现挖填平衡。本工程各项目施工挖方、填方、利用土石方量列于表 4-2。 (1)施工垃圾 1)光伏阵列场区 光伏场区土建工程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支架基础、箱逆变一体化装置基础开挖、 集电线路沟槽开挖、道路等工程土石方开挖。本项目光伏场区土石方开挖量为 5 万 m3,土方回填总量为 5 万 m3,挖填平衡,不外弃。 2)升压站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升压站位于光伏场区的地块四内,升压站总平面围墙内布 置尺寸为 62.5m×96.9m,围墙内占地面积为 5771m2,本项目升压站挖方 30000m3,填 30000m3,挖填平衡,不外弃。 3)道路工程 项目进场道路尽量利用自然村附近既有道路分别进场。新建光伏阵列场区进场道 路 25km,路基宽 5.0m,路面宽度 4.0m,路面采用山皮石路面,进场道路两侧设置排 — 53 — 水沟。 进站道路由站区附近西侧原有道路引接,新建进站道路 1000m,路基宽 5.5m,路 面宽 4.5m,路面采用混凝土路面。 道路工程挖方 26.1 万 m3,填方 26.1 万 m3,本区域土石方量内部平衡。 4)输电线路 本项目输电线路包括:施工用电线路和集电线路 ℃施工用电线路 本工程施工用电线路引接自附近 10kV 线路,引接 1 回 10kV 线路至现场,距离 约 2km。占地面积 0.07hm2,为临时占地,施工用电线路土石方开挖 0.01 万 m3,回填 0.01 万 m3。 ℃集电线路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一回 220kV 线路接入接入仙翁山风电场升压站的 220kV 母线侧,线路长度约 3.5km。新建铁塔 74 基,其中单回路直线塔 24 基,双回路直线 塔 8 基,单回路转角及终端塔 32 基,双回路转角及终端塔 9 基,T 接塔 1 基。集电线 路共计占地 1.08hm2,其中永久占地 0.72hm2,临时占地 0.36hm2,占地类型为其他草 地。集电线路区施工期间主体共动用土石方总量 1.2 万 m3,土石方开挖 0.6 万 m3,回 填 0.6 万 m3,挖填方内部平衡,无弃方。 表 4-2 本工程土石方平衡表 项目组成 挖方(m3) 填方(m3) 备注 光伏阵列场区 5 5 挖填平衡 升压站 3 3 挖填平衡 道路工程 26.1 26.1 挖填平衡 集线电路 1.08 1.08 挖填平衡 合计 35.18 35.18 (2)生活垃圾:施工期为 6 个月,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为 50 人,生活垃圾产 生量按 0.5kg/(人·d)计,则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4.5t。 运营 1、生态环境 期生 项目运行后,站区内的太阳能电池板将遮挡部分地面光线,遮光域内植被因光合 态环 作用时间减少,导致其生长变缓,但区域总体生态环境与建场前基本相同。围栏阻止 境影 了野兔等较大型爬行动物进入场区,压缩了动物的活动空间,但同时也避免了因漏电 响分 对动物造成伤害等影响,且运营期满后光伏场区对设备进行拆除后对场地进行整平, — 54 — 析 场区作为临时占地全部进行原地貌恢复,区域内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因此运营期对区 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2、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废水主要为职工生活污水和电场光伏组件冲洗废水,生活污水经地埋式一 体化污水处理站处理后,非采暖期可用于站区道路洒水,采暖期本项目产生的污水储 存在集水池中,用于非采暖期站区绿化;光伏组件清洗废水自然蒸发和植被吸收,不 外排。 (1)生活污水 本项目设置处理规模为 1m3/h 的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 1 座、200m3 的集水池。 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生活污水进入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处理后非采暖期可用于站 区道路洒水,采暖期本项目产生的污水储存在集水池中,处理后用于非采暖期站区绿 化。本项目设置 1 座 200m3 集水池,用于储存生活污水处理站出水,项目采暖期 (150d/a)废水产生量约 108m3,集水池可满足需求。 项目废水实现零排放。 (2)冲洗电池组件废水 本项目电池组件定期清洗一般每 3 个月进行一次,恶劣气候分为大风或雨雪后的 清洗,每次大风天气后应及时清洗,冬季不考虑水洗;每年大规模用水清洗按 6 次计, 每次清洗用水量为 600m3,则年冲洗水量约 3600m3/a,以非采暖期用水计(215d/a), 则每日用水量为 16.7m3/d。光伏组件清洗时不加洗涤剂,废水水质成分简单,主要为 SS,直接流入周边草丛吸收和蒸发。 通过以上分析本项目废水处理后综合利用,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3、噪声影响 升压站的噪声主要来源于站内变压器的噪声。变压器内的硅钢片,磁致伸缩引起 的铁心振动而产生的噪声。参照变压器声级标准,本项目 220kV 升压站内设 1 台 100MVA 主变压器。变压器可视为一个点声源,按点声源的 A 声功率级,声源处于半 自由空间,则其距离衰减公式: Lp(r)=LWA-20lgr-8 式中:Lp(r)-距声源 r 处声压级,dB(A); LWA-点声源的 A 声功率级,dB(A)。 升压站本期安装一台主变压器,主变压器容量为 100MVA 变压器,位于变电站的 — 55 — 南部,根据《变电站噪声控制技术导则》(DL/T1518-2016),变压器的噪声声压级 按 63.7dB(A)考虑,由升压站平面布置图可知,变压器中心点距离升压站四周边界 距离为:r 东站界=37m,r 南站界=30m,r 西站界=71m,r 北站界=75m。 升压站厂界噪声的预测值见下表。 表 4-3 序号 预测点 1 220kV 升压站厂界噪声贡献值 昼间 夜间 超标情况 贡献值 标准 贡献值 标准 升压站东厂界 26.36 60 26.36 50 达标 2 升压站南厂界 26.48 60 26.48 50 达标 3 升压站西厂界 25.70 60 25.70 50 达标 4 升压站北厂界 25.71 60 25.71 50 达标 距离升压站最近的村庄是关家山村,位于升压站西侧 1580m 处。本项目的变压器 产生的噪声,源强较低,经建筑物的阻隔及衰减后,升压站厂界噪声预测值能够达到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的 2 类标准要求。可见,本项 目运营期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 (1)废光伏组件 太阳能电池板的设计寿命为 25-30 年,故项目运营期不涉及电池板的定期更换, 本次评价只考虑废电池板在非正常情况下破损需要更换以及由于长时间擦洗不干净 需要报废的电池板,根据《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废硅板属℃类一般工业固体 废物。光伏电池板故障率约为万分之一,本项目共布置光伏组件 153720 块,则光伏 电站每年出现故障的光伏组件约为 16 块/a。组件报废后集中收集后暂存于废电池板储 存间内,定期由电池板厂家回收。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20)。 (2)废电气元件(废电容、电抗器、变压器等) 逆变器整机的设计寿命为 25 年,变压器的设计寿命大于 25 年,所以在项目服 务期限内不存在整机更换的情况。由于故障、检修等可能会更换一些电容、电抗器、 变压器等内部元件,类比估算,废电气元件产生量约 60 件/a。更换下的废电气元件 可返厂维修再利用处理。 (3)废旧蓄电池 — 56 — 在升压站中,直流系统是核心,为断路器分、合闸及二次回路中的继电保护、仪 表及事故照明等提供能源。而直流系统中提供能源是蓄电池,为二次系统的正常运行 提供动力。运行期本项目使用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其正常寿命在 10~15 年间。类比 估算,每年可能产生 2 块报废电池。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 年版),废旧 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中的“HW31 含铅废物”,废物代码为“900-052-31”。废旧蓄电池暂 存于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4)废油 事故情况下主变压器可能产生废油泄漏,箱变检修时也会产生少量废油。根据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 年版),变压器检修废油及油泥属于危险废物中的“HW08 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废物代码“900-220-08”。 1)箱式变压器采用油浸式变压器。在检修时应设接油盘,由专业人员检修,产 生的检修废油采用专用容器盛放。箱变基础处设置 1 座 5m3 的事故油池,采用混凝土 结构,下设 100mm 厚 C15 混凝土垫层,油池内设置油篦子,高出油池底板 300mm, 上铺 250mm 厚鹅卵石,粒径 50-80mm。当变压器发生事故或漏油时,能将事故油排 至池中坑底。 2)主变压器采用油浸式变压器。在检修时应设接油盘,由专业人员检修,产生 的检修废油采用专用容器盛放。主变压器底部设有贮油坑,贮油坑的四周设挡油坎, 高出地面 100mm。坑内铺设厚度为 250mm 的卵石,粒径为 50~80mm,设有排油管, 当变压器发生事故或漏油时,能将事故油排至池中坑底。 事故情况下可能会造成废油泄露,本期建设一座容积为 40m3 事故油池。变压器 四周设排油槽、集油坑、排油槽四壁及地面均采用防渗措施,防止废油渗漏产生污染。 本次评价要求事故油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混凝土采用 C30P6 防渗漏材料,并 在池壁表面涂抹厚约 5mm 的防渗膜(高密度聚乙烯)作进一步防渗处理,可以确保 事故状态下变压器油不渗漏,从而避免变压器油渗漏对地下水体造成的影响。 根据《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50229-2019)6.7.8 条规定:户 外单台油量为 1000kg 以上的电气设备,应设置贮油或挡油设施,其容积宜按设备油 重的 20%设计,并能将事故油排至总事故贮油池。总事故贮油池的容量应按其接入的 油量最大的一台设备确定,并设置油水分离装置。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设置能 容纳相应电气设备全部油量的贮油设施,并设置油水分离装置。 本项目升压站内共设置 1 台 100MVA 主变,其中主变的矿物油大约 32.7t,矿物 — 57 — 油的密度按照 0.89t/m3 计算,共计约合 36.74m3 的矿物油,再按照 100%的容量来设计, 则容积为 36.74m3,因此升压站建设 1 座 40m3 的事故油池,可以满足事故状态下对废 矿物油的应急收集,容量的设置是合理可行的。 本项目变压器检修产生的废油和事故油池的废油统一收集后送交有资质的单位 处理。 (5)危废暂存间 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旧铅蓄电池(HW31)经聚 PVC 盒集中收集后暂存于危 废暂存间;变压器运营中的主变废油以及箱变运营中的检修废油由事故油池收集,委 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不须在危废暂存间存放;光伏片区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旧光伏 板以及电气元件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因此危废暂存间应设立两个区域,每个区域之间 设立围堰,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 2013 修改单, 暂存间应遵循以下原则: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建筑材料必须与危 险废物相容;基础必须防渗,防渗层为至少 1m 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 -7cm/s),或 2mm 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 2mm 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堆放危 险废物的高度应根据地面承载能力确定,设置警示标志等。危废暂存间应为封闭设施, 要做好防风、防雨、防晒措施,周围必须设置围墙或其它防护栅栏及警示标志,并设 有应急防护措施。 建设单位拟在升压站西北侧设一座面积为 10m2 的危废暂存间,危废暂存间地面、 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危废暂存间设立两个不同区域,不同区域之间设立 围堰,建筑材料必须与危险废物相容,地面必须硬化、耐腐蚀,且表面无裂隙,并在 危废暂存间门口设置明显标识,并加强管理。 危废暂存间管理要求: 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 2013 修改单、《危险 废物收集 贮存 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等 要求,提出本项目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环节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收集 A.危险废物要根据其成分,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专门密闭容器分类收集。危险废物 的收集应根据危险废物产生的工艺特征、排放周期、危险废物特性、废物管理计划等 因素制定收集计划。 B.危废的收集过程中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危险废物收集和转运作业人员应根 — 58 — 据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C.采取相应括防爆、防火、防中毒、防感染、防泄露、防飞扬、防雨或其它防止 污染环境的措施。 D.危废收集时应根据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危险特性、物理形态、运输要求等 因素确定包装形式,包装材质要与危险废物相容,性质不相容的危险废物不应混合包 装。 E.危险废物的收集作业时,应按照根据收集设备、转运车辆以及现场人员等实际 情况确定相应作业区域,同时要设置作业界限标志和警示牌。作业区域内应设置危险 废物收集专用通道和人员避险通道。收集时应配备必要的收集工具和包装物,以及必 要的应急监测设备及应急装备。同时进行记录存档。收集结束后应清理和恢复收集作 业区域,确保作业区域环境整洁安全。 F.危险废物内部转运应综合考虑厂区的实际情况确定转运路线,尽量避开办公区 和生活区。内部转运作业应采用专用的工具,并填写《危险废物厂内转运记录表》。 ℃暂存 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 2013 修改单的要求, 本工程产生的危险废物临时置于事故油池中。 A.事故油池必须按要求进行基础防渗处理,地面采用坚固、防渗的材料,进行耐 腐蚀的硬化处理,并设置符合要求的堵截泄漏的裙脚和疏导系统,危险废物堆放要做 到防风、防雨、防晒,并配备消防设备。 B.应建立危险废物贮存的台帐制度,对危废的接纳、转运等情况如实记录。 C.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应根据贮存的废物种类和特性按照 GB18597 附录 A 设置标 志。 ℃运输 本项目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危险废物运输由持有危险废物经营 许可证的单位按照其许可证的经营范围组织实施。运行期采用专用的运输车辆定期送 至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公司,运输车辆需要有特殊标志,并严格按照《道路危险货 物运输管理规定》等相关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联单管理 本项目危险废物的转移要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 局令第 5 号)中相关要求。 — 59 — ℃危险废物的处置 本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均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建设单位可参照定期公开发 布的《山西省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名单》,委托有相关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开展危废处 置。 ℃应急预案 运营期建设单位应参照《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对危险废物收 集、贮存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并针对性对危险废物收集、贮 存、运输过程中的事故易发环节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此外,评价要求建设单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内部要制定《危险废物管理办 法》,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设专人负责确保危险固体废物的收集、暂 存和运输能够严格按照规定和相关要求执行。 项目危险废物情况汇总见表 4-4,项目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基本情况见表 4-5。 表 4-4 项目危险废物汇总表 序 号 危险废 物名称 危险废 物类别 危险废 物代码 产生量 产生工序 及装置 形 态 1 主变检 修废油 HW08 900-220-08 36.74m3 主变 液 态 2 箱变检 修废油 HW08 900-220-08 少量 箱变 液 态 3 废铅酸 蓄电池 HW31 900-052-31 2 块/a 直流 系统 固 态 表 4-5 序号 1 2 3 贮存 场所 名称 事故油 池 事故油 池 危废暂 存间 主要 成分 有害 成分 危险 污染防 特性 治措施 毒性 碳氢化 事故油 矿物油 1年 和易 合物 池收集, 燃性 委托有 毒性 资质单 碳氢化 次/5 年(检 矿物油 和易 位处置 合物 修周期) 燃性 暂存于 危废暂 PbO2 次/10-15 年 毒性 存间, Pb PbSO4 稀 (检修周 和腐 H2SO4 委托有 硫酸 期) 蚀性 资质单 位处置 产废周期 建设项目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基本情况表 危险废物名称 危险废 危险废物代码 物类别 主变检修废油 HW08 900-220-08 箱变检修废油 HW08 900-220-08 废铅酸蓄电池 HW31 900-052-31 位置 箱变基 础 主变基 础 升压站 西南侧 面积/容积 贮存方式 贮存 能力 贮存 周期 5m3/个 事故油池 5m3 1年 40m3 事故油池 40m3 1年 10m2 高密度聚乙烯 塑料袋 / 1年 5、环境风险评价 本工程变压器为油浸式变压器,变压器油为一般性质的矿物绝缘油。变压器四周 设排油槽,集油坑、排油槽四壁及底面均采用防渗材料构筑防渗层。变压器运行过程 中不产生废油,正常生产情况下不会变压器油泄露。检修及事故情况下可能产生废油 泄露。 — 60 — (1)风险源:本项目环境风险事故来源主要为变压器事故时泄露的事故油,属 非重大危险源。 (2)环境风险事故影响:变压器发生事故时将排放事故油,如不采取措施处理, 将污染地下水及土壤。 (3)预防措施及应急措施 根据《变电所给水排水设计规程》(DL/T5413-2002)要求,升压站内设有40m3 的事故油池,当主变压器发生事故时,事故油流入主变正下方的事故油坑内,经事故 排油管排入事故油池,再由专业公司回收利用,不外排。流程图如下: 图 4-1 主变事故油应急措施示意图 从已运行的变电站调查看,变电站/升压站主变发生事故的几率很小,即使主变发 生事故时,事故油也能得到妥善处理。环境风险小。 环评要求制定以下应急预案: (1)工作人员在巡视设备中,发现变压器油发生泄露时,要及时汇报调度和通 知电力检修公司进行抢修,并加强对变压器油箱的油位监视。 (2)如果油位下降较快,应立即向调度汇报,申请退出变压器,并设好围栏、 悬挂标示牌,疏散现场。 (3)检修单位及时组织专人负责抢修现场,将变压器油排至事故油池,进行查 漏、堵漏,抢修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严防事故油外漏而造成环境污染。 6、地下水和土壤影响分析 本项目光伏场区设 32 座箱式变压器,220kV 升压站设 1 台主变压器。箱变和主 变中含有变压器油,在设备故障或损坏时,变压器油存在泄漏风险,为防止油泄漏, 主变压器底部设置油坑, 油坑采用焊接钢管与事故排油检查井连接并排入事故贮油池, 32 台箱变底部分别设置 5m3 事故油池收集事故废油。环评要求对主变事故油池和箱变 事故油池进行防渗处理,防渗层要求为至少 1m 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 — 61 — 或 2mm 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 2mm 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采 取防渗措施后,事故泄漏的油不会流入所在区域的土壤和地下水层中,无污染途径, 措施可行。 项目运营过程中的废旧免维护铅蓄电池(HW49),经统一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 存 间 ( 40m ² ) 。 危 废 暂 存 间 必 须 按 照 《 危 险 废 物 贮 存 污 染 控 制 标 准 》 (GB18597-2001)建造,建成具有防水、防渗、防流失的专用危险废物暂存间。一般 情况,蓄电池的硫酸不会从电池的端子或外壳中泄漏;发生事故时,硫酸泄漏流入危 废间地面,沿四周导流沟汇入收集池。环评要求危险废物暂存间地面、裙角、导流沟 以及收集池进行防渗,防渗层为至少 1m 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 2mm 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 2mm 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 cm/s)。采取防 渗措施后,事故泄漏的硫酸不会污染场地下方土壤和地下水层,无污染途径,措施可 行。 危险废物暂存间防渗层示意图见图 4-2。 图 4-2 危险废物暂存间防渗层示意图 表 4-6 防渗区域 项目划分 防渗措施 危废暂存间 重点污染防治区 事故油池 一般污染防治区 分区防渗划分表 1m 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 2mm 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 2mm 厚的其它人工 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 1m 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 2mm 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 2mm 厚的其它人工 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 其余场区 地面硬化、绿化 7、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本次评价内容仅包含长子县100MW光伏发电项目造成的大气、水、声、固废、生 态影响,升压站电磁影响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 电工程》(HJ24-2020)规定,本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另行评价。 — 62 — 8、光污染影响分析 光伏玻璃只有在跟太阳几乎呈平行关系时才呈现高反射率,而这种情况下,观察 者为正对阳光的,即逆光观察。逆光时玻璃的存在,无论反光与否,对于观察者来说, 本身就可以忽略。与普通平板玻璃相比,太阳能超白玻璃要求铁含量低,一般在 120ppm 以下,太阳能玻璃生产中要严格控制玻璃成分中着色氧化物的含量,使玻璃 中 Fe2O3 控制在 0.015%以下,在 300~2500μm 光谱范围内,折合 3mm 标准厚度的太 阳光直接透射比达到 91%以上,以提高玻璃的透光率。由以上论述可知,太阳能电池 板表面超白玻璃的透射比远大于反射比,而且反射的光线主要以漫反射形式存在。对 于高空的观察者,无论阳光强度如何,从何角度观察,地面上的光伏方阵都呈暗淡的 深色,与普通深色建筑瓦片效果相当。因此,光伏阵列的反射光极少,对阳光的反射 以散射为主,无眩光,不会对交通出行和居民住宅等产生光污染。 9、电站服务期满后环境影响简要分析及处理措施 本项目服务期 25 年,服务期满后电场内的建构筑物及各种设施器件将全部清理 出场,清理后的空地先进行土壤改良修复,然后对占用其他草地的区域进行种植 1-2 年草本植被,后再补植耐旱的灌木,使区域呈现灌草混植生境,逐步改善土壤,恢复 其生态功能,对于占用一般耕地的区域进行场地整平后进行复耕。 场地清理报废的光伏组件、管件全部返回原厂家回收或资质单位处理利用,清理 产生的建筑垃圾送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置。 1、太阳能资源 本项目所在地位于长治市长子县南陈乡、慈林镇一带山区,该地区年水平面辐射 在 1500kWh/m2 以上,年日照时数在数 2311.5~2664.5 小时。 选址 此外,根据专业资源分析软件统计结果表明,该项目所在地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 选线 1469.4kWh/m2。根据《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QX-T-89-2018 确定的标准,本项目所 环境 在地区属于该区域属于 B 类“资源很丰富带”,适合大型光伏电站的建设。 合理 2、土地利用现状情况 性分 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晋政发 析 [2020]26号)以及《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治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 施方案的通知》(长政发[2021]21号),本项目拟建光伏电场区域位于一般管控单元 范围内。项目占地面积290.5651hm2,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图可知,本项目土地类型主要 为其他林地、其他草地、裸土地、旱地。 — 63 — 根据长子县自然资源局于 2021 年 9 月 22 日出具的《关于核查各类保护区的情况 说明》:调查发现山西京潞新能源有限公司长子县 100MW 光伏发电项目与地质遗迹 保护区、辛安泉重点保护区不重叠。 根据长子县林业局《关于征询山西京潞新能源有限公司长子县 100MW 光伏发电 项目核查意见的函》的回复(长子林便字[2022]45 号):山西京潞新能源有限公司长子 县 100MW 光伏发电项目的升压站和光伏发电场区用地范围与我县自然保护区、森林 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国家一级公益林和国家二级公益林、山西 省永久性生态公益林、I 级和 II 级保护林地范围不存在重叠。 因此本项目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后,能够满足“三线一单”中一般管控单 元的要求。 3、建设条件 光伏场附近 G55 高速、G207、S227、S228 及既有村村通道路通过,交通运输比 较方便。拟选场址区活动断裂不发育,地震活动微弱,无论从地质构造,还是从 新构造运动上分析,均处于相对稳定地块,适宜进行项目建设。场址区所处场地 属于建筑抗震的一般地段。 4、环境敏感区 评价区以广大农村地区为主,评价区内没有文物保护单位和名胜古迹,无特殊的 环境空气敏感因素,环境空气敏感目标主要为附近的村庄。本次评价确定项目周边村 庄为环境空气敏感点,作为社会环境关注区和人体健康关心区。 5、生态环境 本项目具有明显的节能和污染物减排效果,除工程占地造成土地利用状况不可逆 改变外,其他影响经采取本报告中提出的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措施后,不会影响区域 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本项目选址合理。 — 64 — 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管理措施 加强施工管理,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制定施工期的环境 管理、监控计划,选择合适的施工方式,避免破坏环境。 ℃施工前印发环境保护手册,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标明施工 活动区; ℃从保护生态角度严格限定大型机械进入施工场地,所有运输车辆必须沿规定 道路行驶,不得随意行驶;严格按设计规划指定位置放置各施工机械和设备,不 得随意堆放; ℃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区面积,减少临时用地。为减少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的影响, 施 工 期 项目应在占地范围内严格划定施工作业区,禁止在施工作业区以外乱堆乱弃,减 少对生态造成破坏。道路尽可能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布置规划;临时堆土场地应 在施工检修道路占地范围内堆存,严格控制占地范围,严禁乱堆乱弃。 生 ℃施工结束后立即清理现场,应按照规划地表功能要求及时恢复开挖的地段及 态 地表植被;光伏电场内的检修专用道路两侧进行绿化,项目建设后对工程占地破 环 坏的地表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对临时占地破坏的地表尽最大可能恢复植被,加大 境 绿化面积,减低本项目对区域生态的影响。 保 2、分区生态防护及恢复措施 护 光伏电场的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措施主要以施工期为主,并且根据不同的分 措 区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以围绕水土保持措施分别加以实施。光伏电场以绿化为主, 施 同时考虑与工程防护措施的协调,生态恢复与防护措施要围绕电场存在的水土流 失问题,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本工程主要防治措施有施工临时防护措施和植物 措施等。 本工程的生态防护与恢复措施体系分为 5 个防治区,即光伏电场区、集电线 路区、施工检修道路区、升压站区、施工临建区。根据本工程特点,结合区域自 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本工程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施工 临时防护措施等。 (1)光伏电场区防治措施 表土剥离:施工前对需平整的场地进行表土剥离,剥离厚 30cm。施工结束后 — 65 — 将底土回填平整,上覆表土。少量土石方就近平整,严禁随意倾倒。 临时措施:基础开挖产生的表土和底层土方须分类就近堆存,土方临时堆场 采取表面拍实处理并在表面遮盖防尘网,四周设编织袋挡土堰挡护。 植物措施:对光伏场区内光伏板下及光伏板间空闲区域进行绿化,绿化面积 约为 273hm²。采用无芒雀麦和披碱草混播的方式恢复植被,草籽量按 1:1 混合, 选择品质优良的一级草籽,播种密度:无芒雀麦 40kg/hm²,披碱草 40kg/hm²,共 需无芒雀麦、披碱草草籽各 10.92t。 (2)集电线路区防治措施 表土剥离:施工前对区域进行表土剥离,剥离厚度 30cm。施工结束后将底土 回填平整,上覆表土。少量土石方就近平整,严禁随意倾倒。 临时措施:基础开挖产生的表土和底土须分类就近堆存,土方临时堆场采取 表面拍实处理并遮盖防尘网,四周设编织袋挡土堰挡护。 集电线路塔基恢复措施:施工结束后,土地复垦,恢复耕地 0.67hm2;占用草 地区域选择撒播草籽的方式恢复植被,恢复草地植被 2.072hm2,采用无芒雀麦和 披碱草混播的方式恢复植被,草籽量按 1:1 混合,选择品质优良的一级草籽,播种 密度:无芒雀麦 40kg/hm2 ,披碱草 40kg/hm2 ,共需无芒雀麦、披碱草草籽各 0.083t。 (3)施工检修道路区防治区 表土剥离:施工前对需平整的场地进行表土剥离,剥离厚 30cm。施工结束后 将底土回填平整,上覆表土。道路挖方段产生的土方就近堆存于道路一侧,供填 方段调配。 临时措施:基础开挖产生的表土和底层土方须分类就近堆存,土方临时堆场 采取表面拍实处理并在表面遮盖防尘网,四周设编织袋挡土堰挡护。 植物措施:上边坡一侧修筑排水渠,下边坡修筑砌石护坡。道路两侧采用栽 种乔木和播撒草籽进行绿化恢复。绿化道路长度 26km。乔木选择高 1.5m 油松, 带土球栽植,株间距为 2m,需苗木 26000 株,草种选择披碱草和无芒雀麦混播, 草籽量按 1:1 混合,选择品质优良的一级草籽,播种密度:无芒雀麦 40kg/hm2, 披碱草 40kg/hm2,共需披碱草、无芒雀麦草籽各 0.06t。 (4)升压站防治区 — 66 — 表土剥离:升压站施工前进行表土剥离,剥离厚度 30cm。施工结束后将底土 回填平整,上覆表土。 临时措施:基础开挖产生的表土和底层土方须分类就近堆存,土方临时堆场 采取表面拍实处理并在表面遮盖防尘网,四周设编织袋挡土堰挡护。 植物措施:厂区道路采用水泥硬化,空地播撒草籽进行绿化。 (5)施工临建区防治区 表土剥离:施工前对需平整的场地进行表土剥离,剥离厚 30cm。施工结束后 将底土回填平整,上覆表土。 临时措施:基础开挖产生的表土和底层土方须分类就近堆存,土方临时堆场 采取表面拍实处理并在表面遮盖防尘网,四周设编织袋挡土堰挡护。 植物措施:采用撒播草籽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土地平 整、表土回填,恢复植被 5000㎡,草种采用披碱草和无芒雀麦混播,草籽量按 1:1 混 合 , 选 择 品 质 优 良 的 一 级 草 籽 , 播 种 密 度 : 无 芒 雀 麦 40kg/hm2 , 披 碱 草 40kg/hm2,共需披碱草、无芒雀麦草籽各 20kg。 本项目各防治区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见附图 13。 3、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1)严禁向周边环境随意排放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 (2)对填挖形成的裸露边坡及时进行防护,或者及时实施绿化工程,减少水 土流失。 (3)施工材料堆放要求在施工生产区内,要求设置围栏,对散装材料加盖篷 布或塑料布,防止雨水冲刷进入环境。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迹地,并进行生 态恢复,减少水土流失。 (4)在施工场地设置简单平流式沉淀池,施工废水由沉淀池收集后回用于场 地洒水降尘,不外排。 (5)合理安排工期,减少雨天施工,减少水土流失。 (6)生活污水可经沉淀后回用于洒水抑尘或绿化使用;同时要求在生活区严 格管理,旱厕粪便由周围村民定期清掏用于农田施肥,禁止向周边地表水体倾倒。 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无废水外排,不会对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 67 — 针对本项目施工期噪声,本次评价提出以下噪声防治措施: ℃施工机械应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从噪声源头上进行控制。 ℃要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使其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减轻因设备 运行状态不佳而造成的噪声污染。 ℃要优化施工时间,对强噪声的机械进行突击作业,缩短噪声污染时间。 ℃午间(12:00~2:00)和夜间(22:00~次日 6:00)禁止施工,以免影响附近居民 休息。 5、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环评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山西省空气质量巩固提升 2021 年行动计划》,晋政办发电〔2021〕16 号、《长治市空气质量巩固提升 2021 年 行动计划》 ( 长政办发[2021]36 号) 及《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 加强施工期扬尘污染治理,以减轻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具体要求如下: (1)土建施工时,施工工地 100%设置围挡。 (2)工程开挖防尘:工程开挖土方集中堆放,缩小粉尘影响范围,及时回填, 减少粉尘影响时间。土方开挖 100%湿法作业。 (3)砂石与混凝土等扬尘消减与控制:施工中使用商品混凝土,不在现场搅 拌,混凝土运输采用密封罐车。 (4)物料管理:建筑材料定点堆存,混凝土搅拌场地面定时清扫,施工现场 地面、道路及各扬尘点定时洒水抑尘。运输车辆应注意装卸,临时堆放场应有遮 盖篷遮蔽,防止物料飘失,污染环境空气。 (5)施工道路要 100%全部硬化;装卸渣土严禁凌空抛散;要指定专人清扫 工地路面。 (6)洒水喷洒措施:施工场地每天专人定期洒水抑尘。 (7)建筑垃圾防尘措施: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建筑垃圾及时 清运。 (8)设置洗车平台:施工期间,应在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的出口内侧 设置洗车平台,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平台清洗轮胎及车身,不得带泥上路, 做到出工地车辆 100%冲洗。洗车平台四周应设置防溢座、废水导流渠、废水收集 池、沉砂池及其它防治设施,收集洗车、施工以及降水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泥浆。 — 68 — 工地出口处铺装道路上可见粘带泥土不得超过 10m,并应及时清扫冲洗。 (9)建筑垃圾防尘措施: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建筑垃圾及时 清运,渣土车辆 100%密闭运输。若在工地内堆置超过一周的,采区以下措施:覆 盖防尘布、防尘网;定期喷水抑尘。工地沙土做到 100%覆盖。 6、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1)土石方 光伏电场范围内的土石方工程包括道路施工,光伏阵列场区平整,升压站基 础开挖以及输电线路基础开挖。道路施工和光伏阵列场区平整可同时进行,将挖 方部分用于铺设道路及平台平整,无需外弃土。升压站基础、箱变基础及集电线 路基础开挖因开挖量较小,可均匀铺设在地基中部或就近用于道路填土,不会影 响施工。施工过程中无取土场,项目不设弃渣场,开挖出的土石方可实现挖填平 衡。 (2)生活垃圾 施工期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经集中收集后送往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 处置。施工期全场的固废本着“资源化、减量化”的处理原则,得到妥善处理处置 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不利影响。 1、生态防治措施 运 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绿化具有蓄水、挡风、固土、降 营 噪及改善小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等功能。在工程建设及运营中,应有绿化规划, 期 选用乡土草种,避免了外来物种的入侵。 生 本项目应加强光伏电场内部的绿化管理,严格控制草本植物的生长高度,对 态 少数生长过快过高的草本植物适时修剪,控制生长高度在 1.2m 以下。美化环境的 环 境 保 护 措 施 同时,减少光伏电场的采光影响;由于草地寿命比较短,在运行期,应及时对长 势不良的草地进行补植。 加强对职工的环境保护教育,提高环保认识,杜绝对各种动物的滥捕、滥猎 现象。 采取以上的补偿与恢复措施后,将有利于改善电站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为 职工及附近的居民创造一个绿色的生活环境。 2、水环境环保措施 — 69 — 本项目废水主要为职工生活污水和电场光伏组件冲洗废水,生活污水经地埋 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处理后,非采暖期可用于站区道路洒水,采暖期本项目产生 的污水储存在集水池中,用于非采暖期站区绿化;光伏组件清洗废水自然蒸发和 植被吸收,不外排。 废水不外排的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设置处理规模为 1m3/h 的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 1 座、200m3 的集水 池。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生活污水进入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处理后非采暖期 可用于站区道路洒水,采暖期本项目产生的污水储存在集水池中,处理后用于非 采暖期站区绿化。本项目设置 1 座 200m3 集水池,用于储存生活污水处理站出水, 项目采暖期(150d/a)废水产生量约 108m3,集水池可满足需求。 3、噪声防治措施 噪声防治对策应该从声源上降低噪声和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两个环节 着手,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变压器、逆变器均采用室内布置,设备底部基安装减振垫。 ℃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从声源处降低噪声强度。 ℃营运期加强对逆变器和变压器的定期检查、维护,使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合理布置,各单元变压器和逆变器距厂界均保持一定距离。 ℃在场区周围,种植绿化隔离带,林带应乔、灌木合理搭配,并选择分枝多, 树冠大、枝叶茂盛的树种,选择吸声能力及吸收废气能力强的树种,以减少噪声 和其它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很小。升压站厂界噪声贡献值能 够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的 2 类标准要求。 4、固体废物 本工程运营期主要固废为生活垃圾、废旧光伏组件和电气元件、箱变产生的 废油、升压站主变压器产生的废油和升压站直流系统产生的废旧铅蓄电池。 升压站产生的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后进行集中处置;光伏场区产生 的废旧太阳能电池板、废电气元件(废电容、电抗器、变压器等)存于一般工业 固废仓库内(面积约 20㎡),定期由电池板厂家回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暂存库 应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要求建设 — 70 — 和管理;光伏场区每台箱变下设 5m3 事故油池,事故油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 升压站主变压器下方设集油坑,检修和事故废油经过集油槽进入一座 40m3 的事故 油池,废油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合理处置;产生的废旧蓄电池在站内设 10m2 危废暂 存库暂存,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合理处置。 建设单位应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 2013 修 改单和《危险废料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危废的收集、贮存、转 运、处置。具体措施如下: (1)收集:箱式变压器采用油浸式变压器。在检修时应设接油盘,由专业人 员检修,产生的检修废油采用专用容器盛放。箱变基础处设置 1 座 5m3 的事故油 池,采用混凝土结构,下设 100mm 厚 C15 混凝土垫层,油池内设置油篦子,高出 油池底板 300mm,上铺 250mm 厚鹅卵石,粒径 50-80mm。当变压器发生事故或 漏油时,能将事故油排至池中坑底。 (2)主变压器采用油浸式变压器。在检修时应设接油盘,由专业人员检修, 产生的检修废油采用专用容器盛放。主变压器底部设有贮油坑,贮油坑的四周设 挡油坎,高出地面 100mm。坑内铺设厚度为 250mm 的卵石,粒径为 50~80mm, 设有排油管,当变压器发生事故或漏油时,能将事故油排至池中坑底。 建设一座容积为 40m3 事故油池。变压器四周设排油槽、集油坑、排油槽四壁 及地面均采用防渗措施,防止废油渗漏产生污染。本次评价要求事故油池采用钢 筋混凝土结构,其中混凝土采用 C30P6 防渗漏材料,并在池壁表面涂抹厚约 5mm 的防渗膜(高密度聚乙烯)作进一步防渗处理,可以确保事故状态下变压器油不 渗漏,从而避免变压器油渗漏对地下水体造成的影响。 废旧铅酸蓄电池、废旧光伏组件和电气元件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包装袋盛装。 (2)贮存:废旧铅酸蓄电池、废旧光伏组件和电气元件在危废间内须分类贮 存,做到防风、防雨、防晒;危废暂存间应进行封闭,并在危废间外明显位置张 贴危废警示标志,且危废间内基础须防渗,防渗层为至少 1m 厚粘土层(渗透系数 ≤10-7cm/s),或 2mm 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 2mm 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 数≤10-10cm/s。 (3)转运:危废的运输使用专用车辆定期输送,运输车辆要有危险废物标志; 危险废物的运输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 71 — (4)严格按要求记录危险废物情况,记录上注明危险废物名称、来源、数量、 特性和盛装容器的类别、入库时间、存放位置、废物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 (5)定期对所贮存的危险废物包装、容器及贮存设施进行检查,发现破损, 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理更换 为避免风险事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减缓本项目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潜在 威胁,建设单位应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树立环境风险意识,强化 环境风险责任,增加对环境风险的防范措施:安排专人管理危险废物,全面学习 有关危险废物处置的有关法规和操作方法,能够识别事故发生前的异常状态,掌 握紧急情况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1、监测计划 依据《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总则》(HJ942-2018)和《排污单位 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819-2017),提出本项目监测计划如下: 表 5-1 类别 监测点位 噪声 场界 噪声污染源监测计划 监测项目 监测点位 监测频率 执行标准 等效 A 声级 各场界外 1m 处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 每季度一次 标准》(GB12348-2008)的 2 类标准 2、环境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电力工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及相 关规定,建立高效、务实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并接受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与管 其 理。对本次光伏电场工程,建设单位应指派人员具体负责执行有关的环境保护对 他 策措施,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1)施工期 业主单位应配备环境管理人员,负责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环境管理人员应对 施工单位提出施工期间的环保要求。详细说明施工期应注意的环保问题,严格要 求施工单位按环保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具体要求如下: ℃工程的施工承包合同中应包括有环境保护的条款,承包商应严格执行设计和 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影响防治措施,遵守环保法规。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本报告表以及《土地法》、《环境保 护法》等有关环保法规,做到施工人员知法、懂法和守法。 ℃环境管理人员应对施工活动进行全过程环境监督,以保证施工期环境保护措 — 72 — 施的全面落实。 ℃建设单位与工程监理单位一起确保工程进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并及时沟通、相互协调。 ℃施工单位应严格进行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季节和作业时间,优化施工方 案;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减少对林木的破坏,减少废弃土石方的临时堆放,并尽 量避免在雨季进行大量动土和开挖工程,有效减少区域水土流失;并教育施工人 员爱护施工场地周围的一草一木,从而尽可能的减小对景观环境的破坏,新建施 工道路时,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选择隐蔽性好、易于恢复或便于今后 留给当地村民作为农耕通道的地方,减轻对自然景观的潜在影响。 (2)运行期 建设单位的环保人员对工程的建设、生产全过程实行监督管理,其主要工作 内容如下: ℃检查、监督项目环保治理措施在建设过程中的落实情况。 ℃要制定植被管理计划,对光伏电场范围内的植被现状进行巡查,及时对未成 活的区域进行土壤改良和植被补栽,严格管控光伏电场区域人、蓄活动。 本项目的环保投资主要用于生态恢复的费用以及噪声、固废的防治费用。经 统计,本项目总投资为 53700 万元,环保投资为 64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2%。 本项目环保投资具体见表 5-2。 表 5-2 项目 本项目环保投资一览表 排放源 污染物 内容 总额 (万元) 环 废气 土石方开挖及 物料运输 扬尘 物料苫盖、洒水抑尘、封闭车 厢运输等 25 保 噪声 箱变、主变 设备噪声 选择低噪声设备,减振 38 生产固废 废光伏组件、废电 气元件 设一座 10m2 的危废暂存间,废 光伏组件、废电器元件和废铅 蓄电池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委 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每台箱变下建设一座 5m3 的事 故油池,废油委托有资质的单 位处置 主变压器下方建设一座 40m3 的事故油池,废油委托有资质 的单位处置 植被恢复区域进行表土回覆、 全面整地,采用撒播草籽的方 投 资 工 程 污 染 控 制 措 施 固废 生态恢复 措施 直流系统 废铅蓄电池 箱变 废油 主变 废油 光伏阵列区 植被破坏、水土流 失 — 73 — 8 52 10 425 式进行植被恢复,场区检修道 路两侧新建排水沟 对输电线路塔基临时占地处进 行植被绿化恢复 检修道路两侧新建排水沟;光 伏场区进场道路两侧进行绿化 对场地进行林灌草植被恢复, 围墙外修建排水沟 输电线路区 道路工程 升压站区 环境监测及环境监理 / / 3 32 31 20 644 合计 — 74 — 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内容 要素 施工期 运营期 环境保护措施 光伏电场 区 集电线路 区 陆生 生态 施工检修 道路区 升压站区 验收要求 环境保护措施 验收要求 施工前进行表土剥离,单独堆放;施工结束后将底土回填平整,上 覆表土,基础开挖产生的表土和底层土方须分类就近堆存,土方临 时堆场采取表面拍实处理并在表面遮盖防尘网,四周设编织袋挡土 堰挡护。采用无芒雀麦和披碱草混播的方式恢复植被,草籽量按 1:1 混合,选择品质优良的一级草籽,播种密度:无芒雀麦 40kg/hm2,披 碱草 40kg/hm2,共需无芒雀麦、披碱草草籽各 10.92t。 施工前进行表土剥离,单独堆放;施工结束后将底土回填平整,上 覆表土,基础开挖产生的表土和底层土方须分类就近堆存,土方临 时堆场采取表面拍实处理并在表面遮盖防尘网,四周设编织袋挡土 临时占地全部 堰挡护。施工结束后,土地复垦,恢复耕地 0.67hm2;占用草地区 恢复植被,无 域选择撒播草籽的方式恢复植被,恢复草地植被 2.072hm2,采用无芒 裸露地表; 制定光伏电场植被管理方案, 雀麦和披碱草混播的方式恢复植被,草籽量按 1:1 混合,选择品质 验收依据《建 对光伏电场范围内的植被现 补栽植被成活且长势 优良的一级草籽,播种密度:无芒雀麦 40kg/hm2,披碱草 40kg/hm2, 设项目竣工环 状进行巡查,及时对未成活的 良好 共需无芒雀麦、披碱草草籽各 0.083t。 境保护验收技 区域进行土壤改良和植被补 施工前进行表土剥离,单独堆放;施工结束后将底土回填平整,上 术规范生态影 栽 覆表土,基础开挖产生的表土和底层土方须分类就近堆存,土方临 响类》(HJ/T 时堆场采取表面拍实处理并在表面遮盖防尘网,四周设编织袋挡土 394-2007) 堰挡护。上边坡一侧修筑排水渠,下边坡修筑砌石护坡。道路两侧 采用栽种乔木和播撒草籽进行绿化恢复。绿化道路长度 26km。乔木 选择高 1.5m 油松,带土球栽植,株间距为 2m,需苗木 26000 株,草 种选择披碱草和无芒雀麦混播,草籽量按 1:1 混合,选择品质优良 的一级草籽,播种密度:无芒雀麦 40kg/hm2,披碱草 40kg/hm2,共 需披碱草、无芒雀麦草籽各 0.06t。 表土剥离:升压站施工前进行表土剥离,剥离厚度 30cm。施工结束 后将底土回填平整,上覆表土。 — 75 — 临时措施:基础开挖产生的表土和底层土方须分类就近堆存,土方 临时堆场采取表面拍实处理并在表面遮盖防尘网,四周设编织袋挡 土堰挡护。 植物措施:厂区道路采用水泥硬化,空地播撒草籽进行绿化。 施工前进行表土剥离,单独堆放;施工结束后将底土回填平整,上 覆表土,基础开挖产生的表土和底层土方须分类就近堆存,土方临 时堆场采取表面拍实处理并在表面遮盖防尘网,四周设编织袋挡土 施工临建 堰挡护。采用撒播草籽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 区 土地平整、表土回填,恢复植被 5000m2,草种采用披碱草和无芒雀 麦混播,草籽量按 1:1 混合,选择品质优良的一级草籽,播种密度: 无芒雀麦 40kg/hm2,披碱草 40kg/hm2,共需披碱草、无芒雀麦草籽 各 20kg。 水生生态 地表水环境 无 无 生产废水沉淀后用于土砂石拌和;生活污水沉淀后回用于洒水抑尘 无 绿化浇洒。 地下水及土壤环 无 境 无 无 无 生活污水经地埋式一体化污 水处理站处理后,非采暖期可 用于站区道路洒水,采暖期本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 项目产生的污水储存在集水 理设备,处理能力为 池中, 用于非采暖期站区绿化;1m3/h,集水池 200m3。 光伏组件清洗废水自然蒸发 和植被吸收,不外排。 无 无 声环境 满足《建筑施 工场界环境噪 优先选用低噪声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定期对 声排放标准》 选用低噪声主变,基础减振 施工机械进行维护和保养 ( GB12523-2 011) 升压站场界满足《工业 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 放 标 准 》 (GB12348-2008)2 类 标准 振动 无 无 无 — 76 — 无 大气环境 固体废物 环境风险 施工扬尘:施工场地四周设围挡;物料堆场苫盖;运输道路定时洒 严格管控,防 无 无 水;控制车辆行驶速度 治扬尘污染 设一座 10m2 的危废暂存间, 废光伏组件、废电器元件和 废 铅 蓄 电 池 暂 存 于 危 废 暂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 存间,返厂维修更换。每台 控制标准》 土石方:移挖作填,做到土石方平衡; 合理处置 箱变下建设一座 5m3 的事故 (GB18597-2001)及修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送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置 油池,废油委托有资质的单 改单和《危险废物转移 位处置;主变压器下方建设 联单管理办法》 一 座 40m3 的 事 故 油 池 , 废 油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升压站主变附近设置一座事 升压站主变附近设置 无 无 故油池(40m3) 一座事故油池(40m3) 环境监测 无 无 其他 无 无 — 77 — 噪声:在升压站厂界四周各设置 1 个监测点位,监测 指标为等效连续 A 声级 Leq 无 无 七、结论 综上所述,在严格实施环评要求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 对区域的环境影响可以接受,从环保角度考虑项目可行。 — 78 — — 79 —

相关文章